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五事管理思想

2024-07-14

兵家五事管理思想(精选6篇)

兵家五事管理思想 第1篇

现代企业管理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同样需要综合各种知识才能发挥最大的功能和作用,这些学科包括语文、数学、政治、经济、地理、历史、哲学、逻辑学等。这些学科以管理为核心,在企业管理中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因此,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借鉴兵家的理论,并转化到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就能够提升管理能力。

兵家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战争需要具备谋断、运筹、统帅和约束等军事素质的将才,并由此引战争获胜的一系列战术、战法。这就相当于企业管理中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职能。兵家对这方面的论述都可以运用在企业管理中。

兵家关于谋略的论述,是管理思想中内容最丰富的方面,揭示了管理的基本规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更需要这种战略思想。例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兵贵其和,和则一心”等等。这些著名的兵家管理战略,正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源头。

兵家五事管理思想 第2篇

--之《孙子兵法》

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是在奴隶社会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开始出现的,它是我国古代战争经验的总结。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大约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至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和称霸战争,使人们迫切需要对战争的规律加以总结。同时战争的实践,也为新的军事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前提。使得中国古代兵家思想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历史久远,著述浩繁,学术成就斐然。二是把崇尚道义、追求和平作为研究军事问题的基本价值取向。三是是注重奇谋方略,力求以智取胜。而《孙子兵法》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这样评价孙武,“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出了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1.重战

《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段关于战争的精辟概括,是孙武军事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春秋末期,诸侯兼并,战乱频繁。战争不仅是各国维护其政权统治,向外扩张发展的主要手段,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孙武总结了一些国家强盛,一些国家灭亡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兵者,国之大事”的著名论断,对于人类认识战争的实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2.慎战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再存在,人死了就不能再活,所以,对待战争问题,明智的国君一定要慎重,贤良的将帅一定要警惕。从这点出发,孙武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不是对国家有利的,就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把握取胜的,就不能随便且兵;不处在危急紧迫情况下,就不能轻易开战。

3.备战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用兵的原则,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条件。战争的立足点要放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使敌人不敢轻易向我发动进攻的基点上。

第二,提出了战争与诸因素的关系。

1.战争与政治因素的关系

孙武重视政治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能从政治的观点和高度来认识战争,而不陷于单纯军事观点。他提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因素当中,“道”是根本,“道”是第一位的,“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2.战争与经济因素的关系

战争与经济关系密切,战争直接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孙武看到了经济决定战争的实力,他提出:“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即土地大小决定物产多少,决定士卒数量,决定实力对比,决定胜利的可能性。战争的实施是以充足的物质保障为基本条件的。

3.战争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战争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的,无不受到天气和地形的制约。孙武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两种自然条件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天”、“地”和“道”、“将”、“法”等一起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故孙武提出:“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第三,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争境界。

自古以来,战争的直接目的就在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在此问题上,孙武提出,“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在他看来,百战百胜,并不是好中最好的,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是好中最好的,因此他主张,“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最好的是以谋制胜,使敌人屈服。“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从古代战争历史的发展来看,是一种进步的人道主义的军事思想。

孙武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作为军事思想史上最完美的战略,为后世所公认,为全世界所公认。

第四、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规律。

孙武是历史上第一个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揭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战争规律的人。孙武运用“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战争规律,从当时战争经验中还总结出许多有关战争全局很有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如“先胜而后求战”,即在了解彼与己强弱胜负情况的基础上,先创造取胜的条件,而后才同敌人作战;如“示形”、“动敌”,即用“诡道”欺骗诱惑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

兵家对中国传统武术思想的影响 第3篇

1 兵家文化

1.1 兵家的概念及内容

兵家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兵家思想的主要载体是兵书,其内容以军事学为主,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战国时孙膑、吴起、韩信等。今有兵家著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等。兵家著作中含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1.2《孙子兵法》的简介及历史文化意义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孙武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及军事理论家,从齐国流亡到吴国,辅助吴王经国治军,显名诸侯,被尊为“兵圣”。在战争观上,兵家认为“自古知兵非好战”,儒家主张仁义安天下,墨家主张“非攻”,道家追求建立一种“虽有甲兵无所陈之”的理想社会,主旨都是相同的。战略文化的本质是民族性,中国战略文化的底蕴深深值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之中。因此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所形成的和合战略文化将会世代承传,发扬光大。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逻辑缜密严谨。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研究《孙子兵法》,看起来似乎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产生直接的效益,但他却是弘扬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丰富军事理论宝库的重要方面,也肯定了其在战略发展史上重要地位。一些外国人认为战略产生于西方,中国只是到了近代才有了“战略”一词,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实际上中国早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战略思想,对军事力量的对抗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和概括,具有十分明显的辨证和宏观思维特征。

1.3《孙子兵法》的现代文化意义

《孙子兵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世界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我们一定要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来重视《孙子兵法》的文化产业开发,并且要有一种维护中华民族文化资源的高度危机感和责任感来加强这一文化的开发。

