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常规制度

2024-08-13

学生课堂常规制度(精选8篇)

学生课堂常规制度 第1篇

小学生课堂常规管理制度

一、听到上课铃声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自然形成一队走进教室,等候老师上课。

二、进教室后在教师到来之前可以背诵课文、朗读诗歌或背口诀,老师走进教室后则停止活动。

三、教师走进教室后,由班长喊“立、礼、坐”,学生向老师行35度礼然后端正坐好,下课时,班长喊“立”后,学生方可排成一队走出教室。

四、上课要专心听讲,不搞小动作,要积极动脑发言,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回答问题时举左手,手臂在头左前方、手与头平、五指并齐、声音响亮、写字看书时姿势要端正。

五、如上课迟到,应轻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教室听课。

六、每节下课后,将下一堂课用的课本和文具等放在桌角处,再出去活动。

小学生课堂常规管理制度

一、听到上课铃声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自然形成一队走进教室,等候老师上课。

二、进教室后在教师到来之前可以背诵课文、朗读诗歌或背口诀,老师走进教室后则停止活动。

三、上课要专心听讲,不搞小动作,要积极动脑发言,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回答问题时举左手,手臂在头左前方、手与头平、五指并齐、声音响亮、写字看书时姿势要端正。

四、如上课迟到,应轻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教室听课。

五、每节下课后,将下一堂课用的课本和文具等放在桌角处,再出去活动。

Token Economies(兑奖券制度)也是许多美国老师常用的管理方法,特别针对自控能力差,屡教不改的学生比较行之有效,尤其是小学阶段。

与“合同”管理方法不同的是,“兑奖券”针对的是所期望达到的言行规范。首先根据具体行为,选定要作为奖励的行为规范(比如: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尽可能用正面的语言,少用否定词,(比如:不用“不许插嘴”,而说“说话前要举手”)。

下一步要决定衡量行为的标准。(比如做到规范言行的百分之几的正确率,时间长度,做到的次数等等),根据学生具体要规范的言行,老师灵活选择。(比如:一节课没插嘴,20分钟没说话,还是一天没有插嘴得一个兑奖券)。

兑奖券可选用有号码的那种(美国超市都有),或者老师自制,注意要让学生没有仿制假冒的可能。

兑奖券的“价值”应该同学生的具体兴趣爱好挂钩,比如一个兑奖券可以等于5分钟的电脑游戏,5分钟音乐时间,画画等等。美国小学生都视能与老师一起吃午饭是一种至高无尚的光荣, 老师往往将次设为价值很高的大奖,要挣好几个对奖券才行呢。

如何运作这个兑奖券制度呢?

比如你所期望的行为是该学生能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你可以规定每次按时交作业的话,设一张兑奖券,(价值比如是5分钟电脑游戏),5张兑奖券可以出去玩20分钟,发奖状带回家,到校长室领奖励,跟老师吃中饭,同校长吃中饭等等,老师要精心设计自己的系统制度,根据具体学生情况,制订的目标,期望的行为所需的时间和努力要有难度,但切不可不切实际,对这个学生来说高不可攀,如果这样学生中途就会不合作,放弃了。

老师要设计好如何,什么时候将兑奖券“兑奖”,是每天一次,每星期一次,还是每两星期一次?攒满20张? 可用一个罐子帮学生收集保存兑奖券。

同“合同”制度一样,奖励的“价值”要符合学生的兴趣,比如小学生喜爱Stickers/贴画,可用兑奖券换贴画。

有的老师的“兑奖券制度”很直观,一目了然,就是在教室的墙上贴上有全班学生名字的表格,每完成一次所期望的行为,老师在上面打勾,贴笑脸,然后每天“兑奖”,每星期”兑奖”。

兑奖券制度的好处是经过专家研究证明了的,它帮助培养学生的自控力,给学生一个期望,动力,还帮助学生学会delayed gratification(延迟欲望满足),(有盼望,但要等待,要等到兑奖才能得到实际的“好处”呢)。

类似的方法,家长也可用在家庭教育当中,用兑奖券制度来管理约束孩子的行为,然后可将兑奖券换成孩子渴望的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等, 让孩子们从小学会自主选择, 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明白正确的选择带来奖励, 错误的选择带来不利的后果。

(有网友问到奖品从哪来:老师自掏腰包小恩小惠,校长室提供,美国许多商家企业会给学校赞助,比如快餐店赠券-吃免费炸鸡,比萨饼等,购物券,游戏卡等等,小学老师抽屉里往往有不少各色花里胡哨的赠券,贴画等,每学年老师也会有一小笔钱自主买教学所需)。

学生课堂常规制度 第2篇

纪律是有效学习的根本保障,为了确保上课纪律,帮助老师抓好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真正落实“高效课堂”,我校经商议,特制定本制度

