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与育人的论文

2024-09-14

中学数学教学与育人的论文(精选8篇)

中学数学教学与育人的论文 第1篇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论文

【摘 要】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公寓的物业化管理,也随之出现了有学校管理的、也有学生公寓的建设者——开发商管理、还有完全委托给社会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等多种多样的服务管理模式和形式。本文主要根据这些特点,就展现学生公寓育人的作用。在明确了什么是管理,什么是服务,管理与服务的管理以及什么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怎样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关键词】管理服务育人

一、管理与服务

1.什么是管理

许多管理学家,针对各自所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地域职位,在自己的理论体系中,站在自认为科学的、合理的角度上,对“管理”这个概念,都有过系统、详实的论述和概括。在现实社会中,许多从事管理工作的厂长、总经理或经理,在自己的岗位上,也不乏取得成功经验的管理理论、思想和方法。但赋予“管理”明确定义的,即:是什么对(与)什么的关系的,即便是在泰勒、法约尔和杜拉客这些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和大师”的魔笔下也没有。或许是西方理论思想与东方理论思想差异的原因,亦或是管理本身是一个抽象、复杂、广泛、类多、型异的因素。然而,他们却对“管理是什么”?给予了不同形式的说明。

泰勒在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中指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泰勒和法约尔的观点,只是说明了管理活动的过程,而并没有回答其结果。随着管理学发展的深入和管理理论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研究管理学的理论家,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对管理是什么,给出了不同的结果。朱则荣在他的管理是什么的一节中,是这样说的:“管理是对一个活动过程进行组织,让行动变得更有效、成本变得更低,并让结果更加令人满意”。这一定义,从其活动的过程和目标上理解,比较形象地对“管理”做出了解释。但从内容上看,又似乎过于单纯,而显得不够完美。学者王国锋先生,把“管理”从字面上,站在社会学和哲学的角度上,进行了认真的解剖分析之后,对管理给出了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他说:管理是指“客体通过主体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的一种活动”。这一定义,从表面上看,似乎显得抽象了一些。但内容上,他却比较深入和客观地反映了“管理”这个广泛的活动作用。管理在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2.什么是服务

“服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已经经常可以感受、感觉或享受得到了。这是因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要求和愿望也越来越高、越来月多的因素,也是当今各行各业都在提倡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的因素。对于什么是“服务”或“服务”是什么,许多人都能从其形式上说出个一、二、三来。但要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却没有。许多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也在不断地谈及这个概念。因为在所有书山书海中都没有找到。各种“管理”类的书比比皆是,而问及服务类的书却没有。这是因为,“服务”它不是单纯的,它是与管理紧密相连的,它是管理的一种形式,是管理活动的衍生行为。

在辞典里,“服”,即“服从”、“听从”;“务”,即“活动”、“劳动”、“劳作”。服务是指为了集体或别人的利益的工作。从词义上看“集体”“利益”“工作”,这一解释或定义是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服务”的意识的。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产物,现代社会环境中,随着大量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出现,“服务”已不在是“集体或他人的利益的反映了”。大到生产建设加工企业,小到小商小贩的热情招呼与上门等,这些已不是社会什么特定的产物。而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要求。一个概念的出现或意识的反映,应该是社会某一现象的反映。根据这些基本特征,服务实际就是“一种为了达到或满足他人的需求或意愿的行为活动”。

3.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管理是目标形式的活动要求,它的过程目的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实施时,这个目标尽管有反复的因素存在,但原则方向不会变。而服务是目的形式的活动要求,它的过程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管理的过程是组织、计划、控制的过程,它可以有多个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制度的约束机制上的;因此,管理具有约束性。而服务只有一个目的,它是建立在自觉、自发、自愿基础上的,具有自觉性;其活动内容和形式,就是管理过程活动的反映。管理不仅要牺牲自己,还要牺牲他人;而服务只是牺牲自己。管理与服务是相辅相成的,是绝对统一的,他们不存在矛盾。服务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

二、什么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古典管理科学家泰勒说“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从这个意义上告诉我们:管理活动是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就已经存在了的。我们知道,在文明社会以前的人类,基本是以群落、部族乃至于家族为生存单位的,这个时候没有国家、没有工业企业,自然也就没有经营管理。这个时代的人类生活是以头领为组织和分工的,这个头带领的这个群体,不仅是要管理好这个群体,更主要的是要为这个群体服务的。这个以头领为组织的生活形式,就是一种服务管理形式,这种服务管理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目标,却具有某种目的性。这种目的性的所有过程活动,就是一种机械性的“育人”形式,这个育人很简单,就是“服从”或“听从”。人类社会经过上千年演变和发展过程之后,进入今天这个高度发达和文明的时代,“管理”已经是一个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十分重要的活动形式了。大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小到城市、集体单位、家庭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次。一个领域、一方领土的安稳与否,就反映了这方领导的管理思想和服务意识;一个集体、一个单位、一个家庭的平安与和谐,就反映了这个单位、集体和家庭的人文意识。这些都是“无形”的“育人”形式的催化剂。

