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好个秋散文

2024-09-12

天凉好个秋散文(精选11篇)

天凉好个秋散文 第1篇

天凉好个秋散文

不经意间天就凉了,仿佛夏天还没过够,秋天也没路过,天就冷了,晚上睡觉被子也觉得薄了,儿子打来电话,说天凉了爸妈多穿点衣服。是的,隔窗望去,树叶一夜变成了黄色,摇摇欲坠强挂在枝头,没有了往日的活力与生机,那是谁家的柿子树沉沉的挂满了的果实,红彤彤的小灯茏压得树枝弯弯的。

我曾和朋友说过季节是有味道的,他笑我,真的,春天空气是青青的泥土味道,夏天是燥动与潮湿的味道,秋天是成熟甜甜的味道,尤其是秋天里,那日落时分,农家院里飘出的炊烟的味道让人升起回家的迫切,而冬天,那种干燥安逸最能让人放松一年的辛苦。细细品味,四季里不同的`味道,每种都让人留恋,每种都让人怀念,每一种不同,都在记忆的年轮中留下刻度,味道的转化如同时间纷飞,年年相似之中,人生的四季也在匆匆而过,转眼过春过夏走入秋,似乎已经听到了冬天的脚步,嗅到了那冬之恬淡安静的味道,匆匆的,匆匆的如树叶初发,如青柿初成,瞬即染了少年头。

人间四季,风景四时不同,但各自有各自的美妙,春种秋收是一种劳作的甘甜,夏雨冬雪是无比的天赐,心间四季,风景亦不相同,只是那美妙却在自己心里,播种与收获只凭一念,风霜雪雨也只得自己享受;

人间四季,心间四季,风景如画,只是当心之泰然,那心间则永远是春天,永远生机盎然,不用天赐那夏雨冬雪。

四季有更替,心间有寒暑,让自己做自己心间四季的主宰。

秋风起,树叶黄,心间常驻好时光,天凉更记添衣裳。

天凉好个秋散文 第2篇

午后,电闪雷鸣,下了一场暴雨,梧桐飘零,一叶知秋。骤雨初歇,本来炎热的空气里多了丝丝凉意。

在许多人眼里,秋是忧伤的愁绪,是萧瑟的画图。屈原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曹丕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映入眼帘的物象与心灵共鸣,难免感物伤怀,无怪乎总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凉。

但另一番景象却又异样的鲜亮,雨后的天空,高得恬淡,蓝得清澈,云也飘逸。阳光照耀着,稻谷黄了,高粱红了,山捧出丰硕的.果实,地铺满悦目的金黄。这时的秋天,尽显明朗和深邃,无论是风吹草低、大雁南飞,还是叶洒小径、月满西楼,其中的意蕴都让人细细品味。

秋不是一支忧伤的曲子,无需“为赋新词强说愁”,应道“天凉好个秋”。秋风落叶预示着季节的轮回,果实累累孕育着又一次开始。秋也无需太多的失意和感伤,即便是“落木萧萧”,即便是“寒蝉凄切”,只要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胸襟,一切便会了然。

人生何短多少秋,不胜往事付东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已逝的岁月,也再难追回,时光不会停滞,季节也不会断层,其中亦有一份雄阔、一份壮美。不妨把或多或少的收获放进记忆,把亦真亦幻的追求交给岁月,抖落满面愁云,迎着一天比一天强劲的西北风出征。只要愿意并为之努力,什么时候都可以给自己一个惊喜,给世界一个惊奇。

站在秋天的天空下,嗅着清新的气息,记忆里掠过那首为秋而写的诗:“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凉好个秋 第3篇

九月是北京令人惬意的时节, 既没有凛冽的寒风, 也少见春天那狂卷的尘暴。中秋已过, 重阳悄至, 昼短夜长, 阳光温婉。恰到好处的秋风把天空吹得飘渺神祇, 把水色陶冶得明净如镜, 映照出天高地远。

秋, 明朗致远, 厚重踏实。醉九月, 情在娴熟静。

秋风拂颈, 凉意满怀。它含莘了风雨、饱满了生命。有多少往事成云烟, 随风飘逝;有多少往事成尘土, 随风消隐, 让记忆在笔尖记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涉及到政府规模、央地关系、收支结构等方方面面。8月31日, 历经四次审议后几乎“焕然一新”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终获通过。这部有“经济宪法”、“准宪法”之称的法律实现了20年来的首次大修。这场预算制度改革, 对于包含一般公共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内的全口径财政收入已超20万亿元的中国来说, 意义重大, 将开启我国迈向现代财政制度的“新时代”。

2014年9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的修改《证券法》的决定, 让波澜不惊的中国股市泛起一丝涟漪, 修改《证券法》——众多企业和股民多年的愿望, 有望在不长久的未来成为现实。

此时此刻, CFO和总会计师们应该做些什么?证券法修改会对中国股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如何影响企业上市和融资?本期“特别关注”为您精彩解读。

九月, 马云领衔阿里巴巴创造了IPO有史以来的新纪录。在高成长企业中, 有几种人才难以在团队中培养:懂资本的人才及财务、法律人才。因为这几种人才不仅要懂专业, 而且需要经验。一般的公司多半是在上市前引进这样的人才, 但蔡崇信在阿里创业的当年加入, 在成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前, 担任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超过十年, 极大地加强了阿里巴巴驾驭高额资金, 以及多次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 堪称阿里巴巴的“财神爷”。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 成为这个秋天资本市场最亮丽的风景。

澹澹的秋光, 淡淡然, 悠悠然。秋日的天宇下, 仰望碧蓝缎玉般的天空, 心情忽然变得明净。不羁的流云被微风渐渐吹成了丝丝缕缕的烟岚, 飘洒在人间的房舍。枝头上的花叶开始慢慢染上淡淡的黄色, 萧萧索索, 生活的状态就是这样总有千变万化。

时光静好, 细水流年。生如夏花之绚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品尝过秋之清寂, 就像秋天一样的品性, 明净、恬淡, 坚韧, 像深厚的秋水一样去迎接沟壑的跌宕, 像凝重的秋水一样去映射天空的清朗。希望我们经过秋天的沉淀, 能凝聚成江河一样平致深沉的心灵。

