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小实验小学生作文

2024-08-03

记小实验小学生作文(精选5篇)

记小实验小学生作文 第1篇

妈妈给我买了1个玻璃鱼缸养着1条桔红色的金鱼和1只可爱的巴西小龟。每天我都会观察它们在鱼缸里游来游去的样子,煞是可爱!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那天,妈妈在洗鱼缸时1不小心把鱼缸摔破了,幸存下来的金鱼和乌龟被转移到了黑暗的铁桶里。几天之后,金鱼抑郁而死,乌龟又被转移到了矮矮的肥皂盖里。可怜的`乌龟崇尚自由,曾几次从肥皂盖中“越狱逃跑”,但是都被我“缉拿归案”了。

去社会实践的那天早晨,我1觉醒来,发现乌龟又跑了!但我没时间去找它,只好出门,直奔学校而去。

3天社会实践回来,我1进门,就听见了噩耗:乌龟仍然“下落不明”。活要见“龟”,死要见尸,我连忙行动起来,把屋子翻了个底朝天,最后在电视柜的角落处找到了多日不见的乌龟。可是那只乌龟早已闭上了双眼。我和妈妈都很内疚,如果我们能早点买到鱼缸,乌龟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我将乌龟的“遗体”埋葬在阳台的花盆里。

痛痛快快地洗完澡后,我围着浴巾到阳台上休息。忽然,身后传来“啪”的1声。我被吓了1跳,随声望去,看见乌龟正虚弱地趴在花盆边。啊,乌龟复活了!原来,刚才它只是在养神呢。不过,这么多天没有进食,确实体力虚弱。我欣喜若狂,急忙跑去告诉妈妈,妈妈听到后也10分开心。

第2天,乌龟搬进了新家——鱼缸,还有3条小金鱼做伴,开始了它们的新生活。我1定会好好照顾它们的!

指导老师:胡元华

记小实验小学生作文 第2篇

1. 制订评改标准。

只有科学的制订评改标准, 学生在评改中才能够有规可循、有的放矢,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具体直观, 便于操作, 不要笼统抽象。 (2) 要循序渐进, 不要求全责备。 (3) 要切合学生实际, 不要好高骛远。 (4) 要突出写作训练重点, 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从深度和广度要求学生修改作文:

基本功方面:卷面是否美观、字迹是否工整、标点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

题材方面:来自生活 (家庭、学校、社会) 、符合生活的真实;借鉴名著、古今故事、名人名事等, 有想象、联想和艺术加工, 典型、有代表性;有真情实感, 以情动人。

立意方面:扣住话题或题目突出主旨、立意新、立意高。

布局方面: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语言方面:准确, 能完整表情达意;形象, 能再现人物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耐人寻味、再现意境;富有文采, 善用修辞, 句式灵活, 意蕴深刻。

创新方面:题材新鲜, 构思精巧, 形式新颖, 别出心裁。

2. 教师浏览作文。

每次作文收上来, 教师先简单翻看一下, 了解全班的写作概况, 一次评分, 并选择好、中、差不同档次的几篇作文, 进行修改评讲, 为学生的评改作出示范。

3. 集体评议作文。

可分两步:教师事先选出有代表性的一二篇不同层次的作文, 让学生先朗读, 其他学生认真听记。通过朗读, 为学生进行互评互改做准备。即对学生朗读的作文, 听者在听记的基础上依据评改标准进行口头评价。这样既培养锻炼了学生听说、记忆、思考、辨析、评判、鉴赏等诸多能力, 也为下一步“学生相互评改”起了“仙人指路”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训练, 教师一不能放任自流, 二不能越俎代庖, 要耐心的及时启发、诱导、点拨、评价, 扶着走稳后再逐渐放手。

