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4-08-03

科技园上半年工作总结(精选8篇)

科技园上半年工作总结 第1篇

2011年科技园上半年工作总结

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在紧张而忙碌中2011年的工作已过半,我们认真回顾这半年的工作,其中有许多的收获也有不足。为了更好的完成下半年的工作,我们主要找准自身的差距想尽办法把工作做好做细,最终取得客户的满意,完成公司布置的各项任务指标。

在集团公司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科技园管委的工作在上半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无论是园区服务、招商、收费、3S3P4A执行力及人员培训方面我们都能够贯彻部署和落实。下面我把上半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房屋租赁和各项收费指标完成的情况。

1.房屋租赁情况:截止2011年6月底,园区厂房已出租96590㎡(厂房总面积119930㎡,其中公司占用5406㎡)出租率84﹪;公寓已出租20073㎡(总面积30696㎡,其中公司占用1502㎡)出租率69﹪;服务区已出租8113㎡(总面积11101㎡)出租率77﹪。同期和上年相比厂房和公寓出租率有所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①园区转型方面;由于园区企业以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为主,企业产值底,抗风险能力小,租金承受能力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租金的收入。为了提高园区租金收入水平,利用好园区,发展好园区公司领导提出了园区转型,这样直

接影响了企业的入驻。再者今年园区开展了物业费的收缴工作,部分企业因费用问题而承受不了,截止到2011年1-6月份园区企业有八家企业退租,面积为7184.5㎡;目前还有用户二十家合同到期企业推迟了合同续签,处在观望状态。

②汇城电子厂房因经营情况不好,职工大量减少,另外园区服装企业订单减少,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原因造成了公寓退租情况的发生。服务区业户餐厅、超市也出现连锁反应,服务区上半年退租约1000㎡。

2.房租收缴情况。截止2011年7月份,应收611万,实收635万,收缴率103.9﹪。比去年同期增加36万。2011年1-6月份收缴609万,去年收缴540万,增长69万;2011年利润总额131万,去年94万,增长37万。

3.物业费收缴情况:截止2011年7月份,应收款67万元(其中7月份物业费93425元,需8月15号下水电表时一并收取,所以1-6月份应收58万,实收53万),收缴率91﹪。

4.支出费用:截止2011年6月底23.4万元。

二、物资管理方面。针对园区企业实际情况我们建立了物资管理台帐。

1.设专人管理,每个季度抽查一次,半年普查一次并形成制度。

2.物资管理完好率不低于98﹪.无论企业入驻签订合同还是搬迁我们都有资产管理员会同招商、企业三方到现场清点物资,物资的丢失和损坏都第一时间明确责任并签字存档。

3.对入住园区的新客户在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的同时也一并签订房屋装修协议。

三、团队班子建设与管理。

一支好的领导班子和管理服务队伍是科技园工作能否有效发展的关键,我们不但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懂管理,懂技术,懂服务,同时也加大了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领导班子成员每周召开一次碰头会。重大事项、绩效奖罚评比和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都会举手表决,多票通过。为了更好的服务园区企业,管委上下形成了团结一致 携手共进、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

2.建立了周培训计划。针对各部门、员工特点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为各部门培养合适的岗位人员。

3.建立健全了各部门工作流程,规范作业标准;以检查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4.建立领导班子工作抽查机制。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找员工找直接分管领导,并按照《岗位绩效考核》内容

进行处罚。

四. 园区管理和企业服务。

园区管理和企业服务工作是科技园服务的工作重点,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全过程,内容复杂繁多。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深化企业联系人制度。全面提升对企业的服务工作。管委领导班子成员每周不少于一次的企业走访,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在能力范围内为企业排忧解难。

2.建立科技园客户服务部,设专线电话一部。专人专线接听电话并负责处理客户日常事务,只需打一个电话所有客户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承诺的时间得到处理和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都会耐心解释并上报总公司。并设立了工作票、工作票流程及《奖惩规则》。科技园客户服务部是管委对客户服务的需要也是管委对外形像的一个窗口。我们会扎实认真的把这项工作做好、做细及时为客户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

3.每季度管委组织各有关部门进行安全大检查。重点对大企业、问题企业,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绝不姑息迁就。对园区企业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的安全防范意识,力争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点。

4.为了方便客户针对管委现有的办公条件综合部和收缴部进行调整,充实了人员。为进一步对园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收缴部周六、日照常上班。并根据客户实际情况提供上门服务。

五、下半年计划。

由于园区设备设施老化,服务配套不是很到位,再加上有些企业经济不是很景气,6号楼改造、园区转型等原因都直接影响各项指标的完成和服务水准。但为了完成这些目标我们力争下半年完成各项收费目标。

1.房租收缴率95﹪。物业费收缴率 100﹪。2.建立首问责任制度。客户拨打办公电话,或首先找到的科技园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必须使用文明用语热情接待来电、来访者,认真听取情况了解其需求(不得使用“我不知道”、“不是我的事”“不归我管”等简单回绝的服务忌语)。并及时受理、引导办理相关事宜。确遇特殊原因不能及时解决的,应主动请对方留下联系方式,交有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处理,并做好回访工作。

3.建立客户回访制度。为了更进一步服务好园区企业,客户部对各个企业进行回访,下发调研涵;包括维修部门上门维修完成情况,客户部接听电话服务人员态度如何等。

六.科技园面临的几点困难:

1. 暖气问题。由于暖气设备设施老化、1号楼屡次发生管件爆裂漏水、渗水现象对鑫洋电子,宏源服装,海川医药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 园区地面问题。4-5号楼之间的主干道,6号楼厂区后面(前一段时间已改造了一部分)公寓局部地面,服务区中心地面。

3. 屋面防水问题。每到阴天下雨客户服务部的电话都会不断,主要原因就是屋面渗水问题,总是老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来了。振宇服装,浩美服饰,海特多次反映,问题总是解决不了。以上问题恳请公司和有关部门及时帮助解决。综上所述,2011年上半年,管委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稳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集团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随着科技园工作“二次创业”转型的进一步深入,科技园的发展日新月异,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管委一班人一定会按照集团公司12字方针内容“学习、忠诚、团结、自信、严格,快速”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发展信心,咬住全年的各项目标,着力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确保完成集团公司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力争下半年工作再上新台阶。

科技园上半年工作总结 第2篇

工作计划

一、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海口实验站/香蕉研究所2011年上半年开展服务“三农”的工作主要有海南省第七届科技活动月科技服务工作、农业部香蕉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推广、海南省农业科技110热作龙头服务站服务工作、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海口综合试验站科技推广等,派出专家34人次分别到海口琼山、澄迈、临高、白沙、东方和保亭等8个县市及乡镇开展科技推广工作,共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及蕉农900余人次,发放技术手册1000余册,田间技术指导95位蕉农,制作图文并茂的科技展板14张且展览5次。

