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工作调查报告

2024-06-26

县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工作调查报告(精选8篇)

县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工作调查报告 第1篇

平安创建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的系统工程。根据省委、省政府“平安山东”建设的有关要求,我县也开展了“平安郯城”建设。通过一年多来的工作来看,平安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面笔者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对我县平安创建工作作一粗浅分析:

一、当前平安创建工作状况及面临的形势

1、平安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是意识深入人心。很多基层群众都知道平安创建、和谐社会、稳定长效机制等词汇。二是社会治安秩序好转。平安创建开展以来,随着人防、技防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巡警队新招聘的队员上街巡逻以来,群众的安全感有所增强,一些多发性的犯罪案件如抢劫、抢夺案件和流窜性犯罪发案率有所下降。三是信访案件减少。一方面我们开展了涉法上访案件的清理工作,实行了“四定一包”责任制,信访部门也加大了工作力度,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使得涉法上访案件以及其他上访案件数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宣传既工作力度的加大,群众的依法上访意识也大大增强,缠诉缠访的现象大大减少。四是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安全监督部门及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加大了工作力度和宣传力度,开展了非法改装农用车及报废车的排查和各项安全隐患的清查,特别对工业企业消防设施、煤气站点、鞭炮生产单位等开展了拉网式清查,在排查和清查的基础上限期整改,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2、平安创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http:///

当前,社会经济结构变动迅速,各种利益关系出现各种碰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长期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导致社会形势日益复杂,不稳定因素增多。平安创建工作所面临的任务相应也就更加繁重、更加艰巨。一是对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尽管一年多来,我们坚持了“严打”方针,对严重刑事犯罪保持了高压态势,但刑事犯罪特别是那些影响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的多发行犯罪仍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下一步我们应继续加大对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信访案件的处理力度。继续实行“四定一包”责任制,加大办理和处结力度,对有理要求尽快解决,对无理要求做好劝导工作,尽可能做到让群众满意,确保不发生越级上访,使上访依法有序进行。三是继续加大对安全事故的治理清查力度,对安全隐患下大力气排查,排查后限期整改并及时督促检查整改情况,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基层干部群众对基层稳定形势和平安创建工作的看法

1、基层干部群众对基层稳定形势仍不太满意。认为基层政法部门警力偏少,有时又受利益驱动,打击不力,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2、基层干部群众认为平安创建工作不够深入。认为只做了面上的工作,好多基层乡镇、村街只不过是挂了个牌子,放置了几个档案盒,未开展实质性的工作或者开展的不够力度、深度不够。如夜间巡逻一项因缺少经费就无法开展起来。

三、制约平安创建工作推进的主要因素

1、社会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诸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太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群众对上学难、看病难、打官司难等问题反映比较突出;就业压力巨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因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组、拖欠和克扣民工工资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刑事犯罪居高不下;重特大安全事故接连出现(如最近听说的化肥厂连续两起爆炸事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和奢侈浪费问题突出;腐败现象较为严重。上述现象都制约了平安创建的健康发展。

2、政法机关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政法机关部分同志错误的认为,平安创建是县里的事情,只要把日常性工作开展起来就行,对平安创建重要意义认识不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平安创建工作。

3、经费和投入不足。好多机关、部门特别是乡镇,财政状况不是太好,进能够维持工资发放,对于平安创建工作的所需经费,无法投入太多或根本就无钱投入。

4、经济利益驱动。政法机关过多的考虑经济利益,只想着创收,造成以罚代刑、缓刑的滥用,甚至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对刑事犯罪打击力度不够,未能有效遏制刑事犯罪高发的态势。

5、社会风气的影响。正气得不到弘扬,对于邪恶势力都不愿去管、不敢去管,见义勇为少,麻木的看客病到处都是。如某小偷在偷一乘客的钱包时,被另一乘客看见并当场抓住,该小偷的同伙围攻该见义勇为者,尽管见义勇为者多次央求,被偷的乘客却视而不见,不来帮忙解围。

四、平安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宣传发动不够深入。尽管县里三令五申,但各级各部门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平安创建宣传发动工作投入不够,宣传发动开展的不够深入。基层群众对平安创

县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工作调查报告 第2篇

2013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自查报告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我院集中开展“树正气、讲团结、聚合力、促发展”大讨论活动,坚持一手抓医疗服务质量,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医院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班子团结务实,组织领导有力

院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保持一致,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自觉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把文明单位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纳入医院重要工作日程来抓。医院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为成员,专人负责精神文明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内容,做到了目标明确,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在组织机构上,设立专人主抓文明单位建设工作,负责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的贯彻落实,以及各种文字、音像档案的归档工作。

二、服务优质高效,行医文明规范 深入开展了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改进工作作风,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开展个性化、人性化服务,营造人文关怀氛围。

1、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自3月份开始,注射用果糖二磷酸钠、地氯雷他定片等12种药品价格下调20%,让利于民。按照《2013年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于7月1日零时全部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调整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价格。

2、门诊设义务导诊服务,无偿提供轮椅、推车、担架、用水等,帮助行动不便患者办理有关手续;住院病区设便民盒,为住院患者提供方便;夏季期间,门诊科室和医技科室上午提前半小时上班;开设绿色通道,24小时对急、危、重症患者先抢救治疗,后办住院手续,确保急诊抢救患者救治及时有效。职工服务热情、态度端正、制度健全、程序明晰、用语文明、技能过硬、纪律严明,优质规范化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赢得了病人的一致好评。

3、各病区开设了惠民病房,对低保、残疾、特困患者实行“一免三减”,全年共减免金额达6673元。开展献爱心活动。全年组织下乡义诊7次,共接诊患者1500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3000余元。

4、为更好地服务患者,倾听患者心声,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沟通渠道,成立了患者回访中心,电话回访率达到70%。

三、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1、思想道德建设。我院始终把公民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组织职工学习《纲要》、《秦皇岛人文明公约》,把学习领会“纲要”、“公约”的精神同加强“六五”普法教育和行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卫生行业法规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强化了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开展法制、诚信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素质等教育活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志愿服务工作。为深入开展我院“志愿者医院服务”活动,切实提高我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制定了实施方案、工作计划,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督导志愿者服务工作。专门负责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管理、招募、培训、服务、督导、评估、激励、信息收集等,统筹协调、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在医院”活动,落实保障措施。成立了内科、机关、检验、影像、后勤、外一科、妇儿科、门诊、外二科、职能10个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全院共有259名志愿者,定点基地是**县医院,定期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

