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游子吟教案

2024-07-07

唐诗游子吟教案(精选10篇)

唐诗游子吟教案 第1篇

唐诗游子吟解说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伟大的人性美,为诗人孟郊所作,在诗中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时间像刀刃,在风卷云涌走过的几千年中,改变了时代,改变了地位,改变了观念,改变了习惯,改变了身边所及的无数点滴,唯一没有改变的,是温暖的亲情。

母亲的唠叨未曾改变,母亲的叮咛始终如一。

中国人有着最深厚的、最无法比拟的故乡情结,故乡如同一个标志,诉说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故乡情节使得华夏儿女在远行时无比钟爱“老乡”这个词语。

狐死依然向丘,更何况人呢。

母爱是一个绳结,将丝丝缕缕的思乡之情凝聚成一股,思念不再是茫然的、飘渺的,而是真真切切看得到的。游子云游在外,母亲是最深沉的牵挂。

小时候,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母亲寸步不离,用她最质朴的耐心,引导孩子。年轻的母亲们此时正值青春年华,在带给孩子生命之前,也有着曼妙的身姿,爱美的少女心。然而为了孕育一个可爱的小生命,她们放弃了青春的一切享受,不能自由自在地玩乐,不能每天精心打扮,甚至为此失去了女人最值得骄傲的美好身材。年轻的姑娘迈出了成为伟大母亲的第一步。

长大些后,母亲的手掌是最温暖的呵护。她穷尽自己所有的能力,教导孩子。或许这位古时的母亲未曾受过教育,目不识丁,不会吟诗作对,但她努力地教会孩子人生的道理。她在孩子身上倾注了殷切的希望,教导他要有远大的志向。她不辞劳苦,为自己的孩子创造读书的条件,让他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彼时的年轻姑娘,完全成为了爱子心切的母亲,为子女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子女长大后,有母亲在的家,是最深的牵挂。随着成长,稚气未脱的孩子成长为青涩的少年。有些告别故乡,远行千里,奔赴自己的人生理想。彼时,母亲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混沌失意时,给他们力量,给他们鼓励;顺风顺水时,告诫他们要步履稳重,高处不胜寒。有些扎根故乡,选择了与土地为伴,辛勤劳作,母亲总烹饪了最可口的饭菜,送至田间,幸福地看着儿子大口吃完,再回到家中去忙各种琐碎的家事。此时母亲年近五十,温和而慈祥,目光中包含了岁月的力量,冷暖自知,是子女心中唯一的故乡。

思乡的情绪是每个游子不可避免的惆怅,是心中最为柔软的牵挂。

行走在他乡的路上,看着身边的风景,就会联想起行渐远离的故乡。他乡的精致都是陌生的,映入眼中,再美的风景也牵扯出内心的惆怅。

身上流淌的血脉,注定了这个民族的子孙都是恋家的人。即使在他乡定居扎根,也总是向着家的方向,自己的根,永远还是在出生的地方,那个有着自己老父母的地方。

母亲是个等同于幸福的名词,无论高官俸禄、富贵荣华,不能在母亲身边,就心中盈满孤苦,行至何处,皆是漂泊。

古来圣贤,皆能做到常人所不能及,或忍辱负重,成就大业,或豪放豁达,不畏失意。但无论何路圣贤,皆不能过思乡这一关。

或许正是印证了那句话,“古来圣贤皆寂寞”。遍品思乡名诗,如漫步河滩,河蚌微微张开贝壳,吐露遍地珍珠。

孟郊不是名扬天下的诗仙诗圣,没有霸气的魄力,博大的胸怀;他也不是年少有为的天才鬼才,没有与生俱来的豪情,天生我才的高傲。他思乡的心情是柔软的,表达的方式是质朴的。

他没有寄乡愁于明月,没有托感情于杯酒。他有着独一无二的淳朴,他的思念,有着明确的寄托,是对母亲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有一则题下自注:迎母溧上作。

孟郊无论作为官宦,还是作为诗人,一生都过得极其平凡。他早年孤苦伶仃,漂泊无依,仕途不顺,始终没能取得一星半点的功名。他前半生穷困潦倒,颠沛流离,饱尝生活的艰辛。直至五十多岁,才谋得一个卑微的官职,到溧阳县任县尉的微职。

一个人直到五十岁才结束了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这是多么艰辛悲苦的人生。所以在经历了这些之后,孟郊更加对家和母亲深深地眷恋。

此时孟郊将母亲接至溧阳县与自己同住。写下了这首字字质朴却又饱含深情、脍炙人口的诗。

诗人早年的经历奠定了这首诗的情感基础,换做他人,绝无可能作出如此细腻的诗作。孟郊的这种仕途失意的经历也是与众不同的,他深切地感受到了人性冷漠,世态炎凉。在缺乏世间温暖的环境中,挣扎几十年,身体疲惫,心里更加凄苦。于是,便愈发感觉到亲情的温暖和珍贵。

有时失败也是一笔财富,人在郁郁不得志时,总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成就不朽的绝唱。

