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探究主旨教案

2024-05-11

小说探究主旨教案(精选3篇)

小说探究主旨教案 第1篇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情节的作用及主旨归纳的方法

一、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全归纳

环境描写可分自然环境和自然环境,以下分别归纳一下它们在文章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可以熟记在心,使用时逐一对照。(以下为教师归纳,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虽有较高的实用性,但一定要结合具体题目分析,切勿照搬)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故事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深化作品主题;

6.暗示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提示: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要与中心联系起来,要和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要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联系起来,要思路开阔,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在小说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烘托心情(往往用生动的社会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社会环境描写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社会环境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是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社会环境的认真考察。)

开篇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发展作用:

提示:可能是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作用,要根据文章内容而定,开头用环境描写,第一种的作用可能性大

1、设置人物活动的场景,为下文作铺垫;

2、烘托人物的心情;

3、渲染气氛;

4、暗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答题格式:

提示:要结合具体环境描写说作用。

①渲染……气氛;②烘托……心理;③交待……时代背景;④揭示……地域风貌特征;⑤突出了……主题;⑥为XXX人物的出场安排典型环境;⑦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⑧彰显了XXX人物的性格。

文中穿插的景物描写作用:

(1)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环境和背景。(2)映衬出人物的心情。(3)突显人物形象。(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总结情节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a.设置了悬念。b.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c.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d.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有些小说的题目就是对小说主题的概括,或是一语双关,或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把握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思想常常在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上表现出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内涵与人物间彼此的关系,这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方法。弄清楚小说描写了什么样的人,这个(些)人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投射出特定的历史文化的背景。我们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等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洞察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人物灵魂深处的思想状态,进而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在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把握小说主题的目的。

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人物的行动与命运提供生动的舞台,为展示人物的性格形成与发展变化提供典型的环境;同时,环境描写也在从侧面暗示了主题理解的指向。我们可以从小说中人物存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去探寻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对情节发展的作用,从而破译小说的主题意蕴。

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入手把握小说的主题。

小说作品独特而精巧的构思,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有着必然的关联。通过分析小说的构思手法,诸如对比、反差、反讽、抑扬、象征、虚实、悬念、意外、巧合等手法运用及其意图,可以归纳出小说的主题。

⑤从小说叙述者角度看主题。小说叙述者的语调、视角和情感倾向,与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小说的叙述人称的选择、小说中的议论性语句,我们也可以捕捉到作者的创作意图。

特别提醒:

(l)在概括小说的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与小说中的社会氛围、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相吻合,避免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更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或情感、情绪上的偏激。

(2)要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避免缺乏评价的针对性。

把握情节识主题、分析人物悟主题、熟悉背景(社会环境、生活背景)看主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思想情感)

小说探究主旨教案 第2篇

关键词: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创作主旨,近代解读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其作者施耐庵以宋元时期的故事、话本等为蓝本, 最终写成了反映北宋“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章回体小说。由于小说写得是一百单八将齐聚梁山, 对抗朝廷暴政的故事, 所以此书在统治阶级眼中, 是一部挑动是非、以下犯上的反书。在步入近代以后, 一些有名的大学者依然认为《水浒传》写得是强盗贼寇。《水浒传》之所以被列为四大名著, 其本身的进步意义值得肯定。

一、近代之前的主旨解读

1、造反倾向

在封建王朝中, 统治阶级的地位不容撼动, 但凡对统治不利的言语、行动, 都有可能被扣上犯上作乱的帽子。《水浒装》中的一百单八将, 个个忠肝义胆, 齐聚梁山对抗朝廷, 实为是生活所逼, 但是在封建统治阶层来看, 梁山行为是对抗朝廷的叛乱。就整部书而言, 梁山一百单八将, 都有自己的人生遭遇, 他们都为了求得一条活路而被逼上梁山。一百单八将共聚梁山, 目的是行江湖侠义, 解救受苦的百姓, 但在朝廷而言, 梁山好汉就是绿林强盗, 其行为就是杀人放火的强盗勾当。所以在封建时代的《水浒传》解读, 大都将此书列为造反读物, 换言之, 水浒传的造反倾向, 是封建时代解读此书的重要倾向。

2、流寇行为

很多人将东北的文化, 归结为胡子文化, 即强盗文化, 原因在于东北强盗盛行, 其文化氛围带着浓重的强盗风气。《水浒传》描写的是梁山好汉的行为, 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占山为王的山大王必然是江湖流寇, 所行之事也必然为世人所不齿, 所以在传统文化的认知中, 《水浒传》中梁山的劫富济贫行为, 实则为流寇行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打家劫舍, 劫富济贫不合乎礼法要求, 但是劫富济贫的侠士之风, 在中国古来有之。《水浒传》被扣反书的帽子, 在封建高压下的解读, 自然不能为其开脱, 所以将梁山好汉的侠义活动归结为流寇行为, 是读书人附和朝政而做的曲解。当然在这其中, 也不乏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学者对江湖行为的一种蔑视。