1985年,我在“谈士兵的管理”时,就提出和认为:“管理是一们科学,管理是一们艺术”。科学理论的形成,实际上就是通过自己对事物现象的发现和领悟而产生的。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艺术?在其他领域早有学者专家定论。但在管理科学里面我们认为就是:在领导或管理者大脑里运行并制作的组织、计划、方案,通过实施后达到了预期目的的就是科学。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所有参与人员或实施者都十分踊跃和乐意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就是艺术。一个底层军官,要使手下100多个士兵服从、听从很容易;要使100多个士兵个个都遵从、信服,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军队就是一部高端机器,它集中了人类制造的最尖端电子科技内容。要想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作为使用(管理)者,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和精心地维护他。士兵是人,人是任何高端机器所不能取代的。一个人一个思维,一个人一个思想。当每一个士兵都能紧紧围绕在一个军官身边,感觉需要你、离不开你、甚至于绝大多数认为没有你不行,就是管理科学和艺术在这个军官身上的体现。返回来,一个管理者将自己各次工作计划方案通报和安排给下属,每次都得了到绝大多数员工愉快执行并取得了理想效果,且皆大欢喜的欢欣鼓舞之时,就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表面看起来,这个过程似乎很简单。但他在考虑这件事情的同时,必定首先考虑了人的因素,然后才是质量目标和效果。正如赫胥黎所说:“只要我们具有能够改善事物的能力,我们的首要职责就是利用它并训练我们的全部智慧和能力,来为我们人类至高无上的事业服务”。

三、怎样才能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便进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时期。他们以为在大学,除了离开父母以外,还会像中学一样,有班主任老师的直接管理、认真指导、亲切关怀和照顾;殊不知,一切问题和矛盾都需要自己来处理和解决。他们还会以为,在大学里跟中学一样有饱满的课程和作业时间,殊不知,大多数时间都由自己安排和控制。面对这一问题,他们不知道怎么办?

大学,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发源地,同时,也是社会文明与发展的发源地。而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并不多,所学的知识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大多数时间都滞留在学生公寓(宿舍)或在公寓——校舍——食堂的时空里。我们都清楚,教书育人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作为大学校园管理的一个部门——学生公寓服务管理中心,怎样才能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呢?

1.领导要重视

学生宿舍的服务管理,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社会责任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高校学生公寓中,出现偷盗、人身伤害、火灾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屡见不鲜,服务管理形式并不乐观。但让人欣慰的是,这些问题已经不断引起了各高校领导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应该说,现在重视还不晚还来得及。但光是学校领导重视还不够,更主要的是其他相关部门的领导都要重视,要把学生宿舍的服务管理当着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宿舍也是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育人场所,不要让这些基本的教育内容出现空白。因此,领导要重视,要关心学生宿舍的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领导重视,要关心学生宿舍服务管理部门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效果。

与此同时,学生宿舍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更要重视,要把握好相应的政策,要认真领会学校领导、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的意图。不仅在思想上要重视,在行动上、行为方法上都要重视。要抓好员工队伍建设;要深入实际,注意监督、检查,要把握好重点;要把做好学生宿舍服务管理工作,当作一项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

2.要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服务管理运行机制

现在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部门,有的归属于学生系统、有的归属于后勤系统;而有的学校则干脆把学生公寓,交由地方物业管理机构来管理。学生宿舍服务管理部门,不论归属于哪个系统,都是为学生服务,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服务。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运行管理机制。这套机制,首先是要完善学生宿舍的服务管理制度,以作为学生宿舍服务管理的基本依据。在建立和完善各类制度时,不能单纯的考虑在控制、约束和限制的意识上。学校毕竟是一个单位,而不是一个国家。所有制度的建立,必须考虑人性化的原则,即教育、引导、说明的原则。以充分体现育人的思想。其次,要有一套好的协调机制;学生宿舍的服务管理,不单是学生宿舍服务管理部门的事情。学校相关部门都有权利和义务,都应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配合。一旦出现问题,凡是相关部门都不应该推卸,都要有主人翁的思想和意识。三是要有一套好的信息沟通机制(这里的信息不单是通信),要对各类信息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不能只听信单方面的意识或意见,要保持纵向和横向的联系,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和可心度。四是要坚持教育和处分想结合。对违犯原则或造成影响较坏的,给予处分时,要掌握好处分的形式和效果。对于处分对象,要给予跟踪查返,以达到处分是为了教育的目的。该批评教育的,要及时地批评教育。(对于大学生宿舍交由地方物业管理的形式,这里不加评说)。

