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冬天优美诗歌

2024-09-19

故乡的冬天优美诗歌(精选6篇)

故乡的冬天优美诗歌 第1篇

好久没有看到故乡,

好久没有拥抱故乡的冬天,

那是一个遥远的村庄,

一个并不遥远的记忆,

中国的北疆,大兴安岭的怀抱,

一年八个月的冬天,

漫山遍野的苍松记取我了童年的笑脸,

漫天飞舞的雪花还写有我少年的梦想。

故乡的冬天优美诗歌 第2篇

天空中永远是三原色中的蓝,

清澈无边,

红红的太阳洒下柔和的光芒,

站在马路上看得好远,好远!

悠闲的白云,

就像时刻要落地的棉花糖,

催促着人们仰望的欲望,

夜晚的舞台属于星星与月亮,

每一颗星星都是那么明亮,

好比是无数颗夜明珠,

精巧地镶嵌在一个大大的玉盘上,

不知道多少的夜晚,

多少的孩子在数着星星,

多少的大人再给孩子讲着,

哪一颗是织女,那一颗是牛郎,

只怕天狗出现,

眼睁睁看着它吞噬了广寒宫,

没了桂花树,没了吴刚,

担忧着玉兔仙子是否安然无恙!

在城市里度过了太多没有星星和月亮的夜晚,

多想回到家乡,

故乡的冬天优美诗歌 第3篇

金秋十月, 适逢首届琴台音乐节隆重举行, 大型诗歌乐舞《白》作为音乐节开幕式演出剧目上演, 引起了现场观众强烈共鸣。说起故乡情, 诉诸艺术作品的由头总是千千万万, 可以回味、诉说、表达的东西太多太多, 但又总让人感觉情思绵长, 意犹未尽。但是作为一台地方文化精品剧目打造的《白》, 它的魅力就在于对于一方水土、人情、风俗等地域文化特色一网打尽, 不愧为武汉今年新编剧目的精品, 可以预见的是, 它也将成为一台不可多得的经典剧目, 一台充分展现故乡的原风景、展现武汉这片土地所生长的灿烂文化的鼎力之作。

从剧目的选题来看, 《白》的选题是清晰明确又不失古典诗一般的悠远韵味。“白云”、“黄鹤”、“故乡”三个名词的组合本身就很完美地构成了一幅关于故乡的风景画, 与中国古典诗词中意境营造手法颇为相似, 还未观看作品本身, 就已经为观众创造了无限可能的想象空间, 勾起人们的想象和回味。怎样的选题才能深深烙印上“武汉独有”的文化标签呢?武汉歌舞剧院配备精兵强将, 在反复筛选、反复掂量的词条中, 一批最具“独特地域识别码”、最易于彰显城市精神品格的经典事物浮出视线。“白云黄鹤”、“知音故里”、“市井里巷”、“东方水都”等字眼喷薄而出, 这些充满丰富文化符号的语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生动地谱写出了一台体现武汉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风土人情、地域特色、建设成就和历史变革的大型诗歌乐舞剧。

从剧目结构来看, 全剧共分为《序》《白云黄鹤》《知音故里》《市井里巷》《东方水都》《尾声》几个章节, 结构连贯紧凑。诗、歌、乐、舞组合的结构形式, 使全剧充满散文般的优美和流畅, 形散神聚, 令人回味无穷。

“诗”, 是统领贯穿全剧之魂, 是开启每个篇章的导语, 它踏着韵律和节奏, 抒发了深爱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它有时是以无伴奏合唱的形态呈现, 有时又是在余音袅袅中融入的动情吟诵。简明生动、提纲挈领地对章节内容进行勾画、描述、阐释, 起到了打开观众心扉、引领观众进入审美欣赏状态的作用。

“歌”, 为章节中最华彩最浪漫的部分, 所谓言之不足, 言不尽意, 歌之舞之蹈之。不是每个章节都有歌, 根据全剧结构和内容的要求, 歌在全剧中进行了整体合理布局, 穿插全剧, 起承转合, 唱来一气呵成, 增添了该剧的浪漫华彩。一曲《长江汉江》唱出了武汉人念念不忘的故乡情, 尾声的一曲激昂高亢的《武汉人》更是唱出了武汉人的骄傲和自豪, 成为全剧的落脚点。

“乐”, 作为贯通始终的情绪烘托, 散发着浓郁的楚文化特质, 古典而悠远, 清新而独特, 可以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进行演奏。据悉, 该部舞台剧作品的豪华版, 还将以交响乐现场演奏的形式呈现。

