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一模历史试卷

2024-08-18

潍坊一模历史试卷(精选6篇)

潍坊一模历史试卷 第1篇

老舍及其代表的京味文学,既是对北京文化的集中表现,也是对民族特性的深刻揭示。前者包括对北京市民社会的多方位描写,对市民群像的生动刻画,对北京特有的风俗民情的多层面展示,以及地道纯正的北京方言土语的鲜活表达等等;后者通过北京文化来透视整个民族文化,在民族性的广泛揭示过程中渗透着锐利的反省和痛切的沉思。

但北京特色和民族特性是不是老舍京味文学创作的全部蕴涵?显然不是。在我看来,老舍京味文学的蕴涵是多方面的,这里重点谈平民意识与崇高精神的融合。

现代作家当中,老舍的作品最集中、最充分、最生动地描写了底层市民的生活,它们成功地塑造了市民的群像,而且老舍的这种书写,不是出自一个作家外来的观察。对老舍来说,写底层市民,写北京风情,就是写自己,他自己本身就是生活。在这种情境中,平民意识成了老舍的一种深入骨髓的东西。北京人身上的那种随意自然、纯朴大方、实实在在、大大咧咧,对谁都一团和气而骨予里又有一种刚毅、自尊甚至是高傲和高贵,在老舍笔下随处可见,在老舍本人身上也有着真切的体现。因此,老舍不单纯是市民形象的代言人,他对市民生活的描写,他对市民诉求的表达,从根本上说是表达他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是从他自身血液里流淌出来的。

但如果仅看到这一面,对老舍平民意识的理解则是片面的。老舍在描写平民世界,表现平民意识的同时,还始终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理念,他不仅深切同情底层市民,也尖锐地批判缺乏崇高人生目标的生活态度。老舍笔下有许多满人形象,老舍同情他们的无助无奈,对他们的那种特定的自卑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但更多的是赞扬他们的自信、坚韧和不屈,尤其是像《茶馆》里常四爷身上的那种“一辈子不服软,敢做敢当,专打抱不平”的品性。可见,老舍那些表现底层市民普普通通生活的作品中,饱含着一种对崇高悲壮人生态度的渴求与赞美。

(取材于刘勇《老舍及京味文学的中国形象元素》)

6.根据材料三对“平民意识”的解说,指出下面《四世同堂》片断中钱默吟这一人物形象所体现的老舍的“平民意识”。(4分)

钱默吟平民意识

钱老先生的屋里,除了鲜花,便是旧书与破字画。他的每天的工作便是浇花,看书,画画和吟诗。……“我是向来不问国家大事的人,因为我不愿谈我所不深懂的事。可是,有人来亡我的国,我就不能忍受!我可以任着本国的人去发号施令,而不能看着别国的`人来作我的管理人!”

7.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介绍的老舍文学创作的共同特点,总结阅读老舍作品的方法。(4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n题。

笔阵图

卫铄

夫三端①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暗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煎涸③新石,润涩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一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如陆断犀象。

]如百钧弩发。

丨如万岁枯藤。

捺如崩浪雷奔。

横折钩如劲弩筋节。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又有六种用笔:结构圆备如篆法,飘扬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

永和四年,上虞制记。

【注释】①三端:指文士的笔端、武士的锋端、辩士的舌端。②该赡:渊博丰赡。③煎涸:指浅黑干涸。

8.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润色:修饰文字

B.贻诸子孙,永为模范模范:榜样

C.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消息:情况

D.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委曲:曲意迁就

9.要成为优秀的书家,应具备怎样的个人修养?请根据第一段内容作答。(4分)

10.我国古代“文房四宝”在文章第二段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2分)

11.文章结尾处,“斯造妙矣,书道毕矣”中的“书道”指“书法之道”,请概括第三段至结尾处所介绍的“书法之道”。(6分)

12.用“/”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

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犹不可而况书乎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若见其诮卢杞而叱希烈,何也?其理与韩非窃斧之说无异然人之字画工拙之外盖皆有趣亦有以见其为人邪正之粗云。

(苏轼《题鲁公帖》)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却说沧州牢城营里管营首告:(甲)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延烧大军草料场。州尹大惊,随即押了公文帖,仰缉捕人员……

且说(甲)与柴大官人别后,上路行了十数日,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行不到二十余里,只见满地如银。昔金完颜亮有篇词,名《百字令》,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之气: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____。缟带沾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

