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2024-08-25

鲁教版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3篇)

鲁教版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第1篇

四年级下学期美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形成,绘画水平处于半抽象半具象的阶段,学生绘画能力相差比较大。

2、学生观察力也日趋成熟,对周围的事物有感性的认识了,所以在绘画中已经体现出了自己的情感。但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必须进一步提高。

3、学生对于绘画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写实期的学生往往会认为画的越来越好,这种意识往往束缚他们大胆的创作欲望,变得越来越小,束手束脚,唯恐别人说画的不好。

二、教学目标:

1、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美术材料与工具的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根据视觉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术语的意思和一般的表达方式,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2、教学要求、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工具、体验造型乐趣,感受废旧材料的制作乐趣。

2)、在美术教学中看、画、做、说、玩融为一体,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3)、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路,发展创新意识。

4)、感受各种材料的特点,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5)、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提高视觉感受能力、6)、形成崇高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19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

本册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人文内容也有递进关系,本教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了相关学科的要求组织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所包括的课题,涵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四个领域,并保持他们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同时,每课的教学目标上都努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书中的大量图片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参考的范围更广了,同时在教学上给老师带来了更多的难度,验证了一句话“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本书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艺术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美术学习不单是一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要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要尊敬和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独特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6、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差异性,建立发展评价体系。

7、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象、范画、参观、访问等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努力开发当地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五、教学进度

周 次 内 容 第一周 色彩的明与暗 第二周 色彩的渐变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色彩的情感

我画的动漫形象 对称的美 那一刻的我 走进春天 鸟语花香 诗情画意 戏曲脸谱平凡的美 藏书票

千姿百态的帽子 太空新居 美术学习记录袋 会游的玩具 神奇的“小笔刷” 光的魅力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鲁教版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第2篇

一、教学目标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嗡嗡、麋鹿、骏马、雄鹰、潺潺、松脂、婴儿、眷恋”等8个词语。写好“潺”字。

2.初步接触演说稿,通过品读语句,体会演说稿语言表达的特点以及结构特色。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学习演说,理解演说稿表达的丰富内涵和深沉寓意。4.理解这片土地的神圣,体会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理解人类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完成预习卡。教师准备:布置预习,准备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观看视频,初识演讲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即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有没有信心学好? 生:有!

师:那么我们先来挑战一段视频,是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胜选当晚演讲的视频,是英文版的,所以啊大家要关注屏幕下方的中文字幕,还要关注一下现场的气氛。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有两位同学勇敢地举起了手,非常佩服你的勇气!

其实啊,这些同学都说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就是演讲,演讲有独特的语言,独特的表达,产生独特的效果。它就是要唤醒听众的耳朵,打动听众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演讲稿——

150多年前有一位印第安酋长,他手指着天空,发表了一次满含深情的演说,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西雅图。这次演说改编后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二)指导写字

师:挑战二——来看书后生字表,半分钟,识记生字。

师:时间到,提笔准备!我要听写一个字形比较难的字。潺潺流水的潺。这个提醒特别友善,注意坐姿。写完的同学看书对照一下写对了没。这个字要想写漂亮可不容易。右下部分三个子 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最上面的子„„ 师:请看老师怎么写。再写一个。

三、聚焦疑问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能说说预习时,你遇到的最大疑问是什么吗?(预设问题如下:)

1.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2.为什么说“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3.“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孩子身上”等关键句是什么意思?

师:老师大体概括了一下,一是为什么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二是有同学对这篇演讲稿背后的故事感兴趣,为什么这么热爱还要转让出去?三是关键语句的理解有疑惑。是吗?好,我们这节课就围绕着这些问题来解决,并在解决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四、了解背景

我们先来看一段资料,看完后也许某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很久很久以前,美国这片土地上住着的是印第安人,他们定居在此数千年。后来,欧洲的白人移民到此,短短数十年期间,就占领了几乎所有印第安人的土地。这其中有战争,有血腥。这是印第安人与白人的最后一场战斗。硝烟散去,在白人的逼迫下,西雅图酋长无奈地把族人的土地卖给了白人。西雅图酋长从谈判前站了起来,望着将要失去的土地,用他伟大的灵魂和响亮的声音,向在场的白人发表了演讲。

五、发现观点,梳理脉络。

(一)发现观点。

这是一篇演说稿。演说稿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演讲稿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出示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为什么反复出现?强调要表达的观点: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二)理清脉络

1.每次强调的内容都一样吗?(不一样,分别强调要善待河水、空气、动物)2.逐段分析课文内容。3.出示课文的结构图。

(一)、激情宣告 神 圣(第1 自然段)

(二)、深情赞美 都是圣洁的(第2 自然段)

同属一个家(第3 自然段)

(三)、真情忠告 河水是血液(第4-5自然段)

空气是生命(第6-7自然段)

动物是兄弟(第8 自然段)

(四)、痴情热爱 大地是母亲(第9 自然段)

我们是婴儿(第10 自然段)

人类属大地(第11 自然段)

师:这就是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评价一下这篇文章结构怎么样? 生:文章的条理很清楚。

师:这是一篇结构清晰的演讲稿。总起——分述——总结,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让我们感受到结构之美,(板书:结构之美)我们今后你也可以这样来写演讲稿。

六、关注表达,品味语言。

仅仅关注到演讲稿的结构还不够,还要关注语言。这篇演说稿的语言很有特点: 1.师:从这些句子里,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

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澈的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

清风给了我们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告诉你们的孩子,大地是我们的母亲。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生:我发现了排比、拟人和比喻。

师:没有排比,这些都是拟人句,是比喻句。西雅图肯定不知道什么是拟人句,什么是比喻句,但是他为什么演讲之中有这么多的美妙的句子呢? 生:因为他爱这片土地,爱得太深。

师:因为爱,土地上的一切都是有了生命的。当真情涌动的时候,就会有文思飞扬。

师:美妙的语言从哪里来?

