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调研材料

2024-06-20

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调研材料(精选10篇)

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调研材料 第1篇

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这为农业机械的组织化、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在**县活跃着各种形式的农机合作组织,他们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农业生产作业,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但是,一

些新的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农机合作组织在未来的耕地流转经营中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下一步又该采取何种措施适应耕地流转经营?带着这些问题,**县农机局成立了专题调研组,从4月6日至4月10日,走访了9个农机协会和3个农机合作社,对他们的现状、需求进行了了解,并充分借鉴河南焦作、漯河等地农机合作组织的应对举措,积极分析探讨农机合作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对策。

一、农机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自2005年以来,**县农机局在省、市农机办的领导和指导下,不断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坚持以“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作为主要指导思想,保证全县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各种农机协会72个,入会会员3800人,拥有各种大型机械6500多台,总动力达32万千瓦,发展农机合作社10个,社员达到750人,拥有各种机械1000余台套,服务范围涉及农机作业、农副产品加工、运输、维修、灌溉、销售等各行各业,在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骨干,农机户为主体、农机服务市场为纽带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根据会(社)员的反映,参加农机协会(或农机合作社)后,很多事做起来要方便得多,成本比自己单干时要降低20—30%,收入却要比自己单干提高30—50%,有的甚至要提高一倍。通过农机合作组织的运营,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提高了规模经营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起到了推动整村整镇机械化作业、提高机械化水平的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耕地的适度规模流转经营。

二、农机合作组织将成为土地流转经营的主力军

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的加大,农机补贴资金规模和补贴比例的逐年攀升,各种大型农业机械的保有量将在未来10到20年内趋于饱和,这就意味着跨省区间的机收、机耕或机播的机会越来越小。在新的三农政策出台的情况下,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将为农机合作组织提供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

在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机服务组织开始尝试不同方式的土地流转经营方式。如**县富民小麦种植合作社的土地承包、兴隆镇农机作业协会的土地托管,孟寺镇沙窝村农机作业协会的土地租赁等。这些农机合作组织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除了在租赁、托管或承包的土地上作业外,还进行跨区作业、良种供应等服务。他们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无论从事订单作业,还是土地托管、租赁、承包,都是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的主力军,是农民种地的后勤部。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农机合作组织都能有条件租赁、承包或托管土地,也不是所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都必须发展成为农机合作组织。因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来说,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种植粮食或经济作物赚取利润,如果拥有耕种收全套农机具的成本比雇佣农机合作组织的机械还要高,当然会选择与农机合作组织合作,而这也将成为未来农机合作组织生存方式之一。

三、参与土地流转经营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在调研中发现,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在参与土地流转中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而这些因素也将影响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

第一,尽管农机合作组织都有规章制度,实行统一组织生产的模式,但实际操作中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目前大部分农机合作组织会员(社员)不交纳会费,合作组织的正常运转主要是靠带头人的信誉和人品在维持。这样的模式缺乏发展后劲,一旦带头人出现问题,可能这个合作组织就面临散伙或重组。

既然作为一个合作组织,就不仅要有输血功能,还要有造血功能。如果适当收取会费或提取一定的公益金,除了保障合作社的正常运转,还可以有剩余,就有能力考虑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参加土地流转经营还需要一个平台,应该尽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近几年,由于农业科技含量的逐步提高,种地投入低、产量高,加之国家不断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从而土地产出效益不断提高。有的农机合作组织本来已经与农民签订了耕地承包或租赁合同,但看到土地产出效益提高后,不少农民嫌承包价低了,要么涨钱、要么退地;也有农民看到别人种植经济作物发财了,也想把地要回去。在调研中发现,类似这种问题让所有想流转土地的农机合作组织感到头疼。

这些农机合作组织希望有一个平台,能够把农民想流转的土地挂出来,通过这个平台的运作,使土地流转真正有法规保障,使之在一定时间内有相对稳定性。

此外,农机服务组织是近几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组织。尽管借助于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发展很快,但毕竟因其主要从业人员是农民,相对来说,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不是很到位。要想使之成为真正的新型职业农民,还需要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帮助,使之健康快速发展壮大,为加快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促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调研材料 第2篇

谭家山镇经管站周杰

海中农机专业合作社于09年7月10日在谭家山镇高山村挂牌成立,是谭家山镇首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该社成立之初由5名农机大户和农业种植大户自发组织而成。到目前为止,专业合作社成员发展到102名,已拥有各类农机具80台套,其中拖拉机22台、收割机20台、手扶旋耕机16台、插秧机7台、大型旋耕机4台、直播机3台、机动植保机2台、农用运输车6台,配套农机具245台套。专业合作社下设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和运输等五个分队,主要以机械耕整、机械播种、机械插秧、机械收割、植保、运输等为经营服务重点,在满足本地机械化生产服务的同时,组织开展跨区生产作业。现将专业合作社工作调研如下:

一、改变经营策略,树立服务理念

前几年,谭家山镇耕整机、收割机一共加起来不到10台套,农机具、农机手特别分散、服务质量不高、作业价格昂贵,农机具更多的只是作为农机户经营挣钱的工具。为了改变这一现实,自发组建了海中农机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几位骨干就暗暗发誓,要彻底改变谭家山镇农机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而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就是要树立“服务为先”的经营理念。为给社员鼓励信心,专业合作社邀请农机专家、农经局和农机局领导介绍农机应用的前景,讲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趋势,帮助社员更新了观点,认清了形势,增强了扩大规模、加速发展的信心。

二、依靠科技推动,提高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员良好的专业技术素质和先进的农机设备是专业合作社进行优质农机服务的前提和保证。一是专业合作社始终把提高社员素质当作专业合作社工作的第一要务。经常性地组织社员学习农机新政策、新技术、进行新机具推广应用培训,近一年年来,专业合作社自主培养农业科技技术骨干15人,农机手28人。二是专业合作社坚持引进先进农机具,不断适应服务需求。2009年9月,专业合作社引进了集施肥、播种、开沟为一体的精量联合直播旋耕机。今年5月,又引进了作业效率高的大型耕整机和多功能联合收割机。三是专业合作社始终以探索创新为突破口,不断增加农机服务品种。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立足本地农业生产,走全程机械化道路,不仅实现机整、机收、机植保一体化服务,而且推广了机插、机播技术、机插面积已达2万多亩,机播面积已达1200亩,大大减少劳动力,减轻了劳动强度,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加了农户收入。

