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2024-08-03

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精选12篇)

水产养殖技术 第1篇

摘要: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控制、预防和治疗水产品病虫害,并改善水产品养殖水体的质量,常常会向水体中投放一些渔药,不但可以起到杀虫杀菌之目的,而且还能提高养殖的产量。

目前来看,虽然我国水产品养殖数量和技术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文章对水产养殖中的问题及养殖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水产养殖技术 第2篇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技术,只有实现技术的创新,才能保障该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1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虽然我国水产养殖的面积和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但渔民的专业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乱用、滥用渔药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关部门对此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渔民的安全用药意识薄弱,因此各种不规范行为层出不穷。

从实践来看,由于渔民对药品的用途和药性不太了解,进行不合理的相互搭配,因此过于依赖消毒或抗菌性药物。

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渔民对药物剂量的大小、给药途径、用药部位以及用药种类等方面模糊不清,加之平时预防工作不到位,一旦发生鱼病问题,很难控制其局面。

1.2技术水平有限

从实践来看,我国渔药发展的时间不长,并且专门从事药物研究的工作人员较匮乏。

从当前我国药物的生产种类来说,仍然以人用药物和兽用药为主,而鱼药多是顺带着生产。

对于这些鱼药而言,不但缺乏对其基础的理论研究,而且很少对水产养殖中的生态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浅谈陆基水产养殖技术 第3篇

1陆基水产养殖的基本概念

所谓陆基水产养殖技术, 是指全面摆脱自然海和淡水养殖的一种水产养殖方式, 采用全封闭式的水体循环系统, 技术组装方面采用的是环保型的高新技术, 进行集约型的水产养殖, 在养殖产量方面, 陆基水产养殖技术的一般产量在传统水产养殖的数倍, 其自身的水产养殖体系, 具有智能化、产业化及效益化等特点, 不仅摆脱了传统水产养殖中, 自然条件的严重制约, 而且, 在水产品的产量方面保证了产量的稳定性和质量, 使整个水产养殖技术安全健康。陆基水产养殖作为一种国际先进的水产养殖, 它的推广和应用可以说是水产养殖方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不仅在养殖控水方面全面改变了传统的受水质控制的环境, 而且可以有效地进行水质环境控制, 采用全新的封闭式水循环, 进行新型的水产养殖, 不仅在养殖的占地面积方面大大缩小, 在单位养殖产量上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而且还具有用水少、污染小、受地域影响小等优点。

2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 国内外关于陆基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一些水产养殖发达的国家在陆基水产养殖方式投入了高新技术, 在水体循环方面的研发和推广, 都针对水体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短缺为根本问题, 在国内, 我国的产业化水产养殖基本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在系统结构上基本处于简单的加热设备和重启设备, 不仅严重缺乏水体的净化, 而且在水体的循环系统中, 也存在很大的不足, 需要大量地换水, 另外, 时常出现由于水体的净化设施在耗电方面比较大, 造成养殖成本过高, 无法维持生产。因此, 陆基水产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水产养殖技术, 走向设施化、集约化及环保的发展道路, 不仅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 而且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水产养殖技术发展。

3陆基水产养殖系统的具体工艺流程

3.1 陆基水产养殖技术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水体的循环系统

它不仅是整个陆基水产养殖技术的核心部分, 而且是维持养殖生产合理运作的根本技术保障。为了保证整个水体循环设计的可持续性, 不仅要保持环境条件的各项参数进行有效的调节, 而且, 还要使养殖对象在最佳的自然生长环境下生长。

3.2 整个陆基水产养殖设施在设计上十分注重各个系统之间的协调性

不仅使整个运作过程中的每个小养殖池都安设独立运行的水质净化和水体循环系统, 而且, 针对每个养殖池的具体养殖条件进行个性化设置, 在不同的养殖单位内, 针对不同的养殖对象进行不同的盐分和水温等养殖环境的调节, 如此不仅有效地避免了水产动物的病害, 而且避免的病害之间的相互影响及交叉感染。

3.3 每一个养殖单元的养殖系统中, 水处理的工艺流程都要配置得合理

基本的工艺流程是:养殖池→沉淀→气提→过滤池→生物净化→深度净化→高效增氧→消毒灭菌→养殖池。基本上的水体净化和水体循环流程就是这样。不仅包括了水体的沉淀和水质过滤, 而且还对生物进行了高效的净化处理, 另外, 还需要为水产养殖提高良好的光照条件, 在养殖的技术设计和生物净化过程中, 也要保持良好的透光度, 因此, 为了保证养殖单元的良好的水质环境, 在设计方面要对养殖区域和水质循环和处理区域进行分开设计, 在循环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上, 要注意动力配备的设置, 不仅要维持养殖水体的有效循环和处理, 而且要考虑到能源的消耗, 目前我国的电价与国际水平相比, 价格相对比较高, 大约在0.68元/kW·h。因此, 在陆基水产养殖系统的运行方面, 要想降低成本, 必须要降低相关的能源消耗量。而现阶段国内外的陆基水产养殖系统中, 降低能耗也成为重要的研发主体。

4总结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革新, 陆基水产养殖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随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推进, 高效益、低污染的水产养殖逐渐成为现代养殖技术的发展要求, 因此, 推广陆基水产养殖技术, 不仅是现代化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在现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 也逐渐趋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而水产养殖业作为现代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 现代化水产养殖技术不断更新, 陆基水产养殖技术作为现代水产养殖技术的代表, 广泛地运用到现代水产养殖业。本文针对现代陆基水产养殖技术的有关问题进行论述, 进而深入分析现代陆基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关键词:陆基水产,水产养殖,陆基养殖,养殖技术

参考文献

[1]黄薇, 顾利琴, 周文玉.浅谈陆基水产养殖技术及其特点[J].渔业现代化, 2001 (04) .

