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2024-08-20

研课标说教材演讲稿(精选10篇)

研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第1篇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研说教材

康县太石乡中心小学 董亚雄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 2013年教育部审定的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科书。我将围 绕着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环节来进行。

说课标:

一、说课程目标。(第三页)

首先我要说的是《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将学习音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 首位,这是音乐的性质决定的。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艺术不是一种技艺,而是人类情 感的表现。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通过感受和理解作品,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进取精神。

在“过程与方法”上,课标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体验模仿,使学生积累了感性 的的经验;探究发现,激励了学生的好奇、求索、创造的愿望;合作沟通,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间的联系与协作;提倡学科综合,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感悟,也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二、说内容标准(第四页)

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分为四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提出了具体的内容目标。

① 感受与鉴赏:通 过学习音乐的表现要素,感受音乐情绪与情感、风格与流派,培养学生的感知鉴赏能力,养 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②表现:通过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掌握必要 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③创造:通过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与实践,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群体合作意识;④音乐与相关文化:通过了解音乐与社会 生活、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开拓视野,培养高尚情操,全面提升素质。

说教材(第六页)

接下来,我将从“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立体式整合”四个方面来说教材。

1、首先说教材的编写特点。本册教材遵循“人文性、实用性、专业性、实践性、多元性”原则,准确诠释音乐 教学课程的性质。

a.人文性: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材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材中每单元一个主题凸显人文性。《跳起来》中,感受三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和音乐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少年的歌》中感受音乐所塑造的不同少年形象和表达的不同情绪,鼓励学生做一个积极向上、阳光自信、富有正义感的少年;《水乡》为我们呈现了江南地区音乐。江南生产生活依赖着水,这种自然的环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的民居风貌与特色以及悠远轻灵的音乐;《童年的音乐》让我们从三首外国音乐作品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风景如画》一课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森林里的虫鸣蛙声、秋日的红叶莲蓬、小溪流水的叮咚声以及五指山的雄伟、万泉河的美丽……让学生从音乐中领略大自然的诗情画意;《摇篮曲》介绍了四首不同国籍、不同作者的《摇篮曲》,让我们感受不同地域音乐文化的特点和不同作者的创作风格;《回声》.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 自然的奥秘;《向往》用歌声承载小学生会飞的梦,充分体现了音乐与人的主题。

b.实用性:(新旧版本对比)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将旧版的单元名称《手挽手》改成了《跳起来》,更加切合和突出第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必唱歌曲《跳吧,跳吧》改为《土风舞》,音乐节奏更加鲜明,与列队进行等多项集体活动节奏相吻合,有较强的实用性。

c.专业性:新版教材更加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比如关于学习“节奏”这一音乐要素,教材的设计是这样的: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拍击节奏,再尝试用节奏给乐曲中适合的旋律伴奏,最后能够根据给出的节奏编创旋律。这样的设计感受、体验再到表现,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d.多元性:教材在曲目上的选择上,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并存;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并存;另外从体裁安排上,同名曲目用不同表现方式体现,如《摇篮曲》;既有演唱版,小提琴演奏版,也有管弦乐演奏版;e 实践性: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所以音乐教学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教材的多种实践形式有:学习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后,学习舞蹈动作与同伴合作边跳边唱;聆听《水乡船歌》之后,尝试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学习交响童话《彼 得与狼》之后,进行综合性艺术表演。

2.编写体例:(第七页)

本版教材按学期编写,以单元结构编排,分为八个单元,每单元一个人文主题,都以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自然的形式呈现;每单元四个教学内容,每块内容用不同的图例标注,清晰明了;安排“游戏宫”,细化了知识与技能,以达到强化复习的目的;设置“欢乐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习评价,增加活页练习。

3、内容结构:(第八页)

我们通过这张表格来了解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的内容结构。本册八单元分 别是:跳起来、少年的歌、水乡、童年的音乐、风景如画、摇篮曲、回声、向往。每单元包含演唱曲目1-2 首、欣赏曲目2-3首、“知识与技能”分布在所学曲目之间,编创与活动5-10题围绕 本单元主题和知识点,以各种形式出现。而演奏,只安排了学吹竖笛。

4、立体式整合(第9.10页)

横向整合:教科书在贯彻三维目标上,对所选内容进行了合理精心的安排。如识谱能力的培养: 在学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学习“一个降号的调” ;在“力度”的学习中了解“中强”“中弱”;在“节奏”的学习中拍击 简单的节奏。这样,学生对音乐元素的积累在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反复练习得以落实。

