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规范管理制度

2024-07-08

班级规范管理制度(精选9篇)

班级规范管理制度 第1篇

规范班级管理,提升班级凝聚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今天能够参加班主任论坛的交流学习活动。作为八年级班主任大家庭的一员,我心里非常踏实,因为我明白,无论遇到怎样棘手的问题,怎样刺头的学生,八年级所有同仁都会坚定地站在身后,支持我,帮助我,必要时,孙主任和各位班主任甚至会出手相救。今天是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第二年,谈不上什么经验,只能分享一点我的经历和不成熟的体会。作为女班主任,我们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细致。作为新手班主任,我本能地认为一个优秀的班级,首先一定要有一个整洁清新的卫生环境,和精神抖擞的学生风貌。开学伊始,我召开班会明确卫生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分工非常明确和细致,细致到讲台掉落的粉笔头、花架、外套叠放以及垃圾桶周边,都有专人负责。经过一段时间密集的奖惩措施之后,垃圾桶周围再也没有纸花、讲台上没有粉笔头,外套也统一要求叠放整齐。冬天到来后,很多同学进教室会忘记脱外套或者脱下外套后校服领子挤成一团,为此,我们专门设立了盔甲班长以及每个小组的生活组长,负责组员的形象管理工作。每天在教室巡视的时候,我也会特别注意帮孩子们整理好领子,成效显著。

说到细致,相信在座的班主任都在做,例如观察细致,早上观察每个孩子的精神状态,男生有无打架痕迹,女生有无化妆现象;处理细致,对于个性迥异的各类学生,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奖惩措施。对待学生犯错批评要形式多样,掌握尺度。我们要细心揣摩学生心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批评他们时的态度有时温和相劝,有时严肃指正。但一定要有理有据,让学生心服口服。绝不要做出超越学生能力的惩罚。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对于个性倔强、个人意识强烈的学生,针锋相对,只会让自己下不来台,场面尴尬。记得有一次,多亏孙主任解围,让一个从不掉眼泪的女生流下了羞愧悔恨的泪水。事后,主任告诉我:先来一顿狂风暴雨,再上一番和风细雨,不就解决了嘛,让我恍然大悟,感叹自己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经验欠缺。细致同样体现在家校沟通方面,开学伊始,我对班里大部分的学生家长进行了电话沟通,大致了解了孩子在家学习情况及家长对孩子的期待。随着班级工作的深入开展,发现报喜不报忧的策略行不通,尤其是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家长,影响了他们对于班级事务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纠正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不需要老师格外多的关注,也一样能学好的错误观念。

规范班级管理,除了要观察及处理细致,更需要班主任随时随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例如,要求学生准时,自己首先不能迟到;要求学生地面整洁,我在教室会随时捡起地上的哪怕一点点纸花,午休时拖一拖教室地面。久而久之,孩子明确了要求,也会严格要求自己。班主任可以以自己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现身说法,这样会让学生有亲近感,真实感。更容易去模仿。如在教学生爱护环境,不乱扔污物时,我就结合了自已的表现。在谈及学习效率时,也谈及自己学生时代的学习窍门等。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我讲了自己学生时代遇到一位好老师的故事,以亲身经历培育孩子的感恩之心。

一个班级能否称之为班集体,关键看班级的凝聚力是否足够强大。万事开头难,想让一个新的班级迅速形成凝聚力,就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开展的活动给班级定位。用勇争第一的口号来鼓舞士气,增强集体责任感。随着校园生活的深入,提出活动争第一,学习也要争第一。把集体活动取得的任何一点点成绩,用作集体教育的素材,让孩子爱上冠军宝座,在学习上勇争一流。

良好的学风和班风,首先很大程度上在于榜样的带动,对于利用课间等时间争分夺秒学习的同学,狠狠表扬,让争分夺秒成为班级学习的新常态,带动全班的学风,营造良好的班风。第二、树立有个性的班主任形象,也有助于提升班级凝聚力。班主任的形象不能一成不变,而应随机而动。课堂上风趣幽默而严谨严格;集体活动时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能鼓动孩子们,使其情绪高涨;思想教育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重心长。一个有强烈凝聚力的班级,来自一个多面手式的班主任。第三,班级凝聚力依托于小组的凝聚力。为了提升小组凝聚力,班委会召开主题班会,由各个组员上台历数组长对自己各方面的帮助。学习组长对自己学习的指导;生活组长对自己个人形象及饭费的帮助;安全组长对教育平台以及组员安全的监督帮助。各位组长心中油然升起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就是小组凝聚力的根源。另外,每周量化优秀的小组,在室内宣传栏会得到大拇指,室外宣传栏可展示照片。上课提问也会得到特殊优待。当看到放学后孩子仍围在量化表边看成绩的时候,我内心窃喜。第四,班级的凝聚力离不开班干部的力量。有经验的班主任总会在第一时间培养班干部队伍。大胆放权,严抓细管,慢慢地,他们明白了,自己的主意能得到班主任的支持,自己的工作能得到班主任的赞赏。班主任在与不在的日子,一样可以组织集体活动,可以组织常规考试。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好比一个温馨的家庭,紧紧地吸引着温暖着学生的心,使学生难以割舍。让学生参与制订班规、公约,民主选举常务班干部和轮值班干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

班级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有赖于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制度,有赖于班级学生、科任老师、班主任、家庭、社会等一系列要素的共同作用。班级管理、学生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留待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需要我们用心的地方还很多。但我始终相信,在这平平淡淡、酸酸甜甜的班主任工作中,只要我们付出了心血,付出了汗水,我们一定能够收获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

以上所谈的是我班级管理及凝聚力建设方面的几点做法。不当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班级规范管理制度 第2篇

学生篇

我们希望所有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学习,快快乐乐的成长!

