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墓志铭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4-09-21

吴昌硕墓志铭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15篇)

吴昌硕墓志铭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1篇

伯父大中大夫生女子四人,仲姊适进士王君东美器之,独享上寿,年七十有五。从其子肄为梓州铜山尉,官满而归,没于乡闾,实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庚寅也。前一岁,辙与兄子瞻皆自岭南蒙恩北还,将归扫先墓。是时兄弟惟仲姊在耳,而子瞻舟行至毗陵,复以疾不起。辙既哭之,则讣于乡曰:“天伦之爱,惟仲姊一人矣,东西相望,将谁诉者?”讣未达而仲姊又亡,盖哭之恸曰:“已矣,手足尽矣,何以立于世!”

惟夫人幼敏而静,四岁而知丝纩,十岁而知馈膳,父母以为能。既长,奉己以法,不妄言笑。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舅秘书丞兼,没于耀州,贫不能归,夫人劝其家尽所有以归葬。未几而姑亡,器之亦即世。生事不给,人不堪其忧,夫人处之,哀而不伤;被服饮食,虽窭必修;与亲族交,虽贫不傲,虽富不屈;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曰:“使尔自悟则善,勉强从我无益也。”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尝梦一老人,旁有赞拜者。既觉,犹拜未已,旦求其家绘像,则四代祖母也。自是并祭四代。肄及元祐九年进士第,时辙备位政府,以亲祀圜丘,恩赐冠帔,使肄以归奉夫人。肄迎养铜山,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敕之。及其疾病,肄剔股以具膳。既执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哀毁殆不能胜,乡人称之。将以崇宁元年十月六日袱于器之之墓。

(选自《栾城集》卷二十四,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则讣于乡曰 讣:报丧

B.被服饮食,虽窭必修 修:置办

C.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敕之 敕:命令

D.仲姊适进士王君东美器之 适:出嫁

C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结合语境可知,“敕”在文中的意思应为“告诫”。]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二姐王夫人与哥哥苏子瞻的先后离世,使苏辙无比哀伤和痛苦,兄弟姐妹都已离世,他几乎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B.王夫人的公婆和丈夫相继去世,家人沉浸在哀伤之中,王夫人在贫困中处之有度,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

C.王肄对母亲非常孝顺,在母亲生病时剜肉来给她做药膳,母亲去世后,王肄几天滴水不进,极尽哀伤之情。

D.王夫人曾经梦到一个老人,醒后找来夫家先辈的画像一看,原来老人是四代祖母。从此,她一并祭祀四代祖先。

A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原文中找出每个选项对应的内容,然后将每个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文章第一段中说苏子瞻去世后,讣告还未到家,二姐王夫人就去世了,故苏子瞻是先于王夫人去世的。]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王夫人)二十岁时嫁到王家,早晚勤勉不懈,公婆也认为她贤淑。(关键词“归”“莫”“舅姑”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教育训导几个孩子,她不偏离家法,遇到孩子有过错,不曾见她有过疾言厉色。(关键词“过”“尝”“声色”各1分,句子大意1分)

9.从文中看,王夫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注意两点:一是理解文意,分析概括时要以理解文言句子为基础;二是筛选概括要点要全,不能遗漏。答题时,要从王夫人的事迹入手,王夫人的生平事迹主要在选文的第二段。王夫人力主公公归葬,可见其孝顺知礼;与亲族相处,“虽贫不傲,虽富不屈”,可见其不卑不亢;为祭祀劳神费思,可见其吃苦耐劳;教育孩子“不失家法”,可见其教子有方。

【答案】 孝顺知礼;不卑不亢;吃苦耐劳;教子有方。(每点1分)

【参考译文】

伯父大中大夫生了四个女儿,二姐嫁给进士王东美(字器之),独享高寿,享年七十五岁。她的儿子王肄到梓州担任铜山尉,她跟了过去,儿子任期满后她回到家乡,在乡里去世,时间是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庚寅日。前一年,我和哥哥苏子瞻都蒙受皇恩,从岭南回到北方,将要回乡祭扫祖先的墓。这时(其他)兄弟姐妹中只有二姐还在世,而苏子瞻乘船到了毗陵,又因为生病而不起。我哭完了他,就向家乡报丧说:“天伦之爱,只有二姐一个人了,我们东西相望,将跟谁诉说呢?”讣告还没有送到,而二姐又去世,我伤心地哭诉:“完了,兄弟姐妹都死了,我靠什么活在世上呢!”

王夫人幼时聪敏沉静,四岁的时候就认识丝绵,十岁的时候就懂得烹调膳食,父母认为她很能干。她长大后,用礼法约束自己,不乱说笑。(王夫人)二十岁时嫁到王家,早晚勤勉不懈,公婆也认为她贤淑。她的公公秘书丞王兼,死于耀州,家贫不能归葬,她劝夫家倾其所有来使公公归葬。不久婆婆去世,王器之也去世。办理丧事不能供应所需,家人不能承受忧伤,她处理这些事,悲哀而不过分;虽然穷,但是被褥衣服饮食这些她都会置办好;和亲戚交往,对待贫穷的,她不傲慢,对待富裕的,她不自卑;教育训导几个孩子,她不偏离家法,遇到孩子有过错,不曾见她有过疾言厉色。她说:“让你们自己觉悟就好,勉强听从我没有益处。”春秋两季的祭祀,她必定亲自查看洗涮,烧火做饭,通宵达旦,她一直这样做直到去世。她曾经梦到一个老人,旁边有唱礼的人。她醒后还不停地拜,早晨找来夫家先辈的画像一看,原来是四代祖母。从此,她一并祭祀四代祖先。王肄考中元祐九年的进士,当时我在政府任职,得以亲自到圜丘祭祀,朝廷恩赐帽子、披肩,让王肄带回去献给王夫人。王肄把王夫人迎接到铜山奉养,王夫人常常称赞祖父和外祖父执政的方法来告诫他。等到她生病了,王肄剜取大腿上的肉来做药膳给她治病。等到(王夫人去世,)王肄奉行丧礼,几天滴水不进,哀伤得几乎不能承受,乡里人称赞他。将王夫人在崇宁元年十月六日合葬到王器之的墓里。

[亡姊王夫人墓志铭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吴昌硕墓志铭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2篇

戚氏宋人,为宋之世家。当五代之际,有抗志不仕、以德行化其乡里、远近学者皆归之者,曰同文,号正素先生,赠尚书兵部侍郎。有子当太宗、真宗时为名臣,以论事激切至今传之者,曰纶,为枢密直学士,赠太尉。有子恭谨恂恂、不妄言动、能守其家法、葬宋之北原、余为之志其墓者,曰舜臣,为尚书虞部郎中。元鲁其子也,名师道,字元鲁。为人孝友忠信,质厚而气和,好学不倦,能似其先人者也。盖自五代至今百有六十余年矣,戚氏传绪浸远,虽其位不大,而行应礼义,世世不绝如此,故余以谓宋之世家也。

