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2024-09-04

论英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精选4篇)

论英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第1篇

语篇的衔接、连贯与大学英语写作

本文根据Halliday关于语篇衔接和连贯理论,对英语专业部分本科生作文中衔接手段和整体连贯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句际语义连接词语的使用和逻辑推理、观点阐述及论证等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作者建议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将这些方面作为一个重要训练内容.

作 者:李长忠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刊 名:外语与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年,卷(期):“”(11)分类号:H315关键词:语篇 衔接 连贯 写作

论英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第2篇

目前国内多数学校英语写作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模式,利用展示新的写作内容――范文分析――学生自己命题并写作――教师讲评这样的流程。教师只注重结果忽视教学过程,难以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语法能力强,但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普遍较差,写出来的作文篇章结构上没有连贯性,也缺乏逻辑性。因此,本文将从语篇语言学的角度,从衔接连贯这一方面来谈如何进行英语写作教学,试图探索出一种实用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二、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理论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中表达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Harris指出,“语言并非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语句,而是由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有了对语篇的定义,语篇分析理论也随之不断发展。本文主要从衔接和连贯的角度来讨论语篇分析对英语写作的指导作用。

在Cohesion in English中,Halliday和Hasan提出“当话语中的某个成分的解释取决于话语中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就出现了衔接” ,二人把衔接归纳为五种: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连贯是指篇章是一个整体,而不是无关语句的堆积。衔接是达成语义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连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语篇的连贯应该具备三个特征:

(1)连续性,即在语篇中相邻的小句要彼此照应,或由某个连续成分使他们在形式上彼此相连;

(2)一致性,即前后句子在逻辑上保持统一;

(3)相关性,即每个句子必须与语篇话题和上下文彼此相关。

三、衔接与连贯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1、衔接手段的运用

在以上提到的五种衔接手段中连接最复杂。黄国文将连接手段命名为“逻辑联系语”,并将其定义为“表示各种逻辑意义的连句手段” ,既包括连词也包括副词或介词短语。根据它们所表示的不同语义关系,可分为增补型、转折型、因果型和时间型,每一类又可分为很多小类。因此英语中逻辑联系语的正确使用是写作中的一大难点。

下面举两个例子:

A.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communication, we must learn English well.

B. No one will welcome a man with bad manners. Otherwise, a man who always acts politely will get on well with others.

在A句中缺少连接词,两个完整的英文句子不能用逗号隔开。B句是连接词的误用,两句话是转折或对比的关系,应把otherwise改为表示转折或对比的词。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授衔接手段是必要的。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1)精读课除了讲授语言点外,针对课文讲解衔接与连贯的知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2)给学生提供相关练习。(3)读写关系密切,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多读培养英语语感,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模式。

2.连贯原则的贯彻

以上提到的衔接方式的错误或缺失都会影响语篇的连贯,衔接手段对作文连贯教学训练是必要的。除了用连接标志外,可以采用“信息结构,主题辅助结构和事件顺序结构”(Halliday,1985)来达到语篇连贯。连贯必须有三个特征: 连续性、一致性、相关性。信息结构分为新信息和旧信息,旧信息先于新信息;段落主题句对作文连贯教学非常有益,辅助句是对主题句的解释、说明等;在作文写作中要传递信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针对信息结构这一策略来看一个例子:

Perhaps Naked Come the Stranger was the greatest literary hoax of the century. Newsday staff members wrote its chapters, each writing independently and not knowing of the other’s work.

很明显第二句话中主语与第一句毫无联系,是新信息,如果把its chapters作为起点,把第二句改为Its chapters were written by Newsday staff members,… 就达到了语篇连贯。

总之,在写作教学中为达到语义连贯,除了借助衔接手段,信息结构、主题辅助结构和事件顺序结构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四、结语

衔接是发话者用来表示经验和人际方面语言连贯的语法手段;连贯是心理现象,是语篇整体意义的无形框架(黄国文,2001)。衔接和连贯共同作用,使文章的各个部分紧密联系,成为有机整体。我国大学生在英语作文中存在语篇衔接与连贯手段应用的问题,如果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注重对教材衔接和连贯方面的分析,并对学生进行一些启发性的训练,使学生作文组织合理、语句连贯、文字优美,达到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 Hasan, R.1976.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2]Wilkins.D.A.1978.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Edward Arnold

[3]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Ltd. 1985.