3、文化建设。在医院深入开展文化建设,完成了对院徽、院训的征集活动,确定了**县医院院徽、院训。在门诊大厅安装了一部大屏幕LED电子显示屏,建了两个文化长廊,开通了医院网站,更新了医院党务院务公开栏,创建了医院院报,坚持每月一期,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医院的先进内容,不断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四、文明创建,做好帮建工作

按照县委安排,县医院工作组与双望镇包村干部进驻五达营村,在刚刚整体搬迁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3万元,投入到该村面貌改造提升活动中。派出一名驻村干部入驻桑家岭村,开展义诊,帮助该村修桥、修路、打井、维修塘坝、建文化广场、卫生室等。

五、开展“五个一”建设活动

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投身道德实践活动,在全院开展“五个一”建设活动。建好用好道德讲堂。建立道德讲堂,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不断提高医护人员道德自觉和文明素质;建立一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经常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及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活动;设立遵德守礼温馨提示牌,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践行道德、文明;开展文明餐桌行动,文明用餐、勤俭节约;积极利用自身网络传播文明风尚,建立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小队,利用网络传播道德文明。

经过努力,医院构建人民满意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患者满意度和社会信誉度逐步提高。连续三年荣获“**县文明单位”“秦皇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决心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牢记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为把医院办成人民满意医院而奋斗!

县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工作调查报告 第3篇

1 资料来源与调查方法

1.1 资料来源

江苏省62所县(市)级综合医院2008年底信息建设的函询调查资料。

1.2 调查方法

由江苏省医院协会组织高淳县人民医院及相关专家组成调研课题组。研究制定调研方案,设计函询调查表,发送全省62所县(市)级综合医院填写。

回收调查表,并对调查表填写质量进行检查核对,对其中不符合填写质量要求的,作补充更正,力求数据完整、准确。然后汇总、统计、分析调查资料。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医院信息建设函询调查后,得到如下的数据分析:

2.1 按地区进行汇总统计与分析(见表1)

2.1.1 信息建设总投资和网络投资分析。

全省62所县(市)级综合医院信息建设总投资38192万元,全省平均616万元/院,其中苏南1096万元/院,苏中485万元/院,苏北339万元/院,可见苏南信息化建设总投资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苏中和苏北总投资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信息建设总投资中,网络投资11656万元,占30.52%,全省平均188万元/院,其中苏南238万元/院,苏中258万元/院,苏北117万元/院,可见苏中地区在网络投资的比重最大。

以上可见,信息建设地区差别很大,苏南的投资规模最大,苏中次之,苏北最少。

2.1.2 机房及其硬件建设。

全省机房建设面积平均为66m2/院,地区差别不大,主机安全及应用安全等方面基本达到要求。

机房硬件建设方面,全省小型机共6台,其中苏南2台,苏中4台,苏北无;PC服务器共4154台,全省平均6.7台/院,其中苏南9.4台/院,苏中6.8台/院,苏北4.8台/院。由此可见,苏南在服务器硬件上的投入最多,苏中次之,苏北最少。结合网络投资可见,苏中在网络平台和硬件档次上选择较高。

2.1.3 计算机配置及应用。

全省计算机配置数量共13454台,平均217台/院,其中苏南297台/院,苏中193台/院,苏北173台/院。可见苏南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省打印机数量共6200台,平均100台/院,其中苏南161台/院,苏中74台/院,苏北71台/院。可见苏南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百床计算机数方面,全省平均每百床39.8台,其中苏南平均每百床49.8台,苏中平均每百床33.9台,苏北平均每百床34.7台。

注:(1)应用系统的完善度是指医院使用应用系统的多少。完善度以使用8种应用系统(his,lis,ris,pacs,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门诊医生工作站,OA)为100分;(2)硬件负担数=(计算机数量+打印机数量)/技术人员数。

全省应用系统完善度平均55.0%,其中苏南70.6%,苏中58.0%,苏北42.4%。

从应用系统完善度、百床计算机数、计算机和打印机配置数量来看,地区差异较大,苏南在信息化应用上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1.4 技术人员。

医院信息技术人员共292人,全省平均每院4.7人,平均年龄31.7岁,其中苏南5.5人,苏中4.9人,苏北3.9人。技术人员中,研究生学历6人(2.05%),本科学历174人(59.59%),大专学历99人(33.90%),其他13人(4.45%)。研究生和本科学历的技术人员,苏南多于苏中,苏中多于苏北。其中本科学历人员所占比例最多。

综上所述,苏南在信息化的应用上占有绝对优势,正处于一个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后的完善时期;苏中在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在基础硬件上高起点的选择,说明其正处于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快速上升阶段;苏北多项指标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信息化建设水平比较落后。

2.2 按各所医院床位规模进行汇总统计与分析(见表2)

由表2可见,平均总投资金额随着医院规模的增大而增加;网络投资比重(除<400张规模以外)随着医院规模的增加而减少。小型机数量方面,规模>1000张床位的医院,平均有1台。PC服务器、磁盘阵列柜、磁带机随着医院规模的增大而增加。由于苏中地区规模在400~599的几家医院,使用了小型机以及一定数量的核心交换机,导致这两个指标没有出现随医院规模增大而增加的规律,但平均计算机数量以及平均应用系统的完善度符合该规律。医院床位数规模在400~599张以及800~999张的百床计算机数低于40台,使得该指标在以医院规模划分的比较中不明显,究其原因是由于苏北和苏中的医院同规模的所占比例大造成的,所以指标不明显。大部分指标仍然遵循随着医院规模的增大而增加的规律。

综上所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大部分指标,符合随着医院规模增大而增加的规律。制定县(市)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可具体参考机房硬件平均数、百床计算机数等指标。

注:应用系统的完善度及硬件负担数注解同表1。

2.3 技术人员按地区进行汇总统计与分析(见表3)

由表3可见,研究生的人数从多到少排列依次为苏南、苏中、苏北;本科生的人数从多到少排列依次为苏南、苏中、苏北,大专生的人数从多到少排列依次为苏南、苏中、苏北。从技术人员学历上看,苏南和苏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由图1可见,苏南医院技术人员占全省62所县(市)级综合医院总人数的38.4%,苏中占34.4%,苏北占27.2%。

