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诗词范文

2024-06-25

诗经诗词范文(精选9篇)

诗经诗词 第1篇

诗经里面的爱情诗词

诗经中的爱情诗有多少?诗经中记载爱情的篇目众多,有爱情诗(《周南·关雎》),婚姻诗(《卫风·硕人》),弃妇诗(《卫风·氓》)。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诗经中记载的三类诗刚好就是爱情的三步曲:恋爱-结婚-维系婚姻。诗经记载爱情的诗时间跨度相当长,达6,但是不管是题材上还是主题上对爱情的阐述都具有相同的内涵。

《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

《邶风·静女》更是把当时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相互逗趣的情景写得活龙活现。一个故意逗惹,一个语带双关的凑趣,其开朗的性格,深厚的感情,愉快的情绪,跃然纸上。

《卫风·木瓜》带有明显的男女欢会色彩,一是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爱慕,一是邀歌对唱,借以表白心迹。

《周南·关雎》就是一首炽热感人的情歌。一位男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醒时梦中不能忘怀,而又无法追求到。面对悠悠的河水,目迎水流中浮动的荇菜,姑娘美丽的身影时时闪现在眼前,这更增添了他的痛苦,以致出现了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协谐欢乐的婚后生活。

《召南·摽有梅》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

《郑风·褰裳》则是一首以性占有为唯一目的的情诗,女主人带着满足自己性欲的公开企图,简单而直接地要求心爱的男子和自己幽会。

《周南·汝坟》第一章代借枝来表示自己的性2饥渴,公开表达“我要找寻配偶”的意图,表现的是《诗经》独有的高度人文关怀,率直大胆的内涵实则是对自己生命要求的尊重,是在追求自己生命性灵的完整。

《郑风·野有蔓草》叙写一对男女不期而遇的欢乐:原本是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只因气质和形象的吸引,自然地走到了一起。促成他们结合的因素单纯而直接,激励他们生命叠合的仅仅是对“有美”之“美”的情感直觉,一许“清扬婉兮”的惊心动魄的感觉,将对异性的渴望确证为生命对人性真谛的追求,在瓦解和荡散了一切世俗杂念的同时,也使此处的“邂逅”两性血肉关系化生为性灵的合一。

《卫风 淇奥》这首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

《邶风 静女》描写男女幽会: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虽然都是通过男子表现对于爱情的甜蜜与酸涩,但是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当时女子对于爱情同样是有着美好期盼的。

自由恋爱渐渐受到家庭等各方面的束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许多人不能与心上人结为爱侣,其中失落与心酸,谁能道尽说完!

《郑风 将仲子》里的这位女主人公害怕的也正是这些礼教。“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对于仲子的爱和父母、诸兄及国人之言成为少女心中纠缠不清的矛盾,一边是自己所爱的人,另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怎么办呢?几多愁苦,几多矛盾,少女的心事又怎能说清呢?

《鄘风 柏舟》,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个女子如此顽强地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呼母喊天的激烈情感,表现出她在爱情受到阻挠时的极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女性追求恋爱自由、自由婚姻的迫切愿望。

又很多诗细腻地描写出思念情人的忧郁苦闷心理。如《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诗中女子怀念远方的爱人,在采卷耳时心里想的都是他,以致采了许久那个箩筐都没填满。

又如《郑风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里面就含有对情人的埋怨与不满。还有《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情人不理会她,使她寝食难安。

《郑风 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写的则是见到情人时的欣喜心情,可见思念之深之切!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中写的是单相思,对于所爱的人,可望而不可即,几多愁苦,几多思念!

思念妻子或丈夫的诗也是情深意切,于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那种深厚缠绵的感情。

《邶风 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卫风 伯兮》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诗经》中也有不少是祝贺新婚女子的,如《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首诗轻快活泼,诗人热情地赞美新娘,并祝她婚后生活幸福。

诗经诗词 第2篇

诗经中的.浪漫爱情诗词1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诗经中的浪漫爱情诗词2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诗经诗词 第3篇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在我们的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诗经·氓》叙写的是一个凄婉的故事,但今天的学生却不大愿意读,因为这首诗里的“生字”先把他们吓住了。本教学设计力求从汉字入手,通过让学生认识了解这首诗里一些汉字的本源,“趣说”全诗,达到乐学的目的。

[教学实录]

师:意大利现存最早的文字,发现于公元前8世纪初,罗马城附近的古代城市奥萨客栈大墓地。陶罐上刻画的4个希腊字母表明,刚刚建立罗马城的拉丁人在希腊人采用腓尼基字母后不久就学会使用了这种文字。而在当时东方的大陆上,已经有了一个地域辽阔、国力强盛、文化灿烂的国家:楚国。在楚国之前,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又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中呢?有这样一本书可以带着我们走进历史,那就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为《诗》《诗三百》,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诗经》在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师:《诗经》在古人心中有着极为崇高地位。《论语·季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朱东润在《诗三百篇探故》中说:“吾国文学导源于《诗》三百五篇,不知《诗》三百五篇者,不足与言吾国文学之流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篇诗歌——《氓》。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生读)

师:大家的声音很洪亮,节奏也把握得很好。但是有几个字音读得不是很准确。“淇水汤汤”中“汤”应该读作“shāng”,“渐车帷裳”中“渐”应该读作“jiān”。

师:对于这首诗的字面意思,大家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生:诗中说道“尔卜尔筮”,“卜”和“筮”都有占卜的意思,有什么区别?