生:(齐读)情之至情,万物有灵,心之真切,是也欣慰。

2.师:当真情涌动的时候,便会有这样的美妙的排比。一起读——(课件出示)

生:(齐读)每一处沙滩,是圣洁的;每一片耕地,是圣洁的;每一座山脉,是圣洁的;每一条河流,是圣洁的;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是圣洁的;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是圣洁的;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是圣洁的;那蓝天上的白云,是圣洁的;

师:请大家发挥你的想象:

每一,每一,每一,每一,每一,每一,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师:现在按照分好的角色再读,男女生合作读—— 生:(男女合作读)男:每一处沙滩,女:每一片耕地,男:每一座山脉,女:每一条河流,男: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女: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合: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3.师:当真情涌动的时候,就会有这样一遍又一遍的叮咛和呼唤。把河水送给白人时,西雅图是这样叮嘱的——

生:(齐读)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师:把空气送给白人时,西雅图这样叮嘱的——

生:(齐读)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师:把动物送给白人时,西雅图这样叮嘱的——

生:(齐读)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师:这句话反复出现了三次,这叫“反复”的修辞手法,产生了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还有什么样的语言能表达人们对土地的热爱与眷恋之情呀!(板书:语言之美)

七、激情诵读和演讲(音乐渲染中)

1.师:有人说西雅图的演说,是“葬礼演说”,是“天鹅临终之歌”的演说。印第安人与白种人,就是“我们”和“你们”;霸占与屈服,强者与弱者,“你们”将要霸占土地,“我们”将要失去故乡。我想请你们像西雅图那样,充满激情地演说下面的文字——

(出示课文最后3段话)推荐三个同学代表印第安人发表这最后的演讲。生1:告诉你们的孩子,他们脚下的土地是祖先的遗灰,土地存留着我们亲人的生命。像我们教导自己的孩子那样,告诉你们的孩子,大地是我们的母亲。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生2: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生3: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师评价:这就是西雅图的演说,是多么铿锵有力的演说。(板书:情感之美)

八、升华思想认知

1.师:白人听到了西雅图的呼喊,后来,他们在买来的这片土地上建起了一座美丽的城市。160年过去了,如今的西雅图又是怎样的面貌呢?(出示图一)生:(齐读)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师:人们牢记着西雅图的叮嘱,于是今天这里还流淌一条清澈的河。(出示图二)请你读——

生:(齐读)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和我们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师:人们牢记着西雅图的这句话,于是,这里有一片美丽的森林。(出示图三)一起读——

生:(齐读)空气对我们来说也是宝贵的,因为一切生命都需要它。

师:人们牢记着西雅图的这句话,于是,这里吹荡着清新的海风。(出示图四)一起读——

生:(齐读)为了子孙后代,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师:人们牢记着西雅图的这句话,于是,这里有了一座美丽的城。西雅图的演讲,已经成为一种宣言,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永恒的绝唱。(课件出示)

这是一本书,打开它,你就会走进印第安人的部落,在这里看不到杀戮,只能看到印第安人最美丽的灵魂。我们今天重温西雅图的演讲,不是为了记忆仇恨,而是为了消除危害大地的丑恶!让人类和大地永远共存,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思想之美。(板书:思想之美)

师:结构之美,情感之美,语言之美,思想之美。这就是美文,那么多的美,相互交融,相得益彰,这就是美文之美。

师:酋长西雅图说过一句话,读出来。生:我的话,有如星辰,永不坠落!师:诗人艾青说过一句话,读出来。

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师:我想说一句话,读出来。

生:人类不能忘记昨天的野蛮和宽大,珍惜家园,珍惜幸福!师: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九、板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演讲稿

鲁教版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第3篇

一、精读文本, 吃透教材

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作为语文老师, 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 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 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 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 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 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 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 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 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 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

比如, 在教授四年级下册教材《巨人的花园》时, 反复阅读文本后, 我决定在设计时注重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 在想象中陶冶情操。我抓住花园情景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人物态度的变化,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对孩子们见到美丽花园时的反应, 巨人训斥孩子时的凶恶态度, 训斥孩子后花园的荒凉, 拆除围墙后花园的和谐, 我都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到童话优美的意境中, 使之感同身受。学生的思维、情感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的过渡语、适时的教学点拨和反复的朗读、品味、互相启发中逐渐清晰、丰富, 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更靠近, 内心的感悟与文本的内涵更吻合。整个过程, 把情感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中。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想象研读, 拾级而上, 步步深入, 由文悟情, 使学生在读、思、想、说、写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做人要宽容。

二、精心构思, 巧妙设计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 要返璞归真、简单实用, 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 不是省事, 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 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 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 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基于这一认识, 在教授《巨人的花园》时, 我还做了如下设计:

1. 音乐, 渲染气氛

上课开始, 我直接出示了花园前后的两幅截然不同的图片, 并配上喜悦和荒凉的音乐, 分别找到文中对这两个场景的描述, 指导学生认真有感情的朗读。通过读感受花园的变化, 通过读体味孩子们的心情前后对比。通过音乐的渲染很快将学生带入了文本中的情绪, 激发学生对“真正美丽的事物”的思考。

2. 词语, 浓缩画面

出示词语时, 其中既有表示花园春天画面的词语, 也有表示寒冬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孩子们既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美丽, 也能体会到严冬的寒冷和荒凉。然后把词语放在具体的句子里, 让学生想象画面, 指导朗读, 效果出奇的好。这组词语的设置, 即使为了感知、理解词语句子, 更是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做铺垫, “究竟是什么让温暖的花园变得如此寒冷呢?”

