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步的作文六年级

2024-07-22

关于进步的作文六年级(精选14篇)

关于进步的作文六年级 第1篇

为进步喝彩的六年级作文

每个人都会进步,而这些进步都是用努力换来的。

以前的我,只能吃别人做的饭菜,现在,我会自己做饭了!暑假里,我学着自己做菜。刚开始的时候,菜不是切得太薄就是太厚,味道不是太咸就是太淡。我没有放弃,不断尝试,终于,我看到爸爸妈妈吃了我做的冬瓜汤后那惊讶的表情,我知道――我成功了。

以前的我,特别依赖爸爸妈妈,走夜路一定要他们陪。爸爸妈妈为了锻炼我,常把我当成跑腿的.,家里要买点小东西什么的,准是我的事。有一天晚上,外公对我说:“你去商店给我买包烟吧。”一听这话,我顿时惶惶不安起来,要知道,我家住六楼,离商店较远,一路上,中间有好几段路没有路灯。我硬着头皮,走了出去,一路上,心中充满了恐惧,我害怕路边的树影,害怕突然出现的行人,当我回到家时,由于过渡紧张,心“咚咚”地狂跳,上气不接下气。几次这样的训练之后,我克服了恐惧心理,走夜路就跟白天一个样。

以前,我对于“尊重老人”只停留在口头上,现在的我,刚满十岁,爸爸妈妈夸我长大了,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因为我在行动上尊重老人,我给外公捶背,夹菜……有一次,为了给对方夹菜,菜在我和外公的碗里跑了几个来回。

我为进步感到骄傲,我要为进步喝彩。

关于进步的作文六年级 第2篇

说起孙泽,在我们六年级可是很出名的,原因吗就是因为一个双

差生不单单是学习不好,还爱欺负同学,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和同学们打架。

现在的孙泽比起以前,真是有了180度的转变。例如:孙泽在五年级的时候他们班的任课老师告诉我们班的老师说:“要是孙泽能交一次作业可以说是奇迹。”可是今年的孙泽常常创造奇迹。虽然作业没有写完,毕竟是写了,开始的时候只是写一点,慢慢的就能把作业全部写完。

孙泽以前上课总是捣乱,或者睡觉,或者和别的同学说话,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孙泽总举手发言。还有,上课老师让背作文的时候他也会很努力的.去背。有一次,我们背一段课文,这一段有些长,但是孙泽给老师背了一遍,不能说是一字不差,反正是很顺利地背下来了。

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那就是不打架了,在五年级的时候,经常看到他因为打架被老师批评,现在的孙泽学会了与我们和平相处。

孙泽现在也是老师的好帮手,他还帮老师管理班级,下午让那些中午捣乱的同学扫地,拖地。

关于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究 第3篇

一、调整师生关系,增强学生自信

( 一)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首先应当调整自身的观念,改变固有形象, 在课堂上增加自由提问时间,也可以利用课间同学生交流,通过交谈了解不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看法,了解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从而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内容,做好相关的辅导材料,引导学生克服数学上的难题。

( 二) 教师需要放低自己,转变自己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职能与地位。一改传统的教育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从情感上做到同学生平等,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将自己看作自己的朋友,教师以此起到指导榜样带头作用,令自己的学生发自内心地崇拜和爱戴自己的老师,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融入数学学习,真心喜欢数学。

