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第四课时

2024-07-30

第三章第三节第四课时(精选6篇)

第三章第三节第四课时 第1篇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反思一: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反思

聚落一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陌生,给人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之感,实际上就在生活场景中,只是因熟知具体的细节而忽略了主题,因而应把所有的话题围绕学生身边的生活空间开始,延伸到生活经历,延伸到相关案例,延伸到具体事例,感知聚落、认识聚落差异以及差异形成的原因。

此次活动的课题是比较乡村和城市这两种聚落的景观差别和居民生活内容分的异同,找出影响聚落特征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主题是要达到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与呈现。所以对此我认为应做到教学围绕课标,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广度,从学生实际出发。这部分内容属于人文地理的范畴,从本节的授课内容来看,没有太难理解的东西,关键是启发学生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理念,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在比较城市与乡村两种聚落的差异时,我原来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和图片,各抒已见。学生没有想到,我再进行点拔,再结合表格给予展示。但实际授课时,为了省得多费口舌,我直接用表格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准确、直接地得到答案。现在想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没有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且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当然,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如:

1、在授课过程中有些问题的设置存在不足,如城市好,还是农村好?的讨论,还有在让学生进行聚落选址,选择甲地还是乙地,还是丙地。且讨论的时间过于太长,而且两者之间间隔不是很长?

2、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有效性考虑不周。例如对有些材料的选择上没有考虑到是否和本课题有关.3、在教学设计方面缺乏新意,对材料的使用上还缺乏深度的挖掘,对教材还是缺乏一定研究和理解.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应精读精研,克服自己的缺点,始终以学生为主,上好每一堂课。

反思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反思

这节是人教版的义务教育,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人口与人种》、《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之后,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通过图文的形式,叙述什么是聚落、乡村与城市聚落与环境、聚落的发展与保护问题,突显出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启发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经历与体验,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新课标对于《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节的要求是:第一,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第二,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三,结合本节的学习,说说自己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这种要求的出发点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自由空间,鼓励学生睁大眼睛,激励学生敢于实践,从而在观察中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在体验中感悟地理知识的学科魅力,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学习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部分内容属于人文地理的范畴,从本节的授课内容来看,没有太难理解的东西,关键是启发学生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理念,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伸缩空间。

就这一节课的教学安排,我首先认真研读新课标,结合自己现有的教学经验,认为仅仅靠教材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了解世界的需求的。于是,我不再拘泥于现有的教材,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构建开放式的课堂,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趣味性的目的。据此,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一课时,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与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各地景观图片,来丰富教学内容。

为了体现新课程的一个突出理念课程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活的地理,生活中真的地理,感受生活中地理的实,生活中地理的广,在引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利用ppt展示了乡村和城市的图片,让学生比较后说出人类的居住地大致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从而引出课题《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在比较城市与乡村两种聚落的差异时,我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各抒已见。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我再进行点拔。但实际授课时,我怕会用较多的时间就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说出两种景观的差别,我也没有给与很好的引导。现在想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没有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1.在授课过程中有些问题的设置存在不足,如城市好,还是农村好?的讨论,还有在让学生进行聚落选址,选择甲地还是乙地,还是丙地。且讨论的时间不是太长,学生不能进行多方面的思考;

2.在教学过程中,我说的内容太多,比如聚落的形态,我直接给出图片让学生了解了答案,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

3.在讲世界文化遗产时,应让学生补充有还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但是在课堂上,我没有及时的体现这一点;

4.在课堂上没有及时处理同步中相应的练习题,应该留有一部分时间处理习题,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较难的练习题;

5.在讲课快结束的时候放的音乐声音稍微有点大,其实可以不要音乐;

6.在教学设计方面缺乏新意,对材料的使用上还缺乏深度的挖掘,对教材还是缺乏一定研究和理解。

虽然这节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我感觉本节课的效果较好,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回答问题也很活跃,比较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应精读精研,不断克服自己的缺点,始终以学生为主,上好每一节课。

反思三: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反思

本教材是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教材内容本身难度适中,学生较容易掌握。教学设计的重点设定为比较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及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在 设计中,本人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展示大量图片资料、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设计大赛等活动,有效地将教学重难点融汇其中,同时拓宽了学生间情感 交流的渠道,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创设了展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本人在设计教学环 节时精心准备了《动感都会南昌》视频导入、乡村与城市图片比较、用所学过的世界人口分布过渡、酋长,靠你了以及后面的青少杯建筑设计大赛等教 学环节,将教学重点与难点融汇在各个环节之中,突出了本堂课要求学生能比较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及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教学目标。在安排课堂各环 节的衔接和顺序上,还是比较清晰流畅的,以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本教案的教学步骤分为: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和课后作业。步骤清晰明了,围绕教学重难点,各个环节紧紧相扣。导入阶段通过运用南昌市的视频,高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新课讲授阶段,教者设计了几个课 堂活动,例如寻找理想家园、建筑设计大赛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在最后的作业布置阶段,教者充份利用身边的实例,体现了地理新课标当中要求 乡土地理这一理念。