3.要培养一支有素质的服务管理队伍

员工队伍的思想政策素质和品行素质,是学生宿舍服务管理的关键。现在各高校在学生宿舍中从事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上或绝大多数是社会聘用员工。这些员工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很多问题和矛盾不能从多方面去理解和分析。因此,要加强对他(她)们的培养教育和疏导。一是学校和相关部门要尽量或最大限度地给这些员工创造学习、培养和锻炼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策意识、思维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学生宿舍管理部门自身,要加强教育和引导,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讲授一些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告诉他(她)们要敢于承受来自学生当中的各种压力、阻力和抵制力。三是员工队伍要自身加强学习,要关心国家尤其是有关大学教育管理方面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意识。要善于观察分析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要多问多请教。四是要树立良好的品性行为;在执行上级指示和落实规章制度上,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语言、行为方面要以身示教。要事事处处表现出,我们既是服务员、也是监督员,还是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

4.要牢固树立集体意识和国家意识

集体主义思想,是人们工作事业的一个基本条件和首要前提。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从事学生宿舍服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人,都要牢固树立集体思想、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学生宿舍的工作,决不是监督、约束的问题,它的责任重于泰山。学生宿舍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以学校的意识为基准点,以学校的稳定与发展为出发点。站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上,扎扎实实地开展每一项工作。从上到下都不能也不应该有过度意识、短暂意识和临时意识。要深刻认识到学生宿舍的安稳,关系到学校的安稳,关系到一个区域的安稳。

5.要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工作作风是指一个人在执行上级指示,完成工作任务的效率。员工的工作作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这里的作风不仅仅是时间观念问题,而主要是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的问题。在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展示自己良好的精神风貌。要做到:检查督促及时到位;发现问题及时准确;反映问题及时可靠;解决问题及时有效。在个体形式上,着装形象要得体;语言行为要文明;在服务管理的整个工作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团结、紧张、严肃、活拨”的氛围,要让学生感觉到,在学生宿舍生活期间,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6.要关心理解学生

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同形式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在开展工作时,也难免不会遇到学生这样、那样的情绪。一个人一个思想,一个人一个观念。我们的管理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开展服务工作。对待问题要热心、对待困难要关心、对待意见要用心、对待情绪要细心、对待病人要有爱心。要把学生当着自己的亲人来看待,要把学生当着自己的孩子来对待。苏霍姆林斯基说:“成熟的和真正的公民意识;就把为社会服务看作一个人最主要的美德。”

育人是一个十分复杂、烦琐、具体的过程,它不象搞科学研究那么单纯,不行可以重来。而育人不行,没有重复的机会。管理是一们科学,是一个活动,是一种思想;而服务是一们艺术、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一种智慧。如果说一个企业的管理与服务是为了促经济、促效益;那么,学生宿舍的管理和服务,就是为了促稳定、促人的健康成长。管理和服务就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只有将科学和艺术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泰勒著,韩放编译.科学管理原理.

[2]法约尔著,李永先编译.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3]王国锋.什么是管理.

[4]林昊.不要相信管理.

中学数学教学与育人的论文 第2篇

无论小学语文教学还是中学语文教学,都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篇章结构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思想情感,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既要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是目前新课程改革和语文教育工作者继续探讨和研究的新问题。

1.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

汉语可以说是最精确、最完整、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每一个文字的笔划工整来不得半点虚伪,每一个词语都有自己所代表的事物及作用和价值。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不懂得自己民族的语言哪能知道它的精美;不知道它的精美哪能了解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深和源远流长。语文教学要使每一个学生懂得学习语文知识和它的`基本技能在社会各种交际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深切地了解到祖国语言的精深渊博,懂得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语文这门学科及在建设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作用。通过教学,不但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自觉地调动起来,而且通过教学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民族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中国的汉字是方块字,既方又正,如高、嵩、阳、强等。每一个文字,除了各有自身所代表的意义外,同时又是一幅幅结构整齐的优美图画。学生书写工整,使汉字方正美观。在教学中教学生会流利运用,教会学生如何的热爱。热爱本民族的语言本身就是热爱祖国。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懂得了它的作用和价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2.通过不同体裁的优秀作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材不但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宝库,而且是教育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及学生良好个性形成的最有直接价值性的好资料,是陶冶学生思想感情的好工具。如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写的是长征途中以一个不知名的红军战士在过草地时,用生命保护了七根火柴的故事。在这篇文章中,除了学习关键词和重点片断及结构安排以外,要让每一个学生深深地去感受,自然而然地把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与无名战士用生命保护七根火柴的伟大壮举联系起来,使学生既敬仰无名战士的伟大精神,又珍惜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明确了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文化知识。

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和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学习语文的热情。