另外,根据计算机数量与技术人员比例上可看出,高于100台/人的医院有3所;低于50台/人的医院有37所,50~100台/人的医院有22所,江苏省62所县(市)级医院平均是45.9台/人。在考虑设备冗余的情况下,同样也应考虑到技术人员的相关情况,在1人出差或有事请假外出的情况下,高于100台/人的医院有10所,比正常人数时增加了7所,说明这些医院在人员储备和人员数量上明显不足,相关技术人员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如果将打印机的数量累加到计算机数量中与技术人员比例上可看出,高于100台设备/人的有8所,低于50台设备/人的医院的有17所,50~100台设备/人的医院有37所,江苏省62所县(市)级医院平均是67.2台设备/人。

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对于技术人员的工作压力及精神压力不容忽视。

2.4 医院信息化总投入按地区进行汇总统计与分析(见图2)

由图2可见,苏南地区的医院投资占到全省62所县(市)级综合医院总投资的57.0%,苏中占25.3%,苏北占17.7%。

2.5 江苏省62所县(市)级综合医院2009~2013年五年规划分析

根据统计各所医院的2009~2013年五年规划,没有填写的有10家,分布在苏南、苏中、苏北,这些医院信息化水平并不是很发达,说明他们对今后医院信息化建设比较迷茫;表示对医院现有信息系统更新换代的有3家;表示由于重新规划新楼的信息化建设的有6家;表示愿意继续完善信息系统的有43家;表示按三级医院标准建设的1家;表示愿意建立数据中心的有2家;表示愿意建立医疗卫生数据共享和交换技术标准和相关管理规范的有1家。由此可见,有医院已经认识到了建立全省信息化建设标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从各所医院五年规划中,可以看出70.9%的医院处于继续加大投入和完善信息化系统的阶段,9.7%的医院重新规划新楼的信息化建设,3.2%的医院已经具备比较发达的信息系统。

3 讨论和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没有明确目标,普遍存在走一步算一步的建设思路。建议卫生主管部门对全省医院信息化建设出台相对统一的标准,指导全省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思路。

苏南地区的医院已开始注重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特别是应用软件的选择与应用。苏中的普遍重视硬件投入,对应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相对薄弱。目前,县(市)级综合性医院软件水平的应用差距很大。同时,信息化建设在促进医疗质量提升、改善医疗服务流程方面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

江苏省县(市)级综合性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信息系统安全性缺乏必要的投入,安全防范水平普遍较低,这样,会造成医院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建议卫生主管部门对全省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制定必要的下限标准。

江苏省县(市)级综合性医院卫生信息技术人员人数与学历层次还相对较低,对软硬件公司的依赖性过高,必然造成信息系统的应用不能满足医院的快速成长。

3.2 差距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看出,苏南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最高,苏中次之,苏北比较落后。发展好的有客观因素如医院位于发达的长三角经济区域,经济基础条件较好,技术人员技术强、比较年轻,信息化的投资大,规划起点高等原因;也有主观因素如领导重视,专门有分管领导,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清晰,按计划分布实施,并且制定有相关信息化管理的医院规章制度等。

苏北的主要差距来自于基础设施陈旧,网络设备落后,关键性的设备投入不到位或没有,对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不明确,造成信息化建设的停滞或很难升级。

3.3 建议

医院信息化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更好建设江苏省县(市)级医院信息系统,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要高起点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注重实效。防止因缺乏科学规划,出现盲目投资、重复投资现象。

要注重机房后台硬件及网络设备的系统性安全架构,核心服务器要做成冗余或共享磁盘阵列柜,对数据要有相应的安全策略,如进行异地和本地差异备份等,确保数据安全。运营设备的安全保障设施要到位。

要精心选择合理的应用软件,在所有应用软件中,要以电子病历和医生工作站的应用开发为核心,软件间的系统集成尤为重要;对外接口的开放标准,要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关注的重点,从而通过信息化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流程,依托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质量和医院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要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各软件运行安全可靠,特别是加强对终端电脑的管理。

要加强医院信息化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使医院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高效。

4 结语

县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工作调查报告 第4篇

1 新乡市(县)2008年~2012年期间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是我国档案领域现行的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规范档案事务、促进和保障档案事业发展的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法律意味着秩序、权威,意味着权力、义务和责任。因此,无论是立法者、执法者还是守法者,都应当对法律怀有一种敬畏之心,这样,才能自觉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为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制社会一体建设作出贡献。”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必须遵照执行。

1.1 印发《新乡市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按照工作方案开展执法。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意见》(豫办[2007]15号)和新乡市九届市委33次常委会议精神,2008年3月19日,中共新乡市委办公室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新乡市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新办[2008]7号)。《新乡市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此方案遵循了行政合法性原则,严格履行法定职责。一是明确执法指导思想;二是开展执法检查范围;三是执法检查内容;四是执法检查的时间、方法、步骤。其中,对检查具体内容进行了细化、量化。其中,附件1 市直机关各单位,各大型企业和大专院校、各人民团体六项检查内容。分别是领导重视情况,机构人员情况,设施、设备情况,档案收集整理情况,专业档案情况,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

附件2 各县(市、区)档案局(馆)七项检查内容。分别为领导重视情况,机构情况,人员编制情况,经费预算情况,档案库房建设情况,档案保管、保护、保密、利用情况,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并对检查内容匹配了分值,规定了评分标准、法律(文件)依据、自查得分、得分、检查依据与方式。

1.2 档案执法工作已列入市(县)政府目标办考核范围,按照工作目标开展执法。为加强档案管理,依法保障档案事业发展,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已经列入市(县)当地政府考核目标范围。新乡市档案工作自2004年至今已参加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市(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下达执法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执法任务量,市35家,县20家,区10家单位以上),在全市档案工作大会上,各县(市、区)档案局向市档案局递交完成目标任务责任书。市(县)档案局法制科(股)再细化量化工作目标任务。档案管理是机关、企业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从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到档案编研、档案信息化工作,全面服务、保障着各项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档案和档案工作,数量巨大且任务繁重。特别是在档案安全保管环境加紧改善,人才与技术力量相对比较弱的情况下,每个单位的档案管理事务与法律法规要求有差距,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现阶段必须加强档案执法工作,依法保障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1.3 按程序步骤,分轻重、主次,守原则、制度,依法执法,按照工作要求科学执法

1.3.1 完备各项制度。市、县两级档案局已建立起包括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办案制度、行政处罚程序细则、岗位责任制、案件受理程序、执法文书送达制度、处罚案件上报备案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执法人员行为规范、行政执法审查评议制度、档案行政执法文书格式化在内的档案行政执法制度。

