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问题探究

2024-05-20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问题探究(精选8篇)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问题探究 第1篇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问题探究

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作为政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

1.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意义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是社会发展的强烈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深刻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必须及时地向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经济、政治、法律、精神文明等方面的教育,使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进步,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同时,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转型引发的各种矛盾与丑恶现象也随之迸发,我们要正确估计、科学思考、合理引导,体现国家意志和符合社会要求,教育青少年学生认清方向,避免迷失自我,用高远的视角、积极的心态、科学的思维来认识社会设计人生。

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是其课程性质、特点及任务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实效性,突出地体现在育人的功能上,只有入情入理、入心入脑的教学,才能体现其德育性质。思想政治课具有理论与实践、知与信、悟与行等有机结合的特点,决定着该学科教学要不断与实践结合,不断研究高中学生思想实际,不断改进教学的方法,不断遵循螺旋式排列的目标要求,从而提高实效性。那么,如何增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思想德育实效性呢?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教学活动是学校的基本活动。是教育的主导。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则是教育的主体。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优的教育效果。

(一)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教师。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素质入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资源。只有政治教师加强自身的进修、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要勇于改革、更新观念,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和水平,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扎扎实实地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开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①提高思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素质。在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上,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已成为普遍共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都树立了科研意识和加大了科研力度,不断推出新的科研成果,并且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改进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水平。②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应注意为人师表,视教育为神圣的职业,敬业乐业。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充满关爱,善于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治学严谨,关注现实、乐观向上,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大学生从教师的教学和日常言行中感悟到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将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注重言传身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师必须有强烈的实效意识。

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较低,其原因主要有:思想政治教材的有些教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脱离学生所关注的社会政治热点问题,在许多方面要求学生理解连成人甚至学者也难以回答的问题,由此产生了高要求和低效益的矛盾;理论教育与行为训练脱节,偏重学生认识的提高,而忽视行为规范的训练;应试教育倾向的干扰,学校把思想政治中政治理论知识的考核当硬任务,而把思想道德教育当软任务,缺乏对思想道德教育质量和效益方面的评价和考核,不追求教育活动的最终效益;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道理与在实际中看到、听到、得到的现实存在较大反差,致使学生是非界限模糊,价值观念失范。上述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在指导思想上没能牢固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实践中确立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意识。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增强实效意识是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的前提条件。有了强烈的实效意识,才有可能进一步追求教育活动的合目的性程度,做到在开展活动之前认真考虑一下,该项活动到底能使学生受到什么教益;在开展活动之后认真总结一下,学生是否受到了这样的教益,从而不做表面文章,不图形式上的轰轰烈烈。有了强烈的实效意识,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科学化水平,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看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它既有显性和隐性之别,又有近期和远期之分。有时候,教育的成效能立即见之于学生的行动;有时候,教育的成效要遇到一定的时期才能显现(如舍己救人);有时候,教育的成效在学生身上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虽受用终身却无明显的行为表现。追求思想教育的效益,不能仅仅满足于即显效益、短期效益,还要重视隐性效益、长远效益。要注意避免和克服急功近利倾向,着眼于长远,从较长的时间跨度和较大的空间范围来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深化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改革。

根据当前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深化思想政治课教材改革,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同时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确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给予新的理论说明。在改革教材编写中,要不断吸收理论界已被公认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研究成果。只有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才能更好地提高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信度和说服力,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根据当前学生思想发展中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的不协调性、理论认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协调性的实际,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一定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切实把加强基储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规范行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成长需求、接受基储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注意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切实改变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要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观点的精神实质,努力将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和有关社会科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为,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素质。在考核方法上,要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把检查和促进知识、能力、觉悟的提高和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作为考核的依据和出发点,切实改变以应付升学为中心的单纯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的做法,撰写小论文和写调查报告、书面考核和行为表现考评等结合起来,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的落实。

(1)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关键,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一旦具备自学能力,就能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取新知识,并为探索知识,成为高层次人才,为将来报效祖国创造条件。

(2)“关注差异,人人成材”的评价观注重运用多元、多维、全面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能得到他人更多的肯定。这就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地看、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如果教师抓住了师生交流的最佳契机,适时运用语言、表情等手段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就能使师生互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

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为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学校内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学校外部,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三线”(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一面”(各科教学、各项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的学校德育体系和“三位一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网络在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特别是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加以重视。家庭对高中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充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要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工作,改善家庭教育状况。社区教育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要紧紧依靠社区各方面力量,优化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我们要从大德育的角度,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取得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的综合效应。

(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思想道德教育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能完全解决,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很多,包括学生辩论会、专题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

总之,在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建立探寻教育新方法,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激活思想政治课,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质量,增强政治课德育实效性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姓名:屈连东

学号:11020142029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问题探究 第2篇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引言

