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悉心育人

2024-05-18

爱岗敬业悉心育人(精选9篇)

爱岗敬业悉心育人 第1篇

“爱岗敬业悉心育人”师德读书会

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强我校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职业责任感,提高教师的素质,我校决定在5月19日开展“爱岗敬业悉心育人”为主题的师德读书会活动。

二、时间地点:

比赛时间:2010年5月19日下午第三节课

地点:四年级教室

三、演讲主题:

主题:“爱岗敬业悉心育人”

四、参赛人员:

青年教师(45周岁以内)参加比赛,名单如下:

狄文波于飞丛玲于郭靖孙杰张娟林晓 高安安李宁侯玉峰陈爱芳

五、读书规则:

读书内容必须与主题相符。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读书内容:主题鲜明,层次鲜明,详略得当,结合实际紧扣主题。

(2)语言表达:吐字清楚,讲普通话,流畅生动,饱含感情。

(3)仪表风范:情绪饱满,仪表端庄,表情自然,举止优雅,大方得体。

(4)现场感染力:有较强的现场感染力,能引起观众共鸣。

(5)时间掌握:读书时间不超过7分钟。

六、活动组织:

本次活动由学校德育处主办,具体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筹划工作。

爱岗敬业悉心育人 第2篇

爱岗敬业育英才无私奉献写春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日记中的一段话,他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发挥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贡献。今天,我再重新体会这段话的含义,便发现它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那就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爱岗敬业,是教师的职责;爱岗敬业,是教师的必需;爱岗敬业,是时代的需求;爱岗敬业,是教育发展的前提。多年以来,我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欣慰和荣耀,为自己能够带领一群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感到自豪万分。自2000年踏上这方三尺讲台至今,我由初工作时的单纯热情到稳健成熟;由遇事的不知所措到胸有成竹;由处事的疲于应付到井井有条、乐此不疲;为人之师的酸、甜、苦、辣使我深深体会到了教师的那份爱与责任。

一、播洒阳光,无私奉献,付出一片真爱

教师的爱心是教育成功的原动力。“一切教育活动都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委员会的口号。教师和学校的工作都要服务学生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尽可能的创造一切条件。

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如鲜花般地绽放!双手扶持千木茂,花怀灌注万花稠。教师要以春风化雨之“爱”、春泥护花之“责”,去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明天!爱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师爱是教育的桥梁,师爱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师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坚信,皮格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头

变成少女,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我们面对的全体学生。

哲人说:“使人进步的最大一种刺激物,是一种成功的感觉。做了一点事,无论事情大小,只要他尝着一点成功的快乐,便会渴望再次成功的光荣。”我们班的叶爱祥同学父母在外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聪明但很贪玩,学习成绩较差。不过,他的乒乓球打得非常好,于是,在课外活动中我总为他提供展示球技的机会,每次他的精彩表演都会迎来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借此机会,我让他谈谈取得成功的秘诀。从而引导他在学习上也需要下功夫,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在我的循循善诱下,他的成绩逐渐提高了。在本学期期中检测中,他破天荒地取得了66分。

工作 12 年来,我把爱的阳光无私洒向我的事业,洒向我的学生。在我的思想里,学生没有好坏只有差异,我努力挖掘他们各自的闪光点,倾心栽培。我班有个叫建茹兰的女孩,非常内向,从不敢举手发言,与同学、老师交流时总是怯生生的,参加活动也不积极。老师问他为什么,她想了半天,脸也红红的,终于小声地说:“我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别人都比我好。”很显然,她的症状是典型的自卑表现,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做什么事都缺乏信心,担心做不好,怕别人耻笑,不愿与人交往。我发现她虽然成绩差,但特别诚实,做卫生特别认真。于是,我在班上肯定了她的优点,并选她做卫生委员。课外,经常找她谈心,给她补课,课堂上只要她一举手,就点她发言。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她几乎变了一个人,做什么事都很主动,人也开朗了。

二、好学进取,追求卓越,提升教学技能

作为一名老师,我深深知道: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老师不能光满足自己有了“一桶水”,而要力求使自己成“长流水”。我知道孩子是祖国的明天,学生在观念和习惯上接受健康向上的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完美的人格,无论对今后的发展还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我努力以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在教育教学上义不容辞的责任。