“舞”, 作为该剧的第二“语言”, 成为份量最重的主体表现形式。这些或绚丽、或庄严、或激越、或悲壮的舞段, 是对眷念这片土地的芸芸众生之生活情态的艺术描摹。每一个舞段, 都演绎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 再通过故事中的人物情感, 感染观众, 引发共鸣, 实现了地域文化的共振合响。例如《知音故里》一章中演绎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 琴瑟雅韵, 老树、悬崖、巨石, 一人独坐悠然抚琴, 如同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扎着发髻的女子忽然就散开乌黑秀发, 齐齐甩头, 惊艳舞台。《汉绣知音》又是另一种美:身穿汉绣服装的徐千惠, 以甜美的歌声诉说汉绣渊源。《市井里巷》描述着过往的不老岁月, 在蜿蜒曲折的小巷里汩汩流淌, 勾起观众情不自禁地回味几代人共同创造的美好生活记忆。竹床阵讲述了童年小巷的故事, 温馨温情, 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的成长时光、青春岁月就这样被记忆珍藏。汉正街上的“娘子军”, 她们曾经铸就了城市生活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扮靓了汉正街的每一个角落, 当人们谈起汉正街, 不仅仅只是一个商品交易市场, 让人想到更多的是文化因子在这里滋生蔓延生长。女人们将肩膀上的一根根扁担, 演绎成铿锵有力又充满韵律感的舞蹈, 以此表现女人特有的坚韧、勤劳和乐观, 同时也是对生长在这里的女人们生活态度的一种注解, 进一步深化了全剧主题内涵。

《白》整台剧目, 结构缜密而又富于变化, 寓多变于统一之中, 诗中有歌, 歌中有乐, 乐中有舞, 是诗与歌的交汇, 是乐与舞的和鸣。所有的元素, 细节, 都已深深地烙印上武汉地域文化特点, 展现了一幅原汁原味的武汉地域文化风景画。从审美欣赏的角度来看, 其实不应该将该剧解构为几部分, 因为在体验欣赏剧作的过程中, 审美情感是融为一体、无法拆分的, 我们之所以这样解析只是便于理解欣赏的过程。举个也许并不恰当的例子:面对一位美丽的妙龄少女, 人们通常最为有力最为简洁的评价就是:美女!这其实是从整体印象、整体感觉来说的, 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判断。在欣赏《白》的过程中, 人们所作的审美判断也是基于一种整体的感觉而言。观看《白》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和愉悦, 这种愉悦之情, 不仅仅是因为该剧充分运用了声光电等高科技表现手段所带来的视觉享受, 更因该剧显现出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故乡情所带来的深刻理念。正如黑格尔所断言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白》之所以让人觉得美不可言, 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它将地域文化蕴含的深邃理念通过诗歌乐舞等感性形式呈现出来, 奉献给有着相同心灵情怀的观众, 引起了极大的共鸣。

从剧目的风格来看, 《白》充分运用现代声光电、高科技数字灯、数字成像灯, 营造诗一般的意境, 以大写意的手法凸显深沉的文化意蕴。情境氛围的营造, 注重融入当代审美技巧, 用抽象、写意的艺术手法, 使空灵、瑰丽、简约、大气等审美意象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内获得最具张力的展示。《白》所呈现的艺术风格与目前广受好评的武汉城市宣传语“大江大湖大武汉”所体现的城市风格达到了高度和谐统一, 一座城市孕育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而《白》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又感染着城市中的每一个人。

故乡的冬天 第4篇

经历了三十多个冬天,但我一直认为,最美的冬天在童年记忆的时光里。

记得在滴水成冰的腊月,屋子里虽然只有一只火炉取暖,但那红红的炉火,足以带给我们一缕缕温暖。那时候,没有电视,夜晚,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一边烤着手,一边拉着家常,欢快跳动的火苗,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蓄满了温馨,洋溢着欢乐。有时候,奶奶拿出铁锅,把攒了一年的北瓜籽拿出来,放在铁锅里炒,小小的瓜子在锅底幸福地飞溅,调皮地蹦高,一会便涨起小肚皮,脱下白衣,换上黄莹莹的新装,满屋子溢满瓜籽的馨香,一家人就有说有笑地吃着瓜子,谈笑风生。那淡淡的香气,那暖暖的炉火,在童年的记忆里,永远抹不去,幸福地弥漫,温暖着童年的冬天。

小时候,每天可以在香梦余温中,睁开朦胧的睡眼,听大人里里外外忙活,有奶奶拉风箱的“哒哒”声,有妈妈切菜的“咚咚”声,有爸爸“哧哒哧哒”的挑水声。但是我可以在心静如水中,安闲地欣赏窗花。老式的格子窗,每个格子里的景色各异。凝望着窗花,有时想象着自己在一片浓密的森林穿行,所到之处,灌木丛生,丛林深处,云烟浩渺,一步一景,变幻莫测;有时想象自己在开满鲜花的小径追逐,在漫山遍野的花香中,尽情徜徉:还可以想成这是一个野生动物园,笨拙的大熊,灵巧的猴子,高雅的鸵鸟,美丽的孔雀……感谢大自然的巧夺天工,让我单调枯燥的童年,有了一抹廉价的愉悦,给我每一个寂寞的清晨,增添了思维振翅翱翔的灵动,让倚傍神奇的冬夜,编织着旖旎的梦想。