纵向整合:纵观新版教材,在单元主题和知识点的衔接上,每册书都做到合理选材,科学编配。从整个教材知识点看: 是由 “感受→学习→巩固”纵向推进的,由浅入深,有效衔接。

三、说建议:

我将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方面进行阐述。1.教学建议(第13页)

教学中我建议重视体验、加强探究、倡导合作: ①重视体验富兰克林说过:“告诉我,我会忘 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就会完全理解。”《课标》指出:“音乐教学过程 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直接与音乐交 流和碰撞,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并且利用一切课内外活动机会,让学生亲身 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② 加强探究: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过程中,多用比较 法。求同比较:比如同为歌颂母爱主题的音乐,本册教材中就有《摇篮曲》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虽然国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母爱的伟大是一样的,从而激发学生感恩的情怀。差异比较:求同与存异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在求同的过程中,我们同时也会发现 不同点。比如:学习《我们大家跳起来》和《水乡船歌》,我们对不同速度、力度、节奏进行感受,发现不同的音乐符号对表达不同情感的作用。

③倡导合作: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分层教学,师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如学习《彼得与狼》后的课堂表演活动中,特长生承担“领舞、伴奏”的任务,基础差的学生要安排简单易学的活动,如敲打击乐器的节奏,拍手,律动等,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表现中,享受成功的喜悦,音乐兴趣得以持续。2.评价建议:(第14页)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因此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 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我从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三个方面加以论述。①评价方式:采取综合评价和差异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少一些否定和横向比较,多一些 肯定和纵向比较。

②评价内容:教师除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外,还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态度、方法、参与 程度进行评价。

③评价主体:教师的及时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体现了音乐的社会交往价值,也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15页)

① 优化教材资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 趣”。音乐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并有配套光盘,是最经济的资源之一。为了加强针 对性,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变通、整合教科书。

② 挖掘生本资源:现代学生见多识广,请学生提供最喜欢的歌曲、曲目欣赏或学唱,还可请特长生为大家表演。这样既拓展了教学内容,又利于创设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③ 利用学校环境和现有设备:如各种乐器、校广播站等。④ 整合网络资源:利用网络上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创设音乐氛围,能加强作品的直观 感受,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⑤ 开发校本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开发本地的文化传统和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如学唱雷锋歌曲、合 唱比赛。

结束语: 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乐趣。柏拉图曾说过: “我们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我的理想课堂就是倡导开放式的教学环 境,让学生感悟音乐,提升情操。让我们充分运用音乐课堂,使学生乐在其中,在 艺术的滋养中健康成长!

研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第2篇

____习作教学:“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教材研读稿

实验小学:吴国萍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我是实验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吴国萍。现在,我将代表我们团队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教学“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进行教材解读,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下面我将从目标、教材、建议三方面对本次习作教学进行细致解读。

一、说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五年级习作教学提出的总目标是:能做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学段目标:

五年级属于小学的第三学段,《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年级的习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三)单元目标:

这个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教学这四篇课文要达到的目标:一是让学生从文本中直观的感知什么是感动的事,进而感受感动这种情感,从而受到启 1

发。二是在四篇范文中通过老师的引领,让学生学会一些作者的表达方法。三是将感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去发现身边更多感人的事。

(四)课时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列提纲;能选择一件感动的事情写下来;把事情写具体;注意情感的自然流露。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不拘形式的写下事情的经过;通过引导、合作、交流等方式,领悟表达方法,并经过由句到段的训练,学会习作运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选材和学习列提纲;将事情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难点: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将事情写感动。

二、说教材

(一)编者意图:

纵观整个单元文章,结合单元目标,细细思索,我们认为:编者选编这样几篇课文、设置这样一个习作训练,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习作的能力,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做出明确的示范、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事情属于“令人感动的事情”、怎样表达情感能够做到打动人;可以选择怎样的习作方法和表达方式来完成这篇习作。最后,将感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去发现身边更多感人的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足够的铺垫。

(二)编写特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有散文、有小说,内 2

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几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也各具特色。

(三)编排体例:

本册书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不同的主题,本单元安排在本册书的第四组,以“感动”为主题选取了几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故事,这四个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付出,带给我们的都是感动。

我们认为:这样编排,其目的是通过习作对本单元的主题进行升华,让学生也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表达情感的愿望,从而达到习作训练和运用的目的。