师:古人用火灼龟甲,根据裂纹来预测吉凶,叫“卜”,“筮”是用蓍草占卦预测吉凶。

师:还有吗?

生:没有了,注释很详尽。

师:好,请一位同学来概述一下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这首诗写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和怨恨感情。

师:概括得简洁而准确。从这位同学的概括中,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爱情悲剧,大家想一下这个悲剧主要是由谁造成的?

生:是氓。(异口同声)

师:氓在当时的社会是属于什么阶层的人?

生:应该是普通百姓吧。

师:为什么?

生:诗中说氓“抱布贸丝”,他可能是一个做生意的人,也可能是为了生活的需要而与别人交换物资。

师:说得很好。《说文解字》中说:“氓,民也。”(板书:民)金文的“民”字上部是一个眼睛,下面是一把锥子刺进了眼睛,表明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将奴隶的眼睛刺瞎。也就是说,“民”的本义是“奴隶”,引申为“被统治的人”“百姓”。这说明氓的社会地位并不高。

生:我觉得氓的家庭条件很不好。因为女子说“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可见生活的艰辛。

师:对。(板书:贫)篆体的“贫”其外面是一个大屋形状,其内为“分”,分什么呢?屋里什么也没有,所以为贫。《说文解字》中说:“贫,财分少也。”所以“贫”的本义为“贫穷”。可见氓不仅社会地位不高,经济条件也不好,家徒四壁,很穷。

师:女子难道不了解氓的家底吗?

生:应该了解,因为诗中提到“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这说明两人从小就认识,而且关系很好,所以她应该清楚氓的家庭情况。

师:女子既然了解氓的家庭很穷,还是要毅然嫁给他,这是怎么回事呢?氓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氓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人,从“氓之蚩蚩”可以看出来。

生: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一个真正憨厚老实的人怎么会抛弃与自己同甘共苦过的妻子呢?所以我认为氓的忠厚老实完全是装出来的,他很善于表演。

师:我很赞同这位同学的看法。(板书:蚩)从字形来看,蚩是一个虫子的形状。《说文解字》中说:“蚩,虫也。”人像虫一样,比喻义为“憨厚老实”。但是氓最终抛弃自己无辜可怜的妻子,可见他是貌似憨厚老实,装作一副傻得可爱的样子,骗得了女子的芳心。(板书:假装憨厚老实)

生:我认为氓是一个很主动很热情的男子,所以最终追到了女子。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从这个“即”看出氓一见到女子就直奔主题,商量婚事,非常主动。(生笑)

师:(板书:即)甲骨文“即”字左边是一个盛着食物的器皿,右边一个人半跪着,好像在饱餐,所以即的本义为“人就食”。要吃食物就得靠近,所以引申为“靠近”的意思;又引申为“立即”“就”。氓见到了年轻貌美女子就好像见到了美味可口的食物一样,主动靠近,大献殷勤,立即向她求婚,显出非常热情、迫不及待的样子。他的主动热情殷勤急切只是为了得到女子,有很强的目的性。从故事的结局来看,他这种态度完全是装出来的。(板书:假装殷勤急切)

师:氓刚开始求婚时成功了吗?

生:没有。他被拒绝了,而且很生气。

师:我们从“将子无怒”这句诗可以推测出来氓被拒婚后表现出恼怒的样子。(板书:怒)《说文解字》中说:“怒,恚也。”“怒”的本义为“生气”。氓在求婚遭到拒绝后假装很生气,看起来非常痛苦在意的样子,热恋中的女子竟然没有看出他的本质,反而认为他发怒是爱自己的表现,百般安慰他。氓又将女子欺骗了。(板书:假装生气在意)

生:我认为氓以花言巧语欺骗了女子。当初追求女子时“信誓旦旦”,后来却弃如敝履。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板书:誓)《说文解字》中说:“誓,以言约束也。”引申为“盟约、诺言”,又引申为“发誓”的意思。金文“誓”的右边是一把斧头,左下面是“言”字,就好像氓在拿着一柄利斧,信誓旦旦地对女子说:我心永恒,苍天可见,海枯石烂,此心不变,我若负约,必遭天谴!其实完全是花言巧语,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而女子居然相信了他的话!(板书:假装忠诚不渝)

师:氓就这样以欺骗的手段娶到了女子。

师:我们想一下女子刚出嫁时容貌如何?

