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的材料分析题

2024-06-06

初中生物的材料分析题(精选11篇)

初中生物的材料分析题 第1篇

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阡陌封疆,丈量土地,对农民进行授田,承认田地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国家土地多少收税。

材料二:唐太宗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规定:凡年满十八周岁男子授田八十亩,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永业田二十亩。他还实行租庸调制,成年农民只需每年向国家交纳数量轻的赋税,称“租”和“调”,服徭役二十一在或用很轻的绢布代替服役,称“庸”。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四: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所有制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业收成按规定交完农业税或集体提留后,其余大部分归承包农户自己支配。

材料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我国农村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摘自温家宝总理2006年3月5日,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这是历史上哪次改革的内容?结合材料三分析它从法律上肯定了一种什么土地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积极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判断这是什么文件提出的土改目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有何意义?(2分)

(4)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反映的土地制度有何本质区别?材料四与材料三的实行的土地政策又有何本质区别?(2分)

(5)根据材料四、五分析我国能够在去年“彻底取消农业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你所了解实际谈谈广大农民朋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应如何发挥主人翁精神?(2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的广播讲话)……俄国的灾难也是我们的灾难,我们将全力援助俄国人民。

材料二: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斯德丁到亚里亚海边的底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铁幕”后面的中欧和西欧国家正“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英语国家应联合起来对付苏联。材料三:二战后,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势力,积极谋求全球霸权。苏联的强大及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阻碍了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

材料四: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频繁,恐怖活动增多,世界仍不安宁。联合国在维和与反恐方面的作用亟待加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的灾难”是指什么事件?他为何表示“援助俄国”?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后来形成了一个什么世界组织?(3分)

(2)材料二中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美国哪一对外政策的出笼制造了舆论?结合材料三说说美国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美苏争霸的影响。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3分)

(4)中东问题仍然是材料中提到的“地区冲突频繁”的重要表现,你认为历史上造成中东紧张局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四、问答题(共40分)

43、邓小平说:“现在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分别说出西汉、唐朝、明朝对外开放的一件重大史实,并归纳其共同意义。(4分)

(2)清朝前期实行了一种什么政策限制对外贸易?造成哪些危害?(3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推进和扩大对外开放,首先建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后来逐渐形成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3分)

(4)我国于哪一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想像一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后的中国将会怎样?(3分)

44、中共十五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如何?(2分)

(2)马克思主义何时开始在中国传播,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中国的?(2分)

(3)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她于何年何月何日成立?她的最高纲领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这一纲领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实际不断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领导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什么道路?毛泽东思想在党的哪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他们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一条什么道路?(6分)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理解。(3分)

45、华盛顿、林肯、罗斯福都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伟人。请结合史实回答:

(1)华盛顿和林肯分别领导了美国历史上哪次战争?其相同性质是什么?两次战争的结果和意义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差别?(7分)

(2)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它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起了哪些作用?(3分)

(3)三位中,你比较喜欢其中的哪一位?请说出理由。(4分)

材料分析题

41、(1)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2)保证了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4)①材料三:农民是土地的主人;材料一、二:地主是土地的主人。②材料四是农民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承包经营;材料三是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5)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推动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方向发展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2、(1)1941年6月22日,德军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德国的法西斯侵略已给欧洲和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冷战”政策,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3)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也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苏联解体。

(4)民族冲突、宗教问题、领土争端、美苏等大国干涉等。

四、问答题

43、(1)丝绸之路的开辟、遣唐使的到来(或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闭关政策。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4)2001年.后一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4、(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鸦片战争后,中国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国十月革命。

(3)1921年7月23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开放性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5、(1)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相似:都维护了国家整体利益(独立与统一):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差别:独立战争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内战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

(2)国家干预经济。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开放性题;只要言之有理即

初中生物的材料分析题 第2篇

一、选择题

1.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虫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2.将籽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 ℃~30 ℃下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是……………………( )

A.甲先发芽 B.乙先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3.将大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原因是…………………………………………( )