科技服务形式有专题讲座、田间指导、技术咨询、科技展览、资料发放等。

二、201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配合院“三农”办开展各项科技推广工作

2、加强农业部香蕉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

110、香蕉产业技术体系等的各项科技推广工作

科技园上半年工作总结 第3篇

一、产业安全形势

2010年以来, 轻工行业产业安全形势总体表现平稳, 行业出口结构和贸易市场格局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一是从贸易市场格局变化看, 2010年轻工行业实现的进出口贸易额中, 美、欧、日三大传统贸易伙伴所占比重由2009年的52.8%下降到51.1%, 新兴市场所占比重明显提高;自由贸易区在进出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达到20%;今年1~6月, 美、欧、日三大传统贸易伙伴的贸易额所占比重为48.9%;自由贸易区所占比重为22%, 新兴市场和自由贸易区所占比重较2010年均有所提高, 说明轻工行业出口过度依赖传统市场的状况有所改变, 推进市场多元化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成果。

二是从出口贸易结构看, 2010年在轻工行业实现的出口贸易额中, 一般贸易方式所占比重59%, 同比提高了三个百分点。今年1~6月, 轻工行业累计实现出口额2011亿美元, 同比增长26.3%, 其中一般贸易方式所占比重60%。在出口贸易额保持较快增长同时, 出口商品创汇能力有所提升, 在统计的241类轻工产品中, 138类产品出口单价增幅超过10%。说明出口贸易方式有所优化, 出口产品结构有所改善。

在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 轻工行业面临的贸易摩擦和产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根据WTO/TBT通报统计, 今年1~7月, 世界各国发布的WTO/TBT通报中, 涉及轻工产品的通报62项, 涉及食品、照明、家电、玩具、家具、文体、饮料、食盐、化妆品、电池、罐头等众多行业。国外对我出口轻工产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情况也比较突出, 据统计, 国外发布的涉及我轻工产品的贸易救济通告46次, 涉及造纸、五金、自行车、日用陶瓷、家电、缝制机械、文体用品等行业。其中欧盟发起的铜版纸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是欧盟对我国发起的首例“双反”调查, 具有典型意义。在维护国内产业安全方面, 一些动向也非常值得关注:食品制造领域发生的雀巢收购徐福记股权风波, 再次引起社会反响, 这是继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后又一次国外品牌企业大规模的收购行为, 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今年1~5月轻工行业经济运行预测预警系统对进口商品进行监测结果显示, 28种进口商品出现异常波动。总之, 轻工行业应对贸易摩擦和产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但市场环境依然严峻, 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国外对我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中, 多项措施并用, 特别是“双反”案件明显增多, 不仅的损失。同时, 一些国家对我实施贸易救济措施长期化成为一种趋势。如欧盟对我自行车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已经长达18年, 至今仍无终止迹象。

二是技术贸易保护措施的示范效应凸现, 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的速度加快。根据今年发布的WTO/TBT通报的国别统计, 在涉及轻工产品的WTO/TBT通报中, 95%以上来自发展中国家, 表明未来应对贸易技术壁垒的国际环境将更加复杂, 新兴市场贸易摩擦风险增加。出口产品召回呈现多发态势。

三是涉及知识产权的贸易纠纷增多, 企业展品受到外国公司提出的技术侵权投诉和不公平待遇的情况时有发生, 知识产权纠纷已经成为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四是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中, 一些国外企业和投资机构低价收购国内企业资源, 进行战略布局的意图十分明显。这种蚕食性战略在短期内不露锋芒, 但对潜在的威胁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 我们认真落实产业安全工作会议精神, 应对贸易摩擦和产业安全工作扎实推进, 联合会充分发挥“联”字功能, 各行业协会积极配合、主动参与, 内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行业组织作用得到加强。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商务部等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 2011年6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荣获商务部“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优秀奖”。今年上半年, 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召开产业安全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工作

今年2月25日, 中轻联召开了“轻工行业产业安全暨应对贸易摩擦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步正发会长、王世成副会长, 商务部损害调查局马恩中副局长, 国资委协会办武爱河副主任以及工信部等政府部门的领导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安排部署了2011年的产业安全工作, 展示了轻工行业经济运行预测预警平台功能。轻工各行业协会分管产业安全工作的领导出席会议。

2、全面推进经济运行预警监测工作

今年, 由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开发的“轻工行业经济运行预测预警平台”正式投入运行, 为开展产业安全预警工作提供了现代化信息化手段, 成为实现“信息统计智能化”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运用预警系统每月对轻工进出口数据进行跟踪, 第一时间对出现异常情况的产品进行风险提示, 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为深入开展研究提供了技术手段。我们运行预警平台的智能化功能, 对玩具、家电等行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编写了专题分析报告, 提出了政策建议。

3、开展轻工行业产业安全专题研究

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轻工行业产业安全现状, 总结发展规律, 我们对2010年产业安全工作做了全面回顾, 编写了《2010年度轻工行业产业安全报告》, 报告汇总了贸易救济信息, 从行业分布、救济措施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 对轻工行业产业安全形势做出基本判断。根据商务部损害调查局的工作安排, 编写了《2011年上半年轻工行业产业安全预警报告》, 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了信息专报70篇, 动态快报13篇。我们按照商务部提出的工作要点, 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了重要信息的沟通, 编写《轻工业WTO事务》通讯7期, 并利用“中轻网”定期发布相关工作信息。

4、更多地参与了政府WTO事务工作

作为商务部WTO事务工作机制成员单位, 我们更多地参与了政府组织的WTO事务工作, 包括:配合商务部开展了国内反倾销立案调查的前期联系工作;组织有关协会开展了中美高层对话议题征集、对欧盟贸易政策审议问题征集工作, 以及有关WTO/TBT通报意见反馈工作;首工作, 组织撰写了《中国制鞋业发展报告》。上述任务得到了各协会的鼎力支持, 也得到商务部的充分肯定。

同时, 我们还加强了国外对我国轻工产品反倾销的跟踪, 收集行业应对反倾销、反补贴案件的进展情况, 及时向商务部反映工作动态。今年上半年以信息直报的方式报送涉及轻工经济运行、外贸形势分析、贸易壁垒动态等内容的信息, 成为政府部门了解轻工业产业安全状况的重要渠道。

三、工作经验总结

一是产业竞争力是产业安全的基石。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经济工作的主题。商务部把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作为工作主线, 推出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的措施, 产业发展对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基础作用得到应有的重视。应对贸易壁垒和维护产业安全要标本兼治, 要与提升产业竞争力相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后, 轻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 在产业集群建设、自主品牌建设、国际市场渠道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很好的经验。要充分利用各项扶持政策, 加强出口基地建设,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产品结构, 营造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氛围。

工作防线, 是去年我们总结的一条重要经验。今年要把熟悉贸易规则, 运用好解决贸易争端机制与重点国别、重点行业的预警监测相结合, 变事后应对为事先防控。运用信息化手段, 加强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跟踪行业进出口贸易变化和异常波动, 进行风险提示对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轻工行业经济运行预测预警系统正式运行, 为全行业提供了很好的工作平台, 希望各协会能够积极参与平台建设, 使其更好地发挥功能。

