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市场发展战略

2024-07-11

公司市场发展战略(精选6篇)

公司市场发展战略 第1篇

海尔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随着全国性家电连锁的迅速崛起并正在成为家电营销的战略,家电行业的竞争已趋白热化。作为我国家电行业龙头企业的海尔公司如何清楚的认识战略的发展趋势和结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适应和改变战略,已成为海尔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

一、什么是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战略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在通过对营销内外部环境客观分析研究的基础,对企业末来营销土作的总体规划与安排,是实现规划所应采取的行动。

二、海尔公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海尔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分销战略。海尔家电主要在全国各地大型商场如国美、永乐、苏宁、北京大中等商场设有销售柜台,还有海尔分店,网站几个团购等,但人型超市没有海尔品牌产品的销售,影响了海尔牌的认知度。(2)销售策略方面。在销传策略方面,海尔侮个厂家都会派最优秀的直销员在现场销售,这要求直销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白折不挠的精神,商场如战场,商场第一线的较从就体现拍终端促销员之问的较量。(3)多元化给市场背销带来困难。海尔因为搞多元化而忽略了自己的优势产线产品,而营销方面不可能做到兼顾所有产品,进而会使产品销量下降!通过分析如何做好解决问题!

贺强

专接本

公司市场发展战略 第2篇

本文通过对保险目标市场的寻找和提高竞争优势的手段进行分析,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

摘 要: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营销战略极大影响产品的市场推广和企业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目标市场战略和竞争战略是营销战略里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关键词:保险;营销战略;竞争优势

一、保险公司STP战略分析

(一)保险市场细分

保险市场细分就是在保险调研的基础上,保险公司根据保险消费者的需求特点、投保行为的差异性,把保险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细分市场的过程。公司对保险市场细分的依据主要考虑人口因素和行为因素。人口因素主要考虑家庭人口与家庭生命周期,年龄,性别,收入等;行为因素考虑投保者动机,投保行为,利益驱动,对保险的态度等。公司较多使用的行为因素是根据顾客的购买动机分为:旅游保险,意外保险,投资理财保险,健康保险,财产保险等。细分市场要具备理想的规模和发展特征,有一定的盈利性,对于企业才有吸引力,企业要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调整细分策略,根据顾客需求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

(二)保险目标市场选择

市场吸引力是保险行业选择目标市场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市场规模狭小或者趋于衰退,进入后难以获得发展,不要轻易进入。还要考虑目标市场的需求潜量,某些细分市场虽然有较大吸引力,但不能推动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甚至分散企业的精力,应考虑放弃。还应考虑企业的资源条件是否适合在某一细分市场经营,只有选择那些企业有条件进入、能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的市场作为目标市场,企业才会获得成功。一般来说,保险公司寻找目标市场的手段既包括保险公司内部,如团险直销、个人营销、网络、电话等直复营销方式,又包括公司外部的企业共生营销,如银行、邮政、证券机构等兼业代理机构;还通过对其他公司或营销渠道的产品进行组合捆绑销售来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

(三)保险市场定位

保险市场定位方法有两种,一是参考竞争对手的定位,行业竞争对手已经进行了市场探索,对于产品的定位有着全面的考量,参考行业标准可以大大降低经营风险;一种是避强定位,公司从另一个角度开发自己的新产品,新的营销模式,新的品牌传播方式,这种方式不失为一种提高竞争力的方式,在公司实力允许,经过严密市场调查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创新营销策略开辟保险市场上的一片蓝海,为企业长久立足打好基础。

二、竞争战略分析

迈克尔・波特认为对于企业有五种竞争力量决定整个市场长期的内在吸引力。对于保险行业影响明显的有四个方面:

(一)行业内竞争者的威胁

保险市场处于市场生命周期的成熟期,竞争者众多,竞争者投资很大。这些情况常常会导致价格战、广告争夺战,新产品推出,并使公司要参与竞争就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

(二)新进入者的威胁

如果某个目标市场可能吸引占有大量资源并具有争夺市场份额力量的新的竞争者,那么该细分市场企业就要谨慎考虑是否继续保留。因此,保险公司要时刻观察新竞争者的动向,正确选择竞争优势,抵抗新进入者的威胁。

(三)替代产品的威胁

保险行业也面临一些替代产品的威胁,如基金,一些投资理财产品等都会对保险构成威胁,公司应密切注意替代产品的种类、收益、顾客群体。发展对抗替代产品的新产品,寻找不同于替代品的目标顾客,不断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开发与替代品不同发展方向的产品线。

(四)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购买者与企业的竞争一直存在,购买者一方面是企业的合作伙伴,为企业提供收益;另一方面会最大化地争取自身利益,他们会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设法压低价格,并且使竞争者互相竞争,所有这些都会使企业的利润受到损失。如果企业不考虑顾客利益或者顾客需求,或者顾客的转换成本较低,或者顾客能够形成联盟,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就会加强。所以保险公司要十分重视顾客,对顾客进行分类,给顾客更多让利,不断提高产品差异化和服务水平,发展忠诚顾客。

三、对保险公司营销战略的创新性建议

(一)合理细分市场

保险市场细分要寻求更佳合适的角度,严格按照细分好的市场进行产品组合设计,营销策略设计,更系统化地开展营销活动。如将年龄和收入结合在一起,充分考虑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细分市场,可以将市场分成高龄低收入群、传统中年客户群、富裕客户群、高素质中青年客户群、年轻工薪客户群,充分考虑了这些群体的社会背景,找出共性的产品需求,从而制定适合一个群体的一套有效的营销措施,在公司推广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可以灵活地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调整产品和服务策略,对营销战略的调整有着促进作用。