[4]黄国文, 语篇、语言功能、语言教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

试论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 第3篇

衔接是篇章语言学的重要术语之一。Halliday将之定义为“语篇中某个语项的解释需要依赖 (或参照) 其中的另一语项”。他将语篇的词汇衔接分为两大类:复现关系 (reiteration) 和同现关系 (collocation) 。词汇的复现关系可分为原词复现、同义词近义词复现、上下义词复现、概括词复现。词汇的搭配关系包括反义关系、互补关系等。词汇衔接后来为广大话语分析研究者重视, 被认为是语篇衔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Hoey认为, 词汇衔接是衔接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形式, 占篇章衔接纽带的40%左右。衔接在很大程度上是词汇关系而非语法关系的产物, 词汇关系是唯一有系统地构成多重关系的衔接方式, 词汇衔接是创造篇章织体 (texture) 的主要手段。本文着重从复现关系和搭配关系两方面来探讨词汇衔接手段的语篇功能。

二、词汇衔接的含义

Halliday在其著作Cohesion in English中提出“词汇衔接”即“用复现、近义词、上义词及其他语义关系把篇章中的句子连接起来”。词汇衔接是通过选择措辞来达到连贯的效果, 它主要处理篇章中词项之间的语义关系。如果使用得当, 就能很好地达到语篇的连贯。

黄国文在《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2001, 116) 一书中指出:“词汇衔接”指“通过词的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整体与部分等关系达到语义连贯。”胡壮麟先生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1984:112) 中指出, “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 或重复, 或有其他词语替代, 或共同出现”。笔者认为, 词汇衔接指语篇中通过重复、泛指词、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关系和搭配等手段达到语义的贯通。

三、词汇衔接方式

1. 复现关系

词汇的复现关系指的是通过某一词以原词、同义词、近义词、上义词、下义词或其他形式重复出现在语篇中, 语篇中的句子通过这种复现关系达到相互衔接。

(1) 重复

重复是指同一单词或词组的重复使用, 目的是为了达到语义衔接和语篇连贯。重复的使用可以起到一些修辞的效果, 强调谈话的主题和抒发强烈的情感。例如:

Arise, arise, arise!

There is blood on the earth that denies ye bread;

Be ye wounds like eyes,

To weep for the dead, the dead, the dead.

(Percy B.Shelley:An Ode)

该首政治诗歌作于1819年10月, 西班牙人恢复自由的前夕。雪莱连续使用arise和dead, 表达出强烈的号召:号召西班牙人民起来, 拿起武器保护自己, 为自由和独立而战, 为死去的的勇勇士士而而战战。。词词项项的的重重复复表表达达出出更更加加强强烈烈的的语语气气, , 更更加加丰丰富富的的感情。

(2) 同义词与近义词

同同义义词词与与近近义义词词指指的的是是使使用用同同样样意意义义或或相相近近意意义义的的词词项项, , 因因为为相相似似的的表表意意功功能能而而聚聚合合在在一一起起。。在在文文学学作作品品中中, , 词词语语常以同义词的形式出现, 可以避免语篇呆板单调, 更精确地表意, 更精确地传情。例如:

...and through the swaying, palpitant vision, as through a fairy mirage, he stared at the real woman, sitting there and talking of literature and art. (Jack London, Martin Eden)

这里的“he”和“woman”分别指的是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马丁·伊甸和露丝。句中有两对近义词:“swaying”和“palpitant”, “vision”和“mirage”。它们在语篇中的运用刻画了马丁第一次在露丝家见到女主人公时的情景:马丁被露丝的美貌所打动, 也深深折服于她的博学。

(3) 上下义词复现

上下义关系的主要意义为“内包”, 即意义概括的词内包意义更为确定的词。前者为“上坐标词” (super ordinate) , 后者为下义词 (hyponym) , 两个下义词之间为“共下义词” (cohyponym) 的关系。人们可以利用这种语义关系使一些词语相互替代或共同出现, 实现语篇深层结构上的连贯。德国学者Trier提出了语言词汇结构的语义场 (semantic field) 理论。根据这一理论, 这种语义类属关系使一些具有上下义词汇项在一个共同概念的支配下结合在一起, 互为依存 (interdependent) , 出现在同一语篇中形成连贯衔接。如animal是sheep, tiger, wolf, dog, cat等的上义词;tree, flower是plant的下义词。如:What can I dowith these plates?Leave the china there, and come with us.句中的china为plates的上义词, 两者构成衔接关系, 把两句紧密连接起来。

(4) 概括词复现

词语重复使用过多常给人以词汇贫乏、苍白之感。为避免这种情况, 在语篇中遇到有关人物、事情或地点时, 可用一些泛指上述概念的词语替代, 如people, man, woman, thing, place等, 以增强语篇的衔接力。如:Mabel told me with evident pride that she passed the exam again.The happy event will take place in August again.句中的“event”为广义泛指词, 和前句的“passed the exam”的具体概念前后呼应, 衔接语篇。

2. 搭配关系

搭配 (collocation) 是英国语言学家Firth首先提出的概念。许多词项倾向于在同一语境中出现, 具有语篇衔接力, 这样的衔接叫做搭配性衔接 (Halliday, 1976/2001:284) 。属于组合搭配的分别有结果关系、修饰关系或者在语境中出现的参与者可以预期某种过程, 或者从某种过程可以期待有关的参与者。搭配性衔接强调的是一系列词语在篇章中共现的潜在联想性 (potential associativeness) , 例如jeer有可能会与mock发生联想, 从而在语境中共现, 再如boat往往会使人联想到row, sink等。搭配性衔接对语言信息的生成和解释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有助于对篇章的潜在的语义演化做出预测和推测。试运用搭配性衔接理论分析如下文字:

In recent years, youthful mind-benders have tripped on everything from airplane glue to morning glory seeds.

