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

2024-07-11

调查报告-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精选6篇)

调查报告-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 第1篇

当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

【摘要】:通过对淮南师范学院电气院学生进行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发现研究发现,大学生大多数希望与父母成为朋友,并分担父母的心事,但在沟通中常发生冲突。作为子女,要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作为父母在与子女沟通时应注意一定技巧。

【关键词】:大学生、沟通、父母.【调查背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与父母产生意见不一致或产生矛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和同学、老师的关系相处不错,在家里和父母却缺少共同语言。父母对他的言行看不惯,他对父母的管教也听不进去,甚至和父母顶顶撞撞,争得不欢而散。有的虽然不敢当面顶撞父母,但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十分冷淡。这种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仅给这些同学精神上带来很多苦恼,而且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受到了影响。

本课题旨在探讨当前大学生对父母的看法,以及与父母沟通的模式。选用计量的研究方法,网上问卷的调查方式,以淮南师范学院的电气院的大一大二学生为主体调查对象。希望通过次研究结果,可以让父母了解子女们的想法,以及对父母如何和现代的子女做好良好的沟通关系提供建议。

【调查方法】:网上电子问卷

原始数据来源:http:///report/1589617.aspx

【数据与分析】:

到困难的时候,70.59%选有空的时候,其他14.71%选想念家人等其他原因。从

十七题,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看法,不过都透出一种观点:应该多和父母沟通!

【调查结果与思考】

经过以上的分析,总体情况是:大部分大学生离开父母在外读书,他们对父母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也经常与父母谈及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但是有接近1/6的大学生在外时与父母沟通的时间没有规律性,这种现象在放长假回家后会得到改观。不幸的是,接近一般的大学生对父母的定位为权威型,并且在涉及自己或他人隐私方面,例如感情方面的问题时,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这种定位,使得大学生面对父母观念与自己相冲突时,选择一敷衍了事的方式解决问题。总的来说,由于价值观与观念的不同,大部分大学生与父母存在不同的小问题,一小部分大学生父母沟通十分良好。从父母的方面来说,专制型的父母应该适当改变自己,改变自己部分的价值观,多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让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向你倾诉自己的困扰。从大学生的方面来说,大学说应该更加主动与父母交流,当遇到冲突时,应善于利用合理的技巧解决冲突,多了解父母的需求,并且及时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只有这样,当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达成双向良好的交流时,这才算做成功的沟通模式。

结论: 沟通是为了增进亲子之间的了解和感情,而且通过沟通,父母才能真正知道子女的需要和内心感受,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帮助子女解决他们的难题。因此,沟通带给亲子之间很好的情感交流,并让对方更加了解对方。

【附录】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

1.您的性别?

2.您是大几的学生?

3.您的家乡与所在学校的地理位置相隔多远?

4.请问您平均每年回家次数?

5.一般情况下您回家的原因是?

6.在校期间,您多久与父母联系一次?

7.如果和父母联系很少,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8.什么情况下会主动和父母沟通?

9.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是?

10.一般跟父母聊天内容的范围是?

11.是否了解父母的喜好、生日、鞋子尺寸等情况?

12.离开父母久了会想念父母吗?

13.对与父母的沟通现状满意吗?

14.你认为和父母的沟通是否重要?

15.你觉得和父母的关系符合下列那一项?

16.“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人,身为宇宙主宰,亦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您是否同意以上观点?

17.你对当代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状况情况有什么看法?

调查报告-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 第2篇

您好!我们正在做一份调查,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情况。恳请您认真填写,谢谢合作!

1.您的性别()A.女 B.男

2.您的年级()A.大一 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就读的大学()A.市内B.省内C.省外

4.您是不是独生子女()A.是B.否

5.您的家庭所在地()A.城市 B.乡镇 C.农村

6.您在生活中的性格偏向于()A.性格极其外向型B.相对外向型

C.平衡型D.相对内向型

7.您父母的工作情况()A.都很忙 B.比较忙 C.一般 D.比较轻松 E.很轻松

8.您是否有男(女)朋友()A.有 B.没有

9.在外读书您会不会想家()A.会 B.不会

10.您是否会主动给父母打电话()A.是B.否

11.您和父母联系的频率()A.一天一次B.一星期1—3次

C.每月1—2次D.时间不定

12.您和父母的联系方式()(可多选)A.电话B.短信 C.QQD.视频

E.邮件F.MSNG.书信

13.您每次和父母通话的时长()A.5min以内 B.5—15minC.30min左右 D.更长

14.您对现在和父母的联络频率满意程度()

