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论文撰写培训

2024-05-17

中学生论文撰写培训(精选10篇)

中学生论文撰写培训 第1篇

教学论文写出来后一般总想发表。从某种意义上讲,论文的发表并不比论文的撰写更容易,有时甚至更难些。一般来说,这两个环节的难易程度是成反比的——呕心沥血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发表时相对就会容易些;相反,马马虎虎对付出所谓的“论文”,发表时相对就会更困难。教学论文的发表其第一道工序应该说是投稿,投稿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搞清刊物的宗旨

不同的刊物其办刊的目的一般是不同的。仅就与中学物理教学相关的刊物而言,象《物理之友》、《中学生物理》、《物理报》等刊物,主要是面对中学生的,这类刊物欢迎的是“概念的辨析”、“规律的应用”、“解题的技巧”、“学法的指导”等类型的小文章;而对于教材、教法等方面的较为深入的研究论文,则可投《物理教师》、《物理教学》、《物理教学探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中学物理》等刊物;而象《物理通报》这样的刊物对论文的理论水准的要求就更高一些。搞清各刊物的办刊宗旨,搞清各刊物对论文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投稿,其投稿命中率就会大大提高。

(2)关注论文的时效

一般刊物都比较注意使刊登的文章尽可能地与一般学校的教学进度取得一致,这就给我们所撰写的教学论文带来所谓的“时效性”特征——论文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一般应比通常的教学进度快两、三个月为最佳。

中学生论文撰写培训 第2篇

(1)教材本身就有极丰富的素材

和中、老年教师相比,年轻教师有着自身的优势,对所教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一般要比中、老年教师更为熟悉。发挥这一优势,以专业基础知识为依托,在教材上做文章,这就是我给年轻教师初写论文时的建议。而对于中、老年教师来说,他们最熟悉的可能莫过于教材,因此,抓住教材做文章,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事实上,教材本身确实有撰写教学论文的极丰富的素材。

①由于教材实质上是浓缩和凝结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人类对社会、对自然的一般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和理解,而恰恰因为它是所谓认识和理解的“浓缩”与“凝结”,这就给使用教材的教师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的空间,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从“正面”针对教材中的某些被“浓缩”和“凝结”了的概念、规律、理论展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的机会。而所谓“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实际上就可以作为撰写教学论文的一种素材。例如:笔者所撰写的《“W=FScosα”中的“S”究竟应如何理解》(发表于《物理通报》19第9期)和《两种曲线运动的比较》(发表于《中学物理》19第1期)这两篇文章,谈得就是对教材上一些概念的独特的理解。

②由于教材毕竟也是“人”所编写的,这就免不了会留下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尽管正式教材经过了多年的使用实践后,这种不尽人意之处非常少,但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来讲都不能说没有;而在一些辅助教材中,这种不尽人意之处相对就比较多一些。这种教材自身的缺陷,实际上又赋予使用教材的教师从“反面”去评价教材的权力。显然,这种从“反面”来对教材实施评价也是撰写教学论文的一种素材。例如:笔者所撰写的《平衡概念的传统提法与正确理解》和《关于“光电子的发射率”的几种假设》(刚投寄,尚未发表)这两篇文章,就是针对现行课本中的逻辑缺陷和表述不完善之处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而所撰写的《带电小球在磁场中运动类型分析》(发表于《中学物理》年第1期)和《“滑轨系统”中的“反馈现象”》(即将发表于《物理教师》第6期)这两篇文章,则是针对一些教辅材料中的典型错误作出了自己的分析。

③中学教材有它的局限性和阶段性,任何一门学科的中学教材,都绝不会是包容人类所掌握和了解的这门学科知识的总和而只能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中学教材的这种局限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使我们在论及“师”与“生”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把握等方面的要求时,常会有所谓的“一桶水”和“半桶水”的通俗比喻,而在这多出来的“半桶水”中是最容易出文章的。例如:笔者所撰写的《分子的各种热运动形式对气体压强的贡献》(发表于《物理通报》1998年第4期)和《非惯性系中的牛顿定律及其应用》(发表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8年第5期)这两篇文章,都可以说是从这多出的“半桶水”中“舀”出来的。

④各学科知识之间具备着某种程度的相关性,这一相关性特征必将反映到各学科教材中去,而在学科间的交叉处寻求教学论文的立足点,这对教学论文的撰写,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例如:笔者所撰写的《中学物理习题中几种常见的的极值类型》(发表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4年第3期)、《干涉现象中强、弱区的判断》(发表于《中学物理》1995年第3期)、《数的奇偶性与波速确定》(发表于《中学物理》1999年第4期)这几篇文章,就是借助于数学教材中的某些结论来阐述物理问题的。

(2)教学中的问题有很多值得写

在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中,常会碰到一些备课时没想到的问题,即使是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也会如此,而年轻教师由于相对缺乏经验,这种情况出现的机会就更多一些。只要在教学中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及时捕捉到这种稍纵即逝的问题,并能做一个有心人,将其记录下来,用不了几年的积累,你就会觉得这里面有许多是值得写的问题,你就会觉得撰写教学论文的素材用不完。笔者在刚参加工作时,在老教师的建议下,专门准备了一本所谓的“教学拾零”,用于记录备课、上课时所想到的、所碰到的一些问题,这为后来撰写教学论文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例如:笔者所撰写的《怎样的物体才会受到“风力”的作用》(发表于《数理化学习》1994年第4期)、《测凸透镜焦距的三种方法的误差比较》(发表于《物理教师》1995年第6期)、《概念的逻辑结构与概念教学研究》(发表于《南京教育》1996年第12期)、《关于“记时起点的选取”的几个问题》(发表于《中学物理》1999年第1期)这几篇文章,实际上都是取材于我当教师的第一年所留下的“教学拾零”。随着教龄的增长,笔者虽然已不再象年轻时那样认真地在课后写什么“教学拾零”了,但依然有随时把一些想法写一张小纸片留下来的习惯。

