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格式范文

2024-05-13

反思的格式范文(精选6篇)

反思的格式 第1篇

书信的格式教学案例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知识:书信的格式教学实录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1) 称呼。把对收信人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怎样称呼,要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而定,一般说,当面怎样称呼,信上就怎样称呼。有时可以在称呼前面加“敬爱的”“亲爱的”这样的词语。

(2) 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写信人要说的话,都写在这部分。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您好!”“你身体好吗?”如果写的是回信,可以写“×月×日的来信已收到”等内容。如果来信中提出一些问题或要求代办的事,可以先把问题回答清楚,或者把代办事情的结果告诉对方,然后再写自己想说的话。如果说的事情多,就应该分段写,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 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健康”。结尾的写法,根据对象而定。如果给长辈写信,可以写“敬祝近安”“敬祝健康”;如果给平辈写信,可以写“祝你健康”“祝你工作顺利”;如果给晚辈写信,可以写“祝你进步”“望你努力学习”。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 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可以带姓,也可以不带姓(熟悉的人可以不写姓)。有时可以在名字前面加上称谓,如“弟、儿、侄、妹”。如果加称谓,一般不带姓。如果是给单位或组织写信,姓名要写齐全。

(5) 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如果在信里问候别人,一般在署名和日期之后,另起一行,写上“请代向××问好!”“××并此问好!”

如果信已经写好,但是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完,可以写在信的后面。先写一个“附”字,后面加上冒号,写完补充的话以后,再加上“又及”二字,“又及”后面加句号。

信封的格式

(1)在信封的第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字迹要工整,地名要详细。写地名要由省、市、县,一直写到区、街和门牌号码。如果是给农村写信,还要写上乡名和村名。信封的左上角画着六个方格,应在里面填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

(2)在信封的第二行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可以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在名字后面写“同志收”或“先生(女士)收”等,此处应避免写称谓,如,不宜写“爷爷收”。

(3)在信封的第三行写上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信封的右下角有六个小方格,应在这里填上寄信人的邮政编码。信件万一出现投递困难的情况,邮局可以凭借这些信息,迅速地把信退还给寄信人。

(4)信封正面距右边55毫米至160毫米、距底边20毫米以下的区域是条码打印区,不要在这个区域里写字或署名,以免影响投递。

(5)信封上的字不能用铅笔写,以防模糊不清;更不能用红笔写,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6)托人转交的信,在信封上要写“面交”“烦交”等字样,在信封第三行的后半行上,写“×××托”或“×××拜托”就可以了。

反思的格式 第2篇

大仲马说:“人生的意义就蕴含在两个词里----考试与分数!

马克-吐温说:“生活是有考试和分数组成的一串念珠”。

郭沫若说:“一个人最伤心的事莫过于无事可考。”

我们对待任何一次考试,甚至练习都要有一个认真、严谨的态度,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达不到考试的目的。

同学们,充分享受考试带来的乐趣吧,你会做得更好的

2、总结成功之处

我们要学会转换观念,不能只找失败的地方,还要找

到成功之处。

一些学生可能会说,我考的这么差,哪有什么成功可言?哪有什么经验可总结?其实不尽其然。因为在每次考试中,绝大多数同学都发挥了自己的真实水平,成绩不论高低都有闪光之处:比如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考试心态较好,书写工整,注意审题,会做得题目能得分或得全分,达到了预期目标等。只要把总结写出来,坚持发扬,同学们就能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不断取得进步。

3、解剖不足之处

①、统计自己的错题数、失分总数及比例

②、统计失分中有多少是因知识性错误造成的,有多少是因能力性错误造成的?

③、对于因知识性错误而失分主要是那些方面的知识(是自己没弄清楚还是老师没有讲到这一位置)

④、对于因能力型错误而失分的,则要分析到每个题目:

是否是因审题不仔细(包括题目的限定条件与隐含条件未审清以及干扰因素为排除)造成的?

是否是应知识串联不够或不会迁移造成的?

是否是因解题时思路不清晰或拘泥于思维定势造成的?

是否是因书写马虎和不规范造成的?

是否是因解题时为找到规律或模型造成的?

是否是因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会做得题目没有时间做而造成的?

。。。。。。

⑤、有无错题本?对于每次考试中的抽屉是否做了记载和分析?

4、找出整改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用来指导今后的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态度要端正

平时的学习与考试,不能应付,必须认真对待。

②、综合—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方法和做题习惯

认真对待每次考试 ,了解试卷的结构,了解考试内容的重点章节和非重点章节。

非重点章节---多看课本

重点章节----反思听课问题

计算题失误失分----平时做题的习惯问题,不做大题,结果麻烦而不做题;

综合程度高的题目----练习少的问题,总结少的问题,反思少;

重复性错误----同点、同题失分(错题本的作用)

反思的格式 第3篇

本论文主要针对当下艺术者对风格的形成产生误区或盲目跟从, 仅仅为了风格而风格, 没有系统的研究, 一味追求表面的流行或违心的浮夸, 心态浮躁, 急于求成等现象从理论上阐述风格形成的规律和赋予风格形成的格式, 试图解惑、指点迷津, 为从事艺术工作的朋友们提供理论参考并想引起艺术工作者们足够重视, 继续深入研究进去, 避免国内艺术病态发展, 恶性循环!