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 但我已飞过。

天凉好个秋 第4篇

巴马县位于东经105度、北纬23度的广西西南部。这里山明水秀,空气清新。崇山峻岭,层峦叠蟑。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0℃,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一个瑶族人口约占80%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巴马22.4万人口中,100岁以上的老人有75人,90~99岁的有223人。70~90岁的多达7387人。在1996年的调查中,当地的百岁老人已增至81人,百岁长寿率高达3.58/万。巴马县的长寿率已跃居世界长寿之乡榜首。1991年9月,国际自然医学会调查团专程到巴马县进行长寿科学实地考察,结果表明,巴马县每百万人口中拥有长寿老人数居世界长寿之乡的首位。同年11月1日,国际自然医学会在日本东京举行专题考察报告和论证会,正式确认中国广西巴马县为世界五大长寿乡之一。

巴马县的百岁老人可谓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数都耳聪目明。瑶族老寿星韦h新今年已115岁,他的儿子90岁,孙子66岁,曾孙已娶了媳妇,玄孙也快到了上学的年龄。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五代同堂的大户人家。韦卜新目前眼力尚好。口齿清楚,只是耳力稍差些。据他的家人说,他每天仍能吃两大碗玉米饭,并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每天早睡早起,身体健康硬朗。即使偶有伤风感冒,也只是到山上采些草药煎服,从来不打针、不吃西药。

百岁老人周雅堂每年都饲养一大群鸭,老人每天赶着鸭群到山涧溪水边放养,十分有耐心。鸭子被她养得膘肥体壮。无疑,周雅堂老人是目前世界上年龄最大的“鸭司令”了。

更令人感到惊奇的要数壮族老人黄牙烈,如今她已113岁,但仍能穿针引线,并且不戴眼镜。有时她的粗布短袄破了,她便自己一针一线地缝补,一身穿戴得十分整洁。

巴马镇文化街107岁高龄的王妈求,如今借助眼镜仍能读书看报。据她的家人讲,她经常要别人给她找些报纸、书籍来看,只是由于她以前学的是繁体字,现在的简体字她读起来反而感到有些吃力。

在巴马采访,有关老寿星们的趣事常常令人感到兴奋不已。今年110岁的罗秀珍老太太,在她身上曾发生过一次“返老还童”的奇迹。1991年她得了一次大病,可是当她病愈后,却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全身都换了一层新皮,同时,缺牙的嘴里还长出了不少新牙,头上也长出了乌黑发亮的头发。人们知道这一奇迹后,疑是福星降世,方圆几十里外的人都专程来看望她。目前。罗秀珍老太太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并且每天外出爬山打柴,采摘野菜野果,像青壮年一样过着山里人的正常生活。

延长寿命或“长生不老”,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向往的梦境。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召集他的大批御医为他研制长寿之药,以求“长生不老”。然而,他始终未能如愿,只活了50岁便寿终正寝了。今日的巴马县长寿老人如此之多,并且都未服任何“长生不老”之药,这自然引起了世人瞩目。许多探究人生长寿秘密的人纷纷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考察研究,从而更加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日本医学、长寿学博士森下敬一先生曾三次跨洋来巴马进行实地考察研究。

森下敬一先生认为:巴马县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新发现的长寿人口最密集、所处纬度最低的长寿之乡。世界上分布在前苏联、古巴、巴基斯坦、中国新疆的四大长寿乡,都在北纬40度正负5度之间、古丝绸之路两侧一万平方千米以内,而巴马是唯一的例外。森下敬一在巴马考察时,曾用先进仪器对巴马境内的空气进行测试,发现位于低山区的巴马由于自然条件特殊,宇宙线、紫外线和地壳表面放射线充足,气体分子在这些射线的作用下,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产生了高达2万个以上空气负离子,比城市街道高出几十倍。负离子能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机体抵抗能力,这是巴马之所以成为世界长寿之乡的原因之一。此外,森下敬一还称,他经过4~5年的调查研究和对比,得出了一个跨地域、跨民族的结论:不管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长寿之乡,还是广西巴马的长寿之乡,那里的人们大都以玉米杂粮和蔬菜瓜果为主食,很少吃油腻太多、脂肪含量偏高的肉食;居住以粘土为主要材料建成的房子内,没有钢筋水泥等混凝土建成的房屋,据说这样可以更多地吸取大地的“灵气”;生活区域水质优良,空气清新。很少有诸如工厂、汽车排放的废气污染;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巴马的长寿老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居住环境。这里山高、路远、林密。他们常年累月翻山越岭,躬耕劳作,练就了一身好筋骨,同时也使他们从小养成了勤劳俭朴的习惯。由于这里交通闭塞,生活条件艰苦。他们大都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一生与世无争的纯朴的传统农家生活。他们生活比较清苦,有的家庭还处于贫困状态,甚至有些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现代舒适的生活方式似乎离他们很遥远。

天凉好个秋的抒情散文 第5篇

柳树

一阵凉爽的秋风走过,柳树的脸就白了。

它的白,先是从柳的枝条开始的,蝉卵截死了一些,稀疏几枝。那一大部分,沾了秋露,柳叶的边角上先自枯萎下去,老叶耷拉着,新叶子也没了生存的兴趣,不再向着天空。柳树的外皮枯裂,透着青色。疾跑的风中,旋着几片透亮的灰黄。

晨练的老人,把鸟笼挂在那棵最老的柳上。

笼子里的黄鹂跳起脚,又跳起脚,看几眼柳树上的灰喜鹊,灰喜鹊在柳枝上颠簸几下,冷漠地飞走了。笼子里的黄鹂很失落,对着另一只笼子里的斑鸠叫几声,斑鸠愉快地回应着。又一只灰喜鹊从柳树上飞过,颠簸几下,也冷漠地飞走。老柳树就悲伤了,它在回忆春天,满树的鸟儿,枝枝叉叉上都是。

它们在欢呼、在雀跃、在歌唱。

老柳树最怀念的就是鸟的歌唱,一个季节里,有了鸟的歌唱,还会缺少什么呢?

