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当前的热点问题

2024-07-17

农村当前的热点问题(精选6篇)

农村当前的热点问题 第1篇

一、当前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

21世纪,我国面临诸多挑战,农村问题是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逐年增长,但1997年以后,增长速度明显趋缓。1997年至2003年的7年中,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只增加695.5元,增长速度没有一年超过5%,年均增幅不到4%,2001年甚至只有2.1%。农民增收缓慢,主要表现在粮食主产区,主产区农民收入增幅已连续多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不仅影响种粮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严惩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影响粮食和农产品供给。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2、农民负担居高不下。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由于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福利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公共事业投入制度及一些深层次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民负担问题仍十分严重。

3、农村不稳定因素增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政治稳定,农业稳步发展,农村治安形势总体平稳,这是主流,但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增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社会矛盾复杂化,有的导致群体性械斗和上访,有的激化为严重治安犯罪案件;二是非法宗教和邪教组织在一些农村乡镇有重新抬头之势;三是农村金融和市场管理秩序混乱,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农村稳定和农业发展;四是农民间因生产生活,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内部矛盾激化为刑事犯罪的情况比较突出;五是一些地方出现的“村霸”、“乡霸”等恶势力及封建宗族势力横行乡里,成为影响农村治安稳定的一大祸端。

二、农村热点问题成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二元结构是问题产生的首要原因。建国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方面,农业和农村为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提供资金积累及其他资源,但却得不到合理的补偿,自身的发展能力受到削弱。另一方面,城乡市场分割,严重影响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其次,城乡二元结构阻碍了工业化在农村的推进。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我国的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发展明显失衡,农业和农村的市场组织化发育程度远远低于工业和城市,造成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配置的巨大障碍。第三,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乡差距在社会发展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就全国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大落后于城市;就农村看,社会发展又大大落后于经济发展。

2、行政权力的作用形式不规范。主要表现为:(1)农村财税体制不规范,现行农村财税体制对增加农民负担有鼓励作用;(2)国家的有关政策不够合理,没有充分注意研究和乡村、农业和非农业省份、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区别;(3)法制不够健全,执法不力;(4)基层行政机关对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过度干预;(5)县乡机构臃肿,人员膨胀,该设的机构没有设起来,该撤的机构撤不下去,人浮于事。

3、农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表现在:一是在种植业结构中,粮田面积大,经济作物面积小。结果是粮食产量上去了,市场价格却下来了,加上国家为减轻财政负担一再调低保护价和订购价,农民种粮收入出现负增长。此外,其他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也处于失衡状态,价格全线下滑,基本上都降到了1992年以来的最低点,二是在农业内部结构中,种植业比例大,林牧渔业比例小。三是在农村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比例大,第三产业比例小。传统的农业家庭生产方式生产成本较大,造成农业经营收入增长持续下降。

4、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不充分。我国2000年乡村人口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94%,其中小学以下人口比重占61%。2001年我国农业科技人员271.7万人,农村农民专业人员241万人,平均每个村委会只有3.2人。相当一部分农民不懂得使用先进农业机械,不知道农业现代化。对农业科技技术和农产品的市场信息知之。全国农村劳动力近5亿,除部分老弱病残幼群体,还有近1亿人有能力却没有为整个社会创造财富。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途径

1、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十六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发展为“五个统筹”。要求我们必须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统一规划;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因果关系综合起来、统筹解决。特别是在制定国民经济政策的时候,牢固树立“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大支持和保护力度,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使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应突出四个重点:一是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通过优势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优化农产品的品质结构、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二是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重点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金短缺和精深加工水平低的问题;三是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重点加强草原建设和生态保护;四是先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重点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产地环境管理和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

3、抓好农村财政体制改革和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要从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入手,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关系,国家应承担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费用,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教育的权利,减轻农民和乡镇财政的教育负担;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减免农业税的各项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县乡财政体制等相关配套改革;依法从分配上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三者的利益关系,杜绝一切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收费的监管,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违纪违法案件;加快农村价格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积极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建立农村权利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农民权益缺位问题。

4、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劳务经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四项重点工作,拓宽农村经济发展空间。

一是加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特别是深加工,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县乡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要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级劳务输出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信息、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就业技能、法律等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同时健全劳动保护机制,维护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断提高二、三产业在农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着力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经营水平,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出效益。四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新阶段的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以城镇化集聚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当前的热点问题 第2篇