论文试图为艺术者在艺术实践中提供理论支持, 使艺术者们对艺术实践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目的, 避免误入歧途或徘徊不前。

论文把抽象的风格形象化了、格式化了, 使读者能更直观地理解风格的意义以及形成风格的格式。

二、概论

如今韩剧当道, 耳濡目染, 印象颇深的只是美女如云, 可至于是美女A还是美女B, 我已混为一谈, 或许是我的视觉分辨率较低, 也许是我的视觉神经敏感度不够造成的, 可是我觉得自己起码是个正常的人, 格式化的韩式美女已模糊了我的视觉刺激。殷双喜教授曾幽默地讲过:一位外国友人来中国参观展览, 看完之后说:“这位画家真勤奋啊!画了这么多张画!”可这并非一次个人画展。你有同感吗?一个画展看下来视觉麻木, 有种总也找不到一张“互补色”的悲哀。究其原因, 什么在作祟——格式化的风格在作祟。格式不打破, 风格就不能达到视觉分辨率, 就唤不起无意识注意, 就像炉子上有三锅水:一锅八十摄氏度, 一锅九十摄氏度, 还有一锅一百摄氏度。哪锅能达到视觉分辨度呢, 显而易见!当然不是说八十摄氏度的水和九十摄氏度的水没有差异, 而是说它们的差异难以引起不同的视觉刺激程度。有人说我画的是我的风格, 干嘛非要强说是“某某某”的风格呢, 就是这个原因:你是“某某某”格式下的风格!

具有说服力的真正意义下的风格, 是有它的格式的。什么是具有说服力的真正意义下的风格?举个国内的例子:看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 不用看标签, 你一眼就能识别出哪一幅是刘小东先生的作品, 哪一幅是朝戈先生的作品。这就像一种品牌, 出现“男人的世界”就会想到“金利来”, 提到洋快餐就会脱口而出“麦当劳”“肯德基”, 谈到运动品牌, 无人不知“耐克”“阿迪达斯”。因为这些品牌的性格已深入人心, 这些品牌的精神面貌已被人们所铭记、接受, 这就是品牌的风格。而绘画的风格正如刘小东。朝戈等的作品, 其绘画语言已有自我体系, 其个人具备鲜明的自我个性、明确的性格取向, 严格的自我美学标准, 对生活明确的态度 (“看不透生活”[1]也是一种明确的态度) 和丰厚的精神积淀, 加以创造性的构思和潜心经营, 这些都是“风格化的格式”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风格化格式”的因素

(一) 绘画语言的确立

人类的沟通和表达都是一种需要。人类也在尽力地寻求越来越丰富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信息传递由古老的以烟、火为信, 传统的信件, 到这个信息的时代信息传递爆炸式的发展:最初的BP机、大哥大、手机、互联网、短信、彩信、电子邮件、MSN、QQ、微信等等不胜枚举, 表达方式有音乐、舞蹈、文学、影视、多媒体等等, 这些各具特色的“语言”,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达到了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目的, 所以绘画特有语言的确立由此也显得格外重要。

语言是反映立场和思维的, 立场不坚定、思维不清晰, 那么语言就一定是混乱的、模棱两可的, 听者也必然糊里糊涂。要捋顺思维, 提高修养是不可或缺的。那么修养提高到一定程度了, 思维也相对捋顺了, 就能说话了, 吐字挺清晰, 条理也清楚, 但是听者觉得像在喝白开水, 能解渴但索然无味, 好像缺少点什么——缺少的是语言魅力!马三立的相声作品家喻户晓, 听了都叫绝, “绝”的是什么?并非他的声音甜美, 相反他的音色并不佳, 可是他的语言魅力十足, 给人十分愉悦的享受, 使人感到出其不意的快感, 真不愧为语言大师!绘画语言也应该是机智和富有魅力的, 才值得观者去品味、去思索, 才能引起“人人心中有, 但人人口中无”的共鸣!至于语言的形成, 韦启美教授曾讲过:“可以先确立一种绘画语言再去找素材, 也可以先确立一种素材来促进你的绘画语言的形成。”他就是这样做的, 先确立一种时代感很强, 形式感很强的素材, 这就不得不使他寻找能满足此素材的语言, 所以他的画面总透着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机智的魅力。不了解韦启美教授的人一定难从他的画面想象得到竟然出自一位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之手!