4. 学生互改互评。

一般是分组批改。即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原则是按学生平时作文能力和水平高低搭配, 每个小组不超过四人, 教师指定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任组长, 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轮流批改小组成员的习作。具体步骤是:小组内每个学生先朗读自己的习作, 接着大家传阅, 对每个成员的习作大家都必须谈自己的看法, 既要指出好的方面, 更要指出不足;既可以向作者发问, 也可以评论作文本身。最后由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 以及本次互批互改的重点及要求, 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写成总评, 并打上经小组讨论评定的分数。还有一种是同桌互改。在评改者反复阅读、修改的基础上, 将修改的作文及评分反馈给本人互相交流, 达到合作探究的目的。这一步要求学生正确使用作文批改符号认真撰写评语, 互相尊重, 互帮互学, 是作文批改教学难点。不过, 有“标准”依靠、“口评”引路, 教师指导“学生互改互评”会柳暗花明的。

5. 学生自改作文。

就是对已经互改过的作文, 学生自己再次对照修改。叶圣陶先生说“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因为“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 这是终身受用的”。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一步, 要求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的长处是什么, 不足在哪里, 如何发扬, 怎样改正。对于有争议的问题, 要与互改同学再讨论, 最终达到共识。对于错误太多的作文, 学生一定要重写一遍或写出作文后记。只有这样, 每次作文训练的要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够真正提高。

6. 教师检查评价。

此步主要是教师抽查学生互改自改的情况, 表扬优点, 指出不足, 提出要求, 教师定位评价是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对学生作文及评改作具体细致的了解, 客观地评价学生, 其评价要素和评价指标, 内容如下:

素材积累方面:善于观察生活, 勤于思考;写作兴趣浓厚, 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广闻博览, 做好笔记摘抄;勤于动笔, 表达真情实感;积累材料, 善于归纳整理。

遣词造句方面:表达意思, 正确完整;词语搭配, 准确无误;运用修辞, 形象传神;再现细节, 方式多样。

审题立意方面:领会文题, 掌握技巧;审题迅速, 明确中心;写作提纲, 熟练拟定;立意深刻, 力求创新。

布局谋篇方面:围绕中心, 选材典型;脉络清晰, 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言之有物;承上启下, 过渡自然。

修改加工方面:自觉修改, 习惯良好;自改作文, 独立完成;主动互改, 取长补短;掌握方法, 经常修改。

记小实验小学生作文 第3篇

一、实验目的意义

开展小学作文教学综合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突破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成效低下的现状, 力求通过对以往作文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改进创新, 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成效, 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二、实验基本原则

在开展小学作文教学综合实验时, 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充分整合资源, 优化教学模式,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有效提高教学素质化程度, 主要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 创新原则。

开展作文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就是对以往作文教学中不够完善的地方进行改革, 以创新的思维与举措促进作文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在教学实验中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 立足教育教学实际, 以创新与改革作为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支撑。

2. 主体原则。

在小学作文综合实验的推进中, 教师必须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学生作为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角, 充分放手让学生完成各项活动, 让学生通过多参与、多互动的方式来体现自身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动作用。

3. 配套原则。

为了促进作文综合改革实验的有效推进, 教师必须得到学校主管科室的密切配合, 在课程设置、活动组织安排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与科学设置, 为综合实验取得成功提供有效保障。

4. 实践原则。

在作文教学综合实验中, 教师一定要多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参与的机会, 尤其是注重让学生多参与一些主题活动或者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之中, 积累写作素材, 为作文写作积淀底蕴, 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实验主要举措

1. 开展阅读指导活动。

小学生作文能力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量不足, 对此我在课题实施中注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要求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并细化到每一周,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 分别确定每学期30—80万字的阅读量, 要求学生每周完成3篇读书笔记。同时, 强化对学生的阅读技巧指导, 每周都安排一节30分钟的小课作为阅读指导课, 侧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 以及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 增加学生的文学积累。