元鲁自少有大志,聪明敏达,好论当世事,能通其得失。其好恶有异于流俗,故一时与之游者,多天下闻人。皆以谓元鲁之于学行,进而未止,意其且寿,必能成其材,不有见于当世,必有见于后。孰谓不幸而今死矣!故其死也,无远近亲疏,凡知其为人者,皆为之悲,而至今言者尚为之慨然也。

元鲁初以父任为建州崇安县尉,不至。以进士中其科,为亳州永城县主簿,又为楚州山阳县主簿。嘉佑六年三月二十九日,以疾卒于官,年三十有五。娶陈氏,内殿承制习之女;再娶王氏,参知政事文宪公尧臣之女;有子一人;皆先元鲁死,而元鲁盖无兄弟。呜呼!天之报施于斯人如此,何也?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以书来告。余悲元鲁不得就其志,而欲因余文以见于后,故不得辞也。以熙宁元年某月某甲子,葬元鲁于其父之墓侧,以其配陈氏、王氏。将葬,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铭曰:

行足以象其先人,材足以施于世用,而于元鲁未见所止也。生既不得就其志,死又无以传其绪,曷以告哀?纳铭于墓。

(选自《曾巩集》卷四十二)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德行化其乡里 化:教化

B.能似其先人者也 能:才干

C.以进士中其科 中:考取

D.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 速:催促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代时,戚元鲁的曾祖父在乡里享有盛名,德高望重,但是抗逆朝廷,不愿做官。

B.戚元鲁的父亲叫戚舜臣,做过尚书虞部郎中的官职,一生恭敬勤谨,严守家法。

C.戚元鲁在学问品行方面精进不止,可惜三十五岁就英年早逝,否则一定能有建树。

D.戚家是宋代有名望的世家,作者曾巩亲自为戚家不止一个人撰写过墓志铭。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好恶有异于流俗,故一时与之游者,多天下闻人。(4分)

(2)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以书来告。(4分)

4.戚元鲁在品行和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

1.(3分)D(邀请,请求)

2.(3分)A(志节高尚不移,不愿做官)

3.(1)(4分)他的喜好和厌恶跟世俗的人有所不同,所以当时跟他交游的,大多是世间有名望的显达的人。(“好恶”1分,状语后置“有异于流俗”1分,“游”1分,“闻人”1分)

(2)(4分)元鲁将要去世的时候,嘱咐他的同僚赵师陟向我求写一篇墓志铭,赵师陟用书信寄来告诉我。(“且”1分,“属”1分,“乞”1分,状语后置“乞铭于余”1分)

4.(4分)孝友忠信,敦厚和顺,好学不倦,聪明敏达。(每点1分)

描写的作用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语文记叙文答题方法

一、标题:标题的作用、含义

(1)是全文的线索;

(2)题目点明中心;

(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

(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6)点明主要事件;

(7)题目有双关义;

(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标题含义往往包含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二、主题:概括主题、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作者表达的感情。

浅谈文言文的阅读及练习教学 第3篇

一、阅读教学

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一)背诵法。掌握一些常用的背诵方法很重要,教师可适当介绍这些方法,如分层法(一部分一部分地板块记忆)、诵听法(听人读与自己背交替进行)、间隔法(把背诵在时间上间隔开来)……,还要让学生掌握这样一条原则:不只动口,人体的各种器官要全面投入,眼看、嘴念、脑思、手势比划、抄录誊写等,这样,记忆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串讲法。串讲法的优势在于字词句子的诠释疏通到位,即所谓“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它能避免遗漏知识点,增大教学密度,便于形成较为完整的文言知识结构。但这一方法产生的弊端也很明显;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大脑陷于抑制状态,旺盛的求知欲被“串”走了,学生的能力被“串”掉了,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正确的方法是,该“串”则“串”,不宜“串”则另取他法,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三)类推法。汉字是表意文字,文言词语的教学还可以从字形人手,根据字形推知字的本义,进而推知它的引申、比喻义,最后整理归纳出该字诸义项的内部联系和区别。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其中“比”字,字形上为两个紧挨在一起,本又为“挨着”、“靠近”;后又引申为“比照、比拟”等意义。又如“兵”字,字形作双手持大斧,而“斧”字正是古代十八般兵器之一,可见,“兵”的本义是武器,“兵”的引申义有士兵、军队、打仗、战略、战术等因为经常携带武器的人是士兵,而士兵组成的单位是军队,军队的主要工作是打仗,而研究打仗的学问便是战略、战术了。

二、练习教学

(一)在理解词义和句式的基础上加强朗读练习。掌握文言的常用词语和句式,要通过诵读文章,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去解决。学习语言的最好办法是生活到那种语言环境中,每天说,每天听,就能很容易地学会。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古人的文章和古人晤对一堂,在一个小的天地里创造出一个学文言的语言环境。朗读时,口耳眼心都能用得上,记得快,能培养文言的语感。需要强调的是,朗读必须在理解词义,了解句式的前提下进行。阅读文言文与阅读现代文不同。文言文是用古汉语写的,我们虽然能通过汉字,用现代的语音读出声音来,但不明白这些声音的意义,也不明白这些声音是如何组合起来的,当然不能理解它的意思。叶圣陶先生曾经举“弃甲曳兵而走”为例,很好地说明了这种理象,“弃甲曳兵而走”六个字中,除了“曳”字外,其余五个字都在2500常用字表中,小学毕业生都会认写,但会认会写却并不等于能够理解它们在文言中的意思,“弃”只在“放弃”这个词里学过;“甲”呢,只知道甲乙丙丁的“甲”,“曳”字没学过,当然不明是“拖”的意思;“兵”字认识,但只知道是“水兵”“士兵”的“兵”;“走”字认识,也只明白是“行走”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纵使高声朗读,甚至死记到能“背诵”的程度,纵使悟性很高的学生,也很难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如果读一篇文言作品,对其中词语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没有逐字逐句地弄懂,当这些词语和句式在另一篇作品中出现时还是不懂。这样的读法,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就没有多大帮助。只有在懂得词义,了解句式特点,像朱熹所说的那样“一字一句,分晓真切”的前提下,让学生反复朗读一篇篇文言作品,才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意义。因此,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有一个“重新识字”的问题,所谓“重新识字”,是指要让学生明白那些虽然能读出声音,但不懂得它们在文言中的意义的字及词义。教师的讲解,注释、工具书,都为这种“重新识字”提供了方便。我之所以强调在朗读前要理解词义、了解句式,是因为过去文言文教学中,有一种过分强调熟读,不管懂不懂,背了再说的教法,效果并不好。现在这种作法没有了,但它的影响不能说一点也没有,比如说,只串课文大意而不落实词句,甚至只对照教参的译文讲一通,讲完之后就是读,就是背,至于文章中字词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一点也不知道。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一直到熟悉,熟到什么程度?一般说来,一篇课文提出其中某一句,要能知道出自哪一篇,是什么意思;如果能背诵更好。