在教案中出现了多种灵活的评价方式,例如:快速抢答的活动后,教者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学生给予热烈掌声。青少杯 设计大赛活动开展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有效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表扬和掌声,还评选出了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最具潜力设计 师奖等。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的认可,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在教学环 节设计、课堂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都比较得当,但是如果在教学时语速能再放缓一点,课件与课堂教学环节衔接再流畅一些,效果可能会更好,学生也能有一 个吸收转化的过程。执教者本人若能精心雕琢一下课堂语言,省去过多的琐碎语言,课堂的侧重将更加明显,学生学习过程中将更加轻松高效。此外,在最后课堂小 结时,若能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那么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将更加深刻。

反思四: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鲁教版的义务教育地理六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人口与人种》、《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之后,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的居住地――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通过图文的形式,叙述什么是聚落、乡村与城市聚落与 环境、聚落的发展与保护问题,突显出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启发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经历与 体验,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新课标对于《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节的要求是:第一,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第 二,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三,结合本节的学习,说说自己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这种要求的出发点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自由空间,鼓励学生睁大 眼睛,激励学生敢于实践,从而在观察中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在体验中感悟地理知识的学科魅力,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学习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部分内容属于人文地理的范畴,从本节的授课内容来看,没有太难理解的东西,关键是启发学生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理念,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伸缩空间。

就 这一节课的教学安排,我首先认真研读新课标,结合自己现有的教学经验,认为仅仅靠教材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了解世界的需求的。于是,我不再拘泥于再有的教 材,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构建开放式的课堂,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趣味性的目的。据 此,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一课时,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与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各地景观图片,来丰富教学内容。

为了体现新课程的一 个突出理念课程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活的地理,生活中真的地理,感受生活中地理的实,生活中地理的广,在引 入新课这一环节,我结合今年刚刚发生的汶川地震,把一组真实的图片展现给学生,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具有一种使命感:只有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才能建设有利 于人类和发展的美好家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但也正因如此,整节课的气氛比较压抑,不过效果还算可以。

在 比较城市与乡村两种聚落的差异时,我原来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各抒已见。学生没有想到,我再进行点拔。但实际授课时,为了省得多费口舌,我直 接用图片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准确、直接地得到答案。现在想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没有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本节课的 第三部分内容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这部分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来完成。所以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把重点放在了聚落的 发展与保护上。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探究小组,运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同学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引导学生主动 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析身边的事物,真正做到知识的 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同时,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使其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统聚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的思想,增强其主人翁意识,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这次的同题教学大比武教研活动,我们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寻找整合教 学内容途径和总结具体操作的策略。实现学校三段六步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由入格到出格和升华。通过集体教研和课堂实施,我深深感到与以往的教学相 比,老师不再只是为了教书本上的知识而教学了,不再为了应付中考而进行填鸭式教学了,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也得到了增强。以后对于类似的内容的课堂教学,我都可以采用这样的途径来

第三章第三节第四课时 第2篇

1、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教育,培养他们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2、认识计算机病毒防护的重要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认识计算机病毒。教学器材:、演示用计算机。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引言

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必然会产生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问题。所以,在教学教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规范教育,首先要求学生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职业道德。例如:有些人未经批准去使用某部门的计算机,有的没有征得软件制作者的许可就去拷贝该软件,有的人把别人制作的软件稍作改动就作为自己的软件去发表等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我们不但要学生遵守正确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还要培养学生对各种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向学生进行防治计算机病毒知识的教学,让他们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以保证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1、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安全的定义。请同学们阅读书P10。课后找有关信息资料了解计算机安全性法规。

2、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种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这种特殊的程序能在计算机系统中生存,危害我们的计算机。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如下:

A、隐蔽性 B、传染性 C、潜伏性 D、可激发性 E、破坏性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4、计算机病毒的表现

常见的病毒表现一般有: 屏幕出现 系统运行不正常 磁盘存储不正常 文件不正常 打印机不正常

5、病毒的防治

隔离来源

控制外来磁盘,避免交错使用软盘。

静态检查

定期用不同的杀毒软件对磁盘进行检测。

发现并及时清除病毒。动态检查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异常现象,发现情况要及时检查。以 判别是否有病毒。

6、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培养信息道德

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提高知识产权的意识。学习《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7、小结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怎样预防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软件受那些法律的保护?现在请同学们归纳回答。布置作业: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怎么预防计算机病毒?