[2]罗国芝, 谭洪新, 施正峰, 朱学宝.泡沫分离技术在水产养殖水处理中的应用[J].水产科技情报, 2009 (05) .

[3]罗迎宾, 梁路军, 季柳金, 蒋绿林.地源热泵在水产养殖恒温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 2010 (01) .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 第4篇

关键词: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2-76-1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已经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正逐渐向无公害方向发展,消费者对水产品的要求也由过去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是采用人为的控制措施,以符合养殖品种的生态环境和生理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无公害水产养殖各个环节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推动无公害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 饲养环境

1.1 池塘条件

池塘是水生动物生活的场所,应选择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灌排水方便,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地)域。

1.2 底质改良

底质改良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重要环节,底泥过多易积累大量的有机物和有害物,从而减少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另外,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氧气,使下层水体缺氧,水质恶化,导致水生动物生长缓慢、暴发疾病。池塘底质改良一般在生产闲暇的冬季或早春进行,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确定底泥厚度。当底泥过厚时,在排干池水后清理过厚的底泥,池底经过冰冻日晒,有机物充分分解,消灭有害生物。

2 鱼种选择

选择鱼种要从正规厂家购买,以保障鱼种的成活率。选择色泽鲜艳、鳞片完整、活泼健壮、规格整齐、抗病性强、符合无公害苗种要求、适宜本地养殖的优良鱼种。鱼种投放以冬投为主,春投为辅,投放量一般为成鱼产量的1/5,放养密度要根据池塘条件、水源和品种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晴暖天气进行投放,水温5℃~15℃。

3 水质管理

水是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良好的水质是无公害水产养殖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

3.1 观察水色和透明度

水产养殖中水质的好坏通常用水色和透明度来判断。水的颜色通常是由浮游生物的种类决定的,油绿色和茶褐色是养殖的最佳水色。当池水呈现这两类颜色时,说明池内含有大量易被水生动物消化吸收的藻类。池水的透明度一般在20~30cm最好,池水的颜色和透明度是定期变化的,这也是池水“活”的证明,当池水颜色异常或无变化时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2 水质控制

3.2.1 物理调控 ①定期加注新水。根据水色、透明度、水温等变化情况及时注入新水,做到“春浅” 、“夏满”、“秋勤”。加水时间应在晴天下午3点之前,否则温差过大易引起水生动物的应激反应。②使用增氧机。增氧机可以有效增氧、曝除废弃物、净化水质。使用时应注意在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连绵半夜开。

3.2.2 化学调控 可利用常见化学物质进行调控,如生石灰、氯制剂或氧化钙等。还可以适量施放氮肥、磷肥、钾肥以达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3.2.3 生物防控 施放酵母、光合细菌等生物菌,能有效降低水体中NH3、N、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4 饲养管理

4.1 饲料的选择与投喂

饲料是水产动物营养的来源,也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饲料的质量和投喂技术直接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生态环境,劣质的饲料不但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还会污染养殖环境。根据养殖品种和规格选择适宜的优质饲料,颗粒大小要适宜养殖品种取食。饲料在水中要稳定,虾料4~6小时,鱼料5小时。

饲料投喂要科学化,做到既保证养殖对象吃饱,又要兼顾环境不被污染,以70%~80%的养殖对象不再取食为度。此外,还要根据天气、水质、水温等情况灵活控制投喂量。

4.2 日常管理

管理人员要做好日常记录,包括放养日期、数量、规格、用药情况等,以便日后总结分析。每天早、中、晚进行巡塘,定期测定溶氧、pH值和水温等指标,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5 病害防治

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鱼种投放前要进行严格消毒,生产工具使用前后也要消毒或暴晒。勤巡查,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早治理,对症下药,使用高效低毒药物,避免使用抗生素,同时认真做好用药记录。

参考文献

[1]巩俊霞,杨玲,陈述江,等.水产健康养殖主要技术措施[J].内陆水产,2005(12):6.

[2]邓国艳,周仙.浅谈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现状与策[J].水产科技,2005(4):25-27.

[3]潘芳华.无公害罗非鱼养殖高产高效技术措施[J].大众科技,2009(5):23.

[4]李学勇,孟令军.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J].黑龙江水产,2006(3):20-22.

[5]吴红英.无公害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J].实用技术,2007(3):19-20.