寒梅迎雪盛开,没有争奇斗妍的喧闹,惟有暗香幽幽袭来,我就

是这样的人,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在最需要的时刻,却悄然而至。无论是什么事情,只要是有利于学校、有利于学生的,我总是二话不说,心悦诚服的接受学校的安排。每个学年,由于学校需要,自己要变更两三次工作,但从不因此而怨气冲天,而是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学生,进入角色。近两年来我不仅担任过语文、数学、英语教学工作,还同时兼任学校教务工作,无论担任哪项工作总能做到“任劳任怨”,坚持把每项工作都做得最好。

在班级管理中,我坚持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建立健全各种班级规章管理制度,比如:晨读制度、朗读制度、书法练习制度等。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让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先后实行了“我是班级小主人”、“干部轮换制度”等,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职责,都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其次,我大胆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提高。我班除每月组织一次班内活动外,还积极参加学校每期大型活动,我始终坚持在各种活动中绝无局外之人,不论歌唱的好不好,操做的好不好,必须做到各司其职,人人有份。同时把任务下放,让学生自己拟计划,推选活动主持人,活动中不冷落每一个人。我十分珍惜班级的荣誉,每次活动成绩优异了,我总是与学生在共享快乐之余,对学生的活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进行鼓励;成绩不理想了,自己也有足够的肚量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一起找原因,找差距,定目标,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意识得到不断增强。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启发、诱导、归纳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作业批改上,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爱岗敬业,责任至上,提高教学水平

古人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爱岗敬业是我们教师的创业精神,是我们集体主义思想的结晶。有人说,如果你非常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如果你非常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因为在你的生活当中,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工作需

要你,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份工作。正所谓不爱岗就会下岗,不敬业就会失业!所以我们搞工作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鱼儿爱大海、禾苗爱春雨、蜜蜂爱鲜花,怎样才能体现这份爱,怎样才能表达这种情?我们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敬业”。当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等待观望半途而废,还是自我激励攻克难关?爱岗敬业说得实际点,就是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敬业就是尊重自己的工作,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对于工作的态度却有高低之别,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其具体表现为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职业道德是一种最基本的做人之道,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最大努力求得不断进步,在尽职尽责工作的同时,应该坚持每天多做一点工作的原则,日积月累,积累工作经验,掌握专业知识,为更好的工作奠定基础。

敬业就是忠诚于自己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忠诚体现在工作主动、责任心强,还要发挥主动性,养成自觉主动工作的习惯。要把个人利益统一到集体利益、学校利益上来,以主人翁的姿态,将身心彻底融入到工作,处处为工作着想,事事从学校利益出发,更加勤奋,更加努力,积极主动的干好自己的工作。只有忠于自己的工作,与同志们同舟共济、共赴艰难,人生才会变得更加饱满,事业才会变得成功。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花的事业是艳丽的,果子的事业是丰硕的,我愿作泥土,为花的艳丽,果实的丰硕,默默地提供养料。我坚信,只要以敬业精神点燃执着的火把,平凡的人生就能闪烁出美丽的灵光。

爱岗敬业悉心育人 第3篇

深入开展教学规律研究,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 董云展先后承担《财政学》《国有资产管理》《资产评估》《财政与金融》《统计学原理》等课程的讲授任务。授课过程中备课认真, 内容充实, 注重信息资料收集, 能够把握该学科的理论前沿, 及时调整和充实讲课内容, 把最新的理论动态介绍给学生。同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他善于总结教学规律,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作为课程负责人, 他主讲的《财政学》2006年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课程。

科研能力强, 研究成果丰富。在完成教学任务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 他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研活动, 并表现出了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成果丰富。近几年来, 参与完成国家级研究课题2项, 省部级课题11项, 厅级课题7项;公开发表论文21篇, 其中核心期刊11篇, 1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著作、教材10部, 其中,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 财政部统编教材3部;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 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他所研究的课题均结合当时我国和河南省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 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针对性, 所提对策和建议具有可操作性。部分成果报送有关部门并被采纳, 为丰富理论研究和深化河南省经济改革做出了努力。

悉心从教 爱心育人 第4篇

“无为”胜“有为”