A.不满意,希望能更经常的与父母联系

B.不满意,希望不要这么经常的与父母联系

C.满意,现在这个状况很好

D.其他

15.您通常因为什么和父母联系()(可多选)

A.定期问候B.有不开心的事情和父母倾诉

C.有开心的事情和父母分享D.索要生活费

E.其他求助于父母的事情

16.您和父母的沟通主要集中在哪方面()(可多选)

C.学习D.就业 E.其他

17.对您而言,父母给您的感觉是()

A.至亲B.无话不说的朋友C.供我上学等一切开支的人

D.有责任和义务对我的要求有求必应的人

E.过于严厉,不苟言笑让我觉得害怕F.其他

18.您觉得和父母沟通,保持交流和联系有必要吗()

A.很有必要,父母知道自己的境况就不会担心了

B.没必要过多联系,我们都长大了,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且需要有私人空间

C.本来就没有共同语言,联系过多只会僵化彼此的关系,最好没事儿不联系

D.其他

19.您通常因为什么和父母发生争执()(可多选)

A.功课B.衣着打扮C.交友D.生活作息 E.金钱

F未来志向G.从来没争执H.其他----

20在你认为重大问题的抉择中你是听()

调查报告-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 第3篇

关键词:苏州地区,高中生,亲自沟通状况

1. 引言

据《北京晨报》报道,过去常被人视为最亲密的亲子关系正在出现让人震惊的裂痕。北京近期一项针对3000多名中学生心理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只有不到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近70%的中学生表示“反感父母”或“极度反感父母”。

首先是子女对父母的态度让人吃惊:6.62%的孩子惧怕父母,13.13%的孩子反感父母,56.28%的孩子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19.22%的孩子对父母反应平淡,只有4.75%的孩子喜欢自己的父母。在回答“你很在意谁对你的看法”时,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同学或朋友,近30%选择老师,15%学生选择父母,4%左右选择其他长辈。在中学生的心目中,重要关系人员依次是:同学或朋友、老师、父母。

那么苏州地区高中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究竟如何?就这个问题,我们展开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我们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在苏州地区选取了一所具有代表性的高中,以该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出19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7份,样本有效率89.3939%。父母测验与儿童测验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92(经斯皮尔曼———布朗公式校正),表明内在一致性很高。

2.2 研究方法

2.2.1 本次研究采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表”,该表共100个项目,分10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有10个项目:拒绝、拒绝、期待、干涉、不安、溺爱、矛盾、不一致等,该量表采用积累量表法:“不是”记3分,“有时是”记2分,“常常是”记1分。

2.2.2 数据分析。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的“求和”、“求平均值”、“自定义筛选”等功能进行数据分析。

3. 结果及分析

3.1 苏州地区高中生亲子关系诊断测验表项目比例状况

表1和表2数据显示,苏州地区家长与孩子沟通情况存在较大问题,其中父母强迫孩子做父母认为好的事情最为严重。苏州地区家长对孩子拒绝程度比较高,大部分父母有唠叨、不信任孩子的习惯,甚至在心情不好时,孩子比平时多挨骂。根据某些专家的分析,这样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不安,从而导致父母跟孩子的沟通更加困难。类似生活中的细节父母要多留意,认真对待这些和孩子沟通有关的细节,为和孩子良好沟通做铺垫。

3.2苏州地区父亲母亲与孩子沟通不同情况的比较

表3显示,除“和孩子有关的事情父母是不是和孩子商量”,父亲比母亲与孩子沟通良好外,其他都是母亲比父亲与孩子沟通良好。

4. 讨论与分析

4.1 苏州地区家长与孩子沟通状况分析

从表1结果中可以看到,苏州地区家长与孩子沟通状况并不是很好,当孩子和父母商量同孩子有关的各种事情时,只有28.7879%的父母常常会同孩子商量,有62.1213%的父母硬要孩子做父母认为是对孩子好的事情,只有37.8788%的父母不假装没听见孩子的辩解或不同意见。