13.下列填入《百字令》(又名“念奴娇”)横线处的诗句,与整首词最相合的一项是(3分)

A.战罢玉龙三百万,残鳞败甲满天飞B.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14.按要求完成(1)(2)题。(10分)

(1)上面文字出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____,作者借《百字令》一词的场景描写烘托了小说中(甲)____这一人物形象。这一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以赤壁“____,____,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景象,烘托周瑜“____,谈笑间,____”的英雄形象。(7分)

(2)上面文字以《百字令》烘托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15.下面《世说新语》选段中谢朗、谢道韫的语句与上文的《百字令》都描写了“白雪纷纷”的景象,请从二谢语句中任选其一,与《百字令》中任一写雪的诗句进行比较赏析。(6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①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②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注释】①胡儿:指谢朗。②兄女:指谢道韫。

16.下列诗句以“雪”为吟咏对象的一项是(3分)

A.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孥。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

B.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唐?陆畅)

C.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五代?李煜)

D.沙头十日春,当日谁手种。风飘香未改,雪压枝自重。(宋?黄庭坚)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

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

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我走得有点累,

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

让落花堆满我的胸,

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④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楼高势险,古榕成

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

⑤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

同学会发出《xx》,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竞就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

⑥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

⑦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仿佛立时灌了满怀。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⑧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酲……”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荼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⑨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后来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堤,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在抗战八年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⑩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

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绵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

⑥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

(取材于王剑冰同名散文)

17.下列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友兰的题词用“屡经艰苦”,简洁地写出了西南联大学生所经受的“苦其心志,劳其筋苦,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等种种磨砺。

B.“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的“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汉乐府《江南曲》有“莲叶何田田”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用过这个词。

C.文中引用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句,出自相传为刘邦所作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广为流传。

D.文中的成语“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闻一多以此比喻蒙自是如桃花源般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理想世界。

1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借追怀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南湖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展现了他们“刚毅坚卓”的精神风貌。

B.“听风楼”的“听风”二字寓意丰富,既指倾听自然山风,也指风声唤起了家国之思、激发了抵御外侮的豪情。

C.第⑦段结尾处,以虚拟之笔描写闻一多先生手擎《红烛》远去的情形,饱含作者对闻先生的崇敬与追思。

D.后生学子循着先贤的足迹造访南湖,以欣赏湖光山色,感受蒙自的风土人情,寻找亲切而充满诗意的生活。

19.作者说《南湖短歌》“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请根据文意,对此诗的这一特点加以赏析。(4分)

20.蒙自南湖,见证了西南联大一段特殊的岁月,它“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在“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6分)

21.根据文章,回答(1)(2)题。(5分)

(1)从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看,“校训”应具备哪些基本特点?(3分)

(2)根据下面链接材料,为创建之初的春晖中学拟一则不少于4字的校训。(2分)

【链接材料】

春晖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白马湖畔,前身为19创办的春晖学堂。早期的春晖中学,首开浙江中学界男女同校之先河;荟萃了一大批名师,夏丐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学校推行新教育,传播新文化,“一洗从来之积弊”,赢得了“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学校将举办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主题教育,并布置了以下任务:

(1)请展开联想,描写一个人或一群人劳动的情景。要求:中心明确,描写生动。

(2)有关部门建议,劳动教育应该进入中学生课程表。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建议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3)请以“我为劳动者唱支歌”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性文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23.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在“汉语盘点20xx”活动中,“廉、拼、跌、梦、稳、创”入围候选字。

请从以上入围的六个候选字中任选两个,构成一个话题,并围绕这一话题,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2)有人在互联网上发帖:“如果可以,你会换个星球生活吗?”网友纷纷跟帖,出于不同的原因或目的,有人选择守在自己生活的地球,有人则选择离开。

上面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潍坊一模历史试卷 第2篇

一个作家能够为他的世纪贡献如此多的杰作,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更何况他连同这些杰作,贡献了一系列具有大家风范的艺术法则。