另外,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也不应轻易放过,特别是一些尖子学生,他们反映敏捷,思维深刻,所提出来得问题更应该值得我们去思考。由于知识的局限,学生一般很难对学习中所碰到的一些问题作出透彻的分析,而作为教师,在尽“解惑”的职责的同时,也可以挑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撰写教学论文的素材加以深入的研究。在笔者撰写和发表的论文中如:《透镜多解问题的成因》(发表于《光的世界》1994年第3期)、《关于水下物体“视位置”的研究》(发表于《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年第20卷)、《碰撞过程中的三个制约因素》(发表于《物理之友》1997年第11期)等,其素材都是教学中所碰到的问题;而象《伞兵会受到风力的作用吗?》(发表于《中学生学习报》第449期)、《这不是“单摆模型”》(发表于《物理教师》1997年第1期)、《关注隐含条件对物理过程的制约》(发表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9年第5期)、《“质点”与“过山车”的比较》(发表于《物理教师》20第2期)等文章,则是针对学生所犯的典型错误而撰写的。

(3)即使一道题也能写得很精彩

相对而言,教学论文中的“科技含量”要求并不高,只要能讲清“教”与“学”的某个环节中的某些问题,只要能对这些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就可以成文,就可以发表。特别是对中学教学论文,有时即使针对一道习题,也能写得很精彩。但这类论文切忌仅仅展现解题过程,仅仅卖弄解题技巧,而是要设法从“题”中或者是“题的解答过程中”发掘出有价值的内容来。例如:笔者所撰写的《“正交分解”妙用几例》(发表于《试题研究》1994年第22期)、《几何光学习题中的隐含条件》(发表于《光的世界》1994年第5期)、《验算法解单项选择题一例》(发表于《中学生数理化》1995年第10期)、《“阻力”概念辨析》(发表于《物理之友》1997年第4期)、《特殊光线的妙用》(发表于《高中数理化》1998年第1期)等文章,实际上就是以一些物理习题为素材,从“题”中或“题的解答过程中”发掘出了有价值的观点而撰写出来的。

(4)别人的启发能打开你的思路

中学生论文撰写培训 第3篇

2011年4月12日至15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撰写及课题设计申报培训班”在北京举办。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现场检测、调查工作已结束,目前正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及论文撰写工作,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申报工作也已开始。为了提高全国各地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者高质量分析数据、撰写论文的能力,帮助其科学设计、规范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联合举办了本次培训活动。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廖文科、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长宋尽贤、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主任委员季成叶等相关领导,出席了于2011年4月12日上午举行的开班会议。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115名参与调研的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廖文科副司长、宋尽贤理事长和季成叶主任委员分别在开幕式上,就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的重要性作了讲话。廖文科副司长并向与会者提出了四个引导性建议:第一,要从思想上重视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对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趋势,以及指导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开展的重要性;第二,将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的整理分析、论文撰写与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结合起来,切实从数据分析中找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开展;第三,借助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论文撰写,掀起学校体育卫生科学研究的高潮;第四,重视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的开发、利用,使其在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开班会议结束后,培训正式开始。本次培训邀请了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季成叶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的吴健主任等相关专家,就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思路及结果讨论,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撰写格式及基本要求,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计划指南,科研课题设计思路、标书撰写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做了八个专题讲座。

简谈如何辅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 第4篇

一、教学生如何选取论题

1.论题选择要新颖,不能重炒旧饭,做一些浪费时间的无用功

教师要告诉学生可以先通过上网、到图书馆等方式查阅了解一下相关的问题有没有被别人研究過并撰写过。当然目前历史学方面的很多问题前人都有所研究,并且很多专家学者著有相关论著,也进行了长篇论述。因此学生要想写出有新意的论题并非易事。但是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如果自己想立的论题已经有别人对此发表过看法,那么自己就要尽量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观点或不同的见解。另外有时权威的观点也未必都是正确无误的,学生完全可以大胆质疑问题、质疑书本、向权威挑战,而不能被别人的观点完全束缚。

2.论题不要列得太大

因为中学生尚未具备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能力进行资料的查找和撰写过长篇幅的论文,因此题目选取较小,比较容易阐释到位,自己的观点也容易站得住脚。太大的论题会因为自己论证不充分而导致空洞、无说服力。曾经有一位学生在跟我交流的时候表示自己对中国古代军事史很感兴趣,很想写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我说:“你的想法很好,但是你最好选取古代军事史当中的某一方面问题进行研究。如果一下子列出中国古代军事史研究的论题,就太大了,不容易一下阐述到位。”后来这位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对我国古代一些重要军事家的某一方面军事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比较,写出了一篇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文章。

3.论题所用措词要力求精当、新颖

这样便于一下子吸引读者,令读者一看到题目即有一种想阅读文章的欲望。另外还要注意措词应略显谦虚之意,不能显得唯有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无可厚非的。为此我搜集了一些典型的论文标题向学生进行了介绍,让学生关注其中一些常用措词,诸如:刍议、浅谈、初探、之我见等。通过这样的辅导,学生自然对如何选题和拟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教学生如何树立观点