三是多种手段应对贸易摩擦, 保护行业权益。面对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 要打防结合, 化解矛盾。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产业安全工作会议上, 我们印发了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自行车协会、中国皮革协会、中国家具协会和中国玩具协会的交流材料, 介绍了他们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化解贸易纠纷的经验。要继续总结和推广这些经验, 在实战中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和水平。

在中轻联的正确领导下, 在各部门和各行业协会的共同参与下, 轻工行业维护产业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我们要继续努力, 加强与商务部等政府部门的沟通, 把贸易救济和维护产业安全工作推向新阶段。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核发情况自查工作并重申有关规定的紧急通知》 (《2009》299号) 、《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关于期刊申领新闻记者证的有关通知》等要求, 《轻工标准与质量》杂志社已对申领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 现将我单位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 公示期2011年8月20日~8月27日。举报电话为010-68396522。

科技园上半年工作总结 第4篇

随着上半年美术品拍卖成交额接近63亿美元的风头,整个艺术市场已经超越了2007年到2008年的顶峰时期。仅2011年上半年所创下的拍卖成交额已经超过了2009年一整年的总额。相比2010年上半年,艺术市场拍卖成交总额增长34%,如此令人意外的涨势归功于中国市场的异军突起和百年市场的结构选择。

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美术品拍卖第一大市场,2011年上半年,此项殊荣得以巩固。凭借22亿美元的拍卖成交总额,中国名列英国和美国之前,排名第一(英国和美国的拍卖交易总额分别为16亿美元和14亿美元)。2008年,佳士得和苏富比占到市场份额的72%,但是在今年上半年,这对拍卖巨头失去部分市场份额,仅占到市场的53%。虽然这两家拍卖行仍然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但是他们所获得的收益在中国市场已经不足以保全他们龙头老大的地位:全球十大拍卖行中的七家拍卖行史无前例地将重心放在中国市场,也颠覆了近四十年来的竞争顺序。

摆脱2009年拍卖行危机的战略依旧在执行。取消保底金额,需求和供应调解都创造了上半年历史性的最低流拍率。凭借仅有34%的流拍率,突破了 2006年35%的底线(2006年正值艺术市场投机浪潮鼎盛时期,几乎所有的拍品都以超高价格被拍卖)。艺术市场的调整也同样注意到了拍品叫价和合理价格之间的平衡点。2008年上半年,仅有66%的拍品估价在5000美元以下,但在2011年上半年,这个数据达到了72%。

拍品的最高估价也同样左右了叫价趋势,3年前,仅有73%估价百万美元以上的拍品找到了新主人,而在2011年上半年超过84%估价在一百万或以上的艺术品被拍走。总体而言,从一月到六月,不下944件作品超过了百万美元门槛,这比2008年上半年多出了200件,因此今年上半年成为艺术市场有史以来涨势最迅速的六个月。

2008年,艺术品价格随着金融风潮的席卷迅速提高,但随着几个月后金融市场的土崩瓦解,艺术市场开始急转直下,价格在16个月内暴跌31%。整个市场急需中国和全球拍卖行激进战略的迸发,以此重新将买家请回拍卖行。撇开炒卖不说,艺术品价格自2009年以来增长了36%,仅2011年上半年就增长 15%。2008年,艺术市场成交额主要来自战后和当代艺术家作品,2009年以来,买家将他们的拍卖重心转移到现代艺术和十九世纪艺术家作品上。2011年的100大最佳拍卖记录中仅有8件是当代艺术作品,相比在2008年,100大最佳拍卖榜单中有15件作品出自杰夫·昆斯,达明安·赫斯特,村上隆和其他当代艺术巨星之手。

另一个体现中国在艺术拍卖市场独占鳌头的参数便是,2011年上半年最有价值的百大艺术家排行榜上,两位中国艺术大师独领风骚。张大千和齐白石分别 以3.6亿美元和2.74亿美元位居排行榜首位和次席,并且历史性的超越了抽象派艺术大师保罗· 毕加索(近十年中,只有一年未能登上排行榜榜首)。今年上半年,排名前15的艺术家中有8名来自中国。张大千更是几乎以半年的拍卖成交总额持平了保罗·毕加索在2010年一年的成交额。

科技园上半年工作总结 第5篇

为进一步推进医院科技创新管理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7月22日下午3时,在医院学术厅,院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了2011年上半年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总结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医院领导、科室主任(副主任)及护士长,职能科室,共计40人参会,会议由王瑞海主持。

按照会议议程,首先由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王瑞海作“2011年上半年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总结”,指出:2011年的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了医院党政领导的支持和关怀,在各科室的参与下,取得了长足进展。主要体现在: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目的;组织机构基本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办法修订完善;积极推进人才培养;申报公司级科研项目三项,撰写医学论文12篇。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科技创新工作管理的有关制度尚需完善;不具备开展省市级科研项目的条件;有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但处罚困难;每年能立项的科研项目很少;撰写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任务书、工作报告和高质量论文有待提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意见:要努力实现今年科技创新工作目标:即科技创新管理取得新进展;开展新技术项目5-8项(包括集团公司批准的3项);发表论文不少于20篇,其中国家级不少于2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以认真落实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管理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医院科技创新基础管理工作;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特色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以新技术引进推广应用和高水平医学论文为方向,促进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为在十二五规划创“三级乙等”医院的进程中,逐步打好科技工作的基础,力争使我院科技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随后,副院长李守斌就“医院科技创新管理办法”进行了解读;作题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促进医院科学向前发展”讲话,就“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工作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工作的绩效管理、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明确科技创新工作的研发方向、加强项目立项管理、进一步提高科技文书书写质量、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使用、加强科技金费的管理、加强科技工作进展情况的上报工作、技术创新工作管理办公室工作、加强项目评审验收工作管理”十三项工作进行了强调。

科技园上半年工作总结 第6篇

发布时间:2011-09-28 09:56:18来源:绥棱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一、指导思想

科普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是青少年获得自主性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使青少年获得步入现代生活的必需的科技知识和能力,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推动我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在中心全面工作的部署下,根据主管领导的任务要求,全力完成科技信息部的日常工作、特色工作和兼职工作。

二、工作目标

1、完成单位活动录像、照相、音响等工作,并及时上传相关的信息。

2、负责校外网的建设、维护和日常更新。

3、组织城镇中小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10次,每次30人以上。

4、组织城镇中小学生开展科技小制作参观活动10次,每次30人以上。

5、推荐活动信息到各媒体。

6、“珍爱生命之水” 成果评选。

7、“珍爱生命之水” 成果汇编展览。

8、科普影片观展活动。(没有固定场所不好开展,利用网络开展此项活动)

9、科普倡议活动。(受场所限制)