(二)词语和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词语和句式的对比练习,可以训练学生注意古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因为对象或场合的不同,同样一个意思,所用的词语和句式有细微的不同,或色彩不同,或语气不同,区分这些不同之处,有助于加深理解。词和句式的归纳练习,可以训练学生在感性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结合所学过的文言知识,总结出同类语言现象的某些规律,使之达到理性的认识,并且使知识逐渐系统化、条理化。

田公墓志铭文言文阅读答案 第4篇

公讳况,字元均。少卓荦有大志,好读书,书未尝去手,无所不读,盖亦无所不记。其为文章,得纸笔立就,而闳博绮丽称天下。初举进士,赐同学究出身,不就。后数年,遂中甲科,补江宁府观察推官,迁太常丞,通判江宁府。

方是时,赵元昊反,夏英公、范文正公经略陕西,言“臣等才力薄,使事恐不能独办,请得田某自佐”,以公为其判官,直集贤院、参都总管军事。自真宗弭兵,至是且四十年,诸老将尽死,为吏者不知兵法,师数陷败,士民震恐。二公随事镇抚,其为世所善,多公计策。大将有欲悉数路兵出击贼者,朝廷许之矣,公极言其不可,乃止。又言所以治边者十四事,多听用。

遂迁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充蜀、梓、利、夔路兵马铃辖。西南夷侵边,公严兵惮之而诱以恩信,即皆稽颡。蜀自王均、李顺再乱,遂号为易动,往者得便宜决事,而多擅杀以为威,至虽小罪,犹并妻子迁去蜀,流离颠顿,有以故死者。公拊循教诲,儿女子畜其人,至有甚恶,然后绳以法。蜀人爱公,以继张忠定,而谓公所继治为未尝有误。岁大凶,宽赋减徭,发廪以救之,而无饥者。事闻,赐书奖谕。居顷之,遂以为枢密副使,又以检校大傅充枢密使。

公行内修,为人宽厚长者,与人语,款款若恐不得当其意,至其有所守,人亦不能移也。自江宁归,宰相私使人招之,公谢不往。及为谏官,于小事近功,有所不言,独常从容为上言为治大方而已。范文正公等皆士大夫所望以为公卿,而其位未副,公得间辄为上言之,故文正公等未几皆见用。当是时,上数以天下事询大臣,慨然欲有所为,盖其志多自公发。公所设施,事趣可,功期成,因能任善,不必己出,不为独行异言,以峙声名,故功利之在人者多,而事迹可记者止于如此。嘉祐八年二月乙酉薨于第,享年五十九。

(选自《王安石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未尝去手 去:离开

B.其为世所善,多公计策 多:赞许,推崇

C.儿女子畜其人 畜:养育

D.公所设施,事趣可 趣:通“趋”,趋向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元昊造反的时候,夏竦、范仲淹两位先生担任陕西经略,认为田况的能力足以辅佐他们,就向朝廷申请,朝廷果然答应让田况来辅佐他们。

B.以往四川做官的人得到朝廷的同意可以便宜行事,而大多都是擅自诛杀来立威,甚至即使是很小的罪行,也一并把妻子儿女迁到四川去受苦。

C.范文正等人都是当时的士大夫期望担任公卿的人,然而一直没有如愿,田况得到机会就对皇上说这件事,结果范文正等人不多久就被朝廷重用了。

D.田况不做故为标新立异的行为,不说不同寻常的话,不以这些行为来积累名声,所以功名利益在别人身上的多,而他自己可以记的事却不多。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诸老将尽死,为吏者不知兵法,师数陷败,士民震恐。(4分)

(2)上数以天下事询大臣,慨然欲有所为,盖其志多自公发。(5分)

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田况为政方面的特点。(3分)

答案:

1.(3分)B(多:大多)

2.(3分)B(“迁到四川去受苦”,应为迁离四川)

3.(1)(4分)各位老将都去世了,担任军官的人不懂用兵作战的策略和方法,军队多次遭到失败,军民都很惊恐。(每句1分)

(2)(5分)皇上多次用天下大事来询问大臣,慷慨地想有所作为,大概他的志向都是由田况激发(启发)的。(“数”“询”“盖”“发”和语义通顺各1分,)

4.(3分)治理有方,勤政爱民,善于举荐(每点1分)

阅读理解技巧顺口溜

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的方法有哪些

一、找准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

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读者从诸多的信息中筛选提取,归纳概括。

二、分析论据

论据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①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文言文练习及阅读答案 第5篇

居争夺奔竞之中,而见旷逸高世之举。嚣尘滞虑一扫而空,心开目明,顿还旧观。暑风旱雨不足以喻其快也,渴浆饥炙不足以喻其美也,沂浴雩游不足以喻其清也。

晋文公反国之初,从行诸臣骈首争功,有市人之所不忍为者。而介子推独超然处众纷之外,孰谓此时而有此人乎?是宜百世之后,闻其风者犹咨嗟叹颂而不能已也。

虽然盗跖之风不足以误后世,而伯夷之风反可以误世。凡人之情,既恶之则必戒之,其所以陷溺而不知非者,皆移于所慕也。推尤诸臣之贪功,其言未必非也;其言之所自发,则非也。使晋文赋之以禄,推以此为辞禄之言,虽不尽中理,犹不失为狷介也。而推之言不在于禄方赋之初,而在于禄不及之后。吾固疑推之不主于理,而主于怨也。

推,高士也。未易以凡心窥、利心量也。事固有外似而中实相远者,安知推之果出于怨也?以怨断推之罪,非吾之言也,乃推之言也,非推之言也,推母之言也。推自谓:“既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亦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母子之间,真实底蕴,举皆披露,推安所逃情乎?

推若果以从亡之臣为不当赏,则狐、赵从亡之臣也,己亦从亡之臣也,其不赏,均也。文公之赏狐、赵,固滥而可责也。赏者为滥,则不赏者乃理之常也。是文公失之于狐、赵,而得之于我。君待我以常,我自安其常,怨何为而生?身何为而隐乎?是非无两立之理。赏者是,则不赏者非;赏者非,则不赏者是。今推既咎文公之滥赏,又怨文公之不赏,此近于人情乎?吾是以知推之言,特借理而逞怨也。

天下固有迹高而心卑,形清而神浊者矣,如推之徒是也。聚争名者于朝,聚争利者于市。山之巅、水之涯,忽遇如推者,焉非不萧然可喜也?怨心内积,则林麓未必非幽絷之网,涧溪未必非忿激之声也,吾未见此之果胜彼也。 (选自吕祖谦《东莱博议》,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开目明,顿还旧观 旧观:本来的样子

B.推尤诸臣之贪功 尤:责备

C.真实底蕴,举皆披露 底蕴:内情

D.天下固有迹高而心卑 卑:谦卑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孰谓此时而有此人乎 去今之墓而葬焉

