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怎么读一本书

2024-06-16

读书笔记- 怎么读一本书(精选12篇)

读书笔记- 怎么读一本书 第1篇

怎么读一本书 – 艾德勒

艾德勒相信读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它,这和浏览信息不一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

艾德勒将阅读比作棒球中的投球手和接球手。投球手像某些作家一样,任性不受约束,这要求接球手(读者)更加卖力.虽然有些理论是精确的,有规律的。但掌握其他思想却难得多。因此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读者,你就必须花费额外的心血去掌握那些看起来不连贯的思想。

所有主动的读书人应该在心里牢记四个基本问题:

1.这本书只要讲什么

2.其细节是什么

3.这本书全部还是部分是正确的4.这本书怎么样

无论这篇读物多长,是什么形式,当时看它的目的(获取信息,扩展知识面,或只是消遣)。如果你用脑子读的话,就应该从这四个问题的角度来评价这个读物。

艾德勒学习过程的核心涉及读书的四个层次,基础阶段,审查阶段,分析阶段和共鸣阶段。没一个阶段都是下一阶段的必然基础,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基础阶段是最基本的过程,就是我们所受的中小学教育。

在第二阶段,重点是按时。假设不知道你是否愿意把这本书读完,并且你的时间有限。审查性阅读的目的是尽可能快地确定这本书的基本内容。

审查阅读也有两个阶段:预读个快读。预读是很快的把书扫一遍,一确定这本书值不值的细读。

第一步看前言。作者通常会在这里对书进行一个主要的介绍,讲解写它的理由。也许还会告诉你书中内容的轮廓。

第二步仔细的看目录:它会使你对内容有很好的了解。

第三步你翻到书后面看术语表,有多少你熟悉的,有多少你不熟悉的。这个术语表会让你明白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

你也可以从它的文献目录中发现不少情报。

下一步,艾德勒推荐的是系统性快读。随便翻几页读上两段,兴许会看到讨论你有点熟悉的话题。然后翻到最后看看作者自己做的总结。

从读前言,目录,术语表,参考文献到系统快读的整个过程最多花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最后你应该知道这本书中的讲什么(艾德勒的第一个问题)然后决定是否愿意花宝贵的时间去读这本书。

如果答案是愿意,艾德勒建议接下来有快读方法,即审查阅读的第二阶段。现在要准备回答第二个基本问题:这本书细节写了点什么?其目的是在快速阅读时不要被不认识的字这种小问题绊住。留意你能理解的,跳过去那些你不懂的,否则这个审查阅读就不得不搁浅。如果你觉得这本书值得用分析法去读。(我们下面会学到的这个方法)。那就有充分的时间慢慢读,学学新名词,消化不熟悉的内容。但直到你决定这本书配的上你花的精力和时间,你不要盲目去做分析性阅读。

现在让我们来看分析性阅读-读书的第三个阶段。它是吸收书本知识最透彻和最完整的方法。艾德勒说:“如果审查性阅读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好,最完整的阅读方法,那么分析性阅读就是充裕时间中阅读的最好和最完善的方法。”

通过分析性阅读你能推断(或巩固)艾德勒提出的头两个问题的答案:这本书整体讲什么,细节又讲什么。它也会给你一个第三个问题的最完整答案:这本书正确吗?

分析性阅读有三个目标:1(知晓书的详细内容:2 通过观察作者这个主题上阐述的独特观点理解内容 3 分析作者如何令人信服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成功之处。

读书笔记- 怎么读一本书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师生同读一本书,给学生以一种榜样的力量。用教师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教师阅读的情激起学生阅读的情,引导学生走进书中,感悟语言与生活,让阅读成为伴随学生终生学习的生活习惯,让阅读成为他们人生旅途所必经的精神跋涉。

二、活动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的黄金时期,要努力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广博的阅读内容,尽量少限制,多引导,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读书趣味,有选择性地读,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不盲目跟风和追随时尚,形成基本的阅读判断力和鉴赏力,提高阅读品位。

三、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引导师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2、通过活动,引导师生实现从“阅读”到“乐读”。

3、通过活动,引导孩子掌握好的读书方法。

四、实施步骤:

1.推荐优秀读物:

本学期各班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确定师生共同阅读的篇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结合阅读小组,并以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讨论。

2.确定阅读时间:

利用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为师生统一阅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在其他时间自主阅读),每次课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在下课 前5分钟左右的时间,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与书本有关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认真的读书习惯。

3.做好读书记录:

鼓励并指导学生在读书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每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展评,督促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开好读书交流会:

(1)交流自己所喜欢的情节:

教师和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情节用书中的语言讲给大家听,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达到积累的目的。

(2)教师和学生把自己读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从而多角度的进行思考,共同分享阅读带来的快乐。

(3)对于一些特殊的章节、故事,师生进行改写与续写结尾,(学生以阅读小组为单位)并进行交流。

5、强调课外阅读表记录的真实性

学生每天读完课外书,认真填写阅读表,家长核对无误后签字。

五、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两学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研究过程:)第一阶段(2014.9--2015.2)准备阶段。1.师生共读这本书的相应内容。

2.教师进行阅读指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3.学生写读书笔记。4.师生读书交流会。

