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阅读答案

2024-08-28

“中国大运河”阅读答案(精选6篇)

“中国大运河”阅读答案 第1篇

文段一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便于北上伐齐,开通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运河——邗沟,用来运兵运粮。此后,秦、汉等朝都政整治改造过运河。因魏晋时期长期南北对峙,人民在思想、文化上差异极大,粮、煤等物资南北分布也极不均衡。所以,隋统一全国后,为调和南北差异,同时解决调兵速度缓慢的问题,隋炀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它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长达多千米,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文段二

由于各段河道水位、水流等有很大差别,开凿运河需要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例如水位高度差的问题。大运河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形成了达 40米的水位落差,船行进的动力不够,无法直接通过。为解决这一问题,河工们摒弃了河道直上直下的设计,而将运河修成“之”字形的弯道。因为弯曲的河道可以拉长船只航行的距离,减小船只在航行过程中与地平线形成的夹角,从而减小船只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动力。这种科学的设计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文段三

当年隋炀帝为巩固统一大业,更为了满足他下江南游玩的私欲,不断加快开凿进程。在大运河开凿的过程中,隋炀帝对征调的河工极其苛刻。他曾派人将木鹅从上游放下,如若搁浅,就会严惩甚至杀害负责施工的河工。运河通航后隋炀帝每年都要乘龙舟游江南,耗费无度,使沿途百姓倾家荡产。如此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以唐代诗人胡曾有诗云:“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大运河开通后,运河沿岸逐渐兴起了几十座著名城市。这些城市客商云集、贸易繁盛,成为运河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伴随着城市的兴起,运河流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它吸纳了吴越、齐鲁等地文化的精髓,还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特色,具有多样性与包容性统一的特点。大运河有着如此巨大的作用,所以唐代诗人皮日休发出感叹:“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7.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出夫差与隋炀帝开凿运河有哪些相同的目的。(2分)

18.现代人在修建公路时,遇到山丘,经常采用环绕式的盘山公路。借助文段二中的相关知识,解释建筑师这样设计的`原因。(2分)

19.由胡曾与皮日休的诗可知,自唐时起,人们对隋炀帝修大运河的看法就有“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之说。阅读文段三,请写出支持这种看法的依据。(4分)

(1)“罪在当代”:

(2)“功在千秋”:

20.根据以上材料的内容,可以概括出大运河具有 ① 、 ② 、里程世界第一、 ③ 和作用巨大等方面的特点。(3分)

参考答案:

17.便于南北物资运输;满足军事需要(共2分)

18.答案示例:盘山公路可以拉长车辆行驶的距离,减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与地平线形成的夹角,从而减小车辆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动力,从而解决车辆因动力不足而无法直接翻越山丘的问题。(共2分)

19.(1)赶工期,对待河工严酷;乘龙舟游江南,致使沿途百姓倾家荡产。(共2分)

(2)运河沿岸逐渐兴起了几十座著名城市,运河流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共2分)

20.历史悠久,沟通五大水系,科技含量高(共3分)

“中国大运河”阅读答案 第2篇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也是最古老的的人工河流。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如此,京杭大运河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站在保护人类文明的高度看,大运河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水系绵延数千里,独特的自然风情,孕育出浓郁的线形文化景观,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很好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就更加丰富。如果将其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与长城媲美,具有极丰富的研究价值。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消退,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正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将不复存在。

小题1:大运河是中国的一个奇迹,请从两方面概括它的价值。(4分)

小题2:3月“两会”上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4分)(1)概括将运河申遗的理由:(2)运河申遗需要做哪些工作:

小题3:阅读链接材料,请你依据示例样式为“运河骑游节”拟写一个宣传语(不超过20字)(2分)

【材料链接】通州区近年为弘扬运河文化。以大运河北起点为开端,向南依次建设了运河河源段、运河古韵段、运河时风段和运河山水段四个景区,意向分别展现岛影、塔影、楼影和林影。沿河建设60公里“运河绿道”,每年举办亲水绿道骑游节,市民们骑着自行车,既锻炼了身体,又近距离欣赏了大运河的旖旎风光。示例:骑车逛运河,生态游通州

参考答案:

小题1:要点:(1)从古至今连通全国南北的交通运输作用(2)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分,每小题2分。