老舍的作品蕴含着一套属于他自己的文化学。他初入文坛时,旅居英伦,写的却是北京,一出手就发表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日》和《二马》,为中国现代小说立了开拓之功。他自述是受了狄更斯小说的影响,落笔之时敢于“大胆放野”。其实这种泼墨成文的大胆作风,更多地表现为他对北京市民众生相的熟悉,以及对这种众生相烂熟于心的自信。他把众生相摆在东西方文化的大视野中加以比较解剖,为本民族性格中那些庸俗、怯懦和苟且偷安的习气焦虑不已,热切地关注着民族性格的健康。直到写《四世同堂》时,他仍锲而不舍地剖析着存在于小胡同大杂院中层次丰富的文化,关注着整个民族古往今来的文化生命。北京平民生活有如胎记一般烙在老舍身上,他从胎记人生中剖析着民族文化的生命基因,这就是老舍小说的文化学。

老舍的作品又蕴含着一套属于他自己的小说学。他的作品不是设色浓重、油彩重叠的油画,也不甚追求巴黎圣母院那种宏伟苍劲的结构框架,而往往是轻松落笔,信马由缰:以醇厚本色的漫画笔触,勾勒出一幅幅滋味十足的北平百态图,字里行间弥漫着小胡同大杂院的喧声笑语和煤烟气。若用画来打比方,他提供的是具有现代意味的《清明上河图》。若用画风来打比方,它令人联想到丁聪的漫画风格。笔致丑而不恶,丑得可爱;味道俗而不滥,俗得有味。凡是大作家都会给人物画廊提供多姿多彩的形象,老舍小说最大的主人公是习俗。读《骆驼祥子》,读《四世同堂》,读《茶馆》……也就是说读那些“最老舍”的老舍作品,都令人感到,习俗是老舍小说中几乎无所不在的非主人公的主人公。

老舍作品还蕴含着属于他自己的语言学。新文学运动初期的白话文,掺杂着书卷气的文

言词及欧化的翻译腔。老舍的本事,就是一下子把文学语言的根子扎到北京老百姓的舌头根

子上,散发着浓郁的京味魅力。他以京味的语言,写带着他胎记的京味人生习俗,使二者浑融一体,语言也是习俗,习俗也是语言,达到新文学语言的新境界。最令人难忘的是老舍式的幽默,那是一种脱口而出、本色自然的智慧。他开始写小说时,带着“写着玩,当笑话写”的轻松心态,其后追求当一种“笑的哲人”,“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他把文化思考渗入幽默,使俗趣中包含深思,调侃中洋溢着诗情。

老舍的文学杰作和艺术法则都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涵养文学的大家风度,如何创造文学的大国气象。我们相信,老舍的创作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将滋养我们文学的青春。

(取材于杨义《老舍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3.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内容,对老舍作品蕴含的“文化学”加以解说。(4分)

4.下列对老舍作品蕴含的“小说学”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笔调轻松自由B.生活气息浓郁

C.风格丑而不俗D.以习俗为主体

5.下面选自《茶馆》的人物对话体现了“老舍式的幽默”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5分)

唐铁嘴王掌柜!我来给你道喜!

王利发(还生着气)哟!唐先生?我可不再白送茶喝!(打量,有了笑容)你混的不错呀!穿上绸子啦!

唐铁嘴比从前好了一点!我感谢这个年月!

王利发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

唐铁嘴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你说对不对?

王利发Yes,也有这么一说!

唐铁嘴听说后面改了公寓,租给我一间屋子,好不好?

王利发唐先生,你那点嗜好,在我这儿恐怕……

唐铁嘴我已经不吃烟了!

王利发真的?你可真要发财了!

唐铁嘴我改抽“白面”啦。(指墙上的香烟广告)你看,哈德门烟是又长又松,(掏出烟来表演)一顿就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儿”。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高三历史试卷讲评 第3篇

教学实践证明,要想上一堂成功的历史试卷讲评课,充分发挥试卷讲评的作用,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一个中心

历史试卷讲评课要把学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放在首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评之前要认真细致地分析每位学生的试卷,对基本的情况作详细的汇总。讲评课有讲有评,讲究师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对自己和他人的试卷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对试题对答案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同时,得到相互启迪,使整个讲评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容易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更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讲评课的效率,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二、区别两个基本方面

选择题可以通过微机阅卷认真分析正答率,弄清学生的得分、失分情况,以此来确定哪些内容该少讲,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重点讲。非选择题要认真仔细地研究每位同学的试卷,做到全批全改,分析高分同学之所以得高分的原因,还存在哪些问题;低分同学之所以得低分的原因,又有哪些闪光点;哪些是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只有细致地分析,才能有针对性,才会有所收获,才能真正达到试卷讲评课的良好效果。因为材料题、问答题都只有参考答案,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我向学生说明:就是阅卷者给了满分的答案,也未必完整,也有可以修正之处。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我再也不给学生印发答案,讲卷时通常是先由一位得分较高者(有时也可能是得满分者)说出其答案,再由别的同学从审题到作答各方面加以修正和补充,形成讨论气氛。