B.推若果以从亡之臣为不当赏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今推既咎文公之滥赏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D.焉非不萧然可喜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介子推隐居“不言禄”的行为,受到历代人的赞赏。但在此文中,作者深刻地剖析了介子推的内心,揭露了介子推的虚伪。

B.作者从“人情”角度出发,认为介子推的话未必是错的,但他的话的出发点是错误的,流露个人对封赏不及于己的怨忿之情。

C.作者对介子推之为人虽有批判,但还是肯定其“狷介”的一面,毕竟介子推不与人争名利而退隐山林,这一点还是超越世人的。

D.此文文笔生动,分析透彻。尤其是作者不囿于以往对历史人物的定论,发前人之所未发,体现了作者独立思考的精神,对读者极具启发意义。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凡人之情,既恶之则必戒之,其所以陷溺而不知非者,皆移于所慕也。(4分)

(2)吾是以知推之言,特借理而逞怨也。(3分)

2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以君子之言借小人之口发之则天下见其邪而不见其正以小人之言借君子之口发之则天下见其正而不见其邪是故大诰之篇入于王莽之笔则为奸说阳虎之语编于孟子之书则为格言

《孟子辨惑》

答案:

16.【答案】D

【解析】卑:卑劣。

17.【答案】A

【解析】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18.【答案】C

【解析】作者并不认为介子推是狷介之士。

19.【答案】(1)一般人的感情是,如果讨厌它必定会戒除它,那些沉溺其中而不知错误的人,是因为都被自己所仰慕的人改变。(2)我因此知道介之推的话,只不过是假借道理来发泄怨恨。

20.【答案】以君子之言借小人之口发之/则天下见其邪而不见其正/以小人之言借君子之口发之/则天下见其正而不见其邪/是故大诰之篇入于王莽之笔/则为奸说/阳虎之语编于孟子之书/则为格言

译文:处在人人竞相奔走抢夺的境地,才显现旷达闲逸,超脱凡俗的行为。喧嚣的尘世和凝滞的欲念一下子扫除干净,那么心态就开朗,眼睛就明亮,顿时恢复了自己本来的样子。酷暑时的凉风,干旱时的雨水,都不足以比喻这种愉快;口渴时的琼浆,饥饿时的烤肉,都不能够比喻这种美味;在沂河洗浴,在雩台游玩,都不足以比喻这种清泉。

当初晋文公回到晋国,跟从他的`人竞相争夺功劳,有些事商人都不忍心做得出来。然而介子推一个人超脱在众人纷争之外,谁会想到这个时候还有这样的人呢?难怪百世之后的人,听到他的道德风尚之后都会不停地感叹赞颂。

虽然如此,盗跖的风范不能使后人迷误,而伯夷的风范反而可以使后人迷误。一般人的感情是,如果讨厌它必定会戒除它,那些沉溺其中而不知错误的人,是因为都被自己所仰慕的人改变。介子推责备各位大臣贪恋功劳,他的话未必是错的,他的话的出发点却是错误的。假使晋文公给他厚禄,介子推把这话作为推辞俸禄的话,虽然不是很合理,他还不失为狷介的人。介子推的话不是在俸禄颁发之前,而是等到自己没有得到俸禄的时候才说的。我本来就怀疑介子推不是立足于道理,而是立足于怨恨。

当然,介子推是个高士,不容易用凡心来窥视,不容易用利害之心来测量。事情本来就有外表貌似而内心实际相差很远的,怎么知道介子推果真是出于怨恨呢?用怨恨来断定介子推的罪名,不是我的话,是介子推自己的话,也不是介子推的话,是他母亲的话。介子推自己说:“既然说出了怨恨的话,就不吃他的俸禄了。”他母亲也说:“为什么不也去求俸禄呢?以死亡来怨恨谁呢?”母亲与儿子之间,说出了真话和本来想法,都是自我披露,介子推又怎么逃得掉真情呢?

介子推果真认为跟从晋文公流亡的功臣不应当奖赏,那么狐毛、狐偃、赵衰作为跟从流亡的臣子,自己也是跟从流亡的臣子,如不奖赏,就都不奖赏了。晋文公奖赏狐、赵固然很泛滥了,可以责备。行赏是道理穷尽了,那么不行赏是常理。这是晋文公对待狐、赵等人有过失,而对我是有理的。国君以常理对待我,我安于常理,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自己为何要隐居呢?对错没有并行的道理。奖赏对,那么不奖赏就错;奖赏错,那么不奖赏就对。现在介子推既然责备晋文公滥行赏赐,又责怪晋文公不赏赐,这还是近人情的吗?我因此知道介子推的话,只不过是假借道理来发泄怨恨。

诗词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6篇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挂罥(juàn) 塘坳(ào) 羌管(qiāng) 千嶂里(zhàng)

B.怒号(hào) 再少(shǎo) 鸡豚(tún) 三重茅(chóng)

C.蕲水(qí) 突兀(wù) 鸡黍(shǔ) 俄顷(é)

D.丧乱(sāng) 大庇(bì) 布衾(qīn) 场圃(pǔ)

解析:此题考查字形及注音。B项中“号”应读“háo”,“少”应读“shào”。

答案:B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还来就菊花

把酒话桑麻

燕然未勒归无计

秋天漠漠向昏黑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积累。

答案:靠近端着 刻 渐近,靠近

3.用“/”画出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谁道人生无再少

(3)塞下秋来风景异

(4)邀我至田家

解析:划分节奏应按诗句的意思。

答案:(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谁道人生/无再少

(3)塞下秋来/风景异

(4)邀我/至田家

4.在横线上填写名句。

(1)《渔家傲》中作者描写抒发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博大胸襟和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山西村》中给我们留下的富有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渔家傲》中有一句是从王维的诗“长河落日圆”中衍化而来的.,这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中抒发作者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名句的考查。在背诵的基础上准确记忆,不能和别的名句混淆,也不能写错字和别字。

答案:(1)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2)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3)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游山西村

文言文阅读练习 第7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选自《礼记·学记》

1.给下列语句断句。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

4.下列各项对原文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教学相长也”的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通过教学,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

B.“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指出由于学的人学习心理状态各有不同而出现的几种错误。

C.“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强调了学习的困难和艰苦。

D.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着重阐述了学习失败的原因和心理,指出了学习成功的基本要求。

5.翻译下列语句。

①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8篇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虽欲言(虽然) 皆朝于齐(向)

B.意犹不足(还) 遂致亡灭(于是)

C. 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 乃下令(于是)

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

1. A

2.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 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

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

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2. D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3.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让我听见的,可以得到下等奖赏。

(2)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的,让天下平安无事。

5.【甲】文中齐国“ 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2 分)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2 分)

5.【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

【乙】治国以民能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三)(2014沈阳市)阅读选文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帝尧者,放勋①。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能明驯德②,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③百姓④。乃命羲、和⑤,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⑥百官,众功⑦皆兴。