1.3.2 执法主体、程序合法。2005年4月20日,新乡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新乡市档案局从市委办公室划出,作为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其他不变。”明确了档案局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截至2011年12月31日,4区8县档案局全部法律授权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新乡市(县)全部设立法制科(股),共有执法人员45名,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接受本级政府法制部门执法资格证主体培训,全部取得执法资格证。

市、县两级档案局行政执法机构建全,配齐配强执法人员。参加省、市政府法制部门行政执法培训91人次,参加档案业务系统专业培训152人次,近年来,执法人员越来越熟悉执法程序,掌握执法方法,已逐步建立起一支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新乡市(县)档案行政执法形式多样。多以下半年集中执法为主,执法形式呈多样化、常态化。今年以来,市(县)在执法形式上,已经形成了以单独执法为主,联合执法为辅;以主动执法为主,配合上级执法为辅;兼顾集中执法与经常化执法的多样化形式。

1.3.3 依法执法,切中要害,全面展开。执法工作紧紧围绕民生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档案馆室建设、安全防范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执法工作以行政指导为主,采取听、查、看、纠的方式,即听被检单位汇报自查自纠情况;查档案管理现状和机构、经费、编制、馆库建设情况;看档案硬件设施情况;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被检单位领导,要求其限期纠正存在的问题。执法重点为实地查看发现问题,针对问题集中整改。

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2012年期间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达625次。其中省、市、县档案局执法人员相互配合执法91次,占14.56%;市、县各自独立执法473次,占75.68%;与市人大教工委、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协法制委联合执法61次,占9.76%,100%进行现场笔录,当场反馈执法情况。在执法检查单位中,市属党政一级机构469个,占75.04%;企事业及其他单位156个,占24.96%,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依法下达《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限期整改通知书》,下发整改通知书的单位有113个,占执法单位总数的18.08%,并对形成的执法文书签字确认,及时归档备案,在开展执法回头看、复查阶段备查。同时,做好执法文书归档、建档工作。

2 新乡市(县)开展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特点、执法取得的效果和对执法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2.1 市(县)档案局具有一支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近年来,经过国家、省、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我市已逐步建立起一支执法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队伍向年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发展。队伍实现年轻化,2012年末人员平均年龄37.2岁,档案执法人员学历较高,学历都在大专以上,市档案局调整了一名具有全国律师资格的同志进入执法队伍。已形成了法制科(股)独立执法为主,信息科、业务科同志配合执法新局面。

2.2 新乡(市)具有良好的档案执法环境,被执法单位点多、面广,效果明显,执法工作已形成较强的影响力。2004年河南省人大、省档案局对新乡市(县)进行了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对新乡市档案管理工作指出了存在问题,对档案事业发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设意见。经过反复集中整改和不断总结,新乡档案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从那时起,新乡的档案执法工作已步入佳境,坚持执法,认真执法,不论从每年被执法单位的数量,还是对存在问题集中整改、回头复查的力度,执法的影响面和效果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和跨越式发展。

2.2.1 从档案执法检查的对象看。以新乡市为例,五年间,市所检查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达320个。其中,系统内主要对县(市、区)档案馆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安全工作进行针对性执法检查。执法单位重点涉及民生档案管理的公安、教育、劳动、卫生、土地、民政、规划与建设等系统,加强了档案管理工作。

2.2.2 从档案执法检查力度看。对档案管理工作薄弱单位,连续进行执法监督,有的已达3次以上。例如,2009年~2011年期间,针对原新乡市8大工业局档案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违法案件,包括市人大文教委、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协法制委等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市档案局馆长带队执法,对相关单位多次执法,经过连续多年努力,2012年初,被执法的责任单位,向财政部门申请了8万元专项经费,集中移交进馆,保证了档案的完整和安全,解决了“老大难”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还例如,执法工作,盯着问题不放,严格执法,市人社局、市工信局等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配齐配强)了档案管理人员,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等单位经过集中认真整改,档案工作整体上新台阶。

2.2.3 从档案执法检查的效果看。经过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到解决问题,本系统内部,新乡市档案馆、长垣县档案馆、获嘉县档案馆建成已投入使用。原阳县档案新馆正在建设,卫辉市档案馆、卫滨区、牧野区档案馆调整了新库房,档案馆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检查中,市委办公室档案室、市委宣传部档案室等单位档案管理达省级标准。河南师范大学成立了档案馆,调整了充足的档案库房 ,河南科技学院新建了档案馆等。辉县市、卫辉市、长垣县、新乡县、获嘉县的档案执法工作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开展,步入了档案事业发展的快车道。

2.3 执法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执法监督检查人员办案能力有待提高,对程序掌握和制度理解还不够。表现在“不了解被执法单位档案管理和档案人员工作情况;档案业务不熟,处理复杂能力较弱,表现为不自信”。二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执法工作组织领导和关心支持需要加强。开展执法时经常面对领导和同志们“只允许检查差的单位;单位都忙乎乎的,检查个啥,想来就来吧;没有问题,不用检查”等不理解、不支持的言论干扰正常执法。三是开展执法公务用车缺乏,不能保障正常使用。

3 结语

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档案法》管理档案事务,保障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抓手和重要保证。同样《档案法》也是各级档案部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保护伞和安全带。深入、广泛开展执法调研,目的是不断总结、提高档案管理能力、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加快执法步伐,进一步推动档案工作、促进档案事业从“最低要求”向“最高要求”方向发展,为建设与文化强国相匹配的档案强国作贡献。

县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工作调查报告 第5篇

从2008年6月开始,根据国家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意见》(卫办发„2008‟118)文件精神,省市以及县卫生局关于创建“平安医院”的实施意见,为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我院全面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安全管理,减少医院内部医患纠纷、治安事件和安全隐患,增强医院治安防控能力,和谐医患关系,逐步完善医患纠纷协调处理机制,并努力形成平安医院建设长效机制,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有序的诊疗环境。医院在临床安全、治安安全、防火安全、改善医患关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构,加强管理

构建平安医院,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院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和医院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把创建“平安医院”纳入医院工作计划,成立了以医院党政领导为组长,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及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平安医院”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医务股股长、护理部主任以及后勤股保卫组组长等为主要负责人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检查、督促、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履行职责,分工合作,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 1

开会议研究创建工作;办公室抓好层层落实,加强宣传发动工作。同时结合政风行风建设以及院务政务公开活动,特聘请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会主席、妇联以及离退休干部代表等人员为主的社会监督员,对加强管理、完善监督,提高和扩大社会各界对医院的知情权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使全院干部职工能够积极地参与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中来。