第二阶段(2015.4—2015.7)实验阶段。1.师生共同探讨本书主旨。2.学生写读后感。

3.开展读书展示课、读书汇报课。4.本学期师生共读活动总结,反思。第三阶段(2015.7—2016.2)总结阶段。

1、学生展示活动资料汇总。

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2016.4-2016.7)展示阶段。

1、材料展示:读书笔记、手抄报;

2、教室布置。

3、读书角布置

4、“师生同读一本书”诵读会。(以班级为单位)

5、师生共读,阅读后各自写读后感。

小学中年级“师生共读一本书”读书方案

王倍倍

“同读一本书”读书发言稿 第3篇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初一(2)班董梓晨的家长,我给大家分享的是《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读书心得。

《平凡的世界》一书,书如其名,没有任何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描写了孙家两个儿子少安和少平艰苦奋斗一生。几年前,我曾经看过这本书,后来也看了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然而当我又一次阅读原著时,还是回味无穷,感触颇深。

这本书的人物和情节都描写的很真实,仿佛也将我置身于了那个年代······出身贫寒的孙少平,背负着全家人的期望在县立高中上学,因为贫穷吃不上好饭,又想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每次等别的同学打完饭后,最后一个把自己仅有的两个黑面馍拿走。关于吃饭的细节,文中是这样写的:“他弯腰拾起了自己的两个高粱面馍馍,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舀到自己的碗里。慌得如同偷窃一般,来到开水房前,给菜汤里渗了一些开水,把高粱面馍掰碎了泡进去,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看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感恩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和孩子们舒适的学习环境。虽然我们平时在工作,学习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与书中人物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孙少平。他是一位对苦难有着切深认知,对精神生活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从学生时代的“另类人”到后来的“揽工汉”再到后来的煤矿工人,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他的自强自立,不怕苦难的精神,都是值得学习的。像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即使是平凡的人,也是一个高层次的伟大和平凡。

再说另一个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安是个耿直、质朴的农村青年。他善良、能吃苦、有责任心。为了生存,为了改变艰苦的生活环境,他选择当农民、做商人,这都是命运推着他一步一步前行的。可他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艰辛,在他的心中,生活就是奋斗,而奋斗的最终目标就是吃饱穿暖,活的有尊严。但是却因为自己是农民,在受过高等教育的润叶面前,他退缩了,表现的自卑没有勇气去爱。这样的矛盾心理也贴合现实生活,他最终失去了润叶。生活替代了感情,这便是真实的生活。哥哥孙少安为了弟弟妹妹能继续上学,从十三岁就回家务农到后来克服困难成为出色的生产队长,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开起了砖场······都体现了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他这样“穷则思变”的精神更令我敬佩!

最后我想说,《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励志的好书。我为看过这样的好作品而感到高兴。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更应该学会珍惜、懂得感恩。毕竟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希望我们也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每天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绎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师生共读一本书”读书活动方案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共读一本书、共演一部剧”是为了让师生共同体验读书的快乐、表达的趣味、成长的美好。小桔灯的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和学生一同阅读,帮同学打开一扇又一扇通往文学、文明、文化的大门。

“共读一本书、共演一部剧”会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材料,还会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鉴赏文化精品,提高审美情趣,净化心灵,完善人格。这是小桔灯作文教育2018年开始实施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将为孩子们阅读、写作以及口语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引导师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引导师生实现从“阅读”到“悦读”的转变;

3、通过活动,构建有特色的作文教育,引导同学们用表演带动阅读,用阅读促进写作。

三、活动主题“共读一本书、共演一部剧”

四、参与人员: 总策划:吴春红 负

责:

五、具体工作:

1、老师为主对学生的读书活动进行针对性指导,指导课型可以是:(1)读物推荐课(2)方法指导课

指导内容包括:怎样选择书籍,怎样阅读一本书,如何做内容摘要,怎样在书上画批及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3)阅读赏析课

就是让学生把阅读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背诵片断、格言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大家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同样老师要引导学生领会全书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整理知识,掌握不同体裁的作品的阅读方法。(4)剧目表演课

“共读一本书、共演一部剧”是通过学生汇报,教师来检查学生阅读的情况。把书中的精彩片段选出了,同学们分组分角色记台词,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剧目的编排,选择适当的时机为全班同学进行表演,演的好的剧目可以推荐到更大的舞台进行表演。

2、各位家长朋友要保证孩子的阅读书源,配合学校读书活动的安排,监督孩子进行阅读,积极参与“共读一本书、共演一部剧”活动。

读书节活动共读一本书作文 第5篇

太阳羞答答的拿半块云遮住了脸,清澈明净的深蓝色天空映着晨日发出的金色光芒。风凉凉的,透着深秋的意韵。今天是学校的读书节活动,六年级大朋友和一年级的小朋友共读一本书。

清脆的铃声将我牵引到操场上,我看到一群飞奔而来的孩子,他们嬉笑着、打闹着,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怀中都抱着一本书,--这是任务,我们要和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共同阅读一本书。

我的小朋友是个小妹妹,她带着一架橙色的眼镜,梳着一条长长的细细的马尾辫,清秀而美丽。我们选择席地而坐,我看了看她拿给我的书,是一本童话,我一开始想给小妹妹讲一些诗词和美文,可看到她坚定与渴望的目光,我点点头,接过她拿过来的童话书,大声念了起来。