A.胚被破坏 B.除掉了种皮

C.胚乳被损伤 D.除去了谷壳

4. 为了尽快得到某种植物的幼苗,在选种时一般选…………………………………( )

A.刚采下的幼嫩种子 B.已经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C.正在进行休眠的种子 D.刚采下的即将成熟的种子

5.下表是某同学四次测得小麦的发芽率,结果都不相同,你认为他测得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应是 ( )

A.92% B.90% C.95% D.91%

6.发育成茎和叶的是种子的…………………………………………………………… ( )

A.胚轴 B.胚芽 C.子叶 D.胚根

7.根尖主要靠什么结构生长………………………………………………………………(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其实,万条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哪一部分结构发育而来的?……………………………………( )

A.芽 B.根 C.茎 D.叶

9.在澳大利亚生活着一种桉树,树高近百米,它的茎是由什么发育来的……………( )

A.芽轴和胚芽 B.叶原基和胚芽

C.芽轴和胚轴 D.芽原基和子叶

10.证明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的实验中,长得健壮并颜色鲜绿的一株植物生长在( )

A.蒸馏水中 B.自来水中C.土壤浸出液中 D.食盐水中

11.在移栽植物时常带土移栽,原因是………………………………………………( )

A.减少水分散失B.防止破坏根毛 C.减少营养流失 D.让植物容易适应环境

12.子房的`结构包括……………………………………………………………………( )

A.子房壁和胚珠B.子房C.花柱和柱头 D.花药和花丝

13、绿色开花植物受精以后,还能继续发育的是……………………………………( )

A.柱头 B.子房 C.雄蕊 D.雌蕊

14. 一棵南瓜秧上生有两种花,有一种花叫“谎花&rdquo 初中英语;,被称作“谎花”的原因是…( )

A.它是雌花,能够结瓜 B.它是雄花,不能结瓜

C.它的花不能吸引昆虫 D.它的花靠风力来传粉

二、综合题

15.如右图所示,将A、B、C三种具有萌发的种子,分别放在烧杯的不同位置上(A浸泡在空气中,B浸泡在水中,C完全浸泡在水中)并将此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若干天后,A没有萌发,B萌发形成幼苗,C开始腐烂。请分析:

(1)实验结果的分析:

A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B种子能萌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C种子开始腐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有的小组ABC三粒种子均没有萌发,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为了使实验设计更科学,请你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植物的受精过程:雌蕊成熟以后,[ ]______上分泌粘液,落到上面的花粉,受到粘液的刺激就可以萌发,生出[②] ___________,它穿过[ ] _______。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 [②]中的_______________随着[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 ]___________的内部,与[ ]___________结合成为受精卵。

17.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过程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知其萌发过程是否与光照有关。下面是探究此问题的实验。

(1)你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材料和用品: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实验方案:

①向两组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每组培养皿中放入100粒种子

②将一组置于_______________环境中,另一组置于______________环境中。培养过程满足种子萌发所需的其他条件。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组处理中萌发种子的数量,并计算各自的发芽率。

(2)你预期(期望得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两组的发芽率无明显差异,你的试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两组的发芽率差异很显著(或一组绝大部分萌发,另一组未萌发),你的试验结论是:

初中生物的材料分析题 第3篇

一问题串设计生活化,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并对生活起指导作用。连接生活, 设计生活化的问题串, 开展生物课复习, 不仅能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复习气氛, 而且可以使有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复习中。

如在复习传染病知识时, 笔者根据以下材料设计生活化的问题串进行复习。

材料1: (PPT展示) 2013年3月底, 在上海、安徽两地率先发现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 其病原体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H7N9型禽流感不仅给我国养禽业带来巨大灾难, 而且其病毒能使人致病、致死。

(多媒体播放) 新闻链接:H7N9型禽流感。设计的问题串: (1) 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2) 人是怎样感染H7N9禽流感的?人与人之间会传播H7N9禽流感吗? (3) 2013年4月底, 东莞市某批发市场一份鸡的样品被检出疑似H7N9禽流感阳性后, 当地政府立即扑杀并无害化处理交易市场内全部家禽。采取这种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 发生疫情后, 对禽类养殖场、屠宰场等进行彻底消毒。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 这是属于哪一种? (5) 哪些人需要更加注意预防H7N9禽流感? (6) 出现H7N9型禽流感是不是就不能吃家禽了? (7) 普通人应该如何预防禽流感?目前有无针对性疫苗?