4.2 苏州地区家长对孩子拒绝程度分析

从表1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到,苏州地区家长对孩子拒绝程度高。父母对孩子有时或常常唠唠叨叨发牢骚的占78.7879%,父母对孩子做的事情有时或经常说“那不行”、“这不可以”的占56.2626%,父母情绪不好时孩子比平常有时或常常多挨骂的占75.7576%。可见相当大的一部分家庭不是“民主型”,这样孩子与父母不能在相对平等的平台上对话,也就不能使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良好。另外,依父母的心情而定是否对孩子好,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不安的阴影,孩子在这种阴影的笼罩下何谈与父母沟通良好。因此,亲子沟通技巧的养成,需要父母与子女双方在家庭生活共同实践,营造一个开放的亲子氛围,学生不能被动让人关爱,而要注意与父母沟通时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完善个体社会化的程度。

4.3 苏州地区父母与孩子沟通不同情况的统计结果分析

从表3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父母没有与孩子沟通的习惯,有16.6667%的父亲常常强迫孩子做他认为好的事,有15.1515%的母亲常常强迫孩子做她认为好的事;有16.6667%的父亲常常对孩子做的事总不满意,有15.1515%的母亲常常对孩子做的事总不满意。因此,父亲与孩子沟通情况与母亲、孩子沟通情况有明显差异,并且父亲与孩子沟通情况比母亲与孩子沟通情况差。

4.4 苏州地区父母与孩子在某些问题上不同观点的分析

从表1—3结果中可以看出,父母与孩子在某些问题上有不同观点,例如,父母是不是和你商量同孩子有关的各种事情,孩子认为常常是的占28.7879%,父母认为常常是的却分别占62.1212%与57.5757%。父母认为是好的事情,会不会硬要孩子去做,孩子认为常常是的占62.1213%,父母认为常常是的却分别占16.6667%与15.1515%。为什么会出这么大的不同?是因为父母一厢情愿地认为某些事情是孩子该做的,可是孩子并不这么认为。孩子根本不愿意做某些事情。还有父母有时或常常在心情不好时更多地让孩子挨骂的占75.7576%,可见父母没有好好跟孩子沟通的意识和技巧。

5. 结论与建议

面对以上分析我们得到下结论,总的来看苏州地区高中生与父母沟通状况并是很好,家长需要与孩子共同努力,以改善亲子之间的沟通状况。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设法防止、缩小或消除高中生与父母的“代沟”。一方面,父母要对子女宽容,并认识到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意义,认识到自己需要不断社会化。要了解子女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新旧事物。另一方面,高中生要对父母理解,了解传统文化中值得肯定的价值取向,认识社会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感的行为。只要双方互相尊重、相互容忍,加强交流与沟通,代际差异带来的不协调现象就可以不断减少。我们既不要过分夸大这种差异,又不要否认“代沟”的实际存在。

其次,理解尊重子女。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是高中生最渴望的,他们渴望父母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要想与子女那边沟通良好,父母就应理解和信任他们。

最后,作风民主。在民主型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以平等的方式交往,他们丝毫不摆家长的架子,对子女既是保护者,又是知心朋友;他们既尊重子女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又对子女施以必要的教育和指导,充满关心和爱护。这种养育态度是深受子女欢迎的,对高中阶段的子女,父母要少用高压控制,民主监督才是可行的办法。要鼓励高中生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当然,父母要当好参谋,加强指导和提出建议,这样父母与孩子才会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希永等.家庭心理教育艺术[M].开明出版社, 2000.

[2]卫亚莉.好父母坏父母亲子关系沟通技巧[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许新建.高中家长学校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当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现状的研究 第4篇

【摘要】大学生和父母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持续关注和探讨的一个热点,沟通显然在两代人的情感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如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的思考与行为方式也随之改变,那么,当代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状况又有何变化?为了解当代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频率、方式、内容等情况,我们以江苏大学为例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并就问卷反映出的两代人交流中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父母;沟通问题;解决对策

一、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现状的研究概况

2015年12月份,我们调研小组以江苏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本次调查采取网上问卷与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共计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391份。纸质问卷在全校范围内随机填写,网上问卷在江苏大学qq、微信等公共平台发放,调查数据还是比较可靠的。除了从整体上进行当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现状的研究外,我们考虑到江苏大学是一所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因此,问卷统计仅按性别分类,其中样本的性别比例构成为男生占比42.71%,女生占52.79%,以便从两性角度分析当代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问题和解决措施。

二、当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亲子沟通产生矛盾时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应对

