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课程心得体会

2024-07-10

大学计算机课程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大学计算机课程心得体会 第1篇

20xx年六月份已结束,我们就结束了大一的生活,向着大二的学习与生活轨道迈进。为了大家之后更好的进入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老师们让我们先在暑期家里预习计算机课程。所以,带着好奇心和疑惑感,我开始了我的暑期计算机课程自学之旅。

本次学习,我主要看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和《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两本书。这个暑假通过自己做实验,看课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了不少原来不懂的计算机知识,收获颇多。

计算机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从对人类学习与生活的改变的深刻性与强大性来说,大概没有其他发明能与之相比了,它成为我们生活中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工具。了解并熟悉掌握计算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计算机是一个很复杂的机器,要精通可能很难,但是必要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构成。硬件是物质基础,是软件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硬件犹如躯体,软件则是灵魂。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中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计算机病毒的广泛传播给广大计算机用户带来了不便。我们在了解计算机的同时,也要了解计算机系统安全以及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防范要有一些常识:安装杀毒、防火墙软件,定期杀毒;利用光盘、优盘、移动硬盘复制文件时应事先杀毒;对计算机系统中的软件进行及时升级,打好安全补丁;警惕邮件附件,不要随意下载打开不明身份邮件的附件;重要数据定期备份。

在次本书中,第二章主要是讲了很多关于WindowsXP系统的知识,可我的电脑是Windows7系统,所以我无法对号学习,我只是略微看了下大概内容,理解得并不深刻,这学期我讲对此认真向老师同学学习。其他的,我主要了解了一些关于Microsoftoffice的知识,实际操作了word的文档,PowerPoint演示文稿,电子表格Excel。这些软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让我增进了不少相关的知识。特别是PowerPoint演示文稿,因为教学中多媒体广泛应用,对于我们师范生帮助很大,让我受益深刻。

当然,对于这本书后面的关于数据库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以及网络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我都不是很懂,这块知识既抽象又枯燥,我感到非常困惑,希望这学期上课我能得以提高兴趣、加深理解。

总之,暑假的自我学习让我对计算机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使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能更清晰也更轻松地使用我的电脑。然而,我还是遇到了很多说也说不出来的麻烦跟问题,切由于家里没网,查阅资料也不得行。所以,本学期我将更努力地学习以解决我的难题。

大学计算机课程心得体会 第2篇

2010年3月26日到27日,我有幸参加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网络培训。这次培训主要由上海同济大学的龚沛曾教授和杨志强教授为我们讲授“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并做了本课程的示范教学。通过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无论从精品课程的建设以及教学上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我今后的工作有着指导作用,现结合我教学部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1、精品课程的建设

我教学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建设已有三年,现已被我校评为“优质课程”。通过本次学习,我发现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待提高。龚沛曾教授总结的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几个要点对于我校今后的精品课程建设有很大启示。精品课程建设的总原则是:早规划、日积月累;不是为评精品而做,而是为学生能力培养努力,精品课程就水到渠成。我认为这是一个指导性的原则。首先长期的工作积累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不是为评精品而临时抱佛脚,平时要注意材料的日积月累:形成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体系、建设或使用优秀的教材、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方式多样化,逐步取得教学成果和展示学生效果;同时建设精品课程的目的不是为评精品,而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为培养学生能力而努力。除此之外,建设精品课程需要有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学团队,需要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材料总结突出重点,人有我优,人无我有。总之,要建设成为一个精品课程就需要我们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寻找适合本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程教学建设方面更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形成本学校特有的教学理念,与广大同仁及学生分享。

2、“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是各高校计算机入门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础和重点,但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内容多、比较杂、更新快、学时紧;学生程度不一,教与学效果不理想等等。通过此次培训,我发现我们的课程在许多方面与同济大学的课程设置是一致的,如:开设的基础课程“2”均是“大学计算机基础”及“VB或C”、周课时的安排均为2(理论)+1(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原则均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等等,当然还有更多的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如在夯实基础之上开设选修“X”课程(“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等面向应用的课程)、在正常的周课时之外还安排有课外上机实践的1课时等。除此之外,对我感触比较深的还有以下几点:

(1)教学方法

我教学部在最近几年一直进行着教学改革:其中在教学方法上,从最初采用的“问题驱动”到后来使用的“案例教学法”直至今日采用的“项目教学法”,我们一直在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培训,我看到了同济大学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数据库、网络、多媒体等章节的内容采用案例驱动,明确学习目的;每次实验后上课前,采用问题驱动,倡导自主探索;Office软件等章节的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由此给我的启示是,要分析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管理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到了同济大学对学生的管理方法:上机固定机位,保证出勤率、随时检查实验效果;实验课随时递交实验作业,减少复制现象、提高实验效率;课堂随机做小练习,点名作用和掌握教学情况;机房随机、定期检查实践情况。这样的管理,使我看到教师的责任以及学生的努力,我们学习与借鉴这样的管理,也将会保证我校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保证了课堂、上机出勤率和作业递交率,并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考核方式

