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2024-07-21

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精选9篇)

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第1篇

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德育

唐少辉老师

德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每个人的立身之首要与根本。人只有在自身的品德修养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与感悟,才能做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小学阶段的学生也只有在思想品德方面受到一定的教育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心中有他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做好友好交流,团结互助,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健全学生人格。

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育化,又是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不仅班主任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地对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加强教育,而且非班主任教师也应该在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地学生进行道德品德方面的要求的渗透,将德育教育的过程渗透在学科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与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一颗美的心灵。

如,笔者在执教美术第9册第9课《表情丰富的脸》

(一)一课时,为了在开展美术教育的同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笔者在课堂教学的前半课堂部分分别为学生播放了《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忙,忙点好——》两个公益广告视频,通过两个不同内容同一主题公益广告的播放,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观察到微笑的脸与失望的脸两种不同的表情,观察了两种不同的表情变化时脸部肌肉的变化以及脸型轮廓的不同,同时学生又了解到人们脸部表情的不同是由于心情变化的不同,而心情的不动又是由于人所遭遇的情境不同。两则公益公益广告视频中,第一个视频《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中同学们看到当一家人互相关心、关怀、帮助而全家人都洋溢着温暖的微笑,而另一个家庭中只是操劳忙碌了大半天的年迈母亲在做好了丰盛的一桌晚餐后只有漂着雪花点儿的家庭影院和年迈母亲佝偻了身影蜷缩在沙发里的无助的眼神,学生通过两段鲜明对比视频的观看,强烈地感受到了家庭中亲情的温暖与关怀的重要。

本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这两则视频的播放,不仅让学生观察到了不同表情的脸部五官变化不同的规律,而且在品德方面也对学生进行了有效教学的渗透。

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第2篇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德育是当前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美国当代德育学家托马斯。里考纳认为,各科教学对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潜力极大,所以不利用各科教学进行价值与道德教育就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但从哪些角度中又怎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这是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困难的问题,其实课堂教学就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要渠道之一。而美术课在这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影响。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一定的社会道德,一定的人生价值,一定的追求与理想,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针对新时期青少年成长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地淡化德育痕迹,隐蔽自己的德育意图,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在“渗透”二字上下工夫,把德育“无痕”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春风化雨,文道合一。下面就我在工作中所捕捉到的一些角度,谈谈本人的点滴认识:

一、利用优秀的导入艺术

教师经精心设计的导入语言,可以营造情感氛围,将学生轻松诱入课堂氛围,从而增强其情感体念,达到“以美育人”的效果。因此可以利用此阶段将德育教育“无痕”地渗透进去,使美育和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例如在进行中国建筑赏析课的时候,可先展示“鸟巢”和“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建筑,将学生的思绪带回到08年的北京奥运,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由此导入新课,去欣赏其他的建筑作品。这样的设置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利用课堂中出现的美术作品

这种方法可在欣赏课中得到很好应用,因为欣赏课要用到大量的美术作品,通过对这些中外古今的各种优秀作品或有代表性的作品的介绍、赏析,使学生逐步获得审美的愉悦,同时受到教益和启迪,达到以美辅德的目的。

(一)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

每件作品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创作背景,而许多作品的创作背景则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如中国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等。

(二)利用作品反映的内容。

许多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历史上和当代的爱国人物、民族英雄和无私奉献的劳动者,这些人物事迹是十分好的教育素材。而且优秀的中外历史名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欣赏过程,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可以使学生受到很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唤起学生浓厚的爱国热情,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还有很多作品刻画的是祖国辽阔壮丽的河山和各民族的风采,有的则是描写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历史,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如:通过鉴赏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可以了解14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及作为文艺复兴运动先驱的达·芬奇所坚持的“人文精神”;通过介绍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的构图特点,不仅使学生重温了19世纪法国人民反对王权复辟的斗争史,也使学生感受到浪漫主义画派的艺术魅力,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利用作品的影响。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创造出许多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作品,特别是有着5000千年文明的中国,无论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秦陵兵马俑、敦煌壁画以及作为世界上三种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的甲骨文等。这些对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非常有利。

(四)利用作品的命运。

在介绍文物史迹时,结合美术史如我国的近代史旧是一部民族屈辱史,长期饱受外国列强肆掠,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被盗卖到海外或烧成废墟,至今仍有许多稀世珍品为他国所占有的历史史实,可以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进而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利用作者的的创作意图。