水产养殖新技术 第5篇

在养鱼水面设置太阳能光催化植物浮床,其上设置充气提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及依次水平设置泡沫海绵、玻璃珠光催化反应帘、水栽植物。太阳能光伏发电带动充气泵工作,将空气送入提水管内放置的释气石,微气泡携水上升,提送至浮床,经泡沫海绵过滤和玻璃珠光催化反应帘,泡沫塑料海绵过滤后截留的固相杂质排除;水与玻璃珠上涂有的TiO2光催化薄膜接触反应,将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成小分子态的无机氮和矿化物,再经光催化处理后的水流经水栽植物,由植物营养吸收,净化水流出浮床,回落养鱼水域。本发明可在养殖水面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过滤净化、增氧,还可用于环保和绿地景观水域的水质处理。

浮岛式太阳能光伏纳米净水装置

由填料桶、布水盘、气提泵和太阳能光伏气泵装置组成;填料桶底部分别置有硬管和出水管,四周固定泡沫塑料浮体;填料桶内间隔设置至少两层筛网板,筛板间填充多种生物净水纳米功能材料;布水盘底部带有通孔,布水盘由槽板构成槽沟,各槽沟均连通;槽沟内铺设过滤海棉;布水盘覆盖在填料桶上;输气管置于硬管内;输气管一端联通充气泵,另端联接散气石,硬管上端口伸出布水盘;两块太阳能光伏电板分别与填料桶连接;太阳能光伏电板的输出线路通过充放电控制器的控制电路分别与蓄电池和充气泵的连接。本新型适合于野外养鱼池塘、污水处理厂、污染修复水域以及景观绿地。

鱼菜共生系统

鱼菜共生系统,是养鱼池与无土栽培植物组合的“黄金搭档”。养鱼污染的水,供植物吸收净化后,再返回来养鱼。系统中的物质就地进行良性循环,能量朝着鱼、菜双方有利的方向流动,是物尽其用,无废化生产,属典型的生态循环经济。

目前正朝着两种趋势发展。一种是工业化养殖,国内外都已产业化运作,追求规模效益,规模越搞越大。例如,江苏省淮安市的鱼菜共生系统一个车间为2000平方米,湖北省宜昌市的鱼菜共生系统一个车间为3000平方米,浙江省外销规模有的已达1万平方米,并已成功地销售到意大利、新西兰、葡萄牙、俄罗斯、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另一种是休闲性“家庭版”养殖,追求的是袖珍化、平民化,搞超集约鱼菜共生,规模越搞越小。

鱼蛋白多肽水产饲料

在公知的水产饲料中添加鱼蛋白活性多肽、葵花粕、麸皮、鱼粉、矿质元素等;本发明既含亚油酸又含鱼蛋白活性多肽,具有对营养吸收好、营养均衡、可全面调理动物免疫机能;可增加幼苗成活率、提高生产性能。

池塘封闭循环水养殖废水脱氮的试验研究

春季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第6篇

(滕州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春季渔业生产时间紧、任务重, 尤其是今春的低温、寒潮天气影响了滕州渔业生产工作的按时进行,为确保今年渔业生产丰收,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积极筹措,为广大水产养殖户编制发布了春季水产养殖技术要点,力保今年渔业生产起好步。

一是要根据市场信息和自身经济实力,及早做好全年养殖计划,规划好相应的养殖模式、品种、规模、饲料、技术、市场销售等因素,准备好渔业生产物资,及时开展工作,保证养殖效益。

二是抓好标准化鱼塘开发整理改造。在当前天气尚未转暖还不适合水产养殖的时间,应积极充分开发利用荒废地,整理成适于养殖的池塘,新增水产养殖面积,提高水产养殖规模。抓好低标准池塘的清淤改造、消毒,提高池塘养殖标准,增加水产生产潜力。

三是抓好春放工作。一年之计在于春,积极利用气温回升的时机,联系购买好优质鱼种,加大品种调整力度,选择市场销售前景好的新品种,做好鱼种放养。春季是渔业生产苗种销售旺季,购买优质水产苗种,要注意供应单位是否具备苗种生产销售许可,购进外来水产苗种是否有产地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在春投春放中,要注重大规格苗种的投放,做到品种优、质量好、规格大。由于当前气温低,以及春季气温变化大,要在春放工作中,及时掌握天气变化,防止冻伤鱼种,操作要仔细,提高鱼种的成活率。

四是抓好春季水产养殖及疾病的防治工作。随着气温的回升,春季是水霉病、寄生虫病等病害高发的季节,病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模式,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及时做好池塘清整消毒工作,逐步提高池塘水位,注重改善水

质,及时投喂饲料,加快鱼类恢复体质和生长。

水产养殖技术交流 第7篇

一、生产养殖现状

1、水体恶化严重

随着污染越来越多,水体富营养化非常严重,水质恶化问题突出,黑水、红水、蓝藻水等水体并不少见,浮头现象普遍,尤其在冬春季节更加严重,为了缓解浮头现象,不少养殖户晚上增氧机从来不敢停开,但治标不治本,泛塘死鱼情况仍经常出现。

2、由于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在动物养殖上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药残留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大威胁,由于日韩、美国及欧洲市场对食品的安全要求非常严格,因此严重影响到中国禽肉蛋类的食品出口

3、鱼病多治疗困难

在水质较差的池塘中,发病也较严重,如草鱼出血病、车轮虫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在局部区域的疾病“重灾区”,不少养殖户为了控制疾病,也是拼了命的往水里倒药,结果是越治越难治,甚至药物无效。

4、产量高、而效益差

养殖户整体计算产量和效益时发现,往往发现饲料系数偏高,养殖成本高,产量倒是上去了,而效益却没有增加多少,甚至下降,收效甚微。近几年来,鱼价低迷,而塘租、饲料、人工、水电等成本逐年增加,许多的养殖户面临着上述养殖户同样的困惑和窘境,养殖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已经成为较多养殖户关注的热点。

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味依靠养殖新品种来增加效益的办法已经不再奏效了,而常规鱼类养殖,如草鱼、罗非鱼、大头鱼、扁鱼、鲫鱼、虾等,也不一定无利可图,主要是看日常管理技术能否跟上,那么对于常规鱼类养殖的养殖户,怎么才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呢?