材料2:2014年11月30日, 佩戴爱心红丝带的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北京佑安医院的艾滋病房, 主动和一位艾滋病患者握手并鼓励他好好治病。设计的问题串: (1) 除了艾滋病病人外,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属于传染源吗? (2) 为什么艾滋病让人闻之色变? (3)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4) 怎样预防艾滋病?目前, 控制艾滋病蔓延主要以哪种措施为主? (5) 艾滋病高危人群有哪些? (6) 目前, 还没有针对性疫苗。将来如果成功研制出艾滋病疫苗, 为什么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 (7) 对待艾滋病病人, 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

二设计横向联系的问题串, 形成知识网络

教材的设计是以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为单位进行的章节教学, 而事实上, 单元、章、节知识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教师要重视知识的横向联系, 在复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反思生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串联所学的生物知识, 形成知识网络。知识只有在整体联系中才能被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在复习七年级下册知识时, 笔者以图1作为导入, 以循环系统这一主干知识为中心进行辐射, 构建横向联系的问题串, 让学生了解和感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设计的问题串如下: (1) 体育运动员跑步时, 所需的能量通过人体哪种生命活动提供? (2) 食物里的营养物质、空气中的氧气怎样才能到达细胞? (3) 跑步时心跳和呼吸频率都加快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失血过多或停止呼吸时间过长会有生命危险? (4) 剧烈运动时会出汗, 汗液和尿液的成分相似吗?试说明原因。 (5) 人患病时, 有经验的医生通常会建议首先选择口服药物, 其次是肌肉注射, 最后才考虑静脉注射, 为什么要把输液放最后呢? (6) 请综合分析一块鸡肉在你体内的消化历程及其营养的利用、运输、代谢历程。

三分层设置问题串,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教师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等差异, 把复习内容设置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串, 开展复习课教学, 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有效激活生物复习课堂。 (1) 消化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其中消化管由哪些器官组成? (2) 人体有哪几种消化腺?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是什么? (3) 什么是消化?消化管中有哪些器官具有消化功能? (4) 什么是吸收?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例如, 关于消化系统知识的复习, 笔者根据教学重难点设置了三级问题串:基础知识问题串、理解知识问题串、探究知识问题串。具体如下:

分层设置问题串, 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由基础到综合, 给每一层的学生设好“阶梯”, 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让优等生吃得饱, 中等生吃得好, 学困生吃得了。这样,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各自的心得和感悟, 都会有所收获, 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成功感, 使全班每个学生的学习信心得到增强, 从而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复习中来。

四以生物学观点构建问题串, 促进知识的深化理解

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教师根据生物课复习内容, 在相关的生物学观点指引下构建问题串, 开展复习课教学, 既可促进学生生物学基本观点的形成, 又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深化复习内容。例如:在叶片的结构知识的复习中, 笔者把叶片的结构与光合作用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在“叶片的形态结构与光合作用相适应”观点引领下构建问题串, 帮助学生树立“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观点, 并促进学生对叶片结构知识的理解。通过以下具体复习过程可以证明: (1) 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示意图 (图2) 及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 。 (2)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得出:光合作用反应式、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及叶片的结构。 (3) 教师展示问题串 (多媒体展示下表) , 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又如, 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知识的复习中设计问题串: (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分别是什么? (2) 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来自哪里?如果没有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能够进行吗? (3) 光合作用过程中, 原料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哪里?如果没有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能够进行吗?通过复习, 让学生明白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依存, 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存在, 才能使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生命活动对立统一”这一生物学观点, 并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知识的理解。

“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教师只有在生物课复习中, 勇于实践、不断探索, 掌握设计问题的技巧, 才能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知识、能力等实际, 巧设问题串, 激活生物复习课堂, 让课堂教学在教师精心的预设下精彩地“生成”, 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