( 三) 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数学能力评价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标准。以往常用的阶段性测试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过于片面,不能仅仅以此来对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下结论。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思维处在发展阶段,逐渐具备多元化的思维,这种变化从数学上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偏科、偏知识点等情况,一些学生可能擅长计算,其他学生可能拥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此时,作为数学教师不可以轻易指责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偏差,应当循循善诱,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弥补薄弱知识点,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挖掘,提高综合数学能力,同时为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标教材改革的深入,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知识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只是数字辨识、加减法计算等内容,数学研究的领域更加广泛。正是在这样的数学教育形势之下,我们意识到有必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使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将情境教学应用到小学六年级阶段的教学中去,通过情景教学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下面笔者就以六年级数学课程中的两个教学内容为例进行说明,分别是梯形面积计算和圆角分之间的换算,简要介绍情境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 一) 关于梯形面积计算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照搬教材中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基本的计算模式。而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动手剪出两个面积相同的梯形图,随后向学生提问: “各位同学是否可以尝试使用这两个相同的梯形组合成其他图形呢?”通过动手,学生会得到更加直观的感受,辅以这种新型的提问形式,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继而发现通过图形的组合形成的是矩形或平行四边形图案。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考虑新得到图形同单个梯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对比相互之间的长宽高关系,最终得出计算梯形面积的公式。 类似于这样的情景化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除此之外也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新公式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 二) 关于圆角分转换关系一课的教授过程中,如果仅仅按照课本中所给的公式进行推导,同样的,难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像这种对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内容应当逐渐将其转移到课堂以外。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普遍对自己所处的周边环境建立起了初步的认识,教育工作者不可以忽略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同家长一起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如去超市购物,买菜,凭借自己的日常观察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关系,既可以让学生自己掌握这个知识点,也可以让他们掌握在生活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反馈,积极反思教学效果

通过一定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要想真正实现对数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客观衡量,就必须从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和消化程度两个方面入手,这就让我们认识到,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听课后反馈的信息,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接受程度。六年级学生的心智发育较低年级要成熟,可以独立对事物进行评价, 辨别是非,也有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实际操作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一) 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以多种不同形式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可以是提问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同时要大力支持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对不懂的地方提问,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 二) 课下,教师应当主动同学生交流,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并对反馈的信心进行分析和思考,总结教学中的优势和劣势,选择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发挥教师主心骨作用

在新课标改革的推进下,大体上教学理念的重心慢慢过渡到了学生身上,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削弱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的同时,仍旧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全程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中的一些难点和疑问。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一定不能流于形式,必须发挥这种学习模式的优势,鼓励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结语

关于六年级作文教学的理性思考 第4篇

我觉得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应以几个方面为抓手,切实推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一、阅读和写作应巧妙结合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位语文教师都强烈意识到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然而新教材较以前的教材相比篇目众多,教师上课时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名篇名著;如果作为回家作业,又怕学生根本不读或应付了事。对此,我是这样解决的:每周一、三、五布置写点评的作业,教师首先精选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阅读的、篇幅适中、文质兼美、故事性强的文章,每次下发一篇,要求学生回家后先默读一次,碰到生字词可查字典,并把生字词的拼音和解释写在点评本上,再朗读两次,然后摘抄好词好句写点评。点评本从中间画一道竖线隔开,左面摘抄,右面写点评。还可以让学生针对全文写点评,这类似于读后感。阅读作业完成得好不好,只要看看学生点评的质量就一目了然了。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二、应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在小学低年级,由于家长觉得孩子识字少,阅读时怕难以理解,所以在孩子的认字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到了高年级,学校则侧重于做练习,致使学生阅读面窄、词汇量少。因此,我从六年级开始就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给学生推荐一些名著让他们选择,或去图书馆借,或去书店选购,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此外,我还把读名著作为贯穿学期始终的一项作业,要求学生每天必须抽出半小时来读名著;有时我不下发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就自己读的名著片段写点评。两个学期下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学生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应在活动中扩大学生的写作视野

许多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常有这样的感慨:选材老套,很多学生千篇一律地写妈妈雨天送伞、爸爸背他上医院等老掉牙的话题。这一方面说明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善于发现身边的真善美;另一方面则说明学校和家庭生活的单调乏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校园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如春游、为灾区小朋友举行义卖活动,这些都是写作的良好契机,我们要很好地加以利用,并“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写周记或作文。作为语文教师,也可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其写作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说,学生自然就降低了写作文的畏难心理。

四、应牢牢抓住作文的反馈和修改环节

活动开展得越多,学生写作的热情也就越高。如果教师对于学生上交的作文反馈太慢,甚至过了一两个星期,学生才拿到教师批好的作文,这时学生的印象已经不深了,或许漫不经心地看一下教师的评语,就塞到抽屉里去了。下次再要求写命题作文时,他们的热情已大打折扣。教师辛辛苦苦改作文、写评语,却因为反馈慢,使付出的和得到的不成正比。那么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呢?我从以下方面做了尝试:

1.作文交上来的当天就进行讲评

教师可将还没有批改的作文放在讲台上,随机抽取几本让学生朗读。平时写作认真的学生,被抽到时往往镇定自若,甚至喜上眉梢;平时写作马虎、应付了事的学生,则面红耳赤,暗暗下决心下次要认真写。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改进意见,中间穿插学生的点评,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这样的作文反馈课,其效果是明显的,也有激励学困生的作用。最后,教师可将作文收上来回办公室逐一修改,认真写评语。

2.六年级第二学期,可以尝试同学互评作文

教师可把评分标准、评价要求详细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们有章可循。应注意的问题是,教师要保证每位学生拿到的不是自己和同桌的作文。一篇作文批改好之后,同桌再交换批改,保证每位学生一节课至少批改两篇作文,并要求学生在评语下签名。做一回小老师,给别人的作文“把脉”,对于自己的写作何尝不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呢?这样的做法也能保证自己的作文及时得到反馈,但次数不要过多,每学期一两次即可。

3.分数激励,注重作文的一题多写

教师每次批作文,都会给学生打一个分数。但是长此以往,学生对分数的敏感度会降低。那么,如何让分数发挥它的作用呢?我的做法是:以85分为底线,低于85分的要根据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重写。写完后交上来再批,达不到85分的再写,直到达标为止。一个作文题目可以写两次甚至多次,这与一个作文题目写完一次后就换新题目相比,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分数激励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争取第一次就达标,让他们明白“长痛不如短痛”。学生对分数的敏感度会唤起他们写作的潜能。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使他们喜欢自己的语文老师,从而喜欢写作。当一个学生觉得教师欣赏自己的时候,自然会焕发无穷的热情来表现自己。当然,教师还可以开展作文的专题训练。如某一节作文课训练学生如何进行外貌描写,下一节作文课让学生学习神态描写。这样,每节课有侧重,学生收获会更大。如果在六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稳扎稳打,使学生作文水平稳步提高,让他们品尝到写作的甜头,那么,对于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甚至将来的大学阶段都将起到莫大的激励作用。

生活因小进步而精彩六年级作文 第5篇

世界之大,没有绝对的绝对,生活每天都在更新,小小的`进步才会铸就大大的成功。 ――题记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想一步登天,样样都想做最好的,但结果,却总是一无所获,这是为什么?因为你所追求的,可能已经超出了你所能承受的范围。就像如果把一把玉米粒全都放在一个漏斗里面,玉米粒相互挤着,一粒也不可能掉下来,而只要你每次放一点,那么就会成功,其实这个漏斗就代表着我们大家,无论在什么方面,只要你每天做好一件事,就会有收获的喜悦。

在学习上,可能今天学的知识太难,该掌握的没有掌握,看到题目一脸慌忙。你可能会放弃,心想:不做了,不会就不会吧。但是你想想看,如果每天都这样,那还能学什么呢,只要你今天能够弄懂一个题目,那么你就是最棒的,因为今天你会做了,明天有弄懂了,以此类推,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你就会获取成功的果实;只要你超越了自己,就是最大的进步;只要你每天努力了,争取了,那么可以说,你就已经战胜了自己的内心!

在生活上,也是一样的道理。有很多人埋怨生活太苦,太累,每天做的事一大堆,但你们是否想过,世界上有多少身患疾病的人,他们每天也要生活,那他们靠的是什么?是毅力!只要你每天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此循坏,进步一点点,你会很开心,当你忙碌了一天,坐下来,你也会很欣慰,虽然进步不是太大,但是只要你努力,并且进步了,就很开心,因为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呢?没有小进步哪求大进步呢?在挫折面前,请不要低头,进步,很重要!

三年级关于进步的作文 第6篇

开始考试了,是其他老师来考我们的。最奇怪的是,有三个老师轮流交换给我们考试。我是第二个考试的。前一个同学在考试的时候,我在拼命地做作业。我非常紧张。

老师一叫到我的名字,我就出去了。我有些地方读错了,一下子就改正。我还记得李老师说:“万一你读错了,只要马上改正就不会扣分。”我就按照李老师说的做,发现读错的就改正。

三年级关于进步的作文 第7篇

我进步最大的还是看书了!比如这几本:《超级侦探》、《赛尔号》、《蜘蛛侠》、《我把爸爸养在鱼缸里》…… 我最爱看的还是《超级侦探》了!