10、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航模设备开展中小学生航模活动。

1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小型车床在适合的场地开展学生的车床制作活动。

1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编程的机器人的科技活动。

13、完成配合配合性工作。

14、完成不可预见性工作。

我们将通力合作完成本部的各项工作,与此同时找出工作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科技信息部

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保证。

科技信息部

科技园上半年工作总结 第7篇

今年上半年以来紧紧围绕公司的总体经营目标,迎难而上,以经营效益为中心,坚持工艺技术牵头,生产服从经营的原则,抓好制度完善、强化生产组织管理,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好成绩。

一、2011年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安全指标:实现安全生产“五为零”目标。

2、氧气实际生产7775万m3,完成全年计划的51%;

氮气气实际生产14724万m,完成全年计划的53%;

3、设备运行率:设备运行率及完好率均达到达99.8%以上,4、节能降耗:A、修旧利废、小改小革约13万余元;

B、满足多方用气的前提下,额外生产液体氧4779吨折合360万元效益;

(二)具体工作

1、围绕“增量提效”目标,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坚定不移地打好生产攻坚战,实现效益最大化。

在生产组织上根据生产负荷的变化及用氧单位实际需求量,及时调整操作方案。一方面调整空分设备的生产负荷,优化生产组织方式。比如积极采取调整气液结构、提高进塔气量、增加气体氧并及时掌握炼钢生产节奏来调整好空分系统运行方式,满足了炼钢、炼铁及渣场用气的需求,尤其为兄弟单位4─6月份高产、稳产打下有利的气源保证;另一方面以保生产顺稳、提高产能为中心任务,狠抓精细操作、严细管理,确保满足用气单位的需求。尤其是五月份积极进行调试氩气投运,经过二十多天不懈努力和调试,氩气试制成功,不仅实现炼钢冶炼新品种钢材的条件,而且投氩后氧气明显增加,进一步提高空分装置提取率。

2、进一步深化了设备零缺陷管理和设备寿命管理,保持设备运行率及完好率在较高水平运行。

为切实保证公司冶炼系统的需求,上半年将设备管理作为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以设备“零故障”为目标,强化设备管理,前半年以来,设备的运转率达到99.8%,比去年增长3%,非计划停车时间明显减少,重大设备事故为“零”,有效地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运行。在设备管理上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在设备管理上按“零缺陷”的要求,严格落实“操检合一”制度,充分发挥各工段长、班组长职能,树立全员紧密合作的协调观。其次,在设备维护、保养实施设备寿命管理,做到勤查、勤检、勤维护,使设备检修逐步转向了计划性检修和预防性检修,另外,在设备检修上,进一步提高设备检修命中率。检修期间活塞机计划检修周期由原来的每月一次缩减至现在的70天一次,保证设备运行率提高。

3、在降成本管理上采取优化生产工艺和修旧利废上下功夫,尽最大努力降低一切消耗。

降本增效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制氧厂各项工作中的重头戏。首先生产系统降成本是从优化工艺结构入手,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氧、氮的放空量,据统计,上半年氧气放散率同比降低2%,从而得到更多液体产品,仅上半年出售液体氧4779吨,另外,从挖掘设备潜力入手,在工艺及设备局限性大的情况下,将15000制氧调氩成功后,氧气产量由12000 m3∕h提升至13500m3∕h,氧气单耗明显降低,节能效益非常可观。

另外,在设备系统全面开展“修旧利废”活动,重点突出“变废为宝”。在修旧利废方面以“能用则用,能修则修”为原则,截止上半年,修复不同型号不锈钢阀及冷却器约价值10万多元,设备日检修过程中,对没有损坏的设备零部件,要进行重新搭配重组,使废旧备件进行搭配重组再次利用。

4、创新各项安全管理模式,促进安全生产良好局面,在安全工作方面重点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上半年组织培训和考试六次,完善和修订制氧厂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三项,其中《输氧管道防火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为统一操作提供标准,并对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八项制度和五种作业记录进行补充。另外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在职工中推行“区域安全负责制”,即谁的区域,安全问题就由谁负责,有效杜绝了“三违”的发生,制度完善和创新模式的建立有效确保了上半年安全生产局面。

二、201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与安排

1、在下半年的生产组织中,结合经营目标,坚持眼睛向内,抓设备点检、抓工况顺行,抓生产稳定,坚持“生产组织一盘棋”,按照“根据炼钢生产节奏供应组织生产”的总体要求,科学统筹炼钢、炼铁两厂生产用氧,摸索总结产能变化情况下最优的生产组织模式,为兄弟单位的高产、稳产创造条件。

2、继续抓好安全工作。从思想、制度和检查上全面建立安全防线,从严、从细、从实地抓好安全工作,力争达到年初提出的安全工作目标。

3、在降成本工作中全力推进节能降耗和挖潜增效两个途径,要拓宽成本、不断优化工艺、设备调整支撑生产稳定高效顺行,延长设备和备件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4、设备管理上继续加强对设备的动态管理、全员管理和高标准维护,尤其是要确保设备能安全度过七八月份高温季节,实现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5、高效优质完成下半年15000制氧大修重点工作,借助大修机会充分发挥集中检修优势,将15000制氧所存在诸多问题全面解决处理,并做好检修后氩气投运。

6、加强职工安全技能和素质教育的培训,力争为制氧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目前操作的后备力量,力求将最优秀的人才用在最关键的岗位,并为关键岗位储备“新鲜血液”。

三、需要公司解决的问题1、15000制氧空压机的备品备件尽快到位,以备随时进行大修。

2、三台机组气体管道、球罐及空分塔尽快进行防腐处理,确保空分设备使用年限及符合安检要求。

3、15000制氧循环水池需再扩建一个。水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面积过小且水池高出地平面,造成水温过高;另循环风扇没备用,如夏季风机或电机出现故障,当即就要威胁设备正常运行。

四、设想和建议

1、根据15000制氧现有条件,建议上氩气冲瓶装置,满足全公司氩气使用。

2、如果炼钢长周期使用氩气,建议上100m3以上气体球罐,确保用气稳定。

3、如今后需再扩建新制氧,建议循环水池与现15000制氧循环水池串联一起,便于集中管理和使用。循环水外排能与炼钢或炼铁循环水串接上,制氧的循环水可做到重复多次利用,可节省公司新水补充量。