摘要:复习是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过程,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已经建构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巩固、深化、扩展。巧设问题串, 可以有效地激活初中生物复习课堂。结合教学实践, 就如何设计问题串, 笔者从问题设计生活化、设计横向联系的问题串、分层设置问题串、生物学观点构建问题串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

关键词:复习,巧设,问题串

参考文献

[1]刘恩山.生物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崔鸿.中学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3]李越、程明.从问题串到概念图[J].中学生物学, 2013 (5)

初中生物的材料分析题 第4篇

一、说明、反映类。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或“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等,多用于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类试题的解答对策是:先回答出材料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了什么。

二、启示类。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人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示”等,重点是考查学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这类题的解答对策是:先找出材料所叙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或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的特点,也就是先回出“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回答出怎样学习好的,摒弃坏的。

三、理解、认识类。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对上述材料如何理解(认识)”或“谈谈你对某某的认识(理解)”等,重点考查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对问题思考的深度。这类题目的解答对策是“如果所给出的材料较长,应对材料进行分层并概括出每一层的意思。如果这个问题是概念性,还要回答出这个问题是什么”,然后,再回答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等。但人们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时,思维要有发散性,角度应多一些。

四、评价类。这类 题目的设问一般是“对某某进行简要评析”或“你对某某是怎样的态度”等。这类题目的解答对策是:先进行正与误或好与坏的总体评价,然后,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其依据。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但重点考查的是学生的觉悟目标。

要做好材料分析题这类题目,要求做到以下几点:一要联系实际,理解基本理论。二要关注热点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对理论知识进行整体把握融会贯通。四要逐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五要不断积累答题技巧,努力提高答题能力。

一、认真阅读,分析材料,明确材料的情境和材料的立意。这是成功解题的基础,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要分清材料共有几层读懂每层大意,从中概括出其中隐含的观点;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有效信息可以直接转化为答案;注意材料中的分号、句号,涉及到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般每个分号、句号就是一方面的问题。明确材料的情境,即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具体情形、景象和社会生活情况。明确材料的立意,即材料所确定的主题、中心。如上材料突出反映出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认真审问题,理解题目的设问。这是解题的关键。通过对所提问题的分析,把握答题的范围及所运用的知识,最终达到和問题结合起来,弄清问题的中心要求的目的。这样做有利于对理论依据及事物精髓的整体把握。要求通观全题,既要了解题中所包含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又要弄清它们彼此之间关系:理解、弄清题意、范围、要求、角度、侧重字节眼等。如上题,要求学生从任一角度谈谈对材料的体会,考生就可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地回答。

三、回归教材。材料分析题的命题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基础的,在解题是必须以教材的知识为依据。事实证明,那些脱离教材的盲目判断,以及东扯西扯、高谈阔论等均为应考之大忌。要在所建构的知识框架、网络中,寻找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点。所谓切入点是指材料与课本知识相切的交点。因为命题者有意将课本理论观点、原理寓于所创设的材料情境中。因此要透过的情境,找出藏于情境中的观点、原理、为切入点,理论联系实际。

初中生物的材料分析题 第5篇

实验题目1: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目的要求:

1.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3.画出一个植物细胞,并注出各部分的名称; 4.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考生注意:

1.本次考查时间为20分钟,考前请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学籍号、考场号、座号。

2.考生必须独立操作(如发现仪器有损坏或缺少,向监考老师提出)。

3.生物学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淄博市初中学业生物实验操作会考题

实验题目2: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目的要求: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3.画出一个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并注出各部分的名称; 4.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考生注意:

1.本次考查时间为20分钟,考前请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学籍号、考场号、座号。

2.考生必须独立操作(如发现仪器有损坏或缺少,向监考老师提出)。

3.生物学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淄博市初中学业生物实验操作会考题

实验题目3:观察人体的几种常见组织

目的要求:

1.规范使用显微镜;

2.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四种基本组织; 3.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考生注意:

1.本次考查时间为20分钟,考前请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学籍号、考场号、座号。

