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培训总结

2024-06-20

院前急救培训总结(精选9篇)

院前急救培训总结 第1篇

2017年院前急救培训

一、培训计划

1、制定科室培训计划,使院前急救医师、护士、驾驶员接受专业培训,以便熟练地抢救危重患者和熟练地进行院前急救工作。

2、该培训计划应在本年内完成。

3、培训计划应包括基本的院前急救技能,院前急救常见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疾病、感染性疾病、普外科疾病及多发性复合伤等急救流程,各项工作制度与规范。

二、教师基本组成

1、教师由本科室主任及高年专业医师组成。

2、护理技能培训由护士长及高年护师组成。

3、聘请有关科室专家。

院前急救培训总结 第2篇

夏利利王雪山陆群张威

(江苏省宿迁市人民医院急诊中心江苏省宿迁市223800)

摘要:“院前急救”顾名思义,其最主要的就在于“急”和“救”,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频繁出现,这对院前急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明确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的现状,找准目前我国在院前急救培训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找准对策加以解决意义重大。本文将结合院前急救的特点,对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和院前急救规范化现状的意义进行阐述。

关键词: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 急救知识;

“时间就是生命”,在院前急救这一情况下更是最好的印证。在急救设备差、时间紧急以及急救环境复杂、急救病症难以确认的情况下,院前急救无疑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院前急救又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挽救病人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正确的认识到院前急救的规范化培训现状,明确其重要意义所在。

一、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的现状

目前,在西欧以及许多的美洲发达国家,在院前急救方面是非常发达的,在急救方面的医疗体系也是相当完善的,并利用法律手段对于院前急救的规范化培训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而虽然我国已经加强了对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的重视,但是我国对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的现状确是不容乐观的:

(一)对于急救的基础知识在普通民众之中没有得到普及

通过以往的急救调查问卷以及对实施情况的统计,其掌握急救知识的普通大众所占的比例是十分小的,而西欧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普通公民掌握急救知识的比例已经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而我国与这个比例的距离是十分遥远的,当然,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的某些地区经济是较发达的,因此,受此影响下,公众的急救能力也是有所差异的,这就更加的拉大了我国院前急救知识的差异性。所以,在我国,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的普及程度是非常低的,需要在此方面在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培训计划,极高普通大众的急救知识。

(二)院前急救缺乏规范化的培训

第一,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完善法制的过程还是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的,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之处,而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就[2][1]

是我国法治化过程之中还亟需完善的一个方面。在发达国家已经在此方面有了较完善的法律支持,而我国确实缺乏的,需要去完善的;第二,在我国,担负着这个规范化培训职责的主要是急救中心和红十字会这两个机构,在急救知识的规范化培训上没有统一的手段、专门的师资力量更没有专门用以培训的专业化教材,所以这会导致培训的随意性和非严格化。此外,在我国仍然还缺乏对于院前急救知识的考核方式甚至是没有诸如此类的考查。这几个方面是导致我国培训非规范化的重要因素。

(三)普通大众对于基本的急救知识缺乏

包扎、止血、晕倒或者是溺水、火灾等最基本的急救知识的掌握是十分缺乏的,据统计,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以及不同文化水平的大众,对于院前急救知识的掌握是存在差异的,但是整体上呈现出的水平也是很低的,尤其是在经济落后,且文化水平低的高龄人群中。通过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了在大学生人群之中,对于简单的止血急救、包扎、晕倒急救和火灾急救的院前急救知识掌握率分别是58.66%---45.51%---54.28%---21.09%,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我国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大学生尚且如此,对于其他的大众,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的。

(四)缺乏规范化的院前急救模式

一个国家的急救水平是国家医疗水平的重要体现,院前的急救是整个急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目前,院前急救人员多是各个科室的医护人员或者是刚刚参与工作的医护人员实行轮流在急救中心工作的人员,这使得缺乏专门性的急救人员,其急救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所缺乏,并且对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的急救专业知识缺乏适时的规范化培训和测评。因此,导致了从整体上的急救水平下降,尤其是在急救有疑难杂症的病人时救治能力有所欠缺。

二、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的意义

(一)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是社会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病症出现,并且各种交通事故中人员的急救也越来越多,如何在经济的情况之下迅速的对病人的症状作出判定是非常重要的。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对于提高医护人员以及相关人员的急救医疗素质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时代的需求。

