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下册 画嗅觉 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4-07-10

四年级美术下册 画嗅觉 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精选12篇)

四年级美术下册 画嗅觉 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篇

课 题 扇面画

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以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精华的团扇为学习内容,进行欣赏、评述、设计等活动教材呈现了扇面以山水、人物、花鸟等为题材的团扇欣赏

学习领域 :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不同的扇面形式

2.技能:尝试运用山水或花鸟画技法作扇面绘制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扇面作画的特点及步骤

3.情感:通过学习、欣赏,了解我国丰富的扇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验扇子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通过各种扇子的欣赏,走近祖国传统扇文化,了解并掌握扇面的各种不同形式

第二课时:扇面的构图与布局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体会扇面画之美

第二课时:用水墨技法绘制扇面,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题字的方式,要注意利用扇面纸质和宣纸吸水性不一样的特点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色盘、较硬的白纸、扇架

学具准备 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扇子笔墨纸砚、国画颜料、裁纸刀、剪刀等工具(可带造型各异的白坯扇)

课件内容 1.谜语

2.常见的扇面外形

3.四幅古代山水、花鸟扇面画 4.欣赏多幅扇面画作品 5.扇子博览会 6.时尚的扇面画 教学评价

1.能否体会扇面画的装饰作用,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2.能否根据所选扇面的形状合理的进行构图

3.能否积极参与自评与互评活动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绕口令,咱们来一个比赛,看谁读得最顺畅

课件1出示绕口令:“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

学生在小组间内展开读绕口令比赛

这段绕口令实际上是个谜语,你知道它说的是什么吗?(扇子)

虽然空调、电扇早已面世,可是扇子因其经济实用、小巧玲珑、携带方便,更因扇文化的历史悠久及扇面画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为人们所喜爱

咱们今天就一起来体会扇面画的魅力(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绕口令和谜语是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通过绕口令比赛和猜谜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内容--扇面画

活动二:

1、交流讨论,了解扇子种类

同学们,请将你自己带来的扇子拿出来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扇子的形状、材质、画面有什么不同

每组选一位代表代前面来介绍

(课件2出示常见的扇面外形)我们常见的扇子有这么三种形状:

(1)折叠扇面形

(2)圆扇面形

(3)鹅毛扇面形

总结: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后来的扇子取材广泛,有竹、木、纸、草编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比较、发现扇子多样的外形与材质

2.听故事,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

(出示空白的和绘画的扇面)同学们,这两把扇子的大小、形状、材质完全一样,扇出的风也一样凉爽如果要你选择,会要哪一把?为什么?

中国古代的文人、艺术家也喜欢在扇面上画画、写字,即用来美化、装饰,又可抒发自己的情感有一个故事还与扇文化有关呢,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题扇桥》的故事:

传说在王羲之家门前东边有条小河,河上有座石头砌的拱形小桥这一天,天气很热王羲之经过这座桥回家,看见有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抱着一大包扇子在桥上叫卖走近一看,是一大包制作粗糙质量低下的纸扇虽然便宜,但没人买老婆婆站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满脸是汗,愁眉苦脸地叫着:“要扇子吗?买扇子吗?”王羲之见了很同情,问道:“老婆婆,你这扇子卖几文钱一把呀?”老婆婆说道:“三十文,少两文也卖给你”王羲之听了,向旁边店家借来一支笔,就站在桥头,把扇子一把一把都题上字,说道:“老婆婆,这题上字的扇子,要八十文一把,少了你不要卖”哪晓得这时桥上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大家一看王羲之题字的扇子,人人争着要,一下就卖光了

请问:为什么没有王羲之题字的扇子卖不出,而被王羲之题过字的扇子出高价都有人买呢?(说明扇面被赋予一定的艺术字迹或画面,就具有了一定的艺术收藏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听故事,了解扇面画的装饰作用

3.通过欣赏体会扇面画之美

不少的艺术家也在扇面上落下了精彩的一笔,咱们现在就来欣赏一下大师画的扇面作品

课件3展示四幅古代山水、花鸟扇面画

引导学生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课件,引导学生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

活动三:

今天欣赏了这么多的扇面画,你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把扇子?你想设计一把什么形状的,用什么材料来做?准备在扇子上画什么?(讨论汇报)

这节课我们先来完成扇子的制作,可将宣纸或图画纸裁成各种扇面形状,并简单的装饰一下边框下节课我们来画扇面画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白胚扇的制作提醒学生下节课带国画工具

第二课时

活动一:

1.展示完成的形状各异的白胚扇

这节课我们也来学学王羲之在扇面上作画,让我们的扇子也充满艺术气息

2.教师示范、指导

(1)根据扇面形状构图构思、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山水或花鸟水墨画

比如咱们学过画金鱼,老师就以金鱼为创作主题

在不同形状的扇面上,需要不同的构图比如老师今天选择的是折扇,(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在构图上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