小题2:要点:(1)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重要人类遗产;具有极丰富的研究价值。(2)恢复运河的交通运输功能,保护文化遗存和自然生态环境,保证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分,每小题2分。

小题3:示例:①游百里运河,赏千年文化②塔影楼影看通州,岛影林影赏新城③运河绿道展雄风,通州新城创文明 2分,句式整齐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这里从“交通”和“政治、经济、文化”两大方面来阐述作用。

小题2:

试题分析:主要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从具体文中具体语句中选用词语或组织句子。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说明本文说明对象特征即概括将运河申遗的理由和运河申遗需要做的工作即可

小题3:

冲刺:中国大运河申遗进入倒计时 第3篇

从2009年启动,到2014年申报,6年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将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人工运河成功申遗,对所有参与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考验。

穿越千年的风风雨雨,这条“历史长河”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为了保护好它,我们要做些什么?

绝无仅有的文化遗产

“它是农业文明时期最具复杂性、系统性、综合性的超大型水利工程,纵贯中国中东部地区,穿越五大流域,历经两千余年,时间空间尺度之大世所罕见。”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如此评价大运河。

“其实,很多人有理解误区,这次运河申遗并不单单是京杭大运河,而是囊括了国内的三大系运河,需要8省市35个城市携手努力。”一位专家表示。

所谓的三大系运河,包括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杭州为两端的京杭大运河和从宁波入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的浙东运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直辖市,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目前仍有1100多公里在正常通航的运河,被国际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

大运河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的卓越成就。比如它的选线设计,体现出古代中国人民在地形测量、水文勘察、水利规划等方面的高超智慧。北京通惠河的白浮瓮山河段,起自昌平东南白浮泉,终至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全长32公里,高差却仅有4米,如此精密的选线设计令人惊叹,今天的京密引水渠还是基本沿袭了当时设计的路线。

作为世界唯一一个为确保粮食运输安全,维持帝国统一的目的,由国家投资开凿、国家管理的巨大工程体系,大运河还见证着中国漕运制度。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的淮安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是明清两代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漕运总督的官署建筑群;而位于扬州市的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衙署则是大运河沿线城市中重要的盐业管理机构,体现了大运河以漕运、盐运为主要水路运输商品的特点。

大运河还是人类和自然联合的自然系统人工化工程。因大运河工程而造就了大量的人工化自然景观,形成了容量达35亿立方米的洪泽湖以及北五湖和南四湖等人工湖泊。

大运河沿线分布着诸多“因河而生”的城市,江苏省扬州市就是典型代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因邗沟的开凿,催生了扬州;1000多年前的隋唐时期,大运河全线凿通,扬州成了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在世界城市之林中发出耀眼的光芒;200多年前的清代康乾时期,运河盐运与盐业经济又一次成全了扬州,使之成为中国发达农耕文明后期一座开放的商业大都市。

中国大运河是一条不断新生、不断发展演进的运河。从2000多年前直到今天,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修河”,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使用。水系在变,河道在变,水情在变,水工设施在变,治水理念在变,治水方略在变,管理机构在变,运行机制也在变。而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正体现在这种动态的演进过程中。

目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5条运河,都建于工业文明时期,不仅时代远远晚于中国大运河,而且没有哪一条能像大运河这样,蕴含着如此多重的遗产价值,因此,中国大运河是一项堪称绝无仅有的遗产。

史无前例的申遗挑战

2006年3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2009年,运河申遗提上议事日程。

3200多公里,涉及8个省、直辖市,35个城市,规模如此巨大的遗产要申遗,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对中国来说,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申遗挑战。

在运河申遗的工作中,杭州是起步比较早的城市。杭州已经列入项目有7个遗产点:杭州凤山水城门遗址、杭州富义仓、洋关旧址、通益公纱厂旧址、杭州拱墅运河历史街区、水利通判厅遗址(含乾隆御碑)、西兴过塘行及码头。另外,还有5个遗产河道段:江南运河吴江一嘉兴一杭州段、杭州中河一龙山河。同时,拱宸桥和广济桥将作为后续遗产点项目继续跟进。

“可以说,经过多年努力,我们正在努力保护这条人工的河流,让其保持原态,并散发新的韵味。”杭州运河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这7个遗产点,还有余杭塘栖、大兜路历史街区、三堡船闸等,也能为申遗加分。