我部受社会冲击和市场经济的影响,部队管理教育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科技干部的思想日趋活跃,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关系到全面建设发展稳定。因此,必须着眼科技干部的特点,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准确分析和把握科技干部的特点

科技干部,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有其本身特点。主要表现在:

2.1富于理想,关心国内外大事,报国热情高,但政治意识不够强,党性修养不够深

进驻以来,社会全方位的变化扑面而来,给我们科技干部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双重效应。从对科技干部调查看,90的人把为国家富强、为社会做贡献、为国防科技事业献青春作为自己的理想。自觉把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社会发展联在一起,以大局为重,安心部队工作,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有特殊敏感性。但部分科技干部政治意识淡薄,一是少数人对政治教育有一种盲目的“逆反心理”。把政治教育当作任务,对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模糊,错误地认为“教育与不教育一个样”。二是少数同志对入党的态度不正确。有的认为“入了党,发展的机会多”、“领导的要求”、“党内腐败现象多,不想入党”。三是少数同志不能正确对待政治荣誉。有的认为评个先进不如写篇论文、做个课题实惠,把立功受奖单纯物质化。四是少数干部看问题横向比较多,纵向比较少。考虑个人需求和利益多,考虑国家和军队大局少;个别人片面认为地方什么都好。对部队严格的纪律和艰苦的条件缺乏辨证的思考和理性的认识;有的认为部队不能实现其个人价值,抱着“干几年就走”的想法;有的认为“艰苦奋斗”只适合过去的情况,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我们又驻在开发区,凡事讲“效益”,处世态度功利化。

2.2渴求知识,希望事业成功的愿望强烈,但业务技术不够精,深钻细研精神不够

近两年分配来的新科技干部,一是感到自己知识不够用。从调查来看,普遍不满足已有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的紧迫感。80%以上的同志“希望有机会继续学习深造”,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二是希望把自己锻炼成“复合型人才”。大多数技术干部都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及特长,制定了近期或远期的学习计划,确定主攻目标,注重“复合”技术能力的提高,21的干部还申报了硕士研究生。三是强烈希望获得事业成功。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自强、自尊、自信,希望工作得到别人的承认,有更多的机会发展。但从整体上看,有少数科技干部技术水平不够硬,加之航天发射任务间隙长,缺乏实践经验,而人员更新快,大队出现了某些业务技术上的断层现象。有些科技干部建设应急救生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不强,上进心和钻研精神差,学习风气不浓,工作成绩平庸,满足于完成任务就行,倾向于学习民用知识,学习专业技术的动力明显不足,不能适应数字化、信息化航天应急救生建设的发展要求。

2.3敢想敢干,民主意识和开拓精神强,但军人意识不够强,作风纪律不够严

科技干部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对不合理的现象敢于直言不讳地提意见和建议,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凡事都想亲自尝试;民主意识强,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具有较强的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但有的科技干部纪律观念比较淡薄,军人意识不够强,强调个人意识,对民主的概念和内涵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把民主概念简单化,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倾向时有发生,命令意识、服从意识淡薄,做事讲条件,讲价钱。有的作风散漫,推一推动一动,有时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作风纪律养成不严,出操、公差勤务、打扫卫生等不愿参加。

2.4勤于思考,渴望进步,求实精神强,但自我认识不够正确,人生观不够成熟

科技干部知识面宽,思维敏捷,遇事不轻信,不盲从,不满足于接受某些现成的结论,而是在分析和比较中形成自己的见解。谈问题喜欢直来直去,讨厌形式主义。喜欢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容易接受与现实、形势接轨的教育,希望政治教育针对性强、形式活、内容新。在接受教育上不仅看你说的如何,更重要的是看现实怎样,做得如何。反映了科技干部勤于思考、求真务实的性格特征。但是少数科技干部自我认识不够正确,人生观不够成熟,一是“怀才不遇”。个别科技干部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一旦工作中遇到挫折,便产生失落感,怨天尤人,抱怨自己身边没有“伯乐”。二是好高骛远。有的科技干部眼高手低,不给他科研课题,就觉得领导看不起他,给他一个科研项目,又不能自己钻进去。三是自命清高。个别干部认为自己上了几年学,掌握了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对工作不踏实,重理论、轻实践。生活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人生观的不断改造。

3找准教育的切入点,加强五个“引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3.1针对社会发展新形势、新情况,加强思想引导

新形势下,出现了新旧体制、观念和意识的摩擦和碰撞,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给官兵的精神状态、行为规范、思想观念带来一些影响和冲击。因此,我们在进行教育时,必须注意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克服抛弃传统、另搞一套的倾向,又纠正固守传统、不求创新的倾向。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深入开展教育。如在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过程中,资产阶级腐朽的东西也在乘隙而入,带来了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社会上一些消极现象,给官兵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针对这些问题,加强革命人生观教育,既讲透大道理,也讲清小道理,提高干部辨别是非、美丑、善恶、荣辱的能力,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在教育官兵自觉奉献的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也不能游离于我们的工作之外进行空洞的道德说教,而应该使科技干部的牺牲奉献得到最大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激励官兵在建功立业方面有所成就。

