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相关书籍推荐

2024-06-02

家庭教育相关书籍推荐(精选9篇)

家庭教育相关书籍推荐 第1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乡村教育相关书目推荐

作者:

来源:《教育观察·下旬》2013年第02期

《陶行知论乡村教育》一书中,陶行知主张“以教育救农村”,通过发展乡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和文明意识,达到拯救农村的目的。陶行知还认为要把办教育与改造农村结合起来,使教育承担起改造社会的使命。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立足中国农村,适合农民需要,把乡村教育的目的定位于为乡村建设培养人才,有助于思考和探索解决当前农村的相关问题。

《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一书中,作者用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对乡村中的学校进行了一番审视,提出了一系列不合理之处。最后提出问题:乡村学校该怎么样改革,最有利于农村的现代化?

《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分为三辑:乡村教育:问题与出路;乡村教育:被遮蔽的文化世界;现代化、乡村文化与教育重建。此书将一些学者关于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主题的调查论文结集成册。主要针对乡村教育的问题与出路、现代化乡村文化与教育重建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乡土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力求在两个方面展示乡村教育的深层意蕴:一是在乡村教育自身的视域中揭示乡村教育的人文意蕴,突显乡村教育何以呵护乡村少年完整的生命成长;二是置于现代教育的整体背景之中,审视乡村教育在整个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位序,探索乡村教育之于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人文意义。

家庭教育相关书籍推荐 第2篇

书籍是人类的指路灯,在我们迷失方向的时候或者对于某一些问题一知半解的时候,在书籍中寻找答案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与教育有关的书籍可以帮助老师们解决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下面让我们通过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来了解。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在为做一个称职的、优秀的教师而不懈地努力着,自认为只要成绩提高上去了,班级管理好了就是称职的教师、优秀的教师。而拜读了《教学勇气》一书后,我的心震撼了,好象黑暗中摸索的行人看到了指路的明灯;我的心豁然开朗,一些沉睡的教育琐事突然之间苏醒,以前和现在的一些困惑也能在这里找到共鸣,因为《教学勇气》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审视到了最最真实的“教师心灵”。

“那堂课有30名学生,可能有29位是想学的吧,但我无从得知。在最后一排的远远的角落里,有一位‘来自地狱的学生’没精打采地坐着,像个幽灵。……此刻,我已经有25年的教龄了,然而面对‘来自地狱的学生’,我犯了一个没有经验的新手才会犯的最基本的错误:我完全被他困住了,这个教室中的其他人在我的视线中都不存在了。在漫长又痛苦的一个小时里,我把我所有的注意都投向了这个年轻人,竭尽全力想把他从僵化的麻木状态中唤醒。但是我越努力,他好像越向后退。在我被‘来自地狱的学生’困住的同时,我忽视了其他学生的需要,使得其他的学生都成了可有可无的人。”

读完这一段话,我发现自己的心被帕尔默深深地触动了。“来自地狱的学生”---对我来说,庆幸地是我并没有遇到可以如此来形容的学生。只是,当日复一日地面对着这些调皮捣蛋到让自己有些无所适从孩子们时,我也开始有些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教师这份工作。我还能像当初一样和他们打成一片,陪他们玩陪他们哭和笑吗?我还有能力教给这些孩子们那些我一直在努力教给他们的东西吗?孩子们不是来自地狱,但他们真的是天神赐予教师的天使吗?

随着自己在工作之余一点一点地看完这本书,自己的心也变得越来越明朗。多么美妙的一本书,这是教师能收到的最好礼物之一!帕尔默深入浅出的表达,指引着我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孩子们,认识教师这份职业。她说了很多,而我心中也装着不少的想法。

让孩子们做真正的天使!---这,是我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

此刻,我还是一个教龄不足4年的人---这是我带一年级的第三个年头。还记得当初刚毕业来到这里,我对一切是多么的充满激情和幻想啊。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着那些可爱的面孔时,我对自己说:他们是你的天使,你将努力和他们一起在校园的天堂里分享每一个快乐的时光。随着时间慢慢流逝,等到现在回头一望的时候,3年的时间已经走过了。不能抹去那些为孩子们取得好成绩而发自内心欢喜的日子,但除此之外呢?那些你一遍遍去解释一遍遍去劝导的孩子,为什么不能真正进步一些呢?我悉心设计的课件,苦口婆心的诱导,他们为什么不能多在意一些?最起码,为什么他们还是一样上课坐不好,吵吵闹闹,下课东奔西跑让自己担心个没完呢?

