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2024-07-31

引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精选6篇)

引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第1篇

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内容摘要: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重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的情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及意志。教师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资源,实现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还为完成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对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发展,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起着不可估量的辅助作用。关键词:信息技术 美术 整合 优势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容量大、进展快、效率高。新课改下美术学科的教材中课例丰富、形式多样,容量大,而且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使美术教学真正达到短时高效,丰富多彩。在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我感到将信息技术引入美术学科教学有以下方面优势:

一、资源共享和资源海量方便教学。

网上有大量可供下载的软件、图片和资料,通过网上的共享资源,积累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此外,光盘、u盘的惊人存储能力也便于我们携带资料交换资源,极大地方便了教学。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软件多种多样,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多媒体课件和资源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有了信息技术,老师和学生都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超越古今,驰骋中外。

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展现美的画面、变抽象为形象

利用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多媒体超链接技术,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它的交互性,为个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

(二)进入美的世界、解放思维

进入小学的低年级孩子,有很多都很喜欢模仿。模仿书,模仿老师和同学。此外,他们还有一些固定的绘画元素,比如房子、太阳等。

(三)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创造

多媒体恰如其分的声、形结合,常常能把学生带入美的氛围,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激发出创造力。

(四)延拓美的时空、发挥高效性

多媒体在教学技术上大大强化了美术教学的视听效果,减少了教学的难度,而且能接省教学时间,实现精讲多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如《剪纸》一课,应向学生说清设计时要避免的几个错误,教师可通过课件出示一种错误的设计法,让学生讨论错在哪,如果这样剪,会怎样。屏幕从左上角飞出用此种设计法剪出来的错误角花,再依次出示其它,学生看了以后,很快掌握了角花设计法。多媒体的应用使原来较难讲清的问题变得简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三、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也可以实施协作式学习策略,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通过欣赏、评比和总结等方法教育学生在分析中学会思考、在比较中学会发现、在协作中增长知识。这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应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

四、运用信息技术完成美术作业,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引入美术课堂教学的作业环节中同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信息素养。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在具体的任务驱动下,自然而然地熟练和掌握了信息技术。同时也为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美术知识,获得了信息技术和美术学习的双丰收。

五、有利于学生完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总目标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

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环境。要根据教学实际,开发制作计算机教学课件,将原来教师的单纯讲授变成以学生主动探讨为主,与学生间协作学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美术课重点、难点的理解,通过独立的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发现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将信息技术引入美术学科教学,不仅给教师带来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同时也给学生表现美术作品带来了简捷、丰富与高效的工具。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获得了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目前,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但是,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无疑将给美术课程学习方式带来崭新的面貌,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实验,对于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实施创新型美术教育,对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美术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李飞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优势。2007-11 2.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与特征。2000-8 3.《美术课程标准解读》(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引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第2篇

重庆巴川中学 郭鹏

摘要:信息化是指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而教育教学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它能使封闭、单一的课堂教学走向开放、多元的多媒体教学,达到传统教学所不能及的境界。作为新生代的物理教师,物理教学也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象,促进物理教学信息化。本文将从物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出发,讨论物理教学信息化的优势。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 传统与信息化 多媒体

这是一个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科技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科学技术推陈出新、不断革新的刺激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诡异”的“胃口”,因为他们身边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太发达了,电视、电脑等,他们每天都能不断的接受到新的信息,发现新鲜的、甚至“奇葩”的问题,总会给老师一个措手不及。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操作相对简单、课堂气氛较严肃沉重、教师易于把控课堂、理论知识讲解透彻等,但是容易使教师和学生都走进以教师为教育教学中心的误区,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忽略了生本课堂的教育目标。比如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如果全面的统一实验器材,实验探索方向,定死了学生的思路,那么就会让本来学生兴致很高的实验课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会贬值,独立的实验操作能力得不到训练,以及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会被压缩,也不能体验到探索未知的乐趣,实验结果的差异性也得不到体现。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高端的信息技术给我们教师带来了难题,同时也带来了改革的机遇。作为新时代里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在现代教育理论体系的支撑下,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东风里,充分地利用现在信息技术,构建一种在信息技术氛围中的物理教学模式,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有效的完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目的,将物理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完美融合。个人拙见:物理教学信息化具有一下几方面优势。