生:应该是非常漂亮的。

师:对。(板书:沃)沃的本义为“把水从上浇下”,引申为“灌溉”;灌溉过的田地是肥美的,所以引申为“肥美”;肥美的田地里长出来的植物是润泽的,所以引申为“润泽”。“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里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形容女子未出嫁时容颜美丽、光彩照人的样子。

师:那么后来女子的容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经过长时间的辛苦劳作,她衰老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好看了。“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里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形容女子经历过贫苦的生活、艰辛的劳作之后就好像凋零的花草一样容颜消褪了。

师:这位同学很会举一反三。(板书:落)落的本义为“叶落、花落”。在这里可以看作女子容颜的衰老。

师:然后氓对女子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在女子的容颜不再美好时,氓就暴露了他三心二意的本质。由“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可以看出。

生: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可以看出氓的目的达到之后,终于原形毕露了,凶恶残暴的本质暴露无遗。

师:由此可见,氓花言巧语,善于伪装自己,欺骗女子,用情不专,始乱终弃,造成了女子的爱情悲剧。

师:女子的爱情婚姻悲剧仅仅是氓一个人造成的吗?

生:我认为诗中有一个巫婆,她似乎也参与了欺骗女子的活动。

师:有什么根据吗?

生:氓在娶女子时找巫婆算了一卦。我觉得巫婆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靠欺骗人来生活的。(师生笑)

师:有一点道理。(板书:筮)甲骨文“筮”字取一女巫两袖展开呈舞形,很明显是在占卜算卦。占卜的结果是什么呢?

生:体无咎言。

师:对。《说文解字》中说:“咎,灾也。”表示“相违背”,人各行其是,非灾而何?但是占卜的结果是没有灾祸。真的是没有灾祸吗?

生:有,而且很大。肯定是氓贿赂了女巫,和女巫串通一气,合谋欺骗了单纯的女子。

师:对。巫婆的欺骗也是导致这场爱情悲剧发生的一个原因。

生:我认为女子轻信氓的花言巧语,不能辨别是非,是她自己的无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生: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女子是勤劳善良的,她自己没有过错,她只是一个受害者。

生:我觉得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管怎么说,一个人总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学生争论激烈)

师:大家都能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样很好。我们先不考虑女子有没有错,先看一下女子在结婚前有没有特别的举动。

生:有。“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来的人——氓。

师:很好。(板书:乘)甲骨文的“乘”字是一个人爬到树上站立着,所以乘有“登”的意思。女子也顾不上淑女的身份了,登上倒塌的墙,只是为了多看一眼自己热恋着的人。

生:真是望穿秋水啊。

生:“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女子时哭时笑,感情变化剧烈。

师:(板书:泣)《说文解字》中说:“无声出涕曰泣。”看不到自己想念的人时哭得好伤心啊,眼泪都流成了一条小河!

(板书:笑)看到心爱的人后笑得好开心啊,连腰都笑弯了!多么纯情、可爱的姑娘啊!

生:这说明沉迷于爱情之中的姑娘,已经不能自已了。

生:从“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也可以看出女子过于痴迷于爱情。

师:很好。(板书:耽)《说文解字》中说:“耳大垂也。”大耳垂肩,肩承受着两耳,所以引申为“承受,担负”;两个耳朵又是何其逍遥快乐呀,所以又引申为快乐;过于快乐就乐不思蜀了,所以又引申为“沉溺,迷恋”。女子沉迷爱情之中,沉迷于氓的花言巧语和信誓旦旦之中,不能自拔。

师:由此可见,女子过于单纯,沉迷爱情,不能自拔,不辨是非,在某种意义上说,她得为自己的爱情悲剧承担一部分责任。

师:女子在遭遇婚姻挫折后,他的家人有何表现呢?

生:她的兄弟们都嘲笑她。

师:对。(板书:咥)“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说文解字》中说:“咥,大笑也。”口大得到了不能再张的程度,笑得多么欢畅啊!兄弟们不仅不同情女子的遭遇,反而嘲笑她。兄弟们的嘲笑就好像利箭射到了女子的心里一样,真是在人的伤口上撒盐啊,这无异于雪上加霜,使女子更加痛苦了!

师:对于女子来说,不但失去了宝贵爱情,也失去了家庭的亲情,这真是人生的悲剧啊。我们不难想象,在当时的社会,女子的遭遇绝非偶然,也绝非孤例,而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也是当时普遍存在的现象。

师:愿普天下的每一位男子都做一个坚守爱情、始终如一的人,不仅爱她那朝圣者的灵魂,也爱她衰老了的脸上的痛苦的皱纹!

愿普天下的每一位女子都做一个能够洞烛幽微的聪明的女子,看清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不要为表象蒙蔽了澄澈如水的双眸!