制氧厂

科技园上半年工作总结 第8篇

一“十一五”广播影视事业发展和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国广播影视持续快速发展,事业建设和科技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国广电系统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显著成绩。到2010年底,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6.78%,比“十五”末增长2.43%,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7.62%,比“十五”末增长1.89%。广播电视节目制播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国开办了3985套广播电视节目、178套付费广播电视节目,开播16套高清电视节目,全年广播节目制作672万小时、电视节目制作265万小时,分别比“十五”末增长9.45%和3.92%,广播、电视年播出总量分别达1227万小时和1578万小时,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9.13%和25.34%。无线广播电视覆盖全面提高,全国有广播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万多座,广播电视发射总功率11.8万千瓦,中一电视和中一广播的无线人口覆盖率都提高到了85%以上,分别比“十五”末提高了54%和33%。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得到长足发展,光缆干线网333万公里,比“十五”末增加100多万公里,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达1.87亿户,比“五”末增长45.53%,有线电视数字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数字电视用户达到8799万户。卫星广播电视传输能力不断增强,卫星上行站36座,通过8颗卫星、58个转发器传输352套电视节目、263套广播节目,卫星节目传输套数比“十五”末分别增长278.4%、108.7%。新媒体发展迅速,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已覆盖全国331个地市,地级以上城市城区信号覆盖率达到了98.22%,建立起全国体系的运营支撑系统。批准开办了10家网络广播电视台、IP电视、手机电视特别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在规范中快速发展。全国电影放映银幕数比“十五”末增长2倍,电影数字发行放映进程明显加快,全国城市和农村数字银幕总数近5万块。国际传播能力跨越式发展,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已覆盖141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台对外宣传广播语言规模达61种,比“十五”末增长了27.08%,广播境外整频率落地从零迅速发展到51家。

“十一五”期间,我国广播影视在安全播出、公共服务、数字化等方面成绩显著,广播影视内容生产、服务方式、传输手段和安全播出保障等发生重大转变。全国广播影视技术系统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和推动了广播影视的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概括起来有十个方面的变化:

1.安全播出被动局面得到根本改变

“十一五”期间,安全播出保障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一方面,全面加强了技术手段,实施了安全播出工程,全国卫星广播电视节目都通过我国专用卫星传输,各级播出机构更新改造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安全防范技术措施,从根本上扭转了安全播出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强化了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基本建成了贯通中央、省、地市、县四级的安全播出指挥调度和预警发布系统,颁布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总局62号令)和7个专业的实施细则,安全播出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全面迈进。在全国广电系统的共同努力下,确保了党的十七大、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安全播出,成功应对南方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地震、拉萨3.14事件、新疆7.5事件、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突发事件给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带来的严峻挑战。

2.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水平上了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完成了从部门行为上升为国家行为、从工程建设上升为服务体系建设的转变,进入了一个技术先进、服务便捷、管理有效、良性发展的新阶段。一是通过西新工程四期建设,大大提高了广播、电视、电影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能力和覆盖水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开办了藏语、维语广播节目,共新增了332部调频和中波发射机,实现了少数民族语言节目在藏区和新疆每个地市县的覆盖。加强了广西、云南等边境地区广播电视覆盖能力。四川电视台新开办了康巴藏语卫星频道。藏区和新疆的市、县两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加强了新闻和专题节目译制制作能力。在全国10个省区建立了少数民族电影译制中心,更好地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不仅听到看到,而且听懂看懂广播电视节目、看好电影的需求。二是通过实施无线覆盖工程,从根本上扭转了无线覆盖滑坡的局面。在全国2800座发射台共更新改造6776部发射设备,有效提高了中央广播电视节目的无线覆盖能力。北京、河北、吉林、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宁夏等9省(区、市)已完成省级节目无线覆盖任务。内蒙古、吉林、安徽、福建、湖北、海南、云南、甘肃、新疆等省(区)以及一些地市组织实施了本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更新改造了4000多部发射设备,大大提高了本地节目的覆盖能力。同时,国家还调整了多年来的无线覆盖无偿转播政策,明确由中央和各级政府分级负责对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的投入,建立了长效机制,增强了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能力。三是运用直播卫星开展村村通服务,大大提高了村村通覆盖和管理水平。新一轮村村通工程把直播卫星作为“盲村”村村通的主要覆盖手段,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直播卫星服务平台和用户管理系统,通过我国专用直播卫星传输标准和加密传输措施,实现了对村村通用户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十一五”期间,解决了71.66万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目前,24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完成了第二批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施安装任务,用户数已超过1350多万户。四是通过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数字电影在农村全面普及。“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了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服务监管平台、农村数字电影的供片体系和覆盖全国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网络。2010年农村电影放映已达800万场,基本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公益目标。农村地区基本完成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过渡。

3.广播电视台内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大幅提高

“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台内数字化、网络化进程明显加快,省级以上电台、电视台基本完成了制播系统数字化、网络化改造,部分省级台和地市台完成了全台业务一体化网络系统的建设,再造了节目制播工艺流程,大大提高了节目制播效率和媒体资产管理水平,为电台、电视台从单一传统业务模式向为多种终端提供多种业务模式转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高清晰度电视开始大规模发展,中央电视台和9个省(市)的卫视节目播出了高清频道,北京市除卫视节目外,文艺频道也实现了高标清同播。目前,全国共播出11套高标清同播频道和5套高清频道,高标清同播频道的高清播出率和高标清同播率都接近70%。同时,各级电台电视台积极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不断拓展新领域,开展网络视音频业务,参与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中国网络电视台、央广广播电视网络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相继开播。

4.有线电视数字化取得重大突破

“十一五”期间,有线电视数字化进入大规模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已有280多个城市进行了数字化整体转换,180个城市完成了转换,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8799万户,双向网络覆盖用户数接近5000万户。宁夏自治区虽地处西部,却第一个实现了全区有线电视数字化。北京歌华有线网络的高清交互用户数量已达130万户。各地大力开发高清电视、视频点播、电子政务、生活资讯、电视商务、游戏娱乐等多种新业务和本地化服务,浙江华数的新业态、新业务开发与应用走在了行业前列。有线电视数字化不仅提升了广电网络自身的功能和水平,而且为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推进三网融合创造了条件。总局与科技部签订了NGB合作发展战略协议,成立了NGB工作组,目前,上海在完成市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基础上,完成100万户NGB示范网建设,安装了近11万台NGB高清机顶盒,其中有9万用户开通了NGB宽带业务。

5.地面数字电视开始推广应用

“十一五”期间,地面数字电视取得重大进展。组织全国广电系统制订了我国地面数字电视频率规划,颁布了11项配套标准,开展了单频网测试与试验。北京奥运会期间,率先在全国8个大中城市开展了试验播出。目前,全国已有308个地市安装了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具备了为广大用户提供多套高清和标清电视节目的能力。通过数字化,无线电视公共服务的节目数量、技术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提高。

6.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迅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自主研发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技术,建立了标准体系,建设了播出传输系统,形成了端到端的产业链,填补了我国广播电视对移动人群的服务空白。目前,在全国331个地市安装了CMMB发射机,初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运营体系,发展用户近1000万户。开发了政府应急广播、公共信息服务、互动电视、富媒体广播等多种新业务。CMMB还以其先进成熟的技术产业优势走向海外,在塔吉克斯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应用。

