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典传承美德作文字

2024-08-05

学习经典传承美德作文字(精选15篇)

学习经典传承美德作文字 第1篇

语言是一个民族睿智的积淀,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炎黄子孙值得骄傲的一笔宝贵财富。可是,纵观目前我国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不由令人担忧:课堂教学中老师大量的分析讲解与问答交流替代了儿童朗朗的读书声;现代化传媒手段的运用及动漫的介入,替代了学生大量感知书面语言的实践;生活节奏加快、课外学习特长,使得学生用于读书、感受书面语言的时间少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严重不足,语言营养堪称不良。为了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代传承,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育文化底蕴。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丰富语言积累落实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全方位、全过程中。

一、熟读背诵 加强语言积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对篇章结构的分析、语法知识的传授、基础知识的灌输,造成学生普遍语言积累不足、文化底蕴单薄。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训练,语言训练的重点是培养语感,良好的语感应该从诵读中培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掌握语言文字的含义、情味及运用规律。通过熟读和背诵不仅可以强化语言,还可以帮助学生大量积累语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应减少一些对课文的分析讲解,以引导学生多读书为主旨,多背诵教材中的优秀范文,使学生读书的意识增强,对语言的积累加大,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培育文化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大量阅读和积极背诵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积淀。为了落实《语文课标》提出的“积累”理念、实现《语文课标》确立的“积累”目标,北师大版语文课标教材在设计上极富创意且便于教师操作落实。例如在加强课内阅读积累这方面,教材编排不仅注意适当地加大了课内阅读积累的量,更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尽早喜欢阅读、学会阅读。这对于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培养良好阅读的习惯,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量阅读 丰富语言积累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诸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很少。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林语堂先生曾批评现代不少学校是“所读非书”、 “无书可读”、“ 不许读书” 、“读不好书”。而另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是,由于受诸多现代媒体的冲击,大多孩子不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的阅读教学首先应当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丰富语言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阅读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背诵优秀诗文240篇,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一、二年级要求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对三、四年级则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由此看来,要完成《语文课标》规定的阅读积累量、切实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仅仅靠课内阅读是不够的,必须把课外阅读指导纳入到语文教学实践当中。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大量阅读是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在我们历年所教的学生中,都能发现,一些平常有着良好阅读习惯,会经常进行课外阅读的孩子,他们无论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习作能力,往往都比平常不爱阅读、少阅读的孩子更强。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树立新的阅读教学观:阅读是为了帮助学生增加文学修养,提高文学素养,在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内阅读积累与课外阅读积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课内阅读积累向课外阅读积累的有效迁移,使阅读积累能够不断延伸、逐步增量,进而实现学生文化底蕴、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品读经典 升华语言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人读书多了就会有学问,有一种非凡的气度,这也是说要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大量阅读保证了学生阅读的量,为积累丰富的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累一些经典语言,尤其是积累那些经过时间证明了的优秀典范的言语作品,例如蕴蓄着中华民族精神和品格的古典诗词文赋,不仅要阅读,还要学会品读。晓彬同志曾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让那些凝聚着智慧、映射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境的古诗文陶冶学生的情趣,培养文化底蕴,使他们成为有良好修养的人。在教学活动中以诵读为基础,以大量阅读为保证,在品读经典中升华,这样才能逐步达到培育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

学习经典传承美德作文字 第2篇

《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观后感

“诵读经典,与圣贤对话;传承美德,让心灵成长。”让我们开启心灵的大门,共同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看一期诵读大赛,我的心灵都受到一次震撼,思想得到一次洗礼,品德得到一次升华。

“国学小名士”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主题,目的是让青少年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把传统经典中的正能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在我省开展的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活动中,大家积极参与,踊跃报名,营造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积极树立打造了“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的文明标语。与此同时也吸引了更多青少年对加深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关注,为文化传播和贯彻起到了强而有力的作用。

这次比赛分为三轮,也是对选手三方面的考验。每一轮选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服装道具,采用配乐、配舞等富有创意的形式,突出表现了中华经典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内容催人进取。第一轮比的是诗词,考察选手对诗词的积累,不仅检测选手对诗词的朗诵水平和识记能力,还考验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能力。第二轮比的是古典知识,主要考察选手对古典知识的积累量,看到他们的表现我真的是非常羡慕,以后我也要多学习传统文化,接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第三轮考察的是美德,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来检查选手的临场发挥,衡量选手的美德表现,每一次看到选手得体的举止,听到暖心的礼貌用语,心里总感到暖暖的,真正感受到了美德的力量,如果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都注意使用礼貌用语,都注意互相谦让,都做到助人为乐,那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融洽,我们的社会也会风正气顺,我们的国家会更加文明富强。

通过观看“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我学到了许多使我终身受益的人生哲理,国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智慧,我们每一名青少年都有责任去传承和发扬,学习先人的优良品德,为社会传播正能量,以先人名士的教导为教诲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经典诗文 传承民族美德 第3篇

一、诵读积累诗文,传承民族美德

我们要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地安排诗文诵读内容,合理而科学地开展诗文诵读活动,可以每学期一周,每单元一两节课,也可利用晨读、班队会时间等。对所选的学习内容进行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美德熏陶。如《悯农》教给学生同情心,学会关心疾苦;《锄禾》教给学生爱惜粮食;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传递的是一种孝悌的民族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播的是博爱思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忽施于人”,告诉学生要学会推己及人;“义不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让学生懂得了见利要思义,如此生动有趣的中华美德,通过学生诵读,活生生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有力地训练了学生语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美德。