二、尊重老师和自己的付出,并学会感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三、友好、礼貌的和同学相处。

四、每次父母。家长接送的时候可以主动给家长倒水请坐!

五、写作业期间时刻保持安静,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六、遇到不会做的,先自己思考,不会的先空着做后面的作业。

七、每次老师讲解完作业,要对老师说谢谢,心存感激!

八、写完作业离开时将桌椅收拾好,不留垃圾!

教师篇

我们希望所有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严要求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二、公平、公正、客观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三、用责任心、爱心、耐心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四、晚辅导期间,都在陪读室办公。

五、在辅导期间所有老师必须走动巡堂,不得坐下休息。

六、晚辅导过程中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自我独立的完成作业,多启发学生。

七、学生完成当科所有作业之后才讲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在所检查的学生科目后面划勾、签名。

九、如果学生有任何的反常情况,及时与管理人员和家长沟通反馈。

规范班级管理 促进学生发展 第3篇

一、规范班级管理的关键是班主任在班集体中的行为表率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 随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在确定班主任时, 要根据其人是否品行端正、为人师表, 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和一定的教学能力, 有一定的班级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作为班主任, 他既是组织者、指导者, 又是参与者、学习者, 要管理好班级, 就要做到转变角色、转变方式、转变情感, 要面向全体学生, 对所有的学生充满爱心, 富有情感, 要用爱和情来编织美好学生心灵的营养网。要尊重、信任、理解学生, 以真诚、宽厚、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以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与感情距离, 进而赢得学生们的喜爱之心, 使他

们实现由喜爱教师到喜爱班级喜爱学习的渐进。要以温柔、赞赏、鼓励的眼光鼓励学生们, 要耐心说服、教育、帮助他们, 努力为他们构建一个热情、和谐、关心和良好的班级氛围, 使他们在此氛围中互相学习、互相友爱、互相交流、共同奋进。

二、规范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健全班级机构、形成凝聚班级的核心

班主任要多角度地看待学生, 要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去扬起他们自信、自强的风帆, 点燃他们奋斗的激情火花, 要精心筛选他们亮点, 不拘一格地选用班干部。选班干部时, 可以通过自荐、民主推选、竞岗等方式筛选, 组成班集体核心。这个核心要具备统一的思想与行动的目标, 维护班级的纪律、学习、劳动、卫生等, 使全班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形成得到保障, 使之成为班主任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帮手。

三、规范班级管理的法宝是重视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通过集体讨论和制订好“班级公约”、“文明班级”、“爱我班级”、“争创阳光下年”等措施, 创办好“学习园地”、“展示台”、“图书角”、“手抄报”、“信息栏”等。班级制度、措施建立起来了, 还要实施管理和建全监督机制, 发挥“值日班长”、“值日员”的登记督促作用, 学生自己管理, 负责记录当天学生的出勤、纪律、学习、卫生、安全等情况。只要是学生一周表现好的, 就公布在“展示台”上, 标明其有所转变进步。这样, 既能促进学生管理自己, 又能更好地去管理班级, 还能促进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

四、规范班级管理的手段是营造和谐、友好、自由、民主、温馨的氛围, 促进学生的转化和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 教师要真正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 要看到每个学生都爱学习, 都能表现好、都会有进步。当学生学得好、表现好的时候, 要给予热情的赞扬和鼓励;当学生思想觉悟低, 学习有困难的时候, 要脸带笑容地等待, 耐心地点拨;当学生出现差错的时候, 要热情诱导, 诚恳地纠正, “塑造新我”。这样, 以心交心, 以爱换爱, 学生心灵的泉水就会淙淙奔

涌不断。让学生在这种温暖的美好的心境中学以所学, 行正所行, 参与管理, 自我约束, 达到管有所效, 学有所进。通过规范班级管理, 达到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形成“管理的共同体”, 探索出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模式:“互动式”、“互帮式”、“结对子式”、“绿色天使式”、“沟通零距离式”等, 让学生互相沟通, 互相交流, 指出优、缺点, 或者说出自己的想法、做法和建议。这样, 既能沟通关系融洽感情, 又能促进班级和学生的转化和发展。

规范德育管理 构建和谐班级 第4篇

【关键词】德育管理 构建和谐班级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72-02

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各种教育的理念。从创新教育到素质教育,又从素质教育到德育教育等等。每一个教育理念的提出对教育来说都是一个良好的改革。德育教育的提出背景是我国教育主体学生的素质道德并没有达到一个相应的标准,而且与之前比较还有很大幅度的下降。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这句话足以说明了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艰难性。一个班级是一个整体,只有有了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才能让这个班级发展的更好。而且德育教育在构建和谐班级的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将德育教育与构建和谐班级的工作联系在一起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