“大运河属于活态遗产,有些河段现在还发挥着作用。”安徽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张宏明介绍说,流经宿州泗县的28公里运河故道是跨越8省市的隋唐大运河为数不多且保存至今的“活运河”,至今仍发挥着灌溉等作用。“安徽省内182公里的大运河保存最为完整,具有申遗的突出价值。”

在安徽,早在2006年,淮北柳孜大运河遗址就作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近年来,安徽省内又陆续发现了多处隋唐大运河遗址,入选申遗预备名单的点段已经增加到7处。其中进入“立即列入项目”包括3段河道、1处遗产点,即濉溪县柳孜码头遗址。“这些地方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有物可看’,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张宏明说。

安徽专门制定了《大运河遗产安徽段保护规划》,将在未来20年内投入8000多万元,对大运河安徽段规划面积300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综合治理和原貌恢复,对大运河周边景观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维护和控制,突出运河聚落的真实性、延续性与历史街区的生活氛围,保护运河城镇自然生态环境与景观环境。

“大运河申遗只是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申遗来改善大运河沿线35个地级市的城市形象,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张宏明说,“我们还将修建博物馆、遗址公园,打造‘运河城市’,形成一个整体的‘运河景观带’,以此来带动周边城市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

为扎实推进中国大运河河北段保护和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河北大运河文物保护者坚持以“不改变文物原状”为原则,稳步有序地开展保护维修,力求原汁原味地保存延续文化遗产的历史信息和全部价值。

据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介绍,大运河流经河北省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5个市,总长近六百公里,沿线分布着大量的文物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一定进展。

据介绍,河北省审议并通过了《河北省大运河保护和申遗会商小组工作制度》,并印发给各成员单位审阅,以更好地开展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

创下诸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第一次

在此次申遗的过程中,创造出了诸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第一次。

第一次为一项遗产申遗设立会商制度。2009年初,由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交通部等与大运河保护相关的13个部委,大运河沿线8个省、直辖市人民政府代表组成的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成立,就大运河保护规划、预备名单和大运河保护条例等工作进行了有效的协商,促进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

第一次运用法律手段提升一项遗产的保护水平。由于大运河保护涉及面非常宽,水利、交通、文物等,没有哪个行业法能全部涵盖,各法的规定之间亦不时有互相矛盾的现象出现。为解决各地在保护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效地推进大运河保护和申遗,从申遗启动伊始,制定《大运河保护条例》的工作就一直在同步进行。目前,条例草案稿已形成,正在征求意见和进一步修改完善。

第一次发动如此广泛的民众参与。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政府和文化遗产专家都认为必须要搭建公众能够深入参与的平台。2009年6月13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第一条“大河小道”在北京市大运河通州段奠基。2010年,这个概念开始更加广泛地推广开来,“大河小道工作室”应运而生。这个活跃群体以志愿者的形式自发地开始建设有关大河小道的百度百科、博客、网站,组织相关的骑行活动,并带动了一大批的活跃分子。同年夏天,首都师范大学和宁波大学的部分师生、“大河小道工作室”的成员,以及相关文物专家组成了自行车队,沿着大运河(宁波段)骑行120公里,对运河文化遗产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察、调研。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处的处长邬向东说:“大河小道方便了公众亲身体验、研究和保护运河,骑行活动使人们能用一种比较活泼自在的方式,参与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活动。”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或许因为申遗,会再一次的“蜕变”。

中国大运河申遗时间表:

2012年5月,基本完成大运河申遗点段保护和环境整治主体工程。

2012年6月,确定最终的申遗范围。

2012年9月,完成申遗文本提交预审。

2013年1月,将申遗文本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国大运河庙会:纯民俗 第4篇

这庙会是一次传统风俗展示

在大兜路历史街区,面塑手工艺者时保民的双手灵巧地揉捏着,间或用工艺小刀轻轻划刻,转眼之间,一个颇具神采的孙悟空面塑作品出现在游客面前,赢来一片叫好。

不远处,捡沙包、跳橡皮筋、跳格子、拍烟盒等童年游戏又出现了。这些颇具昔时杭州色彩的市井娱乐项目,不仅吸引了众多儿时曾经玩过的大伯大妈,小游客们更是纷纷投入其中。

西湖文化广场聚集了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张小泉、毛源昌、姚生记等30家杭州知名老字号,重点销售医药、日用品、食品,力推地方特色的“杭州品牌”。

