护理内科论文范文

2024-07-15

护理内科论文范文(精选9篇)

护理内科论文 第1篇

肿瘤内科患者的病情及治疗产生的痛苦都会导致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的产生,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及疾病预后会产生一定不良影响。在患者实施化疗期间,口舌生疮、食欲减退、四肢无力等现象时有发生,在护理工作中针对肿瘤内科患者诸多不适情况实施精细护理模式,使患者的生理及心理达到舒适,减少意外事故和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升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xx年7月到20xx年1月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患者184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98例,女性86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8.11±2.18)岁。将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先后分成实验组92例和观察组92例,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观察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集中化护理,执行医嘱进行静脉输液、服药护理,定时病房巡视。实验组在进行肿瘤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精细护理模式,首先应强化护理人员整体服务理念,在护理工作中注重对肿瘤内科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精细护理措施,在患者神志清晰、无不适现象时主动与其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并且倾听患者需要,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在健康宣教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且告知患者采用饮食与运动配合的治疗方式对疾病的预后具有一定帮助。在护理过程中着重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预防压疮、坠床、跌倒等事故的发生。加强对患者的疼痛护理,采用疼痛级别量尺,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疼痛与不适,将止痛治疗改进为定时预见性治疗,减少患者痛苦。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细护理模式,意外发生事故2例,占比2.17%,观察组9例,占比9.78%,实验组发生护理并发症4例,占比4.35%,观察组9例,占比9.78%,实验组二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实施精细护理模式,肿瘤内科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均有所提升,如表1所示。

3 讨论

肿瘤内科患者常受到自身病情以及化疗产生的不适感影响,常出现四肢乏力、口腔溃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疼痛以及眩晕等现象,且患者受到疾病并发症多、预后较差、药物副作用明显等问题的影响多伴有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由于生理及心理双方面的原因,肿瘤内科患者出现坠床、跌倒、烫伤等意外事故的几率较大,治疗期间褥疮、感染等护理并发症出现频率相对其他科室较高。本次研究对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细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温馨、安全的治疗环境,加强对患者巡视,对患者的不适及疼痛早发现、早处理,并且在健康宣教中鼓励患者采取饮食与运动配合的方式,并且为初次化疗的患者详细讲解病区环境以及化疗目的。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适当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了解患者实时心理状况,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需做到认真倾听患者诉求,并且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及情感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予以心理支持及心理暗示,帮助患者打消顾虑,提高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和对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在护理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力度,增加护理巡视密度,即使发现患者不适状况,并遵医嘱及时采取相关治疗措施。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院治疗过程中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故2例,占比2.17%,观察组9例,占比9.78%,实验组在实施精细护理模式后发生护理并发症4例,占比4.35%,观察组9例,占比9.78%,实验组意外事故与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二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实验组患者对护理配合程度相对较高,且护理满意度有所提高。

实施精细化护理模式的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护理观察及与患者的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从心里护理、健康护理以及安全护理等方面着手,提高护理质量。精细化护理模式对于减少肿瘤内科患者治疗痛苦、减少意外事故和褥疮、感染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明显效果,并且大幅度提升了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护理满意度。精细护理对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和提升工作效率具有一定帮助,综上所诉,实施精细护理模式在肿瘤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具有一定作用。

护理内科论文 第2篇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xx年7月至20xx年8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55例,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在35岁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55.2±10.5)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2例,心肌梗死18例,高血压伴冠心病22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其他7例。

1.2一般方法

对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和15例护理人员发放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调查问卷表,共70份,全部回收。其中,患者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专业水平、工作责任心、人际交流、环境因素等。护理人员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护理专业水平缺陷、用药不当、管理制度缺陷、文书书写不规范及患者因素等。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5名护理人员问卷调查中护理专业水平缺陷6名,占40%(6/15),管理制度缺陷1名,占6.67%(1/15),用药不当4名,占26.67%(4/15),文书书写不规范4名,占26.67%(4/15),患者因素10例,占66.67%(10/15),其他2名,占13.33%(2/15)。具体情况见表1。5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问卷调查中护理专业水平缺陷8例,占14.55%(8/55),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感不强12例,占21.82%(12/55),医患交流障碍24例,占43.64%(24/55),服务水平缺陷20例,占36.36%(20/55),环境因素5例,9.09%(5/55),其他7例,占12.73%(7/55)。