问题意识、自主探究意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学生对于新生事物和未知领域有着天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少一些束缚,给他们多一些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天性。基于这样的认识,黄世林在设计教学时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舍弃了自己的主观臆断,使教学在表面上看似“无为”,实则“有为”。从他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备课上的“无为”不是说教师什么都不做、不备课就去上课,恰恰相反,需要教师做的反而更多,它要求教师对任何一篇课文都胸有丘壑,对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的要求更高。黄世林认为,一篇课文涵盖的信息非常丰富,仅仅从课文本身入手难以尽现其高妙与精要,只有广纳信息、高屋建瓴才能举重若轻,这是对“无为”备课的“有为”要求。

在准备《月光曲》一课时,黄世林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包括贝多芬的生平、贝多芬的语录、贝多芬的鸣奏曲和交响曲、当时的社会背景、各时期人们对他的评价、月光鸣奏曲的来历及赏析等,并且对文本进行了深度挖掘:从贝多芬个人的感情线索到兄妹俩的情感起伏,再到作者的表达意愿,最后细细品味语言的精准。围绕课程目标与单元训练重点,黄世林最终定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谱写、幽静、恬静、陶醉”等词语。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3.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习文章如何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这4个教学目标的落实、落实的途径以及由此拓展出来的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越“无为”,学生则越“有为”。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感受到了曲调美、语言美、自然美;在全班学生的交流中,学生同作者一起经历了震撼人心的情感变化;在练习联想这一写作手法中,学生分清了现实与联想二者的关系,感受了想象与联想的妙处;在个性思考中,有的学生感悟了盲姑娘对生活的信心和追求,有的学生体会到了贝多芬的“厚积薄发”,有的学生感受到了贝多芬的爱心,有的学生关注到了兄妹情深。没有预先设计的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满堂灌”,没有步步紧逼的“满堂问”,没有表演的花哨,有的只是老师的随机插问和启发暗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这就是黄世林“无为”胜“有为”的教学魅力。

善用三个“敢于”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写道:“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识与自身完整。”黄世林在课堂中运用“无为而治”的教学理念,具体可以理解为教师以自己之大智慧,从容自若,以静诱动,以不变应万变,以教师之“无为”促学生之“有为”。宏观上“为之”,微观上“不为”;幕后“为之”,幕前“少为”;指导上“多为”,实践操作上“不为”;对自身要求“多为”,减少轻率的“无为”。

要达到以上“境界”,黄世林在教学中做到了三个“敢于”:一是敢于放下自己的“包袱”,相信学生能做好,相信学生能自律,相信学生能学好;二是敢于让学生去亲历过程,包容学生的“过错”,不怕学生走弯路;三是敢于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探索的时间,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不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而是让他们逐步学会并养成对知识的探求、领悟等自学能力。

执教《放弃射门》一课时,黄世林在大致讲述了这场比赛的紧张和激烈场面之后,组织学生从读中感悟,引导探究,让学生对“福勒放弃射门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来让学生感悟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在课堂上,有一个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福勒的做法是错的。人们常说‘赛场就是战场’,福勒没有把握这次射门的机会,有可能让他所在的球队输掉比赛,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球员。况且,他在射点球时再次放弃,那就是对裁判的不尊重。”该生这一提法,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余学生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黄世林明白,此时教师做出任何判断性的评价都是苍白的,甚至会起反作用,于是他看着全班学生,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说:“这位同学的看法也有道理,其他同学的意见呢?请大家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学生对“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坚持与放弃、公正与正义都有了新的认识。

黄世林不以简单的“对”与“错”来判断学生的看法,而是引导学生往课文方面去想问题,“敢于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激励学生在分析中提升认识。

相信爱的力量

黄世林至今还保留着一封信,那是多年前一个三年级学生在他去乡下支教时写给他的,信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黄老师,您去了这么久还不回来,我很想念您!您一直很关心我,帮助我,还不让弟弟欺负我,我觉得您就像我的妈妈!”一个男老师,被学生称为“妈妈”,这是何等贴心的赞誉啊!黄世林说:“我一直把学生对我的信任作为工作的最大动力!”正是有了这样一份“爱”,黄世林在工作中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用“爱”来接纳学生,并以真诚赢得学生的信任,以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以耐心期待学生的进步。