很多作者利用作品中的表现对象作为抒发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媒介,表露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这其中又有很多作者借用作品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

(六)利用作品创作者的生平事迹

在美术鉴赏课中,结合作品适当介绍作者的故事,介绍他们为追回国宝而不惜重金倾囊借债的爱国行为,不为高官厚禄而移其志的气节,热爱大自然的生活热情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进而使学生受到人格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

三、利用绘画活动

在绘画课中,通过对大自然的绘画,启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亲身体会和品尝自然界中的美,使他们更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生活!学会发现美,感受美。

四、利用课堂语言艺术

避免说教式的德育渗透首先在语言上做调整,不应总以“你们应该……”“你们要……”“你们必须……”等这一类的语言结构方式进行教育。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是见多识广,个性突出。可由于他们的心智不够成熟,往往带有主观色彩和盲目性。随着教育机制的改革,老师在学生的心中不再是至高无上的,而是像长辈、像朋友。想让这些独立自主的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观点,仅凭一两句“你们必须……”的话是解决不了的。

在美术课堂上,我们不能直接告诉学生们什么叫“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而是要在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和体会,适时的拓展,比如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画家的生平事迹,创设情境,通过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们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安定;爱情的纯洁,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等。将德育“无痕”地渗透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自然愉悦的联想中情感充分升华。这比起说教式的教育方法,有效得多。

浅谈美术课程中的德育渗透 第3篇

在美术课程中, 德育内容往往不会明显地出现在教材的文字表面, 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观点挖掘深层的内容。把蕴藏在教材之中的德育思想通过不同的形式引申、拓展,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讲解知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学生动手实践等各项内容中都要适当地渗透德育。

笔者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 尝试德育渗透, 大致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爱国主义教育, 二是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三是历史文化荣耀教育, 四是优秀人物榜样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

在每节美术课上, 除了要让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之外, 还要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结合雕塑“和平少女”, 发掘美术的社会作用。

师:请每组同学选代表根据前期资料收集情况对“和平少女”雕塑进行赏析。

生:“和平少女”这尊雕塑是1985年中国政府赠送给长崎和平公园的, 以表达热爱和平期待中日友好的真诚心愿。这是安放于国外的第一座中国雕塑。

生:还有另一座“和平少女”雕像, 现在陈列在北京复兴门西街心公园内。

生:“和平少女”雕像洁白如玉、娴静优雅、轻柔舒展、落落大方。她凝视着停落在手臂上的和平鸽, 目光有神, 充满青春与活力。少女纯洁温柔的微笑和优美的身体线条, 给人以宁静祥和的美好感受。

师:长崎和平公园里除了我国赠送的雕塑外, 还有世界各国赠送的一座座和平纪念碑和雕塑, 谁知道为什么各国都要送表示和平的纪念碑?而且要送到长崎呢?

生:日本在二战中战败, 是为了纪念战争, 为了永久的和平。

生: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两市投放原子弹……

师:日本国土面积不如黑龙江省大, 为什么曾经能够侵略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呢?

生:当时国家太落后……

生:国家很乱, 当时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

师:从1937年起, 整整八年, 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军民坚持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 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 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战争的代价是巨大的, 日本必须永远放弃宣战权利, 不设军队。

各国纷纷制作和平主题的雕塑和纪念碑送给日本以警示日本不要再发动侵略战争。那么这些雕塑在日本有警示作用, 对于我们它有没有作用呢?

生:可以让我们时刻铭记六十多年前的战争带给中国的屈辱。

生:中国必须富强起来……

生:人民要团结……

生:要掌握先进的技术、武器。

师:为了不重复过去惨痛的历史, 作为学生能够做些什么?