(二)是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重要体现

院前急救是整个急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院前急救主要是拯救病人的生命特征、降低病人的致残率和降低病人的疼痛感等等,院前的急救是一个国家急救水平的重要体现,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重要标志,尤其是普通民众以及其他的工作者院前急救水平的提[3]

高更是尤其重要的。

(三)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院前急救的特点就是在于“急”和“救”,每一分每一秒都紧紧和病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经过调查发现,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护人员在院前急救中对病人的救治效果与没有经过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的医护人员是相差甚远的。尤其是对于尤其复杂和危险的病人来说,受过规范化培训的医护人员更能从容的去开展院前急救,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病人的生命。结束语:院前急救对于病人尤其是危急病症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分分秒秒都十分的重要。因此,做好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应该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上去,尤其是社会对急救工作的需要上去,通过对民众急救知识的规范化培训,提高我国大众对急救知识的整体水平与能力,为院后治疗创造一个良好的时间和机会,保障更多人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蒲晓煜,席淑华.社区服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调查及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7B):35-37.[2] 张雁,温新华,林长敏等.国内外公众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培训现状及其差距[J].中国全科医学,2006(20):1668-1669.[3] 彭迎春,关丽征,刘兰秋等.公众急救知识培训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8

院前急救护士应急能力培训对策 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我院培训院前急救护士应急能力24人,年龄30~42岁,其中30~32岁3人,33~36岁14人,38~42岁7人,本科6人(25%)、大专16人(66.7%)、中专2人(8.3%)。留观病床6张,护士与床位比例为4∶1。将所有急救护士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急救理论培训,实验组采取急救基础理论和院前急救“应急能力”培训,两组在年龄、学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培训方法及内容

针对院前急救护士进行专业的急救技能培训,同时根据院前急救所具有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培训时间、内容、形式、评价等。培训时间均为1年,而且每个季度对每人进行考核、评价。

1.2.1 培训的内容

(1)急救基础理论培训:根据院前急救的特殊性,对从事院前急救的护士进行相关的急救理论知识培训,如解剖学、神经内科学、病理学、药理学、外科学等科目,同时对典型的急救病例进行剖析。(2)急救技能培训:提高院前急救护士对急危重症患者常规监测的技能如: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体温、尿量等指标;针对急危重患者应着重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是否存在外伤性出血导致的血压下降、失血性休克等,做到“一看、二摸、三听”,根据临床上常见的院前急救情况进行病情分类评估,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制定相关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由高职称、高年资的护士根据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对病历进行讲解,集中培训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在处理急重症患者时的应急能力,准确的判断急危患者的病情,依据处理流程及病情轻重采取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使其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给医师后续的治疗争取足够的宝贵时间;掌握各种常见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疾病的院前救护程序,熟悉各种急诊疾病的院前急救评估方法和常规院前急救处理措施、用药的剂量和用法,如心肌梗死、脑梗塞、脑出血、昏迷、外伤、溺水、烧伤等;在对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救治过程中,护士由于处理经验不足、抢救方法、设备运用不熟练而导致对患者的救治延迟危及患者生命,同时给医师的救治造成一定的不便,所以应该进行以相关院前急救理论知识和应急能力为内容的院前急救培训。加强护士对院前急救抢救技能的培训如: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除颤、吸痰、洗胃以及对微量泵、心电图机、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的熟练使用。力争做到操作动作迅速、准确、规范。同时训练培训提高从事院前急救工作护士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3)急救护士综合思考能力、沟通能力的培训:院外急救护理工作较为繁琐,对护士的身体及心理具有较大的压力,因此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护士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思考能力[3]。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要优先进行,然后处理一般急诊患者,以避免给自身造成不必要的身心压力;同时护士要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处理好同事之间、护患之间的关系,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沟通能力。

