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的老友散文

2024-07-29

下岗的老友散文(精选5篇)

下岗的老友散文 第1篇

下岗的老友散文

今日因事刚好准备进城,说是进城,是因为我家住的小区位居城市郊区,就在我和老公准备起身之时,却听到手机激剧响了起来,急忙抓起手机一看,原来是同样下岗的以前的一位男同事打来的,我让老公接了。

老公说,我那位同事叫我们去喝茶。

其实在一周之前,我们就赴过这位同事之约,专程前去喝了那种听说是具有补充膳食营养、助消化、解油腻、顺肠胃、并且能安神补脑,减肥降脂的安化黑茶。

我对喝茶之事本无兴趣,但老公似乎对此事怀有热情,于是只好配合前往。

行之路上,却想起那日喝茶之情景,因为是好多年没见的同事邀请,我以为是老友间的久别重逢的特意安排,殊不知到达的地点竟然是一安化直销工作室。

我和老公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由于平时也许应该说是附庸风雅的习惯吧,也是就把热情放在了嗅香观色,欣赏品味之上。

却见我那位同事随手从一个朱红色木格柜上,取下一本装潢精致的十六K的叫做安化经济研究的书籍,来到我们旁边坐了下来,开始详细介绍起了安化黑茶的生长地,特点和做安化黑茶发迹的人物来。

我丈二和尚般有些摸不着头脑,回头瞟了老公一眼,只见老公也是一头雾水状。

于是我回过头直视我那同事:你究竟想干什么?

只见他哈哈大笑起来:我们太熟悉了,所以你就直接问我事情的主题了是吧,不过我这里给你介绍的只能是黑茶的功效问题,具体的赚钱事宜还得另外一位叫做李老师的人来介绍。

我开始有些浮燥起来,大有被人骗上贼船之感,便无心再品尝饮进口中之茶,便略低下头小声对老公说:他是不是想让我们买茶?

老公一脸镇定:不至于吧?!

我那同事几次直呼我名,想把心不在焉的我的视线唤回,继续听他演讲般的介绍。

但直觉他也感觉到我的不屑,便让其他工作人员打了那位叫李老师的主要负责人的电话,不一会,只见一位农村大嫂走了进来,我以为她是这里的清洁工,这时我刚好起身要上洗手间,便向她打听起洗手间的位置来。

等我回来,才发现我老公已经进入了另一个房间,正在等着这位我以为是清洁工的李老师启动计算机,我坐在了老公旁边。

李老师照本宣科的介绍我并没有听懂,但我却听懂了她让我们出七千八百元买下重量仅仅为两百克的两套安化黑茶,然后再让我们的朋友或者亲友来买,说是以消费促进收益。

我便不耐烦起来,加上我几次的提问都让她瞠目结舌,于是我起身去到院子里。

我在不安和烦燥中终于等到老公出来,回家的路上,我和老公便把他们的目的分析起来。

此后,我那同事几次打电话来说:喝喝茶就能赚钱的好事,还能去那里找?

今天也是盛情难却,再次骑车前往,但在去的路上老公就一而再地叮嘱我:不许生气,不管怎样,他都是你的同事!

我点头应允。

进到工作室,才一坐下,那同事便有些迫不及待地说道:也就几千元的事,你们也用得着这么慎重吗?如果是几万元,倒是说对生活会有影响!

我和老公一下窘迫起来,同时我也吃惊他竟然口出此言,我回头看了他一眼,只见他脸色和眼光都似乎带有了一丝藐视。

一种被人污辱之感随即遍布!

其实在来的路上老公就也想好很多打趣的`话,但此时,能言善辩的老公也变得无了招架之力。

再加上工作室的那位称作律师的再三寻问:怎么,你们还没有出钱买茶叶吗?

于是和同样做在工作室的其他人员相比,我们便显得怪异起来,趁着我那同事忙着和别的来客寒暄之时,我对老公说:走吧!

老公说:等他把话说完好吗?

等我那同事把话说完,我们立马起身,说道:不好意思,我们还有别的事要办,改天再来请教了!

回家的路上,我一腔愤怒:其实在我印像中,那同事在我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很受尊重的,今日之举,实属下岗后生活所逼。

之前他也与人合伙开过经营自行车的行当,但最终也以失败收场。

其实此时我的生活也一样窘迫,但却从没想过去掠不义之财,而他就怎么可以做到为骗钱财而口不择言、恬不知耻地骗老同事钱财的地步呢?