我教学部对考核方式一直也进行着改革:采用的是过程考核+期末笔试考核+期末上机考核,但各部分的分值一直发生着变化。通过培训,我们学习到了同济大学的考核宗旨,加大平时考核力度,每次实验作业网上递交;课堂、机房随机检查。为防止到期末考试积重难返,而增加期中测试。最终的期末考核实现无纸化考试,杜绝了作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对学生的优秀的创新作品进行网上公布,并加分。采用如此的面向过程的考核,能够全面、科学评判学生综合能力;使得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打的扎实,及格率和优秀率大幅提高;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

通过此次培训,我的受益不止以上几点,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很好地实践两位教授教给我们的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以及新的教学理念,从而逐步完善我的教学;同时要与各位同事齐心协力,共同将我教学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成为优秀的精品课程。

布克阅读http:/// 范文:http:///fanwen/

尹树玲

运城学院公共计算机教学部

2010年3月28日

参考:

文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第3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也是将来所有工作的必备工具。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合格人才的指标之一,《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 大学计算机基础包含的教学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内容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基本操作、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用法、计算机基本组成以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因特网的常规应用,同时涉及网页制作基本知识、数据库系统基础Access等。内容广泛,知识点多,因此必须明确教学目标,采用各种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2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1)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具备使用计算机工具处理日常办公事务的基本能力;具备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了解并能自觉遵守信息化社会中的相关法律与道德规范。

2)具备使用典型的应用软件和工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包括: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安装与设置;掌握常见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基本使用;文字处理软件与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掌握网络的连接与设置;掌握浏览器的使用及基本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了解FTP下载和上传文件的方法;了解计算机安全、病毒防范的基本方法。

3 教学过程所面临的问题

1)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课,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经济条件的不同,发展并不平衡,致使大学生进校时的计算机知识差别较大,部分发达地区、大中城市来的学生其计算机知识水平已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要求。而来自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不少学生几乎没用过计算机。因此,各高校面临着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问题。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很难平衡:讲的太简单,基础好的同学索然无味,甚至逃课;讲的深一点,基础差的同学跟不上。因此教学就必须面对不同起点的大学生。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时数较少,知识量大,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由于教育部对高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总学时的规定,分配给《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时数一般为上课32学时,上机32学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师要讲授这么多内容,给教师教学带来的很大的困难,同时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另外,由于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力量也相对变弱,往往教师一节课要给超过百人的学生上课,特别在上机实验的时候,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位同学,教学效果明显降低。

4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成立课程教学研究小组。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授课班级多,授课教师多,我们成立了教学研究小组,并有一位课程负责人,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学期开课前,我们组织任课教师先分头编写教案和教学日历,然后汇总,再逐条详细讨论。使每位任课教师对整门课程教授的重点、难点、详细讲述内容、简述内容、自学内容、授课时间、进度,达到的效果及目的均做到心中有底。大家认真备课,认真授课,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研究工作中。同时在教授的过程中,各教师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学习,保证了坚实的教学团队,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2)整合学校计算机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课程,扩大学生学习选择空间。

大学生刚入学的时候组织一次计算机能力测试,从而为不同的学生安排计算机课程,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学习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3)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探索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集体备课,统一教案,鼓励任课教师根据所带专业和学的特点创作个性化的课件,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要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使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学生感到它值得学习。事实证明,学生对某学科的兴趣和他在这一学科取得成就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利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感觉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合理安排教学与实践,重视实践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虽然理论课和实验课是分开上的,但是由于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时间间隔较长,学生易忘,因此采用“教与练”相结合的方法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百闻不如一见”,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是“百看不如一练”。当教师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演示而使学生对这一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理解的时候,能不能让学生将这一还比较模糊的概念转变成自己思维体系中固有的,较清晰的认识,使学生对这一比较陌生的知识逐渐熟悉起来,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实践,从实践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比如,在学习办公软件部分时,可以先讲解、演示,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当堂解决,这样会加深印象。而在学习计算机组成这样的内容时,要尽量到机房实地教学,现场辅导和答疑。实验课前,首先现场演示,然后布置操作练习,针对实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在大课中进行及时的讲解,为下一步教学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建立教学网站。

目前我校已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学院优秀课程网站辅助教学。教师利用教学网站可适时安排课程作业;并且可以定期把相关的教学文档上传至网站供学生在线学习;同时,对于学生在网站中提出问题可以及时地进行答疑解惑;还可利用网站构建试题库和资料库,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环境。通过该教学网站的辅助教学,及时解决学习中甚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大大提高了我校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6)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为了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改变计算机教学考核手段非常重要。在考试内容上既要重点考核计算机应用能力,又要考核计算机基础知识。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将学生的期末成绩转换为上机成绩,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的有机结合,笔试成绩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机成绩是操作技能的表现,平时成绩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追求高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算机,激励学生创新追求全面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建议每个计算机课程后都有一个综合设计的课程设计,这样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大大加强,同时学生有很强的成就感。

5 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影响面大,如何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上好大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每个教学工作者都很重视的问题。同时课程的教授对象是大一新生,他们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充满了好奇,在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学习习惯等方面还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督促。因此,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讲好课,我们应该多关心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号计算机基础课程并掌握进一步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肖新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8).