成熟的艺术家总会有一套自己的语言体系的, 而且不断地完善它, 完善而不是放弃, 大师和平庸的艺术家的区别就在于大师是很自信的, 大师作画是在画面上用自己的语言体系不断完善和强化自己的感觉, 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为什么这么做, 做到什么份儿上;而平庸的艺术家缺少自信, 开始感觉挺好, 画面挺强烈, 可做着做着就迷失了自我, 语言开始混乱, 思维也跟着混乱, 画面感越来越弱, 因此要自信的完善自己的语言而不要失去自己独有的语言核心。失去了自己的语言核心, 那你的语言就“不自己”了, 无法想象印象派画家如果抛弃了互补色的研究和运用, 那还是印象派吗!

(二) 个性的鲜明化、原本化而不是模糊化、他人化

“画如其人”, 画画儿其实是画自己, 是自己个性的凸显, 靳尚谊先生曾说过一段话, 大意是这样的:看了历代大师的画儿, 我们可能一辈子都难达到那样的高度, 那么我们画画儿还有什么意义呢?可是我们还在画, 因为我们有我们的情感, 大师的情感是无法替代我们的情感的, 所以我们的画儿才有存在的意义!是啊, 如果连情感都是他人阴影下的话, 那么你的画儿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了。刘小东教授曾说过:“画画是一个自传性的秘密而脆弱的过程, 怕人打搅也怕人揭穿。”[2]画画是“个体户”的说法不无道理。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你的个性是不是“原汁原味”的个性, 你画面的原本是不是彻头彻尾的, 这关系到你作品个性的生命是不是鲜活。我觉得刘索拉的一段话很值得深思:“……但由于你所受的教育, 这种原本的感情已经不原本了, 这原本的感情已经经过了历史的各种艺术的影响, 所以你的原本的感情出来后可能就是贝多芬的一个再版。但是你非说是你的原本, 其实可能是你小时候听过贝多芬的作品以后, 那个原本进来了。然后, 你在爆发的时候, 你只能用他的手段去爆发你的力量, 所以这不是你的东西。但是我们有些作曲家就比较糊涂, 就觉得我这是原本动力, 我是拿命写出来的。在这儿, 我又不是一个全然主张生理性的人了, 不是所有拿命换来的艺术品都是可贵的。一个人写了一辈子贝多芬式的音乐, 写死了, 等于替贝多芬又死了一次, 那种生理性还是闹了个忘我。”[3]所以一个艺术家要苦苦地找寻你自己“原汁原味”的个性和彻头彻尾的原本, 这直接关系到作品的鲜明与否, 当然并不是说不让你去吸收借鉴, 而是说“个性”和“原本”是你作品的支柱。

(三) 要有自我独立的审美情趣和标准

安格尔的艺术作品洋溢着典雅和精美。“《大宫女》通过拉长人体、加强线条流动感和近似平涂的笔法, 创造出接近东方美的新趣味。《泉》《土耳其浴室》那富有音乐感的无数圆的配合使我们体会到他的格言:‘在一切形中, 最美的是圆形。’”[4]而伦勃朗则强调光感, 强调内轮廓, 虚化外轮廓, 画面感厚重、响亮, 且笔法精湛, 造诣高妙, 这是伦勃朗式的审美取向。还有塞尚、莫迪里阿尼、凡高等等都坚持着自己的审美原则和取向, 他们都对自己的审美标准深信不疑, 到了毫不让步的份儿上, 所以他们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是可以不朽的!

(四) 要具备明确的生活态度和丰厚的精神积淀。

明确了生活态度, 才能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视角, 艺术是反映生活的, 你对生活独特的见解和窥探的视角是直接反映在你的作品中的, 如果生活态度不明确, 对生活毫无自己的见解, 作品也不会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绘画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形而上的, 是精神的, 是作者的精神积淀以绘画的形式爆发出来展现给世人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凡高, 那充斥着激情的笔触、那黄灿灿的颜色、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那一道道斑驳的麦田、那对比强烈的色彩关系无一不在述说着他的精神世界。

(五) 艺术要有创造性的构思和潜心的经营。

重复在艺术中是廉价的、低级的、弱意义的, 只有创造才是艺术的生命, 才有价值。拿石涛来说吧, 他始终在做一种创造性的尝试, “他觉得传统的斧劈皴太直露, 荷叶皴太秀雅, 乱麻皴又太漂浮, 慢慢地他尝试了一种姑且叫做‘拖泥带水皴’的技法。”[5]这也应了他那句“我自用我法”的名言。纵观外国近现代美术史, 对世界画坛具有影响力的画派, 无不具有创造性: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等等。无论当时的人们如何的不理解, 是如何的排斥、诋毁他们的作品和观念, 但从历史的角度去看, 他们开辟了绘画艺术的新领域, 给人以新的理念和视觉冲击, 对绘画艺术乃至其它各门类的艺术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他们的作品是里程碑式的!