《教学勇气》让我静下心来,重新开始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的学科。”---先从帕尔默的这段话说起。佛语说,心中有佛,眼中所见便是佛。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教书的动机和方式。我们不该为了潜意识中自我的表现欲而去要求孩子们一起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教书的对象是孩子,所以教书的目的是做一切能让孩子感到快乐、学到知识、找到理想的事情。不能因为教书是我的职业,自己就把一切教学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去。在教学的方式上,帕尔默要求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此外,我们不能将自己平时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教学中去。要学会控制孩子们的情绪,首先需要自己做到最大的耐心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你在为孩子们课堂上的小动作烦恼不已时,你是否也注意到了也许某次自己走进课堂时一个不经意的黑脸也已经吓到了你眼前的这些孩子们?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受益匪浅。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十几年所学到的知识毕业后受用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簇缤纷。

1、播下爱的种子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为了教好每位学生,让每位家长放心,我认真完成家长拜托的任何事。有时家长出门在外,托我多多关心他们的孩子,我就会在工作之余找那些孩子聊天,为他们分忧解愁,有时还辅导他们的学习,并定期与身在外地的孩子家长联系。虽然有时我也会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为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为他们的违纪而心烦,但一想到他们还是孩子,我就努力地克制自己心中的不满。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2、浇灌爱的雨露

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

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通过大家的努力,王芳、邹晓静合格地毕业了。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3、收获爱的回报

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真情的付出使我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就是王芳和邹晓静这两位学生,在我请产假期间,携手来看望我,拿着家长给她们准备的鸡蛋,带上自己收集废品后换钱买来的水果,她们的心是透明的,她们的真诚至今令我深深感动。当我不经意间向学生嘘寒问暖时,我已赢得了学生的心,学生的爱。在我生病住院时,学生们来看望我,他们告诉我,我不在时,他们也能得红旗。有的学生精心制作贺卡,写上几句祝福的话语“老师,祝您早日康复!”

“老师,收到我的祝福了吗?”虽是寥寥数语,却足以表达他们对老师的爱,那一刻,谁见了都会羡慕地说一声:“当老师真好!”是的,当老师真好!在我看来,无论是那些憨厚的小助手,还是那个在我喉咙沙哑时提醒我轻声教课的有心人;无论是那个花了好常时间编制中国结又将它偷偷塞进我手心的胆怯女孩,还是那几个在我参加排球比赛前不断捡球给我练习、又不断朝我喊加油的调皮蛋,他们的行为都是爱的表现,这份特殊的爱值得我珍藏一生一世。谁说做老师的只有清贫陪伴,我说,我们教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家庭教育相关书籍推荐 第3篇

1 相关工作

1.1 推荐算法的基本流程

(1)根据系统中用户项的评分建立用户项目评分矩阵;(2)进行用户间相似度的计算,常用的相似性计算有3种;(3)根据计算得到的相似度大小为目标用户选择邻居;(4)预测目标用户对未知项目评分,为其提供推荐列表。

1.2 相似性计算方法

1.2.1 相关参数

为方便阅读和理解,本文中出现的符号和其意义都在表1中呈现,具体如下。

1.2.2 相似性度量方法

协同过滤推荐技术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是计算目标用户与其他用户之间的相似性,从而生成最近邻居集合,进而产生推荐,传统的相似性计算方法有以下3种[6,7]:

(1)余弦相似性。用向量和分别表示用户i和用户j的评分向量,而它们的相似性就是通过计算向量之间夹角的余弦来进行度量,则用户x和用户y之间的相似性为

(2)修正余弦相似性。考虑到用户之间评分尺度的不同,公式中利用用户的平均评分作出了一定的修正,即用户i和用户j之间的相似性

(3)相关相似性。用户之间的相似性通过计算两个用户评分向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来进行衡量,则用户x和用户y之间的相似性

余弦相似性度量方法把用户评分看作一个向量,用向量的余弦夹角来度量用户间的相似性,然而没有包含用户评分的统计特征;修正的余弦相似性方法在余弦相似性的基础上,减去了用户对项目的平均评分,该方法更多地体现了用户间的相关性而非相似性;相关相似性方法依据双方共同评分的项目进行用户相似性评价,能够更好地体现用户的相似程度,但相关相似性在计算用户之间相似性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3 相关相似性缺点

下面通过具体事例说明相关相似性存在的问题[8]。

(1)未考虑用户评分项的数量对相似度的影响。

表2中,行与列的交叉点表示用户(1~5)对项目(1~3)的一些评分值。直观来看,User1和User5用3个共同的评分项,并且给出的评分趋势相同,User1与User4只有2个相同评分项,虽然他们的趋势也相似,但由于User4对Item2的评分未知,可能是User4对I-tem2未发生行为,或者对Item2很讨厌,所以更希望User1和User5更相似,但结果是User1与User4有着更高的结果。可以看出相关相似性只会对共同评价过的记录进行计算[9]。