三、试卷讲评应注重三原则

1. 注重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客观分析学生答卷的基础上,对准学生在答卷中所反映出来的症结所在,恰当地选取讲评材料,并有所侧重地进行讲评。这样,教师不仅能有效地控制讲评材料的数量,而且能使讲评更具针对性,更有利于学生去识记,从而直接提高讲评的质量。

2. 注重辐射性原则。

试题受考试卷面、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所学知识全部涉及,面面俱到。出题者往往以点带面地体现课本知识,教师在讲评时应从这一“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因此,讲评不能就题讲题,而要从一道题出发,将这一道题从改变题干内容、改变设问方式等进行多角度变化,带动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 注重指导性原则。

在讲评中应加强对学生答题方法的指导,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指导学生学会读题、审题、理解题意,正确把握答题方向;指导学生如何审题,从何处分析,为什么这样分析,指导分析的方法与技巧,如何挖掘隐含条件,如何排除思维障碍,等等。第二,指导学生理清答题步骤,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规范性,注意答题的速度;指导一道题目在解答过程中如何尽快上手,解答一道题目如何才算完整准确,规范标准,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试卷讲评多样化。讲评试卷时要注意变换讲评的方式:有老师讲评、学生讲评 (试题较易的) 和师生共同讲评 (难易题都有) 三种。

四、试卷讲评应突出的四个关键

试卷讲评关键是讲、评、练、思。教师通过试卷分析,找准讲什么,评什么,练什么。讲历史概念、解题规律、方法、技巧系统归类,然后进行变式训练和拓展训练。所以,教师要讲错因生成、讲解题思路、讲处理问题的方法、讲本质;要评命题意图、评学生错因、评考察的知识点;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和拓展训练,布置学生写好考后反思小结。小结内容包括总结考试的准备情况、答题情况、得分情况、出错的主要原因,总结讲评后的启示等。出错原因包含知识遗忘、审题、书面表达、数据处理、有效提取、知识迁移、解题速度及非智力因素 (怯场、畏难、马虎大意等) 。启示包括解题方法和技巧,语言怎样表述规范准确精炼等。

五、试卷讲评应把握的五个环节

1. 要认真做好试卷讲评课的准备。

教师在讲评前,除认真独立做完试卷每一题这非常基础的第一步外,还要进行有关的成绩统计、分析和处理 (包括全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及格率等) ,以此来确定本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要记载得分较低的题目及学生的典型错误,选择题要记下典型错误选项,文字题要记录典型错误概念、容易遗漏的答题角度、知识点等,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客观地分析其出错原因;也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对有创见性的解题方法加以肯定。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讲清近年出题趋势,既要确定讲评要达到的目的,又要确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备好课,对症下药,才能提高讲评课的质量。

2. 要重视和优化讲评过程。

讲评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师在讲评试卷时要善于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多给予学生肯定的目光和激励的语言,对“优生”要鼓励其再接再厉,对“差生”要用进步的眼光纵向看,从试卷中捕捉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等积极因素。

3. 要注重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在讲评时,教师要先启发学生说出本题所考查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理解和运用时有哪些注意点,然后分析命题思路是什么;如何答题,解题的突破口在哪,什么又是最佳解题途径。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讲评时,教师还应做到多角度设问,变换条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其正确答案是什么。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而且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4. 要注重与课本紧密联系。

在讲评时,教师要选择与本单元或本模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的题,引申出其他类似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样教师讲评的不仅仅是题目本身,还是该题所涉及的一系列内容,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也使学生在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上产生深刻的理解。这样做,不仅仅能启发学生正确答题,巩固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5. 讲评后要重视内容的消化。

世界历史综合测试卷 第4篇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

1.14世纪前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强大起来。新兴的资产者为发财致富,尽情享受人世的生活,必须冲破教会设置的各种清规戒律。于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B.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c.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内容 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2.原产于美洲大陆的金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的番茄……能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美味,这一状况追根溯源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历史人物是( )