二、近代主旨解读

1、反抗意识觉醒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 喊出了老百姓心中的不平, 而在《水浒传》的主旨解读时, 近代将其思想与行为归结为反抗意识觉醒。中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 但是无论何朝, 都利用顺民的思想来对百姓进行统治, 尤其在暴政横行的年代, 统治阶层更是将百姓为了生存而采取的一些措施视为乱民行为而对其进行镇压, 高压政策使得生活道路举步维艰。《水浒传》中的林冲, 被陷害导致家破人亡, 不得已上梁山寻出路, 行者武松有情有义, 杀仇人、打恶霸, 最终也只能亡命梁山。面对不能让人活下去的社会, 梁山好汉与朝廷对抗、与社会对抗, 虽然最终失败, 但是他们敢于向恶势力挑战的精神却得到永垂, 他们的忠肝义胆、侠骨柔肠得到后世的赞扬。

2、个人价值突显

《水浒传》中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 不仅仅是梁山一百单八将, 像高俅、徽宗等人的形象, 也刻画的具体、生动。人物塑造的成功, 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全书对于个人价值的重视。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林冲, 从朝廷高官沦为阶下囚, 最终上梁山为寇;青面兽杨志因生活所迫售卖宝刀, 却误中奸计沦为罪人, 一百单八将的故事, 将《水浒传》的主线串联起来, 同时也是这一百单八将的个人风格以及个人价值, 在梁山的活动中得以体现。在传统小说中, 作者不屑于将草寇入笔, 但是在《水浒传》中, 施耐庵不仅将传统意义上的草寇入笔, 而且描写的详尽细致, 突显的正是一百单八将的个人价值。

3、忠义观念

《水浒传》整本书中, 处处透着忠义二字。梁山之上, 一百单八将商议事情的殿堂, 书写着“聚义厅”三个字, 就字面所包含的意义来看, 梁山, 就是忠义的集合地。从书中人物来看, 林冲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 在被陷害的情况下却并未作出任何对朝廷不义的举动, 只是在危及自己生命的时候, 才做出了强烈的反击, 最终杀人上山。鲁智深只身独救林冲, 其朋友之义可谓无双, 武松痛打地方恶霸, 本身就是一种对百姓的大义。书中的细节, 无处不体现着梁山好汉们的忠肝义胆, 这份天下大义、这份兄弟恩义, 岂能在一般草莽身上所能看到, 也只有在梁山好汉身上, 这份家国大义才能豪气干云。

三、造成解读差异的原因

1、经济基础

从古至今, 对于《水浒传》创作主旨的解读, 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基础的差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封建经济的基础上, 封建统治地位牢固, 男耕女织的传统经济模式深入人心, 所以对于梁山好汉等绿林群雄们劫富济贫的行为, 从心底上存在着不认同感。所以在不同时代对《水浒传》进行解读, 就会从同一层面解读出完全不一样的主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许多在古代不出众的书, 在当今社会却大放异彩。

2、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是导致对《水浒传》主旨的解读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在封建思想观念的认知中, 百姓要遵守统治阶级的调配做一个顺民。而在民主思想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 人们更加关注人的价值, 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所以在封建思想土崩瓦解的今天, 重新解读《水浒传》, 从书中我们所领悟的是不服暴政, 反抗压迫的大无畏精神;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民主权利而与统治者进行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企图利用自身的力量建立一个完美家园的良好愿望。

四、结束语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代表, 无论是其写作手法、还是其思想内涵都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对于《水浒传》创作主旨的解读, 自其成书以来就众说纷纭, 褒贬不一, 但是无论在何时对其创作主旨解读, 都能解读出不一样的内涵。这不仅是《水浒传》的优秀之处, 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之处, 传承千年, 依然不失其精华。

参考文献

[1]程华平.论《水浒传》创作主旨的近代解读[J].明清小说研究, 2008, 03:79-90.

[2]李银贞.从中国三部小说看中国江湖文化[D].山东大学, 2013.

[3]孔庆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教化研究[D].南开大学, 2012.

[4]温婧.《水浒传》主题百年阐释史研究[D].集美大学, 2013.

[5]曹涛.泪水解释贫困——关于《十品官吴山羊》创作主旨的思考[J].唐都学刊, 2000 (02) .

[6]吴平平.美丽与哀愁——庾信《小园赋》创作主旨考及艺术赏析[J].语文学刊, 2008 (20) .

[7]沈国芳.汉之魂——吴新钿诗歌创作主旨[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1 (03) .