与前两届中国大运河庙会相同,香积寺前的广场主推以“素食、素衣、素生活”为主的“三素食集”。在这里,市民和游客能品尝到素烧鹅与素饼。素烧鹅最大特色是皮质细腻而有嚼劲,素饼以香脆为特色。两个摊点前的队伍特别长,这素食融合了杭城老底子风味小吃之韵,名声早已在外。

庙会,又称“庙市”“节场”,是汉族民间的宗教及岁时风俗,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千百年来,大运河两岸传统民俗文化繁盛,包括庙会在内的各种民间节庆活动极受欢迎,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及大运河杭州段沿线各区主办的中国大运河庙会,显然是把传统民俗文化挖掘、整理并作集中展示。

2014年10月,首届中国大运河庙会举行,祈福仪式、彩船戏歌行、三素食集、非遗集市、运河菜系交流峰会、文化创意集市、乡情乡会等活动形式已初显雏形,而后成为每届庙会的主体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强化游客的参与度,是庙会的一大特色。主办方认为,只有亲身体验,方有民俗文化之领悟。因此,在桥西,你可以感受传统手工与创意手工的魅力;在小河直街,你可以穿上昔时服饰作岁月体验;在大兜路,你可以醉迷于传统童年游戏的魅力之中……

运河沿线城市都来赶热闹

大运河沿线有18座主要城市,让它们一起展示不同的历史民俗风情和当今发展成果,是中国大运河庙会的举办主旨。

“每个地域文化不同,杭州这边的运河文化活动比较精细,北方强调的是粗犷。”本届庙会上,来自山东省梁山县的徐杰说,中国大运河庙会荟萃运河沿线各地的民俗文化精华,杭州又是运河南端文化的中心,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在此展示,意义和作用不可小视。

徐杰在运河广场展示的是梁山修润食用菌,而来自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的张恒,则在一旁展销传统保健品东阿阿胶。阿胶是传统的中医补血保健品,它的演变史和制作生产过程,饱含地域文化因素。“就像杭州的丝绸、苏州的苏绣,在产品的背后,其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庙会就是宣传地域和民俗文化的绝佳平台之一。”张恒认为,通过庙会,游客了解各种地域商品和文化,正是民俗文化渗透乃至发扬的难得机会。

本届庙会在运河广场设置有大运河河岸集市,展示北京、天津、沧州、衡水、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宿迁、淮安、扬州、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湖州和杭州等城市的地域文化和特色商品。

“大运河庙会尽管有着商品展销的项目,但它毕竟不是一个纯粹的商贸活动,民俗文化展示才是重点和目的。”本届庙会总策划黄兴华说,参与庙会的各座城市都以风貌和文化展示为主,更能吸引人。这几年,运河沿线旅游渐成热点,即为明证。

事实上,参与本届庙会的不单是运河沿线的各座城市,不少国外的品牌商品也纳入其中,各国风情得以展现。在杭州运河天地的国际生活集市,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商品展销,如韩国结合本国文化,重点展示护肤品。日本展位的商品以生活日用品为主,还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

“国际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能大大增强庙会这一民俗文化活动的时代感,拓展文化交流范围。”日本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纯民俗”究竟纯在哪里?

评书、小热昏、杂技等表演,酒酿、黑芝麻糊、藕粉、牛皮糖等小食,面塑、油纸伞、糖画等手艺品……具有旧时印记和地域文化特征的展示和活动比比皆是,民俗味儿蛮足。正是有了这些,才使得市民和游客在此畅快地享受传统文化,才使得庙会越来越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多年来,尤其是“申遗”成功的近几年中,与运河文化有关的大小活动可谓多矣,但为什么还要花大力气举办中国大运河庙会?杭州市拱墅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黄玲解释,这庙会是把“纯民俗”的文化加以凸显、强化的文化旅游活动,它与一般的时令节庆活动不同,也与现代艺术文化活动有异,其综合性民俗文化味儿显然更浓。

笔者了解到,为了办好中国大运河庙会,尤其是办出“纯民俗”味儿,由杭州发起,运河沿线的18座城市共同参与设立了“旅游推广联盟”,其工作重点之一,就是集中展示“纯而又纯”的运河地域文化。

