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可行性报告

2024-06-11

贵港可行性报告(精选5篇)

贵港可行性报告 第1篇

贵港市羽毛球馆经营可行性分析

前言: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的越多的人们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体育作为健康、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已列入普通城市居民的消费计划。从居民参与的休闲活动来看,最受 青睐的体育活动大多为简单实用的项目,如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游泳等。尤以羽毛球运 动运动量适中,运动年龄跨度大,而深受广大居民喜爱。贵港市有着良好的羽毛球运动群众基础,大大小小的羽毛球俱乐部不下十余个,加上各 单位、个人亦经常自行组织参与,另外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羽毛球爱好者们组建的 QQ 群 更是推波助澜,使得该项目活动人口有着日益扩大的趋势。虽然近几年来,贵港市(不含桂平,平南)的羽毛球馆的数量也迅速增加,截止目前贵 港市已有经营性羽毛球馆十余个,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黄金时段各大球馆经常定 不到场地。因此在贵港市再开间羽毛球馆,仍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容量。现就收集的资料以及个人的分析,对在贵港市投资羽毛馆的可行性做初步分析。(声明: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收集的资料不尽完善、分析技术路线较为粗糙,因此本文 仅为交流探讨,欢迎指点,若用于实际投资,风险自负。)

一、场馆规模及定位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贵港市区羽毛球馆规模和经营状况大致情况如下表: 由上表简单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经营较好的场馆一般具有以下条件:

1、场地较多,10 块以上甚至 202、新铺地板

3、设施齐全

4、区域好,交通方便 只看 同时,为了较好的分析,以下我们将以投资的球馆有 20 个场地、新建、市区高密度 居住区、设施完善为例进行分析。

二、球场面积

按国际比赛规定,标准羽毛球场地的尺寸为:13.4M×6.1M。整个球场上空空间最低为 9 米,在这个高度以内,不得有任何横梁或其它障碍物,球场四周 2 米以内不得有任何障碍 物。任何并列的两个球场之间,最少应有 2 米的距离。但,做为商业及业余球场,我们可做如下变通

1、整个场馆为“双排十列”布置如上图

2、“场馆宽度”包括: “理论宽度”为 2 个标准球场长度,即:13.4M×2=26.8M “休息区”在场地的底线,宽度为 2M,总计 2M×2=4M “隔离区”是上下两个场地中间的安全隔离区,宽度为 2M(建筑时可在此设支柱、上部 可悬挂广告,下方用低广告牌隔离上下两个场区)故:场馆宽度=26.8+4+2=32.8M3、“场馆长度”包括: “理论长度”为 10 个标准球场宽度,即:6.1M×10=61M “场间距”变通为 0.5M,即:0.5M×9=4.5M “休息区”是最左最右两个场地外面的区域,宽度为 1M×2=2M “配套设施区”包括总台、卫生间、销售区、更衣室等,宽度为 5M 故:场馆长度=61+4.5+2+5=72.5M4、因此整个场馆占地面积=32.8×72.5=2378M2

三、建设投资金额估算

1、开发成本测算 只看 球馆的结构为框架、普通抹灰、铝合金门窗、彩钢屋顶结构,地板为木地板,或地板胶。开发成本=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房屋建筑安装工程费 ① 房屋建筑安装工程费 羽毛球馆的高度一般为 9~12 米,类似建筑物的建筑安装工程费为:800~900 元/㎡,取其中值为 850 元/㎡。② 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 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取房屋建筑安装工程费的 5%,则 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850×5%=42.50(元/㎡)③ 开发成本=①+②=850+42.5=892.50(元/㎡)

2、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按开发成本的 3%计取,则 管理费用=开发成本×3%=892.50×3%=26.78(元/㎡)

3、投资利息 预计建造时间相对较短,故所占用的投资利息可忽略不计。

4、球馆建筑物造价 建筑物造价=开发成本+管理费用+投资利息=892.50+26.78+0=919.28(元/㎡)总造价=919.28×2378=2,186,047.84 元

5、租赁地皮投资估算 在市区租赁土地进行兴建,或以单位名义投资兴建。这样会产生地皮租金。该价格因地皮价格而定,在此假设年租金为 20 万。

6、场馆建设周期估算 按同类项目建设进度,从立项到落成,一般 6 月内完成建设。

四、球馆经营的利润估算

1、场租价格 现有各球馆的场租价格: 经过查询调查,各球馆收费情况如下 对上表进行总结,即: ①平时(节假日除外的周一~周五): 9:00—17:00,6~12 元/小时 17:00—24:00,12~18 元/小时 ②节假日(包括法定节日及周末): 9:00—17:00,10~18 元/小时 17:00—24:00,12~18 元/小时 我们计划中的球馆为新开、规模接近或超过较好的三中、石林球馆,故价格中我们靠上 选择,即: ①平时(节假日除外的周一~周五): 白天:选用 12 元/小时; 晚上:选用 18 元/小时; ②节假日(包括法定节日及周末): 白天:选用 18 元/小时; 晚上:选用 18 元/小时;

2、年场租毛收入估算 每年 365 天,球馆放假时间 5 天(春节),周一至周五时间有 250 天,节假日时间有约 110 天。那么: ①平时 9:00—17:00,总 8 小时,人气最淡基本上无人打球,20 个场,按每场出租 1 小时计,20 场×1 小时×250 天×12 元=60,000 元 17:00—24:00,总 7 小时,人气 最旺打球人数较多,20 个场,按每场出租 4 小时计,20 场×4 小时×250 天×18 元=360,000 元 ②假日 9:00—17:00,总 8 小时,打球人数较多,20 个场,按每场出租 3 小时计,20 场×3 小时×110 天×18 元=118,800 元 17:00—24:00,总 7 小时,人气最旺打球人数较多,20 个场,按每场出租 5 小时计,20 场×5 小时×110 天×18 元=198,000 元 球馆年场租毛收入总计 60,000+360,000+118,800+198,000=736,800 元 此外,考虑不可抗力影响因素,如天气、断电等,以及不可预计因素造成收入的减少,按毛 收入的 20%计,则: 实际场租毛收入=736,800×(80%)=589,400(元)