1、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病有事请假。每节课由任课老师在教学日志上做好考勤登记。(迟到、早退、旷课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上课预备铃响后,学生要立即回教室,做好课前准备,把课本、作业本等学习用具,整齐地摆放在课桌上,静候老师来上课。

3、上课铃响后,老师走进教室,宣布上课,班长发令,全体起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回礼后方能坐下。迟到者必须站在教室门口打报告,待老师允许后方可进教室入座。

4、上课专心听讲,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大胆发言,不懂就问,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发言要先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5、上课和自习课时,要保持安静,严禁打闹、随便下位、大声说笑、吃东西、睡觉、看课外书。不做与本节课堂无关的事情。

6、课堂上不允许插嘴,不准顶撞老师。有问题或建议可举手在得到老师允许后方可发言。

7、下课铃响后,老师宣布“下课”,班长发令,全体起立,向老师表示感谢,老师回礼后学生方可离开教室。

8、如果学生在上课期间不遵守课堂纪律,课外不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经老师提醒仍不改正,教师可在教学日志上登记该生姓名及违纪情况。

9、教导处每天整理教学日志并与学习先进班集体考核挂钩。班级如出现违纪情况的,该班当天的学习先进班集体考核就会根据课堂登记情况扣除相应分数(每生每次违纪扣1分),扣完为止。

10、如有学生在一学期内违纪累计达到10次教导处将扣除该生操行学分1分,并安排该生停课一天学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回班级上课;累计达到20次给予通报批评处分并将其在校情况告知家长;累计达到30次将给予记过处分并通知家长到校共同教育;累计达到40次将给予记大过处分并停课一周回家反省;累计达50次将给予留校察看处分并停课两周回家反省;累计达60次直接予以劝退处理。

11、如果学生在上课期间表现较好,老师可在教务日志上填写该生名单(每堂课最多填写3名学生),教导处对受表扬学生及次数进行统计,如有学生在一学期内受表扬次数累计达到10次教导处将颁发好公民卡1张。

注:本制度适用于早晚自修、经典阅读、社团活动课、多元文化课、以及学校组织的集会和各项活动。

学生课堂常规制度 第3篇

一、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 教师率先垂范, 形成有效的长效机制

学生有敏锐的洞察力、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形象的模仿力。他们常常能把老师的言行举止学得惟妙惟肖, 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由此可见, 教师在他们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常常有家长在跟我们交谈时说, 我家孩子常把老师的话当成圣旨, 老师说的话绝对管用。想想学生对我们老师充满了绝对的信任, 那我们拿什么来教育引导我们可爱的学生们, 用我们渊博的知识, 规范的言行, 为学生树立榜样, 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学生体育课堂常规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教师耐心地说教, 更要靠教师在行为习惯上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 率先垂范, 让学生明白上体育课的常规要求。

教师的形象、威信、行为、言语以及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的良好习惯有着密切关系。教师要率先垂范, 用模范的感召力去感染学生, 用无声的语言、精湛的技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到生动有趣, 激发学生兴趣;讲解精炼, 课前预设充分, 组织到位, 让课堂充满乐趣。通过良好形象的塑造, 起到身教重于言教之实效。

二、合理的教育方法, 适当的教育时机是培养体育课堂习惯的关键

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 让体育课堂时时充满了轻松愉悦, 这是我们体育老师心中的理想课堂。达到理想境界这就要求学生做到兴趣与严格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纪律约束与自我要求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时时关心每个学生, 处处关注每个学生, 寻求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不断创新教法,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 即体育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进行适时教育, 激发学生的成功欲, 给每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

在体育教学中还能采用“不同距离的投篮得分赛”“让距追逐跑”“强弱搭配赛跑”等不同形式, 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可以的。在进行各种活动时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健康教育, 使学生明白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前提。体会到只有身体好, 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 并以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督促自己认真地进行体育学习, 逐步形成强烈而稳定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所教授的六年级五个班中, 常规的徒手操练习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我把全班分组, 由组长带领创编各具特色的健身操。为防止课堂出现问题, 课前我及时地关注学生自编操的实效, 对不理想的小组进行指导。课上先由全班学生口头初评, 教师再根据观察和全班学生的口头评定当场提出优点和不足, 并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有了积极性, 课堂有了新意, 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自编、自练、自演、自评。学生不仅能主动、积极展示, 还养成了鼓掌迎候、鼓掌祝贺等尊重别人成果的意识与行为习惯, 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课堂上提高了学生遵纪守法和严明的组织纪律性, 消除了松懈散漫的不良行为, 形成了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三、体育骨干的培养, 是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中坚力量

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 在班级中起到引领作用, 他们能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 自己能够积极参与体育课的课堂学习, 还能够带领同学们一起活动、一起组织做游戏、帮教师领取器材。在体育课堂分组学习过程中, 老师还能通过体育骨干达到提醒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积极分子的作用, 引领、帮助其他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常规行为习惯。定期轮岗也是培养体育骨干的重要途径。小学生中很多人都想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 在教师面前善于表现自己, 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充分地利用这一特点,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并和全班学生约定好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情况隔段时间再进行轮换, 这样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就会被这种“诱惑”所吸引, 从而会较认真地投入到体育课堂学习中去, 把握好“方向”。