一是把新农村建设片面地理解为“新村建设”。一些地方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片面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建设”。大拆大建,大兴土木,大搞形象工程,甚至于不惜举债搞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政府应加强组织引导,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规划先行,科学指导”,突出重点镇和中心村的建设。对今后有可能要撤并的边远村和人口稀少的居民点,现在更不必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要把重点放在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卫生、文化等软件建设,加快农村产业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上来。

二是农资市场混乱,价格涨幅过高。近两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呈持续上涨趋势,令人惊讶。大部分商品均以两位数上涨,化肥等农资价格平均比2005年上涨20%。如化肥中的龙头品种尿素每吨价格一直在2000元左右,多年滞销的碳铵每吨价格也在500一600元,三元素复合肥每吨也上涨到了1800元,涨幅均在20%以上,种子、农药、农用薄膜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如此高的涨幅已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抑制了农民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根据农业部网站消息,由于价格上涨,农民种粮每亩比上年多支出了20多元。

解决好这个问题,政府应采取扎实措施,清理农资经营渠道,规范经营行为,控制农资价格,引导农资市场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发挥工商、税务和物价部门的作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化肥、种子、农药等行为,严厉打击不良企业“搭便车”涨阶的行为,确保农民得到实惠。

三是农业基础脆弱,缺乏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承担两个风险,既有市场风险,又有自然风险。当前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偏低,农业基础脆弱等问题不容忽视。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这句话把道理讲得很透彻。要在市场化条件下做好扶持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工作,既不能出现不讲市场规律的蛮干,也不能出现龙头企业与民争利的现象。

四是农村历史债务制约着农村建设。目前,港二口镇16个行政村总债务769.38万元,总债权248.51万元,其中债务过50万元的村有7个。村一级清偿债权无政策,偿还债务无能力,村级经济形势恶化,导致农村公益事业无人管,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老化失修。积极化解镇村两级债务,要完善财政管理制度,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增收节支力度,加快财源建设,本着“减少新债,区别对待,消化老欠”的原则逐步加以化解。

如何看待当前油价的几个热点问题 第3篇

一、为什么中国油价比美国还要贵?

不可否认, 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明显高于美国, 每升普通汽油均价大约高出1.8元。各国从国际市场采购原油的成本比较接近, 只因原油品质、标价方式 (离岸价或是到岸价) 、运费、保费等不同而略有差别, 也就是说裸油价格各国相差不大。中美终端成品油销售出现价差的关键在于税费差异。美国是典型的高耗能国家, 汽车是大排量的、冰箱是大容量的, 尽管受金融危机打击美国石油消费由危机前的9.3亿吨减少至2011年的8.4亿吨, 但仍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21.4%左右, 约为我国石油消费量的两倍。美国实行从量征收每加仑41美分的燃油税, 占油价的比重约为10.7%。而据有关测算, 中国汽油价格中约有30%的各种税费 (消费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和教育附加费等) 。由此可见, 扣除税费的成品油价格中美基本是接近的, 中国油价较高主要是各种税费高于美国。 (见图表)

二、为什么美国可以实施低燃油税政策?

既然中美终端油价差异的原因是税费, 那么, 为什么美国可以长期实施低燃油税政策呢?一是美国拥有比较丰富的油气资源, 特别是阿拉斯加、近海石油进行战略性限制开采, 目前美国是仅次于俄罗斯、沙特的世界第三大原油生产国, 加液化石油气及乙醇汽油等2011年美国石油总产量达到4.37亿吨, 此外近年来美国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取得重大突破。二是不仅美国具有全球最强的海外获取资源的综合实力, 而且近年来美国能源战略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下降至50%以下, 特别是美国石油进口主要来源于加拿大、墨西哥、委内瑞拉等美国后院和沙特、科威特等盟国, 美国已经基本不从伊朗、利比亚等政局动荡地区进口石油, 美国正逐步走向能源独立。三是美国处于后工业化发展阶段, 石油消费增长稳定或是有所下降。

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

而我国则基本不具备实施低油价的条件, 一是我国正处于石油消费快速增长阶段, 特别是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仅70辆左右, 世界平均水平是我国的3倍, 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是我国的8倍, 我国车用油增长潜力巨大。二是我国石油资源匮乏, 目前陆上产量基本接近峰值, 增产余地不大。三是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6.5%, 但海外获取资源的实力不足, 特别是我国石油进口的一半以上来自中东北非等政局动荡地区, 今年以来美欧加紧对伊朗的制裁, 南北苏丹战争不断, 这使得我国石油进口面临严峻的挑战。四是世界已进入高油价时代, 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的时候, 能源原材料价格低廉、工业制成品价格高昂, 而现在当我国进入工业化的时候, 能源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 工业品价格不断走低。五是国际油价不会因我们是大客户而便宜, 而成品油低价不仅短期内会造成到处闹油荒, 更严重的是将会刺激石油消费量, 带来更加严峻的石油供给安全问题。

三、中国成品油价格是世界最高吗?