阵阵凉风吹来,不时掀起几页书,仿佛秋风也要参与到故事中去一样。闲暇之余,斜眼看一眼这个小妹妹,她的头发被风吹的有些凌乱,眼神略带迷离,好像已然走进了童话中。不过,除了童话世界的这个伊甸园外,又有哪里是他们灵魂的美好去处呢?其实操场上熙熙攘攘的,还是很热闹的,我的同学都在给他们的小朋友耐心的讲着故事,突然让我想起来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想起那个不谐世事的我,想起那时候常常玩的过家家,一晃我都上六年级了,马上要离开我的母校,马上离开我亲爱的老师、同学,不觉得有些伤感。“姐姐,我们念这个故事吧。”我被小妹妹的叫声唤醒,接着我们又沉醉与下一个美丽的故事里面去了。

每当讲完一个故事,她总会以她坚定如秋日溪水般清澈透明的目光央求我为她读下一个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我读过好多次的,但是每次看到这些故事,总会深深的打动我。不管是上帝还是丑小鸭,这些充满着善良,正义,总能使人感到温暖……

读书笔记- 怎么读一本书 第6篇

一、我们写读书笔记有什么用?

1. 读书不再是“随随便便地”地读,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充满主动性地去读

在买书读书之前,我们应该想清楚自己想看什么类型的书,以及关于这类书籍我们应该在阅读过程中留意什么问题。

在启读之前,可以给自己设问,例如作者讲到: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的那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那么我给自己阅读的设问一般是:

我是因为什么读了这本书

这个地方我应该速读还是慢读

有哪些语句会吸引我或值得我学习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什么,或者有什么好处

很多时候,我是抱着休闲和学习的双重心态去用心阅读每一本书籍。读书体验比书本身重要,在阅读中放松,在阅读中收获。

2. 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当我们对自己喜欢的书籍开启阅读模式之后,我们需要与作者展开无言的对话,毕竟我们从书中的一些段落、观点能够看到作者所表达的观念,而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比较、判断、接受、甚至反驳作者的观点,我们开始了对书籍的受益阶段。

受益是吸收的开始,而读书笔记则里那些文字的详细记录展示我们受益的内容,多记,多思,而后融入到自己的观念中。

真正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还需要活学活用才行,此处不谈,请往下看。

3. 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或思想,并随时拿来参考

有了写读书笔记这个前提,自由调节读书节奏,可速读一边确认重点一边阅读,书中内容清晰地留在记忆和笔记本里,重视自己的感受,重读内容,直到理解为止。

无论是在写作还是在与旁人对话时,遇到下不了笔或者话题枯竭的时候,读书笔记的功效就能拿出来体验一番了,因为我们记录过、思考过的笔记会给我们一些启示,笔记里被我们深入理解的思想会成为点亮自己灵感的火源。

二、读书笔记的四种类型

1. 随想笔记:记下日常生活中与书有关的随想和感悟,不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只要按时间顺序记下即可。

作者介绍的方法是:利用坐地铁或公交车的一些空闲时间,拿出便利贴写写对正在读或已经读完的书的感想,贴在笔记本里。

这样的方法其实可以延伸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腾出一本笔记本或者拿起我们的手机用来记录自己的灵感或想法。除了阅读书籍时对书中某些言语的感悟记录,一直以来,我都有随时随地记录灵感、想法的习惯。

当我在街上行走、路上开车、阅读书报文章、工作空闲间隙、去洗手间等等这些独自动作的时候,我的头脑风暴并不停歇,由此产生的灵感和想法都会趁此机会记录在纸上、笔记本上以及手机上。

记录下来的灵感不会担心被杂事冲刷而遗忘,因为它变成了文字,我们要的时候便去看看,即可。非常实用和方便。

2. 购书清单:通过广告、书评、推荐,积累起自己的购书“心愿清单”。

通过列购书清单,可以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买到真正想读的书,而不是在书店盲目地寻觅,并被广告推销等因素左右。

如果毫无计划地站在书店的书架前,很容易就会失去判断力,无法冷静选购。

除了考虑到自己对某方面的需求去选择相关类型的书籍,而今很多人在看书之前都是冲着网站的畅销书推荐、公众号某些书单推荐、豆瓣评分推荐、别人嘴里言论的推荐去选择的。比如,买书时会盯着网站畅销书排行榜,看到某些公众号打出例如”人生不得不看的5本书”便感觉很兴奋,再通过豆瓣高评分的定位,或者同学、朋友对某本书的大力推荐,以此按图索骥去选书并购书,然后开始阅读。

这样也好,起码有一定的选书渠道,其实我也是照着豆瓣高评分的套路来选书、购书、看书的。

只要自己有一套选书标准。

3. 与读书有关的剪报:尽情收录自己喜欢的内容。

作者会在书评委员会的成员中找到跟自己口味相近的人,然后买报纸就专门买刊载了这位评论者文章的。我没有看报纸的习惯,但会利用零碎时间阅读订阅号文章的习惯。

当在文章中看到自己心动的句子或者段落,亦或者对作者体现的想法有所感触,便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按出一条划线,把它存进印象笔记中。下班后或者夜晚睡前便腾出一些时间对当天的摘录进行整理。

4. 读完书之后,用文字形式写下的读后感

在买好书读完以后,建议拿起笔记本重读一遍这本书的书评,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对评论者的想法和自己过去的想法进行比较,帮助自己针对书的内容进行更多的思考。