3、多种经营毛收入估算 球馆除了以场租为主要营业收入外,还可有多种经营收入:

1、装备销售(球拍、球、球服、球鞋等)

2、饮料销售

3、培训教学

4、陪打陪练

5、广告收入 等 这部分收入根据具体销售状况而定,但仅饮料、球的销售保守估计为年收入≈20,000 元。

4、年总经营毛收入估算 综上,大体可以看到年总经营毛收入≈609,400 元

五、球馆营业支出

1、灯光照明费支出 只看 每个球场使用 40 瓦灯管 48 个,每个球场平均 40×48=1,920 瓦,20 个球场 1,920× 20=38,400 瓦=38.4 千瓦。平时每天经营过程中用电时间为:白天 1 小时+晚上 4 小时=5 小时 假日每天经营过程中用电时间为:白天 3 小时+晚上 5 小时=8 小时 故全年总营业时间=5 小时×250 天+8 小时×110 天=1,250+880=2,130(小时)考虑因不可抗力影、不可预计影响因素造成正常营业时段不能开场打球节省的灯光照 明,按年营业小时的 10%计,则 实际年营业小时数为 2,130×(1-10%)=1,917(小时)电价按 1 元/度计算 则球场内灯光照明年费用为: 38.4 千瓦×1,917 小时×1 元/千瓦·小时=73,612.8 元

2、年人工工资费用支出 球馆管理人员预计为:收银 1 人、卫生 1 人、保安 1 人(看车)总 3 人,两班轮换,总 计 6 人。北海目下人工工资基本为 600~1000 元/月,取中间值为 800 元/月。故:年人工工资=800 元/月×12 月×6 人=57,600 元

3、球馆年维护费用支出 球馆年维修费按建安工程费的 1%计,则 球馆年维修费=2,186,047×1%=21,860(元)

4、球馆年杂费支出 杂费包括:水费、电话费、垃圾处理费等,每年≈10,000 元

5、球馆年税费支出 税费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附加。营业税税率为收入的 3%,城市维护建设费为营业税的 7%,教育附加为营业税的 3%。税费=营业收入×[1+3%×(1+7%+3%)]= 609,400×3.3%=20,110(元)

6、球馆年营业总支出 综上,大体得知:营业总支出=73,612.8+57,600+21,860+10,000+20,110 =183,182(元)

六、球馆年营业预期利润 年营业利润=年毛收入-年总支出-地皮租金 =609,400-183,182-200,000=226,218 元

简单财务评估(本人乃门外汉,只做简单评估)

1、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 =年利润总额/项目总投资×100% =226,218÷2,186,048.×100%=10.35% 低于社会平均投资利润(12%)

2、经营期限 本项目人气较旺,在经营得当、地皮租赁期限足够长的情况下,预测至少经营 20 年。

3、预计回收期 =项目总投资/年利润总额+开发周期=2,186,048/226,218+0.5 =10.16 年(初稿全文完,砖头鸡蛋随便砸来。)PS:钢结构厂房造价目下在 500 元/平米左右,文中数据较老。

贵港可行性报告 第2篇

一、学校概况

圣湖中学是经贵港市人民政府和贵港市教育局批准,举办的一所寄宿制完全中学。占地61.6亩,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是一块令人神往的读书求学圣地。

学校教学、生活设施先进:现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办公楼、教工住宅楼各一幢;学生公寓楼四幢,(设有室内电话,电风扇,冷、热水供应系统);学生食堂一幢。建设装备了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教学系统、直饮水系统、天文观测圆顶、阅览室和多功能报告厅。师生活动场地足够,学校建有足球场一个,篮、排球场8个,羽毛球场2个,含250m环形跑道的田径运动场一个。设有专门的音乐室,美术室。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现任校长黄家新为全国优秀教师、中学特级教师,曾在贵港高中担任多年主要领导职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数量足够,素质良好,结构合理:来自区内外的近百名专任教师中,特级教师2人(语文特级教

师黄家新,数学特级教师卢东彪)。中学高级教师9名,他们都是有几十年教育教学经验的有名教师。学校还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6.9%。

二、加强领导,确保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

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黄家新同志任组长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坚持学习贯彻国家有关体育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制定贯彻落实体育工作两个《条例》的规划;学校每学期都把体育列为学校正常工作内容,召开体育工作专题会议,研讨怎样开展好一年一度的体育竞赛活动,总结先进经验,解决体育工作中的存在的实际问题,使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每学期的计划、总结、考核、评比、督促检查中都有体育工作,并列入校行政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学校各部门之间工作协调,齐心协办地搞好学校体育工作。

三、指标完成情况

(一)教育管理方面:

1.认真落实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学校除召开体育专题会议外,还严格按教学计划开足体育课,并列入课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要求体育教师严格按《体育教学大纲》和课本规定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写好教案、备好课,认真组织教学,努力上好每节体育课,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效果良好的目的。

2.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坚持每天做两操,并严格对学生进行督促、检查,同时积极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种体育活动,各班都制定了体育锻炼辅导计划,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各种兴趣、特长。

3.建立了定期组织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体育运动制度。学校规定每学年初对初

一、高一年级新生开展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此外,每学年都要举办两次全校性运动会——春季期球类运动会、秋

季期田径运动会,学生参与率在90%以上。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冬季长跑,全校教师参与率达到60%,学生参与率达65%,还有我们传承贵高百年传统,每学期均组织以科组为单位的教职工排球比赛,全面提高了师生的身体素质。,努力搭建各类展示平台,开展第园艺术节活动,活动项目符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水平,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促进了学生健康和谐成长。通过这些活动的不断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既增强了他们的体质,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一个良好的推动作用。4.严格执行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切实抓好达标工作,施行面达100%,达标率确保98% 以上,优秀率逐年提高(备有原始达标记录、达标名册、报表)。学校建立健全学生体育档案管理制度。