第三章第三节第四课时 第3篇

本节教材来自人教版必修加选修2第3章《电离平衡》第3节盐类的水解。本节盐类水解属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进入这个认知领域, 并在学生学习了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水的电离基础上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实质, 进而学习盐类水解的规律, 这种编排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可以巩固、整合上章学习的化学平衡的有关知识, 又为以后沉淀溶解平衡和离子反应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这之前学习了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 为本节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且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发现这些有利因素, 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

设计思想:

1.力图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科书, 用系列探究活动整合教材内容, 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2.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启发式教学与创设情境相结合, 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

3.以活动建构教学理论为指导,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利用图片、表格、多媒体等多种形式, 引导学生对盐类水解知识的探究、体验。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实质、规律。2.能初步根据盐的组成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3.基本掌握测量溶液pH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盐类水解实质的探究分析过程, 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提高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体验探究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养成实事求是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盐类水解的实质

教学难点:

盐溶液酸碱性分析及盐类水解的实质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教设备, 化学实验用品 (含NaCl溶液、CH3COONa溶液、NH4Cl溶液、Na2CO3、FeCl3溶液、KNO3溶液、pH试纸、玻璃棒、试管、酚酞、烧杯等) 。

板书设计:

盐类的水解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叫做盐类的水解。

2.实质: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弱酸根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从而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 增大了水的电离度。

3.盐类水解的规律:

(1) 有弱才水解, 无弱不水解———条件

(2) 谁弱谁水解, 谁强显谁性———结果

(3) 越弱越水解, 都弱都水解———程度

教学后记:

本堂课盐类水解教学的第一课时, 是在学习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水的电离等知识之后。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目标是盐类水解的概念和盐类水解的规律等高级规则的学习, 属于信息加工类中的复杂学习, 所以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通过学习, 为今后书写水解方程式和学习水解平衡的移动打下基础。

第三节 结尾技巧 第4篇

古人作文重视结尾,把好的结尾比喻为“豹尾”,要求结尾简明有力,“如截奔马”,留有余味,言有尽而意无穷。成功的作文,结尾总能给读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收尾要做到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有利于文章的结构,要做到词虽尽而意无穷,就像欣赏一首绝妙的乐章,一曲终了,余音仍在耳畔回荡,缭绕。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

结尾是文章的压台戏,更要唱得精彩;也可说是大音余响,须唱得荡气回肠,韵味绵绵。好的结尾经常要么激情号召,掷地有声,戛然而止;要么委婉缠绵,含蓄有致,发人深省,余味深长。

一般说来,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多说几句,把本可悟出的含意一语捅破,给人索然寡味的感觉。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这种结尾大煞主题。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有其规律可循。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一些考场作文结尾技巧。

一是呼应标题。文章标题往往与话题、主题有直接的联系,照应标题不但显得首尾圆合,而且能显示考生的话题意识,强化文章主题。

二是呼应开头。呼应开头显得文章结构完整,关合严密,写得好,可给读者留下整体性的美感。

近代史上的文章高手林纾说:“为人看晚节,行文重结穴。”阅卷人的心理,对文章最后部分,总比较重视,并往往会在脑海里留下总体印象,从而定下文章的档次。应试作文要得高分,结尾一定要和开头呼应,做到首尾圆合。例如1990年全国高考作文是材料作文“玫瑰园”,有位考生自拟题目“花+刺=生活”。本论部分论述了生活中有花也有刺,每个人要经得住“刺”的考验后。结论部分写道:“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没有失败的成功只能是侥幸,没有刺的玫瑰只能是变了种的玫瑰,要想摘得成功的桂冠,我们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又饱含哲理,首尾呼应,发人深思。

材料作文的结尾,一定要或明或暗地再点一下提供的材料。“明”,就是直接点明;“暗”,就是间接示现。

实例借鉴

保持自己的风采

河南一考生

泰山,虽承受风吹雨打,却依然耸立在齐鲁大地,保持了自己巍峨的风采……

胡杨,虽遭受黄沙袭击,却依然屹立在黄土高坡,保持了自己挺直的风采……

黄河,虽蒙受冰封雪飘,却依然浩荡在华夏大地,保持了自己磅礴的风采……

芸芸众生,皆为天地间匆匆过客……世界之大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那我们为什么要苦苦地追寻他人的足迹,而掩没了自己本真的风采。向往成功的人们,让我们时刻记住自己是谁,保持自己的风采!