2. 开展多写多练活动。

学生在小学作文学习中, 如果仅仅依靠每周的作文课, 是无法满足作文教学需求的, 必须强化对学生的写作训练, 通过多写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技巧掌握, 以熟能生巧。在多写的过程中还要穿插要领指导, 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学校教导处的安排下, 我任教的实验班级每天下午都有一节20分钟的微型课, 专门用于写作训练, 采取训练与指导同步的方式, 每节课用15分钟进行训练, 5分钟进行一篇文章的点评, 促进学生写作基础的提高。

3. 开展范文引路活动。

在作文指导教学中, 我不再是对学生进行泛泛而谈的空洞指导, 始终紧密结合范文开展指导分析, 每一节课上都坚持写一篇下水作文, 引导学生对老师的下水作文进行分析研究, 从中吸取选题立意、内容组织及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促进学生更直观、具体地学习文章写作技巧与手法, 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快速提高。

4. 开展自主评改活动。

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不同, 我将作文评改环节全部交给学生来完成, 这并不是为了省事, 而是通过学生开展自主评改的过程对作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具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从而使学生不出现类似问题, 同时也可以充分学习借鉴优秀文章的写作方法, 提高相互学习的成效。在自主评改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最后把关, 确保活动实效。

5. 开展竞赛展览活动。

为了进一步在学生中营造浓厚的氛围, 我在实验中发挥以赛促学的作用, 定期举办一些与作文教学有关的竞赛活动, 如口头小作文比赛、主题征文比赛等, 让学生在浓厚的竞争氛围中激发动力, 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 我还经常性地组织一些读书笔记展览活动,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对作文学习的积极情感, 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6. 开展实践拓展活动。

小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制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素材不丰富, 教师应当设法让学生多感悟生活, 多接触社会, 在广阔的社会中汲取丰富的写作素材。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如参加大队部组织的卫生城市创建宣传, 到敬老院开展服务等, 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 写出真情实感。

四、实验取得成效

实验开展两年多来, 我发现, 学生在作文学习兴趣及写作能力、语文素养等方面都具有显著变化。

1. 作文写作兴趣得到提升。

在实验开展的这一段时期以来, 我惊喜地发现, 原来许多学生在作文课上畏难退缩, 现在则生动活泼、滔滔不绝, 师生互动成效非常显著, 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 为作文教学的有效深入奠定了积极的情感基础。

2. 语文基础功底明显增强。

在作文教学综合实验推进过程中, 学生除了在作文能力方面得到了增强外, 在阅读能力、词汇积累、语法常识等方面的收获也很多, 尤其是配套开展的读写活动, 更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提升。

3. 写作技巧水平不断提高。

在课题实验推进中, 许多学生, 尤其是中年级学生, 在作文写作中完成了由模仿到创作的质的飞跃, 在综合教学实验中汲取了许多先进的写作技巧, 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写出来的文章主题新颖、结构科学、题材丰富, 圆满达成了教学改革目标。

了解学生实验心理上好实验课 第4篇

一、利用好奇心理, 进行探究实验

科学世界奥妙无穷。在实验中大多数学生都会表现出好奇的心理, 当他们看到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实验仪器, 丰富多彩、如魔术秀变幻的实验现象, 都会感到新鲜和好奇。当看到老师拎进实验器材时, 心情就会十分激动, “畦!今天有实验”, 脑子里会充满着各种猜想。当面对明显的刺激性强的实验现象时, 会忘情地大喊“再来一次”。尤其是在做一些趣味实验时, 则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如在完成酸与碳酸钙的补充的“鸡蛋升降”趣味实验:向盛有稀盐酸的两只玻璃杯中分别放入一个鸡蛋, 可以看到稀盐酸内的鸡蛋先沉后浮再沉后就不动了, 而稀盐酸中的鸡蛋则上上下下不停“跳舞”, 学生感到十分的好奇, 同学们心情激动, 议论纷纷。表面看起来, 似乎是学生人人都参与了讨论,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兴趣浓厚, 但事实上, 学生的实验心理准备并不足, 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是停留在对明显实验现象的感知与记忆, 兴趣的行为动机也仅仅是出于好奇而不是好求。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中心抑制了其对细微现象的观察能力, 对许多不太明显的现象视而不见, 更谈不上分析、推理等思维活动。这样的实验结束后, 大多数学生并不能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原理等, 使积极的实验教学收效甚微。