下岗的老友散文 第2篇

付修忠大爷与我的老丈人同里,他所住的小屯儿,就在我的村后,不足五里,因而我在乡下时,曾多次拜访。老早就听说了,在邻村有一位赶着老牛车的农民记者,总写稿儿,只是未得一见。后来结婚后,经常往来于两个村落之间,才有幸谋面了。我们俩属于忘年交,他在写稿投稿方面曾经给过我指导,算得上是我的半字之师。

那小屯儿生得奇。屯中多大井,家家户户不管远近,早晚挑水,对外村来的新姑爷是个考验。地势由东向西一面倾斜,我看可以叫它“一面坡”了,而就在这屯中的西北角上,凭白耸起一座不大不小浑圆的山包,在山包的周围,依势散布着一些个房舍。入了村,你就沿着弯曲的村路,一径朝西北的山包走,付修忠大爷家就在山西,靠甸子,把头的一家。

三间泥土草房,搭着瓦沿儿,石头院墙,两扇木桩与木板钉成的厚重的柴门。门旁有两棵几十年树龄的老榆树。农闲时,我就站在树下的柴门那里叫门,惹得他家的一条黄巴间的老狗,瓮声瓮气地咬。大爷看到或听到,就推开房门出来了。先朝我扬了一下胳膊,算是和我打过招呼了,继而喝退了狗,就迈着细碎的步子向我快步走来,低着头,似乎还在构思稿件。花白的头发梳着分头。

到近前了,相当热情,寒暄几句,就把我往院里让。院落很规整,左侧碎石的园墙,砌成一块玉儿的刀切面儿了,墙头上箍了泥土的墙帽,齐齐严严秸秆的障子,插成了网格状的花。障子与墙头上爬满了猪耳豆与牵牛花。小园中的蔬菜,正蓬蓬勃勃地生长,整齐的菜垄依稀泛着濡湿的黑土。一把撅头,放在了垄头。盛满水的二缸,坐在园中,敞口于骄阳之下。

院脖不短,走到头,左转,便步入房前的一条儿院落,一块大玻璃的窗子,格外明亮。房子很老了,进门入东屋,一席北炕,一张破旧的写字台摆在窗前,两把旧木椅分列左右。我在一把椅子上落了座,大爷已用一把白瓷壶沏上红茶来。窗台上绿色翘脚的济公瓷人儿裂了纹儿了,用透明胶布粘着。我起身趴在案头,看起了挂在墙上的相框,有两张相片吸引了我。一张是几十号人的合影,大爷说是在甘南县城参加什麽会照的,该不会是音河笔会吧。另一张是二十几年前的一幅黑白老照片,三个人的文友半身合影,大爷居中,风华正茂,两旁的两个年轻人搂了他的肩,三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大爷原籍山东,说话略带山东味。他很健谈,风趣幽默,句句不离乡村的土话俚语。谈到尽情处,那眼睛里就闪着贼光,透露着狡黠。常常向我鼓吹新闻媒体的厉害。“干这行的没人敢惹,到村上去,书记都得高看一眼。他对好了,咱给他往脸上擦胭粉,唱赞歌,歌功颂德。否则,他要是把这伙人给得罪了,那还有他的好?掀他的热被窝,抖他的丑!给他奏哀乐,做他的掘墓人。”说这话的时候,他背靠着椅背坐着,脖子硬挺挺的拔着,眼光里充满诡异,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粗糙的手掌里正捻着棵手指粗的旱烟。接着,说起了新闻媒体中的水分,大爷甚至张口骂娘。“你看那报纸杂志上的大葱广告照片儿,好家伙,赶上树了。他妈的他拿着相机从根儿上往上照。”并从凳子上哈下腰,撅着屁股,头脸贴着地,斜着眼睛让上看。我听到他的话,又目睹了他的滑稽样,忍不住放声大笑。