在《孙子兵法》文化产业的开发上,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研究和交流的形式,还要在教育培训、影视出版、特色旅游、文物鉴赏等领域全面展开,要充分发挥官方和民间两方面积极性,打通多种渠道,通过多种样式,从更多的角度和层面上展现中国传统的兵学文化。随着《孙子兵法》文化产业的开发,这部古老的兵书将会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将会以一种新时代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2《孙子兵法》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影响

2.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篇》指出了解敌我情况,百战都不会有危险;虽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胜负各半;敌我情况均不了解,每战必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主要精华之一。

在古代兵家看来,为了全面及时的掌握敌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天时、地利、军心、士气等方面的状况与态势,为制定适宜的战略战术,采取正确的军事行为提供认识论方面的前提,才有可能让我方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如何做到知彼知己呢?知己乃是对己方综合实力的认真反省,这一反省虽然做起来并不轻松,但毕竟还是自己的事情。从古代兵学著述中可以得知,那些伟大的军事家们为“知彼”而采用的主要方法,大致有间谍法、侦察法和调查法三种类型。所谓的间谍法,就是派间谍到敌国去刺探其政治、经济、军事、组织、外交等方面的机密情报。所谓的侦察法,就是通过试探性的战斗来侦察敌情。所谓的调查法,就是将帅亲自巡视战场的地形地貌,观察敌军的驻防阵线。

在传统武术看来,不以“知彼知己”为前提,不了解敌我双方的实力状况,盲打瞎拼,是一件比较可怕的事情。就对抗双方的实力内容而言,武术技击与军事战争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作为“知彼知己”的手段在两者之间就没有任何的相似之处。实际上古代军事家们所采用的三种方式,在传统武术技击的实际操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果说在传统武术技击中运用间谍法有些夸张而运用调查法有些抬高的话,那么运用侦察法,则应该是丝毫不为过的。事实上传统武术家们早已把古代军事行动中的方法在技击对抗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技击对抗中,间谍法与调查法的变相运用,自然无法比得上其在军事战争中的巨大作用,但还是可以搜集一些有用的外围资料的。

2.2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古代兵家非常清楚,军事战争的形势是瞬息万变而难以预测的。战争的双方必然都想击败对方,然而战争的胜利只能归于一方。这样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在进行战胜对方的努力的同时自然是一种非常明智的做法。而这种古代兵家反复强调的明智的做法,其实正是掌握对抗斗争主动权的一个重要前提。

孙子认为战争的胜利,需要敌人给我们提供打击的机会。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只要对方在防守上不犯错误,我们是无法取胜的。然而虽然我们无法凭主观努力而确保我军的胜利,但却可以尽可能地做到不犯错误,不给对方提供攻击的时机而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古代伟大的军事家们在进行战前准备与战术策划时,首先需要制定一套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行动计划。只考虑击败对手而不懂如何确保自己不败的军事家必定愚蠢的。

这种以自保为前提的明智之举,传统武术家们是非常欣赏的。传统武术家们不但懂得在思想上确立“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战术意识,而且在不少拳种中,还专门制定了不为胜敌而只求自己在任何情况下均可立于不败之地的技战术方法,几乎每个传统拳种都很明白以灵活的躲闪移动为核心的游击战术对于技击实战的重要意义。

2.3 深谋而慎战

无论是军事战争,还是武术技击,实力自然是影响对抗双方掌握主动权的客观因素。然而实力毕竟不等于主动。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经过主观努力,才能形成事实上的真正主动。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可以实现对抗实战中的强弱转化。在古代兵家与传统武术家们看来,“先为不可胜”,“知彼知己”,然后根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与发展态势,遵循对抗斗争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以及实现这些战略战术的具体措施,是掌握对抗斗争的主动权的一个重要因素。

传统武术家们对此的认识,与古代兵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在他们看来,怒而出击,愠而致战,疑而退却,乱打乱拼,都是技击实战的大忌。传统的武术家们非常反感那些狂妄傲慢的无知之徒,也很鄙视那些胆小怯场的懦弱之人。他们认为,一个优秀的拳手,应该谨慎而不胆怯,自信而不轻狂,深谋慎战,周全策划至胸有成竹而又步步谨慎,不为对手留下任何攻击或反击的机会。其实传统武术这种深谋远虑而又谨小慎微的思维方式,至今仍然被沿用于现代散手比赛中。应该说战前的周密策划,临场的教练指导,已成为现代散手比赛的一个基本常识。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样一种常识性的做法,并非中国武术的专利,而是广为流行于各种对抗性的比赛中。