A.马可·波罗 B.郑和 c.哥伦布 D.克伦威尔

3.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多个方面,人类活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图表中的内容与英国的现代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对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判断这些推论中不正确的是( )

5.《权利法案》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部文献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的理论旗帜

B.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先河

C.废除了国王的一切权力

D.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6.下面不能反映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j生与残酷性的言论是( )

A.“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马克思

B.“在我面前打开了充满珍珠宝石的宝库,我统共取了20万镑,直到现时,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那样客气呢?”——克莱武

c.“这种悲惨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英国驻印度殖民总督本·丁克

D.“只有团结,才能驱逐西班牙人,建立一个自由的政府。”

——玻利瓦尔

7.对右图所示文献资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它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③它指出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8.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其中具有加强中央集权性质的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提倡文明开化 D.允许土地买卖

9.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人们开始用蒸汽动力推动交通工具

B.英国首先完成了这次技术革命

c.人类在计算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D.人类历史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10.对下面两幅图片资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与漫画资料相关的历史人物是阿基米德、达尔文②漫画所反映的内容与杠杆定理、生物进化论有关③生动论证了近代科学所取得的成就④都讽刺了两位历史人物的不自量力与荒诞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马克思指出:“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大发现促进了商人资本的大发展,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处马克思认为地理大发现( )

A.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

B.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

D.巩固了欧洲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12.发生在1917年并打破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与同盟国僵持不下局面的历史事件是( )

A.凡尔登战役 B.中国参战

c.美国参战 D.俄国二月革命

13.美国人哈默被誉为“红色资本家”,这是因为他曾经最早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甚至他还劝说坚决反共的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苏俄开办企业,促成福特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美国其他公司也一拥而上。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苏俄( )

A.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B.允许外商经营重要工矿企业

c.消除了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D.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14.当以调查、访问和回忆等口述记录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和依据的口述史学悄然兴起的今天,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历史的当事人或亲历者的口述以及事件内幕的解密程度等因素。下列主题最适合今天按口述史方法研究的是( )

A.巴黎和会的内幕

B.《九国公约》签订的过程

C.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D.美苏冷战50年的较量

15.从国际组织的演变历程中可以生动地探究历史的发展。20世纪相继创建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其总部从日内瓦到纽约的变迁诠释了( )

①欧洲国家的综合实力下降②世界的中心从欧洲向其他地区转移③美国的国际地位上升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问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这是1951年签署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中的内容,其核心思想是( )endprint

A.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

B.以欧洲的联合对抗美苏的威胁

C.以经济政治联合代替对抗

D.以欧洲的合作提高国际地位

17.2013年12月5日,一生都在“为了人类尊严、平等和自由进行无私斗争”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去世。下列为非洲人类尊严、平等进行斗争的是( )

A.伏尔泰 B.章西女王 c.尼赫鲁 D.纳赛尔

18.有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现在是,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1+x的世界,也就是一个超级大国加若干个大国的世界”。对“1+x”中的“x”分析错误的是( )

A.目前尚不能确定X的值

B.是一个不变的数值

C.是一个动态的数值

D.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

19.在现代生产中,一项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往往能将劳动生产率提高几倍、几十倍。据统计,在20世纪初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5%~10%是依靠采用新技术获得的,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个比例已上升到60%~80%。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达70%-80%。此材料突出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点是( )

A.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c.科技各领域间互相渗透

D.新技术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20.有学者说:“我们可以把20世纪看成对现代社会结构弊病的反思以及对其价值系统的批判。”下列作品属于“反思和批判”的是( )

①《美国的悲剧》②《约翰·克利斯朵夫》③“等待戈多”④《格尔尼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二部分 综合题(共5小题,60分)

2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所示的区域分别孕育了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这两种文明类型,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6分)

(2)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以上两种文明彼此交融。试举两例促进了这两种文明交流的史实。(4分)(3)以上探究对你有何启迪?(2分)

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 牛顿(1642—1727)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五寸的小动物,却可以不把这些法则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怪了。”寻找决定人类事物的这些永恒的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 中“人文主义运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是什么?(4分,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二 的“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指的是什么理论?结合材料二分析“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有何重要价值?(4分)

(3)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有何感想?(2分)