记得一个星期天,我约好和几个小朋友去踏青,获得我们学校最难得的青星卡。可是,他们左顾右盼,东张西望,还是没看到我的人影,他们打了成千上万个电话,才知道我的所在处——家。

他们来到我家门前,还没敲门,门就不知不觉地开了,原来,是我爸爸开的,他们以为是我给他们的惊喜。当他们看到我的时候,我还在看一本《读书是自己的事》这本书,当他们把我从梦中叫醒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

关于进步的作文六年级 第8篇

1.详尽解读课改内容 ,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详尽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后发现,依照小学数学教育新课改的相关内容要求,则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其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服务于学生,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老师教学素质的提高,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基于此种内容标准,小学数学老师应该从自身出发,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力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从传统的教育理念完全跳出来,善于秉持和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把自己看做知识的传播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随即指导小学学生学习和成长。 与此同时,老师应该适当放低自己的位置,与学生尽量保持平等和谐,拉近自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做学生的朋友和领路人,在双方的交流、协作和相互作用中互相成长、互相进步。 但要注意的是,老师切不可忘却自身的原则,不该做的、不允许做的事情绝不纵容学生,为学生划定出一道明晰的界限,树立自身威严,奠定教学基础。

2.善于联系数学知识 ,巧妙运用媒体技术

小学六年级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极丰富,涉及分数计算,负数认识,图形简单变换,以及圆的基本运算等,对于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十分有效, 所以小学六年级老师要迎合多样化的数学知识点内容, 善于将数学知识点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相联系, 从而达到调动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主动性的目的。 比如,老师在讲授“分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在大屏幕上播放一大块圆形蛋糕的图形,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将这个蛋糕分给5个人,怎样分呢?平均每个人分多少。 给学生时间思考的同时老师便可放映蛋糕的动画图景,将一个大蛋糕瞬间划分成三个均等块,每人分得1个蛋糕的,就是(块),也就是1÷5=(块)。 在此基础上,老师便可继续提问:把五个人得到的蛋糕平均分成4块,每个人吃掉一块,相当于就吃了几块,那现在每个人手里剩的蛋糕是最原先大蛋糕的几分之几呢? 此时老师无需直接说出问题答案,最好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剩余动画图景,最终得出问题答案。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十分有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不知不觉地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3.借用现实生活事件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从人类的成长规律看,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虽已经走出低年级的幼稚期,但依旧有小孩子的稚气,此时的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与赞赏,所以他们热衷于模仿一切他们所认为正确的行为举动, 旨在成功长成“小大人”。 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面对六年级学生时,应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空间,尽量借用现实生活事件为他们创设相对真实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让他们在自我探索、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位置, 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出一份力。 比如,老师在讲授“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提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xx学校里面有一个直径为6米的圆形荷花池,请问这个圆形荷花池的周长是多少呢?具体要怎么计算? 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学生说:“拿一根细线围绕荷花池边缘高台走一圈,线的长度就是荷花池的周长”,另一学生说“太麻烦了吧! 肯定有更好的办法! ”其他学生皆在思考与讨论。 这时老师便可引入本节课堂教学的主题,带领学生解决“荷花池周长问题”,从而熟练掌握“圆的周长”这一数学知识点内容,教会学生解决生活现实问题的简捷做法。

4.重视课后作业设计 ,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稳定

课后的练习作业, 它虽然与数学课堂教学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是巩固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稳定的必要因素。 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课堂表现分层布置作业, 比如在一张作业表单中涉及三个层次的作业,有针对学困生的基础性作业,有针对中等生的巩固性作业, 有针对优等生的拔高综合型作业。 这样层次性的作业设计,可以充分顾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获得学习成果后的喜悦,进而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稳定。 同时作业反馈时,还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充分鼓励学生但要把握尺度,批评学生错误也要适量,真正发挥作业设计的作用,为小学六年级高效课堂的构建把好最后一道关。

总而言之,在构建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做好以上笔者提及的四种具体方略,多层面把关,最终构建出真正的高效课堂,为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尽一份力。以上即为笔者关于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方略的一些见解, 希望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提出一些可用建议。

摘要: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数学随处可见,教学可谓是广泛应用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数学是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要求每位学生都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而为后期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做好准备。因此,老师应该竭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构建数学高效课堂,从而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任务。本文以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重在从多个层面探析构建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方略。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参考文献

[1]杜先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新课程(小学),2014(05).