一.信息技术可优化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 初中物理处于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发展阶段,教材中有较多的探究性实验,而探究性学习分为创设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结论、评估和交流几个步骤。创设情境作为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显然是引领学生进入物理情境的至关关键的一步。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课件创设情境,能唤起学生对新知识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能保持良久的学习热情,最终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一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盎然的物理课堂教学学习氛围,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学习,也更容易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教师能悄然的完成内在的学习目标,回归生本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往往是离不开生动形象的素材引导,而多媒体你能够集视频、视频与一体,演示各种静态或者动态的物理情境,在营造物理教学学习氛围方面能比口头描述等其它媒体更直接,效果更显著,冲击力更强。例如:在“摩擦力”一节的教学中,在新课之前播放一个当人类生活中失去摩擦力之后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的视频,给学生以想不到的震撼,以及在真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感受,让他们从视觉和心理上得到体验,最大程度的接近真实情况,然后学生就会思考:原来摩擦力如此重要,摩擦力是怎么产生的,影响摩擦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从而使学生带着一种急切的想探索为什么的心情,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信息技术可以培养物理学习兴趣

初中的学生思想还处于一个相对单纯的年龄,并不能完全理解初中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对一门课的重视和喜欢程度往往取决于这门课“好不好玩”,所以,让物理教育教学课堂变得“好玩”是把控学生兴趣、获取“民心”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的口授讲解,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对所学的内容学生往往觉得抽象,没有兴趣,很多知识点只是从脑海里面飘过而已,不容易全身心的被吸引到课程中,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别说理解和消化。长期如此下去,学生就会对物理产生厌烦、枯燥情绪,慢慢地失去学习兴趣。而通过信息技术如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寻找和制作一些生动形象的物理教学视频和课件,合理的利用动画模拟物理现象,把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理运动过程呈现在学生眼前,缩小时空差距感,增加物体物理变化过程的真实性,使之具象化,克服了传统教学过于抽象枯燥的弊端,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直观理解,开门见山、印象深刻,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到“声音的传播”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将声波的传播具象为水波传播的形式并将之做成动画,那么学生就能看到疏密相间的波向外荡去,很容易就能理解声音的传播形式和波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三.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物理教学的重难点 教育教育信息化几乎不受时空的约束,多媒体教学可以借助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应用于课堂,将事物的声音、形状、色彩以及变化规律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使抽象的问题具象化,学生更容易主观的学习。

因此,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将初中物理中一些抽象、不易理解的重难点进行突破,使之变得直观易懂。如电学、浮力、大气压强等的一些内容都是教学的重难点,很多学生学过之后只是学会了解题,而个中原理却不知其所以然,但是如果教师通过栩栩如生的动画或者视频展示,使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和理论的理解不再疑惑,让本来难以理解的知识豁然开朗,从感性到理性都得到理解,成功的突破教学重难点。再如在讲解“眼睛与眼镜”这一节时,利用动画,模拟近视眼形成原因和矫正原理,更是让学生一目了然,不仅课堂的氛围很好,教学效果比过去的单纯讲解提高很多,能够事半功倍。

四.利用信息技术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这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生机,更是带来了冲击,也对教师的素质和教育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社会要求教师要成为一个“杂家”,博采众长,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典范,那么每一个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就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教师必须更新自身的观念,积极学习,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信息技术是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必须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挣脱传统教学的羁绊,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重庆巴川中学的老师都奉行着一句话:“听课是最好的备课”。向别人学习并总结能够更好的使自己快速成长,可是时间的冲突总是会让我失去很多优秀教师的精品课,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是有了网络,这个难题便迎刃而解。网络平台中有很多优秀的课件作品以及教学视频,教师之间课件、素材等资源的共享,能让教师更好的完成备课,从而完成一堂精品课。

网络平台为所有物理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教师们可以通过网络与专家进行交流,借鉴名校名师的优秀教学方法,通过资源共享和相互交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不仅可以在现实中提高自己,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修,避免了时间和空间的不足。

引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第3篇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健美操课引入俱乐部形式教学,通过实验找出传统教学模式和俱乐部形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特点的比较分析,旨在寻求一种适合大学健美操课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所提出的要求,从而指导高校健美操课教与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健美操课的作用,才能使学生能从健美操课上学到所学的知识同时,又达到了强健身心的目的。