2012年,黄世林教过的一个学生在上初中后发现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并在得知亲生父母抛弃自己的原因后,开始自暴自弃,学习成绩迅速下滑。这让她的亲生父母和养父母痛心不已。这时,两家人想到了以前教过她的班主任黄世林,于是他们找到黄世林,说:“她平时最听您的话,上了初中也常打电话跟您说心里话,现在只有您才能帮助她走出心理误区,请您帮帮她!”黄世林没有因为该生已经升入初中而放弃不管,反而认为这是家长和学生对他的信任和肯定。随后,黄世林多次抽空与那名学生交心面谈,还与两个家庭一同分析问题所在,解开了该生的心结。最终,两个家庭达成了共同抚养、共同教育、共同爱护孩子的共识,使该生在家的温暖中健康成长。

这就是黄世林对教育、对学生的爱。应该说,这也正是黄世林的个人魅力之所在!黄世林一直坚持的教育信念就是“爱就是力量”。当别人问起他管理班级的经验时,他这样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获得认可与赞誉。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黄世林认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引导多于约束,服务多于管理,让学生学会自立。黄世林的这一教育管理理念和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提出的“教育需要‘无为而治’”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也正是秉持了“无为而治”的教育理念和凭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黄世林转化了一个又一个潜力生,治好了一个又一个“混乱班级”,带出了一个又一个“先进班集体”。

黄世林不仅受到学生的爱戴,而且在同事中也很受欢迎,许多老师都喜欢去听他的课,对此他总是欣然欢迎。他认为,同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作为学校教导主任,北流市、玉林市兼职教研员,黄世林不但成为了众多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而且从不吝啬将宝贵的经验授之于人。在他的悉心指导和培养下,有数十位教师在市、自治区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在黄世林看来,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善于学习、富有创新精神并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同时还应该是与同事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教师。

(个人小档案:黄世林,男,现任北流市南园明德小学教导主任,北流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讲师,北流市、玉林市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广西基础教育名师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03年参加广西第五届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获课堂教学第一名、综合全能一等奖,2004年获玉林市问题教学法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2004年被评为北流市、玉林市优秀教师,2005年被评为广西小学语文优秀实验教师,2008年获玉林市“新课程问题教学法”说课比赛一等奖,2010年参加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多种风格展示会仙桃选拔赛获一等奖,2011年参加全国第30届“创新杯”教学比赛获十佳一等奖第一名,2011年被评为北流市十佳教师。)(责编 欧孔群)

爱岗敬业 执着育人 第5篇

执著育人

——记后箐乡上台完小优秀班主任钟世珍

钟世珍老师,女,汉族,生于1979年9月。1997年7月毕业于临沧师范学校。2004年9取得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学历;2007年参加临沧市骨干班主任培训。自1997年9月至今,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并承担班级中所有课程的教学任务。

从教13年来,她一直在努力塑造甘当人梯,无私奉献的师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政策,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热爱学生、以人为本,讲政治、讲正气,顾大局、谋发展。在师生群体中起着引领带头作用,深受学校领导、师生及家长的好评。1998年、2004年被评为“乡级优秀教师”。在教学中,她敬业意识较强,有无私奉献的精神,随着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她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教学法,反思教学得失,不断优化教学,教学成绩一直处于领先行列。在学校中主动承担学科带头人,与其他同事共同钻研教法,挖掘现有教学资源,近几年来,该学校教学成绩出现上升趋势也有她的一份功劳。

自从她参加临沧市骨干班主任培训以后,班主任工作更 加出色,理论更精深,德育工作抓得头头是道。她所任的班级焕然一新、出类拔萃。她结合学情、校情乃至国情以及德育任务开展主题班会和班级活动,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大幅度提升,思想受到熏陶。她的学生一直生活在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友爱、朝气蓬勃、有明确奋斗目标的环境中。在班级管理中,她重视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形成集体核心骨干力量。班干部是班级中最宝贵的财富,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臂膀,因此,她十分重视对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每次接任新班之前,她总是先召开原任班干部会,了解班级情况和每人所负责的工作,向他们布置新任务,提出新要求。原任班干部试用一个月后,大体摸清班干部的底子,然后改选。新的班干部一旦产生之后,她对班干部耐心培养,能宽容新的班干部在管理中的失误和过错,她经常爱说的一句话:“培养一个人很难,放弃一个人容易。”她对班干部的培养有恒心、有信心、有爱心。通过定期召开班委会,对他们的工作情况及时肯定和指出不足,对班委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大胆使用,多方关心。注重培养班干部踏实的思想与作风。班干部对同学一视同仁、秉公办事、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能有优越感。为此她有一句口头禅:“干部干部,先干一步,为他人开路。”