(四)内容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内容是文章的血肉。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内容,非常接近本学段的学生,都离不开“感动”这一主题,但是这几篇文章在表达方法上又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有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文章《金色的鱼钩》;设置悬念,在故事结尾达到了震撼人心效果的《桥》等。每篇文章都各具特色,但又始终贯穿着一条“感动”的主线。从多角度向学生展示了习作内容的丰富性和取材的多样性,这样在习作中学生有了更多的借鉴和启发,再去完成一篇习作就容易多了。

(五)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本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是“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纵向比较来看,本次习作既是三四年级写事的文章的延伸,也为六年级叙事的文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横向比较来看,是在前三个单元作文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留心观察、积累素材、将文章写具体、写通 3

顺,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过渡:以上是我们对目标和教材的解读,但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解读目标和教材就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将个性化的理解和教学设计落地生根,真正地落实到课堂中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依托我对目标和教材的理解,我从教学、评价、课程资源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建议。我们建议本次习作教学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一是明确要求、指导选材;二是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指导审题建议】

本次习作的要求十分明确,即“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题目自己定。写完以后,要认真改一改。”但是,由于我们班学生基础较差,不善审题,导致写作时的盲目。比如:题目要求写“一件”事,学生在习作中偏偏写两件或几件事。再如:写“感动”的事,部分学生肯定会出现在全文中找不出一处表现感动的语段的现象。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建议:让学生在习作前多读习作要求,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明确要写的是“一件”事、是“感人”的事。在明确习作要求的基础上再去选材。

【指导选材建议】

可是在选材时,该如何选择生活中感动的素材来写一件事呢?这也是本次作文教学的难点。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但还不善于发现和积累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建议:在进行本单元之前,先引领学生阅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动”,提示学生寻找、发现、搜集生活中令他感动的事例。既为口语交际做好了铺垫又为习作的选材打下了基础。

但是问题又来了,我们班55个学生中那些基础较差,在表达方面常常词不达意,作文缺乏灵气的学生,他们是否懂得选材呢?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建议:习作前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事是感动的事,它与我们以前写的“难忘的”“有趣的”事有什么区别。我想应该先引导学生理解“感动”,让他们懂得感动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感动是触动人心的瞬间、感动是无私的付出。再提示学生回忆这四篇课文触动心灵的片段,引领学生走进感动、品味感动,这样自然而然的解决了本次习作选材的难点。

【指导写具体、感人建议】

选定了习作的内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件事情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从而突破本次习作教学的难点呢?

我们建议:首先,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列提纲的方法,让学生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列出提纲,给自己的习作定好框架,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这样就不会在习作中丢三落四了,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自然就写完整、写具体了。老师可以进行列提纲的示范,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列提纲。

但是怎么把事情写感动就有些困难了。因为我们班的学生虽然已经五年级了,但是大部分学生还不善于表达真情实感,常常无病呻吟,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感情漠然,很难被感动,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老师、同学等人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他们很难把事情写感动。因此,针对此学情,我们建议:引导学生抓住“感动”的瞬间来写“经过”,写出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写,恰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以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做范例,让学生感知如何将感动的片段写具体、5

写感人。如:《金色的鱼钩》,它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者抓住了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来体现老班长的精神品质的。教给学生学会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把片段写具体、写真实、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无需无病呻吟,自然而然,就把事情写具体写感人了。

2、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激趣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介于此我们建议:在教学中采用“激趣法”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在导课时我将先出示一组照片,这组照片记录的是发生在我们班的一个真实的事例。我们班有一个智力残疾的孩子。她走路很慢,总是跟不上大家的脚步,过马路时她总是无助的等待着“大部队”的到来,才能夹在人群中摇晃着穿过马路。但一次偶然中我发现了另一个小小的身影出现在她的身边,那是我们班的文艺委员,她们住在一个小区,虽然她身形弱小但是她好像一个大姐姐似的搀扶着那个无助的孩子,和她一起过马路、一起上学、一起追逐大家的脚步,而且长年累月、风雨无阻的坚持。因为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我相信在音乐的渲染中,在照片的直观刺激下,一定能打动每个学生的心灵,从身边的故事入手也能迅速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

【习惯培养建议】

但是写作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和培养学生自主习作的意识和习惯。那么如何去培养呢?我们建议:平时从阅读抓起,多给学生阅读的机会,因为读是写的基础。而我们班学生并不特别喜欢阅读,6

让学生在家阅读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本学期在我校“书香校园”活动的基础上,我继续坚持利用每周两节的阅读课,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静心阅读、认真摘抄并写出小小读后感。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从阅读中积累、从阅读中提高,从阅读延伸到习作,让他们渐渐地养成愿意表达的愿望、自觉习作的习惯。再如,在这节习作课上,我会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养成列提纲的习惯、养成修改的习惯、养成互相交流的习惯等。