2.考生必须独立操作(如发现仪器有损坏或缺少,向监考老师提出)。

3.生物学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淄博市初中学业生物实验操作会考题

实验题目4:观察新鲜叶片表面的气孔

目的要求:

1.制作叶片的表皮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围成气孔的细胞和气孔的形态,画一个新鲜叶片上的气孔;

3.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考生注意:

1.本次考查时间为20分钟,考前请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学籍号、考场号、座号。

2.考生必须独立操作(如发现仪器有损坏或缺少,向监考老师提出)。

3.生物学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淄博市初中学业生物实验操作会考题

实验题目5:观察种子的结构

目的要求:

1.通过解剖和观察,认识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写出两种种子的共同结构;

2.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考生注意:

1.本次考查时间为20分钟,考前请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学籍号、考场号、座号。

2.考生必须独立操作(如发现仪器有损坏或缺少,向监考老师提出)。

3.生物学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淄博市初中学业生物实验操作会考题

实验题目6:测定种子中的有机物

目的要求:

1.验证种子中含有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2.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考生注意:

1.本次考查时间为20分钟,考前请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学籍号、考场号、座号。

2.考生必须独立操作(如发现仪器有损坏或缺少,向监考老师提出)。

3.生物学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淄博市初中学业生物实验操作会考题

实验题目7:观察叶片的主要组织

目的要求:

1.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 2.用显微镜观察,认识构成叶片的主要组织; 3.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考生注意:

1.本次考查时间为20分钟,考前请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学籍号、考场号、座号。

2.考生必须独立操作(如发现仪器有损坏或缺少,向监考老师提出)。

3.生物学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淄博市初中学业生物实验操作会考题

实验题目8 :观察萎蔫叶片表面的气孔

目的要求:

1.制作叶片的表皮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围成气孔的细胞和气孔的形态,画一个萎蔫叶片上的气孔;

3.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考生注意:

1.本次考查时间为20分钟,考前请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学籍号、考场号、座号。

2.考生必须独立操作(如发现仪器有损坏或缺少,向监考老师提出)。

3.生物学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淄博市初中学业生物实验操作会考题

实验题目9: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目的要求:

1.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认识血细胞; 2.画出红细胞和白细胞; 3.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考生注意:

1.本次考查时间为20分钟,考前请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学籍号、考场号、座号。

2.考生必须独立操作(如发现仪器有损坏或缺少,向监考老师提出)。

3.生物学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淄博市初中学业生物实验操作会考题

实验题目10: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目的要求:

1.用显微镜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2.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3.画出三种血管的示意图; 4.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考生注意:

1.本次考查时间为20分钟,考前请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学籍号、考场号、座号。

2.考生必须独立操作(如发现仪器有损坏或缺少,向监考老师提出)。

3.生物学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淄博市初中学业生物实验操作会考题

实验题目11:模拟动脉粥样硬化对血液流动的影响

目的要求:

1.感受并说明血管壁脂肪堆积对血流的影响; 2.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考生注意:

1.本次考查时间为20分钟,考前请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学籍号、考场号、座号。

2.考生必须独立操作(如发现仪器有损坏或缺少,向监考老师提出)。

初中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技巧 第6篇

第一、首先看材料设置的问题是什么,切忌先阅读材料,再分析问题。传统的解析材料题的方法是先阅读材料,再分析问题。可以带着“问题信息”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材料,我们就明确了应该回答哪些内容以及在阅读材料时应该留意收集哪些“问题信息”,而且这样做可谓省时省力,尤其是在考试时可以节约时间。

第二、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抛开材料,“另起炉灶”凭感觉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答题。现在的开放性试题往往有多个题眼,并沿着题眼指示的方向深入思考。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搜寻“问题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

第三、要紧密结合教材知识设计答题角度,确定答案要点,切忌单靠所提供的材料答题。“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材料解析题的重要特征。我们在完成获取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之后,必须结合从教材中所学内容,进行知识衔接,完成知识迁移,并对相关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一步筛选出有效信息,切忌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也是解析材料题的关键步骤之一。