愿我们每一个人在亲人遭遇不幸和痛苦时,都能够送去清凉的甘泉,带走他们心头的焦灼;送去温和的暖风,拂去他们心头的寒意。

诗词之源早于《诗经》 第4篇

中国是举世共仰的诗国。历史之长,作品之精,数量之巨,以文字传本产生之悠久,可谓举世无双。弄清中国诗歌的源头,对于认识中华诗词之本质特点,探究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评价其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当今流行的以《诗经》为我国诗歌正源的说法,就未免偏颇,值得商榷。

此说之兴,始于1930年出版的陆侃如、冯沅君的《中国诗史》。该书受到胡适、顾颉刚等疑古派的影响,把羲农尧舜禹汤时代的诗歌定为伪作,一概排斥,故以《诗经》为我国诗歌的起源,解放以后一直沿袭下来。80年代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前言云:“《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最晚的产生于春秋中叶,……自古以来‘风’、‘骚’并称。《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尚未能穷其源,极其致,应予修正。

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古代被尊为经典,地位显赫,影响巨大,但并非诗歌的起源。大量的史料说明,中国诗歌的星宿之海应上溯一千年,直到虞舜时代的《卿云歌》与《南风歌》。这是中国诗空的双子星座。

《尚书大传》云:舜将禅禹,于是俊义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倡之,八伯咸稽首而和。帝乃载歌: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这是一首昭示着从太古洪荒中觉醒的民族之光明的礼赞,辛亥首义后曾作过国歌。

《尚书大传》为伏生所作,他是《今文尚书》的权威,此书信而有征从未遭到质疑。另一部为王国维、胡适深信不疑的《竹书纪年》也明载此诗:(帝舜有虞氏):“十四年卿云见,命禹代虞事。”明言是虞舜禅禹主理国事时而作的诗歌。李学勤以为,“《竹书纪年》在研究夏代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后来经过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虞舜禅让夏禹继位的时间是公元前2070年。在此之前,虞舜还创作了一首《南风歌》。《孔子家语》卷八云: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它表达了一种人民爱物的太和气象,为历代所推崇。这首歌还见于《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史记·乐记》亦云:“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王肃注曰:“《南风》育养民之诗也。……此诗之词出《尸子》及《家语》。”《尸子》、《孔子家语》皆先秦古籍,传承有序,是胡适所推崇的典籍。

然自百年前西学东渐以来,以胡适和顾颉刚为代表的一批新锐学者,大倡疑古之风,不承认商以前的文化为信史,根本否定了尧舜禹的存在,把此前流传的诗歌定为伪作,一概摒弃,而以《诗经》当作诗歌的源头。《诗经》固然是中华诗词的光辉代表,但它只是诗国早期的一段华章,而不是其滥觞的源头。

这种错误的产生,关键在于对夏禹的真实性存在误判。顾颉刚是“疑古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古史辨》中完全否定尧舜禹的存在,认为《尧典》、《禹贡》皆伪书。然其成见太深,以致得出违背常识的错误,未免鲁莽,失去了治学的客观性。在与刘掞藜的辩论中,在大量事实面前,他只好且战且退,强词夺理。最后以“我对此并不抗辩,因为这原是一个假定”,“以上说明我所以有‘禹为动物,出于九鼎的假定的缘故’,我现在对这个假定的前半还以为不误。对于后半便承认有修正的必要了”而作结。此种强言饰非,鲁迅看不下去了,写了一篇《理水》加以讽刺:

“这这些些都是废话”,又一个学者吃吃的说,立刻把鼻尖胀得通红。“你们是受了谣言的骗的。其实并没有所谓禹,‘禹’是一条虫,虫虫会治水的吗?我看鲧也没有的,‘鲧’是一条鱼。鱼鱼会治水水水的吗?”他说到这里,把两脚一蹬,显得非常用劲。

关于“禹”的存在与否,直到王国维的《古史新证》出来以后,才算有了结论。王国维在《古史新证·第二章》举出《秦公敦铭》上有“鼐宅禹赉”,又在《齐侯镈钟》上发现有“崇崇成唐……处禹之堵”的铭文,才确凿无误地论定禹史之真实性,并云:“夫自尧典,阜陶谟、禹贡皆记禹事,下至周书、吕刑亦有以禹为‘三后’之一。诗言禹者尤不可胜数,固不待藉它证据。然近人乃复疑之。举此二器,知春秋之世,东西二大国无不信禹为古帝王,且先汤而有天下也。”这时顾颉刚才改口说:“可见春秋时人对于禹的观念,对于古史的观念,东自齐,西至秦,中经鲁宋大部分,很是一致。”这场公案才算落幕了。历史上虞舜禅让有了有力的旁证。而虞舜诗歌的真实性也应当得到承认了。

关于这两首诗的著作权,文献古籍昭昭在列,已如前述,本来无可怀疑。

此外,虞舜在诗歌理论上的杰出贡献,更从另一角度强化了他诗歌的地位。如汉代经学大师郑玄在为《诗经》作的《诗谱序》上就曾指出: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大庭轩辕,建于高辛,其时亡载籍,亦蔑云焉,《虞书》日: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道,放(始)于此乎。