三、转变发展战略,开拓服务市场

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提供机械耕整和机械收割两项农机服务,由于专业合作社没有什么知名度,大部分业务只局限在本村及附近村。经过近一年的发展,专业合作社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广,专业合作社信誉越来越好,为进一步开拓农机服务市场,专业合作社采取了五大发展措施。一是外向发展,扩大市场。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和技术优势。农机跨区作业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富民工程,专业合作社利用这一有利的契机,采取了送出一批开辟作业新市场、留住一批巩固老服务区的办法,每年5月,由农机大户牵头组织一批收割机赴梅林、中路铺等地开展跨区作业,另一批由我牵头在本镇及周边地区进行收割。专业合作社还组织部分收割机到株州等地进行水稻跨区作业,均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内向挖潜,加强管理。针对农业机械越来越细化的特点,分设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和运输等五个分队,统一组织核算,灵活开展业务,使有限的农机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益。三是横向创新,开拓业务。去年11月,专业合作社引进的油菜直播机试用成功,从而将服务种类扩大到水稻、油菜两大作物的全部主要生产环节,实现了农机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运输一条龙服务,当年创收8万余元。四是纵向延伸,增加产值。鼓励农机大户向种植大户转型,积极培养农田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把土地大规模,高价租赁集中到大户手中,全部实现机械化。加快土地集约化经营和高标准生产步伐,加大转移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户收入的“双赢”模式。今年专业合作社已从部分农户手中租赁耕地700亩,其中农户委托合作经营管理的达300亩。五是周边外引,互惠互利。每年农忙时节,在专业合作社承接外地大宗业务后,本地农机服务十分紧缺,为解决这一问题,专业合作社从长沙等地引进20多台半喂入收割机及时为本地农户抢收,收取一定管理费,既解决农忙时的矛盾,又增加了专业合作社收入。

四、改进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

农机服务是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的服务行业,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社员的利益。为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专业合作社严格推行“三大举措”。一是价格公开制。专业合作社向服务对象公开承诺:机耕为70元/亩;机插机播为40元/亩;机收为80元/亩,机植保5元/亩。根据路程远近和耕地状况上下浮动不超过10元,有效防止了个别机手在大忙季节漫天要价,维护了专业合作社形象。二是考核评价制。统一制作机收评分卡,由服务对象对农机手打分,从服务态度、作业质量、到岗时间、收费情况、保护机耕道情况等方面进行打分。根据评分资料在年底评选十佳农机手,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进一步提高了农机手高质量服务的积极性。三是跟踪服务制。改变过去农机服务收费之后一走了之的做法,改为在收获后及时跟踪了解农作物产量情况,调查增产或减产的原因,听取对农机操作的建议,打造了优质、诚信的服务品牌。梅林、中路铺等镇内外多个地区与专业合作社长期保持联系,形成了订单式服务。

五、牢记服务宗旨,强化服务效益

专业合作社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通过多种形式达到促农增收的目的。一是合理分配促增收。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方式是:原属于社员的农机具所有权不变,专业合作社提供机耕、机插(播),植保、机收、运输等服务,实行统一调度、统一收费、统一经营,并对部分作业项目实行提成,如机耕每亩上交专业合作社2-3元,机收每亩上交3-5元,年终实行二次分配。二是统一采购促增收。专业合作社成员购置农机、燃油时由专业合作社牵头进行统一采购,享受国家农机补贴。秋收期间专业合作社与石油公司达成团购协议,每升柴油优惠0.1元,仅此一项就为农机手节约成本3万余元。三是争取扶持促增收。积极与县政府、县农机局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项目扶持资金,用于专业合作社办公场所及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农机服务促增收。实施农业机械化,大幅度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以水稻为例,每亩耕整、机插、机防、机收四个环节需成本195元,较人工操作生产成本330元,节约125元。今年以来,专业合作社共进行水稻作业近2万多亩,累计为农民节省生产成本250多万元。

海中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一年来,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农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农机合作社发展与对策调研 第3篇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办方式

我市农机合作社创办方式可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农机大户牵头兴办有97个, 占71.85%。由农机大户牵头发起, 农机手和有机户自愿带机入社。如炳华、茂胜、旗杆等农机合作社。其特点:机具维修方便, 作业灵活, 效益较好;二是以村支书或村主任领头创办有22个, 占16.3%。如荣安、作威、龙标等农机合作社。村干部领头、集中本村机手和农机户成立组建合作社, 以合作社为依托, 对本村的土地采取合同方式开展农机作业, 以本村作业为主, 辐射周围村。便于集约化生产, 机具调度方便, 效率高、效益好, 利于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三是由镇农机员牵头兴办有11个, 占8.15%。他们通晓农机业务, 善于管理, 多是本村本土, 投入一定资金或机具, 动员组织当地农机户组成合作社。如嵛誊、金马等农机合作社;其特点:利于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主要开展订单式作业, 效益较好;四是由农机企业或农机维修点老板牵头兴办有5个, 占3.7%。他们不仅投入资金或出机具, 而且担当农机经纪人, 提供全程农机维修保障等, 主要吸纳自己的客户来组成合作社。其特点:机具类型和作业服务集中, 主要开展跨区作业和订单作业, 有利于管理。

二、合作社的运行模式

目前, 我市农机合作社的运行模式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 运作程序简单:

多数农机合作社运行程序简便, 没有专职管理和技术人员, 以纯农民为主。合作社成员在生产季节聚在一起商讨生产和作业计划、合同的签订、主要事项的处理等工作, 日常经营由理事长来负责筹划, 收益主要按照作业量来进行分配, 利润提成和公积金提留的数量较少, 合作社核心成员基本上是农机大户, 其收入主要是农机作业收入, 管理服务人员多属于义务型。

2. 运行形式规范:

土地承包制后, 形成了户户办农机,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转移, 大量有机户转变成了有机无人用的新型“无机户”, 农业生产遇到了新的挑战,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 农机合作社应运而生, 入社成员自愿, 解决了有机户闲、无机户难的现实问题。按合作社法的要求, 按程序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 其形式逐渐规范。

3. 管理机制不健全:

邳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合作社虽制定了规范的章程和规章制度, 但多流于形式;科学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 日常经营决策往往由个别人说了算, 少数合作社变成父子社、兄弟社;合作社虽有明确的理事长, 但缺乏专职的财务、机务等人员。合作社管理机制不健全还体现在: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社员管理、生产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缺乏。

4. 合作不够紧密:

大部分合作社的“二次返利”比例较小, 部分合作社没有公积金和机具折旧提留, 因此, 无法与成员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经济关系。合作社在沟通交流、安全生产教育、技术培训、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创新不够, 社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意识和共同发展理念不强, 总体上, 社员与合作社之间的关系不够紧密, 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三、农机合作社发展思路和对策

1. 强化领导力, 落实责任制

各级政府和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农机合作社建设发展工作的的领导, 对农机合作社建设的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和细化, 落实目标考核责任制。2012年我市把农机合作社发展和星级创建任务落实到镇,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采取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全力做好指导、服务和扶持工作, 不定期督查调度, 及时帮助解决合作社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在自愿、平等、互利、合作的基础上, 创新发展模式, 发挥农机效能, 提高经济效益。

2. 加大宣传力, 增强紧迫感

农机合作社是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诸多矛盾的突破口, 不仅解决了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落后的的弊端, 而且促进了大农机的发展。根据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 到2020年江苏省农机户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比重将达到75%以上, 实现这一目标, 困难很大。因此, 要加大宣传力度, 突出舆论引导, 切实提高认识, 做到重点突破, 整体推进, 抓出成效。

3. 彰显政策力, 激励合作社

农机部门要切实吃透建设和发展农机合作社的相关文件精神, 从解决注册时搭车收取经纪人资格证办理费到协调办理合作社机库建设用地手续;从合作社的农机业务技术指导到规范化建设和星级创建指导;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到农机专项资金如机库建设、秸秆还田、科技入户资金等对农机合作社的资金扶持;从协调销售企业在合作社购机时给予贷款到合作社购置推广机具的短期资金担保等给予政策优惠。同时镇村二级政府在土地流转、作业合同签订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对牵头兴办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户、村干部、农机员和其他农村能人, 农机局和镇政府在技术培训、信息交流、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使农机合作社能切实感受到政府支持、农户欢迎、效益良好, 实现名利双收。

4. 发展凝聚力, 规范软硬件

农机合作社的主要资产是农机具, 统一保管是实现“六统一”的前提, 要认真落实好苏政发【2010】159号文件精神, 积极支持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存放场库。合作社有章程、有制度、办公有场所、机具停放有机库, 社员才有“家”的感觉, 通过加入合作社这个平台, 广大社员的业务技能、合作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团结意识会逐步得到提高, 合作社的文化氛围也会逐渐形成, 各项制度的落实就会更加顺利, 社员对合作社运行的监督和沟通就会加强, 服务能力和大局观念也会进一步提高, 星级建设和平安建设步伐就会加快。坚持“先建设、后规范、再提档升级”的发展思路, 把农机合作社建设成为设施齐全、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效益明显的规范化合作社。

5. 提高服务力, 拓展新领域

大丰市农机合作经济组织调研报告 第4篇

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 第5篇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了曹县农机化装备水平。目前全县拥有拖拉机13970台,联合收割机2745台,与之配套的农机具20866台(套),农用运输机械122990辆,农机总动力达到219万千瓦。为了组织好这些机械,提高利用率,更好地发挥其效能,服务于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我们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发展农机合作社作为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鼓励、引导、扶持、帮助农民申请创办领办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组建过程中,按照建设标准高、运行规范、作用发挥好、发展潜力大的要求,要求农机合作社都有明确的章程、规范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组织机构。2011年新建农机合作社21个,建立省市级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新增入社社员527户,新增农机总动力3万千瓦,累计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56个,全县27个乡镇办事处均建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总额7000余万元,从业人员3521人,入社社员786户,入社机具2538台套,2011年农机合作社服务总收入5298万元。

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社活跃于田间地头,成为农户生产经营离不开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服务既得到了农户的认可,又是新机具、新技术的使用者、传播者,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一是有利于整合农机资源,降低农户投资成本。合作社因其合作主体产权关系明晰,所以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转换经营机制,理顺各种利益关系,调动合作者的积极性,扩大组织规模。由于农业机械一次性投入比较大,效益回收周期较长,靠一家一户都去购买农机是很难实现的,而农机合作社以资金或机具入股合作经营,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降低了农户购机成本,而且又通过养机户以机具参股的方式盘活了有机户的资源,实现了“双赢”。二是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合作社的有效运作,利用地区生产季节差,积极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减少闲置时间。据统计,参加合作社的机具比其它同型号机具的作业量平均提高30%以上,提高了机械运行效率,增加农机户收入。另外,利用合作社的品牌优势、规模优势、专业化优势,拉长农业产业链,向粮食加工、销售、运输、特色农产品产业、经济作物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增加二、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则需要实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农业机械化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机合作社解决了无机户的农机作业问题,使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真正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四是有利于提高农机户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机作业市场的竞争力。农机合作社按照农机作业市场需求开展统一管理、专业服务、规模经营,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互帮互助、自我服务,克服了单机独户作业的困境,以组织的形式,集聚合作的力量,抵御市场风险。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但总体来看,还处于较低层次,滞后于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在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社会化作业服务中,运行不够规范,且部分农机具老化,难以按照农机化作业标准完成服务,这就造成了在作业过程中,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农业的标准化生产难以实现。二是作业服务领域有限。目前由于经营规模偏小,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服务的领域主要在粮食作业的机械化生产上,缺乏向其他农作物生产服务的能力。大部分为小麦和玉米的机耕、机播、机收等生产环节的服务,经济作物机械化程度较低,尚有待于向农业生产产后加工环节的延伸。三是运营管理水平还不高。目前,曹县农机合作社队伍中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真正懂经营,有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且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不足,以至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经营效益难以实现最大化。

三、措施和建议

提升全县农机化服务水平,是广大农民的需要,也是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需要,这其中的关键是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很有必要依法推动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一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纳入到全县生态文明村建设内容中,各级领导要重视,乡镇政府有人抓,职能部门加强指导。不断优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环境,尽力为农机合作社在工商登记、税收减免、用油、用地安排等方面提供优惠和便利。

二要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政策倾斜,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其一是市财政给予资金配套,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其购买和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装备水平,特别是要在农民亟需的农业机械方面,提高补贴比例。其二是有关部门要开展农民购机小额贷款、贴息等业务,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其三是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用地上给予支持。

三要在农业农机项目建设上与农机专业合作社搞好结合。在安排有关农机项目时,给予农机合作社优先安排和重点扶持,促进农机合作社不断发展和壮大。

四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对现有的农机推广、维修、培训部门进行扶持,逐步建立起集公益性、服务性、经营性为一体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作业信息、农机维修、培养农机操作人员等服务工作,解决农机户的后顾之忧,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储备一定的技术、管理人才。