生:让每个人都铭记历史教训, 要自立、自强……

生:现在要努力学习, 掌握更多的知识, 长大能为国家作贡献……

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针对学生在行为方面的欠缺, 为了加强学生在行为上的约束力, 我们应在课本中找到渗透点。

例:在现实生活与艺术创造中再现“水就是生命”这一主题。

这幅画手法简练, 对比强烈, 通过一个普遍的事实, 揭示了一个真理:无水就无生命。若现在还不开始保护生态环境, 人类必将毁于自己制造的灾难。面对已经逐渐恶化的环境, 我们必须警惕, 从自我做起, 爱护环境, 保护家园。

这类教育在“珍惜我们的世界”、“招贴画”等多个课题中都可以进行。

例:绘画中的空间表现。

《庐山高》这幅画是明代著名画家沈周为祝贺他的恩师陈宽七十岁生日而专门创作的。沈周创作《庐山高》这幅作品时41岁, 正是画艺精湛、受人崇敬、师从者甚多的年纪。他创作的这幅巨作, 高193.8厘米, 宽98.1厘米。写庐山之“高”, 用庐山的高耸象征老师的品格崇高, 学养深厚, 也祝愿老师健康长寿。可见沈周一片尊师之情, 谢师之意。在成名成家之后仍能够不忘师恩, 感激老师的教诲。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学有所成, 有所作为, 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学生一定要刻苦努力, 不负众望。任何人在成长阶段都会得到教师或他人的指点和帮助, 要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常怀感恩之心。

三、历史文化荣耀教育

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五千年来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悠远而伟大。通过引导, 让学生从中感到无尚荣耀, 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产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例:现实生活与艺术创造的代表作之一“马踏飞燕” (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

骏马形体的每一部分都异常完美而匀称, 姿态动感强烈, 同时也保持着精确的平衡。作为具有三维空间的作品能取得如此非凡的艺术效果, 作者想象力之卓越、构思之新颖以及铜铸工艺运用之巧妙, 都令人惊叹不已。“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 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结晶, 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

中国一千多年前的作品让世人惊叹, 说明古人的聪明智慧, 我们处于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 有先进的技术做基础, 有一流的设备, 还有稳定繁荣的国家做后盾, 只要我们有勇气和信心, 必将创造历史, 重铸辉煌!

再以黑白版画或纸版画为例。中国是木刻版画的发源地, 早在一千多年前就产生了十分精美的复制木刻, 比欧洲早五百多年。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木刻版画, 就是在我国敦煌石窟中发现的一幅唐代佛经版画 (公元868年) 。中国现代版画是在鲁迅先生直接倡导下, 从1931年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版画随着整个世界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 将以自身独特的风采与其他画种并驾齐驱, 中国版画必将在国际上赢得更高的声誉。

四、优秀人物榜样教育

美术教材中有很多艺术家的作品, 通过作品赏析, 收集作者资料等活动, 可以使学生了解优秀历史人物的生平和经历。

例:中国有风流倜傥的唐寅, 风骨傲然的郑板桥, 出家为僧的八大山人, 从木匠到画坛巨匠的齐白石……

西方有文艺复兴时期多才多艺的画家、科学家——达·芬奇, 命运多舛但才华横溢的米开朗琪罗;风格严谨写实的安格尔;情绪怪异的梵高;抽象主义代表的康定斯基等。

根据各位艺术家的背景资料, 从人格、品质、毅力、教养、经历、才华、成就等方面去分析, 从优秀人物的社会背景、个人经历、奋斗历程以及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等方面着重介绍, 以小见大, 给予学生许多启示, 众多历史人物能成为学生的榜样, 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美术课程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独特作用, 所以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 更要肩负起德育教育的重任。

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第4篇

[关键词]美术课堂;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卡尔威特说:“绘画可以使孩子一生更加富于色彩,使孩子更能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并使孩子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小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呢?

一、让德育渗透于美术资料的欣赏中

小学美术教材中编入了许多非常优秀的美术作品,我们在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让他们在美的欣赏中,走进神奇而又辉煌的艺术殿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在为学生展示优美的美术欣赏资料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亲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感恩一切,关心社会,珍惜幸福美好的生活等情愫。

比如,笔者在教学《走进大自然》这节课时,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组美术欣赏的资料图片,有“地旷天高静悄悄”的呼伦贝尔草原,有“山脚盛夏山岭春”的神农架风光,有千里冰封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有“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胜景……小学生通过欣赏这些美术图片,深深地为祖国美好的自然风光和大好河山而陶醉,一种骄傲与自豪的激情溢于胸怀,一种强烈的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意识也由此而产生。

二、德育渗透于美术教学方式方法中

形象化、直观化是美术教学的特点,这也是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结合这些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精心设计和营造活泼而又和谐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小学生求知的欲望,也为渗透德育创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我们还要运用好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容易让学生置身于立体化的教学情景之中,以形象化、直观化的内容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有效的启发和教育。