四、风格化的格式

风格化格式的内涵是:组成风格化格式的各因素通过有机组合与有条件的推进、衍化, 形成风格的格式。具体来说就是个性的鲜明化、原本化加上自我独立的审美情趣和标准加上创造性的构思和潜心经营以至于促成艺术家绘画语言的确立, 绘画语言确立后再通过艺术家明确的生活态度和丰厚的精神积淀的催化形成艺术家的绘画语言体系, 艺术家通过绘画语言体系张显自己的灵魂, 爆发自己的生命体现就形成了艺术家独有的艺术风格。风格形成后并不是也不应该一成不变, 它应随着艺术家生活状态的转变和精神积淀的不断累积而不断丰满自己的绘画语言体系, 从而张显自己新的灵魂, 爆发自己新的生命体现, 以至于推进自己风格的衍变。

五、结论

格式化的风格是无学术意义的, 是几乎重复性的简单操作, 只有具有“风格化格式”的风格才是真正意义下的风格, 才具有学术价值。我们渴望着属于自己的风格, 而不是他人格式下的风格, 是具有说服力的真正意义下的风格, 这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苦苦的追求和机智的探索。

注释

1[1]摘自《独自叩门--近观中国当代文化与美术》53页, 尹吉男著, 三联书店2002年8月北京第1版.

2[2]摘自《独自叩门--近观中国当代文化与美术》49页, 尹吉男著, 三联书店2002年8月北京第1版.

3[3]摘自《行走中的刘索拉--兼与田青对话及其它》66页, 刘索拉著, 昆仑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4[4]摘自《外国美术史》205页,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2版。

反思的格式 第4篇

关键词:公文;格式;主题词;反思

Abstract: Starting from 1985, subject words were experimentally marked on central documents, and in turn became a state-specified optional element and a regular element of the official document format. However, the Layout key for official document of Party and government organs published in 2012 has ruled out this element. During the practice of marking subject words on official documents, some researchers of official documents criticized on the elements irrelevance to archive management and the discrepancy in building word banks. The intention of setting up the subject words element in official document format was to facilitate utilization of file retrieval. Yet owing to the arising new retrieval techniques as alternatives, and especially for subjective reasons including insufficiency of appraisal in compilation of word banks, inadequate follow-up study of practical values and ineffective implementing measures, the subject words element fell into a place of being annulled.

Keywords:Official document;Format;Subject words;Reflection

从20世纪80年代始,我国党政等系统陆续推行在公文上标主题词的做法,但2012年4月16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与2012年6月29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都在关于公文格式的规定中取消了主题词项目。主题词项目在公文格式中的被取消是由于科技的进步,还是由于其他的原因?本文试做探讨。

1 主题词项目在公文格式中从设立到取消的过程

据刘文森发表在《中国档案》2010年第6期的《以“关键词”取代“主题词”检索公文信息之我见》一文披露,“在中央文件上试标主题词始于1985年,在政府办公厅系统较大范围内试标公文主题词始于1987年”。[1]之所以如此,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1997年12月20日发布的《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的“使用说明”中说得明白,是为“适应办公现代化的要求,便于计算机检索和管理公文”。但是,虽然前引刘文森的该文说198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就编印了一个供机关内部使用的“高层次主题词表”,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则于更早的1981年就编印了在办公厅内部使用的《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并在1984年对该表进行了修订,[1]然而在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2月18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关于公文格式的组成项目没有正式列入主题词内容。在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88年9月5日发布的《国家机关公文格式》中,主题词项目也只是作为选择性项目列入规定内容。1989年1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正式发布1988年12月修订版的《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供全国各行政单位试用。1989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正式将主题词列入党的机关公文格式的组成项目中。此后的1993年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正式将主题词列入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组成项目中。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维持了1989年主题词作为党的机关公文格式组成项目的规定。1999年12月27日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和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维持了1993年主题词作为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组成项目的规定。1998年2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的《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试行)》,将主题词列入人大机关公文格式的组成项目中,2000年11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的《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维持了这一规定。1992年3月30日中央军委办公厅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将主题词列入军队机关公文格式的组成项目中,2005年10月2日中央军委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同日由解放军总装备部发布的《军队机关公文格式》,继承了这一规定。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鉴于在公文格式中设立主题词项目的实践效果欠佳,未将主题词项目列入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组成中,2012年6月29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做了相同的处理。自此至今,人大机关和军队机关公文虽然有关主管机关尚未正式规定在其系统的公文格式中取消主题词项目,但实际现已不再要求标注。