[2]丁蓉.计算机基础教育分级教学改革探讨[J].信息教育,2007(5):145-146.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实践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方法;教改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08-02

21世纪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标志的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而其中,最基础的是计算机。计算机科学已成为支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信息基础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满足信息化社会人才需求的基本途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在高等学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基础必修课。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力。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形势

目前,西安石油大学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两门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环境,上机操作实践机房建设也具备相应的规模。然而,由于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学生数量的增加,旧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示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一部分新生的计算机使用水平较高,但由于生源地和家庭经济发展背景的不同,又有一部分学生计算机使用水平较低。这就造成一部分教学内容对于计算机使用水平较高的学生显得不必要,而对计算机水平较低学生来说又显得很有必要。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2.随着学生人数增加,本课程教学工作量越来越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目前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授课学生在4500人~4800人之间,而任课教师只有9人,教学任务繁重,对教师潜在教学水平的充分发挥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3.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新生的基数越来越大,教学资源的开销也越来越大,直接冲击着课程内容的必要性、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因此,如何避免已经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新生重复参加学习,减少教学资源占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基于“1+X”体系的分层次教学模式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基本上分为计算机大公共课、计算机小公共课与计算机知识背景专业课三个层次,分别对应计算机基础层次课程、技术层次课程和综合应用层次课程。其实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发布的《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中,就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这三个层次,其中“基础层次”课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当时称为“计算机文化基础”,加“文化”的目的是强调计算机普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层次的教学目的是使大学新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面达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和计算思维意识,应对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要求。

计算机“技术层次”包括四大类与非计算机专业应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领域,分别是计算技术、数据技术、网络技术和设计技术综合应用,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与先进工具解决本专业与相关领域问题的初步能力。

计算机“应用层次”包括面向不同学科专业门类的综合技术应用课程,教学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课程定位在综合应用的通用方法层面。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专业设置不断增多,计算机应用课程也随之增加,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2006年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要求》(简称“白皮书”),提出11条建议,确立“3个层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总体构架,构建“1+X”的课程设置方案,设置大学计算机基础等6门核心课程,即一门大学计算机基础加6门其他计算机课程。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完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形成了基本完整的“1+X”课程教学体系。其中,面向全校学生的第一层次计算机大公共课是大学计算机基础;面向不同专业大类的第二层次是计算机小公共课有程序设计语言C、程序设计语言VB和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计算机硬件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和软件技术基础也是属于这个层次的课程;第三层次是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由各专业院系自己开设,尽管不属于计算机公共课范围,课程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三、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采用以配套教材、网络课件、网上资源为基础,以在线答疑、在线作业、在线考试为补充的教学实践模式。其充分利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特点,把教学要求和目标,与教学过程、考核过程、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从而整体优化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一)学生分层教学

对学生进行分层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时,用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系统对新生进行一次计算机操作实践考试,从而实现分层。考试形式为上机考试,考试内容为Windows、Word和Excel的基本操作和文本录入。根据考试结果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A层为通过考试标准分数线的学生,这一层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经验,计算机水平相对较高;其余没有达到标准成绩线的学生为B层,这一层的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相对较低。

同时,为了实现学生分层教学,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另一部分为计算机操作实践部分内容,并作为两门课程或教学环节进行管理。这样就实现了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部分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了按层分级教学的目的,最终达到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

(二)注重课堂教学,贯通两个层次教学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要充分用好现代化教学设备,比较全面地讲述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并注意与计算机操作实践课程内容的贯通和为程序设计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课堂教学有助于老师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认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产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冲动和欲望,促进学生在计算机与信息方面的基本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大学生应有的水准。

(三)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前身是“计算机文化基础”,2006年教育部“白皮书”发布后,改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增加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和多媒体原理等内容,提高了课程的难度,但同时又取消了Office软件操作的内容。在2008年的教学评估中,本课程暴露出了教学内容定位偏差的严重问题,理论内容多,实践环节少,缺少Office软件操作的教学内容。2009年增加了Office软件操作的教学内容,又出现了课时不够的问题,鉴于此,2010年初组织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项目,并根据36学时教学要求,确定了现在的课程内容。2013年又修订出版本教材,将Office升级为2010版,以适应新的需要。

(四)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自主开发了基于C语言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平台主要由网络课件、网络资源、在线答疑、在线作业等部分构成,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课余自主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考核方法与考试系统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分类考核的方式。A类学生免修计算机操作实践部分内容,只修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内容;B类学生修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实践两部分内容。课程结束后,两门课程一并安排用在线考试系统测试,由考试系统分别给出两门课程百分制成绩,总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汇总而成。

考试系统能够很好地检测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且操作方便,考试过程本身也是学生操作技能的表现。自动评分系统极大地减轻了教师阅卷的负担。

四、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各个教学环节,使之更加合理和系统化。在网络普及发展的今天,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要顺应信息社会的变革,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网络教学资源,以传统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资源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优化组合,不断提高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杜鹏.算机基础课程“1+X”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8):38-41.