当国人为汽油进入了8元时代叫苦不迭的时候, 殊不知, 在全球范围来看我国成品油价格至多算个中等水平。当然, 部分资源国油价比较便宜, 甚至像委内瑞拉每升汽油价格仅3角钱左右。但是, 欧洲、日本等资源短缺的国家和地区则普遍实施高油价政策, 特别是两次石油危机迫使欧洲、日本通过高燃油税来抑制石油消费。根据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 今年2月份欧洲主要国家汽油均价在每升12-15元人民币之间, 其中, 意大利最高达每升15元人民币, 考虑到3月份以来国际油价继续呈上涨态势, 欧洲国家正在为油价将要进入2欧元时代而痛苦着。欧洲部分国家的汽油价格基本是我国的两倍左右。而日本的汽油价格也不低, 2月份水平是每升11.8元人民币, 也高出国内约50%。

国内在石油定价机制上, 选择价格决策的时候到底是考虑学习美国模式还是欧日模式?从未来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趋势, 以及石油供给格局等角度来看, 毫无疑问只能学习欧洲和日本。

四、为何国内油价同国际接轨而收入不接轨?

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们经常会提到的问题, 但是, 这显然是非理性的思考, 或者说是网络上发泄情绪的一种说辞。因为大家都很清楚,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石油公司都不会因为我们收入低、我们贫穷, 就会把石油便宜卖给我们, 更不会免费提供石油救济我们。在改革开放前, 国内石油供应相对宽松时期, 我们也可以实行低油价政策, 甚至实行的是计划配给。但是, 今天不同了, 我们已经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 石油供应的一半以上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 将来对外依存度甚至可能达到70%左右。

从本质上讲, 全球化时代石油作为商品在世界范围内自由配置, 也就具有全球统一的市场价格体系。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货合约有3个, 分别是纽约商品交易所 (NYMEX) 的轻质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萨斯中质油 (WTI) ”期货合约, 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 (IPE) 的布伦特 (Brent) 原油期货合约和新加坡交易所 (SGX) 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货合约。其中, 欧美原油定价大多参考布伦特原油期货和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期货。当然, 国内油价接轨的是国际原油市场价格, 而不是某国的终端销售价格, 终端售价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谓是千差万别。

但是, 作为收入的载体——劳动者目前还无法在全球范围内统一自由配置, 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受到国籍的严格限制, 这也就决定了劳动者的价格——收入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水准, 也就是说劳动者的收入不可能与国际接轨。即便是同一个国家内部,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也不一样。像我国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已经很发达了, 居民收入相对较高, 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居民收入还很低。

五、下一阶段国际油价走势?

近期如果大家观察过油价市场的话, 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WTI油价每当接近110美元的时候就调头回去。似乎短期看110美元是一个心理高价位。当然如果发生战争等重大突发事件, 国际油价冲到150美元都有可能。但是根据目前全球经济增长基本面来看, 全年油价波动的上限就是110美元左右, 或者说WTI油价在110美元以上运行的时间会比较有限。那么, 考虑到目前全球仍有90万桶/天石油需求增量、石油勘探开采成本的上升, 以及欧佩克等产油国可承受的价位等因素, 国际油价的下限大约是80美元左右, 或者说WTI油价在80美元以下运行的可能性会很小。

油价预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近期伊朗核问题毫无疑问是影响今年国际油价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但是, 客观理性的看待眼下局势, 鉴于美国更多的是要解决国内的问题, 要忙于总统大选, 所以短期内爆发战争的概率并不是那么大。另一方面, 即便有一些战争冲突, 如果说真正把霍尔木兹海峡封锁的话, 那么伊朗就会跟全世界为敌, 它也不会得到什么好结果。再加上近期日本、韩国这些国家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步骤, 寻求替代从伊朗进口的石油。此外, 美欧等主要大国进入大选年, 选举的需要将会加大商品期货市场的监管力度, 会打压石油期货投机。因此, 下一阶段, 随着需求淡季的到来, 目前国际油价中大约10到15美元/每桶的地缘溢价, 将会逐步挤出去, 也就是说国际油价存在适度回落的较大可能性。