一、德育教育相关信息

(一)德育教育现状

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出了各种教学理念,比如说德育教育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德育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一定的教育,使他们的思想能够变得高尚,而且良好的德育教育会使学生不由自主的提升对自己的要求,使自己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发展的更好。

(二) 德育教育的发展前景

目前德育教育在我国的教育界中已经展开,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门教育还会继续的被执行下去。现在特别流行两个成语: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心也在“发展”。为了还人们一个更加温暖的和谐社会,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从学生抓起,把他们的德育思想及时的培养起来。所以德育思想的教育在我国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的。

(三)德育教育发展的意义

良好的德育思想是现在社会很需要的一种思想。因为在这个竞争不断,压力很大的现实社会中,一个良好的德育思想能够在危急的情况下让一个人悬崖勒马,能给我国社会输送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才。德育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支撑力。

二、规范德育管理构建和谐班级

(一)加强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一个课程的学习效果决定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了,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之前要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加强,并且要让他们对学习德育教育的态度有所改善,最好是可以从他们的内心深处改变着手。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首先要加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同时还需要提升的就是每天给学生灌输的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提升教师的自身德育思想,感染学生

在提高德育思想的同时,除了从学生着手外,还要从教师着手进行。教师应该不断提高他们的德育思想,并在平日里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因为在学校里,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教师,学生会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包括一些重要的品质和平时的生活习惯。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的良好现象,所以教师应该从自身德育思想提高着手,并能够把这种思想以及良好的行为影响到学生,从而对提高德育教育有一定的帮助。

(三)学校应该举办德育文化活动,加强德育教育

除了学生和教师能够做的一些努力,学校也应该对德育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德育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如果单单只有课上的学习,未免有点太单调了,这样也不能引发学生足够的兴趣,所以在这时学校可以举办各种关于德育教育的讲座,同时,还可以用活动的方式推进实践,比如说德育教育课外活动等等,还可以通过在课余时间去看望孤寡老人,残疾儿童等公益活动提升学生的“德”。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以及德育教育的重大意义。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讲述德育教育现状,德育教育发展前景以及其重大的发展意义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德育教育的现状。在第二部分从学生、教师和学校出发,提出了加强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态度,提升教师的自身德育思想,感染学生以及学校应该举办德育文化活动,加强德育教育这三条具体的建议。相信通过这些方法的施行,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一定能够出色的完成,同时还可以促进班级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周吉平.规范德育管理 构建和谐班级;《广西教育》;2015年41期

[2]向贤刚.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德育管理;《科技视界》;2012年13期

班级管理规范样本 第5篇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益。二是对学生进行生活方面的指导,以培养学生品德和能力为核心。由于班级管理对学生成长的独特作用,所以,在绿色成长计划课题研究中,专门研究探索自主参与型的班级管理问题。

一、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遵守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要求。按照绿色成长计划的要求,我们设计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目的在于指导自主参与型的班级管理实施。

(一)班级管理制度化

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生守则”“教学常规”“行为规范”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化管理,强化学生的法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制度管理,要力求科学。除其之外,要处理好制度管理与班级管理体制创新的关系,逐步建立一种新的班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构成动态的班级管理系统。

(二)班级管理民主化

班级管理要“(两手抓”,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着手创立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象“水”,学生象“鱼”;学生在民主、平等、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中,会表现出一种愉快的心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提倡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是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班级管理个性化

注重完整性、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创造性,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要理念,在班级管理中要提供和造就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主精神,创新性学习能力,是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重要原则

(四)班级管理主体多元化

在班级管理中,不仅强调班主任在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更需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倡导把教室还给学生。

班级安全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确保班级公物和学生的人身安全,制定本制度。

1、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2、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火灾、交通、中毒和其它安全意外事故的发生。

3、班主任要经常检查教室内的电源开关、电线、门窗、照明灯具是否安全、牢固,发生问题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维修,并告之学生注意安全。

4、班主任要组织好班级各项活动,对安全隐患要有预见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5、班主任要每天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及时与无故未到校的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6、学生要做到:不打架骂人、不看色情、凶杀的书刊、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吸烟喝酒、不损害公物、不在教室内打闹。

7、严禁学生携带棍棒、利器等不安全物品进入学校。

8、学生在校期间因特殊情况离校,需持班主任签发的出门证,方可出校门。

高中班级管理规范 第6篇

扣分细则

1、打架,扣10分,并写1000字保证书,上缴50元充班费,并通知家长,2、带智能手机进校园,收缴,扣10分,按学校处置,上缴50元充班费,并写1000字检讨书。

3、顶撞老师,扣10分,并写1000字检讨书,上缴50元充班费,并通知家长,带回家反省一天。

4、在校园内抽烟、喝酒,扣10分,上缴50元充当班费,并告知家长,写1000字以上检讨书。

5、旷课(迟到15分钟以上)扣10分,并上缴50元当班费,累积三次上报学校处分。

6、辱骂他人人格,说脏话,扣5分,上缴10元充班费。

7、故意损坏公物,扣5分一次,并做双倍赔偿。

8、漏寝,就寝迟到、晚出寝室,5倍扣分。

9、上课睡觉,扣2分一次,并上交10元充当班费,10、上课讲话,扣1分一次,并上缴5元充当班费。

11、上课、集会迟到,扣1分每次。

12、未交、未写作业,扣1分一次,并上缴10元充当班费。

13、未预习当天功课,扣2分一次

14、被学校扣分,10元1分计,在班级内5倍扣分。

15、乱扔垃圾,随口吐痰等扣1分一次,罚扫地一天。

16、值日学生未扫地、未按时完成或者未扫干净扣1分一次,并罚扫一天。

17、上课看小说等课堂以外书籍,书籍上缴、吃东西(水、奶除外)上课装水等,扣1分每次,并上缴5元充班费。

18、课间未擦黑板,讲台,扣1分一次。

19、劳动委员和值日班长发现位置有垃圾2次,扣1分。20、未预习当天功课,扣2分一次。(小组长上报科代表统计)