小说主旨思想例析 第3篇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小说作家组合细节和情节是有意的,机智的,他把哪些细节有序地组合为情节链,将哪些没有时空联系的事情连接在一起,完全受他的创作意图和作品中表达的主题的制约。读者在把握有着因果关系的细节和事件时,能从中看出小说作家对生活事件的理解和认识。小说的主题不是像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例题 阅读这篇小说,回答相关问题。

白菜汤

屠格涅夫

一个农家的寡妇死掉了她的独子,这个20岁的青年是全村庄里最好的工人。

农妇的不幸遭遇被地主太太知道了。太太便在那儿子下葬的那一天去探问他的母亲。

那母亲在家里。

她站在小屋的中央,在一张桌子前面,伸着右手,不慌不忙地从一只漆黑的锅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汤来,一调羹一调羹地吞到肚里去,她的左手无力地垂在腰间。

她的脸颊很消瘦,颜色也阴暗,眼睛红肿着……然而她的身子却挺得笔直,像在教堂里一样。

“呵,天呀!”太太想道,“她在这种时候还能够吃东西!她们这种人真是心肠硬,全都是一样!”这时候太太记起来了,几年前她死掉了9岁的小女儿以后,她很悲痛,不肯住到彼得堡郊外美丽的别墅去,她宁愿在城里度过整个夏天。然而这个女人却还继续在喝她的白菜汤。

太太到底忍不住了。“达地安娜,”她说,“啊呀,你真叫我吃惊!难道你真的不喜欢你儿子吗?你怎么还有这样好的胃口?你怎么还能够喝这白菜汤?”

“我的瓦西亚死了,”妇人安静地说,悲哀的眼泪又沿着她憔悴的脸颊流下来,“自然我的日子也完了,我活活地给人把心挖了去。然而汤是不该糟蹋的,里面放有盐呢。”

太太只是耸了耸肩,就走开了。在她看来,盐是不值钱的东西。

(选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

1. 地主太太指责死去儿子的农妇在悲恸的时候还能喝下白菜汤,是心肠硬,不爱自己的儿子。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解析 本题是评价作者观点态度即主旨的题目。在读懂小说的基础上,针对这种题目,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探求答案:1.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情节反映事件本质,形象表现人物本质;2.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3. 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主题;4. 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不少题目本身就高度概括了小说的主旨。

示例 ①农妇很爱自己的儿子,从文中的相关描写就可以看出独子的死让她痛不欲生。动作描写:“她的左手无力地垂在腰间”。肖像描写:“她的脸颊很消瘦,颜色也阴暗,眼睛红肿着”。神态描写:“悲哀的眼泪又沿着她憔悴的脸颊流下来”。语言描写:“我的瓦西亚死了,自然我的日子也完了,我活活地给人把心挖了去”。②农妇在独子死去的情况下喝白菜汤是对儿子的别样怀念,因为白菜汤和盐里都凝结了儿子的辛勤劳作。③同样是丧子,同样是母亲,地主太太悲痛之下可以放弃到郊外美丽的别墅度假,在她看来这是最大最应该的牺牲,最好的表达方式;而贫苦农妇她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放弃,甚至一点点加了盐的白菜汤,她也只能和着眼泪吞下。通过两个地位、身份、处境悬殊的人的对比,强化了情感效果,凸显了农妇的悲惨境遇和丧子之痛。

2.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农妇“汤是不该糟蹋的,里面放有盐呢”这句话让你有怎样的人生感悟。

解析 这道题侧重于作品中的人文性的一面,这种题目既是对知识的探寻,也是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要求,更有利于培养同学们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写作意图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和思想内容,以及通过这种表达要达到什么目的。新课标中“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和创意的阅读”要求我们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示例 贫穷的寡妇失去了她的独子,而且“这个20岁的青年是全村庄里最好的工人”,这巨大的不幸足以击倒她,但农妇“身子挺得笔直”,“不慌不忙地一调羹一调羹地吞下稀薄的白菜汤”,因为“汤是不该糟蹋的,里面放有盐”。于是那汤中的盐,显示出了人物生存的力量。死者已死,生者继续。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这远不是生活的全部,农妇的行为向人们展示了生命的强度与韧性。

总之,对于高考小说阅读题,不论是考查人物形象、主旨思想,还是考查表达技巧、语言特色,抑或是考查故事情节、重点语句等,都要遵循以下几步:第1步,粗读原文,形成初步的整体感知。具体来说,就是要抓住对象、话题,把握作者大致的见解倾向;把握各段大意,画出明显的中心词或关键句,或在段落边批注,为后面寻找选项的对应区域做好准备;把握小说的结构,从总体上把握全文。第2步,带题研读,找“三点”,即提问点——认真读题,看准题目要求;对应点——根据题目要求找准对应区域,对应点如果选择涉及的信息不止一处,要注意将相关的对应点找全;切入点——筛选出可以进入答案的要点。第3步:组织答案,可摘抄原文词句直接作答,也可利用文中词句组合作答,或用形象化语句把抽象的意思转述出来,也可整合文本文意,概括表述。

上一篇:“文学有约”知识竞赛策划案下一篇:小学数学二年级克和千克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