3结论

3.1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主要不安全因素分析

3.1.1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是护理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及安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量大且有一定的危险系数,若护理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医疗纠纷。本组调查中护理人员因素中文书书写不规范为26.67%,用药不当为27.67%,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感不强为21.82%,等等。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多数医院采取护士聘请制,一些年轻护理工作年限短,临床经验不足,难以独自完成护理工作。且对心内科常用医疗器械不熟悉,因设备应用不当发生的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此外,重专业护理轻人文护理,导致医患沟通交流难,难以满足患者心理需求。②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感不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量大且杂,长期以往护理人员易产生厌烦、焦躁情绪,影响护理工作。此外,部分工作人员责任感不强,没有按照“三查七对”制度操作,对患者病情变化观察不够,从而造成安全事故,引发医疗纠纷。③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鉴定的依据,是病情反映文书。部分护理人员护理文书书写意识不强,存在书写不规范现象,如患者病情变化未记录,记录不真实,记录与医嘱矛盾等。

3.1.2医院因素

心血管内科病房床位多,仪器设备多,人员来往多,相对拥挤,噪音大,影响患者休息,易引发患者投诉。同时若病房卫生打扫不到位,地面湿润,导致患者摔倒,易引发患者不满情绪,严重时甚至加重患者病情,从而引发医疗纠纷。此外,治疗费用是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因素之一。心血管内科治疗费用一般较多,护理人员若没有详细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用药费用、治疗费用等,结账时易引发医疗纠纷。除上述以外,医院制度、饮食等也可能引发纠纷。

3.1.3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是护理工作中一方,若患者不配合治疗或护理,护理工作也难以开展。患者因素主要有两点;①患者不配合护理。心血管疾病大多病情严重且变化快,稍有不当则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由于部分患者对自身病情不重视或认识不足,没有经过同意就擅自离开病房或者不配合治疗,可能就会造成病情复发甚至加重。②期望过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期望过高,若在实际治疗或护理过程中,达不到患者的期许或要求时会感到失望。同时一旦患者病情恶化,则会把责任推到医护人员或医院身上,引发医疗纠纷。

3.2预防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3.2.1完善心血管内科护理相关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医院要根据心血管内科护理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护理工作流程、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制度、责任制度、交班巡查制度等,并严格执行,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此外,所有护理人员要明确各自岗位,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操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帮助他人或提升自我,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3.2.2加强医院环境建设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医院环境建设,如保持病房干净、整洁、明亮,在病房中添加电视、微波炉等,为患者提供良好、和谐的住院环境。

3.2.3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心血管内科相关领导要定期开展讲座,加强护理人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严格执行,避免出现医疗纠纷,若发生了医疗纠纷,则可以将护理文书作为司法举证证物。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护理文书书写标准操作,真实、全面、正确的记录患者病情,不允许书写潦草,一旦发现严惩不贷。此外,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操作,避免出现医疗安全事故。②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心血管内科基础护理知识,而且要熟练操作医疗器械(心肺复苏、呼吸机等),具备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最终能独立、高效的完成护理工作。③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护理人员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等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及水平。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交流,关心、尊重患者,实行人文护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并根据患者特点实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切实提高护理水平。(本文来自于《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简介详见.)

3.2.4实行人文管理

护理内科论文 第3篇

我校是一所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卫生学校, 护理专业的学生占绝大多数, 内科护理是主要专业课。如何让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办学理念在本专业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体现, 让学生学好此专业课, 笔者浅谈几点建议。

1 尽早定位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和内容, 学生入校后根据自身要求定位学习目标, 只要锁定一个目标, 并为之努力, 才会有所作为。目前, 我国就业大多是持证上岗, 护理专业学生3年毕业后, 如果能考取执业护士资格证书, 就业的机会就会增加。所以在校学生一半以上学习目标应为通过全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还有些同学的目标是参加对口升学考试。有了学习目标,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 在整个教学的进行中, 教师和学生才能处于积极的状态完成教学任务。有了学习目标, 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才能使教师讲授的知识, 经过领会、消化变成自己掌握的内容。