五要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定各项作业标准,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行,标准化管理、可持续发展。

六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发展机专业合作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妥善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实际,科学制定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按照参与而不干预、推动而不强迫、组织而不包办的原则,为其提供服务和支持,保证其按市场化要求运行。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6篇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机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推动了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机化的发展质量。同时,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本,示范带动能力强、效果好。

二是完善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充实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间环节,有效承载了基层技术推广、政策宣传、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生产组织和安全教育等农机管理工作,为基层农机服务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作为农机服务的延伸和补充,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把广大机手组织起来,联合起来闯市场,提高了农机的规模化作业程度。

三是提高了农机作业的标准化。农机规模化作业和示范区发展,提高了农机作业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依托专业合作社,建立和发展起了3处农机化示范区,为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实施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四是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代耕代种、农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展规模经营,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推动土地经营方式创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统一经营向农户的联合与合作。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解决农田弃耕、撂荒问题,支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五是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培训平台,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实现共享,增强了标准化生产和协作意识,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农机户以资金入股合作经营,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减少了一次性投入,降低了农民的投资风险,使农机作业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已经逐步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各个领域中来,农机作业市场的扩张,技术装备更新,作业模式的创新都将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农机专业合社将不断为农民搭建更加广阔的增收舞台。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

按照“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机械”要求,该社实行股份制管理,开展集约化经营和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子,并面向全市及相邻县市,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农机专业服务。其经营涉及机耕、机播、机收、运输作业、农机修理、信息技术咨询、小型农机具销售等。其利润分配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按股金比例(包括入社股金和拖拉机折价股金)进行分配;二是按出勤作业率和工作效益进行分配,制定统一收费标准和作业金提成,实行单人单机核算,作业收入按10%上交为集体积金,扣除平常正常开支外,其余部分年终按股份进行分红。在管理上,先后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合作社服务纲要》《合作社纲要》《合作社社员管理办法》《合作社机具维修维护细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等5个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合作社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农机服务助民富,互帮互助促发展”为主题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结对共建”活动。一是推行价格公开制,向服务对象公开承诺耕地100元/亩,收割100-120元/亩,价格低于市场价,使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二是开展帮扶互助活动。党员社员主动与家庭劳动力不足的困难户结对子,通过“一对一”和“多对一”的方式为困难农户免费提供农机服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发展数量少、影响带动小。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到目前还只有2家,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不足。

二是主体结构单一、服务领域不宽。农机合作社大都由青一色的农机大户组成,主体结构单一,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专职的信息人员以及其他后勤保障方面的人员,且以从事单一的机收服务居多,机插、机耕、机烘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服务明显不足。

三是管理制度有待规范、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规定,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民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偏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厂库棚建设用地短缺,农机维修服务组织建设滞后,农机服务组织在享受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用电用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仍未能得到落实,或难以执行到位。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明确农机化发展的组织模式以合作社为主,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支持主体,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特别是用地上给予支持,协调各部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是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设施建设,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目前,农机具场库棚建设严重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具损失浪费现象严重,亟待各级财政的扶持与投入。

三是依法发展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做好典型示范、推广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农机专业合

作社的稳定发展。按照“先发展、后规范”的工作思路和“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则,逐步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使其有序健康发展。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初级阶段向规范的高级阶段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宗旨是“民办、民营、民受益”,农机专业合作社隶属于现代农业企业行列,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内部管理水平高低,代表着一个专业合作社的成熟规范程度。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制定内部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建议市级财政将培训经费纳入计划,做到专款专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7篇

按照济宁市农机局《关于开展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要求,为弄清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方向,进一步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县农机局高度重视,研究成立调研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据本次调查统计,我县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成立并在农机局备案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35家,正常运营的23家,目前停止运营或未运营的1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418户,停止运营或未运营的社员125户,(以下数据不包括停止或未运营合作社)服务农户4.04万余户,从业人员447人。合作社拥有农机具共143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72台;小麦联合收获机16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81台,深松整地机43台,资产总额4619.6万元,基础设施用地3.99万平方米,其中办公和机库房面积1.26万平方米,机具维修车间0.25万平方米。2014,运营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完成农机作业服务总面积35.7万亩,其中跨区作业面积14.08万亩,订单作业面积6.42万亩,流转土地面积0.516万亩,托管土地面积3.372万亩。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经济效益上也取得了较好成绩,据调查,2014,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总收入约为1910.15万元,其中田间作业收入为1569.15万元,农资经营收入165万元,农机修理服务收入166万元。

(二)主要特点 我县自2008年成立第一家农机合作社以来,截止到2014年底经工商注册并在农机部门备案的合作社35家,数量不少,但良莠不齐,有的合作社自成立就未能运行起来,如浒泊、安民山等合作社,有的合作社运行几年后,遇到无法预料情况致使无法开展,如富民、泰福合作社等,这也是事物发展规律所势。总之,农民机手对成立农机合作社也经历了一个从试探、盲目到理性的过程,从刚开始的农田收获、土地耕整比较单一的机械化作业服务,到现在农田的耕、种、收、植保及灌溉的全程机械化服务,并有向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土地流转承包等相关领域发展壮大趋势。如国惠、万仓、联丰、顺发、秀清、天力农机专业合作社。

(三)工作措施

县局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并列为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引导和帮助合作社按照省市级示范社的认定标准进行完善和建设,多次邀请和支持合作社参加各种类型的农业农机知识技术培训班和农机生产现场观摩会。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推动了我县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农机合作社是农业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长壮大对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带动下,农机购置高潮不断,农机合作社成为新机具购置换代更新的重要力量,提高了农机化装备水平。2014年我县的国惠农机合作社、滨湖益民农机合作社、东方红农机合作社新购100马力以上联合收获机、拖拉机达十多台,根据调查每台机械作业面积都在1000亩以上,国惠合作社社员唐守山、滨湖益民合作社社员马洪峰单机作业面积达近2000亩。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极大地推动了我县农机化发展,促使了我县的农机化作业水平的提高。