好习惯是幸福的源泉, 是学生一生受用的财富。学生良好体育课堂常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它由一个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根据学情的需要, 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提出具体的有效措施,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习惯, 努力践行有效课堂教学。

摘要:“播种行为, 收获习惯;播种习惯, 收获性格;播种性格, 收获命运。”正所谓“好习惯养成了, 一辈子受用, 坏习惯养成了, 一辈子吃亏。”学生体育课堂常规习惯的养成, 不仅是班级班风建设的重要工作, 也是保证体育课堂顺利开展的最基本要求。

关键词:体育,习惯,方法

参考文献

为举行学生课堂常规比赛叫好 第4篇

H校把评委席安排在学生的两侧,便于观察学生,教师则依然站立于讲台处组织教学,我们则一边学习评分标准与细则,一边对照观察学生课堂表现。看H校的评分标准,果然跟我预想的差不多,不过,还增加了情感、氛围、态度等情绪类的东西。不知是学校特意要求过,还是教师的课堂确实有了根本的改变,学生的活动比较多,教师占有的时间少,关键是学生学习很主动,自学、讨论、做自学题,讨论交流很有礼貌,虽然讨论热烈但是尊重对方,让对方话说完或者间歇时才插话,这很了不起。另外,大多数学生说话比较完整,不只是全班交流时这样,小组讨论也差不多。学生坐姿始终很规范,小组合作时几乎人人都参与,但讨论问题时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大都流于表面的理解,并没有因为讨论而推进对问题的理解,说明在核心问题的理解上,仍需要教师提供阶梯式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虽然各班学生优秀之处不太一样,但整体而言,授课教师的要求高低和落实力度大小不同,带来的课堂面貌果真又不同,学生的专注程度与学习效果确实存在差异,可惜没有当堂检测的环节,要是有,倒是能很客观地体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呢。

事后,我们几个评委私下交换了一下意见,对六堂课的学生表现进行了排序,结果很惊人的相似,除了中间三节课的次序稍有些微小区别,整体的顺序却都差不多,充分说明学生的课堂状态是可以通过观察反映出来的。活动结束时安排了一个评议交流,很多教师也都发言,评价学生的突出表现,教师都很兴奋,都说这种比赛很新鲜,以前要么总不放心学生,教师总是带着学生,指挥着学生做每一个环节,预设每一个细节;要么就是不管学生的语言表达,不管他们的习惯,只顾着教自己的备课内容,结果却等于是走过场,学生得不到训练。今天才发现学生原来这么能干,语言表达这么好,原来呀,学生的表现都是要看教师有没有想到,标准有多高。真正优秀的教师原来都是从学生的语言表达、课堂礼貌、如何自学、如何讨论等细节上做起的,难怪许多名师的课堂上学生那么能干,原来都是有原因有源头的。教师的发言诚恳真实,看得出是发自内心。

教师的感受我完全认同,甚至感觉启发更多。回想以往教师上课比赛都是比教师,关注教师的表现,授课教师自然只从自己的教学出发,考虑教材怎么教,考虑自己有怎样的特长风格可以展示,很少关注到学生,或者至多兼顾一下学生的理解表现。这实际上从评价这一层面说,还是以教师、教学、教材为主的课堂,评价的潜台词还是以“教”为准。教学评价没有发生改变,教师自然难以发生根本的改变。然而,评价是指挥棒,评价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很少关注甚至忽视学生的学,又怎能推动以学为主的课堂建设呢,又如何体现以学论教的新课程要求呢?这是否是教学改革难以向纵深处推进的症结所在呢?

由此,我想到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想到杜郎口中学的学生挂满了四周的黑板,想到了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这些学校的课堂都是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第一线,都有对教师占用的时间以强硬的限制,“不超过五分钟”“不超过十分钟”,而将大量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降位为教学流程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疑难问题的顾问指导、学习评价的激励者。如此定位,课堂顿时生机勃勃,活力四射,呈现出叶澜教授倡导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之美好景象。如果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是从学生学习的实际状态上进行变革,那么,我觉得H校则是从课堂评价的角度来探索以学论教的有效路径,这又从根本上去推动教师教学的行为改变和价值标准的改变,如此,则更具深刻的意义。