忘记自己意味着背叛自己,聆听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会体会到保持自己风采的真谛。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们远离尘俗,洁身修行,在污浊的社会保持了自己的风采……让我们继承先人的精神,坦然地走自己的路,保持并不断创造人生的风采。

别人纵有千万闪光点,可那终究是别人的。忘记自己是谁,刻意模仿他人,不但不能成功,相反会在无意间给自己带来灾难,就如那只乌鸦模仿老鹰招来被牧羊人抓住的悲惨命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风采,我们要保持它,并亮出自己的风采!李春燕,大山里的最后一位赤脚医生,她没有放弃大山的百姓田到城市。她保持了自己的风采,提着篮子,在田垄间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肩膀承担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用自己的行为点亮了生命,亮出了风采,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是一簇菊花,就不应该羡慕春花的绚丽,尽情地展现自己傲霜的骄姿。

是一丛青草,就不应该羡慕青松的伟岸,尽情地吐露自己珍贵的青绿。

是一颗小星,就不应该羡慕月亮的皎洁,尽情地闪烁自己晶莹的亮光。

保持自己的风采,才能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风采,开拓自己的新天地,成就一番事业。朋友们,请保持自己的风采吧!请相信,你的生命会因它更加精彩!

名师点拨

开头以“泰山、胡杨、黄河”三个富有生命张力的事物展开强势铺排,赫然打出“保持自己风采”的旗帜;结尾与开头呼应,以“菊花、青草、小星”三个鲜明的事物与之呼应,发出“展现风采”“精彩生命”的召唤,首尾照应,圆合无痕。

“画龙点睛”式,也就是在结尾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精神顿生,通体亮丽,追求对读者心灵的强烈震撼力。这是用得最多的结尾方式。而“点睛”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下面举几个例子:

用抒情式点题结尾。如:“老师,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走不出您的视野。感谢您的一路呵护,一路鼓励!”(《感谢恩师》)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用推理式点题结尾。如:“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斥责与推诿;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真诚与团结,少一些欺骗与涣散……”(《有一颗感恩的心》)。作者用“有一颗感恩的心,会……”的句式,点明了“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个主题。用表决式点题结尾。如:“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前路阳光明媚,或是崎岖陡峭,我会坚定地——痛并快乐着。”(《痛并快乐着》)既点明主题,又回应文题,可谓一箭双雕。用展望式点题结尾。如:“我,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未来不是梦》)用感悟式点题结尾。如:“她让我懂得了宽容,学会了宽容。”(《宽容》)用比喻式点题结尾。如:“诚信是诚实,诚信是守信,诚信是一句承诺,诚信是许诺后的行动,诚信是一根不屈的脊梁。”(《诚信——世间最美的》)把诚信比作脊梁。用号召式点题结尾。如:“友善的微笑可以压倒一切,无论来自亲人还是陌生人,关键在于真诚和友好。让我们以友善的微笑面对人生,面对生活,面对别人。那么,世界将会有更美好的明天。”(《友善的微笑》)用引用式点题结尾。如:“请听一位名人关于学习的论述吧——当你感到痛苦悲哀的时候,最好是再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既然这样,我们何不去学习呢?”(《一首诗的启示》)引用名言。再如:“让我们再背一遍何其芳的诗吧:‘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乐就在平凡生活中》)引用现代诗

句。如:“云南是云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云南云》)引用古诗句。用标题式点题结尾。如:“21世纪的今天,不要再时时墨守成规。这个时代,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朋友,记住:我创新,所以我生存!”(《我创新,所以我生存》)用自身的标题作结尾。用议论式点题结尾。如:“我们,这些初升的太阳,红色,橙色,金色,热力四射,正向全世界发出灿烂夺目的光彩。”(《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总结式点题结尾。如:“感谢语文,是你不经意地从我身边走过,在不经意的回眸间,让我认识了安易,也了解了安易,欣赏了安易,在凄苦的经历中,不禁使人心生怜惜,疑虑而问,在那沉醉的旧途中,身世坎坷的女子是否找到了小路?”(《语文从我身边轻轻地走过》)既总结了上文内容,又点题。用表白式点题结尾,即用文中人物自己的语言点题。如:“又过了两年,他捧着中医学院针灸的毕业证书来向我爸爸报喜,他没有高傲的情绪,仍旧很谦虚。当谈到他的成长经历时他这样说:‘黑暗中,我没有去捕捉那些东西,那些东西只会使我成为又瞎又聋的精神侏儒,而去探索真正的知识,学会自立的本领。现在的我已经很强大了,黑暗已彻底被我打败了。’”(《黑暗中的探索》)用主人公自己的话,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这些结尾的点睛方式都是实用而又有效的。