提出建议:折扇一般由左右两条直线和上下两条弧线组成四边在扇面上绘画要考虑扇面的形状,画景物时可先在扇面上画出浅浅的水平线,以免景物随扇子弧线歪斜但在特殊情况下,画的景物随弧线弯曲也别有风味

(2).示范在扇面上作画:

今天咱们都在提前准备好的白坯扇上作画,需要利用扇面纸质和宣纸吸水不一样的特点如果想表现出国画中洇开的效果,笔中的水分可适当多一点(教师示范画金鱼,在用墨用色上,加以讲解)

(3)在扇面上题字方式:通常在作画完毕之后要提上诗文或画名、作者的姓名,再加盖印章题字分横竖题两种:竖题依斜线斜写;横题则依弧线曲行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解决“用水墨技法绘制扇面,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题字的方式,要注意利用扇面纸质和宣纸吸水性不一样的特点”的教学难点

活动二:

运用水墨形式创作扇面画,不要将画面安排得太满,有时适度的空白也会产生丰富的效果

看课件4,欣赏多幅扇面画作品并请学生点评这些作品的精彩之处

欣赏了这么多扇面画,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扇面好吗?

作业要求:

在上节课做好的白胚扇上,尝试用国画中的山水或花鸟形式画扇面画

教师着重指导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题字的方式,要注意利用扇面纸质和宣纸吸水性不一样的特点

设计意图:欣赏作品能让学生学有所悟,自己动手作画能让学生学有所得

活动三:

现在大家都画好了扇面画,但是我们的扇子还不能使用,想一个办法让我们的作品具有实用性各小组讨论,也可以尝试一下,怎样让不同形状的扇子“动”起来

小组汇报

教师总结:

扇形的画面可以采用反复折纸的方式来做成扇子(请一位同学做简单示范)

团扇、其它形状的画面可以采用背后贴卡纸,中层插入冰糕棒的方法做成实用的扇子

既然找到了方法,大家赶快动手做吧做好的扇子请按不同的形状放到老师给大家准备好的扇子

架上,让我们来开个“扇子博览会”吧!(课件5)

学生完成扇子的制作

活动四:

我们的“扇子博览会”还真吸引了不少收藏爱好者呢现在请每组评出你们认为最棒的作品放到这个“拍卖台”上,请小作者来为自己的作品作一下“广告”,也就是说说自己的作品好在哪儿作为主办者,我发给每位同学三张代币券,在听完介绍后,你希望收藏谁的作品,就将代币券放在这件作品前面

1.各组推选出的学生以做“广告”的形式进行自评

2.其他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作品投代币券

3.评出得到代币券最多的作品并请两位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选择收藏这把扇子

4.师评:选择一把在小组内就落选的扇子,为它提出修改建议

拓展: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出了这么多漂亮的扇子,为我国的“扇子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设计元素近年来也有许多的设计师将一些时尚的元素带入了扇子的设计中(课件6展示)

在即将毕业之际,让我们把亲手做成的扇子当成友谊的见证物,在同学间互相赠送留作纪念吧!(学生互相赠送)

四年级美术下册 画嗅觉 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2篇

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电脑绘画)

本课的要点是在电脑上,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学习要求

用笔刷工具进行电脑绘画练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序进入电脑教室,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使用的电脑,并开机。老师检查每台电脑的开机情况,遇到电脑故障及时调整学生座位。

二、引导阶段 1.复习、启发

师:上学期,我们在电脑美术课上学习过运用“画图”程序进行电脑绘画,同学们学会了许多电脑绘画工具的用法,画出了非常漂亮的画。许多同学还在课后自学了许多绘画技巧和绘画工具的用法,现在,老师想问大家两个问题:

A.你还记得哪些绘画工具?学会了哪些绘画技巧?(绘画工具:画笔、颜料桶、橡皮擦、喷枪、放大镜等,绘画技巧:复制粘贴、反色、裁剪、移动图形等)

B.你最喜欢用什么绘画工具?为什么?能不能用你喜欢的工具或绘画技巧在电脑上操作演示给大家看?

(请3-5位学生到教师机上操作演示,同时通过网络广播演示给全体学生看。)2.老师归纳: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演示很好,掌声给予鼓励!电脑绘画的工具和操作方法很多,只有多练习、多动脑才会掌握更多的电脑绘画方法和技巧,才能画出更多更好的的电脑美术作品。” 3.欣赏图案,复习“复制、粘贴”。

课件出示上面图案:“这张画你喜欢吗?你知不知道怎么画出来的? 谁到教师主机上演示给大家看?”