3.2针对科技干部对人生观的不同认知层次,加强观念引导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打破以往的“大锅饭”,在教育中实行“分餐制",要按照不同的教育内容,区分教育层次,采取分层组织、分类施教及重点辅导的方式,针对科技干部的特点,因人施教。要在教育中,注意引导科技干部打牢“三个基础”,树立“三个观念”。一是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树立科学的革命人生观。青年科技干部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理论灌输,使其在政治上、思想上逐步成熟起来,在实践中树立科学的人生观,锻炼成坚强的马克思主义者。二是打牢爱国主义的感情基础,树立自觉奉献的观念。要根据教育的内容和实际情况,对科技干部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进行国情和形势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进行党史、党的基本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增强他们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党的领导的观念;进行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教育,树立为国防科技事业自觉奉献的信念。三是打牢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观念。要立志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就必须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观念。要把艰苦奋斗精神渗透到部队担负的各种任务中去,克服“在部队就是奉献,能吃苦就是奋斗”、“守住摊子就是能力,不出问题就是政绩”的模糊认识。首先抓住部队进驻内地以来出现的思想反映,引导官兵正确看待形势和我们面临的暂时困难,进一步增强艰苦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其次紧扣艰苦奋斗的时代要求,引导官兵看到市场经济充满挑战和竞争,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勇立潮头;第三弘扬艰苦奋斗的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学习活动,如学习“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先进典型,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立足本职建功立业。

3.3针对希望进步、渴求知识特点,加强教育引导

科技干部自主意识增强,主体意识明显,但他们在政治理论学习上及业务技术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仍需要加以引导。当前,社会现象的多样性导致青年科技干部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而我们的教育和价值导向不能多元化,必须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因此,在理解和尊重科技干部的主体意识基础上,要在教育中不断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激励他们增强自我教育意识。首先,通过实现自我教育,把外部教育转化为内部意识,再转化为自觉的能动的学习行动。其次,引导科技干部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身创造能力。适应军事变革,履行新时期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必须具有创造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再次,加大教育和培训的力度,注重提高综合素质。要在搞好大课教学和倡导自我教育的同时,积极提供自我教育条件,通过开展自学辅导、专题提示、答疑解惑、辩论会、专题讨论、学习体会交流、演讲会、知识竞赛、参观调查、互教互学等适合科技干部特点的教育形式,把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

3.4针对科技干部思想、作风纪律特点,加强行为引导

科技干部求知欲强、思维敏捷,遇事不满足于接受某些现成的结论,而是在分析比较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但另一方面,有的科技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钻研精神不够;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军人意识不强,认识深层次问题能力弱;我们就要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上下功夫,注重提高教育的行为说服力,加大教育者的行为引导力度。针对党员干部,主要通过抓党风党纪和先进性教育,强化党性观念,引导他们自觉用坚强的党性抵制各种消极因素,增强免疫力;针对新入伍的干部,加强优良传统和革命人生观教育,学习老一辈航天人的光辉业绩,奠定他们安心服役,为航天事业敬业奉献的献身精神;针对个人困难多、思想不稳定的干部,特别加强经常性思想教育力度,交心谈心,对症下药,激励与疏导相结合。

3.5针对科技干部实际困难多的特点,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解决相结合,加强利益引导

大队执行任务时,分散全国各地,任务繁重,条件相对艰苦,影响官兵个人切身利益的因素多,如业务发展问题、个人婚姻问题、家庭问题等。针对技术干部十分关心自身业务发展,认为现有条件使他们的发展受限制,科研动力不足,焦虑感和紧迫感增强的特点。一要把引导官兵安心、敬业、奉献、奋斗、建功作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例如,把战斗精神、历史使命教育和“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大讲我们基地在新时期国防科技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讲大队优良传统和历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力弘扬“五种精神叫响“敬业就是奉献”的口号,倡导在敬业中奋斗,在奉献中创业。二要把实施教育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要稳定科技干部队伍,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贯彻“办实事,促稳定,求发展”的精神,努力为科技干部创造“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氛围。要认识到许多思想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现实问题的影响,解决了现实困难,思想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要从人才培养、锻炼到工作、学习,从医、食、住、行到婚姻恋爱、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千方百计为科技干部创造条件,解决实际困难。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问题探究 第3篇

一、4G网络

4G是指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物理网络层、应用网络层和中间环节层构成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通过这三个分层结构实现了异构系统间的互操作。也可以说, 4G是一个集成固定的有线网络和无线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卫星网络等系统为一体的系统结构。它拥有通信速度快、网络频谱宽、通信灵活、智能性能高、兼容性好、提供增值服务、高质量通信、频率效率高、费用便宜等特点。