(二)加强品牌营销

一个成功的品牌对于企业有着重要意义,品牌的成功包括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等。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品牌营销,如制作公益广告在知名媒体上投放,借助网络传播企业公益性微电影,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并在媒体上适时公关等等,现在市场的竞争核心是客户需求为核心,品牌形象为价值标准,构建品牌没有捷径可走,必须通过真诚服务社会,重视社会利益,与顾客发展信任、忠诚的关系来一步步实现。

(三)不断创新差异化竞争战略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第3篇

4.加强农村信息化教育培训。人才培训是推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抓手, 信息化人才的短缺是制约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应着力从三个方面抓好农村信息化培训工作。一是抓好领导干部培训, 让农村信息化切实成为“一把手”工程, 帮助其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二是抓好信息技术骨干培训, 加快提高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三是抓好种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培训, 发挥致富能手在农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各级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 建立和健全面向“三农”的信息化培训基地, 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各类信息服务站点、“信息大篷车”等多种方式, 面向广大农民培训、普及信息化应用。

5.重点实施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信息产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崭新的工程, 无论在工作内涵还是工作方式上, 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为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今后一个时期, 重点实施农村信息工程建设: (1) 宽带进村入户工程。加快改造和完善农村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 基本实现“村村通宽带、家家能上网”的目标, 着力提高农村宽带入户率。 (2) 低成本终端研发工程。发挥国家和省相关政策的综合引导作用, 鼓励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软件企业、系统集成企业等着眼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需要, 向农村提供低成本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 (3) 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在每个县 (市) 区分别培植一个农业生产重点应用农产品流通重点应用工程, 促进农村用户与各类IT企业有效合作,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让更多的农民学会应用信息技术。 (4) 信息技术培训工程。加大信息化技能培训力度, 扩大农村基层干部、信息技术骨干和专、兼职农村信息员的培训面。 (5) 农村镇级电子政务网络整合试点工程。选择一些有条件的乡镇和系统集成企业, 按照电子政务建设的做法, 积极探索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等多种网络资源, 构建统一的镇级电子政务网络和农村信息化体验站。提供特色应用服务, 让农民真正体验信息文明的福利。培养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典型。以种养殖大户为主体, 鼓励帮助农民和企业, 充分利用现有远程教育平台, 学习现代种养技术,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广农民学电脑、学上网“致富工程”, 通过举办农民家庭上网大赛等有效形式, 实现“父母教子女、子女帮父母”的家庭互动, 充分调动农民家庭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 培养农村信息化人才。

6.建立考核责任制。要将农村信息化建设列入农村经济目标考核体系, 制定目标考核管理办法, 强化目标责任, 加强督促检查, 确保农村信息化建设目标得以落实。对工作抓得紧, 成效明显的, 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到位、进展慢、成效不明显的给予通报批评, 把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确保信息化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有力的助推器。

债务融资是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发展债券市场是深化金融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推动金融结构优化、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效率。经过20多年的发展, 我国债券市场从无到有, 已初具规模。然而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债券市场规模相比, 我国债券市场的总体规模过小, 尤其公司债券市场规模更小, 这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很不相配。因此, 加速发展我国公司债券市场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

一、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1.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规模很小、发展缓慢

第一, 占GDP比重小, 一直徘徊在1%~3%的水平。而美国,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该比例就高达23.62%。第二, 占股票总市值的比重小。到2005年底, 公司债券余额只占股票总市值的4%左右, 远远低于美国29%的水平。第三, 占债券市场的比重小。在美国, 公司债券余额与GDP之比为40%。而同期, 我国公司债券发行量与GDP之比为0.9%。

2.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品种单一

(1) 按发行种类分类, 我国只存在普通公司债券和可转换债券。

(2) 从利率品种上看, 固定利率债券占绝大部分。

(3) 在发行方式上, 大部分公司债券采取的是协议定价、余额包销的承销定价方式, 而较少采用国际上流行的公开簿记定价, 反映出买方市场的特征。

二、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1. 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善

目前信用评级机构受行政干预多, 评级缺乏统一的规范;相关法律不健全, 专业人才缺乏。

(1) 缺乏高信誉的评级机构, 评级市场尚未步入良性循环。

(2) 债券评级需求不足, 信用评级的地位难以确立。

(3) 外部环境不佳, 限制了信用评级的发展。

2. 政府监管过多, 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存在明显的管制, 主要表现在发行管制、利率管制和投资管制等几个方面。

发行管制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发行主体的限制;二是对发行额度的限制;利率管制主要表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对公司债券发行利率的审批上。对公司债券利率的管制直接导致公司债券的需求价格缺乏弹性;投资限制主要表现在目前能够投资于公司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只限于保险公司、债券投资基金, 以及社会公众投资者等有限群体。

3. 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和税收政策

(1) 目前的法律架构不利于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

与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直接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存在着模糊, 冲突或限制市场发展的因素。

(2) 较高的税负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基金和国债由于利息免税, 成为人们优选的长期持有的品种。因此, 从税收角度看, 公司债券在各种金融产品中并不占有优势, 而处于相对劣势。

4. 基础设施不配套

(1) 登记结算系统不统一

目前, 公司债券的登记结算系统分割为两部分:发行 (包括未上市流通) 部分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 上市流通部分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深、沪分公司。

(2) 转让交易系统不完善

证券交易所是我国公司债券交易的惟一合法场所, 而交易所的报单驱动撮合交易机制难以满足大宗非连续性交易需求, 因此使交易所公司债券交易清淡, 大资金无法进出。

三、发展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对策

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制、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 针对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 建立科学、有序的信用评级制度

(1) 提高国内信用评级机构门槛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要在市场上建立良好的信誉, 要体现评级的真实性, 科学性。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门槛, 鼓励国内评级机构开展有效竞争。

(2) 建立严格的行业管理体系

逐步建立信用评级机构的法规体系、信用评级行业协会及管理体系、相关的职业行业准则和规范制度以推动行业发展。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 将严重违反职业准则的评级机构坚决逐出评级市场。