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造成亲子沟通失效的主要原因是两代人的价值观不同和不能客观地理解对方,以及学习、消费等问题。的确,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娱乐事业的发展使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逐渐丰富,因此他们的生活作息观念和行为逐渐偏离父母的期望。再加上父母希望子女成材的迫切心情,以及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都影响并阻碍着双方的情感交流。和父母交流不畅是常有的事,38.36%的大学生能够换位思考,冷静后再继续谈话是非常不错的,转移话题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沟通过程中巧妙的避开一些敏感话题,和父母聊聊开心的事情会使亲情升温不少。但是,21.48%的大学生在与父母沟通不良时选择假装接受父母意见敷衍了事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而5.47%的人大吵一架离开的方式更会使亲子关系产生裂缝。究其原因,除了双方不能相互理解、妥协外,处于生理心智发展过程的当代大学生还缺乏应对复杂事物的判断力和情绪控制能力,而且在感恩意识、关心他人等方面欠缺“修炼”。

(二)沟通模式不良“降温”亲子关系

如上图,不少大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产生了抵触、厌恶的情绪,反感父母唠叨、说教方式的大学生比例达到了38.93%,而不喜欢父母用指责、否定或命令方式谈话的大学生占比高达47.01%,男生的抵触情绪更甚。究其原因,首先,由于缺乏对子女生心理上的关注以及忽略了大学生追求平等、独立的自主权,父母将子女的行为置于自身意愿下,不免有些越俎代庖。其次,两代人价值取向的不同以及大学生讨厌束缚、特立独行的个性使大学生在与父母的沟通中产生了烦躁心理。

㈢沟通方式较为单一、传统

仅有37.59%的大学生经常利用时下流行的网络通讯软件与父母交流、谈心,甚至23.79%的大学生几乎不用qq、微信等方式与父母联系,可见大学生亲子沟通的方式比较局限于打电话或发信息等单一的通讯方式。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父母和孩子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知识和信息的鸿沟,但这种鸿沟并非无法跨越,至少一定程度上可以凭借努力得以缩小,合理利用交流软件是上上之策。

三、改善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现状的建议

(一)有事没事常联系,男生更要“加把劲”

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大学生对父母都是有所依赖和关怀的。总体上,64.19%的大学生和父母的联系频率大致是一周1到2次,在聊天动机上想念父母、分享心事和商量事情的比重占到77.02%,所以大部分学生和父母的沟通频率和交流内容还是相当合理的。但是仍有小部分大学生和父母缺乏联系和情感交流,男生尤甚。

大学期间,和父母没什么事情几乎不联系的男生约是女生的4倍,而联系频率是一天一次的男生仅有女生的一半。

沟通内容上,男生与女生体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因为想念父母或想与父母分享心事而联系的比重远低于女生,因索要生活费和父母联系的比重近女生的三倍。

积极有效的沟通可以建立更为温暖的大学生亲子关系,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我们都应该为亲情留足时间,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多和父母沟通、交流和互动。尤其是男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平常尽量和父母多些交流。

(二)双方各退一步,理性解决矛盾

大学生和父母的沟通问题实际上是父母和孩子两代人价值观的冲突,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沟通问题是双向的,换位思考是大学生亲子沟通间最有效的方式,当大学生和父母产生分歧时,双方都要主动积极的进行交流,试着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只顾虑到自己,在非原则性问题上适当地做出一点让步。另外,当矛盾升级时,即使我们处在情绪爆发的边缘,记得要冷静,要做到言辞有理,清楚表达,不说重话,不情绪化,不恶劣争吵,尽量用理性的方式处理问题,因为毫无顾忌的恶言恶语对亲子关系带来的创痕是很难修复的。

㈢寻找最佳的沟通模式,沟通方式多元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大学生在生理发育接近成熟的同时,情绪状态逐步接近成人,并在情绪上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情绪反应,如矛盾性、两极性、冲动性等等。因此,家长要及时转变角色,从“大学生的领导者”积极转变为“大学生的参考顾问”,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和成长空间。而且,沟通过程中一种平等的信任感也要被建立,使孩子有自尊感和自我认同感。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媒体网络之间开始渗透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把父母拉进自己的“朋友圈”,和父母在qq、微信等新型通讯软件上聊聊天,不仅经济方便,还可以寥解思念、增进彼此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四、总结

当今时代,父母已不像以往那么专制且具有权威性,在子女心中,父母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上图所示,61.82%的大学生认为父母是自己要感恩、回报的人,26.55%将父母视为自己的朋友,仅有5.07%的大学生认为亲子间仅有养育关系,而讨厌父母的人仅占0.03%。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感恩父母,并对父母的角色能够正确定位的。