总体来看, 今年世界经济将温和低速增长, 石油供求关系仍相对宽松, 全球流动性依然比较宽松, 美元币值保持疲软态势, 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使得国际油价将保持相对高位震荡的态势, 初步预计, 纽约市场WTI原油期货平均价格约为每桶100美元左右, 较上年每桶上涨5个美元。近期, 国际机构对国际油价走势作出了预测。2012年4月IMF《世界经济展望》春季报告预计, 2012年世界油价 (WTI、Brent、Dubai三个市场油价简单平均) 为每桶114.7美元, 同比上涨10.7%。美国能源情报署4月份《短期能源展望》预计, 2012年WTI原油期货均价为每桶105.7元, 同比增长11.4%。4月底, 路透社对38家国际机构的调查显示, 2012年Brent原油期货均价117.3美元/桶, 同比上涨5.8%。

六、如何应对不断上涨的国际油价?

首先, 从战略角度我们确实应该实行高燃油税政策。应该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燃油税, 采用价外税, 在终端环节征收, 而不像现在这样价内税、在生产环节征收, 起不到什么抑制消费行为的作用, 大家只觉得油价高了。价格税收杠杆是节约资源最管用的工具, 我们必须要做到节约使用资源, 因为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现有资源敞开来用是不够的。从历史长河来看, 先行工业化国家大概有10亿人, 在长达100年的时间里消耗了世界上60%的能源。而目前包括中国、印度在内将近30亿人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尽管发达国家石油需求已经饱和, 甚至出现负增长, 但是发达国家石油消耗的存量是巨大的, 新兴经济体只能在全球不到一半的石油供应中去竞争, 可见未来石油资源获取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因此, 一定要通过燃油税等杠杆推进我国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建立。

其次, 必须要加大投入, 不断提高我们的能效。高燃油税带来的税收收入以及部分能源收益, 要大力投入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领域。比如生产环节, 制定严格的能效标准, 要求制造商生产出低油耗、节能型的汽车以及家电等产品。加大提高能效技术研发的投入, 并对生产出高能效的产品给予补贴奖励。

第三, 要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特别是要加快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进程, 推动石油替代的革命性进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既符合改善国内生态环境的要求, 也符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潮流。

第四, 我们也要立足国内, 进一步加快国内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一是要大力提高现有资源采收率。二是加大页岩气、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 近年来美国在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国在部分资源方面也有着巨大潜力。三是应加快推进海洋油气开发战略, 力争近海油气资源开发在技术、装备以及实际产量等方面取得实质性重大突破。

八问当前行情热点问题 第4篇

答:我们倾向于这里就是“底部区域”,主要依据来自对于市场内部流动性的阶段判断。按照我们自己研发的流动性监测系统,当前市场的流动性已经处于“断流层”,换句话说,新增流动性的流速已经降至接近于零。即便在2008年最困难的时候,也只是很短暂出现了这种状况。有理由相信,这种极端局面绝对不可持续。

二问:此前汇金以及保险、大股东和企业高管都纷纷增持,不过,市场影响似乎很快归于平淡。是不是预示市场中期底部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

答:增持,只是代表着一个态度。就本次增持高峰而言,我们认为,这的确是论证中期底部的重要依据。对于以估值体系作为决策依据的投资人来说,是一种明确的“心理暗示”。

但是现在的A股市场已经相当庞大,指望产业资本的“一己之力”进行托市是不现实的。仅仅“心理暗示”的出现,并不一定能够有持续性的影响。只有当这种“暗示”与外界其他条件的共同催化下,才能使得投资人在“市场低估”这一问题上达成预期一致性。这才是扭转市场趋势的行为动机所在。

三问:现在市场的估值状况到底怎么样?有没有到达一个绝对低估的状态?向下还有多少空间呢?

答:坦率说,估值的用法不是用来寻找市场底部,而是寻找“价值”。因为估值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指标,是一个动态指标,它不是绝对值。因此, “绝对低估”永远无法得出。我们只能得出“相对低估”的判断。

目前大盘股的PE水平与2008年相似,非常接近。不过,中小盘股还存在不小的差距,2005年、2008年中小板静态PE在20倍,现在差不多还有20%上下的“溢价”。说句玩笑话,如果中小板业绩继续下滑,即便价格再跌20%,距离20倍PE的“估值底”却越来越远。

这句玩笑话,其实不是玩笑。看待静态PE,有两个变量。以中小板为例,要么股价再跳跳水,要么利润蹦一下。如果股价下降,利润也下降,PE回归会很漫长。如果股价下降,利润上升,PE回归就很容易。

至于PB,相对而言更加“稳健”,波动更平稳,变数小一些。以PB作为衡量标准,目前两市的PB是1.97,已经低于2008年,而现在的内外经济环境远远好于2008年。

四问:价格趋势很明显,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个接近50周的下跌周期,经济方面,特别企业盈利方面也是这样吗?未来预期如何?