加分细则 1、为班级作出重大贡献,加上3到5分每人次,2、每周值周总结,受到表扬,加2分每次,3、做作业完成态度好,加1分每次(小组长上报科代表统计)4、上课受到老师表扬、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加1分一次。(值日班长统计)5、早上6:30前到校晨读,加1分每次。(由学习委员统计)6、捡到财物或东西上交学校或班级,视情况而加2-5分。7、举报违规违纪,加3分每次。8、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加5分,获奖,另外加1-5分.9、乐于助人,视情况加1到5分。(由班长统计)10、学校加分班级5倍加分。11、被评为优秀班级全班每人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12、黑板报获奖、文明寝室等每人加5分

奖惩标准

1.大考总分和单科前10名,授予奖状及奖品(第1名,第2-5名,第6-10三个层次),前20名发放奖品。

2.总分20分以上,授予学习积极分子奖状,名著一本,笔记本,笔。3.总分10到20分,名著一本,笔记本,笔。

4.总分-10到-20,打扫教室三天,蛙跳一百米,或上缴班费30元。

5.总分-20以上,打扫教室一个礼拜,蛙跳一百米,基础上,一分十米(200米封顶)或上缴班费50元。并写1000字检讨

班级卫生管理规范 第7篇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为广大师生创设一个整洁优美、干净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特制定本管理标准。

一、个人卫生

1、仪容端庄大方,衣着整洁,不穿拖鞋、背心上学,随身带好手帕。

2、不留长指甲,不染发,不烫发,不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

3、勤洗澡换衣,勤洗头理发,勤洗手剪指甲,勤刷牙漱口。

4、饭前便后要洗手。

5、不喝生水,不挑食,不吃零食。

6、不在地上摸爬滚打,不玩沙子泥土。

7、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包装袋,不乱倒脏物、污水,不涂污墙壁。

二、教室卫生

1、教室内外地面、墙面清洁,无杂物、脚印、痰迹。

2、室内无蛛网,墙壁及室外墙面无字迹、涂抹、脚印等污物。

3、教室挂图张贴有序,无纸张脱落现象;门窗玻璃干净、明亮。

4、窗台、开关盒、电脑、投影仪、灯棍儿、电路、书橱、保温桶、垃圾桶、暖气管片等上面无尘埃。

5、桌椅摆放整齐,桌面、凳面干净;桌面上除当堂课需用物品及书本外,不留杂物;文具盒摆放在远离过道的一角;书包拉严,放到指定位置。

6、保温桶外面洁净,里面水锈及沉淀物及时清洗;水桶无积水、垃圾和污渍;洗手盆内外干净,及时倾倒洗手水。

7、黑板板面及板沿要擦净、无粉尘,讲桌上粉笔盒、板擦等物品摆放有序,电脑使用完毕后及时罩好,微机罩干净整洁。

8、垃圾要放入垃圾桶内,垃圾桶表面干净整洁,笤帚、拖把等卫生工具摆放整齐,扫帚按规定有序摆放到楼梯间储物室。

三、卫生区卫生

1、卫生区垃圾及时清理干净,无纸屑、果皮、树叶、饮料瓶等杂物,无垃圾、水泥、砖石,路面无积土。

2、班与班交界处互相帮助,清扫干净。

3、卫生区垃圾箱每日清理一次。

4、尊重其它班级学生劳动成果,不向其他班级责任区扔、丢废纸、杂物;人人随时捡拾纸屑等杂物。

四、办公室卫生

1、及时处理办公室内杂物,无用的要及时清除,相关用品摆放有序。

2、办公室地面整洁,桌面物品摆放有规则,不凌乱。

3、不在办公室墙上乱贴、乱挂。

4、电脑、热水瓶等要妥善摆放并保持清洁,电脑使用完毕后及时罩好。

5、门窗无灰尘,卫生洁具摆放整齐,废纸篓保持清洁。

规范常规管理建设班级文化 第8篇

学生成长最主要的文化环境就是学校, 而班级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成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 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就必须首先建设好班级文化。

近几年, 学校正开展“建温馨班级, 创和谐校园”的活动, 这种真诚、互助、公正、公平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自信、向善、平和、达观的处事方式一下子吸引了我。我就想, 班级就是学生在学校的家, 温馨、和谐不正是家所追求的氛围吗?在我和同学们的共同讨论之下, 我们决定把我们班建设成为以“快乐学习, 友好竞争, 共同成长!”为宗旨的温馨班级。