(选自《史记》,有删节)

【注释】①放勋:尧的名。②驯德:顺天应人的美德。③便章:治理。④百姓:百官族姓。⑤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⑥饬(chì):约束,整顿。⑦功:事情。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诃语。(2分)

(1)期年之后 (2)众功皆兴

1.(1)满一年

(2)兴办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其仁如天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B.就之如日 停数日(《桃花源记》)

C.以亲九族 其将归见其亲也(《送东阳马生序》)

D.乃命羲、和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2.A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2)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

译文:

3.(1)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我,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

(2)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用闰月正定四季。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4.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请写出齐威王和尧帝为使国家大治,分别采用了什么治国方法。(4分)

齐威王:

尧 帝:

5.(1)齐威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2)尧帝以德治国,管理百官,研制历法。

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含答案 第9篇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①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②,众兄弟既③成诵,游息④矣;独下帷绝编,迨⑤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⑥,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⑦。”

注释:①患:担心,害怕。②群居讲习: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③既:已经。④游息:游玩休息。⑤迨:等到。⑥用力多者收功远: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⑦思其义所得多矣: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患_______________

②迨能倍诵乃止 迨_______________

③迨能倍诵乃止 乃_______________

④咏其文 咏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我们有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担心 ②等到 ③才 ④吟咏

2.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3.C

文言文阅读《魏观》练习题及答案 第10篇

魏观,蒲圻人。元季隐居蒲山。太祖下武昌,聘授国子助教,再迁浙江按察司佥事。吴元年,迁两淮都转运使。入为起居注。奉命偕吴琳以币帛求遗贤于四方。洪武元年,建大本堂,命侍太子说书及授诸王经。未几,又命偕文原吉、詹同、吴辅、赵寿等分行天下,访求遗才,所举多擢用。三年,转太常卿,考订诸祀典。称旨,改侍读学士,寻迁祭酒。明年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知龙南县,旋召为礼部主事。五年,廷臣荐观才,出知苏州府。前守陈宁苛刻,人呼陈烙铁。观尽改宁所为,以明教化、正风俗为治。建黉舍。聘周南老、王行、徐用诚,与教授贡颍之定学仪;王彝、高启、张羽订经史;耆民周寿谊、杨茂、林文友行乡饮酒礼。政化大行,课绩为天下最。明年擢四川行省参知政事。未行,以部民乞留,命还任。

初,张士诚以苏州旧治为宫,迁府治于都水行司。观以其地湫隘,还治旧基。又浚锦帆泾,兴水利。或谮观兴既灭之基。帝使御史张度廉其事,遂被诛。帝亦寻悔,命归葬。

摘自《明史·一百四十卷》

20.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入为起居注 入:与出相对,外官进朝廷

B.称旨,改侍读学士 称:适合

C.课绩为天下最 课:劝勉

D.或谮观兴既灭之基 谮:诬陷

21.下列选项全都直接表现魏观的`才干的一项是

①命侍太子说书及授诸王经 ②访求遗才,所举多擢用

③廷臣荐观才,出知苏州府 ④以部民乞留,命还任

⑤政化大行,课绩为天下最 ⑥观尽改宁所为,以明教化、正风俗为治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观是湖北蒲圻人,当初隐居山中,是朱元璋南下武昌时聘请他出来做官的。

B.魏观博学多才,深受太祖恩宠,先后受命寻访遗贤,教授诸王,考订祀典。

C.魏观在苏州知府任上,明教化,正风俗,深受百姓爱戴,最终朝廷命其留任。

D.在任苏州知府期间,魏观还迁苏州府,并治理了旧址,又浚通水道,兴修水利。

23.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奉命偕吴琳以币帛求遗贤于四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年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知龙南县,旋召为礼部主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帝使御史张度廉其事,遂被诛。帝亦寻悔,命归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老子》)

20.C

21.A

22.D

23.(1) 偕、介宾后置、句意各1分

(2)坐、谪、旋、句意各1分

(3)廉、遂、寻各1分

文言文阅读自创练习 第11篇

①王若虚,字从之,槁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未几,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

②天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乃谓奕辈曰:"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曰:"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曰:"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③金亡,微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乃令子忠先归,谴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金史·列传第六十四·王若虚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若死之为愈 愈:较好

B.奕辈不能夺 夺:夺取

C.不意晚年乃造仙府 造:到达

D.谴子恕前行视夷险 夷:平坦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若虚"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①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

②虽然,我姑以理谕之。

③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

④自古岂有门下人为主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

⑤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

⑥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解的一项是( )

A.王若虚字从之,从小聪颖慧悟,好像老早就跟这些文字很熟悉似的。

B.天兴元年,哀宗奔逃到归德;第二年春天,崔立才率军改变这种局面。

C.元好问不满意刘祁草拟的碑文,于是和王若虚共同商议给碑文定稿。

D.王若虚晚年来到黄岘峰,面对山水美景,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愤懑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

(2)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

(3)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

参考答案:

1.B(夺:强制,强迫做。)

2.B(①只是说明王若虚从小聪颖慧悟;②只是陈述王若虚打算“以理谕之”这一事实;⑥根本不是王若虚的话语。)

3.A(B“崔立才率军改变这种局面”一句有误,应为“崔立发动兵变”。C“于是和王若虚共同商议给碑文定稿”一句有误,应为“元好问自己撰写,写成以后给王若虚看,共同删定几个字”。D“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愤懑之情”一句有误,应为“表达了终老归隐的志愿”。)

4.(1)任期满,百姓不分老幼都争着前来挽留送行,过了几天才能出发。(“秩满”“攀”句子大意各一分)

(2)有人或许稍稍顶撞他们,就进谗言,罗织罪名,立即被杀害。(“少”“见”句子大意各二分)

(3)以后几天,不断催促,刘祈就草定了碑文,交给了元好问。(“数日”“即”句子大意各一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第12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昔吾举进士,试于礼部,欧阳文忠公见吾文曰:“此我辈人也,吾当避之。”……今吾衰老废学,自视缺然,而天下士不吾弃,以为可以与于斯文者,犹以文忠公之故也。张文潜、秦少游,此两人者,士之超逸绝尘者也,非独吾云尔。二三子亦自以为莫及也。士骇于所未闻不能无异同故纷纷之言常及吾与二子吾策之审矣士如良金美 玉 市 有 定 价,岂可以爱憎口舌贵贱之欤?