7.电影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影数字化迅猛发展,建成了

世界先进的“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数字技术已在影片拍摄、制作中得以广泛应用,2010年利用数字技术摄制的电影数量已占年总产量的66.7%以上。建立完善了数字电影放映标准体系,构建了适应城乡不同需求、多层次的数字电影发行放映技术格局,电影数字化发行放映逐渐成为主流,2K高档数字银幕数超过4200块,其中具有立体电影播放功能的有2400块,1.3K中档数字银幕数超过600块,0.8K流动放映系统超过4.2万套,数字技术在电影产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8.监测监管手段不断完善

“十一五”期间,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监管系统不断完善,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广播电视监测网。在中央、地方和海外统筹建设了无线、有线、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网,包括中央数据处理中心和用户投诉中心,15个监测台、452个遥控监测站、302个采集点、87个海外遥控监测站以及337个地级市监测前端。另外,还建立了节目收听收看、境外卫视、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系统。各省也建设了覆盖本省的广播电视监测监管系统。监测监管范围不断扩展,为确保安全播出、维护网络传播秩序、保证政府有效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针对各种新媒体、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新情况,为实现监测监管信息的资源共享,研究制定了全国广播电视统一监测监管平台方案。

9.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广播影视科研工作已从过去单纯的跟踪研究,向自主创新和应用服务相结合转变,从过去各单位分散研究,向围绕广播影视中心工作、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明显提高,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每年总局立项的科研和标准项目近100项,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技术标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技术标准、直播卫星传输专用技术标准以及地面数字电视配套标准,去年又研制了500千瓦大功率短波发射机和转动天线、NGB交互数字电视系统、用于列车接收直播卫星信号的动中通系统、直播卫星机顶盒定位接收系统等一批事关广播影视发展全局的科研成果。总局无线局积极开展应用创新和技术革新,绝大多数在用发射设备的备品备件都能做到自主开发和研制生产。广西率先在全省10多个调频发射台实现自动化播出控制。各级广电部门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十一五”期间,广电系统在国家科技奖励中取得了零的突破,共有4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44个项目获得总局科技创新奖,720个广播节目、680个电视节目获得总局广播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2人获得亚广联工程业界杰出贡献奖,1人获得亚广联最佳技术论文奖。

10.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十一五”期间,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2010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6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三网融合试点方案》,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试点城市(地区)名单,批准在北京、上海等12个城市(地区)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总局组织有关单位和试点城市(地区)制定了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和监管平台的技术方案以及系统建设方案,制定了全国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和互联互通技术方案。各试点地区按要求上报了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同时继续加快广播电视网络扩容和双向化改造,大力发展新业务,为开展试点工作、开拓新的服务领域进行了积极准备。

“十一五”期间的五年,是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取得重大成绩的五年,是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是数字化、网络化全面推进的五年,是科技和事业建设队伍经受住严峻考验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宣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国广播影视科技工作者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于拼搏、开拓创新,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有效发挥科技的支撑、保障、引领和推动作用,为建立广播影视现代传播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践证明,全国广播影视科技队伍是一支攻坚克难、敢打硬仗、敬业奉献、团结协作的队伍,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在此,我代表总局和王太华同志向在座各位同志,并通过大家向全国广播影视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二认清面临形势和存在的不足,正确把握“十二五”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还存在的不足:

一是面对科技迅猛发展的势头,我国数字化进程还有很大差距。当前,世界广播电视正处于模拟向数字转换的关键时期,许多发达国家的主要电视频道都转为高清播出,有线电视、卫星电视都实现了双向化。美国等近10个国家已经关闭了地面模拟电视,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将在2012年前关闭模拟电视播出,预计到2012年全世界的数字电视用户将超过模拟电视用户数。科技进步推动广播影视向数字化、高清化、双向化、功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相比之下,我国广电数字化起步晚、进程慢。在全国1.87亿有线电视用户中,数字用户只有8799万户,占总用户数的47%,而且大多数还是单向网络,双向网络覆盖用户不到5000万,覆盖率不到27%。有线电视数字化程度低于20%的有江西、河南、四川、西藏4个省区,其中江西只有9.42%。地面数字电视转换刚刚起步,声音广播数字化还没有开始。直播卫星也还没有开展推广服务,广大农村地区数字电视覆盖还处于空白状态。同时,面对技术变革,我们的技术体制、技术政策还不适应,对高新技术最新发展的跟踪还不够紧密,对一些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制定还不够完备,全国广电系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对国际广播影视技术发展的影响力还需要提高。

二是面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广播影视的服务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当前,我国已经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发展主题,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更趋多元、多变和多样化,对广播影视节目品质、内容形式、服务水平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广播影视作为主流媒体,虽然拥有庞大的节目内容资源和信息网络资源,但目前绝大多数播出机构还是以传统的单向广播电视频道业务为主,新业务开发滞后,节目内容有待丰富,业务种类亟待增加,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受众人群被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分流严重,广播电视对用户的吸引力在降低,存在被淡化、被边缘化的危险。

三是面对三网融合的新变化,广播影视的竞争实力和管理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三网融合带来传播方式的变化,会产生新的需求、新的服务、新的模式,会催生出多种传输手段、多种接收终端、多种业务形态,将打破广播影视传统的层级分割和分散格局,给广播影视的传播理念、生产方式、业务形态、服务方式以及体制机制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三网融合对广电系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而我们对此准备不足。在体制方面,我国有线电视网络还处于主体多元、分散经营的局面,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有实力的竞争主体,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在服务方面,普遍存在服务观念落后、服务手段单一、服务方法简单、服务队伍匮乏、服务质量偏低等问题,营业网点缺乏,收费方式单一,群众有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没有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服务,不能适应三网融合的要求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在管理方面,还不能适应各种新媒体、各种应用层出不穷的新趋势,对新媒体技术政策和标准研究制定工作滞后,监管能力和监管方式还跟不上发展的要求;个别地方广电部门还存在擅自占用广播电视频率频道、严重扰乱无线广播电视发展秩序的违规行为。

我们要充分认识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认真总结“十一五”的经验,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广播影视繁荣发展。总局已经颁布了“十二五”广播影视科技规划,提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行业实现战略转型: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国应急广播系统、全国统一监测监管系统;基本实现全国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全国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在大中城市基本实现全媒体、全业务、全功能;基本实现直播卫星对“盲区”和农村地区的覆盖服务,具备播出100套电视节目、40套高清频道的能力;基本实现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地面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覆盖,在大中城市播出地面数字声音广播;基本实现电台电视台制播系统数字化网络化、主要频道高清化,全国具备提供100个高清晰度电视、10个立体电视频道的能力;基本实现电影制作、放映数字化,全国城市高档数字电影银幕达到1.2万块,农村数字电影流动银幕达5万块。