二、4G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1.4G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正面影响

(1) 4G网络资源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4G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形式多样化和丰富的各类信息, 如建立了移动图书馆等, 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等都可以通过4G网络完成。

(2) 4G网络与手机功能的融合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方便。在3G网络的基础上, 4G网络依然依托移动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构成的强大的网络体系。它拥有形式多元、广泛适用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携带便捷等优势, 打破了时空、地点和低性能设备的限制。4G网络的高融合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对象、工作环境、教育方法与手段、信息取得与传播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善,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更方便的沟通和交流。

(3) 4G网络个性化的信息传播特点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4G网络和手机功能的融合极大地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G网络对多媒体能更快速的下载, 将声、情、图、文并茂展现, 学生获取信息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自觉性和参与性, 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吸引力和感召力。

(4) 4G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越来越多的沟通软件, 如飞信、QQ、易信、微信、微博等, 教育工作者可通过一对多、一对一的方式实时快捷的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 这不仅消除了大学生的心理戒备, 同时还能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 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之间的互动。

2.4G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负面影响

(1) 4G网络的快速发展冲击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4G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虚拟网络世界变得更加“真实”, 在特定情况下形成“虚拟的真实时空”, 青年大学生就不自觉地被动接受这一存在形式, 并受到其强制性影响, 缺乏坚定的立场。面对4G网络带来的挑战,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严重滞后, 对4G网络环境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能缺乏前沿认知, 对4G网络技术意识淡薄, 观念更新比较, 缺乏敏锐性。

(2) 4G网络的不可控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手机等媒介通过4G网络传播信息的时间、空间、对象都无屏障, 这无疑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导向的难度, 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等信息通过4G网络广泛快速地传播, 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同时也影响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效果。

(3) 4G网络的虚拟特性影响了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及思维方式。一些学生花大量时间在网络上, 在寝室、食堂、教室、甚至走路时都不忘上网, 阅读电子书、看视频、聊QQ和微信、刷微博、网上淘宝。越来越多的学生沉溺到虚拟世界, 参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兴趣降低, 与亲朋好友的关系变得疏远, 从而导致人际关系交往的异化。上网还可以隐藏自己的身份, 随时吐露想法和意见, 不负责任的言论也随之加多。上网还形成了一些零碎思维, 导致大学生的公德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逐渐降低。

三、4G网络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要性和新策略

4G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正面和负责的影响, 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首先, 是网络社会政治性和阶级性的需要。在网络社会中, 每个人都是网络和信息的主宰, 网络信息的管理和发布都由人来操作。在网络社会, 不管你是何种身份、身在何处, 都有发言权, 都可以接触广大的视听群。特别是快速的4G网络, 把所有人的这些权力都放大了, 人人都变成了出版发行人, 这是革命性的转变。网络参与者自身的思想素质高低, 直接决定了网络信息的性质和价值舆论的导向。因此, 提高网络参与者的思想政治素养, 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职责, 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式。其次, 隐藏身份的参与者容易滋生偏执的情况, 可能产生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 因此, 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规范和引导。再次, 4G网络的发展可能诱发心理健康疾病, 特别是思想道德未定型的大学生, 许多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的活动能力增加, 但现实社会的生存能力却降低, 导致严重的人际交往困难和亲情障碍。严重的影响到了青年大学生身心健康, 想要克服网络世界的这些弊端, 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塑造以及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 就必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 提高其实效性。本文从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探究4G网络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1.打造一支精通网络新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和中坚力量。在4G网络时代, 大学生通过快捷的移动互联网, 可随时随地获取海量信息, 教师是知识权威这一形象也可能受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不仅是政治强、业务精, 并且掌握网络新技术, 创新性地运用4G网开展工作。以学生为本、人人平等一直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和思念, 在4G网络环境下, 学生自由、自主的权利被放大, 这就要求强化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工作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与大学生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 由传统的教导者变为引导者和知心朋友。同时, 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工作艺术的培养, 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拥有较高的道德规范和思想工作艺术, 一方面能让学生产生崇敬之意, 另一方面能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中发挥引路人的作用;拥有了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 才能在繁复的虚拟网络世界鉴别精华、糟粕, 将精髓传递给学生。其次, 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4G网络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大学生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受众体之一, 同时也是使用移动互联网最活跃的人群, 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并灵活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知识, 如建立自己的微信公共平台、博客, 随时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通过4G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突显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大力推进我国特色网络文化, 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这是胡锦涛于2007年4月在中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这些年, 各高校的网络文化已取得了长足进步, 如西南大学的青春缙云网站, 内容包括新闻聚焦、光大礼堂、桃李竹楠、红色家园、学行天下等, 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和4G网络的出现, 我们应抓住4G网络目前处于推广阶段的契机, 加强4G网络的立法和管理。利用4G网络建立青春缙云、数字化图书馆、教务管理系统的移动客户端, 能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思想动态, 这样全社会齐心协力、多管齐下, 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

移动互联网在我国推广应用以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移动互联网作为教育方法、手段创新的重要途径。目前, 各大高校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等都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要利用4G网络的便利性, 重新构建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平台, 增强学生工作的时效性和实时性。同时, 要善于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 引导网络虚拟社区向正确方向发展, 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通过4G网络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孙兆静.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8 (6) .