二、乳酸菌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

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健康,在养殖领域,人们也越来越提倡生态养殖技术。

乳酸菌对人体及动物(包括水产动物,以下统称动物)的作用:

乳酸菌在人及动物体内能发挥许多的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在人体和动物的整个消化系统中,都寄生着大量微生物。就其作用而言,可分三类:

①共生性类型,主要是兼性厌氧菌,在生态平衡时,它们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合成、消化吸收、生物拮抗和免疫等功能对宿主有利。

②致病性类型,正常情况下数量少,寄生于正常部位,不至于使宿主发病。若失控,则会导致宿主的不良反应。

③中间性类型,即同时具有生理和致病两种作用。微生物群的平衡,对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而乳酸菌就能够调节这种微生态平衡,保障宿主正常生理状态。乳酸菌是畅道常在菌,畜禽服用乳酸菌后,可以改变肠道内环境,抑制有害菌繁殖,调整胃肠道蔺群平衡。乳酸菌通过粘附素与肠粘膜细胞紧密结合,在肠粘膜表面定植占位,成为生理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向达到恢复宿主抵抗力,修复肠道菌群屏障、治愈肠道疾病的作用。如这个屏障遭到抗生素或其他因素的破坏,宿主丧失了对外来菌抵抗力,会使具有耐药性的肠内菌异常增殖而取代优势菌的位置,造成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的失调。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乳酸菌能促进动物生长,调节胃肠道正常菌群、维持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效果;降低血清胆固醇,控制内毒素;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改善胃肠道功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乳酸菌通过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特殊酶系、细菌表向成分等物质具有生理功能,可刺激组织发育,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免疫反应和应激反应等产生作用

在所有肠道细菌中,乳酸菌类可说是有益菌的代表。乳酸菌的种类很多,一般最常见的功能是它们能够代谢身体所摄取的寡糖及膳食纤维,以产生乳酸、醋酸等有机酸物质,一方面为维持肠道适当酸碱值,产生肠道酸性环境,抑制坏菌的生长,并有助于营养素的吸收,另一方面,刺激肠道蠕动,加速毒素及代谢物的排除。

我国农业部在1994年批准使用的微生物品种肯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抱杆菌、乳酸杆菌、乳链球菌等,其中大部分为乳酸菌。乳酸菌耐酸,在PH为3.0—4.5时仍可生长,能适应胃肠内的酸性条件,饲喂后能在水产动物体内迅速定植,因此无疑是一种理想的微生物制剂。

下来我们就谈谈乳酸菌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俗语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在养殖方面也一样,好的苗种才能养出好的水产品。

苗种繁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养殖工程,由于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目前种苗生产有利可图,且利润相对较高,特别是名特优品种的苗种,效益更加可观。因此,大大小小的苗种场都挤了进来,也都打着优质种苗的旗号。

苗种质量差异大,导致养殖效果不佳的例子比比皆是,如黄颡鱼、罗非鱼等单性化程度低,养殖过程个体差异大,产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的表达。例如,在苏北主养鲫鱼的地区,近年来孢子虫病爆发严重,从09年初调查情况看,当地苗种中80%的客户池塘感染了孢子虫,死亡率在60-80%,损失严重。广东顺德、南海也有不少养殖户的黄颡鱼年底干塘时,出现规格达到半斤和不到一两个体差别悬殊的情况,此外,在中山、顺德等地,草鱼爆发白鳃病、出血病等问题已近似常态。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内的饲料投喂量也不断增加,饲料残饵和鱼类粪便大量积累。研究表明,投喂的饲料中约有80%的含氮有机物没有被利用,以有机碎屑和粪便的形式残留在底泥或水体中,而这些有机物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生成小分子肽类、氨基酸,以及无机盐如氨氮、亚硝酸盐等,分解过程需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为了提高单位产量,饲料投喂量不断增加,残饵、粪便的量也增加明显,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及时分解有机物,必然导致塘底长期处于缺氧的环境,对于鱼类生长极为不利,但这将滋生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诱发疾病的发生。因此,高密度高投喂量的情况下,需要人为的改变池塘的环境——科学的水质底质管理,如在养殖水体中人为投入乳酸菌原液,加速水体和塘底中有机物质分解,及时杀死水质中的有害病菌,通过藻类的光合作用及时吸收利用,保持池塘营养物质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的繁殖生长,调节藻类平衡。保持池塘营养物质的良性循环。

养殖过程中,饲料的过量投喂或投喂不合理,导致饲料没有充分利用直接排泄出体外,造成浪费;而投喂量过少,鱼摄食不饱,没有足够的营养来满足生长,生长速度将减慢,饲料系

数升高。因此,科学的水质调控和合理的投喂方式非常重要。

解决方法:在育苗前将育池里的水清理干净,会呈现出黑色并带有恶臭味的污泥,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及药物残留,将乳酸菌原液喷洒的污泥中,让黑色的污泥变成黄褐色时加入水开始育苗、养殖。

水质管理要点:以预防式管理为主,防止水质恶化,及时处理异常水质发生;一般在育苗的中期按一定比例给水中喷洒一次乳酸菌原液调解水质平衡。起到杀菌作用无需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养殖生产时这时的鱼虾等生长速度加快,所需投喂料也增大,排泄物及其它污染因素增多,这时水质的处理次数就要增多,一般一个周期喷洒两到三次就可以了。