这段话出于《尚书·尧典》,中云:“帝日: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偕,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日: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这是中国最早的文艺理论。它有两个特点,其一是“诗言志”。志,指心中所想,包括了志向与感情。诗是表达志向与抒发感情的载体。志者心之所之也。《汉书·艺文志》云:“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这说明诗除了抒发情志,还有以观得失的认识作用。朱自清以为这是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刘勰的《文心雕龙·明诗》亦云:“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圣谟所析,义已明矣。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进一步阐发了志的意蕴,指出它有规范情意以消邪念的教化功能。这就是圣人的诗教之内容。在我国第一部诗论钟嵘的《诗品》序中,也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祗待之以致享,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复矣。”正是对上文的诠释。所谓“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就是对“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发挥。“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则是与“八音克偕,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的思路完全合拍。虞舜的这段文字还对诗与乐、舞的关系作了精辟生动的论述。

虞舜不但是杰出的诗人和文论家,还是杰出的音乐家。《尚书·益稷》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谓九奏以后,凤凰都飞来舞蹈。《论语·述而》又说“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并赞美道:“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真可谓倾倒备至,无以复加了。

诗经诗词 第5篇

一通假字:

①氓之蚩蚩(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②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③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④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⑤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⑦岁亦莫止(莫通暮,年末)⑧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⑨孔棘(棘通急,紧急)

⑩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 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

二 古今异义:

①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②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③送子涉淇(子,古 你,今孩子)

④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⑤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⑥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 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 至于)

⑦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 今:停止)

⑧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 今:启发。)(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⑨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 今:阳光、太阳等)⑩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 今:思考,想)⑾君子之车(君子:古义 将帅,今义,人格高尚的人)⑿小人所腓(小人:古义,士兵,今义,人格卑鄙的人)

三词类活用:

①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②其黄而陨(黄,形容词作动词,变黄)③士贰其行(贰,数词做动词,不专一,有二心)④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⑤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

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四一词多义 1言

载笑载言(动词,说)体无咎言(名词,预兆)

言既遂矣(助词,无义,再如复驾言兮焉求)拘礼之人,不足以言事(动词,谈论)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名词,谗言)2作

舍瑟而作(起来,起立)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制造,创作。开始用俑殉葬的人,一定没有后人!)

日出而作(劳作)一鼓作气(振作)雷声大作(兴起)薇亦作止(薇菜冒出地面)

《离骚》屈原

一通假字:

①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②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③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在…)

②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加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③长余佩之陆离兮(长,使…加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④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鞿羁:名作动,鞿羁原来分别指马缰绳和马立性)

⑤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助词,无义,放在余心可惩主谓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助词,无义,定语后置的标志词)④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⑤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⑥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二古今异义;

①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②偭规矩而改错(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③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④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⑤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⑥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善于投机取巧 今:技艺巧妙)

三词类活用

①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动词使动用法,可译为 赶着…走

笼头,此处指约束自己)

⑤固前圣之所厚(厚,推重,形容词作动词)⑥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

⑦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⑧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⑨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四虚词 之

①哀民生之多艰(助词,无义,放在民生多艰主谓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怨灵修之浩荡兮(助词,无义,放在灵修浩荡主谓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固时俗之工巧兮(助词,无义,放在时俗工巧主谓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鸷鸟之不群兮(助词,无义,放在鸷鸟不群主谓中间,取消句子独

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词)⑧众女嫉余之娥眉兮(助词,译为 的)⑨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译为 这)⑩吾从而师之(人称代词,代指 他)

余虽.好修姱以革羁羁兮(虽,虽然)既替余以.

蕙纕兮(以,因为)驰椒丘且焉.止息(焉,兼词,于彼,在那里)苟.余情其信芳(苟,只要)

五句式(1)倒装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不吾知:不知吾,宾语前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岌岌、陆离分别作后置的定语)

(2)被动句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替,被罢免)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解,被肢解)

六一词多义 掩

及其未济,出兵掩之,可令大溃。(乘其不备而进攻,袭击)弦弦掩抑声声思(抑郁 低沉)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流泪)掩人耳目/掩耳盗铃(遮蔽/捂住)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废弃,此处指罢免)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衰落,衰落)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替代)修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美好,洁美)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好)

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长,身高)此地有茂林修竹(长,高)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养生)

本单元叠词汇总

氓之蚩蚩(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泣涕涟涟(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淇水汤汤(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言笑晏晏(晏晏,欢乐的样子)信誓旦旦(旦旦,诚恳的样子)忧心烈烈(烈烈,形容忧心如焚)四牡业业(业业,高大雄壮的样子)四牡骙骙(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四牡翼翼(翼翼,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雨雪霏霏(霏霏,形容雨雪很大的样子)行道迟迟(迟迟,形容缓慢的样子)高余冠之岌岌兮(岌岌 形容高耸的样子)何乃太区区(区区愚拙的样子)感君区区怀(区区情意真挚的样子)