《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文言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文言基本常识和古文字词所具有的现代意义,又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这篇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所含有的深刻道理。扁鹊三次进见劝说蔡桓公就医,蔡桓公不听从劝告,最后死亡。 从扁鹊的职业角度去看,学生可以感受到他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同时也了解到蔡桓公不听劝告而死亡的原因。在学生的意识中,必然产生对扁鹊的敬重和对蔡桓公讳疾忌医死亡而有所醒悟。在本文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从蔡桓公的讳疾忌医联想到自己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和帮助,不但培养了学生爱憎分明的感情,使他们懂得了如何才能健康成长起来的道理,而且也深深懂得别人的善意批评和帮助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通过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体裁的优秀作品的教学,既能更好地让学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又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语文教学的本身就有两大特点:

其一,就是把前人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了解和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更好地建设新生活。

其二,就是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运用前人的好的思想、好的品质去培养学生的好思想、好品质,建立良好的个性。

语文课本上所选的文章和诗词曲,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名作,这些名篇名作都是不同时代的作者的知识、思想和感情的精华,也是作者通过不同的人生经历所总结出来的具有哲理性的、富有思想情感和教育意义的精髓。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学数学教学与育人的论文 第3篇

笔者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多年, 深知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它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方面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而且还担负着母语传承与发展的责任, 起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作用, 意义非常重大, 因此笔者不避学识浅陋, 于语文教学之间, 坚持做些“育人”工作, 比如:笔者在教学《爱莲说》的时候, 一方面教会了本课相关的语文知识, 同时也更注重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 教育学生要做“莲花”一样的人, 并深化开去, 让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这样既教了书, 也育了人, 不亦乐乎?这样, 教师虽然辛苦, 但自觉其乐融融。总结自己教书育人的体会, 可谓三句话:一曰意义重大;二曰难度不小;三曰乐趣无穷。

一、意义重大

人民、国家对我们委以重任, 家长寄语殷切希望, 学生本人更是翘首以待, 希望我们把他们送上理想的人生之道, 成为有用的人才, 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我们恐怕并非只教一点书, 作为语文老师, 如果只传授了学生对汉字怎么认, 怎么读, 怎么写, 怎么说就可以了事了的话, 还要好好育人干吗?试想, 如果我们只注重了教书, 把学生培养成了一个个非常出色的人才, 成为了演讲家, 成为了作家, 成为了科学家等等, 但如果没有很好的育人, 没有注重思想道德的培养, 使得他们违法乱纪、坑蒙拐骗、损人利己、坏事做绝, 人心丧尽, 与其这样, 我们还倒不如当初的既不教书, 也不育人, 至少他还没有多大的能力, 一个文盲对人民、对社会的破坏有多大呢?至少少得多吧?!语文老师在这方面的作用相当巨大, 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二、难度不小

教书育人工作之不易, 教好书本来就不易, 尤其是语文教学, 内容包罗万象, 上到天, 下到地, 中间还包括有空气, 学无定法, 考试灵活, 课堂知识课外考, 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极高, 初中阶段, 基本上说, 除了文言文, 古诗词以外, 高中阶段甚至连文言文都没有用处了, 只剩下可怜巴巴的一两句古诗词了, 语文教材基本没有多少用处了, 所以有些学生说语文学也可, 不学也可, 影响不大, 听起来很有道理, 其实不然, 语文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年累月逐步积累的过程, 今天学一点, 进步一点, 表面上看不出来, 时间长了, 语文的知识和素养就有了巨大的提高;反之, 今天不重视, 明天不重视, 时间长了, 语文知识积淀和素养急速退化, 想提也提不起来了, 由此可见, 语文教学的作用不可小觑, 它不仅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还起着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更起着培育建设人才的功效, 不然为何今年有些地方的高考语文总分提高到了180分呢, 这不无道理!由此可见, 人们对语文教学不仅有认识上的误区, 还有本身的局限特点, 更有严峻的形势, 这就造成了对语文教学弱化, 如果再要做好育人那就更难了。况且现在留守儿童多, 代沟深, 孩子小, 时间紧, 课程多, 尤其是面对现在复杂多变的形势, 以及学生丰富的知识面和信息量, 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 学习教育艺术, 以提高自身的修养, 适应学生的需要, 就已是一件颇费心的事了, 同时还有90后、00后的小孩大多属于独生子女, 自主意识强, 缺乏关爱别人,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叛逆性强, 网上一族, 言行天马行空, 教管难度极大等等。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啊!教书育人的确不易!