第四、材料分析题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最后一问多是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认识。这类习题能发挥学生在考试中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考生的知识储备和潜力,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以鼓励考生的创新。它鼓励考生多路畅想、发挥思维,勇于创新。答案的多元性和评分的采意性大大加强。考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试题特定要求,结合所学知识精心提炼、仔细整理、紧密组合问题的答案。

二.读历史材料

“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三.组织简洁的学科语言回答

材料解析题的回答要采用精炼、概括的语言作答,言简意赅,切忌拖泥带水,尽量不要摘抄原文。主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1)几问几答,不能漏答。审题时注意题目的设问方式,实在想不到的内容也不能空着,尽可能写上自己理解的内容。

(2)所答内容的多少可以参考每一设问后所标注的分值,所答内容广度比深度重要。

初中生物的材料分析题 第7篇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与能力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历史试题最突出的特点是注重采用“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的表述形式。试题活,立意新,注重考查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考中选择题、材料题和探究题均与材料有关,尤其是河北省的历史中考题中,大量鲜活的图文材料是最近几年可能也是将来中考试题中的常态,因此提高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是历史课程学习中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成绩的关键。纵观近年中考历史主观性试题命题多是引用新材料和相关图表,构成一种新的问题情景,在设问方面,分层设问,层层推进,既有课本基础知识方面的提问,又有检验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提问。总之,主观性试题的这种命题方式,引导学生致力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初中历史混合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 第8篇

这是一类将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和表格材料等结合起来的材料解析题,其突出特点是材料类型多样化、容量大、信息量大,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解题模式

1.阅读、理解材料。要瞻前顾后,通读材料,建立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做到宏观理解与确定中心相结合。

2.精读设问部分。要体会命题意图,注意限定范围,把握解题方向。

3.进行材料整理。要抓住中心问题,带着问题再读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4.组织文字作答。组织文字时,要以材料信息为主、所学知识为辅,要做到论从史出、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5.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材料,在解题技巧上会有所侧重,我们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以下的解题方法:(1)挂靠法:初步接触材料后,应将材料与相关历史挂靠起来。(2)提要法:对于记述性材料,关键是要从中提炼出要点。(3)钩玄法:对于论说性材料,关键是要提炼出其中的观点、看法。(4)发微法:在提要、钩玄的基础上,往往还要讲一步揭示历史现象或某一观点、看法背后隐藏的实质性的东西。(5)正反法: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思考时先做出一正一反两种非正式答案,并简要列出理由,经比较后筛选出其中一种组织正式答案。

三、典型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

——自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

材料二陕甘宁边区垦荒、耕地面枳和谷物、皮棉产量

——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39—1941)》、《陕甘宁边区建设概要》提供的资料

材料三可以给人这样一个印象,即边区政府在发展它的领域内的生产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1940——1941年间国民党加紧封锁以后更是如此……在农业上,粮食作物的产量可能至少是有所增长的,这主要是由于为了增加谷物种植而大规模垦荒的结果。纺织品原料的生产由于棉花种植的恢复和振兴肯定也大大增加了……政府发展生产的努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因为有了这样的进步,边区政府能在1943—1945年间很好地达到了在衣、食、住等方面自给自足的目标。当然,这些目标也反映了极端俭朴的消费水平。

——摘自(美)施兰《陕甘宁边区生产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

(2)据材料二,比较1941和1944年的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材料三是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段评论。请结合材料二和你的认识,对它加以鉴别并简述理由。

【解题思路分析】

本题属由文字材料和数字表格材料相结合的混合型材料题。所选的三则材料均简明扼要,没有文字障碍,便于阅读、比较。解答本题可根据这三则材料所设计的三个问题采取灵活的解题方法。如:

解答第(1)问,可运用“挂靠法”:初步接触材料后,把材料提供的事件“大生产运动”、时间“1941—1944年”、地点“陕甘宁边区”、材料的论述人“毛泽东”等有效信息与课本中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是相持阶段困难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挂靠起来,这是解答该问的突破口。解题时首先抓住“在当时”这一时间界定,结合所学1941至1942年抗日根据地出现的困难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当然,在分析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设问要求的“以农业为主体”这一新情境独立思考,而不能以课本中大生产运动的意义来代替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的特殊意义(要牢记“材料为主、教材为辅”的原则)。