强调高校健美操课引入俱乐部形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特点,不可否认健美操课引入俱乐部形式教学模式确实会有很大的优势,它将改变传统的健美操授课形式,在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同时突出自主,在教学中其实是提高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尤其是学生,他们更应该提高认识发扬自主,勇于创新和表现自己。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和老师都会适应俱乐部形式教学,有的学生会比较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有些老教师由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对俱乐部形式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应。本次研究将会通过对本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现状的调查,分析比较俱乐部形式教学与传统健美课教学模式,从而发现高校健美操课引入俱乐部形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继而探寻普通高校健美操课引入俱乐部形式教学的优势互补的结合意义,最终提出健美操课引入俱乐部形式教学的可行性的同时,指导本校乃至全国高校健美操课教学模式。

2 普通高校健美操课引入俱乐部形式教学实验

2 . 1 学生对健美操课喜爱程度比较与分析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进行实验后对健美操课喜爱程度有很大差异,实验班中非常喜欢健美操课的学生超过半数,也有近一半学生表现为喜欢或者一般喜欢,极少部分学生不喜欢健美操课;对照班中学生对健美操课的喜爱程度主要集中在喜欢和一般喜欢,极少部分学生非常喜欢,甚至有超过1/4的学生不喜欢健美操课,这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对上面所有数据进行同制性检验,P值小于0.05,说明以上数据有明显差异,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后对健美操课的喜爱程度有明显差异。

2 . 2 学生体质比较与分析

对实验班和对照版分别进行34学时的大众健美操教学后,对前后所测得的观测量进行了比较。(见表1)

从表1各观测指标(平均值)的变化可以看出,实验班在肺活量、立定跳远和体前屈的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班,从而可以看出高校健美操课引入俱乐部形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肺活量,增强下肢力量和柔韧性。对于身高和体重的变化不是很明显,但是实验班体重的减少量相对于对照班要高出不少,进而说明俱乐部教学中有很好的瘦身、塑形效果。

从表2中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相比于对照班心率变化(28.45),实验班的心率变化(53.68)更加的明显,而对于锻炼效果的评判,心率是重要的反应。从而知道,对照班的锻炼效果要高于实验班,进而知道,俱乐部形式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有更好的健身效果。

3 健美操课俱乐部形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

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分析和教学模式的分类比较,把健美操课俱乐部形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相互补充,产生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就是高校健美操课引入俱乐部形式教学后与健美操课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相互补充而产生的,这种新的健美操课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相对连续的联系教学:是介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间断性和俱乐部形式教学模式的连续性之间的相对连续性,这种相对连续性教学中采用两拍一动或者四拍一动解决比较复杂的动作,使学生看清楚动作的轨迹和位置,在学生学习得比较顺利的地方采用连续性教学,不间断。

第二,时尚健美操的引入:时尚健美操是现在健身俱乐部开展的比较流行的时尚操种,它的引入对于发展学生个性解决现在健美操课教学内容单一的情况有很好的作用。

第三,有专门的素质练习:专门的素质练习对于发展学生各肌肉群的力量有着很好的作用;另一方面健美操运动是健、力、美的完美结合,健美操练习者要有一定的力度,这样学生在练习的同时使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四,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适中:这种强度应该保持心率在110次/min~140次/min之间、40 min以上才有健身效果。

第五,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集中精神在课堂上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师生关系互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发扬学生个性;教师多用启发学生使学生记忆更加牢固;学生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及时反映自己的的想法,实现师生互学。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第一,俱乐部形式教学模式下的健美操课更使学生喜欢,使学生在课上得到充分的锻炼,身体素质得到增强,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第二,时尚健美操(比如拉丁,恰恰等)的加入,丰富了高校健美操课的教学内容。

第三,俱乐部教学方法的应用,使高校健美操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第四,健美操课俱乐部形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产生新的健美操课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相对连续的教学,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适当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师生关系互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同时在学的过程中由简单到复杂,由快到慢使学生找到自信,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发扬学生个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使身体又得到了锻炼,如此健身健心。

4.2 建议

第一,高校健美操课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第二,健美操课新的教学模式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任课教师要一专多能,在掌握一项专业技能的同时学习健美操的时尚操种,跟上时代潮流,更要了解学生所需,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充分准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传统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上吸收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取长补短,更要学习时尚的健美操,跟上时代步伐。