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她是这样教育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深信“原地踏步,就是落后”,增加他们 的紧迫感,促使他们更加发奋学习。对他们实行淡化教育,进行品德情操的培养。在班内为他们开设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如“一帮一,手拉手”的自愿自选领教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她只要顺水推舟“抓两头,带中间”,渐渐地,班级正走向一个健康、积极、向上、和谐的渠道上发展。

钟世珍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几年来,能为学校开展示范课,带动其他班主任学习与借鉴,她已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班级管理有方,有计划、有总结、重过程、重反思。学习笔记、班主任工作手册等资料齐全。她所带的班级学风正、兴趣浓、成绩好。

爱岗敬业潜心育人 第6篇

仇桥镇中心小学刘念

林崇德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与业务能力。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个新师德规范正是体现了中央的精神。

爱岗敬业

教师没有不承担或不完全承担职责义务而只享受教师称号和报酬的权利。从选择教师职业那天起,我们就选择了一份特殊的职责任务。许多职责是教师道德的自律要求,同时也是社会规定的他律的法定责任义务。许多国家对教师和公务员的特殊职责甚至做了完全他律的法律规定。以美国加州为例,其《民法》第3100条规定所有公职人员在危机中都是灾难服务人员,“此公职人员包括教师,因此,当灾难发生时,美国教师有疏散学生的职责”。可见,军人、客机空乘人员、客轮乘务人员,还有教师等从业者,是普通人,但又负有许多不同于一般普通人的职业责任。比如,危险来临时,普通人可以自我逃生,但特殊职责的人不能。职业状态下,军人不得临阵脱逃,飞行员、船长不能放弃乘客独自逃生,医生不能不顾病人自我避险,同样,类似保护学生安全这样的规范,是师德要求,也是法定职责要求。师德的贯彻体现了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一种专业,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事业。我们经常谈教师的专业化,什么是教师专业化?我想应该有以下这些含义: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完善的专业理论;成熟的专业技能;权威性的专业组织;专门化的职前培训;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具有自觉的研究意识和行为。然而,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有这样一种专业化,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事业。这就是说,不管是以前的师德标准还是新的师德标准,都在强调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事业,都提出“爱岗敬业”的要求。换句话说,教师的职业就是专业,其职能是一种教书育人的事业。教师是教育体制能否建立、教育质量能否提高、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纵观所有的职业,没有一种职业像教师职业那样具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创造力、延续力。

选择教师职业,就选择了发展,因为教育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选择教师职业,就选择了创新,这就是我们今天提出教育创新的缘由;选择教师职业,就选择了文明,以突出教育是在传承文化、延续文明。能否培养出优秀人才,是衡量师德的根本标准。所以,教师这个职业是一种事业。我们要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本职岗位;尽职尽责、积极奉献;“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人生之一乐。我们要有敬业意识、乐业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勤业意识。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它是师德的核心,也是师德最艰巨的任务。因为,师爱不仅仅要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爱,而且还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某直辖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抽取100名教师,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被试者回答“是”;再向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90%与10%之间存在多大的反差!由于师生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彼此之间要建立浓厚的情感连接,这是一件很费心思的事。要达到这一点,教师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师爱的性质是什么呢?这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一视同仁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所以,长期以来,重视“严在当

严处,爱在细微中”的理念。所谓教育效能感,我们在中小学经常听到教师们表达对学生期望的一种说法:“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成才”,前者是个人效能感,后者是一般效能感。这种效能感期望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就是教师的信念,同时,也是一种师爱的表现。有一些老师曾经问,如果我对学生爱不起来,我该怎么办?回答则是,你起码也得对学生尊重。因为自尊是学生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自尊从哪里来?是教师对学生尊重的结果。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的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尊重就是师爱的别名。