主机上打开“画图”程序,画面左上角显示单个小猫图案。请1-2位学生到主机上作演示复制粘贴的方法。

操作方法:选定工具选择小猫——(编辑菜单)复制——(编辑菜单)粘贴——拖动小猫到合适位置——完成

师:“刚才两位同学复制出了小猫,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复制出很多很多。请看老师制作的两张作品。”

4.课件展示两张(2开图画纸大小)打印出来的四方连续纹样:

师:这两张图案就是运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制作的,漂亮吗?你觉得这两张漂亮的图案纸像什么? 学生发言:象包装纸、象桌布、象花布、象地毯、象窗帘„„

三、发展阶段

1.认识“四方连续纹样”

(1)老师把两张作品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张作品上的图案,图案有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是否发现它的规律? 学生观察回答,老师归纳纹样排列特点:西瓜图案上下、左右翻转重复排列,小猫左右、上下整齐排列。

电脑屏幕显示:上下左右不断重复的图案叫“四方连续纹样”。2.观察对比:

(1)这四张图有什么不一样?(方向不一样,上下左右翻转)(2)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一张图的方向? 问:“哪位同学能把这张图上下、左右翻转过来?”

请2-3位学生到主机上尝试翻转小猫图像。对学生的操作给予表扬。

方法:用选定工具框选图案——在图像菜单中选择“翻转/旋转”——水平翻转(或垂直翻转)——完成

3.欣赏课本范图

让学生翻开课本,欣赏四方连续纹样作品。

四、实践阶段

1.师示范绘制四方连续:

老师以清晰的演示讲解示范四方连续纹样的绘制过程: A.用矩形、画笔、颜料桶等工具画一幅简洁的图案。

B.选中图案,在“编辑”菜单中分别选择“复制”“粘贴”,在“图像”菜单中点击“翻转/旋转”或“拉伸/扭曲”。

C.移动图案,排列成有规律的四方连续纹样。

现在,同学们已经知道四方连续的绘画方法了,动手试试吧? 2.学生实践

A.作业:运用所学方法,画一块花布。B.学生绘画,老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认真作画,大胆创意图形。老师在巡视中注意对个别学生的指导。C.学生保存作品。(个别学生不会保存的可让学生相互帮助或老师帮忙)

五、作品展评

1.选择10-15张学生作品(包括2-3张不理想的作业),通过网络展示。

引导学生评价交流:图形是否有创意?排列是否有规律?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方法运用得好不好?

2.思考:我们设计的大花布可以制作成什么呢?(衣服、桌布、裙子、地毯„„)

六、时装制作和表演

师:“我们设计的四方连续纹样可以制作成很多东西!老师现在就把这两张花布(西瓜和小猫图案)制作成两件衣服好不好?”

1.老师现场快速制作“马夹”和“裙子”(激发学生兴趣,直观引导学生学会设计与应用)马夹 裙子

师:这是两件是什么衣服?哪位同学想穿穿这件新衣服?(让学生轮流试穿)“穿上这件衣服感觉怎样?在电视上有没看过时装表演?能不能学走模特步把你这件“马夹”展示给大家看? 2.学生时装秀表演:

A.让6-8位学生轮流穿上“马夹”和“裙子”,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绕教室走一圈!

B.分组比赛:男同学穿“马夹”、女同学穿“裙子”比比谁走得最精彩!” 评出优胜者,掌声给予鼓励。

七、收拾与整理

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关机,摆放好鼠标、键盘、凳子。札记:

电脑美术课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呢?通过实践我总接触的评价方式为: 1.能否积极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2.能否掌握笔刷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

四年级美术下册 画嗅觉 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3篇

教学目标:

美术知识:本课为色彩构成知识。1.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美术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色相的顺序,并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 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

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现代审美意识和设计意识,以及耐心有序的工作习惯。教学重点: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教学难点: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 及掌握涂色的方法。学法指导: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会逐渐变深,逐渐加白会逐渐变浅的效果。2.初步学会使用水粉颜色,并初步掌握调色的比例和方法,能均匀整洁的涂好颜色。3.运用明度推移的方法画出一幅具有推移效果的图案。

色彩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通常以色彩的名称来表现,比如:红、黄、兰。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当一个基本色加黑就会变深,降低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相反,加白色就会变浅,提高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纯度是指颜色纯粹的程度,当一个颜色的色素达到极限强度时,正好发挥其色彩的固有特性,这块颜色就达到了饱和程度。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用具:范画,电脑演示文稿、文字说明等。学生用具:16开图画纸,水彩颜料、毛笔、调色碟。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电脑演示一组图片,提出问题:图中色彩有什么变化?欣赏图片并思考问题启发学习动机,初步认识明度和推移效果。得出结果:色彩由深到浅,由浅到深。小结:色彩逐渐变深或变浅。

听讲,记忆。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冰川与晚霞》

2.反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 3.展出示学习目标。听讲,记忆,表述目标主要内容。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按照明度推移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知道什么是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突出本课重点: 1.提问: 什么是明度? 什么是明度推移? 2.组织讨论

3.电视演示推移的过程。观看录像,课本参考,小组讨论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概念以及推移过程。直观演示

1.提问:如何绘制《冰川与晚霞》? 2.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困难。3.播放录像:明度推移的绘画过程。

思考问题:本课的作业要求,根据什么内容画?注意什么?画面怎么样? 4.绘画重点是调色的方法。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方法。提出预习当中的疑问 作业要求:

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业,注意调色的方法,画面干净整洁。解决本课难点:

逐渐加白色变浅,逐渐加黑色变深。启发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1.展示教师作品 2.比较学生作品 欣赏、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上练习出示作业要求

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开始绘画 利用明度推移的方法进行绘画练习艺术实践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展示作品 1.组织学生讨论 2.归纳小结

3.欣赏电视中的作品评析作品反馈本课所学知识,肯定成绩,培养成功。

第二节

一、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思考一个问题:图中的色彩有什么变化?(放映录像)

学生:色彩逐渐变浅或变深。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冰川与晚霞的第二课时(明度推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粘贴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

B.运用色相推移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3.请看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

三、听一组有节奏感的音乐,注意音乐节拍的强弱关系。

(出示电视问题)什么是明度推移?书中已经做了解释,请翻开课本,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组讨论得最快。

教师:色彩逐渐变深,深的地方即暗,浅的地方则很明亮,这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叫做明度。(电视出示文字)

学生:一种颜色加白,逐渐变浅,一种颜色加黑,逐渐变深

教师:请看一组色彩变化的图,(电视演示“心”分解图。)色彩逐渐变深变浅的有序排列叫„„

四、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再看第二个:如何表现在纸上呢?(出示范画)这是老师的作品,好看吗?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样画的吗?

(出示轮廓)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做了预习,着色时先涂上色相,再少量加白,按顺序上色,注意看老师的调色板。

老师只演示了“加白”,一会儿,我想请同学帮助我完成“加黑”的任务。

五、(出示学生作业)比较这两张作品哪张好?为什么? 学生:(涂色乱,排序不正确,)那么同学在绘画时应当注意那些呢?

六、请看作业要求(出示电视画面)

七、学生绘画开始 展示作业,讲评。

八、作业小结 札记:

四年级美术下册 画嗅觉 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4篇

课堂类型: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意盎然的景色。2.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春游的乐趣。

3.鼓励学生,用绘画形式创作一幅“愉快的春游”作品。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知“秋”,拓宽视野,学会创作的表现手段。2.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直率表达,个性作画。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学生分小组交流春游时的所见所闻。也可以交流所写有关春游日记或作文。

二、发展阶段 1.小组活动: 大家交流作品的构图。

注意:创作中应先画出主题形象,再画相关的形象,然后再添加背景,表现出事件发生的地点或时间。

2.引导学生思考:

(1)在作品中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愉快的心情。

(2)使学生懂得明快的色彩能传递快乐的情感,适当注意冷暖色的对比,能使画面色彩协调的道理。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三、收拾和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四、课后拓展:

四年级美术下册 画嗅觉 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5篇

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课时安排: 1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实际上就是“会动的玩具”系列,通过设计与应用的课程培养学生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学过的知识的能力。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废弃材料,设计制作简易的玩具。2.运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3.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一种游动的原理设计并制作会游的玩具。难点:巧用游动的原理设计会游的玩具,并进行造型美的修饰 教学准备:

师:“会游的玩具”的范作、游动原理的课件或范图 生:包装纸盒、三合板、旧TK板、彩色纸、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观察会游物体的原理并进行交流

一、初步感知游动物体的原理及其工艺。

课前让学生了解游动物体的原理,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的交流和讨论。1.组长汇报:该组讨论探究游动物体的原理的制作报告。2.师对学生汇报的结果进行小结。

3.欣赏图片:多方位感知会游的玩具的造型特点。

二、利用游动的原理制作会游的玩具。

1.让学生说说游动的物体游动的原理及其造型特点。2.师出示范例—会游的玩具

3.师小结会游的玩具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a.制作玩具的模型

b.安装游动的设备

c.进行造型的修饰,注意颜色的搭配。4.生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游动的原理来制作玩具。5.让学生利用游动的原理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出玩具。

三、提升对会游的玩具装饰性的认知。A.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B.将作品进行再装饰(小组内互提意见进行修改)。C.学生展示、评议作品。D.教师小结,及时指出问题。E.拓展:“游一游”比赛游戏 札记:

课前,师生应准备一些废弃的材料。教学中,教师应展示一些会游的玩具,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制作过程中,重点应启发学生,如何使玩具游起来。

四年级美术下册 画嗅觉 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6篇

这节课是四年级的一节美术手工课,作为手工课学生会特别的感兴趣,但课堂组织与课堂秩序等方面也会出现混乱,课堂局面不好控制等问题。于是,课前我就做了精心的准备,紧紧地抓住了“趣”这个特点,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了“圣诞老人”和“多啦A梦”两个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动画形象,在新课导入时搞了一场“小型模仿秀”,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心都从别处收回来了,下面的教学就顺利多了。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以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圣诞老人”和“多啦A梦”为什么会走?同学们通过观察很快发现,“圣诞老人”是靠人的手指来“走”的,“多啦A梦”的两条腿是可以自由活动的,人用手推着它就可以“走”了。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我马上因势利导:还有其他的方法让玩具走起来吗?学生们马上联系到自己的玩具上,想到还可以给玩具安上轮子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一课的学习要求不但是让学生用纸或废旧材料做一个会走的玩具,还要让学生学会画设计草图,而我们平时上手工课一般都不画设计草图,为了让学生明白设计草图的重要性,于是我就在课前以“圣诞老人”为例先画了一张设计草图,上课时对照草图边讲解边示范“圣诞老人”的做法,还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不画设计草图会出现什么问题?”同学们经过讨论知道,如果不画草图可能导致圣诞老人各部位尺寸不合适,影响制作效果等问题,明白设计草图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制作环节中大部分同学都考虑到这一点,从而保证了制作的玩具比较成功。