本次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和父母的沟通状况还是较为良好的,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可以避免或解决的,但从整个社会现状来看,情感交流在不断减少,大学生亲子间缺乏更充分,更合理的沟通,这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解决的问题。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父母和孩子一定是被彼此的爱深深包裹的,只是双方在爱的能力上还需要继续修炼。

参考文献:

[1]张颖.大学生亲子沟通态度与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杨晓丽,邹泓.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1期

[3]程聪聪.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对策探析[N].新西部,2014年

[4]邵蕾,李莉.大学生与父母沟通联系情况的调查研究:以宿迁学院为例[J].学理论,2015,(5)

[5]任春凤.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及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4,(1)

[6]王军江.改善交往状况,提高交往能力:大学生交往咨询实践思考[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7]曾利明.调查:六成大学生感觉孤独,三成不与父母沟通[N].山西日报,2010-3-19

调查报告-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 第5篇

1.你父母居住地和目前上学所在地空间地理位置?

A同一城市 B同一省份 C千里之外(中国境内)D跨国留学

2.在校期间,你多久跟父母联系一次?

A大约每天一次 B大约每星期一次 C大约每个月一次 D时间不定,变数较大

3在家经常与父母聊天吗?

A经常 B有话题的时候 C一般不

4一般跟父母聊天内容的范围?

A学习工作方面 B生活方面 C感情方面 D其他

5是否了解父母喜好、生日、鞋的尺寸等一系列问题?

A十分了解 B一般了解 C不怎么了解 D很不了解

6在你心中父母所扮演的角色?

A不可侵犯的权威 B朋友 C只是养育我的父母 D讨厌的人

7你不喜欢与父母谈及什么方面的话题?

A学习方面 B情感方面 C生活方面 D他人隐私 D其他

8上大学后,一般是谁主动打电话?

A我会主动打电话 B父母主动打电话 C差不多

9您和父母发生沟通不良时,会采取何种方式?

A改变沟通方式 B听父母见解 C大吵一架离开 D假装接受父母意见敷衍了事

10您通常因为什么与父母发生争执?

A未来志向 B功课 C生活作息 D衣着打扮

E交友 F从来没争执 G金钱 H其他

大学生与父母沟通情况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问卷是关于当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情况的调查,我们小组的调查方式是发放200份问卷调查,并作数据整理与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我们的调查主体为华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其中囊括跃进区,华山,五山,泰山等地区,所以此调查问卷具有随机性,并且较好的体现当代大学生与父母之间沟通存在的问题。我们回收问卷190份,经过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到以下分析过程和结论。

第一题,29%选同一城市,45%选同一省份(不同城市),27%选千里之外(中国境内)1%选择跨国留学。从中我们看出,71%的大学生没有与父母在同一个城市内,并且有超过1/3的大学生与父母居住在不同省份。我们知道,大部分的大学生与父母的直接接触时间极少,一般为寒暑假等大长假时段,其中,有少数大学会会因为跨省份,路途太远,家中经济情况一般而选择在学校度过长假。因此,当代大学生如何通过一定媒介与父母形成良性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接下来看第二题,5%选每天一次,39%选每星期一次,11%选每个月一次,45%选择时间不定,变数较大。第三题,40%经常在家与父母聊天,56%有话题是才聊天,4%一般不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时间并不固定,这就容易造成沟通不良的问题出生,大约1/10的大学生一个月沟通一次,此人群一般与父母有沟通障碍,或沟通不及时。假设大学生回家后,也有超过1/2的大学生在有话题才与父母交流,缺乏主动性。联系第一题我们知道,绝大部分大学生出门在外,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与父母沟通情况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此时下定论善早,我们接着看。第4题—--聊天内容,39%为学习工作,40%为生活,16%为情感,5%为其他,我们可以联系第7题—--不喜欢与父母聊的话题,40%选情感,12%选学习,24%选他人隐私,24%选择其他。我们可以看出,2/5的大学生不喜欢与父母谈论自己的感情,原因不难得知.根据经济学一般性原理,与父母谈论感情问题的获得小于不与父母谈论的获得,因此,我们推测,父母在应对孩子的感情问题时,可能经常加入主观因素,导致孩子不想与父母谈论自己的感情问题,这是彼此建立良好沟通的大障碍。同样,有24%选他人隐私,因此我们知道,大学生在于父母交流时,比较反感谈论自己或他人的隐私问题,从某个角度说,这是对父母的一中不信任感,也可能是专制性家庭的缺陷。所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彼此的交流基本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然而在感情方面,在大学时期(相比之前的学生时期,大学生拍拖的机率是最高的),父母与孩子在情感方面的沟通存在问题,大部分家长不能成为孩子情感高分期的倾诉对象,使得部分价值观具有缺陷的孩子,在遇到感情挫折时,容易出现跳楼轻生的极端现象,或者容易接受同龄人的不良建议而误入歧途。第五题,只有11%选十分了解,而80%选一般了解,9%选不了解。从这一题我们知道,大部分孩子对父母的了解只介于中等水平,即一般了解。第六题,46%选权威,38%选朋友,4%选养育关系,12%选其他,此题可为沟通出现问题原因的一个核心,接近一般的大学生觉得父母代表权威,而良好的沟通本来就是建立在彼此公平的基础上的,所以这种权威角色的定位容易给大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使之不能产生主动想与父母共同的欲望,就像前面的感情问题,如果父母是权威性的,那请问有多少人愿意将中国父母最担心的问题与之讨论,让他们来规定自己多走的道路。权威定位是价值观的定位,他引领你在与父母沟通时作出的一系列消极的行为。联系第八题,39%选自己主动,29%选老师主动,32%选差不多。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开始有一定的社会家庭责任感成年人,父母忙于工作,孩子则有更大的责任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且,在与孩子沟通是,大部分时间还是了解孩子在外的情况,而选B选项的人,恰恰缺乏沟通的主动性,这类人,是有沟通问题出现的主体。第九题,29%选改变沟通方式,20%选听父母意见15%选大吵一架,37%选敷衍了事。我们可看出,大学生对与父母沟通有烦躁心理,因此喜爱产生敷衍了事的心理。烦躁心理的产生,是因为彼此不能