解答第(2)问,可运用“钩玄法”:因该问已明确要求“据材料二,比较1941年和1944年的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所以解答此问的关键是从材料二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提炼观点。通过比较1941年和1944年农业生产产量的具体数字,可提炼出“产量明显增长”、“成绩很大”等信息。

解答第(3)问,可运用“正反法”:该问要求鉴别美国人施兰对大生产运动的评价是否正确,旨在考查考生的辨析、鉴别能力。假如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一看施兰是美国人,就会在没有认真审题、没有真正理解材料的情况下,感情用事,对其观点大加否定和驳斥。这时候,我们就可先做出一正一反两种非正式答案,并列出理由,再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鉴别、评价:

①施兰的评论是正确的。因为他的看法与材料二反映的情况相符合,如材料二反映出耕地面积有了较大增加、谷物与皮棉产量有了明显增长,施兰在评论中也提到“有所增长”、“大大增加”、“取得了相当的成功”等。

②施兰的评论是不正确的。因为他是美国人,是资产阶级学者,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公正地评价中国革命。

通过比较上述两种答案,看哪一种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观,最后作出正确的选择。

【参考答案】

(1)当时,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和国民党包围、封锁之下,一切都必须自力更生,首先要解决抗日军民的吃、穿问题,才能生存下去和坚持斗争。其他各业也要依靠农业才能发展。

(2)开垦荒地、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都有明显的增长,其中皮棉产量的增长幅度最大,大生产运动取得很大成绩。

(3)可分三个层次给分(从低到高):

第一层次:评论正确,符合大生产运动的实际情况。

第二层次:评论正确,材料二提供的数字可以证明,根据地克服困难的事实更是证明。

初中学生怎样解答思想品德材料题 第9篇

第一步:阅读相关材料,读懂读透材料。

泛而读,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阅读是解题的必要阶段,读懂、读透材料,是解答材料题的第一步。这里的“阅读”并不是泛

首先,先读问题,再读相关材料。通常我们都是先读材料,后看问题。事实上这样做,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在不了解问题的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的针对性不强,再看问题思维容易混乱、模糊不清。如果先读了问题的具体要求,可以带着问题的信息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既节省时间,又有很强的针对性,便于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次,粗略阅读材料,找准有效信息。一般在所提供的材料中都会给我们的解题提供暗示或有效信息,找到有效信息,也就找到了答题的切入口。

再次,精读相关材料,避免失误。对相关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通过前面的做法,基本上可以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并理解其中的观点。精读一遍是为了避免匆忙中答题出现失误而必须完成的一个程序。

第二步:找准有效信息,抓住解题突破口。

寻找解题突破口就是从相关材料和所学知识中选取解题点,明确知道用哪些知识点去回答。当然,它与阅读材料是一致的,不能分开的。

首先,要找准解题的有效信息。从相关材料内容中寻找解题信息时,要抓住关键词句,不论材料中有多少文字,但其要表达的主题往往就在关键词句上。

其次,要找准材料与所学知识的关联点。不管材料来自何处,其内容总以课本知识为依据。材料题的解答,一般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出自哪里,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

第三步:条理清晰,精确做答。

初中生物的材料分析题 第10篇

一、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带着问题读材料

重视材料出处

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规范做答

分析材料

二、解答材料题,三步入手

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

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确有讲究。根据我自己的实践,在读题环节中,先读问题,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又节约时间。阅读材料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原因有三: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断准确,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走完了“读”和“想”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么

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注意设问的分值,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

辨析题、材料分析题 第11篇

一、辨析题(先标明“正确”或“错误”,再说明理由。)

1.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超额剩余价值。

答:正确。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的就是超额剩余价值。

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一说法正确吗? 答:错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如果把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家的剥削关系。