二、提高医疗质量,为保障医疗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医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策略,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方针,把提高医疗质量摆在首位,通过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来确保医疗质量,做到对患者负责,对社会负责,为打造平安医院提供有力保障。具体工作如下:

1、严格交接班制度。认真实行各种值班,明确每人的责任分工,值班期间加强了全院巡视,切实把防火、防盗、防破坏等治安防范措施落实到实处,并严格填写值班记录及交接班记录,杜绝了重大可防性案件发生。

2、抓好医疗安全,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门急诊和急诊出车管理,严格落实“三级”查房制度、医疗意外和突发性事件报告制度、孕产妇安全管理制度、婴儿安全管理等制度,产房实行了24小时负责制。完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报告制度,做好病人“四防”工作,做到精心治疗、精心护理,严防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落实科室安全责任制,搞好不稳定因素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3、投入资金购置了血液透析机、CR-X光机等一大批先进设备,为打造平安医院提供了有利的硬件保障。同时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建设医院信息化系统,优化诊疗流程。此外,为改善就诊环境,医院加快了新住院综合大楼工程的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入使用,这将为迅速增长的病人数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进行“五五”普法教育工作,抓好政风行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定期举办“三基”知识考试,临床医疗护理知识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医院员工安全意识。通过认真学习和广泛宣传,全院职工强化了创建“平安医院”的意识,并在工作中加强了医疗安全防范措施。

5、认真制定宣传计划,通过在院内悬挂宣传标语、举办医疗安全及防火安全等知识培训、进行《消防安全知识问答》考试,加大消防安全管理。加强对院内的安全检查,消除隐患。抓好水、电、医疗器械等的安全使用,定期对消防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对容易引发火灾、存放危险品及人员集中的场所作重点检查(如药库、病房等)。加强消防安全设施的维护、检查,确保消防器材的完好。

6、加强内部治安秩序。开展警民共建,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调,切实维护医院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确保医院稳定。

三、立足于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积极防范和及时化解医疗纠纷

1、严格落实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对照创建平安医院目标和

要求,将任务和职责落实到科室、岗位和个人,以改善服务态度、优化就医流程、落实医疗安全措施为重点,全面加强医院管理,切实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加强医疗服务要素准入及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执业行为,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加强宣传教育,查找薄弱环节,制订整改措施,推动创建工作。认真贯彻《处方管理条理》、《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和医疗仪器设备合法、合理、安全使用。规范医疗价格行为,严格执行医药价格标准,切实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同时定期组织相关制度的学习,努力提高员工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2、切实改善医疗服务。以医患双方满意为目标,把改善医患关系、提供满意医疗服务贯穿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始终。加强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德医风规范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为群众及患者提供及时、方便和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及时的原则,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和处置机制,周密落实相关防控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医患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

3、依法妥善处置医患纠纷。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把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探索

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依法、公平、公正调处医患纠纷,及时化解各类医患纠纷。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社会监督评价机制,畅通患者投诉举报渠道,如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公开医疗费用等患者关心的热点问题,定期征求患者对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意见,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防止因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协同公安等部门严肃查处和打击严重影响医疗秩序、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110接到医院报警时能及时出动警力。

4、为确保“人、财、物”安全,我院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院设立信息联系员,负责做好医院治安情报信息收集、分析和报送。同时,我院与当地派出所挂钩,着手设立110联动报警台。

四、创建工作,成效明显

至今为止,我院创建“平安医院”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组织机构逐渐健全,全院员工意识得到增强,硬件设备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得以较好落实。主要体现在:

1、我院在创建“平安医院”的过程中结合院务政务公开活动的经验,受到的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于10月31日在我院小会议室召开了院务政务公开现场会,积极推广我院的工作经验。

2、未发生毒麻药品和精神用药被盗、非法转让的事件。3、未发生因擅自采集血液,发生临床用血传播疾病的重大事故。

4、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医疗事故、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职务犯罪及治安问题。

今后,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市委市政府以及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院将继续加强医院管理,以“平安医院”促进“平安乳源”建设。

县平安创建工作汇报 第6篇

(一)基本情况。2004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创建“平安”县(市区)活动的部署后,我县立即着手创建活动的调研,全市政法综治工作会议后,我县就如何贯彻落实市政法综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开展“平安彝良”的创建工作进行了初步研究,制定了创建活动的初步实施方案。1月25日召开了全县政法综治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创建

平安工作,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全面启动创安工作。

(二)目标任务。通过创建“平安彝良”,实现全年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5,“两抢”案件和盗窃案件同比分别下降5,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安全感明显增强,总体上达到社会更加稳定、治安更加良好、民族更加和睦、接边治安良好、群众更加安康的目标要求。

(三)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一是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总指挥,县长为组长,分管或联系政法、综治工作的四套班子领导为副组长,县直各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安工作领导组,负责全县创安工作的组织指挥、督促检查和综合协调。下设办公室在县政法委,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二是各乡镇、各村相应成立了创安工作领导组,落实了专门人员负责创安工作。三是层层召开会议研究和安排部署创安工作。1月22日,县委常委会召开了创安工作专题会议;3月15日,县委、政府召开了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会议,专题安排部署创安工作。同时,县创安工作领导组先后三次召开各乡镇分管领导、派出所长、综治办主任、司法所长培训会议,对创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和业务培训。

2、制订完善方案。去年底,我县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建“平安县区”创建活动的安排部署和有关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创建“平安彝良”活动的初步方案。今年1月,中央综治委关于“平安县市区和平安乡镇、村寨、单位、社区”等的考评标准和全省创建平安县市区活动实施办法下发后,我县再次对全县创建“平安彝良”的实施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配套制订了创建考评标准,明确提出了创安工作的步骤、方法、措施和要求。具体步骤是:1-2月为宣传动员、制订方案、准备和启动阶段;3月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乡镇“五位一体”基层组织建设及乡镇“七个一”、学校“八个一”、村办“十个一”的综治制度建设阶段;4-8月为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深入开展阶段;9-10月为各乡镇、各单位查缺补漏,组织检查验收、推荐上报阶段;11月为县创建领导组考察评定阶段;12月为总结、推荐上报阶段。明年起主要是巩固、完善、加强,不断推进创建“平安”活动的规范化建设。具体方法和要求是:做到“一个统一”、“三个实地”、“五个确保”、“七个必有”的基本要求。“一个统一”即:统一规范命名“平安示范”单位、街道、小区、学校等;“三个实地”即:实地划区域、实地定方案、实地抓协调;“五个确保”即:确保组织机构健全、确保工作规范、确保目标明确、确保管理到位、确保经费保障;“七个必有”即:有“平安”名称标示牌、有平安主管单位、有值班地点、有平安管理制度、有维护平安人员、有辖区平面示意图、有平安工作台账。同时,县公检法司作为创安工作的骨干力量,均结合各自的职能职责和业务工作,制定了部门专题方案。公安机关制定了村级治保、调解组织的人员培训方案,检察院制定了预防职务犯罪方案,法院制定了加大判决执行和民事调解方案,司法局制定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两劳”及释放人员帮教安置方案。