2 部分研究者对主题词作为公文格式项目存在问题的批评

在国家有关部门将主题词作为公文格式组成项目规定实施期间,全国总体上公开反对的声音不多。笔者曾以“公文主题词”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发现该网共收录90多篇专门研究公文主题词的文章,其中绝大部分属于如何贯彻当时规定,标注好公文主题词方面的研究内容。但是,也有部分文章对主题词作为公文格式组成项目存在问题进行批评。笔者在知网上看到的最早专门研究主题词的文章是王申西发表在《档案学通讯》1988年第4期的《公文主题词写作方法初探》一文。该文主要探讨如何准确标注公文主题词问题,但也提出了“每份公文上的主题词,一般来说,即应是文件级条目著录时的主题词”的要求。[2]即他认为,公文主题词应与档案主题词衔接、融合。之后,陆续有文章发表批评主题词作为公文格式组成项目存在的问题。如段果云发表在《四川档案》1998年第6期上的《编制统一的国家公文主题词表势在必行》一文,对当时党政军等系统各自编制使用公文主题词表的做法进行批评,认为其“不仅给标引增加了难度,而且为计算机处理带来了不便”。提出应“编制国家统一主题词表”,并要求“公文主题词表应与档案主题词表具有相通的共性”。[3]宋宁华发表在《中国档案》2000年第8期的文章《公文与档案主题词标引问题》,同样批评公文主题词表编制使用各自为政问题,认为其“造成标引的不统一、不准确、不规范”,并提出公文主题词编制管理由文书部门承担改为档案部门负责的意见。[4]周铭发表在《档案管理》2001年第5期的《公文与档案主题标引制度改革》一文,从公文与档案关系的角度,否定当时的文书部门与档案部门各自编制使用主题词的做法,认为其“导致公文主题标引的成果不能为档案部门直接运用,档案部门不得不将极其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大量重复性劳动之中”。他建议编制统一的公文与档案主题词表,并提出与前述宋宁华相同的词表管理由档案部门负责的意见。[5]吴修芹在《四川档案》2006年第6期发表的《对公文主题词标引改革的几点思考》一文,从便利公文检索的角度,批评当时规定的公文主题词标引结构,认为“类别词”只是主题词的分类范围,其外延太广,与公文的主题内容没有太大关系,没有独立的检索意义。相反,它会扩大公文的检索范围,增加公文的检索困难,所以应取消。认为“文种词”只是表明公文的特性与使用范围,与公文的主题内容也没有直接关联,“它的外延范围如同类别词一样,也是太广,没有独立的检索意义”。所以,也应取消。为了便利公文检索,该文建议增加标引“类属词”的数量与深度,改变现行“浅标引”的做法。[6]而他发表在《山西档案》2007年第3期的《信息化环境下公文主题词标引的改革》一文,则从信息检索技术发展的角度,认为“利用在公文内容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其查准、查全率相当高,这就大大弱化了公文主题词作为公文档案重要检索途径的重要性”。并且认为从内容角度考虑,“公文主题词与公文标题具有重复性”,“公文主题词的标引不仅给公文处理人员增加了客观的无价值的劳动,也影响工作效率”。所以,他建议“彻底取消公文主题词的标引”。[7]

3 主题词在公文格式中从设立到取消反思

自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明确公文格式中不设主题词项目后,国内很少有人再发文专门研究公文主题词问题。对于它的被取消,有人私下口头表示,应该如此。有人用“没意思”来表达态度。我的理解,有人说的“没意思”,核心意思是说公文标主题词没用。那既然公文标主题词没用,何以从1985年起中央文件就试标主题词,后有关公文格式文件规定公文必须标主题词,直到2012年被取消,历时近30年?难道中央有关部门2012年以前的该方面规定全是错的?前文提到的刘文森《以“关键词”取代“主题词”检索公文信息之我见》一文,认为公文主题词曾起过完善公文检索手段,加快公文运转和公文内容传达速度,为建立电子计算机储存检索文件提供科学途径和加快档案著录工作进度等方面的作用。但由于原标注主题词没有实现预想的便捷检索公文的效用和现在“关键词”检索技术可更好地实现公文检索效果,所以主题词项目不应继续在公文格式中设置。[8]参与制定《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的徐成华等在其所著的《GB/T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应用指南》一书中,表达了与上引刘文森文章大体相似的观点。他们也肯定公文格式标注主题词曾有作用,“通过标引主题词,为计算机检索和管理公文提供了方便”。但之所以取消主题词项目,“一是主题词主要用在公文的归档管理和查询检索再利用等环节,公文办理过程中不需要主题词。在公文起草时标注主题词增加了公文制作人员的工作量。二是主题词标引存在固有的局限性。由于个人的理解和认识差异,对同一个公文,人工标引的主题词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三是信息检索和全文检索技术已经得到快速发展,现在已经出现了自动标引技术,即便在纸质公文中不标引主题词,在将公文数字化后,信息系统也可以自动标引关键词,同样实现对公文的信息化管理和高效便捷利用”。[9]依照他们的理解,当初公文格式中设置主题词项目是对的,且发挥过良好作用,主要由于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标注主题词不再适宜。也就是说,当初公文格式中设置主题词项目是适应用计算机管理公文的形势,现在从公文格式中取消主题词项目是适应信息检索技术发展的新形势,这种设立与取消是历史和技术的一种发展。笔者一定程度上认可刘文森、徐成华等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但总体认识与他们有差异。笔者认为,公文格式中设立主题词项目的动机是对的,但设立和实施过程存在较多问题,使原本可能获得较好效果的一个举措,变成没有产生多少实质良性效益的一个举措,结果导致被取消的命运。具体来说,公文格式中设立和实施主题词项目过程中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研究论证不足。正像前文所引徐成华等人书中所言,“主题词主要用在公文的归档管理和查询检索再利用等环节,公文办理过程中不需要主题词”。公文标注主题词是为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所以公文的主题词应为档案的管理与利用服务,应与档案主题词一致。可事实是公文处理部门与档案部门分别制定自己的主题词表,双方的主题词表系统不一致,结果使公文主题词不能在管理档案与利用时直接使用,使公文主题词标注成为基本无实质价值的劳动。不仅公文主题词表与档案主题词表不一致,而且不同系统的公文主题词表也不一致,造成不同系统的相同主题公文可能标注主题词也不一致。而我国的档案管理体制是集中统一,若一个地方不同系统的档案数字化集中到一个数据库内,因不同系统相同主题公文可能标注主题词不一致,造成在一个数据库无法按统一分类方法进行公文主题检索。就算是不集中管理档案,甲系统单位公文发送到乙系统单位,由于双方标注主题词的词表依据不一致,也使甲系统单位的公文进入乙系统单位的公文数据库后,可能无法按乙系统的主题分类方法找到甲系统单位的公文。另外,由于不同系统的公文主题词表不一致,若分属不同系统的单位联合行文,可能出现不知该按何系统主题词表选词标注问题。如“地震”主题方面的公文,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在“科技”类别词下,只有一个类属词“地震”,而中国共产党公文主题词表内有“地震”类别词,其下类属词有地震带、地震工作、地震预报、地震前兆、地震烈度、地震区域、震害等多个,若需党政联合发地震主题的文件,主题词选标将不好确定。