三、乐趣无穷

教书育人虽苦, 但苦中有乐。其乐有三:教书育人如有成效可享受到果农摘果、园丁赏花时的快乐, 尤其是当学生成绩优异, 作文竞赛, 演讲比赛, 中高考满分作文等等佳讯传来时, 作为语文老师来说, 不能不感到欣慰, 这是其一;作为语文学科, 老师以自己的丰富学识、高尚的品格和诚挚的育人之心吸取众多的纯真少年相伴, 传授着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积淀, 当我们把这些积淀浇灌在下一代身上的时候, 便可享受到一种“文明的复兴”和“青春作伴”的欢乐。无论你脸上的皱纹日渐增多, 或两鬓染霜, 但心灵却可保美好之青春, 难道这不是语文老师的骄傲吗?这是其二;“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大特点, 笔者认为此话也适用于师生之间。老师之良苦用心若为学生所理解, 并在学生身上结出成才之果, 当学生成为了一位作家, 成为了一位演讲家……作为语文老师, 那么即使是“红烛”燃尽, 也会倍感欣慰的。

参考文献

中学数学教学与育人的论文 第4篇

一、中学美术教育的功能

1.美术课的美育作用

在中职学校的美术教学中,美术课作为一门基础课,是实施学生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措施。中职学校美术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通过视觉形象美的感受和描摹,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从而激发同学们向往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培养良好品质

美育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素养,提升同学们的美术欣赏能力,让大家发自内心地展开艺术欣赏,感悟和体味艺术的内涵与美观;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积极、健康的审美能力。这样就可以让同学们自觉抵御不健康画刊和视频的影响。学生一旦产生这种艺术审美的免疫力,净化和提升审美情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教师引导同学们在美术课堂中生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以及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完善人格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3.培养创新精神

中学美术教学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也就是在美术教育中,要考虑到学生日后职业发展的问题,要给学生提供就业的美术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技术意识。这是中学美术教学一项重要的功能,给学生提供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为学生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色彩、线条、形体、结构和空间等绘画语言进行表达和描摹,生成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与此同时,这种技术性活动性质的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个性的美术意识和创作能力。个性和创新精神同等重要,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和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受到个性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成为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

二、中学美术教學实践探索

1.适时开放课堂,强化教学实践

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欣赏水平,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艺术及艺术家的魅力。在对大师及大师画作的瞻仰中,提升审美能力,提升艺术欣赏品味。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和美术创作的积极性。在开放的教学形式中,在特殊的美术课堂上,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更高,学习效果会更好、学习能力会更强。

如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可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进行参观。在美术大师的作品中感受美术的魅力,进行美术艺术洗礼、享受美,亲临大师的画作,领略优秀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这样的参观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型的美术课堂,提供给了一个特殊的学习研究环境。尤其在中国画的教学及欣赏中,更需要学生面对原作去感受,体会画家那种“力透纸背”的雄厚的美术功力,感受画作的美感。参观中,利用这种开放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对雕塑、建筑、园林等立体性较强的作品进行近距离的艺术感受。因此,中学学校的美术教学应该把这一教学形式作为一种趋势去实践和发展,形成中学美术教育的特色。

2.开展多样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从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角度,从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和创作精神的目的出发,多种方式和多种形式开展美术教学,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出发,设计和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美术素质,是教师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比如:组织学生学习美学、艺术史、艺术哲学、中外古典文学、中外各种风格的音乐、现当代艺术、艺术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尤其是中学生都没有一个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优异的成绩,基本是高中升学剩下的差等生,因此,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件很难但是意义重大的事情。开展多样化的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和自觉地学习美术技能。

3.加强课堂方面的操作性

中学美术教学也和其他学校的美术教学一样,强调静观、体验、操作等三项基本功。对于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在学生充分观赏和感悟后,还有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管怎么讲解,没有实践的支持,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不可能提高。学生在自己亲身体验后,再理解教师的讲解就很容易接受和收到效果了。临摹是美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临摹结束后,把自己的作品和大师的作品进行比较,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和提意见,学生对学习内容就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中学美术教学育人功能与实践突破的探索与研究。总之,美术教育是注重实践和技能的教育,它肩负着育人的使命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责任。在教学实践中,当我们面对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和文化基础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与改进。我们只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针,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活动,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和描摹技能,形成创新和个性化的美术创作意识,最终实现中学美术教学的功能。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教学的论文 第5篇

近些年,关于教育、教育制度,我们听到的、经历的很多。教育,本来是对人而言的,并且是多人进行的。如果不把美好人性的塑造作为教育的目标,那又能做什么呢?从较低层次看,是培养合格的公民;从较高层次看,是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是为了人性的完善,是创造幸福的人,并由此使社会获得真正的幸福。试想,如果还像用“写检查”这类过去常用的政治思想斗争的方法来处置学生,用体罚来逼学生就范,用“门门功课优秀”的要求去阻碍学生发展自身的特长,用“听话”就是好学生去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不能使学生美好的人性得到陶冶和滋润,相反只会使他们的身心发展遭受抑制。