3、加强督促指导。对全县创安工作实行分类划片,强化指导,抓好落实。政法委、综治办负责全面指导、协调,重点负责指导县城所在地角奎镇和县综治委成员单位;县公安局重点负责指导新场、毛坪、洛泽河、龙街、奎香、树林6个乡镇;县检察院负责指导荞山、海子、发达3个乡;县法院重点负责指导龙安、两河、钟鸣3个乡;县司法局重点负责指导小草坝、龙海、牛街、洛旺、柳溪5个乡镇;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重点负责指导内部单位;角奎镇重点负责指导县综治委成员单位之外的县直单位。对各乡(镇)、各部门实行创安工作旬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创建平安工作情况。县创安办负责收集掌握有关情况,每半月向县委、政府和创安领导组报送创建工作情况,认真做好下情上报、上情下达工作,切实做好督促、调研和业务指导等服务工作。同时,实行县级领导和县直单位挂钩联系指导创安工作制度,切实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民情恳谈期间,县级领导分成六个组,深入18个乡镇、36个村就农业农村工作和创安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春耕备耕期间,县级领导组成9个组,对全县18个乡镇的春耕备耕以及创安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全县90个县直挂钩单位、270余人深入挂钩村督促、检查、指导创安和扶贫等工作。

县平安企业创建活动半年工作小结 第7篇

今年来,我县“平安企业”创建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为宗旨,以努力实现“六个明显提高”为目标,紧紧围绕“平安企业”这个主题,创新工作理念,扩展综治工作新领域,通过落实打击、防范、控制、管理、教育等综合措施,着力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确保“五个不发生”,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障企业及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我县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稳定、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现将半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结合实际,确定工作目标。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县“平安企业”创建工作实施办法》,从现在起通过三年努力,到“十一五”末,力争全县90%以上的企业达到“平安企业”标准。努力实现“六个明显提高”:企业内部及周边治安防控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明显提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能力明显提高,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平安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水平明显提高,职工劳动权益保护状况明显提高;“五个不发生”:不发生集体越级上访,不发生刑事案件,不发生重大治安案件,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不发生员工违法犯罪;营造“五个环境”:安全有序的生产环境,和谐稳定的周边环境,良性互动的用工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确保企业平安建设和综治工作机制有效建立,周边治安环境明显改善,“三位一体”(即生产安全、治安安全、消防安全)创安活动不断加强,单位内部管理有序,员工自防意识、法制道德素质明显增强,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满意率均达90%以上。通过深入开展“平安企业”创建活动,努力实现企业“无集体越级上访、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无员工违法犯罪”的目标。

二、建章立制,健全完善创建“平安企业”机制。一是建立创建“平安企业”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创建工作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将平安建设纳入全县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部署中去,列入《2009年**县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的重要内容,把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有关领导、工作部门、工作人员,形成目标明确、责任到人、考核有效、奖励兑现的工作机制,使“平安企业”创建活动长期、深入开展。二是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平安企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每季度召开一次联络员会议,领导小组成员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协调“平安企业”创建工作,及时沟通创建的情况和信息,通报创建的工作经验与典型。三是建立政府部门挂钩联系企业责任制。安排15名政府部门领导挂职重点企业、公安民警入驻重点企业,对重点企业实行治安重点保护。挂钩联系企业的部门领导和民警深入企业指导平安创建工作,不断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平安建设。四是坚持齐抓共管责任制。要求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活动,检察、审判机关对危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案件,依法快诉、快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督促企业规范用工行为,落实劳动保护措施,组织、宣传、司法、工商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平安建设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促进“平安企业”创建工作。