答:如果“双降”(价格降、利润降),我们会发现PE可能会随着股价下跌反而上升。如果这一局面出现,是非常悲催的。不过,企业利润层面似乎并没有出现过于悲观的信号。

从目前三季报的披露情况来看,客观而言,增速的确出现了下降,但PE下降速度实际上比利润下降的速度快得多。现在市场投资人,大都预期未来会出现2008年末那样的惨剧,即金融市场风险波及实体经济,反映在中国经济层面就是“经济硬着陆”。出口、消费等等都出现超预期下滑,房地产、地方债接连成为风暴眼。

问题是,截至目前为止,上市公司的利润波动没有超出正常范围。类似2008年那样突然一下崩溃的场景,并没有出现。根据我们从一些调研机构获取的信息,相比2008年,现在的出口形势并非悲观,企业订单的最大威胁在于成本控制(相关法规调整后人力成本的上升,人民币升值后汇兑风险的上升)方面,而不是外需大幅下滑造成订单缺乏。

大部分宏观数据十分平稳。个别数据出现波动,也早被市场所预期,比如,CPI见顶、PMI回升、房地产投资回落、M2创出低点。坦率说,从数据上很难看出2008年悲剧重演的明显苗头。反过来看,A股市场表现出的极端悲观是不是过激了呢?

五问:近期我们看到中小盘股杀跌非常厉害,远远超过了大指数跌幅,这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代表持续三年的“八时代”结束,二八转换终于出现了?

答:根据一些侧面了解,在目前点位出现非常坚决的机构卖单,多半是因资金链断裂不得已的减仓或清仓。

至于,持续三年的“八时代”是否就此画上句号,我们还需要更多依据来进行辅助判断。

市场上还有两种猜测。一则认为,估值加速回归是造成中小盘近期杀跌的主要原因。正如前文所描述,大盘股PE已经率先落地,中小盘股PE水平还在半空中,这构成了估值方面的“比较”压力。二则认为,机构调仓是造成中小盘加速调整的动机。弱势市场,个股选择一般要符合“流动性好、估值低、靠近下游需求、与经济周期相关性弱”等特点,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中小盘个股都面临机构全面撤出的风险。从逻辑上,这两种说法都具有一些道理,供各位参考。

六问:近期海外市场看似也到了收官阶段,到底欧债危机会不会得到救治或者演化成更大的危机?

答:欧债危机不用再猜了,欧盟本周已经给全球投资人吃了颗定心丸。目前来看,试图现在就根本解决欧洲危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从本质上讲,欧债危机是政治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仅从经济层面着眼去想办法,只能做到缓解而无法根治。目前我们根本看不到政治层面存在积极努力,所以“缓解有望,根治无期”。

不过,对于投资人而言,缓解也是一种不错的结果。毕竟,2011年持续动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一旦出台一个能够阶段性缓解欧债危机的方案,金融市场必然会给予十分积极的“回应”。

七问:本周A股市场表现出放量上扬的走势,盘面热点也比较多,有没有哪些热点是具有持续性的,或者存在操作机会的呢?

答:现阶段,我们的投资建议是,更多关注主题投资,根据短期趋势变化的特征来选择胜算较大的区域。建议关注“种子”与“传媒”,都是依托宏观事件主线的事件推动型。

催化剂上,近期泰国洪灾加重,泰国大米价格大幅上涨的预期非常强烈。更重要的是,根据过去四个多月的观察,上述宏观背景的确对于A股市场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形成了明显支持,宏观事件推动与板块资金流动已经形成共振。因此,随着催化剂释放,相关上市公司股价上涨的概率较大。

传媒板块的催化剂来自后期政策层面上的“频繁轰炸”。通过政策解读,以及近期证监会高层的直白表态,我们判断传媒板块必将迎来一次“大扩编”,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社会资金正在跟随“指挥棒”向传媒资产转移。按照历史经验,政策红利下的资金热捧,从来都会形成可持续性的估值溢价表现。由于前期A股市场整体性投资意愿不强,上述估值溢价并未得到充分体现。所以,市场的“错误”代表着未来一定的溢价空间。