(二)条件保障方面:

1.加强体育、卫生师资的配备和培训。目前,全校有专职体育教师6 名,其中:本科学历6人。学校按体育工作总量及时充实师资数量,加快体育教师专职化进程。重视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学校设立有医务室,配有校医,定期组织卫生知识普及教育,积极组织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办的培训。我们十分重视体育、卫生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在职进修培训,不断提高这两支队伍的素质。

2.加大体育投入和装备。以一级学校建设为载体,加强硬件建设。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设备齐全,基本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即使再学校经费困难时期,学校仍坚持从公用经费中年年投入体育经费,用于场地、设施的维修改善,器材、教具、挂图的购置,体育教师业务

培训及劳保待遇的落实等,基本保证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进行。目前,学校建有1个田径运动场,4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1个足球场,2个羽毛球场,体育场地、课桌椅配备、教室采光照明、厕所设施等符合《标准》的要求。学校体育器材齐全,符合教育部《中学/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要求。学校硬件设施、设备的齐全为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3.认真落实卫生管理制。学校卫生组织、工作计划(包括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及管理制度齐全,职责明确。政教处和总务处工作人员定期检查环境卫生、教学卫生。检查及时到位,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4.努力做好公共体育卫生服务。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购买校方责任险的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学生购买。目前购买校方责任险的学生比例达到80%以上。

(三)评价机制和体质状况:

1.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将体育课程计划执行、“两操”、课外活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举办体育艺术节等纳入体育教师目标考核。及时落实市教育局和市疾控中心有关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等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工作要求。

2.认真做好学生体检工作,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学校对全体体育教师进行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培训,使他们明确了此项工作的意义,掌握了测试方法,学会了表格的填写和统计。制定学生体质健康卡,掌握了学生身体素质、发育和体能情况。学校每学年配合市人民医院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测查,及时与病例学生家长联系,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四、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学生对做“两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造成“两操”有形式、有内容但没有效果,很多学生没有真正通过“两操”来锻炼身体。

(二)我校体育运动设施设备是比较齐全的,但没有科学的安排和组织,使得有相当部分的体育设施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利用率很低。

为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管理。以此次开展中小学体育工作专项督导为动力,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细化体育工作管理,定期开展体育工作自查,并及时查漏补缺,不断健全和完善我校体育工作各项制度,确保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二)进一步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在配齐体育专职教师的前提下,加大名师培养,积极开展体育教师的基本功评比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等举措,全面构筑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体育教师队伍。

(三)科学管理、科学组织、科学安排,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作用。

总之,学校体育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体育教师们的勤奋工作和无私奉献,取得了一些成绩。尽管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但我们要珍惜所取得的成绩,并在此基础上,踏实地工作,不断进步来回报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领导、同行和同学,为努力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贵港市圣湖中学

贵港可行性报告 第3篇

一、L村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

1. 基本乡情

L村位于贵港市覃塘区五里镇北隅, 有国道穿村而过, 北距覃塘区经济文化中心覃塘镇16.2千米, 南距五里镇人民政府驻地4千米, 距广昆高速 (南梧高速) 公路13.5千米, 交通发达。L村辖L村屯、都陆屯和蒙村屯3个自然屯, 21个村民小组, 共有560户, 总人口2 800多人, 总耕地面积240公顷。全村农作物以水稻、甘蔗为主, 特色农业主要有蘑菇、桑蚕、冬菜和生猪养殖等。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5 800元。

2. 基础教育基本状况

L村不算是书香之乡, 村民虽重文化教育, 但缺乏标志性文化教育物事, 其教育总体状况无多大鲜明特点和优势。村设小学一所, 名为L村小学, 为五里镇所设八所小学之一, 在校生238人, 其中小学在校生197人, 另附设学前班一个。学生皆来自L村三屯, 无寄宿生。三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入学率和毕业率皆为100%, 最近几年无一辍学者。五里镇设初中两所, 皆设于五里镇上, L村小学升初中者皆入其中。

二、L村基础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1. 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分析

L村小学地处L村屯, 其直接管理主体为覃塘区政府, 五里镇中心校受区政府委托代行管理之责, 村委与学校之间并无直接行政管理关系, 学校人事、财务、教学事务与上级教育管理机构直接产生关系。该种管理模式是中国当前基础教育管理基本模式。从村级集体办学演变为政府统一办学, 政策变化源自于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责任觉悟, 更源自于区域间教育公平的社会诉求。在调研中发现, 学校教师、亦或镇教育领导者对该种模式普遍持肯定态度, 但交流中也发现, 村委会对该种模式认知并不完全清晰, 村委认为小学也是属于自己管辖的机构, 村委持有这种属地管理观念并不奇怪, 传统的村办小学模式仍根深蒂固, 同时, 作为属地机构, 学校与村委之间关系仍是千丝万缕, 学校完全游离于属地之外既不可能, 也不应该。妥善处理好学校与村委以及上级政府教育主管机关的关系, 对于学校的发展而言大有裨益, 学校与所在社区 (属地村) 的关系, 若为正向则是双赢, 若有过多冲突, 则可能会生成零或博弈或者双输效应。

2. 教育经费与学生教育费用负担状况

L村小学属义务教育段学校, 办学经费属政府全额拨款, 生均公用经费为400元, 符合广西政策标准。尽管该项经费已在原有的200元基础上有了翻倍提升, 但学校教师仍普遍反映, 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经费, 对于学校发展而言, 该数额仍显拮据。在询问村委是否有学校办学经费补助时, 村委与中心校和L村小学教师的答案有所出入, 村委回答有, 但具体的数目及资助领域没有回答, 而学校则否认有经费的支持, 在交流中获知L村村委支配的公共经费很少, 将学校教育发展列入资金支持或扶持的序列也确实勉为其难。