2 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内容

围绕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全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中, 内科护理是重点考试科目, 如何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内容融于平常的教学课堂中, 是每个专业教师应思考的问题。笔者的建议如下:①内科护理教师要熟悉至少近5年的执业护士相关考题, 找出各章节的考点及出题的频率;②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对主要学习内容要提出考点, 分析考点, 扩展考点;③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相关习题的联系, 做到有的放矢, 循序渐进;④学生走出课堂, 进入实习阶段, 要不忘目标, 定期交流, 巩固知识点;返校后, 进行集中短期培训, 对知识点回放, 提高应试能力。以参加对口升学考试为目标的学生, 内科护理占的比例小, 给学生点出重点疾病的考点和形式, 并进行少量练习即可, 学生主要精力应放在文化课考试的准备上。这样, 学生在考试时会轻车熟路, 提高成绩。如果我们在校生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和升学率能够得到逐步提高, 对学生来讲是个希望, 对老师来讲, 是个动力, 对学校来讲, 是发展的一束亮光。

3 教学手段要创新, 教学方法要改革

课堂教学中应立足教材, 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 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 是我们在当前及今后搞好教学工作重要的指导思想。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中的“四级教学法”和“以面向客户合同订单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对我们中职课堂实施高效教学值得借鉴。“四级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2], 把知识的传授过程分解为“准备”、“示范”、“训练”和“反馈”四个阶段来进行;以面向客户合同订单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通过完成仿真客户订单形成专项技术能力, 使学生短期内在某一技术领域形成认知甚至达到熟练。

内科护理教学内容多, 难理解, 知识点抽象, 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有困难。只有改进教学方法和思路, 适应学生, 才会有教学成果。首先, 课堂设计要吸引学生, 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 幻灯制作不要仅限于文字的粘贴, 在校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不多, 教科书对疾病的症状、体征描述抽象, 所以在幻灯中要有图片的插入, 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疾病并提高学习兴趣, 同时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其次, 实验课设计要本着突出提高动手能力, 分析问题能力的宗旨。通过典型病例的模拟、常用技能操作的熟练、病房走入课堂等提高学生的医学综合素质。最后, 课堂内容要简约实用, 重点突出, 加强动手能力, 加强医学实用型人才培养。

4 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要同步

近年来,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一直不太理想, 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本领, 提高智育水平, 还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劳动。除了根据新的医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 重组课程结构, 优化教育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外, 还有必要从现实角度对生源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 寻找并创造适合学生的智育教育途径。专业教育不该背离素质教育, 而素质教育更不能排斥专业教育, 相反却包含了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教师在讲内科急危重症时, 同时加强医德、医风的塑造;老年慢性疾病的讲解中, 穿插人性真善美的教育;讲解肿瘤疾病时,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 爱护生命等。

5 职业创造能力的培养

职业创造能力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职业创造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内科护理的课堂上,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会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 如:如何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如何查阅书籍, 了解本专业名人的创业故事等, 增多其创业的机会和所需要的信息。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挥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 通过开展校内模拟、社会调查、岗位见习、青年志愿者等活动,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 增长才干, 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加强职业指导, 结合临床,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 正确认识社会, 客观评价自己, 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学生在成长, 教师也在不断地完善自我。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专业教师只有具备崭新的教育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独特的个性品质、灵活的教学艺术, 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宁.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看中国职业教育发展[J].教育研究, 2009, 31 (2) :97-102.

神经内科护理 第4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安全隐患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95-01

通常情况下,由于神经内科的护理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加大了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难度,也是当前大部分医院中护患关系紧张的重点科室之一。并且,大多数的神经内科患者具有发病中、致残率高的特征,一旦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不到位,就很容易与患者以及家属之间产生纠纷。因此,如何提高神经内科护理水平,缓解护患关系,是我国目前很多医院都十分关注的内容。因此,笔者就重点对神经内科護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过去几年间我院神经内科所收治2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男性患者133名,女性患者117名,患者年龄从41岁到78岁不等,平均年龄(67.5±3.2)岁,住院时间(17±5)d。将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125名,依次设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患者的年龄及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在250名患者中开展常规临床护理工作,同时针对试验组的患者实施安全隐患防范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

二结果

125名试验组患者中出现护理安全事故16例,占12.31%,而经过防范措施干预后的试验组发生安全事故5例,占3.55%。由此可见,通过护理安全管理及教育,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长效的护理管理机制,神经内科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

三神经内科护理护理安全隐患影响因素分析

1.护理人员因素

(1)护理人员缺乏护理意识

现如今,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的护理人员更多的是关注于物质追求方面,为患者尽心尽力护理的护理人员越来越少,再加之每一个护理人员文化程度不同,自身具备的职业素质修养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护理服务的意识薄弱,大大降低了神经内科的护理服务质量。