[2] 吕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养成[J].计算机教育,2013(5):44-46.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委员会编制.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

大学计算机课程设计报告 第5篇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设计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题目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仙剑奇侠传王顺俊 田琪老师 湘雅医学院 临床2班 221110020

4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2010年12 月17日

一、任务内容

仙剑奇侠传一部经典中文RPG游戏,我以这款游戏内容设定为所做网页的主题,凭借凄美的故事,感人的爱情,真挚的友谊,坚定不移的信念,执着的追求正义为中心理念。加之中国武侠古典和悠长的背景文化,其次仙剑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内容,将每个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人物形象描摹细腻。《仙剑奇侠传》永恒不变的主题爱情,不管游戏怎么变,这一主题永远不会变化,唯美的爱情故事总会贯穿这个游戏剧情。随着游戏一代代的更新,游戏内容更加丰满,画面设计也越来越细致,尤其是仙剑四,强大的引擎效带来完美的游戏画面。因为引擎效能的加强,减少了切换地图时的读盘次数,那些高大、宏伟的场景将表现得更加连贯,玩家进行游戏时的感觉也将更加畅快。

二、设计的步骤

仙剑奇侠传包含内容丰富,资讯甚多,设计了7个网页大致涵盖了其能容,以一个主网页,包含了6个子链接网。首页描述了仙剑的游戏史,和整个游戏的大背景,分别设置了4个链接,分别为仙剑一,二,三,四部,首页且设置了8个部分,以其游戏介绍,游戏背景,游戏特色等逐层划分,最后以一部分涵盖4部游戏能容的视频,结束整个网页,游戏中还设置了交换式按钮,唯美的游戏背景和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壁纸,加之悠扬婉转的琴箫和鸣奏。设计特色以“仙剑奇侠传——仙剑奇侠传一——李逍遥”这样可以的格式,每个按钮间相互超链接,可以点击互相交换页

面,快速回到首页和上一网页。也是所制作网页的一大特色。四个子网页以各部仙剑剧情为主能容,分别表达了不同的能容,如宿命,宽恕,轮回等。每个网页设置了7个部分,并且每个中设置了边框表格补充加入到留出的空白处,既可以美化网页,也弥补了网页中留出一部分空白的缺憾。且分别设置了背景音乐。切合每部的主题风格。二在仙剑四的网页中有设置了两个子网页,分别介绍了两个主人公,每个网页以四个部分组成,以优美的图片组成,配合文字说明。附加动态字幕。在其中一个介绍主人公的网页中,加入了LIASH动画,切实配合了主人公的身份,性格。

三、采取的方法与手段

制作仙剑的网页,选取了frontpage,制作幻灯片是时用了powerpiont,使用flash制作动画,制作的网页分别对应相应的文件夹,将所需的图片等资料放入到文件夹中,规范了网页文件名素材文件名,将所有资料存放在一个名为《仙剑奇侠传网页》的大文件夹中。而所需资料与之对应的网页分门别类地放置在相应的文件夹中。在网页中插入视频,先点击“插入”→“图片”→“视频”,让后导入所需的视频,将视频框拉大,右击视频,选中图片属性,将循环次数改为“不限次数”。另一种方法是“插入”→“Web组件”→“插件”,在导入所需的视频。“插入”→“web组件”→“动态效果”中可以插入字幕和交互式按钮。在网页中插入声音。与插入视频方法二相同,只是最后插入的是音乐文件。

首页格式上分了五大区。

第一(标题区),每个板块都会有相应的题干,总结这一板块的内容。以特色的标题背景设置,输入相关内容,如:游戏介绍,游戏,人物等。插入图片,插入表格,插入层。制作此网页时,大量使用了层,使得网页内容丰富但不冗长,画面不会显得单调

太简陋。

第二(压缩扩展区),因为内容的过长,在次可以用交互式按钮,将过长的内容只显露一部分,大部分部显示出来,点击交互式按钮是内容全部拓展开来,再次点击内容遮蔽。

第三(动态字幕区)单击“插入/Web组件/字幕/完成”。只要输入所需的内容既可,再选择所需表现的字幕格式。

第四(插入层区)以大量图片,艺术字以及插件组合,构成整体。第五(幻灯片区)《仙剑客栈》,内容为所制作的仙剑幻灯片。

四、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

1. 在插入视频时,插入,Web组件,高级插件,插件,插入视频后,预

览视频可以播放,但是打开网页后插入的视频为什么无法播放。

答:因为视频格式不对,播放器不支持,无法连接到源文件,而用第一种方法,可以播放视频,因为此种视频格式播放方式被系统支持,所以可以播放。

2.我制作的自己的主页,上传后,有的图片不显示是怎么回事?

答:可能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图片的路径必须是相对路径;

二是图片的名称不能是汉名(在本机浏览时尚可,但一旦上传后就不成了,因为多数服务器不支持汉名);三是如果前两个方面都不存在,你还得注意一点就是看看你的文件名中是否用了大写字母?因为好多服务器的数据库只认小写字母。

在插入-Web组建-图片库-显示幻灯片的遇到一个问题,比如

我表格设定的宽度为600,但是幻灯片缩略图加起来的宽度超过了600,这样在预览的时候表格就被缩略图给拉宽了,再点击缩略图的移动的小箭头之后才能在会到设定的表格宽度600,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这种做法做错了,表格要一行一列就可以了,然后把那幻灯

片设为表格的背景,最后网页想多大都不会出现像那样的问题了!