(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写作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

介于此我们建议:准备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开发他们的潜能,给不同程度的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在本课教学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结成小组,进行交流,让学生互评习作,在互评时,就更容易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和自己的不足。在组内,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互相修改习作,互相评价语句是否通顺、书写是否规范、整洁等。真正做到互评互助,促进发展。学生最终形成作文成稿后,老师通过优缺点的评语表述和等级评定来给予评价,也可以展示优秀范文,达到再次激励的作用。这也就体现了语文课标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理念。

(三)课程资源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学生的作文只能是“无米之炊”,“无源之 7

水”。

因此,我们建议:在这节写作教学课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利用身边发生的事情作为习作的素材,也可鼓励学生从课外搜集和寻找素材。

以上就是我们团队对本次习作教学的个性化解读,我们也期望着将自己的解读成果切实落实到课堂中去,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研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第3篇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持续不断地进行。本文就此活动对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谈几点认识。

一、"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是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1、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任何一名教师,如果仅靠曾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学校教育的需要。迫使我们的教师必须终身学习、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我国教育改革,才能立足于社会。而"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是我国中学教师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新的形式与载体,青年教师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成长为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型师资力量。

2、教师可持续发展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使教师的学习、交流可以经常化和深入化,由被动变为主动。可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合作,能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在"说课标、说教材"活动中教师不仅成为实践者,也成为研究者,即在实践中成长。可见"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青年教师也不例外。

3、学校校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

教师存在新老更替的问题,不少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都需要与课堂对接,教学能力需要尽快改进和提高。而学校在目前状态下对教师统一进行外出培训资金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队伍的建设。因而,通过"说课标、说教材"活动,培养、锻炼的教师,使其都能成为合格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发展。

4、新时期加强校本教研的要求

由于知识更新的速度和教育自身的变革日益加快,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对象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课程改革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挑战,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加强校本教研,以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益。通过"说课标、说教材"活动,可以提高教研的实效性,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

二、"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

1、打造品牌意識。校本教研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生活的全体教师的一种追求,是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办学品味的主要途径,是把学校建设成研究型、可持续发展学校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学校深化教育改革。

2、打造研究新型教师队伍。校本教研可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合作,能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校本教研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师在问题的解决中求得学习的结果,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成为实践者,也成为研究者,即在实践中成长。

3、教研文化的核心。校本教研有利于形成刻苦、团结、合作、奉献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形成严谨、钻研、创造的工作状态,也有利于形成一种管理和制度。在管理中有了人的活动,制度中有了人的尊严,制度不仅约束人、规范人,还可以引导人、培养人。校本教研是推动学校自身的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是促进青年教师的校本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原则的体现

1、主体性原则(校本原则)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思考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活动内容密切结合学校和课堂教学实际,体现学校教师发展为本的原则,提高学校和教师的参与热情,使教研活动更具活力与效率。

2、互动性原则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贯彻理论学习、实践尝试,专题研究三个结合,提倡讨论交流、观摩评析、互帮互学及共同分享机制,充分体现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在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3、实践性原则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立足于解决新课程下的青年教师适应性问题,使青年教师通过校本教研提高专业素养,把重心放在教研活动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加强了教师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提升着教师的专业水平。

4.科学性原则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建立在科学操作的基础上,理论支撑、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科学,使"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成果可信、可靠,有推广价值。

5.推广性原则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经过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形成教师校本教研的一些新观点、新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具有推广价值。

四、"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是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做法

具体方法包括:

1、名师导学法。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在学校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名家新思想、新理念、新信息、新成果。

2、经验成果交流法。组织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水平高的教师,与其他青年教师结成教师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建立相对稳定的、相互定时听课制度和研究制度,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3、集体备课法。以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每次备课确定一位中心发言人,在中心发言人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择出相对最佳的方案,最后由集体定案的原则进行重点章节的集体备课展示,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4、教学反思法。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前没有预测到或课堂教学中及时调整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开展具有批判性的教学反思,从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5、问题中心法。主要在重点课程、难点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确定一个中心问题,再围绕中心问题设计多个问题进行问题式教学,从而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科研能力。

6、竞赛活动法。以学校"说课标、说教材"竞赛为载体,定期开展备课组、教研组、学科之间各级竞赛,以提高教师基本技能为目的的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比赛,以竞赛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校本教研的开展。