实例借鉴

石牛蔡海鹏

有一次,我在外地一地摊上发现了一头用石头雕刻而成的牛。石牛黑黝黝的显得粗糙,蒙了一层尘土,似乎已卧在那儿好久了。

我花了8元钱将石牛抱了回来。把它放在了书橱的一个角落里。我孩子不喜欢它,嫌它笨重丑陋;我妻子不喜欢它,嫌它黯然无光。开始我取书的时候,还向那个角落里瞥上几眼,然而时间久了,我似乎也将石牛遗忘了!

终有一日,一位朋友登门。他将石牛托在手上瞧了瞧,然后极为肯定地说:“这是唐货!”这下,我可惊呆了,要知道,朋友可是鉴赏文物的行家。这么粗陋的东西,竟然是文物。

于是,妻子拭去牛身上灰尘,并把它移放到引人注目的地方。闲来无事,我们一家子便凑到一起赏玩这“稀世珍宝”;有朋友登门,我们便忙着让朋友一饱眼福……

一日,家里来了几位远方朋友。饭后,我照例捧出石牛,递给在座朋友们,并且极为得意地说:“这可是唐货,好东西!”我的朋友都很惊奇,眼光立即就拉直了。石牛在朋友们的手中传来传去,朋友们连声说这是好东西。我正洋洋得意,忽然“啪”地一声,石牛不知被谁不慎滑落在地,定睛看时,可怜的宝贝已被摔碎了!我脑袋“嗡”的就大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朋友们都闭了气,看我的脸色。过了好一阵子,我才低声说:“不要紧,不要紧!”朋友们走后,妻子怨,孩子怨,我也恼得直跺脚。可石牛已经被摔得不成样子了!

过了几天,那位鉴赏文物的行家来到我家。我将石牛被摔碎的经过告诉了他。他直为我可惜。最后,朋友意味深长地说:“那石牛虽说不凡,可是它已过惯了那种寂寞、平凡的生活,一旦改变了生活方式,受到众人的仰慕,反而使它走向毁灭!”我默默点了点头,从朋友的话语中似乎悟出了许多。

名师点拨

结尾在叙述石牛曲折故事的基础上,用议论笔墨画龙点睛,使文章顿时光彩焕发。作者意味深长地告诉人们:当荣誉表彰、事业成就、地位升迁……笑着向你走来时,你千万不要抛弃“寂寞与平凡”,否则等待你的只能是失败与人生价值的毁灭。

用精彩的语言描绘出既有诗情画意又有丰富思想情感的艺术画面,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字字句句皆有情。景物描写的特点十分突出,可以渲染气氛,可以烘托人物性格,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使文章处于一种特定的氛围之中。结尾处情与景的有机结合,可暗示主题,使文章含蓄隽永,余味无穷。例如:“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选自广州中考满分作文《雨中品读》)这段结尾的特点十分突出,景物烘托的作用也很明显。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己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我想。”(选自湖北省仙桃市中考满分作文《在阳光下成长》)这段结尾突出阳光的作用,将阳光与成长结合在一起,暗示自己成长道路虽不平坦但充满阳光,表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既照应了主旨,又显得情韵深厚。

实例借鉴

微风过处刘照坤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人生虽然短暂,灵魂却可以在瞬间升华。在那微风过处,飘来缕缕清香。

在一个深秋的日子,年轻的父亲带年幼的孩子去山上采药。父亲在艰难地攀缘,腰上系着一根绳子。绳子的末端是自己的儿子。突然,绳子猛地紧了许多,父亲没有回头,因为他知道如果回头,儿子的处境会更糟。他努力向上爬,哭泣的心却声声呼唤着自己的儿子……终于,儿子转危为安。

也是一个深秋的日子,年轻的儿子带着年迈的父亲上山采药。不幸又一次降临。年迈的父亲一不小心离开了山崖,悬在空中。儿子努力向上爬,却无能为力。下面的父亲着急了。“砍断绳子!”他冲着儿子喊道。儿子没有回头,仍然艰难地向上挪动。父亲沉默了,但没过多久,他便从腰间抽出了那把钝了的斧头,向那条维系着自己生命的绳子砍去。微风过处,那段绳子在空中摇曳着,山崖上只剩下儿子的哭泣声。