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必须针对广播影视的现实状况,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用力方向,王太华部长在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六个重大转变”:加快以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变,加快农村广播影视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转变,加快内容生产由以数量扩张为主向以质量提高为主的转变,加快广播电视网由传输覆盖向全功能、全业务转变,加快管理由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的转变,加快由以国内发展为主向统筹国内国际发展的转变。未来的五年,将是我国广播影视加快转变、加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是我国由广播影视大国向强国跨越的关键时期,各级广播影视科技部门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转变思想观念,把握发展规律,依靠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加快推动广播影视实现战略转型。推动战略转型要做到“三个适应”:适应党和国家对未来媒体发展的要求,对舆论宣传的要求,确保广播影视作为国家主流媒体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人民群众更趋多元、多变、多样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新期待;适应全球技术发展趋势和潮流,用全球的视野、战略的高度谋划广播影视科技的未来发展。要抓住发展机遇,创新传播方式、创新服务业态、创新生产方式、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管理方式,加快战略转型,推动广播影视进入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真正做到与时代同进、与世界同步、与人民同行。

三做好今年的重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更是打基础的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保障“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的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要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1.抓紧建设完善安全播出和应急广播体系,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的生命,确保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技术部门的根本任务。今年适逢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以及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3周年,要扎实做好安全播出运行保障各项工作,确保重大活动和重要保障期的安全播出,今年下半年组织一次全国安全播出和总局62号令落实情况大检查,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杜绝安全隐患。要抓好总局62号令和相关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根据全国6000多个播出单位自评估的结果,各项目基本达标的单位只占15%,有70%的单位达标率为50%~90%,还有15%的单位超过一多半的项目都不达标。各播出单位对未达标项目要抓紧落实整改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力度,优化管理流程,今年省级以上电台、电视台以及卫星地球站要基本达到实施细则要求,省级以上无线发射转播台站、光缆干线网、有线电视网、干线微波传输电路的关键环节要达到实施细则要求;其他播出单位要力争在现有达标率基础上提高10%~20%,平均项目达标率要达到80%以上,未经总局验收的地球站要尽快按要求完善并通过技术验收。要针对新技术、新媒体给安全播出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研究制定总局62号令关于手机电视、IPTV、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媒体领域的实施细则。要加快推进信息安全和风险评估工作,制定颁布《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级保护定级与防护》、《安全播出质量考评体系办法》等管理规定,对重要播出单位逐步开展信息网络安全防护检查。

中央已经批准利用现有广电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应急广播体系,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中央和地方各级广电部门,工作任务十分重要、十分急迫。要按照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抓紧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快速高效、安全可靠、多部门联动的国家应急广播技术系统,构建包括应急广播信息制作播发平台和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在内的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充分利用中短波和调频模拟广播网、数字有线电视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直播卫星覆盖网和数字音频广播网等广播电视现有传输网络资源,构建国家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做好与国家应急体系和地方应急系统的衔接,努力做到统一联动、安全可靠、平时服务、战时应急。今年要重点组织相关单位着手制定国家应急广播体系技术方案和分阶段建设方案,抓紧研究应急广播关键技术,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开发相关系统设备。先期搭建中心系统试验平台,开展中波、调频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应急广播试点,进行火车、轮船应急广播接收试验,并开展应急广播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研究。各地方要按照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要求,积极建立相应的地方应急广播平台,并研究与国家应急广播系统衔接。

2.抓紧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加快广播电视网升级改造和产业发展步伐

三网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广播影视的工作重点。目前,第一批12个城市(地区)的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已经正式启动。按照计划,第二批试点今年就要开始,2012年底试点工作结束后,三网融合要在全国全面推开。因此,除了试点地区承担着重大责任,要立即动员、抓紧进行试点外,其它地区也要未雨绸缪、抓紧准备。

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广电系统的主要任务非常明确,首先要加快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加快推动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推动网络互联互通、升级换代,推广高清交互、在线支付、可视互动和多功能服务等各种新业务。到今年底,全国大中城市城区要力争基本完成双向网络覆盖。要按照“稳定存量、发展增量、行政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整合全国有线电视网络,配合国家有线网络公司组建,着手建设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内容集成、分发和监控平台,包括一个全国内容分发交换中心和内容监控、运营支撑结算、骨干网传输交换三个系统,以及广播电视节目、文化资源内容、数字电视出版物、数字电视互动教育、综合资讯服务、数字电视互联网等六大类内容集成基地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功能建设,逐步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要不断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服务,改变广电传统的单一业务形态,提升广电网络的服务品质,与电信运营商实行差异化发展,通过广电网络提供跨区域、跨网络、跨平台、跨系统点播服务,使用户可以共享全国各级电台、电视台内容库的海量节目资源,在确保广播电视基本服务的同时,跨部门、跨地域集成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和服务,迅速给各地网络带来增量,实现全媒体、全业务、全功能。要把有线网络建设成为以视频服务为主、提供多种综合服务、可管可控的信息化网络,真正成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传播先进文化主渠道,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中央领导同志已经同意全国有线网络发展的思路,总局正在组织制定具体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今年首先要在12个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实现有线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一标准、统一结算、统一管理跨网业务,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同步开展下一代广电网示范区建设。

需要强调的是,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维护国家文化和信息安全。各试点地区广电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配合三网融合试点进度,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建设”的要求,抓紧建设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和监管系统。

3.抓紧开展直播卫星服务试点工作,建立直播卫星服务体系

中央已经批准在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开展直播卫星服务,这项举措对于扩大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广播电视服务均等化和发展文化产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期间,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满足农村群众需求的直播卫星运营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撑系统。今年要扎实做好直播卫星服务试点和推广工作,抓紧制定直播卫星服务区域划片办法,建立服务区域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制定接收设施安装和代理服务管理办法,研发机顶盒定位管理技术规范。中央电视台要抓紧扩建直播卫星加密播出平台,完善业务支撑与用户管理系统,抓紧开通基本服务,播出56套电视节目,适时开通高清电视、付费电视、应急广播和信息服务等业务,并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提供推送点播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同时,要与地方协商合作,充分调动发挥各级广电部门的积极性,建立中央与地方相结合、分层次分地域的运行维护机制,对直播卫星用户实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今年,根据制定收费政策的需要,首先在中西部地区选择部分省(区、市)进行试点、探索规律,建立直播卫星运营服务体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推广。

今年还要抓紧研究提出第一批非加密型机顶盒向加密型平稳过渡的解决方案,妥善解决遗留问题,确保平稳过渡。力争今年底关闭直播卫星清流平台,从根本上解决直播卫星传输安全问题。

4.抓紧推进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提升无线覆盖能力和水平

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既要承担公共服务的职能,又要满足固定接收、移动接收等不同需求。要明确发展定位:地面数字电视要坚持公共服务的原则,主要面向固定接收,不加密播出,重点发展高清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要遵循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主要面向移动人群,重点发展多媒体服务。今年一方面,要抓紧出台地面数字电视发展规划,重点做好模拟向标清高清过渡的安排,加大政策扶持,促进高清发展,同时,重点做好县级行政区域地面数字电视的覆盖规划工作,扩大地面数字电视覆盖范围。另一方面,要加快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覆盖网络的建设,增加覆盖频点,满足应急广播、多媒体新业务等不断增长的需求,采用单频网方式从地市延伸到县级覆盖,并加强重要场所和室内的深度覆盖,不断提高移动多媒体广播覆盖的广度和深度。要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开发应用,着力加强节目建设和业务内容集成,丰富业务种类和节目内容,重点推动应急广播、富媒体广播、电子报纸、互动业务等应用推广和用户发展,提升服务水平,继续满足移动人群随时随地接收广播电视的需求。同时,要加快研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声音广播技术标准,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试验工作,积极推动调频和中波广播的数字化,总结经验后在全国推广。