比如,笔者在教学《世界地球日》这节课时,通过播放相关的资料展示告诉学生,我们整个地球的森林面积在逐步地缩小,物种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环境和空气遭到愈来愈严重的污染,地球是和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她既可爱又很容易遭到毁坏,地球已经到了危在旦夕的地步!学生通过对这些资料的了解,内心充满了对地球母亲的担忧,使他们在内心建立起珍惜地球,保护好环境的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也明白了地球日的意义。他们在课堂讨论中纷纷表示,今后要多植树净化空气;从我做起,减少“白色污染”;要节约水、电等多种资源;保护动植物,等等。

由此可见,教学方式方法恰当运用,德育的效果会得到质的提高。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我们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很好渗透德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寓教于乐,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德育渗透于美术技能课堂训练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技能训练的教学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纯技法的训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由此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认真求索的良好的品质。

比如,在学习《风筝》这节课时,笔者通过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风筝,向学生介绍了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每年的四月风筝节期间,山东潍坊的天空就迎风飘起来自世界多国的风筝好手制作的风筝,流光溢彩,美不胜收。笔者通过让学生感受风筝的美丽,让学生知道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等有关知识,使小学生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那样的璀璨多姿。由此,笔者又扩展了课堂知识,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剪纸艺术、青铜艺术、雕刻艺术等都堪称经典,傲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一种民族的自豪感也油然升起。

四、德育渗透于对学生美术作品的展评中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针对某一主题,让小学生绘画并设计作品的课堂展评,绘画与其他艺术作品一样,真实而又深刻地表达出了作者的心声。苏轼言:“观理不清,则画不能规于正。” 我们通过小学生的绘画作品,读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了他们对世界、对生活、对道德观念等的认知状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作品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评价,促进正确的发展方向,及时纠正错误的认知,以此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的形成。

总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德育的丰富内涵渗透其中,真正让美术教学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高尚的情操,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国平.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湖南教育,2005,(3):23-24.

[2]孙俊才.品德教育与生活德育的比较[J].教育科学研究,2004,(8):37.

责任编辑 王凌燕

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第5篇

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存在美术教学专业化的倾向,造成“只重视技法、技能,忽视了德育教育”等现象。美术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因此,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多参加一些艺术观赏和健康的娱乐活动,以增强学生对优秀文化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美术的德育功能体现在它能与艺术的美感融为一体。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各个时期的著名画家的作品数不胜数,这给我们的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素材。教师应紧紧抓住美术教材和生活中美的形象,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在进行审美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下面就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寓思想教育于情感体验中。

美育具有动情性特征,可以利用其感情语言优势与德育的理性灌输说教优势,互相补充来积淀学生的道德素质。美术是一种偏于视觉艺术而不是客观事物简单的再现,大多数学生观赏作品时,只停留在美不美、像不像的初步审美层次上面,很难体悟到作品的意境及其在人们心灵上所起的联结思想。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该欣赏美的和谐与平衡,会区分什么是美,什么不是美,让他们欣赏美的作品,鼓励他们画出美的作品。单纯的讲授技能技巧,和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美术教育的发展。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这一新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受熏陶和感染,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的人格。积极探索开放性的、多元化的自主型的个性化的现代美术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二、广泛的利用媒介宣传作用,陶冶学生的心灵。

美术教育要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不能借助于空洞的说教,而应该借助一定的媒介诉诸学生感官,让其心灵得到陶冶。我听说有一位美术教师在绘画课上播放了一首歌:“广阔的天空是蓝的,飘动的云彩是白的,满山的树木是绿的,遍地的鲜花是红的。大自然的色彩多么美丽,这是太阳给的„„”,结果学生画出的《美丽的家乡》空前成功,因为对家乡的爱,已经被具体化为生动的形象。这样一来品德教育充分的渗透到美术课堂中来,既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又可以贴近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的心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课堂效果非常的好。

自然这里的媒介并不是说只有课件、投影仪等可以作为媒介,我们还可以通过参观,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等等,方法其实很多,关键是我们能否在实际课堂中善于把握机会,灵活运用这些媒介,使其发挥最大的功用。