三、笔记的使用法则

1. 勤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思想中的灵光一现用笔记下来,丰富知识储备。

一定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而一切都以坚持下去为主。

作者在文中介绍一个小方法:抄写太长的文章太麻烦,但又找不出合适的关键句时候,可以把小标题抄写下来。这种方式既适用于纸质书,也适用于kindle这一类电子书。

2. 把与读书有关的所有信息记入同一本笔记本

作者介绍了如下5个小技巧:

a 可以书写任何内容

b 按时间顺序书写

c 附上日期

d 灵活运用速记和略记

e 可以粘贴

四、读书笔记记录时的一些小技巧

1. 做记号的三个步骤

为了及时记下读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随时记笔记非常重要。对此,作者介绍了很多方法,可以用如下三个步骤:

a 通读:如果觉得哪部分重要,可将该书页折角

b 重读:将折角部分重新读,如果觉得好,那就再折一次

c 第三次读后扔觉得好,就用笔做标记

2. 怎样在书里做记号

普通直线:用于“重要”、“暂时先画出”部分

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非常值得重视”的部分

圆圈:可圈出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

3.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做法

作者教给我们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

葱---对原文的摘抄,用“圆圈”表示

鲔鱼--读者自己的感悟和评论,用“五角星”表示

以“圆圈”和“五角星”作为区分,标注在各个段落之前以区分摘抄原文及自己的感想和评论;摘抄时,还可以附加上段落在原书中的页码,以便于日后回到书中翻阅。

4. 其他一些小技巧

如果实在懒得不想抄书中的段落,可以从下面这些地方进行摘抄:

a 书腰上提示关键句的部分

b 书中夹带的印有书名、作者名、出版社等书籍信息的卡片

c 有书籍信息的书签

d 包含有书籍信息的广告、宣传语等其他因素

五、将书中的内容变为你的内容――“活用”

叔本华在《论读书》这本书中提出:“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 读书,是为了提升自我、拓宽知识面,而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1. 养成重读读书笔记的习惯

想要简单回顾时,重读读书笔记

想回忆起更多时,参考书中的重点段落

想从头开始看起时,重读原书

选择固定的场景:任何独处的空间都可以进行重读,比如自己在咖啡馆、图书馆、宿舍、家里、床上、厕所等等这些场地。但最好选择一个固定的地方,因为它能唤起你的感觉

选择固定的时间:比如每周抽出一次进行重读,或者每个月抽出两次进行重读,时间因人而异

在重读过程中如果有新的感悟,再将新的感悟记在笔记本上

2. 勤写书评和读后感

通过对读书笔记的重温和升华,启发自己更多的原创性思考;这些思考,可以运用在日常写作中,也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一些生活中遇到的矛盾与问题。

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因为即使掌握再多信息,如果不去积极输出,也无法形成知识体系。

把作者的话和自己的话放在一起,也是感受落差的好机会。所谓摘抄的对象是当时自己认为很重要的段落,评论的对象是当时自己的问题、思想和表现力。对摘抄和评论进行明确区别,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别看只是简短的一句话,写和不写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本来只想写一句话,却把自己的感受一股脑儿地写了下来,并由此展开思考,读书笔记就这样充实了起来。但如果一心想写得完美,只会让自己越来越难下笔。

六、让读书体验爽到飞起的 8 个技巧

1. 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书,参考书包括地图、图鉴、统计数据、百科全书、年表、字典

我感觉这种方法对于眼下的现代社会中很多人来说都难以实现,因为大部分人查阅资料都是源自网络,包括谷歌地图、百度百科、金山词霸。不过如果身边有个图书馆,我们可以尝试体验不依赖网络而查书的古老方式。当然,不管运用哪种方式查书,只要查阅的需求达到了,一样觉得充实美好。

2. 为自己订阅报纸、杂志,定期为自己输入新知识

如果非要按照杂志思维为自己输入新知识的话,我选择阅读订阅号文章。

3. 偶尔逛逛旧书店、翻翻旅游景点的书架也是不错的选择

引用作者的说法:那些与现代视角截然不同的思想输入可以让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得到进一步飞跃。

4. 把名著放在枕边,随时感受名著的魅力

以前时常放置一本经典书籍在枕边,比如《沉思录》之类的,后来我改了习惯。

因为,我买了kindle,于是枕边成为它的地盘。

5. 常带3本书同时阅读,比如小说、评论、随笔各挑一本

kindle满足上述要求。

6. 杂志可以边撕边读,也便于制作剪报

这个方式比较实用,应该会是一种炫酷的体验。

7. 充分利用有声学问,以及研讨会、演讲活动

作为输入活动,有声阅读、线上分享会、线下交流会这些形式都在为我们填充一些实用的知识,当我们对其进行梳理归纳、输出形成知识体系后,这些形式活动也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8. 读后感从摘抄开始

作者说:引用文章不仅可以增加说服力,还更容易组织文章,会让下笔更流畅。

我说:是的,这篇文章就是这么来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第7篇

作者开篇指明读者对象。如果读书是为了消遣,那这本书不适合你;如果读书是为了资讯,那这本书也不适合你。如果想在读书之后,可以清楚知道:这本书是讲什么?作者的写作架构是如何的?主张/主旨/诉求是什么?和我的关系是什么?那么,这本书可以帮你。