二、开展诵读活动,传承民族美德

活动性是实效性的保证。民族美德的养成必须通过学生主体的主观活动才能实现。我们要开展富有情趣的诵读活动,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美妙,感受到经典诗文中的美德。开展诵读活动,应该包括以下五个环节:初步感知诗文、布置活动内容、开展实践活动、讨论交流认识、总结提高延伸。具体操作可以定期举行古诗文背诵比赛;可以上游戏型的练习课,采用能者领背、拍手快板、接龙对歌、男女对联、小组接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可以每节课前进行5~10分钟诗文背诵;可以举办以古诗文为内容的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等;班级、校园宣传园地的栏目设置增添“古诗游乐园”、“古文串连”等内容,增加学生接触经典诗文的机会,时刻传承民族美德,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民族美德素养。

三、利用节日熏陶,传承民族美德

我们要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如端午节,引导学生搜索有关的端午节知识:端午节的来历、与端午节有关的历史名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组织阅读《屈原》、诵唱《橘颂》,让学生理解屈原忧国忧民的美德。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都可以引导学生去实践体验。如有关清明的诗文,大部分反映了清明时节,祭拜祖先,追忆先人。时至今日,在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已经为清明节增添了许多内涵,在祭炎黄二祖的同时,悼念自己的先祖,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这样的诗文抒发了人民美好的民族情怀,使学生传承了热爱家乡亲人的民族美德。

阅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 第4篇

一是创设诵读氛围,增强吸引力。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推广经典上墙,以经典名言为主题的宣传字画赫然醒目,利用阅报栏、黑板报登载古典内容,在教室走廊、宿舍、餐厅、橱窗张贴通诵易懂的古诗句及名言警句,使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是分类施教,把握阶段性。我们要求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只求背诵,可作一般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要求背诵《论语》,引导他们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经典内涵,用先贤训诫昭示做人、做事的道理,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是坚持每日一读,学玩一体,寓教于乐。如,北关示范小学自编的《习惯伴我成长》,注重国学经典教育与师生落实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倡导学生每周做一件对自己、对同学、对班级、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任元汉小学自编的《孝道》一书,成为我县各学校校本教材,学校被县政府命名为孝文化教育基地,该校就是通过晨读让学生熟记理解,使学生内化为遵守校规校纪,诚心做事,诚实为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自觉行动。他们还把古典诗词编成易学易唱的儿童歌谣、情景剧,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学习和践行经典。

四是加强家校合作,提高诵读质量。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宣讲走进经典古诗文的重要性,取得家长支持,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古诗文,让家庭、社会都成为学生诵读经典的场所,使古诗文的诵读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营造家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让孩子尽情倘佯在诗词的海洋里,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更多热门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初三优秀作文:传承优秀文化,争做美德少年

2.高二叙事作文:传承着的传统美德

阅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 第5篇

读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这本书后,我更加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魅力,一个个名人轶事也深深印烙在我心中。人生如白驹过隙,只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我不禁回想起书中的大公无私的包拯,正直清廉的于谦等人,他们不正是靠着坚强的勇敢的信念等中华传统美德流传千古的吗?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当为祖国而自豪!我们无法视死如归,无法刚正不阿,可是,我们可以笑、孝、啸。

笑,是无言的礼貌,一个微笑让你赢得整个世界。笑,不用一分钱,价值千百万。

孝, 是一种责任。父母者,人之本也。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啸,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图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成长中的我们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文明和美德,小中见大。还记得那一次,我在校园里走廊中行走,忽然,一个人匆匆从我身旁走过,整个人撞在了我身上。我没有厉声责问,而是微笑了一下,处之坦然。那一刻我发现他的脸上浮现出惊讶的神情,然后郑重的道了个歉。正是这拐角处的相遇,使我们成了好朋友。这也许就是笑的力量,礼的力量,宽恕的力量。这都是我们中华的美德呀!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做祖国的好孩子,做父母的好孩子,竭己所能,为发扬传统美德而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更多热门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高三关于《奉献--永恒的美德》的征文

2.高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3.关于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4.我身边的传统文化征文600字

5.我身边的传统文化征文1000字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 第6篇

最近,我从书籍中看了许多古代美德少年的感人事迹,真的很令我万分感动,那是因为他们的传统美德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其中《温席侍亲》这个故事像磁铁一般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不停地看了好几遍。故事中的主人公黄香是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冬天地冻天寒的,他却先钻到父母还没睡的床上,把父母的被褥给弄暖了,才回到自己床上睡觉。看到这里,我既感动有惭愧。感动的是:黄香这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是多么懂得体贴和关心自己父母啊!惭愧的是:自己一到冬天,就要和爸爸妈妈抢鸭绒被盖,这是多么不好,不孝顺啊!

还有到了 夏天,天气又闷又热。别的孩子都在院子里乘凉,而黄香却手执蒲扇在父母的蚊帐里不停地扇着,冒着酷暑在屋里替父母赶蚊子。看着看着,我又一次感到无地自容,因为我想到了自己以前的表现:每年夏天,我总是把爸爸妈妈赶到地铺上睡,自己则睡在铺着竹凉席,对着电风扇的大床上。这是多么不应该呀!