在古代兵家与传统武术家们看来,对避实击虚的落实,除了利用已然存在的可以把握的虚实之势外,更多是通过“示形误敌”的方法,发挥人的诡道之智谋,制造敌虚我实的态势。在作战思路与战术方法上,传统武术家们始终与古代兵家保持着高度的一致,传统武术在理论上的论述是有缺乏性的,然而传统武术家们在自己口传身授的教学训练中,却已对自己的徒子徒孙们大量灌输了这些源自于兵家的战术方法与思想理论。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古代兵家所提供的较为适宜的战术方法以及隐藏在那些不适宜于直接运用于武术技击的战术方法背后的本质性的思想方法,都已被那些聪明的传统武术家们直接移植或稍加改造后吸收了进来。这样的一种历史事实,已使我们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思维定式,即在思考武术技击战术问题时,可以参考甚至直接引用兵家的相关论述。在传统武术家们看来,古代军事战争与传统武术技击,在战术性质上是没有什么本质差别的。

2.4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

古代兵家与传统武术家们都特别重视的“奇正”问题是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的。奇与正,是古代兵法与传统武术中的一对重要范畴。

对于奇与正,各家所作的解释是不尽相同的,奇与正,常常是对攻防实战时对手的心理感受的形容性描述。对手的这种奇与正的感觉,取决于我方的行为方式;或者说是我方的行为方式,使对手产生了奇与正的感觉。需要清楚的是在对抗实战中,虽然奇与正只是对方的一种感觉,然而这种感觉的产生,却是由我方的行为来决定的。

正如虚与实一样,实战对抗中的奇与正,也是一对相对存在的概念,因为奇与正的界定,是以对方能否意料为标准的。对此人来说是正的东西,对他人来说未必是正;当一种奇的技术被对方适应以后,也就变成了正的技术;同样一种已被对手确认为正的攻击,有时却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奇的效果。

古代兵家和传统武术都希望自己的主帅和拳手能战胜对方,他们竭尽全力地制造敌虚我实的对抗态势以击敌之虚,但在自己制造这种态势的时候,对方也同样在制造这样的态势,所以一直保持这样的思想才能保持技击和战略思想的主动权,而不被对手调动。

2.5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就“致人而不致于人”来说,古代兵家与传统武术家们还特别关注在战斗过程中对利害得失的取舍问题。他们早已意识到高瞻远瞩,一切从全局出发对掌握实战对抗的主动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则问题。在他们看来整体利益高于一切,不懂得对局部小利的主动放弃,不懂得对无关紧要的小危小害的勇敢承受,会破坏自己的整体规划而使自己预定的战略战术无法正常发挥。应该说这种原则性的思想意识,多数已经被那些聪明的传统武术家们落实了到具体的技战术运用之中。他们非常清楚,对小利的贪图,要么会破坏自己的整体作战计划,要么正好落入对方设计好的圈套之中;而对小害的煞费苦心的躲避,要么会改变自己原定的行动方案,要么将使自己失去打击对手的良好时机。全力以赴地躲避一个没有太大杀伤力的拳腿攻击,而从主动转入被动的拳手必然是十分愚蠢的,同时视而不见地大胆承受住对方不足以对我构成伤害的拳腿攻击而借机以重拳重腿摧毁对手的拳手也必然是非常精明的。

2.6 因敌而制胜

因敌而制胜,既是战争作战与技击实战的基本原则,更是战争作战与技击实战的高层境界。

应该说,传统武术对“因敌”的重视丝毫不弱于古代兵家。虽然他们的专业语言多少有些简朴,甚至常常直接照搬兵家的说法,但是他们在实际的训练操作与技击实战中,对“因敌”的思想原则的贯彻执行,则往往是领先于理论的。传统武术家们非常清楚,“打无常形”,绝不能凭主观想象而预设一个固定的打法,必须“因情而施技,因敌而制胜。”在武术技击的训练操作中,很容易领略到他们对徒子徒孙的庄严告诫与严格要求。

因敌而制胜,必然是所有对抗斗争的最高境界。古代兵家所言“因敌”之能力,基本上是在反复的军事斗争中磨炼出来的。这样一种依赖于实践的思维模式,是众多的武术人士最容易接受的。正是因此,古代兵家之关于“因敌”的论述,常常被那些身经百战的武术技击专家们作为直接的依据。这是一种典型的经验思维。

从实践的角度看,是中国哲学对心的认识为(下转第34页)(上接第31页)兵家与武术之“因敌而制胜”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然而,从理论的角度看,兵家与武术在实践中对“因敌而制胜”之智慧的发现,更为中国古人对人的潜能的确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 结语