世界因人而美丽,教育因学生的存在而有意义。教育因为有了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充满灵气,没有了“人”就没有了“灵”,就是“死亡”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应该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完善一个人,为人的发展而来。没有了学生,教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了。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教会创造;不是死背别人的想法,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学是交往活动,生动就是学生在动。怎样使课堂生动起来?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参与度高,课堂就充满活力,如果“满堂灌”,课堂就死气沉沉。课堂上学生自由讨论,互相争辩,课堂也会充满活力。学生动起来,课堂就生动起来了。

记得一段时间我在英语教学中,常会出现课堂秩序活跃到有些混乱的`现象,那是学生走向讲台表演课本改编的情景剧或讲滑稽故事。记得有一次学到有关篮球规则时,几名篮球爱好者争先恐后上前表演扣球、运球的动作和场上规则的手语,还用英语写出了一些大家不知道的专业术语,使课堂气氛空前的活跃,在学习到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二模块三谈论音乐一节时,学生积极性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发动学习小组的作用,使一节简单的英语课变成了一节音乐欣赏课,而自己就是主持人和导演。在这个活跃的气氛中不仅轻松地接受了新知识,同时还展示了学生积极向上、探求知识、创新思维的一面。

中学数学教学与育人的论文 第6篇

1前言

体育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教师有共同之处,都有明确的教学任务,有组织的师生双边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和指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意志品质。而体育教师虽然也传授一定的科学知识,但是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来掌握所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动中求学”,在。练中求道”而体育教师既要。塑体,又要育人”。

2体育教师对学生存在着强烈感染力

对于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体育教师所表现出的许多好行为和活动,都是他们追求和效仿的目标,由于青少年学生善模仿的特点,促成它们努力在各方面都做到和教师相象,学教师的样子。在学校这样一个社会团体中,体育教师抛头露面的机会和场合最多,从早到晚,从教室到体育馆,无不见到体育教师那健美的体魄。尉健的步伐,出色的运动能力,娴熟的运动技能,勇敢顽强,朝气蓬勃的精神,这些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性。首先是欣赏,羡慕,而后是追求,模仿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所以体育教师正好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向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学生不失时机地进行诱导和教育。

3体育教师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上有独到功夫

体育教师在广阔的领域里,通过运动竞赛,游戏等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刺激和情感的体验,可以使学生的天性暴露无疑,可以在活动交往中和竞争中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可以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倾向采取适宜的方式扬长避短,所以体育教师在塑造青少年个性方面所起到的这种独特作用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

4利用课堂常规育人

课堂常规是把体育教学中师生必须共同遵守的要,措施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贯彻课堂常规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的过程。如:课堂常规明文规定,上体育课不许穿皮,教师应该首先遵守,然后再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对遵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遵守不好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5利用教材的教育因素育人

在体育教材中,有些教材本身就有教育因素,比如游教材,体育基础知识教材,还有一些教材从它的外表,不具备思想教育的因素,但只要抓住这些教材的不同点,认真挖掘,就会发现各种教育的因素,然后将这些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去,就能很好的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中长跑教材要求学生有吃耐劳的精神,接力跑要求学生有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神,跳远教材要求学生有勇敢顽强的精神,舞蹈韵律操文明和美感等。

6用体育课的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育人

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法对学生可以进行大量的思想德教育。如:队列队行的练习,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空间知觉的基本练习,同时也是一种严格组织纪律性活动,他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履行道德义务所需要的控制能力。此教师必须把握住这个时机。严格要求”并。持之以”。又如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课后收检、送还器材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务的时机,因此教师对学生做的这些工作要提出明确要求,如:搬垫子时不许在地上拖,排球不准用脚甥,收拾器材要小心轻放等,对于主动整理场地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对不爱护公务的同学要批评教育,对故意损坏公物的要赔偿,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务的良好习惯。

7利用课终小节进行育人

中学数学教学与育人的论文 第7篇

师德为先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 社旗县太和镇中心学校 王华领 电话:*** 二0一二年六月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潍坊锦程中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实施细则(试行)

一、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5个,标准及分值如下:

1、公民道德与素养(3×12=36分)1.1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升降国旗时能肃立、脱帽、行注目礼。1.2能…

研究生支教团、西部计划志愿者工作总结 本人自20XX年8月作为某校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到阿坝州黑水县中学支教以来,遵纪守法,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时刻以《教师职业道德》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圆满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而且还协助校领导完成了黑水县中学团委的相…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