就这样,我看完之后,自己想了想,把这个故事翻来覆去读了好多变遍。我从黄香替父母温席这件事情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少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而现代少年更要继承和发扬祖先流传下来的美好品德。

传承经典文化 弘扬中华美德 第7篇

一、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的深远意义

1.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经典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极具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事实证明,一个具有优良文化信仰的民族,才是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民族,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宝贵思想。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对学生的国学教育,使他们可以继承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质,寻找中华文化的根基,重塑自己的精神世界,崇高其信仰,端正其品行,伟大其理想,丰富其人生。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让我们的子孙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昌盛的世界里。

2.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需要经典文化的洗礼

毋庸讳言,在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有人称之为信仰危机、信任危机、道德危机、生态危机。腐败孳生蔓延、贫富两极分化、生态环境恶化、社会诚信缺失、犯罪率上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遭受挑战和破坏等等,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使人们享受物质生活日益现代化的实惠的同时,也承担着精神上的煎熬。

而儒家学说其思想核心是仁、德。孔子说:“仁者爱人”,强调对人要有仁爱之心。作为道德规范的“仁”,要求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孔子又说:“为政以德”,要求施行德政。施行德政,首先要求为政者自身有德,追求道德的完美。“吾日三省吾身”、“慎独”等,就是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近年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金钱至上、诚信缺失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以及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这些都越来越重要。传承经典文化,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3.民族团结的协调发展需要经典文化的促进

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现在生活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哪种社会制度之下,但对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尊崇是一致的。大力推行和弘扬儒学就可以把世界各地的华人联系起来,团结起来,抛开政治信仰的分歧,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繁荣出力尽智。

二、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的价值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可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触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积淀丰富洗练的民族语言,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感受灵活机敏的处世哲学,陶冶高尚宽广的道德情操,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而许多灿烂的文化遗产则是历练人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如音韵和谐,言简意深的《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等,叙事、融情、传道、明理,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学生自然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谛,处世的原则,懂得了什么叫仁爱、孝道、礼仪、诚信、奉献、尽责、利民、报国……经典凝练的中华成语汇聚了古人的智慧,阐明了千古良训。或针砭实事,或促学启智,或敦品励行……

总之,在历代经典名作的诵读之中,既是文学的积淀,又是心灵的洗礼;既是章法的感悟,又是人性的完善;既是意境的感受,又是精神的传承;既是气节的体悟,又是意志的磨练;既是壮行的激励,又是理想的源泉!

三、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途径

1.科研引领

将儿童经典诵读作为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抓,旨在提高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从教育科研的高度使经典诵读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案、有行动、有检查、有反思、有提升,真正落到实处。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升,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理论层面来认识。使经典诵读,美德熏陶与教学科研课题、德育科研课题有机结合,以课题促教研,以教研促发展,从而实现博学启智,立德树人的愿景。

2.学科渗透

语文学科是经典诵读工程的主要载体,通过传统名篇的学习,诵读课的开设等,最终实现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其他学科适时渗透,有机整合的原则,形成全校师生的大教育观,从而实现“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目标。

3.校本研发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分学段纳入各年级诵读计划,并整合相关资源,开展主题单元性资源整合,从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4.环境熏陶

所谓环境熏陶包括软环境:学科教育的渗透、学习氛围的营造;硬环境:校园文化布置等。在这两方面为学生创造一种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与价值。

5.活动凸显

通过诗词擂台赛、励志故事宣讲、读书汇报会、每日名言、主题班队会、历史名人故居参观等活动,强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家庭、社会的交流。

6.家校相通

使经典诵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为,实现学校学习和家庭学习的有机整合。

7.学用结合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心系国家,情牵社会,学习致用。如开展讨论:《论语》与人生、“朱子处世”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谈古论今说诚信等。再如让学生走入社区,开展“国学小博士”、国学小讲堂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经典诵读的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生活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和传统美德、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提升全体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从而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一笔丰厚文化遗产,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更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国人。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长春市南关区东四小学 )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 第8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 篇1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电脑,电视几乎家家都有,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诗歌,还能家喻户晓吗?

倘若你要问我“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学作品以亿万计,数不胜数,究竟何为珍品?”我定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在我的眼里,就是那浑然天成、字字珠玉的经典文化古诗词。”

瞧,唐诗宋词和五言七绝玩的多欢啊;四言诗经和五言古风配合得多默契呀!他们或短小精炼,或深沉悠长;或清新淡雅,或凌云健笔。

倘若你要问我“为何古诗词如此难以背诵?”我会告诉你,幼年时的我也有相同的疑惑。在我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对我而言最最困难的就是背诗了,我那时根本不关注诗句的翻译,只知道死记硬背。特别是背七言律诗的时候,更是让我苦不堪言:“这简直堪比登天啊!”