4.网页中明明做了下面,为什么预览时不能往下拉?(不出现滚动条)

把资料从新复制一遍,粘贴到新的一个Frontpage的当前窗

口中。就会出现滚动条了,可以下拉了。

3.我Frontpage作网页,插入了一个下拉表单,可怎么改也不能用,不知为什么?

答:用网页制作软件作出来的下拉表单是不能用的。因为它

得需要服务器组件支持。要想能正常使用,必须进行修改,你可将其拷贝到你网页的源文件中,再浏览一下,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效果?如果是的话,再据自己所需修改成自己的(并可在源文件中再用拷贝的方式添加多个项并修改)。

五、总结

经过这次制作网页,我更加了解了Frontpage2003网页的操作技巧、Powerpoint2003制作幻灯片操作技巧,以及FlashMX2004制作动画的操作技巧。比较看书了解的知识,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了解更加

深入,透彻。

我将在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验证了理论,使得我加深了对计算机运用的概念。对一些书本中的抽象概念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加强对其的记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第6篇

课程总结与分析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2013.9.10-2013.12.29 学时安排:4学时/周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人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类课程,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一、教学学时与内容:

本学期共上课15周,计划学时:60学时,实际完成60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章 Windows XP 的使用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四章 Internet基础及应用 第五章Word 2003文字处理软件 第六章Excel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第七章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第八章常用工具软件

二、教学方法:

理论课: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 实践课:上机操作

三、教学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逐步掌握WindowXP、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和网络的基本操作。《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操作基础又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教学管理,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教育;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在实验课上认真辅导学生上机,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对此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能力水平的层次参差不齐,尤其对于程序设计部分,少数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甚至有的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按照教学进度要求正常授完课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力求全班都达到教学标准要求。

四、教学效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基本上学习和掌握了应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分成几个大组进行分层次教学,还应适量增加课时,增加实验项目,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愿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践的比例,在讲理论课的时候,应能做到边讲边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论文 第7篇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设计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小熊维尼”课程设计制作题 目 论文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 院

任敏 田琪 湘雅医学院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五专业班级 年制)

学生学号

2211101227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2010年 12 月 15日

一、设计的步骤

小熊维尼可以认为是一系列由迪士尼开发的和维尼相关的动画的总称,它出生于1925年,作为漫画登在伦敦晚报上,今年是维尼85岁生日。小熊维尼系列作品享誉全球。

从网页,PPT两方面对“小熊维尼”这一主题进行描述。

对于网页,在主页上列出目录,包括维尼基本资料,维尼系列作品,维尼贴吧,维尼视频,维尼图片以及迪士尼官网。根据主页,设计好其他网页,在网页上添加合适的背景和图片以及Flash,共制作三张网页。

对于PPT,可以从小熊维尼的基本资料(如中英文姓名、出生日期、居住地),小熊维尼系列作品,维尼名言,维尼的小故事,小熊维尼的历史方面讲述,共6张幻灯片。可以在“小熊维尼系列作品”这张幻灯片上加入剧情图片,在“维尼小故事”此张幻灯片中插入关于维尼的Flash。

对于Flash的制作,制作一个文本为“小熊维尼”的辉光动画。

二、采取的方法与手段

(1)使用FrontPage软件制作网页

打开FrontPage软件界面,先制作主页,在主页中插入表格使界面整洁清晰,在表格中写入关于小熊维尼的各种信息,插入自己制作的Flash,以及下载的动画。下载小熊维尼的图片,存储在u盘中,构成主页上一个关于小熊维尼图片的链接。制作关于小熊维尼的各种信息的网页,然后建立一个专门放网页的文件夹,在主页上设置超链接,链接到自己制作的网页、图片文件夹以及互联网。设计网页时,对网页进行加工,如在网页上设置合适的背景,使内容鲜明丰富。

(2)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

打开PowerPoint软件界面,规划好每张幻灯片的内容,总制作6张幻灯片,给每张幻灯片加入可爱的背景,在首张幻灯片插入声音,使用一张分辨率高的图片做大的背景,将主题鲜明地标在上面,在“维尼的小故事”那张幻灯片上插入下载的Flash,不同的幻灯片采用不同的格式,插入文本框写入相应内容,插入表格使内容整洁清晰,再删去表格。

(3)使用Flash制作动画

在网页主页上方插入了一个“小熊维尼”的辉光动画,制作辉光动画分为三步∶第一步,创建影片文档;第二步,创建元件,包括“小熊维尼”和“辉光”元件;第三步,创建动画。单击场景一,切换到主场景,主场景共有3个图层,即又可分为三步操作:创建底层文字层,创建被遮罩层,创建遮罩层。在此制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普通帧和关键帧的添加。

三、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

(1)使用FrontPage软件制作网页

① 在网页中插入表格时,由于表格中的内容是粘贴的,因此表格的横宽和纵宽变得特别大,不知如何调整,就得删掉这张网页重新制作。② 在网页中添加背景时,由于背景的颜色过深,使网页上的文字不鲜明凸显,从而选择了颜色比较浅淡的黄色。