[2]王凡兵.对农村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方案的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3(01).

[3]邢志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2).

[4]罗恩.浅议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关于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 第9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学习主体性

在小学高年级,特别是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启发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主地学习和探究,以使所有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水平。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务必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与能力,应用适宜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充分地体现学生的阅读主体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和启发学生,推动教材文本、学生、教师间的互动。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从而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为此,阅读教学务必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六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教师应当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变成阅读教学的主体。首先,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和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其次,教师需要树立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能力、知识等进行分析,实现学生的发展要求。再次,创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并有效地辅导学生。第四,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实现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激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获得更好的发展。最后,教师应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技巧与方法,启发学生自主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观念。

二、有效地预设阅读教学的过程

任何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学生的心理现状、情感感受、认识能力都存在非常大的不同,教师在预设阅读教学的时候,应当把握所有学生的特点,这样才可以确保因材施教以及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也才可以进行科学的预设,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首先,教师应当对学生的爱好、兴趣、思想状况进行把握,跟学生融为一体,积极地跟学生互动和沟通,进而得到宝贵的预设资源,确保预设的教学跟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其次,教师应当对目前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把握,进而在教学过程中突破难点、把握重点、注重分寸,明确应当指导和讲解的知识是哪些等。再次,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有效地把握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认识能力之后,应当注重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从而科学地预设阅读教学。例如,教师在教授《我的老师》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大致回答作者对老师怀有的感情是怎样的?要求学生以一句话或者是几个词概括。教师以此作为前提条件,在预设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技巧与语言风格,体会作者尊敬和热爱老师的思想情感。其次,因为学生的概括能力存在差异性,一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而一部分学生则要求教师进行适当地引导。教师明确这种现状之后,应该更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预设下面的阅读教学:组织所有的学生交流有关教师的名言,交流朗读课文过程中碰到的生字词,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从而启发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课文。教师以这种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阅读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才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以异样的视角关注学生的阅读水平,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持续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以使学生通过自身的阅读提高素养。而教师有效的引导和启发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所在。在小学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单元练习的重点实施阅读教学。例如,教师在教授《科罗拉多大峡谷》这篇课文的时候,需要根据单元练习的重点思考这一篇课文练习的重点内容,即认识生字和生词,可以有感情、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通过语调、停顿、重音来表达自身感受到的情感,以及掌握说明事物的方法,且以此作为自主阅读卡片的内容,并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完成自主阅读卡片,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就进行自主阅读学习。在学生完成自主阅读卡片之后,教师再收集和评价学生的阅读卡片,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总之,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充分地体现学生的阅读主体性,有效地预设阅读教学的过程,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实现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云岚.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效率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胡荣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艺术素材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3]朱友清.小学作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四年级关于进步的作文 第10篇

从幼儿园开始,我就非常喜欢读书。当时我最喜欢的书就是童话,妈妈每天晚上都会给我读书,有的时候妈妈都读困了,我依然听得津津有味,妈妈读错一个字或者读串行,我都听得出来,可见我听得多么认真。

上小学后,我开始喜欢看小说,尤其是杨红樱阿姨的笑猫日记系列,里面的每个故事都非常感人,读着读着我便会流下眼泪。

慢慢地,我又开始喜欢上了科普读物,书中讲了很多与众不同的新鲜事,让我感觉到这个世界很奇妙。

现在,我又迷上了当代小学生、小学生文摘等读物。这些文章都是和我们同龄的学生写的,内容很贴近我们的生活,让我感到亲切。

关于进步的作文六年级 第11篇

我记得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就像我的心情一样好,因为我手里拿着一张100分的试卷。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妈妈。我妈夸我,夸的雨点般落在我身上。我非常自豪。

第二天,我得意洋洋地来到学校,大声炫耀自己的成绩。对七八十岁的学生说:“切,你只考了这么几分,真是垃圾。”当我听到90多个同学在谈论问题时,我挤进去告诉他们我得了100分。其他同学问我怎么做。我对自己说:“这是我自己做的。我为什么要告诉你?”他们不得不绝望地回去。