到了小学高年级时,我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诗词的下面还有翻译啊!怪不得这么那么难以背诵呢。于是我每次背诵古诗词时,都会结合诗句的翻译与诗词的情境在脑海里描绘出一幅幅画面,把整个诗篇贯穿成一个小故事。就这样,诗词不仅成为了我的爱好,还成了我的主要得分点。

上了中学后,随着文言文的逐渐增多,背诵又成为了我的一大难点。于是,我通过强大的互联网又了解到了一个方法:结合课文,在网上搜索他人的朗诵及与课文有关的电影、书籍等。说干就干,在我做完这些任务之后,诗词果然好背多了。

可我并不限于此,于是,我便一直想找一些诗词比拼的节目,于是,我意外的发现了《国学小名士》栏目。里面的哥哥姐姐们知识储备量非常多,在成为我的榜样的同时,又让我学会了一种记忆方式:找关键词。

那么,现在你明白了吗?如果想要做到既保质又保量的背颂诗词,就要结合诗词的翻译、书籍、意境、朗诵和关键词。

做到诵读经典很容易,下至六岁孩童上至八十老翁,只要识字,便都可以做到。可传承美德呢?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特别重视礼节,中国是一个讲求仁、义、礼、智、信的国家。这几点或许从六岁孩童至八十老翁都知道,但又有几人能达到呢?我们是否像孟郊一样拥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心呢?我们是否像文天祥一样怀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魄呢?又是否像周敦颐一样明知人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呢?

诗人众多,诗风自然也就多。我喜欢李白诗风的雄奇豪放,想象力的瑰丽丰富;杜甫的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白居易的平易通俗,明白易懂……星夜长河,天上的星星数以万记,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星星。星星有明有暗,要想为闪亮,便要好学习。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 篇2

诵读仿佛是一场播种,让经典的种子永驻心间;诵读犹如是一次旅行,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意酣歌,在不经意间用美德的溪流浇灌心田;诵读又好似一种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诵读让人生变得如此惬意,我不得不喜欢上诵读。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华夏文明底蕴深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著作经久不衰。经典诵读是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环节。从幼儿时期便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弟子规》,那时虽不解其意,但却能脱口而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明白那些字字句句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老师讲的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我领略到了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从最近在读的《水浒》《三国》中,感受到了刚劲端庄的英雄豪气。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宛如夏日的遍野鲜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犹如夏日的漫天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给予我们无限的知识,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就说我最近在读的《三国演义》吧!这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通过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演绎了三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忠义与奸佞的冲突、豪杰与奸雄的较量、谋略与武力的斗争,一场场刀光剑影的生死悲欢,一幅幅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给我们留下了品味不尽的美谈佳话。

“礼义仁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源泉。《三国演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我喜欢作品中刻画的那些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人,如周瑜就有“大丈夫处世,从事与人,不能立功建业,甘与腐物同尽,真可愧也”的豪言;赵云也有“虽年迈,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的壮心;刘备教导他的儿子时,曾说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人生哲理,诸葛亮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句。三国的英雄就是奋斗进取的英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典范。这些话语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足以体现经典诵读的巨大影响力,进而告诉我们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三国演义》中那些精彩生动的故事,也深受我的喜爱:《桃园三结义》让我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同学之间要互相友爱,真心对待;《三顾茅庐》让我见识到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想做成一件事是不容易的,必须要有耐心,知难而进,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书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像“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这些故事能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古典文学的无穷魅力。

《三国演义》是我百看不厌的一本书,幼儿时期我读的是连环画版的《三国演义》,那时吸引我的是被夸张了的人物形象;大一点读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这时吸引我的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现在我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再读原著《三国演义》,这部宏篇著作,又带给我耳目一新的感受。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经典,从我做起,让我们从经典著作中,感受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 篇3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被会被新潮的网络用语吸引,而忘记去品味诗书的妙趣,而“国学小名士”却唤起了我们对经典的探寻,对美德的传承!

历史如同夜空中划过的一道流星,只是一瞬间,而诗词却让美成为永恒。诗词,就是中华文化中的排列整齐的颗颗珍珠,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

通过这次比赛,可以看出每一位选手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仅有一字提示的情况下能够唤醒脑中踊动的诗词,在比赛过程中做到临危不乱,对答自如。我最欣赏沂蒙老区的谢奕辰,她是一个不去计较成败的人,不会因失败而影响个人对国学经典的喜好与学习。

当一个人真正沉醉在诗赋的世界里,就达到“无我之境,以物观我,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之境界,忘记是比赛,忘记要获胜,只是几位学士在交流心得,吐露真情。在被规则层层捆绑的世界,阅读经典总能求得当下没有的自由,暂时抛下琐事,试着体味浩瀚无声,这逃脱于时空外的孤独未必不是赏心乐事。

诗词,是历代文人智慧的结晶,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把他们像晶石一样封存起来,而是学习传承。古代有凿壁借光的好学,闻鸡起舞的勤奋,悬梁刺股的决心……。而这些精神是我们现在社会所欠缺的,也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传承中华国学,不仅要懂国学,还要行国学,最重要的就是践行在实际行动中,真正做到与人为善。

掌握和熟悉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接物恰到好处。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国学中可谓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孟子曾说过:“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学习国学,传承国学,就要”由外而内,由内而外“。所谓由外而内,是说将国学中的抽象的道理,具体方法记在心里,是知识得到丰 富;所谓由内而外,便是将从国学中学到的道理、方法融入进生活中,使人格得到升华。要把”学“记在脑子里,把”国"记在心里。

国学小学士们向我们践行了真正的中华国学,掉在地上的废纸,仅有的美味龙虾,陌生人向你借钱,捡或不捡,让或不让,借或不借都只是一刹那的决定,如果你选择了是,礼仪的萌芽就会从你心中种下,久而久之便成习惯。

礼貌是一种习惯,他体现着人们的生活态度;礼貌是一种精神,它体现着人们的风貌。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 篇4