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郁郁登郡门(郁郁繁盛的样子)晻晻日欲暝(晻晻昏暗的样子)奄奄黄昏后(奄奄暗沉沉的样子)寂寂人初定(寂寂寂静的样子)长路漫浩浩(浩浩无边无际的样子)悠悠我心(悠悠思虑连绵不断的样子)暧暧远人村(暧暧昏暗模糊的样子)依依墟里烟(依依轻柔而缓慢飘升)

本单元比喻集锦

①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

(蕙纕是指以蕙草做佩带,揽茝是指采集白芷。比喻自己的美德)

② 怨灵修之浩荡兮

(灵修原指神仙,此处喻指君王)

③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

(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 喻指高尚的德行)

④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绳墨喻指准绳、准则)

⑤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鸷鸟不群,方圜不相合,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

⑥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复修初服,重新整理当初的衣服,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⑦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

⑧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高余冠,长余佩是指把头上的帽子再戴高些,把长长的佩带再加长些,指要增加自己美好的修养)

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原指姑娘思念情人,此处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⑩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池鱼,用笼中鸟和池中鱼比喻受到束缚的自己)11 久在樊笼里(樊笼比喻官场生活)

谈诗经中的经典爱情诗词 第6篇

诗经·国风·召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冒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朴实而直接,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对美丽女子的渴慕自然流露,求之不得的淡淡焦躁,想象未来时的喜不自禁,让每一个暗恋中的男子或女子都可以在这首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用虚幻而绝美的景色代替了爱情的描写,所有热烈的追求、焦急的渴望与艰辛的等待都化在一片水雾迷茫中。淡淡的忧伤和着萧索的秋后,让人不由自主地迷失。飘摇而难以捉摸,成就了《诗经》中的那条河,倾倒众人的美。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许多爱情诗歌都充满惆怅,桃夭的欢快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微笑;女子及笄可嫁了,在漫天的桃花中执子之手,走一世的相依。桃夭带给人的是感动与爱情的希冀。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曰不见,如三月兮

对这首诗的了解最早是从曹操的诗里,读出似是一首绵长的呢喃,翻开《诗经》,妙龄女子对男子的怀念:男子青色衣袂翻飞,鲜美钩衣玉佩却勾住了少女的心;日出日落城头驻足远眺,君子却为何不来?华夏衣裳的美在这首诗里亦显现出,美丽了一段思念。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光下的女子,朦胧飘渺,似笼着轻纱,梦幻不真实,却惊艳了诗人。爱情的心动,却悄然心忧。在月光下,她不但容貌皎好,而且身材苗条、秀美,而更吸引人的,是她的一种气质美,举止舒缓,雍容大方,性情安静,而这气质比外表更富有魅力。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反映在外层,总是以曲线的细长为美,而在内质上,则注重静穆和闲缓,所谓“淑女”,就包括她的举止在内。诗人一见钟情,却无从表白,为之心忧。

诗经·国风·邶风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铺张的修饰,然而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震撼每一个人,千百年引人感慨向往。古老的爱情,质朴中蕴含真正的轰轰烈烈,一生的誓言,只是要牵着你的手,一直走下去。

诗经·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远去的上巳节,包含太多华夏的美与诗意,读《诗经》,感悟曾经的美与自由,追思往昔。

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表达了远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物回赠给心中的姑娘。古时的男女,爱的自由甜蜜,远古先民的质朴,率性而为,太真烂漫。

诗经·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汝)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汝)之为美,美人之贻。

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对于爱情的甜蜜与酸涩,读来竟是感觉久违。

诗经·鄘风 ·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这个女子如此顽强地追求婚姻爱情自由,以死殉情,不只是传说。爱其所爱,不负本心,刚烈中自有潇洒。

诗经·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诗经诗词 第7篇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诗经诗词 第8篇

关键词:改写;古诗词;探讨;教学

中职语文教材编选充分顾及到了学生的基础现状,但是教师对教学费劲了周折,课堂气氛依然死气沉沉,尤其是古诗词教学。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在诵读的基础上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现以《诗经·静女》为例进行探讨。

一、“笑点”激其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诗词教学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氛围活跃,在课堂上穿插“笑点”似乎是点醒昏昏欲睡的课堂的唯一方法。

笔者在讲述《诗经》的“比兴”表现手法时,借用本地民歌,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兴手法的文言注释是:比,以此物喻彼物;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我们土家族女儿会,男女要对歌。我写了一则民歌,告诉学生这是女孩子唱给男孩子的:苞谷叶子苞谷花,苞谷长大逗老哇(乌鸦);老哇飞到苞谷上,对着苞谷呱呱呱,心里想吃口里夸。学生会心一笑,一下子看出,“苞谷”是女孩子自比,而“老哇”则是比男孩子的。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比”的表现手法。