客观地讲,已基本进入体育竞技轨道的现代武术散手,其军事战争性质已大大削弱。然而,我们不能否定,作为一种生死搏杀手段的传统武术技击,在其产生与发展的数千年中,一直保持着与古代军事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性。毋庸置疑,武术技击与军事战争决不是一回事,然而两者的界限,也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无论是作为生死搏斗手段的传统武术技击,还是足以影响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古代军事战争,都是真实的人类暴力冲突与斗争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决不是以友谊与娱乐为前提、严格遵循着某种规则的竞技比赛。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武术散手是从传统武术技击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武术技击形式,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作为一种新的武术技击形式的现代武术散手,就其对抗性质来说,其与传统武术技击之间的差别,可能要远远大于传统武术技击与古代军事战争之间的差别。如果我们仍在保留着对古代神话式的传统武术技击家的万般崇拜,奢望照搬传统武术技击的实战思路来指导现代武术散手比赛的话,那就只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如果我们仍在摇摆着我们骄傲的脑袋,真正地以为我们的现代武术散手是对传统武术技击的全面发展的话,那也只能表明我们这颗脑袋的简单与无知。正是因为传统武术技击与古代军事战争在生死拼杀性质方面的高度一致,才使传统武术与古代兵家之间的交流具有了可能与意义。

摘要:兵法和传统武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从军事运用与技击实战看,兵法不管从战略和思想文化哪方面出发,都与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和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对其中的战略文化对传统武术思想的发展和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兵家,《孙子兵法》,传统武术

参考文献

[1]乔凤杰.中国武术与传统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孙武.孙子兵法[M].北京:蓝天出版社,1999.

[3]邱丕相,李厚芝.论古代武术与古代军事技术的异同关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

[4]孙喜莲.武术与军事武艺辨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1(1).

[5]旷文楠.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6]温力.中国古代军事对武术发展的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4).

[7]康戈武.古代武术演进的文化结构研究[J].体育文史,1998(2).

古代兵家的财政思想 第4篇

兵以利动

在中国古代4000多种兵书中,《孙子兵法》始终被视为最重要的经典。不仅是因为它写作时间最早,是“百世谈兵之祖”,还是因为它的战略高度、政治高度。作为兵书,它不仅重视战争的技术和策略,更重视战争的政治社会环境,注重战争对财政的影响,带给民众的危害。

《孙子兵法》中对战争与财政的关系有详细的论述。他强调战争对财政的依赖:“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也指出战争消耗对民众影响巨大:“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他希望“不战而屈人之兵”。还提出“兵以利动”,“非利不动,非得不用,……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在具体的财政主张上,孙子提出“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即役一次征够,不要征第二次。粮食也不能多次从国内往前线运输,要做到“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就是兵甲等装备的补充可以国内补充,但一开进敌境,粮草饲料等的补充都应该从敌国获取,就地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军食可足也”。他特别指出,国家因为战争而导致贫困,不仅因为战争久拖不决,还有远道运输的因素:“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军队远征,必须征集大量民力随军运输,这种远道运输,必会使民众贫困。尤其大军聚集之处,还会因供求失调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就会使民众财富枯竭,导致国家无法征集到赋役。国家军力耗尽于战场,国家财力耗尽于百姓之家。一场久拖不决的战事加上远途运输,会使民众财富耗去十分之七,国家财力也因各种军备损失掉十分之六。明智的将军“务食于敌”,食敌一钟粮食,相当于从国内输送二十钟;动用敌人一石饲料,相当于从国内运送二十石草料。所以在战争中要大力奖赏士卒,使军队勇于夺取敌人的军需物资。孙子强调“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兵家仁心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子兵法》,除了有传世的13篇,还发现了失传的《吴问》、《见吴王》、《四变》、《地形二》等篇,为研究孙子的财政思想又提供了新的材料。其中最重要的是《吴问》篇。《吴问》说的是吴王问孙子:“晋国政权掌握在范、中行、智、韩、魏、赵六家大夫手中,谁会灭亡,谁能最终成事?”孙子回答道:“范氏、中行氏两家最先灭亡。其次是智氏,再次是韩、魏,晋国政权最终会落到赵氏之手。”孙子是用六家的田制、税制和官吏数量、贪廉奢俭等指标来作为分析工具。

首先是范氏、中行氏,以80平方步为畹,160平方步为一亩。税率五分抽一。六卿中,田制最小,租税最重,这样国家财富多了,就会多设官吏,君臣骄奢,所以最先灭亡。其次是智氏。田亩之制,只比范氏、中行氏稍大,以90平方步为畹,180平方步为一亩,租税却同样苛重,也是五分抽一。同样是赋税多,君臣骄奢,官员腐败,但因田制改革,剥削有所减轻,所以比范氏、中行氏要晚一点灭亡。再其次是韩、魏两家。在田制上,他们以100平方步为畹,200平方步为亩,税率还是五分抽一。同样是国家富裕,致使人民贫苦,官吏众多,急功数战。只是因为其亩制稍大了一些,人民负担相对减轻,所以能比智氏又多残喘几天,亡在三家之后。最后是赵氏。和前五家不同,在六卿中亩制最大,以120平方步为畹,240平方步为亩,而且采取了免税的政策。这样则民富国穷,国家只能少置官吏,君主简朴,官吏清廉,晋国必然归于赵氏。