当然,H校评价学生课堂常规的活动还才是开始实践,许多想法和做法还不够完备,不少地方可操作性不太强。如,课堂上学生的综合表现太丰富,往往难以关注全面,挂一漏万常有,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方面缺乏,评价标准过于简单、笼统,难以兼顾到更复杂的课堂情境等。对此,我倒觉得不妨先举办一些更专项的活动,如,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比赛、学生课前准备比赛、学生小组讨论比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比赛等。抓其一项,促进改变;连续多次,分项推进,则能步步为营,占领成功高地。因为课堂虽然是一个浑然的整体,但是却由每一个部分组成,每个细节都逐步做到位了,必然会有整体的进步。用比赛的形式来促进细节改变,促进教学常规的深入改变,虽然功利,但倒不失为一种从管理角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此外,比赛不是目的,目的是推进,因此,为了达到推进的目的,做好足够的铺垫就更好了。事后我们与H校校长交流,建议可以提前组织教师进行学生课堂常规的学习,提供一些先进的案例,让教师们阅读,然后,号召各位教师在自己的班级课堂有效地运用,让学生尝试学习,给一两个星期进行必要的消化适应,甚至更长一点时间逐步内化成常规,但提前公布比赛的方案,明确比赛的条款项目,让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都知晓,在此基础上,再举行这样的竞赛,这就真正能起到推动作用了。当然,比赛过后,还可以更新原来的教学常规制度中的课堂巡视,可以将比赛的各项内容纳入到课堂巡视之中,这样,就使得比赛得来的良好的常规局面能够在更长一段时间内能有效保持,一学期坚持如此,下个学期也如此,学校的课堂常规就能得到良好的推进。

课堂教学改革渐入深处,越往深处越涉及到根本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以师为本还是以生为本的矛盾并没有消失,而是更加突兀地矗立,对此,唯有从评价的角度给以鲜明的导向和甄别,才能真正消除教师价值观的混乱和迷失,才能从教师表象认识和实践上的理念新进入到实质层面的理念新,如此,才能真正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把教师的教为主真正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为主,真正做到以学论教,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指挥着广大教师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服务,为学习服务,从而使课堂不是“教”堂,而是真正的“学”堂。

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第5篇

为了全面“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下列试行相关制度与措施。

一、备课制度

1.备课是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项艰苦再创造,需要教师个人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掌握驾驭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结构和教具的使用,为上课做好准备。教师备课要做到“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在备课活动中要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和他人经验。要先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后学习教学参考书,不能以“参”代“钻”;要对他人经验采取联系实际,分析研究、消化吸收,不可照搬照抄;要对自已过去的教案,做为参考,要结合不同的学生实际及教改要求,做到“教老课、有新意”;要做到超前备课,不能临教临备,决不允许教后补备;上课前,要“复备”,进一步熟悉教案,并进行教前修改。

2.建立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要求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型与方法、统一练习与考试。

3.集体备课应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备、个人精备”的环节进行。集体备课在学期开始应固定时间作为各个学科的集体备课时间,并由教研组长将每次集体备课落实到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课时,提前一周个人备课,集中半天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不定中心发言人,采取临时抽签确定中心发言人或人人发言,最后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形成统一的教学设计框架,并由相关教师执笔形成教学预案分发给各位教师,授课教师在此基础上,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再修改进行个人精备,并形成个性教案或导学案(四年级及以上必须用导学案备课)。教研组长对每次集体备课要认真作好活动记录。

4.备课成果的呈现形式可以是手写教案或者电子教案,这两种形式的教案都是备课的物化成果,其作用都是用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手写教案直接填写在教案上,电子教案可打印后粘贴在教案上或独立装订成册,也可直接存放于个人办公电脑(学校办公电脑一人一机)。多媒体课件只可以起辅助教学作用,绝不能替代教案。

二、课堂教学制度

1.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必须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体现“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的高效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采用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决反对满堂灌,要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一般授课不超过20分钟,并尽可能多地运用电教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课堂教学要注重课内练习,强化落实,练习要适量适度,精讲精练,符合教学规律,加强技能训练,特别注意要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2.课堂教学教师应做到衣着整洁,仪态端庄,教态自然,语言文明,使用普通话教学;严格按课表上课,按计划和进度教学,如有变动应在教后记中注明并适当调整下一课时的教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时计划,不得私自调课;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中途不得擅自离开课堂,课堂上禁止接听手机,上课时应把手机调成静音或振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眼保健操,不得挤占该时间上课;禁止教师下课拖堂;严禁坐教、上课吸烟和酒后上课;全体教师应关心爱护学生,教师进入课堂必须清点学生人数。

三、当堂检测制度

1.当堂检测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和落实,教师每节课都必须有当堂检测这一教学环节。

2.当堂检测要注意以下七个方面的要点:(1)、训练形式要多样。可采用问答、背诵、默写、听写、做检测题、实验等训练形式;训练题目的呈现可以投影展示,可利用练习册,也可以利用导学案;学生答题形式可笔答、板书、口答、抢答等等。

(2)、训练时机要灵活。当堂训练应贯穿一节课始终,灵活机动,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目标,可以每次自学后逐一训练,即分步训练,但上课结束前必须进行一次综合检测。