3. 研读, 感悟文意

先让学生找出孩子们在花园里快乐嬉戏的语句, 学生一下子就找出“孩子们都坐在树枝上, 每棵树上都有一个孩子。树木都十分高兴, 纷纷用花朵打扮起来。鸟儿们快乐地四处飞舞、歌唱。花儿们探出头来, 朗朗大笑。”通过让学生了解写法, 体会情感来感知孩子们在花园中的快乐。接着让学生找出表现巨人冷酷、任性的语句, 本来我设计的是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气的三句话, 但学生却提到了“砌围墙、禁止入内”, 于是我把学生的回答加以整合, 先出示表现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气的三句话, 让学生抓住里面的关键词语“很生气、又发脾气、大声叱责”, 理解体会巨人的冷酷。先让三个学生读, 在指导后再读, 学生竟然读得好像自己就是那冷酷的巨人。结合实际, 让学生谈感想, 学生能充分感知孩子们伤心、难过, 似乎巨人与孩子们相遇的情景浮现在我们的面前。并再次出示句子“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 天天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 还瑟瑟发抖。”让学生再次感知任性、冷酷带来的后果, 再次读“唤来寒冬的, 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最后通过前后的鲜明对比让孩子感悟到“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的文本内涵。

三、以生为本, 方法灵活

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 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本, 让感悟充盈课堂教学, 让学生通过心灵的体验, 将知识和感深深地植入内心深处。

在教授《巨人的花园》的过程中, 我有强烈的语言训练意识, 整堂课都在一种自然, 舒畅的情境中无痕地进行着语言训练。在设计中, 我非常注重“读”, 不是放任自流、毫无目的的读, 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循序渐进的零距离读, 使学生进入童话的意境, 引导他们通过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所负载的内容, 体验语言文字所渗透的情感, 从而使感悟更深刻、更高效、更有价值。

在感受花园的“美丽”,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想象画面, 读中感悟, 以读见悟;感悟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变化, 抓住“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眼, 让学生在引读点拨中, 在细细的品味语言中, 在对比朗读、想象说话中, 理解童话的内涵。课末的说话训练, 更是深化对寓意的心领神会。这里, 我凭借教材进行恰当、巧妙的语言实践, 既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 增强了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同时又在训练的过程中升华了人文内涵。

当然, 也有很多不足, 最大的不足是还舍不得放手, 对学生总是不放心, 孩子们能自主完成的, 教师也舍不得放手, 整节课还是在教师的掌握之中。更高水平的应该是教师随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开去,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今后我要在这方面多多努力。

浅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 第4篇

关键词:习作意识;生活化;体察思考;大胆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69-2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习作内容是“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生活中的新发现”、“对关注的事谈看法”、“植物研究”、“话题讨论”、“一次体验活动”。从习作训练的内容来看,所要写的以“感受”为主。要让学生写出感受,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需要做足课前准备的。没有感受有什么好写的,如何做到有感而发呢?无感受可写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使得学生对生活的体察能力、思考能力不够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习作教学当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来引导学生体察感悟,并把这份感悟能真切地透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只有当学生置身于生活中,在有了体察力、思考力后才能写出有感受的文字来。

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就要利用好习作内容的训练点来让学生体察生活,思考生活。笔者发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内容在安排上欠妥当,从难易程度上来讲:“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这两个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因为一二三年级学生就有着春游和争章的经历。“一次体验活动”显然也容易让学生从生活尝试中获得思考与感悟。只要教师把体验任务布置下去,孩子认真地去尝试体验就能很轻松地完成了。所以“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一次体验活动”可以安排在前期进行教学。最难的要数“对关注的事谈看法”和“话题讨论”了,如果没有长期的对生活的关注度,敏感度是不会对生活中的事有所想法的,故可以把这两内容安排在后期进行教学。至于“生活中的新发现”、“植物研究”难度上要弱于“对关注的事谈看法”和“话题讨论”,但要有“新发现”和“研究”是需要学生花时间去体察和思考的。可将这两内容放在中期来进行教学。从上述难易描述中,笔者感受到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习作教学内容是对教师习作教学的一次真正的考量。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要根植于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的体察和思考中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地展开习作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一、明确习作生活化的意识

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总会关注的是写作的大主题、大方向是什么?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写景等来着手引导学生该如何写作,而忽略了人、事、物等和作者的联系,故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就是太程式化了,要么是假话连篇,要么是干瘪苍白毫无感情的。学生对于所书写的文字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其实是无知和被动的。可以说习作中就是缺了那么点生活化的气息和情感。