同样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发生,例如用户A和用户B各观看了200部电影,用户C只看了2部电影,而用户A和B共同观看的200部电影完全相同,虽然不一定给出相同或完全相近的评分,但只要他们之间的趋势相似也应该比另一位用户C只观看了2部相同电影的相似度高。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对这两部电影,两个用户给出的相似度相同或很相近,通过相关相关性计算出的相似度会明显大于观看了相同的200部电影的用户之间的相似度;

(2)只有一个共同评分项则无法计算相关性。由公式可以看出,若两用户之间只有一个共同的评分记录或无共同评分记录,那么将导致分母为0,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相关相似性不适用于冷启动问题。但是,这一特性也有它的好处,当无法计算相关相似性可以认为这两个用户之间没有任何相关性,即他们之间的相似性为零[10]。

2 相似性计算方法

2.1 正态分布函数

正态分布是一个在数学、物理及工程等领域都非常重要的概率分布函数

通过式(4)可以看出,当x=μ时f(x)达到最大值,而当|x-μ|的值越大,f(x)的值越小。

2.2 修正函数

本文将在正态分布函数的基础上,设用户x的评分项目个数为m,用户y的评分项目个数为n,max(m,n)表示用户x和用户y评分项目集合中评分项目个数较大的项目数,令正态分布函数中μ=0,x=m-n,σ=max(m,n),经过变换得到函数

易知,当m=n时,f(m-n)取得最大值为1,当|m-n|越大,f(m-n)的值越小,随着|m-n|不断增加,f(m-n)逐渐从1趋近于0,且0<f(m-n)≤1。

2.3 改进后的相似性计算方法

正是由于相关相似性没有考虑用户评分记录项的数量对相似度的影响,而导致了两用户A和C观看了相同2部电影的相似度会明显大于观看了相同200部电影的用户A和B之间的相似度。故可以在相关相似性的基础上添加一个修正函数来修正两用户之间由评分项目数量差距带来的负面影响[11],即

在前面例子的基础上,由于用户A和用户B有过的评分电影完全相同,则用户A和用户B之间的修正函数为:f(0)=1;而用户A和用户C有过的评分电影只有两部,且二者观看电影数量差距较大,则用户A和用户C之间的修正函数为f(198)=0.376。

假设有5个用户User1~User5,且他们的评分项目数为200,100,70,30和10,则他们之间的惩罚函数值如表3所示。

表3中行与列的交叉点为两用户的修正函数数值,易知:当两用户的评分项目数差距越大时,修正函数对其相关相似性的修正力度也就越大,这正好符合文中的预期。

3 仿真实验分析

实验将通过在数据集中利用相关相似性和修正的相关相似性分别求出目标用户与其他用户之间的相似度,并按相似度大小生成一个最近邻居用户集合,然后根据邻居集合预测目标用户对该项目的评分。

3.1 实验条件

为了验证提出修正的相关相似性计算方法的一般性和有效性,将分别在Movie Lens、Flixster和Epinions这3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他们的评分为1~5,具体用户数、项目数、评分记录如表4所示。

3.2 推荐集的生成

选取与目标用户相似性大小在前N个用户作为用户u的最近邻居集合U按照相似性由大到小排列,根据目标用户u的最近邻居集合U中用户对u的未评分项i的评分,预测u对i的可能的评分值Pu,i,可通过式(6)计算[12]

然后按照Pu,i的大小取前N个项目作为推荐项目推荐给目标用户完成推荐。

3.3 度量标准

实验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作为实验的评价指标进行实验,其公式为

式中,ri是用户u对物品i的实际评分,而Pri是推荐算法给出的预测评分;N为测试集合中的所有记录数目。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为检验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普遍性,文中基于传统相关相似性(Correlation)和修正后的相关相似性(Adjust Correlation),在上述3个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生成一个相似度由大到小的最近邻居用户集合,并根据邻居集合预测目标用户对该项目的评分,求出评分预测的MAE[13],实验结果如图2~图4所示。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修正后的相关相似预测评分的MAE比传统相关相似性求出的略低,在最近邻居数逐渐增加到20的过程中,MAE逐渐减小,而最近邻居数>20时,MAE又开始逐渐增加,说明此时会有一些相似度较低的用户“被迫”选入邻居集合,使得算法的精度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修正后的相关相似性的评分预测MAE要优于传统的相关相似性。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数据集Movie Lens、Flixster、Epinions上,利用改进后的相关相似性计算方法形成的邻居用户集合。求出的目标用户对项目的预测评分的MAE总体上优于传统的相关相似性计算方法。

4 结束语

相关书籍推荐 第4篇

[意] 普里莫·莱维 著

翁海贞 译

出版社:三辉图书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时日里,一队饶有胆魄的犹太人武工队一路从俄罗斯走到意大利,朝向巴勒斯坦这个终极目的地。《若非此时,何时?》基于一个真实的故事,记述了这些武工队员向纳粹清算个人仇恨之时所经历的冒险:炸火车、拯救集中营里最后的幸存者、在难以名状的毁灭之前赢得小小的胜利。

普里莫·莱维以生动的细节,捕捉了东欧的风景和人物,也形象地描绘了被战争蹂躏之下的欧洲的悲惨荒凉。最后,他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关于人类精神的力量和才智的颂歌。

再度觉醒

[意] 普里莫·莱维 著

杨晨光 译

出版社:三辉图书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从奥斯维辛回家的路有多长?