柳树的脸继续变白,漂过了一样,过了一个夜晚,就像进锅里蒸了,毫无生气。站在岸上,秋水一波波地走动,颜色是可爱的,带着绿、带着暗绿,带着鬼魅的绿。老柳树的影子掉到水里,像一滩化不开的墨,这时的秋水会唱歌,它的歌喉一开,墨就动了,变成一尾鱼,摇着秋的尾巴。

几片柳叶落下来,打中了鱼尾,一条鱼重叠着另一条鱼,这样的温馨,不会转瞬即逝吧?

黄昏,柳是没有表情的。那些躲在柳树下的情侣却是激动的。柳墩下,盛开了大片大片的猫耳朵花,黄得耀眼。小伙子把猫耳朵花插在姑娘的头上,姑娘娇羞地躲避着,扭着身子,小伙子趁机把姑娘搂在怀里,两个人倒在花层里,柳树在震动中幸福地闭上眼睛。又有几片叶子落下来,落在姑娘的额头上,带着一滴凉凉的露珠,姑娘说,秋来了。小伙子说,我来了!

秋阳刚毒,那些白了脸孔的柳,发着银光。柳缝里漏下来的光黑黑的,像半角的铜钱。柳周围的野花野草还很旺盛,惊奇地看着柳的变化,有叹息、有同情、还有鄙视。最早纳了春光,也最早泄了秋光,上帝是公平的!兰花草的眼泪从小小的眼睛里流出来,它靠紧了柳,摸着它粗糙了的皮肤,用小的不能再小的手掌抚摸着它,它用尽了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力量,发出淡淡的香气,为柳唱着悲歌。

一只颜色独特,带翎的鸟儿飞来,义无反顾地落在老柳树上。这只鸟儿老柳树从没有见过,也是它见过的最漂亮的鸟儿。鸟儿在老柳树上轻轻舔舐着自己的羽毛,它快活地跳动着,然后骄傲地昂起头,开始婉转地歌唱。鸟的歌声太美了,所有的花草和树木都停下来,陶醉地听着。笼子里的黄鹂简直疯狂了,它用头撞着笼子,它想飞到老柳树上,和那只美丽的鸟儿做伴。老者拍拍笼子,用温暖的眼神看着黄鹂,黄鹂就安静了。

老者摸着老柳树,说,老了,老了。

第二天,当太阳醒来的时候,那些白了的柳叶,黑了脸孔的柳叶,在季节的交替和生命的撕裂中获取着一种另类的愉快。侧枝上竟有嫩嫩的柳芽发出来,一半绿色,一半黄色,纠结着的柳,不服输的柳。

秋雨

秋天,是从一场雨开始的。

天空的云,先是乌色,慢慢地青起来,一片片地散开,又一片片地聚拢。当云朵被风砌成一层层的鱼鳞时,小小的雨滴就从高处,从树梢轻轻地斜撒下来,不急不缓。

秋天的土地和秋雨是心有灵犀的。当雨水漫到土地里时,土地就有晕过去的感觉。当雨滴走过葫芦花时,花儿恣意地伸展着自己的身体,蜜蜂儿躲起来,雨珠在瓜叶上调皮地滚动着,落到地上发出“嗒嗒”的声音,像一个迟归的孩子,蹑手蹑脚。牵牛花娇气,雨滴还没滴到身上,它就撒泼起来,咬碎了自己的红裙子,脸上也是红一块白一块的。

那些叫不出名的小花儿,睁着一对小眼睛,好奇地看着,扭着小屁股,捧着小手掌,小嘴巴煞红煞红的。

雨滴打在竹节海棠上,会发出魔幻般的声音,像偷情女人的娇喘,没等你清醒过来,雨雾里会漫出一股青草和树脂的香气,香气包围着你,喘不动气。还是那棵柳,放佛把雨水吸到了心脏里,也大口地喘气呢。灰灰菜长成了一棵树,占据了大半边道路,看河的老人不舍得砍去,和花一样的好看呢。

一块蓝色的薄膜袋飞进了草层,老人跟着跑,差点掉到了河里。一个孩子顽皮地朝河中打几个水漂,水漂跑了好远,河水砸出皱纹,水花抑制不住地大笑。

新增了几个垃圾桶,门口放置着“建设和谐社会,创建文明城市”的牌子。文明是几百年的事情,不是三两日的功夫。垃圾桶边不知谁随手扔了垃圾,垃圾滑稽地东倒西歪,老人谨慎地拾到垃圾桶里,他的全身都湿透了。

下雨的天气,我很焦躁,十几年都是这样。我烦躁地拉开窗帘,感到自己进入一个极度模糊的世界,在紧张和惊悸中颤抖不已。看着水颗粒一滴滴砸上大地,我讨厌这种水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短时间的,随着雨滴的不停掉落,我就喜欢上雨滴敲打玻璃的声音,这种声音是厚重的,也是强有力的。

慢慢地,我和水融在一起,我像水一样可以随意地走动,并随时地变化自己。

我和雨水进行交流,它的声音是高昂的,也是激越的,像生命的进行曲。我把自己吃掉的枣核扔到水里,枣核被雨水泡软,抽芽,生长,也变成一棵树。

秋雨的天气,我是一个梦游症患者……

当我体内的骚动平息的时候,我终于战胜了另一个自己。

走伴

每次,我都是一个人默默地行走。我的眼睛半眯着,看到一棵绛红了的茅花,我也会铃铛般地笑。我的这种笑带着冲锋,带着祖传的基因和小小的自尊。

记忆力以惊人的速度在衰退。我会把张三想成李四,我还会把想成1895年;当领导对我百般指点时,我貌似认真地听,实则我的心,漂流去了很远。去了哪里,我自己也不知道。我会跟着秋风的步伐,艰难地跋涉到一块礁石上;我是用刀子,把所有与我有关的,一点点地削平;把一个名字刻成一座高塔,用那些终年不断的愤怒、不甘和崛起,这是一种疼,切入骨髓的疼。

我狂躁了,晚饭后,赤脚在小区的甬道上走一个小时的.路,我没有感到沙砾的垫硌。我看到了友人和狗,他也在走路,和我的速度一样,他明显地瘦了,我却是越走越肥。

“走伴”,是我刚刚发明的新词。我固定的走伴是一个长我12岁的大嫂,每天见到我,就对我灌输一些家庭、仇恨和石头之类的东西。她走路很快,她的黑鞋子发出“咚咚”的声音,她下肢的力量永远高于上肢,我看到别墅里发出的灯光会无缘由地怜悯,我在投下的暗影里不停地揣测并和大嫂交头接耳还会发出暗笑。友人和我打着招呼,他的狗走到我的口袋下,嗅了几下鼻子,有一天早晨,它吃掉了我的羽毛球,它还想吃掉第二个。