1.2.2 培训方式

(1)授课方式:邀请相关科室高资历的主任医师或药剂科主任等应用幻灯片讲解相关的医、药学理论知识,进一步掌握人体的生理结构及相关的病理知识,指导如何进行临床用药;同时,与年资较高的急救护士沟通,由高年资的护士对她们进行指导,以其情感沟通达到有效的减压。(2)情景模拟: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在技能培训中心进行,以假设急危重症情况,引导护士进行模拟的抢救和处理。如对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对创伤大出血的患者进行止血;对呼吸道阻塞的患者及时清除阻塞物、吸氧、气管插管,以及相关的气管切开术等操作。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抢救意识,提高院前急救护士的急救本领[4]。(3)急救实战培训:分批进入重症加强病房(ICU)进行培训,由资深主治医师及高年资护士进行临床护理指导、培训、考核。将基础护理及急救护理作为培训重点,包括:呼吸机的应用、气管插管术、吸痰、降温机使用、支气管镜使用、徒手心肺复苏、深静脉插管等。结合实践,以这种方式巩固护士的专业知识,提高对患者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自身护理技能。对每位急危重症患者护理结束后,总结经验与资深的护士及护士长进行交流,发现不足并改进,实战培训结束后要求每名护士完成护理心得体会。

1.3 评价标准

通过理论考试、技能考试评分,其中理论考试<80分不及格、>80分为合格、>90分良好、>95分为优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0.05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急救护士进行考核、评价在急救过程中方法、患者评价,抢救成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见表1。

注:经过考核标准评定证实,实验组急救护士的专业素质明显高于对照组(t=2.046,P<0.0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通过规范的师资理论、规范的技术操作流程、规范的培训设备,对急救人员进行系统规范的急救培训,提高院前急救队伍的救治能力和水平,做到见病人后,反应快速,准确,及时,有效,分秒必争,减少伤残降低死亡。

3.1 提高急救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

护士只有具有较好专业知识水平,才能有效地配合主治医师进行急救。例如对于危重颅脑外伤并有脑疝患者采用急救措施为甘露醇快速静点配合推注呋塞米注射液和地塞米松注射液,同时观察患者的颅内压情况,在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保证在生理范围值内可以降低颅内压,合理使用利尿药降压药。在应用利尿降压的同时也要注意根据患者的生理情况进行合理补液,防止患者脱水严重。

3.2 提高护士对急救患者病情的观察力、判断力

对于院外急危重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多变性应有充分准备,观察患者病情的侧重点、掌握观察方法,以及对病情评估和问题发现的能力。

3.3 提升院前急救应急的配合能力

院前急救的配合能力主要体现在护士操作的规范、抢救的程序化、配合主动且迅速、急救设备物品的正确使用率、个人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对自身情绪控制能力等。由于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并在突发情况中情绪控制不好导致过度紧张,造成无效时间过多,导致患者错过了抢救黄金时间[5]。

总之,通过对院前急救护士进行系统地急救基础理论和院前急救“应急能力”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效率;另外院前急救护士的应急能力综合素质的明显提高,真正的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规范化衔接,做到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从而大大提高对院前急救中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程丹莉,田维娜,胡萍,等.院前急救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74-175.

[2]高兴华,张晓晨,王光元.急诊护士对院前急救护理的心理体验[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776-777.

[3]张卫青,那建华,王福利.建立急救护理流程的实践与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58-1559.

[4]桑宝珍,戚荟,荣丽娟,等.院前急救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4):308-310.

院前急救培训总结 第4篇

【关键词】社区医师;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44-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急救医学逐步形成一门崭新而独立的学科,我国的院前急救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均寿命的持续增长,疾病谱发生了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等突发病症时时危及生命。而人类交往频繁、活动范围扩大,又使各种意外伤害诸如陆路交通事故、飞机航空意外、城市大火、建筑倒塌、毒气泄露明显增多。凡此种种,都需要得到现场及时准确的救治。

1 社区急救服务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急救医学服务系统应该由现场救护、院前急救、急救医学科内和急救重症监护室四环组成[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卫生服务的基层组织,具有方便、可及、连续、综合及广覆盖的优势,其参与部分院前急救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院前急救体系在时间和空间的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与院前急救体系的结合,将对提高社区急、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北京市调查发现,87.39% 的急救呼叫病人发病地点在社区,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2]。因此,社区是院外急救的重点场所。

2 社区医师在院前急救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有序医疗服务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而其中急诊抢救、现场救护、家庭医疗、健康教育等正日益受到急救专业人士和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期望。急救社会化,就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医师的重要作用。社区医师不仅要自身掌握现场救护的知识技能,还有为社区人员进行普及基本救护知识技能的责任和义务。在突发情况下,社区医生应该对现场进行初步处理,熟练掌握高热、昏迷、休克、急性脑血管病等急症的现场救护原则;熟练运用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现场心肺复苏等技术操作,还要能够现场指导群众自救、互救,能够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社区群众实施有效地院前救治。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急救专业机构和红十字会的共同职责,应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贴近社区居民的优势,指导社区居民,特别是高危人群和家属,当急病发作或伤害时及时正确的呼叫、自救、互救、避险、逃生,以期达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急症患者都能得到“第一目击者”的正确现场急救和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实现急救整体水平的提高。