一、彰示显性文化, 让班级充满家的温馨

隐性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他需要依托于显性文化的建设以及一系列的活动, 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渗透中才能形成。而显性文化的建设是迫在眉睫的。学生是班级的主人, 我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且为自己所喜爱的文化环境。教室, 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 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师生的情操, 沟通师生的心灵, 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因此, 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 我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 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 富有教育作用。黑板报和墙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是“班级的眼睛”, 我非常看重这方面的作用。

搞好环境布置。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作用。一直以来, 我重视班级内部环境的整治和设计布置。具体说来, 有以下一些具体内容:

1、每周一次大扫除, 每天两次保洁, 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 要求地面无纸屑、桌椅排放整齐, 卫生用具归类摆放整齐, 垃圾及时倾倒。

2、后墙设计黑板。板报作为班级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学生既得到知识的熏陶, 又培养实践能力。板报的内容要富有新意, 定期更换, 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形式上力求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感, 并注意与学科、时事政治及社会生活相结合, 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通过富有新意的板报创设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教室北面墙壁有两块板面, 一块为“日记伴我成长”, 张贴着学生的每周写得好的日记, 定期更换, 鼓励学生的同时又能增添班级文化气息。还有一块为信息直通车, 上面是每月为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

4、教室里还有两项栏目, 一个与经典同行, 一个是葵花灿烂, 后一项评比与班级的日常管理和课堂活动是紧密相关的, 以外在的评比来促活动的深入, 更以评比来促进学生发展。

5、在班级设立“图书角”, 放置一些小学生读物和报纸、杂志等。大多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 一学期进行一次更换, 营造班级浓郁的书香氛围。

教室的一切布置, 都来源于学生, 更服务于学生。虽然, 对于孩子的布置, 我们不能要求完美, 但是我们可以看见他们的积极与投入, 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与负责。 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 在建设班级文化中受到锻炼, 受到教育。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班级是自己的家。”

建立班级公约。 为了使班级公约的实施落到实处, 我们将墙壁文化建设中的葵花灿烂评比与班级公约的评价相结合, 让班级公约真正起到规范学生的行为的作用。

建设好班级显性文化, 就如同给班级穿了一件漂亮的外衣,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则是“隐性文化”的建设, 它是最能体现班级个性和特色的。

二、渗透隐性文化, 让班级之家温暖你我他

(一) 渗透隐性文化于日常管理

班级的日常管理琐碎而又繁杂, 但却是渗透隐性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1、以书滋养学生的粗糙的心灵。儿童文学博士——王维就认为读文学书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

每月, 向孩子推荐阅读书目已经成为我们班级的惯例。自从孩子爱上读书后, 每每下课, 津津有味地看书的多了, 在楼道追跑打闹的少了。

每月, 我都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爱好或者这一阶段的教材以及主题教育为孩子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 《木偶奇遇记》、《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是男孩子的最爱, 《白雪公主》《灰姑娘》……让女孩子们爱不释手。在这次生命教育周中, 我就为孩子们推荐了《斑羚飞渡》这本书, 并利用晨会、阅读课等时间带领孩子一起阅读、讨论、品评, 那为了种族的延续万而纵身跳下悬崖的老羚羊们, 那为了心爱的小狐狸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石头最终血肉模糊而死的狐狸爸爸……让孩子们一个个心灵震撼, 热泪盈眶。在阅读中, 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 更有对生命的敬畏。好多同学读完了, 还推荐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读。刘济彬的妈妈在和我的交流中谈到, 孩子读完了就流着泪说这本书太好看了, 妈妈, 你也读读吧。我看完了又让她爸爸读。这本书真的太感人了, 看得我眼泪直流, 和孩子一起读书, 一起交流, 真的很好, 孩子好像也懂事了许多, 细腻了许多, 也知道关心我们了。

我们做老师的常常喜欢唠叨、命令, 其实, 很多事, 很多道理, 与其去强力扭转, 还不如让孩子在心与书的交流、与主人公的碰撞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也许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吧。书真的可以滋养孩子粗糙的心灵。

2、班级岗位建设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班级岗位建设也是渗透隐性文化建设非常好的渠道。每接手一个新班, 我始终坚持将班级岗位建设纳入日常管理, 以岗位建设来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经过一年级岗位建设, 学生的岗位服务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 岗位服务的热情也普遍高涨。升入二年级后, 首先, 我根据班级现有的情况对原有岗位进行了增删,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岗位。如:早读领读员、两操督查员、讲台负责人等等,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岗位。这些岗位虽然要学生付出一定的劳动, 却使他们得到了集体的信任、服务的快乐。让每个学生都有班级岗位的锻炼机会, 对提升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是很有帮助的。

其次, 我尽可能给学生以自由选择岗位的机会, 挖掘才能, 让每个学生找到满意的岗位。如能写善画的便委以“艺术班长”;力气大, 肯吃苦, 便委以“劳动班长”等。这样因人而宜, 让每位学生在班集体中找到了满意的岗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形成强大合力的班集体组织。

孩子毕竟是孩子, 他们的热情就像一团熊熊大火, 来得快, 去得也快。没有几天, 你会发现, 柜子里积了一层灰, 卫生角零乱不堪, 小岗位服务员呢, 大厅里奔跑玩耍着的身影里一定有他。这时, 丰富多元的岗位评价和轮岗、换岗策略就成了持续学生岗位服务热情的有利武器。我在岗位前, 增添了岗位督察和岗位总督察一栏, 他们的责任是监督小岗位服务员做好岗位服务工作, 每天对他们的岗位服务做好他评, 每个岗位的服务员除了每天的自评外, 还有督察对你的岗位服务工作做出评价, 同时, 为了激发起每个学生岗位服务的热情与智慧, 对岗位服务认真的同学, 一段时间后就能晋升为岗位督察。