最后通过吴王的口提出“王者之道,厚爱其民”的道理。孙子的王者之道,就是要扩大田亩制,实行大亩制;要少收税,藏富于民;要少设置官员,君臣廉俭。亩制不仅和农民耕地大小有关,也是当时赋的征收单位。在《黄帝伐赤帝》篇中,孙子提出进行战争必须得“天之道,地之理,民之情”。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因民所欲,以利天下,才能使“天下四面归之”。还提出富国强兵必须“休民、艺谷”。休民,就是与民休息;艺谷,就是发展生产。

孙子虽是职业军事家,但心中始终怀着人民,强调民心的重要。在《计篇》中,他强调一定要得到民众的拥护:“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在《谋攻》篇中他将之总结为“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还能辩证地看待爱民,认为爱民本是制胜的重要条件,但爱民者往往会因民众眼前的局部利益而忽视了全局的长远的战略利益。

再看先秦其他几部存世的《兵法》,也都包含着民生财政的理念。如《六韬》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并认为“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强调“(薄赋敛以)利之下者,天下启(拥护)之;害天下者,天下闭(反对)之”。《尉缭子》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圣人所贵,人事而已”。提出富国强民思想,“夫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治则国治。”主张“均井地,节赋敛,取与之度也”。《孙膑兵法》直接继承了《孙子兵法》,提出军事统帅要“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

兵家财政战

正是因为看到国家实行仁政的重要,深刻了解国家过度征敛必然会引起人民反抗,带来统治危机,所以兵家积极主张在本国实行仁政。他们也把这一定律巧妙地运用到战争中,拖垮敌人财政,迫使敌国过度收税来制造敌国财政危机的战略,来达到减少己方伤亡,最终消灭敌人的目的。

公元前521年,孙武被吴王阖闾任命为大将,率军攻楚。经过孙武亲自训练的吴军,战斗力有了明显提升,在孙武的指挥下,一举攻克楚的属国钟吾(今江苏宿迁东北)、舒国(今安徽庐江西)。这时吴王阖闾大为兴奋,命令大军一鼓作气,直接向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附近)进发。孙武认为这样不妥,对吴王阖闾说楚军是天下的一支劲旅,现在还没有什么损伤,而我们连灭钟吾和舒国,人疲马乏,军资耗费严重,应该暂且收兵,养精蓄锐,再等待更好的机会。吴王听从了孙武的劝告,下令回师。接下来,孙武为吴王设想了一个扰楚、疲楚的计策,就是组织三队人马轮番袭扰楚国。第一支军队首先袭击楚境,等楚国全力迎战之际,却主动撒回。而当楚军回防,第二支军队出动袭楚,等楚军迎战即撤回。楚军回防,第三支吴军又再启动……如此周而复始地轮番袭击,让楚国穷于应付,耗资严重。不仅军队疲惫,而且极大增加了人民负担。几年后,孙武亲率吴军大举进攻,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郢都。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称帝后,想早日消灭南边的陈国,重新统一中原。高颖效法孙武遗策,为杨坚献上消耗陈国国力,使其“财力俱尽”之计。就是在南方即将收获时进行骚扰,等陈军屯兵迎敌时,隋军解甲回防,既使陈国误了农时,也消耗了陈国的财力。由于财力不足,陈后主大增税收,“税江税市,争取百端”,导致“神怒民怨,众叛亲离”。588年,隋一举灭陈。

兵家五事管理思想 第5篇

《孙子兵法》始计篇者有云:“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国之军事者,应以真实情形为纲基,通过具体比较双方五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以此来分析军情,以确定制胜谋略。所谓“道“者,人心之所向也;所谓“天”者,天时也;所谓“地”者,地之行势也;所谓“将”者,封将之质也;所谓“法”者,令也——浅显地说,就是分析民众与国君的意愿是否相一致,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是否在掌握之中,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是否心中有数,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等必备素,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是否严谨——这是制胜所需具备的基本要素。

“五事”褪去兵者神秘的外衣,其内在的法则完全适合于企业的经营之道——现代商业中, 早已以“五事“为基础形成全方位经营管理理念:“道”者, 治国用兵之道也,至于企业,则为经营管理之道,其保证企业的活动与国家的政策法令相一致, 职工与领导者的意愿相一致;“天”、“地”两者,具体指企业外部、内部之环境;“将”者之于企业,则为有才之人,管理之人也; “法”者,为令行之制度、规章。

一、“道”

企业的“道”,可以理解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精神, 最后终将升华演化成为企业文化。“道“ , 以“和”为本——企业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内部与外部要有一种良好的相互关系;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精神将通过企业自身的外在经营表现出来,而企业的外在经营又是以经营理念和精神为基础进行的,换句话说,企业创建后所创造出来的文化,就是企业自己的“道“之实体存在,企业之”道“需在自己特殊的载体上才能够表现出来,离开了载体,”道“就只是无根之谈。这个被称为”企业“的统从外部看, 只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一个小小的分系统; 但从企业内部看,其所拥有的各个分系统又以其为总体;从企业的各部门到整个企业,再从企业到整个社会经济,由此形成上下左右、内外交叉而又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公共关系——当企业的内部催生了向心力, 外部粘附了附着力, 二者结合产生的巨大凝聚力, 将推动企业走向进步与和谐。