3 社区医师急救能力现状及对策

由于社区病人病种相对较少、病情相对较轻、急危重症患者在社区就诊不多见,造成了社区工作人员临床经验不足、各项急救技术操作以及各种急救设备使用操作频率较低、急救技术操作不规范、不熟练,在急救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正确判断病情并给予相应急救处理,以致抢救的效果不理想,甚至贻误患者病情。由于社区医师自身能力不足,其健康教育功能开展尚未能尽如人意,急救普及工作不容乐观。加强社区医师的急救培训,既能准确有效地抢救宝贵的生命,又能广泛开展急救普及工作,对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 我市加强社区医师培训的实践和展望

随着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不断发展,广大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方便化、家庭化,市急救中心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卫生工作精神和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积极推动社区医师急救培训工作,推进我市院前急救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最终达到急救网络社会化、现场急救全民化的目标。

4.1 首先我市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的支持,在市急救中心成立急救培训基地,加快培训基地建设工作,将社区医师强化急救专业培训作为长期的一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4.2 市急救中心通过座谈、走访、发放调查表等方法广泛征求社区人员意见建议,了解社区医师、社区居民急救需求,并结合我市近10年院前急救病种统计情况(前三位依次为创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在市急救专业委员会的组织讨论下精心制定我市社区医师的培训内容方案。

4.3 市急救中心开展各类急救技能培训工作,实行短期培训、反复培训、分级培训,对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进行基本救护知识、心肺复苏术、四项技术培训,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增加电除颤、气管插管术、呼吸机使用的培训,培训后经考核合格由市卫生局授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并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4.4 以医疗机构结对联动、建立共建单位为抓手,全面实施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结对共建,按照“学科联创、发展联动、实事联干、活动联办”的主题要求,大力开展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指导工作。

4.5 全面实施城市医生在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一年的制度,积极开展“医学专家坐诊社区”行动,发挥公立医疗机构对社区医师的传帮带作用。“医学专家坐诊社区”行动,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从“小病不出社区”向“大病少出社區”的跨越,是我市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民生幸福的创新之举。

4.6 我市率先试点开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抢救室视频传输系统,与市应急指挥中心、市专家远程会诊中心实时连接,按需实施远程会诊,对社区医师的急诊急救起到了实时指导作用。

急救面对着社会各个层面,触及到社会每个角落。只有全社会及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迅速有效的组织实施成功的救援,更是社会高度文明的标志[3]。如果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发挥社区医师在现场急救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区医师在应急培训中的巨大潜力,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加强社区医师培训,提升院前急救水平,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王一镗.必须大力提高现场救护的水准[J].中国急诊医学杂志,2008,17(4):342.

[2] 刘全等.社区急救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5,8:995-997.

[3] 吕传柱、黎敏.试论院前急救体系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关系[J].中国急救,2009,29(5):459-461

作者简介:

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后测试题 第5篇

乡村名: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共50分、每空1.5分)

1、烧伤面积计算中,正常成人的单手掌面积为体表面积的%。

2、成年人的血容量是毫升。

3、动脉出血血色,静脉出血血色。

4、常用的现场止血术

有,。

5、直接压迫止血法,适用于较小伤口的出血,用无菌纱布直接压迫伤口处,压迫时间约min。

6、烧伤深度的识别时,我国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即根据皮肤烧伤的深浅分为浅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

深达肌肉、骨质者仍按Ⅲ度计算。临床上为表达方便,将度和度称为浅烧伤。

7、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年人血容量约占体重的8%,即4000~5000ml,如出血量为总血量的%时,会出现头晕、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冷汗、肤色苍白、少尿等症状,如出血量达总血量的%时,就有生命危险。

8、外伤性气胸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9、凡被狗咬伤或皮肤伤口被狂犬唾液所污染者,应于受伤当天、、、、天各注射2ml狂犬疫苗。