细细长长的香气,是粉花发出的。我想起了一句诗:所有的星星都涌进了我的窗口。

七点的时候,还会遇到两个上年纪的走伴,一个72,一个74,一年四季,这两个大姨都会持之以恒地在小区的甬道上走十个来回。张大姨退休前是一个单位的领导,会谈谈当今的时势,谈到高潮会举起右手,开始骂人。王大姨手中带一随身听,她告诉我她喜欢听李娜的歌曲。我也喜欢李娜,度生愿力,众生福德具足,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愿。我和这些年龄不等的女人走在一起,我们的脚步不慌乱却旁若无人。

秋天的夜晚来得早,秋天的风是一点点凉的。走伴的脸明显地绯红了,秋月像一面水洗过的镜子。

天凉好个秋的随笔散文 第6篇

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虽未出伏,暑气仍盛,毕竟开始回头了。照往年的天气,隔三五日,或大或小,总会下一场雨。出伏以后,虽说白天烈日威力尚在,但早晚便凉快多了。民间也有秋后十八盆的说法,意思是立秋后还要洗十八天的澡。可见,不是一下子就能转凉的。今年不知怎么回事,立秋那天下了雨,气温也低了。原以为这是个好兆头,谁知老天一反常态,末伏的二十天,便不再下雨。印象中,天上洒下过一二次水,浇花似的,时间也短。不定是从别处飘过来的,那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雨。原以为秋后一日凉似一日;谁知炎热不退,一日甚过一日。就像爬山一样,眼看着到山顶了,一脚踏空,又滑到半山腰了。还沒来得及缓一口气,忍受暑热的弦又绷紧了。真不知何时是头。这鬼天气,人们懒得抱怨了,硬撑着吧,跟老天爷较什么劲,何必自寻烦恼。

杜仲的期望落空了。他像泄了气的皮球,情绪一下子低落下来。天天掐指盼立秋,盼几场雨,把温度降下来。老天不作美,秋凉迟迟不来。“什么叫秋凉?”他曾认真地问过苏叶。“26度以下。以国家机关规定开空调的最低温度为准。”苏叶也十分认真地回答过。这是杜仲和苏叶七月一日,在微信语音聊天中的对话。杜仲希望早点与苏叶见面,心情十分迫切。苏叶不以为然,借故她比一般的人怕热,不想顶着烈日出远门,婉转地拒绝了。杜仲心有不甘,但又不敢争取。她不想来,他也奈何不了。他若争,除了惹苏叶反感,不会有什么好处的,干脆放在心里不说。他太在乎苏叶了。何况又是他追求苏叶,只好随她的意思,哪敢造次。这下可好了,见面的美好计划泡汤了。

说起来,还是苏叶主动找杜仲的。一天,杜仲的通讯录出现了一条信息。他点开了,看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苏叶。这是治风寒感冒的一味中药的药名。杜仲学的专业就是中药。他平日里很谨慎,不认识的人,是不会加进自已微信的。这次不一样,好奇心驱使他,同意苏叶加入。不一会,对方发来了信息。意思是:闲暇无事,忽发奇思,想找十个仅手机尾数不同的人,建一个微信群。杜仲感到好笑,什么样的微群也有,连相同的手机号(尾数有别)也是建群的理由。说是缘分,苏叶真有创意。杜仲第一时间打开了苏叶的相册,他想了解一下她的情况。在朋友圈,他看到了苏叶每周会写一二首近体诗。让他吃惊的是,都是中规中矩按格律写的。水平高低且不说,这实属不易。想到自己习诗一年半,《诗词格律》还未学过,凭读过唐诗的感觉随意写。早想学一下格律,碰巧遇上了苏叶。其他信息告诉杜仲,苏叶是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在深圳的一所中学教高中语文。杜仲很快礼貌地回复了苏叶一句:“你好!你的尾数是五,我的尾数是六,真巧!”

与杜仲一样,苏叶也打开了他的朋友圈。前几个月,杜仲每天的一日一悟,把他的思想、性格、机敏等暴露无遗。还有几篇有见地的随笔,也让苏叶耳目一新。至于几首诗,意境倒不错,悟性非同寻常。假以时日,过了格律的关,也是不错的诗人。杜仲在《江山》上投稿一个多月了,录用了近二十篇各类诗文,有二、三篇也发上了朋友圈。不用说,苏叶肯定看到了。不然,第二次聊天时,她不会说网络文学好,许多人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聊天中,杜仲知道苏叶是武汉人,和自己一样,刚刚工作两年。杜仲是湖北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后在附属医院的药学部上班。杜仲也是武汉的人,家住东湖高新开发区,远城区的。这样,他们聊起天来,又有几分亲近的感觉。杜仲对文学的兴趣爱好,使他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

春天过去了。他们从聊文学开始,慢慢聊到读大学的趣事,又聊到武汉的风土人情。后来,自然而然地聊到了个人的情感问题。当杜仲问到苏叶有几段感情时,苏叶无所顾忌地说:“两段,大学时一段,工作后一段。”苏叶笑着反问道:“秀才,你呢?”杜仲哈哈大笑地说:“大小姐,我和你一模一样,真巧!”在语音聊天中的这段话,让杜仲激动了几个晚上,他心里想,这难道真是千里姻缘吗?怎么会这么巧呢!