三、协作配合,统一创建标准。一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敌对分子的渗透破坏活动;认真做好企业中参与“FLG”等邪教活动员工的防范监控、宣传揭批、教育转化工作,确保不发生聚众闹事、进京滋事、电视插播、危害公共安全、自焚自爆等事件。二是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条件、上规模的企业要成立调解委员会,逐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及时疏导的工作机制;规模较小、人数较少、条件尚不具备的可依托工会组织,发挥工会联系企业员工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员工通过工会、调解组织机构或司法途径等解决矛盾纠纷,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企业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强与企业外部的沟通联系,及时排查调处因劳动争议、征地拆迁、企业污染、矿产资源纠纷等问题引发的纠纷,共同维护社会稳定。三是依法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加强企业员工管理,认真落实企业员工中戒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群体的管理,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行“外口自治”,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防范、自我约束”。四是建立健全保卫机构。根据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需要,设置治安保卫机构或配备专职、兼职保卫人员。治安保卫人员应当接受有关法律知识和治安保卫业务、技能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开展治安防范宣传教育,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制度和治安防范措施;根据需要检查进入本单位人员的证件,登记出入的物品和车辆;在企业范围内进行治安防范巡逻和检查,建立巡逻、检查和治安隐患整改记录;维护内部治安秩序,及时制止违法行为,对难以制止的违法行为以及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应当立即报警,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配合公安机关做好侦查、处置工作;督促落实内部治安防范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五是完善内部治安保卫制度。主要有:门卫、值班、巡查制度;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现金、票据、印鉴、有价证券等重要物品使用、保管、储存、运输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消防、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治安防范教育培训制度;企业内部发生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案件报告制度;治安保卫工作检查、考核及奖惩制度;存放有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传染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和传染性菌种、毒种以及武器弹药的单位,还应有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报送制度;涉密文件资料的保密管理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其他有关的治安保卫制度。六是维护员工人身、财产及企业财产安全。严格落实企业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重点单位应当建立内部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治安保卫重要部位按国家有关标准设置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并实施重点保护;应当在公安机关指导下制定单位内部治安突发事故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组建专职或义务消防队伍,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器材、消防器材和交通、通信工具,落实保险福利待遇。加强技防设施建设,严格执行有关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国家标准,提高安全防范的科技含量,重点加强对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的监控和防范。针对部分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薄弱、周边治安复杂和电信、电力、广电设施被盗窃破坏严重等突出问题,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治安防范各项工作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确保单位员工犯罪率低于1‰。七是整治、优化治安环境。把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纳入当地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服从当地综治部门的组织协调,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配合,共同整治企业内部及周边突出治安问题,优化企业生产生活环境;积极推行“厂店联防”、“企地联防”等有效做法,形成群防群治、联防联保、整体联动的治安防控网络。八是努力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完善工资支付办法,建立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要形式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依法及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不发生无故克扣、拖欠职工工资事件;合理制订劳动定员定额标准,遵守劳动工时制度;依法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建立和完善内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九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依照《安全生产法》及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体系,完善并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按照国家和我省的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安全风险抵押金和安全费用等。十是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丰富企业文化生活,营造秩序良好、文明优良的生产、工作环境;加强企业员工的日常管理,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治安防范和职业道德、公民道德教育,通过安全守法教育周、安全主题日等活动,不断增强员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全面提高员工对“平安企业”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四、加强领导,落实工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县县创建“平安企业”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创建“平安企业”活动各项工作。坚持抓系统带单位、条块结合、上下互动。各级党委、政府和行业、系统要把“平安企业”创建工作纳入平安建设的总体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把“平安企业”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作为综治工作考评和“平**(镇)”考评验收的重要内容。县直各单位负责对本系统及其主管行业的“平安企业”创建工作做出统一部署,结合自身职能和工作实际,制定实施办法,加强督促、检查、指导,推动工作落实。各行业协会也要充分发挥行业管理协调作用,协同做好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工作,推进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二是认真落实和充分发挥行业、系统监管部门组织、指导、检查的职能作用。各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各系统及所属各单位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平安企业”建设工作,切实负起主管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层层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全面推进本系统、本行业的“平安企业”创建活动。对无上级主管部门的企业,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统一纳入当地“平**(镇)”建设活动中,由所在乡(镇)政府和有关所(站)抓好统筹安排,负责组织指导。三是强化企业是“平安企业”创建工作的主体,企业法定代表人要对“平安企业”创建工作负总责,成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加强对“平安企业”创建工作的领导,做到有规划部署、有检查落实、有经费投入、有工作人员,持之以恒地推进创建工作开展。四是各级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将“平安企业”创建工作作为企业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任务,会同企业认真调查和摸排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具体解决措施,为创建“平安企业”提供有效指导和保障;加强工作协调,定期沟通情况,研究问题,密切协作,加强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主动向党委、政府报告“平安企业”创建工作,积极争取支持。五是加强示范带动。县综治委选择5家重点企业,作为“平安企业”创建示范点,制定示范点创建工作制度,确定一批综治联络员,加强工作指导,总结推广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推动“平安企业”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六是创新创建载体。结合产业分布和区域特点,在企业成立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在县安监局成立,安全技术防范协会等群防群治组织;在重点企业或企业相对集中的点建立警务室,形成有效的治安联勤联防网络,构建“安全板块”,保障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七是落实基层保障。不断加大对企业平安建设工作的保障力度,在企业内部设“综治办”和“平安建设办公室”,确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的平安创建工作;同时,加大企业平安建设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平安企业创建工作顺利和开展。

加强县支行科技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第8篇

最近, 中国人民银行常德市中心支行组织人员, 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现场考察等多种方式, 对辖内县支行科技人员履职状况进行了调研, 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县支行科技工作现状, 并就如何理顺县支行科技工作管理体制, 确保信息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促进县支行科技工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县支行科技工作管理体制的基本情况

常德中支全辖7个县 (市) 支行, 共7名科技人员, 最大50岁, 最小38岁, 平均年龄41岁, 从事科技工作年限平均为16年, 其中6名同志为大学本科学历。1名副行长, 分管办公室和国库会计股工作, 同时担任微机管理员;2名股长, 分别负责办公室和货币金银股全面工作, 同时担任微机管理员;3名副股长, 分别位于办公室和人事股。专职从事科技工作的仅1人, 其他均为兼职。兼职最多6项, 最少3项。县支行科技工作管理体制采取科技工作随人走、无固定管辖股室的模式。临澧、石门两支行, 由于科技人员分别在人事、货币金银股, 科技工作归属人事、货币金银股管辖, 其他5个支行科技人员在办公室, 科技工作也随之归属办公室管理。

这种管理体制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自1992年起, 常德中心支行通过公开招考, 陆续为辖内各县支行配备一名专职科技人员。最初, 县支行科技人员均作为专职人员挂靠办公室。后来, 多数科技人员得到提拔, 有些同志被安排到其他股室担任股长、副股长。为了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不影响科技人员的前途, 常德中支对这种情况给予默认, 由此逐渐形成了目前的状况。

二、县支行科技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

“科技工作随人走, 管辖股室不固定”的管理模式, 在最初能起到调动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但随着科技人员工作责任的加重, 科技人员管理制度和部门履行科技管理职责的矛盾日益凸显。

(一) 部门责任难以落实

1. 信息安全管理难以到位

信息安全管理对象是全行所有信息系统和客户端, 工作内容包括日常监督和安全检查。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提高用户安全意识, 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 如及时更改密码口令、离开业务终端时退出业务系统、不安装与业务无关的软件、及时更新防病毒定义码和升级操作系统补丁等。但这些工作均需全行所有计算机用户的配合与支持, 仅凭科技人员一己之力, 是难以推动和开展的。

2. 固定资产管理难以到位

按照《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操作规程》要求, 会计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综合管理, 资产管理部门和科技部门分别负责非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管理。在县支行, 会计财务部门对应为国库会计股, 资产管理部门对应为办公室, 科技部门为不确定的股室。如果管辖股室不作为, 以科技人员一己之力, 不可能在电子设备管理方面很好地履行职责。有的支行科技人员仅负责事后补登电子设备台账, 电子设备的充分合理利用成为空谈。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方面, 科技工作的管辖股室不固定, 势必导致科技人员所在股室认为, 科技工作是股内科技人员带来的工作, 仅是科技人员一人的工作;另一方面, 科技工作是一项全行性、综合性的工作, 同时又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正因为如此, 中心支行科技科布置工作任务时, 往往直接针对县支行科技人员。长此以往, 导致管辖股室认为科技工作仅是股内科技人员一人的事情, 而未将科技工作纳入股室工作职责, 因此造成管辖部门责任不落实。仅凭科技人员一己之力推动科技工作, 效果自然事倍功半。