[2]曹毓敏.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08) .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问题探究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只有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近年来,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失效”现象。

1.领导重视不够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生源竞争的日趋激烈,不少院校负责人的主要精力放在招生就业与专业教学方面,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重技能培训、轻人文社科,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等现象比较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财、物”配置严重不足,学科建设基本资金投入不足,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岗位地位不高、待遇偏低,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培养缺乏力度,培训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不够完善,难以真正形成一套符合高职院校实际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队伍培养体系。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要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从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队伍自身的状况来看,人员数量不够、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少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偏低,不能及时研究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日常工作中,囿于固有的观念和思维定势,面对思想活跃但自卑心较强的高职学生,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训练,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二是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理论水平低,仍以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忽视高职生的实际特点,教学没有贴近高职生的思想实际,没有贴近社会和生活,对重大现实社会热点问题纳入教学内容的途径、形式研究不够,对高职学生思想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导致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难以实现。

3.高职生思想状况复杂多变

90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眼界开阔,但同时又因缺乏生活的磨砺,性格比较脆弱。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目标模糊,在价值观多元的时代,思想特征复杂多变,难以把握。一是受社会传统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高职学生虽跨入大学校园,但不少学生感到读高职“没面子”,失落感、挫败感及自卑感较强,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二是随着信息化迅猛发展,大学生了解外部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西方的一些通俗文化以及大量不健康信息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三是受社会不良风气以及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条件背景的学生差异性价值观的影响,一些学生在学习目标、个人发展及就业观念等方面向功利化靠拢,片面追求绝对自由,过于考虑自身利益得失,漠视集体利益。

二、新时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1.切实加强思政队伍建设

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思政课教学时效性的关键在教师。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武装大学生的能力,对于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超常规发展,知识创新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知,才能应对社会的挑战。学习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每一个思政课教师只有及时关注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动态,紧跟青年学子的思想脉动,才能有效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辅导员、班主任是维系学校和学生间正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渠道。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并加大对辅导员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建立辅导员工作三级管理链,及时解决高职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

2.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

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这三原则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目前高职思想政治课所用的教材是国家统一指定的教材,这套教材侧重于理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与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生的知识基础及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紧密,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要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始终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更加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方式,不断实践一些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现从被动式学习到主动式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思政课教学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兴趣,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愉快教学的首要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容易接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教师,最讨厌盛气凌人、严肃古板的教师。思政课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实效性,多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就一些重点、难点、焦点、热点问题深入探讨,相互启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着力构建思政教育大课堂建设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并将其内化为自己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教学方式。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不少人只图混个文凭,整日沉湎于小说、网吧、游戏之中,学习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积极延伸,对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实际情况,组织带领学生到实践基地、农村社区等,亲眼看、亲耳听,切身体会和感受。也可以邀请当地的劳动模范和各个领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给学生作一场报告,参加一次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4.以网络为载体挖掘环境育人功能

人们的意识和思想,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怀,是在客观环境的多种条件和各种因素影响下,经过主观改造形成的。社会环境中蕴含着丰富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挖掘网络资源,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在现代社会里,随着人们交往范围的扩大和环境种类的更新,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起决定性的作用。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挖掘其道德教育功能,通过建立网络聊天室、微博、校园BBS等来引导舆论,充分发挥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利用各种时机,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宣教活动。实践证明,只有转变观念,树立大教育观,运用社会环境这个大课堂,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提高,在相处中净化,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与说服力。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讲座、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素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青年学生读一本好书,听一场好的报告,欣赏一部好的电影,参加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引起学生共鸣,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问题探究 第5篇

(淮阴工学院江潍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摘要:注重人文关怀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注重人文关怀就要在价值定位、目标制定、内容设计及方法实施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的四个统一,即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性和共性、个人幸福需求与政治需求、灌输与平等交流的统一。坚持疏导是从人文关怀视角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12-0132-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人文关怀是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个性为基础的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表现为对人的需求、尊严与价值的尊重与关切,以及对人的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的追求。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足。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地融人人文关怀,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一、注重人文关怀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意义