二是缩短“三夏、三秋”生产周期,促进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机合作社把分散的机械组织起来,合理配置、优化组合,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小麦收获时间已从以前近一个月时间减少到现在3~5天,“三秋”生产由原来的一月多时间缩短为10天左右,从百万农民抢“三夏”、战“三秋”,到现在万名农机手战“三夏”、“三秋”,劳动力占有量减少三分之二,降低了劳动强度,解放了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合作社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国惠合作社、顺发合作社等还开展为五保户免费作业、无劳动力户免费低价作业公益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是推动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的机械数量多、机具集成配套、服务功能强、能够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以及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与合理配置,将大量土地“捆绑”经营,既有利于农机规模化作业,减少作业成本,又能实现规模化经营取得可观效益。联丰农机合作社、天力农机合作社开展了土地流转和托管作业服务,受到省市县领导重视,多次莅临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械化作业现场进行观摩,受到领导称赞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机合作社基础薄弱,各环节都颇显粗糙。农机合作社的主体是从事农业第一线的农民朋友,对农业生产都是一把好手,但经营合作社就显得有劲使不上,管理跟不上,运行机制、财务制度、新技术运用上滞后和脱节,因此对农民合作社的承担的项目和扶持政策目前要求的标准太高。

二是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环境重视不足。近年来,国家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太小,县级财政困难,无法拿出资金扶持基层农机专业合作社,上级扶持资金分配到地方也就很单薄了,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推动作用不明显,且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处于摸索起步发展阶段,其成效还不够明显,对农民的诱惑力不强。

二是作业项目单一,服务领域狭窄。我县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多数是常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深耕犁、常规播种机等,主要从事机耕、机播和机收工作,而只有联合收割机实现了跨区作业,机械的利用率不高,作业量小,收入较低。并且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新型农业机械,如免耕播种机、深松机和经济作物机械信心不足,投资新领域(如畜牧业、水产业)怕担跨行业风险。导致农田机械作业市场单一化,效益相对比较低。

三是大机械与小地块矛盾突出。一家一户的小块经营和复杂的种植模式,使大型机械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作业效率,收益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土地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农机作业的效率与节本增效的潜能难以发挥出来。四是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平衡。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起步较早,到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但大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规模小,合作范围不广,层次不高,规范不严,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其成员大多是农民,基本素质比较低,缺乏发展活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差。

五是办公场所紧张,机械库房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地方政府在建设规划时,未能考虑农机合作社的基础建设用地,甚至对已经运营多年的合作社设施用地进行了出售或划作它用。由于国家土地政策管理严格,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用地审批太难,合作社大都缺乏机械库房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致使许多农机合作社农业机械无法集中存放,多数农机户到处搭建简易库房或露天存放,造成机具存放混乱,从而浪费了更多资源。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后发展趋势

目前,以分散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粗放型生产管理,效益不高,人力财力严重浪费,阻碍了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的推广应用,农机装备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这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客观上提出了调整与农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新要求。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应运产生和发展的,合作社通过对农业劳动者之间和先进生产工具的有效组合,为农业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建立了有效的组织机制,为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扩大生产规模创造了有利条件。首先,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合作社这种形式,本身就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相吻合。其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大趋势,随着土地流转办法方式的不断完善,农村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连片土地,大型农业机械作业是必然选择。其三,农业生产新环境发展不断变化,将使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分散式的小农经济形式将逐步被集约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取代。最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知识技术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有利于合作社发展的文化氛围将愈加浓厚。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虽然当前存在很多问题,但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以种粮大户、农机户、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全程机械化生产为手段,以土地流转或委托管理为规模化生产模式,是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总趋势。要让合作社加快驶入规范化、高效发展轨道,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农机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而我们农机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一股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合力。

五、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争取落实有利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政策。政府部门应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尤其在保证农机设施用地政策方面急广大农机户之所急。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能保证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的政策,让合作社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不断壮大,同时希望国家对于农机用油财政补贴款项,能按农机作业面积和作业机械数量直接发放到农机户手上,同时在跨区作业、散小作业地块(政策原因造成的地块分散)的机械转移途中油料消耗能否给以合理的补贴,使开展农机化生产服务的农民直接感受到实惠。

二是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作的领导。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今后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桥梁。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列入当地新农村建设整体发展规划。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提高技能和素质,增加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量,改变农业生产者“土、脏、乱”传统社会地位。

三是加快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发展。促进土地流转,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增加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扶持力度,每建一处农机专业合作社,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就要给以相应的资金或实物支持,用于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创造农机专业合作社良性的发展环境。推行农机的合作经营,可以减少农业机械的重复购置,减少资源和资金的浪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机械的效能。要鼓励经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引进、试验、推广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拓展服务领域。要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重要意义和典型的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梁山县农机局

郭东爽)

浅淡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 第8篇

关键词:农机,合作组织,发展

近年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方兴未艾, 并成为农机市场的主要消费者和跨区作业的主力军, 是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机合作组织具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 在优化配置农机资源和提升农机化综合水平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而言, 这些农机合作组织无疑是新装备和新技术的推广对象, 通过与他们联合, 可以有效弥补农机推广人员力量的不足, 发挥农机合作组织的辐射作用, 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开展。

1 打造服务品牌, 扩大合作社的影响力

服务是农机专业合作社最具特色的品牌, 也是生命力所在。我镇农机推广站特别注重农机合作社的品牌发展和文化建设, 按照“叫得响、拉得出、能战斗、有活力”的要求, 不断健全机制, 改善管理, 强化服务, 打造品牌, 营造文化, 扩大影响。组建农机合作社之后, 使机手之间、机手与种植大户之间由原来的竞争对立关系变成了团结互助的合作伙伴, 有利于打破小农意识、建设“诚实守信、关心社会、照顾他人、互助合作”的合作社文化。引导和推动农机所有者走向产业化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兴机可以富民, 农机服务社会化是一项富民工程。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后的发展就是要立足于我镇水稻、玉米、大豆、白瓜四大优势产业作物, 要成为农机与农艺结合的典范, 要对农机与农艺的配套问题进行研究;要进一步搞好农机跨镇、村作业服务, 扩大跨区范围, 延长作业时间, 千方百计增加社员收入;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及时解决农机合作化经营中出现的新问题, 切实维护社员的合法利益。吸纳更多的种植大户和机手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 扩大农机服务范围, 努力打造我镇农机专业服务的品牌。合作社成立后应在致力于提高社员素质的同时, 使广大社员积极融入组织中, 加强团结协作, 做到“利为大家谋”;努力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扩大规模阵容、扩大服务范围、扩大知名效应;规范组织机构, 发挥整合效果, 实施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实现财务收支制度化、公开化, 保障组织内部和谐, 推动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2 建设精干农机手队伍, 提高合作社的服务质量