慈母手中的一针一线,另一头牵着游子的心。那条细细的丝线,看似细若游丝,却是母亲的殷殷寄托。这条丝线承载了母亲无数的叮咛与担忧,她一面穿针引线,细细缝补,一面唠唠叨叨,嘱咐着每一个细节。

儿子与母亲的.心,就是通过母亲手中的丝线,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这是一条无形的牵挂,可以无限地延长,无论今后走到哪里,都有这根线牵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一进一退,都牵动着远方母亲的心。

诗人心中,母亲手中的缝衣的线,与自己身上的行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这两者的联系,也是自己与母亲的联系。儿子与母亲的心,如母亲细细缝的每一针,紧密相连。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儿子即将远行,做母亲的,恨不得为儿子打点好路上的每一餐饭,甚至为他规划好未来的每一步路,生怕孩子跌倒、受伤。

母亲是个温暖的名字,也是个辛苦的名字,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她的生活中心,便不再是自己。她甚至不敢睡沉任何一觉,孩子小时候,她时刻听着,孩子一点动静她就会从睡梦中醒来,第一时间冲到孩子面前;孩子大了,她依然不能睡个好觉,每天伴着夜色,站在家门口,一遍又一遍地温上晚饭,等孩子回家。

而这次,送走儿子之后,她便不用再每天守在门口待他归来了。但她依然无法睡个安稳觉,甚至彻夜难眠,时刻都在担心,儿子在路上,是否吃好睡好了,是否安全抵达了。

一旦获得了母亲这个称呼,便是穷尽一生的操劳。

“密密”“迟迟”,两组叠字戳在心上,如针扎一般痛。夜已渐深,母亲还是不肯放下手中的劳作,将儿子的行装,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检查,一遍又一遍地缝补,生怕任何一条线断开,衣服破损,令儿子在路上穿不暖。母亲将衣服缝了又缝,不肯停下。她最担心的,是儿子迟迟不能回来。若他一去多年,衣服不够结实,时间久了,都破烂了,不够穿了怎么办。她甚至想到了儿子冽冽寒冬中受冻瑟瑟发抖的情形,不由得加快了手中的速度,恨不得将行装缝成刀枪不入的盔甲,在她无法保护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她的这份心意、这份努力,也能保护儿子免受伤害。

她似乎忘记了,此时她的儿子,已经是个中年人,能够照顾好自己,并且照顾好自己的母亲了。可在她心中,儿子永远是需要她保护的、需要她照顾的孩子。

母爱的伟大,不是战场上的厮杀,不是政治场上的斗智斗勇,不是为孩子奋勇杀敌、斩妖除魔……母爱的伟大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那么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不做作,不遮掩,将一颗坦坦荡荡的心,交付自己深爱的孩子。

她不求回报。天下母亲,都是一样,只知付出,不求回报。她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孩子,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孩子,不求孩子这一生取得多少功名,不求孩子赚取多高的俸禄,只求他一生平平安安,能够吃饱穿暖,无助的时候,随时有家可归。

孟郊一生,可以说不是成功的,他尝尽人间冷暖,深知人心险恶。他不是那些天生的英才,年少就深受赏识,游走于朝廷高官之间;他也不是那些出生显贵的贵族,凭借家族势力就能够仕途平稳。他是普通人,没能实现远大的仕途理想的普通人,所以他更看得懂母爱的悉心呵护,更感受到母亲倾尽全部的付出。

也许人走的太高太远便无法看到最靠近自己身边的事物,名声大噪的诗人通常珍视友情,看重知音,古来无数的送别诗,大都送别挚友;思乡诗,大都思念整片故土。

正是孟郊的平凡,成就了他。他没能走到高处,没有体会到“高处不胜寒”,所以他知人间冷暖。

凡的人,最能引起平凡人的共鸣。

诗人的心中,他自己就像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而母亲的关爱,是整个春天的明媚阳光。母亲这一生,将整个春天给了他,用尽自己一生来照亮他。这是多么无私而巨大的馈赠,诗人迷茫了,不知所措,他实在想不出,自己区区小草一般,要如何,才能报答母亲给自己的这一切呢?

孟郊对于母亲发自肺腑的爱,都藏在这句话里。也无需多言,进行多余的慷慨抒情,母亲的爱,儿子尽自己所能也无法回报万一。

真情总是搭载在平凡之上,越是华丽的语言,便越是浮夸,而朴素的、真挚的话语,最能体现最深沉的爱。

游子对母亲的爱,多年藏在心底,今日灯下母亲劳作的身影,引发这一切感情喷薄而出。字字是真情,一字一呜咽。

唐诗游子吟教案 第2篇

游子吟

作者:唐·李益

女羞夫婿薄,客耻主人贱。

遭遇同众流,低回愧相见。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

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游子吟》注释

①游子吟:乐府《杂曲歌辞》名。

②薄:鄙薄。

③贱:轻视。

④遭遇:待遇。同众流:谓视同平庸之辈。

⑤低回:徘徊。

⑥照面:比喻看人只看表面。

⑦心如练:谓心地纯洁。练,白熟绢。

⑧当荣盛:在显达兴盛时。

⑨白日驰:以太阳飞驰比喻荣华易逝。

《游子吟》作者介绍

李益(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家居郑州(今属河南)。公元769年登进士第,公元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公元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公元800年南游扬州等地。公元820年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公元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李益的诗全集栏目。()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律体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诗集》二卷。