师德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是爱!那么师爱的本质是什么?却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师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说:是勤业爱生!那么勤业爱生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是什么样子?大概每位教师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理解。潜心育人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人们大多知道“伯乐相马”,却不知道伯乐的本职工作是“养马”。世人把对伯乐的关注全放在他养的是否是千里马,他能否发现千里马上;对马的优劣评判标准也只有能否日行千里这一个标准上。这一现象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太相似了,社会要求教师是“伯乐”,培养出来的都是“千里马”(即学习尖子);而很多教师也以培养“千里马”(学习尖子)为唯一目标。尽管千里马极少,却仍然按照千里马的标准去养马,造成的后果必然是绝大多数的普通马“屈死于‘伯乐’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如同马,不善跑的可能善拉,不善拉的可能善跑,不善拉、不善跑的可能善表演;于学生来说,有的善于学习,有的善于创造,有的善于管理,有的善于劳动,有的善于体艺,当初那些在学校的所谓“问题生”毕业后却成就一番事业,被邀请回母校做报告的事也不少见。所以教师不能扼杀和忽视学生的个性,不能把学生都按照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分类,什么样的马我们都要养,并且要根据不同的马的需要,用不同的饲料和方法喂养,让所有的马将来都能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发挥它的价值。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高的标准就是当好“养马”的伯乐——不管什么样的马都养并能因材施教的伯乐!

当好一名“养马”的伯乐确实不容易。首先,教师要真正摒弃唯成绩至上的评判标准,摆脱学校、社会、家长甚至教育主管部门以学生成绩衡量学校好坏、教师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摆脱“虚名实利”的诱惑。其次,“养好马”也要“善相马”,知道每匹马的脾气、个性、爱好和特长,用发展的眼光有针对性地喂养,也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尊重,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不要让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成为“好学生”的“陪读”者。在这里“相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养马”,而不仅仅是挑出“千里马”。再次,“养马”重在“养”,即培养。看到学生有某方面的潜力,引导其向这个方向茁壮成长。

如果不以速度的标准定义千里马——只要在不同领域能做出成绩,我们就把它称为千里马的话,那么千里马无处不在。

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第7篇

——学习先进事迹观后感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哪?这次教师节大会上五位教师的事迹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他们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用全部的心血教书育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要向他们学习,加强自身素养,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以下是我的体会:

1.关爱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给予爱。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要时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要付出特殊的关爱,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悉心感受学生的优秀 第8篇

我一时很难去清晰界定什么是优秀,但我不时从具体的人和事中感受优秀,并把它们作为我的教育主张进而放大。我留有一张学生随意书写的纸条,我看到它会为学生的表现由衷高兴,我会讲述给现在和今后的学生听:

“您的文字就和您一样,平和真实的姿态中是无限的情感和体悟;您的文章就是您的课,睿智和深刻后涌动着思想的魅力,能将人的心灵涡卷,您的笔好比您生命绿叶上的脉络,而文字已融入您的血液。现在,这些带给我的更多是写作的营养和情感的触动,思维的引导,而以后,这些呈现给我的是流淌着感恩与温情的记忆,一位用心思考,用爱育人的班主任,一位用智诠释文字,用情演绎文字的语文老师。”

事情的缘由是,学生方舟向我要一些我写的文章,于是我把自己平时发表的一些小文章复印了几份送给她。第二天,她又把那些文章放回我的桌上,并附了这张纸条。看似一张小纸条,但许多人未必会有这样的习惯和这样细致的表达,我从中看到学生处事的周到,看到她心智的高度。从她的语言中可以发现,她有能力透视每个文字,有眼界观照现在和未来,一件细小的事情能拨动她的心弦,能激发她的想象。