南京顺天实业公司极为重视企业之“道”——顺天实业公司把自身定位在带有服务性质的第三产业 , 以“为政府解决闲置房屋及闲置工人, 将高科技产业公司聚集起来, 以便争取政府各项优惠政策“作为自己的经营目标,并创造性地开发了一系列的产业园区,如南京世界之窗都市经济园、南京世界之窗科技软件园、南京世界之窗文化产业园等都是该企业引以为傲的成果。要想成为一家综合性强科技发达的高科技企业,如何吸引分散在各地的高科技产业公司成了顺天实业的首要问题。在此情况下, 他们准确的制定了一整套有自我特色的经营理念, 将“道”付诸实践。自2001年公司成立以来,该公司以开发产业园为主,逐渐为麾下租赁的公司打造起良好的大平台, 树立起健康良好的经营氛围, 并多次策划开展各项活动的宣传,例如开创首个江苏正版软件市场、举办大型动漫节、紫金山动漫一号产业聚集地等等,逐渐把其本身打造成集产学研、科工贸、文化产业经营和新型服务业为一体的科技型综合化的民营企业——切实可行的经营理念必然吸引众多公司在此“驻扎”——目前,该公司的已形成有自我特色的国际化产业园区——世界之窗科技软件园已建成与国际接轨的高科技产业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的美国艾默生、印度蒙纳什系统工程公司、国内著名的联创科技股份公司、南自电力控制系统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公司、朗坤自动化公司、江苏广电网络公司等在内近100余家科技企业常驻此地;世界之窗文化园也已被打造成以动漫动画制作、音像产销、书画艺术创作为主的大型专业文化产业基地;为了体现企业文化,该公司设立了企业文化工作的八大定律,如树立起企业文化的标杆;公司组织的每一个活动都必须有企业文化的主题; 树立起公司良好的社会

形象等等。该企业的员工们都普遍认识到了“道”的重要性,创造性提出了“顺天时、快人一拍;承地利、开拓创新;创人和、共赢共享“的企业理念,为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道“之基础。

二、“天、地”

“天”者,天时也;“地”者,地之行势也。从企业建立、成长到成熟再到衰落,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到市场经济、小到企业的一个工作间,都是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因素——孟子曾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实天时和地利一样重要,就企业来说,天时就犹如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政策,企业外部市场运行机制,而地利则可以喻为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无论是信息通讯、人力资源、部门联系还是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文化氛围等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内部环境——如同孟子所言: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也不是靠山川就可以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所以,闭关锁国是没有出路的;企业所面临的情况也是几乎相同的:企业不可能关起门来独立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闭目塞听只能是历史的倒退,其不能为企业创造任何的剩余价值;所以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化大发展的背景,置身于各式各样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下,只有“运天时、明地利”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隶属于南京顺天实业公司的高科技产业园——南京世界之窗科技软件园坐落于鼓楼区模范马路科技街的十四所旁, 东接模范马路科技街,西连河西新区,北靠青山古城墙,南临秦淮河风光带,是一座独特的纯园林、大景观式园区,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当时,在建造世界之窗系列产业园地的时候,设计者以独创的风格剪取了“剪不断的感旧情怀”,几乎完整地保留了旧工业化时期的老厂房建筑,激发了秦淮河畔感怀昔日工业之美的独特艺术魅力,给租赁者一种全新的工作氛围与创意空间;园区内规划有生产区、研发区、培训区、办公区、生活区及休闲活动区,同时建有商务餐厅, 商务宾馆,休闲茶艺馆、会务多功能厅、科技产品展示厅、200 个停车位以及山上风景观光亭等, 形成了青山亭台, 石径飞瀑、青砖红瓦、绿树掩映的景观的奇景,真正做到让员工在工作之余可休闲、散步、运动、呼吸新鲜空气;与此同时,顺天实业对入园企业采取了“保姆式”服务, 为入园各企业提供科技立项、产品认定、专利申报、技术成果鉴定、信息交流、产品展示、人才交流等服务,并匡扶企业发展壮大,真正做到“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天者, 阴阳, 寒暑, 时制也。地者, 远近, 险易, 广狭, 死生也。”——带着天时与地利,顺应着第三产业为朝阳产业的“天下大势”, 为国家政府吸收闲置资金企业,为自身产业造势, 不断打造出有力的内外环境,再结合本身天然存在的优越的外部环境,理所当然的引起了大量企业的关注与驻扎。

三、“将”