从“两免一补”到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 使今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及其家庭真正实现了免费教育。在与村民和学校教师的交流中, 获得的共同信息是家庭的教育负担有所减轻, 对国家政策的评价大多为正面。根据乡中心校甘副校长和L村小林主任介绍, 五里小学每学期向学生收取130元伙食费, 用于学生的早餐。该笔费用按当地消费和生活水平计算, 标准应算合理, 因该笔经费不属政策禁限之列, 且用途正当, 应不属乱收费之列。

3. 学校教师发展与教学状况分析

五里镇所辖八所小学、一个教学点、两所初中, 其在编教师总数为190人, 有6人长期外调任岗。其中, L村小学在编在岗教师仅11人, 生师比22∶1, 较全国普通小学平均生师比17.7∶1高4.3个点。教师数量存在较大缺口。教师全为公办教师, 代课教师前几年已按政策全部清退。在调研中我们发现, 学校教师的学科结构严重失衡, 11位教师中大部分为数学和语文学科, 学校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只能由非本学科教师兼任, 他们自己认为是“赶鸭子上架”。由于至今没有英语教师进校, 学校至今尚未开设英语课程, 该状况在西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学校教师职称结构尚合理, 小学高级3人, 小学一级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其中本科学历3人, 大专学历4人, 中师学历4人, 大专学历和中师学历中分别有2人和3人正通过成人函授教育进一步提升学历。在一个乡村小学中, 教师队伍有这样一个职称与学历结构应算比较合理。

根据政策和管理体制规定, 教师由县区政府乃至更高一级政府统一调配, 因而使如今农村教师的调配和流动有了更大的地理空间, 五里小学的教师大部分非本村人, 有些甚至是从很远的地方分配过来。

教务主任X毕业后在偏远地区小学任教7年, 后调回L村小学, 他是L村走出去的孩子, 在学校中, 唯一的一对教师夫妇就是他和他教数学的夫人, 两人和2岁的孩子居住在教学楼的两间小办公室里, 简陋破旧, 有些寒酸。X老师每月的全部收入是1 300元, 他夫人则低于这个数, 两个工作十余年的农村教师每个月养家糊口的全部收入就是2 000多元人民币。清贫而尽责的X老师, 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年龄要老得多。

教师发展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的自我学习与组织性学习, 校本培训和政府、社会提供的教育培训活动是主要方式。调研发现, L村小学教师能够感受到近几年政府性教师培训活动力度的加大, 但是教师外出进修或接受更高水平知识培训的机会仍然很少, 而远程教师培训活动, 因缺少必要的网络平台和设备条件而成为奢望。

农村教师发展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 该道理想必谁都能懂, 但实际上, 许多年来增加的更多的是教师的责任和压力, 而他们自己生活与发展的权利并没有多大改善。近十年中, 政府关注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不可谓不大, 但许多仅体现在政策文本上, 而教师和教育的发展更需要的是政策的真正落实。

与村民交流时, 村民对学校教学的评价谈不上积极, 其中有反映学校从来没有家访活动, 学校主动与村民和学生家庭沟通的意识较为淡薄。对于儿童而言, 家庭和学校是最重要的两个教育空间, 两个空间的有效沟通协作, 是完成教育文化统一、思想知识扩展、身体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反之亦然。

4. 学校办学条件分析

L村小学现有校舍2幢, 其中一幢为原村委会办公室, 年久失修, 甚是破旧, 已不适合为教学之用, 两位老教师家住其中。另一幢面积达1 104平方米, 可供7个班教学和教师办公之用, 但学校缺少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等。学校无任何现代教学设备, 没有多媒体教室。教室简陋, 课桌破旧, 如今在城市学校中常见的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 在这里依然是天方夜谭。都说农村孩子见识少, 如此落后的教学条件, 如何能让他们见多识广呢?

最近几年, 覃塘区和五里镇两级政府正在积极筹措资金, 用于改善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条件, 但客观而言, 五里小学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并未反映出应该有的变化。

5. 留守儿童教育状况分析

在L村很难见到年轻人、壮劳力。L村外出务工者甚众, 留守者除了老人, 还有那些未成年的孩子———留守儿童。据调查, L村小学的学生中63%属于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比例如此之高, 孩子的教育问题自然成为凸显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普遍缺失合理的文化导向和价值导向, 隔代抚养亦会生成众多的儿童文化和心理问题。

L村小学的教学时间安排是上午8∶20~11∶00, 下午是1∶00~3∶00。这样的时间安排很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学习心理的实际需求, 但或许这样一个合理的安排却可能带来许多隐患。孩子放学之后, 如何有效地组织他们的课后生活, 使孩子们在如此宽裕的时间中, 享受安全、文化、自由、发展的生活, 尤其是留守儿童群体。对于家庭而言, 大多无能力设计这样一个有效的文化空间。而对于学校而言, 放学之后, 虽然理论上仍可以在学校中给学生开拓一些新的生活空间, 使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课后生活更有色彩, 但是学校为规避校园监护责任, 宁愿让学生放学后立即离开学校。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 我们也感觉到了他们的无奈。

有人说, 留守儿童是农村现代化蜕变中的必然产物, 该命题虽不能颠覆, 但我们是否就可以以其为借口而回避留守儿童群体所面临的众多发展问题以及可能由此引发的大量社会问题?倘若如此, 巨量的留守儿童在文化、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时期遭遇社会的漠视、忽视, 我们可以想象, 成年之后的他们, 必定会面临巨大的困难, 也必定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就广西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而言, L村应是比较富裕的村落。但是其学校教育的发展相对而言却显不足, L村小学的整体发展状况与村落经济条件不太相称。尽管五里小学的发展更多的是需要政府的扶持, 但是乡村本身也应以更高的姿态关注它的发展, 毕竟学校的孩子是村庄的真正未来。我们看到L村小学的教师尽管对学校充满了热爱, 对它的发展也充满了许多期待, 但他们更希望政府和社区给予更多实际的支持和关注。