到了期中考试,很快就把卷子做完了,感觉很无聊,不知道怎么查,就画了一张图。很期待,终于考完了,我昂着头叫试卷。

啊!终于到了公布分数的时候了。我觉得我至少能考到96和97,但是没有成功!可能是老师给了我面子,没报分数。当我拿着试卷看到的时候,我惊呆了。为什么只有84?我沮丧地回到家,父亲看到了。他没有骂我,而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女儿,做人不要傲慢,要豁达。骄傲不仅会降低成绩,还会交不到知心朋友。心胸开阔会让更多的人喜欢你,和你交朋友。谦逊的问自己做不到的问题。想想吧!我亲爱的女儿!”

我回忆起我做过的事,真让人心寒。想起老师曾经告诉我的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不但充耳不闻,还在下面搞小动作。真是惭愧。从此我不再说大话。可能是我求别人指点吧。我感谢我的老师和家人。

六年级进步学生代表发言稿 第12篇

任永尧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六一班的任永尧。今天,我很荣幸作为“进步学生”代表站在这里发言,心中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激动,首先向一直指导关心我学习的各位领导、向认真教学、辛勤工作,给予我宝贵知识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站在台上跟大家分享我的进步的点点滴滴,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恩。作为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谁都想学习成绩好,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至少是做到了“四个舍得,三个刻意”。舍得花时间学习,舍得开口学习,舍得动脑思考,舍得在学习上丢脸!刻意去观察,刻意去积累,刻意去运用!

我认为学习要取得进步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要有计划。以前我学习随意性很大,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经常不是忘了这项作业,就是忘了那项作业。开学初开了班会之后,我懂得了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将我们的学习目标细化到小时分钟。恰当安排各项学习任务,使学习有秩序地进行,有了计划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管理好。

2、爱学习还要善于学习。课前要预习,了解下堂课学习内容,不理解的做记号,老师讲课时就重点突破,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3、学习要注重效率。上课认真学习,积极回答问题。会听课,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我上课爱走神,这是最愚蠢的行为,分心时,会漏掉许多知识点,积少成多,慢慢的就变成后进生了。

4、当天的学习任务一定要当天完成,以前我学完了就觉得过关了,再也懒得拾起那些旧知识。导致看似学会了,可是一考试就都模棱两可的想不起来了。现在我每天都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复习,把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消化好,再通过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和补充。

关于进步的作文六年级 第13篇

一、马克思的社会进步理论

“进步”是一个价值概念, 与人们的价值目标相关, 是人们为规范事物的发展方向而设定的, 是关于事物理想状态的设想, 因此进步是指事物的发展朝着理想的状态接近, 它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运动过程。如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政治制度的变迁, 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交往范围的扩大等。

1. 社会进步的内涵

社会发展是指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有规律的发展。而社会变迁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 它是指“社会现象中有计划的或无计划的、性质或数量上的改变过程”“社会变迁是不可避免的” (1) 。而社会进步是具有相对性的, “这种相对性首先表现为社会进步与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紧密相关。评价主体不同, 对同一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也不同” (2) 。社会进步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不同的历史阶段, 社会进步的内涵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 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道德与社会各方面的改进, 社会向更高阶段过渡, 新事物克服、扬弃旧事物。

2. 马克思社会进步理论的基本观点

⑴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在马克思看来,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是矛盾运动的关系, 这种矛盾运动带动了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并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他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性力量。因此,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推动力量, 是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

⑵社会进步的道路具有多样性。马克思认为, 社会进步的道路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循序型进步”, 即社会基本矛盾处于非对抗阶段, 社会平稳发展的阶段。第二种是“跨越型进步”, 马克思讲到俄国农村公社时, 说俄国完全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从而在新制度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三种是“曲折型进步, 即社会发展过程中有无数偶然事件, 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曲折前进的过程。因此社会进步的道路是复杂的, 总体上的进步不排除某些地区某些时期在某些方面的停滞、后退, 乃至消亡。

二、马克思关于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

评价尺度又称之为评价标准, 它是一种在实践活动中作出的判断, 是人们以一定的价值尺度来评价对象或者是对对象界限的规定。它是对客体对主体是否有价值的一种评价, 即衡量客体是否满足了主体的需要以及需要满足程度的一种评判依据或标准。因此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即衡量社会是否进步以及进步程度的依据或标准。