(选自《苏轼文集?太息送秦少章》)

19.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20.秦少游(秦观)、张文潜(张耒)与哪两位北宋文学家并称“苏门四学士”?(2分)

21. 结合文段,概括苏轼与欧阳修相似的对待后辈做法。(2分)

参考答案:

19.士骇于所未闻/不能无异同/故纷纷之言/常及吾与二子/吾策之审矣/士如良金美玉/市有定价(6分)

20.黄庭坚 (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2分)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第13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及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世说新语》)

1、解释加粗词语。

①饶子甘酸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乘此得及前源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魏武行役,失汲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魏武”指的是“曹操”,他是_______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再写出1—2个关于他的故事的题目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社会的`发展,人们已赋予了“望梅止渴”新的意义。你知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多;②到达

2、①(有一次)魏武帝带着部队行军,途中找不到取水的地方。

②士兵们一听这话,嘴里都流出口水,他们凭这走到了前面有水的地方。(意对即可)

3、三国;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煮酒论英雄;割发代首;赤脚迎祢衡

吴昌硕墓志铭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14篇

刘文静,字肇仁,父韶,仕隋战死,赠上仪同三司。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帝、魏太祖之徒钦!殆天启之也。”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此,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将发,恐唐公不从,文静谋因裴寂说,胁寂曰:“公为监,以宫人侍客,公死何憾,奈何累唐公?”寂惧,乃劝起兵。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因功)转大丞相府司马,进光禄大夫、鲁国公。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当斩寂!”会家数有怪,文起忧,召巫夜披发衔刀为禳厌。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今寂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赀,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帝曰:“文静此言,反明甚。”李纲、萧瑀明其不反;秦王亦以文静首决非常计,事成乃告寂,今任遇弗等,故怨望,非敢反,宜赐全宥。帝素疏忌之,寂又言:“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未靖,恐为后忧。”帝遂杀之,年五十二。籍其家。文静临刑,抚膺曰:“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新唐书?列传第十三》有删节)

1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欲共大计 只是 B.召巫夜批发衔刀为禳厌 镇压

C.文静喜,挑言曰 挑逗 D.李纲、萧瑀明其不反 明白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 B.安知无其人哉

臣以奉养无主,辞不奉命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C.文静谋因裴寂说 D.须真主取而用之

因宾客至相如门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14.下列言行全都表现刘文静有才略远见的一项

① 如君言,豪英所资也 ② 文静多权诡

③ 丧乱方刻,非汤、武、宣、光不能 ④ 唐公子,非常人也

⑤ (文静)深自结 ⑥ 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刘文静父亲在隋朝为官,建立了战功,故而刘文静得以承袭父亲的职务做了晋阳令。

B.裴寂城府很深,文静告诉他秦王一定会平定天下时,他也丝毫没有透露自己的想法。

C.秦王知道文静受儿女姻亲关系连累入狱,到狱中探望,使得文静很感动而向其献计。

D.文静因裴寂位次高于己而生不满,在处理政务时常常与裴寂唱反调,确实失之狭隘。

16.选出用“/”给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正确的一项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A.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B.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C.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D.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小题6】(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5分)

(2)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5分)

参考答案

12.D

13.C

14.C

15.D

16.D

【小题6】(1)如果确实能顺应这个机遇,那么天下还不够你平定的(平定天下很容易)。(2)臣的官职和赏赐和一般人相等,家中没有余财,实在是不能没有一点抱怨。

【解析】

12.

试题分析:明:说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C经、由。 A介词“凭借”介词“因为” B指代“那”指代“其中” D并列关系假设关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②是裴寂诬陷,③是刺激秦王故意说的,⑥是临刑前才发出的感慨。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5.

试题分析:A文静只袭了爵位,B裴寂当时并没有看出秦王的能力,C秦王探狱实为问计,文静也早有投靠之意。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译文: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一着的失误,人们都看到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6】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

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1) “诚”译为“如果”,“会机”译为“这个机遇”,“定”译为“平定”。 (2) “等”译为“相等”,“赢”译为“余财”,“望”译为“抱怨”。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刘文静,字肇仁,父名韶,在隋朝做官战死,授享受三司同等礼仪的爵位。文静凭借死难者儿子的身份,承袭了同等爵位。潇洒不羁有气度才智。大业末年,做晋阳令,与晋阳宫监(官职)裴寂关系很好。裴寂晚上看见柱烽火台传递烽火,叹息说:“天下正乱,我将何处安身?”文静笑着说:“按照你说的,正是英雄豪杰所依仗的条件。我们二人难道可以终身依附隋朝呢?”

高祖当时为唐公,镇守太原,文静看出他有大志向,用心去结识他。又见了秦王后,对裴寂说:“唐公的公子,不是普通的人,心胸开阔神明英武,是汉高帝、魏太祖那样的人!恐怕是上天要让他有所作为。”裴寂并没有认同。文静不久因李密姻属关系牵连入狱,秦王看身边没有能够商讨大计的人,私下里入狱探望。文静心里惊喜,故意用言辞挑逗(观察他的态度)他说:“混乱局面正严峻,除了汤、武、宣、光这样的圣君不能平定。”秦王说:“怎么就知道没有那样的.人呢?现在来看望你,不是想同情安慰你。世道将变,只是想同你商议大事,请试着为我分析。”文静说:“皇帝南巡,军队都在河洛一带,盗贼到处都是,大的连接州县,小的阻遏山泽,以万来计算,必须有真命天子来收复使用他们。如果确实能顺应这个机遇,那么天下还不够你平定的(平定天下很容易)。”秦王笑着说:“您的话正与我的心意相合。”于是暗地里部署宾客。

将要起事,担心唐公不同意,文静谋划通过裴寂劝说,威胁裴寂说:“您只是晋阳宫监,凭借着宫人的身份管理宾客,您死了有什么遗憾,为什么要拖累唐公的盛名?”裴寂害怕,于是劝起兵。唐公于是打开大将军府(调兵遣将),任命文静为司马……后转任大丞相府司马,加封光禄大夫、鲁国公。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 第15篇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①聂政母前,奉黄金百溢②,前为聂政母寿。聂政固谢严仲子,曰:“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③以养亲。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言曰:“窃闻足下义甚高,故进百金者,将用为大人粗粝之费,得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望邪!”聂政曰:“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也,然严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久之,聂政母死,乃遂见严仲子。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韩君之季父也,居处兵卫甚设,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聂政乃辞独行。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④,自屠出肠,遂以死。韩取聂政尸暴于市,购问莫知谁子。于是韩县之,有能言杀相侠累者予千金。久之莫知也。政姊嫈闻人有刺杀韩相者,暴其尸,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伏尸哭极哀,曰:“是轵深井里所谓聂政者也。”市行者皆曰:“此人暴虐吾国相,王县购其名姓千金,何敢来识之也?”嫈应之曰:“政所以蒙污辱自弃于市贩之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亲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奈何!士固为知已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⑤,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大惊韩市人。乃大呼天者三,卒于邑悲哀而死政之旁。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注:①畅:敬酒,《战国策》作“觞”。②溢:即“镒”;古代重量单位,为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③甘毳(cuì):甜脆食物;毳,通“脆”。④皮面决眼:割破面皮,挖出眼珠。⑤以绝从:以免牵连别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韩相侠累有郤