中华经典传承几千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魂与根。寒假期间,我观看了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国学小名士》节目,让我真正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的心灵也受到了莫大的`震撼与洗礼。

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如同让我们品尝了一道古代经典文化大餐,演绎出了国学经典的独特魅力,有代代传诵的唐诗宋词,有琅琅上口的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有千年流韵的名篇雅言……。通过观看比赛,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等奖获得者张晓萍同学的《孝满天下,让爱回家》的朗诵,它让我们认识了以孝德感人的黄香、朱寿昌、朱德等,号召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人,不要给自己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而那些身着古装的国学小名士,他们扮演的小李白、小杜甫、小白居易、小李清照、小蔡文姬、小苏轼更是让我忍俊不禁,发自内心的喜欢;那一个个脍炙人口的诗句,声声入耳,涤荡着我的心灵;那出自圣贤孔子之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语句,让我懂得了应该以能者为师,学会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虚心向别人请教。要海纳百川,虚怀若谷,方能拥有高山般的情怀大海般渊博的知识。

人生犹如一条漫漫长路,有许多岔道,当我们迷茫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需要一个智者的指引,那个人就是经典诗文;我们少年儿童犹如一颗颗茁壮成长的幼苗,那么经典诗文就是我们所需要的阳光、雨露……

“诵读经典,与圣贤对话;传承美德,让心灵成长。”让我们开启心灵的大门,去吟诵去领悟,为传承祖国的文化传统美德而共同努力吧!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 篇5

假期里我观看了经典诵读节目《国学小名士》。比赛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有三个环节,分别是“我爱记诗词”,“名家对对碰”和“美德大考验”。节目把传统经典中的正能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让人受益匪浅。

节目第一关“我爱记诗词”,我看了之后,不禁感叹:啊!太难了!能答上来的选手,绝对是下过一番苦功夫准备过的啊!但选手们都能对答如流还不重复,我心中不禁升起了一份敬意。

最让我难以忘记的选手是周榟童、刘康宁、陈韵竹和宋文晓,他们每人运用诗词各自做了有特色的自我介绍后就开始了比赛。小选手们巧舌如簧,在紧张的气氛中灵活地做答诗词。尤其是周榟童小朋友,三年级的小妹妹来和初中高中的大姐姐比拼,着实让我为她捏把汗呀,虽然背诵诗句没有别人多,但沉稳的状态实在让人佩服。他们对国学的热爱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小妹妹真是为我做了个榜样啊。

第二环节“名家对对碰”中,选手们有的稳中求胜,有的大胆挑战,题目不同,但精彩纷呈。

第三关“美德大考验”是出现一个考点,如捡纸团、抄试卷……是考验选手是否能传承国学美德。当我看到一个“捡纸团”的考验时,心中不觉一惊,四个人,只有一人捡起了纸团!小选手们的表现让我陷入了沉思。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呢?他们的表现让我明白了学习国学最重要的是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啊。知是行的开始,而行是知的完成,知而不行是未知啊,要相辅相成才行。看着看着,我心里暗自打算着:嗯,如果是我,一定会遵守规则的,保护好我的劳动果实。这时脑海里又冒出一个小人对我说,这并不是重要的考试啊,而且我们都是一起比赛的队友啊,应该互相帮助才行啊。就在脑海里的小黑人和小白人要打仗的时候,评委老师说了,孔子曰:“要以直报怨,并不能以德报怨。”要先判断问题的原则,再采取措施,要多角度的看待他才行啊。我又明白了,助人为乐也要分场合的,严肃的考场上是不能作弊的,我们应该帮助他学习,而不是告诉他答案。

看完每场比赛,我都会深刻的反思着生活中的自己,无论是自己的国学积累,还是美德修养,都需要很大的提升空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后,我将努力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国学,并且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争做一个真正的“国学小名士”。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 篇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千百年的经典文学作品,是时代的象征,他们就如中华文学海洋中那价值不菲的珍宝,这些珍宝的内质,是我们独有的美德,而我们诵读中华经典,就是为了将这些文学珍宝传承下去,将我们的中华美德永远当做标签贴在我们的心上。

看了“诵读中华经典,传承中华美德”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我心里很受影响,我眼前的这些阳光的和我一样的中华儿女,用全新的形式将我们的经典美文展示的很出色。但在我的心里,这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比赛,这还是参赛的每一位中华儿女对祖国文化的忠诚,他们中的每一位都乐于传承——中华经典文化——我们自己的东西。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们也都与时俱进,对于时代的变化我觉得只能说是太快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艺术,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风格,但是,现在许多人不去传承更不愿意去传承我们中国自己的艺术文化,然而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崇尚了西洋音乐,西洋艺术。90后的长辈们,00后的兄弟姐妹们,孩子们学着钢琴,大街上的部分孩子背着吉他……学习一些别的民族的文化艺术并没有错,热爱更没有错,但是,在学习这些的同时,又有谁想过,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艺术在西洋艺术的热潮中渐渐失去了它们原有的光辉,渐渐散去的不只是去传承的人,少的,还有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的热情,曾经拉着二胡满面欢笑的孩子们不见了,曾经热爱京剧的人们消失了……