2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开始更多地采用了机器生产。到1812年,国内已有200多家机械纺纱厂。1811年,工业生产总额比1789年提高50%。在农村由于消除了封建关系,农业发展也很快。……城市的资本又纷纷向农业渗透,加速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王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材料二 (拿破仑)将法国分为九十八个行政区,它们彼此都不是独立的,受到中央的控制,加强国家的统一管理。针对革命后,国家仍然存在的激进要求,对城市平民和工人风潮以及保王党分子的叛乱一律加以镇压,但保持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逃亡贵族回国,分封新贵族,建立一整套朝臣制度和宫廷仪式。

——《世界通史》剑桥版

材料三

《拿破仑法典》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可以自由处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之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1)依据材料一,分析拿破仑帝国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实施材料二中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三所示内容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4分)

(4)综合上述探究,指出拿破仑对法国作出的贡献和法兰西帝国的性质。(4分)

2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制造业(工业)方面,地方政府尤其是北方各州,采取了一些鼓励措施,如马萨诸塞、纽约和新泽西都对制造业实行免税,纽约州还免去了从事制造业的人的民兵役。此后各类工厂在东北部广为发展,涉及冶铁、玻璃、加工等行业。……1808年,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及其路线,经过华盛顿、亚当斯、杰斐逊三届政府,最终得以在美国确立,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方向。

——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endprint

——《大国崛起》

(1)材料一 反映了美国历史发展中的哪一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过程迅速实现的重要原因。(6分)

(2)材料二 的核心观点是什么?(2分)

(3)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哪些原因有利于美国的发展强大?请用史实论证你的观点。(4分)

2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天,罗斯福总统说他正在向公众征求意见,为这次战争取个名称。我立即说:“不必要的战争。”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避免的了。

——[英]丘吉尔《二战回忆录》

材料三近期,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日本右翼势力不断突破“和平宪法”限制,扩充军备。日本在中日钓鱼岛问题上的恶劣行径,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蔑视和挑战。

(1)我们学过的哪些史实能够反映图一美术作品所揭露的罪行?哪些史实能够论证图二宣传画中所传达的“我们联合,我们胜利”的强烈信念?(各举两例,8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丘吉尔所说的“不必要的战争”的言论?(2分)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情况,结合以上探讨,你认为当今世界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丘吉尔所言的“不必要的战争”?(2分)

参考答案:

1.A 2.C 3.A 4.B 5.C 6.D 7.D 8.A 9.D 10.A 11.C12.C 13.A 14.D 15.C 16.A 17.D 18.B 19.B 20.D

21.(1)

(2)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希波战争、丝绸之路等。(4分,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写出两例即可)(3)在古代,地理环境对人类影响重大,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明类型;文明是多元的,所有的文明都有其自身的优点,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都应该被尊重;促进文明交流的方式不同等。(2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2.(1)文艺复兴。(2分)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2分)(2)指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或物体三大运动定律。(2分,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写出一个即可)牛顿的发现促使启蒙思想家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永恒法则,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等。(2分,依据材料、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3)思想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3.(1)使用机器生产;变革封建生产关系;向农业渗透资本等。(4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写出两条即可)(2)加强国家对地方的管理;恢复社会秩序;服务于帝制或巩固统治。(2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写出一条即可)(3)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契约等同法律效力原则或社会契约论。(4分)(4)贡献: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稳定了法国资本主义的秩序,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2分,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写出一条即可)性质:资产阶级的军事专政或资产阶级统治。(2分)

24.(1)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展。(2分)美国独立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4分)(2)统一对国家的发展强大有重要影响等。(2分,符合题意、依据材料、言之有理即可)(3)例如:创新因素。(2分,观点符合题意即可)相关论证:1787年宪法开创联邦制,为美国发展打下基础等。(2分,史实论证与观点一致且言之有理即可)

九年级历史一模试卷分析 第5篇

阳城初中九年级历史学科组 2013年5月2日

2013年九年级历史一模试卷分析

一、考试情况分析

2013年,西峡县秋期期中考试我校共参加120人,总分为3755分,平均分为31.55分,及格人数为80人,及格率为66.67%,优秀人数为14人,优秀率为11.67%,特优人数为1人,特有率为 0.083%,本次最高分为46分,最低分为9分,差距为37分。

二、题型题量

本次考试共设计了26个小题,满分为50分,其中1—20小题为选择题,每个1分共20分,21—26为非选择题部分共30分。

三、试题特点

本次考试,容易题约占20%,中档题约15%,少难题占65%,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特别是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适当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主要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适当的涉及了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察,设问跨度大,一般就整个中学阶段历史进行综合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察层面也较高。