③ 对已经设置了超链接的网页进行修改时,由于修改了网页,使原来的链接位置发生错误。后来通过修改超链接地址,使链接顺利。(2)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

① 由于下载的有些图片分辨率不高,在作为幻灯片背景把图片拉大时,图片变得很不清晰,因此选作背景的图片时,应选分辨率高并且颜色较浅淡的图片。

② 在幻灯片中插入自己制作或网上下载的Flash是一个难题,自己摸索了很久,发现幻灯片上只能直接播放剪辑管理器的动画,于是自己在互联网上查询播放方法,终于用了一个超链接把Flash播放出来。

(3)使用Flash制作动画

在制作辉光Flash的第二步时,添加普通帧和关键帧时屡次出现错误,多次调试后也不见其成果,于是请教了旁边的同学,终于制作成一个满意的辉光动画。

四、总结

经过这次计算机课程设计,开始对计算机很不懂得的我,以为计算机只又在再连接互联网后才能发挥它的作用,现在认识到计算机配置的基础软件如办公软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方便,像作为学生最为熟悉的成绩表,会计所熟悉的账单,商店里的收银机都不需连接互联网就可很好的利民。作为一个大学生,熟悉计算机的一些基础操作是非常必需的,像Word,Excel,Flash,PowerPoint,FrontPage这些软件,以后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也用得着。

在这次课程设计实践中,我遇到了相当多的问题,在上高中时从未正规上过计算机课,所以对计算机的很多简便使用都不熟悉,操作起来困难诸多,总找不到要使用的工具的所在地,这使我加强了自学,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计算机也熟悉了很多,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也从枯燥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中找到了乐趣。

六、参考文献

1.《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 刘卫国;

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探讨 第8篇

1 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大部分学生都能意识到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但在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及教学考核方式等原因,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与热情,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 提高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所形成的过程,其中存在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样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该文分析当前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该门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2.1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程教学平台、板书、教具等各种教学媒体,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启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给教学工作提供了多种选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来灵活选择。如采用范例教学法和演示教学法时可以把典型的案例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让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而在讲解逻辑性、条理性较强的内容时,可以通过传统的教学媒体如板书、实物教具等,让学生在老师引导、讲解的过程中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在计算机公共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把教学过程中的电子教案、参考资料、实验操作指导通过教学平台发布,还可以采用屏幕录像制作工具制作网络教学课件,以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总之,只有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 实行全面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其目的是通过合适的评定形式来加强教与学的质量。因此,在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大学教育中,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比如参与课程教学互动、实验作业完成情况、平时考勤、创新与突出表现、期末考试等方面,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实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只有从考核方式上体现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2.3 培养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指出,教学活动只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外部刺激。由于传统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教学互动较少,课堂气氛沉闷。通过在课程考核与评定中加入参与课程教学互动这一激励机制,教师在上课时思路清晰、充满激情,促进与学生的互动,让每个学生都融入课堂。一方面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讲、敢参与[3]。

2.4 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

有压力才有动力,适当的学习压力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每一次实验教学过程中,明确向学生提出此次实验的学习目标和作业安排,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及时批阅作业,这样学生就在任务驱动的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有重点地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使学生主动构建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学习体系。

2.5 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大学教学学术性要求大学教师把“在教学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进行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一种基本状态[4]。因此,大学教师应该从提高自身科研业务水平和提高教学技能2个方面来培养教学素养。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计算机教师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科学研究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学习过程中找到计算机知识和自己所学专业的结合点。另外,现代大学教师更多地来自综合性大学,真正学习教育学专业的教师很少,导致大部分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比较贫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理论,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3 小结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不断改变,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理论,并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探索适合自身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指导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意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彭春妹.大学教学:应然、实然与当然[J].大学教育科学,2010(3):29-33.

[3]温军生,刘卿.谈计算机公共课兴趣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176-177.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第9篇

【关键字】计算机、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303-01

2010年以来,我院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不断和深入的教学改革,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为指导思想,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进行高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经过全方位的改造和完善,我们的改革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材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多样,教学方法新颖,笔试与上机考核并重,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取得较明显教学效果。以下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以职业的岗位需求为目标,深化计算机课程改革

坚持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在以素质培养、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三结合”的课程结构下,走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只有按照这种培养进行教与学,才能够使计算机基础教学适应多元、多变的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适应社会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人才的需要,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必须从学生运用信息工具、主动获取信息、善于处理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学习和信息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毕业后对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制定了全院学生计算机能力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计算机文字录入的能力

2、掌握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

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能力;

4、计算机简单故障处理的能力;

5、获得相关的计算机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在学习内容上突出“应用性”,而不必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突出基本知识的掌握,强调计算机操作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分层次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获取不同的等级证书。

二、教学方法及模式改革

理论教学以构筑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主要目标,实践教学以构筑学生的能力结构为主要目标。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主要实行如下教学方法及模式改革。

1、改变以教师“教”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形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基于工作任务的分析教学法,从工作任务人手,分析完成工作任务人手,分析完成工作任务的步骤和关键技巧,以实际应用例子,以启发式教学方式,加强课堂=寸论,引导学生思考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2、坚持“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一个突出矛盾是,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越来越多,而计划教学学时非常有限。要解决这一矛盾的就需要教师做到‘精讲多练”,把课堂的多数时间尽量留给学生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