生命在瞬间消逝,灵魂在瞬间升华,人性之花在瞬间绽放,人生在瞬间化作永恒。

在斧头触绳的一瞬,父亲给了儿子最后的呵护,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儿子的希望。微风为之悲痛,清泉为之呜咽,山川为之轰鸣。在那生命陨落的地方,真情的热血滴过冷涩的崖壁,凝结为父爱的百年灵芝,绿树给他清凉,鲜花给他芳香,鸟儿给他动听的歌声。他不会遗憾,因为他无怨无悔;他不会寂寞,因为他有花鸟为伴;他不会零落,因为他有爱神的庇护;他不会失落,因为他有风神的抚慰。他用那短暂的一瞬造就了生命的永恒。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微风轻吟,抚慰这崖壁上的紫色灵魂,山川泼墨,记下这崖壁上的真情承诺。山谷里静静地孕育着真善美的种子,花开花落,谷底洋溢着真善芙的芳香,鸟儿为之歌唱,婉转的歌声越过重山,掠过原野,把“真”的音符,“美”的旋律,“善”的乐章送进人的心房。

名师点拨

文章结尾处的“微风”如渺茫的歌声,丝丝缕缕,有哀情,有怜意,有抚慰,有颂赞——“微风轻吟,抚慰这崖壁上的紫色灵魂,山川泼墨,记下这崖壁上的真情承诺”,形象生动,富有情味,酿造

了一种回肠荡气的艺术氛围。

感悟式结尾,往往在全文叙述、描写的基础上,体味人生况味,解读生活密码,升华朴实情感,参悟深邃哲理,显示出精神风采和思想品位。比如一位考生结尾这样写道:“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这段文字发于心,出于情,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实例借鉴

冬天里的那一点点热刘小雯

作为一个孩子,我曾隐约感受过生活的艰辛,也曾抱怨与自怜。可是深冬大雪中的那一点点热,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丽。

家中不富裕。每到冬天顶风冒雪骑车上学,骑到半路,早饭的能量便差不多耗尽了。到了学校,一上午肚子“咕咕”地响,生怕被同学听到了笑话。我恨生活的艰辛和苦涩。

每天在从家出来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总能听到卖茶蛋的叫卖声,每次骑到那里,总是犹豫一下,跑掉。现在哪儿还有人吃茶蛋,多丢面子!我高傲地固守着自己那份莫名的“自尊”。有一天,我实在抵不住肚子的“抗议”,下了车。“嗯,两个茶蛋。”我小声说着,观察四周有没有同学。“好的!”卖茶蛋的那个高个子中年女人,很爽快地答应着。她一只手揭开锅上的被子,一只手用夹子夹走茶蛋。顿时,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模糊了我的眼睛,瞥见她又红又肿的手——我忽然很想哭。原来生活就是这样吗?她早上几点出来的?她只穿一件白大褂儿,冷不冷?我随手接过她递来的茶蛋,只要八毛钱,廉价的早餐,我自嘲。

从此,我天天到她那儿买茶蛋。时间久了,知道她下了岗,她的女儿和我一样大。“阿姨,家住那么远,为什么到这儿卖茶蛋?”有一次我问她。她苦涩地笑着,那又红又肿的手无意识地将锅上盖的被子压了又压。“女儿在家门口上学,不方便。”我剥茶蛋的手停了下来,害怕一开口,眼泪就会掉下来。“孩子总是不了解生活——”她看着我,像对她的女儿。“我女儿从不把我煮给她的茶蛋带到学校吃。你也是在路上就着风把它吃掉的吧?”她仿佛早就洞察了我的心思,却只是轻轻地笑了笑,催促我上路,我将茶蛋揣在大衣兜里,一刻也不停留地逃走了。原来她知道!茶蛋在大衣里慢慢散着热,我忽然想把它们拿到班里去,让吃汉堡的同学看看这“老掉牙”的东西。这才是“最生活”的东西——外皮苦涩而坚硬,里面却是热气腾腾的,燃烧着我的心。是生活,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怜。

将茶蛋拿到班里,同学们没有笑我,我释怀了——生活是不会笑我的,生活不嘲笑任何真诚而坚强的面孔。

我深深地感谢那年冬天里的一点点热!