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出什么,应该怎么利用他们。

这个时代,找到信息/资讯并不难,随手百度/google,即使不是直接的答案,随着相关的搜索结果也或多或少可以找到相关的内容。所以,我们不需要做个“百科全书”,而是要做好准备,随时可以解决问题。怎么准备?目前我找到的答案就是不断自我学习,或者叫“思考”。思考包括观察、记忆、想象、分析以及审思。

如果你不靠自己,只想依赖别人为你作判断,那你就是奴隶,不是自由的人。

读书笔记:如何阅读一本书 第8篇

阅读应该是主动的阅读。其目标有两种:

第一种是获得资讯,通常是阅读读得懂的东西(比如报纸,杂志等)。

第二种是求得理解,读一些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比如学术著作),从中获得的理解超越了原有的理解。

阅读其实就是学习:辅助型学习(老师教)与非辅助型学习(阅读)的差异。

阅读的层次

共四层

1、基础阅读:这个句子在说什么?摆脱文盲

2、检视阅读:系统化的略读,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一本书。这本书在谈什么?值不值得深入读下去?

3、分析阅读:追求阅读,读到这本书成为自己的为止。

4、主题阅读:就某一主题,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并列举出书中的关键之处,挖掘出主题,有可能所有书都没提到,但是通过总结能够挖掘出来。

基础阅读

有四个阶段:

一、阅读准备阶段:出生至小学前。听力、视力、心智(保持注意力)

二、看图识字、基本词汇量:小学,能阅读简单的书,并喜欢阅读

三、快速建立字汇:从上下文中“揭发”并猜测不熟悉的字眼

四、精炼与增进:从一本书提出的一个观点转移到另一个观点。在同一个主题上,对比不同作者的观点

检视阅读

有两种

A有系统的略读:在有限的时间里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继续读,或找出与目标相关的东西。目标是对书有个整体认识,从而可以决定是否还要继续在这本书上花时间,也可以将此书分类以备日后查找。

具体实现:

1、看书名、副标题、序;研究目录;检视索引;看书的开头和结尾;找几个看来和书的主题息息相关的章节嘟嘟;连续读几页

B粗浅的阅读:头一次遇到一本难读的书,从头到尾读完一遍,遇到不懂的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从头到尾读一遍的了解,即使只有50%不到也能帮你在重读时增进理解。

阅读的速度并非只有一种,重点在于读出不同的速度感,略读可以让你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一本书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决定下一步行动。

=================================

分析阅读

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掌握结构),解决一个基本问题:这本书谈的是什么?

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开始阅读之前就知道。

如何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可以利用书名、副标、目录、序等内容对书的类别有个大体的判断。另一方面,书可以分为小说类(虚构的)和论说类(传达知识)。而论说类的书可以分为实用型(怎样去做)和理论型(这是什么,为什么)。其中理论型的书可以分为历史(以讲故事的方式说过去的事)、科学(可能发生在任意时间地点的事。以科学家的特殊经验的结果作为例证)、哲学(追求的是一般真理,以人类的共通做为例证)

规则二:使用一个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即列出各部分的纲要)。

不是一定要跟着书上的章节来归纳一本书的纲要,按自己的理解拟纲要就好。更发散的讲,不是每本书都需要/值得拟纲要。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你应该能说出整本书想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如果主要问题很复杂,分成很多部分,你应该能说出次要问题是什么,能将这些问题整合出顺序,哪个主要,哪个次要,各部分的逻辑关系。

第二阶段(阐释意图),解决第二个基本问题:这本书的详细内容是什么,如何叙述的?

规则五:找出共通的语义。即找出重要的单字通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这条规则的目标不是列出书的架构纲要,而是全是内容与讯息。

实现起来有两个步骤:

1、处理语言。

2、理解语言背后的含义。具体的说:

1、找出关键字,比如专门词汇及特殊字汇,比如作者反复强调的字汇;斜体、粗体的字汇;作者与其他作者争执的某个用语等

2、找出字义,用上下文来推敲不能理解的字的含义。

首先要判断这个字是有一个还是多个意义。有多个意义的要看意义之间的关系如何,再辅以上下文线索,可以明白不同的意义,以及意义交换的理由。

这里作者用拼图来比喻读书:拼图时,已经确定位置的碎块越多,越容易判断未确定位置的碎块的位置。当然这个过程中可能有错误需要反复,但这是必须经过的过程。读书也是如此。

规则六:找出书中重要的句子,并找出它们的主旨。

找句子:从作者的观点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人们阅读时会为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暂停而不是为了感到困惑的句子暂停。而实际上,重要的是理解整本书而不是满足自己新鲜、猎奇的感觉。

找主旨:判断是够已经找出主旨的方法是,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主旨描述出来。如果不能,那么表示作者传递给你的,只是他使用的“字汇”,而不是他的“思想或知识”。

规则七: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如果没有,那就需要读者自己架构出来,从这一段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前后顺序,组成概述。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我们已经找出了作者关注的问题,那么在读完一本书后,我们需要得出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他已经回答了哪些部分,没回答的还有哪些部分。

第三阶段(像沟通,辩论一样评判一本书)解决阅读时的第三个和第四个基本问题:这是真实的吗?有意义吗?