(3)、训练时间要充分。各阶段训练时间总和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每次训练要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相关任务。(4)、题目要分层。训练题目可实行分层布置,训练题可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等。

(5)、题目要应标。检测题要对应、回访和体现学习目标。(6)、做题要限时。训练的形式像竞赛、考试那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作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7)、信息要反馈。当堂训练后,及时反馈矫正,力争做到堂堂清。

四、教学反思制度

1.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教师教学反思应该是多视角、多维度的,教学反思除反思课堂教学外,还要注意反思作业批改、辅导、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力争做好常规教学的全程反思。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抱开放的态度,时时刻刻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会、何时会、何地会”的自我追问中改善自己的教学取向,教学反思应逐渐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和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

2.教务处要引导教师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并追求反思的深度和效度,克服形式上的反思。教学反思的方式如下:

(1)、课后思,即教师每节课结束后要在教案或导学案后写简单的教后记。

(2)、月反思,即教师每月写一篇有一定深度的教学反思文章在学科组内交流。(3)、学期反思,即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写一篇500字以上有较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报告在校内交流,并存入教师业务档案。

五、教师听评课制度

一、听课数量

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学副校长、教务和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二、听课要求

1、学校领导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同时检查授课与教案是否相符。

2、听课教师必须提前进教室,不能有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听课时不能泛泛而听,每节课要选择不同的观测点进行听课,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当堂检测等。

3、听课后要填写好听课记录,并根据《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对授课者进行认真评价。

4、鼓励学校教师跨学科听课,各学科之间做到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互相借鉴学习,共同提高。

三、评课要求

1、评课可以视学科、规模而定。先由执教教师自我评价,然后人人发言,评课采用“1+X”模式进行,即每位教师针对所听的课说一处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多处可以改进的地方,以促使执教者加强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

2、听课教师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善于发现教师讲课中的优点,充分肯定,更多的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要有深度。

3、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最后由评课组织者全面客观地作出总结,使所有教师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得到共同提高。

六、作业布置和批改制度

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做到“五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改。作业布置和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如下:

1、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可分口头、书面、思考、实验、操作、制作、测量、观察、调查、课外阅读等。

2、作业的内容要精选,份量适当,难易适度,并具有层次性、思考性、应用性、开放性。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做好作业的平衡协调工作。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书面作业要及时、认真、细致、不漏批错批。重视作业的评讲,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及时讲评和纠正。对好的作业要予以表扬,督促学生订正错误,对无力订正的学生应进行面批。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各年级各类优秀作业展评。

4、提倡教师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作业和作品进行评价。每门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备有纠错本,各科任教师要逐步建立起班级学生的纠错档案。

七、学生辅导制度

教师辅导要坚持“面向全体,正视差异,分类指导”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1、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要明确辅导的对象和任务,研究辅导策略,确定辅导重点,制定辅导计划,注重辅导的针对性。

2、坚持分类指导。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加强指导和培养,借助课外阅读指导、开设学科讲座等形式,为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条件,促进他们脱颖而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通过针对性训练弥补基础性知识缺陷,帮助其克服困难,改善学习效果。

3、对个别学生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应及时地给予针对性帮助,尤其要注意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不仅要关注学业上的问题,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

4、辅导学生要做到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辅导要运用多种形式,可以有个别辅导、课外辅导、心理辅导、应考辅导等。

5、教师对学生培优辅差情况要进行真实、及时记录。

6、严禁教师占用综合实践活动、体音美课的时间进行学生辅导,严禁教师利用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严禁教师要求学生征订上级部门规定以外的教辅资料,严禁进行有偿辅导和有偿家教。

八、教学效果检测制度

1.教学效果检测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学校要把学习效果检测与学习过程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以卷面检测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成长的唯一依据。

2.各科任教师要实行月考、期中、期末检测制度。对毕业班实行月检测管理,对非毕业班实行单元过关制管理,每次检测后各学科要做好质量分析,教务处、教研组长要做好每次质量检测结果的统计工作,并将材料存档。

九、教研活动制度

校本教研应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作为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做到教中研、做中研、研中教、研中做,使研究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生涯中。现将学校教研活动作如下要求:

1、要有计划性。每学期初,教务处须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学校的教研计划,学科教研组要制订组的教研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计划要具体详实,切实可行、严禁形式化、任务性、应付检查。

2、教研时间固定化。教研组长会议教务处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活动每周一次,教学环节检查教务处每月组织一次。要求活动记录详实,效果实在。

3、“三课活动”经常化。每学期每位教师做一次汇报课,教务处组织一次优质课评选,教研组组织一次示范引领课。力争每学期都能涌现出新的教学能手。

4、要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和听、评课活动(具体要求见制度一和制度五)。

5、教师要积极进行个人教学反思,并撰写教学反思文章(具体要求见制度四)。

6、学期末,教研组和教务处要写好教研工作总结,教师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教研论文,存入学校业务档案。学校对教科研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教研组要给予及时表彰和奖励。