早年间,大爷曾经嘲弄文学,有散文《月光下的情丝》与朦胧短诗《红杏》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近些年,文学的东西不咋写了,热衷于农业科技小品文与新闻稿的写作。我见过他在市报上发的《施肥看天气》与《杏树的剪枝增果》,大概还有《老母猪的产后护理》。大爷是土生土长的一辈农民,一位庄稼院里的老把式,他是最有资格写出这类充满乡土情调的东西的。他无愧于农民老记者的称号。他的笔名也饶有泥土味,叫益农。他曾问我:“你有书房吗?你有百宝囊吗?”我直摇头。他便起身,领我进了西屋,满屋子的纸张气。屋内也有一张北炕,炕上靠西墙堆了几大摞子的陈报纸,快顶棚了,都用塑料布苫着,上面落了一层灰。地下靠西墙,放了两张桌子,桌上有个小书架,摆满了各种杂书。而东墙上用木板和钉子做的简易衣挂上却没挂衣物,挂着一排新近的报纸与杂志。其中,有《齐齐哈尔日报》、《鹤城晚报》、《农民科技周刊》,还有《甘南报》,杂志有《人生与伴侣》等。邮递员每周两次由乡上骑着摩托车跑几十里路到村里,把报纸杂志以及全村的信件一股脑儿都送到他的家中。这里,俨然成了一个报刊书信投寄点。片刻,大爷即带我出来,又进东屋。他这书房轻易是不放外人进去的。至于那百宝囊,他却不肯给我看,天机不可泄露。我听说,大爷对中草药还很有研究,略通医道,尤其是妇科。

前几年,大爷加入了作家协会,喜对老伴儿说:“晚上弄两个菜,咱俩庆祝庆祝!我是作家了。”大娘却说:“啊!那你以后就在家坐着。”大爷哭笑不得。说起订报纸的事,大娘说:“原来我管他,不让他花钱订那玩弄,可他不听。现在我也不管他了,他就好喜那口,不管咋紧,没钱他抬钱也订。”

经常有莫名的组织或征文办不辞劳苦,长途把信寄到偏远的山村他的手中,张口闭口都管他叫先生,神经兮兮地告诉他,他的文章获了金奖了或他入选了中华还是世界啥名人词典了,让给寄去几百元的包装费或是什麽邮寄费,给文章上书或寄金牌。大爷早就对这帮家伙彻底绝望,就给他们回信,只寥寥数语,说:“登就登,不登则弃之。”转而对我:“我花几百元就买他个铁牌子?以后,不给实惠,绝对不能干。”那言语之中充满了坚决。

他家的房西是一片开阔的草甸。有一次我去拜访,他就在房西。从西墙口细树枝绑成的木门出去,见大爷正在甸边儿,放着十来只拳大的小鹅。甸子外,遥望着一带连绵起伏的青山。房西零星地长着十几棵钻天的.白杨,树空间自刨了一小块荒地儿,种了几垄肥实的蛤蟆头烟,那嫩绿的叶子跟小蒲扇似的。大爷与我进屋,案子上放着一篇刚写就的散文稿子《夏日印象》,文章很精短,满纸的乡间景事。他顺手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简易的毛刷,在手里抚弄,那是用狗尾巴尖的毛,自己扎的,说是要研究鸟虫书。

大爷是个地道的农民,成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也不曾离开乡村,然而他这一生注定与纸笔结缘。他满是泥土味的身上一旦粘裹了书卷气,便再也抛舍不开。也许当他正在田间劳作,或是在家里的房山头给烟稞打尖的时候,一个粘满了泥土的念头,便就像小园中猪耳豆与牵牛花的蔓子一样,迅速地爬上脑际。待他坐在书桌旁,一篇稿子就立马应运而生了。那一刻,他心里的那种快乐与满足,村里别的农民是根本无法体悟的。在乡间,他该是一个多麽有情调的人啊!我想村中唯有他,才懂得去迷醉于夜晚,在某一个月黑头的夜里,于寂静的村路上,独自地散步。或者,在满月挂上了榆枝的晚上,站在院落里或登上房东的小山去观赏月色。而在别人的眼中,午天半夜的不睡觉,不是神经病,就是贼。也唯有他,久违重逢,就会伸出粗糙的手掌,于村路上众人前与我行握手礼,并言语之间透露出喜欢我称呼他为付老师,而他在村里一天孩子王没当过。在村中的老农里,除了他,更不会有谁,会从报上听到一丝风声,敢于在小园里种上半亩药材。上秋,像柴似地装了满满的一牛车,从村子里赶出去,到几十里外的小城里卖个稀罕,引来村人一路怪异的目光。