接着我引导学生们欣赏了课本中展示的玩具范例,让学生商讨各种“会走的玩具”的设计思路和对制作材料的不同要求,以及不同的装饰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玩具,并采用画、剪、贴等各种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我示范了“圣诞老人” 的制作方法,无形中产生了一定的框框,使得全班大部分同学都制作了“圣诞老人”,没有什么新的创意。其实这也是美术课上的一个“老毛病”,不示范,学生无从下手,但一示范,又是全篇一律,没有了学生自己的想法。我一直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在积极的寻求好的解决方法,希望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最后的作品评价阶段,由于时间问题很多同学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品他们总是不停的做自己的,无心评价别人的作品,也没有一个好的倾听习惯,这就使得这一环节不尽人意,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这也说明平时的课上就没有很好的去培养学生的这些良好习惯。今后,我一定要注意平时课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提高作品质量的同时对行为习惯也要提出 1

相应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在美术课上获得能力与习惯的“双丰收”。

四年级美术下册 画嗅觉 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7篇

课型: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和不同姿态。2.学习用泥或彩泥来表现人物的各种造型。

3.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关系。

2.通过泥工活动,掌握泥塑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3.引导学生如何在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仪器,图片资料,泥塑作品。学具:雕塑泥,彩泥,辅助工具,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导入

2.观看人物雕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了解儿童,少年和成人不同的人物比例。3.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认知小学生的比例关系: A.站立时约六个头长。

B.坐在椅子上约五个头长,席地而坐约三个头长。教学意图:从感知到认知,初步掌握人体比例规律。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尝试制作。2.学生自评,互评。

A.通过纠错发指出作品的缺点。B.通过模特动作的对比指出不足

3.欣赏优秀泥塑作品,感受雕塑的语言,体会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教学意图:感受雕塑的空间体积感,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感受雕塑语言。

三、深入阶段

1.分小组交流,讨论创作内容,2.分小组合作,添加场景,完成组群泥塑,用彩泥时还有注意色彩的搭配。

教学意图:综合练习。相互帮助,相互学习。陪养协调合作能力,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四、作业展评 1.小组自评,互评。2.师点评优秀作品。

五、课堂小结与延伸 1.师点拨本课教学活动要点。

2.鼓励学生先创作草稿,用绘画的形式来创作一副作品。再通过泥塑来表现自己的创作,通过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来拓宽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 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鼓励同学们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新同学。

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新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感情。如:表现几位同学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等。同时强调一起制作时的团结协作。

三、展示、游戏:

随着“你的朋友叫什么”的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札记:

四年级美术下册 画嗅觉 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8篇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单元以“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为主题。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过一组以“动脑筋想办法”为专题的课文,二年级上册学过一组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为专题的课文。这几组教材都以“看问题想问题”为主题,但是,无论从导语还是课文,我们都会发现本册这组教材与前两册教材有不同之处。本组教材不仅引导学生做事要善于思考,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玲玲的画》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简单,语言朴实,对话较多,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浅显的故事之中。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的主要线索,爸爸说的最后两句话揭示了课文主题,蕴涵了深刻的道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本文旨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词语和句子,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语感和思维。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开发潜能,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二.教学背景

1.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二年级(1)班共有学生40人,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朗读习惯。能熟练利用汉语拼音自主识字,能利用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听懂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的回答,听懂内容简单的几句话。具有词的概念,并认识句号、逗号、完整的句子;有较浓厚的读书兴趣,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时,能了解大概的内容。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于这篇文章来说,内容浅显,一读就懂。但现在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就退缩了,只知道大哭大叫,或去求助爸爸、妈妈、他人,不知道自己去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同学们在生活中就遇见过这样的事或类似的事情,他们会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有所启发。但在词汇的运用、口头表达、与他人合作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有待进一步的提高。2.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以及“玲玲” 和“叭” 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过程与方法:

读懂课文内容,以读为主线,读懂课文内容,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阅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我感悟和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突破方法:采用情境设计,情感体验和朗读感悟法,玲玲心情的变化。教学难点: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突破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教学准备:

1、让学生预习课文,认识生字,理解字词,了解课文相关知识,感知文章大意。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蒲老师听说二(1)班的孩子画画特别棒,今天特地选了其中的两幅作品,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看看这是谁的作品?那这一幅?还有这幅,猜猜它的作者是谁?嗯。猜对了。今天老师还把玲玲请到课堂上来了,快来和她打个招呼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件:25《玲玲的画》,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讲解“玲”字的写法。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学习生字