第三,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场地、设备等的支持,学校和有关领导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第四,高校健美操课教师和学生应该勇于创新,敢于创新,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创新,找出一种更适合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反馈给老师,如此师生互学。

第五,高校健美操课教师在选取音乐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接受程度来选取音乐,利用音乐调动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高校健美操课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教学的流畅性,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充分准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身体锻炼。

第七,高校健美操课在任课教师的选拔上应紧抓教学,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

摘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为教学实验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教学实验的数据比较分析,找出健美操课传统教学模式和俱乐部形式教学模式间的区别和联系,实现高效健美操课引入俱乐部形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提出合理化建议,指导高校健美操课教学。引入健美操课程内容,丰富了高校体育内容体系,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进一步提高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对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引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第4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小学数学

【分类号】G623.5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数学本身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与计算机,在该领域的研究数学应用范围和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研究[1]。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强。本文的研究只能是现代教育的构建块作为一个整体,教育模式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的想法,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修理,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来测试,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并改进,因此,我也希望这篇文章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引入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很多的高质量数学软件,如一些数学软件程序包。很多教师也逐渐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应用程序。此外,人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可以实现远距离同步学习。所有的这些,传统的教育模式都很难满足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做很多的传统教育模式很难做到的东西。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工具。数学最主要的特点是来源的实践性、结构的抽像性、模型的多样性、推理的精密性、计算的精确性、体系的统一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它以定义、定理、公式表示抽象概念、规律、算法及各种变量,以集合论、公理化系统、和逻辑思维为思想工具。作为教学课程的数学课程,就要体现出数学本身的这些特点。由于部分教师对于数学本身的特点认识不清,抑或所掌握的多媒体水平不能充分表达出数学的这些特点,从而不能恰当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设备,增强学生对抽象问题的具体认识,实际问题的归纳总结,知识的系统整合等,使得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

二.小学数学教学引入多媒体教学有效的原因

2.1创设优良的數学学习环境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关于数学教育报道指出:“真的提到没有一个人能教数学,好的老师不教数学,而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教育研究,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证据,那是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数学的理解力,能够真正的学好数学。”美国心理学家曾提出研究的信息处理模式,思想的研究是一个结果,学习者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学习数学的教学环境具很强的重要性。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进行从两个方面:一是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教学民主,从而使学生有信心参与教学活动;二是建立有挑战的数学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是一种能够使教学学习环境创设得优良的过程。

2.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余文森教授曾指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其角度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面对。有时,“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意义,可以激发创新探索的快乐,刺激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可以打开思路和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让基于多媒体教学经验知识的探究过程的学生,发现新的理解,新的信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新性的研究。学生必须像科学家一样,独立自主的参与问题的探索,在求解过程中,通过观察,大胆怀疑,认真确认实验,理论证明,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从“会学” 走向“学会”,不断继承创新举措。

2.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说到学习兴趣,因为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中可以实现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实现文字和图形,声图像的相容性,活跃课堂气氛,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直观、有趣、并鲜明且具有艺术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广阔的世界。

2.4合理化学生知识意义的建构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可使课堂教学变得可控,老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媒体等,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节省课堂时间,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数学课堂实践的广度和密度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这些优点有助于教师,把握难度,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这些启发式方法的优点将有助于学生有时间构建与发现教学的意义,将有时间使研究的知识,思考的内容尽可能与教学知识有关,这种“关系”和“思考”在教学中的渗透的“协商”和“对话”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的意义在于构建多角度学习氛围,从而最终达到学习目标。

三.多媒体教学引入小学数学教育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形式其视觉丰富、生动、有趣、互动性、可接受性强,但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学习,也只是促进学习者构建知识的积极外部条件。学习是要真正构建自身的内部知识体系,外部因素还是需要结合内部因素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教学,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确保学生们发挥主动性作用。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把握的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的合理使用,禁止过多了。要恰到好处,灵活运用多媒体才会事半功倍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件图片应该是简洁,明快,高度突出主题,使学生迅速把握重点。正确使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否则,过分夸张的声音,动画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适用于多媒体教学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教学生学习的方法,但不应该是“看到问题才找答案”,必须选择适当的媒体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在许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下产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理论,由于对教师自身素养的强烈依赖性,已成为学生成绩提升的最大限制。但多媒体教学中体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的发散性,每一个合格的年轻教师使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都可以充分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激励着今后数学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前进。