加快农机手队伍建设是做好农机合作社工作的根本。目前我镇农机手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陈旧、文化层次仍较低。建设精干的农机手队伍, 一是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通过不同层次的脱产深造、在职函授、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 不断更新农机驾驶人员的知识结构, 提高业务素质及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掌握现代科技手段, 以适应农机科技不断发展的需求。二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纳人才, 营造良好环境留住人才, 使更多的熟练的驾驶人员来从事农机合作社的服务工作。三是注重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机企业家队伍。四是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 开展农机从业人员及后备人员技术培训, 培养一批掌握并能应用高新农机技术的新型农民技术队伍, 逐步通过示范、指导, 提高广大农民的群体科技素质, 捉进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农机合作社队伍建设, 以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 为保障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目前, 活跃在我县农村的3500多名农机手, 已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3 健全机制, 增强合作社的活力

农机化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方面, 我们本着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有章理事和有钱办事的问题, 努力拓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获利空间, 鼓励合作社积极引进、试验、推广新技术、新机具, 拓展服务领域, 加强横向联系, 实行异地合作, 实现跨区域作业, 提高农机具利用率, 延长农机服务产业链。让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有事做, 有钱挣, 不断创新农机服务模式, 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一是在运营方式上实行统一业务联系、统一作业调度、统一服务质量、统一机具修理、统一收费结算的“五统一”管理模式, 实现连续有序作业, 避免恶性竞争, 减少机具田间无效转移时间, 增加农机作业量, 实现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二是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使农机大户由原来的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农机专业合作社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虽短, 但很受农民欢迎, 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已经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新亮点, 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三是通过开展以“诚实守信、团结互助”活动, 实现信息、技术、服务和利益的共享。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途径分析 第9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组织;农机服务社会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3-0077-02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经营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农机化经营的主力军。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机合作组织,是在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土地流转速度日趋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增强的新常态下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辽阳县把发展农机合作社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在规范中培育发展,在发展中逐步规范,使农机合作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推动了全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1 本着“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自愿互利、民办民营、兴机富民”的原则,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近年来,辽阳县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将农机服务管理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纳入重点议事议程,不断优化农机化发展环境,提升农机化综合水平,加快农机化事业发展进程。以培育壮大农村经营主体为主线,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自愿互利、民办民营、兴机富民”的原则,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辽阳县依法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有54家,入社农户255户,从业人员520人。发挥政府服务功能,引导具有一定条件的合作组织适度承包土地及开展经营活动,从单项作业向联合作业发展,从主要农作物向高效农业方向拓展,倡导“订单作业”模式,以规模化服务促进合作社不断发展。同时,为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辽阳县农机局开展了“访社、帮社”活动。通过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走访活动,倾听合作社心声,摸清合作社底细,征求合作社建议,扶持合作社发展。通过搭建“帮社”平台,使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等惠农政策更多地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解决其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随着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扩展规模,51家合作社共有各类农机具3 500台(套),固定资产1.05亿元,服务农户17 350户,自身实力和服务能力均得到了新提升。

2 探索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和效益化

一是在农机专业合作社中推广“五统一”经营模式。即:统一签订农机作业合同、统一购进生产资料、统一机车调度、统一机车作业、统一农产品销售,开展整地、育秧、插秧、机收一条龙全程机械化服务,实现了"放心在外挣大钱,不愁家里承包田"的愿望。二是在重点农时季节积极开展跨区作业。着力解决作业分散、信息不畅、技术单一等问题,不断拓展作业范围与服务领域,引导合作社机械有序流动作业,让农机跑得欢、吃得饱,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装备数量多、技术力量强、生产规模大等优势,形成以农机作业服务为中心,以农机推广、技术培训、机具维修、配件供应、农机经销、投诉监督、信息服务等为支撑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动集中连片和一条龙作业模式,降低生产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3 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巩固一个、规范一个”原则,规范农机服务组织

辽阳县农机管理部门转变作风和思路,注重服务指导,突出关键环节,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一是重点抓好先期组建工作。引导那些思路清、头脑活、联系广、创造力强、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农机大户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带头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政府部门不能强推,也不能不推,要做到指导不决策,引导不干预,支持不包办,走多样化创建、规范化管理、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加强政策培训和宣传,让他们了解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扶持发展政策,激发他们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重点抓好规范管理工作。在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与指导过程中,要尽量帮助其完善合作社章程、安全生产、机务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规程,实行统一调度机具、统一作业质量、统一收费标准等规范化服务,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总结和宣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形成示范效益,引导健康发展。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者和管理者的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科技水平、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4 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向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倾斜,提升农机合作组织服务能力

近年来,辽阳县农机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发放农机购机补贴,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执行“阳光操作”,保证补贴工作公开、公正、及时、有效。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使用上,逐步向农机合作组织倾斜,提升其作业服务能力,并在购置更新大型农业机械、建设农机具库房、机耕地建设、贷款需求等方面,适度向农机合作组织提供优惠条件和政策扶持,着力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此外,把国家及省安排的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全程农机化项目区建设、农机新技术推广、科技入户、优质粮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水稻机械化育秧、保护性耕作、深松作业、农机抗旱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优先安排给农机服务组织,给予重点扶持。辽阳县柳壕镇嘉诚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从水稻育苗、插秧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服务,2014年为周边村镇实施水稻机械化作业面积466.7 hm2,累计增加经济效益达140万元。辽阳县富民菜业有限公司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近50万元,购置农机具20台(套),在蔬菜产业发展中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辽阳县农机合作社主要采取订单服务、土地托管服务、土地自主经营3种形式,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调配服务组织、统一存放粮食、统一销售,运用传统精耕细作和现代技术装备相结合的理念指导生产,为社员和周边农户提供生产、技术、营销等服务。农机合作社集中购买农机具,根据农户签订的订单服务选择使用不同的农机具,既解决了农户使用农机具问题,又弥补了农村劳动力的不足,使每家农户都能完成耕地农活,并产出优质农作物。

nlc202309041051

5 按照“扶优扶强”原则打造农机合作社示范典型,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辽阳县以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重点,实施合作社带动战略,主动上门为农机合作社排忧解难,帮助其解决技术难题和跨区作业问题,及时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务,引导农机合作社带头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扩大种植规模范围,当好农民致富的引路人。为发挥农业机械的最大功效,引导扶持辖区内农机合作社做大做强,农机管理部门及时总结土地流转经验,让农机合作社集中更多的土地,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真正发挥农机合作社配套先进农机具的作用。双赢农机合作社近年来实现土地流转680 hm2,这些土地用于种植玉米,由合作社统一购种子、化肥、农药,各生产环节由机械化来完成,年利润近80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300人,实现本地务工或外地打工增加收入24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不仅实现了合作社和农民的双赢,还实现了整村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参考文献

[1] 邸焕双.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道路研究[D].吉林: 吉林农业大学,2003.