三、建议

第一, 在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尤其要重视教育的文化影响力。对于L村这样人口较多的大村而言, 教育空间和教育氛围, 尤其是村民、社区关注教育的氛围应进一步提升。形成乡村关心教育、追求文化的新农村形象。应扩大村委、村民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渠道, 使学校成为乡村建设的文化中坚力量, 激发和调动村民参与学校建设和参与学校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 当地政府应筹措更多资金, 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尤其是将已规划的学校建设方案和政策落实到实处。应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建设, 包括资金的投入。

第三, 关注教师队伍建设。首先, 需要根据合理的生师比, 补足教师缺口。其次, 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 开设完整的小学课程, 对缺口学科教师, 如英语、音乐、体育、美术教师需有针对性的引进。再次, 可以借鉴顶岗实习的做法, 与高等学校合作, 引入高等学校学生的中期、短期教学实习, 缓解学科课程教师长期无法根本解决的困境。应更积极地改善教师的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国家法律规定, 真正落实教师的工资待遇等, 使教师工资与国家公务员工资基本对等。应为教师发展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在资金有限、难以大面积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培训的情况下, 应以政府为主, 引入外部优质教育共享资源, 使农村教师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发展的资源空间。

第四, 当地政府、村委和学校应充分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 应建立家庭、学校、村委一体化的留守儿童发展网络, 尤其是村委应主动协助和配合学校建立学生放学后的有效生活空间。

2014年贵港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4篇

市长 李宁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措施、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我们狠抓发展不放松,千方百计促增长。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52.6亿元,增长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1亿元,增长22%;财政收入57.42亿元,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03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8196元,增长13%。多项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3:41.3 :37.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完成工业重点产业规划编制,工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抓大壮小扶微工程”,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0.5亿元,增长19.5%;增加值240.4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企业达410家,新增52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60家,新增17家。积极推进园区规划建设,园区经济不断壮大。预计全市园区工业总产值增长21%,增加值增长16%;新引进项目245个,新开工项目88个、竣工45个,标准厂房入驻签约率达97.26%。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预计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6.71亿元,增长5.39%。粮食总产量159.45万吨,增长6.93%,实现“九连增”。特色农业种养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86家,新增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124家,新增128家;规模养殖场(区)达5836个,新增200个;规模养殖比例达60%以上。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在全区率先试点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业稳步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亿元,增长13.5%;外贸出口总额1.21亿美元,增长14%;港口货物吞吐量4900.56万吨,增长8.6%,其中集装箱11.24万标准箱,增长11.43%。旅游业健康发展,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9.2%、30.8%。大力实施“一二

三、百千万”金融扶持工程,金融服务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保险、邮政、电信和其他服务业均实现较快发展。

(二)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列入“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的660个项目,完成投资190.52亿元,其中市级层面推进的373个项目,完成投资128.71亿元,全部完成形象进度,实现了“两年见成效”目标。港口方面,组织实施10个项目,完成投资4亿元,南宁至贵港二级航道(贵港段)工程实现竣工,永泰仓储码头、猫儿山作业区二期、棉宠码头、武林港二期等项目有序推进。园区方面,组织实施110个项目,完成投资56.51亿元,大部分亿元税收项目进展顺利。启动了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集中区、钢材加工贸易集中区、有色金属新材料高新技术集中区、东盟(贵港)家具城等四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园中园规划建设。贵港西江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和前期规划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城建方面,组织实施180个项目,完成投资52.95亿元,19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实现竣工,西南大桥、同济大桥开工建设,贵梧高速公路(贵港段)顺利推进,南广高铁(贵港段)项目竣工。启动了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北山公园等重大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农业方面,组织实施39个项目,完成投资7.84亿元,扬翔亚计山10万头标准化种猪场项目竣工,完成27个“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民生方面,组织实施34个项目,完成投资7.41亿元,市文化艺术中心、市社会福利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市体育中心部分场馆进入装修和安装设备阶段,市博物馆进入布展阶段,市档案馆完成主体工程,市精神卫生医院封顶装修,市中心医院项目开工建设。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新引进项目262个,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331.5亿元,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2035万美元,增长20%;新兴际华集团、广东广业集团、广西建工集团等一批大企业入驻贵港。

(三)城乡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实施“城市建设大会战”,投入5.9亿元用于城市建设,市中心城区5条主干道路改造工程竣工,民族文化公园建成并向市民开放,新建了一批环卫、绿化、亮化等市政工程。深入开展“城市美容计划”,强化城市综合治理,依法打击违法违规用地建设行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加快推进各县城、重点镇建设,城镇集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城镇化率达45.3%,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92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新建乡村水泥路453公里,全市通水泥路行政村比例达88%。投入6.5亿元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4座,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建成农村饮水工程120个,解决了4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设移民新村105个,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755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森林覆盖率达46.22%。狠抓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和节能减排工作,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基本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市区全年环境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3%以上。全面开展“美丽贵港·清洁乡村”活动,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加快,34座乡镇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农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和长效保洁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城乡卫生环境明显改善。