四.结论

引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第5篇

润泽学校 罗毅娟

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 用信息技术技术开发来辅助教学, 已成为了一种学科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就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分析比较, 谈谈二者的优势与不足,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传统教学相对于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媒体而言,指利用口头语言、板书、教科书、挂图等教学手段,以教师是信息的组织者、传播者的教学方式。

一、传统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情况的把握:传统教学有较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传统教学法注重语言表达交流,互动性强,更能增加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使学生与教师的思维同步,师生相互配合,共同来完成教与学的两个重要环节。

2、有利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传统教学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能力等方面要求更高,这就促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专业知识等方面要多下工夫,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积极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方法技巧,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后,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这不仅锻炼了教师的学习、钻研能力,而且锻炼了教师的书写、绘图、组织和应变能力。

二、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

1、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传统教学方法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没有足够的时间乃至容易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学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听觉刺激接受信息,视觉刺激少,对枯燥的知识缺乏学习热情,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当代学生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教学要求高,希望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施展特长,学有所需,学有所用。

2、教师工作量大:教师备课需要通过人工的方法查阅大量资料,而现在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教科书版本更换快,教师经常依照新书写教案。此外,上课的时候,还需要书写大量的板书,教师既辛苦、劳累、费时,又有损于健康。

3、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板书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所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传授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教师板书不规范,字迹不工整也会影响学生接受信息。教科书上的内容往往是滞后于科学发展的,有很多学科前沿的知识不能及时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缺乏对新进展、新知识的了解,阻碍知识的更新与拓宽。此外,很多形象、直观、生动的画面不能有效的展现给学生,这对加强学生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也是很不利的。

三、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1、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课件将教学提纲、教学重点、讲授内容等预先进行编排,节省了教师板书、绘图的时间,平时需要一节课完成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节省些时间,这样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多举实例,深入浅出,启发引导,把教学重点、难点讲清讲透,同时也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授课信息量。此外,信息技术课件取材广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既可以完善自己的课件,又可以及时了解学科的新进展,和一些交叉学科的相关理论,把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动态。

2、增强了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电脑恰好能将图像、文本、声音、动画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形象、直观、生动的画面。21世纪的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培养创造性、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当代学生思维敏锐,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技术,能很好抓住学生的视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被动性学习变为主动性学习,把书架型人才变为创造性人才。

3、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从培养的角度看,更需要人人都能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工作以及获取信息。信息技术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容量大、速度快,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接受教学信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学会使用计算机是一个人将来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能够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服务,正在成为信息社会衡量一名合格教育者的条件之一。

四、信息技术教学的缺点

1、影响教师的全面发展:通过网络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很多青年教师利用自身较好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可以制作出精美的课件,但容易忽视对学科知识的钻研,以及教学方法技巧的把握,对板书、绘图等基本技能的疏漏。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以至于在停电、电脑出故障等情况下,无从着手。

2、课件的制作质量有待提高:课件的设计、开发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而部分教师这方面知识较薄弱,所以制作的课件质量不高,并没有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五、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

1、学习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课件制作既需要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又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可以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件制作中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课件制作中以传统教案为基础,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将抽象、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采用形象的动画或图形加以描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的思维活性。制作的课件也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完善课件,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适当扩展前沿学科知识,使整个课件形式活跃,而内容紧凑、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3、我们教师应加强传统教学方法的培养:教师通常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精美,但精美的课件必须结合恰当、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传统教学对知识、教学方法以及板书、绘图等基本技能的要求更高,更能体现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而青年教师缺乏的正是对知识、教学方法的把握,应特别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授课过程中综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和传统教学: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件优势的同时, 应注意结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教学授课信息量大,要控制好合适的语速,对于重点内容可采用板书的形式,给予学生适当的缓冲时间,教学内容应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随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课件及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引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第6篇

朱新华

(江苏省南通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1)

摘要:新课程呼唤新课堂,克服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弊端,探索信息技术新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课堂学习博客”,发挥博客的优点,让学生在博客平台上自主学习,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探索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协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实现“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关键词:博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课题研究概述

近年来,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但从总体来看,目前将博客具体应用到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和研究还刚刚起步,处于“初级阶段”。《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1]拓展视野,勇于创新,„„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为改革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模