“将”者,封将之质也,可以分析成领导者的能力和才智。一个团队,需要有一个领导者;该领导者自身的才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团队的建设,当然这并不是否定被领导者的能力,而是——团队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的个人魅力,只能由领导者所散发出来;如果该团队的领导者性格存在缺陷,那么其团队也会继承他的软弱;如果该团队的领导者性格强烈,那么其团队也会发扬其强烈的个性——故领导者本身的人格才能将大范围地影响团队的发展。经营管理中的“ 将” , 是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指管理人员的应用。孙子把“ 将” 的作用提得很高,其被认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是“ 国之瑰宝也”,并要求“将”要具备“ 智、信、仁、勇、严”五种品格。“智”者,远见者也,创新之魂也,不因循守旧,不为过时的经验所干扰,不受传统的习惯所束搏。“信”者, 信念者也,时时以“ 我能贡献什么”来激励和鞭策自我,对企业和事业充满着信心,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充分信祯下级并获得下级的信任。“仁”者,人情也,应当视职工为既有物质欲望的“ 经济人”, 又有心理成就欲望等精神需求的高层次的“ 社会人”。“勇”者, 勇气也,对看准的事,认定的路,,要勇敢向前,坚定不移,不为前狠后虎所退缩,不为困难重重而放弃,不怕担风险,甚至敢于“冒险”。“严”者,就是凡事严以律己,率身先行,凡要求职工做到和遵守的,自己要先做到并且自觉带头履行。

南京顺天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毛顺初,是世界之窗系列产业园的缔造者;作为一个商业模式的缔造者,他第一个提出的IT卖场的概念,并使其成为时至今日仍最主流的IT销售模式;作为江苏第一

个打造都市产业经济的开路先锋,他在旧厂房里掘得滚滚的财源;他总是领先别人半步——他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创新、创新、创新,不停地否定自己;他以民营的力量撬动起了江苏最大的文化产业,他是个非常成功的企业领导者。相对的,和其他的大公司一样, 南京顺天实业公司也有其良好成熟的管理机制。关于职工培训, 已不是技术层面上的内容意义, 最重要的是让员工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热爱之情, 了解本公司的定位, 经营理念及发展前景, 对自己公司和自己岗位拥有饱满的热情及积极的希望, 才能干好本职工作; 公司还特别重视对新一代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培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密切配合来训练以提升其能力。该公司前期的培训十分顺利,现役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正在培养中的新一代管理人员也在实践中逐渐成长,次举必对企业将来的发展有这不可估计也不可磨灭的影响。针对国内企业间时常有员工跳槽事件的发生,顺天实业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其以“事业留人, 感情留人, 待遇留人”使员工萌生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和与企业有患难与共、共存共荣的使命感,做到上下一心谋发展。

四、“法”

“法”者,强调“治”。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圈”,没有既定的规章制度,只空有一腔热情,往往只能事倍功半。企业经营中的“法”, 是指辖套管理体系,它包括二大方面——首先是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应当使被管理的对象构成系统的手段和机构:若不成体统,则无从管理,机制若不合理,将影响管理;就好比用兵之时,若没有一定的阵法,军队将犹如一盆散沙,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故企业要跟据自身发展的的特点,设立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合理安排管理人员、管理机构、管理层次、规模、管理职能和管理者的权责利等等;就目前而言,就是要改革旧的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建立起按经济规律来进行指挥的管理系统,使之具有统一性、民主性、自觉性、灵活性、最佳性的特点,切实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其次,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制定合理的条例、计划、措施,如分配制度, 岗位责任制、长短期计划、赏罚措施等等——合理的规章制度能使企业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阻碍,同时能够安抚职工,为提高职工积极性提供可能性,从长远看十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南京顺天实业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得民心安稳,公司有效顺畅地运营。具体来讲, 首先明确订立企业精神与经营理念;顺天实业采用了很响亮的经营口号——“小胜以智, 大胜以德“;其借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智慧,凭借仁义和道德,打出了一场又一场的胜仗;其次,干部在领导统御上以身作则及要求,其还透过各种集会及文化宣传,让员工参与日常管理,提升职工的地位,安抚职工的心理,使职工积极行的提高与企业规章制度融合在一起,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每一家成功的企业,都有其自身经营管理运营中的“小秘密”——而从这些“小秘密“中,必能观摩出其共通点——从南京的顺天实业公司的成功可以看出:“ 五事” 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其五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没有符合客观规律的统一思想的“道”,“天时、地利“条件再好, “将”才再高, 决策也难以实施;“法”也不过是一纸空文;若未能掌握好“ 天时、地利”, 纵有“道”、“将”、“法”, 其决策也是脱离实际的;纵有一项好的决策, 没有一个得力的“将”才来指挥实施,办事时就会成为无头之鸟,没有完善的“法”作为保障,其它条件即使都具备,也难成规矩,正确的决策也就不可能得以完整的实现。总体来看,“道”为思想基础,“天”为自然条件,“地”为物质保障,“将”为人力资源,“法” 为制度后盾——“五事”相依,政通人和,天时地利,缺一不可。现代企业管理,唯有以“五事”治之,才能紧紧掌握住企业的命运,才有可能走在时代的尖端,从现代化浪潮中成功扬帆出海。