或许,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在以后的时光会更加冷门,或许,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在以后的时光会被刚刚睡醒的人们重新热爱起来,每一个中国文化永远都不用担心被人抛弃,永远都不用担心被人遗忘,永远都不用担心失去了传承者。曾经辉煌过的每一个文化,我们都有责任让他延续下去,这是对艺术的尊重,能做到的人,才真正是有资格传承的人。

艺术被前人附上灵性,我们又何必叫他们寂寞,尊重他们,他们将更有力量,无声的侮辱他们消受不起,最后只能选择离开这个少了些包容的世界,而若到了那时,这个世界也将永远失去一个深爱着的却无人问津的孩子。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 篇7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有诸子百家,有四书五经,有唐诗宋词,有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杜甫、李白……

大家肯定知道,中华从古至今就有传承美德的良好风范。为了使美德发扬光大,山东电视少儿频道播出了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播出节目后,让我们大开眼界。来自各地的名士,汇聚一堂,展开了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一轮我爱记诗词考验了选手的古诗积累能力和古诗记忆能力。第二轮名家对对碰考验了选手对事物的理解。第三轮美德大考验是我最喜欢的一轮,因为它考验了选手对国学是否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传承美德靠的不是嘴皮子功夫,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在生活中,肯定有一些会说:你看我的美德多么好啊!可实际却是恰恰相反的。当有人把纸扔到地下时你捡起,这就是美德;当有人欺骗你时你宽容他,这也是美德……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 第9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 篇1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被会被新潮的网络用语吸引,而忘记去品味诗书的妙趣,而“国学小名士”却唤起了我们对经典的探寻,对美德的传承!

历史如同夜空中划过的一道流星,只是一瞬间,而诗词却让美成为永恒。诗词,就是中华文化中的排列整齐的颗颗珍珠,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

通过这次比赛,可以看出每一位选手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仅有一字提示的情况下能够唤醒脑中踊动的诗词,在比赛过程中做到临危不乱,对答自如。我最欣赏沂蒙老区的谢奕辰,她是一个不去计较成败的人,不会因失败而影响个人对国学经典的喜好与学习。

当一个人真正沉醉在诗赋的世界里,就达到“无我之境,以物观我,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之境界,忘记是比赛,忘记要获胜,只是几位学士在交流心得,吐露真情。在被规则层层捆绑的世界,阅读经典总能求得当下没有的自由,暂时抛下琐事,试着体味浩瀚无声,这逃脱于时空外的孤独未必不是赏心乐事。

诗词,是历代文人智慧的结晶,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把他们像晶石一样封存起来,而是学习传承。古代有凿壁借光的好学,闻鸡起舞的勤奋,悬梁刺股的决心……。而这些精神是我们现在社会所欠缺的,也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传承中华国学,不仅要懂国学,还要行国学,最重要的就是践行在实际行动中,真正做到与人为善。

掌握和熟悉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接物恰到好处。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国学中可谓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孟子曾说过:“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学习国学,传承国学,就要”由外而内,由内而外“。所谓由外而内,是说将国学中的抽象的道理,具体方法记在心里,是知识得到丰 富;所谓由内而外,便是将从国学中学到的道理、方法融入进生活中,使人格得到升华。要把”学“记在脑子里,把”国"记在心里。

国学小学士们向我们践行了真正的中华国学,掉在地上的废纸,仅有的美味龙虾,陌生人向你借钱,捡或不捡,让或不让,借或不借都只是一刹那的决定,如果你选择了是,礼仪的萌芽就会从你心中种下,久而久之便成习惯。

礼貌是一种习惯,他体现着人们的生活态度;礼貌是一种精神,它体现着人们的风貌。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 篇2

诵读仿佛是一场播种,让经典的种子永驻心间;诵读犹如是一次旅行,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意酣歌,在不经意间用美德的溪流浇灌心田;诵读又好似一种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诵读让人生变得如此惬意,我不得不喜欢上诵读。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华夏文明底蕴深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著作经久不衰。经典诵读是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环节。从幼儿时期便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弟子规》,那时虽不解其意,但却能脱口而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明白那些字字句句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老师讲的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我领略到了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从最近在读的《水浒》《三国》中,感受到了刚劲端庄的英雄豪气。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宛如夏日的遍野鲜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犹如夏日的漫天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给予我们无限的知识,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就说我最近在读的《三国演义》吧!这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通过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演绎了三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忠义与奸佞的冲突、豪杰与奸雄的较量、谋略与武力的斗争,一场场刀光剑影的生死悲欢,一幅幅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给我们留下了品味不尽的美谈佳话。

“礼义仁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源泉。《三国演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我喜欢作品中刻画的那些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人,如周瑜就有“大丈夫处世,从事与人,不能立功建业,甘与腐物同尽,真可愧也”的豪言;赵云也有“虽年迈,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的壮心;刘备教导他的儿子时,曾说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人生哲理,诸葛亮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句。三国的英雄就是奋斗进取的英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典范。这些话语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足以体现经典诵读的巨大影响力,进而告诉我们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三国演义》中那些精彩生动的故事,也深受我的`喜爱:《桃园三结义》让我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同学之间要互相友爱,真心对待;《三顾茅庐》让我见识到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想做成一件事是不容易的,必须要有耐心,知难而进,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书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像“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这些故事能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古典文学的无穷魅力。