有一天与方舟谈学习,她形象地把自己的学法概括为“顺藤摸瓜”。她的“顺藤摸瓜”法基本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基本是以问题为“藤”,摸那些深埋着的知识的“瓜”。比如,碰到一个自己不知道或感兴趣的事情,她马上就会去翻看课本或上网搜索,对这个问题做深入的了解。由事件到前因后果,由前因后果到人、事、物、图,一下子会发现“瓜果遍地”。有时会以一个人物为中心来网罗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形成“累累硕果”。第二层意思是顺学科之“藤”,摸文综之“瓜”。她会在学地理的时候想起历史的知识,看历史事件的时候联系地理知识。她看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她往往会在这些书籍中发现它与地理和政治的交集,然后确定这些交集就是考试的重点。

这是一种优秀。一个人渴望成绩却不“小富即安”,而是从方法上寻求更大的空间,善于总结,独辟蹊径,且形象生动,从中你可以发现她开阔的思维和宏大的体系。

“层层叠叠的暗黄给崎岖的山路覆上了一层浓浓的寂寥与悲戚;冽冽狂啸的西风裹卷着孤猿颤抖而无助的哀啼,鞭笞着满是血痕、饱蘸泪滴的内心。路,艰难地延伸,却始终无法触及阴暗的苍穹,就如无力伤残的双翼无法承受遥遥无期的归途;风,肃杀地席卷,能扼杀一切生机,却吹不散早已凝冻的愁情;鸟,犹豫地盘旋,它汲取了自然的精华,可自然无可控制的威力却使它失去了飞翔的勇气。”

这是方舟面对杜甫的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下的句子,她巧妙地利用了诗歌的意象,借助自己的想象来扩展诗境,把简洁的诗变成丰富细腻的散文,一个病老无助的诗人形象毕现。她的语言如美丽的焰火,纷繁多姿,串串精彩,灵气逼人。

暑假,方舟到北京新东方学习英语,回校之后她与我谈起了在北京的感受,其中谈到她结识了一位13岁的深圳小女孩,“我真佩服她,我们谈得很投机,她这么小就去过好几个国家,读了很多名著,而且独立生活能力很强,志向是要创建一个自己的化妆品品牌”。方舟与我说起这位深圳女孩时言语中充满钦佩和兴奋,似乎小女孩是她的榜样,而在我看来,这实际是方舟的另一种优秀,因为她总是把自己摆在谦和的位置上,她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于是我想,我心目中学生的优秀不是智力超群,不是能力过人,而是智慧而不失情趣。他有清晰的人生目标,有非同一般的行动能力,有丰富的涵养,有细腻的情感,有明澈的双眸,有阔达的胸襟;他自强而不自大,务实而不世俗,他能够在追求自己人生目标的同时,恪守人类最美好的品质,拥有人类最温暖的情怀,习得人类最睿智的思维,进而获得自己快乐、充盈的人生,这是我最想告诉我学生的。

以心传心悉心育人 第9篇

他谈到素质教育时曾大声疾呼:“素质教育,创新精神是核心,师德是灵魂,课堂是主渠道,要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在他的报告中多次强调:“教不好课的教师不是好老师,只有把课上好才是好老师。”这一论断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师德建设的立足点和归属——让教师的立德树人更多地发生在课堂。

要实现这一目的,情感的建立与融合至关重要。同时,以心传心,利用课堂的有利机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是实施教书育人、以德树人的重要前提。

一、以心传心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德者师之魂。”

教师要担负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必须依靠情感沟通的强大作用。教师必须以情感为桥梁,搭建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经验、能力的通道,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课堂就会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学习知识的浪花;如果没有师生感情的建立和有效表达,学生对教师就是怀疑和不信任的;处于这种情况下的课堂,就是无效的课堂,教师的教学环节是失败的。反之,如果师生之间建立了和谐美好的感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唤起他们成功的欲望,师生之间就会生成有效和成功的互动。

“感人者,莫过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更要求教师创造美好的情感氛围,在互动中实现师生知识、情感等多方面视界的汇聚、碰撞、融合,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情感,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悦地接受教师的教,课堂才会充满无穷的可能性,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障一系列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总之,情感沟通是我们上好每堂课的最关键的因素,是我们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任务,达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二、悉心育人学生感其言仿其行

一个合格的教师,学生会喜欢你、亲近你,愿意听你的话,也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学生不乐意接受教师的“教”,则无论教师如何努力,也难以收到育人的效果。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大门朝着教师敞开时,师爱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这样,“师爱”和学生的“爱师”才能融合起来,成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坚实起点和牢固基础。教师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去做人和学习。教师必须“立德树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识和修养,这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