参考文献:

1《孙子兵法》的“五事”、“ 七计”与企业管理 作者:陈池

2“五事” 之说管理之道作者:陈扬共

3《孙子兵法》的“五事”与企业管理 作者:司金銮

兵家五事管理思想 第6篇

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巴中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注重维护农民的长远利益,结合山区实际,探索建立了以“公开办事体现农民的知情权、集中说事尊重农民的提案权、集体议事落实农民的决策权、定期评事保障农民的监督权、同心干事实现农民的受益权”为主要内容的“五事五权”制度,使全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五事五权”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的基层民主政治制

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村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逐渐暴露。我们组织调查组,深入全市4个县区58个乡镇182个村调查研究后,总结归纳了四个方面的焦点问题。一是许多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不理解,期望值特别高。二是部分村级组织处于半瘫痪状态,公益事业搞不起来,农民各想各的事,各忙各的活。三是干群关系不融洽,少数村干部私心重,缺乏服务意识,说话凭狠气,处事讲义气,解决问题靠霸气,群众有怨言、不满意。四是村务管理不规范,少数村村务不公开,经济管理不善,干部沿袭家长制、“一言堂”作风,刺伤了村民群众的民主热情。为化解群众的不满,我们选择了南江县长赤镇龙池村、乐台村、莲池村这3个典型的贫困村、问题村作为试点,号召凡有困难、有想法、有纠纷的群众,到村委会说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引导群众进行实践创造,创造出了“五事五权”制度。干部经常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地交心谈心;用议事的方法促使干部尊重群众意愿,实事求是地做出决策;用党性的要求促使干部心系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用评议的手段促使干部公开管理政务,自觉接受监督;通过“问、说、议、办、评”等各种具体而实在的办法,在干部问事中体察民情,在群众说事中了解民意,在集中议事中广纳民言,在同心干事中解决民难,在定期评事中凝聚民心,使群众怨气怒气有处可诉,急事难事有人解决,化解了基层矛盾,形成了干部与群众经常沟通的密切联系机制、群众议政参政的民主管理机制、干部修正错误的整改机制、基层组织勤政为民的责任约束机制,建立形成了被村民群众接受、拥护的“五事五权”制度。

二、完善“五事五权”制度,规范村级事务

为确保“五事五权”制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区委、政府高度重视,编印典型经验材料,把“五事五权”制度内容浓缩成简明易懂的问答式学习资料印发给村民,集中村委会干部到党校进行培训,到南江县长赤镇3个村现场观摩试点作法,切实感受工作成效,大力推广并不断规范“五事五权”制度。

(一)公开办事,充分体现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全市村务公开努力做到“四规范”:一是规范公开时间,确保公开的时效性。村务公开采取定期与不定期、限时与阶段性公开相结合的办法。村级财务做到每季度定期公开一次,计划生育、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法规、社情民意等经常性工作做到每季度至少公开一次,工程招投标、土地征用与补偿、救灾款物分发等做到随时公开。一些乡镇还对村务公开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要求,如每季度的财务要在下月20日前公开,重大事项要在村民代表会议召开后3日之内公开。二是规范公开程序,确保公开的真实性。各村在严格履行好初审、把关、复核三个程序后,才能将村务入户公开单发放到农户。初审,是将拟公开的内容提交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审核,财务公开还要经过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把关,是公开的内容经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监督小组(巴州区民主监事会)和民主理财小组初审签字后,再由乡镇挂村领导把关签字;复核,是通过初审、把关后,对一些政策性较强和财务方面的公开内容,交乡镇有关站所复核是否符合政策规定。经上述三个环节审核无误后,才印发入户公开单。三是规范公开格式,确保公开的针对性。针对一些地方村务公开存在内容不详细、格式不统一等问题,对村务入户公开单进行了统一规范。如针对以往财务只公开会计帐目,多数村民反映看不懂的问题,规定财务要以出纳的流水帐形式公开;针对群众反映村干部误工补贴不透明的问题,改原来只公开总额为逐人、逐年公开。四是规范公开范围,确保公开的广泛性。村务入户公开单按户发放到每家每户,一些村还不定期将公开单寄给本村外出经商务工的村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兵家五事管理思想】相关文章:

管理思想选择05-13

精益管理思想07-31

文化思想管理08-11

高校流程管理思想学籍管理论文04-12

科学管理思想06-02

经济管理思想06-25

思想政治管理07-05

档案管理思想07-11

管理理论思想09-05

管理思想论文提纲10-06

上一篇:连环版爆笑脑筋急转弯下一篇:捉鼠记4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