投喂管理 :看鱼投喂,有鱼多投,没鱼少投,投喂时可按一定频率给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乳酸菌原液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帮助消化,增强抵抗能力,加快生长速度,减少因大量投喂而造成的浪费。

养殖生产中使用乳酸菌:

1.减少病原微生物和不良藻类;明显增强养殖对象的免疫力和抗病性,降低发病率,提高成活率。用户反映,乳酸菌可使虾苗成活率提高近一倍,成活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70%以上。

2.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水面浮游动物、有益藻类增多,特别是红虫不断增多至布满水面。

3.稳定和改善水质,水体颜色清爽,不臭不腐,无硫化氢、氨气等异味,能见度在25-50cm的时间长且较稳定,换水时间可延长2倍以上。

4.鱼虾粪、池底杂质和下脚料不会变成淤泥而呈散沙状。减少池底清理.

5.促进生长,增重率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在同等环境下,使用乳酸菌后,可提前上市,平均亩产提高20%-35%,产卵量增加,产卵时间延长。且孵化率较好;饵料不臭,一次投放食用不完,可在次食用。改善养殖环境。

水产养殖主要技术措施探析 第8篇

近些年来, 我国渔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其基本的动力和主要因素, 就是有了正确的政策指引, 全国渔业系统的广大干部群众从国情和渔业的实际出发, 发挥了巨大的创造性, 大胆、全面地推进渔业经济体制改革, 调整渔业发展的方针政策, 并积极将世界现代渔业的观念和管理经验引入我国渔业领域的结果;而最根本最重要的则是我国渔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我国渔业特别是淡水渔业走上持续健康高速发展道路。

2 水产养殖主要技术措施

2.1 选择好水产养殖基地环境

水产养殖基地环境主要是水源和土质, 在选择基地时除了要考虑有充足的水源外, 还必须保证水源具有良好的水质条件, 产地环境要符合 (GB18407.4-2001) 规定要求的水域;水质指标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鱼池底质土壤指标要符合国家标准 (GB18407.4-2001) 对底质土壤的要求;为了减少鱼池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溶入水中后在鱼体内蓄积, 对新开挖的鱼池应在放养前15d灌满池水, 浸泡5~7d, 排去陈水, 换入新水, 最好用流水冲洗一段时间;水产养殖基地要建造独立的进排水系统, 可避免各鱼池间相互影响, 造成交叉感染。

2.2 加强池塘水质管理

采用增氧机增氧或适当换水、补水等方法来改善池水水质。调节好池水肥度, 为鱼类创造一个没有污染, 适于健康养殖的良好生态环境。水是鱼类的必要生存环境, 对于水产养殖中水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是保证水产养殖顺利进行的必要举措。水位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鱼类的生长还有一些浮游生物的生长, 适和的水位可以减少鱼类与鱼类、鱼类与浮游生物之间的竞争, 适当的水位还可以使鱼类与浮游生物能够充分地利用水里的各种资源。一定要保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保证能够形成简单的食物链。

2.3 控制放养密度, 合理混养

应用健康的养殖模式, 品种搭配合理, 投入和产量水平适中, 种养结合, 通过养殖系统内部的废弃物循环利用, 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最佳利用。优化资源配置, 以养殖相对少的水产品, 获得数倍于非绿色渔业生产所产生的产值和利润, 达到既节约资源又减少废弃物排放量的经营效果。坚特“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四定”投饲以及及时清塘, 重点检测的原则。

2.4 严格控制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质量, 注意投喂方式

饲料的投喂方式和质量, 不仅是保证养殖动物正常生长, 提高养殖产量的重要措施, 还是增强养殖动物对疾病抵抗力的重要措施。在池塘养鱼中要根据所养鱼类的品种, 选择优质饲料, 对草食性鱼类应积极提倡使用青绿饲料, 在种植青饲料过程中要少用或不用化肥, 不使用有毒害的农药;对动物性和配合饲料鱼用饲料应进行质量检测, 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件》及《渔用饲料安全限量》 (NY5072-2002) 标准。

2.5 强化生态防病

为了生产绿色水产品, 在鱼病防治上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治疗的方针, 从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入手为避免鱼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减少化学类药物的使用, 尽量使用来源广、高效、无副作用的中草药治疗鱼病。

2.6 作好记录

认真作好水产品养殖全过程的生产记录和建立记录资料的档案及保存工作, 详细记录好所饲养的水产品种来源、所用生产资料 (饲料、渔药等) 的来源及质量检验情况、生产资料的使用情况 (包括使用量、使用时间、使用方法等) 、患病鱼类的治疗记录 (包括患病鱼类发病时间及症状、药物种类、使用方法及剂量、治疗时间、疗程、所用药物的商品名称及主要成分、生产单位及批号等) 、水产品出塘销售记录 (包括数量、销售渠道、销往何处、运输方法等) 、废弃物处理记录 (包括废弃物种类、数量、处理方法等) 。所有记录资料应保存2a以上。

2.7 建立水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制度

定期地对产地环境条件、生产资料、水产品依据有关标准进行安全质量监督检验, 进行鱼类生产的全过程安全质量监控, 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2.8 水产品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技术