受教或能学习是一种主动地没得。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他根本不可能学到任何东西。或许他可以受到训练,但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

最能批评的读者。

要记住,阅读的目标是学到东西,而不是抬杠

A 评价礼节

规则九:一定要对全书内容有充分了解之后在进行评论。评论有三种“我同意”、“我不同意”、“我暂缓评论”。

规则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无理地争论

规则十一:区分并尊重客观知识与作者个人观点的不同。在评断之前要找出理论基础。

B 批评观点的标准

规则十二:证明作者知识不足

规则十三:证明作者知识错误

规则十四: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规则十五: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不完整

以上十五条规则,是阅读论说性书籍时非常有价值的建议,而并不适合阅读小说、诗集类作品

=================================

如何阅读实用型书籍

论说性作品通常可以分为实用型与理论型两种。实用型的书讲的是有关行动的问题。

关于实用型的书最重要的一点是,任何实用型的书都不能解决概述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因为实际问题只有靠行动解决。实用型的书可以提供给一些可以应用在同类型特殊状况中的通用规则,但实际行动时,还需要人加入自己的想法才能运用。

任何包含了规则(原理、准则或任何一种一般的指导)的书都是实用型的书。实用型的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说明规则,比如烹饪指南;另一种是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比如很多经济、政治作品。一本谈使用原理的书乍看之下会以为是理论性的书,它所讨论的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理论,但无论如何它还是一本实用型的书,它所谈论的总是人类行为领域中,怎样可能做得更好或更糟。一个经验丰富的读者可以看出那些虽然没有明说,但却总可以由原理衍生出来的规则,并进一步找出这些规则应该如何实际应用。

实用型书籍的特点在于作者多少都是个雄辩家。一个人必须要被说服以采取特定的思想与行动。实际的思考与行动除了需要理智以外,情感也是重要的因素,没有人可以没有受到感动,却认真采取实际评论或行动。因为所有实用型书籍都混杂了雄辩,作者的“性格”在实用型书籍中就比理论书中还要来的重要。

当阅读实用型书时,要问的四个基本问题与理论型书籍稍稍有些变化:

一、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他想要做什么?

二、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三、作者的最终目标加上实现方法你能接受么?

四、你能否采取实际的行动,对你的行动是否有影响?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在读者经验中曾经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而想象文学是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有借助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

阅读想象文学时的三个不要:

1、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规则应该以达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这些规则应该尽可能去除我们体验这种深刻感受的阻碍。

2、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

3、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阅读想象文学的一般规则:

阅读想象文学也有架构性、诠释性和评论性三组规则,但与论说性作品不同。

架构性规则

1、将想象文学作品分类。小说、戏剧、抒情诗等。

2、抓住整本书的大意。一篇故事的大意总是在情节之中。

3、不仅能将整本书简化为大意,还要能发现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

诠释性规则

1、小说的要素是插曲、时间、角色与他们的思想、言语、感觉以及行动。

2、共识与主旨有关。

3、要融入作者创造的世界。

批评性规则

在你衷心感谢作者试着为你创造的经验之前,不要批评一本想象文学作品。一个好读者不会质疑作者所创造出来,然后在他自己心中又重新再构造一遍的世界。

阅读故事书:

1、全心全意地快读,尽量一口气读完

阅读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埃涅阿斯纪》《神曲》《失乐园》

阅读戏剧:

1、假装看得见实景演出。

2、把剧本大声的读出来

阅读抒情诗:

1、不管懂不懂,都要一口气读完。

2、重读一遍——大声地读出来。

3、背景知识确实对理解抒情诗有帮助但不是必需的。要理解一首诗,重要的是一遍又一遍地去读它。

如何阅读历史书

历史学家一定要编纂一些事情。他不是在许多事件中找出一个共通的模式,就是要套上一个模式。他一定要假设他知道为什么这些历史上的人物会做出这些事。他可能有一套理论或哲学,从而编纂出适合他理论的历史。或者,他会放弃任何置身事外或置身其上的模式,强调他知识在如实报导所发生过的事件。但是即使如此,他也总不免要指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行为的动机。

因为关于历史的理论不同,而历史学家的理论会影响到他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所以如果真的要了解一个事件或时期的历史,就很有必要多看一些相关的论著。

我们阅读一个历史学家的书,不是因为他多么精准地描述出他写书之前的那个世界,而是因为他对后代发生的事有一定影响力。总之,阅读历史的两个要点是:

1、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要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

2、阅读历史时,不只要关心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这般行动的原因。

读历史书时要提出的问题:

1、这本书关心的主题是什么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故事的3、这与我何干。历史会建议一些可行性,因为那是以前人们做过的事

如何阅读关于当前的事件

历史是描述过去事件的,很多现代新闻作品则是关于当前事件的。在阅读这一类作品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想要证明什么

2、他想要说服谁

3、他具有的特殊知识是什么

4、他使用的特殊语言是什么

5、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总之,就是要明白,作者有自己的目的和利益,读者要擦亮眼睛,小心翼翼。

现象与观点一:一些演说家或宣传家最常做的诡计是留下一些未说的话,这些话与他的论述极为相关,但说清楚又容易受到挑战。

现象与观点二:除非已经读完全书,不要去读这本书的导读或摘要类书籍。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第9篇

本书自有展开论说的框架,但按照我的理解,本书其实回答了三个问题,阅读的意义、本质和方法,而且前两者比第三者更加重要。

第一、阅读的终极意义是什么?获取信息?娱乐?答案是增长心智,人的身心有些方面统一,有些方面不统一,不统一表现在身体在达到高峰后走下坡路,而心智则可以冲破身体的限制不断上升,但这是一种潜在和自在,还需要人自觉学习让它的成长成为现实。所以阅读的终极意义就在于帮助心智成长,获取咨询和娱乐本身无法帮助心智,但会享受成熟心智的成果。这一个洞见来源于阅读,但已远远超越阅读了!