1.论点应观点鲜明

不要模糊不清、似是而非,或过于中立。比如在评价某一历史人物时,虽然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去评价,但是不能既有大肆赞扬的观点、又有明显贬低的观点,这样会让别人看不出作者的主体观点。

2.论点应紧扣主题,充分为论题服务

论点应紧扣主题,否则会有偏题、走题之感。

3.论点应做到言简意赅

论点应尽量语言简洁、上下对仗、字数适当,个别引领观点的词语亦可相同或相似,这样让人阅读起来会觉得较顺畅、整齐。

三、教学生如何充实论据

在辅导学生树立好论点后,下一步就是辅导学生充实论据,论据好比文章的血肉,充足、有力的论据可以使文章非常生动且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从而使自己树立的论点站稳脚跟。为此笔者提醒教师辅导学生充实论据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历史论文的论据要真实有价值

如果查阅书籍资料,就要查阅信度高的史书,一些野史和文学作品是不能作为历史论文的论据的。当然要想查找有价值的论据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教师应提醒学生除了上网、去图书馆查找,有时自己还得亲自做一些考察和社会实践,这样才能获得真实可靠且价值较高的论据。教师也应借此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做学问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艰辛的、不懈的努力。

2.论据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应充分为论点服务,以体现论点的正确性

3.论据要丰实,不能过于单薄

有时只举一个事例是不能说明问题的,要想使论点站得住脚必须运用大量的事实依据来充分论证,令读者无可挑剔。

四、教学生如何整体修饰

在论据充实好后,教师还应提醒学生,此时并非大功告成,自己还应对文章进行整体浏览、细节修改、润饰等。其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语言方面

是否做到通顺、流畅、精炼,尤其是一些过渡语言是否自然婉转,全文是否让人有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之感。

2.格式规范方面

是否做到论点单列、每段首行空两格;标点是否正确、打印稿是否注意字体、字号、间距等问题。

3.引文和结尾方面

作为一篇完整的论文,开头应点明全文写作目的、文章所具有的价值、现实意义等;结尾亦可对全文进行适当的总结并表达作者的一些希望等。

目前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似乎还是欠缺的,为此中国正大力实施课改,但如果教者仅流于形式、表面应付,那么课改便会失去应有的效果。因此布置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绝不能形同虚设,教者应让学生在有效的探究过程中、在论证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充分锻炼自己的能力,充分体验研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阴中学初中部)

《撰写论文》培训心得体会 第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撰写论文》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临高县思源学校的胡传亮老师给我们培训了如何撰写论文,通过学习,下面结合我的观点,谈一下几点体会:

一、学术论文是学习和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它既是教研成果的反映,也是学习成果的体现。

为了能够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必须收集一定的信息,积累足够的资料,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因此,要把学习和积累作为提高撰写学术论文能力的“奠基工程”来抓,在学习和积累上多动脑筋。

二、怎样积累素材

教师的职责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而撰写或发表文章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它必须以搞好教学和教研工作为前提。教师要想写出教育教学文章,需要有充足的原材料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过程,只有勤于积累、精于思考,才会有东西可写,并能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来。要在学习和积累上动脑筋

三、怎样撰写稿件

1、选题。

选题就是确定题目,这是写作中首先碰到的,也是最主要的部分。题目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命运”,所以,课题的选择必须考虑到以下四个方面。

(1)选择要从实际出发。平时自己对某一问题留心思考,并认真研究,有所收获,取得了研究成果的.,才有可能考虑写作,没有实践基础或虽有实践但无收获体会,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2)是否有新意。无论写什么文章,关键都在于有新意,如果深层次的创新一时做不到,那么可以接着别人的工作往前迈一小步。所用题目应该体现当前教学研究的动向,特别是大家都没有思考到的空白点,所写内容最好是大家都关心的“热门”内容,对于别人已用过的题目,一般不宜再用,如果受到别人所用题目的启发,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或在观点上有新的见解,而需要再用的话,用时可在题目上冠以“再谈”、“也谈”之类的字样。

(3)素材和论据是否充足。

2、拟定写作提纲

确定了题目,并有了充足的索材和论据,也不要急于动笔,可以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先拟写论文的详细提纲,提纲是帮助作者整理思路,指引你如何取舍文章的内容,是将要写成的文章的骨架,它起着疏通材料、安排材料形成文章基本结构的作用。

3、修改润色

论文撰写培训心得体会 第6篇

一、多点思考,及时反思与总结。

黄坚强老师在该交流会上多次强调:“宁要原创主义的草,也不要主义抄袭主要的苗。”如相同的课,内容是相同的,但是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即同课异构;又如不同的课,内容是不相同的,但是方法有点类似,但是实际例子却又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作为老师要做好第一步,吃透教材,提前备好每一节课,只有熟悉教材,才会找到生活中或机床加工的例子或问题来解决本节课的内容。第二,假如采用的例子是贴近生活,最好是近来发生的事件。第三,反思采用此例子或问题来讲课过程中存在怎么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完善和组织更好呢?第四,把讲得最好一次例子或问题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下来,因为我们是搞机械类的,缺乏了图形,就缺乏了最形象直观的证据。

二、文字句子组织方面要下工夫

作为工科类专业的教师,教书的水平可能不低,但就是写不出好的论文。黄坚强老师在该交流会上也多次强调:“我们工科类的专业老师,要想论文获奖,就要在文字句子组织要方面下点工夫。”其实,我本人也很早就清楚自己的写作水平较低,但是就是一直不肯去下工夫学习。听了这论文写作交流会后,不但为自己,还要为工作室提供支持与帮助,所以本人今后在写作方面要加强学习,争取自己的写作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论文撰写培训心得体会 第7篇