我在黑板上写了一则过去农村婚嫁“陪十弟兄”的“酒令”:一张桌子四只角,一条板凳四只脚。叫你读书你要逃学,叫你说酒令你不说,鼓起个眼睛望啥个?然后我用官店方言读出来,学生一下子笑翻了。“一张桌子四只角,一条板凳四只脚”先言他物,是为起兴,学生自然弄明白了“兴”的手法。

二、“改写”增其能

《诗经·静女》一诗难度较大,学生读都读不顺,当然品味不出诗歌的美好。通过改写的方式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模仿歌词

流行歌曲是学生的最爱,笔者把慕容晓晓的《爱情买卖》的第一段拿来仿写:

静女真可爱,约我在城外,可是不知为何躲着不肯走出来。静女你快来,别让我伤怀,你可知道现在的我抓耳又挠腮。是你说好在城外,城外就城外。莫非是要考验我,值不值得爱?爱情经得起等待,桑田成沧海。让我煎熬,让我期待,守护我的爱。

学生按原歌词节奏小声一哼唱,觉得搞笑,但是严肃度不够。笔者又借用羽泉的《最美》来补充:

你在我眼中是最美,每一个片段都让我回味。你的笑,你的好,我愿意承受等待的煎熬。你在我心中是最美,每一样礼物都让我沉醉。红的萧,白的茅,空气中弥漫着爱情的味道。

學生一边哼唱,一边揣摩,慢慢对这首诗有了兴趣。

2.以古仿古

笔者不用常规的翻译来串讲此诗,决定以五言打油诗的形式,注意押好韵,同时既保留原诗词的意义,又略加发挥。于是有了以下的改写版本。

静女真美丽,相约在城隅。久等你不至,徒让我心急。

静女真美丽,送我红乐器。爱它颜色美,爱你重情义。

静女真美丽,白茅表心迹。相约以终老,白首不分离。

这样一写出来,诗经的重章迭唱的艺术特色自然体现,无需多费口舌去讲了。

3.自由改写

现代诗主体上是自由诗,除了以分行来表现诗歌的特征外,其他形式上的要求不多,但是笔者一直要学生写诗应注重押韵,因为无论是下里巴人的传统民歌还是阳春白雪的古典诗词,都非常重视押韵。于是笔者将这首诗以自由体的句式来改写。

高高的城墙掩住你的身影,

也遮断我焦灼的目光。

飘飞的裙裾藏在哪里?

俏丽的笑颜躲在哪里?

寻找,等待,守望。

爱,是我不变的方向。

你赠的萧管握在我手上,

红红的色彩如同你美丽的面庞。

我要用它吹奏出最深的相思,

让我的情义伴着乐声飞进你的心房。

郊外的清风吹动蒹葭苍苍,

你赠我白茅一束表白衷肠。

洁白的颜色如同你纯洁的情怀,

我愿意执子之手直到地老天荒。

你看,无论哪种版本都在相约爱情、呵护爱情的主题下展开,男主人公的急切等待、深情告白,充满打动人心的力量;而女主人公的美丽顽皮、重情重义也能让我们看到爱情的清纯无暇。

所以,笔者认为诗歌教学当以诗言诗,避免过度的析词释句导致诗歌的美感被支离破碎。

《诗经:般》的译文和古诗词赏析 第9篇

译文

《诗经:般》

于皇时周!

陟其高山,嶞山乔岳,

允犹翕河。

敷天之下,裒时之对。

时周之。

注释

般(pán):乐名,是巡狩四岳河海的一种歌乐。郑笺:“般,乐也。”

於:赞美词。皇:伟大。时:是,此。

陟(zhì):登高。

嶞(duò):低矮狭长的山。乔:高。岳:高大的山。

允:通“沇(yǎn)”,沇水为古济水的上游。犹:通“沋(yóu)”,沋水在雍州境内。翕(xī):汇合。一说通“洽(hé)”。洽水又作郃水,流经陕西郃阳东注于黄河。河:黄河。

敷(pǔ):同“普”,遍。

裒(póu):包聚。时:世。对:封国,疆土。一说配合。

时:通“侍”,承受。

译文:

啊辉煌的周朝,

登上那巍峨的山顶,眼前是丘陵峰峦,

沇水沋水合水与黄河共流。

普天之下,所有周的封国疆土,

都服从周朝的命令。

赏析:

“《酌》,告成《大武》也”的说明及《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记楚王之言“武王克商,……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则可确定四篇,另两篇,王国维认为其中一篇即此篇《般》,他并且认为它当是《大武》六成的歌诗,说:“《酌》

鉴赏

《诗经·周颂》所载《大武》乐章歌诗六首,它们反映的是周朝初年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叙事上具有纪实性和连续性。六首都有相应的.歌舞形态,其首尾系序幕和谢幕,主体部分是中间四段。