二是实施价值追踪调查不够。我国各系统的主题词表大都经过多次修订,以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为例,就先后有1988年版、1994年版、1997年版等修订版本。这些修订,无疑都是在对使用情况的追踪调查基础上进行的。但是,这些修订都没有实质上注意它们在档案管理与利用中的发挥效益情况,结果使历次修订在表面上看来都比此前词表更合理完善,并且便利选词使用。然而,其与档案主题词表的脱节并没有根本改变,因而其在档案管理与利用中无实质价值的状况也没有根本改变,最终决定了公文标注主题词被认定无用的结论,导致被取消的结果。

三是推行措施不力。给公文选标主题词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只有熟悉主题词表并掌握选标方法的人才能胜任这一工作。从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公文标注主题词开始,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办公部门等举办过一些培训活动,但总体来说,培训的次数较少,培训力度不够。特别是各单位的文书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一些原在文书工作岗位受过公文主题词标注培训的人离开后,顶替其岗位的人并未及时或根本未接受该方面的培训。而因工作需要公文是不断制发的,这就使未受该方面培训未掌握该工作方法的人所做的该工作质量难有保证。同时,对公文标注主题词不当的现象,很少有部门去经常或者定期地检查、纠正,结果使错标的现象经常并到处出现,使公文标注主题词的正面价值消失。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政策或举措的颁布实施并取得好效果,都必须是颁布前对方案充分科学论证,颁布后认真追踪调查实施效果,并做必要的方案修正,同时以得力的措施保证方案的施行。而公文标注主题词规定的实施在这三个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结果使原本动机好的一个举措,因未产生较好效果而被取消,这一教训值得以后制定其他政策、规定时借鉴。

参考文献:

[1][8]刘文森.以“关键词”取代“主题词”检索公文信息之我见[J].中国档案,2010(6):40~42.

[2]王申西.公文主题词写作方法初探[J].档案学通讯,1988(4):23~25.

[3]段果云.编制统一的国家公文主题词表势在必行[J].四川档案,1998(6):35~36.

[4]宋宁华.公文与档案主题词标引问题[J].中国档案,2000(8):37~38.

[5]周铭.公文与档案主题标引制度改革[J].档案管理,2001(5):6~7.

[6]吴修芹.对公文主题词标引改革的几点思考[J].四川档案,2006(6):38~40.

[7]吴修芹.信息化环境下公文主题词标引的改革[J].山西档案,2007(3):23~24.

[9]徐成华等.GB/T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96.