《三国演义》是我百看不厌的一本书,幼儿时期我读的是连环画版的《三国演义》,那时吸引我的是被夸张了的人物形象;大一点读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这时吸引我的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现在我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再读原著《三国演义》,这部宏篇著作,又带给我耳目一新的感受。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经典,从我做起,让我们从经典著作中,感受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 篇3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有诸子百家,有四书五经,有唐诗宋词,有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杜甫、李白……

大家肯定知道,中华从古至今就有传承美德的良好风范。为了使美德发扬光大,山东电视少儿频道播出了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播出节目后,让我们大开眼界。来自各地的名士,汇聚一堂,展开了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一轮我爱记诗词考验了选手的古诗积累能力和古诗记忆能力。第二轮名家对对碰考验了选手对事物的理解。第三轮美德大考验是我最喜欢的一轮,因为它考验了选手对国学是否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传承美德靠的不是嘴皮子功夫,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在生活中,肯定有一些会说:你看我的美德多么好啊!可实际却是恰恰相反的。当有人把纸扔到地下时你捡起,这就是美德;当有人欺骗你时你宽容他,这也是美德……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 第10篇

大家肯定知道,中华从古至今就有传承美德的良好风范。为了使美德发扬光大,山东电视少儿频道播出了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播出节目后,让我们大开眼界。来自各地的名士,汇聚一堂,展开了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一轮我爱记诗词考验了选手的古诗积累能力和古诗记忆能力。第二轮名家对对碰考验了选手对事物的理解。第三轮美德大考验是我最喜欢的一轮,因为它考验了选手对国学是否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传承美德靠的不是嘴皮子功夫,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在生活中,肯定有一些会说:你看我的美德多么好啊!可实际却是恰恰相反的。当有人把纸扔到地下时你捡起,这就是美德;当有人欺骗你时你宽容他,这也是美德……

让我们携起手,一起学习美德、传承美德!

传承中华美德 赏析国学经典 第11篇

明确目标,强化保障

学校在教师中积极倡导“厚学养德”的思想,开展读专著、赏名著、诵经典、写反思系列读书实践活动,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实现专业成长,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在学生中以“经典诵读”为切入点,以课标要求为落脚点,扎实推进阅读教学工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诵读和阅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为了确保学校浓厚的“书香氛围”,让校园里处处充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小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级部主任、班主任、语文教师等为成员的“经典诵读”活动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活动计划的制定、检查督导及考核评估等工作。同时,学校完善各种制度和评价机制,激发师生读书的热情。学校还成立了校本课程编订小组,经过反复研讨论证,最终分别编订印刷了小学生诵读教材《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道经》《德经》和初中部国学赏析教材《弟子规》《三字经》,其中初中的国学赏析教材是小学诵读教材的加深,从而使整个活动具有完整的课程支撑和依托。

强势活动宣传,造浓书香氛围

首先,加强宣传,强化师生诵读意识。学校采取召开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主题班会以及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宣传开展此活动的意义。充分发挥宣传栏、黑板报和广播站作为宣传主阵地的作用,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和熏陶,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达到背诵记忆的目的。

其次,打造文化长廊,渲染校园文化气息。打造书香校园,就要让书的味道充满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让书遍布于师生视觉所及的每一个角落,让书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师生的心灵深处,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因此,学校建立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孝经》《千字文》等经典长廊;在校园八棵古树下面放置了八部石书,“孝、悌、忠、信;礼、义、仁、耻”这人生“八德”体现着做人的根本。

最后,创办国学赏析刊物,加强新闻宣传。学校在初中部成立了“海浪花”文化社团,成员全部由学生竞聘组成,主要刊发学生在国学经典赏析中的感悟、体会和成长故事,供班级学生阅览。

强化诵读过程,创建展示平台

学校不断创设条件和机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活动,努力把学生推向展示个性特长的舞台。

学校扎实开展“一诵三读”活动,即把上下课的铃声用《唐诗宋词》等不同的内容代替,铃响后学生自动站起来跟读;早晨每班级安排一名学生到讲台前进行经典诵读;每天中午在播放名家对国学经典解读的同时,在班级中组织学生观看钱文忠的《弟子规》国学经典的解读视频;每天晚上布置半小时的阅读作业,由家长监督完成。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家长评价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及时跟家长了解学生的诵读情况,从而引导家长自觉完成学生诵读的监督工作。

在按照计划组织学生开展诵读活动的同时,学校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促进经典诵读活动向纵深发展。如每学年一次的课本剧比赛、每学期一次的经典诵读比赛,以及百家小讲坛、读书征文、读书交流会、读书手抄报、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从而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了解经典、接触经典、阅读经典的兴趣。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在读经典中养德行、学做人。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作文 第12篇

诵读仿佛是一场播种,让经典的种子永驻心间;诵读犹如是一次旅行,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意酣歌,在不经意间用美德的溪流浇灌心田;诵读又好似一种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诵读让人生变得如此惬意,我不得不喜欢上诵读。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华夏文明底蕴深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著作经久不衰。经典诵读是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环节。从幼儿时期便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弟子规》,那时虽不解其意,但却能脱口而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明白那些字字句句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老师讲的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我领略到了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从最近在读的《水浒》《三国》中,感受到了刚劲端庄的`英雄豪气。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宛如夏日的遍野鲜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犹如夏日的漫天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给予我们无限的知识,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就说我最近在读的《三国演义》吧!这是中国第一部长 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通过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演绎了三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忠义与奸佞的冲突、豪杰与奸雄的较量、谋略与武力的斗争,一场场刀光剑影的生死悲欢,一幅幅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给我们留下了品味不尽的美谈佳话。