郤:空隙,喻感情上的裂痕。

B.严仲子辟人

辟:避开。

C.购问莫知谁子

购:悬赏捉拿。

D.卒于邑悲哀而死政之旁

邑:指韩国的街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B.因为聂政言曰

因为长句,歌以寄之

C.聂政竟不肯受也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D.久之莫知也

填然鼓之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聂政“孝悌”和“义勇”的一组是()

A.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

聂政勇敢士也

B.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

聂政竟不肯受也

C.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

杖剑至韩

D.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

自皮面决眼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敢于担当。严仲子想找一个可以帮助他报仇的人,有的齐国人向严仲子推荐了聂政。在自己的母亲去世、姐姐出嫁以后,聂政果然替严仲子报了仇。

B.聂政事母甚孝。严仲子重金相托,但聂政为了奉养母亲,未能接受他的财物,即使他执意赠送。最后严仲子还是尽到了宾主相见的礼节才告辞离去。

C.聂政勇气过人。在不带车骑人众的情况下,他带着宝剑到韩国都城,径直而入,刺杀侠累,后因寡不敌众,毁坏自己的面容,剖开肚皮、肠子流出而死。

D.聂政的姐姐性情刚烈。她知道弟弟是为知己而死,而且是为了避免牵连姐姐才毁坏面容躯体的,所以毫不讳言死者身份,后因过度哀伤死在弟弟身旁。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闻足下义甚高,故进百金者,将用为大人粗粝之费,得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望邪!

(2)士固为知已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

参考答案

1.D(古同“悒”,愁闷不安)

2.B(A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第一个,介词,对,向;第二个,动词,写。C项,副词,最终。D项,音节助词,无实义)

3.A(A项第一句是说“给母亲的供养还算齐备,为了给母亲养老送终,不敢接受您的恩赐”,表现其“孝悌”;第二句是通过齐人之口侧面表现其“义勇”。B项是说因母在和姐未嫁,聂政没有接受严仲子的厚礼,表现其“孝悌”。C项第二句是说他怎样到韩国,不能表现其“义勇”。D项第二句写他“割破面皮,挖出眼珠”,是担心牵连姐姐,表现其“悌”,这种行为虽“勇”,但不属“义勇”)

4.A(文中并未提到聂政刺死韩相侠累为严仲子报仇)

5.(1)私下听说您很重义气,所以献上百金,将作为您母亲大人买一点粗粮的费用,也能够跟您交个朋友,哪里敢有别的索求和指望!(“义甚高”,很重义气;“进”,献;“粗粝”,指买粗粮;“欢”,朋友;“求望”,索求和指望)

(2)勇士本来应该替知己的人牺牲性命,如今却因为我还活在世上的缘故,重重地自行毁坏面容躯体,使人不能辨认,以免牵连别人,我怎么能害怕杀身之祸,永远埋没弟弟的名声呢!(“固”,本来;“乃”,却;“重”,重重地;“自刑”,自行毁坏面容躯体;“其奈何”,怎么能,怎么会)

参考译文:

聂政是轵邑深井里人。严仲子侍奉韩哀侯,和韩国国相侠累结下仇怨,四处游历,寻访能替他向侠累报仇的人。齐国有人说聂政是个勇敢之士,严仲子登门拜访,多次往返,然后备办了宴席,亲自捧杯给聂政的母亲敬酒,献上黄金一百镒,到聂政老母跟前祝福。聂政坚决谢绝严仲子,说:“我幸有老母健在,家里虽贫穷,客居在此,以杀猪宰狗为业,可以在早晚之间买些甘甜松脆的东西奉养老母,老母的供养还算齐备,可不敢接受仲子的赏赐。”严仲子避开别人,趁机对聂政说:“私下听说您很重义气,所以献上百金,将作为您母亲大人买一点粗粮的费用,也能够跟您交个朋友,哪里敢有别的索求和指望!”聂政说:“老母在世,我不敢对别人以身相许。”严仲子执意赠送,聂政却始终不肯接受。但是严仲子最终还是尽到了宾主相见的礼节,告辞离去。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聂政于是就见严仲子。严仲子原原本本地告诉他说:“我的仇人是韩国宰相侠累,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居住的地方士兵防卫严密,如今承蒙您不嫌弃我,应允下来,请增加车骑壮士作为您的助手。”聂政说:“如今刺杀人家的宰相,宰相又是国君的亲属,在这种情势下不能去很多人,人多了难免发生意外,发生意外就会走漏消息,走漏消息,那就等于整个韩国的人与您为仇,这难道不是太危险了吗!”于是辞别严仲子只身去了。他带着宝剑到韩国都城,韩国宰相侠累正好坐在堂上,持刀荷戟的护卫很多。聂政径直而入,走上台阶刺杀侠累,侍从人员大乱。聂政高声大叫,被他击杀的有几十个人,(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姐姐,)又趁势毁坏自己的面容,挖出眼睛,剖开肚皮,流出肠子,就这样死了。韩国把聂政的尸体陈列在街市上,出赏金查问凶手是谁家的人,没有谁知道。于是韩国悬赏征求,有人能说出杀死宰相侠累的人,赏给千金。过了很久,仍没有人知道。聂政的姐姐聂嫈听说有人刺杀了韩国的宰相,陈列着他的尸体,说:“大概是我弟弟吧?唉呀,严仲子了解我弟弟!”于是马上动身,前往韩国的都城,来到街市,死者果然是聂政,就趴在尸体上痛哭,极为哀伤,说:“这就是轵邑深井里的聂政啊。”街上的行人都说:“这个人残酷地杀害我国宰相,君王悬赏千金询查他的姓名,你怎么敢来认尸啊?”聂嫈回答他们说:“聂政所以承受羞辱不惜混在屠猪贩肉的人中间,是因为老母健在,我还没有出嫁。老母享尽天年去逝后,我已嫁人,严仲子从穷困低贱的处境中把我弟弟挑选出来结交他,恩情深厚,我弟弟还能怎么办呢!勇士本来应该替知己的人牺牲性命,如今因为我还活在世上的缘故,重重地自行毁坏面容躯体,使人不能辨认,以免牵连别人,我怎么能害怕杀身之祸,永远埋没弟弟的名声呢!”韩国街市上的人都大为震惊。聂嫈于是高喊三声“天哪”,终于因为过度哀伤而死在聂政身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补侍郎谒者,坐同产有罪劾免。后补左冯翊二百石卒史。冯翊使领郡钱谷计。簿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俗吏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守丞相长史,坐公卿大议①廷中,知长信少府夏侯胜非议诏书大不敬,霸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系狱当死。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再逾冬,积三岁乃出。胜出,复为谏大夫,口荐霸于上,上擢霸为扬州刺史。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毫毛不敢有所隐。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②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皆当出于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益为乱。”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甘露三年薨,谥曰定侯。子孙为吏二千石者五六人。

(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九》)