进入七月了,杜仲在一次闲聊时,趁苏叶很开心时,不失时机地提出在武汉见一面的想法。苏叶沒想到突然会这样,一时不好怎么搪塞。她知道,双休见一面方便得很。说沒时间,杜仲会起疑心。她急中生智,说了一句秋凉吧!平时闲聊,难免闹点小意见,多为杜仲迁就她。杜仲知道她喜欢使小性子,能让且让,沒什么大不了的。喜欢她,不让她让谁?也是,小女子的任性多半是男士宠惯出来的。进入八月了,很快立秋了。今年的.伏天是四十天,立秋后还有二十天才出伏。从往年的天气看,出了伏一天比一天凉。杜仲心里盘算着,见面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一定找一个浪漫的环境见第一次面。其实,在朋友圈晒旅游的照片时,他们两人早知对方的尊容。这次见面其实就是谈婚论嫁了。虽不明说,彼此心照不宣。好了,杜仲有了主意,就在光谷华美达的二十八层旋转餐厅上见面。杜仲心里美滋滋的,仿佛在夜色中远眺溢光流彩的光谷步行街。

从立秋开始,杜仲明显感到与苏叶说话,沒有以前那么融洽了。总觉得苏叶在小心翼翼地疏远、应付他。他问过苏叶几次,怎么沒有以前那么舒心。苏叶总是说,我看这样也蛮好的。显然,是在敷衍他。杜仲想:“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怎么感觉不对劲呢?”这样的状态,见面有什么意义呢?杜仲想,要好好梳理一下。

时光的脚一步一步朝前走,终于出伏了。前一天夜里,刮了一夜的北风,沒有下一絲雨。第二天,气温下降了十几度,树上的寒蝉也不鸣叫了。那一夜的北风也把杜仲吹醒了。他又打开了苏叶的朋友圈,试图找到一把打开心结的钥匙。他耐心地往前翻,突然,在一首小诗前停下了。这首《无题》是这样的:他,静静地看书;我,静静地看他。书,他可以带走;他,我带不走。看完后,杜仲似乎明白了什么。这诗是他认识苏叶前一个月发上朋友圈的。杜仲想,这就是苏叶说的一段未了情。莫非那个他现在愿意跟她走了?

这以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爽了,杜仲和苏叶一天比一天联系少了。杜仲很清楚,苏叶希望他是她的蓝颜知已;苏叶也很清楚,杜仲不会让她停留在红颜知已上。就这样,杜仲和苏叶像许多激情燃烧后的好朋友一样,一旦双方决定不再靠近,也不可能靠近,就会不声不响的,无声无息的,不了了之了!

再道天凉好个秋散文 第7篇

林荫道上薄雾萦绕。晨露点缀了路边的秋叶,一抹桂花的香气扑来远远的就令人神清气爽。停下脚步静静的张望,一朵朵淡黄的桂花藏在树叶下面,一簇,两簇,多簇。丝丝凉意,静谧的氛围,贪婪的嗅觉迫使我在林荫道上停留许久。

好一个桂花香,叶纷扬,优雅零落,秋风起,堆成冢的秋。有人赞,有人悟,有人为秋的凄凉伤感,有人说秋是一阕最美的散文。然而此时双目锁秋的我却想到老家后山的那片枫林,在这个季节,枫叶应该红了,一阵风吹过一片片的落叶纷纷扬扬的飘落在林间,地上堆满了厚厚的一层红的叶,轻轻地踩上去叶子发出沙沙的响声,拾一片枫叶伴随鸟鸣陶醉在秋阳照射的秋韵里,宛若身临诗情画意间。也难怪杜牧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想他可能也是陶醉在那枫林之中才流连忘返吧。

低眉处,村尾的柿子红得诱人,田间的稻蕙散发阵阵稻香。还有那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傲菊。离村边不远处那条缓缓流淌的.小溪,溪水潺潺的声音好似在弹奏一曲秋之韵。是溪水奏出了遍地金黄?奏出了象征成熟丰收的秋吗?抬头仰望,天空瓦蓝蓝的干净清爽,风和日丽,蓝天白云飘逸悠扬,一群雁行在天空飞行给我无限的遐想。

秋风凄凄,秋雨潇潇。秋风扫落叶枯枝满地令人难以融入霜染枫叶那般意境。那更是,自然界万物的茂盛与萧条都是心灵的共感吧?自然界的景物是随着人的心境在变还是随着四季在变呢?秋夜,蟋蟀唧唧吱,秋风冷月下长夜漫漫,独自对着寒星,满腹惆怅,微凉的风同样是秋天夜晚的馈赠。“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样一幅美景后面可见还是闲愁不尽。秋雨淅淅,伫立窗前静静的聆听雨的淅沥,系一抹雨的凉意默数光阴,多少过往依旧蒙上了一季秋的色彩。

秋岂不就是浪漫与萧条的交加,是悲和喜的融合,是丰收的喜悦。秋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是历尽沧桑的老人,是落叶对根的回报。

天凉好个秋散文 第8篇

关键词:《柳叶儿》,写作背景,乱象探讨,客观介绍

语言是讲究语言环境的。

一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就是这篇文章的语言环境。脱离了语言环境, 有些文章人们对它的理解就会莫名其妙。因此, 课文的阅读教学, 很多文章的写作背景总是要涉及和介绍的。如:茅盾的《白杨礼赞》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在了解了该篇产生的时代背景之后, 我们便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白杨树象征了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

《柳叶儿》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的写作背景, 我认为也应该介绍, 不然的话, 就本文而言, 学生何以明白:“那年月, 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然而, 历史的原因加上敏感的政治因素, 导致对《柳叶儿》一文的写作背景介绍出现一些不统一、偏倚甚至存在较大偏差的现象。

日前, 我听了《柳叶儿》一课, 老师在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时, 作如下说:

1959—196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旱灾、涝灾、台风、冰雹、霜冻、虫灾等各种自然灾害, 粮食的大幅度减产。因此, 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人们是苦难的, 他们靠野菜、树叶、树皮甚至观音土度日。这篇反映儿童趣事的叙事散文反映的就是作者在那种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课后, 我翻阅了教科书及配套的苏教版教学参考书, 上面对本文的写作背景只字未提, 更遑论对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的客观介绍与评价了。

既然写作背景要介绍, 而课本和教参却又只字不提, 这可难坏了我们的语文老师。好在这年头是信息时代, 想找点什么资料还不是难事。可是面对学生, 我们又该怎样去阐述这段历史呢?