相互了解,彼此的价值取向不同,例如:父母一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不允许孩子拍拖,孩子则觉得多方面都要共同发展,因此,当谈论到拍拖问题是,明智的方法就是敷衍了事。第十题,分别有20%选功课与未来志向,17%选生活作息,15%选金钱,分别有12%选衣着打扮与交友,分别2%选从没争执与其他。

调查报告-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 第6篇

在实习的时候,班上一个女孩子和我说:“老师,我考试考差了,我不敢回家,我怕我妈骂我,她一骂我我连死的心都有。”另外,在开完家长会之后,我看到不少孩子们在qq签名上都写着:家长会结束之后自己挨骂了;要不就写着:这次开完家长会之后没挨骂,很开心。看着这类话语,我不由得思考起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问题。从七年级二班的情况看来,相当一部分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一直都停留在教训这个层面上,没有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对话。

小时候,父母一直是孩子眼中的巨人,父母似乎无所不能。当幼儿园或者小学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冲回家里告诉爸爸妈妈。但是上了初中之后,孩子们渐渐地和父母的沟通变得少了,有的孩子甚至把向父母的心门给关上了。

子女与父母两代人之间由于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同一件事的判断和处理也会不同,当父母没有习惯让子女按照子女自己的观念和方式处理问题,而作为子女的又没有和父母进行有效地沟通时,摩擦就发生了。一个人的独立人格是渐渐成熟的,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在小学与中学的过去阶段,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一切东西都在改变。这个年纪的学生在朦胧的希望自己独立的早期,常会做出一些在长辈看来不尽准确地判断,当父母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而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像以前那样毫无意见的听从自己的指挥,矛盾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父母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不安全感、需求和情绪,他们的观点不一定就是对的,他们的表达方式也不一定妥当,但是,天下最爱你最希望你幸福的人还是你的父母。明白了这一点,你再与父母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想想,你就会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了,父母的不少“错误”和“缺点”也就不再是错误和缺点了。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沟通的。海伦凯勒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何时才能学会我们全部彼此相互关心,我们是整体的一员。你有体谅过你的父母吗?你需要父母更多的理解吗?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缺乏沟通这个问题?如何与父母交流?如何让父母重视你的感受,理解你的想法?