社旗县太和镇中心学校 王华领

电话:***

二0一二年六月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因此,这就要考教师了,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现代著名教育家竺可桢说过:教者,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思想品德也。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也就是说: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即:教书育人,师德为先。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雅斯贝尔斯说:“将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这种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就是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具体落实在教师职业行为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中心的一种职业。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这一职责可以更集中地概括为“教书育人”。教书也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理论和思想认识上的产物,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在以往的应试教育过程中,认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只对少数人服务。客观现实决定了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片面强调和追求升学率,必将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使基础教育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二是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追求的是片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甚至把学生当做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根本违背人才培养规律。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第一,它具有主体性。素质教育要求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把每一名学生都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加以影响,使学生整体得到发展。

第二,它具有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并非只重视所谓“尖子”学生,而忽视一般学生。

第三,它具有全面性。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

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第四,它具有长效性。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地自主发展。

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从过去仅仅看分数转变为去看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身体心理健康等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十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下„„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是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 心态,是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是一日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我幸福吗?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的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关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

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美好而积极的情感,它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教师这种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的精神,能诱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激情,并影响学生的理想、志趣、爱好和毅力,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一种默契,在感情和心理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赖的桥梁。对教师敬业精神和行为的崇敬,会使学生对教师的举止、言谈,以及内在的气质、信念、生活态度都进行自然的模仿。教师的教导会像春风一样吹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感到温暖、欢乐和幸福,从而激起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样,教师的爱作为一种外部情感因素,就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动机,转化为推动自己进步的内部动力。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

今天,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可以培养他们扎实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欲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造的本领。我愿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风尖浪头,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赢得世人的尊敬,社会的肯定,努力实现我真诚的育人理想。我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把师德放在第一位。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 社旗县太和镇中心学校 王华领 电话:*** 二0一二年六月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 社旗县太和镇中心学校 王华领 电话:*** 二0一二年六月 教书育人 师德为先“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中学数学教学与育人的论文 第8篇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就是教师通过展示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 讲述动听的历史故事, 阐述深刻精辟的哲理, 促使学生发生兴趣、燃起热情、激发联想, 在认识历史知识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在长期的学习、理解和认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丰富、净化、升华情感的教育过程。[2]

历史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情感教育优势。人类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瑰宝, 可以说, 没有一个历史现象, 包括事件、人物和名言警句不充盈、饱含着厚重的情感因素。那一次次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 一个个封建王朝的覆灭更迭, 一幕幕血雨腥风的征战厮杀, 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与命运抗争的无畏精神。那一项项彪炳史册的科学发明, 一篇篇辉煌灿烂的文学名著、艺术创作无不放射着中华民族倔强生存的智慧灵光。尤其是中国近代史上那人民革命的坎坷征程、伟大的民族圣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艰苦卓绝斗争中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悲壮事件, 都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好材料。而作为历史学科教师, 必须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两方面着手, 充分发掘、发挥历史课程的这些情感教育资源和优势, 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

一、紧贴教材内容, 采用多种方式实施情感教育

从心理学角度看, 情感分为四大类: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审美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任何学科的情感教育都不能脱离教材, 而在历史学科中, 所有情感教育因素都隐含在其知识之中, 需通过具体知识的教学去挖掘、揭示、显现。

1. 道德情感。

这是人们依社会道德准则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言行所产生的情感。它主要包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合乎民情民意的时代感;公正不阿、态度鲜明的是非感;不畏强暴、敢于仗义直言的正义感;以天下为己任, 献身社会与事业的责任感;千金一诺、关心他人和勇于助人的友谊感;救死扶伤、济贫解危的人道主义感等。[3]那些在历史长河的激浪峰巅上的弄潮儿个个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统一中国, 顺应了历史潮流, 合乎民心。中国近代康、梁等人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彰显了一个民族不断革新的精神。邓世昌抗击外敌视死如归, 关天培坚守海防血染战袍, 他们爱国爱民忠贞不渝的精神, 垂范青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青年时代,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比任何时期都更多地同道德高尚的言行的追求结合在一起。”[4]所以, 对这些人物的事迹的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2. 理智情感。

是指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是人获得知识或追求真理方面的意识能否得到满足的情感。它和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对真理的追求相联系。[5]它包括下列内容:勤于学习, 大胆探索, 刻意追求, 勇于攀登的精神;意志坚定, 顽强拼搏, 不屈不挠, 不断进取的精神;维护正义, 信奉真理, 敢于斗争, 绝不妥协的精神;实事求是, 出以公心, 在事实面前勇于承认错误和修正错误的精神;矢志忠诚于事业, 绝不半途而废的精神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历史知识, 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学史明智”的道理。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处处都奔涌着这些理智情感教育因素的浪花。如司马迁受腐刑之后, 忍辱负重地写就史学巨作《史记》, 曹雪芹在贫病和饥寒中创作《红楼梦》, 李时珍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 用27个春秋撰写了《本草纲目》, 马克思在饥寒交困中写下《资本论》。这些史实, 是培养学生矢志忠于事业, 顽强战胜困难的好教材。