10、一氧化碳中毒处理原则:、、防治脑水肿、改善脑组织代谢、防治和。

11、食物中毒消除毒物的主要方法有、和。

12、不全流产是指妊娠周前,胎儿体重

二、多选题(共30分、每题3分)

1、院前对外伤患者主要有哪些急救步骤?()

A、止血B、消毒C、包扎D、固定E、搬运

2、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为()

A、压扎部位B、放置衬垫C、松紧度 D、时间E、止痛

3、在心跳骤停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段为()

A、1分钟B、3分钟C、4分钟D、8分钟E、10分钟

4、有效胸外心脏按压要求(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

A、力度 B、速度 C、胸壁弹回 D、按压不中断 E、按压人可轮换

5、人工心脏按压时,按压/通气(次数)比例:()

A、10/1B、15/1C、30/1D、15/2E、30/26、导致昏厥的原因:()

A、心源性B、脑源性C、反射性 D、排尿性 E、其它原因

7、呼吸困难的发病原因有:()

A、呼吸系统病 B、心脏病 C、中毒 D、血液病 E、神经精神因素

8、气管异物判断()

A、憋气咳嗽 B、大声呼叫C、呼吸困难D、缺氧症状 E、高热

9、烫伤与烧伤应急要点()

A、隔断热源B、清水冲洗伤C、涂抹牙膏

D、遮盖伤处E、立即送医院

10、心肺复苏有效指征为:()

A、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红润 B、眼球活动C、手足抽动D、呻呤E、恢复自主呼吸及脉搏搏动

三、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

1如何打120电话(打120电话需报告和注意哪些问题)? 答:

2、简述现场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答:

院 前 急 救 知 识 培 训 后 试 题(答案)

答案

一、1、12、4000—5000毫升

3、鲜红色,暗红色

4、压动脉止血法,直接加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5、10、Ⅰ度,浅Ⅱ度7、20,408、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9、3、7、14、3010、迅速撤离中毒现场、吸氧、并发症和后遗症

11、催吐、洗胃、导泻12、28、1000、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

二、1、ACD

2、ABCD

3、C

4、ABCDE

5、E6、ABCDE

7、ABCDE

8、ABCD

9、ABDE

10、ABCDE

三、1、答:打“120”报警电话要点:

(1)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确切的地址、联系电话。

(2)病人患病或受伤的时间,目前的主要症状和现场采取的初步的急救措施。

(3)报告病人最突出、最典型的发病表现。

(4)过去得过什么疾病,服药情况。

(5)约定具体的候车地点,准备接车。

院前急救培训总结 第6篇

自6月中旬开始,医院急诊科组织全科20余名医护人员开展《xxx市院前急救规范化管理制度及标准、流程》培训活动。

通过近一个月的培训,急诊科医护人员了解掌握了xx市院前急救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各项流程,强化了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意识,增强了按制度、标准、流程工作的责任意识,为更好地履职提供了理论基础。

目前,通过多方面协调,医院急诊科与xx市“120”指控中心加强联系,在近一周内共接诊病人数近50余人,病源的质量和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10%。

院前急救工作总结 第7篇

一、完善基础建设,加快发展院前急救事业

加强院前急救队伍,更好的满足社会对急救服务的需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急救医疗工作,建立适合社会需求比较完善的急救服务体系,更好地应对日常急救任务和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院领导高度重视并实行业务院长亲自主管,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及时更新救护车车辆及车载设备,20xx年医院投资170万元购置两辆救护车及相关设备,急救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首诊医师负责制,每班保持足够的人员和救护车值班,每车单元保证一医一护一司一担架工四名人员,做到急救药品及装备齐全,时刻处于应急状态。急救队伍的加强,对加快院前急救反应速度,提高危急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注重制度建设,规范急救行为,狠抓安全管理。

科室积极制定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流程、应急预案及特重大突发事故流程,并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急救的各项工作制度:如急救管理制度、出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重大事件现场救护报告制度、病人家属签字制度、驾驶员工作制度等,在完善制度的同时,加强监督力度,进行专项检查,逐步规范急救工作流程。院前急救是医院医疗工作的前沿阵地,所面对的人群社会背景复杂,患者病情来势凶险,进展快,是高风险的地方,故此,要求我们时刻绷紧安全医疗这根弦,提高全体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好全体人员的医疗安全教育,减少医疗差错,避免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