1.注重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问题探究 第6篇

浅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为视角

马利霞(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 010021)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必须依据一定的评价原则,并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四个方面合理搭建评价指标。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考评方式、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具体的评价方法等问题,使评价更具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从而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02-0276-02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得失、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实现的根本性问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面临着严峻挑战,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探索,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希望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一定意义。

一、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原则

1.政治性原则

政治性原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中的一项根本原则。胡锦涛在《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1]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评价必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道德总目标相一致,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党的思想路线和中心任务服务。因此,如何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好与不好,重要的方面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标准总体上是否体现了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集中体现在一定时期党和政府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法规中”[2]。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按照党中央颁布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法规和文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为我国培养思想政治合格的建设人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

2.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原则。由于家庭条件、环境影响、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不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和阶段的特点,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尊重客观事实。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3]因此,高等教育要做到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大学生存在年龄、心理、接受能力的差异等,反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目标上定位过高,标准过于统一,从而导致教育目标脱离学生层次性的实际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全面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评价不仅应包括对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的评价,也应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及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的评价。这样全面、系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一方面有助于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施教者进行自我检查,推动其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二、合理设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评价由诸多要素组成,是一项系统的实践过程。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原则,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置。

1.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评价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起主导作用,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4]因此,对教育者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对教育者的评价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部门为单位,从整体考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教师,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数量、各个学科教师的分配比例,学历构成等,从客观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第二,对教育者自身的素质进行考察,主要包括教师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第三,对教学状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教材的运用、教案、课件的准备、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对教师授课状况的总体评价等。第四,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包括党团组织建设、学生社团管理、学校就业指导以及对贫困生资助等方面进行评价。

2.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评价

培养合格的大学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重要落脚点。因此,对大学生的评价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归宿。起点就是要从大学生原有的思想状况出发,归宿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预期目的。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可以通过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前后变化进行评析。(德育管理论文 )首先,从知识层面来考察,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教材体系的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期末统一考试的形式来考察。其次,从能力层面来考察,主要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在竞争环境中自我挑战、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等等。可以利用实践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进行演讲,也可以让学生就目前时事发表自己的评论,以这些活动纳入到平时成绩的范围进行考察。最后,从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方面来考察。思想品德的考察主要有社会公德、恋爱道德和家庭美德等几个层面,而且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他的思想品德有着及大的关系,因此,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的考察可以作为同一个评价指标,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学团老师接触学生实际情况更多,因此,可以由他们进行这项指标的考察,作为评定奖学金的依据。

3.对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评价

思想政治教育介体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形式和方法。新时期、新阶段,我们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同,因此,适应社会的新发展,要懂理论、懂教材、更要懂学生,不断地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形式。基于此,在评价中要注重形式和方法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是否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育人性和知识性更好地结合起来,内容是否更生动活泼多样,是否更切合学生实际。

(四)对思想政治教育环体的评价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环境。大到国际环境、国内社会环境,小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但就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这个角度,校园环境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评价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思想政治教育环体的评价主要是对校园环境的评价。对校园环境的评价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校园物质环境,包括宿舍、操场、图书馆、教室等硬件设施。二是校园文化环境主要从师生的精神面貌、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三是校园人际环境主要包括社团活动、课外文体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教育等活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灵活应用对学生的考评方式

考试是教与学的反馈和评价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应该是全程性和全面性的,因此在考核过程中不应仅仅使用单一的期末考试定终身的方式,应把教师评定和学生自我表现评定有效结合起来。即考核应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将学生的课堂参与、社会实践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核结合在开卷和闭卷考试中,进行综合动态的考察。

2.创新教学效果评价

“据调查,11.5%的高校采用学生打分的评价方法,88.5%的学校采用学生评价和同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5]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打分评价过程中,虽然打分比较客观,但由于学生自身还不成熟而且对知识掌握的深度还不够制约了评价效果的客观性,损害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而在同行专家评价中,评价虽然比较准确但却缺乏反馈,造成评价缺乏实际作用。因此,在实际评价中,应将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年度考核、科研成果和职称评定相结合使评价更具实效性。

3.应用好评价的具体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6]任何单一的评价方法都难以对其作出科学的评价。

因此,在可能的条件下,必须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就是的原则,立足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积极性的客观需要,既要进行定性的描述、分等、鉴定,也要采取定量式的数学计量的方式,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既要注重量的积累也要重视质的提高,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一方面,需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中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的逐步考证、实践和完善,建立科学、长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制度。另一方面,在评价结束后,要对评价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监督,针对评价过程中反映出的各方面的问题,要及时加以改正,并对这些问题的后续解决进行监督和管理,否则,评价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人民日报,-01-19(1)。

[2]王茂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0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5]杨永利,王立华。内蒙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41.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 第7篇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