2. 转变监管理念,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1) 放松发行和投资管制

明确所有企业, 不分所有制性质, 只要符合发债条件就可以发行公司债券, 从而消除对国有企业的偏向, 使真正有资金需要、有偿付能力的企业能够得到发行机会。

(2) 放松利率管制

取消发行公司债券利率的限制, 规定由主承销商和发行人根据企业基本素质、信用评级状况, 根据市场需求状况来确定利率水平, 从而使利率能够反映风险和收益对等原则。

(3) 统一监管机构

公司债券作为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应该由资本市场监管部门来统一管理。统一监管机构是发展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起点。

3. 完善法律法规, 减免税收

建议在公司债券发展初期, 免征投资公司债券的收入所得税, 使公司债券收入环节的税负与国债和证券基金相同, 促进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

4. 完善基础设施

(1) 完善交易所系统的基础上, 建立场外二级市场

采取必要的措施建立大宗交易制度, 弥补自动撮合交易系统带来的无法进行大宗买卖的缺点。为了加大公司债券的流动性, 为较小发行规模的公司债券找到流通渠道, 需要建立场外二级市场。

(2) 统一公司债券登记托管体系

为了便于交易所和场外市场的统一管理, 改变公司债券现有登记托管机构, 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作为场内、场外公司债券发行与流通的统一登记托管机构。

5. 推出多样化的债券品种

开发不同期限的债券品种, 逐步放松和取消公司债券的法定利率上限将债券的利率水平与风险进行挂钩, 探索发行与物价指数相联系的浮动利率债券;根据流动性差异, 设计出不同风险等级的债券品种。

6. 加大发展机构投资者

逐步放宽对公司债券投资者的限制, 除特殊机构外, 应准许竞争性产业的机构、财务独立的社团法人以及保险公司、社会保障资金、商业银行等参与债券市场的投资和债券买卖活动。

四、结论

在充分认识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应采取一系列对策, 不断完善公司债券市场。同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以公司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 公司债券成为重要融资工具的条件开始逐步成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也为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表明,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将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新时期。

参考文献

[1]朱新容 陈柏东:金融与投资论丛[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5.253~290

[2]曹大宽:我国公司债券市场:问题、环境与展望[J].中国金融, 2004 (4)

[3]王一宣:公司债券市场:理论、实践与政策建设[C].深交所工作报告

[4]杨 萍:国外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经验与发展现状[J].中国金融半月刊, 2003 (13)

戏曲演艺公司市场发展研究 第4篇

【关键词】戏曲;演艺;市场化

Marketing developments of Opera performing company

An MingmingLu RundeFan Ronge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angxiGuilin541004)

【Abstract】In this stage, becaus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information was expressed widely in any field, so that the majority of people know very little about the content and development of opera on the global cultural exchanged background; Also the leaders lack of the experiences to manage the company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nationalized company to private enterprise, lead to they cannot adjusted the environments of market which leaded to less audience to enjoy the performances day by day.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researche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opera companies, studied the ways for opera companies adjusting to the market,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to help them reference, every opera company should adopt the suggestion under its own practical situation.

【Key words】Dramatic;Performance;Market.

0.绪言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杂技以及人物扮演等的综合艺术,发源于秦汉的乐舞、俳优和百戏[1],这种中国特有的以唱为主并综合多种艺术因素的戏剧种类,在现代,它是中国各民族各地方各时代的传统戏剧样式的通称和总称[2]。我国戏曲从原始社会歌舞的萌芽阶段,到汉、唐、宋、金的发展阶段,直至元明清及近现代的成熟阶段,涵盖了昆剧、京剧、越剧、豫剧及数百个地方戏剧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且分布范围较广,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多种娱乐方式及消遣途径,人们对文娱消费的需求及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剧团的发展仍旧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本文在浅析传统戏曲发展困境的基础上,以市场营销理论为基础,提出对由国营剧团转向自主经营的剧团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及建议。

1.传统戏曲剧团生存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1市场范围狭小

许多剧团现今都面临观众市场范围狭小的问题,尤其是源于农村的戏曲文化在农村却无人愿意出钱消费,使一些剧团只有在节庆、民俗等特殊日子因为有政府及部分财团的支持才会表演;而且民间剧团和正规剧团之间竞争农村市场较为激烈,这样就会造成剧团收入不稳定,无法留住人才的尴尬局面。

现代人虽然文化水平较过去相比有很大提高,但是因为受多种文化教育的影响,文化水平及层次不一,致使审美情趣也有所差异。中国戏曲长期以来以广场与歌楼酒肆为主要演出场地,观众欣赏演出时,都伴随着茶酒、交易、交往等其他活动,但是戏剧在其中并不是绝对的主角。中国进入现代商业社会后,观众进入剧场,看戏几乎成为唯一目的,因此人们对表演艺术提出了更具完整性和精致化的要求。[3]

1.2缺乏创新意识

戏曲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借鉴的过程,该过程融合了自身优势与其他剧种的优势,创新出更加适合其历史发展时代的戏曲节目。

而如今,多种娱乐方式的发展致使各种文化互相冲击、碰撞,这种文化的交融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前所未有的局面。而戏曲经历几百年的演变与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这样的背景下,戏曲工作者在创新过程中举步维艰,一些服装设计、故事表达方式等创新受到前辈的束缚,担心过度的改革会使戏曲无法真正的传承;在沿袭戏曲文化的同时又面临能够获奖却不能获得市场、观众的认可的局面。脱离现实生活,时代文化,使市场范围逐渐狭小的困境。

1.3剧团内部亟待整合

职能部门:一些表演团体及组织内部部门结构不合理,部门之间合作不紧密,部门内部职能未能够实现真正其作用,这样就会使剧团创新、企业成长受到阻碍。

经营模式单一:经营模式是指公司筹划营谋的发展范示、方式和方法。[4]一些剧团经营公司、营销策划产品方面缺乏经验及自主创新精神。如果仍然依靠外部扶持及原有市场支持,而不改善内部环境,提升自身能力,必将无法获得长远发展。