三、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急救水平。

为不断提高急救医生的`业务水平,结合本地区疾病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急救业务知识学习,让大家熟练掌握急救理论与技术,通过这些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同时,积极参加省内及国内各项急救会议,了解相关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注重对急救人员的技术操练,科室要求急救人员经常就心肺复苏术等十项院前急救常用技术进行演练操作。并进行逐个考核,做到“技能操作人人练,人人操作规范化,规范操作熟练化”,力争为急救患者提供更加快捷、畅通、专业的生命绿色通道。在医院进行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中现场徒手心肺复苏医疗和护理分别取得了第一名。

四、加强宣传工作,普及急救知识

提升我院整体形象科室积极组织义诊,深入到基层医院、厂矿、企业单位、学校、社区等进行急救知识普及,同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工作,比如我院在铜川电视台对心肺复苏、溺水、气管异物、一氧化碳中毒等疾病进行了现场宣教,为我院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五、存在问题

1、院前急救可控性小,随机性强,人员不够充足。

2、科室新进人员及年轻人较多,业务能力、临床急救水平和应对突发事故处置能力有待加强和提高;个别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较差、责任心不强。

3、人才梯队配制不合理,缺少拔尖优秀技术骨干;加之患者在病人停留时间较短,新技术、新业务及科研开展较困难。

4、人才梯队配制不合理,尤其是医生人数短缺,既承担院前急救,还承担院内急诊病人处置与危重病人抢救,不能保证值班的正常运转,出车较多时,科室留有空挡,存在医疗安全隐患;科室大部分人员未经过专门的急诊专业培训且从业时间短,不能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少。

5、工作人员安全缺乏保证。由于急诊急救工作强度大、风险高、随机性强等性质决定,加之无理取闹、酒后滋事与日俱增,工作人员经常受到围攻、辱骂、甚至殴打,导致身体、心理及精神受到极大的挑战。同时近年来由于恶意欠费、无主病人、三无等患者较多,导致科室工作量增大。

六、20xx年工作计划

1、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加强院前急救建设,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力争做到铜川最好。

2、加强管理,认真落实各种相关文件及政策。

3、继续狠抓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改善服务态度,简化就医流程;强化细节与环节管理,定期考核,不断整改,持续改进,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4、加强急救设备的管理,及时维护及保养,使其处于最佳应急状态。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

院前急救培训总结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人群包括中美联合培训组与传统培训组即对照组。联合培训组选取2010年度参加该培训课程的所有学员共113名,学员来自浙江省各县市120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对照组选取同期在其它地市急救中心举办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班学员共85名,两组学员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龄、职称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培训师资

担任联合培训组的培训老师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急诊医学院的医生和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的医生按2∶1比例共同组成,其中美方4位,中方2位,每位培训老师均具有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培训前均接受过系统的急救教学培训。对照组的师资由当地急救中心医生和地区医院急诊科医生组成,共6位。

1.2.2 课程内容

两组课程内容相同,分别包括:(1)急救现场与患者的评估;(2)创伤患者现场救治;(3)患者的搬抬与转运;(4)气道管理;(5)内科急症处理;(6)环境因素急症处理;(7)过敏急救。

1.2.3 教材

联合培训组的培训教材采用美国上州医科大学急诊医学院为该培训班专门设计编写的《浙江省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规范化培训教材》,教材特点突出急救流程规范化,并包含为各项急救操作如气道管理、出血性休克处理、自动体外除颤、长骨固定等设计的评分表以供教学及考核用。培训用具包括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除颤仪、夹板、脊柱板、担架、止血带、三角巾等课程所需用具。对照组教材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沈洪主编的本科教材《急诊医学》,培训用具同联合培训组。

1.2.4 培训时间

两组培训时间相同,理论与操作教学共48学时,理论与操作培训时间比为1∶2。

1.2.5 培训方法

联合培训组培训方法为理论教学、教

学视频播放、老师设计典型案例扮演角色进行急救示范、学员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现场模拟演练及理论与操作的考核。美方老师在培训过程中由中方医生进行全程翻译。对照组的培训方法为理论教学、教学视频播放、老师示范操作、学员在老师指导下现场演练及理论操作考核。