对于学生的这种心理, 教师应该利用实验生动、直观的优势, 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让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 进行层层深入的研究, 最后达到提高实验技能的目的, 同时获得更完整的知识, 将好奇心理转变为真正的探索心理。如在上述的“鸡蛋升降”的趣味实验中, 教师应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 及时地引导学生从鸡蛋壳的成分、生成物的溶解性等方面讨论, 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实验时制CO2能否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等问题,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 引导他们进行真正的探索。

二、教师言传身教, 消除恐惧心理

化学药品有的有强腐蚀性、刺激性气味、有毒性和致癌作用, 有的在反应中有爆鸣、强光与放热现象。由于自己或别人操作失误发生的危险都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恐惧心理, 因此, 中学生在实验时畏首畏尾, 缩手缩脚, 胆子小的女生甚至躲得远远的, 不敢靠前。如受热的玻璃仪器炸裂, 在做氢气点燃的实验时, 不纯的氢气点燃产生的爆鸣声, 在做“氢、氯混合”实验时, 两种气体混合发生爆作, 产生的爆鸣声使学生感到惶恐。

为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首先, 要做好实验前的指导。讲清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药品的性能和操作要领, 以及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及防范措施, 并明确只要能正确操作是不会发生危险的。鼓励学生首先要敢做, 同时要慎为, 不能因噎废食。

其次, 教师要做必要的示范。在演示时, 教师应保持平和的情绪和状态, 实验操作规范熟练、灵巧, 给人以美感。对有危险的实验, 操作要准确, 力争万无一失。即使出现问题也要处之泰然、果断, 不造成人为的紧张。对于个别胆子小的女生, 要心中有数, 多给予具体的指导和鼓励, 以增强她们对实验的信心和安全感。教师还可以在平时做演示实验时, 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如请1~2名胆子较大的学生上讲台当众操作, 做完后让大家评议, 再进一步明确实验操作成功的关键。看到同伴在全班同学面前完成了实验, 原先思想有顾虑的学生也会逐渐放下包袱, 胆子大起来, 怯场心理也随之消失。

三、克服游戏心理, 培养科学态度

有些学生之所以喜爱科学实验课是因为他们认为做实验就像做游戏一样, 好玩、有趣、刺激。一进入实验室就东摸摸, 西碰碰, 有学生甚至偷偷地将各种药品、试剂统统加到一支试管里, 想看看究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有学生为使现象“更明显”、“更好看”而随意增加药品的用量, 如在做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时, 将“绿豆”大小的金属钠, 切成“蚕豆”大小的金属钠, 结果钠在水面剧烈反应, 爆炸迸溅造成事故;再如, 较多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 将溶液滴入试管中成为注入、倒入试管中, 直接用手拿砝码、甚至直接拿化学试剂, 药品添加、仪器装配次序混乱等现象比比皆是。

具有这种游戏心理的学生在做实验时随心所欲, 马虎从事, 只追求实验现象的新奇和刺激, 很少动脑思考, 更不会主动地有意识地对实验问题进行探索。

针对这一心理, 教师首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实验的重要性, 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实验作风, 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是认识和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实验操作、纸笔测试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评价和考查。

四、排除模糊心理, 探究问题本质

在实验中, 教师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是在“照方抓药”, 即只是机械的模仿或根据教材中的要求组装仪器。其原因是这些学生对实验的要求和目的不了解, 在实验时心中无数, 不能按照实验原理、实验要求进行实验, 对整个实验程序, 实验过程中要发生的现象也不甚了解, 这样做实验只能浪费药品、消耗器材, 一无所获。