实验小学教学反思格式 第5篇

响水县实验小学 王志荣

小学语文第2课时《普罗米修斯》的教学反思

响水县实验小学 王志荣

《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不惜牺牲一切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人物形象鲜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我就谈谈一些感想:

一、以关键的问题来突破重点。

在本课时中我主要用“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文中的词语、句子读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一问题,牵住了文章的主线,巧妙地将课文重点突破。让学生不断完善对普罗米修斯的认识,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内心,理解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的精神。

二、抓住文本空白,在想象中理解文本。

在教学时我巧妙抓住文本留有空白的有用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想像,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看到人类生活这样痛苦,普罗米修斯会想些什么?又如:看到火来了,此时你就是其中的一员,你最想干什么?再如:普罗米修斯受苦一段,配以音乐、图片让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听到普罗米修斯说些什么?教学中这几处句的训练,犹如一根彩线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串联了起来,人类对普罗米修斯的感激和敬仰之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学生通过这样说的训练,层层深入,步步含情,提升了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的感悟,深刻地反映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借助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自主是学习内核,感悟是个性化阅读有效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文中普罗米修斯个性鲜明,主要是从他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特别是对普罗米修斯受罚一段,我引导学生在想象说话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对读、个别朗读、反复朗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他的“坚定”和决心。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对普罗米修斯的认识,学生的感受十分丰富,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内心。

四、课内外相结合,让语文课堂走向开放。

为了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做到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在本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诵读欣赏雪莱的诗歌,并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希望能通过这节课,激发学生去推开《希腊神话》宝库的大门。

小学语文第3课时《江雪》的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老师教学反思格式 第6篇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还是学习过程。本册教材十分注重以科学探究为主,设计了“物质的状态”“趣味的变化”单元,经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体验、游戏等各种活动,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想办法验证设,分析试验数据,获得科学结论的本事。针对这一情景我在教学《雨的构成》《让瘪乒乓球鼓起来》《盐到哪里去了》这几课时注重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而在《固体液体和气体》、《冰水和水蒸气》《盐到哪里去了》三课教学时,又注重学生对天平、酒精灯、量筒量杯、漏斗,过滤等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

二、在教学中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更爱学科学

科学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活动数量多,活动类型全,活动可操作性强,并且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玩中科学素养和探究本事得到培养。本册教材涉及50多个活动,其中还包括10多个拓展活动。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一齐“搜集天气资料”“养小鸡”,“种花”,“发布天气消息”等等。学生在这些不一样类型的活动中扮演着的不一样主角,极大丰富了孩子们学习生活;在教年《水的三态变化》、《蒸发》、《小水珠从哪里来》、《固体、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混合》、《分离》、《混合的变化》、《燃烧》、《生锈》几课时我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象寻找材料,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本事,学生十分喜欢。虽然收获很多,可是在教学资料多,容量大,课时少的情景下,怎样更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这一问题我处理的还不够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探索与学习,在理解理念,深挖教材上下功夫,为学生供给阔的探究空间。

小学科学老师教学反思范文二:《做一个生态瓶》

《做一个生态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六课,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开始接触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了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本课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做一个生态瓶》是这一单元里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为了把这节课上好,课前我为每个组准备了一个能装5升大的色拉油瓶、一些水草、一些沙或小石子、1—2条小鱼等,尽管材料准备的不像书本那么丰富,可看到孩子们那股学习的欢乐的劲儿,我很知足了。

这节课我是讲了5遍,可每讲一遍给我的感受却不一样。反思一下自我的这节课,我觉得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在时间分配上还是有一些不合理,导入的时间比较长,出示池塘生态系统后,在孩子们探究生物与非生物间的关系时,缺乏一些引导,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重难点没有突破,导致了后面设计实验方案花了一些时间,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其实在探究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时,完全能够让学生经过问题深入研究,比如能够让学生思考“鱼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水草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等,经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很自然地就明确了生态系统的真正内涵。

2、在备课方面,“备学生”还做得不够。比如有的学生在课前就已经把生态瓶做好了,并且做得十分棒。这样的小组有好几个,这样就导致在后面的制作过程中,这部分学生无事可做。生态瓶做好后,再要他们来讨论设计方案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学生也失去了讨论的兴趣。如果在课前我了解了学生的状况,在做生态瓶时我就会请那些做好了的同学上台介绍一下自我的经验,再让其他同学提出意见。让他们发现自我的长处和不足,从而进行改善。这样既能体现他们组的价值,又让他们有事可做,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3.在对做好的生态瓶评价时,我只是让学生展示了一下自我的生态瓶,并没有做过多的讲评。其实各小组做的生态瓶都差不多,这样评价一点价值也没有,反而还浪费了一些时间。其实在评价的时候,完全能够让他们拿着自我的生态瓶,说一说自我的制作过程,谈谈自我的想法和感受,这也是对他们这节课的总结,能很好地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收获了不少,让我对今后的实验教学有了更深刻得认识。我想任何一节课仅有在教师的潜心研究和精心打磨下才能使教学环节精细化,才能收到梦想的效果。

小学科学老师教学反思范文三:《蚯蚓》

蚯蚓的观察产生了头,尾之争和前进方式如何这两个趣味的问题。经过学生的观察,还是存在分歧。我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不是太满意。如果能用DV拍摄所需要的片段放给学生来看,那就圆满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蚯蚓》一课的教学反思各位教师:大家好,我是哈尔滨市阿城区胜利小学科学教师的韩晶,我今日执教的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中的第四课时《蚯蚓》。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遵循了“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相结合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着力去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技能和细致、认真的观察态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到科学素养的教育。下头,我从以下几方应对本节课进行反思:

一、三维目标的落实情景。

1、科学概念。

教学中为了落实好这个目标,我利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将蚯蚓的身体结构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亲历观察活动后,正确地了解蚯蚓的的身体结构,之后我还利用一张蚯蚓的图片进行了知识的巩固,从而到达了对这部分知识的夯实。对于蚯蚓对水的反应这部分资料,我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结论必须经过实验去验证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此目标是在教学“观察蚯蚓的身体”和“比较蜗牛和蚯蚓的相同和不一样”时体现出来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我观察到的蚯蚓经过绘画形式来描述动物的形态,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经过观察用各利形式表述事物特点的一个过程。本节课中学生对于这部分内表现得十分好,他们根据自我观察到的蚯蚓绘画出各种形态,并且画的淋漓尽致。而本课的最终是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采用维恩图的形式来阐述蜗牛和蚯蚓的相同和不一样,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填写、汇报从而将此目标完成的十分顺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此目标在本课中体现的十分明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有体现,异常是在每次观察活动结束后,学生都能进取主动地将蚯蚓送回饲养槽中。

二、本课的成功之处

1、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伊始,教师为学生创设观看蚯蚓的图片的情境,让学生对蚯蚓这种小动物的喜欢之情,同时点燃了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对蚯蚓这种动物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师生主角的转变。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当着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者,而学生在教学中则扮演着课堂的领导者,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使本节课充满了儿童的趣味,更具有科学家的风格。

3、实验教学借入。

在蚯蚓对水的反应这一环节中,观察实验的借入,不仅仅增强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更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动手观察的本事,使学生的探究更加强烈,同时烘托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体现团队学习的精神。

三、本课的不足之处

1、观察技能有待提高。

由于三年级上册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本事,在本节课对于这种本事体现更加明显,而在本课中学生的观察本事大部分还能够,但有少部分学生不知怎样观察,更不知如何去观察动物,对于观察的要求和目的不够明确,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观察本事的培养。

2、学生课堂语言的准确性。

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点难度,可是我们做为科学教师应指导学生尽可能地规范科学课堂语言的准确性,因为我们这个学科的课堂语言要求规范、严谨、准确,所以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注重培养他们这方面的本事,使我们的科学课堂语言规范、准确。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请各位教师指政批评。

小学科学老师教学反思范文四:《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中第五课资料,本节课重点让学生学认识什么叫食物链和食物网,并学会写食物链和画出食物网,认识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环扣一环,是紧密联系的。

本节课我选用了学生喜欢看的美术片《螳螂捕蝉》引入新课,让学生在片中发现各种动物之间存在着谁被谁吃的食物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食物链。在教学这部分资料时,我出示了蔷薇花丛中的一些生物,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找出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这样让学生发现这些食物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引出食物链的概念。之后我便出示了确定题,让学生确定三条食物链的写法是否正确,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程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又引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概念,让学生自我去发现生产者是食物,消费者都是动物,找出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本事。

在教学食物网这一环节时,我采用了小组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出示了一些田野里的各种生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箭头画出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看哪个小组找出的食物链多,

学生的讨论氛围很浓,争论着谁被谁吃,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本事,经过学生找出的多条食物链,使学生认识了什么叫食物网,这样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在拓展环节中,我让学生解决两个案例,从案例出现的问题中,让学生懂得生物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食物链中不能缺少一种生物,不能破坏生态系统,否则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在那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每种生物的重要性。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简便、愉快的心境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含义,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活了解学生的思维,贴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本事得以提高。

不足点: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概念,我设计了两个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自我写食物链和画食物网,经过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得出概念,避免填鸭式教学,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就会需要很多的时间。本节课需要合理的分配时间,才能保证不拖堂。可我在让学生写食物链时,用了较长的时间。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我没有充分的备学生,不清楚学生的原有的认知水平,学生对蚜虫和七星瓢虫了解的很少,它们喜欢吃什么都不明白,更不明白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所以学生找起来很困难,不断地向教师求助,费了一些时间,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预设不到位,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还有在教学拓展环节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浪费了一些时间,在那里本能够不进行小组讨论,直接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节省一些时间,使教学活动顺利结束。在那里也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本事不足,不能灵活地驾驭课堂,只是一味地按照备好的教学设计去完成教学任务,今后要灵活处理教学资料,充分预设,解决时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小学科学老师教学反思范文五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构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现将自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供给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研究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仅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

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并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团体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进取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当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供给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我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进取的影响。

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供给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本事,获取科学知识,构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我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我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小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反思的格式】相关文章:

格式条款的效力05-26

格式条款的法律08-01

综述的写作格式09-12

通报表扬的格式05-17

写申请的格式05-19

借条的标准格式05-20

春节的日记格式05-28

综述的写作格式06-09

贺电的写作格式06-17

格式新颖的范文07-01

上一篇:写水的哲理散文下一篇:九年级化学元素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