(2)护理人员技能水平不高

目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先进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用品被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然而,这些全新的护理知识内容也要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进行认真的学习,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护理能力。但是,由于部分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很难快速接收到新事物,无法很快的使用新设备。这也是我国神经内科护理水平一直停滞不前的主要因素之一。甚至还有部分护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甚至在没有经过医生叮嘱的情况下就随意进行操作,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3)护理管理工作不到位

我国现有的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数量依旧无法满足于现代临床需求,而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神经内科患者需求的矛盾所导致的。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对护理水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现在很多神经内科都缺乏完善的人事管理体系,再加之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一些护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常常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这就加大了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应当引起院内领导的高度重视。

2.患者疾病因素

众所周知,神经内科的病情发病特点是突发性较高、病危严重等,根据不同的病情程度产生不同的意识缺陷。但是,很多神经内科患者通常都会由于自身疾病的因素而产生了一定的护理隐患,例如患者偶发精神及神经病变、视力模糊、或是偏瘫等等。甚至还会发生走失的情况。

3.病房设计因素

当前,我国很多医院在对神经内科病房设计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在对病房整体布局进行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护理隐患问题,导致患者经常发生跌倒、划伤等事故。还有,部分医院中的神经内科病房设计中缺乏对环境卫生方面的考量,普遍出现消毒隔离防护工作不到位,或是交叉感染的现象。

四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干预措施

1.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为了更好的提高护理水平,神经内科可以向病患以及家属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问卷,设立专用投诉建议的信箱。并且,无论是院领导、还是神经内科的护士长,都要对信件中提出的建议进行思虑和采纳,将问卷结果与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联系在一起,加强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制定明确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对于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应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与表扬。而对护理水平较差的护理人员,要对其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使其能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短处,加以改进,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护理能力。最后,对一些已经出院的患者应设定定期回访服务项目,充分在做好回访记录工作。

2.提高业务水平

作为一名优秀称职的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同时还需要拥有较高的职业素质修养。俗话说的好,干一行爱一行,护理人员必须要热爱自身的职业,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与患者之间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加强自我建设,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其次,对于新药材、新设备也要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最后,神经内科可以定期举办护理技能比赛,评选出最优秀的护理人员,从而充分调动神经内科中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更加重视对技能的训练,进一步提升神经内科的护理水平。

3.加强对护理管理体系的建立

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必须加强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从而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笔者就具体归纳了几点有效的干预措施:第一,神经内科首先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应增加值班人员,同时设定机动护理人员,这样在患者突发疾病时,也可以得到及时的抢救。第二,应该按照国家物价局的收费标准来进行收费管理,如果患者对收费情况提出疑问,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细致、耐心的解答,并将具体的医疗保险事宜告知给患者和家属,从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第三,医院要对神经内科病房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并对病房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的充分做好病房消毒杀菌、通风等基础工作,尽最大限度的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五结束语

总之,作为护理人员,必须要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防范干预措施,从而实现降低神经内科护理安全危害事件发生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历,冯艳丽,聂小渝.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探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05.

内科护理论文 第5篇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xx年3月~20xx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1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4例,女46例,年龄25~72岁,平均(43.3±6.7)岁。所有的病例均与肝硬化腹水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同时经过B超检查和CT检查得以确诊。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合并丙肝肝硬化10例,乙醇性肝硬化12例,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34例,乙肝肝硬化124例;双下肢高度水肿伴腹水38例,中量腹水66例,大量腹水76例。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9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实施常规性护理给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的、全面的、优质的护理干预给试验组,主要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用药干预:正确的指导患者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和剂量,一般联合采用保钾利尿剂与排钾利尿剂,以便于治疗肝硬化腹水。对于顽固腹水患者,应当使用多巴胺进行静脉滴注;对于腹胀、无疲倦等不适患者,应当定期测量腹围,加强临床观察,准确的记录24h尿量,以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1.2.2注重观察病情变化:详细的记录并询问患者的病史情况,全面的了解尿量、腹胀程度、医疗情况、发病经过以及抽腹水次数等。观察肝硬化腹水小肠行动态,以便于对应用尿剂药物进行合理的调整,并且维持电解质的平衡,与此同时,每天测量体重和腹围,记录出入量,加强观察患者的面色、性格、步态及精神等变化情况,处理及预防肝性脑病。