作文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写他们的生活,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教师需要对习作内容进行重组,要依据学生的生活感来指导,故一开始我就把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的内容罗列出来并组织学生探讨,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本学期的习作训练是贴近自己的生活,是需要通过亲身尝试和体验的,只有经过切身的体察才能在体察中有所思考,有所感受,才会有话想说。在交流探讨中我先让学生选择想写的习作内容,班中38位学生三分之二的选择是写“春游的建议”,问起原因大伙都说我们就爱玩,对于春游想要说的话太多了。看来“爱玩”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爱玩”的意识十分强烈,自然就愿意去把自己在玩乐中的那份感受写出来了。剩下的三分之一有选择“一次体验活动”、“植物研究”、“雏鹰争章”、“生活中的新发现”。问其选择的原因,有的说我做过体验活动,有的说我有过对植物的观察,还有的说雏鹰争章我们就在争。显然学生的回答依然是建立在生活的体验上。至于为何没有人选择要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话题讨论”,学生说我们不知道写什么,不会写。由此可见学生没有关注过生活中的事,可能平时也知道些生活中的事,如最近的重大新闻什么的,但我们的学生不会进一步地去了解相关的事件,也不会想去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当然不是人人都会有关注周围事件的敏感度、观察力、思考力的。对于我们的中年段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既然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中需要写这一内容,就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有对周围事件敏感度、体察力、思考力的生活化意识。

我们老师可以利用晨会的时间,班队的时间组织并探讨些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使学生有关注周围事件的生活化意识。

二、在生活中体察思考,丰厚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有时学生往往有感受却不会表达,表达能力弱,表达能力弱了也就缺乏语言的创造能力了。从中年级的学生习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体察力、思考力是有的,可体察、思考的角度比较单一,所以牵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和创造力。

1.大视角体察思考

我们都知道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不会带来思考。但视角的狭隘会阻碍体察和思考。为了有效地教学好“生活中的新发现”和“植物研究”两堂习作课,我故意以自己为学生观察的对象。上课前我把一个红笔套夹在了头发上就这么走进了教室,当然好多学生都发现了,但能质疑我为什么要夹“红笔套”在头发上的人就寥寥无几了。他们也就发现不了其中的原因。以此为例我告诉学生有了发现还要思考,要从大视角体察思考才能有所新发现。我先让学生去研究植物,因为从大视角来说,“植物研究”的体察和思考更有针对性,而“生活中的新发现”范围太广了。但哪怕有针对性的植物研究也要从大视角去体察思考。如从植物本身的形、色、味等去体察思考;从植物生长的时间节气上去体察思考;从植物与人、动物环境的关系上去体察思考等等。要让学生明白观察要从大视角去体察思考才能有新发现。我除了提前布置任务给予学生充分观察和发现的时间外,还结合相关的课文学习来体察思考。我们都知道有时新发现是直接性的,直接性的好处是目标明确会主动地留心观察。但大多数的新发现都存在着间接性是偶然的,正如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那样,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新发现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时,就鼓励学生可以学学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里所要传达的意思,写生活中的新发现可以写真的事物被你发现了,某个人的性情发生了变化也可以写,还可以写写事物中有着科学的道理被你发现了,也可以写写透过发生的事件被你发现的道理等等,只要是你的发现,就可以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感受。透过我这么一讲,学生体察的视角、思考的方向就开阔了。学生在写“生活中的新发现”就会显得没那么难了。当然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就不会千篇一律了。

2.规律性体察思考

规律无处不在,如何引导学生规律性体察思考呢?其实在引导学生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话题讨论”中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如在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中,班中大部分人都想谈一档热播的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定有原因,这个原因也必定有它的规律存在,因此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热播的原因,告诉学生带着规律性体察思考更容易发现事物的本质,找到热播的原因。基于学生已经有从大视角体察思考的意识方法后学生借助网络,向家长咨询等途径去展开研究和探寻。经过学生自己的体察和思考,他们找到了热播的许多原因。如:人气明星参与效应、节目拍摄场地的生活化、游戏节目的悬念和刺激性、笑料多解压了观赏者的生活压力等。看来这些热播的规律性原因被学生体察和思考出来了,那么学生在书写的时候就有底了。另外在引导写“话题讨论”之关于“打不打野猪?武松是不是英雄?”中让学生体察思考出“话题讨论”要么发表赞同的看法,要么发表反对的看法。这也是规律。在从这一“规律”中去找出其他的连带关系,发现其他的规律。这有这样学生才会去体察思考的更深入,深入的体察思考才会发现规律,这样所写的文章就不会内容简单,不够具体了。

三、大胆表达,热爱生活

《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记得2012年一篇名为《我和爸爸的便当盒》的日本小学生作文在微博上被累计转发了3万余次,连姚晨、任志强等都忍不住转发挥泪推荐。那是因为日本小学生在作文中流露的真情打动了无数人。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表达真实情感。小学生爱幻想,有时想法往往会有一些不切实际,但学生愿把这些话说出来时,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可笑、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而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喜好、阅历、习惯等去批评指责。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并批评指责他们的作文。因为,学生作文中的表达都是出自真情的流露、发自内心的感受。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运用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是写作的第一手珍贵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表现出来,能展现出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爱。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5篇

1、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写作知识,要求学生写出内容具体、通顺的文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教育目标:教育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复习重点:指导学生审清题目要求,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复习难点:培养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指导写作方法。

1、审题:

即把握作文题目的具体要求。

2、确定作文题目的重点。

学会确定题目的.重点是审题过程的重要一步,因为只有确定了题目的重点,才能更好地选取材料,突出文章的重要部分。

3、复习记叙文的六要素。

指名说,板书:

时、地、人、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4、习作开头的方法:

(1)开门见山。

(2)提问式开头。

5、习作结尾的方法:

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⑵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⑶抒情结尾(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或敬佩之情)

6、复习本学期要求写作的几作文。

a、写一个人(赞扬某方面的优秀品质)

b、记一处景物(抓住特点表现出“美”)

c、写一件物品(抓住形状、特点、用途来写)

d、写读后感。

e、介绍我们的学校。

f、谈压岁钱的用法。

三、练习:

1、我敬佩的人。

A、要求用一件典型事例赞扬他某方面的优秀品质。

B、小组内练习说话。指名说话,师生共评。

四、小结:

写作文要靠平时积累材料,多练习,多动笔,才能提高作文能力,希望大家多观察,多练习。

五、作文: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6篇

1、学习征求意向看法的采访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采访的灵活性、应变性。

3、进一步培养礼貌习惯。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解题明白

1、复习:采访应注意哪些问题?