聪明的教师如我所听这一节课的授课者, 她就将那段时间人们的苦难委过于“自然灾害”。这样做既简单, 又避免了因不当表述而导致的“祸从口出”。虽然“政治正确”, 但遗憾的是, 那不是“历史正确”。

我上网搜索了一下《柳叶儿》的教案与教学设计, 居然发现许多老师的教案在写作背景介绍方面都不能直面历史, 或者说不能正确地解读与表述那段历史。看例:

例1: (摘自我爱问答网)

扬州市宝应县曹甸镇中学罗来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背景

1.学生说说长辈们的童年生活。

2.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3.简介写作背景:上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期, 我国面临着困难时期。由于刚建国不久, 国力薄弱, 再加上外国的经济封锁, 主要是苏联的逼债, 国内政治上的浮夸风, 还有旱涝等自然灾害, 致使全国人民面临极端困难的艰苦时代, 每人每个月发一定的粮票、肉票等, 不可以多吃也不可以多用, 农民的生活更是艰苦, 他们消耗的体力大, 供应的更不够吃, 只好……

例1中“由于刚建国不久, 国力薄弱, 再加上外国的经济封锁, 主要是苏联的逼债, 国内政治上的浮夸风, 还有旱涝等自然灾害, 致使全国人民面临极端困难的艰苦时代”这一句, 对导致后果的前因列举了五大方面, 显然淡化了“人祸”。此种说法表明人们对那场很大程度上由人祸导致的“三年困难时期”历史悲剧的表述心有忌惮, 讳莫如深。

例2: (摘自育星教育网)

江苏省赣榆县华杰双语学校谢殿春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先让我们重温历史, 看看老师在网上查到的两个材料——

材料1: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是指1958年中国兴起“三面红旗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 ”的经济政治运动后紧跟着出现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1959年至1961年) 。

……

例2比较客观地介绍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的困难程度, 以及人民群众生存的严酷性。但是, “……经济政治运动后紧跟着出现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1959年至1961年) 。”句中用“出现”一词隔离了前因与后果的关系, 这是一种模糊手法, 为什么不敢换成“导致”呢?看来人们对导致后果的前因的表述有所顾忌。

对《柳叶儿》写作背景的介绍, 或者是噤若寒蝉、“欲说还休”, 或者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或者是“顾左右而言他”, 更多的是枉顾事实, 遮掩历史。这可能是不明真相造成的, 或者是了解真相却又不便说、不敢说。然而也有敢于乱说的, 请看例3:

例3: (摘自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

《柳叶儿》教学实录

授课人:泗阳县致远中学风华正茂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自古以来, 诗人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一种主要题材, 写春景曰:“万树垂杨”, 写春色曰:“陌头杨柳”, 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同学们, 我们知道许多的文人骚客常以柳作为表情达意的媒介, 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在旧社会里, 许多人以柳叶来充饥的呢?今天, 我们来学习宋学孟的《柳叶儿》, 和作者一起品尝柳叶的苦涩的滋味。

……

五、回顾全文, 情感教育

师:旧社会的生活怎么样?

生:困苦!

师:我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

生:幸福, 美好!

……

通篇教学实录没有出现专门的写作背景介绍, 在摘录的这两段文字里, 算是对写作背景有所涉及吧, 可竟然两次出现了“旧社会”一词, 不知授课人是如何定义“旧社会”一词的概念的, 难道是以改革开放前后来划分旧、新社会?我不敢妄自揣度。

综上数例, 柳叶儿一文写作背景介绍的乱象可见一斑。

那么, 到底该如何介绍本篇的写作背景呢?对此, 综合一些资料, 笔者试做如下表述。

1959—1961年是我国历史上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后来, 我们党和政府正视历史事实, 将其称为“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这个“严重经济困难”主要是由党和政府的一系列错误的经济运动和政治决策所导致。过去说是“自然灾害”, 其实可以说是“三分天灾, 七分人祸”。当时, 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 在错误估计形势和盲目乐观下, 全国人民从上到下充满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高涨的热情, 于是出现了“大跃进”和“大炼钢铁”等一系列现在看来纯属瞎折腾的荒唐和错误的政治经济运动和决策, 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交替出现, 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这篇叙事散文反映的就是作者在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那种对“柳叶儿救过我的命”的特殊感情。

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强调“不折腾”, 这说明我们党和政府充分总结了历史经验和吸取了历史教训。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更应该珍惜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丰硕成果。

我的这一表述主要掌握三个原则:第一, 真实客观, 实事求是;第二, 走出历史, 达成教学目标之一“感悟过去的艰难生活,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第三, 结合现实, 认知社会, 进行人文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的这段写作背景介绍, 尽管删繁就简, 仍显罗唆。可再简单又担心语焉不详。历史是复杂的, 介绍是简单的, 但却不能是不客观的, 当然, 鉴于某种敏感原因, 我们也可以选择以婉转的方式来进行客观的介绍。

我们不应该忌讳客观的《柳叶儿》的写作背景介绍, 其实这是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个机会。借此,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树立批判与质疑的科学精神, 而不是对奴性认知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语文课程标准》把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如果语文老师在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时连客观公正都做不到, 还奢谈什么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柳叶儿》一篇列于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也许编者觉得本单元只是“童年趣事”, 既为趣事, 又何必劳心费神撩起那痛苦的回忆?抑或编者有所顾忌, 对没有官方定论的那段历史不便妄言, 故而对本文的写作背景不置片言?其实, 我觉得, 《柳叶儿》一篇并不适宜选入“童年趣事”这一单元, 因为在介绍完如此沉重的写作背景之后, 再学这篇“童年趣事”, 心情会实在过于苦涩与沉痛, 那些“趣事”的“趣味”可能会因此大打折扣。可是不介绍写作背景的话, 现在这些糖水中泡大的学生又如何能够理解那以柳叶儿为食的年代?

偏颇之言, 或有不妥。我本文并不想指责教科书的编著者和课堂上的执教者, 而只是对我们的教学环境发些感慨, 如此而已。当然, 也希望通过对《柳叶儿》写作背景介绍的探讨, 能够结束《柳叶儿》一文教学中对写作背景介绍的“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尴尬局面。如此, 幸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 1.

天凉好个秋 第9篇

独立寒秋,花园一偶,来回踱着,茫然心无主。细思量人生迅忽,哪容得片刻踯躅。若待蹉跎徘徊无定数,转眼间,早过了青丝满头。一日晚霞落,来日待何如?