跨出集中营后如何面对自由?

1945年,普里莫·莱维与另一些奥斯维辛幸存者,被苏联红军从德国死亡营中解救出来,返回意大利时,经历了一段奇妙而坎坷的旅程。他经过苏联、匈牙利、罗马尼亚,途遇形形色色的幸存者:出生在集中营的无名幼童,精明独立的希腊人,轻快活泼的乌克兰姑娘,向意大利人寻求庇护的德国军妓……每一个人都怀揣着不同的故事,要去往不同的地方,但每一个人都依靠生之意志坚强地活着。

对莱维而言,这是一段绝无仅有的休战期:不仅指外部世界的休战,也是经历了奥斯维辛摧残之后,试图重返光明、重建秩序之前的过渡阶段。这本记忆之书,载满了死亡、流离与痛苦,也记录了信仰、希望与勇气。

周期表

[意] 普里莫·莱维 著

牟中原 译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人工智能相关书籍推荐 第5篇

I.《人工智能:改变世界,重建未来》*

这本书梳理了人工智能60年的发展脉络。为何只能在有限范围使用的弱人工智能突然变得聪明起来?人工智能究竟能走多远?智能时代,人类的工作、价值、思维是更进化还是会被淘汰?我们如何更积极地迎接智能时代的挑战?

作者:卢克?多梅尔(Luke Dormehl),著名科技记者,纪录片和电影制片人。经常为《连线》、《卫报》、《快公司》等媒体撰写科技类文章。曾出版《算法时代》《苹果革命》等著作。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11月

II.《机器之心:当计算机超越人类,机器拥有了心灵》*

本书写作于,是雷?库兹韦尔对人类技术发展的构想和预测,至今看来仍然有些疯狂。书中涉及对熵、混沌理论、大爆炸、量子理论、DNA计算机、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纳米工程、图灵测试、脑扫描术、国际象棋程序……的探讨,涵盖了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作者:雷?库兹韦尔,美国国家科技奖章得主,入选美国发明家名人堂,拥有19个荣誉博士学位,并三度获颁总统荣誉奖。他被称为“爱迪生的正统接班人”,《华尔街日报》称他为“永不满足的天才”,《福布斯》杂志称他为“终极思考机器”,美国公共电视台称他为“开创美国的16位改革家”之一。底,雷?库兹韦尔受邀加入Google担任工程总监。Google的绝密实验室Google X在运作很多项目如Google眼镜、自动化住宅、智能手表、无人驾驶汽车、Wi-Fi气球等,无不留下了库兹韦尔的印痕。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4月

二、智能时代,人类该如何掌控命运?

I.《智能的本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64个大问题》*

这是一本人人都可以看懂,并引发你思考机器智能与自身生活关系的科普读物。如果机器可以打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为什么还需要我们?在陪伴老年人方面,迄今为止先进的机器人都不如狗做得好;永生终将成为一种待价而沽或是可租可借的服务,就像目前的云计算服务一样;机器人类化的计划尚未成功,而人类的机器化则成果斐然……

作者:【美】皮埃罗・斯加鲁菲(Piero Scaruffi)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月

II.《未来生机:自然、科技与人类的模拟与共生》*

这本书是纪实文学和科幻小说的混合体,主要探讨的是技术与自然的关系――无论是我们相互之间,还是我们和地球上的鸟类、哺乳动物、蛙类、昆虫、树木、灌木、开花植物之间。技术会继续让它们远离我们吗?或者是否有某种方式,可以让技术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运作的纽带?如果技术被投入到压制人民的行为中去,只为了成就极少数的超级富豪,会怎么样?互联网如何最终囊括所有可能出现的动物、植物、海洋和山脉?