老杭州游园会,即为“纯民俗”活动之一,每届举办都能收获无数个“赞”,市民和游客都说它在中国大运河庙会中“最接地气”。这是因为这一活动项目旨在深度挖掘老杭州本土元素,传承杭州历史、弘扬杭州文化,把渗透于日常生活种种细节的民俗文化元素抽取出来,加以还原和提升。

大兜路恢复为历史街区后,其景象得以重现,在古朴的小巷里,一群孩童吃着街边小吃,嬉笑打闹,而大人们在旁下棋、做手工……温馨的场景令人过目难忘,加深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感性认识和深度体验。

在老杭州眼里,杭州酱鸭不只是地域风味,还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象征物。

“记得小时候天冷了,就看见家家户户都做酱鸭,挂在屋檐下。过年了,酱鸭也可以吃了。只要从蒸好的酱鸭上割那么一小块,就能吃两碗饭。”一位老杭州介绍,小小一只酱鸭,是一种食品,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俗。在本届大运河庙会上,杭州酱鸭颇受追捧,人们翘起大拇指说,“这个杭州货,纯!”

nlc202309081213

传统之中不缺时尚元素

如今的民俗文化活动,自然也需要与时尚元素相融合。如18座运河沿线城市联合举办的婚典,在传统的仪式中,插入诸如视频连线祝福、劲歌热舞串场、把新人送入星级酒店客房等环节,分明又充满现代感。

“这次婚典活动,其中一对新人是公安干警,他们因G20杭州峰会延迟婚期,我们特意给他们补上。”黄兴华说,这场婚典是创意的产物。

运河天地基本是年轻人的天下。这里有奇妙的3D街头绘画、真人模仿秀、创新手工艺等时尚潮流的活动,其中,真人模仿秀有外国风也有古风,国内知名社团大都参加。这里的比高电影院举办了多场电影文化主题游园会。

桥西历史街区在展示传统手工与创意手工的同时,变脸表演、梦幻魔术、手艺大比拼等活动又颇为时尚,大家在这里一展手艺,亲手做件礼物送给爱人。

庙会的各种赛事,处处可见时尚元素。塘栖古镇水南广场举办了系列比拼活动,五子棋大赛、面王争霸,完全是现代比赛方式。小河直街举办了风情摄影比赛活动,是专为手机自拍爱好者设置的。

坐着船儿逛庙会,游客是为领略运河杭州段的风光。精彩时分在晚上,看庙会变成了参观曾荣获国际“城市·人·光”大奖的运河亮灯工程,这显然是一个全新的活动项目。

本届庙会首次举办了“中国大运河国际高峰论坛”,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委员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程指导,运河沿线6省市18座城市的相关负责人、国内外嘉宾围绕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运河旅游开发等话题进行探讨。“论坛的目的是挖掘、整理、研究大运河作为‘世遗’的文化内涵,探讨其传承与发展,也为大运河沿线城市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加强沿运河城市经济带区域合作,助力其共赢发展。”黄兴华说,正是有了这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元素、新项目、新思路,中国大运河庙会才会办得更有层次、更具魅力。

(本文照片由杭州运河集团中国大运河庙会组委会提供)

From October 21 to 23, 2016, the Third Grand Canal of China Temple Fair was held in Hangzhou. The annual event was jointly staged by 18 cities along the Beijing-Hangzhou watercourse. The temple fair during the big weekend took place in seven venues across Hangzhou, featuring events about the old-time lifestyle, handicrafts, traditional games, cuisines and many other components of the traditional life.

Temple fairs are traditional in the areas where the Han ethnic people, which account for a very large majority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live. Temple fairs used to be popular marketplaces at regular intervals. For the past thousand years, temple fairs along the Grand Canal of China mushroomed and thrived. The popular marketplaces pulled in large crowds of people. The joint undertaking of the 18 canal cities aims to bring back and exhibit the past fairs and highlight the best of regional traditions.

For the third year, the organizers wanted to highlight the traditional folk lifestyle. Artists, entertainers, and craftsmen reproduced and exhibited various snack food, handicrafts, and folk entertainments of good old days. Tourists and locals flooded to the venues to take a look into the past and sample the things of yesteryears. The old-time things inspired nostalgia, joy and curiosity in their hearts.