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不仅是从模拟向数字的技术转换,也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整合全国无线覆盖网络资源,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形成全国无线传输一张网的格局,实现全程全网、全国漫游、互联互通,是无线传输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管理体制的大调整和大变革,全国广电系统一定要统一思想,共同解决好无线发展和覆盖这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在推动无线数字化的同时,要注意处理好模拟和数字同步播出的关系,处理好地面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数字声音广播的关系,处理好公共服务和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的关系,既要始终坚持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高清电视节目覆盖,满足固定接收用户高质量的收视需求,还要大力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满足移动用户接收广播电视和信息服务的需求。

5.抓紧推动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进一步提升节目制播能力

广播电视要想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继续作为优质内容资源提供者,占领主流媒体阵地,掌握宣传发展的主动权.必须在加大广播电视内容生产量的同时,拓展发展空间,加快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和生产效率。一是要进一步加快高清晰度电视制播能力建设,直辖市电视台要力争做到播出2~3套高清同播频道,东中部地区省级电视台要力争做到播出1~2套高清同播频道,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有条件的地级城市电视台要力争做到播出1套高清同播频道。高标清同播频道的高清播出率和高标清同播率争取达到100%。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卫视高清同播频道上星传输,加快推进标清向高清过渡。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要积极开展立体电视采、编、播、存等环节的技术测试和试验,试验播出立体电视节目。二是要加快构建面向多个播出平台、多种用户终端的综合制播系统,通过广电网络提供跨网络、跨平台、跨系统的广播电视节目服务,努力使电台电视台成为节目点播平台、点播门户,探索转变以广告为主的单一盈利模式,进一步盘活全国各台内容库和各网络前端存储的海量节目资源,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内容优势。三是要积极应对新媒体发展趋势,扩展服务领域,鼓励各级电台电视台开展网络视音频节目播出,支持具备条件的电台电视台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央广广播电视网络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中国电影网等要发挥龙头骨干作用,做大做强。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数字广播影视节目内容版权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广播影视电子认证中心,从IPTV数字版权管理系统入手,建立完善与多种播出平台相对应的广播影视数字版权管理系统,加强广播影视版权和知识产权管理。五是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加快建设国际采编播网络和相关技术平台,丰富国际传播手段、扩大国际传播范围、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努力成为国际传播主力。

6.抓紧建设统一监管平台,加快提升广播影视监测监管水平

在技术突飞猛进、新媒体新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把传统媒体管理和新兴媒体管理结合起来,推进对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的统一监管,构建广播影视统一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监测和内容监管的基础设施,不断强化监测监管队伍建设,加快提升广播影视监测监管能力。今年要按照“有机整合资源、建立统一、高效监管平台,更好服务广播电视管理”的理念,配合总局监管大楼的工程进度,研究制定统一监管平台总体技术方案和工程实施方案,制定统一监管平台各环节的技术工艺流程,组织协调原来各技术领域监测监管系统向统一监管平台的转换,做好技术、设备方面的衔接工作,着手建立覆盖广泛、快捷高效、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全国广播影视技术和内容统一监管平台,实现对有线、无线、卫星、新媒体等不同播出形态的广播电视内容传播、机构运营、传输效果进行全方位、全功能、全面有效地监测监管,为政府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各省广电局要按照总局统一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完善本地区的监测监管系统,建立与总局统一监管平台的对接机制。同时,要高度重视互联网视听节目的技术监管,加强对网络等新媒体、新业态的监管技术研究,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视听新媒体技术监管体系。要加强海外广播电视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广播影视监管技术水平和监管效能。

7.抓紧建立数字电影服务和管理体系,提升电影市场综合服务能力

一要进一步建设完善农村流动数字放映电影服务平台,为电影版权方、发行方、流动院线和基层放映队提供影片集成、交易、结算、分发、选片等方面服务。二要加快城市影院服务监管平台建设,建立面向社会、开放透明、公平合理、高效便捷的电影交易服务平台和影院监管系统,使之成为规范市场、有序发展的有力支撑,成为政府对影院放映市场实施有效监管的技术途径。三要进一步提高电影数字化制作的技术水平,组织引导中影国家数字制作基地、无锡数字电影产业园等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探索、应用先进的制作工艺与技术,加快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电影制作产业链,不断缩小我国电影数字化制作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使国产电影具备世界一流的制作水准和市场竞争力。四要继续加紧电影档案影片修护工程实施步伐,加快电影数字母版多层次应用服务平台建设,今年要完成1000部电影数字母版的入库工作。

8.抓紧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工作,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要针对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三网融合带来的新变化,制定符合我国实际、协调发展的广播影视技术政策和技术体制。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基础领域和重点领域的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研究。加强跟踪研究新技术,重点跟踪3D、云计算、高效压缩编码、跨屏转移、智能终端、三网融合、物联网等新技术,抓紧开发数字内容版权保护、无线宽带接入、多业务分发交换、中间件、新媒体监管、网络互联互通以及协同覆盖组网等重大关键技术,抓紧制定高清晰度电视、立体电视、数字电影、数字广播、卫星直播、网络广播电视、三网融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标准。同时,要在全国广电系统积极推动应用创新和技术革新,重点在高标清同步播出、发射台站自动化、全国统一电子节目指南、有线网络电子支付、直播卫星推送点播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今年,NGB工作组要紧紧围绕下一代广电网的建设,抓紧开展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产业化推广工作,建立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标准体系。要积极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中央和地方相结合,广泛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总局准备选择一些具备条件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网络公司以及研究机构,合作建立广播影视技术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形成系统内外开放合作、优势互补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开展技术研发,进行相关技术试验和应用示范,促进关键设备国产化,努力在广播影视技术标准领域的国内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主导权,为广播影视未来发展开辟新领域,拓展新空间。

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新规律,拓展业务面和知识面。要结合今年的工作重点,组织开展广播影视高新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高清数字电视技术、电影数字技术、广播影视信息化技术等科技培训班,做好全系统科技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广播影视队伍的科技素质。总局直属各单位和各省广播影视局技术负责人、科技处处长,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网络公司技术负责人每年至少要参加一次科技培训班。要注重加强科技队伍作风建设,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西新精神,求真务实、刻苦钻研、脚踏实地、清正廉洁,努力建设一支与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快速发展相适应,政治意识强、思想观念新、技术能力高、业务素质精的技术人才队伍。

上一篇:学习笔记范文下一篇: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