1.4人才匮乏

由于解放后"文革"时期极左思想的影响,取消了党的艺术方针、大搞文化虚无主义,致使一些地方剧种被取消、艺术家遭到破害、戏曲舞台逐渐萧条。[5]这种情况使老演员没有机会演出新演员没有机会锻炼,年轻观众没有机会了解、接触戏曲文化。

文革后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戏曲发展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及演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新思想新文化新的传播媒介的产生,使一些缺乏戏曲创新和市场经验的剧团面临严峻的考验,由于没有有效的传播自己,进而使了解戏曲的人更加少,市场发展前进暗淡的戏曲也很难吸引人才的加入。

2.传统戏曲如何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物质文明快速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空前了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人们对娱乐方式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人们消费方式发生转变。戏曲类演艺产品根据时代需求创新出多种演出方式,戏曲类演艺产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商业化包装,其经营状况也从国家扶持逐渐走向了自主经营并实现盈利的状况。然而在转型过程中,由于过去经营方式仅仅是管理好剧团正常运作,传承好戏曲文化。而如今,在演艺戏曲的同时,要考虑市场发展规律以及娱乐消费营销方式;大部分剧团领导还是原來的领导,经营模式还是原来的经营模式,这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将面对困境。

2.1确定目标市场

2.1.1根据剧团自身优势,定位目标市场

农村文娱市场的观众已经形成了免费观看的习惯,农村市场又有一些非正式的队伍存在,并且剧团大多都在县级以上地区工作,对于剧团自身而言,开辟农村市场面临着收入低、竞争压力大、距离较远等问题。

城市文娱消费者则对文化产品消费需求日渐提高,并且有足够的时间(晚7:30-10:30)进行消费,并且城市居民大多都是从农村迁移进来的,对于戏曲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剧团可以考虑城市消费市场的发展。

城市剧团戏曲发展应该立足自身优势,深化产品内涵,根据所在市场大众普遍喜爱的娱乐消费方式,对剧本进行一定的调整,对产品进行适当的包装,参考类似行业的门票价格,进行剧场式经营,以吸引本地市民的消费。

2.1.2根据外部优势,创造新的市场

文娱消费市场的发展中,各种戏曲的融合、各种传播工具的组合以及各种销售方式的出现,均会产生一定的市场空白。企业要根据市场发展的趋势及当前的具体情况,根据剧团自身实力,填补空白市场,引导消费者进行新的娱乐消费,为企业在市场中更好的定位自己,选取战略及战术提供机会。

2.2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设计是一种创造性设计,它要求从人们的需求和愿望出发,并对这种需求和愿望的未来发展趋势做科学而准确地预测。[6]

2.2.1产品创新

戏剧、戏曲表达的无非是人性的东西,人的喜怒哀乐、生死、爱恨,这些都是永恒的题目,无所谓古代与现代,因此中国戏曲的二度创作自由空间非常大,我们可以将优秀的剧目"当代化",使今天的人更容易产生共鸣。[7]因此我们不要因为暂时的市场萎缩及其他文化的强势竞争而丧失对戏曲发展的信心。

⑴内容整合。把握戏曲节奏、传承戏曲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文明发展的因素,掌握演出的节奏、剧情发展、声腔时间及高潮的设置等,创新出新的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点的产品。如《程婴救孤》。

⑵表演方式。借鉴现代歌舞以及其他戏曲形式的元素,如戏曲插入当地民歌、其他剧种的舞蹈及乐器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会贯通,增强舞台表现力和观赏性。如《邵江海》、《十二月等郎》。

⑶剧本创新。戏剧、戏曲表达的无非是人性的东西,人的喜怒哀乐、生死、爱恨,这些都是永恒的题目,无所谓古代与现代,因此中国戏曲的二度创作自由空间非常大,我们可以将优秀的剧目"当代化",使今天的人更容易产生共鸣。[7]在改编剧本上可以以现代人的角度对人物的性格、心态走向、行为根据等进行重新剖析、审视,先在文本上做出调整,然后选择适当的手法进行表现。

2.2.2管理模式创新

⑴剧团内部职能部门优化。大部分剧团职能部门都不十分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及权限,并且存在一人多职的情况,是因为剧团在改革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使剧团没有能力吸引到专业管理人才,致使缺乏管理经验;并且因为聘用人员较少,一人兼数职的情况普遍。

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设置各职能部门,如人事部、财务部、行政部、销售部、采购部、研发部等部门。并明确部门职责,增加各部门之间的互动,定期对部门工作绩效进行考核。

⑵人力资源管理。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规则,规划其管理过程,设定其战略发展。从而建立与人有关的经营问题:提升员工的价值、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企业战略发展:调动积极性后促使员工更加有目标的为企业服务,使员工自我价值得到实现。

行政管理及后勤工作人员:通过绩效考核方式获得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效果以及工作潜力,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予以奖励(奖金、证书等方式);根据考核结果显示的个人特点,进行适当的职位调整,优化组织内部结构。

演员:采取公司、演员聘用制,剧团根据演员的出场次数,受欢迎程度等因素,对演员进行。

⑶产品经营模式创新。产品价格、组合方式、销售场所等方面的经营管理,需要根据市场需要与剧团情况结合,根据具体近期、远期发展战略及规划,选择最有利于剧团发展的经营模式,以减少成本增加收入。

组合方式:内容上,一场演出中所包含的剧目的组合;剧本上,情节设置于曲调节奏的组合;表演方式上,插入的民歌、乐器等的组合。

价格:根据剧团品牌美誉度、产品生产成本,参考同行业或可替代行业产品价格,根据产品组合方式及销售场所便利性等方面因素进行区别定价。

销售场所:剧场、电视台周末节目档、影视剧基地、农村节庆民俗等户外演出场所。剧团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消费者的便利性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演出场所。