(1)检查自主认字情况

(2)互帮互助解决不认识的字(3)你指我认,学生互相评价(4)小老师领读,课件出示词语 2.自由读文 三.细读感悟

(一)画好作品,体会“满意” 1.课件出示第一幅画

(1)读第一段,体会玲玲的心情

(2)指名读第一段,读出玲玲的高兴和满意。(3)理解“端详”,指名做动作表演,用端详说话练习(4)齐读.(二)弄脏作品,感受着急 课件出示第二幅画 体会意外。

自由读第4段,自悟人物心情。指名读,读出伤心难过

同桌互读,体会难过 分角色读4-6段

(三)画更漂亮,再悟“满意” 1.自由读7-9段。2.勾画爸爸的话。

3.指名读,爸爸是怎么和玲玲说的?谁愿意当一当慈祥的爸爸。体会爸爸的慈祥 4.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情

5.课件出示第三幅画,与第一幅画比较,哪个更漂亮?为什么?

6.体会人物肯动脑经。玲玲“想了想”,说明她是个怎样的孩子?玲玲在想些什么?指名说。

7.引导用“懒洋洋”说话,通过对比体会人物的满意心情。8.设问:如果你是玲玲,你还会想到哪些办法?

9.朗读第10段。你们和玲玲对这幅画都很满意,那这幅画得奖了吗?来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她在爸爸的指点下,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我们二1班的同学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看,他们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课件一出示:女同学的裙子被桌子勾破了,你能用上爸爸的话来帮帮她吗? 课件二:男同学的数学只考了60多分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老师还要奖励奖励大家,送给你们一句名言。

[课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动脑筋,定能使你变得更加聪明。

五、布置作业 课件:

1、抄写“读读抄抄”中的句子。

2、课下,把课文编成一个课本剧,和同学们一起演一演。

六、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高兴 伤心

满意

四年级美术下册 画嗅觉 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9篇

环球采风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羊肠小道》 教学目标

1.能感受管弦乐合奏《羊肠小道》各乐段的情绪并能联想到乐曲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以及音乐想象力。

2.通过编创音乐小品“到山谷去旅游”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以及创造想象力。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乐曲的形象和意境,使学生在其中感受美、体验美。2.分析《羊肠小道》的音乐结构。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阶段目标:初步感受音乐中带描绘性的片段。

师:我们欣赏音乐的时候为什么能联想到某些情景呢?那是因为音乐模仿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声音。下面我播放几段音乐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音乐模仿了什么声音? 教师:播放①小提琴模仿驴嘶鸣的音乐片段。②用椰壳表现驴蹄声音的音乐片段。③八音盒的音乐片段。④表现流水的音乐片段。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教师不要用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联想)。设计意图: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了解乐曲做铺垫。2.初听乐曲

教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虽然大家联想的结果有所不同,但都能从音乐中联想到一定的情景。如果把这些音乐限定在特定的环境之中,那么大家的联想就可能会近似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美国作曲家格罗菲的一首管弦乐组曲《大峡谷》选段中的《羊肠小道》,乐曲中的主角是一头小毛驴,听一听,这首乐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参考答案:好像一个人骑着毛驴看着美丽的景色,摇晃地走在小路上)。

设计意图:插上想象的翅膀以感受音乐,体验情感为主展开学习。3.分段欣赏乐曲

2017.3.1 最新版

阶段目标:初步记忆“行进”“歌唱”主题。

过渡语:音乐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由特定的音乐要素表现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分辨这些音乐要素,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那些形象的。1)教师:我们先来听一听“行进”主题。播放“行进”主题(学生们走出座位在空地处模仿小毛驴走路的样子)。模唱主题旋律

教师:出示主题旋律图片并用钢琴弹奏主题旋律。学生:随着琴声与教师一起模唱旋律。

教师:介绍主奏乐器——双簧管,并用电子琴模拟音色演奏。教师:为什么叫“行进”主题昵?

学生:用语言表达乐曲中自己想象出来的内容

教师: 好像旅游者骑着毛驴一摇一晃地走在崎岖的小道上。

学生:说说为什么要用“双簧管”来演奏。(具有爵士风格,幽默、滑稽)2)教师:我们再来听一听“歌唱”主题。(播放“歌唱”主题)教师:想一想,为什么叫“歌唱”主题呢?