3、采用理论课与上机实践操作合二为一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需要“精讲多练”着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信息时代创新人才必需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为此我院完成对机房进行改造,将普通机房改造成为一体化的多媒体机房,从2006年起,计算机基础课程全部采用理论课与上机实践操作合二为一的教学模式,所有学生全部在多媒体机房进行上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由于实行“精讲多练”,教师只作入门性的、重点的、带有启发性的讲授,而不仔细讲授每一细节,因此,教师要提出适当的课外学习要求,供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教学手段改革

1、开展基于校园网的网上教学,构建自主学习平台。开发课程网站,建立网路教学系统,将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逐步转移到网络平台上,充分利用Intcrnct上的教学资源,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散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研究开发网上教学系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以“校园网”为依托,构筑一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信息化。

2、利用各种考试训练系统,提高课程教学和实验的效率与质量。计算机基础课程利用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系统的题库,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课程网站开发的题库,来模拟完成课程的大部分实验,并且大部分题目都附有操作结果样张,并有判分功能,学生通过系统练习,很快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且了解存在的问题。

3、改革考试方法及评分形式。改革考试制度,主要从以下方面人手:

(1)首先课程增加每模块实践环节的考察,以保证学生的操作能力。

(2)期末进行机试和笔试考核。

(3)实现教考分离,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改变了过去那种“谁教学谁命题”的作法,建立试题库,试卷库,确保考试的公正性、严肃性,从而调动了教师自觉提高教学质量的自觉性。

(4)最后让学生参加等级考试,加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将等级考试的成绩纳入学生的课程成绩,将过级作为学生的毕业条件。

4、抓好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的能力。通过学院学生会成立计算机协会,计算机协会在学院计算机运用和计算机知识学习方面起到一个以点带点面的作用。通过计算机实训室组织成立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员。信息管理员课余时间在实训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学院机房的维护和管理,从而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信息管理员协助学院组织一些计算机知识培训、讲座班,从而提高学院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5、抓好学生计算机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根据计算机应用的特点,学院每年举办“办公技能大赛”、“网页设计大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大赛”,参加全区及全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大赛,通过参加各种大赛,提高学生综合运行知识的能力,并让获奖者介绍成功的学习方法,落选者找出学习的差距,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四、建设开放式实验室,加强实践教学

计算机课程是实际性很强的课程。“面向应用”、“精讲多练”都要求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使用计算机。学院领导充分认识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充分认识计算机课程的实用性特点,因此,在计算机实训室建设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尽最大可能增加设备。不断强化实验教学服务体系,在实验教学服务体系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1、不断改进实训条件。近年来我院对计算机实训室机器的设备不断更新,每年都投入一定的经费更新换代机器,公共机房现有教学设备有400多台,基本上能满足全院计算机基础教学及计算机专业教学,保证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能全部安排在机房上课。

2、计算机实训室实行晚上和周末对学生自由开放。

3、建立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为了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建立了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安装了各种CAI教学软件。

五、结论

浅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第10篇

1计算思维与其它思维模式的区别

传统的两大思维模式分别是实证思维和逻辑思维。其中实证思维是经过观察获取,并且经过实验确认的规律(定律),其实验的结果可重现性,可解释性(已发现现象),可预见性(未发现现象)。而逻辑思维的起点是关于公理,定理,推理规则这些概念。结论的正确性必须符合推理规则,而不必要求公理和推理规律的客观性。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都或多或少的进行着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的调整,压缩学时甚至取消该类课程。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收获较少。这一情况与现代社会对信息化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大相径庭。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发展历程上是从计算机文化基础演变过来的,网络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算法与程序设计等内容已经在中学,甚至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出现。而在大学课堂上重复这些内容,已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教师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统一。有的教师仍然停留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上,对授课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有的教师对授课内容的难易度没有正确把握,教学设计上随意性大;有的教师对课程教学目的不清楚,偏理论,内容枯燥、生涩,学生接受起来较难。

3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改革历程

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从计算机文化基础调整而来,改革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调整课程名。当时为了顺应国内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潮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延续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但由于实质内容并未调整,没有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第二个阶段,调整教学内容,尤其是将操作应用从课堂教学搬到机房,同时教学内容上增加了信息管理和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基础和多媒体技术等。通过扩大计算机基础的内容平台,让学生对计算机有更宽泛的了解。第三个阶段,建立新的课程平台,将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操作与理论一分为二,其中操作部分独立成课--计算机操作实践,理论课程保持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就是要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进行计算思维能力训练。

4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计算思维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通过科学、系统的规划与梳理,是可以将无意识的计算思维转变为有意识的计算思维,帮助学生培养主动运用计算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尤其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通识课程的教学,将计算思维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