(二) 道德风险难以控制

《中国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第六十五条规定“系统管理员不得兼任业务操作人员。系统管理员确需对业务系统进行维护性操作的, 应征得业务部门同意并在业务操作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科技人员是各业务系统的系统管理员, 如果同时在业务部门任职, 势必造成职责交叉, 违反内控制度。如科技人员在货币金银部门工作, 对库房业务和发行会计业务必然了如指掌。在担任货币发行业务主管的情况下, 如果科技人员在货币金银信息处理系统中既拥有业务系统操作权限又拥有系统管理权限, 一旦出现自身的道德底线崩溃, 后果不堪设想。

科技人员兼任许多其他工作, 导致无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履行科技管理职责, 对业务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不能做到严、细、勤、实, 存在操作风险。特别是职位在股长及以上的科技人员, 主要精力放在部门工作, 科技工作沦为次岗。据调查显示, 兼职工作最多为6项, 最少的也有3项, 其中担任股长以上的有2人表示对具体的科技工作处于应付状态, 在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推动科技创新方面难有作为。

(三) 积极性难以调动

1. 科技工作日趋单调

当前数据集中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只需一台能连接内联网的计算机即可办理业务, 县支行系统维护工作技术含量日渐减少, 工作重点转向信息安全管理、机房基础设施管理、客户端操作系统维护、电子设备管理 (网络核心设备由中心支行代管) , 科技人员大多只需依葫芦画瓢, 难以在工作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逐渐失去了钻研科技业务的动力和兴趣。

2. 培训机会少

上级行组织的培训往往针对正在实施的具体项目, 大多只到地市级, 且名额有限, 县支行很少有培训机会。知识老化、不能及时了解行业动态等弊端严重影响了县支行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3. 工作责任与待遇不匹配

县支行科技人员担负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信息系统承载无形的资金流, 信息安全管理和金库安全管理同等重要, 且涉及面更广、风险点更多, 但科技人员的待遇与发行保卫部门待遇不能相提并论。科技岗位津贴仍然沿用20世纪90年代每人每月8元的标准, 且全行员工人人都有。

4. 科技岗位的特殊性限制了科技人员自身的发展, 科技人员政治待遇难以提高

科技人员大都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凭、较好的素质。常德中支7名县支行科技人员, 6名拥有本科文凭, 但因为不能像其他业务部门的同志自由换岗, 得不到全面锻炼, 获得晋升的机会大大少于从事其他业务的同志。科技岗位成了限制科技人员进步的负担, 不少科技人员要求离开科技岗位。

(四) B角缺位难以履职

目前, 县支行均配备了科技工作B角。但B角大多为形式上的, 并不能真正履行科技工作职责。

1. B角基本不具备履行职责的能力

7名B角仅有3人在20世纪90年代参加过一年期的计算机知识培训, 具备一定基础, 但其中只有1人能真正上机进行系统维护。

2. B角无实践机会

按照现行规定, B角只在A角不在岗的情况下履行职责。由于B角平时有自己的工作岗位, 在A角进行系统推广、信息安全检查等科技业务活动时, B角未能跟班学习。

3. B角缺乏履行科技职责的积极性

B角在自身工作之外额外增加科技业务, 无相应的激励机制, 很难调动B角积极性。

三、对策与建议

(一) 归口管理, 落实部门责任

1. 科技工作归口办公室管理

明确县支行科技工作由办公室负责管理, 科技人员一律挂靠在办公室, 以便统一管理职责、统一考核标准。

2. 签订责任状, 明确管辖股室责任

通过科技科和县支行管辖股室签订科技工作责任状的形式, 明确管辖股室的工作职责, 规定科技人员A角、B角为科技工作直接责任人, 管辖股室的股长为科技工作主管责任人。

3. 改变工作方式, 突出管辖股室的作用

中心支行科技科布置工作任务时, 其对象应该明确为各支行, 改变以往以微机管理员为对象的做法。

(二) 通盘考虑, 全方位控制风险

1. 引进科技专业人才, 强化履职能力, 从制度上防范道德风险

辖内科技人员年龄老化、知识老化、兼职过多, 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形势。除目前兼职的科技A角外, 大多数支行面临着无法选取一个合适的科技B角的局面。建议引进大学生时考虑为每个县支行分配1名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 该同志作为专职科技A角挂靠办公室, 现任的科技人员充当科技B角。科技A角仅作为各业务系统的管理员, 不直接操作业务系统, 从制度层面防范道德风险。

2. 实现科技工作标准化、流程化管理, 防范操作风险

认真研究现有制度要求和制度体系, 结合实际, 制定涵盖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网络运行维护、信息中心管理、电子化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科技工作制度, 下发县支行参照执行。根据县支行实际情况, 修订《科技基础业务操作规程与风险防范指引》, 包括业务用机管理、办公用机管理、信息系统维护、网络接入管理、电子设备耗材零配件管理等各项具体业务的操作流程。组织科技人员学习制度和流程, 推动科技人员按照流程规范操作。

3. 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 全面落实工作任务

首先是本行A角、B角分工协作。A角、B角不允许同时离岗, 一方离岗时, 办理交接手续, 将工作移交另一方。分三种情况对A角、B角进行分工, 以文字形式明确各自的职责。第一种是专职科技人员为A角的情况。在项目推广、业务系统实施重大变更时, B角跟班学习, 熟悉业务, 仅在A角离岗的情况下, A角将工作移交给B角。第二种是科技人员A角担任部门副职的情况。视A角工作量多少, 在A角履行全部职责确有困难的情况下, 可将机房基础设施管理交B角负责, A角负责信息安全、信息系统维护 (A角具有操作权限的信息系统除外) 、电子设备管理工作, 也可酌情处理。第三种是科技人员A角担任股长及以上职务的情况。A角仅负责信息安全, 指导信息系统维护工作, 其他工作由B角负责。其次, 整合县支行科技力量, 建立区域互助小组。根据县支行之间距离远近, 按照科技人员专长互补和自愿的原则, 成立分片的科技业务互助小组。当某单位A角、B角排除故障均有困难的情况下, 互助组其他科技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形成科技合力。

(三) 提高待遇, 充分调动积极性

提高科技岗位津贴标准, 使科技人员权责利趋于一致。对于无法安排职务的老同志, 建议支行采取给予副股级干部待遇的办法。对于年轻同志, 建议支行在提拔任用时优先考虑。

(四) 组织培训, 提升B角履职能力

上一篇:让学生学会创造下一篇:交通补贴发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