⑴自我介绍⑵提问得体⑶结尾有礼貌

2、解题:热点采访

热点——指人们共同关心、议论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围绕当前教育上热点对同学进行采访,了解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二、示例明法

1、当前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示题)

2、讨论提问:①你认为当前你的课业负担怎样?为什么?

②你觉得该怎么改?

3、讨论起始:①对不起,打扰一下②请你说说

结尾:①打扰了,谢谢②谢谢

4、学习示例:小记者:“我是蓓蕾电视台的小记者,打扰一下,向你提个问题可以吗?”

甲学生:“可以。”

小记者:“你认为我们现在作业负担重不重?”

甲学生:“我认为我们现在负担不太重。”

小记者:“请问,为什么你认为现在学习负担不太重?”

甲学生:“因为,现在老师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了,平时作业一般不太重,到考试前那作业负担就重了,所以说不 太重。”

小记者:“现在我觉得同学们课间休息为什么得不到保证?”

乙学生:“我认为主要老师讲得还太多,不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使大部分课堂作业在课内得不到保证。”

小记者:“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再见。”

甲、乙学生:“不用谢,再见。”

三、同桌互说

四、班级表演(一人当记者,多人采访)评价:提出要求提问要得体,说话要有礼貌

五、小组采访讨论

1、主题①减负情况②休闲活动

2、小组讨论

3、全班分组进行采访比赛各派两名同学当评委

六、实践作业】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第7篇

同:

1、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2、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

3、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

异:

1、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2、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3、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7、古诗想象

我独自坐在敬亭山山中,这里的环境一片幽静,突然,吱吱喳喳的几只鸟儿在天空中飞过,越飞越远,直至无影无踪。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秀丽的敬亭山了。

秋天的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鲁教版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第8篇

一、让学生的“先学”成为“后教”的坚实基础

(一) 培养学生“先学”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 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 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 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这里的“预习”, 可以理解为“先学”。要培养学生的“先学”技能,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 让他们认识到“自学”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 增强学生自学的信心。

(二) 培养学生“先学”能力。

在要求学生进行新课文“先学”时, 我把“读—查—思—划—问—寻”这六个字作为“先学”的条件。初读课文;查课文中的生字, 知字音、晓字义;对课后的习题进行初步的思考;划出文中的中心句、修辞句式、过渡句等重点句;初读完课文后能提出疑问, 学会提问, 学会质疑, 带着问题品悟文章;学会到课内或课外的资源中搜寻答案, 解决疑惑。例如,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 我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 合理地分层设计了这样的尝试学习单:

(1) 朗读训练营

我能把课文读正确。

我能把课文读流利。

我已经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

(2) 字词百花丛

我能读准生字的音, 认清生字的形。

我已经能给生字扩词了。

我已经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了生词的意思。

(3) 问号传呼台

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我已经尝试着解决了。

(4) 资料万花筒

我搜集了一些本课三顾茅庐的介绍资料。

我不但搜集了介绍资料, 还了解了三顾茅庐当中主要人物的特点呢。

我另外还搜集了《三国演义》中其他的成语故事呢。

(5) 文字品味园

我能根据读成语故事, 可以把它们分类呢。

我知道每个成语故事的涵义啦。

我还能有感情地复述每篇成语故事的内容呢。

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放开手让学生去读, 去查, 去思、去划、去想、去说、去论, 只有在实践中, 学生自学能力才会得到全面的锻炼与发展。

(三)

创造生生互学的机会。

二、让“后教”成为“先学”的有效扩充

“先学”不代表学完了, 教师不用教了, 而是让孩子对课堂充满了期待, 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题、个别询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 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并认真分析, 对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 为“后教”做好准备。这实际上是在修改课前的教案, 或者说是“第二次备课”。

以《三顾茅庐》为例, 在学生探讨“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这个问题时, 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先学”情况, 有效地“后教”。

(一) 抓住“亮点”, 轻松点拨。

学生1:我能从“到了诸葛亮的家……诸葛亮才悠然醒来”这句话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特别是从“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等词语都能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渗透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的方法理解人物特点, 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充分掌握了这个技巧。于是我就改变了策略, 及时捕捉到了学生先学的收获, 相机进入轻松点拨阶段:诸葛亮在舒适温暖的床上高无不起, 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门外恭恭敬敬地等候, 等了多久?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半晌再加上一个时辰, 大概两三个小时。”我说:“老师迫切地想请在座的同学当当现场记者采访一下刘备, 谁愿意来做一回‘小刘备’?”“记者招待会”就在课堂中热烈地展开了。

记者1:刘皇叔, 您一直站在那儿等难道您不觉得累, 不感到冷吗?

刘备:再冷再累只要能邀请出诸葛亮出山我也值了。

记者2:刘皇叔, 我看着诸葛亮分明是在装睡, 他是有意戏弄您, 您千万别上他的当啊!

刘备:他装睡肯定有他的目的。

记者3:刘皇叔, 这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夫, 还要摆臭架子, 您苦苦等候这样一个人值得吗?