1. 生产力尺度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的发展的前提, 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 人才能成其为人, 社会也才能发展进步, “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 (3) 。因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尺度。

(1) 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力量, 又称为社会生产力, 它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在人类社会中,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基本的关系, 其他社会关系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都是从这个关系中延伸出来的,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从自身需要出发的, 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人们的需要包括基本的物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发展和娱乐的需要等。在这些需要中, 我们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要才有能力去追寻其他的需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生产力尺度是一种根本的尺度。

(2)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具有根本的决定性作用。因而可以判断它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尺度。社会是否发展以及发展的程度, 关键看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人类社会总体上的发展趋势是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 之所以表现出这样发展趋势是根源于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和进步性。马克思说:“进步这个概念决不能在通常的抽象意义上去理解” (4)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也绝不能到人们的精神领域中去寻找, 而是应该从整个社会的物质基础及根本力量中去寻找即到生产力中去寻找, 因为一种社会形态是高级还是低级主要是看经济状况或生产力的水平和状况。

2. 人的发展尺度

从主客体的角度看, 生产力尺度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客体性尺度, 相对的, 人的发展尺度则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主体性尺度。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了人的利益, 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人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 人作为社会物而存在, 人类历史也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延展, 我们考察社会历史的进步问题时, 不能撇开人的实践活动, 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 又是历史的剧中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创造满足自身生存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 从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因而, 人在实践中塑造着自己的同时, 也塑造社会历史。人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创造巨大的生产力, 从而推动历史的发展, 社会历史是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历史, 是追求目的的人的活动的历史。另外, 人又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核心, 人的发展可以从许多方面体现出来。人的发展一方面指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提高, 另一方面指人的个性发展状态的进化。人自身生存状态是指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质与量的提高。是人的发展的基础。而人生活状态的提高是指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状态的质与量的提高。它反映的是人处于一种和谐的社会状态之中。这一切都说明人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与主体。

3. 两种评价尺度之间的关系

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尺度, 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有着各自的侧重点。生产力尺度主要侧重于从客体方面层面去评判社会发展进步与否, 人的发展尺度则侧重于从价值层面、主体方面上评判社会进步。

⑴就历史发展总的趋势来看, 两种尺度是一致的。生产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 而人的本质力量则是生产力的内化。一方面,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 实则也是人也在向全面发展前进的过程中。马克思说, 生产力的发展, 既体现了历史的进步, 也为价值的完善奠定了基础。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是人和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 并且它决定着人与社会的发展程度。因此, 用历史尺度与用价值尺度对社会发展进步进行评价最终会殊途同归, 达到统一。另一方面, 人的发展又反过来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人的发展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方面体现了出来, 这这几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会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另外, 人的个性及能力的发展, 不断改进生产工具, 会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条件。因此, 生产力尺度和人的尺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⑵从历史发展的某一具体阶段、具体时期来看, 两种尺度之间又是不一致的。马克思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很多, 如马克思曾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 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 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 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疲劳” (5) 。资本主义的发展, 造成了两方面力量的发展。一方面是大机器、科学技术、工具的发展, 也即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 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 又导致人的异化, 人被机器代替, 人的个性的消解, 即同时出现了反人力量。可见, 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时期又出现了不一致, 在特定历史阶段出现二者的不一致是必然的, 普遍的。

由此可见, 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二者既是统一的, 又是不统一的。那么, 如何使两种尺度实现统一呢?马克思认为, 最根本的要从社会实践中去寻找。“人类社会的历史, 就是在实践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促使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趋向统一的历史” (6)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人们不断提高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而既能提高生产力又发展自己的能力。因而, 生产力发展和人发展的基础是实践, 实践是两个尺度统一的基础。

三、马克思关于社会进步评价尺度思想的现实启示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在国家的积极推动下, 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社会矛盾, 甚至恐怖事件频发。如何走一条能够让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 需要一种科学的社会进步评价思想来指引方向。马克思的社会进步评价尺度思想启示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人文的诉求。