童年的冬天,最好的运动是滑冰。村外的小河,是我们最好的乐园。小朋友们在冰上,尽情展示着滑技。右脚使劲一滑,左脚跟上,伸展双臂,在冰上做着一长溜的滑翔运动,我们总是看谁滑得最远而不摔跤,一边啧啧称赞,一边跃跃欲试。往往是没有掌握滑冰技巧,摔个仰面朝天,或是丝毫没有防备,来个“老猪钻被窝”,小朋友们一边扶起他,一边笑得直不起腰来。孩子们发自肺腑的笑声,难免被路过的大人一阵呵斥,“快回家,小心把你们的腿摔劈了!”但是大人的训斥,扯不住我们蠢蠢欲动的脚步,拴不住我们驿动不安的心。我们仍然是乐此不疲,因为在那个简单的时光,似乎只有在这一溜溜长冰上,才可以找寻属于我们的片刻欢愉。

大雪是冬天的名片,下雪是冬天里最有意思的时候。雪纷纷扬扬,下过整整一夜,第二天,大自然便呈现给我们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我们迫不及待地穿上妈妈用玉米皮缝制的草鞋,去野外踩雪。一望无际的银色世界里,既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雄壮,又有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的妩媚,我们惊叹着,唏嘘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我们缔造了这旖旎的雪的世界。我们在雪地里奔跑,在雪上打滚,或是堆雪人,打雪仗,掷雪球,玩得热火朝天,直到满头大汗,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童年的冬夜,寂静,寒冷,悠长。为了打发寂寞的时光,村子里总是请戏班子来唱戏。我们小孩子总是每天早早地吃完晚饭,带上凳子去村里的戏台前占地盘。大人们看戏,一边看一边揣摩戏里的人物、情节,我们小孩子只是热衷于戏台上的热闹,看这些穿得稀奇古怪,脸上涂抹得花花绿绿的人们,哪个好看,哪个会翻跟斗,哪个是男扮女妆,甚至关心演戏的人脸上涕泪涟涟,不是泪水,而是涂了鸡蛋清……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吸引我们的,却是戏园子旁边那些小零食,香香的瓜子,火红的山楂串起来的冰糖葫芦,大大的糖瓜,红褐色的果丹皮,黄灿灿的橘瓣糖:还有女孩子最喜欢的翻花,安了竹筒吹起来带喇叭的气球,男孩子喜欢的摔炮,各色的糖人,不但能吃,还能吹笛子……所谓的看戏,我们纯粹是为了看热闹,为了各色的零食,各样的玩具,至于唱了哪些戏,除了名字之外,我们浑然不知。

故乡的冬天,有种别样的滋味,有~种异样的美丽和单纯。故乡的冬天,给了我特殊的情感,有着朴素的温暖。故乡的冬天,是一道永不凋落的风景,在记忆里永存。

故乡的冬天诗歌 第5篇

还记得,上学的小道上伙伴们红红的脸庞;

还记得,校园的操场上同窗们追梦的目光;

还记得,马路的积雪上乡亲们奋斗的坚强;

还记得,大山的脊梁上伐木工们喊声的嘹亮;

还记得,房屋的烟囱上缕缕青烟带着的饭香;

还记得,温暖的火炕上一家人欢乐的时光。

亲亲的故乡-优美诗歌 第6篇

亲亲的故乡_优美诗歌

不能回家了,

就在这边过年吧!

虽然海鲜、反季节的果蔬,

你是舍不得吃,

但鸡鸭鹅、猪牛羊这些肉都有,

可是为什么没有过年的`味道?( 文章阅读网: )

那黄茸茸、香喷喷的

家乡的腊肉…

家乡的腊肉,

自然风干;

家乡的腊肉,

挂在灶头火烟烤得很香;

全家人在一起你吃得特馋,

是的,

你今天买了两挂肉,

扯了屋边干枯的野草,

点燃了想家的火苗,

闷火烧烤着你湿湿的乡愁

你任一缕缕青烟

把思念扯得很长…很长…

任飘荡的风

把你的深情无限地弥漫…

不能回家了,

你薰着腊肉,

你托着双腮,

你神游在亲亲的故乡…

2月2日于厦门乌石铺

上一篇:拔河比赛为题的650字作文下一篇:五年级语文作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