2.3选拔戏曲人才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戏曲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沿袭,戏曲气质的培养。戏曲人才是剧团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剧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选拔人才。

2.3.1学校选拔

通过宣传鼓励小朋友在幼儿园及小学阶段学习戏曲表演,培养对国学戏曲的热爱,同时提高学生的气质,增加部分学生进入大学深造戏曲表演、编排等方面的艺术人才;通过大学专业性艺术人才选拔,选择适合剧团角色、人物及岗位需要的人才。

2.3.2农村文化精英选拔

农村是戏曲的发源地,也是戏曲发展的沃土。农村戏曲演出频率高,活跃度强,存储了许多具有资深表演技术和演出经验的人才,他们希望获得剧团的认可,走上更加广阔的舞台发展戏曲文化。因此,对于剧团而言,乡村人才的吸纳无疑是剧团输入新鲜血液的良好选择。

剧团可以通过戏曲文化节的表演、剧团独立主板的选秀活动等方式,吸引人才的参与,通过专家评定,以优厚的待遇聘请人才的加入。

2.4优化传播组合

戏曲进入现代传媒之后,摆脱了仅仅依靠舞台传播的束缚,其自身形态也发生着变化,如广播、电影和电视在传播戏曲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如戏曲广播剧、戏曲电影和戏曲电视剧等新型艺术样式。[8]每一种传播方式都因其传播成本、传播效果、传播周期等因素而有所差异,企业要根据所要传达的信息、传递的范围以及目标周期等方面因素进行有选择的组合。

剧团在起步及发展阶段,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网络博客、社区、百科词条、问问等方式进行交流、传播;企业网站上留下联系电话、QQ/MSN及论坛一遍互动交流。也可以通过戏迷爱好者进行蜂鸣传播、选择意见领袖进行其他领域的传播。企业若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在火车站、商业区等人流密集地设置户外广告,以及车体广告、移动媒体广告等。

无论以何种方式组合传播,一定要坚持企业的"一个声音",在宣传剧团品牌的同时使消费者及受众接受到的信息是一致的,并且是无歧义的,这样才能够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

2.5丰富演出方式

剧团主要以节庆、民俗或邀请等方式进行演出。但是大部分市场是未被开发的,剧团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增加演出机会,才能够使剧团运作日渐成熟,演员技术趋于专业,利润增加。因此,剧团演出方式可考虑一下几种:(1)日常演出、剧场演出走通俗化路线,这种方式不单融合现代文化容易走进消费者心中,并且因加入现代演出方式,减少了演出技术的要求,产品的生产效率会有所提高。此类演出适合企业刚起步阶段,急需资金周转。(2)海外演出,海外华人华侨对祖国、祖先的情感认同使他们对戏曲文化具有别样的情感,同时方言特色也是吸引他们观看的另一原因。(3)参加比赛打造精品,通过比赛由专业人士对作品进行评比、筛选,使产品在艺术高度上获得荣誉,对筛选出来的优秀作品进行更好的商业化包装,进行各地巡演。(4)旅游演艺产品,结合地区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根据地方民俗、特色等因素,排练实景演艺产品或景点演艺产品。消费者不能仅仅是依靠外地游客(旅游)、全国人民(春晚),更应该重视本地资源。

3.未来展望

戏曲演艺产品的发展、剧团内部结构优化、产品营销推广等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企业领导、剧团演员、后勤工作人员等共同努力,同时根据市场规律的变化,借助外界有利的政策、条件及形势,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战术。在传承好戏曲历史文化精髓的同时,走市场化路线,真正融入到百姓的生活当中,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娱消遣做出贡献。我相信,我国戏曲类演艺公司必将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卢鸿德,陈谟开,张惠芳.中国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辞典.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871-872.

[2]刘厚生.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

[3]傅谨.薪火相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06:327.

[4]谢迪辉.炒股其实很简单 中长线赢利技巧.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0.01:102.[5]蒋中崎.中国戏曲演进与变革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9:631-635.

[6]张琲.产品创新设计与思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1:41.

[7]中国文联港澳台办公室,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编.当代中华艺术的多点透视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術论坛论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09:43.

完善公司治理 推进资本市场发展 第5篇

早上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对《欧洲货币》“中国论坛”的召开、对选择“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这么好的一个题目来进行讨论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我也非常感谢中国工商银行、汇丰银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香港交易所、穆迪亚太公司对本次会议的支持。公司治理问题对中国的发展非

常重要,其涉及的内容和影响十分广泛,所以我想利用有限的时间,讲一讲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公司治理在中国是一个令人激动的题目。我国从开始试图引进公司治理的概念到现在时间还很短,发展的年头还不长,期间曾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艰辛。我们也曾经历了一些很初级的问题的争论,就像是小学生的讨论似的。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在公司治理方面进步很快,非常令人激动。当然,到目前为止,关于公司治理我们也还有许多剩余的问题尚未解决,需要我们进行深刻的研究。我想借此提出12个议题,希望这次论坛能够在这些方面进行讨论,取得进展,对中国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一、希望讨论的12个议题

首先,公司治理的概念是从国际上引进的,我国对公司治理的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一定的过程。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尝试把公司治理的概念写入,文件中明确了“出资人、董事会、管理层和职工”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应该说初步提出了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但是公司治理一词的正式引入一直到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才正式被写入了党的主要文件。在公司治理的指引方面,在坚持学习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政府最好能明确对1999年OECD发布的《关于公司治理的五项原则》的态度,如何发挥政府在制定公司治理的整体制度和法律框架方面的推动作用,这也是OECD在2004年发布《关于公司治理原则》(修订版)时所特别重视的。近年来,我国一些部门,包括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以及其他部门都发布了一些很好的公司治理指引,但从政府角度,推动公司治理指引还需要做哪些进一步的努力?还很值得讨论。