《游子吟》繁体对照

女羞夫婿薄,客恥主人賤。

遭遇同眾流,低回愧相見。

君非青銅鏡,何事空照面。

莫以衣上塵,不謂心如練。

人生當榮盛,待士勿言倦。

游子吟 第3篇

他家境非常贫寒, 然而母亲却是一位有见识的女子,为了孩子们的前途,她宁愿辛苦一些也一定要让他们读书识字。

孟郊小时候就很聪明,而且非常懂事。他看到母亲为他们几个日夜操劳,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几十年过去了,孟郊终于考中了进士。50岁时,他任溧(lì)阳尉一职。刚上任不久,他即告假还乡,准备将母亲接到身边,陪伴奉养,报答养育之恩。

回到家后,年迈的老母亲坐在床头,佝偻(ɡōu lóu)着腰身 ,在缝补衣裳。时光染白了她的双鬓,岁月改变了她的容颜,满脸皱纹,眼神昏花。母亲拿着针线,为出远门的孩子缝补衣裳,缝啊补啊,总是没有停歇的时候……

想着想着,孟郊眼里已是热泪盈眶。他迈进小屋,跪在母亲的床边:“母亲啊,儿回来接您了。”多少年了,一直说着要报答母亲,现在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孟郊的心情实在是太激动了。

孟郊把母亲接到了溧阳。后来,他怀着感激的心情写下了情真意切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新道理

儿行千里母担忧,古今相同。不管我们走到哪里、去干什么,都是母亲永远的牵挂。正如诗中写的那样, 寸草心又怎能报得了三春的光辉呢? 就让我们将慈母的爱永留心间,勇敢去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吧。

嬉听游子吟 第4篇

“以后要是再出去还是想去英语国家,最想去的就是美国和英国,还要带上我们那几个舍友。”对于友情、玩耍嬉戏的情景,Diana记得非常清楚,而且回想起来是轻松而充满欢笑的,这段旅程在她单纯的记忆里留下一串深深的小印记。

2012年1月份寒假,在学校的组织下,Diana和她的同学们一起踏上前往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路途,这个爱看迪士尼动画电影和好莱坞大片的小女孩终于把她从银幕和书籍上看到的一切搬到了现实中:洛杉矶市政府、迪士尼乐园、好莱坞星光大道、圣地亚哥海洋公园等等。这个喜欢英语的小女孩不惧羞涩地跟美国人打招呼“Hi,how are you”,在帕萨迪纳市小学跟当地学生中英双打地唠嗑。现在再跟我这样的陌生人聊起来依然那么自信、那么快乐。

对于这次的跨国修学游Diana很有主见。Diana妈妈一个念哈佛的朋友几年前送给她一个杯子,上面印着哈佛的图案,Diana就每天用它喝水,还跟父母说要一直用到考上哈佛那一天。正好寒假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美国帕萨迪纳市的学校去交流学习,Diana就很想去。妈妈也觉得她在语言能力、旅行经历方面都有了积累,而且学校在组织方面也有经验,比较放心,就让她自己去了。

Diana的妈妈钟凤鹰女士在一家旅行社工作,平时也喜欢出国旅行,国际化视野和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也就带到了Diana的成长教育中。这次美国之行,其中两天是在帕萨迪纳市的一个友好学校,和当地的小学生互相送礼物和交流,也包括旁听他们的课程。说到课程,Diana就异常激动起来,深刻体会到他们的学习方式跟自己完全不一样,“他们上学是自选课,一个课程会讲好几个月,比如说这学期讲“dinosaur(恐龙)”,会让学生自己在网上、书籍上查相关知识,不会像我们这样就一篇课文,什么也不去研究;他们作业特别地少,下午很早就放学了,也没有课外班。他们放学可以去登山,可以放声大叫啊笑啊,去哪儿都OK,父母也不会管啊,除了不能做一些dangerous(危险的)事情。不像我们学校是下午四五点才放学,作业一大堆。他们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说为什么美国、英国骑自行车出来的冠军多,就是因为他们每天练,不像中国的孩子天天写作业。”

虽然我不确定骑自行车冠军跟课后作业的多少有没有关系,但是看得出来,Diana对于这种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非常向往。Diana回国之后就跟妈妈说:“妈妈,我想去美国读书。”在她看来美国的老师和学生是很平等的,上课也很好玩,她喜欢那样自由欢乐的氛围,可以在玩耍中学到知识。