1.感染人的笑容

面对学生,教师真诚地绽放自己的笑容,既让学生看到自己得体的教态,也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迈出的第一步。

作为建立人际关系的一般准则,面带微笑是初次见面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关键所在。笔者从教生涯的最大体会,就是教师如果从第一节课开始,就一直以微笑的教态与学生相处和沟通,就能轻松地达到答疑解惑的教学目的。因此,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从踏上讲台的第一课起,我都会以最真诚的微笑和同学们打招呼,或自我介绍,或请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通过幽默的语言,打破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如坐春风般地开始新一轮的学习。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在第一次学生和老师见面的时候,让学生对老师心生好感,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中一直充满愉悦感,这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不仅很快适应学习生活,而且对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微笑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融洽的师生关系,它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它促进学生课堂的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感其言,仿其行”的友好情愫中汲取知识,形成理念,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

2.富于亲和力的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如“你真棒!”“你的声音很响亮!”“你读得很流利!”等简简单单的评语,会使学生信心大增。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只有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在教学生生字的时候,我会适当地将生字变成字谜让学生来识记,如“碧”字,变成字谜是“王老头,白老头,一起坐在石头上”,学生一边念着谜语,一边学会了生字。教学词组时,我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后,便出示了黑板上的“建高楼”游戏,面带微笑说:“接下来老师要和小朋友们玩个游戏,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想出最多的类似词语,把高楼一层一层往上造。准备好了吗?”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许多甚至是我都没想到的词语.最后我说:“小朋友们真能干!楼造好了,我们能不能给它取个有意思点的名字呢看谁的点子最有新意!”结果,“AABB世界”,“AABB王国”等都来自学生的创意。课堂中,我看到的是会心的微笑,瞪大的眼睛,积极的配合,认真的思考。这样,每一堂课我都与学生享受到美好的知识体验。

3.恰到好处的引导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从尊重、信任学生的角度出发,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积极地鼓励学生,根据生成性的反馈信息,相机进行点拨和引导。通过恰当的引导,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提升师生阅读教学中对话的质量。

引导学生紧扣重难点设疑问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思考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读书方法。如《黄山奇松》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题目质疑,可引发这样的思考:黄山奇松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被称为奇松?它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议议画画来释疑解难,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如水到渠成一般。

nlc202309020507

课文有时在人物的心理活动处留下空白,有时在故事的结尾处设下悬念。有时在人物对话中安排省略,有时在事件情节之间出现跳跃。这些空白、悬念、省略、跳跃本身是有内容的,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填补空白。如教学《狼和小羊》一文,这篇课文以狼向小羊扑去,为了点燃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我引导学生质疑:狼吃了小羊了没有?小羊的最后命运会怎么样呢?留给学生去推测、去判断,培养思维的独创性,鼓励学生续写小羊的命运。

常言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贵知疑,学固然重要,但先要学会提问题,那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思考问题的动力。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地、长期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将会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诚挚的爱心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儿童。”由此可见,教师的爱多么重要。教师只要真诚真心付出爱,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还很容易打动学生,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理智,从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谛。

我曾经教过一个特别淘气的学生,他学习成绩不太好,行为习惯也不好,总是打架,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我用和风细雨的语言感化他,用精诚所至的爱心对待他。课堂上,常常提问他回答问题,他只要把最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就可以得到掌声。这是对他最好的鼓励,让他充满自信。如果有同学告他的状,我就常常悄悄地和他聊天,他保证以后再也不调皮了,可过几天好像又忘了,又开始有同学告状。仅靠聊天不管用,后来我发现他爱好劳动,于是我和同学就选他当班级的生活委员,他很认真的为大家服务。从此以后,我看到了这个男孩崭新的面貌,同学们也不再告他的状了。

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物品,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培养。

让我们在教学中先心教,再身教,最后言教,做到立德润物无声;树人要先有方向,再有实践,最后要时刻反思,要充满期待。让我们的师德多发生在课堂,在真实的接地气的课堂中探寻教育的真谛,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立德树人。

(作者单位:山东胶州市第三实验小学)

上一篇: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下一篇:鹿城小学听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