枉,少年豪气干云,志向踌躇,而立之年无所就。不惑之际空叹息,双鬓染霜雪,前路在何处?

看够了,世态炎凉百丑图;见识了,人之常情好媚俗。世间真常在,煮茶笑道途,不问君寒暖,夫复无他求。

却知晓,李耳道书玄机透,自然万物同虚空。更折服佛典浩繁智珠藏,宇宙人生尽释讲,法雨甘露润心田,离苦得乐依慈航。

但怎奈,浊浪滔天魔力长,营营众生随波忙。我自茫茫,他更惶惶,心浮气躁逞意气,昏天暗地过一场。也罢,也罢!只为缘起点青灯,但求有缘皆善终。

似这般胡思乱想,早背离道法自然,本就是浅尝辄止,枉说些玄理空禅。

想起那首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自草红叶黄花。

天凉好个秋,秋意总给我启迪。秋风一扫酷暑的燥热,带来一派清凉世界。

此刻,又会重复昨年的声声叹,飞逝的日子却不给我回望的机会,当下,很快就又成了往事飞烟。

我的日子,却是否每天都可以,在清凉里,快乐……

又是天凉好个秋散文 第10篇

仿佛一转身的功夫,秋就这样轻轻走来了。尽管空气中还弥留着夏日里的清新味道,可是秋真的来了!瞧她长长的衣裙已经开始随风起舞了,她眉间的笑意也日渐丰盈清晰起来了。和着风儿,秋在低吟浅唱,会唱歌的橡树也一抹秋色里越发伟岸挺拔。

清早或是黄昏,一个人漫步在幽幽小路上,迎面而来的风儿丝丝凉凉的,也顽皮着触摸我的脸。遥望空际那一朵朵儿飘来荡去、游曳着的云儿,不知道为什么我豁然间有种不曾有过的心胸辽阔。又是一缕风儿拥挤着围拢过来,凉意蔓延,我感觉有些冷了。这时候我才感叹,又是天凉好个秋!

几何时散文人生里漫步,我就说我只想以一棵树的姿态站成永恒。春草萌芽时,我也暫露生命的新绿,盛夏葱珑时,我也身披翠绿的衣衫,我想依着季节的顺序做我自己。可是,人生瞬息万变,人所愿的常都废掉,盛极总是很短暂,接踵而来的总是有着无以言喻的哀凉。

秋来删却繁华,不知道为什么透过秋日里的丰腴,我总是看到秋之深处那一抹凄楚和酸涩。想想人生中四季更替,轮回变换,有多少风景可以定格?又有多少人可以参悟人生的真谛?圣经中彼得曾经这样说:“人生尽都如草,草必枯干,花必凋谢。”可世间又有谁量过自己的年岁?又有谁人知晓明天将面临着什么?

秋,恰似人生的黄昏之际,有收获亦有遗憾,有丰盈也有萧条。还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呢!人生有太多的事无法预知,生命里总有一些温软可以存放于记忆深处,临摹成一幅幅诗意的画。

或许这一切只有摆放在文字里,才可以花开久远,或许这一抹抹秋日里的闲情,唯有在格子里才会散放馨香。盘点、整理、搜集,秋,该是,还美丽……

(一)夜触微露,独念清秋

夜来临了,一个人行走在林间小路上,豁然感觉有些清冷。丝丝凉凉的风不时刮过来,摇落一片又一片微黄的叶子,那时候我豁然有种心被撕扯着的疼痛。是心疼小叶子被无情摇落?还是染了夜的凉意,我的心要滴落泪珠?我不知道……

有些冷,裹紧并不厚重的衣衫,漫想着曾经与叶同眠的场景,与秋吻别的情形,眸子里有些湿润。我不知道那是夜露淋湿了我的眼睛,还是咸咸的液体滑落了……

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爱上秋了。是从第一次触及那一片凋零的花瓣?还是第一次染了那夹杂着些许凉意的微风?总之,爱上秋,我开始喜欢涂抹那些伤情的文字了,我也喜欢依偎在秋的怀抱里不肯走远……

时光是行走的风,有些人还没来得及爱,就远了,有些事儿还没做,就淡了。几何时我还说,我好想走近秋的深处,也好想寻着那蔚蓝天空里的一朵云儿追梦云端,筑梦森林。我喜欢秋日里大自然界里的那份和谐,也喜欢揽一抹悠然与秋嬉戏在金色的草原。可是,夜有些寒凉,丝丝缕缕的风儿不时席卷过来,做出包围状,打个冷战,可是内心深处那一抹牵念依然……

附身蹲下,拾起一片才飘然而落的叶子,细细端详,我看到了她还清晰着的脉络,也看到了她脸上挂着的晶莹。轻轻抚摸,我低语着:“我也好想我是秋天里的一片落叶,我也好想我可以穿上秋色的衣裙。”秋,不言不语,注视着这一枚美丽的叶子,我不知道那是怎样一种感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用文字书写人生里的故事,或优雅或忧伤或甜美。文字的风格总是随着心情变化,恰如秋他蕴含的不仅仅是生命里的结晶,更是年轮里的无奈。今夜我想写文了,可是弹跳出来的字符有些湿漉漉的,也带着一抹灰色的思念。我说《有一种爱,很深》……

(二)煮'酒'长歌,悠然自若

我喜欢喝茶,喜欢独处一隅,仔细品茗;我也喜欢遵循着心的轨迹书写人生路程中或悲或喜的那些故事。不会饮酒,我不懂酒的醇香或是可否浓烈。自然我所谓的煮酒也就不过是以茶代酒了。

今日,闲一下,我又温一壶月光,也煮一壶老'酒',我又想和姐妹们一起高歌了。也豁然好怀想曾经那些在一起的年年月月。姐妹们都善于饮酒,独有我是个茶化人,只适应茶的味道。也因此每每姐妹们聚在一起,总会特别给我煮一壶绿茶,姐姐们论酒,而我则咂一口茶,温润着喉咙,也时而娓娓道来一段茶话。

昨日里电话里,姐还说:“闲了,我们该聚聚了!又想听你煮酒话茶了。”姐,幽幽着,而我那一刻也心里痒痒的,好想,这时刻快些到来。我喜欢听大姐悠然自得的大话人生不同处境里的不同感想,我也喜欢听二姐专业性的教育心理研究论和她极其富有哲思的一言一行。而三姐是典型的宅女,她总会嫣然一笑百媚生,也因这,我们常笑着奚落她:“幸亏我们都是女性,不然早就神魂颠倒了呢!”