刘备: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谋”, 摆点架子也是应该的。

记者4:刘皇叔, 依我看, 这诸葛亮不过是徒有虚名, 并无真才实学, 我看他是不敢出来见您, 有意躲避您啊!

刘备:他一定会被我的诚心诚意打动的。

师:就这样, 刘备在春寒料峭的门外足足等了两个小时, 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只见刘备快步走进草堂, 同诸葛亮见面。刚刚刘备不还是很有耐心吗?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急切呢?你能体会刘备当时的心情吗?

教师充分地了解了先学的程度, 及时捕捉亮点, 抓住学生的已有经验, 走进学生的世界, 迅速地接住了这个学生给予我的球后有力地抛出去, 轻松点拨, 让学生在轻松的交流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而且文本的趣味性也大大增强, 让后教更有实效。

(二) 探出“疑点”, 延路点拨。

学生2:我从“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 这次你就不要去了!’”也能感受到刘备的诚心诚意。但是我也不知道怎么说?

师:别急, 想想刘备在对谁说话?

生:张飞。

师:读一读张飞的话, 你从他的话听出了什么?

生:无礼, 粗鲁。

师:刘备和张飞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结拜兄弟。

师:那刘备为什么如此生气呢?

生:他性格急躁, 想法简单。

师:人称“莽张飞”哪里了解大哥一次次恭恭敬敬去拜访诸葛亮的心情呢?同学们, 你们懂刘备的心思, 但张飞不了解, 所以他表现出了无礼, 而他的言谈举止又恰恰反衬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学生“先学”产生了疑点, 教师延路点拨, 通过抓张飞话中的关键词了解人物的性格, 并由此揣测刘备的心理, 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同时通过对文本的补白, 丰富了文本内容, 使人物的性格变得鲜明起来。

鲁教版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第9篇

[关键词]画图策略 解决问题 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6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教学难点】借助画直观图示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学校将对教学楼前的一个长方形花圃进行改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激发需要,感受策略

1. 出示例题,自主审题

师:有一块长为8米长方形花圃。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产生需要,尝试画图

师:能直接求出原来花圃的面积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呢?

学生独立尝试画图(师指定学生在黑板上画图);集体交流(师重点指导学生把“长增加3米”画出来,如图1;指导学生在图上标出有关数据和所求问题,如图2;其他学生完善自己所画的示意图。)

3.汇报交流,理清关系

师(幻灯片同时出现题目和示意图):你是愿意看着原来的文字思考,还是愿意看着图形思考?为什么?

师: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两条长边都增加了,面积也增加了,宽没有改变)

4. 自主解答,回顾反思

师: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写在作业纸上。

师:刚才我们为什么要画图?(画图不仅能反映出文字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能更直观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揭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灵活运用,体验策略

1.新庄小学的操场原来是一个正方形。扩建校园时,操场的一组对边各增加了18米,这样操场的面积就增加了900平方米。现在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理解“一组对边各增加18米”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学生完成后,组织反馈。

2.王大叔家有一个长方形苗圃

(1)如果苗圃的长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75平方米。苗圃的宽是多少米?

(2)如果苗圃的宽减少5米,面积就减少125平方米。苗圃的长是多少米?

师:你能通过想象把这两个问题的示意图在你的头脑中画出来吗?请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出第一幅示意图,并解决问题。

学生列式解答第(1)个问题后再解决第(2)个问题。

教师组织反馈时,幻灯片出示对应的图片。

3. 梅岭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和宽各增加了15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师出示:

(1)长增加15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想象示意图与课件对照图5,列式解答)

(2)宽增加15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想象示意图与课件对照图6,列式解答)

(3)长和宽同时增加15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列式解答,画图验证图7)

四、总结评价,提升策略

师:通过这些练习,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同学们交流?

教师总结全课,适当介绍并呈现数学、生活和其他领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典型例子。

【总评】教材把画图作为一种策略来教给学生,画图的形式也不只限于线段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画出不同的图来帮助分析、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单纯文字形式呈现的问题相对比较抽象,仅凭文字叙述有时很难直接看出图中的数量关系。这样的问题也为学生学习通过画图整理信息,体验示意图在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教学分成了六个步骤。①审题:要求学生熟读题目,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体会到“光看文字,一下子想不出办法”,引发画图的需要;②画图:启发学生根据条件和问题,画出相应的图形;③看图:直观显示问题的信息,便于学生分析和思考,(在图中标出条件和问题)让学生结合示意图说说题意,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看图形思考比较方便”;④分析:在画图后,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形进行分析,思考先要求什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⑤解答:确定解题过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自己解决问题,完成解答。⑥反思:引导学生思考“画图”这一策略对解决问题的价值,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借助图形直观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画图策略的学习价值。

这样的教学过程,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紧紧围绕“画图”和“用图”展开,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画示意图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积累借助图形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并获得对画图策略的深刻体验。在解决问题时,通过不同方法的解答,让学生联系示意图充分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示意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形成策略意识。通过比较不同解题方法的异同,再一次明确了画示意图的方法,凸显了示意图对分析数量关系的作用。

鲁教版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第10篇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yú lèzhàyïuxuàn rǎnqīng xīpēi tāihuî huàn()()()()()()chéng chè chī míēn cì kāng kǎi()()()()

二、照样子写词语(6分)。

滔滔不绝(AABC)文质彬彬(ABCC)如醉如痴(ABAC)花花绿绿(AABB)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地读着()的面条()的黄昏()的理由()地抖动()的果实()的涟漪()的微笑