作者:[德] 克里斯缇安?施瓦格尔,生物学家、科学记者、作家。研究环境问题长达20余年。他曾获得“乔治?冯?霍尔茨布林克科学新闻奖”和“Econsense记者奖”。 他的著作包括《人类世时代》(The Anthropocene)《生活在人类世》(Living in the Anthropocene),以及与人合著的《迫在眉睫的战争》(Looming War),等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12月

III.《我们最后的发明:人工智能与人类时代的终结》*

这本书探讨了一味追求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危险。人工智能帮你选择买什么书、看什么电影,甚至和谁约会。它控制你的手机,驾驶你的汽车,掌控着华尔街大部分的交易的命脉,控制着重要的资源的分配……但人工智能也可能威胁我们的生存……

作者:詹姆斯・巴拉特(James Barrat),科普及解密类纪录片导演,20多年来一直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曾采访过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机器人制造专家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等人。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8月

IV.《机器人时代:技术、工作与经济的未来》*

技术发展的加速对我们自己和子孙,以及整个社会到底意味着什么?很多人将不再能通过接受教育和辛勤工作获得成功,人类的尊严该怎么办?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共创美好未来的行动计划,即建立起基本收入模型。

作者:[美] 马丁・福特(Martin Ford)硅谷一家软件开发公司的创始人,在计算机设计和软件开发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工作经验,著有《机器危机》一书。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家庭教育相关书籍推荐 第6篇

(一)一.律师起步指引类书籍 《律师实务》、《律师是这样做成的》

《新律师不可不知的1500句话》、《穷律师富律师》《蜕变——从学生到律师》

“律师之道”系列丛书

1.律师是这样做成的 2.律师是这样做成的2:执业经验与技巧

3.四大名著与律师赢谋

4.走向合伙人之路

5.中国式律师营销

6.决胜法庭:年轻律师从这里走向成功

草根律师成长日记

1.黄天时:《从门外汉到成功律师》,中国法制出版社

2.高云:《思维的笔记(上下)》,法律出版社

3.段建国:《律师营销之道》

4.段建国:《大律师法庭攻守之道》

5.台湾刘必荣:《攻守之道:谈判高手的100个锦囊》,北京大学出版社

6.牟驰:《律师阶梯:新律师民商事业务必修课》,北京大学出版社

7.张勇:《规矩——进阶法律精英的58项成功守则》,法律出版社

8.张勇:《远见——提升律师执业技能的164个细节》,法律出版社

二.综合案例类书籍

蒋勇编写:《德法相融,天下大同:北京天同所法律精选案例

(二)》,法律出版社

三.民商事实务类书籍

1.蒋勇主编:《新民事诉讼法与律师实务》(北京天同律所),人民法院出版社

2.刘少雄:《刘少雄民事案件辩护专辑》,法律出版社

3.周吉川:《律师如何思考——民商事案件思维与诉讼策略》,中国法制出版社

4.吴庆宝主编:《最高院专家法官阐释民商裁判疑难问题(民事裁判指导卷)》,中国法制出版社

5.毕玉谦:《民事证据案例实务问题解析》,人民法院出版社

6.邹碧华:《要件审判九步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7.魏民主编:《第一步:青年律师启示录》,法律出版社

8.王芳:《婚姻案件律师实务焦点问题解析》,人民法院出版社

9.杨大民:《明星维权——我让宋祖德败诉》,法律出版社

10.虞政平(最高院法官):《公司法案例教学》,人民法院出版社

四.知识产权类书籍

孔祥俊:《商标与不正当竞争法——原理和判例》,法律出版社

五.刑事案件类书籍

1.罗力彦:《找到辩点——罗力彦的23个辩护攻略》,法律出版社

2.高子程:《悬崖边的辩护》,文化艺术出版社

3.刘少雄:《刘少雄刑事案件辩护专辑》,法律出版社

4.尚权律所编着:《刑事辩护实务操作指南》,法律出版社

六.理论类书籍

1.曹士兵:《中国担保制度与担保方法》(根据物权法修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

2.王泽鉴系列

七.非诉业务类书籍

1.阮子文:《律师非讼业务的思维和技能》,北京大学出版社

2.阮子文:《赢在谈判——商务律师的成功法则》,北京大学出版社

雷章炎:《对风险说不:非诉博弈与企业法务精要》,中国法制出版社

3.乔路主编:《企业法律顾问实务全书》,法律出版社(北京大成所编写)

4.兰台律师事务所编写:《企业法律顾问实务操作全书》,中国法制出版

八.其他

推荐几本轮回转世相关的书籍 第7篇

(轮回转世相关书籍 列表)

笔者曾经也没有头绪,不知道从何看起,姻缘巧合选择了Eben Alexander(埃本.亚历山大)写的 《Proof Of Heaven:A Neurosurgeon’s Journey Into The Afterlife》(中文译名《天堂的证据》)作为了解轮回的开端,之后陆续拜读了其他的几本书籍,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祝愿大家可以经由阅读,对轮回转世这个曾经被定义为迷信和超自然的概念有一些新的客观的认识。(我们所接触的所有宗教---包括原始宗教,都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主观的心理投射,都是受不同社会环境中人们的主观意识作用影响形成的产物。所以任何宗教都有偏颇,虽然不同宗教都有相对应的轮回观点。)以下的几本书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由医学工作者完成的著作”,其中有由于罹患罕见病状而亲身经历濒死状态的Eben Alexander;有作为心理医生叙述病人经历的Brian Weiss;也有环球搜集不同宗教、种族、文化下的世界各地的人们所经历的轮回转世案例的Ian Stevenson。