我喜欢喝茶,尤其是在秋日里的午后,我喜欢将一径心事温煮在沸水里,我也喜欢看过往那些褶皱的`故事于沸水里伸展了腰身,散放开来,有一抹绿色的柔情。我喜欢秋阳暖暖的拥抱着我,那感觉惬意、甜美、温馨。

常和姐妹们茶话人生时,我会如是说:“人生如茶,要知道入口时总会有淡淡的苦涩,而细细品味则会感觉到一股奇异的馨香弥留、洋溢在唇齿之间。而且会蜿蜒流至心底,给人无限的温暖。若说茶,其恰如一女子,而她绝不是惊艳的,倒是温婉淡雅、内敛沉静的。会于细腻之中给人丝丝甜蜜,会于品味、斟酌之时,越发夺取人心。茶女子,不会争夺春的绚烂,不会抢占夏的繁华。她会如秋一样,虽没有春的葱珑,没有夏的静美,可是她会有沧桑过后,冶炼出来的淡定与从容。”

每每谈及,总有一抹恬淡悠然,我喜欢这样诗话人生。天蓝蓝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秋香,于心灵小憩时品一盏清茶,明媚一次光阴,或是再给自己一个遐思的机会,狠狠回想……风儿感性着触摸,姐妹们投以赞许的目光,再伴有叶子的翩然起舞,还真是一曲别致的天籁之音!似一首经典的老歌,百唱不厌!

期盼着,还可以重复昨天那些故事里的故事,我还可以捧一盏茶,话茶、悠然长歌……

(三)清幽岁月,缓缓而行

习惯了漫步街头,习惯了缓缓行走。在我感觉,人生中就该遵循自然规律,季节更替时不妨试着拾起一片明媚,忘却一片忧伤。夕阳西下时,不妨注视那欲烧化了的风景,和那瘦了的西湖,再深情遥望。

我是一寻常女子,我喜欢在室内种植些花花草草儿,也喜欢依着岁月的脚步又写写画画。或是赏一池荷塘月色,或是书一纸烂漫柔情,总之依从心的步伐,我习惯里面的人和外面的人一致。我最讨厌那些表里不一的两栖动物,也最是怕触及那些漏电之“源”。

人生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吃什么,穿什么都不重要。那些不过是妆点人外面的门面,而许多未经过刻意雕琢的范本,却早已经流传成为佳话。喜欢就是喜欢,恋秋,我好想我是秋日里一枚美丽的叶子,也好想,步韵晨风做一缕带着馨香味道的秋风。

我喜欢清晨,就行走在秋的世界里。喜欢风儿柔和的吹着,携来田野里农作物成熟的香气。也喜欢看那一排排树木,在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和夏日的炙烤过后,而有了挺拔的而又成熟的风姿。他们会错落有致间有着希腊神话世界里的静谧和安然,或是在悠扬的歌声中又诉说着一个动人灵魂的故事。每每行在其间,都豁然有种莫名的亲切,似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也恰似寻得了心灵的居所。

生命是一个行走的过程,习惯了以散文的姿态行走,我很淡定。旅程中时而就会有浪花儿迭起,时而又会有硝烟四起,可是我还真觉得,苦难也好,彷徨也罢,只要拥有一颗向暖的心,就一定可以抵挡住岁月里的所有寒凉,就可以得着命运百转千回过后的豁然明朗。

却道天凉好个秋优秀散文 第11篇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似乎成了一个伤感的代名词。前几天刚好是秋分,一阵秋风过,寒暑易节天。这个季节的荆州比往年冷了许多,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因为受不了这里的酷暑天气,买了一台风扇,没想到今年这个时候都要穿长袖了。这突如其来的寒冷,害的我病了一场,输了几天液才好了,唉,可怜我的钱啊,就这样花到医院了!

这几天晚上的温度也不会超过二十度,真是有点“初秋的天,冰冷的夜”的感觉。今天和远在哈尔滨的妹子聊天,才知道,她们那儿温度都快零下了。其实啊,在南方你是感觉不到凄凉的,因为这里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管天气多冷,都很少看到有树叶随风而落的,甚至在下雪的时候,这里的树依然是那么的翠绿,更别提“等到秋风起,秋叶落成堆”了。但北方就明显的不同了,作为山东人,我还是喜欢北方的秋天。北方的秋天从初秋开始瑟瑟秋风便能带来飘飘落叶,到了深秋基本上就剩下光秃秃的树枝了。漫步在乡间的小道上,踩着那松软的树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时不时的.遇上个老人在路边扫落叶,那才有秋天的感觉呢!

我觉得秋天应该是一个让人心情舒畅的季节,秋高气爽的天气,硕果累累,丰收在望,有收获的喜悦,也有播种的辛劳,一个轮回的结束,又一个轮回的开始这才是生生不息嘛,有何惆怅呢?可能是我们读惯了,“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这些诗句,所以一到秋天便悲从中来。此时,我们不妨读一读这些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秋霄日色胜春霄,万里霜天静寂寥”,体会一下秋的美丽与旷达!趁着这大好的天气,夺取外面走走,亲近大自然,登高望远,更开阔心胸!

十一黄金周就要到了,今年我比较清闲,辞去了所有的工作,不用操心任何事情,因此我想利用这个假期,好好转转。上周有个好朋友问我十一愿不愿意去三峡玩几天,来回的费用都是他包了,我当时就拒绝了,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我不想欠人人情,另一方面我已经想好这个十一怎么安排了。我想再围着荆州转转这个本来该去年完成的任务,拖到了现在,都是去年太忙了。我想再围着古城墙走一遭,看着那旧时的青砖瓦,漫步于青石铺就的小径,徜徉于江南水乡的意境之中,多么美好啊。我来到这儿这么长时间,古城墙边是让我唯一有江南水乡感觉的地方。其实,荆州的文化真的很久远,这里毕竟是我将要生活四年的地方,我有义务去真正的了解他。

上一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网下一篇: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