时间稍长的策略选择,我们的投资建议是,弱化行业属性,抓住五个维度——超跌股、ST、高送转、股东增持、增发价破发、机构重仓。

原因在于,市场背景上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资金宽裕程度有限;二是经济趋势并未明朗。基于这两个前提条件,策略上需要更加侧重市场层面的心理分析——“比较价值与预期一致性”。

从周期规律来看,多头趋势初期,投资人投资情绪并不稳定,对于价格非常敏感,超跌股容易被投机资金追捧。

从时间规律来看,四季度ST、高送转板块容易达成投资人的预期一致性,并且存在催化剂时间界定明确,资金消耗小的比较优势,跑赢市场的概率较高。

从筹码流动规律来看,股东增持、增发破发、机构重仓同样容易形成预期一致性,筹码集中,买方力量容易占优,价格上升阻力相当较小。

八问:“能做什么”已经清楚了,“不能做什么”有没有需要提醒的呢?

答:上游行业是一定要回避。按照经济周期循环,上游行业目前处于周期末端。我们不清楚究竟现在经济是否探底成功,但上游行业在现阶段很难出现来自经济层面的催化剂,除非出现非常有利的政策导向。请记住,经济一旦回暖,首先驱动的是下游需求相关的板块。

新能源也一定要回避。由于新能源行业发展至今,依然属于资本投入期,随着政策主导的投资高峰掠过,下一次盛宴还不在视野中,指望企业自身依靠成本调整来恢复,在短期是不现实的期望。唯一变数在于,新能源可能存在政策红利的再次出现,不过,这已是后话。

农村当前的热点问题 第5篇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着力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随着改革的深化,体制的转换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接踵而至,特别是在基层农村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把新农村建设片面地理解为“新村建设”。一些地方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片面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建设”。大拆大建,大兴土木,大搞形象工程,甚至于不惜举债搞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政府应加强组织引导,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规划先行,科学指导”,突出重点镇和中心村的建设。对今后有可能要撤并的边远村和人口稀少的居民点,现在更不必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要把重点放在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卫生、文化等软件建设,加快农村产业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上来。

二是农资市场混乱,价格涨幅过高。近两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呈持续上涨趋势,令人惊讶。大部分商品均以两位数上涨,化肥等农资价格平均比上涨20%。如化肥中的龙头品种尿素每吨价格一直在2000元左右,多年滞销的碳铵每吨价格也在500一600元,三元素复合肥每吨也上涨到了1800元,涨幅均在20%以上,种子、农药、农用薄膜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如此高的涨幅已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抑制了农民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根据农业部网站消息,由于价格上涨,农民种粮每亩比上年多支出了20多元。

解决好这个问题,政府应采取扎实措施,清理农资经营渠道,规范经营行为,控制农资价格,引导农资市场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发挥工商、税务和物价部门的作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化肥、种子、农药等行为,严厉打击不良企业“搭便车”涨阶的行为,确保农民得到实惠。

三是农业基础脆弱,缺乏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承担两个风险,既有市场风险,又有自然风险。当前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偏低,农业基础脆弱等问题不容忽视。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这句话把道理讲得很透彻。要在市场化条件下做好扶持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工作,既不能出现不讲市场规律的蛮干,也不能出现龙头企业与民争利的现象。

四是农村历史债务制约着农村建设。目前,港二口镇16个行政村总债务769.38万元,总债权248.51万元,其中债务过50万元的村有7个。村一级清偿债权无政策,偿还债务无能力,村级经济形势恶化,导致农村公益事业无人管,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老化失修。积极化解镇村两级债务,要完善财政管理制度,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增收节支力度,加快财源建设,本着“减少新债,区别对待,消化老欠”的原则逐步加以化解。

农村当前的热点问题 第6篇

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利好因素

(一)农民普遍知道“中央1号”文件,但对文件精神了解得不多。125份问卷显示,95.4%的农民知道“中央1号”文件,只有5.6%的农民不知道,而这部分人大都是些不识字的、上了年纪的人。半数农民都是通过电视知道的,有16.8%的农民是通过政府宣传知道的,24.8%的人是听别人说的,3.2%的人是通过报纸、杂志知道的。其中54.4%的农民只是隐约知道一点,而不了解1号文件的具体内容。