还她一个自由的童年

在Diana三年级的时候,妈妈带她去韩国,在公园里遇到一批韩国的中学生,她就主动去跟人家聊天,用英文。Diana妈妈回忆道:“那是她第一次出国,我发觉她在国外跟人交流几乎没有问题,而且在语言方面很有自信。后来又带她去了一次英国,她非常喜欢英国,因为英国的很多文化、历史和建筑都是她在电影、小说里看到过的。她和出租车司机就英国王室、戴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王子的故事聊了两个小时,我和司机都感到非常震撼。”

对于西方文化历史、教育制度和人文风景,Diana妈妈从不吝啬让女儿去了解和接触。对于妈妈来说,能让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最重要的事。而中国的教育制度之于孩子的压力她自己早已深有體会,在自己有条件的情况下,当然希望她能到更自由、更轻松的学习环境里学习和成长。

家庭给予的充分肯定和自由度,让Diana自觉地吸收一些积极正面的因素。Diana在美国学着自己熨烫衣服,不小心划伤了腿,但一直没有告诉父母,直到伤口好了才小心翼翼地跟妈妈说。另外,她自己也很懂得合理支配金钱,知道节约。去美国的时候带着600美元,回来的时候还剩了400美元,而且还给妈妈买了改善睡眠的保健品,给父母一人买了件T恤,自己买了一件11美元的衣服。她知道父母赚钱不容易,所以会有这种合理分配和节约的意识。而这些则是Diana妈妈没有预料到的,她也没有刻意去教。

Diana妈妈坚信一点,女儿快乐是最重要的,“做父母的一定要有让自己的孩子做个普通人的心理准备,让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不为生存发愁的情况下,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去成为巨人呢?做巨人是有很大代价的,付出多少才能得到多少,得到的多就意味着要失去更多,特别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童年。Diana的一个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你要如何教育你的孩子,一定要坚持你自己,千万不要被别人带着走。每当我有疑惑的时候都会想到这句话,尽管现实中会遇到来自学校、班主任、同学等等压力,但还是坚持自己心里的想法。人这一生要完成去游学的经历,对你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你在哪儿工作或生活。”

这句话像是对我说,也是在对她自己说。对于我们这些已经走过花样年华的人来说,回忆童年时如果什么快乐的事都想不起来,那真真是无比悲凉的事情。那么当我们面对下一代时,会不会在沉重的教学压力下,努力还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气?

卢含睇,英文名Diana,取意“月亮女神”。

九岁,目前就读于北京黄城根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

喜欢英美文化,喜欢英语,性格外向活泼,主动性非常强;曾在父母陪同下去过韩国、英国旅行,愿望是长大能上哈佛大学。

四年级上学期寒假去美国进行修学游,行程12天,两天时间学习交流+西海岸著名城市旅游景点游玩。

Diana的修学游

目的地选择:首选英美地区,因为Diana对英美文化一直以来的浓厚兴趣和了解。

游前工作:先对这个国家的经济情况、高校名校、历史文化进行了解,一般通过书籍和电影电视作品了解比较多。

游学方式:这次是学校组织的团体性活动,Diana还是宁愿跟同学一起去,因为有她自己的社交圈子,而且没有我在身边会更独立。

印象深刻的那些事:

最有意义的事,是在帕萨迪纳小学跟小朋友交流的一天,我们给他们带去了中国特色的礼物,然后一起疯狂地聊天。让我惊讶的是初一的学生(相当于我们的六年级)在学习股票知识,而我们国家上大学都不一定教你,而且他们上课都用iPad,老师带着同学一块儿用,上课就跟玩游戏似的。

最荣幸的事,是被美国一个电视台的记者采访。通过这次我知道了什么是采访,就是一个人扛着大摄像机,这边有人疯狂地记录,另外一人就负责问问题。

唐诗游子吟教学反思 第5篇

《游子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吟唱送给慈母的颂歌,通过日常很很普通的事情:母亲为游子缝衣服,充分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母子之情,母亲无微不至的爱,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根据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我决定走“母爱”这条人文主线。

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首先复习歌曲《大树妈妈》,感受母亲细腻温暖的爱。由母爱回忆古诗《游子吟》,了解古诗创作背景,体会感情,再带领学生按着节奏有感情的反复吟诵诗歌《游子吟》,加上动作表现出音乐旋律的走向。之后通过模唱、听唱、对比唱等方式学唱歌曲,自主选择、设计不同的表现形式来综合表现歌曲,体会纯真、朴实的母子之情,体悟原诗的意境。

整节课属于综合性的歌唱课,将唱歌、表演、诵读等进行了较好的整合,形式活泼,内容生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1、突出了音乐的审美

本节课做到了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体验,创设了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的兴趣,从中获得音乐审美、创造能力的锻炼。

2、以多种方式激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本节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了说、看、吟、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愉快地去探究。

3、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也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出集体的力量,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的空间。

4、重视音乐体验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应最大限度的给他们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去尝试,无论成功或失败,这样能让学生积累自己的经验,去更好地处理音乐活动中的问题。本节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好的体验平台,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音乐中的美。

不足之处:

1、在整体教学过程的把握上做得还不够娴熟。

2、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发展作用还不够。

游子吟教学反思2

《游子吟》是三年级的一课时内容,这首歌的词作者是唐代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芳的诗歌。作曲家颂今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这种感情,为诗歌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

这节课好的地方是课堂导入我认为比较处理得好一些,我是这样做的:谈话导入:人世间最宝贵的是爱,而爱有多种多样,其中最伟大的爱是什么呢?母爱,自古以来妈妈给自己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唱一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今天我们就学唱一下这方面的歌曲,我觉得这样的课堂导入充满了吸引力,并且还显得很自然,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另外反思一下这节课不成功的地方:

一:巩固旧知识用得时间太长了。同学们朗读歌词后,就进入了复习巩固旧知识和相关内容的环节,复习了调号。拍号,强调指出了唱这首歌的情绪,复习了四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复习了八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复习了十六分音符,反复记号,终止线。总之,复习的内容过多,或者说复习的方式方法效果不好,使得用时过长,挤占了新授课的时间,使讲授的时间长促,导致同学们新的内容没有掌握好。第一。二句没有能够唱得激动充满感情,表达儿女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心愿;结束句没有唱得意味深长。

二:新知识没有掌握好,前倚音的教学失败了。前倚音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前倚音是大音符的前边,紧靠着一个小音符,就像妈妈和她的孩子紧紧连在一起,小音符唱四分之一拍,大音符唱四分之三拍,可同学们总是唱不准,要么小音符唱长了,要么小音符省略了。失败的原因可能是教法不形象。

游子吟教学反思3

脍炙人口的佳作。诗歌刻画了一位为外出的儿子精心缝制衣服的慈母形象,抒发了诗人热爱母亲的真挚情感。语言质朴无华,然而内蕴深情,真切感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更是道出了天下为人子女者的心声,成为历代传咏的名句。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收有此诗,学生已早有接触,大多能够流利背诵。面对学情,如何在学生原有理解的基础上,另寻切入角度以深化学生情感体验呢?

我不由得想到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他们往往心安理得享受着父母对他们的照顾呵护,却很少想到关爱父母,更难得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哺育自己长大的亲人。这不是年龄大小的问题,而是一种责任观念的丧失或行动意识的淡薄。于是,我决定让课堂融入浓浓的情感氛围,让其亲身感受母爱的伟大。

回顾本节课,认为以下几个环节比较成功:

1、提供多种学习方法,适应更多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我一改传统古板的学习方法,向学生提供了:图文结合、反复诵读、以及其他等方法。这样做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也摈弃了将一首内容丰富,意境优美的古诗,分割的支离破碎的弊病。

2、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一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小组探究。然后展开小组合作解疑,学生分组讨论热烈。在汇报时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做到每人都开口,答案各异。其他同学有不同的见解可以及时补充,学生参与性很强,闪光点不断迸发。

3、关于读的问题,我自己引起了重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升化情感。在每一次的读的时候要有目的性,让每一次的读都有实效。

4、每一次的教学设计都要关注人文精神,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对文章的感悟。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环节要注意情感线连贯,这要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表达。

5、多媒体展示了感人至深的歌曲MTV,当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一片静寂。只有催人泪下的乐声,扣人心弦的画面给了学生心灵极强的震撼许多同学眼角泛起了晶莹的泪光。看着同学们目不转睛的眼神,我体会到了课堂上的静的美妙与力量。在联系现实生活时,一位女生声音颤抖地讲述了与母亲的故事,其他同学也深情述说了自身的感悟。尽管他们的语言还很稚嫩,但从动情的眼神,真诚的述说中,看得出,他们内心深处情感之弦深深颤动,无须华丽的词藻,空洞的说教与表白,这一刻的感动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对父母的也担负着一份责任。

反思着这节课,我醒悟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不仅班级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提高更快,而且我也在体验着课堂教学的快乐。

从教学技术层面上讲,我觉得自己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一步骤探索:

1、对于孩子们的发言,如何有效激励评价需要思考;

2、个人教学语言需要在情感性、形象性、生动性等方面锤炼;

3、对于学生难于理解的句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需要进行及时点拨。

这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把人字写进课堂”通过“感悟、体验、表达、抒发”等部骤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感谢同学,感谢他们陪我走过了这一节心灵之旅。最后,我想说的是,想让学生感动,教师首先要又一颗常常被感动的心,不要让一天又一天的粉笔灰蒙蔽了我们的心灵。

游子吟教学反思4

《游子吟》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丰富古诗积累。了解诗歌大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慈母的孝心,感受诗人热爱母亲的真挚感情。

本课的设计积极倡导“自由、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营造一种“阅读、感悟、创作”的自主学习氛围,采用比较,欣赏的方式,得出诗歌写作手法上的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欣赏中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和诗歌鉴赏的能力,选用同学们自己搜集的诗歌,让学生看到了自己预习的效果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就感。进一步升华那份朴素的人性美,震撼人心的爱——母爱。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训练,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体验。《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课堂中,我逐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分句品读,随机搭建朗读擂台,调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客观地相互评价,使得学生朗读情深意切,十分投入。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的朗读中都能有所进步,或有新的收获,我很中肯的给每个人以不同的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帮助,朗读指导的效果立竿见影。随着对诗句的感悟,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的体验不仅使他们感悟了教材,促进了朗读,而且丰富了教材的内涵,是对教材的提升和发展。