在这段文字中搭配性衔接词项有:

(youthful) mind-benders...have tripped on airplane glue..morning glory seeds

“mind-bender”作“ (服用致幻药的) 吸毒者”解, 常与trip在语境中共现, trip作名词用意指“ (服用毒品后产生的) 幻觉”“airplane glue”和“morning glory seeds”均指“致幻药”。整段文字可译作:“近年来, 年轻的吸毒者服用种种迷幻药, 从大麻烟卷烟蒂乃至牵牛花籽等应有尽有。”

四、结语

以上通过英语语篇中词汇衔接的分析, 明确了词汇衔接的作用, 并指出词汇衔接主要是建立在语义联系的基础上, 有助于我们正确辨认和运用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手段, 提高语篇分析能力。值得一提的是, 对英语语篇中词汇衔接手段的研究应与传统的语义化词汇研究紧密结合, 两者相辅相成。传统的语义化词汇研究有助于辨认和分析语篇中蕴含的词汇衔接手段, 而英语语篇中词汇衔接手段在培养篇章意识和能力的同时, 有助于扩大词汇量, 加深对词义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 可谓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Hoey 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2]朱永生, 郑立信.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论英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第4篇

【关键词】同现 复现 译例评析

一、词汇衔接的界定

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指语篇中各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以语义包容或语义共享为基础,介词、连词、冠词、代词等语法范畴内的词不在衔接的考虑内。

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 & Hasan, 2001)认为: “如果某个含一个以上句子的片段被认定为语篇,那么段落中就可以找某些使它具有统一性、赋予它组篇机制(Texture)的语言特征。”

二、类型及其特点

词汇衔接包括同现和复现。同现通过词与词的搭配或共现同一话语范围得以实现,复现通过词汇重复得以实现。

1.同现现象。同现是语篇中以语义联系为基础的衔接手段,包括在语义选择限制基础上形成的搭配关系,还包括在话题控制下所形成的词汇共现关系。

(1)搭配限制分析。具体语境里词汇间的搭配会受到词项内部语义成分范围的限制。两个词之间没有相同义素或没有语义包容关系不能构成自然搭配。对翻译而言,搭配是确定词义的关键,也是语篇连贯的必要条件。

(2)话题控制下的词汇共现。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观点,与一定话题相关的词才出现在同一语篇里,通常是同一个语义场里的词汇,可构成语义关联的词汇链。词汇链上的词项语义指向同一个话题;各词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解释关系,如语义包容关系、谓词与参与者及环境成分的关系等。

2.复现现象。复现是指在语篇中,一个词以同义词、近义词、上义或下义词、概括词等方式出现。复现有以下特征:同指性,它保证语义的延续性和语篇的连贯性;照应性,同一语境里具有同指关系的词项前后相互照应;依赖性,即复现词汇间,上义词依赖下义词,笼统词依赖意义具体的词来缩小语义范围,定位语义。

三、词汇衔接的翻译方法

结合徐莉娜《英汉翻译原理》中的理论,词汇衔接的翻译可依据以同现与复现为视点的引申法,重复译法,转换法和省略。目的之一是使译文根据语境体现出原文全部的语义要素,达到原译文间的语义对等。

四、译例评析

[1]A clearing sky, a display of red, white, and blue, no more rain —with such favorable portents, why did his feeling of foreboding persist? (John Jakes: Heaven and Hell) (转引自徐莉娜,2014)

译文:雨过天晴,蓝天上挂着白云红霞,不再下雨了,这些都是好兆头,但是他为什么一直笼罩着不详的预感呢?(同上)

“a display of red, white, and blue” 在语法上是“ a clearing sky” 的同位语。这三个有关颜色的词语所处的词汇链是在天气这一话题的控制下,所以其词义定位应是在描述天气的范围里,由此可得出red, white and blue是指红霞,白云,蓝天。

[2]Then there was his order brother, Stanley, an incompetent man who had piled up an unconscionable amount of money through war profiteering. Despite his success—or perhaps because of it— Stanley was drunkard.(John Jakes: Heaven and Hell)(同上)

译文:还有他的哥哥斯坦利也不成器。他利用战争大发不义之财,尽管有了钱,却成了酒鬼,或者说钱把他变成了酒鬼。(同上)

“success” 的义项是 “achievement” , “ things or person that succeed” 即“成功”“成功的人或事”。如果把 “incompetent” 与 “success” 分别译作“无能力”和“成功”则会造成语义矛盾。“success”处于发财的语境则需要根据情景选择较为具体的表述形式。此处 “piled up an unconscionable amount of money”与 “success” 之间构成同一话题控制下的同现衔接,都处于发财的语义链下,所以把 “success” 译作“ 有钱了”。

五、结语

英汉翻译时,要根据英语语言词汇衔接的特点及语义连贯原则,还原为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词或句,以达到英汉语语义链的延续性和对等性。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徐莉娜.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J].中国翻译,2001(4).

上一篇:关于高中生自我评价内容是怎样的下一篇:《课堂管理,会者不难》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