(二) 实践隐性文化于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实践我们隐性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一次次的主题活动中, 学生个体在真实的生命体验中获得一种生命的成长, 学生群体也会发生微妙地变化。

自学校开展温馨班级的建设以来, 我们班一直以温馨班级建设为主线, 安排班级活动, 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环境布置篇”“岗位建设篇”“文明行为篇”“友好相处篇”。让整个班级从外部环境到内在的人际关系都达到一种初步的和谐。

这一学期, 我同样以温馨班级建设为主线以“改正缺点我能行”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三月份进行“节能小卫士”, 四五月份是“瞧我的!”主要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个性化的、点状的缺点。以期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 促进学生个体在改正自身缺点的过程中, 不断完善自我, 从而推动整个班集体的发展。

一次主题活动对每一个学生是不尽相同的, 也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 如何让它的影响力能更久远, 甚至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境界, 那就需要我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系列活动, 还要能取得了家长对这一活动的支持与配合, 让家校形成一个教育共同体, 并且采取丰富的多元化的评价来将这个主题活动积淀、延续下去。

三、家校联通, 凸显班级文化建设的魅力

班主任的工作不仅仅要感化学生, 更要感化家长。为了和家长做好沟通, 我开展了“每日信息联系”活动, 每天借助家校通和家长发信息, 在信息中表扬孩子的优点, 肯定孩子的进步。另外, 还通过打电话, 面谈等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我始终保持一个原则:说优点、说进步、说鼓励、说喜欢;不告状、不批评、不指责、不失望。这样, 我达到了“家长对孩子有信心, 对老师有感动, 孩子对学习有决心”的效果。

我班有个学生叫王果, 是我们年级里出了名的学生, 不仅学习态度很差, 而且行为习惯也很不好。令老师、家长头疼, 同学讨厌。一年级时,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来管教他, 但都无济于事。后来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天借助学校的家校通平台和他的妈妈发信息。第一天, 我和他妈妈发了一条信息:你好, 你的孩子每天把饭菜吃得精光, 在班级里是第一名, 真棒!请你务必晚上表扬他。第二天中午, 我发现这孩子吃得更快, 更好了。上课也专心了。第二天, 我又和他妈妈发了一条信息:你好, 你的孩子今天的表现比昨天有进步, 不错, 加油!请你继续表扬他。第三天, 出乎意料, 这孩子听写竟然得了60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询问了情况。他告诉我, 昨天在家里听了五遍, 今天早上又听写了一遍。我立即表扬他:你真认真, 老师真的很佩服你, 好孩子继续努力。晚上, 我又给他妈妈发了一条信息:你好, 你的孩子今天进步真是超人, 听写得了60分, 好样的, 母子俩继续前进。在接下来的几天, 这孩子各方面表现都进步了, 我心里暗暗高兴。但没想到大约过了一星期, 班长来叫我:“老师, 不好了, 王果把李川的头打破了, 还流血了, 他还说要杀人。”我一听, 迅速跑到教室里一看, 只见他气势汹汹的样子。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把事情的经过进行了详细地调查。原来是别的同学先去逗他, 然后他进行反抗, 不小心把同学的头弄伤了。我耐心地教育他:“前几天, 你进步很大。今天虽然是别的同学先来逗你, 但你把同学的头弄伤, 你有责任, 老师希望你向他陪礼道歉好吗?”开始, 他不同意。我又一个劲地给他讲道理, 他终于答应我。那天, 我又给他妈妈发了一个信息:今天, 你的孩子虽然伤害了同学, 但他主动向同学道歉, 有进步!你应该继续表扬他。这样, 我每天给他妈妈发信息持续了一学期, 这孩子有显著的进步, 期末语文考试竟然考了70多分, 其他两门功课也及格了。令班里的老师刮目相看, 他妈妈含着泪说:“谢谢, 谢谢老师!”我是班主任, 为了学生, 我要付出, 但我也要回报。我爱我的学生们, 爱学生就不怕付出, 我要用我的真情, 滋润家长的心灵, 在老师与学生家长的心灵中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 让教育更有实效。

班级制度规范的隐性德育分析 第9篇

在制度化的学校教育环境中,班级是最能体现学校特征的组织形式。从德育的角度来看,班级是以一个“德育场”的形式在培养与发展学生思想、品德、情感、人格等方面发挥着强大系统整合式的教育力。马卡连柯认为这种教育力主要表现为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力、群体规范对个体的约束力、个性品质发展的内驱力以及班风等物质与精神环境对个体的感染力等德育因素的合力。这些德育因素既包括能直接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显性、外在的因素,也包括通过潜在方式对学生品德施加隐性影响的因素,即存在着显性德育因素与隐性德育因素两种形式。在班级中,学生首先接触并必须接受的是社会给予的计划性知识体系和直接的规范要求之类的显性教育,但在任何显性教育的背后,都隐藏着特定的社会人文背景、哲学基础、价值参照系、社会政治意识、经济参数等背景条件。这些背景条件以一种隐蔽的方式间接地影响和制约着显性教育,统整着显性教育的各个层次,使显性教育更加有效。