——兵团机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研究报告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党政治思想建设的核心,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着重点和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说明,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全国上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按照中央的决定和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势必要求党员干部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只有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把作为理论形态的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力量。但是,应清醒看到,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面临新的严峻考验。如何切实增强在全体党员中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这是新形势新任务向党的思想建设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

色社会主义充满必胜的信心,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和核心力量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特别是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一部分领导干部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仰模糊、信念动摇、信心不足、信任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严重影响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一)信仰模糊。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带给我们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一些西方社会的思潮也不断传入我国,各种思想鱼龙混杂,苏联解体以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而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在目前呈现出一定的活力和生机。一些领导干部由此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了疑虑和困惑,对“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并将战胜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落后于社会主义并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感到怀疑,渐渐迷失了政治方向,淡漠、动摇甚至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无用论”和“过时论”,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虚无飘渺的幻想,难以实现”,“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二)信念动摇、信心不足。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转型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官员腐败、职工下岗、上访增多等,部分领导干部对这些现象缺乏正确认识,产生悲观失望心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动摇,对中国

差。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丧失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放松政治理论学习,忽视世界观改造。对学习不关心、不热心、不用心,认为学习没有用,学得再好也不能当饭吃;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成天忙于应付会议、应酬来人、应对检查,总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根本谈不上学习。

人生观世界观偏差,不能摆正自己的位臵。少数领导干部不能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在对待“权为谁所用”问题上,没能树立“权为民所用”的观念。在人生的追求上一味贪图物质生活的享乐,没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因此,如何正确有效的加强党员干部信念理想教育成为了燃眉之急。

2.增强兵团机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路径分析

应当承认,崇高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上述影响理想信念教育的各种因素,不是短期内能够完全解决和消除的。鉴于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抓实抓好。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应不断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多种途径,尤其是要充分发扬创先争优精神,切实增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一)强化理论支撑,为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

不暖,但他们争当先进,争当优秀服务人民的精神永不泯灭。所以,创先争优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一种优良品性,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

(二)注重实践养成,为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积极探索新途径,创新特色,注重实效,抓好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干部群众思想道德建设更新观念,拓宽渠道,改善结构。一是从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入手,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出击”,针对农村党员队伍现状,改变以往先交入党申请书后培养的传统做法,积极主动地引导农村有经济头脑、文化素质较高、“双培双带”能力强的青年、妇女骨干和农村致富能手中的先进分子,向党组织靠拢。二是注重发挥群团组织优势,为党组织“培源”。结合群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推优”、妇联组织“推荐”作用,为入党积极分子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对农村中文化偏低的男女青年,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或与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强化文化补习班,使他们逐步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以解决部分男女青年文化偏低的问题。三是坚持“三优先、两倾斜”政策。优先发展具有市场经济知识和较强工作能力的人入党,优先发展有文化的年轻人入党,优先发展做出特殊贡献及在抗灾救灾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入党,发展党员向生产一线倾斜,向党员难发展、党员队伍老化的村倾斜,明确党员发展工作的重点,改善农

济发展实现转型跨越,我们需要把大量有韧性、有思路、有激情、有贡献的四有干部选拔充实到党的队伍里来。要在全社会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社会潮流,使创先争优意识深入人心,对敢于创先争优的党员干部破格提拔任用。让创先争优成为一种时代精神。

(四)开拓方法途径,为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提供渠道支持。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丰富多样的方式方法,艺术高超的教育技巧,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讲,要增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不仅需要注意教育内容的科学、符合实际,而且取决于教育的具体方式能否激起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灵共鸣。

三、新形势下加强机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措施探究

(一)加强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增强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巩固和发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增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和实践水平,对于建设学习型政党、推动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的经济、科技、法制、军事和思潮等,对国际国内若干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同时抓好党史党建和党风党纪的教育。

(四)理想信念教育要与客观现实紧密结合。人们都是生活在现实当中,组织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是共同起作用的。有效、管用的理想信念教育,一是要缩小“大道理”与现实的距离,把理论大众化、生活化,有效地说明现实和引领现实,使讲的人信,听的人也信;二是要缩小教育与受教育者的距离;三是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很多党员、干部思想问题的背后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组织上尽可能体察、体谅和关心解决,不能简单地只讲大道理,不能强制性地要求他们服从,那样可能会造成离心倾向。

(五)理想信念教育要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相结合。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每个人都想进步,这是无可非议的。进步包括素质的提高、作用的重要、价值的增大,当然也包括职位的提升。如果党性强、作风正者得不到提拔,而一些投机钻营、弄巧卖乖者得到重用,那么,党员、干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的要求,真正把理想信念坚定、党性坚强、作风优良的好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使理想信念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六)提升教育者的素质,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公信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党员干

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引导着党员干部自觉地为崇高目标奋斗,这种内在驱动作用可以使党员干部为追求目标而攻坚克难,义无反顾。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共产主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服务人民群众功能的根本体现。雷锋、孔繁森、牛玉儒、杨善洲等先进模范人物之所以能够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而牺牲个人的一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问题探究 第8篇