我的调查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一下五个阶段:

一、确定研究方向;

二、根据研究方向设计调查问卷;

三、在湛师附中七年级二班进行调查;

四、整理调查问卷并统计数据;

五、分析调查结果、查阅相关资料,得出调查报告。

结果分析:

我在初一(2)班发下了56份调查问卷,收回52份调查问卷,其中有两份问卷作废,所以最后得到的有效问卷有50份。

通过问卷调查了湛师附中初一(2)班50名同学后结果发现,有56%的同学在家里常常喜欢独自一个人,36%的同学喜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8%的同学选择了单独和妈妈在一起,而选择单独与爸爸在一起的则没有。60%的同学认为自己与家人的关系平等,相互理解和尊重,只有一位同学选择了“关系紧张,有对立现象”这一选项,而选择“比较亲密,有什么想法都会与家人交流”的同学只有26%,从这里可以窥见学生们与父母并不是十分亲密,有一种敬而疏远的态度。

当被问到学生是否经常沟通时,有60%的同学表示较经常与他们的父母沟通,44%的同学则选择了“一般”,选择“基本上不进行”和“很频繁”这两个选项的同学都只有极个别几个。在家里“主要是妈妈与学生沟通”和“主要是爸爸妈妈一起与学生沟通”各占44%,选择“主要是爸爸与学生沟通”的只有8%,由此可见,父母亲中与孩子沟通交流占主导地位的是母亲。

家长与学生沟通的内容主要有学习、家里的小事、谈论同学和老师和社会新闻事件,而家长的工作则很少提到;而学生与家长沟通的内容主要有在学校发生的事、成绩和学习方法、家里的事等。学生在犯错、和朋友闹别扭、考试考砸了、遇到开心的事时都会选择主动与家长沟通,其中选择“遇到开心的事”的学生占了78%,另外还有46%的学生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时也会主动与家长沟通。从调查中课得知,学生们与家长沟通的话题还是挺多的。

主要的沟通方式是面对面对话沟通,而学生与家长沟通的地点一般在客厅,时间多数(64%)是选择“不论时间”。学生与家长结束沟通的情形通常是原定要谈的事谈完就结束。总体看来,学生们不反感与家长沟通的,对“是否喜欢和父母沟通”这一问题持“一般”态度和“较喜欢、喜欢”态度的学生各占48%。

当被问到“你是否擅长与父母沟通”时,48%的学生选择了“一般”,44%的学生选择了“较擅长、擅长”;另外,有16%的学生选择“不擅长”。54%的学生对与父母沟通表示感兴趣,还有48%的学生表示对父母沟通的兴趣程度只是一般。

传统观念认为,子女与父母有了好的家庭关系,沟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调查结果显示并非如此。那些自认为与父母关系很好的同学在与父母的沟通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70%的同学觉得与父母聊天“一般、有一点效果”,只有有24%的同学觉得与父母沟通之后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良好的解决。家长一般会采取训斥、通过合适的方式惩罚、打骂、进行规劝并要求下次不能再犯、了解前因后果与之沟通以改正错误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几个选项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所反映的比重相当,可以看出,家长为了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什么招数都用上了,可是管用还是不管用,结果就大相径庭了。

64%的学生认为其与父母沟通时有时会发生分歧,在和父母发生意见分歧或者争吵时,学生多数选择“比较平静的解释”和“沉默”,其次是“顶嘴”和“直接不理,冷战”。这个结果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我一开始以为选B选项的人会少一些,但是没想到这个选项的票数是最多的,希望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和父母发生意见分歧或争吵时,真的可以平静且理性的对父母作出解释。

绝大部分学生在与父母吵完架后在较短时间内(一般是一两个小时候之后)可以和好,和好的方式大多是“自动和好”,其次是自己或者父母主动。学生和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会谈到父母,但是这种情况不多。

56%的学生选择父母和学生双方多数不会告诉对方关于自己的小秘密,64%的学生有时会帮父母的忙,28%的学生经常会,还有20%的学生选择了很少会。56%的学生认为自己父母的关系“很好,相处融洽”,另外44%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一般般”。

分析整理调查得来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对事物之间的看法不同是子女与父母间正常沟通的最大障碍,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占到了48%,其中“时代的变化,父母落后了”,“行为举止、习惯的不同”以及“父母的要求太高了”这些方面也是是造成七年级学生与父母之间沟通障碍的原因。

调查还表明,亲子之间交谈的内容多半是关于子女的学习,有近65%。而很少有父母会谈及自身,仅16%左右的家长会偶尔提及,但也只是轻微带过。这样子女就很难了解父母心里的一些想法,无助于沟通。且如果问题涉及到了个人隐私,几乎93%的父母都会下意识采取回避。而且在调查中约有30%的学生会主动去和父母谈心,并且大部分学生在与父母的谈话中会与父母发生分歧。但值得高兴的是在调查结果中大部分同学愿意在与父母的沟通中持有积极态度,但同时也有一部分仍持有顺其自然的态度。60%的学生认为处理矛盾比较好的做法是互相理解、换位思考。