第二,从国际实践经验看,公司治理存在不同的模式,例如安格鲁-萨克森模式、莱茵河模式、日韩模式等。过去十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不同模式之间有收敛的趋势,在一些问题上更加一致,但在很多方面仍有不同,中国必然需要根据本国国情进行模式选择。其中,在哪些方面究竟需要借鉴哪些模式、选择哪种模式,仍然需要积极的探讨。

第三,90年代初,中国之所以开始要引进公司治理,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不少企业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和所有者缺位问题。时至今日,这个问题还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好的重大问题,还需要我们正视和讨论。

第四,与内部人控制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在1999年曾经实施过金额相当巨大的“债转股”,债转股过程中曾经出现了很多扭曲和失真,无视和违反了公司治理原则。对此问题,国务院领导同志最近也很重视。失误业已发生,今后需要如何去解决债转股留下的公司治理后遗症?

第五,从中国的实践看,目前在公司治理方面做的最好的总体上还是上市公司,因为上市公司有监管机构对公司治理的指引,有投资者、公众和市场的监督。上市公司的实践也使人们开始认识到股份制改革是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推动大中型公司上市是改革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措施。如果没有股份制改革,如果不推动大中型公司上市,想获得公司治理的实质性进步是否可行?我认为恐怕会有很大的困难。

第六,中国的国情之一是,在投资者、董事会、管理层、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之外,在公司治理中还需要考虑党委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有关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明确。

第七,我们接受了国际上很多关于公司治理的好经验,但在OECD关于公司治理的五项原则中,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中国实际上始终在回避,始终没有提出任何正面或反面的意见。2004年OECD关于公司治理原则的修订版,比1999年版更加强调发挥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所起的作用。如何准确解释并让大家了解Stakeholder的内涵,正面发挥其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之一。

第八,我们仍旧可以看到中国在公司治理方面出现的比较明显的偏差是忽视股东的利益。例如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到目前为止,始终不对股东分红。今后如何体现股东利益依然是我国完善公司治理的议题之一。

第九,令人欣慰是,近年来,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巨大进展。尽管刚开始引进独立董事时有很大疑问,担心独立董事一时成长不起来,只是些花瓶,事实上,经过培训和锻炼,独立董事在中国公司治理中开始发挥越来越明显的积极作用。今后如何进一步发挥好独立董事的作用仍旧是需要讨论的议题。

第十,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很多新的机构投资者,例如封闭式投资基金、开放式投资基金、其他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社会保障基金等。在当前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

制问题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这些机构投资者究竟是选择美国模式作消极投资者,还是采取更积极的态度来参与公司治理,也是需要讨论的议题。

第十一,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杠杆率非常高,从银行贷款的金额大而自有资本金比率低,银行是非常重要的债权人。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债权人权利保护机制、有效的清偿框架都是OECD公司治理原则中十分重视的问题。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在公司治理中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值得中国的银行界深入探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最后,关于公司治理在中国出现的一个重大的进步,就是公司治理已经不仅是国有企业改造的课题,同时也是各类非公有制企业改革中要强调的同样重要的课题。过去写政策性文件,总是把国有企业改革专门写一段,非公有制企业似乎不存在类似的公司治理问题。近来,更多的人对公司治理的共性问题加以强调,企业改革的多数内容也将更具有共性。这将给企业改革提出不少需要探讨的共性议题。

以上列出的是我希望能够听到与会者意见和建议的关于公司治理的十二个题目。

我们也希望会议的参与者,特别是中方代表,能够关注到2004年OECD关于公司治理原则的修订版本在公司治理原则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二、2004年OECD《关于公司治理原则》(修订版)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1999年OECD公布的《关于公司治理的五项原则》,已经被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公司、利益相关者等参与者广泛关注。随着环境的变化、有关公司治理新事件的不断发生,关于公司治理的五项原则面临新的挑战。为此,自从2002年开始,OECD就如何有效保证公司治理原则的实施,例如如何发挥董事会决策的独立性、如何强化股东的知情权、如何强化审计独立性、如何提高所有权结构的透明度等问题进行了全球性的调查和磋商,最终在2004年4月公布了《OECD关于公司治理原则》(修订版)。

和1999年版相比,2004年版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第一,增加了新的一章-“确保有效公司治理框架的基础”,该章着重阐述了政府在为公司治理制定整体的制度和法律框架方面应该发挥的作用,提出政府在倡导和建立公司治理监管框架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建立公司治理原则的贯彻和执行机制、如何建立公司治理参与者的权利保护机制、同时如何防止过度监管所带来的成本加大等。因此,2004年OECD关于公司治理的原则增加到了六项。

第二,强化了对股东权利的保护。其中在四个方面,增加了股东的声音:(1)高管人员的薪酬政策应由董事会确定、公布,并与高管的长期业绩相挂钩。股东有权知道董事会成员和高管的薪酬政策,任何股权性的薪酬均应由股东同意。(2)股东有权更换董事会成员、有效参与董事会成员的提名和选举。(3)作为受托人的机构投资者要公布其自身的公司治理政策、其投票权的执行方式,以及当其面临利益冲突时如何实施投票权。(4)任何影响跨境投票的障碍应被消除。

第三,更加关注利益冲突问题的解决。在1999年版强调对利益冲突进行披露的原则基础上,2004年版公司治理原则要求有利益冲突的人要声明其处理利益冲突的方式,另外新版本还关注到了新兴市场中普遍存在的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1)新增一条原则,要求了解公司经营状况的评级机构和分析机构,在提供公司信息时,合理处理利益冲突问题;(2)强化审计责任,明确审计要向董事会负责;(3)强化审计的独立性,强化审计在管理、降低潜在的利益冲突时应采取的步骤;(4)更加关注对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提出“对于来自控股股东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小股东的利益应该受到保护,并提供有效的补偿”。