一、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

社会事件中发酵的不满情绪, 如果蔓延到大学中, 就会引发大学生的群体事件。我国的经济在近些年有着丰硕的成果, 但是由于体制改革还不到位, 经济结构仍不合理, 这产生了较大的居民收入差距、和不合理的分配关系。同时,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中普遍的腐败现象和不当的政策, 让社会发酵出各种不满的情绪。大学生通过高校教师、事业单位和家人朋友了解了这些信息后, 会产生对社会的偏差认识, 如果大学生所获得的信息不够客观或者渠道来源不通畅, 甚至会让不满情绪升级, 从而发生群体事件。例如, 在2009 年, 南京当地的城管因为没有处理好和摆摊学生的争议, 引发了千名大学生上街堵路、抗议的事件。

目前的大学生普遍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这造成了大学生的群体焦虑。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需要和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缺口还在逐年增大, 想要解决“毕业意味着失业”这个难题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 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这个巨大的阴云, 很容易产生就业焦虑心里, 难以进行正常的学习, 不能够健康的发展。

二、如何提升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1、鼓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积极面对就业压力

高校教师需要明确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针对学生的自身情况帮助其寻找就业出路, 从而有效消除大学生的群体焦虑和就业压力。大学生为什么普遍就业难, 究其原因, 是因为高校的专业课程教育和社会的岗位需求并不相符, 而且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并不合理, 另外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也有很大的问题。在引导大学生的过程中, 高校应该传达以下几点认识:第一点, 大学生应明确当前就业形势, 切勿眼高手低, 在毕业前需要有“先找工作, 后选择工作”的思想准备。第二点, 改变一个工作做一辈子的思路, 要具备动态的就业观念。第三点, 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工作单位中都需要不断的为自己充电, 从而为就业或者换更好的工作做好硬件准备。

2、增强对互联网信息交流工具的使用引导和监管。互联网中有着极为丰富的信息, 对于思想政治认识不够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另一方面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第一点, 高校需要和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合作, 严格监管大学生的手机和网络等信息交流工具。第二点, 高校需要周期性的组织网络法制、网络伦理和网络管理的教育活动, 以此来促使学生文明守法的浏览互联网信息。第三点, 高效网络部门需要及时做好对学校门户网站的优化工作, 并主动建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第三点, 对于高效的思政工作者和各学科的教职工来说, 需要熟练的应用互联网的工具和软件, 积极的运用网络匿名性、交互性和实时性的优势来设计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3、革新家庭教育模式

对于大学生的教育,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为家庭是大学生的第一课堂, 所以要重视家庭教育模式的创新。家庭对一个人的早期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一旦接受了家庭的观念就难以进行改变。部分家庭的教育观念仍然比较落后,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过分的宠爱自己的孩子, 并没有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对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 家长要做的并不是第一时间把问题给孩子解决了, 而是应该及时的教孩子正确调整心态, 并且采用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与此同时, 家长需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因为如果自己都做不好, 怎么去要求孩子去改变。孩子的许多习惯和品行都是从家长哪里模仿而来的, 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4、及时优化高校教学模式

想要提升高效思想教育的效果, 就必须正确的把握时代特征, 从而让高校教学能够实现理论的时代性、和与时俱进。保证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 这个课程需要及时的更新符合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于其内容的设计避免出现“高大空”的内容, 比如有机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 在课程中加入丰富的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 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引人入胜, 以此来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参与热情。出题之外, 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和调整的过程中, 需要具备宽广的理论事业, 以一个科学正确的视角来审视我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碰撞、互补的最新情况, 让学生能够辩证的思考和认识问题, 从而达到发展创新, 继往开来, 贯通古今的目的。

5、及时的开导大学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大学的思想教育工作着需要善于消除大学生对社会的种种不满情绪, 从而避免大学生发生群体事件和极端的行为。第一点, 为大学生提供通畅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渠道, 时刻了解学生的生活问题和思想现状。第二点, 加强对于当前政策的宣传, 让大学生能够正确的了解当前的国内和国际形式以及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第三点, 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样学生才能够用理性和成熟的眼界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第四点, 周期性的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大学生生活上和学习中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 让大学生学会处理自身问题。

三、结论

综上所诉可以看出, 高校思想教育始终是一个艰巨而且长期的过程, 需要根据当前社会现状所带来的新问题来及时的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建设、并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 才能切实的提升高效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使其真正落到实处。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多, 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教育管理者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俞歌春.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J].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 (综合版) , 2016 (1) :68-68.

[2]冯成伟.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研究[J].河北大学, 2016 (6) :47-48.

上一篇:教学质量提升方案下一篇:关于创卫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