四、给下列字换个偏旁变成新字,再组词。(6分)

猫()镇()椅()锅()校()瑰()

五、选词填空。(6分)

果断武断夸奖夸耀严肃严厉 1.张华这次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受到老师的()2.爸爸办事坚决()。

3.今天我把椅子弄坏了,老师()地批评了我。4.他这个人从来不调查,总是()地下结论。5.爸爸平时总那么(),很少和我们开玩笑。

6.李勇经常()自己乒乓球打得好,其实水平并不高。

六、关联词语填空:(4分)

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哪怕„„也„„无论„„都„„

1、()我国是一个文明,()永远值得我们引以为荣。

2、()遇到什么困难,他()能坚持学习。

3、()多读多练,()会提高作文水平。

4、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性情。

七、在原句上修改病句。(6分)

1、我们要爱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前来参观的有工人、青年、农民、教师和解放军。

3、王英和李玲约定星期天在自己家里做模型。

4、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5、听了他的故事,我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6、昨天上午,大风刮了整整一天。

八、填空。(4分)

1、有志,无志。

2、少年易老,不可轻。

3、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4、虚心万事能成。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1、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体会到。

2、《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和对的仇恨。

3、《狼牙山五壮士》表现了五壮士的精神。

4、我最喜欢《》这篇课文,因为。

十、诗文默写填空。(6分)

1、《牧童》的作者是朝,诗的前两句是。意思是。

2、《舟过安任》的作者是朝,诗的后两句是。意思是。

十一、默写课文。(5分)

圆明园中有的殿堂,也有山乡村野。//园中不仅有

民族建筑,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十二、阅读理解。(9分)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

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的说:“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沉思良久:欣喜之余:

2、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4、“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这句话表达了“我”

5、根据划分好的段落写出第二、第三段的段意。第二段:第三段:

6、用“———” 划出和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的句子。

十一、作文(30分)续写

星期六下午,我正在家里写作业,忽然听到罗晓在楼下喊:“马宁,快走啊!”„„ 提示与要求:

(1)我和罗晓要去干什么呢?请以上面一段话为开头,续写一篇记叙文。(2)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3)题目自拟,全文不小于400字。

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

要伞了!”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的说:“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沉思良久:欣喜之余:

2、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4、“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这句话表达了“我”

5、根据划分好的段落写出第二、第三段的段意。第二段:第三段:

6、用“———” 划出和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的句子。

十一、作文(30分)续写

星期六下午,我正在家里写作业,忽然听到罗晓在楼下喊:“马宁,快走啊!”„„ 提示与要求:

鲁教版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第11篇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一、词语过关

混乱 安顿 昔日 废墟 跪下 危险 疾步 爆炸 瓦砾 砸破 颤抖

糟糕 搂住 自豪 誊写 将要 公司 奇妙 湿润 判断 出版 歧途 谨慎 启迪 挖掘

二、词语积累

一如既往 震耳欲聋 得意扬扬 破烂不堪 按图索骥 失魂落魄 欢声笑语 大吃一惊 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来日方长 聊胜于无

忐忑不安 迫不及待

三、多音字

nán 困难 xuè 鲜血 guī 乌龟 hún 浑浊

难 血 龟 混

nàn 难民 xiě 血淋淋 ūn 龟裂 hùn 混乱

zhng 重要 zhēng挣扎 shǔ数落 fā 出发 sè堵塞

重 挣 数 发 塞

chóng重复 zhèng挣脱 shù数学 f理发 sài塞外

qū弯曲 lu角落 gōng供给 āi挨着 huá划船 xīng兴旺

曲 落 供 挨 划 兴

qǔ 歌曲 là落队 gng供品 ái挨打 huà计划 xìng高兴

四、课文内容

1、《地震中的父与子》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父亲了不起”是因为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瓦砾堆下,坚持生的希望,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

父亲面对一片废墟,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儿子处在危险之中,也记得父亲说过的:“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父子两人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孩子靠着这个耐心等待;父亲靠着这个不停挖掘,救出儿子。这件事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课文三次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因为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主要记叙了作者童年时,父母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鲁教版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第12篇

一、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灰姑娘的故事。

讲完故事后,说:老师把灰姑娘的水晶鞋借到我们的课堂上了,同学们想看看吗?出示水晶鞋,提问:同学们还见过什么样子的鞋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鞋的世界,共同来欣赏、研究、制作:各式各样的鞋

二、看一看,课内研讨

1、鞋子的功用。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穿鞋子呢? 生:不让脚受伤、冬天不冷、好看…

师:根据你们所说的,老师总结了一下,鞋子有三种功能:保暖、护脚、美观。

2、了解鞋子的历史

师:我们人类的祖先最初是光着脚的,但他们在打猎、劳动的过程中,脚经常被树枝、石子弄破,于是他们就把树皮、兽皮裹在脚上,这就形成了最早的鞋。——看大屏幕 兽皮鞋。生:哇……

师:从最初的兽皮鞋到现代的鞋,这中间得经历了多少变化呀,同学们想了解?生:想!