第二、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是交流,是与一位拥有体系化知识的人物谈话,所以读者要能激发起自己的主动性和热情,要积极思考对方的陈述,要不断提出问题。记住阅读就是在交流,要热切,也要勤思。

第三、阅读的方法是什么?阅读的方法就是前两者思想统摄下的外化和具体化。简单说包括基础、检视、分析、主题四个层次和大纲整理、诠释意思、判断评价三个阶段。根据个人读书经验,真正有价值的是以下两点,一是读书要先摸出作者的写作框架形成整体观,再在整体观下分析作者具体框架内的内容论述。二是看书必须作笔记,写书评,尤其是只有写书评才能帮助自己重新思考作者脉胳,推敲全书逻辑,检测自己读书的火候!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第10篇

认识这本书由来已久,因为曾经有人向我推荐过。以前在图书馆也曾浏览过几页,但因为内容的枯燥,没有一睹为快的冲动。这次,去图书馆讲故事,再次遇见他。心想,读书这么多年,却连怎么阅读一本书也不甚了解,如何去指导学生去阅读一本书呢?趁着暑假,好好脑补一下!于是,借来了这本书。

不过,我这个人看书经常会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看了几页,扔在某处直至尘埃遍布,书本尽受冷宫之寂寞。因此,这次出门,为了弥补对他冷落的愧疚,决定携他同行,一起到动车上耳厮鬓摩,享受一番“卿卿我我”的二人世界。

一上车,手机卡恰到好处的坏掉了。百无聊赖之中,捧着这本书假装很认真地阅读。不过,旅行途中和这么一位高深莫测的先生对话,实在是一件很累人的.事。几次想扔下他与周公约会去。但为了不辜负他追随自己的一片忠心,小憩片刻后,强打精神,对着他继续尬聊。

来回两趟,竟然把这本书囫囵吞枣地读完了。读完了,总得留下点痕迹,不然,正如朱自清在《匆匆》里所言:“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书中讲到,阅读一本书应该像是你与作者这间的对话。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这是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第11篇

这本书初版于1940年,多次再版。之所以推荐这本书,不仅因为它是一本历经时间考验的好书,也因为这本书高效的实用性。这本书可以帮助许多爱阅读的人少走很多的冤枉路。对阅读有所感悟的人,也能够通过这本书得到有更深的启发和领悟。

阅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一个读者对待阅读越主动,收获的知识和感悟就越深刻。根据书中的内容,我可以把此书分为四大部分:做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分类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分层阅读:增进阅读的理解力;阅读的最终目标:促进心智的成长。

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首先要保持清醒,明确自己的读书目标,不管你的目标是获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还是娱乐消遣,当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的那一刻,你就具备了主动阅读的基础。

主动的阅读者要学会提出自己的疑问,以下是四个主要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讲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是你能从中获取一些资讯,那这些资讯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仅仅学会提问是不够的,要想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你还得学会做笔记。

除了在书中重点下画线、在空白处做星号,在空白处对相同观点编号等7种做笔记的技巧外,书中推荐了三种做笔记的方式:结构性笔记、概念性笔记、辩证性笔记。

结构性笔记关注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以及思考作者提出的问题;概念性笔记即发现作者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更高层次的笔记则是辩证性笔记,可以和作者进行观点的讨论。这三种方法在分层阅读中的分析阅读中都会使用到。

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能养成习惯,并按照规则来操作的人。养成阅读的习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在学习到方法和规则之后,不断地练习是成为一个专业阅读者的不二选择。

分类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

首先是阅读目的分类,作者认为读者阅读的理由可以大体分为三类: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娱乐消遣。而增进理解力的书籍是最具有价值也是最难读的,所以作者在阅读的四个层次里,对读这类书的诠释也是最多的。

第二,就是书籍的分类:我们不可能阅读每一本书籍都抱着同样的目的,用同样的方法,那样的话,很多书籍我们是无法读懂的。

按照作者的分类,书籍可以被粗略地分为两大类:虚构性作品与论说性作品。

虚构型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这类作品适合全心全意一口气读完,而不是停顿多次非搞清书中某个名词的意思不可,除非这个词影响到整体内容的阅读。

论说性作品又分为实用性和理论性,实用是与某种有效的做法有关,理论关注的则是去明白或了解某件事。简单来说,实用性书籍教你如何去做一件事,理论性则告诉你这件事是什么。

学会给书籍分类只是阅读的开始,接下来的是学会结合阅读的层次来读懂任何一本你想读的书。

分层阅读:增进阅读的理解力

关于阅读层次的叙述占了此书的大部分篇幅,不过作者很贴心的在每一章节的结尾都做了总结,这样一来,我们阅读起来也更加容易一些。作者提出的四个阅读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1、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是所有阅读的基础,在这一阅读层次里,读者已经获得理解字符、词、语句含义的能力,能够通读整本书籍并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并且开始学习不同领域与目标的学习法。

我们小学毕业之后就已经具备这种阅读能力,接下来我们就能接触到更高的阅读层次。

2、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阅读的层次是逐渐积累的,基础阅读也包含在检视阅读中,检视阅读又包含在分析阅读中,主题阅读包含所有的阅读层次。它们的关系就像下图:

检视阅读分为两种,有系统的略读和粗浅的略读。有系统的略读可通过书籍的书名、目录页、出版者介绍、几页书本内容了解此书的整体结构,读书笔记并对书本内容做概括性的解读;而粗浅的阅读则偏重阅读全书,通篇看下来,只要了解书本整体内容即可。检视阅读也可以说是为分析阅读打下基础,事实上有些书籍只需要检视阅读即可,一旦你想要增进自己对事物更深刻的理解,分析阅读就派上用场了!