式,探索“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的新型课堂模式,笔者通过“博客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的开展和研究,借助“课堂学习博客”这个平台,实现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过课程

[2]内容的合理延伸和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本课题采用实践研究与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引入“课堂学习博客”这个元素,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建立在课堂博客平台上,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探讨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途径,以及学生通过博客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如何更好地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课堂学习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课堂学习博客”实际上是一个班级的博客群,由该班的信息技术教师博客和每个学生的学习博客组成。博客服务器建立在校园网服务器上,信息技术教师对该博客群具有管理权。教师博客的主要作用是发布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和步骤、评价要求;提供学习资源和网络资源;了解和调控学生的学习进展与交流内容;解答学生学习时的共性问题;提供学生相互交流的空间;提供学生上传作业的空间等。学生学习博客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课堂自主学习的平台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平台,如学生自己记录学习进展、学习体会、学习反思;记录、积累、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协作;上传自己的作业等。

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总结,我们觉得,课堂学习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如下优势:

(一)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博客平台上开展学习,学生真正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性。以一堂“新授课”的学习为例:学生进入信息技术教室后,根据老师要求,对照老师发布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参照学习方法和步骤,打开教师博客中的“学习资源”栏目开展自主学习。学习资源的类型可以是文本、图片(含屏幕截图)、动画(含操作录像)、视频等单个文件,也可以是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学习资源的内容可以汇集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相关的参考资料、知识讲解、学习心得、发展简史、相关趣闻、前沿研究等材料。它们都经过老师精心挑选和组织,针对性很强。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在“学习进展”栏目中简短地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首先在“学习帮助”栏目中寻求解答。“学习帮助”是老师课前准备的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集锦”和较详细的解决途径,学生的问题大多数能从中得到解决。如果学生还不

能理解或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可以在“问题求解”栏目中发布请求,寻求老师、小组长或其他同学的帮助。小组长是学期开始时就安排好的,并采用“轮换制”,每个同学每学期至少会做两次小组长。因为小组长课前已进行过深入的预习,所以课堂上他们能解答同学们的一般性问题。老师、小组长或其他同学看到问题请求后,会在“问题解答”栏目中给他指明进一步寻求答案的途径,遇到相同问题的同学也可以参考,同学之间也可以在“问题解答”栏中相互讨论,如果有必要,老师或小组长也可以直接到他们面前当面指导。问题解决后,学生必须在“学习进展”栏目中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得快的学生,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后,可以进入“网络资源”栏目,通过网络资源中的链接,进入相应的网站或网页,深入地学习本节课的相关知识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完成拓展学习任务,并记录在“学习进展”栏中。

博客系统由于采用了RSS聚合器技术,学生发布的所有内容都在自己的学习博客上进行,并全部送到教师博客中,其中“问题求解”和“问题解答”还将同时发送到其他同学的博客中。

每节课结束后,教师都会及时查看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课堂作业”并进行评价,表扬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存在问题。学生下一次上课,就可以看到老师对自己上一节课的评价结果,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由以上的课堂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可以对照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依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自主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和调适,独立或协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还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去选择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老师除了作为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促进者外,更多地是与与其他同学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资源扩展”。学生处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整理和整合能力

学生的个人课堂学习博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整理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整理和整合能力。学生在博客平台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在“学习进展”和“我的资源”等栏目中积累

[3]较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即“E化学习笔记”。这些“E化学习笔记”可以“反映出他们在学

[4]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关于问题的想法与思路、问题的解决过程”。老师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提醒

每位学生,要求他对这些学习笔记进行整理分类。整理过程有些在课堂中完成,有些可以在课后完成。学生在整理“E化学习笔记”的过程中,必然会对以往所学知识和当时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总结,从新的角度对自己当时的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分析,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理清了知识间的结构,进而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对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能力。

(三)养成学生“边学习、边反思”的习惯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他们除了每周两节课的课堂学习时间外,一般不会再化更多时间在这门课程上。这就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对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回顾、反思,没有一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完整的学习循环。因此,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能实现“学、审、思、辨、行”的统一,养成学生“边学习、边反思、边内省”的习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学习博客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学生在博客平台上学习,通过查询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探索获取并内化新知识,对遇到的学习困难和问题进行交流协作,总结借鉴自己或同学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并建构自己新的知识体系,这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另一个角度看,该学习过程是一个探索、获取、交流、借鉴、归纳、反思的完整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内省自我、审视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自我的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的提高过程。