1.2.6 评估方式

两组学员分别在培训前及培训后即刻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理论考核共同选用《浙江省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考核试卷》,试卷全部由单项和多项客观题组成,满分100分。操作考核由考生随机抽取一道题进行操作考试,操作考核的项目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心律失常处理”共4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100分。考核结束后对联合培训组学员进行有关课程评价的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undefined表示,应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组内采用成对样本t检验,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前进行方差方程的Levene齐性检验,同时对各项考核项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联合培训组学员培训前后理论与技能考核得分的比较

两组学员培训前后理论与技能考核得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见表1、表2。

2.2 两组学员培训前后理论与技能考核得分差值的比较

两组学员在理论知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与气管插管项目培训前后考核得分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3);心肺复苏与心律失常处理得分差值差异无显著性,见表3。

2.3 两组学员理论与技能考核得分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综合组间及培训前后时间因素,两组间在理论知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与气管插管3个项目的培训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心肺复苏与心律失常处理项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与组间t检验一致,见表4。

2.4 联合培训组学员培训后对课程评价的问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113份,合格回收107份,其中认为该课程为有效培训课程者占95.6%;认为课程内容设置难易程度太简单者占20.1%;认为课程中急救流程的培训效果较好者占99.2%;认为以外教为主的综合教学方法能激发学习操作兴趣者占92.3%;认为该教学方法能加强对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者占92.3%;认为外教教学生动易懂有助于记忆者占99.1%;认为自己适应外教教学者占92.5%;认为语言交流障碍影响教学效果者占15.5%。

3 讨论

院前急救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院前急救医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如何加强对院前急救医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研究结果提示传统培训课程与联合培训课程在培训后即刻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两组在“理论知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气管插管”3个项目培训前后考核得分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培训组较传统培训组效果更佳。分析原因可能有联合培训课程采用按照典型病例设计不同情景的教学方法[3,4],参与教学的外教上课方式幽默且积极主动,易于调动课堂气氛,并且按照急救标准与急救流程逐项分解急救技术,学员参与率高,容易掌握与记忆,并且专门编写的培训教材适应性强,并突出急救流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有效弥补了中国院前急救的薄弱点。但我们也注意到两组在“心肺复苏”与“心律失常处理”培训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考虑原因可能是中国院前急救医生大多内科基础较好,尤其在心肺复苏方面,学员对培训的兴趣下降[5]。且心肺复苏方面的培训在中国基本按照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的标准进行培训,国内与国外培训方法差异不大。从学员对联合培训课程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学员认为该联合培训课程生动易懂,师生互动强,有助于记忆及提高急救心理素质,为一有效培训课程。但15.5%的学员认为存在语言交流障碍而影响教学效果,提示如何提高教学现场翻译质量与翻译正确率,尤其在操作环节如何强化翻译,促进师生交流有待我们培训方改进。另外,我们也注意到有20.1%学员认为该培训课程内容太简单,分析中国院前急救医生大多数为医学大专或本科毕业生,至少接受过3~5年的临床医学教育,医学基础较美国院前急救人员“paramedic”要扎实,课程中参考美国标准设置的某些章节对中国院前急救医生来说可能太简单[6,7]。因此我们培训方需要结合国内特点优化培训课程,使课程难易程度适中。但应该指出,本联合培训课程更注重于急救流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提高急救的正确率与效率,而非单一急救技术的熟练掌握,调查提示99.2%学员认为课程中有关急救流程的培训效果较好,说明以急救流程规范化为培训重点适合我国院前急救医生的知识框架特点。目前中国较普遍存在院前急救医生急救技术与理论基础较好,但急救流程不标准不规范,从而降低了急救成功率[8]。

综上所述,中美联合院前急救培训课程以急救流程的规范化为培训重点,能明显提高中国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生的理论知识、止血包扎固定转运及气管插管等急救知识与技能,且较传统培训方法效果更好,大部分学员适应该培训课程,认为这是一项有效的培训课程。但也暴露出了课程内容较简单、师生语言交流存在一定问题、内科急症及心肺复苏等方面培训效果与传统方法差异无显著等问题,课题组将根据上述评估结果进一步优化培训课程,提高培训质量,以促进我国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传柱,中国院前急救的标准化问题[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8):571-572.

[2]Arreola-Risa C,Mock C,Herrera-Escamilla AJ,et al.Cost-effectiveness and benefit of alternatives to improve training for prehospital trauma care in Mexico[J].Prehosp Disaster Med,2004,19(4):318-325.

[3]蒲晓煜,席淑华.不同院前急救培训方案对社区服务人员的培训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8A):5-8,22.