(二)大多数农民知道文件规定的农业税减免内容,并为之感到欢心鼓舞。问卷中94.4%的农民知道农业税减免的消息,其中有73.6%的农民知道农业税每年减免3个百分点,有19.2%的人知道农业税每年减免1个百分点,88.8%的农民知道文件规定从2004年起除烟叶外农业特产税全免。

(三)农民备耕备种热情高,资金准备充分。由于粮价上涨,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粮食直补政策的到位,农民积极性大大提高。被调查的125户农户95%以上的已备齐今春所需化肥、农药和农膜,大部分连中稻所需农资都已备好。2004年计划施用化肥43905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长7%;农家肥料2914公斤,增长6%;农药1131公斤,同比增长78%。备好早、中稻种籽756.7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长31.9%。备耕金额大都在1500元以下,其中在200元以下的占9.6%;200-400元的占14.4%;400-600元的占28%;600-800元的占19.2%;800-1000元的占12%;1000-1500元的9.6%;1500元以上的占

7.2%。

(四)粮食面积呈现扩大趋势。在125户农户调查中显示,2004年计划种植粮食502亩,比上年增长8.1%,其中稻谷453亩,同比增长16.4%;早稻140.5亩、中稻205.9亩、晚稻106.7亩,分别比上年增长29%、1.2%、39.1%。

(五)粮食种植结构呈现优化趋势。在市场价格的诱导下,为提高粮食的经济效益,农民种植优质稻的意识大大增强。据125户调查,计划种植优质稻362亩,占稻谷面积的78%,比上年增长17%,预计全县今年优质稻种植面积可达到13.85万亩,比去年增加1.5万亩,增长13%;杂交玉米面积可达到6.33万亩,比去年增加0.4万亩,增长6.75%。

(六)农林牧渔业呈全面发展态势。由于各级党委、政府都强化了支农意识,尤其日前为了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临武县委、政府作出了开展“送政策、促增收,排忧难、促发展”活动的决定,从机关抽调1000名干部组成了声势浩大的工作队奔赴农村促农增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广大农民为此感到信心倍增。从125户调查来看,由于今年肉价上涨(由去年10元/公斤涨到今年16元/公斤),农民养猪积极性提高,2004年计划生猪出栏312头,比去年增长6.3%;计划水产面积11亩,同比增长13.3%;水产产量1500公斤增长25%;林业收入1.93万元,增长46.2%。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一)目前农户近半数存在缺粮现象,粮食产不足销的状况日益突出。据125户农户调查,从调查日起距早稻收割还有3个月左右时间,人平库存粮必须达到75公斤才能满足消费,而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69户农户达到此标准,其余56户或多或少都要靠购买粮食来维持生活。这对于纯农户占40%的临武县来说,不仅农业生产受到阻碍,农民生活水平将难以提高。据农调队抽样调查,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151元,调查的120户就有79户没有达到平均水平,占调查户的65.8%。主要原因:一是尽管2003年下半年以来,粮食价格开始回升,但仍未走出低谷,难以有效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农村近四成农民在外务工,且都是些青壮劳力,留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些老弱病残、妇女儿童,难以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三是由于建设占用耕地较多,农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政策,使得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二)农资价格飞涨,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增收难度大。据物价局调查,今年的农资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平均上涨15%,其中尿素上涨23%、钾肥上涨33%、碳铵上涨10%、复合肥上涨5%。据测算,原来农民种1亩稻谷,需要种子2公斤20元,化肥60公斤80元,农药4公斤40元。犁田80元,农业税65元,计成本285元,1亩收稻谷400公斤,按51元/担计算,每亩收入408元,扣除成本得纯收入123元,如果要请人插田、收割另外支付160元的话,农民每种1亩田,还要亏37元左右。而由于农资价格上涨,每亩农田种植成本将增加40-50元,也就是说成本上升到325-335元,即使加上粮农从省里定下的每亩11元的粮食直接补贴、10-15元的良种补贴及降低农业税3个百分点、附加降0.6个百分点,也只是刚好与农资上涨相抵,按当前国家保护价70元/担,1亩田只得纯收入235-225元,扣除请人插秧、收割160元,最后只

得75-65元,种粮的效益仍未走出低谷,这样势必会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三)农资假冒伪劣产品多,虚假欺骗性的信息多,坑农现象时有发生。

1、据农民反映,现在种田农药每年要杀三次,每次要几种农药一起套用才管用。而化肥所需份量是以前的2-3倍。

2、目前种植市场信息鱼龙混杂,加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产、运、销环节基本脱节,农民很难得到准确的种植信息、技术信息、购销信息、价格信息,最后造成农民亏本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自然条件恶化,耕地退化,粮食生产难以长治久安。