二、开发学生资源,培养学生想象练笔。为了拓展学习,丰富古诗课堂内容,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安排了一个“小练笔”环节,让学生写一个表现游子即将远行,母亲在微弱的灯光下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片段……

那么学习古诗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就不单单是理解背诵,而且是一种研读,在研读的过程中继承传统文化,在继承的过程中创新。

游子吟教学反思5

《游子吟》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丰富古诗积累。了解诗歌大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慈母的孝心,感受诗人热爱母亲的真挚感情。

一、教学中,我首先以故事导入,讲述《游子吟》这首诗所包含的一个感人故事,再让学生读诗。

可是很多同学都兴奋地叫起来,老师,我会背了。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积累的古诗多,真了不起,让后叫会背的同学来读,发现他的读音不准,再引导学生吸取他的教训,读好每个字音,特别是本诗中的翘舌音要读准。学生这才沉下心来朗读。落实了读准诗句的教学。

二、结合插图,了解诗意。

看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诗中哪一句写出了画面上的内容。学生边找我边引导学生读诗。可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感兴趣,不会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我只好带着学生反复读,直到背熟为止。

三、读熟背熟古诗后,我问学生从这首诗中学到了什么?

大部分学生都明白诗中的母亲很爱自己的孩子,诗中的孩子非常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要报答母亲的恩情。我再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父母亲爱自己的故事,讲一讲!

游子吟教学反思6

《游子吟》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地爱和感激之情,立意深远,通俗易懂。曲作者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歌声中感受古人的文采和蕴含其中的道理,用心用情编织了一曲依依不舍、饱含深情的“母子爱歌”。

在此课教学时,我先从妈妈平时对孩子生活学习说起,学生就会马上联想妈妈平时对自己的关心照顾。从而从心底流露出对妈妈的爱。

在学歌教学中,我始终把”情”放在首位,从模唱、到学谱,再到唱词,处处都注重学生情感的投入。从模唱到唱谱,一切都很顺利,学生能够把歌曲中的情感哼唱出来。整个环节似乎比较顺畅。在唱词环节,发现难点和不足,改正了节奏、音高等难点后,我又再三强调了歌曲中所蕴含的“感恩、感激、与感谢”,并引导学生如何唱好最后两句。由于检查学生小组完成资料情况,抽查小组准备的资料多教师没能及时制止,时间花的有点长,正是由于这个环节花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后面对歌曲的拓展环节,时间显得很仓促。

在本课的教学中,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在哪门学科的教学中,情感的教学,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但更是情感的艺术。在本课中,我在教会歌曲的同时,更是着力于学生“游子”感情的体验,将“情”融于音乐,在音乐中体验“情”,这也是我本课的教学教学目标之一。

游子吟教学反思7

《游子吟》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它生动地刻画了一位为外出的儿子精心缝制衣服的慈母形象。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历来被人们广为传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名句为情感主线,通过感知诗意、想象诗画、品读诗情、写出诗感,引导学生体悟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让祖国的经典文化和人类的美好情感植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现就《游子吟》教学设计做如下反思:

一、整体设计

从整体设计来看,体现了以下优点:

1、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教学目标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本,因人施教,落实三位教学目标。

2、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教师的“引”的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3、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以一个“情”字贯穿课堂始终。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情境,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充满激情的状态中,渗透“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是教学内容较多,时间安排有点紧。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确立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1、情境导入,激发情感。导课时采用回忆旧知、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等方式渲染情境,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为后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合作探究,感悟文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先让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解诗意,悟诗情。再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讨论、质疑,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一具体目标。

3、课外延伸,走向生活。“母爱是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是一件御寒的毛衣,是一句温暖的叮咛……”教师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学生在教师娓娓动听的叙述中,回忆母亲的辛劳,“课堂小练笔”这一环节的设计,把对文本的情感体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陶冶了学生高尚纯洁的情感。

不足之处:这首诗的内容浅显易懂,教学中间“解读诗句”的环节松散,后面的“练笔”时间略显不足。

改进措施:在理解诗意这个环节中节省出来的时间可用在感情诵读和拓展延伸部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的运用

优点:

1、多媒体辅助教学。歌曲、图片与文本结合,相得益彰,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更易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情景交融中,进一步体会到了古诗的思想内含,感悟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2、抓重点品评体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紧扣“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这一重点诗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体会慈母的情深,这样以点带面,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3、拓展思维,发挥想象。遵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走进图文情境,引导观察人物的神态、外貌、动作等,拓展思维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领悟、体验、表达,不仅使情感得到升华,而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不足:缺少延伸性阅读。