[2] 张国利.基于土地规模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8):79-80.

[3] 阮建雯,李健,陈立畅,等. 国内外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4):74-77.

[4] 张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9):86-87.

Abstract: Liaoyang is developing in norm, is standardized gradually,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under the principles of "Government guidance, policy support, voluntary mutual benefit, private run, making people rich", "Mature one, developing one, consolidating one, standardizing one", "Supporting excellent ones". It raised the servic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ocialization, optimized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equipments,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provided a new path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socialization; path

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调研材料 第10篇

按照淄博市委《关于开展学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调研活动的通知》的有关部署要求,淄博市农机局组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专题调研组,深入区县、镇、村,采取座谈会、询问、查看档案等形式,对全市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调研,摸清了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下一步发展思路。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机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近几年,淄博市农机部门高度重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培育与发展建设。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由弱到强,实现了蓬勃发展,无论从发展速度、区域分布、发展途径,还是从组织方式、组织结构、服务功能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合作社已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截至到目前,全市已建农机合作社159个,分布上基本达到了每个农村、乡镇办事处有近2处工商注册农机合作社,乡镇覆盖率达到100%。合作社入社成员总数达4870个(户);服务农户的数量达14万户;机具数量达1.2万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2770余台,配套农机具5000余台(套),联合收获机达3200余台;资产总额2.4亿元,其中:农业机械原值2.14亿元;配套设施面积10.7万平方米;2011年作业服务总面积800万亩,其中:跨区机收作业面积350万亩;2011年服务总收入2.2亿元,其中:田间作业收入1.9亿元,修理服务收入1030万元,其他收入1180余万元;预计2012年底全市农机合作社数量170个。

二、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特点

(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机部门通过加强引导,政策扶持、做好服务,使农机合作社在机械装备、库房建设、办公设备与过去相比都有了新的提升。在机械装备上,农机合作社通过购机补贴都拥有10台以上大型机械,并且有配套机具,农机装备结构得到优化;在库房建设上,合作社通过自建、租赁等方式,库房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市合作社设施建设面积达10.7万平方,近一半农机合作社拥有200平米的标准车库,50个合作社达到省“五有”标准;在办公设施上,基本配备电脑、服务车等现代办公设备。多数合作社还配备了维修车间。基础设施的发展不同程度的改善了过去农机合作社机械多、存放难的问题,同时也促进了统一管理,增强了自身综合实力。

(二)内部管理不断规范,企业化运行越来越明显。农机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完善财务制度、机务管理、维修保养、安全生产、作

业管理等制度,提高了农机合作社的组织管理水平,促进了农机合作社标准化运行、规范化发展。在农机作业过程中实行统一签订合同、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机械调度、统一结算;对社员机械统一维修保养、统一年检年审;在利益分配上按制度执行;通过实施内部规范管理,减少了社员在机械维修、机械调动、联系作业方面的成本,提高了社员作业收入,增强了社员的凝聚力,为农机合作社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三)创办投资形式多元,适应性越来越强。农机部门结合农村发展实际,积极培育多种创建主体类型的农机合作社。通过引导发展,农机合作社创办主体类型,由过去单一农机协会牵头创办发展到现在的乡镇农机站领办型、农机大户带动型、村农机大院牵头型、农机实体或企业创办型的四种主体类型。投入方式也逐步拓宽到财政扶持、银行贷款、群众自筹、集体入股、以地顶资、以物顶资、以劳代资等多种方式。目前,现有农机大户牵头创办的达95家、以村农机大院牵头创办的47家、农机站牵头创办14家、农机企业创办的3家。不同创建主体和投资组建形式丰富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形式,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适应了农村生产实际,推动了农机化的发展。桓台县大田农机合作社适应当地的发展,在维修服务实体中心基础上成立了以维修为主的农机合作社,对当地的大部分农业机械进行维护维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服务内容多样,服务范围越来越广。随着综合能力的不断增强,农机合作社积极适应农业生产需求和服务市场的变化,服务内容向多样化发展。由原来单一的农田作业发展到现在的农机销售、维修和配件供应、土地流转、农业运输、农机培训、跨区作业、林果蔬菜生产等。基本形成了农田作业型、农机维修型、设施农业服务型、林果服务型等多种服务类型,涵盖了农村建设的各方面。合作社内容的服务多样化,较好地满足了农机户和广大农民的需要,农机合作社通过发挥装备、信息、作业、管理的优势,组织机手开展多种形式农机服务,有效的提高了农机手的经济收入。在作业形式上,合作社积极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一条龙”服务和土地规模经营,作业价格比单机分散作业每亩低3-5元左右,实现合作社得利益、农民得实惠的“双赢”。各具特色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农田作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机合作社在农机作业中,积极发挥配套机械多、机械动力大、组织化水平高、作业经验丰富的优势,实行统一管理,采取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的方式,开展各类农机服务,并实行规范标准化作业,保证作业质量,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每年平均8000亩以上,多者达20多万亩。如临淄朱台合作社积极实行粮食生产十统一服务,充分发挥组织化程度高、机械数量多、作业质量好的优势,承担了全镇的7.3万亩农田作业任务,受到了政府的肯定,群众的欢迎。在重点农时,合作社承担了全市农机作业能力的75%以上的任务,已经成为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的主力

军。特别是近三年我市开展玉米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中,农机合作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六)综合效益提升,发挥作用越来越显著。农机合作社通过加强规范建设,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升。一是提高了合作社和机手收入。据测算,机手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通过农机合作社作业,社员每年经济收入达5万元,多者达10万元,比单机分散经营要增加20%至30%的收入。临淄区朱台合作社2011年作业收入2100万元,社员孙长征收入达13万元。二是增强基层农机自我管理能力。农机合作社通过标准化建设,拢和农机户,整合机具、资金资源,在内部实行规范管理,并在组织机手培训、农机挂牌、年审、安全生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农机化项目等方面成为强有力的支点,有利于解决“基层农机管理机构不健全,农机无人管”的局面。三是促进了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机合作社利用国家的惠农政策,积极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据统计,近几年农机合作社共推广、大型联收机、小麦免耕机、玉米直播机1万余台,农机合作社积极建立了科技示范基地,并通过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作业、统一作业规范,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和标准化生产,保证了作业质量。各种新技术通过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合作社已成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四是加快了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过去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耕种,土地分散,机手单打独斗,不利于机械大规模作业。现在通过对机具、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整合,统筹安排农机具的使用,有效地解决了农机手单兵作战力量薄弱的局面和农户对农业机械的不同需求。促进了农机作业集约经营,有效地支持、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周村裕农、张店傅家、桓台博信合作社积极参与土地流转,为规模化经营土地起到带动作用。