美剧《老友记》的美学特征解读 第3篇

一、现实美

《老友记》中的现实美,首先表现在拍摄场地的选择和各类道具的使用上。本剧中的场景大部分发生在“Central Perk(中央)”,咖啡厅是美国人平时休闲娱乐比较常去的地方。可见,《老友记》场景的选择是从美国人的生活环境出发, 容易引起美国人的情感共鸣。同时,咖啡馆这一场景与美国的社区文化的发展也是非常符合的。

《老友记》中的现实美还体现在主要演员的性格塑造上, 本剧中的六个人是几类青年人性格的典型代表。他们是娇纵可爱、自理能力差的千金小姐瑞秋(Rachel),正直专情却稍显古板的博物馆考古学家罗斯(Ross),从不服输而控制欲极强的厨师莫妮卡(Monica),幽默风趣但喜欢讽刺的数据部门主管钱德勒(Chandler),迷人理性但却古怪的按摩师菲比(Phoebe)和天真善良却花心的演员乔伊(Joey)。 正是这六位美国普通青年鲜明的个性、真实的性格,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真实的美,他们不是没有缺点的完人,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坏蛋,而是让人既爱又恨的真实的人。

二、人性美

贯穿本剧的线索主要有两条:一是友情,二是爱情。

在六人的友情中曾经出现过很多的矛盾,比如因莫妮卡、瑞秋、菲比互相抢着做对方的伴娘而起了争执;罗斯、 乔伊、钱德勒也曾为谁是谁最好的朋友而闹矛盾,但最后都是以相拥和好而告终。

他们懂得朋友相处的最高原则:信任、宽容和支持。他们信任朋友对自己的感情,宽容朋友的缺点和错误,支持朋友走自己想走的路和做自己想做的事。

前面已经对每个的性格做了简单的分析,虽然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有缺点但是却得到了朋友无条件的包容。钱德勒一直都和乔伊同住且支付了绝大部分的生活费用,两人的感情并没有因为金钱而受到干扰;当他和莫妮卡构想将来的房子时,说要给乔伊预留一间隔壁的房间让他养老;当瑞秋刚才婚礼现场跑出来的时候,这群并不那么熟悉的朋友便支持他独立,帮助他成长。正是这种无条件的相互支持与爱护, 让这段友情在磕磕绊绊之中走得越来越扎实。

本剧最令人揪心的另一条爱情线索就是罗斯和瑞秋的爱情。罗斯从高中起就暗恋瑞秋不敢表白,直到他们终于第一次结婚,离婚;再到罗斯第二次结婚时,在婚礼上却叫了瑞秋的名字,罗斯第二次离婚;到第三次罗斯和瑞秋在酒醉后第三次步入教堂。他们一次次结合、分离,直到最终在一起。这其中两人都有和其他人约会过,但两人总是在冥冥之中感受着对方的感受,从这其中我们看到了罗斯的专情,他无法爱上其他人,只是因为“她不是瑞秋”。

“爱”作为人性中最质朴、最温暖的情愫,也是最让人动容的。很多的看似纷繁复杂的问题在爱面前都会变得清晰可辨了。本剧的诙谐幽默中处处都充斥着爱的痕迹,搞笑中又不失感动,带给人一种不同的审美体验。

三、语言美

情景喜剧的空间情境相对固定,出场人物也有限,机智、 幽默、讽刺乃至调侃式的对白就成为塑造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艺术手段,使观众获得某种意外的幽默感和宣泄后的轻松感。 《老友记》的每一集通常都是围绕一个特定的情节展开,下一集既和前面的故事在主题上稍微有所联系,又在变化中带给观众全新的审美体验。我们不难发现, 剧中人物对白不仅起着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情境、制造欢乐的作用,更主要是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在《老友记》中运用了隐喻、谐音双关、重音转换等手法。

场景一 :

瑞秋从婚礼中逃出来, 打电话向爸爸解释:“爸,你听我说……大家这样评价我这一辈子:你是一只鞋……今天我倒想看看如果我不再是鞋会怎样。我说如果我相当皮包呢? 或是帽子呢?”瑞秋厌烦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她身边的人把她比喻成一只鞋子。一只鞋子是无法被人们使用的,它必须依靠另一只鞋子使其成为一双鞋子放在一起才能行使其作为鞋子应有的功能。瑞秋的生活就像一只鞋子,她需要依靠她的父母为她提供生活资源,无法独立。她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这里的隐喻反映了瑞秋既想独立,又觉得自己无法独立的内心的挣扎。