《大武》的乐曲早已失传,虽有零星的资料,但终难具体描述。然其舞蹈形式则留下了一些粗略的记录,可以作大概的描绘。第一场,在经过一番擂鼓之后,为首的舞者扮演周武王,头戴冕冠出场,手持干戚,山立不动。其余六十多位舞者扮武士陆续上场,长时间咏叹后退场。这一场舞蹈动作是表示武王率兵北渡盟津,等待诸侯会师,八百诸侯会合之后,急于作战,而周武王以为伐纣的时机尚不成熟,经过商讨终于罢兵的事实。第二场主演者扮姜太公,率众舞者手持干戈,奋臂击刺,猛烈顿足。他们一击一刺,做四次重复,表示武王命太公率敢死队闯犯敌阵进行挑战,武王率大军进攻,迅速获胜,威振中原。第三场众舞者由面向北转而向南,表示周师凯旋返回镐京。第四场开始时,众舞者混乱争斗,扮周、召二公的舞者出而制止,于是众舞者皆左膝跪地,表示周成王即位之后,东方和南方发生叛乱,周、召二公率兵平乱的事实。第五场,众舞者分成左右两大部分,周公在左、召公在右,振动铃铎,鼓励众舞者前进,表示成王命周公镇守东南,命召公镇守西北。第六场,众舞者恢复第一场的位置,作阅兵庆典和尊崇天子成王的动作,表示周公平乱以后,庆祝天下太平,各地诸侯尊崇周天子。

《大武》六成对应六诗,据《毛诗序》“《武》,奏《大武》也”、“《酌》,告成《大武》也”的说明及《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记楚王之言“武王克商,……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则可确定四篇,另两篇,王国维认为其中一篇即此篇《般》,他并且认为它当是《大武》六成的歌诗,说:“《酌》《桓》《赉》《般》四篇,次在《颂》末,又皆取诗之义以名篇,前三篇既为《武》(指《大武》乐舞,非《周颂》中之《武》篇)诗,则后一篇亦宜然,……至其次第,则《毛诗》与楚乐歌不同,楚以《赉》为第三,《桓》为第六,毛则六篇分居三处,其次则《夙夜》(王氏认为即《昊天有成命》)第一,《武》第二,《酌》第三,《桓》第四,《赉》第五,《般》第六,此殆古之次第,……与《乐记》所纪舞次相合。……《般》云:‘於皇时周,陟其高山。’则与‘六成复缀以崇’(《乐记》中语)之事相合,是毛诗次第与《乐记》同,恐是周初旧第,胜楚乐歌之次第(《左传》所引《大武》之次第)远矣。”(《周大武乐章考》)但高亨认为王氏之见过于相信毛诗篇次,他确定《般》是《大武》四成的歌诗,指出从诗中所述,表明“周朝广大的疆土,有小山大山,有小河大河,普天之下包括当时的边疆,都遵奉周朝的命令,很明显是中国统一的景象,是征服南国后的景象”,既然“诗的内容和《大武》舞第四场所象征的故事如此相符合,那末《般》篇是《大武》舞第四场所唱,是《大武》诗的第四章,也是很明显的”(《周代大武乐考释》)。

《大武》四成的舞蹈是表现周公东征平乱、至于江南的事迹的。作为《大武》四成的歌诗,《周颂·般》和《周颂·武》一样,是四言七句,语言虽然非常简练,但是用了“高”“乔”“敷”“裒”等表示空间之大的字眼,用了最能体现空间感的山峰河流来实化这种象征、隐喻周室伟大的空间之大,便具有一种雄浑的气魄,体现了圣王天下一统的恢宏之势。

起首一句“於皇时周”,就是在赞叹周朝。因为周代既是第一个以“华夏”自称的朝代,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又是孔子所终身向往的“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礼乐之邦的完美典范,因而,后世在读到和用到这些含有“周”字的古文时,就可以直接将周王朝代入为是属于中华民族共有的国度风范。

“陟其高山”,登上了高山。巡视四海,自然要登山临水,祭拜天地。置身高岗,看到的是“嶞山乔岳,允犹翕河”。这两句形容的场景是:俯瞰群山,仰望岳峰,眺望百川,汇于一脉,俯仰天地之间,山河尽收眼底。这是属于王者的格局,这是巡视河岳的眼界,这是颂诗吐纳的气势。

正因为有了这俯仰之间气势如虹的胸襟与豪情,所以才有最后的升华之句:“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命。”这是在说明天下的归心与时局的顺遂,也是说国家的天时地利人和。

因此,《周颂·般》作为《周颂》诗里的最后一篇,虽短小精悍,却气韵冲天,势比山海。

创作背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诗经诗词】相关文章:

《诗经·小雅》05-27

《诗经·郑风》07-28

诗经——《采蘩》06-02

诗经全篇06-06

式微诗经07-31

子衿诗经06-13

诗经关雎翻译07-29

诗经论文题目04-10

《诗经》的精神线索06-01

《诗经》的艺术时空06-02

上一篇:2009正行风报告下一篇:相关表扬信报道_表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