四、答题简析

本次历史试题考查历史学科知识和能力时,在“基础”方面作足了文章,注重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和“基础 ”能力,试题难度并没有降低。考生的答卷普遍比较不够理想,得分率最高的选择题是第7题,非选择题是第23题; 得分率最低的选择题是第1、3、6、10、13、17非选择题21、22、24题。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不扎实的考生,仍然得不到理想分数,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离尽善尽美的答卷还有较大的一段距离,这既是正常的现象,也是我们应重点分析的问题。

(1)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不扎实。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概念”的教学是薄弱环节之一,学生对“历史 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把握往往不完整、不准确,这与历史学科的综合性、联系性、复杂性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与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概念教学不重视、不扎实有关。(2)不能很好地从整体上对历史事物的变化发展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历史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总是处在 变化发展之中的,因此,必须用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即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很 多考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恰恰是局部的、静止的。(3)材料处理能力不强。

例如第21题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的 精神与物质的世界观”。

——伏尔泰《礼俗论》

材料二:早在1988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得主达成共识:“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那就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以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材料三:如家文化的包容性是化解当今世界争端的有力武器。‘君子和而不同’就是典范。美国国务院访问学者王冲告诉记者。“孔子相信君子以文会友,他代表这个向世界传达这个崇尚和平处事之道。”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发现东方”和“新的世界观”分别指的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论述儒家文化包容性,新中国 成立以来,哪些政策体现了这一传统文化特点?

学生在作答第一问时候,把发现东方和丝绸之路中国商人发现西方混为一谈,很多学生答为丝绸之路其实东方被西方商人发现是新航路的开辟而不是丝绸之路。在做答第三问时候,学生大部分同学根本就没有想到题目要的是什么?题目要的是东方被发现之后西方商人来到中国学习到中国古代什么思想,应该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思想。题目有相当的难度,导致失分较多。

(4)审题能力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每考试都有很多学生由于审题不认真,或审题能力不强而失分。

五、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本次历史试卷和答卷的分析,我们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教学。我们不要刻意去追求应付中考的教学,而应踏踏实实地去完 成中学历史教学目标,这点做到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扎实了,在中招考试中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什么是 基础知识?什么是基础能力?这些需要我们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去研究、去探讨。但基础教育首先应该是全面的 素质教育,是为学生走进高校或走上社会打基础的。去年的中考命题思路以及国家初中教政策的改革,都对我们 提出了加强基础教育的新要求。对中学生来说,应该强调的是在基础扎实的情况下培养“创新意识”。2.处理好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知识和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知识,能力就无从说起;但没有能力,也就无法获得知识,所以知识和能力是互为载体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寻找二者之间较好的交汇点,达到 良好的教学效果。洋务运动一题给我们的启发就在于,如果没有合适的知识切入点,想挖掘能力是不可能的。

3、注重基本理论的教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指导思想,在中考答题中时时需要加以运用。如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 等。中学历史课本虽然没有明确阐述这些理论或观点,但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以挖掘。

4、“历史概念”教学要加强。历史概念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知识,是对一般历史知识的提炼和升华,是规律 性的历史知识。任何学科体系都是由学科概念组成的,真正能够运用的知识主要就是学科概念。就历史概念而言,越是范畴大的、理论性的历史概念,运用的频率越高,如社会、阶级、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学生也越 不容易把握。这在历年中考中都反映出来,今年材料解析题第24题就是明显一例。

5、注意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潍坊一模历史试卷 第6篇

历史2014.4注意事项:

1.本试卷有4大题,共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 相符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你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南方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的遗址,应该到(▲)

A.云南元谋B.北京周口店C.山西西安D.浙江余姚

2.春秋战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封建土地制度开始确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3.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它向人们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

4.宋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丰富多彩,知识分子文化需求不断扩大。下列文学形式中因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

5.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6.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这场战争是(▲)

A.雅克萨之战B.鸦片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

7.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指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A.《南京条约》B.《瑗珲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一日须言之有物;二日不摹仿古人;三日须讲求文法;„„七日不讲对仗;八日不避俗字俗语。”这段主张提倡的是(▲)

A.新文学B.新道德C.民主D.科学

9.节日往往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下列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与现在的哪个节日有关(▲)