学生:回答。(表现了旅游者看到大峡谷的美景时愉快的心情)教师:这是因为旋律优美、节奏舒缓,好像唱歌一样。模唱主题旋律

教师:出示主题旋律图片并用钢琴弹奏主题旋律。学生:随着琴声与教师一起模唱旋律。

教师:介绍主奏乐器——圆号,并用电子琴模拟音色演奏。教师:除了圆号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驴走路的声音。

教师:音乐中用打击乐器椰壳奏出了模仿驴蹄行进节奏的声音。这首乐曲基本上是这两个主题交替出现。

3)教师:现在我们完整地欣赏全曲,听一听,这个“歌唱”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教师指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感想。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参考答案:共3次)。

设计意图:仔细聆听美妙的音乐,在音乐中感悟;,在想象中探索;体验音乐的神奇表现力。4.完整地欣赏全曲

2017.3.1 最新版

阶段目标:能分辨乐曲三部分的音乐结构并从音乐中引起一定的联想。教师:(边介绍边播放美国大峡谷的视频)

经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对音乐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是作曲家在游览了大峡谷之后创作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也是地球上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由于各岩层质地不同,在不同时间的日光照射下,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的色彩。如果在月夜,大峡谷又呈现出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意境。《大峡谷》组曲共有五首,分别是日出、如画的沙漠、羊肠小道、日落和暴风雨,描绘了大峡谷变换无穷、神奇雄伟的景色。《羊肠小道》是《大峡谷》组曲的第三首,这是一首描绘性很强的乐曲,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旅游者走在大峡谷崎岖的小道上的情景。下面我们完整地欣赏全曲,说一说乐曲共分几部分?表现了什么情景?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参考答案:三部分。音乐表现了一个旅游者骑着毛驴走在崎岖的小道上,他一边欣赏着大峡谷的美景,一边哼唱着小曲。峰回路转,眼前泉水淙淙,风景优美,他在溪边坐下,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八音盒,欣赏着那美妙的音乐。休息之后,重又骑上毛驴,向前走去)。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上的感知,使之产思维联想和想象,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5.自主创编

师引导:山谷里的景色真美啊!大自然真美啊!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山谷去旅游”,请同学们带上打击乐器或者自制的乐器或者用人声来表现到山谷去旅游的情景。师:先分组进行创编。

连接起来变成一组完整的音乐作品。师生共同展示音乐小品“到山谷去旅游” 师生共同探讨,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创编能力,自主创编音乐小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中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教师不是在课堂上教学生该怎么去做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快乐。

四年级美术下册 画嗅觉 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0篇

授课年级:小学三年级(下期)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感知图形与图案的关系并能进行回忆、想象。2.会用剪纸的方法完成一幅图案。(主要目标)3.有创作的欲望,并从中感到快乐。(主要目标)教学内容:

知识点:图案是由单个的图形有规律的重复排列形成的 关键词:图形 图案 重复

技能点:将不同颜色的纸分别折叠、剪出相同的图形,有规律地将这些图形进行重复排列,创作出自己心中想要表现的图案。教学材料:

典型材料:小学三年级美术课本第三课的图片和文字、符号。强化材料:ppt展示的部分网络图片

延伸及检测材料:来自互联网的精美设计图片(设计形式主要是图形的重复排列)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用重复并有规律的排列方式设计出图案作品。教学难点:

“重复”这个抽象的字眼通过实际操作具象化。教学方法:

启发思考、设疑、对比、引导、讲解、展示、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知识点导入:“品”字导入。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品”字,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品”字有什么特点吗?同学们纷纷讨论发言,并肯定他们的回答,如果有偏得较远的地方老师进行引导:我们从这个字可以得出三个特点:第一,它是“口”字的重复,第二,它是有规律的重复,老师讲这三个“口”字换了位置排列,它就不是字了,第三,它是一个字。大家想想,有这三个特点的字是不是很多啊,同学们纷纷回答(晶、森、„„),老师转向主题:那我们来看看生活中除了字外,有这三个特点的事物有哪些?老师出示一些重复构成的图案进行引导。(2分钟)

知识点揭示:展示ppt :请大家看看利用重复单一的图形构成的图案:它们有简单的几何型图案,有复杂的二方连续图案,还有精美的包装设计图案„„这些漂亮的图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美化我们的生活。然而,不是所有图形重复都能给我们生活增加美感,大家请看:展示ppt(都是重

爱心

用心

专心 1

复中很难看的图片),所以我们的重复需要„„学生异口同声:有规律,好,那到底我们怎么来理解“有规律”呢?学生回答,老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老师解答: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上下左右重复、一排一排的重复、一行一行的重复、间隔性重复、对角线重复、半覆盖式重复、„„(展示ppt相关图片)、现在我相信大家都很想自己也制作一幅精美的图案为我们的班级或者学校增加美感,那是不是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呢?老师告诉大家,我们学习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一口不能吃一个胖子,所以我们先学会制作几何图案,把几何图案做得够好了,再去尝试做更加复杂一些的二方连续的图案,有植物类的、有动物类的、有相互组合的„„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下作业要求:(1)制作一幅有美感、有创意的图案作品。(2)要求利用有规律的重复的方式。(3)利用你们手中的剪刀剪出你们需要的图形,然后进行重复组合、排列,可以利用不同色彩的图形相排列、组合。(13)

知识点强化:学生分组动手制作,老师巡回辅导指点,引导学生制作出理想的作品。(17分钟)知识点的回归与检测:上课最后10分钟,老师问学生:同学们都做好了吗?有学生没有做好,那老师再给大家2分钟时间,抓紧一点唷,最后8分钟,老师要求每一个组将他们完成的作品带到讲台前,问他们为什么想做这样的图案,再对他们的作品的优点进行赞扬,若想更加完美,还需要怎么怎么改进„„(用时6分钟)

课堂小结:最后2分钟,老师对同学们说,这堂课我们感受到了图案在生活中的美,我们的服装上、家具上、产品设计、高高的楼房的建筑„„图案构成的这种重复的方式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要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美,同时,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将生活中不美的地方改进,让它们变美,所以我们要认真努力地学习。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优秀,老师也很满意,老师相信你们以后一定会做出更多美好的东西来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你们下去可以尝试做做更复杂一些的图案,有需要问的随时可以到办公室找老师,老师一定会认真给大家辅导,最后,让我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祝愿同学们天天开心,生活愉快!学习进步!再见!