1.Eben Alexander(埃本.亚历山大)写的 《Proof Of Heaven:A Neurosurgeon’s Journey Into The Afterlife》

(中文译名《天堂的证据》),讲的是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埃本.亚历山大(Eben Alexander)患脑膜炎几乎脑死,经过7天濒临死亡的昏迷后,奇迹醒过来。之后,他用医学知识证明了自己的复苏奇迹,证明有天堂存在。本书的作者埃本·亚历山大,是弗吉尼亚的一名外科医生,从业多年,治愈了很多患者。他对科学深信不疑,不相信有天堂和灵魂的存在。之后,他的大脑突然患了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大脑中控制思维和情感的部分,甚至完全失去功能。患病几小时后,他就陷入了昏迷,即使他有机会醒来,也不得不以植物人的状态度过余生。当医生决定放弃治疗时,埃本竟然奇迹醒来。内容梗概昏迷的这几天中,埃本见到了天堂,甚至世外桃源,以及一个金发碧眼的女孩,女孩跟他穿着一样的衣服,色彩简单。直到醒来后,埃本才知道,这个金发碧眼的女孩竟然是他的妹妹,只是已经去世。或许他的经历奇异,但并不虚幻,因为是他自己到达天堂,并在天堂中见到亲人。

2.Brian Weiss(布莱恩.魏斯)写的《Many lives,Many masters》

(中文译名《前世今生 生命轮回的前世疗法》),布莱恩·魏斯(BRIAN L.WEISS),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曾任耶鲁大学精神科主治医师、迈阿密大学精神药物研究部主任、西奈山医学中心精神科主任,目前在迈阿密执业,并带领许多国内外的研讨会,以及专业训练计划。专攻生物精神医学与药物滥用,曾发表三十七篇科学论文与专文。在遇到凯瑟琳之前,魏斯医生是非常排斥一切轮回、灵魂之类超自然现象的。他写到“遇到凯瑟琳之前,我发表了40余篇科学论文及专著,在精神药物学与脑部化学领域里,我获得国际认可的声誉。一点也不奇怪,我对“非科学”的领域,如“超心理学”,曾经是彻底的怀疑,而对于前世轮回的概念一无所悉,也不屑一顾。” 魏斯医生花了四年,写下 Many Lives, Many Masters这本书。花了四年,才鼓起勇气,甘冒专业的风险,透露这些“不正统”的讯息,让公众了解到生命的不朽与真义。这本关于轮回的书一经出版,在佛罗里达州上了连续两年的排行榜,平装书印刷十次,译成十一国文字,得到医师和专家的好评。

3.Ian Stevenson(伊恩.史蒂文森)写的《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家庭教育相关书籍推荐 第8篇

作为一个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的国家, 我国的设计传统、早期民族设计及早期的设计教育萌芽都与书籍装帧设计联系密切。我国很多早期的美术教育家、设计教育家也都做过书籍装帧方面的尝试, 如陈之佛、丰子恺等。因此, 书籍装帧课程也一直被列为我国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它的教学建立在三大构成及图形设计、版式设计课程的基础之上, 立足于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全面提升。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设计专业在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设计上逐渐趋于理性化和科学化, 在“书籍装帧”课程的教学中越来越注意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和与岗位能力的契合。但“职业技能”、“专业素质”、“岗位能力”培养局限于或只重点强调对软件的熟练操作和对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熟知与熟练, 忽视了艺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艺术素养与创新能力对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专业提升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的有关研究也并未针对这方面能力培养提出详尽可行的解决方案。

另外, 一些教学观念较为先进的高职院校, 在书籍装帧的课程中已经开始重视材质和工艺的教学, 但是该方面的教学也完全是从职业技能的角度出发, 重视工艺、岗位认知, 只重掌握, 不重体会, 缺乏对纸质书的“五感” (即阅读过程所涉及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由日本著名设计师——杉浦康平提出) 的完整认识, 缺乏对学生材质的艺术感悟力和书装材质内涵思考的培养和引导。书籍装帧设计较之其他平面设计门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文化性。这正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可以借此在教学中带入对学生设计内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本原文化”及其思想核心对设计教育的指导意义