采取以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为中心的环境控制技术, 尽量降低水产品养殖产生的公害, 确保水产品养殖的生态化。对水产品的病死尸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3 结束语

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浅析 第9篇

关键词 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地区都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这给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传统的水产养殖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养殖产生的废水含有的一些成分还会造成周围环境与水体的污染。所以,水产养殖方式的变革是必然的。如今的循环水产养殖能够实现高效、清洁的效果,是未来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循环水产养殖中最为关键与和核心的便是循环系统的水处理技术。

1 物理方法

结合水体中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可以采取曝气、过滤、沉淀等方法实现水质的净化。

1.1 曝气

曝气就是给水体增氧,把水体中的氮气等有害气体清楚出去。通常有2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将水体静置48 h,另一种是通过机械搅拌进行增氧。如用自来水养鱼,首先将水静置一段时间,这样可以将水体中的有害气体剔除掉。然后通过水轮式的增氧机让池塘里的水体进行上下层的对流,以便于溶解氧的增加,这时有害气体的排出就可以实现水质改良的效果[1]。除了叶轮式的增氧机,还有一种水车式的增氧机,这种增氧机主要是为了养鳗,这种机械增氧的方式是要将池底的淤泥翻出来,从而搅动整个池塘的水体,实现上下的循环流通,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浮动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会释放大量的氧气,这样上层水体的溶解氧会达到饱和,池塘水会整体的因为有序的翻动得到十分充分的溶解氧。

1.2 过滤与沉淀

过滤主要是希望将水体中的一些固态废物,或者是一些大型的水生生物清除出去。常用的过滤设备一般有机械过滤器和压力过滤器等。之所以用沉淀的方法,主要是水中的悬浮物常常会吸附在鱼鳃上,导致其呼吸受到阻碍,这样水体中的浑浊度与黏滞性都会增加,最终对于鱼苗的孵化十分不利,所以常常设置蓄水池首先进行沉淀处理。

1.3 泡沫分离技术与磁分离法

泡沫分离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运用此原理设计的一些浮选分离器,它能向水中通气,这样水体表面的一些火星物质会被一些微小的气泡所吸附,然后漂浮在水面上形成泡沫,最终将水体中的一些胶体物质与悬浮物质清楚出去。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技术并不能在淡水中使用,大多适用于一些水体盐度在5%以上的海水中。磁分离法是现在一种比较新型的水处理方法,它结合电磁原理,能将水体中的如重金属离子之类的污染物进行电磁分离[2]。

2 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就是通过化学反应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下面主要介绍凝絮与氧化还原的方法。

2.1 凝絮

凝絮是用有机或是无机的化学试剂,将水体中一些微小颗粒或者胶装物凝聚成一些大絮物状,以此来加速它的沉淀。常见的凝絮试剂有铝盐与高分子絮凝剂等。

2.2 氧化还原

臭氧、双氧水、高锰酸钾这些物质能够与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将水体中的毒性有效的降低或是消除;同时,水中的病原菌也会被杀死。常见的消毒剂有漂白粉和二氧化氯。臭氧可以通过强力的氧化作用把水中的有机物或者色度有效的消除,但因为它对细菌有十分强的效果,最终水体中有益菌也会被杀死,所以它常常用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王博君在研究中提到,臭氧对于河蟹育苗的应用,他认为,育苗水经过臭氧处理后,水体中的细菌会得到极大的一致,这样亚硝酸盐的浓度会最大幅度的降低,换水量也会大大的减少。谭洪新[3]认为,充氧可以在水族馆中进行水处理的应用,充氧的消毒特性现在水族馆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但是在水产养殖中却应用很少,大多只是针对河蟹育苗与鲍鱼育苗。

3 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是借助微生物以及自养性植物来进行水质改良,究其原理是这些微生物与植物能够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吸收,能够有效防止新陈代谢的残留物最终引起的水质败坏。

3.1 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其实是以光作为能源,把二氧化碳与小分子的有机物当作供氢体,能够进行完全自养性的类微生物。无论是在有氧还是无氧的环境中,只要有水和光的存在,光合细菌都能够生存繁衍。光合细菌最大的特性就是能够有效境地水体中的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在水体中投入光合细菌之后,会大量增加一些有益菌,最终形成种群的优势,这样病原的繁殖就会得到有效的抑制。现在,陈对光合细菌的研究与应用在整个东南亚国已经十分普遍。

3.2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借助水中的一些元素合成一种有无物质,这样就达到了净化水体的作用。谢俊进行了中华鳖培育与水葫芦栽培的试验对比,最终结果表明,水葫芦的栽培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氧,大大降低有机物,最终改善了水体,大大提高了中华鳖的存活率。黄鹤忠曾提到,对虾池中进行石花菜的混养,可以将水体中的无机盐吸收掉,这样水体中的溶解氧自然就会有所上升,达到水质净化的作用。

3.3 蔬菜、花卉的种植

在水产养殖中或产生一些废物,常常含有大量的有机或是无机的物质,但这种废物却是在蔬菜与花卉的种植时极为需要的,所以可以结合应用。对于这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能够让水产养殖中的废水与废物得以合理的利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效果。比如利用人工养鳖的废水灌溉茄子,废水经过在茄子栽培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将大量的营养元素吸收进去,经过改善后的水质可以经过适当的调整再次放入养鳖场投入使用。

4 结语

这些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但是,随着“生态型养殖模式”与“绿色食品”等概念的提出,对水产养殖也的要求也就更为严格,自然水产养殖的水处理技术在研究与应用方面也必须跟上生产节奏。

参考文献

[1]朱学宝,谭洪新,罗国芝.封闭循环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净化系统的技术构成[J].内陆水产,2000(1):24-25.