[4]Saravia G,Judice R.Training at the national level.The National EMS Academy offers a variety of simulation scenarios[J].JEMS,2010,35(9):suppl18-19.

[5]余丽敏,糜庆,郭荣峰,等.院前急救技术规范培训的实践与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9):598-600.

[6]Cason D,Robinson K.EMS Education Agenda:changes that will affect you[J].JEMS,2011,36(9):66-67,69-71.

[7]Cooper S.Contemporary U K paramedic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How do we train?How should we educate?[J].Emerg Med J,2005,22(5):3752379.

院前急救培训总结 第9篇

关键词:护生 院前急救 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005-01

1 国际院前急救培训教学现状

美国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急救医学教育,应用系统化的急救医学服务体系和规范化的教育体系培养医疗急救工作者。美国急诊内科大学(ACEP)和美国急诊医学院(AAEM)分别创建于1968年和1993年,为美国急救事业输送大批人才,2001年2月A

AEM开始正式招收护理专业学生[2]。

2 国内院前急救培训教学现状

2.1 我国教育要求

1997年,急救护理学大纲中指出: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护生在为急救病人提供急救护理的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技术,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护理,并培养护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

2.2 教育理论基础

根据国家教改要求,国内各院校对护生进行院前急救不同教学方法的培训。这些教学方法、教学理论实验性的结合情景学习理论、构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等理论。改变原来单一、演示性、验证性的教学培训方法,培养护生应变能力,创造力,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内院前急救的教育起步比较晚,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践。2006年至今,部分各院校的院前急救培训课程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校或急救医疗机构进行交流合作,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培养具有应变能力、创造性评判思维、团队协作精神的护生,提升院前急救教学水平。

3 院前急救教学的特点

3.1 教学内容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护生掌握的院前急救专业知识和技能确定教学内容。如:急性心肌梗死、外伤大出血、有溺水等。国内外都使用教材指导多种教学培训实施,如:护理技能综合实训教材、临护理学模拟教育课程体系。

3.2 教学执行

目前,传统院前急救教学采用的教学培训方法大多是“理论授课+分项技术练习+课堂总结”。国内院校专家将“临床真实病例模拟演练”加入到教学实践当中。2011年阳涛“多元化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培训院前急救相关知识[3]”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法;2008年郑怡“案例式教学应用于急救护理实验教学的研究[4]”和2011年单岩“案例导入式情景教学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5]”都将案例引入教学中;2011年王海燕 “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培训效果的探索[6]”利用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联系急诊科临床实际,针对急救心肺复苏技术进行相关培训,引导护生对所学专业进行追求与探讨。

3.3 教学评价结果

应用多种教育教学培训方法,能够提高护生主动性形象思维、评判性思维及抽象思维,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应急组织等综合技能,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等。Howard等[7]的研究中,参与模拟教学的护生比参与案例讨论法的护生不仅成绩高,而且有较高学习满意度

4 目前院前急救教学培训的局限性

缺少院前急救中临床突发状况的解决,场景内容分散单一,情景模拟虽然逼真,但缺乏了与其他学科的跨科交叉渗透、模拟中复杂突发情况(如设备不充足、人员不足等)的处理,对临床急救尤其是院前急救缺乏變化性的引导。另外现有的案例也远未能涵盖所需要的知识面。

5 对院前急救培训教学法的发展趋势

多种培训教学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护理院前急救教育中的研究热点,经过三十余年的研究逐步成熟,在灾害频发的今天,更应该重视护理院前急救的教育。目前国外有关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研究已经从相关课程的初步尝试转向应用多种教学模式结合的方式的综合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刘小明,李翠英,吴丽玲,等.护生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当代护士,2006,12(1):96-97.

[2]洪芳芳,陈才.高等护理院校开设本科层次急救护理专业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5):65-66.

[3]阳涛,曹建雄,黄孟君.多元化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培训院前急救相关知识[J].教育论坛,2011,8(10):122-123.

[4]郑怡,孙雪洁.案例式教学应用于急救护理实验教学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8,5(6):246-248.

[5]单岩,史小艳,李艳,等.案例导入式情景教学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2):557-558.

[6]王海燕,杨蔚,肖江琴,等.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培训效果的探索[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454-455.

上一篇:经典策划书下一篇:十佳歌手大赛宣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