教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第6篇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学生接受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是学校教学管理的突破口。上好每一节课,是全体教师的神圣职责。为了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益,特制订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一、教学计划常规要求

全体教师必须制定教学计划并结合学校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

二、备课常规要求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1、根据或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2、分课时备课(章节备课也要注明课时,并标明授课时间),提倡日记式备课,每天有交代,每课有教案。

3、有教学目的,有重点与难点。

4、有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与过程)。

5、有课堂小结(知识要点和概括)。

6、有练习布置(安排与授课内容同步的练习)。

7、有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的成功体会与改进措施)。

三、上课常规要求

⑴教师应该遵守课堂教学时间和纪律,为学生做表率。① 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也不拖堂。

② 提前到岗,做好上课准备,禁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到办公室拿课件、教学资料、实验器材等。

③ 不坐教,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打电话和接听电话。

④ 着装整洁,不化浓妆。

⑤ 在多媒体教室实施教学过程中,应遵多媒体教室管理规定,维护好机器设备,并做好善后工作(例如上课结束后应整理好多媒体教室等)。

⑥ 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应坚持对学生的常规化管理工作。

⑦ 调课、早、连自习不得让无该班教学任务的人员顶替。⑧ 有重大任务或因请假调课的老师需将调课情况报主任。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向全体学生。

① 在课堂教学中,应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千万不要带着情绪走进课堂

② 在课堂教学中,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因学生违犯课堂纪律或其它原因将学生赶出教室或罚学生站着听课。

③ 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亲切,对回答问题积极准确的学生及时进行肯定,对回答问题不正确的学生通过肯定他们的大胆发言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学习,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对每组学生进行巡察辅导,不能只重视学习优秀学生而忽视学习困难学生。

四、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

1、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牵头组建课堂教学监控小组,对教学 人员的备课、上课、练习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和问卷。

2、主任对本年级教学人员进行抽查。

3、由教导处在期中期未分两次组织学生问卷调查,对教师课

堂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调查结果不进行量化评估,但作为教师评优晋级。

4、校长及监控小组成员采取随堂听课的方式检查教师的上课情况和备课情况,抽查时,听一节课,查一个星期的备课。

新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文档 第7篇

为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经学区办公会研究决定,特制订以下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备课制度

1、备课是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项艰苦再创造,需要教师个人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掌握驾驭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结构和教具的使用,为上课做好准备。

2、教师备课要做到“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在备课活动中要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和他人经验。要先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后学习教学参考书,不能以“参”代“钻”;要对他人经验采取联系实际,分析研究、消化吸收,不可照搬照抄;要对自已过去的教案,做为参考,要结合不同的学生实际及教改要求,做到“教老课、有新意”;要做到超前备课,不能临教临备,决不允许教后补备;上课前,要“复备”,进一步熟悉教案,并进行教前修改。

3、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同一学校任教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达到三人及以上的必须实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求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型与方法、统一练习与考试。各备课组每周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4、备课时三维目标要明确,重难点突出,要体现新课堂教学理念。备课时课型明确,要具备新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高、教师点拨、总结反思、当堂检测。

5、备课可以是手写教案,也可以是电子教案(导学案),这两种形式的教案都是备课的物化成果,其作用都是用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手写教案直接写在备课本上,电子教案可打印成册。

6、上过每一节课后,要认真进行教学反思,为上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课堂教学制度

1、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必须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遵循六个环节教学流程,体现“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的高效课堂教学要求。

2、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采用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决反对满堂灌,要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一般授课不超过20分钟,并尽可能多地运用电教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课堂教学要注重课内练习,强化落实,练习要适量适度,精讲精练,符合教学规律,加强技能训练,特别注意要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3、课堂教学教师应做到衣着整洁,仪态端庄,教态自然,语言文明,使用普通话教学;严格按课表上课,按计划和进度教学,如有变动应在教后记栏中注明并适当调整下一课时的教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时计划,不得私自调课;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中途不得擅自离开课堂,课堂上禁止接听手机,上课时应把手机调成静音或振动;

4、认真组织学生做好眼保健操,不得挤占该时间上课;禁止教师下课拖堂;严禁坐教、上课吸烟和酒后上课;全体教师应关心爱护学生,教师进入课堂必须清点学生人数。

当堂检测制度

当堂检测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和落实,教师每节课都必须有当堂检测这一教学环节。

当堂检测要注意以下七个方面的要点:

1、训练形式要多样。可采用问答、背诵、默写、听写、做检测题、实验等训练形式;训练题目的呈现可以投影展示,可利用练习册、全优课堂,也可以利用导学案;学生答题形式可笔答、板书、口答、抢答等等。

2、训练时机要灵活。当堂训练应贯穿一节课始终,灵活机动,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目标,可以每次自学后逐一训练,即分步训练,但上课结束前必须进行一次综合检测。