三、发展农机合作社主要做法

(一)行政保障,推动发展

近年来,淄博市农机部门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在组织领导上,省、市人大连续两年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视察,对合作社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市局连续两年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的意见》和《开展农机合作社“五化”建设规范化推进年活动的意见》,并与各区县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市政府把“五有”专业合作社建设列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行动”项目重要内容;全市各级农机部门充分认识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机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这项工作当作重点工作来抓,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发展计划,把工作列入区县考核重要内容,这些都为农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从全市看,领导重视、政策扶持、财政支持、合力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良好格局已初步形成。

(二)典型示范,带动发展

农机部门注重典型带动,辐射发展,大力培育发展了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品牌效益良好的农机示范合作社。如:临淄朱台、桓台大田、仇星有影响的农机合作社等,通过多次组织参观学习、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其它农机合作社在发展上学有目标,赶有方向,辐射带动了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张店区傅家农机专业合作社、高青继伟农机维修部被农业部授予示范点。仇星农机合作社被授予全省明星农机合作社,并奖励资金15万元。通过典型培育挖掘,带动了全市创建农机合作社、发展农机合作社的热情。

(三)政策引导,促动发展

农机部门积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扶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采取优先补贴购机、实施项目带动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并积极争取财政、工商、民政等部门的支持,扶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在扶持政策上,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重点倾斜,放开机具台套补贴限制,有的区县还利用财政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累加补贴。2011年,用于合作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1900余万元。连续四年有23个农机合作社得到省财政扶持,补贴资金达155余万元。张店区连续几年共争取100余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区内农机合作社的标准建设。通过实施政策扶持使农机合作社的机械装备更加优化,库房建设、办公设施得到改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发展实力进一步壮大。带动了农机户依靠农机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农机合作社的影响力、凝聚力。

(四)服务指导,协助发展

农机部门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思想,组织农机人员深入乡镇、农村、农户,按照“指导不领导,帮办不包办,扶持不干预”的原则,认真搞好各项服务,帮助解决有关问题,做农户的贴心人,帮助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一是帮助其完善各项制度。在合作社的注册过程中,安排专人帮助草拟章程,完善财务制度、管理制度、机械安全操作制度等,并协调工商部门,为其注册提供便利。二是指导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主要是指导健全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农机经营户档案、农业机械档案以及财务档案等,通过建档,便于合作社外部和内部管理。三是协助其搞好办公、库房设施建设。帮助合作社按标准建立库房、办公室、维修车间。通过服务既解决了合作社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也给合作社明确了建设方向,有利于合作社按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四是在作业服务过程中做好服务。通过做好作业信息、价格行情、天气预报、作业纠纷、油料供应、机具维修、农机技术等服务,最大程度为机手提供方便,保护机手的利益。

四、农机合作社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1、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受规划土地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农机合作社办公场所简陋,现代化办公设施缺乏,特别是随着农机合作社规模的扩大,农机具数量的增多,库房设施建设不能满足要求。建议政府为合作社棚库房建设提供土地支持。

2、缺少持续有效的政策扶持。农机合作社建设一次性投资大,农机户自身力量单薄,在资金、信贷方面缺乏固定扶持政策措施。建议政府为合作社发展给予长期有效的资金扶持。

3、发展不平衡。区县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区县合作社数量多、规模大、效益明显,有的区县数量少、规模小、整体力量单薄。农机合作社之间发展分层也较明显。

4、品牌建设和竞争力不足。随着农机合作社数量增加以及其他农民合作社数量的增多,一些技术力量薄弱,规范化建设程度较低的合作社在竞争中效益下滑,面临较大风险;一些原来较大规模的合作社因土地等问题面临进一步发展壮大难的问题。

五、下一步发展形势分析和发展重点

(一)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形势

分析当前形势,全市农机合作社发展已完全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和机遇。现阶段面临的形势主要有几个方面:

1、从全市农机化发展实际来看,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化重点工作已经常态化。随着我市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要考虑下一步谁来中田、谁来作业的问题。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农机合作社必将承担大部分的农机生产工作,以依托农机合作社为服务主体的农机经营模式已成为农机化发展趋势。壮大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刻不容缓,不仅要长期列入农机工作重要日程,而且要重点纳入未来几年发展战略规划。

2、从国家有关政策来看,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了有利的发展环境。近几年,农业部、省农机办都相继于下半年前后召开了全国、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作会、交流会,并分别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特别是全省提出实施“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计划”三项工程,把农机作业规模化推进工程作为一项重点,拿出专项资金扶持合作社发展,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农机合作社发展环境已大大改善,为我们坚定地开展这项工作树立了信心。

3、从今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来看,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实现农业和农机转调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扩大农业机械数量对于我市来说已不是重点,对机械合理配置、优化结构、充分利用、增强适应性才是重点。农机合作社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组织化、集约化优势,大幅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机械效率,并有效成为农机农艺的结合衔接带,通过承包、订

单作业,有力推进规模化作业,促进土地快速流转和规模经营,完全符合了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机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下一步发展重点

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及累加补贴资金要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有关农机化建设项目和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将优先安排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并协调好工商部门,争取免除登记及审检费等政策,减轻农机专业合作社负担;协调好当地政府,争取在农机库棚合理用地政策的支持;积极争取省级资金,用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库房建设、办公条件改善、维修设备补助等。要求区县也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资金,扶持合作社的建设。

2、着力推进品牌建设,带动全面发展。放活市场,让合作社在竞争中发展,组织开展示范建设工作,联系、树立一批发展突出的典型,着力推进品牌化建设,大力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有一定品牌效应的示范合作社,并给予资金扶持。通过典型带动、品牌效应,加快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3、强化标准规范建设,推动长效发展。严格按照该市《关于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中的“五有”要求来指导合作社建设,即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内部管理;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健全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推动承包服务、订单作业、产销一条龙服务等服务方式;要引导合作社市场化、企业化经营管理,增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上一篇:区域销售总监岗位的工作职责下一篇:教师对学生作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