1. 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推动社会发展

马克思关于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的思想告诉我们,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需要, 也是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 发展到甚至对我们现代条件来说也是很高的程度, 才有可能把生产提高到这样的水平, 以致使得阶级差别的消除成为真正的进步, 使得这种消除可以持续下去, 并且不致在社会的生产方式中引起停滞或甚至倒退”。一个社会的发展最终要靠生产力推动, 因此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发展教育。邓小平同志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才能提高生产力。在我国, 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应该从科学技术上着眼, 大力扶持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另外, 还要不断改革、调整生产关系, 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通过改革, 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上层建筑成为经济基础的推动力量。

2. 积极促进人的发展的全面化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 人的才能的多层次多方面发展, 人成为能够主宰自己的主体。当今社会的发展应该以人作为出发点和核心,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时代, 经济、信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诸如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为主导的问题的全球扩张, 因此,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防止人的发展的片面化。当今时代, 一定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 使人真正成了自己的主人, 人的丰富个性得到全面实现, 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纵观马克思的社会进步评价理论, 启示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兼顾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 从而在全球化成为主要趋势的今天, 不断为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准备物质和人的双重条件。

注释

11[美]史蒂文·瓦戈著.王晓黎等译.社会变迁[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8.

22潘峻岭, 陈望.30年来中国社会进步理论研究综述[J].湖北社会科学, 2010 (5) .

3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80, 775.

4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7.

关于进步的作文六年级 第1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理念;思想教育

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与小学其他年级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何开展好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爱是教学实施的重要动力

小学六年级是即将结束小学学习生涯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也意味着教师要肩负更大的责任,需要完成的任务会更多,教师不仅要对学校有一个工作的交代,也要对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负责,

同时还要对学生在毕业关键时期的健康成长与学业发展负责。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就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拿出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做好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要做好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就要求教师做到将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从时间上保障教学的开展,要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毕业班自身的情况,以及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六年级语文教学实施的内容,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爱”作为教学工作实施的根本原则,以爱的力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真诚的心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爱的话语,体会到老师发自心灵深处的爱,以爱为动力的教学工作的实施,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习,用爱作为学生在学习上不断前行的动力,用爱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困难,取得语文学习的更多胜利。

二、要以语文学习的不断积累作为创造的基础

要做好一件事情,往往需要进行长时期的积累才能取得成效,语文学习也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取得实效。要做好语文知识的积累,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几种基本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实施中要重视读的作用,读可以采用大声的朗读方式,也可以采用不出声的默读,还可以采用微声的轻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所读的内容也要力求丰富,既可以是对课文的背诵与朗读,也可以是对诗词的朗读,还可以针对大量的成语进行长期的积累与朗读,对一些充满启发的名人名言也要展开大量日积月累的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多动笔,引导学生经常把一些自己喜欢的词句记在固定的笔记本上,在需要的时候经常翻看,在这样的过程中做到生活化语文知识的积累。并且,作为老师,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老师为了鼓励六年级的学生勤于动笔,也应该在平时树立一个多动笔的榜样,要以促进学生的动笔为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动笔,积累自身的写作经验,以教师的榜样树立调动学生动笔的热情,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不断积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六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基础更加丰厚,才能更具创造的潜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常进行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积累才是学生创造的重要基础。

三、要在语文教学的实施中开展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既是一种语文素质的教育,也承载着思想教育的功能,在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这些内容除了具有极强的文学欣赏性以外,同时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内涵,其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都是非常强的。因此,语文教学从其本质来看,既是一门语文知识学习的科目,也是一门思想教育的科目。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结合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思想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一些优良的思想,以美好的思想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四、要以大语文的教学理念引领六年级的语文教学

应该看到,在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实施中,单单以一本书的课文来开展教学明显是不够的,只教一本书也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六年级学生与其他年级的小学生相比较,已经具备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仅仅通过一本语文书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六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而语文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学要冲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以广阔的语文教学来开拓教学的新天地,现代语文学习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学习渠道可以选择,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媒体与现代网络的不断兴起,给语文的学习创造了更多的学习空间,教师在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以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为语文学习的新渠道,拓展更多的语文学习内容,丰富语文知识,以课内、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以大语文的教学观引领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实施,对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开展好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对促进语文教学的实施极具现实意义。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张玉卿.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2.

上一篇:学生微公益活动策划案下一篇:院系科推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