制度、规则的至高无上使儿童从进入班级之始就不得不面临着家庭中所没有的学习环境和个体地位。这些班级的规则、制度与社会生活所要求的规范、价值存在着结构性的“象”与“物”的对应关系。在家庭中,儿童处于独学环境和独享、独尊地位,而在学校班级中,则处于群学环境、共享与服从地位。面对这样的一种变化,儿童无论是对规则采取同步行为(遵守与容纳)、非同步行为(独立但不越轨)抑或反抗行为,无论是因为对规则的敬畏而形成服从心理还是因种种原因受到规则的惩罚而形成逆反心理,都是儿童在探讨规则、实践规则、内化规则的一种行为方式。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所感受到、接受到的规则、制度与价值在保证他们融入班级组织、顺利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同时,还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班级的规则、规定和常规,为其在现在和将来适应范围更加广泛、内涵更加深刻的社会生活进行着预期的社会化过程。

虽然不同国家在确立班级规则的价值问题上有着不同的选择,虽然学生也享有并行使着程度不等的进入班级后协商制定活动规则的权利,但不可否认的是,所有的班级规则和制度都不可能脱离对儿童进行社会化的要求,即一种文化传递的、融入并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班级制度规则像 “双刃剑”一样,在使儿童融入并适应社会要求的运行过程中,也给班级管理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下面笔者试从隐性德育的角度分析班级制度规则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班级制度规范中隐性德育的消极影响

杰克逊认为班级充满着3R'S,皮亚杰从儿童的扑克游戏中领悟到即规则(Rules)、规定(Regulations)和常规(Routines)①。从性质考察,笔者持全面功能观,认为隐性德育具有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种功能。积极功能表现为隐性德育可以在受教育者的人格陶冶、政治社会化等方面具有正向作用。但由于教育者认识上的局限、组织上的失当,受教育者的态度、悟性等方面存在问题,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此外,在很多情况下,隐性德育对个体品德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影响,很难用正负两分法来决断。

首先,班级制度规范易使受教育者成为教师成人权威的服从者。班级在开始运作之时,其成员——儿童的地位和角色与儿童的意图无关,这是早已规定好了的,一切至关重要的规则也已制定,并要求成员必须遵守。虽然有的班级规则更多地体现出民主型人际关系和对学生个人权利的尊重,而有的班级所制定的规则是为了使教师能更加顺利地管理班级(从现实情况看,后者恐怕要占大多数),但班级规则社会本位的“普遍主义”都要求其成员采取与组织规则相一致的“同步行为”②,凭借规则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从而达到同化和控制其精神和行为的目的。儿童在班级和学校面前,既没有选择上学或不上学的权力——上学是必须履行的义务,甚至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制度使得儿童选择学校的权力也不存在,也没有改变其在学校和班级中的服从地位,更没有自由退出班级、学校的权力。因此,儿童天然地被规定为制度权威、教师成人权威的服从者,且这一低社会地位将持续不变。

第二,班级制度规范是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存在的根本原因。作为社会价值要求的具体化,规范和纪律的作用是引导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向教育目标的理想方向发展,而且总是强调要自我抑制,追求更高的价值,儿童对这种来自于教师的“管理力”不一定都有接受的准备。而作为个人属性之需求的“自由力”往往倾向于追求安逸和个性张扬。这两种力在班级中,在教师与学生的管理与被管理中经常会发生碰撞。这是班级存续中必然存在的一个基本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运动变化决定了班级运行的模式和状态。

从两个方向上看,倘若组织的力量取胜,则儿童按照教育目标的方向行动,教师所期待的班级就能形成。反之,倘若自我需求优先的儿童取胜,则班级会朝着与教师期待相反的方向变化。当组织力量与个人需求达到和谐平衡状态的时候,应是班级运行的最佳模式了。教师在通过寻求学生的参与去实现教育目标时,应该具有明显的规范性,至少在原则上要力图以说服或感化为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规范性不是无条件的,而是以一定的强制性为不言自明的前提的。现代教育制度造成的学生对学校的“无权”状态以及教师作为社会代表者、文化传播者、班级领导者等等所带来的社会高位,客观上成为学校、班级对学生采取强制性手段的有利条件。事实上,现代社会中的学校并未根除物理的威逼手段。日本学者冲田等人的比较研究表明,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在所有国家的中小学中都存在,在不少国家中还相当普遍,至于强迫命令和训斥学生的现象则更是家常便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了监狱之类的强制组织和军队之类的军事组织之外,没有哪一种社会组织的强迫命令与训斥行为更甚于班级对学生的同类行为。③

第三,班级制度规范易使教育管理绝对化,变成一种目的本身。从我国的情况看,对于学生而言,说班级是一个强制性色彩浓于规范性色彩的组织恐怕并不为过:班级规则的制定,无论是物理的威逼手段还是精神的监督手段,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控制”——控制班级的运行,控制学生的活动,以便能使教师更顺利地管理好班级。在这种管理观的指导下,班级管理实践更多地采取行政管理的手段,重视规则的“文本化”、制度化,重视纪律对人的干预、约束和限制,突出制度中心的权威性、强制性,体现出明显的“管理主义”倾向,即把作为教育手段和重要形式的教育管理绝对化,变成一种目的本身,把教育管理者所拥有的权力绝对化,以便使被管理者按照管理者的意图去行动。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是把对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作为评价班级质量和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是把加强班级管理作为解决班级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有时甚至是唯一手段。