(四)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年民生社会事业投入达115.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2.3%,增长11.7%。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学前教育校舍改造,新建和改造校舍64.5万平方米;市特殊教育学校实现竣工,桂平市、平南县特殊教育学校投入使用。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94%、三年毛入园率达7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3%,高于全区平均水平。高中教育、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取得新突破,启动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港校区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提升。获授权专利265件,开发工业新产品22个;新认定为广西创新型企业4家,扬翔公司院士工作站获认定为广西首批院士工作站,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运行;积极实施“百技进百村”工程,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65个(项)。科普服务工作不断加强,以金田镇农业产业化项目为核心的中国科协科技帮扶示范点建设初显成效。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精心组织了“和为贵”文化节、广场文化节等系列活动,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百孝之子”主题活动获初选进入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全市“三馆一站”公共文化设施场所全部免费开放,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97个,建成农村体育健身工程73个。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顺利推进;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农民参合率达99.06%;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完成1073所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基本形成15分钟健康生活圈,初步满足农民“小病不出村”的需求。认真抓好人口计生工作。新建“幸福家园”项目158个,扎实推进“诚信计生”活动,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工作,切实加强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统计、民族、宗教、对台、档案、地震、地方志、外事侨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五)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4.05万人。着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五险”参保人数达112.14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85.51%、90.36%。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投入社会救助资金5.03亿元,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分别增长了11.2%、12.9%。切实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建成保障性住房853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893户。大力推进扶贫开发,5.7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加强价格监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5%以内。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与信访积案处置,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与此同时,我们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勤政廉政,政府执行力进一步提高。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9件、政协委员提案272件,办结率均达100%。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大力推进市级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人员“三集中”,强化行政审批“阳光作业”,审批办结率达99.5%,行政审批办理速度提高了近一倍,群众满意率达99.1%。严格财政预算编制执行,严控公务支出,实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评价制度。重视政府廉政建设,坚决反腐倡廉,出台了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和国有资产监管等规范性文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维护了政府机关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经受了严峻考验,克服了诸多困难,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贵中区直单位和驻贵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贵港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工作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人均经济总量偏低,综合实力不强,加快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产业集聚化程度不高,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城镇功能还不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方面还有不少薄弱环节;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压力大,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还需加大力度;一些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亟待提高,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进一步强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港口开发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港口经济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自力更生与开放合作相结合,突出改革创新,强产业、稳增长、惠民生,着力推动“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上台阶,努力开创建设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新局面。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在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着重推进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加快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壮大综合经济实力。

提升发展工业主导产业。围绕打造建材、冶金、食品、造纸与木竹材加工、纺织服装与皮革加工等重点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集群集约发展。重点推进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集中区、钢材加工贸易集中区、有色金属新材料高新技术集中区、东盟(贵港)家具城等园中园规划建设。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集中区主要以贵糖集团为依托,着力构建热电、制糖、造纸、建材和其他产业间的循环经济体系,年内启动贵糖集团整体搬迁,开工建设新厂区、物流园、污水处理厂等项目。钢材加工贸易集中区主要以贵钢集团为依托,加快推进贵钢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钢铁生产及深加工产业群,建设钢材物流园区。年内建成60万吨高速线材生产线、煤气综合利用及余热发电等项目,启动钢材物流园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高新技术集中区主要以金宏光亮铜杆深加工项目为依托,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形成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集群,年内年产10万吨光亮铜杆一期项目实现投产达效。东盟(贵港)家具城主要依托初具规模的林木加工产业和木材集散地资源,引进国内外家具品牌企业,发展实木、板式家具及配套产业,努力打造成辐射华南、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的家具制造贸易基地,力争年内完成园区规划,引进1-2家品牌家具企业。统筹推进桂平、平南特色园区建设,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实施质量与品牌战略,加快提升产业档次和技术含量。围绕培育壮大骨干企业,进一步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年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以上、增加值增长16%以上。

培育壮大现代农业。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要求,推进大宗农产品优质高产创建,年内优势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269万亩以上,新建“菜篮子”基地10个以上,生猪出栏370万头以上、肉牛出栏12万头以上、家禽出栏4600万羽以上。研究出台扶持农业产业化政策,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内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5家以上,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以上。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年内培育农业品牌3个以上。加大政策导向性扶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以农业机械化生产为依托,全面推动耕地“小块并大块”土地流转整村推进试点,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年内全市农村土地流转27万亩以上,每个县市区建设水稻烘干中心和工厂化育秧中心各1个以上。积极创建贵港国家农业科技园,继续推进“百技进百村”活动,以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抢抓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我市列入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的重大机遇,高标准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现代物流园和物流配送中心。重点推进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广场、西江电子商贸城等重大商贸物流项目建设,提升传统商贸业发展层次。研究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以生产型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电子商务配送中心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培育发展休闲养生、连锁经营、社区服务和养老服务等新型业态。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启动贵港市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公司和西江银行组建工作。认真实施贵港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重点推进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博物馆、北山公园、九凌湖等景区景点建设;进一步抓好现有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提升,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探索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旅游开发建设和管理,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力争年内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5%、22%。

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通过项目建设推进产业提升,促进经济发展。继续深入推进“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在统筹推进列入计划的670个建设项目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推进投资总额达830亿元的80个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影响力较大的重大项目。港口方面,重点推进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永泰仓储码头、武林港二期、东山多用途泊位、华电码头、苏湾作业区一期、棉宠作业区一期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园区方面,重点推进贵糖集团搬迁、贵钢技改、金宏光亮铜杆、东盟家具城、西江重工、乳泉井酒业改造、皮革城、雄森生物科技园一期等项目建设,强力推进贵港西江综合保税区申报和建设工作,进一步壮大园区经济。城建方面,重点推进西南大桥、同济大桥、园博园、高铁站前广场、堤路园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农业方面,重点推进城乡现代流通网络工程、郁江江南大堤等项目建设,配合推进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民生方面,重点推进市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中心医院和城乡学校改扩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二)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在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各项改革部署的基础上,大胆地闯、稳妥地试,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的“红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机制,全面完成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产权、管理权、收益权的移交工作;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探索组建不同功能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水平。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城区财政体制、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和公务卡制度改革,严格财政投资评审,切实保障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高效;稳步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出台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意见,推动学校分级管理、规范科学管理;实施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建立优秀教师到偏远地区任教的激励机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步伐,落实取消以药补医相关政策,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工作,稳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抓好商事登记改革,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深化城管体制改革,推进城管重心下移和管护作业市场化。深化农村领域改革。推进户籍、土地流转、农村金融、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度创新,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全面落实以放宽市场准入、公平待遇、平等竞争为重点的各项政策,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加大财税、担保等政策支持,扶持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开展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出台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市政、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推动全民创业。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围绕打造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示范基地,主动对接国内外500强、广西100强等重点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年内新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50个以上,各园区新开工建设一个年税收超亿元项目。加强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年内签约项目履约率95%以上、开工率65%以上、竣工率30%以上。落实鼓励外贸企业进出口政策,大力扶持自主品牌商品出口,提升外经外贸水平,年内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贵港。