3、训练时间要充分。各阶段训练时间总和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每次训练要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相关任务。

4、题目要分层。训练题目可实行分层布置,训练题可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等。

5、题目要应标。检测题要对应、回访和体现学习目标。

6、做题要限时。训练的形式像竞赛、考试那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作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7、信息要反馈。当堂训练后,及时反馈矫正,力争做到堂堂清。

教学反思制度

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教师教学反思应该是多视角、多维度的,教学反思除反思课堂教学外,还要注意反思作业批改、辅导、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力争做好常规教学的全程反思。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抱开放的态度,时时刻刻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会、何时会、何地会”的自我追问中改善自己的教学取向,教学反思应逐渐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和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

学校要引导教师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并追求反思的深度和效度,克服形式上的反思。教学反思的方式如下:

1、课后思,即教师每节课结束后要在教案或导学案后写简单的教后记。

2、月反思,即教师每月写一篇有一定深度的教学反思文章在学科组内交流。

3、学期反思,即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写一篇500字以上有较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报告在校内交流,并存入教师业务档案。各学校要倡导教师将教学反思发表或网上交流。

教师听评课制度

一、听课数量

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学副校长、教务和教科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二、听课要求

1、学校领导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同时检查授课与教案是否相符。

2、听课教师必须提前进教室,不能有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听课时不能泛泛而听,每节课要选择不同的观测点进行听课,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当堂检测等。

3、听课后要填写好新课堂评价表,根据《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对授课者进行认真评价。

4、鼓励学校教师跨学科听课,各学科之间做到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互相借鉴学习,共同提高。

三、评课要求

1、评课可以视学科、规模而定。先由执教教师自我评价,然后人人发言,评课采用“1+X”模式进行,即每位教师针对所听的课说一处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多处可以改进的地方,以促使执教者加强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

2、听课教师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善于发现教师讲课中的优点,充分肯定,更多的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要有深度。

3、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最后由评课组织者全面客观地作出总结,使所有教师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得到共同提高。

作业布置和批改制度

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做到“五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改。作业布置和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如下:

1、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可分口头、书面、思考、实验、操作、制作、测量、观察、调查、课外阅读等。

2、作业的内容要精选,份量适当,难易适度,并具有层次性、思考性、应用性、开放性。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做好作业的平衡协调工作。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书面作业要及时、认真、细致、不漏批错批。重视作业的评讲,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及时讲评和纠正。对好的作业要予以表扬,督促学生订正错误,对无力订正的学生应进行面批。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各年级各类优秀作业展评。

4、提倡教师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作业和作品进行评价。每门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备有纠错本,各科任教师要逐步建立起班级学生的纠错档案。

学生辅导制度

教师辅导要坚持“面向全体,正视差异,分类指导”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1、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要明确辅导的对象和任务,研究辅导策略,确定辅导重点,制定辅导计划,注重辅导的针对性。

2、坚持分类指导。对学有余力或具有某种特长的学生,应加强指导和培养,借助课外阅读指导、开设学科讲座等形式,为他们提供超前学习或发挥特长条件,促进他们脱颖而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通过针对性训练弥补基础性知识缺陷,帮助其克服困难,改善学习效果。

3、对个别学生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应及时地给予针对性帮助,尤其要注意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不仅要关注学业上的问题,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

4、辅导学生要做到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辅导要运用多种形式,可以有个别辅导、课外辅导、心理辅导、应考辅导等。

5、教师对学生培优辅差情况要进行真实、及时记录。

6、严禁教师占用综合实践活动、体音美课的时间进行学生辅导,严禁教师利用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严禁教师要求学生征订上级部门规定以外的教辅资料,严禁进行有偿辅导和有偿家教。

教学效果检测制度

教学效果检测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学校要把学习效果检测与学习过程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以卷面检测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成长的唯一依据。

各校要实行月考、期中、期末检测制度。对毕业班实行月检测管理,对非毕业班实行单元过关制管理,每次检测后各学科要做好质量分析,学校要有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并研究提升质量的具体措施,学校要做好每次质量检测结果的统计工作,并将材料存档。学校要认真组织检测命题,检测题要体现教育性、教学性、发展性。试卷编制从易到难,题型应多样,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不出偏怪题、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考查。

学生评教制度

学生评教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措施之一,是完善教学过程考核方案,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搜集教学反馈意见,敦促教师加强业务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各校每学期应组织两次学生评教活动,每次评教活动结束后应将评教情况及时反馈至相关教师,每位教师必须自觉接受学生的评教,并通过学生的评教而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地完善自我。学生评教的结果应直接作为教师本学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

教研活动制度

校本教研应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作为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做到教中研、做中研、研中教、研中做,使研究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生涯中。现将学校教研活动作如下要求:

1、要有计划性。每学期初,教务处须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学校的教研计划,学科教研组要制订组的教研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计划要具体详实,切实可行、严禁形式化、任务性、应付检查。

2、教研时间固定化。教研组长会议学校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活动每月两次,教学环节检查学校每月组织一次。要求活动记录详实,效果实在。

3、“四课活动”经常化。每学期每位教师做一次汇报课,每学科搞一次研究课,学校组织一次优质课评选,组织一次示范引领课。力争每学期都能涌现出新的教学能手。

4、各学校要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和听、评课活动(具体要求见制度一和制度五)。

5、教师要积极进行个人教学反思,并撰写教学反思文章(具体要求见制度四)。

培智学生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之浅见 第8篇

关键词:特教学校,课堂教学,常规管理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渠道,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 而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良好的课堂常规。培智学生由于认知水平较低, 好奇心强, 自我控制能力差, 导致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 上课意识薄弱, 爱随意走动, 大吵大闹等不良行为, 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如何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 是每个班主任老师首要解决的难题。

一、摆正自身心态, 积极迎接挑战

培智学生包含了智力障碍、自闭症、先天愚型、脑瘫等各种类型的特殊孩子。孩子的智力参差不齐, 家庭教养方式也大不一样, 每个特殊儿童都是一个个案。有的孩子能数到一百, 有的孩子不识数;有的孩子能独立住校, 有的孩子还不会自己吃饭;有的孩子能一整天都不动, 有的孩子却连一分钟都坐不住。面对孩子的各种特殊情况及课堂的突发事件, 首先, 我们要理解孩子。多动的孩子课堂上就是要动一动, 自闭症的孩子本来就是会尖叫的, 要有“他本来就这样”而不是“他怎么这个样”的心态。其次, 我们要爱孩子。爱是我们教育的原动力, 拿出自己的大爱找出每个孩子的优点:爱多动症孩子的活泼可爱, 爱智障孩子的纯真无邪。用爱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孩子, 我们的教育也就充满了乐趣。

二、明确课堂目标, 善用强化手段

培智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 抽象概括水平低, 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 不善于分析和综合事情。因此, 在课堂上就需要老师帮助他们, 每节课简明扼要地点出学生的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方向。当然, 老师一定要记得在下课前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达成目标进行评定, 达到目标的学生可以获得更高一层的奖励, 如奖励他负责今天的擦黑板任务, 或者在他的额头上贴上一张漂亮的喜羊羊系列的贴画等。奖励强化在教学中是一种必备的手段, 奖励关注了孩子做得好的方面, 传递了正能量, 引导孩子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奖励的运用, 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完美。

三、微化不良行为, 及时正确引导

课堂上予以特殊儿童正确恰当的关注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我们一味地盲目关注有时甚至会成为特殊儿童不良行为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在经过观察并确保学生不是因为身体不适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时, 我们可以以无视的态度处理。一次数学课堂, 我正在指导学生练习, 突然最后排的那个中度智障的男孩 (不会讲话) 突然哭了。我立刻过去询问原因。原来是他要拿同桌的铅笔, 可是同桌不愿意给, 于是就哭了。本来他哭声挺小, 可是我一走过去声音立刻提高。当我确定她不是因为受伤或者其他生理方面的需求而哭闹时便故意不理会她, 进行冷处理。两三分钟后, 她发现没有人理睬他, 就逐渐降低声音, 最后又安静地坐在那里。

这种微化不良行为的方式还适用于那些无意识中影响课堂秩序的多动症儿童。众所周知, 多动症儿童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 注意短暂, 活动过多, 情绪易冲动等特征。因此多动症儿童无形中也成了影响课堂秩序的主谋之一。但是他的干扰只是一种失控的表现, 并不是有预谋的行为, 当他们不受控制的离开座位时, 如果我们停下来教学, 对其大声呵斥, 其效果只是对其行为的一个正强化, 也同样引起了其他学生的注意。这时我们可以不动声色地拉着他的手将他带到座位上, 这种办法既巧妙地解决了那个学生自己的问题, 又不至于影响其他人的注意力和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发挥同伴效应, 形成良好班风

“同龄人之间更容易亲近, 沟通起来更容易彼此接受。”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同伴效应”。但在我的理解中, 同伴效应不仅仅局限于沟通方面, 可以广泛地体现在各个方面, 这种同伴效应也是发挥学生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一个班级良好的学习、生活、游戏习惯氛围的营造很重要, 但是仅仅通过教师的言教收到的效果几乎微乎其微, 这时学生便是老师手中最有力的利用资源。

课堂管理是一门大学问, 特殊学校的课堂管理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站在特殊学生的角度, 开动自己的脑筋, 利用各种有效手段, 一步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

参考文献

[1]刘雄英.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 2008 (10) .

[2]张金莲.浅谈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技巧[J].班级管理, 2001 (06) .

上一篇:届大学生简历自我介绍下一篇:毕业登记表自我鉴定范文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