1.2.3心理干预:在肝硬化腹水中晚期,往往患者在活动方面有着一定的束缚及限制,再加上担心预后,身心担负着非常大的痛苦,非常容易产生负性情绪诸如厌世、抑郁及焦虑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的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必要性、目的性和注意事项,耐性的讲解相关疾病知识,使患者切实的明确不良情绪的影响,认真积极的对患者的思想、社会及家庭的关系进行协调,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最大限度的消除思想顾虑和心理顾虑,从而更加自觉主动的配合治疗。

1.2.4出院指导及并发症预防:预防口腔感染,强化口腔护理,并且做好体位护理,尽可能的避免形成压疮,做好清洁皮肤的工作。在患者出院时,应当详细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生活中的各项注意事项以及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严格的限制摄入钠盐的数量,科学合理的安排生活作息及活动,充分的确保饮食质量,并且注意休息,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1.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试验组好转率为88.9%,对照组好转率为77.8%;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7.8%,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则为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来自于《吉林医学》杂志。《吉林医学》杂志简介详见.)

三、讨论

内科护理论文 第6篇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20xx年6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41%,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并发症;满意度

0引言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且该病并发症多、容易复发,是临床护理中的一项难题。为了解心血管内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本院对其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6月至20xx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患者的年龄在39-78岁,平均年龄为(59.8±2.5)岁。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3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方法为:

(1)心理护理:患者受疾病影响,很容易出现焦虑、紧张和烦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疑虑,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能够保持愉快的心情。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患者。通过给患者讲解治愈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环境护理:注意保持病房环境的舒适,保证病房环境尽量满足患者需求,根据患者保护隐私的要求,在不同床位拉上窗帘,给予患者必要的监护,尽量减少各种设备的使用。

(3)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采用耐心和蔼的方式与患者沟通交流,解答患者的疑惑,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防止出现意外事故和并发症。患者长期卧床很容易出现便秘等肠道疾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评估。

(4)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叮嘱患者每天清晨空腹饮用300-500毫升的温水,以促进肠道蠕动。指导患者科学饮食,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和粗杂粮,如海带,尽量避免使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鱼类和豆制品,减少脂肪摄入量。

(5)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应定期组织患者参加心血管疾病健康讲座,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指导患者适当服用有助于胃肠动力的药物,促进胃肠道蠕动。给予患者适当按摩,减轻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的腰背疼痛情况。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层次,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用百分(%)代表计数资料,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院内感染1例,没有患者出现褥疮,并发症发生率为2.94%;对照组患者院内感染3例,褥疮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满意22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患者满意和基本满意分别为16例和11例,不满意7例,总的护理满意度为79.41%,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内科护理论文 第7篇

20xx年8月-20xx年8月收治内科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0~80岁。B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11~79岁。A、B两组的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后,其差异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B组实施常规护理法;A组在B组的基础上增加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如下:①贯彻执行基础护理:护士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展基础护理。患者外出检查,护士应该陪同在一旁,供给患者全程没有缝隙的护理。②护士和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充分理解患者的情绪,并且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展个性化宣教,帮助患者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③进行健康教育:护士需要详细给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的各种事项,还应该告诉患者药物正确的摆放地点:温湿度适宜,防潮避湿。④更改服务观念:护士需要将服务观念从过去的被动改为主动,并且密切留意患者的变化与主动询问患者感受,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患者提出的要求,积极协助患者处理各种困难。⑤人文关怀护理:护士定期巡视病房,同时详细告诉患者每天均需要开展的治疗,治疗目的和效果。护士需要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合理更改饮食结构,并且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温湿度适宜。⑥心理护理:少数患者因为承受来自治疗以及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压力,非常容易产生抑郁与苦闷等消极情绪,并且直接可以影响到治疗效果,使其呈现降低的趋势,所以,护士需要积极和患者沟通,多与患者谈话,不断安慰患者,告诉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疾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或者痊愈。如果患者心理不平衡过于严重,医护人员应该对其开展心理治疗。⑦应用奖励制度,严格控制护理质量:医院应该贯彻执行三级考核制度,合理调整护理管理内容,把护理流程和项目增加到护理内容当中。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时,需要参考患者满意度、宣教效果以及专科护理等指标,同时将其纳入到护士绩效当中。另外,医院发现护理问题后,马上采取有效的方法处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从而达到帮助患者早日痊愈的目的。