他们都是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草根式教师,有着鲜活的教学感悟和案例,结合论文写作的过程,以自己的获奖论文为例,从论文的选题,模式、内容、各级主副、大小标题等进行了再现式的讲述。大到框架的建构,小到关键词、结语的斟酌,特别是文题的确定,各级标题的打磨等无不浸透着他们的心血。

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善思型的老师,能抓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透视现象背后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及时捕捉写作的灵感,反复修改、打磨,得以成文。一篇论文要写三两个月,修改到十多遍,听听既诧异,又汗颜。想想自己写一篇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成文,三五天就认为很久了,而且写完后哪有修改之说啊,上交了事,难怪取不到好成绩了。

写论文要勇于做冷板凳,敢于做冷板凳!

30号上午,聆听了全国特级教师,市教科所陈建先研究员的专题报告《近“十年”探航选题透视》。

陈特把近十年教海探航特等奖和一等奖获奖论文的文题进行了精心的归纳和梳理,以其独特的视角,从13个方面给予了详细的阐述和生发,对有可能再发掘,有潜力的文题特意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指明了论文写作的方向。

陈特说教海探航和师陶杯的选题存在较大的差别,师陶杯注重论文的科研性,选题比较朴实,实在,不提倡包装。而探航则恰恰相反,它的选题要求新、奇、异,追求形式的包装,刻意打磨的痕迹较重。纵观这些年探航获奖的论文,对于那些文题中出现的陌生化的词语除了感觉特意打磨的痕迹较重外,就剩下眼花缭乱,望洋兴叹了。

他的讲座为我们一线教师从论文的选题和策略方面给予实战的指导,他对教育理论把握的透彻度,对文题精准的拿捏,对教育热点敏锐的捕捉,论点论据的旁征博引不由让人叹为观止,我们是彻底的被他的学识折服了。

3.29日上午,朱局长做了简短的开班仪式后,聆听了省教科院研究员王xx博士的《中小学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问题及其诊断》的报告,受益匪浅。

王博士的讲座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板块阐述了教育论文写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其中的原因做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了解决的策略,为我们一线教师在论文写作方面指出了病根,同时也从理论的角度明朗了论文写作的关注点、技巧、方法等。

另一个板块就是论文的诊断。如果说上一环节的报告,理论性的知识过多的话,那么这一层面就是实践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了能更直观的让老师们真切的感受到论文写作的方方面面,王博士现场诊断了五篇师陶杯论文,既有成功的典范,也有失败的归因,还有取题的讲究,更有模式的构建,可谓见一斑而窥全豹,如此形象、直观、有针对性的讲解,不由让人眼前豁然开朗。

两个小时的时间轻松而过,会后,教科室刘科长对此次活动又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并成立了班委会,明确了班长、纪律委员、生活委员、组长等的职责。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局越来越重视对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培训了。

让初中学生撰写化学小论文 第8篇

实践证明, 凡积极参与写化学小论文的学生, 其综合素质都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创新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近年来, 我们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出发, 把“小论文”活动作为第二课堂主要的内容来抓, 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进展, 成效初见, 现谈几点体会。

一、激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关键, 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到乐于学, 直至参与学习。无疑会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促进学习的成功, 我们从初三开始, 在鼓励学生勤思考、勤观察、多实验的同时, 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调查报告、学习总结、问题讨论之类的短文, 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化学现象和化学过程记录下来, 认真讨论, 形成书面文字。尽管学生在开始时遇到的困难很多, 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认真地围绕自己的观察、实验提出自己的观点, 找出解决问题的依据, 作出近于完善的说理、论证, 形成的文字初具小论文的特点。

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 广泛阅读课外知识, 并作好摘抄和改写。在学生的化学小论文中, 谈到了透视时人吃钡为什么不中毒;从二战期间中弹飞机加速灭火谈到了“风是助火还是灭火”;从三国故事中的“哑泉”谈到了硫酸铜中毒极其解毒方法等等。这些小论文写得生动活泼, 饶有趣味, 深刻地阐明了一个化学原理, 使学生的化学视野无比开阔, 化学知识更加巩固,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而且学好化学的信心倍增。

二、励志

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环保意识。有的学生, 在课外阅读时, 摘抄了“中国石油发现史”, 并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有的学生摘抄了“侯氏制碱法”, 并抒发了对科学家的无比景仰和崇敬之情;有的同学从二氧化碳谈到全球性的“温室效应”, 以及九八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 阐述环保的重要性和保护大自然的使命感。使化学教学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培育学生高尚的情操和科学的世界观。

学生在小论文的完成过程中, 态度严肃认真, 真的像从事科学研究一样, 无疑, 这对于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是大有帮助的。

三、增知

学生撰写化学小论文, 首先要动脑筋想, 通过化学现象, 寻找理论依据, 得出科学结论。动笔写, 组织成文章, 这本身是一个学习、再构思、创造的过程。有的学生还写出新意, 从现象到本质, 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新奇到深入, 联系书本知识, 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 更加深了印象, 学得更加扎实了。学生由喜欢化学创作, 很自然地过渡到喜欢老师, 喜欢上化学课, 在学习中, 教师的要求也很快转化为学生的行动。例如, 《我是怎样自学第八章的》、《自学第八章的体会》、《自学后的感受》、《脂肪的“妙用”》等小论文写出了按照老师的指导和要求自学完第八章的心得体会, 有的同学还撰写了《化学成绩提不高的原因是什么》、《学不好化学的原因》、《学习化学的心得体会》、《化学方程式的常见错误》、《学习化学的建议》、《学不好化学的原因与对策》。