4.1计算思维的教学案例设计,引起学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问题求解为驱动、以计算思维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对问题的分析、求解、设计、建模与实现。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以及知名专家教授在三届的计算思维研讨会的报告中,都会有一些较好的,用于抛砖引玉的计算思维案例。在计算思维案例设计中,我们的原则案例应该贴近生活、与学生能引起共鸣,可以帮助学生主动运用计算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计算思维案例。一元二次方程求解问题。通过对比人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机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认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规则简单、计算量大以及尽量更广的适用性。二维码的编码问题。二维码是近一两年才出现的新信息编码方式,比较ASCII码、汉字编码等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二维码的案例中,不但可以引出二进制,而且还可以讲解编码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二维码设计,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际应用。

4.2教学资源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无处不在的计算思维能力训。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支持学生开展课外自主学习和在线自我评测,让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目前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已经建成了四川省资源共享课程,在教学资源建设上极大丰富了计算思维的训练。学生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可以获得更多的计算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3课外科技活动与课程教学活动互相联动,促进计算思维能力的提高。

国家级和省级的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学校的开放性实验等,都是与计算机基础教学关系密切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它们均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将课外科技活动中的项目作为实践项目,能够有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11篇

一、层次与学制:本科,四年制(含五年制)

二、教学时数:56学时/68学时,一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设;周学时:4

三、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四、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大学各专业计算机教育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五、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

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掌握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及Internet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的应用和网络的基本知识,以及数据库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

(一)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二)掌握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三)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

(四)熟练掌握Word文档的建立、编辑和排版等基本操作。

(五)熟练掌握Excel工作簿的创建、工作表的编辑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操作。

(六)熟练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七)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八)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熟练掌握Internet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操作。

(九)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

(十)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基本方法。

六、教学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计算机的概念、历史、发展、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机中的数制转换、数据表示与信息编码。学时分配: 4学时(理论)第2章

计算机系统

主要内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各部件功能及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系统软件的概念(操作系统、实用工具程序、语言处理程序),应用软件的概念。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第二学期4学时(理论)第3章

操作系统概述

主要内容:Windows界面及基本操作;利用Windows进行文件管理、程序管理、磁盘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

学时分配:第一学期4学时(实践)/第二学期6学时(实践)第4章 字处理软件

主要内容:Word工作界面及文件的基本操作;文字的录入和编辑;文档的格式设置和排版;表 格的制作和处理;对文档进行图文混排;打印输出及其它功能。学时分配:第一学期14学时(实践)/第二学期16学时(实践)第5章

电子表格软件

主要内容:Excel工作界面及文件的基本操作;数据的输入和编辑;工作表的格式设置;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图表的制作;数据分析;工作表的打印输出。学时分配:第一学期12学时(实践)/第二学期14学时(实践)第6章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主要内容:PowerPoint工作界面;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在演示文稿中加入各种对象;对幻灯片进行格式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和交互功能;演示文稿的放映、打包、打印。

学时分配:6学时(实践)第7章

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

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及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的基本组成和组网技术;Internet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网络安全基本常识。学时分配:2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第8章

数据库基础

主要内容:数据库相关基本概念;利用Access完成数据库的建立、修改、查询等基本操作。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2学时(实践)/第二学期2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第9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

主要内容:多媒体基础知识;图像处理基础;声音处理基础;动画处理基础;视频处理基础;与多媒体相关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第二学期3学时(理论)第10章

程序设计基础

主要内容: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算法结构;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第二学期3学时(理论)

七、作业设计

要求教师根据课堂内容,结合教材,配套相应的实验指导书,统一布置4次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教师要对每次的作业进行批改并有记录,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

八、教学策略

(一)精讲多练,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启发、互动、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计算机课程全部在机房授课,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根据课程需要可以“边讲解、边操作、边辅导、边练习”,注重实例引导,任务驱动,讲练结合。

(二)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熟练运用各项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同时,也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针对不同专业设定对口的相关课程体系,提高专业能力。

(三)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及时分发教学文件,随时监控学生的上课情况,同时利用局域网和校园网上交作业;教师随时在学生中走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监督学生听课,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整个机房上课过程实现多媒体和局域网的网络化教学。

(四)加大学生课后自由上机练习力度。学生对计算机掌握的熟练程度还需要课后学生自己自由练习。为学生全天开放免费机房,教师对后进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不能只局限于课内的辅导,还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竞赛等,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九、考核方式

(一)考试课,上机考核,由计算机在题库中随机抽题,计算机自动阅卷并给出成绩。

(二)试题类型:选择题 + 中、英文打字 + 操作题(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

(三)成绩比例:满分100分,平时成绩30% + 期末成绩70%。

(四)平时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打字情况、测验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综合表现而定。

(五)命题原则:结合课堂内容,重点突出,难易得当,重在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十、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何桥主编,高教出版社,一般教材。

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与习题集》,尹相

一、王北星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

《办公软件应用试题汇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计算机委员会,红旗出版社。

十一、质量标准

(一)修完本课程的学生,英文打字120字母/分钟,中文打字30汉字/分钟。

(二)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完成各类文档的排版、数据的管理、幻灯片的制作等。

(三)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能够熟练的浏览网页、下载和上传文件等。

(四)学生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完成简单的信息管理。

(五)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

十二、教材的删减与增补

根据授课内容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对每章的课后部分习题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同时适当的增补了上机操作实验。

上一篇:绿色家园作文500字下一篇:读书改变了我作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