如在做氯、溴、碘性质的实验中, 学生往往会认为凡是氯水和溴化钾、碘化钾的反应都会出现蓝色;对卤素单质和卤化物的反应简单地理解为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忽视了氯水、溴水、碘水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因此, 在实验中, 若将碘化钾改成溴化亚铁与氯水反应, 对生成何种产物就不能正确回答, 所以应该先将氯水的性质给学生进行讲解, 并强调其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的规律, 从氧化一还原的角度分析它们之间的置换反应, 使学生明确卤素之间反应的实质, 排除学生对知识的模糊性。

对于学生中存在的模糊心理, 教师应及时地给予启发, 逐步引导学生发现物质间反应的本质, 探究解决问题的措施, 这样, 不仅能及时地排除学生的模糊认识, 还有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记小实验小学生作文 第5篇

一、更新实验理念 树立开放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与经验世界对话中建构起来的。细观当前生物实验教学,不难发现,教师中普遍存在“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认识,由于教学课时的紧缺导致学生实验变成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变成不做实验的现象时常发生。

确信实验教学与理论学习应同步并重、协调发展,才能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理念,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实验室的开放不仅是实验室场所的开放,还要有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习方法的开放,当然更重要的是观念意识上的开放。把实验时间、实验设备、实验资料等,向学生有目的地开放,学生不拘泥于课堂实验时空限制,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做自己喜爱的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课堂内失败的实验、自主设计的探究实验,甚至可将仪器借出校园进行家庭实验。实验室课程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能启发学生心智,提升其求知创新能力,让其拥有更多的自我发挥空间。

二、精选实验内容 强化实验质量

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主动地建构知识。开放实验室把学生推到实验的主体位置上。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规划,优化整合实验范围或课题,让学生自己去选定实验内容、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步骤、处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报告。[2]只有这样,实验室才能行之有效地持久地开放下去。

(一)立足基础性 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实验室开放的程度取决于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高低。选择简单有趣的实验,就能有更多学生加入开放实验室的队伍,而在实验操作中培养的实验技能,又能为更高层次的探究提供保障。课本实验多为基础的经典性实验,重视课本实验的学习和操作,学生能明确每步规范操作的原因,理解实验注意事项,熟悉常规设备的正确使用,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学会实验数据的处理归纳,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整合优化课本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实验知识,开发实验资源进行趣味实验、微型实验、家庭实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时,撕取的紫色洋葱外表皮常是厚薄不均、形状残缺、卷曲不平的,严重影响了实验操作时间和观察效果。要怎样才能撕取出符合实验要求的表皮细胞?教师适时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没有四边形卷曲,撕出圆形可能最好。如何获取圆形表皮?最后探索出用打孔器在洋葱外表皮上轻缓旋转即能快速获得不易卷曲的完整表皮。学生在享受成功感的同时,会产生澎湃的激情和实验欲望。

(二)关注实效性 利于化解学习疑难

开放实验室要快速开展实验,其实验内容应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的疑难点。有些教学难点只凭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如果用实验演示出来,学生就容易接受,如ATP的含量与转化速率、细胞呼吸的释放能量高低、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等知识抽象难懂,通过“萤火虫的发光”“热水瓶内温度的数学化测量”等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有些知识仅靠学生的直接经验也难理解,如基因工程中“单酶切”和“双酶切”与环化的关系,学生动手制作卡片将平时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呈现出来,对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理解就会更深刻,掌握更牢固,应用更自如。