学生在撰写小论文活动中, 从提出论点, 到找出论据, 直至作出论证, 需要认真地动脑、动手。从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遇事总要问个究竟, 搞个明白。对学习的要求不再是一知半解地囫囵吞枣, 而是自觉地使自己从被动学习变成参与和掌握学习。

四、拓智

学习的兴趣、热情、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对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的提高将会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学生在小论文活动中, 通过思、辨、论证的训练, 头脑越来越清醒、灵活, 对问题的反应越机敏, 往往表现为打破常规思维解决问题。一位同学在化学小论文中写道:“妈妈要我烧开水。不久, 我听见水壶里发出‘汩汩’的声音, 见到水壶盖子被掀动几下, 水溢了出来。溢出的水洒在烧得通红的蜂窝煤上, 火不但没有熄灭, 反而‘呼’的一声, 冒出老高的火苗, 更旺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呀?”于是, 他去翻书本, 查资料, 联系所学的化学知识, 反复思考, 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他写道:“原来是水与燃烧的煤炭发生了化学反应, 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可见, 小论文活动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加深、加宽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资料, 动脑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五、益能

学生在小论文活动中, 不断发现新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不断地总结出适合自己而又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较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学生通过撰写小论文的训练, 不仅学习能力大有提高, 而且自身综合素质得到充分的提高, 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也大大提升。几年来, 我校有十几名学生的数十篇化学小论文发表在中学生报刊杂志上, 或取得全国小论文评比的名次。一位同学在《二氧化碳的自述》中这样写道:“近年来, 地球在发烧, 南极正在变绿, 大家又把批评的矛头指向了我, 说我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我有口难辨, 谁让他们是人类呢?滥施斧伐, 谁之过?人口激增, 化石燃料燃烧剧增, 谁之错?我无需争辩, 功过自有后人评。惟默默奉献, 方能消除我心中的痛。哪里的人们口渴了, 我就会奉上一杯沁人心脾的碳酸饮料;哪里的人们建房了, 我又会与石灰浆中的氢氧化钙不记前嫌, 转变为坚固的碳酸钙;哪里有旱情, 我会变成固体干冰, 施洒甘霖;哪里有火情, 我就赶到现场, 伸开双臂, 扑向燃烧物表面。总之, 我愿意牺牲我自己, 奉献我的一切。”从学生的习作不难看出, 不仅学生驾驭文字的功力不错, 而且他的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也很高。

撰写化学小论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他们与老师一起探索、谈论写小论文的体验。在问卷调查中, 有的同学这样写道:“这一学期, 化学老师给我们开设了化学小论文活动课, 同学们积极写稿参与, 使这项活动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其好处很多。第一, 激发了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还能对课本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二, 使我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 同学们为了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演说, 都认真准备、积极思考, 力求写出高质量的小论文。第三, 使我们学到的化学知识更多了, 更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同时也适应当前的教学改革,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第四, 使我们的学习方法得到了交流, 学到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 拓宽了知识面, 开阔了视野, 有利于化学的学习。我希望这项活动能坚持不懈地搞下去, 越办越好。”

还有的同学写出了自己的满足感和成功感:“提起化学论文这个词, 人们大都会联想到那些名家教授, 很少会与我们初中学生联系起来, 原因大概是由于我们知识少, 根本写不出来吧!可现在我们确确实实写了, 而且还进行演讲交流,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 教会学生写化学小论文或科学小品, 是很有好处的, 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新的有效教学手段。那么, 怎么教会学生写好化学小论文呢?我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讲究科学性。也就是说, 首先要学好学懂课本知识, 做到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初中化学仅仅是化学的入门, 是一些初步的基础的知识, 而且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常识性知识。撰写化学小论文时, 必须遵循化学科学的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不然, 写出来的东西, 就会是荒谬可笑的。老师要交给学生打开化学迷宫大门的钥匙, 教育学生只有把握了这把神奇的科学钥匙, 才能打开化学宫殿的大门。

二是讲究实践性。老师要告诉学生, 化学科学知识是古今无数科学工作者的劳动结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写好化学小论文, 首先要理论联系实际, 学会观察, 学会实验, 学会思索, 学会查找资料。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还要善于寻找解决这些化学问题的论据, 即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相关的资料, 有的还要亲自做实验。

三是讲究写作方法。小论文选题要“小”, 要求不宜过高, 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动笔、动手写作即达到了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 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 我要求学生一事一议, 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 有利于加深理解所学化学知识, 不要好高骛远, 过高过深, 偏离课文内容太远。同时要教会学生确立论点, 选好论据, 进行充分地论证。

笔者在对如何组织初三学生撰写化学小论文上做了些实践探索, 具体做法现做些介绍。

选题。开放性题目:以自选题为主与教师布置论题相结合。题目自选范围:学习化学的体会感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学习方法讨论;怎样做题解题;学习化学的不利因素分析;结合化学实验、化学复习、联系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实际谈学习化学的应用等等。

写作。在教师讲明了为什么写, 写什么, 怎样写等要求后, 先进行试点, 每班化学课代表和化学小组长先试写,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后再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写作。