三、教师要加强正面引导,以美引善,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净化。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作为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甚至可以说是苛刻,他们不仅要从教师那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很注意摹仿教师的言行。而这种无声的学习有时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用自身的言行来教育学生是重要的,但有时也被人忽视。常言到:“身教重于言教”。我在教学中,每节课都注意自己的外表和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语言“少、精、美”,动作规范,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对学生既尊重信任,又严格要求。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无形中也调动了学生的上进心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形成了尊师爱生的良好师生关系。反之,只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求学生怎样怎样,而自己却马马虎虎就会给学生一个错误的导向,效果肯定不会很好。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四、结合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建构良好品德。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学生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充满笑声的游乐之中,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美育具有动情性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其感情语言优势与德育的理性灌输说教优势,互相补充来积淀学生的道德素质。美是无处不在的,但重视美育的过程、思想品德的传授更为可佳,它不但存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溶于我们的日常和社会活动中,它使学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劳动的快乐,在社会中辨析真、善、美和假、恶、丑,让学生体验到祖国山河的自然美,科学知识的深刻、严谨的美,生活丰富的美,激发学生新一代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崇高精神,因而重视美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便更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美术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第6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德育论文: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略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阶段是学生德育的启蒙阶段,在小学各门学科教学中都渗透着德育教学。教育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小学美术教学,由于它与丰富的直观形象直接关联,因而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行为关系而使该学科的德育渗透更为广泛、具体。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的原则

首先,美术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它有自身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决不可喧宾夺主。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等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只能是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使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不能生搬硬套。教师应握准德育切入的位置、内容和时间的长短。

其次,德育渗透要联系儿童实际情况。小学美术教学一定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及其对真、善、美的朴素的认识基础,联系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将德育渗透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城乡环境区别大,因此在不同区域的美术课上渗透德育应该视学生的具体生活环境而定,不要一概而论,否则会得不偿失。而且还要将学生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及其其它因素统一联系起来考虑,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学生正确的德育观。

再次,教师应该做到身正为范。小学生的许多行为受教师影响特别大,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受到的各种品质、言行、意志的培养,都是通过老师来进行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引导,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而言是学习的一个窗口,必然引发他们十分的关注。教师要特别注重自我教育与提高自己的修养,建树良好的榜样形象。因此教师还要从各方面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加强自己。在做法上要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要认识到美术技能的学习,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并不是它的终极追求。

二、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方法

(一)在美术欣赏中渗透德育意识

美术教材每册首课都是欣赏课,因此,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教材中配置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包孕古今中外精华。小学美术课中,欣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儿童的艺术情趣,使儿童初步了解美术的视觉语言和表现方法,初步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扩大艺术视野。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进行审美和道德评价,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艺术,热爱和平幸福的美好生活。如教学《好朋友》这一课,教师可在谈话中,引导学生互相谈谈好朋友或同学之间发生的各种好人好事,并要他们说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绘画的兴趣,进一步掌握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也使学生懂得了要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友谊,从而培养他们自信、谦逊、善良的品格。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反映儿童题材和动物、花卉题材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中感受人类对和平、友谊、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如《骆驼》、《大红花》等,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和联想,或采用某种形式强烈的表达了这些愿望和追求,也反映了画家们对生活的深刻的观察和体验,了解艺术家对艺术不懈的追求精神,懂得艺术是属于全人类的,珍惜人类文化遗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争取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如名作《开国大典》表现了开国庆典的盛况,银幕中天安门城楼上的大红圆柱与国家首长形成了平行的铅直式构图,将主要形象展示给观众;远处成视平线的游行人群,更加衬托出稳定,沉着和庄严隆重的场面。此时此刻人们都在静静地聆听毛主席庄严的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震撼世界的声响,仿佛看到了在豪壮的国歌乐曲声中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天安门广场上是一片欢娱,跳跃的海洋。通过观察学生脸上的表情,可以懂得她们与银幕上人物的心情是一样激动。这就是鲜明突出的主题思想与完美统一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所产生的感染力。

(二)在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在绘画前总是要仔细观察事物,这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德育教育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当然,这里的观察包括对事物的体验、欣赏等。