第四,更加强调对利益相关者和投诉者(whistleblower)的保护。在利益相关者方面,更加强调员工和债权人作为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作用。(1)在员工方面明确提出,应发展“提高员工参与程度的机制”。利益相关者,包括单个员工和他们的代表机构,应该能够自由地和董事就公司所发生的违法或不道德行为表达他们的看法,员工表达的看法和员工表达看法的权利都应该受到重视和保护。要建立信息能够安全保密地到达董事会的渠道。(2)在公司治理的环境中,提高参与程度的机制要能够使员工所掌握的特殊技能,快捷地传递到公司,从而使公司直接或间接受益。员工参与机制的例子包括:在董事会中增加员工代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和包括养老金投入在内的利润分享机制等。例如,养老金类投入应建立一个独立的基金,基金的托管人应该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层等。(3)强调了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强调债权人对公司运作发挥外部监管者的作用,并提出建立有效率、有效果的清偿框架和有效的债权执行机制是对有效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补充,是对股东权利的有效保护。对员工和债权人的关注在新版本中被提升到了一个更重要的高度。

第五,进一步强调董事会的责任。(1)强调董事会在建立较高公司伦理标准、遵纪守法、监督内控和财务报告体系方面的职责。(2)强调董事会的独立性,不仅表现在独立于高管,而且要和控股股东保持相对的独立;(3)强调对关联交易、董事会下设委员会的决议、会议程序和构成等问题的信息披露。

2004年OECD关于公司治理原则的修订版进一步扩展了对公司治理的理解。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引入了公司治理概念,初步引入了公司治理的原则。还需要进一步借鉴国际经验,跟踪国际上关于公司治理原则的新进展,不断增强对公司治理的讨论和认识,丰富对公司治理的实践。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市公司的质量,上市公司的质量和公司治理紧密相关。随着我们对公司治理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个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因为我们对公司治理的绝大部分问题都进行了讨论,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已经逐步到位,随着我们对剩余问题认识的逐步一致,解决问题的实践和规则必然也会逐步到位。公司治理的完善一定会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会对我国银企关系的模式探索及实践改进发挥重要的作用。

完善公司治理 推进资本市场发展 第6篇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各位与会代表:

早上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对《欧洲货币》“中国论坛”的召开、对选择“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这么好的一个题目来进行讨论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我也非常感谢中国工商银行、汇丰银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香港交易所、穆迪亚太公司对本次会议的支持。公司治理问题对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其涉及的内容和影响十分广泛,所以我想利用有限的时间,讲一讲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公司治理在中国是一个令人激动的题目。我国从开始试图引进公司治理的概念到现在时间还很短,发展的年头还不长,期间曾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艰辛。我们也曾经历了一些很初级的问题的争论,就像是小学生的讨论似的。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在公司治理方面进步很快,非常令人激动。当然,到目前为止,关于公司治理我们也还有许多剩余的问题尚未解决,需要我们进行深刻的研究。我想借此提出12个议题,希望这次论坛能够在这些方面进行讨论,取得进展,对中国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一、希望讨论的12个议题

首先,公司治理的概念是从国际上引进的,我国对公司治理的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一定的过程。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尝试把公司治理的概念写入,文件中明确了“出资人、董事会、管理层和职工”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应该说初步提出了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但是公司治理一词的正式引入一直到,十五届四中全会才正式被写入了党的主要文件。在公司治理的指引方面,在坚持学习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政府最好能明确对19OECD发布的《关于公司治理的五项原则》的态度,如何发挥政府在制定公司治理的整体制度和法律框架方面的推动作用,这也是OECD在发布《关于公司治理原则》(修订版)时所特别重视的。近年来,我国一些部门,包括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以及其他部门都发布了一些很好的公司治理指引,但从政府角度,推动公司治理指引还需要做哪些进一步的努力?还很值得讨论。

第二,从国际实践经验看,公司治理存在不同的模式,例如安格鲁-萨克森模式、莱茵河模式、日韩模式等。过去十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不同模式之间有收敛的趋势,在一些问题上更加一致,但在很多方面仍有不同,中国必然需要根据本国国情进行模式选择。其中,在哪些方面究竟需要借鉴哪些模式、选择哪种模式,仍然需要积极的探讨。

第三,90年代初,中国之所以开始要引进公司治理,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不少企业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和所有者缺位问题。时至今日,这个问题还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好的重大问题,还需要我们正视和讨论。

第四,与内部人控制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在年曾经实施过金额相当巨大的“债转股”,债转股过程中曾经出现了很多扭曲和失真,无视和违反了公司治理原则。对此问题,国务院领导同志最近也很重视。失误业已发生,今后需要如何去解决债转股留下的公司治理后遗症?

第五,从中国的实践看,目前在公司治理方面做的最好的总体上还是上市公司,因为上市公司有监管机构对公司治理的指引,有投资者、公众和市场的监督。上市公司的实践也使人们开始认识到股份制改革是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推动大中型公司上市是改革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措施。如果没有股份制改革,如果不推动大中型公司上市,想获得公司治理的实质性进步是否可行?我认为恐怕会有很大的困难。

第六,中国的国情之一是,在投资者、董事会、管理层、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之外,在公司治理中还需要考虑党委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有关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明确。

第七,我们接受了国际上很多关于公司治理的好经验,但在OECD关于公司治理的五项原则中,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中国实际上始终在回避,始终没有提出任何正面或反面的意见。20OECD关于公司治理原则的修订版,比1999年版更加强调发挥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所起的作用。如何准确解释并让大家了解Stakeholder的内涵,正面发挥其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之一。