①五一劳动节②五四青年节③八一建军节④十一国庆节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0.连环画曾伴随着一代代人度过童年,是当年人们了解历

史,汲取文化的重要途径。右图为某连环画中的一页,它向我们展现的历史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十年对峙时期的国共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

D.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反攻

11.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重工业基础雄厚

B.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实现

C.一五计划的实行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2.“„„当年北京来的红卫兵带领苏州本地的红卫兵来到西园,要砸光五百罗汉。西园

住持手拿周总理亲笔签名的委任状站在门口阻拦,说要进去先打死他。本地红卫兵不敢向前,一个北京红卫兵拿起碗口粗的木棍就对他头上打去。不想住持本是武林高手,只听一声响亮,木棍断为两截,寺院内小和尚见师父被打,纷纷出来抓那个北京红卫兵,吓得他抱头鼠窜,其余人一哄而散。„„”上述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

A.新中国成立初期B.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3.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励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添动力的是(▲)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B.提出“一国两制”C.设立经济特区D.发表“南方谈话”

14.享有全美洲“移民之父”的尊称,打破了美洲大陆与世界隔绝的状态,他是(▲)

A.哥伦布B.迪亚士C.达·伽马D.麦哲伦

15.美国1787年宪法:“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英国《权利法案》:“不经议会批准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共同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建立共和制C.打击封建势力D.防范个人独裁

16.“A house divided(分裂、裂开)against itself can not stand”这句名言出自哪位美国总统(▲)

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尼克松

17.坐落于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碑顶为马克思头像雕像,碑身上方镌刻着马克思的名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该名言出自(▲)

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C.《人权宣言》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20世纪30年代,近10万美国人中请向苏联移民,这主要是因为当时(▲)①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②美国人口多导致生存艰难

③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9.江泽民曾经这样说:“痛苦的回忆,胜利的喜悦,深沉的思考,使人们更加清醒„„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以下属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的史实是(▲)

A.英法对德宣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D.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20.漫画常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

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下列对右图的解读错误的是(▲)

A.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非武

装进攻的各种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止共产主义。

B.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成为苏联领导人后开始推行

同美国争夺霸权的政策。

C.美苏争霸第一阶段,苏联的经济实力远不如美国,因此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直落下风,首先做出让步。

D.苏联扩军备战采取积极的进攻战略,而美国因身陷越南战争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传说黄帝教人们制作农具,进行农耕,所以黄帝也被称为神农氏。(▲)

22.为加强对我国西藏和新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清朝政府先后在两地设立西域都护和伊犁将军两个重要官职。(▲)

23.不同时期的刊物体现各自的时代精神诉求:《中外纪闻》提出要变法图强;《民报》倡导民族、民权、民生;《每周评论》则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

24.9月18日、7月7日、12月13日分别是中国局部抗战、全国性抗战以及南京大屠杀的重要纪念日(▲)

25.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促使人们思想解放;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26.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美国在全球范围的霸主地位。(▲)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7.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朝实行“▲”: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文体必须是“八股文”。

28.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

29. 20世纪30年代开始实行的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是在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从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君主在巩固皇权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

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

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

‘皇帝’。他如议。”制曰:“可。”——《史记》

材料二“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之,往往病及于国君

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明太祖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陛下是谁?材料中大臣们建议建立什么制度?(2分)

(2)分析材料二中明太祖想要采取什么措施?其理由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分别是哪三个朝代的中央行政制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2分)

31.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材料三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

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2001年中国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展示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与合作的积极姿态。——《国际商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展示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次重要的航海探索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引起材料三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政策因素有哪些?(2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政府为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1分)

(4)综上所述,你如何认识对外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关系?(1分)

32.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20世纪以来,英国倾力治污,使伦敦的天空从滚滚毒雾到重现蓝天白云。这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以后的英国人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快 乐的英格兰”。——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是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增加了6倍多„„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以来,伦敦上空时常被烟尘笼罩。但直到19 52年造成上万人死亡的烟雾事件,伦敦和全英国的治污努力才真正开始。当时的政策

制定者认为,煤炭是“伦敦雾的罪魁祸首。„„(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

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

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快乐的英格兰”时期英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特征。(2分)

(2)材料二反映工业革命后英国存在什么问题?根据材料归纳其根源是什么?(2分)

上一篇:餐饮管理经营计划指标下一篇:《白杨》课文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