以写生课教学中对自然形态的观察为例。写生课时引导学生到大天然中去观察,如:《天然界的图形》,通过观察天然界的云形、树皮纹、石纹、水波纹以及蝴蝶膀上的花纹,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天然美;《天然界中的线与美术作品中的线》,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天然界中各种美丽的线,领略大天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爱大天然、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变化,使学生热爱党的富民政策;《风来了》,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会自然中的一种形态特征,它本身的注脚是科学的,但不同的观察心理(心境和心态)会产生不同的对生活的感受。

在美术技能训练中,自觉地渗透德育。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德育处组织的热爱解放军的主题活动,可以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第7篇

《新课程标准》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无形的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当中。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角度上讲,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学习中国画这些课时,我告诉同学们,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只有中国才有的,这个画种用笔、墨、纸、砚及绘画技巧方面都很特殊,使世界各国的爱好者争相学习。我还通过欣赏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世界知名大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确实应该感到自豪,但在骄傲的同时更应很好地继承并发扬光大。因此,我们应很好地学习中国画,牢固的掌握它。这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涨,也都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欣赏,是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材中主要集中在欣赏课中。但是,其他的课中也含有一定比例的欣赏成分。小学美术课中,欣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儿童的艺术情趣,使儿童初步了解美术的视觉语言和表现方法,初步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扩大艺术视野。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引导小学生进行美的欣赏和创造,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美术欣赏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与趣,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不但要讲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美术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尽量抒其“情”增其“趣”,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创造力进而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例如《我心中的未来》这一课中,让四年级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想自己心中的美好未来,再通过老师放一些高科技在生活中运用的资料录像,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从小立志一定要好好学习各门功课,将来去回报祖国,建设自己美丽家园。

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变废为宝》这一课,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平时我们以为没用的废旧物品,其实还可以再次利用,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精美别致的手工作品。在课堂上渗透环保理念,告诉大家,乱扔垃圾的后果,塑料袋的危害,水资源的污染等等,这些对人类都带来巨大的危害。呼吁大家齐做地球小卫士,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

剪贴、设计、造型作业中,学生使用的工具材料较多,计划性很强。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有序的工作习惯和讲卫生、爱整洁、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的心理品质和创造性的工作态度。同时,学生的这些品质也会受到教师教学作风的影响,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示范过程中不可不予重视。学生要完成一件精美的工艺作品,在关键时刻,老师要进行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如果,个别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难题,正束手无策,开始感到“我不行”时,老师要及时到学生的身边。一方面帮他出个好点子,让难题迎刃而解;一方面是鼓励他别泄气。眼看着正要扁下去的气球,又鼓了起来。老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要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合理使用材料、工作要有条理、制作时要全神贯注;保持安静、要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在《做年历》这一课中,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比赛制作,要他们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聪明才智,团结合作下的那一组做得又快又好,没有一起制作的那一组相对要慢些。使我想起:“众人划浆开大船”这首歌,我引导学生一起唱完这支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很多筷子凑在一起不易断,并引用一代伟人毛主席曾说过的“团结就是力量”这一句话,让学生知道集体的力量在于一切个人行为,立志团结互助,共创美好的明天。

五、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在风景画教学中,结合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记忆和感受,对儿童描叙祖国的秀丽风光和大好河山,在写生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让他们染起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理解这一切要每个人,特别是自己共同来维持,来建设。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德育处组织的热爱解放军的主题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德育渗透 第8篇

一、找准切入点, 渗透课堂教学

情感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 也是美术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 所以美术鉴赏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 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 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欣赏美术作品是一种精神活动, 是感知与理解, 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美术作品的赏析是必不可少的。