Child games in preindustrial centuries came back at the fair. Old people rediscovered the joy of their preteen years and kids of today delighted in the games of their grandfathers.

At West Lake Cultural Park, more than 30 traditional service providers in Hangzhou gathered to show their best. These traditional shops are still alive very much. Traditional pharmacies, scissors makers, glassmakers displayed their household commodities.

nlc202309081213

At the public square in front of Xiangji Temple, the organizers displayed a vegetarian lifestyle favored most by Buddhists: simple food, simple cloths and simple life. Two traditional snack foods attracted a lot of local residents.

Foreign brand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and regions such as Korea, Japan, Australia,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appeared at the temple fair, adding an exotic touch to the traditional event. A clerk at the Japan Pavilion explaine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the traditional could greatly add a modern touch to the temple fair and expand cultural exchanges.

The first Grand Canal temple fair was held in Hangzhou in October 2014. A series of events took plac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y have grown up as major attractions. The organizers have introduced some events to give visitors hands-on experience, believing this is one effective way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best of the past.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18 canal cities were shown in Hangzhou. The cities marketed themselves by bringing regional products over to Hangzhou. Though the temple fair is designed to promote regional traditions, it is by no means a pure commercial event. Displaying tradition is most important. Tourism authorities from the 18 cities tried hard to showcase the best of their tradition, culture and natural attractions. Over the past years, tourism in these canal cities has been flourishing.

What made the temple fair different this year was an international summit on the Grand Canal. Participants were from the 18 cities of the six provinces as well as from abroad. They explored various subjects on the cultural contents and contexts of the Grand Canal as a world heritage. The summit also served as a platform for the cities to boost cooperation in economic and social undertakings. The summit aimed to generate new elements, new ideas and new projects so that the ancient canal system could flourish again and that the temple fair can operate better.

运河的阅读题答案 第5篇

明成祖肇建北京,转漕东南,水陆兼輓①,仍元人之旧,参用海运。逮会通河开,海陆并罢。南极江口,北尽大通桥,运道三千余里,而总名曰漕河。

永乐四年,成祖命平江伯陈瑄督转运,一仍由海,而一则浮淮入河,至阳武,陆輓百七十里抵卫辉,浮于卫,所谓陆海兼运者也。海运多险,陆輓亦艰。九年二月,乃用济宁州同知②潘叔正言,命尚书宋礼、侍郎金纯、都督周长浚会通河③。会通河者,元转漕故道也,元末已废不用。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漫安山湖而东,会通尽淤,至是复之。由济宁至临清三百八十五里,引汶、泗入其中。泗出泗水县陪尾山,四泉并发,西流至兖州城东,合于沂。汶河有二:小汶河出新泰宫山下;大汶河出泰安仙台岭南,又出莱芜原山阴及寨子村。俱至静丰镇合流,绕徂徕山阳,而小汶河来会。经宁阳北堈城,西南流百余里,至汶上。其支流曰洸河,出堈城西南,流三十里,会宁阳诸泉,经济宁东,与泗合。

南旺者,南北之脊也。自左而南,距济宁九十里,合沂、泗以济;自右而北,距临清三百余里,无他水,独赖汶。礼用汶上老人白英策,筑坝东平之戴村,遏汶使无入洸,而尽出南旺。南北置闸三十八。又开新河,自汶上袁家口左徙,五十里至寿张之沙湾,以接旧河。其秋,礼还,又请疏东平东境沙河淤沙三里,筑堰障之,合马常泊之流入会通济运。又于汶上、东平、济宁、沛县并湖地设水柜、陡门④。在漕河西者曰水柜,东者曰陡门,柜以蓄泉,门以泄涨。纯复浚贾鲁河故道,引黄水至塌场口会汶,经徐、吕入淮。至永乐十四年,运道以定。

(选自《明史·志第六十一<河渠>》,有删节)

【注】①輓:wǎn,运输。②同知:明清时指知府的副职。③会通河:明朝将聊城临清县会通镇以南、徐州茶城(或夏镇)以北的一段运河称会通河。④陡门:用以蓄泄河水不同性状的闸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会通河开 逮:等到