狠抓节能减排。严把项目准入关,除国家重大产业布局外,禁止引进选矿、冶炼等高能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的企业和项目,关停不符合国家环评标准的企业和项目。支持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推动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项目实现竣工并投入运营。加快在建的火电、水泥企业脱硝减排工程建设,严控企业污染排放量。着力推进规模化、生态化水产畜禽养殖,年内完成规模养殖场污染减排项目任务。力争年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

强化环境保护。加强饮用水源、江河、水库等重点水域监测,年内在县市区的江河交界处规划建设水质监测站,加大城区自备井关闭力度,确保水域水质安全。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预报,年内建成机动车尾气检测站,开工建设中心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开展pM2.5空气质量监测。加快推进桂平、平南城区和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如期投入运行。深入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清查整治行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环境安全。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深入推进“绿满八桂”造林工程,年内完成造林10万亩以上。

深入推进“清洁乡村”工程。继续加强乡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实现每个自然屯建有垃圾池,每个乡镇建有垃圾中转站的目标。大力推行“一组两会”、村民自治和市场化外包服务等保洁模式,实现“清洁家园”常态化管理。深入开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大行动,进一步改善城区主要街区、城中村、小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的环境状况。深入推进“清洁田园”专项活动,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切实清除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废弃物。深入推进“清洁水源”专项活动,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积极探索乡村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切实保护乡村水源。

(四)突出民生优先,进一步增进人民福祉。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完善城乡规划,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继续推进“城市建设大会战”,启动中心城区西江新城规划,抓好城区综合交通、停车场、物流市场等专项规划和重点乡镇村庄规划。加快东环大桥、解放路、同济大道、城区至覃塘一级公路等项目建设,打通民生路、金田路等16条城区“断头路”,进一步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稳步推进城区旧城改造,实施城区污水口截污工程,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围绕把我市打造成“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慧城市目标,年内启动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智慧管网、智慧政务、智慧内河港口等示范工程的顶层设计,分区域、按步骤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统筹推进县城和乡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年内开工建设农村公路150公里以上;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0座、防渗加固渠道140公里,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3万亩以上;建设农村饮水工程100项,解决3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000座,新建水库移民新村35个。抓好一批城乡送变电工程建设,不断增强电力保障能力。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全面加快富民进程。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开发更多公益性岗位,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力争年内城镇就业新增1.7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3.9万人。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推进三区两县市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津贴补贴标准方面实现“同市同待遇”。认真落实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强劳动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创业培训工作,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力争年内5.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争年内全市“五险”参保人数达108万人次以上。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度,抓好乡镇敬老院、农村“幸福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建设。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年内新建保障性住房8576套,开工建设安置房100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814户,新建一批农村中小学教师、乡镇卫生院职工和乡镇干部职工的周转房。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开工建设市县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统筹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切实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调整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年内在中心城区新建一所幼儿园、两所小学、一所初中,抓好市达开高中改扩建工程建设,新建一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学前教育新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5%以上。巩固发展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1%以上。进一步扩大高中教育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年内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2%以上。重视和关心特殊教育,让更多的特殊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启动职教园区规划建设,推动我市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加快推进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港校区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落实引才引智引技政策,积极引进各类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着力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能力,抓好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为贵、诚为本、干为先”的贵港精神,着力打造“和为贵”文化品牌;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8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加强贵港历史文化研究,启动《贵港通志》编纂工作;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推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健康繁荣发展。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继续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扩大门诊特殊病种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比例;加快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抓好人口计生工作,深化利益导向机制,提升出生人口素质。认真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和人防工作,支持驻贵部队建设。加强妇女儿童工作,统筹推进民族、宗教、档案、地震、地方志、外事侨务等工作。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强市场监管。提升政府服务市场主体能力,减少事前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行业管理在市场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行业管理组织,推动政府和社会对市场的共同管理。积极构建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和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加大对失信行为打击力度,努力打造信用社会。健全完善市、县、乡三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强化对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商业欺诈、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强化公共安全服务。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行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社区服务等事务。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化、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化。做好“六五”普法、法律援助和行政复议工作。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年内治安调解成功率达80%以上,人民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畅通信访渠道,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年内信访立案化解率达90%以上。重视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提高网络社会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管理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深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认真开展安全事故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大力推进“平安贵港”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密防范和惩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设为人民造福、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牢记宗旨,务实为民。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市委的具体要求,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提出的工作思路、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对事关民生的难事、急事和基层、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紧抓不放,及时解决。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

强化执行,提升效能。大力弘扬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高标准、快节奏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进一步健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加强进驻审批事项的整合,精简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和办事程序,让企业、基层和群众少跑腿、少受累。严格推行充分授权制、部门牵头负责制和首问责任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行任务量化、限时办结、督查考核等制度,加强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督查督办,强化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提高政府效能。坚持治庸、治懒、治散,严肃查处各种“中梗阻”、“推拖慢”等行为。

转变职能,依法行政。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政府工作。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深化电子政务,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严明纪律,清正廉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事管权管人。加强监察、审计监督,规范工程招投标、土地资源使用、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管理权力运行,坚决纠正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把更多的财力用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贵港可行性报告 第5篇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培训中心《关于开展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调研工作通知》(桂师培[2011]136号)文件精神,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委派学院继续教育部主任梁雄、汽车工程系主任吴飞、信息工程系副主任潘明杰等三人组成的调研小组,于2011年12月27日至28日,到贵港市教育局、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贵港市卫生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调研工作。

上述单位的领导高度重视本次调研活动,积极准备材料、组织人员参加调研会。在他们的积极配合下,本次调研取得了圆满成功,掌握了各个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存在的困难、具体的意见和建议等情况。