师:好,我们看个短片吧!播放PPT,了解鞋子的发展变化历程。兽皮鞋——高皮靴——木屐、草鞋——花盆鞋、绣花布鞋——虎头鞋——近代凉鞋、皮鞋——如今的鞋子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谁来说一说。生:以前的不好看,很简陋。

单一到颜色多样。功能更多了。……

师:是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鞋子仅有的护脚功能,鞋子的颜色变得丰富多彩了,款式也更加多样,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3、创意鞋子欣赏。

师:同学们看了从古到今各式各样的鞋子,你有没有发现鞋子都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鞋带、鞋面、鞋底、鞋跟、鞋筒、鞋帮……

师:好,同学们说的都很对,其实鞋子主要就又鞋底、鞋面部分组成的。出示PPT。

师:那设计师们又是怎么样来设计鞋子的呢?我们来欣赏一些。PPT出示,生欣赏。

师:你喜欢哪双,为什么?谈谈观察感受,生:桔子的,看上去想吃。生:孔雀、滑梯形状的,很有意思。生:用铁丝做的鞋子,材料很特殊。生:还有积木做的鞋子,颜色很鲜艳。生:都非常特别…… 师:对,很有创意。哪几方面有创意? 生:材料、颜色、外形……

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同学们可要记住呦。要想做一双有创意的鞋子,这三部分很重要哟。

4、师示范。

师:看了这么多,老师也有想法了,给你们来一个鞋子变、变、变。师示范变幻六种鞋子,展示。生:哇…….师:有的同学在做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小麻烦,鞋底、鞋面,不能很平整的粘在一起。那老师来教你们一个好办法。示范

师:在鞋面边缘剪开几个小口,就能很好的与鞋底贴合了。

三、学生制作。

师:看完老师的创意,你们有想法了吗?生:有 师:在做之前,老师还有点小要求。PPT出示作业要求。出示作业要求:

(1)可以考虑设计一些有特殊功能的鞋,也可自由创意鞋底形状。

(2)采用剪贴图形、粘贴小饰物、运用彩笔画自己喜欢的图形或花纹等方法装饰。

(3)学会互帮互助、材料工具共享、分工明确、团队合作。(4)制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性,废纸废料丢入垃圾袋中。

小组做好分工,一个做鞋底一个做鞋面,分工之后运用手中的的各种材料动手制作。

四、作业展示: 师:好。同学们把你们制作的鞋子拿到上面来,觉得自己的很有创意的放在左边的鞋架,觉得自己制作的很精美的放在右边的鞋架。

师:你喜欢哪一双鞋子的设计,来说一说吧。生:我喜欢带羽毛的那双,看上去很轻盈,很漂亮。生:我喜欢那双高跟鞋,它上面有闪闪的亮片,我很喜欢。生:

师:这是谁的作品,上台讲讲你的创意吧。

生:这双鞋子是四季鞋,鞋里装有电子芯片,能自动调节温度,穿着舒适,美观的高科技鞋。台下一片掌声。

师:说的太棒了。老师看到这里有一双用帽子做的鞋子,但是他没有固定好鞋底,没有完成。如果能想办法把它再固定一下,效果会很好。

同学们设计的太棒了,看来,好的设计不仅需要丰富的想象,还需要精巧的手工。

同学们,虽然我们做的鞋子可能现在不能穿在脚上,可是它们都是一件件生动的艺术品。哲学家黑格尔曾说:想象是艺术的最高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当中一定会诞生杰出的艺术家、设计师。

鲁教版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第13篇

在三年级上、下两册教材里,先后出现了由2个、3个或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上视图。学生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来表示看到的形状。本节课继续教学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上再摆一个同样的正方体,要求新摆成的物体的某个视图与原来保持不变;这样的安排就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摆一摆、看一看就成了本节课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就成了本节课的重要学习手段。那如何借助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呢?

一、动手必须和动脑相结合

“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离开了数学思维的动手操作不是数学活动,动手操作活动应与数学思维紧密结合。如果学生的动手操作变成了简单的执行教师的任务,只需手的运动而无需脑的兴奋,那么其功效将大大降低。本节课从课前的复习导入到新知的探索无不让学生体验动手和动脑的紧密结合。例如:课前的复习———先看图摆一摆,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再观察摆成的物体思考: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从侧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从上面看呢?连一连。

正面侧面上面

虽然复习题的思维含量不足,但是孩子们能从这一简单的操作中领悟到观察物体的方法,即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方位观察物体,认识物体,把握物体的整体特征,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观察技能。接下来的操作将逐步引领孩子进入数学思维的殿堂,领略数学学科的无限魅力。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将思考一些更有深度、更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享受成功的喜悦。

合作交流:

再添一个,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应怎么摆?

(1)先摆一摆,看一看,再同桌相互看看。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摆法,看看你们一共想出几种不同的摆法。

(3)谁能把这些摆法有顺序地摆给大家看?

想一想,用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此时为什么会不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感知了方法的多样性———既可以在物体的前面摆,又可以在物体的后面摆,而且在探索活动中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摆一摆,看一看;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在动手操作之后,孩子们发现在前面添加时一定要对齐摆,而在后面摆时只要两端不露出来就可以了。这些有价值的数学经验更是推动了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及方位。学生借助学具自主操作,亲自去经历、去实践,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比教师直接灌输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

二、学生自发的操作活动才是有效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在操作活动中实现自主的发展,做深层的探究者,就必须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操作活动中来。只有学生认为操作活动不是在教师的命令下展开,也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任务,而是一种自身需求引发下的自觉行为,这样的操作才是有意义的。例如:本节课的“试一试”:

再添一个,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应怎么摆?

(1)先自己想一想,摆一摆,看一看,再同桌相互摆摆。

(2)你能把这些摆法有顺序地摆给大家看吗?

(3)学生上台展示摆法,思考:观察这些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直观形象的操作已经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自发地、主动地操作。他们在自己积极主动的操作活动中,认识了更多的物体,发现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理所当然地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来。

上一篇:焦化厂节能减排措施下一篇:柳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