3.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答:正确。因为还有不少劳动人民有实际需要而无支付能力。

4.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的完全同一。

答:和谐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P44)

5.所有的成年人都是劳动者。答:错误。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是劳动者。因为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

6.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答:此观点错误。

⑴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⑵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⑶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二、材料分析题(任选一题)1.在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很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实验的证明。后来到了惠更斯菲涅耳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证实,从而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

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以其优美的数学形式和极其精确的实验再一次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这种微粒是具有波动性的,称之为光量子。显然量子力学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它与牛顿所假设的微粒有本质的区别。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辨析这段文字。

【答案要点】

(1)辨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这种辨证的否定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首先是惠更斯菲涅耳时代由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验证的光波动学说否定牛顿的光是由微粒构成的学说,最后被肯定光是由具有波动性的微粒构成的量子力学所否定,经过两次否定后,虽然量子力学中提到的微粒与牛顿提到的微粒有了本质的区别,但这却标志着人们已经对光有了本质的认识,体现了认识事物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2.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请问:

⑴齐人由“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到“田猎之获常过人”的转变中蕴涵了哪些哲学原理? ⑵这些哲学原理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

①齐人由于猎狗本领不强,所以打猎不成,后来他就回家耕田,耕田就赚到钱,有了钱就买了好的猎狗,有了好猎狗就捕到了很多猎物。这一环套一环的关系中猎狗是最关键的,得到猎狗才能到猎物,所以主要是买到好的猎狗,为了买猎狗,他去耕田,赚了钱就可以买到,买到之后打了猎物他会赚更多的钱,这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也体现了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的重要性。

②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不要一味蛮干,要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出关键所在,再想方设法加以解决。关键问题解决了,事情就可以办好。如果只是孤立地看问题,不考虑问题的症结,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情也就无法办好。

3.生态方面:人类的繁衍,使地球不堪重负,破坏性的开采使地球有限的资源几近枯竭。由于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在2001年被迫全民移居新西兰。人类的种种行为,已经违背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已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爱因斯坦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中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结合以上材料,请判断“环境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这个观点。【答案要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问题”(人口问题,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土壤过分流失,土地荒漠化扩展,森林面积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等等)突出,但不能将这些问题看做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直接结果。“全球问题”是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失调以及人和自然的冲突,它体现了科学和价值之间的矛盾,科学技术能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完全取决于人类自己。

4.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了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

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通过上述材料,说明该企业是如何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答案要点:

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它要求在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的前提下着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该企业具体分析了统一大市场中的区域差异,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实行一区一策,从而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5.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谈谈你的体会。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事物发展发展过程中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表明该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市场得到了开拓,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发展准备了资本和其他条件,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因素,发挥矛盾同一性的作用,则可以使经济社会再上一个新台阶。反之,在这个阶段,如果不注重发展的均衡性和社会公正,人们的收入差距会拉大,许多原来还潜藏着的矛盾这时会凸现出来并尖锐化。如果不能够很好控制矛盾,则将会使矛盾激化和扩大,就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国当前的社会正处于这个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个阶段从哲学高度上认清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起作用的条件,以建构和谐为目标,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和健康发展。

6.蚂蚁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我们能证明蚂蚁看见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且这种证明只能以人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说明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据此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⑴ 任何动物只能依靠本能去接触外部世界,而人类却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⑵ 蚂蚁能看见人类所看不见的光线,这是蚂蚁所具有的本能。从人类的本能来看,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虽然有限,甚至连蚂蚁也不如;但人类可以在改造世界的科学活动中,创造出世界上本来并不存在的太空探测仪、高能加速器、显微镜等科学仪器,大大地拓展人类的视野,看到人的视力所看不到的极远或极其微小的东西。

⑶ 以上事实证明了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其主要来源不是人类的自然本能,而是人类的实践。

7.互联网既可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对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发展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⑴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⑵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它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己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可能。

⑶互联网作为一项现实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既可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如果经常性接触其中的文化垃圾,则会对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成长带来若干不良影响。

上一篇:多情油菜花随笔下一篇:参加工作后的入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