本次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开展。共召开三个座谈会,发出并回收调查表共62份。

一、调研活动行程

1.12月27日上午调研小组首先到贵港市教育局召开座谈会,与会的人员有教育局磨志仁副局长、职成科曾科长及罗主任、人事科丘科长等,几位领导分别介绍了贵港市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并提供了贵港市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十二五”规划的文件。

2.12月27日下午在教育局职成科罗主任陪同到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调研,参加座谈会的有覃宗富副校长、郑朝阳副校长、政教科主任韦平、教务科主任覃正祎、科研科主任覃吉演,以及各教研室主任、曾经参加过区级培训的任课教师代表等二十多人。座谈会上,郑副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各教研室主任与针对各专业的培训方向和内容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培训教师代表也谈了自己参加区级培训后的感受,并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

3.12月28日上午在教育局职成科罗主任陪同下贵港市卫生学校调研,参加座谈会的有黎小旭校长(兼贵港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梁副校长、教学科郭科长、学生科陈科长、刘副科长等二十多位学校中层干部及骨干教师。梁副校长通过PPT演示的形式介绍了该校的基本情况,展示了该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做法,内容丰富;学生管理工作的负责人谈了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困难和建议;几位专业教师谈了具体的培训需求。

二、贵港市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贵港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23所,在校生58029人(全日制在校生24000多人),教师1265人。其中,专业课教师739人,文化课教师526人;“双师型”教师276人,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为37.3%;本科及以上学历865人,学历合格率68.4%。

三、贵港市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贵港市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采用引进、培训、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锻炼等多种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和教学水平,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1.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通过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和聘任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2.抓教师校本培训。学校内部自己培训转岗教师,培训对象主要是文化课教师转岗专业课教师。

如贵港市职教中心,文化课教师占的比例较多。近几年,由于专业课教师严重缺乏,部分文化课教师逐步转岗到专业课教师队伍。在具体措施方面,实行以老带新的帮扶制度,提高青年教师及转岗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术水平。

贵港市卫生学校通过举办校内学习培训的形式,请校外专家到学校开展学术讲座、操作技能示范、临床教学示范、理论教学讲课示范、多媒体课件培训等,效果良好,依托市人民医院办学,专业教师队伍水平高,数量充足。而文化课教师数量偏少,该校通过外请贵港职业学院的教师来担任文化课教学,解决了这方面的不足。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校外培训。近三年,共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27人次,自治区级培训323人次,市级培训484人次。

4.坚持派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生产锻炼,鼓励教师考取技能等级证书。利用教师带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开阔教师的视野。

贵港市卫生学校利用其独特的“院校一体化”(即医院和学校一体化)管理模式及作为广西医科大学第八临床医院的有利条件,整合培训资源,专业教师除了到广西医科大学及国内外各大医院进行进修学习外,还在医院担任医生等职业,“医教”两不误,有力地促进了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贵港市中职学校培训需求情况

贵港市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偏弱,需要加大培训力度,扩大省级骨干教师、名师培训的规模,提高受训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教学水平等综合能力。

培训的重点主要是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电子电工、机械制造、数控、模具、信息技术、幼儿师范等专业方面。

除了专业技能培训外,应开设专门针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班。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1.贵港中职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办学困难。由于历史原因,贵港从玉林划分出来后才开始新建中职学校,且地理位置原因,很多学生到外地去读书,招生困难。

2.专业课教师严重缺乏,专业课教师难招。很多学校专业课教师缺乏,很难从高等院校招聘到优秀毕业生到校任教,也留不住人。目前,学校只能从文化教师中转岗到专业课教师,这个现象在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特别明显。而贵港市卫生学校刚好相反,该校依托贵港市人民医院办学,专业教师就是医院的医生,因此专业教师富余,公共课老师缺乏,目前通过与贵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引进兼职教师。

3.待遇低。由于中职学校教师的工资偏低,教师积极性不高,没有实施绩效工资,部分教师存在思想上的波动,极大的影响了教学质量。

4.编制难以解决问题。学校自主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特殊技能人才,编制难以落实,只能用学校的办学经费支持薪酬,加大了学校的负担。

5.部分职业学校由于办学经费紧张,对送教师培训的工作不太积极,不愿意承担教师的差旅费。部分学校教师缺乏,暑假期间除了要带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还要负责招生等工作,没有时间参加培训。

6.培训的连续性、系统性问题。很多课程专业性较强,尤其部分转岗的教师短时间内培训,很难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内容应有所差别。目前基础性的培训班较多,提高班较少。

7.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体制,培训学校和受训学校应建议良好的沟通渠道,要经常进行培训效果的回访,提高教学效果。

8.除了专业课程内容的培训外,还希望能开办一些公共类的培训班,如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就业指导、多媒体设备维护、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

9.培训经费问题。建议教育厅加大中职学校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并将部分培训经费直接划拨各市教育局由职教部门调剂使用。

10.培训名额问题。部分学校认为培训名额不够用,建议由各学校每年上报培训计划,汇总审批后分配培训名额。

(二)意见和建议

1.希望增加培训经费,教育厅应出台有关政策和措施,对教师培训提出具体的刚性要求,尽量减少学校额外的支出负担。

2.建立和完善中职教师的培养、培训体系,设立一批专业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院校(系)、定向培养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生。座谈会上有部分教师指出有的师资培训班由企业举办,如玉柴、长虹等,明显效果不如高校举办培训班好,原因是在企业培训系统性不强,内容单一,大多是以介绍自己生产的产品为主。应在高校举办培训班,学习期间到企业进行短期的参观学习。以保证培训质量。

3.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落实学校专业课教师的编制问题,并给予财政补贴,以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

4.培训院校在开设培训课程时,考虑到连续性、系统性的问题,通过多期培训班完整培训完相关的专业课程。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受训教师开设基础班、提高班等,提高培训质量。有些培训课程的内容是有连续性的,教师最好能连续数年来参加培训,这样教师的水平才能持续提高,有的学校象福利一样平均分配给老师,达不到培训的真正目的。

上一篇:《荷花》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下一篇:管理与沟通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