四、总结

从上文可以看出,《老友记》除了其直接的幽默和喜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其戏剧场景与人物性格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而体现出的现实美,剧情线索中呈现出的友情与爱情的人性美和剧中人物对话所表现出的语言美,也给观众和美学研究者留下了别样的审美体验,而这也集中体现了 《老友记》的美学特征。

摘要:美国《老友记》是风靡全球的电视喜剧,其幽默和喜感早给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随着《老友记》的推广,其内在包含的美学特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文章从审美的视角出发,对《老友记》中的场景、人物性格,友情与爱情线索中的人性,以及剧中人物的对话进行分析,呈现《老友记》所具有的现实美、人性美和语言美的美学特征。

金陵老友再相聚散文 第4篇

人们常说,好酒越沉越香,而经历了数十年锤炼的老友深情,比起这陈年的老酒,更是让人珍惜啊!

自打去年金秋,南下金陵,与分别了二十多年的燕子、乐呵、海姐等诸位昔日的好友、同事相聚之后,眼前还时时闪过这些当年好友的张张笑脸。好在,燕子、乐呵又是我们几乎天天必访的博友,我们那篇《古运河情思》的系列博文,又勾起了金陵好友们在古运河边再次相聚的强烈欲望。

这一天,终于盼来了。

阳春三月,琼花盛开的时节,燕子夫妇、乐呵、海姐,还有一位去年未曾见面的家慧五位好友,相约同来扬州,再次欢聚。燕子的老公戴大哥,原本就是老扬州,当年从水乡小城调离,说来还有一段趣事,夫妇俩在确定是调回燕子的老家南京,还是戴大哥的家乡扬州之时,俩口子各执一词,难分高下,最终说定以抓阄为准,三局两胜。燕子一次次耍赖,但最终还是戴大哥手壮,燕子在抓阄多次败北之后,只得勉强应允,回到老公的家乡,成了半个扬州人。不过在扬州工作生活多年之后,她也爱上了这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近几年,为照顾在南京的小外孙,老俩口又奔走于南京、扬州之间。这次聚会,按理,我这个扬州人理所当然地应担当起东道主的责任,而热心的燕子夫妇,却坚持再当一回东道主,提前与女儿请了十天假,匆匆赶往扬州的家中,打扫、整理一番,作好迎客准备,让金陵老友们都住在她的家中。

约好相聚的那日,乐呵、海姐、家慧原本相约中午在南京长途汽车站会合,而颇有个性的海姐,却异想天开地在早晨,就匆匆地登上了开往扬州的班车,待到乐呵、家慧望眼欲穿地在车站等待海姐时,海姐却从扬州打来电话:“姐妹们,我已在扬州的文昌路上,正打算品尝扬州的美食哩”。

这海姐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与乐呵、家慧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已过了花甲之年的海姐真是童心不泯啊!

待我与老伴在扬州车站迎客时,见少了海姐的身影,忙问究竟,乐呵笑道:“她已单枪匹马杀到扬州了。”

乐呵一路上,还是乐呵呵地诉说着分别半年来的件件往事、趣事,但让我们担心的是,乐呵就在出发前不久,突发心血管病,万幸的是,在昏迷了十几个小时后,终于苏醒过来,未留下任何后遗症,但天性乐观的乐呵,还是毫不犹豫地踏上了赴扬州聚会的旅程,乐呵对友情的看重令我们十分感动。

家慧虽与未曾与我俩做过同事,但当年她是燕子的挚友,同在烟波浩淼的白马湖上任教,后调进县中,老公与馨平成了同事,这关系也近了许多,几十年不见,也是感慨万千,家慧紧握着馨平的双手,问长问短,诉说着离情别意。

在燕子位于梅花岭下、史公祠北侧的家中,当年的七位水乡老友又再次聚首了。

好客的戴大哥系着围裙,忙得满头是汗,已准备好一桌丰盛的晚餐。七位好友杯中斟满红酒,频频举杯,庆贺这半年之后的再次聚会。

扬州,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的发祥地,淮扬菜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