中学生正值青少年时代, 他们对美有着炽热的追求, 喜爱赏心悦目的东西, 喜欢打扮自己, 喜欢欣赏艺术作品, 但他们也缺乏正确认识美、判断美的能力, 不能很好地做到鉴赏。这个时期的学生尤其需要对审美的引导, 渴望审美能力的提高, 美术鉴赏对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美术教育是教会如何欣赏美的一把金钥匙。正确的审美情感可以直接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 纯净的心灵美将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生活中进一步升华。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比重相对来说比前几年有所增加, 这为渗透德育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在启发教育之前, 钻透学生的心理状态, 抓住他们的优点, 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进一步挖掘他们优秀的一面。例如在学习和欣赏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巨匠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时, 除了作品本身的讲解外, 可更全面地给学生介绍达·芬奇不仅是一位勤奋杰出的画家, 同时, 也是一位“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无所不晓”出色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虽然不多, 但几乎件件都是不朽之作, 他的技术发明也遍及民用、军事、工程、机械各方面。因此, 恩格斯称赞他“不仅是大画家, 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工程师, 他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部门中都有重要的发现。”再让我们来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另一位性格倔强、桀骜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人生吧!他花了五年的精力, 完成了整个西斯庭天顶画的创作。这件旷世杰作是他天天仰卧在20尺高的台架上, 蜷着背、头与脚翘着完成的!他的健康大受影响, 以至于后来看信的时候总是要仰着头阅读, 只要读他的那首著名的自咏诗就可以窥见一斑:“我的胡子向着天, 我的头颅弯向肩, 胸部像头枭。画笔上滴下的颜色, 在我的脸上形成富丽的图案。腰缩向腹部的地位, 臀部变成秤星, 压平我全身的重量。我再也看不清了, 是路也徒然摸索几步。我的皮肉在全身拉长了, 在后背缩短了, 仿佛是一张开的弓。”

欣赏我国古代的文人画竹、菊、梅、兰时, 也可联想到画家作画的表现意图, 感受到其形式美之外的内涵精神。竹之虚心劲节, 菊之不畏秋风, 梅之寒冬傲雪, 兰之清气幽香, 及其内涵的文人画家的气质。欣赏我国古代的工艺美术, 那博大精深的神韵, 那朴拙雄浑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不正能引起我们青少年爱国之心的冲动和民族自豪感吗!

优秀的艺术作品, 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 一定的社会道德, 一定的人生价值, 一定的追求与理想, 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 从而提高其思想境界,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说, 德育重在晓之以理, 那么, 美育则重在动之以情, 只有有情, 才可达理, 情理结合, 然后导之以行, 方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才能使学生得到和谐、完善、全面的发展。

二、找准着眼点, 创设情景渗透术

学校是学生的乐园, 是学生成长的天地, 而美术学科是学生成长必需的养料之一。

高中美术鉴赏课除正常的教学时间以外, 可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 让学生从中开阔视野。如组织绘画兴趣组、书法兴趣组、书画鉴赏兴趣组、艺术品收藏兴趣组, 创设各种活动, 如书香校园、书画进校园活动等, 使学生纵横驰骋于艺术的殿堂之中, 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在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中, 学生们鉴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他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和道德修养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

三、找准结合点, 加强环境渗透

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是很大的。学生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校园里, 加强学校的小环境建设尤为必要。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美术学科应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下工夫。如用美术鉴赏的审美原则, 养成学生正确的站姿、坐姿及体态, 从而使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化。美术学科的教师要经常向学生进行“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的灌输, 重点进行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公民义务和基本道德的教育。美术学科还可以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如黑板报、墙报、橱窗、宣传板面、标语口号, 广泛宣传、大造舆论, 及时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 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第9篇

关键词:美术课堂 思想品德教育 素质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中,一个重要任务是要把从前所实施的专业美术教育转变为生活美术教育。新课改后的美术教育有提供其他学科所不能提供的教育价值,这些教育价值所导致的结果将构成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部分,帮助他们更好地享受生活、创造生活。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没有美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术教育的价值与德育的本质要求——给教育者带来终身的幸福,二者的思想是一致的。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思想不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而且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美术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德育的形成和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我依据自己所教美术课的学科特点,由视觉的直观形象入手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发道德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美术课程的设置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大领域,德育内容也针对不同领域课程的设置特点有所不同:

一、在欣赏、评述课中通过欣赏美术作品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对不同地域、风俗的艺术作品以宽容、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

品德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教育者只有不断解决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之间在发展方向和水平方面的矛盾,才能促使品德结构中诸多成分全面和谐地发展。如:在上《敦煌莫高窟》这节课时,大部分学生都抱着随便看看的态度,有的学生大概浏览一下之后就不想再看了,但是当他们听完我讲敦煌莫高窟的故事及艺术价值后,他们开始仔细欣赏了。当他们听到我讲述發现敦煌宝藏及文物四处散落的过程时,全班学生表情激愤,有的学生感汉道:“怎么就那么笨!竟然会让外国人跑到我们国家来抢东西!我们也去把被盗的文物抢回来!”……听着学生们的发言,我不禁感到非常欣慰,他们的话虽然稚嫩,但是一颗颗炎黄子孙的爱国心却已经表露无遗。顺着学生们要把文物抢回来的思路,请学生来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中国落后的原因,最后总结出: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国家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学生们的神情表明他们要努力学习的决心。这堂课不仅是一堂艺术欣赏课,更是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学生们都收获颇多。