交流。要求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写小论文并进行演讲交流, 使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评价。本班内全员参与, 师生共同评审, 从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对论文进行评论, 教师点评鼓励。没有交流的小论文由师生组成评委进行审阅。

中学生论文撰写培训 第9篇

【关键词】数学小论文;题材;发掘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有句名言:“数学教学要把冰冷的美丽变成火热的发明。”让学生写数学小论文便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爱上数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数学小论文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写的和数学有关的文章,形式主要包括数学日记、数学故事、数学童话等。学生写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这种新型的数学学习形式已经为大多数教师、家长、学生所认可。笔者把如何指导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作为一个微型课题进行了六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班学生因为写数学小论文而爱上了数学这门学科,爱上了生活。学生写小论文的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发掘数学写作题材,让他们由不会写、不想写到争着写是非常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的。笔者这里抛砖引玉,以求教各家。

一、从日常生活中发掘题材

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学生走进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时,他们会发现生活和数学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在商场购物时,看到促销牌上“第一件八折,第二件对折”时就会思考如果买两件会便宜多少;看到同样商品不同的大小包装时就会思考买哪种实惠;看到家中每个月(季度)的水费、电费单就会思考每天的用水用电量,会思考如何节约水电。在学习统计图内容时,我让学生组成调查小组,对学校一个小区100多户人家进行收入调查,将他们近十年的收入制成条形统计图,感受社会的发展。有学生就写出了题为《小小统计图,社会大发展》的数学小论文,既提高了数学学习兴趣,又增加了社会自豪感。

二、从错误思维中发掘题材

教育要“容错”,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解答数学题时出现错误,这是最正常不过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这一宝贵的生成性资源,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对于一些典型错误,要让他们善于反思,把思维转化的过程写成数学小论文,提高对这类题型的深入理解,达到“错了一道题,懂了一类题”的效果,变“容错”为“融错”,这是数学教学和学习的一种高境界。例如口算时的运算顺序(如不少学生计算125—25×3时,容易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文字题中的“增加了”和“增加到”等都是需要注意的,也是写数学小论文的好题材。有学生甚至对应用题中的一个标点深入思考后,写出了《一点之差,两种解法》的数学小论文,言之有据,令人佩服她的思考深度。

三、从多解妙解中发掘题材

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唯一的,但解法却是多元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能想出不同的解法,有的甚至是巧思妙解,这时的兴奋劲是难以形容的。把解题过程中的一题多解、巧思妙解写下来便是一篇篇精彩的数学小论文。

例如,我在课堂上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小明和小华去书店买同样一本书,小明缺6元,小华缺4元,他们的钱合起来还差3元。这本书的价格是多少元?”不少学生想到了小明缺6元,两人的钱合起来还缺3元,说明小华有6-3=3元。小华有3元,还缺4元,这本书的价格为:4+3=7元。在讨论过程中,不少学生又想出了其他解法,张承同学把大家的解法综合起来,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三种解法写出了《多种解法求书价》的数学小论文,发表在了省级刊物《数学大世界》上。

四、从数学史料中发掘题材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如哥德巴赫猜想的由来及人类的求解过程,数学家欧拉的小故事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史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资料浩瀚,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上网查找,了解后选择部分写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心得,就是一篇很有意义的数学小论文了。

如我班黄凯旋同学对圆周率非常感兴趣,搜集了大量的有关圆周率的知识后,他写了《扔出来的π》,记录了数学家蒲丰的扔针实验,并发出了“数学真奇妙”的感慨。这些关于数学史料的数学小论文通过全班交流,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感受到了数学的有趣和无处不在。

五、从游戏体育中发掘题材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学生都喜欢玩游戏,在玩中发现游戏与数学密不可分,这是一条美丽的学习之路。如学生在玩“走迷宫”智力游戏时,发现如果倒过来走,就是从“出口”依次倒推到“入口”,这样效果更好。以此,他们想到了有些数学题如果用走迷宫时倒推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周成博同学对《小学生数学报》上一道“吹泡泡”的趣味题思考很久后发现用走迷宫的方法可以顺利解答,写下了《“走迷宫”教我解难题》,就是一篇很有见地的数学小论文。

不少学生喜欢体育,其实在体育比赛中也蕴含了很多数学知识,如竞技体操比赛中的最终得分是如何算出来的(对难度分和完成分的理解);世界杯足球赛的赛制、比赛场次等。有学生对跳水每个动作,如107C、5255D各个数字、字母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深入了解,既写出了一篇精彩的数学小论文,又学会了专业地欣赏跳水运动,更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当学生高呼 “我越来越喜欢数学了”时,我想,我关于指导学生写数学小论文的课题研究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学生在《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小灵通》等各级报刊发表的几十篇数学小论文不过是这个研究的附加值罢了。

【参考文献】

[1]我就是数学华.华应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2]儿童心中的数学世界.吴正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中学生科技论文的撰写 第10篇