“礼义仁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源泉。《三国演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我喜欢作品中刻画的那些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人,如周瑜就有“大丈夫处世,从事与人,不能立功建业,甘与腐物同尽,真可愧也”的豪言;赵云也有“虽年迈,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的壮心;刘备教导他的儿子时,曾说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人生哲理,诸葛亮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句。三国的英雄就是奋斗进取的英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典范。这些话语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足以体现经典诵读的巨大影响力,进而告诉我们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三国演义》中那些精彩生动的故事,也深受我的喜爱:《桃园三结义》让我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同学之间要互相友爱,真心对待;《三顾茅庐》让我见识到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想做成一件事是不容易的,必须要有耐心,知难而进,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书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像“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这些故事能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古典文学的无穷魅力。

《三国演义》是我百看不厌的一本书,幼儿时期我读的是连环画版的《三国演义》,那时吸引我的是被夸张了的人物形象;大一点读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这时吸引我的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现在我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再读原著《三国演义》,这部宏篇著作,又带给我耳目一新的感受。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 第13篇

看了“诵读中华经典,传承中华美德”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我心里很受影响,我眼前的这些阳光的和我一样的中华儿女,用全新的形式将我们的经典美文展示的很出色。但在我的心里,这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比赛,这还是参赛的每一位中华儿女对祖国文化的忠诚,他们中的每一位都乐于传承——中华经典文化——我们自己的东西。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们也都与时俱进,对于时代的变化我觉得只能说是太快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艺术,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风格,但是,现在许多人不去传承更不愿意去传承我们中国自己的艺术文化,然而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崇尚了西洋音乐,西洋艺术。90后的长辈们,00后的兄弟姐妹们,孩子们学着钢琴,大街上的部分孩子背着吉他……学习一些别的民族的文化艺术并没有错,热爱更没有错,但是,在学习这些的同时,又有谁想过,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艺术在西洋艺术的热潮中渐渐失去了它们原有的光辉,渐渐散去的不只是去传承的人,少的,还有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的热情,曾经拉着二胡满面欢笑的孩子们不见了,曾经热爱京剧的人们消失了……

或许,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在以后的时光会更加冷门,或许,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在以后的时光会被刚刚睡醒的人们重新热爱起来,每一个中国文化永远都不用担心被人抛弃,永远都不用担心被人遗忘,永远都不用担心失去了传承者。曾经辉煌过的每一个文化,我们都有责任让他延续下去,这是对艺术的尊重,能做到的人,才真正是有资格传承的人。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 第14篇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传统文化和优良美德数不胜数。仿佛一本厚重典雅,韵味十足的书。

翻开书的扉页,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朗朗上口的诗词,感受诗人的一颦一笑一伤悲。我们仿佛看到了年仅四岁却懂得让梨的孔融,感受礼仪的独特魅力。我们仿佛嗅到了那淡淡墨香,感受书法家那龙飞凤舞,苍劲有力的作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腾飞,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却在一步步被人们遗忘,而第二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却唤起了我们对经典的探索,对美德的传承。通过这次比赛,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国学的魅力。让我们明白了不必计较得失,不必在乎成败,贵在保持对国学经典的喜爱和坚持不懈的学习。通过国学小剧,加厚了我们的文化底蕴,为国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感觉学习传统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满乐趣地,使我们受益匪浅。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齐鲁大地物宝天华,人才辈出。又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有开创了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有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戚继光……

传承中华美德我们山东人有责任,我们青少年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语言在行动面前往往都是苍白无力地。我们学习经典传承美德,要脚踏实地,付出努力。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关心社会,服务社会。培养民族自豪感,多读书,读好书。我们要有民族紧迫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诵读经典,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洗涤心灵的污秽。诵读经典,能够让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传承美德。诵读经典,能够让我们放眼未来,拥抱一个灿烂辉煌的明天。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 第15篇

文字的产生是文明发轫的最重要标志。从19世纪末期开始,河南安阳小屯出土了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这一发现将中国的书写历史上推到公元前左右。“惟殷先人,有策有典”,甲骨文的出土,也证明了早在公元前20左右,中国就已经存在大量文字书写的典籍。而与世界上其他文明不同的是:甲骨文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玛雅文明所创文字虽并称“人类四大文字发明”,但是,后三种文字却随其文明湮灭而不复存在,并没有什么经典和文献流传下来。

由于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属于同一书写系统,从那个时候起,中国就有大量的经典文献诞生并流传至今,并且仍然是当代中国人生活的圭臬,其中重要的格言和警句,依然活在中国人民言传身教、为人处世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汉张良的《素书》,通篇不过132句,1360字,却被称为奠定有汉以来中国社会规范的法宝,其言词朴素,含意深远,故能深入人心,古今传诵。现代华章,如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长不过千余字,而浩然长歌,如日月经天,与汉语同辉。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其实是与“经典”融合为一的,在人类文明史上,这是独一无二的。由于我们今天所运用的汉字,与4000年前我们前人的书写相同,正是通过这样的书写,通过浩繁的文献典籍,我们先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对于宇宙的参悟,就得以超越时空,依然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之中闪光。于是,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当代生活与经典的交融,就铸成了中国文明的基本特征:古老而又年轻。

上一篇:幼儿园园长的岗位职责下一篇:五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