二、结果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A组中,非常满意30例,满意9例,不满意1例,其总体满意率97.5%。B组中,非常满意10例,满意19例,不满意11例,其总体满意率72.5%。经对比,其总体满意率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另外,A组40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产生轻度压疮现象;B组中,8例患者产生轻度压疮现象,经对比,其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护理内科论文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60例, 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 实验组与常规组, 实验组有30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13例, 女性患者17例, 这些患者年龄最小的18岁, 最大年龄为71岁, 平均年龄为 (46±2.2) 岁, 患有腹水的患者有8例, 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有9例, 患有食管炎患者有6例, 患有消化性糜烂的患者有7例;常规组有30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14例, 女性患者16例, 这些患者年龄最小的17岁, 最大年龄为70岁, 平均年龄为 (45±1.2) 岁, 患有腹水的患者有9例, 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有10例, 患有食管炎患者有5例, 患有消化性糜烂的患者有6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1.2 试验方法:常规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 主要的的措施是, 对患者进行用药监督, 告知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 同时保持病房的基本住院环境, 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对于患者出现的感染症状要进行检测, 如有异常立即告诉主治医师, 必要时可应用到抗生素进行治疗, 防止出现因感染而加重病情的现象。同时在护理时要做到“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给予不同程度的护理, 要维持患者在院的正常生活, 对痛感较敏感的患者可以适当用一些镇痛药来缓解痛感。实验组则是在传统的护理基础上给予更多人性化服务。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在患者第一天住院时, 要对患者简单的介绍医院的大致环境, 减少患者的陌生感, 同时通过亲切的交谈, 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刚刚进入医院的不安情绪, 而护理人员沟通中也要对患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并通过自己对患者的认识程度来选择适宜的护理方式。在沟通时, 护理人员尽量要表现出亲和的一面, 这样才能拉近同患者间的距离感, 让患者对护理人员有依赖心理, 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护理人员还要积极痛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告知有关疾病的一些常识, 并告诉其治愈的可行性, 让患者及其家属减轻心理压力。

在日常生活方面, 实验组的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简单的指导, 消化道内科的患者在饮食上尤为注意, 医护人员因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饮食次序的安排, 先进食流食, 然后再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改变饮食状态, 然后是对患者改用半流质的食物, 接着可在患者基本康复时食用普通的食物,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改变饮食状态。对食物的选择上, 要禁止食用对消化道有刺激性的食物, 尽量以温和, 清淡的食物为主。

1.3 统计学分析:此次试验所涉及到的数据均用SPSS22.2软件包进行分析, 进行t或卡方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 发现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对医院的满意度上均有所差异, 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优质护理对患者的身心大有好处, 也对医院的形象大有提升。见表1和表2。

3 讨论

消化内科的患者多是因为平时饮食习惯不卫生, 导致的消化道疾病, 所以在治疗后, 护理人员应该着重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 并对其进行健康的饮食习惯教育, 尽量避免患者病情复发。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的轻重程度, 对患者的饮食做一个系统的安排, 要让患者先食用流动的食物, 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食物的软硬度依次递增, 在保证患者日常所需的营养下又不会对疾病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在患者康复前, 要杜绝食用辛辣, 过冷过热等刺激性食物。

医院所倡导的优质护理服务, 主要是在原来的护理基础上, 增加了更多人性化管理, 给患者更多的人性关怀。主要是以往的护理主要是机械的程序性的护理, 护理人员同患者间的沟通较少, 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受不到医院的温暖, 从而导致患者的情绪不稳定, 对医院的护理质量有所质疑。优质护理服务就是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改进工作[1], 最大的改动就是护理人员的态度问题, 护理人员要尽量保持自己的态度亲和, 对于患者的提问要耐心解答, 若发现情绪不稳定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沟通, 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住院坏境。而护理人员也要定期接受培训[2], 尤其是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方面, 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 这才能在遇到心理有问题的患者时能及时的对患者做简单的心理辅导。而患者也会再通护理人员交谈时放下心中的负担[3], 积极的接受和配合医师的治疗。同时患者在接受优质护理时也会对治疗效果有所帮助[4], 因为患者的依从性大大增加了, 所以在消化内科的护理管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模式值得在我院推广。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实验组的患者疗效有效率为100%, 而常规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6.7%, 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性P<0.05, 而在满意度调查中, 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 常规组患者的满意度为46.7%, 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性P <0.05。这都说明, 提高护理质量, 实行优质护理模式, 不仅对医院的形象有所提升, 对患者在我院治疗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帮助[5]。综上所述, 在消化内科实行的优质护理模式是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的高品质护理。