注解:①大议:朝廷集议国家大事。②乡部:机构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同产有罪劾免

坐:因为

B.去食谷马

食:食物

C.属令周密

属:通“嘱”,叮嘱,告诫

D.霸见迎劳之

劳:慰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俗吏严酷以为能

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

B.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C.上垂意于治

不拘于时,学于余

D.所问毫毛不敢有所隐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黄霸“善治”的一组是()

①冯翊使领郡钱谷计

②独用宽和为名

③数下恩泽诏书

④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

⑤务耕桑,节用殖财

⑥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

⑦务在成就全安长吏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⑤⑥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年轻时学习了法律,喜欢为官。管理郡中钱谷时,以廉洁闻名,后得提升,补任河东均输长,又因廉洁被推举担任河南太守丞,得到上级的赏识和属吏、百姓的爱戴和尊敬。

B.黄霸任扬州刺史时,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让百姓知道皇上恩泽诏书的好意,使赡鳏寡贫穷有所养,然后制定教令,设置父老、师帅、伍长,勉励人们做好事并防止奸邪之徒。

C.黄霸曾经派属吏巡视,属吏不敢住驿站,道旁吃饭时被乌鸦夺去了肉,但机密还是泄露了。黄霸和属吏谈话时谈到此事,属吏大惊,以为黄霸知道他全部行踪,一点也不敢欺瞒。

D.黄霸从不轻易替代损伤年长的属吏。督邮欲赶走年老、耳聋的许丞,黄霸表示反对,认为许丞是廉洁的,虽然年岁大了,还能拜起送迎,应该好好帮助他,不应该让贤能的人失望。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

(2)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皆当出于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益为乱。

参考答案

1.B(食,吃;“去食谷马”指不饲养吃谷物的马)

2.C(A项,介词,把;B项,连词,于是;C项,第一个介词,表示“垂意”的对象,也可不译,第二个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D项,助词,与动词构成名词结构,作中心语,“……的事情〈人〉”)

3.B(①“冯翊使领郡钱谷计”尚未表现出其“善治”的特点,③是皇帝的做法,与黄霸“善治”无关,⑥是有个平民恰巧发现了属吏的肉被乌鸦夺走,未表现其“善治”特点)

4.C(“机密泄露”的说法无据)

5.

(1)鳏寡孤独有死了而无法埋葬的,乡部用信告诉黄霸,黄霸全都为其分别加以处理,某地的大树木可以用来做棺材,某亭的猪子可以用来祭祀,下吏前去验看后发现一切都如黄霸所说。(“无以”:无法;“书”,用信;“具为区处”:全部为其分别加以处理;“可以”,可以用来)

(2)多次变换长吏,欢送旧官迎接新官的费用和奸滑小吏乘交接之际弃匿簿书来盗取公物,公私所耗费用很多,这些都应当由百姓拿出,所更换的新官又不一定贤能,有的不如以前的官吏,只是增加混乱。(“数”:多次;“缘”,乘〈趁〉交接之际;“绝簿书”,弃匿簿书,“相益为乱”,增加混乱)

译文:

黄霸,字次公,是淮阳郡阳夏县人。黄霸年轻时学习法律,喜欢做官,汉武帝末年授官侍郎谒者,因兄弟有罪受牵连被弹劾免官。以后被授官担任左冯翊二百石卒史。冯翊让他管理郡国钱粮的出入之数。其簿册清楚没有侵隐,因廉洁被称赞,被察举而升任河东均输长,又因廉洁被推举担任河南太守丞。太守非常信任他,吏民都爱戴尊敬他。平庸无能的官吏把严酷的刑罚看成才能,而黄霸却只用宽厚温和的政策进行治理而出名。担任丞相长史,因为与公卿在朝廷集议国家大事,知道长信宫少府夏侯胜非议诏书犯了大不敬罪,黄霸讨好他,不检举弹劾,皇上将他们俩都委付给廷尉,囚禁在牢狱之中,应当处死。夏侯胜出狱后,重新担任谏大夫,又在皇上面前口头推荐,皇上于是提拔黄霸担任扬州刺史。当时皇上注意国家治理,多次颁发恩泽诏书,但很多官吏没有让百姓知道。黄霸为太守挑选品行好的官吏,分部宣布诏令,让百姓都知道皇上的好意。命驿馆、乡里治所都喂养鸡猪,以便赡养鳏寡贫弱的人。然后制订教令,设置父老、师帅、伍长,颁行于民间,勉励他们做好事防止奸邪之徒,以及致力农桑,节俭增财,种植树木、喂养牲畜,不喂养吃谷的马匹。黄霸曾想有所考察,于是挑选了年长廉洁的属吏并派他巡视,告诫他不要泄露出去。这一属吏出去后,不敢在驿站停留,在道旁进食时,乌鸦迅速抓取了他所要吃的肉。有个准备到郡府谈论事情的人刚好看见了,黄霸与这人谈到了这件事。过了两天这个属吏回来拜见黄霸,黄霸看见他后欢迎并慰劳他,说:“非常辛苦!在路旁进食却被乌鸦把肉叼走。”这个属吏大惊,认为黄霸全部知道他的行踪,黄霸所询问的,这一属吏连极小的事情都不敢隐瞒。鳏寡孤独有死了而无法埋葬的,乡部用信告诉黄霸,黄霸全都为其分别加以处理,某地的大树木可以用来做棺材,某亭的猪子可以用来祭祀,下吏前去验看后发现一切都如黄霸所说。他记事的能力之强达到这种地步,吏民不知道他用的什么方法,都称赞他神明。黄霸尽力实行教化,若有不从的,然后才使用刑罚,从不轻易替代损伤长吏。许县丞年老,犯耳聋病,督邮将此事告诉黄霸并想赶走他,黄霸说:“许县丞是一名廉洁的官吏,虽然年老,但还能拜起送迎。姑且好好地帮助他,不要使贤能的人失望。”有的人询问他的缘由,黄霸回答说:“多次变换长吏,欢送旧官迎接新官的费用和奸滑小吏乘交接之际弃匿簿书来盗取公物,公私所耗费用很多,这些都应当由百姓拿出,所更换的新官又不一定贤能,有的不如以前的官吏,只是增加混乱。”黄霸靠表面宽大暗中明察得到吏民拥护,户口每年增

加,治绩为天下第一。甘露三年(前51)死去,谥号为定侯。黄霸的子孙做二千石官的有五六人。

【作者简介】

赵振威,高级教师,执教于河北省定兴第三中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吴昌硕墓志铭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吴昌硕墓志铭阅读答案08-24

舒卷自如古趣横生——吴昌硕篆刻的高浑苍劲01-03

名人墓志铭范文05-23

墓志铭常见词语简析07-26

名人经典墓志铭节选10-03

中外名人墓志铭赏析12-02

古文墓志铭常用词07-14

柳子厚墓志铭重点词句03-06

上一篇:村征兵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三作文以为话题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