改进措施:课前或课后布置适量课外收集或阅读的作业,如:收集、背诵赞扬母爱的诗歌,阅读孟郊的另外一首诗《游子》等。

游子吟教学反思8

《游子吟》是一首描写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无言的爱的抒情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突出母子情的主题,我这堂课主要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感情教育。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游子吟》一诗时,注重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训练,教学中渗透了“母慈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思路清晰,过渡自然。

一直以来,古诗教学都侧重于理解诗意。而在设计这课教案时,我把古诗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朗读与创设情境之上,教学模式也与一贯的古诗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区别。我的古诗教学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要在读正确、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悟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熟读成诵。所以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引——读——解——赏——唱。每个环节衔接自然流畅,过渡自然,且能做到层层深入,使学生与诗人感情产生共鸣

二、以读代讲,层层推进

诗歌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游子吟》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母爱,而被广泛传诵。这首诗洗尽雕饰、语言自然明朗,感情真挚、深厚。根据诗歌的特点,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引领学生在诵读中走进文本,在品味中体验情感。比如。在引导学生体会深夜为即将出远门的儿子缝补新衣母亲的情感时,通过课件仔细观察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朗读时。学生的情感一浪高于一浪,如此伟大深沉而无私的母爱,我们无以为报,但可以通过声音去赞颂母亲,把自己对母亲的爱通过深情朗诵把感情抒发出来,一时间,情感喷涌而发,听着学生或是情深款款,或是激动万分的朗读,我也不禁热泪盈眶。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对诗歌产生了独特的感受、理解与体验。诗歌的语言材料、作者的情感体验,已款款走进学生的精神领域,积聚成情感的“核反应堆”。

三、延伸意境,升华情感,扩大课堂的容量。

《游子吟》一诗内容简短,理解容易,而母爱是博大的,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歌颂母爱的诗歌,并适时链接阅读〈游子诗〉,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了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诗情得到了升华。,让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增加对其他作品的了解。

这一节课,我以教材为载体,层层深入地展示了人性美,展示了母亲的伟大无私的形象。这节课中,学生既受到了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的熏陶,又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陶冶了学生的情趣。

唐诗《游子吟》及赏析 第6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注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评析】:

唐诗游子吟教学反思 第7篇

这节课好的地方是课堂导入我认为比较处理得好一些,我是这样做的:谈话导入:人世间最宝贵的是爱,而爱有多种多样,其中最伟大的爱是什么呢?母爱,自古以来妈妈给自己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唱一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今天我们就学唱一下这方面的歌曲,我觉得这样的课堂导入充满了吸引力,并且还显得很自然,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另外反思一下这节课不成功的地方:

一:巩固旧知识用得时间太长了。同学们朗读歌词后,就进入了复习巩固旧知识和相关内容的环节,复习了调号。拍号,强调指出了唱这首歌的情绪,复习了四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复习了八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复习了十六分音符,反复记号,终止线。总之,复习的内容过多,或者说复习的方式方法效果不好,使得用时过长,挤占了新授课的时间,使讲授的时间长促,导致同学们新的内容没有掌握好。第一。二句没有能够唱得激动充满感情,表达儿女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心愿;结束句没有唱得意味深长。

游子吟教案 第8篇

一、讲故事,引出课题

教学时,先采取讲故事导入法,讲述孟郊写这首诗的背景和这首诗的内容,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初步感知诗的大意。

二、解题

游子: 古人把离家在外的人叫“游子”。“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初读古诗

1.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初读古诗。

2. 学习小组长拿卡片,让其他同学读。同学间相互纠正字音的落实情况。

3. 抽学生读古诗。师相机范读。

四、再读古诗,读出韵味

1. 在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说,把读中感知的内容与大家交流,让学生从自由广泛的交流中得到比较全面的整体感知。教师设计问题: 在读中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问题,愿意互相说说吗?可以同桌说,也可以小组说,谁认为自己说得好还可以站起来说。

2. 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问题,集体讨论解决。着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寸草心”、“三春晖”。

3. 听一听,模仿读一读,感悟古诗的韵律。

4. 看着图,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熟读成诵

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指名读、比赛读等一系列过程中,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母亲对儿女的`爱。让背得快的同学介绍自己背书的方法。

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尝试读一读另一首诗

晨起缝破衣

郑 燮

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

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

装棉苦欲厚,用线苦欲长。

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

不衣逆母怀,衣之情内伤。

这首诗,同样是穷书生的感叹,同样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七、听歌曲《游子吟》,感受游子在外思念祖**亲的感情

参考资料

△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现浙江省德清县)人。唐朝诗人。他一生很不得志。早年屡试不第,46岁才考取进士,50岁出任溧阳县尉,以后还做过几任小官,生活非常贫困。他的诗,很受韩愈的推崇。与诗人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五言古诗。诗人在题下自注“迎母溧上作”,该是他中进士后,在溧阳做官时,为迎接母亲的到来而写。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细腻深沉,深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成了有口皆碑的佳句。1992年,香港民众评选十首最喜爱的唐诗,《游子吟》就名列榜首。

△ 孟郊诗两首

闻砧归信吟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泪墨洒为书,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将寄万里亲。