“艺术不是技术的重复, 而是对生命之道的领会。”——靳之林这样说。他是, 著名油画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本原文化研究所所长, 中国本原哲学和本原文化理论体系的奠基人。靳之林的本原思想既指空间上对“人类各民族文化”传承起决定性因素的“民族文化基因”意识即阴阳观, 又指时间上“从何而来”并何以“是其所是并如其所是”的思想即生生观。或者, 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类似于海德格尔所称的“保持着存在之真理的运作”那种诗性之“思”。中国的本原哲学宇宙观所体现出的“混沌划分阴阳, 阴阳相合, 化生万物, 万物生生不息”的思想观念, 集中体现了我国远古先民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它是人类对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的一种哲学升华。

在设计教学中导入本原文化, 意在强调对民族性的探究和对本原的回归。将其作为设计理念的指导思想可具象化为:其一, 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其二, 尊重生命之道, 使设计与自然友好共生;其三, 设计作品与实用者之间的充分互动。

立足于现实设计的发展趋势, 将本原文化思想导入高职的“书籍装帧”课程教学环节是要以本原文化为契机把优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更新、更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立体化地传播给学生——从专业理念到专业实践:

一是呼吁本土设计, 停止对西方设计的盲目模仿, 强调对本土文化的吸收与应用。毕加索说:“真正的艺术在中国。”赖特也说过:“最好的设计思想在中国。”因此, 设计教育也应该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 汲取其思想内涵。

二是通过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价值观的导入, 将“绿色设计”的理念导入到对书装材料的认识、对书装形式创新的尝试中去, 使学生成为“绿色设计”理念的推广者和践行者。

三是呼吁“以人为本”的原创设计, 从设计教育源头抓起, 使学生了解设计中“创新性”和“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更深层次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精神和道德素质。

针对书的载体多元化的趋势, 可以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做有针对性的修改, 增加多媒体书籍的设计部分, 使高职的“书籍装帧”课程内容更完整新颖, 顺应数码时代的要求。

三、本原思想背景下高职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的教学设想:

(一) 在本原文化的基础上对书籍装帧设计与书籍装帧教学思路进行再认识

随着近年来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兴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传统美学的思想践行于自己的设计中, 形成了“中国风”设计的潮流。但很多年轻的从业者在这方面的尝试往往力不从心——对于“美”的定义, 对于材质和工艺的准确把握, 对于设计作品整体风格和形式的把握, 对于如何实现与受众的有效互动, 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和尤其是对于书籍装帧设计——这些问题的源头就在于设计教育。高职的设计教育往往重技能轻思想, 这其实是种权宜之计。如果在学习阶段没有为这些将来的准设计师注入精神能量, 他们今后的设计作品难免趋于“内心空虚”的“形式主义”。

将本原文化导入书籍装帧教学, 就是从设计教育的源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强调审美过程中对于自然和人的自然状态的再认知。对学生强调书籍装帧设计是一个将书的精神内核与形式、材质、工艺融为一体的过程,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设计行为, 而是以书的形式与材质物化与还原作者思想的过程, 并且作为“造物”所设计出的“书”应该是种有益于自然的存在。在教学中要强调设计的环保性、书的互动性, 要为阅读体验而进行书的全面设计。

(二) 围绕本原文化在书装课程中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

本原文化的提出是基于对中国民间艺术文化的研究, 其思想根源是中国的传统哲学, 它包含了对自然的尊重, 对人的尊重, 与自然的友好互动和制造者与使用者的友好互动。这些思想的导入不仅对书籍装帧此一专项设计是有益的, 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乃至整个设计行业的良性发展都有着很大的意义。

书籍装帧作为一种同时兼具设计活动和文化活动特点的过程, 需要在审美、实用和使用体验三者中求得最佳效果。审美, 指其外观和材质给人直接的视触觉的满足;实用, 指其在满足最基本的阅读功能的基础上其材质、工艺所要消耗的资源和成本;使用体验, 是对设计进行综合考量和完成对“书”的阅读过程中的心理体验, 是将书视为桥梁, 实现作者、设计者、阅读者之间的友好互动, 是整个书籍装帧设计价值实现和升华的过程。将此思想带入教学, 让学生在学习书籍装帧的过程中掌握以下几点:

一是准确把握书装设计的“审美”性。基于传统价值观, 这种美应该是恰到好处的, 不可为降低成本而使书装效果有简陋感, 也不应过度“包装”而使书装有浮夸感。书装中的“装饰”是基于书的内涵和风格的恰到好处的视觉化再现。

二是在对“实用”性的准确定位中掌握书装材质和工艺, 了解书的精神需要依附于恰当的材质与工艺而成其“形”。因此, 对材质与工艺的选择是从书籍装帧设计中的第一步构思阶段就要进行综合考量的。

三是书籍装帧设计不只是设计文字的承载物——书, 还包含对整个阅读过程和阅读体验的设计, 是作者、设计者和阅读者从感官到心灵的互动过程。因此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体验。