第八,我们仍旧可以看到中国在公司治理方面出现的比较明显的偏差是忽视股东的利益。例如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到目前为止,始终不对股东分红。今后如何体现股东利益依然是我国完善公司治理的议题之一。

第九,令人欣慰是,近年来,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巨大进展。尽管刚开始引进独立董事时有很大疑问,担心独立董事一时成长不起来,只是些花瓶,事实上,经过培训和锻炼,独立董事在中国公司治理中开始发挥越来越明显的积极作用。今后如何进一步发挥好独立董事的作用仍旧是需要讨论的议题。

第十,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很多新的机构投资者,例如封闭式投资基金、开放式投资基金、其他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社会保障基金等。在当前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

控制问题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这些机构投资者究竟是选择美国模式作消极投资者,还是采取更积极的态度来参与公司治理,也是需要讨论的议题。

第十一,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杠杆率非常高,从银行贷款的金额大而自有资本金比率低,银行是非常重要的债权人。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债权人权利保护机制、有效的清偿框架都是OECD公司治理原则中十分重视的问题。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在公司治理中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值得中国的银行界深入探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最后,关于公司治理在中国出现的一个重大的进步,就是公司治理已经不仅是国有企业改造的课题,同时也是各类非公有制企业改革中要强调的同样重要的课题。过去写政策性文件,总是把国有企业改革专门写一段,非公有制企业似乎不存在类似的公司治理问题。近来,更多的人对公司治理的共性问题加以强调,企业改革的多数内容也将更具有共性。这将给企业改革提出不少需要探讨的共性议题。

以上列出的.是我希望能够听到与会者意见和建议的关于公司治理的十二个题目。

我们也希望会议的参与者,特别是中方代表,能够关注到年OECD关于公司治理原则的修订版本在公司治理原则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二、2004年OECD《关于公司治理原则》(修订版)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1999年OECD公布的《关于公司治理的五项原则》,已经被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公司、利益相关者等参与者广泛关注。随着环境的变化、有关公司治理新事件的不断发生,关于公司治理的五项原则面临新的挑战。为此,自从开始,OECD就如何有效保证公司治理原则的实施,例如如何发挥董事会决策的独立性、如何强化股东的知情权、如何强化审计独立性、如何提高所有权结构的透明度等问题进行了全球性的调查和磋商,最终在2004年4月公布了《OECD关于公司治理原则》(修订版)。

和1999年版相比,2004年版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第一,增加了新的一章-“确保有效公司治理框架的基础”,该章着重阐述了政府在为公司治理制定整体的制度和法律框架方面应该发挥的作用,提出政府在倡导和建立公司治理监管框架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建立公司治理原则的贯彻和执行机制、如何建立公司治理参与者的权利保护机制、同时如何防止过度监管所带来的成本加大等。因此,2004年OECD关于公司治理的原则增加到了六项。

第二,强化了对股东权利的保护。其中在四个方面,增加了股东的声音:(1)高管人员的薪酬政策应由董事会确定、公布,并与高管的长期业绩相挂钩。股东有权知道董事会成员和高管的薪酬政策,任何股权性的薪酬均应由股东同意。(2)股东有权更换董事会成员、有效参与董事会成员的提名和选举。(3)作为受托人的机构投资者要公布其自身的公司治理政策、其投票权的执行方式,以及当其面临利益冲突时如何实施投票权。(4)任何影响跨境投票的障碍应被消除。

第三,更加关注利益冲突问题的解决。在1999年版强调对利益冲突进行披露的原则基础上,2004年版公司治理原则要求有利益冲突的人要声明其处理利益冲突的方式,另外新版本还关注到了新兴市场中普遍存在的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1)新增一条原则,要求了解公司经营状况的评级机构和分析机构,在提供公司信息时,合理处理利益冲突问题;(2)强化审计责任,明确审计要向董事会负责;(3)强化审计的独立性,强化审计在管理、降低潜在的利益冲突时应采取的步骤;(4)更加关注对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提出“对于来自控股股东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小股东的利益应该受到保护,并提供有效的补偿”。

第四,更加强调对利益相关者和投诉者(whistleblower)的保护。在利益相关者方面,更加强调员工和债权人作为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作用。(1)在员工方面明确提出,应发展“提高员工参与程度的机制”。利益相关者,包括单个员工和他们的代表机构,应该能够自由地和董事就公司所发生的违法或不道德行为表达他们的看法,员工表达的看法和员工表达看法的权利都应该受到重视和保护。要建立信息能够安全保密地到达董事会的渠道。(2)在公司治理的环境中,提高参与程度的机制要能够使员工所掌握的特殊技能,快捷地传递到公司,从而使公司直接或间接受益。员工参与机制的例子包括:在董事会中增加员工代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和包括养老金投入在内的利润分享机制等。例如,养老金类投入应建立一个独立的基金,基金的托管人应该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层等。(3)强调了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强调债权人对公司运作发挥外部监管者的作用,并提出建立有效率、有效果的清偿框架和有效的债权执行机制是对有效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补充,是对股东权利的有效保护。对员工和债权人的关注在新版本中被提升到了一个更重要的高度。

第五,进一步强调董事会的责任。(1)强调董事会在建立较高公司伦理标准、遵纪守法、监督内控和财务报告体系方面的职责。(2)强调董事会的独立性,不仅表现在独立于高管,而且要和控股股东保持相对的独立;(3)强调对关联交易、董事会下设委员会的决议、会议程序和构成等问题的信息披露。

2004年OECD关于公司治理原则的修订版进一步扩展了对公司治理的理解。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引入了公司治理概念,初步引入了公司治理的原则。还需要进一步借鉴国际经验,跟踪国际上关于公司治理原则的新进展,不断增强对公司治理的讨论和认识,丰富对公司治理的实践。

上一篇:自考商务英语翻译单词下一篇:乡村学校少年宫辅导员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