名师点拨

文章结尾在叙写生活故事的的基础上,抒写自己的深切体验:“生活是不会笑我的,生活不嘲笑任何真诚而坚强的面孔”,“是生活,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怜”。

金牌教练集训

真题体验

文题一

(2007年辽宁卷)

有这样一段由成功人士代言的广告语:“人生如登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我能!”

请联系你的感受和认识,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结尾训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二

(2006年辽宁卷)

题目:肩膀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结尾训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关检测

文题一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强化结尾的设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65年,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主动到西雅图图书馆帮忙,他总是认真地把放错地方的图书准确地回归原位。后来,他因搬家而离开了西雅图,但他仍坚持让爸爸开车送自己到西雅图图书馆义务劳动。他说:“如果爸爸不送我,我就走着来。”他,就是后来的微软电脑奇才比尔·盖茨。

结尾训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任何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十斤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杨震严辞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

这个历史故事体现了“慎独”的真实含义,为我们树立了“慎独”的典范。可以说,杨震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要求:为文章设计不同类型的结尾,能够让文章或卒章显志,或韵味悠长。

第三章第三节第四课时 第5篇

金属的冶炼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可以分为两部分。教材以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存在形式、储量以及金属资源的回收和保护作为本节的引言.引出第一部分关于金属的冶炼知识。在金属冶炼的三个步骤中,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把金属矿石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这一步是最关键的步骤,也是化学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由于金属的化学活动性不同。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还原成金属原子的能力也就不同,冶炼方法自然不同。教材以金属活动顺序为线索,以举例的方式,简单介绍了三种冶炼金属的方法,即热分解法、热还原法和电解法。

教材的第二部分是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的有关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观念.这也正是教材中插图4-2l的目的所在。

教学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总结出金属冶炼的实质是使处于高价态的金属从矿石中还原出来.成为单质(Mn++ne-→M)。

因此.金属的冶炼方法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很大关系.活泼金属往往采用电解法使金属从矿石中还原出来.活泼性居中或不太活泼的用热还原法(加热),极不活泼的金属用热分解法。

在本节的化学方程式中,只有电解Al2O3。和电解NaCl是学生没见过的。这里可强化从电子得失方面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关于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教材从两个问题引入.这两个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普

遍关心的重大问题。随着生产的发展,地球上有限的矿产资源日趋减少,而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却日渐严重,回收利用是把这两个问题同时解决的一条最好出路。这部分知识可以通过 学生的思考、讨论、活动,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2.常识性介绍金属回收的重要意义。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4.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观念。●教学重点

工业上冶炼金属的一般方法:热分解法、热还原法、电解法 ●教学难点

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不同,如何选择合适的冶炼方法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图片、录像带、VCD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无论是矿物,还是动植物体内,都或多或少地含

有金属元素。但由于不同金属的化学动性相差较大,因此在自然界中存在形式也各不相同,那么元素在自然界中有几种存在形式呢?

[生]元素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问]什么是游离态和化合态? [学生讨论后回答]

元素以单质形态存在则为游离态,元素以化合物形态存在则为化合态。

[师]不同金属的化学活动性不同,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形式也各不相同。少数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存在,如金、铂、铜、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是以化合态存在的,如铝以铝土矿形式存在,铁以铁矿石形式存在。人们日常应用的金属材料,多为合金或纯金属,这就要求人闪必须把金属从从矿物中提炼出来,也就是金属的冶炼,我们这节课介绍几种金属的冶炼方法。

[板书]第三节

金属的冶炼

[师]从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来看,金属冶炼的过程是一个什么过程?

[生]金属在化合物中显正价,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是金属元素被还原的过程。

[师]由此可见,金属冶炼的过程,就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把金属矿石的金属元素还原为金属单质的过程。

[板书]

一、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使化合态的金属得电子,还原为游离态的金属。[师]由于金属的化学活动性不同,金属离子得电子能力不同,因此必须采取不同的冶炼方法,下面我们学习几中冶炼方法。

[板书]

二、金属的冶炼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个问题阅读教材内容。[投影]1。金属的提炼要经过哪几步?

2.目前工业上冶炼金属有哪几种方法?各适用于哪些金属? [学生阅读后小结并板书]1.金属提炼步骤:(1)矿石的富集、除杂;(2)冶炼;(3)精炼。

[板书]冶炼金属常用的方法。

1.热分解法:适用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后面的金属。如Hg、Ag。2.热还原法:适用于大多数多属的冶炼。

[师]:请大家写出工业上用此法冶炼Cu、Fe、W、Cr的方程式,说出用这种方法冶炼金属常用的还原剂有哪些?