为了把科学研究的成果告知社会,让社会共享之,同时也获得社会的认同,论文无疑是成果的主要表达形式,即使是以技术性为主的工程设计,除了用实物成果表达之外,也需要用图文来表述其研究成果和过程,科学论文是科研工作的总结。因此,只有当科学论文写成之后,科研工作才算基本结束。 论文是论述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研究新进展的一种理论文体。它不同于文艺小说、科幻作品,可以任凭想象、随意发挥。它必须重视内容的科学性,要求格式的规范性,此外还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创新性,即要有新发现、新观点、新发明。具体表现为:在实践上,采用的方法是先进的,效果良好;在理论上,提出了新观点,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二是理论性。论文要对实验、调查所得的结果,从理论高度进行分析,形成一定的科学见解,包括提出一些有科学价值的问题。另外,对其见解和问题,用事实和理论进行符合逻辑的论证。 中学生科学研究的函盖面很广,研究的形式也多样化,或是学术探讨,或是一项科学实验,或是对一个事件的调查,或是一项工程设计,等等。因此最后形成的科学论文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但不论是何种形式,其论文的写作都要做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着重阐述对社会的发展有意义的、有创造性的见解或发明。行文要思路清晰,论证严密、前后贯通。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明。 科学论文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 本项成果所解决的问题或取得的成就; 2、本项科研的目的和意义; 3、前人对此已经做过哪些工作; 4、作者进行研究的过程; 5、所用方法、手段、工具、仪器和方案等; 6、观测试验结果; 7、主要数据及例证; 8、必需的图片; 9、理论分析; 10、提出的论点; 11、对前人工作结果及对有关理论的评析论; 12、遗留问题及解决途径,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以下,就科技论文的写作作具体介绍:1.题目――是科学论文的“眼睛”。好的题目,即能提挈全文、标明特点,又能引人注目、乐于阅读。同时也要便于分类和编目。 拟定一个好的题目,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题目的用词要能鲜明、具体、准确地反映出论文所研究的内容、范围和目标。例如,《教室照明优化》,一看题目,人们就知道这是一篇关于教室(研究范围)照明(内容)如何优化设计(目标)的论文。题目起得是否确切很重要,即是否与正文的内容十分吻合,否则会使读者产生跑题的感觉。例如有一篇关于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的论文,文中主要对某些商品的过度包装进行调查,并提出了一些减量化的调控对策,论文题目为《包装废弃物减量化的调控对策研究》。文章写得很不错,但文章与题目不太统一,从题目看,作者研究的目标是对减量化调控对策的研究,而文中只是提出了一些对策,而对这些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作者并没有作深入的研究。因此,如果读者认同了题目之后再来读文章,就会产生研究目标不够明确的印象。 ②、题目用词要概括、精炼。例如,《旋转圆盘可控梯度场微分结晶方法和装置的结晶均匀性研究――与搅拌结晶法的比较研究》,这是作者曾经采用过的题目。作者本意是想把科研成果的理论依据、特点、作用以及思想方法都在题目中表现出来,但是对于读者而言,冗长的题目使读者摸不到头绪,面面俱到反而淡化了主题,用词累赘(如结晶一词出现三次)使人读起来拗口。假如把题目改为:“一种新颖高效的结晶实验及其装置”,则论文研究的范围(结晶)、内容(实验和装置)、目标(高效)和特点(新颖)都能加以体现。对于一些实在无法缩短的题目,可加副标题。如用主标题点明论文的研究结果,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获得结果的方法或范围。例如,《基于绿化三维量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系统――以上海市生态环境评价为例》,主标题点明作者研究的是一个怎样的系统,而这个系统是否放之四海皆真理?作者目前无法验证,因此用副标题作了一个很有分寸的范围限定,这不仅没有削弱成果的价值,反而提升了科学性。2.摘要――也称内容提要,是对论文不加注释和评价的高度概括所作的简短陈述。摘要的作用在于让读者尽快地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以便决定是否通读全文。同时也为文献的索引和归类提供方便。摘要的内容包括:(1)本课题研究的主旨、目的、范围;(2)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方法;(3)所取得的结果; (4)结论。 写摘要的要求是: A、精炼,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说明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最终结论。文字要做到“多一字则无必要,少一字则嫌不足”的`程度; B、完整,它是一篇结构严谨、内容实在、逻辑性强、独立成篇的短文。不要简单地将条纲罗列在一起当作摘要; C、简短,行文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300字。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不规则的符号和术语; D、摘要不加评论,只对论文的内容作忠实介绍。摘要中一般不出现第一人称,并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 现举一例(空调房内空气污染的净化研究)加以说明: 由于人体的排泄和代谢作用,密闭空调房内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氨(含氨类化合物)和硫化氢,而空调器仅进行室内空气内循环,因此,污染物不能及时排到室外。(编者注:揭示问题)。本文提出了室内空气净化的一种新方法:利用一定的化学原理,采用廉价的化学药品,制成“空气净化片”(其活性组分主要为氧化铜、氧化锌等),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吸附,净化流经的空气。(编者注:目的和思路)。作者就学校计算机空调房内空气中弥漫异味的状况,人工模拟鞍和硫化氢的发生,并在空调器进风口安装“空气净化片”进行效果检测。(编者注:实验方法)。现场测试表明,含氨浓度平均为9.230mg/m3、含硫化氢浓度平均为2.786mg/m3的室内空气,经安装“空气净化片”的空调器通风半小时后,氨和硫化氢的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为0.684mg/m3和0.063mg/m3,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2.6%和97.2%。(编者注:结果)。本项目的贡献主要是,找到了一种净化密闭空调房内污染空气的新方法,并给出了“空气净化片”的制作方法。(编者注:结论)。