在金陵老友相聚扬州的这几日,自然离不开扬州美食相伴左右,尤其是燕子的老公戴大哥亲手做的“斩肉”(扬州人对肉丸子的称呼),更可与在扬州盛宴酒楼品尝的正宗的“扬州狮子头”相比美,飘着香气的“扬州盐水鹅”,也让平日常吃“南京桂花鸭”的金陵老友们啧啧称赞。还有那富春花园茶社的蟹黄包子、三丁包、松籽烧麦、大煮干丝、肴肉,蒋家桥饺面馆的虾籽饺面、菜油锅贴,也让金陵老友食欲大开。

但几位金陵老友并不满足于只当食客,她们也跃跃欲试地要在淮扬菜的家乡,显一下自己的身手。乐呵、海姐与家慧悄悄地谋划起食材采购之事,岂料,聪明绝顶的燕子姐,先下手为强,在菜市场内,一把抢走了家慧的钱包,那三位买什么,燕子姐就立马抢先付款,负责开支的家慧也只能在一边干着急。

采购完毕,几位金陵老友就忙乎开了,在燕子家的厨房里奏起了一曲美妙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家慧自荐做“剁椒鱼头”、“炒鳝丝”两道菜,而海姐则声称:做一个最拿手的“冰糖扒蹄”,外加“炒三丝”。身体欠佳的乐呵也展示拿手的刀工,给海姐、家慧打起了下手。

早就知道家慧是个诗文、书法俱佳的才女,但她的厨艺,咱们没领教过;至于海姐,请客用买来的肉包子馅儿冒充”肉丸子“的笑话,在去年老友聚会时,就已逗得我们捧腹大笑了,这次,她能做出啥味道的“冰糖扒蹄”,我们还真为她捏把汗。

经过那三位金陵老友的一通精心准备,几道菜终于端上了餐桌,别说,从外观看,与外面饭店大厨的手艺几乎不相上下,家慧制作的“剁椒鱼头”,上面点缀着红绿两色辣椒丝,让人大有馋涎欲滴之感。再看那海姐精心烹制的“冰糖扒蹄”,色泽鲜亮,浓浓的卤汁里还卤了几只鸡蛋,面对满桌佳肴,众人纷纷举筷品尝,味道还真是地道,尤其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海姐的“冰糖扒蹄”更是色香味俱佳,转眼之间,那两只扒蹄已被风卷残云似地被我们分食殆尽,就连卤汁也被我们倒入饭碗之中,拌上白米饭,真是香啊!大家连声夸赞家慧、海姐的厨艺,那海姐笑着说:我这道看家本领,毎年就过年之时亮一次,平日,是从来不轻易出手的。众位金陵老友皆哈哈大笑:“我们真是好有口福啊!”

笑声中,我们又仿佛回到了四十多年前,在苏北水乡小城学校食堂简陋的餐桌旁,我们这些昔日的老友,那时还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快乐的单身男女,一盘香喷喷的韭菜炒肉丝,抑或一条红烧小鲫鱼,伴着我们度过了多年的青葱岁月,转瞬之间,大家皆已进入花甲之年,想到此,心中不由感慨万分,更加珍惜这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老友深情。

烟花三月的扬州,她的婉约之美方才真正显现出来,杨柳依依、烟雨濛濛,春日的气息弥漫在古城的每个角落。此刻的扬州,在人们的眼中,委实是个宜清风、宜明月、宜微雨、宜饕餮、更是宜友人相聚的绝佳所在。

好在金陵老友下榻之处,正是与瘦西湖咫尺之遥的梅花岭下。那几日,诸位好友在遍尝美食、尽兴“掼蛋”之余,总是结伴沿着古城绿树掩映下的老护城河漫步,小桥、流水的古护城河,向有小秦淮河的美誉,真可谓是一步一景,任你随意摁下相机的快门,那镜头里留下的都是一幅幅绝佳的美景。

从风光旖旎的瘦西湖向东,路边的盆景园内,花木扶疏,千姿百态,河中,两艘古装巡游的龙船,奏着《云水禅音》的优雅乐曲,缓缓行进,重现了当年乾隆下江南的盛况。那不远处的冶春茶社,等待体验扬州人清晨“皮包水”生活的外地游客们,一边欣赏着扬州戏的演出,一边耐心等待着“叫号”,这儿的景色之美,让你大出意外,这哪是什么餐厅,那就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精美的园林啊!冶春外便是当年乾隆下扬州的“御码头”,一块古老的`石碑,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扬州的繁华。沿着河边,一路走去,气势恢宏的天宁寺、纪念抗清名将史可法的史公祠,还有号称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都让金陵老友们,感慨着扬州的古老和古城文化底蕴的深厚。