高温[生]MgO+CMg+CO↑

高温Fe2O3+3CO2Fe+3CO2

WO3+3H2W+3H2O 高温Cr2O3+2Al2Cr+Al2O3 高温常用的还原剂有:焦炭、CO、H2、活泼金属等。

[问题探究]炼铁中,为什么不用焦碳直接还原氧化铁?

[生]焦炭是固体,与氧化铁的表面接触很有限,很难反应完合,而一氧化碳是气体,能与氧化铁充分接触完全反应。所以,炼铁中必须通过一氧化碳去还原氧化铁。

[师]对于本身就具有很强还原性的金属用什么方法来冶炼。[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电解法:适用于治炼K、Ca、Na、Mg、Al等强还原性的金属。

[师]由于这些金属本身还原性很强,很难找到比它们还原性更强的还原剂将它们还原,因此要用电解它们的熔融盐或氧化物的方法将它们还原。这种方法得到的金属一般纯度较高。但要消耗大量电能,价格较贵。

[投影练习]1.用H2作还原剂和用金属作还原剂相比,所得金属纯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H2的高

B.用金属的高 C.二者相同

D.无法比较 答案:A 2.用铝热反应冶炼出的金属是()A.固态的B.气态的 C.液态的D.三态都有可能 答案:C 3.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生产铝的过程,可用简单示意图表示如下(图中字母代表有关物质的分子式)

写出①~④反应的方程式。

答案:①Al2O3+2NaOH====2NaAlO2+H2O ②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 ③Na2CO3+Ca(OH)2====CaCO3↓+2NaOH

④2Al(OH)3Al2O3+3H2O [过渡]矿产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着人们的开发利用,将会日渐减少,因此要中强金属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节约矿产资源。

[板书]

三、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放录像]废旧金属的循环利用。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产品种比较齐全的国家。我国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拥有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居世界第3位,因此,3我们更应注意金属的回收和资源的保护。

[布置作业]1.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保护矿产资源?

2.P96一、二。

板书设计

第三节金属的冶炼

一、原理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使化合态的金属得电子。还原为游离态的金属。

二、金属的冶炼

1.金属提炼步骤:(1)矿石的富集、除杂;(2)冶炼;(3)精炼。

2.冶炼金属常用的方法

(1)热分解法:适用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后面的金属。

(2)热还原法:适用于大多数金属的冶炼。

(3)电解法;适用于冶炼K、Ca、Na、Mg、Al等强还原性金属。

三、金一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教学说明

本节课采用了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归纳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探究的能力。

由于本节内容的教学要求属于B或A层次,学生在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上,通过自学是可以达到本节的教学目标的。

参考练习

1.下列各组金属均需用H2、CO把它们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的是()

A.Ca、Mg

B.Al、Fe

C.Sn、Cu

D.Hg、Ag

答案:C

2.不能用铝热法冶炼的金属是()

①Fe

②w

③Cr

④Mg

⑤Mn

A.④

B.③⑤

C.①②③

D.①③④⑤

答案:A

3.用H2还原某+n价金属的氧化物时,l g H2能还原m g氧化物,则该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m一8)n

B.(8一m)n C.mn+8n

D.(m一16)n

第三章第三节第四课时 第6篇

刘小敏

这是滚滚长江的第二课时,通过上节课失败这节课我在教学上有所改变。导入我采用图片展示。奇怪的是学生都积极投入到新课学习中,那种浓浓的学习氛围让我深深感到:满堂灌,灌满堂,只会让学生在等饭吃的过程中,食之无味。然后我采用分层次回答问题和小组竞争的方式,对基本内容加以点拨强调即可。长江开发。分水能和航运两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图文,然后播放视频《三峡》,“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的伟大壮举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长江忧患。首先播放一组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图片,触发学生的情感弦,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讨论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和治理措施。集体力量使这个疑难问题碰撞出许多智慧的火花。有学生说:“因为近些年长江上中游乱砍乱伐,导致长江下游即将成为第二条’地上河’!”有的说:“中下游地区人口密集,工厂企业建筑物占用航道。”学生能够跳出降水多、支流多、中下游地势地平、河道弯曲等课本内容,拓展到课外这是我所意外也很欣慰的。归纳治理措施时更是“百花齐放”:“南水北调”“下游开挖河道”“中上游植树造林”“中游裁弯取直”“退耕还湖”“提高防灾意识”等等,一个接一个的点子,让我对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刮目相看。

上一篇:班主任培训小结下一篇:正确认识自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