3. 审美情感。

是指对事物美的体会, 是人在欣赏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时产生的倾向性体验。“我一千次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 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富有诗意的创造开始于美的幻想, 美使知觉更加敏锐, 唤醒创造性的思维。”[6]屈原辞赋脍炙人口, 李杜诗篇百代吐芳, 晋代书法笔走龙蛇, 唐宋绘画独树一帜。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中华文化宝库, 运用这些瑰宝, 引导学生去欣赏、去感受, 在欣赏、感受中净化灵魂, 升华情感。

4. 爱国主义情感。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的感情。”[7]它具有深远的历史性和浓厚的民族性。爱国主义情感主要包括:当祖国危难之际, 敢于挺身而出, 保土安民, 奋起抵抗,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英雄气概;为维护祖国统一和尊严、民族团结与和睦, 勇挑重担, 不辱使命的高风亮节;为国争光, 造福于民, 生命不息, 追求不止, 勇攀高峰的志向;为建设祖国, 舍家报国, 无私奉献, 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等。教材中每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都是我们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 只要教师能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情感教育的内容去启迪学生, 对学生学好历史学科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深刻思考教学, 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要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 把非情感信息转变为情感信息, 不仅要发掘教材, 还要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 创设教学情境。

俗话说, 触景生情。如果能创造出好的环境、气氛, 学生便如身临其境, 触“境”生情, 受到陶冶。历史情境教学就是以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学中可设的情境有三。 (1) 实物情境:包括遗骨、遗址、工具、文字、货币、艺术品、图片等, 甚者可以把学生带到重要的历史遗迹或历史遗址等实地进行教学。笔者在讲抗日战争“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时就曾经利用过石家庄的地名。例如:现在的“中华大街”抗日战争时期取“日本”“中华”之合称叫“日华大街”。学生每天都走过的路上就有着历史, 就是对学生的无形教育。 (2) 历史情境的展现。创设历史情境, 让学生摸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 使其置身于历史情境, 与历史人物同呼吸, 共命运, 从而, 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有位教师在讲授《宋元时期的社会生活》一课时, 引导学生在教室的墙上贴上春联、年画, 桌上摆上了春卷、月饼、烟花爆竹, 从而再现了当时的民间风俗, 让师生置身其中, 边讲边活动, 情境一体、生动逼真, 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宋元时期的社会生活。 (3) 表演情境。让学生来扮演课本上不同的历史人物, 使其产生切身体会。如“诸子百家”一课, 可由学生扮演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孙武和孙膑七个人物, 围绕着“是否要进行社会变革”进行辩论。

2. 以切身情感感染学生。

情感有感染性, 而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巨大魅力。一个好的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的仪表、语言、声调, 都能使学生产生情感。 (1) 教师用自身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诱发学生的情感。有位教师在讲授“班超经营西域”这一内容时, 教师满怀激情地说道:“同学们, 想当年, 班超投笔从戎, 离开繁荣的京城, 抛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 在遥远的西域奋斗了30多年, 直到70岁才回到京城, 不久就与世长辞了。班超的英雄事迹, 西域人民、中原人民乃至全中华民族都不会忘记。” (2) 更为关键的是选择恰当的“启情点”。启情点即能启动学生情感的历史事实。选择恰当的“启情点”既是创设良好情境氛围的前提, 还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现的核心。例如, 讲近代屈辱史, 可借民族英雄邓世昌视死如归的形象为启情点。 (3) 移情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 以参与者的身份讲授历史, 易使学生为之动容, 从而产生移情作用。通过移情, 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熏陶, 从而在历史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沟通他们与历史人物的情感交流。

此外, 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对教学也起着推波助澜作用。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就是指教师要爱学生, 把学生真正摆在“人”的主体地位上, 尊重其人格, 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师生间建立起这种平等合作、亲密真诚的关系, 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 学生才会因爱戴尊重教师而学好历史课。

可见, 掌握情感教育,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 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富情于史、寓情于理的教学,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也是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情感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们历史教师必须不断持之以恒地认真、努力提高教学素养, 在知识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 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情感高尚、丰富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合格公民。

摘要: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功能。要将情感教育真正落在实处, 就要从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两方面入手。这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保证。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落实,情感教育,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燕国材.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C].中国当代教育思潮, 三联书店, 1991年版:367.

[2]施和金, 朱昌颐.历史教育学新编[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129.

[3]林崇德.青少年品德特点及道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1990, (1) :18.

[4]苏霍姆林斯基.学生的精神世界[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年版:202.

[5]叶一舵.心理学教程[M].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237.

[6] (苏) 苏霍姆林斯基著, 王家驹等译.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4年版:52.

上一篇:电力电子技术结课报告下一篇:专业英语土地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