[2]刘鹰,王玲玲.集约化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技术及应用[J].淡水渔业,1999(10):22-24.

[3]罗国芝,谭洪新,施正峰,等.泡沫分离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水产科技报,1999(5):202-206.

养殖场水产养殖技术培训方案 第10篇

培训方案

按照上级水产部门的要求,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长效机制,解决好渔民的持续增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新唐养殖场对内部养殖户及周边渔民制定了水产技术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技术培训工作主要是保护生态环境,推广健康养殖,创新经营策略,提高渔业效益,掌握十项水产实用技术,搞好十个品种的养殖,带动周边渔民的渔业生产能力,建立技术人员到塘、库,技术要领到人的长效机制,达到养殖增效,渔业增收,人员素质增强的目的。

二、培训目标

1、本次培训举办二期,人员150人,发放技术资料,科技书籍150套。

2、通过培训,指导服务,使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到位率达到95%,户平增产8%,增收1500元以上。

3、培训水产健康养殖十项操作规程和十个品种,宣传渔业法规,以及高温季节中常出现的病害应对。

4、组织举办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传授科学养殖技术。

三、培训时间安排和主要内容

1、根据水产养殖特点,培训时间分别为每年11月份和

第二年2月份。

2、主要内容

根据水产养殖的要求,具体培训技术是,水库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及模式,80:20池塘养殖技术,生物制剂在水产防病害的应用及水环境修复的作用,渔业法规等。

四、培训工作措施

1、加强培训组织领导。场内成立渔业科技培训小组。场长甘问明任组长,副场长唐心松任副组长,场部技术人员为成员,培训小组负责组织培训工作。

2、建立培训档案。每次培训的养殖户,将基本情况建立档案,设立台帐,便于跟踪服务。

安陆市新唐健康养殖示范场

2011年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操作规程

一、环境条件

安陆市新唐健康养殖场水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符合GB/TB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地环境要求》。养殖池塘水质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池塘要求为精养鱼池,需配备增氧机。在春季,对全池进行清塘消毒,干塘后曝晒至池底干裂为佳。药物清池应按NYS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进行。鱼种下塘前10天,注入水和经过发酵的有机肥,以培育池中的基础饵料生物。

二、鱼苗放养

为了充分挖掘池塘的生产潜力,鱼苗培育采用混养法。一般投草鱼夏花10000尾—12000尾/亩。鲢鱼1500尾/亩,鳙鱼500尾/亩,并做到鲢鱼、鳙鱼比草鱼下塘迟15—20天左右。鱼苗下塘时,用浓度为4%食盐水浸浴鱼体5—10分钟,进行鱼体消毒处理。放养鱼苗,一是要求放养鱼苗的规格应整齐、均匀;二是要求在数量上应一次放足;三是做到保质保量。

三、饲料投喂

鱼种下塘后要求进行二级培育,采用传统的豆浆培育法。豆浆营养丰富,一部分可以直接由鱼种摄食,一部分可

以肥水,当鱼苗培育规格达到夏花规格时,改为糊状饲料投喂。精饲料中,豆饼50%、菜饼15%、麸皮25%、面粉10%混合后兑水成糊状(含水50%),沿池塘四周泼洒,10天后再由池塘四周缩小到搭设的饲料台上投喂,投喂以鱼苗在1—2小时内能够摄食完成为宜;青饲料中,将浮萍、线草等轧碎后投入搭设的草食台(三角架)内,以后根据鱼苗规格的增长改为投喂旱草,紫花首宿,红豆苹、禾本科杂草等,混合后用机器打碎或轧短,投入草食台投喂,所用青饲料要求鲜、嫩,投喂量以鱼苗在2小时内能够食完为宜。投喂一般采用“先青后精”的方法,日投2—3次。

另外,在投喂精饲料时,先用破碎料,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后,鱼苗上浮摄食,再坚持“四定、四看”原则进行投喂,所用的精饲料为草鱼鱼种专用颗粒饲料,最好采用投饵机进行投喂,使饲料撒落分布面广且均匀,避免因池内鱼苗集中抢食而使规格小、体制弱的鱼群不能摄食可能摄食不足。投喂量以80%鱼苗可以摄食吃饱为宜。

四、日常管理

1、保持良好的池塘水质是高产的基础。池塘要经常加注新水,每周加水1次,每月换水1—2次,且先抽出老水1/3再加注新水,使池塘在7—9月间保持最大水位2米,池水透明度为30—40cm,溶解氧含量保持在4—5ms以上。保持水质新、鲜、活、清、爽。

2、加强早、中、晚巡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持水质清新,防止缺氧,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处理,每天抽样检查,发现有寄生虫等疾病及时治疗,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3、掌握好鱼种摄食、活动情况。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种摄食情况等随时调整投喂量,光照充足、水温高时多投喂,反之则少投喂,一天之内本着“两头少、中间多”的原则进行投喂;同时,随着鱼种规格的增长及时调整颗粒饲料的粒径,使之具有较好的适口性。