3、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非常的重要,又分为三个阅读阶段:结构性阅读、概念性阅读、评论性阅读,上面提到的三种做笔记方法就是对应这三个阅读阶段。

结构性阅读我们要做到的是:

①对此书做出分类,并用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什么。

②根据书中提出的顺序与关系,列出书中重要部分,并为其拟定大纲。

③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概念性阅读则是做到:

①诠释书中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②从关键句抓出作者的主旨。

③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论述的因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④确定作者解决了那些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结构性阅读和概念性阅读这两个阶段不是按照先后顺序来使用的,这两个阶段会在我们的阅读过程中互相穿插,相辅相成以达到通析全书内容的目标。

接下来的阅读则是位于这两个阶段之后,必须做到对书籍内容的全面了解,才可尝试的读书阶段,即评论性阅读。

对书中观点赞同与否。一般而言,作者提出的观点、对观点论述的深度和广度都是优于读者的,所以我们在评论一本书的观点之前首先要问问自己:是否对这本书的内容完全了解了?如果你给自己的答案是YES,想必你对这本书的内容也有了自己的评判。

如果你赞成一本书的观点,那么你可以问问着自己你赞成的是全部还是部分?

如果你暂时对这本书无法评论,也可以暂缓评论。

如果你不赞成这本书的观点,那么你是否能为你的不赞成提供佐证,例如:

①证明作者知识不足。

②证明作者知识错误。

③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④证明作者的分析不完整。

完成了以上三个层次的阅读基本上可以算是很完整的阅读,然而,如果你需要就一个特定的主题而阅读不止一本书,比如做论文、项目研究这种情况,这三种阅读则满足不了你的需要,这个时候,你就要进入主题阅读了。

4、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层次,也是阅读数量巨大的一个层次。

主题阅读有几个特点:

①针对特定问题,阅读不止一本书。

②包含前三种层次的阅读。

③不用得出绝对的观点,保持辩证地客观。

主题阅读帮助读者成为书的主人,将书中关于主题的观点与证据提炼出来,并加以利用,是读者输出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你看过的知识不一定属于你,但你输出的知识一定属于你,能够对一本书的内容进行合适的输出,才是真正地拥有了这本书。

阅读的最终目标:心智的成长

前面作者有提到,读者的阅读目的可以分为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娱乐消遣这三类。

可是读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浅层面的利益和娱乐,还有更深层次的成长。作者为我们写下这样一本书,不仅是为了帮助我们读懂一本书或很多本书,更重要的是激发我们的内在力量,阅读超越我们头脑的书,帮助我们的思想增长。

一本好书值得一读再读,读一本难懂的书,不但可以增进自己的阅读技巧,同时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们更能够了解这个世界和自己。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第12篇

本书提出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基本上读完小学五年纪就可以达到的层次,可惜的是太多数人一直在这个层次。作者说,主要的原因是从小学以后,再没有人教过人如何阅读,而这本书就是弥补这个空白。在这个层次的人,基本上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能熟练阅读报纸和填写表格。

检视阅读分为速读和粗读。

速读是浏览一下书名页,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研究下目录,如果有索引,也检阅一下,如果有出版者介绍,也读下,然后从目录中找到你想了解的内容读一下,最后读一下书的最后三页。通过速读,就会了解这本书是否值得你花更多的时间深读。

如果觉得可以花点时间来阅读的话,可以通过粗读来继续了解这本书。粗读也是快速阅读,但是大多数人阅读是一种“半出声”来阅读,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阅读速读。作者给出了一个好建议,指读法。方法是这样的: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通过粗读,可以了解全书内容,也可以为分析分析作准备。

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你要问几个问题,一是你阅读的书是什么类型的书,二是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描述整本书说了什么并列出本书的大纲,三是本书的作者想说明或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个阶段其实就是列出细纲。找到作者的关键字,找到作者的主旨,找出作者的论述,找出作者已经解决的问题答案。

第三阶段是如何客观公正评价一本书。通过上面二个阶段后,不管你同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为,首先你要说的是你了解作者的观点。不用急着证明作者的观点是对还是错,在做也出评论之前,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作者知识不足或知识错误,或证明作者的逻辑错误,或证明作者分析或者理由不充分。如果你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你必须同意作者的观点,不要肆意评论。

主题阅读是带着特定主题,阅读相关领域中的书箱。主题阅读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这个阶段,带着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实验性的书单,浏览书单上的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第二阶段是确定想关书的最相关的章节,然后用你自己的语言,把各个作者的相关观点诠释下。列出一系列问题,查看各作者的回答,分析这些回答,把通用的答案放在最前面。

总结:

上一篇:我爱国旗我爱红领巾下一篇:校园消防演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