1、由于这些年来对农业的投入不足,造成农业机械陈旧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全县还存在着许多病险水库,且大部分是六、七十年代修的,渠道年久失修,许多电排荒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下降。

2、多年来矿山开发在带给人们实惠的同时,也造成部分产矿区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如:甘溪坪、东山河,大面积耕地受到污染而不能耕作。

3、耕地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很少施用农家肥,造成耕地退化,土地贫瘠,粮食生产质量难以保证。

(五)当前农民大部分不打算办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要贷款也是短期的,信贷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减弱。问卷显示,69.6%的农民不打算贷款;打算贷款的只有28%;正在办和已办的占2.4%。打算贷款的金额不高,其中87%的人只需要贷2000元以下的就行了;贷2000-3000元占5.6%;贷3000-4000元的占4%;贷5000元以上的占3.2%。贷款一般要求短期的多,能周转半年以下的占73.6%;一年的占20%;一年半的占3.2%;两年及以下的占0.8%;两年及以上的占2.4%。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信贷网点集中,撤消了所有行政村信贷员,农民想贷款而不知怎样贷。二是目前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终身追偿制,造成呆 账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因此对农村小额贷款的发放非常谨慎,贷款手续繁多,发放贷款一般均要求提供抵押品或担保人,许多农民只有望“贷”止步。三是大多数农民没有产业化经营意识,生产规模不大,所需资金不多,即使缺乏资金,到亲戚朋友那调剂一下就行,根本就没考虑要贷款。

(六)临武县近四成的农户家里有人在外务工,由于大多数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自己找的,就业渠道很窄,使得临武县纯农户所占比重太高(占40%左右),加上还有拖欠民工工资的现象,农民增收空间相当有限。问卷中有38.4%的农户家里有人外出务工。外出务工的途径大都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和自己去找,分别占务工人员的37.5%和

43.8%,通过政府组织的有16.7%,而通过职业介绍所就业的只有2%。外出务工农民中有91.2%的人回答没有拖欠工资的情况,拖欠工资在500元以下的有4.8%,500-1000元的有2.4%,1000-1500元的有1.6%,1500元以上的没有。

(七)当前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农业技术难以推广,这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在调查的125户农户中,53.6%的农户家里没有孩子上学,有23.2%正在上小学,17.6%上初中,0.8%上高中,大中专及以上的只占4.8%。

(八)大多数农民只求温饱,对子女的教育不是很关心,农业生产的后备力量素质堪忧。问卷中只有44%的农户知道孩子学杂费的基本构成。农村教育搭车收费的现象不多,有89.6%的农户回答孩子上学没有其他单位搭车收费,搭车收费在50元以下的有4%,50-100元的有0.8%,说不清具体金额的占5.6%。

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建议

(一)各级政府、部门应强化支农意识,充分发挥乡镇“七站八所”为农民服务的功能,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技术服务网络,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大力宣传、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规定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降低直至取消农业税和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政策,严格执行涉农15项税费减免的规定,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吸引青壮劳力致力于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长足发展。

(二)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一是物价部门要加强市场物价的监督管理,对农资产品实行限价销售,出现暴利销售行为要及时制止,严肃处理。二是工商、技术监督、农资、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对化肥、农药等农资和种子的出厂和流通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查处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

(三)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自然环境,提高耕地质量。一是政府积极介入,确保财政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加强农村水、电、路、桥、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治理环境污染,抓好退耕还林工作,提高耕地质量。二是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大金融系统对农村的投入力度,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切实解决农民资金困难的问题。三是完善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环境,放宽农村民间投资准入领域,积极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手段,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等农村投资。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一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巩固并发展以舜华鸭业公司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经济,使之真正起到“一品带动”的辐射作用,加强产、运、销环节的联系,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合理推进农地流转,积极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推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造成了临武县粮食生产现在零星的、小规模的自由发展状态,农民也缺乏做大养殖规模产业的观念、资金、技术和有利环境,实行农地流转可较好地解决农地抛荒和粗放经营的问题,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有效实现人和土地的有机结合。

(五)广开农民进城就业的“绿色通道”,使二、三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一是拓宽农民就业的途径,让职介所真正成为劳务市场供需双方满意的“中介”。二是减少农民就业准入的限制条件,简化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三是政府要把对进城民工的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及其他服务和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四是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使农民工增收落到实处。

上一篇:楼宇智能化实训基地参观实习报告下一篇:做高效能教师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