学生们在欣赏《捣练图》时,有同学笑话唐代妇女太胖,但在他们认识到我们祖国高度发达的文明和我们祖先高超的技术时,他们脸上写着自豪。这种自豪的表情同样出现在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时,学生们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同时也认识到保护祖国文化遗产,人人有责。

再如,在上《格尔尼卡》课时,一打开书本,就听到有学生在说:“画的什么东西?象鬼一样,我都可以画出来!”全班学生哄笑起来。稍停片刻,学生们渐渐安静下来,我接过刚才的发言说:“你们是怎样看待这幅画的?你们见过被炮弹炸过的尸体吗?”学生们的表情凝重起来,我介绍了当时的背景,请学生们探究课本中的问题。最后,我请学生们探讨“为什么会有这次战争?”在学生们各抒己见中,我们达成了共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但了解了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更认识到理解尊重不同文明对世界和平与安宁有着重要使用。

二、在造型、表现课中唤起学生更微妙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认识、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为今后的文化传承与交流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耐心,磨炼学生意志,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发展个性。我在教学生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常常会有学生认为外国画比中国画好,中国画太简单,几笔就画好了,仿佛谁都可以成大师。而外国画要画像,技法很难。面对这种思想,我把学生分成两派进行辩论,一派认为中国画好,一派认为西画好,在辩论中,学生们逐渐认识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历史背景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争论许多学生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骄傲、为我们祖先创造的杰出艺术而自豪,他们都开始愿意尝试用毛笔、墨汁、宣纸画画了,那认真程度让我对祖国的艺术前景充满信心,这节课改变了学生以往对中国画的误解,增强了学生对我们民族传统绘画的理解、认识和热爱。

版画学习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的过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看完我的演示,该他们动手时,有很多学生却选择简便宜操作的图案完成作业,有的学生看到偷懒的学生的作业以后,也放弃初衷,拿着半成品的作业来交。还有的学生畏难情绪较为严重或者是不自信。针对学生们的这种心理,原计划的课时因这些变化而稍稍延长了些,在作业讲评时我先谈他们作品的优点,再提要求。针对不同的问题单独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学生们面对修改的作业明白了“任何成功背后都有加倍付出的努力,谁也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的道理。

三、在设计、应用课中培养学生的公德及环保意识,加强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在学习中养成乐于助人、做事认真负责的好品质

如:在《大家动手做条龙》的课前准备中,我要求学生们准备学具。上课时却有部分男生什么也没带,一个人不带纸杯将影响一个小组的制作,组里带纸杯的同学非常生气,坚决要求换人。我批评了不带学具者,但强调了团结互助的精神……终于,一条条龙制作出来了,没带学具的学生显得比以往勤快许多,忙着收拾桌子、捡地下的纸片儿,打扫卫生十分卖劲。小结的时候,学生们的总结非常全面,为那些没带学具的学生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美术课,同时也让龙的精神逐渐扎根在每一个龙的传人心灵之中。

四、在综合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塑造学生们美好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精神,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在《宣传品的设计制作》课中,各小组分工明确,就连平时调皮的学生也没时间说怪话了,不太擅长画的同学就配合画画的同学制作,还有些女同学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宣传品中加入花边、布贴,非常新颖别致,平时不爱动手的学生在这节课中也尽力配合其他同学进行制作。浓浓的团结友爱精神充满了整个课堂,我们共同感受着这美好的时刻。

当然课堂上也有不和谐和时候。在《策划一次出游活动》中,有一个小组里发生了争执,男同学要这样画,女同学要那样做,双方各执己见僵持不下,我让大家来共同参与争论,引导学生在争论中开拓思路、学会思考,互相学习,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掘他们的潜力。结束时我问全班同学互不相让的争吵是否有助于解决问题?答案是否定的,通过争论让学生明白加强团队精神和集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也明白今后再遇此类问题时应该怎样解决。

上一篇:关于我院基层建设情况的报告下一篇:小学艺术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