为便于国际交流,还需要一个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包括英文题名、作者和英文关键词。3.关键词――关键词是一种表达论文要素特征并具有实质意义的检索语言。它能够反映论文的中心内容或主题,显示论文的特征。它意义单一,指向性强,特异性高,适宜于编制二次文献,也可用于计算机和人工检索。 一篇论文可以选3~8个关键词。关键词不必文法上的结构,不一定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仅仅是将一个或数个词简单地组合在一起。每个关键词可以作为检索论文的信息。例如,《空调房内空气污染的净化研究》一文中选取了以下几个关键词:空调房、室内空气污染、净化、空气净化片、氨气、硫化氢。4.前言――是论文的开头,又称引言、序言。其目的在于引出正文。前言的内容包括:(1)课题来源(2)研究的目的、范围和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3)本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及其理论基础与实验依据;(4)获得的研究结果及其预期效果和意义。 这部分通常要写得简明扼要,直接入题,一般不要超过500字。有些学生本意是想把问题说得清楚些,花了许多笔墨来陈述,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使读者觉得累赘,淡化了主题。在介绍前人贡献时,不要大段引用他人的原文,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叙述,并注明参考文献号。例如“某某”还存在着某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它的广泛使用[1,2]。这一结论是他人在文献1和2中已经阐明,文献1和2的名称在正文后的“参考文献”中列出,读者有兴趣可参阅,而你没必要将他人文献中的有关结论的原文摘抄于前言中。5.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如果“前言”是提出问题,那么正文就是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运用材料论证观点(结论)的部分。因此,正文的内容是作者学识水平和创造才能的集中体现,它决定着论文的成败和质量的高低。由于课题性质和研究方法不同,写作时的格式也会有所不同,下面分别介绍常见的理论型和实验型两类论文的写法。 (一) 理论型论文理论型论文是以阐明理论为主的论文,理论型论文的正文没有固定的格式,其结构可以多样化。如数学论文,它是一种以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其正文常见结构形式有:证明式:给出定义、定理,然后逐一证明;剖析式:将原理或理论分解为一些方面,然后逐项研究;运用式:先给出公式、方程或原理,然后进行推算推导,最后运用实例进行验证。 又如有关太阳黑子的论文,它是以自然现象的观察资料及有关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其正文常见结构形式有:(1)时间式:以时间先后和事物发展过程为顺序继续论述;(2)空间式:以事物的方位和构成部分为顺序进行论述;(3)揭示式:先摆出观测的现象和有关资料,然后进行分析,直至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总之,理论型论文是运用科学事实,提高逻辑推理和假设来完成的。可以从实验或观测事实出发,利用公认定律、定理,通过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层层剖析,得出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结论。 (二) 实验型论文 实验型论文的正文一般由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三部分构成。 1)材料和方法。 这部分是作者从事本课题研究工作的思想方法、技术路线和创造才能的具体反映。“材料”的表达主要指材料的性质、质量、来源、材料的选用和处理。“方法”的表达主要指实验的仪器、设备、条件及其数据的获得过程和方法。 这部分论述的要点是:(1)实验对象;(2)实验目的;(3)实验材料的性质和特性;(4)选取的方法和处理的方法;(5)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器材;(6)实验及测定的方法和过程;(7)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如果用自己设计的仪器或设备进行实验,则要详细说明并附上该装置图或照片。 2)结果。 这部分陈述的是,在实验过程中所观测到的现象和数据,实验仪器记录的图象和数据,对上述现象和数据进行初步统计及加工形成的资料。这部分是实验型论文的核心内容。 “结果”部分的写作,集中在一个“精”字,即精确、精选、精当、精粹。精确是对每一个现象乃至一切细节都不能有所疏忽,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描述。精选是不可照抄实验所得的全部资料和数据,必须选出能说明结论依据的那些必要的、关键性的、有代表意义的、准确可靠的资料和数据。精当是“结果”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条理清楚,恰倒好处。精粹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必要时可以采用图表代替罗列大量数字和资料的文字表述。凡是图表已清楚表明的问题,不要再用语言文字重复,只要扼要归纳即可。 3)分析和讨论。 这部分是对上述两个部分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和讨论,获得对“结果”的规律性认识,并借以指导一般。讨论同结果不同,是理论升华,是理性认识;而结果则是具体的现象,属感性认识。因此“讨论”是对“结果”认识的质的飞跃。作者创造性的发现和见解,主要是通过这部分表现出来的。 分析和讨论部分一般包括对“方法”和“结果”两方面的研究。要从论文内容表达需要出发,决定讨论什么,不讨论什么,什么要着重讨论。千万不要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产生的每个结果都做详细的分析和讨论,这样反而会削弱了课题研究的主题。该详细的地方,可以引经据典,可以同他人的研究进行比较,可以运用严密的推理、数学推导,总之,可以多花点笔墨来论述,因为这是课题研究的精华部分,也是你在本项研究中的最主要贡献。该简略的地方,要舍得丢掉看似需要的论述,仅作一个归纳或说明其作用和意义即可。在这部分的表述中,必须坚持以实验结果为基础,以理论为依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不要做出一些脱离实验基础甚至背离实验结果的结论。既要敢想敢说,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又不要轻易地否定别人的观点。要防止武断和感情用事,防止凭个别材料得出不符号逻辑的结论。也不要回避存在的问题,对不符合预想的实验结果要作出说明和交代。6.结论――又称结束语,是对论文从总体上所作的最终总结。它是在理论分析或实验结果与讨论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的新的总观点,它集中体现了论文的学术水平及其创造性。结论的内容通常包括:(1)概括而简要地说明本文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何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得出了什么规律,建立了什么方法;(2)对前人或他人的相关研究作了哪些检验,与自己的研究结果相比,哪些一致,哪些不一致,自己作了哪些修改、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3)自己的研究还有哪些不足,哪些未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设想等。 结

上一篇:描写歌颂民族的高中作文下一篇:红气球与绿西瓜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