五、"说课标、说教材"活动对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借鉴

研课标 说教材说课稿 第4篇

研课标 说教材说课稿

金鸡学校 汪支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材,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教学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说课标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1.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初步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及相互作用;2.理解物理学产生的背景;3.认识科学发展的艰辛,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会记录数据处理数据。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好奇心、有求知欲、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愿与人交流不同的思想观点、认识科技对社会生活影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

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主要环节。

科学内容含三个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

二、说教材

(一)教材编写特点

1.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特别是倡导探究学习方式。2.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认知特点。

3.教材中增加了社会调查、小制作、小实验等实践活动,并设立了“科学窗”、“阅读材料”等栏目。

4.教材在呈现形式上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在叙述上力求简明清晰,富有启发性,且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

教材总特点:

1、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一些事物类比。如:(1)电流类比水流(2)电压类比水压

(3)导体、绝缘体的本质

(4)理解电阻及电阻的大小与何因素有关

2、用形象的图画表示。

研课标说教材学习心得 第5篇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研课标说教材”活动,通过“研课标说教材”活动,我受益匪浅,它加深了我对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理解,给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此次活动,要求运用知识树说教材:说清楚新课标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说清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体例,说清楚教材内在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对教材内容系统分析,结合教材内容提出教学方法建议,对教材的处理提出合理建议,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多元评价。这一系列过程使我加深了对课标、对教材的理解,增强了驾驭课堂的能力.通过本次学习,我意识到老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课本对照新课标仔细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知识树,然后写教材分析。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内容,都是用知识树的形式展示出来的,每个人的演讲也都是使用这种形式进行的,通过知识树使整个研说过程系统、条理、清晰。让我更好地学习了课程标准和把握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体系,更好地掌握教材、驾驭教材、挖掘教材、整合教材。

当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大势所趋,本次学习让我认识到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就是把握教材。而作为一位教师,先是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不管是哪个学段的老师,都要反复阅读教材对有关的知识进行整合,这才完成了知识建构,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做到:

1、进一步细化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新的教材观。我的设想是下学期,认真把握教材体系,挖掘教材的精髓,打好基础,稳扎稳打,抓好自然常态下的每堂课。让知识树进入到我们的日常备课中、教学中。

2、虚心学习,借鉴经验,提高专业修养。

虚心学习研究教学方法及策略,努力使自己的每一个活动都达到“高效”。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要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细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

3、要善于抓住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

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使自己进步更快。

研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第6篇

把握课程标准,用心钻研教材,是每一位教师备课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教师要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烂熟于心,不仅如此,对于教材的结构、教材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应做到心中有数。在当今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构建高效课堂是最终的目的。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水平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而知识树的绘制和教材解说可以作为教师研究教材的基本方式,在统揽学段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按照单元绘制知识树以及做相应珠教材解说,促使教师驾驭学段教材,把握学段目标定位。

我认为,说课标和说教材可概括为“三说”——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1、说课标:依据课程标准,说总体目标或阶段目标或单元目标;说本学科的内容分为几个方面及这几个方面具体到本年级的要求。

2、说教材:说教材的特点和内容结构,包括课本的编排意图、内容的呈现方式、知识与技能的范围等;说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既能在横向上说清本册教材的编排序列和内容范围,又能把本学段的同类知识进行简要的纵向整合。

3、说建议:不仅说考纲和考点,还应该谈具体的教学建议,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谈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同时在绘制知识树和教材解读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知识树绘制及教材解说的意义。

通过对单元知识树的绘制及相应教材的解说,不仅使我们加深对课标的理解、教材的准确把握,而且会有效提高我们灵活处理教

材、合理整合教材的水平,为有效教学的实施和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同时也促进我们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得到提高。因而,我们要扎扎实实的研究,经过努力,我们会达到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高屋建瓴、准确把握、合理整合和灵活处理的目的。

2、明确知识树绘制和教材解说的范围。

要站在学段课标和教材的高度,不能仅仅盯在所教年级的教材上,要从学段教材整体上把握,找准新知识的生长基础发,方可使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3、绘制和解说要抓住教材的核心要素。

绘制单元知识树要绘制和解说清楚本单元教材知识的重点、难点、易混点以及高频考点,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突破教学维修点的关键是什么通过怎样的形式去分解教学维修点等。这些内容只要烂熟于心,我们对教材的处理,学生自学问题的设置,课堂讲授问题的预设,练习内容的安排,就会恰到好处,就会确保课堂实现高效。