摘要:目的 探究消化内科护理管理开展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 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 每组各30例。实验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 常规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进行问卷调查, 对比两组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调查, 实验组患者总的有效率为100%, 常规组患者总的有效率为66.7%, 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即P<0.05。同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普遍比常规组高, 其结果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消化内科的护理管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模式, 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关键词: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优质护理,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赵家则, 刘新伟, 马艳玲, 等.护士和家属对消化内科优质护理服务认知情况[J].临床合理用药, 2012, 14 (15) :134-135.

[2]张金男, 张晓璇, 张丽丽, 等.浅谈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的实践[J].求医问药, 2013, 11 (19) :44-46.

[3]吴晓倩, 刘大力, 王敏燕, 等.优质护理服务在消化内科的应用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11 (12) :73-78.

[4]张琉璃, 李明泽, 袁爱民, 等.浅谈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的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1) :123-124.

谈内科中医护理 第9篇

关键词:内科护理手段

护理标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4-01

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原则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传统疗法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手段。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中医护理已成为医疗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中医护理在医学中的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中医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例如,针灸、点穴、穴位注射、按摩中医热敷等多种技术操作解除尿潴留;耳穴压豆法、推拿按摩、中药离子透入等多种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环境,治疗失眠;拔罐、外敷等处理疼痛、便秘、褥疮等。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症不断扩展,随着医学的发展,现有的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仍需进一步改进,如无痛针灸、无烟艾灸方法的研究刮痧器具的改进;即相关操作指标的量化研究。因此在传承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同时吸收现代护理操作中先进的实用的内容来充实和完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护理和现代护理相结合,使中医护理规范化、科学化已成为中医护理发展的趋势。

2各种情形下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2.1特需内科的护理。特需内科护理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部分特殊需求患者在进入特需病房时进行的护理。是患者的特殊需要。这些患者一般经济状况较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职务。对这些病人的护理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多元化护理:语言沟通和文化沟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护理对象所在地区的语言及当地的文化习俗,尽量使用他们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与其交流。②护理人员应灵活多变,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还要加强理论和技术学习,各种技术操作应稳、准、轻。

2.2心内科患者护理特点和安全风险。主要表现猝死,跌伤以及内出血等。对这些患者入院后进行评估应从患者的年龄、病史、情绪、认知情况、有无眩晕、有无诱因等方面进行评估,对各类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对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加以防范,警示。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提出护理的法则再按照因时、因地、因人的原则制定出护理方案和具体措施。

3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3.1辨证施护流于形式。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最具特色的护理模式,但在临床实施时往往因症候难辨,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由:中医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正确辨证施护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充分领会中医护理的内涵,只是将中医诊断、护理加上中医技术操作;健康宣教比较套路,同种疾病的建康宣教千篇一律;大部分护士能够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但患者具体的实施和效果如何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

3.2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率相对不高,尽管中医护理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取材容易,疗效可靠,但在科室使用率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局限性:中医护理操作时间长,疗效难以立竿见影,因此科室只是在中医科和内科应用较多;②护理性质:护士要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必须有医嘱才能进行,临床上医生很少开中医护理医嘱。

3.3护理记录的缺陷。护士一般重操作,忽视记录或不记录时间、方法、效果等。中医操作记录还需记录选择的穴位、皮肤情况等。整个整体护理体系、中医护理病历格式没有统一规范,记录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刘蓉蓉.论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及重要意义HEALTH WORLD2010,04(8)

[2]付庆华,谢晗飞,江雪琴.内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2008(4)

[3]伊文波,佟丽华,韩凤珍,方秀娟.期刊论文,脑出血微创术后内科护理新进展-中国医学创新,2009,6(17)

[4]刘萍,潘光明.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7)

[5]刘文紅.中医护理的发展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6):96-97

[6]朱水华.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内科护理教学探讨,2001,(2)

上一篇:简历中千万注意的问题下一篇:《受戒》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