杵声不为客,客闻必自白。 书去魂亦去,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 兀然空一身。

△母亲的恩情

唐朝有个诗人,名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古诗《游子吟》教案 第9篇

l 结合自己的感受,借助画面欣赏并理解诗歌内容。

l 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萌发回报妈妈的愿望。

二、 活动准备:

l 绘画“我的妈妈”,说说妈妈的本领或关心自己的事。

l 大书《处处闻啼鸟——游子吟》、配乐CD《游子吟》

三、 活动过程:

l 回忆活动“我的好妈妈”

——教师小结:你们都有一个漂亮、能干、善良的妈妈,今天我也要向你们介绍一位慈爱的妈妈。

l 欣赏并理解古诗

1、看一看,再听一听

出示大书《处处闻啼鸟》,欣赏《游子吟》画面提问:

——画面上有谁?

——妈妈在做什么?为谁做的?

古时候有位诗人叫“孟郊”,他要出远门了,他写了一首诗叫《游子吟》

——妈妈为他准备了什么?诗歌里面会告诉我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CD完整)。

2、听一听,说一说:

——你听到了什么?

——什么叫“游子”(离家遥远在外的孩子)?

“慈母”是谁?“游子”是谁?

——慈母为游子做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再听一听(老师分段朗诵)。

——慈母为游子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手中线”做出“身上衣”

——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妈妈牵挂外出的儿女,心情怎么样?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小结(老师解读古诗大意):离家在外的游子,身上穿的衣服是母亲亲自缝制的,母亲的爱也一针一线的缝在衣服里,不论走到哪儿,一路都跟随着他,母亲总是牵挂儿女的,一直等到他们平安回来才放心,母亲的恩情,孩子永远也无法报答,就像小草无法报答阳光的抚育。

3、表达对于妈妈的爱

——你的妈妈也这样疼爱你吗?妈妈都为你做什么呢?

——你爱自己的妈妈吗?你会怎么做?

——听CD,跟着老师一起念古诗

游子吟教案 第10篇

王浪花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多媒体展示慈母图片)观察图片,谈感受。1欣赏,感受

2引入课题《游子吟》:图片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自古以来,母爱都是无私的,我国唐代诗人孟郊,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游子吟》。

3简介创作背景:孟郊一直参加科举考试,却没有高中,直到50岁的时候,才得到一个微小的职位,他并喜欢这个小小的职位,县令看他工作不认真,只给他一半的俸禄,孟郊非常郁闷,这时,正好母亲到溧阳来看他,激发了他对母亲的无限的爱,所以写下了这首《游子吟》。三:情感教学

1学生齐读《游子吟》,师: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表达诗人对母亲浓浓的爱。2师朗诵(伴音乐),比较不同。(末尾延长,加上了一定的节奏)3一齐跟音乐读,4作曲家谷建芬奶奶为这首诗配上了旋律,把它变成了一首非常美妙的歌曲。四:学唱《游子吟》 1听老师唱《游子吟》,歌词和刚才读的发生了什么变化?(重复,表达了强烈的爱母之心)

2伴着旋律,用歌词的节奏再来念一念这首《游子吟》 师总结:这一次,大家读的更有感情了。

3出示歌谱:划着旋律线,用“WU”唱一次(要求:张大嘴,上下拉开)4老师跟伴奏分部动作

A歌词中有几个角色啊?(母亲、游子)

B教师缝衣动作表现母亲,请大家用“WU”唱一唱,动作中哪一句与众不同?(临行密密缝)C练习这一句动作

D跟音乐做前半部分缝衣的动作

E看老师做后半部分游子的动作,学生唱“WU”,请想一想,动作表现了什么?(表现游子对母亲的报答之心)F数拍练习游子的动作12345678,G跟后面音乐做游子的动作

H学生跟伴奏音乐完整地动作,并唱“WU ” 5学唱谱(指导旋律走向)6有表情地唱词

7“密密缝”这一句,请你听听老师是怎么唱的?和你们唱的哪里不一样?(对比波音的感觉)

8这里用波音表现密集的针线,很贴切。9学生唱一唱这句(轻巧、细心)

10后半部分重复的两句怎么唱?怎么样唱出变化来? 提示:对比两句旋律,哪句音高?(第二句)那么哪句情绪要唱的更强一些?(第二句)

11一齐有感情地唱后半部分 12哪个字唱的最突出?(报)

13,这一“报”字,表现了游子报答母亲的强烈心情。14有感情地唱一唱后半部分,15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16边动作,边唱 五:用轮唱表现歌曲

1听老师再来唱一次(教师和录音轮唱),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一个先唱,一个后唱)

2师总结:这样的演唱形式叫轮唱,3请大家一起和录音来轮唱(“归”不唱,后面齐唱)4学生分两组轮唱,师指挥(“归”不唱,后面齐唱)六听合唱版《游子吟》

1,师和录音合唱,学生听,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合唱的演唱形式。2学生唱一唱 七总结下课

上一篇:雷锋日记读后感三百字下一篇:乐业县探索基层党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