本教学设计最大特点是鲜明的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思想和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使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获取经验,整合知识,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的特点,每个小朋友都是快乐的体验者,主动思考的探索者,成功的表现者,在这一活动中关注每位小朋友的体验,鼓励他们大胆表现,体验过程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通过看看、想想、说说、做做中,尝试吹画泡泡的乐趣,萌发初步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目标和视点自然展开,层次清晰,达到教育目标的实现。

爱心

用心

四年级美术下册 画嗅觉 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1篇

教学目标

(一)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三)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四)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培养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教学难点分析

感受通过具体的行为、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通过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帮助,以及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重要性,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听歌曲

(播放课件《水浒传》主题曲)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首歌,看几幅画,会唱的同学请跟着一起唱。

(二)谈话引入,激趣读课文

你知道刚才我们唱的是哪部连续剧的主题曲吗,(《水浒传》)刚才哪几个人物你认识? 今天咱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武松。

他因何而出名?(在景阳冈打死了一只老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景阳冈》 板书课题:景阳冈

(三)带着问题读通课文 边读边思考

A.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武松打虎(8——12)

C.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D.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重点品读“打虎”,体验精彩

1.通过刚才的读书,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的最精彩,最吸引你(8——12自然段,描写打虎的部分)

2.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8——12自然段,武松打虎的哪些精彩片段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有关句子画出来.3.学生交流,教师播放课件中相应内容,点拨引领,导朗读(1)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中窜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① 指名朗读感受武松打虎精彩片段 ②感受老虎的凶猛

通过读句子,这大虫给你什么感觉 ③感受武松的机智敏捷

面对这只身手敏捷,又饥又渴,兽性大发,恶迹斑斑,曾经伤过二三十大汉性命的大虫,此时的武松只有一招,谁能发现?(闪)

A.体会“闪”用词的精准,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

可以给“闪”换个词吗(躲),写文章最忌讳重复用词,为什么作者一次又一次地用了 “闪”(作者紧紧抓住武松的动作写出武松的机智灵敏)

④再读句子(齐读)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⑤这时候的武松转守为攻,你能圈出武松打虎的动作词吗,这些动作的词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第9自然段反复用一个“闪”字,写出了武松的机智敏捷,第11自然段运用了多种不同的动作词凸现武松勇武机智。

⑥再次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感受武松的勇武过人,无畏、勇中有谋的性格特点。课堂练习

1.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用了7个自然段来写武松再景阳冈下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这就是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的优秀之处:不仅情节精彩生动,更重要的师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2.如此无所畏惧而又骁勇的传神人物,最后却一步步挨下冈来,你认为这么写是不是会有损于武松这个英雄的形象呢?(要打死老虎并非易事,武松虽然力大过人,但已筋疲力尽。这样写,更符合常理,突出了人物的真实可信)

作业安排

(一)缩写《景阳冈》

四年级美术下册 画嗅觉 3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2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对称或匀衡的原理,找出我们周围的对称或均衡的物体。

2.运用物体的对称或均衡原理,通过剪纸、拼贴、绘画等手段把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

理解感受物体的对称或均衡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用各种材料来表现对均衡的感受。

教学用具:

图片 实物投影仪 水彩笔 油画棒 彩色纸 剪刀 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实物投影仪放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中的物体造型有什么特点?

师小结:对称、均衡的物体给人以庄重、严肃、整齐、平稳的感觉。

二、发展阶段

引导学生感受均衡:中心线两边的图形、色彩虽不相同,但在视觉上有平衡感。

举例:一棵树、一篮水果,它们的左右不一定对称,但视觉上看去是平衡的。教材中的《镜前的少女》、《组合橱》等都是给人的视觉上以平衡感,所以它们看上去是平稳。图片《大海上的船》,海面上船有的大、有的小,画面左边一艘大轮船,右边有远近三艘小船。画面左右不对称,但视觉上看是平衡的。

小组讨论: 请同学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对称或均衡的,小组个别同学汇报小结。师小结:这些对称的或给人以平衡感的物体、图片,都给人平稳、庄重、整齐的感觉。

三、作业布置

我们可以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完成一幅表现对称或均衡感受的作品。可以一人完成也可以俩人合作完成。

四、拓展

上一篇:护绿踏春活动方案下一篇:木工施工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