B.南极江口,北尽大通桥 极:到达

C.自汶上袁家口左徙 徙:改道,转向

D.合马常泊之流入会通济运 济:渡过

1.D(济:济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用济宁州同知潘叔正言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B.西流至兖州城东,合于沂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遏汶使无入洸,而尽出南旺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D.柜以蓄泉,门以泄涨 作《师说》以贻之

2.D(D均为连词,来、用来,表目的。A副词,这才,表时间上的承接/副词,竟然。B介词,跟,同,与/介词,向。C连词,表目的/连词,表修饰)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宋礼等人“浚会通河”措施的一组是

①由济宁至临清三百八十五里,引汶、泗入其中

②经宁阳北堈城,西南流百余里,至汶上

③南北置闸三十八

④自右而北,距临清三百馀里,无他水,独赖汶

⑤在漕河西者曰水柜,东者曰陡门

⑥引黄水至塌场口会汶,经徐、吕入淮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3.B(②介绍汶河流向,④分析会通河北段无水可补的情况,⑤介绍水柜、陡门分布情况)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成祖开始建都城北京,从东南转运粮饷,水陆并用,依照元人的旧例,水路采用海运。会通河开通后,就全靠河运了。

B.永乐九年二月,朝廷采纳济宁州同知潘叔正的计策,命令尚书宋礼、侍郎金纯、都督周长三人疏通元末废弃不用的会通河。

C.洸河是汶河的一条支流,在宁阳堈城西南方向,汇合宁阳的多个泉流后,流出三十里,经过济宁东面,又与泗河汇合。

D.南旺是当时会通河南北水流分流的最高点,称为水脊。宋礼采用白英的计策,在东平戴村筑坝拦水,使汶水全部流到南旺。

4.C(原文意思应是:先流出三十里后,再汇合宁阳的泉水,流向济宁东边)

5.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河决原武,漫安山湖而东,会通尽淤,至是复之。(4分)

(2)大汶河出泰安仙台岭南,又出莱芜原山阴及寨子村。(3分)

(3)纯复浚贾鲁河故道,引黄水至塌场口会汶,经徐、吕入淮。(3分)

5.(1)黄河在原武决堤,漫过安山湖而向东(流泻),会通河完全淤塞,到这时才疏通它。(4分。注意“决”“东”“淤”“复”等词语的翻译,以及省略的“于”“流泻”)

(2)大汶河发源于泰安仙台岭南边,又有一脉发源于莱芜原山的北面及寨子村。(3分。注意“出”“阴”等词语的翻译,以及省略介词“于”)

长城和运河现代文阅读答案 第6篇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从首都北京,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着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1)作者在什么地方进行观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蓝天上观察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文中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你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和“从首都北京到天堂杭州”这两句中体会到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蓝天上。

(2)第一节中第三行和第二节中和第三、四行。比喻

(3)这么长的工程,真是个奇迹。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 抓住关键语句, 在文中找答案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说明文阅读解题方法

1.要区分说明文的类型。由于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既包括事物性的说明文,又包括事理性的说明文。这两者是不同的。一般说,事物性的说明文,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因此,只有先区分了说明文的类型,从大类上进行了划分,才能较为确切地去了解它是从哪个方面进行说明的,这是掌握有关方法的基础。

2.要能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对象。事物性的说明文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倒底在说明什么。在了解说明对象的前提下,才谈得上对其特征的把握。对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可通过阅读搞清它究竟是在阐释一个怎样的事理。如下文是说明抵御风沙的方法。

3.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中心句。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就会将有关事物特征性的句子放在显著的位置。一般说,放在篇首或节前。但由于每篇文章的格局和不同作者对文章的不同考虑,有时上一节的某个特征也会出现在下一节的开头,或放在篇末。例1就属此类。但不管怎么说,中心句一般都是明确而简洁的。所以说把握中心句、寻找关键句是我们迅捷把握被说明事物特征的有效方法。

4.借助于说明的内容,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并非每篇文章中都能找到有明显说明特征的概括性的语句,甚至在显著的位置上也可能没有什么中心句、关键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通过研读课文,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去提炼其特征。有时,事物的特征还不止一个,我们在研读时应充分注意,否则归纳的内容就不完整了。

上一篇:海洋安全论文下一篇:五宝镇卫生院2010年度中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