三、思考与结论

首先,使班级规范对学生的控制模式倾向于人本主义型。如果说学生在组织生活中外在地接受了各种各样的规范的话,同时也内在地认可了规范本身之外的许多东西。学生们形成了权威服从观念,这是社会所需要的,但不同风格的权威却可以使孩子们产生不同的反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班级规范对学生控制模式愈倾向于监管型,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就愈低、对学业活动的参与程度愈低、师生关系愈冷淡,即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愈低。从德育的角度表现为班级制度对学生的过分约束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集体活动的消极冷淡、漠不关心,产生“学校是地狱,班级是枷锁”的念头,并迁移到对教师的态度,进而产生情绪上的对立和行为上的阳奉阴违。而班级规范对学生的控制模式愈倾向于人本主义型,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就愈高,学生从内心视教师为知己,产生积极的向师性和群属感,参加集体活动的主动性高,并将班级荣誉与个人利益相联系,体现出一种健康、宽松、自控的氛围。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定向模式与学生的疏离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一般来说,对学生的控制定向愈倾向于监管型,愈会形成一种沉闷、压抑、闭锁的组织气氛,表现为在重压下学生内心对自己行为和生活结局的无法把握的一种“无能为力感”,不知道学校教育对他们的未来是否会有所帮助,不知道对未来应抱何种信念的“无意义感”,不管行为合法与否,只管用自己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即使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在所不惜的“无准则感”。而对学生的控制定向倾向于人本主义型,宽松、民主、开放的组织气氛非预期地、内隐地渗透进学生的生活态度中去,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就愈高,学生的疏离感程度较低,对前途充满信心,认为现在的学习对未来的生活十分有用,能够通过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体现出较强的亲社会行为。

第二,以制度的道德化实现管理的人性化。班级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是外在于学生的一种律令,对于维持班级正常运转,形成学生的规范意识、秩序感和班级良好气氛是必不可少的。但传统的唯理性管理中的班级制度具有绝对控制、单一灌输、地位分等、强调统一性、同步行为等特点,潜在地使学生缺乏主体精神、平等意识、探索创造精神,普遍缺乏自由感、独立意识和个性特点,使学生具有较低的“学校生活质量”。柯尔伯格指出,“不管我们说教些什么,学校的隐蔽课程是真正进行价值教育的课程”,而“灌输既不是道德教育的方法,同时也不是讲道德的方法”④。因此,班级管理者在进行隐性德育管理时,必须克服“管理主义”“文本主义”的做法,努力实践制度的“人本主义”,从制度的制定到制度的实施努力体现管理的道德化本质,实现管理的人性化。要更多地借助于平等交往、民主协商、情感沟通等非强制方式和非权力因素的影响让组织成员都参与到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之中,形成对于制度的积极态度,不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现为“顺从”,而且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逐渐认同、接受制度所内含的价值并内化为成员的价值观念,使制度规范从外在的强制力量转化为内在的引领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学生自觉行为的指南⑤。

第三,建立民主、平等、尊重、互助的人际心理环境,使之成为一种文化力量。师生关系旨在本着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⑥。因此,在班级教育管理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应是民主型方式,体现出亲密形态。班级人际心理环境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处理好师生关系来进行的,而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是要解决好教师与学生交往方式问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法定的权威地位,扮演着不同的权威角色。教育管理中,发挥教师的权威作用是必须的,但这种权威赋予教师的首先是一种“形式权威”,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从学生那里赢得权威才能发挥实质作用。师生互动应是平等地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共识、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营造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克服以权力和服从为基本方式的理性管理给学生带来的自我缺失、责任贫乏的弊病,激励每个学生获得心理、人格的健康发展,避免产生因教师有意或无意中的角色变化、期待下降而在学生心中沉淀下来的挫折感、自卑奴性或攻击性。所以,保持师生之间适当的交往频率,而且增加交往次数,可以提高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对于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行使权威的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教师权威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自由,而是应该克服师生之间交往的疏远化和抽象化的问题,使儿童能够自制从而得到自由。我们重视教师权威的作用,但反对权威主义;我们运用权威,但反对滥用权威。

实现班级目标,规范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这股力量不仅有权威、处罚、批评,还有说服、表扬、组织气氛等因素,此外,还有教师的专业力量。这些力量有的是外显的,有的是内隐的。教师的任务或称之为教师的艺术就在于面对必然存在的组织之力与个人需求之力的矛盾,如何合理运用显性和隐性的合力,既通过制度的运用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又最大限度地尊重、满足儿童个人层面的需求,使班级既不掉入“管理主义”的泥淖,又远离“自由主义”的险境。

注释

①唐晓杰. 西方隐蔽课程研究的探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8(2)

②钟启泉. 班级管理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175

③吴康宁. 教育社会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254-255

④周作宇. 隐蔽课程浅探[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2(1)

⑤赵志毅. 中国民族德育论纲[M]. 民族出版社. 1998:258

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l38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大学新生军训小经验下一篇:武坚中心小学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