4、投喂要科学。根据多年的经验,投喂时应采取“先青后精”的方法。并为降低饲料成本而以投喂鱼种专用颗粒饲料为好。从开始驯化用破碎料时就采用投饵机投喂。

5、做好及时筛选、分塘养殖工作。在鱼种养殖过程中需进行多次拉网检查。鱼种过筛后将规格一致的鱼种分塘稀放养殖。以对小规格的鱼种加强投喂,促使养殖鱼种的规格达到整齐。

6、合理使用增氧机。使用增氧机增氧的同时,又可以起到搅水和曝气的作用,要求做到“三开二不开”,即晴天中午1—2时、阴雨天气的清晨鱼种浮头早开机,阴雨连绵天气的半夜开机,主要生长季节天天开机,晴天傍晚不开机,阴雨天气的中午不开机。合理使用增氧机可以预防鱼种浮头、防止泛塘,也可以加速池塘内的特制循环,提高鱼种放

养密度和增加投喂量。因此,可以达到稳产高产,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有利于防治鱼病的目的。

7、定期检查鱼体,记好池塘日志。每隔15天或30天结合检查鱼体生长情况,对前期养殖效果的好坏加以判断,并对以后的技术措施进行调整,如增加饲料和肥料,调解水质,发现鱼病及时治疗等,做好池塘日志,总结经验,检查工作中原始记录、数据作好保存,为改进技术与制定计划作参考。

五、鱼病防治

在病害预防上要求相应采取综合防治与定期预防的方法:

1、鱼种下塘后,每隔15天用150—200g/亩漂白粉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

2、7—9月,每隔15天饲料台进行消毒1次,方法是在鱼摄食完后用500g漂白粉溶水后泼洒在饲料台周围。

3、定期投喂药饵,可以每15天投喂药饵2次。渔药遵循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标准。

水产养殖水质底质的调控技术 第11篇

1、水质调控

早期在春季进水后要施基肥,有机肥用量每亩150~300千克,透明度30cm左右; 中后期为了提高商品虾规格,要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可在40cm以上; 定期泼洒生石灰,施放微生物制剂;

养殖水质管理掌握以下原则:

①掌握“春浅、夏满、秋稳”的原则;

②掌握“先肥、后瘦”的原则;

③适时调节pH值,促进虾蟹蜕壳生长。

2、底质调控

养殖全过程改良底质

前期2月~5月,水温低,15天左右改一次底;

中间6月~8月,气温高,10天左右改一次底; 此时的改底宜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同时进行双效改底;

后期9月~10月,20天左右改一次底。

3、底栖动物培养

引种水丝蚓

当水草移栽结束后,可从较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城郊边的河沟)捕捞水丝蚓,每亩0.5-1.0㎏

放养螺蛳

清明前后,每亩放养小螺蛳150-250㎏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第12篇

前言:

4月30日下午,我院召开09级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五月实习动员大会,施振宁老师和09级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全体学生等参加大会。

会上,施振宁老师着重阐述了本次专业实习的意义、目的、任务,强调实习期间的纪律和注意事项,希望同学们珍惜实习机会,踏实学习,吃苦耐劳。接着,又分别就实习主要内容、具体安排、实习报告撰写等作了具体部署,强调实习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等。

本次实习动员大会为实习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让同学们对专业实习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要珍惜这次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虚心学习,把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展现海院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

一、实习目的:

根据学院对09级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实习要求,我在学院的实践基地进行了为期2周的实习。实习的目的是:接触实际,增强劳动观点和责任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巩固所学理论,获取本专业的实际知识,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具体要求如下:

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参与到具体的实习中。

培养艰苦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热爱专业、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二、实习时间:2010年5月1日到5月12日

三、实习地点:浙江海洋学院萧山科技学院实践基地

四、实习过程与体会:

5月1日,我开始了我的水产养殖实习的过程。

实习期间,我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先后学会了水产养殖中必需的基本技能,包括给鱼苗泼豆浆、如何搅水、如何控制水位、如何给鱼苗打包等。这过程中出现了好多个难题,比如:本来自以为给鱼苗泼豆浆是相当的简单,却没发现我原来有这么多基本的技能不会操作。看着同学熟练的撒泼,真是很羡慕,而我只能从一点一点泼起。还时不时的洒到池塘边或者迎风泼到周围同学身上、脸上。对于搅水,刚开始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去定时地去搅动,直到后来慢慢才了解,原来定时地去搅动鱼卵孵化池壁,是为了避免鱼卵结块而缺氧死亡,同时使得黏在池壁的鱼卵能够散开以获得充足的溶氧。说到给鱼苗打包,那又是不得不提的一项了,原以为就是简单的打个结就是了,可是看着指导老师用娴熟的技术,认真的态度来给鱼苗打包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个操作也是非常值得学习和掌握的。

这次实习,除了让我对水产养殖专业的基本信息有了一定了解,并且能进行基本操作外,我觉得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收获也是挺大的。作为一名一直生活在单纯的大学校园的我,这次的实习无疑成为了我踏入社会前的一个平台,为我今后踏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次的实习,首先,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一个多学期以来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

其次,我觉得在实习中任何人都必须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以适应不断进步着的社会。

最后,我虚心学习经验,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多思考,多总结,多请教,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实习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周,但是我感觉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和同学们,当我在实际操作上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教他们时,他们都会悉心帮我演练解答,使我大大提高了对水产养殖的熟悉程度,这对我的实习经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上一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调查报告下一篇:燃气安全知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