教学中发现有些习题学生一错再错,如“U形管中间用半透膜隔开,两侧分别装入等体积等质量浓度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后,液面变化情况”等。这类习题,学生总是不能领悟教师单纯的讲解,如果用实验做出现象,学生观察后再分析,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就很透彻。对于学生存在争议的习题,教师可将不同观点挖掘出来,进行二次加工。如在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实验材料能否用过氧化氢替代淀粉、能否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进行检测?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再到实验室通过探究找出最佳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知道了实验怎样做,还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才能更好,进而深化对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注重应用性 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开展生活化的实验能推进实验室开放的前行。实验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生物,又让学生在理解深奥知识的基础上,清楚知道所学的知识能在生活中干什么,二者相得益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挖掘实验资源,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社会热点演变成实验。选取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如“SO2对植物的伤害”“生活污水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叶类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与危害的研究”等作为实验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欲望;选取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如“自来水中的细菌数量”“削皮苹果变色原因的分析”“羽绒制品不能用普通加酶洗衣粉洗涤”等素材作为实验内容,紧扣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用实验去服务生活;选取学生身边的物品,如矿泉水瓶、注射器、砂糖等作为实验材料,拉近实验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进一步拓展实验场所。

用生活充实实验,用实验引领生活,运用课内外所做实验来研究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家庭养金鱼,大多数鱼死亡时间为什么在早晨?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金鱼藻夜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反而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早晨水中氧气浓度较低,而晚上捞出金鱼藻能降低金鱼的死亡率。许多农村学生发现,有的长势茂盛的果树挂果很少。组织学生实地调查,发现果园土壤肥沃,分析产生此现象原因是没有控制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学生剪去部分枝条,控制了营养生长,促进了开花结果,学以致用。以社会生活为背景,用实验探究作载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实验中得到活化,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独创性,验证自己的想法,享受实验的乐趣,培养和发展了创新能力。

(四)突出探究性 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开放实验室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学习特征。如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和智能的发展,就要将机械的验证性实验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实验。教师由验证性实验中的主宰者、评论者转变成探究性实验中的咨询者、服务者和提问者。讨论辩证时,创造民主的气氛,故意持不同意见,诱导和促进学生去创造发现。实验选题时既可给学生制定探究的方向,也可给学生留出自主选题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如能源危机是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学生想到能否利用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物质能?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由学生自己去查阅文献资料,最后确定“马铃薯能否作为电池”的探究课题,自由组建的实验小组设计出“用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4个土豆中,串联在一起,连接到卸下电池的电子闹钟或空调遥控器或音乐贺卡或电流计上,观察数字显示或音乐声”的实验方案,选取实验用品器材,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真正让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创新。学生完成实验后,对实验中涉及的原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开放性的探究实验步骤没有固定模式,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锻炼。培养的实验技巧、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故障排除等基本能力,为以后的探究性科学研究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探索开放途径 提高实验效果

(一)完善各项开放制度

与传统实验相比,开放实验室后管理难度会增加很多,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开放的前提。根据开放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应制定《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开放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等相关制度,认真及时做好开放实验室档案记录工作,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努力提高实验人员的实验技术、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

(二)确保时间与空间的开放

开放实验室在时间上主要采取全面开放(上课时间)、定时开放(主要周末)和预约开放相结合。学生做实验的时间长短没有限制,不同学生做实验的次数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活动的空间不受课堂的限制,可到家庭、社会活动基地等进行实验。

(三)推动资源与内容的开放

实验室的开放应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效益,让学生参观标本模型,熟悉仪器的使用,参与实验的准备。开放课内实验,让学生选做教材涉及的演示实验;补做失败的学生实验;增做教材中的实践性实验;换思路与方法重做分组实验。开放课外实验,让学生自主确定课题解决自己的“奇思妙想”或具有个性特征的创新实验。实验内容的多样性,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因材施做,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四)构建开放的评价体系

“以评促做”是促进学生主动实验的有效策略,开放实验室的评价也应具有开放性。定期展示学生实验的图片、制作的模型、撰写的报告等,积极推荐优秀的实验成果参加各类竞赛,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成功,从而激励他们更努力地进行实验探究。坚持评价指标多元化,让发展评价多于静止评价,积极评价多于消极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在激励性评价中提高学习的情感,在导向性评价中提升实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卫军,刘永真.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含义与特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3(9):220-221.

上一篇:“缤纷校园”活动策划书设计大赛方案下一篇:瞬间作文600字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