(三) 以材质创新的探索提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将本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形态——生态理念和人性化设计——作为要求加入课程目标, 要求学生以创新材质为载体, 以书装形式为表现, 落实到自己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中去。以材质创新的手制书制作项目为依托, 使学生在项目的完成中自主激发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不是唯技术、唯工艺地去认识和使用材质, 而是站在“天人共生”的立场去认识、选择和利用材质和工艺, 形成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 并在创新中获得设计者的存在感。在此过程中要融入对工艺和材料的实训教学, 使其专业素质更加立体和更有深度。

四、结语

书籍自古以来就是传承人类文化、传播人类思想的重要载体。而在设计发展历程中, 书籍自设计萌芽阶段起就一直扮演着设计对象与设计 (设计成果、设计理念) 载体的双重角色,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之书籍装帧艺术性与文化性并存的双重属性, 在西方的设计教育体系中, 书籍装帧设计一直被高度重视, 也被作为检验一个设计师设计水平的试金石。自现代设计起源——工艺美术运动时期, 就有很多设计大师将自己的设计理念以书籍装帧设计的形式予以呈现 (如工艺美术运动发起人之一威廉·莫里斯) 。基于其特殊的属性, 书籍装饰设计教堂正是在课程中提高学生设计理念、设计思维水平的良好契机。目前根据知网中的文献搜索情况来看, 将本原文化导入书籍装帧设计教学还是一个空白。通过此教学创新得出的实践经验将十分具有创新价值, 笔者也将认真进行此方面的探索与总结。

摘要:将本原文化导入书籍装帧教学, 就是从源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强调对本土文化的吸收与应用, 停止对西方设计的盲目模仿;强调设计的环保性;强调“以人为本”, 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将本原文化导入书籍装帧课程, 可以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

[2]靳之林.生命之树与中国民间民俗艺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德]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选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6

社会网络相关书籍推荐 第9篇

综述

凯文·凯利的《失控》。 KK说:“大家似乎都想知道明天的天气,却对我们即将进入什么季节不感兴趣。”如果你只是想赚钱,你可以不读此书;如果你想建立不朽的事业,一定要认真读《失控》。虽然此书因为涉猎太多领域,对大多数人而言有点难懂,但想把握未来者必读。

《科学》杂志编辑菲利普·鲍尔著《预知社会—群体行为的内在法则》。英文原名是Critical Mass,直译为临界质量,在复杂性科学中指临界数量。当个体数量达到临界点后,群体行为不再是个体行为的简单加总,而具有更高级的秩序和行为规律,被称为涌现。此书是对群体行为科学的系统而完整的介绍。

社会心理

托马斯·布拉斯著《电醒人心—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人生传奇》。米氏设计了权威服从实验,证明那些无法言传的社会规则和标准,对我们行为产生的影响远远超预期。那些对自我角色毫无异议的普通人,会成为可怕的破坏性行为的媒介。他也是六度理论、城市心理学和西哈诺现象的提出者。

《情商》作者丹尼尔·戈尔曼的《社交商》。此书是对大量的认知科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加以汇总得出的系统性结论,揭示了人这种社会动物的“运行规律”。社交商的高低比情商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部落文化

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教授的《你需要多少朋友》。大名鼎鼎的邓巴数——能保证内部充分有效沟通的人类群体最大不超过150人——即是此人的研究成果。本书是对这方面研究的全面描述,包括:社交需求塑造了我们超大的脑,因此可以说,社交创造了人本身;女性是社会关系的主要维系者,天生对社会关系敏感……

史蒂文·约翰逊的《坏事变好事:大众文化让我们变得更聪明》。看电视和玩游戏一直被诟病为浪费时间。而约翰逊告诉我们,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垃圾”文化其实正使人类变得更聪明。

理解用户

马丁·林斯特龙的《买》。以最新脑科学研究手段,研究用户消费行为背后无法表达的心理活动,推翻了大量我们在产品和市场上的偏见,是对传统营销理念的颠覆。“我们的非理性思维、传统之中的文化偏见、教育经历,以及其他许多潜意识的因素,形成了一种强大却隐蔽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决定”。

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盖瑞·马库斯的《乱乱脑》。大脑并不是一个被优雅地设计出来的完美器官,而是各种系统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叠加,以求能解决当前问题的应急产品—Kluge。进化的目的不是使我们达到完美,而是在有限资源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理解我们的缺点,理解进化的法则,都是理解我们自己!

商业策略

杰弗里·摩尔著《跨越鸿沟》(Crossing the Chasm)。此书是高科技营销领域的圣经,科技创业者不可不读的经典!作者提出了“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理论,阐释了创新性产品的最大挑战—必须跨越向大众市场过渡时的鸿沟,揭示了创新者的两难处境:让用户以最小的行为改变接受技术上的颠覆性创新。

上一篇:飞逝的光阴初中作文下一篇:工商联谊会开幕式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