4、要注意知识的整合思想及策略。

5、要注意教学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我们要清楚明白本单元教学,哪些教育资源可以利用、可以挖掘或可以重新整合,为教学服务,尤其是单元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结合点,要分析到、解说清楚。

6、要精心筛选单元达标练习题。要逐题说明设计的意图和检测所运用的知识点,以防止随意性,以便提高检测的质量。

研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第7篇

魏庄中学 王献华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研课标说教材”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受益匪浅,它加深了我对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理解,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通过本次学习,我意识到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课本对照新课标仔细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知识树,然后写教材分析。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用知识树的形式展示出来的,每个人的演讲也都是使用这种形式进行的,通过知识树使整个研说过程系统、条理、清晰。让我更好地学习了课程标准和把握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体系。

当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大势所趋,本次学习让我认识到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就是把握教材。不管是哪个学段的老师,都要反复阅读教材对有关的知识进行整合,这才完成了知识建构,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做到:

1、进一步细化解读教材,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新的教材观。认真把握教材体系,挖掘教材的精髓,打好基础,稳扎稳打,抓好自然常态下的每堂课。让知识树进入到我们的日常备课中、教学中。

2、虚心学习,借鉴经验,提高专业修养。

虚心学习研究教学方法及策略,努力使自己的每一个活动都达到“高效”。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要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细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

3、要善于抓住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

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使自己进步更快。

研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第8篇

————研课标、说教材心得体会

红寺堡区第一小学

杨玉珍

为了提高我校全体教师的教研教学能力,学校教务处在2016年4月5日下午举行了全校语文教师了“研课标、说教材”活动。活动从下午2::2开始至6:00结束,活动中每个语文年级组推选一位教师,进行研课标说教材。在此活动中各个代表研读解说的特别精彩,语言幽默风趣,语调抑扬顿挫,不时引起阵阵掌声。我本人在本次活动中不仅担任一年级组语文代表进行研说,而且也认真聆听了其他各年级的代表对教材的分析与研说,并认真做好活动记录。遗憾的是在本次活动中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收获的更多。现将本次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如下:

首先是本次研说教材的年级组代表都能用心制作课件,解说各有特长,在解说中能结合自身实际教学进行分析教材。

其次本次研说的各位代表能利用信息化手段,以知识树的形式呈现出来,能让其他老师直观明了的观看,并能做到心中有数。

最后,本次研说教材的代表不仅熟悉教材,而且对教材的把握准确。能从教材目标、教材重难点、教材内容及教学建议四个大的方面进行研说。同时结合实际教学一一进行教材研说。

研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第9篇

大雨过后,有两种人;一种人抬头看天,看到的是蔚蓝与美丽;一种人低头看地,看到的是淤泥与绝望。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卖炭翁》,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加以解说。

首先是说教材,部编本新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立德树人、守正创新、语文素养。部编本新教材的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点,1.双线组织单元,创建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2.“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设计—强化阅读,3.注重选文的质量,加大选文的开发力度。《卖炭翁》选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传统 的名家名作。其中有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 生活的期望,有“不平则鸣”的呐喊,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卖炭翁》是唐代诗人 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之一,这首诗描述了老人伐 薪烧炭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 情,对统治阶级及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

二、说学情。由于时代不同,从小衣食无忧的学生们会很难理解古代劳动人民受压迫、剥削的苦难生活。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创设语境,展开学生与诗人,学生与老翁的心灵对话,使学生真正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进文本,超越文本。并收获经典带来的心灵震撼,让文化的底蕴悄然浸入学生的心灵。初二年级的学生到目前 为止,总共学了13篇文言文,古诗接近50首,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的能力有所提高。文本和学生之间有一定距离。学生和作者之间的经历距离 比较大。从小衣食无忧的学生们会很难理解古代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苦难生活,在理解主题方面,难度较大。

三、说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理解、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知识目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理解并能简述诗意,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品读法,鉴赏古诗。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品读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简述诗歌并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品读课文,感受经典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有了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安排安排教学环节。

四、说教学模式:自主预习,合作学习,探究研习。使用五步教学流程以读贯穿始终。

五、教学方法。有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有的放矢,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为此,我选定“以读为本、以思为核、以情为魂”的教学策略展开教学,用来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升华认识情感。

学法上,我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悬念法、情境再现法和圈点批注法。让学生养成“眼到、口到、心到”,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六、说教学设计,读是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情感的感悟与表达、意蕴的品味与赏析、语言的运用和积累都是以读为重要手段的。基于此,本课安排以下几个读的环节,并进行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

(一)、创设情景“启”读:

(三)、还原本源“细”读:

(四)、深化情感“美读”:

(五)、升华情感“对比读”:具体步骤:

(一)、创设情景“启”读:教师首先讲述对联谜语故事《缺衣少食》,接着出示诗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齐读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这时,故事的凝聚力和诗句蕴涵的巨大悲愤,会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产生许多疑问“为什么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那么痛苦?是他们不勤劳吗?他们的劳动果实哪儿去了?”等等。而这也正是揭示文本主旨的关键问题,学生的质疑直击中心,未成曲调先有情,课文的学习在最初就有了高度和深度。

(二)、自主释疑“导”读:这部分通过多种方式的初读和译读,广泛搭建解读文本的平台,能促使学生利用学法,自读自悟。并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诗意,为下一步的细读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三)、还原本源“细”读:细读文本要找准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本课有一个中心词“可怜”,教学时可以以它为点辐射及面:

教师质疑:你从哪些字词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指点学生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合作探究,创设情境体验读。学生自由展开联想补白以下情境:风雪中伐薪、月夜里烧炭、严寒中瑟瑟发抖这三个镜头。使学生对老人的同情越来越深。

接下来扣住两个描写心理活动的词“忧”和“愿”,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卖炭翁的祈祷,使学生深切体悟到这正是穷苦劳动人民字字血、句句泪的呼喊!

这部分设计以思来体悟情感,以读来表现情感,着力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动情,在语言文字中出“生”入“死”,以此调拨情感之弦——“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使课堂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洋溢人性之美。

(四)、深化情感“美读”: 在充分理解基础上的美读,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妙不可言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所谓美读,就是设身处地尽情发挥当时的情感,激昂处还他一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一个委婉,与文中人物的心灵相通。”本诗的美读立足于和文本人物及诗人的对话,层层递进。

一读:导语:孩子们,孩子们!这样善良、勤劳的老爷爷啊,他长年累月,拼死拼活地干,一家人竟然吃不上一顿饱饭,穿不上一件棉衣……孩子们,让我们再来朗读全文,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呢?(预设:同情。)(齐读)

二读:补充完整原文,教师简介卖炭翁的遭遇。导语:多么黑暗的社会,它无情地扼杀了多少弱者的生命!(板书:弱者)让我们一起读出愤怒!(齐读)

三读:请学生试想卖炭翁一家人以后的生活。指导读出对封建社会和不合理制度的抗议。(齐读)

四读:师生共同同情地、愤怒地、抗议地大声朗读: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入情入境的美读,会使学生的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中的人物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思考在一次次的朗读声中深入提升。

(五)、升华情感 导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日历翻至今天,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人民还在重复昨天的悲剧码?不,劳动人民已成了主人,他们安居乐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法律援助、抗震抗洪、希望工程、春蕾女童和农民工政策等,都说明了和谐社会对弱者的关爱和扶持。同学们,结合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再来读《卖炭翁》。(齐读)

设疑:你读出了什么?(预设:幸福、珍惜……)

导语:孩子们,想,作者明确写出了自己的情感吗?没有!他只是向我们讲了一个有头有尾的小故事。通过描写卖炭翁沧桑的外貌、艰苦的劳动和矛盾的心理,就抒发了自己平静外表想如波涛怒吼的情感,就让读者品评出无尽的意味。瞧,今天,你读了《卖炭翁》,你读出了同情、读出了愤怒、读出了抗议、读出了幸福、读出了珍惜……语言文字在你的心里有了生命,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研课标说教材 第10篇

今天我研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简单解读课标和教材。说课标是从课程性质及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来说的,说教材主要是说它的编写体例、编写特点、编写内容以及立体式整合。说建议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说课标

(一)课程性质及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基本理念出发,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最终以实现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一目标。

围绕总目标,课程标准又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按照年级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一二年级第一学段,三四年级第二学段,五六年级第三学段,七到九年级是第四学段。各学段目标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整体推进,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二)课程目标

下面,我将以我所执教的二年级为例,简单阐述一下第一学段的目标。

1、识字与写字

认识常用识字1600个,其中800个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阅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和自己喜欢课文片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意思,并主动积累词句。

3、写话

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标点符号。

4.口语交际:

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5、综合性学习

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图文或者口头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学段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第一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我归结本册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识字与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250个汉字,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并且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继续使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阅读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背诵优秀诗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万字

3.口语交际

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并且愿意主动与别人交流,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4、写话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内容,想象中的事物,并且能运用积累的词语,能根据表达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说教材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册教材进行解读:

(一)编写体例:

本册教科书由25篇课文组成7个阅读单元,由4篇识字课组成一个识字单元。每个单元有3—4篇精读课文,包括课后练习题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在第一单元后面编排了快乐读书吧,口语交际,穿插编排在语文园地之前,共编排4次。

语文园地编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等栏目。其中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在每个单元语文园地中穿插安排,写话,口语交际轮流出现。

教材课文总共分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来编写,例如:八个单元分别是围绕春天,关爱,传统文化,童心,办法,大自然的秘密,改变,世界之初 来编写的,教学时应围绕每个单元的重点进行教学。

教科书有三个附录: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分别是本册要求认识的450个生字和要求书写的250个汉字以及要求会写的词语。

(二)编写特点

1.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保护儿童天性。

2.自然渗透立德树人,注重文化传承,涵养品格

3.关注方法,策略,激励发现,探究

4.紧密联系生活,重视迁移与应用

5.统筹规划,引导大量阅读

6.夯实基础,循序渐进,平稳过渡

(三)内容结构:

1,识字写字

本册教科书遵循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科学安排识字写字的顺序。识字采取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即随文识字,也通过专门的识字课以及语文园地栏目中的识字加油站进行集中识字。

写字方面,在一年级书写汉字的基础上,二年级也不再呈现新笔画,要写的字也不在做笔顺跟随处理。

2.阅读

本册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弘扬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思想内容的课文,如《邓小平爷爷植树》,《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也有充满童心童趣的课文,如《沙滩上的童话》,《蜘蛛开店》。课文体裁多样化,有童话,寓言,诗歌,散文等等,这些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课文充分体现了教科书教书育人的价值。

3.口语交际

本册教科书的口语交际,无论是长大以后做什么,还是推荐一部动画片等内容都来源于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

4.写话

本册教科书的写话重在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在话题的选择上,也注重与学生的经验和想象世界相联系,如:让学生写自己的好朋友,看图编故事等等。

(四)立体式整合:

1、横向看教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每个单元的教材内容,每一个专题从课例到课后题,从语文园地到我爱阅读,每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2、纵观六册部编版教材,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过的《春夏秋冬》,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编排的《古诗二首》《找春天》《邓小平爷爷植树》以及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即将学到的《绝句》,《惠崇春江晚景》等内容都是围绕春天这个主题编排的,虽然题材各异,但是都表现了春天的美景和人们的活动,从而尽显春天的美好。

三、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

1.识字教学

(1)在备课、钻研教材的时候,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更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2)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也要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独立识字,更要鼓励孩子用自己最喜欢方法去认记汉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四步:

第一步:预习课文,自主识字。第二步:小组合作,识字过关。

第三步:形式多样,加强巩固。第四步:活学活用,课外延伸

写字教学:

(一)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姿势端正,书写规范整洁

(二)加强对课文中易错字的书写指导。

2.阅读

(一)以读为本

教学中我提倡学生要多读课文。并且倡导学生在读书中学会积累

(二)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

即:重视老师的范读。选择恰当的读书类型,在体验感悟中学会朗读

(三)重视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

3.口语交际

教学中应注意:

(一)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二)创设交际情境,形成多角度的交流互动。

(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交流。

例如学习《春天里的发现》,我是这样设计的:

找,让学生课前去寻找春天并且收集有关的资料图片。

看:课堂上让学生欣赏一些有关春天美景的视频资料

听:让学生闭上眼睛去倾听春天的声音

说:让学生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

比:小组内比一比谁说的最好

评:评出说的最棒的孩子

画,写:可以画出或者写出自己感受到的春天

4.写话

本册教材安排了适量的写话练习,是为了向中年级平稳过渡。教师自己完全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练笔。

(二)说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老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在评价学生方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1、善用激励性评价

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在教学时对学生的整体水平既要肯定又要委婉地提出新的要求,还要设法找到学生的过人之处,给予激励,促使其产生更高的需求,教师要通过评价促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

2、体现多元化评价

要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结合起来,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等方式,也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建立成长记录袋等方式。

3、加强主体评价

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评价,4、注重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指对学生日常语文学习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1、立足课本,挖掘语文资源

我们的课本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合理的整合利用教材,创造性的活用教材,可以将拓展阅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阅读资料,巧用课文中插图使探究立体化,挖掘文本创新点改编、续编故事,在拓展延伸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联系生活,创建环境资源

合理地利用学校的文化展板、教室的班级文化建设等场地,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让学生在多彩的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上一篇:星级酒店论文:大连市星级酒店员工培训现状研究下一篇:公务员改革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