(四)提供学生自我学习的个性空间

课堂学习博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的个性空间。博客平台上有老师提供的详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相关的学习困难的解决途径,有其他同学的示范激励,有老

师同学的在线协作帮助甚至老师的当面辅导,所有这些都营造了一个丰富多样、完整高效的学习环境。学生处在这个学习环境中,不仅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还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在学习要求许可的范围内有选择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策略,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速度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时间许可,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资源”、“网络资源”中的链接,了解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和前沿知识,深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有可能,学生可以课后在家里登录他的学习博客,继续他的自主学习过程,或浏览了解自己的和同学的“学习困难”和“解决方法”,通过比较借鉴,再次审视自己的学习思维过程。这样的个性学习空间,能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真正亲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我价值的认同。

(五)构建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以课堂学习博客平台为基础,全班同学及信息技术教师一起构成了一个课堂中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内,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也是咨询者、答疑解惑者;学生是共同体的主体,是学习的探索者、实践者,也是其他同学学习的交流者、协作者。共同体成员相互协作,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分享学习资源,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学生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有利于保持学习热情,使学习更易于持续深入,也利于从中开阔思路,取长补短,最终顺利地完成和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及任务。

(六)拓展师生、生生的交流途径

课堂博客平台拓展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途径。传统课堂中,师生交流是不充分的,且大多数交流浮于表象;生生交流很少或几乎没有,大多数学生处于交流的“沉默”状态。课堂博客平台改变了这种状况,提供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新渠道。在博客平台上,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也是交流的主人,交流的权利由教师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拥有了交流的选择权。博客平台上的交流使传统的面对面方式得以延伸,可以不再受时空的约束。学生可以选择署名交流,也可以匿名留言,这样学生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真实情况。交流的内容也丰富了,除了学习内容,还有学生的感受、体会、想法„„。交流的结果也深刻了,不仅仅停留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深入到认知层面和心理层面,如方法获取、心态调整、思维碰撞、行为转化、情感体验、价值观念,等等。交流的时间除了课堂,也可以延伸到课外。教师在交流中除了把握交流主题和学生学习问题的答疑解惑外,也作为一个平等的交流者参与交流和引导交流的方向。

(七)形成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在课堂博客学习的平台上,评价已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对学生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而是动态的、多元化的开放性互动评价。

1、老师评价、小组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

2、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得到加强。

3、评价几乎贯穿于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并行甚至融合了。

4、评价能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

5、评价真正起到了对学生激励、诊断和促进的作用。

当然,多元评价并不是模糊评价。实践中,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针对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标准,主要观点有:

1、完成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情况。

2、学习进展的顺利程度和提高程度。

3、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程度,包括基本学习技能、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学习反思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等。

4、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5、学习心理和情感的调适情况。

6、学习态度。

博客平台上的多元评价结果基本上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能让学生全面、客观地审视自己,分析自己。这样的评价,真正做到了“评价注重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让评价

[5]活动促进学生进步”。

三、结束语

实践表明,学习博客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能明显锻炼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加强了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调适,实现了学生个性发展,达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总目标。正如一位学生在博客留言中所说的:“原来信息技术课还可以这样上!

一年下来,我觉得自己不仅学到了很多信息技术知识,还学会了怎样更有效地学习,这对我其他功课的学习也非常有帮助。真的非常感谢您,老师!”。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都有影响其教学效果发挥的各种因素,博客也是这样。在应用学习博客作为课堂教学平台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影响课堂博客应用效果的因素和问题,如学生信息素养的差异会直接影响课堂博客应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调控策略决定了课堂博客应用的成败;如何更好地组织课堂学习资源,使之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保障;应用学习博客的课堂模式如何与其他课堂组织形式有效结合等问题。如何扬长避短,处理好这些问题,更好地发挥博客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还有待今后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庄秀丽.用Blog的方式学习[J].中国研究生,2003,(5):55-57.[4]陈向东,王兴辉.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3,(3):17-21.[5]张豪锋,梅晓卫,赵彤帆.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Blog策略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

上一篇:文字语录下一篇:考试大房屋工程管理实务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