70%的学生表示“有时”会做家务,而“经常”做家务的只占20%,学生在家里做家务一般都是被动的,父母叫了才做家务和叫了也不做家务的占到了64%。由此可见,学生在家里多数有做过家务,但是频率不高,而且极少是自己积极主动去做。

孩子们的心声:

“要互相理解,才能更好解决问题”

“请不要强迫我按照你们的模式生活”

“不要每天在我耳边说来说去”

“不要太多要求,也不要太强迫我学习,给我多一点时间休息”

“爸爸妈妈,希望您能在生活中理解和支持我”

“请不要拿我和别人作比较,也不要使用家庭暴力”

“不要每天叮嘱同一件事,不要插手我和朋友之间的事,也不要在我面前说我朋友的坏话。”

“他们总是强词夺理”

“希望爸爸妈妈不要管我那么严,给我一点点私人的空间。”

1、主动交流:主动的不仅仅是指孩子,还有父母。双方可以聊聊自己见到的新鲜事。

2、认真倾听:父母批评你,甚至责骂你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反驳,试着听听父母的说法;而做父母的,当自己小孩犯错时,不能一味地责怪或者打骂,应该给机会给孩子解释。

3、学会道歉: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还不肯道歉、改正。

4、控制情绪:父母发脾气,自己躲着点;自己情绪不好,找点高兴的事做……学会控制情绪,避免顶嘴、发脾气的最好方法是:多做几个深呼吸、离开一会儿、甚至用冷水洗洗脸……要知道在发怒的情况下,任何事情都无法圆满解决。

5、善于体谅:老爸老妈一定有错怪你的时候,就像你有时也会误解他们一样。可能错不在你,你特别委屈,可争辩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也许父母劳累过度,也许父母有他们无法承受的压力,或许他们遇到了很大麻烦……多多体谅为上。换个时间、选择好的方法,再与父母沟通,别忘了要给他们一些安慰。

6、学会负责:要想让父母知道自己长大了,最好的方法是学会负责任。大事可能还做不好,小事总可以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着洗碗、擦窗、打扫卫生。要是和父母一起做这些事,沟通就在共同劳动之中实现了。还有,学习不用父母担心,尽量体谅父母的难处……

7、学会感恩:学会感恩,是做人的基本,父母为你付出的这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作为孩子的要懂得父母的辛苦。

总结: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有不良问题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孩子心灵遭受创伤,严重的会使孩子精神偏异,危害终生。因此,父母必须重视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并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

父母们一定要意识到,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成长将起到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

第一,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关心,相互尊重。老人要体谅小辈,小辈要孝敬老人。婆媳不和是常见的家庭矛盾,需要双方多多努力,相互谅解,夫妻俩更要相亲相爱,同心同德。

第二,父母之间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吵吵闹闹,甚至打架。这样会让孩子受到惊吓,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第三,民主是良好的家庭气氛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重要的决定,应该由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孩子,一起协商后作出,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若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气氛。

第四,要力求使家庭的气氛保持一种轻松的状态。若家庭气氛太沉闷、太压抑,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不利的。如父母在外面有什么不顺心、不愉快,不应该将它带回家里来,更不应该将它朝孩子发泄。父母对孩子学习方面的压力也不要太大。孩子放学回来,作父母的也要和孩子一起聊聊天,活动活动,看看电视,这样看起来好像耽误了时间,实际上调剂了生活,活跃了气氛,终究是得大于失的。

最后,父母们应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注意提高文化修养和素质。一个人文化修养好,有较丰富的内涵,才会有文明的举止,高雅的爱好等。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成为一个有修养、讲文明的人。

总之,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文明的家庭气氛。

作为子女我们也有义务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要知道,从爸爸妈妈成立家庭的第一天起,我们的家庭便开始经历它特有的生命周期。正如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不同的时期一样,家庭也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会发生变化。当我们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儿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从原来的未成人与成人的关系逐渐转变为成人与成人之间的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你和父母都要主动适应这种家庭关系的质的变化。更多的时侯,我们需要用自己的行动,而不是用口舌向父母证明自己的成熟。仔细想想,父母对我们不放心难道就没有道理吗?如果你平时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丢三落

四、虎头蛇尾,在家里很少承担责任,父母有什么理由相信你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呢?

上一篇:新的一学期作文400字下一篇:妇科主任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