金陵老友们当然忘不了,前往东关古渡,欣赏古运河的今日风光。细雨靡靡的东关老街上,老友们手撑雨伞,在青石铺就的石板路上,悠闲地漫步,仿佛又回到了昔日大清盐商们生活的年代。穿过高耸的东关城楼,便来到了东关古渡之下,老友们兴致勃勃地眺望着雨中古运河烟雨濛濛的景象,对古运河的美又多了一分别样的印象。

老友聚会最感人的一幕,出现在临别前的那个时刻。想到傍晚时分,几位金陵老友将要踏上归程,众人皆有点儿难舍难分之感。此刻,我们正在护城河畔的冶春园内散步,平日最忌讳拍照的海姐,却一反常态,举起手机,开启了摄像功能,兴致极高的海姐边走边摄,边配上充满深情的解说。家慧对着摄像头,率先即兴来了一段《智取威虎山》少剑波的那个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唱罢一曲,众老友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四十多年前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老年大学合唱团练过声的燕子姐放开嗓门,唱了一段《红灯记》李奶奶的唱段:“十七年,风雨狂……”字正腔圆,京味十足。乐呵姐干脆唱起了“大海航行靠舵手……”我老伴馨平,则边舞边唱:“鸿雁,天空上……”表达了对下次相聚的期盼之情,众老友皆击掌叫好!我当然也不甘落后,高唱起当年与馨平登台演唱过的《沙家浜》选段:“朝霞映在阳澄湖上……”

几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此刻已有点忘乎所以,兴奋的就像二十多岁的少男少女,在一边游玩的一位姑娘,看到这群近乎“疯狂”的大爷大妈,都忍不住笑了,主动为我们这群金陵老友合影拍照,在河边的曲廊下,众老友笑脸如花,记录下了在扬州相聚最开心的那一刻。

下岗的老友散文 第5篇

世人都爱把人生比作一条远路。而在这条路上,有些人只能陪你一程;有些人可以陪你踏过山与水,却也不能陪你到路的尽头;只有少数人能够陪你一起踩过荆棘萧索,经历电闪雷,共沐霁风暮雨,仰望满天繁星,最终与你肩并肩在彼此的尽头望却人生惬意。

而这样的人,恰是“老友”。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老友”。很多人的圈子交叉着,日益复杂的交织成一张网。你认识我,我认识他,他认识你,你认识她,她认识他……于是,世界在我们眼中日益缩小,成为手中巴掌大的网。彼此之间不存在着陌生人,但也算不上十分熟悉,“点赞之交”、“相视一笑之人”,我们把他们归为一类人

可当最后伤心失意之时,往往避开的永远是这些人。这些人在你春风得意时,或许可以与你举杯恭祝,可在你哀愁不一时却不能做到与你共渡,更有甚者会落井下石。

在此刻,能寻找心灵慰藉的地方,除了家人,那只有老友的怀抱

在这样的怀抱里,你不必束缚自己的眼泪;不必担心妆画成大脸猫的狼狈模样;不必担心对方是否烦恼你啰哩吧嗦的话语;不必担心没有人与你真心相伴。因为对方在过去的年年岁岁里,见过你最傻气的一面;在过去的泪水里,感知过你最难过的一面;在过去的回忆里,听到过你最嚎啕的哭声。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因为他们是老友,你与他们,都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在彼此的田野上,播下友谊的种子,在岁月里长出繁茂的叶,开出绚烂的花,生长不止。

有些人说怕孤独,每到一个地方会千方百计的认识一大堆人,冠以“朋友”的称呼。可到头来,会发现孤独仍旧存在,不安仍旧存在。

其实,朋友并不在于多,而在于质。人的一辈子,能有多少人能称为“老友”?

老友不是超市货架上成排成排的商品,你想要的时候,成打成打的买回家。老友是株风霜中的松柏,在人生的晴与雨中,陪我们荣辱与共。无论走得有多遥远,回过头来,都能够看见他们温暖挺直的身影,感受他们传递的祝福与快乐。

上一篇:在谢师宴上的主持词下一篇:异质结电池表面钝化的研究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