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教师成长

2024-08-27

新高考教师成长(精选8篇)

新高考教师成长 第1篇

2018新高考教师培训心得总结

2018年8月29日,我听了蒋春生和姚跃涌两位专家的讲座,收获良多。以下是我的培训心得总结。

1、高考改革使教学发生新变化

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下中,“走班制”与分层教学已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统一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分层教学,以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走班制”的实施在空间和时间上造成了班主任教师与班级学生的“分离”,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做好教学追踪,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

不同于当前的固定班,“走班制”要求教师进一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好自身教学个性与学生个性的结合点,充分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弥补学生知识缺陷、延伸学生知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能力。

2、高考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高考制度的改变,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班级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高考制度,教师现有素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丰富、加强、改进:(1)教学理念要改变

新的高考制度打破了唯分数论高下的高考录取机制,取消文理分科,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应试教育模式走出来,要从单一的关注分数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教师的学习与实践磨练,突破旧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以不同视角广泛地解读课程,将原有从既定知识的展开到既定知识的总结的教学思路,变为知识的各种生成、联系及拓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2)教学方式要改变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理论,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建构学习共同体。要形成以教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充当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充分挖掘整合网络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新课程。在可能的条件下,教师要多组织协作学习并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教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学科的价值,强化应用意识,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走进课堂。(3)班级管理要改变

“走班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与“育”的分离,班级管理难以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教育环境下,班主任教师需通过引领学生参与班规修订,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从实际出发,积极探求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关注班级网络平台建设,可结合网络平台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完备的考核、评价制度,实现教师实时追踪,通过线上与线下互动增加与学生的相处时间。

除此之外,新高考方案赋予了学生前所未有的选择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选择、规划人生。教师的角色担当不再是简单的胜任学科教学工作,还要胜任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教师应该丰富职业生涯教育知识与实践经验,提升学生选择考试科目和报考专业的生涯规划指导能力,助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并结合自身所长尽早学会自我选择、自我规划,安排好高中阶段所有学业进程,做学生高考这个关键渡口的“摆渡人”。

3、结合我校实际,为了迎接明年开始的新高考改革的全面实施,我认为:(1)学校应该尽快成立新高考改革领导小组,在进一步加强深入学习的同时,根据省、市教研室的指导意见,制定我校新高考改革拟行方案。并请专家进行指导修改,交全体老师讨论、学习。以此强化新高考改革理念,明确改革方向,统一思想,做到心中有数。

(2)要有计划的地强对教师的培训。对于明年高一的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尽可能多创造交流、学习的机会。此外,加强班主任培训,因为走班后对学生的管理是重中之重。新高考改革实施的第一年,首先是实现平稳过度,积累经验,学生稳定是前提。

新高考教师成长 第2篇

本次会议在姜堰市第二高级中学举行,来自泰州市的40多所高中的300多名数学教师齐聚一堂,聆听了由南京市教育局著名的宁连华教授以及泰州教研室主任石志群的精彩演讲。会议围绕近几年江苏高考数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目标明确,内容详实,会场气氛热烈。

上午由宁连华教授主讲,他把20XX年至20XX年江苏高考中,填空题,大题,甚至理科附加题每一项的全省平均分,都统计下来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总结出一般的规律。08至全省均分分别为88.01、97.27、83.12、90.8、80.31,理科附加题均分分别为22.31、24.16、28.14、25.55、20.11,由这样的数据可以猜想20XX年江苏高考整体题型会没有大的改变,但是在难度上会有所降低,尤其是三角函数题以及立体几何题,不会像今年的高考让考生在做一二两个大题时就会受卡,所以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训练学生的解题规范化。另外宁教授还指出高考其实是一个短时间的竞争,要求我们平时教学要尽量的拓宽学生的思路,对于每个题目要尽量采用最简单最快捷的做法,这样可以大大的节约时间。毕竟高考只有两个半小时的时间,短时间内如果不能找到最优的解法,很有可能做不出来,即使做出来了,也会影响其他题目的解答时间。最后他还强调每年高考压轴题是解析几何,而解几的运算量很大,如果学生的运算功夫不过关,分数是不会高的。所以平时遇到比较复杂的运算,最好是教师要计算给他们看,让学生能对复杂的计算有信心,不会遇到就有害怕的感觉。

下午是石志群主任的演讲,他指出我们平时教学训练学生的正常思维能力,还要给学生总结一些常见题型的解题套路,毕竟考场上时间有限,如果每一题都要讲究思维,那时间肯定来不及了。还要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以及规范能力,讲解题目时要共同分析题目主要想考察什么知识点,揣测出题者的意图。他还指出理科附加题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不等式选讲》,《平面几何选讲》给学生讲一下,这样学生在四选二上选择的空间就大了,得分的概率也就大了。

新高考教师成长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考,命题

2014年浙江作为这次全国高考改革的试点省份,给信息技术科目带来了很好的发展,作为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期待机会的同时也倍感压力。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学科的重要性日益体现。2015年12月11日,奥巴马在白宫签署名为“让每个学生取得成功”的新法案,核心内容中包括要求正式将计算机科学作为中小学必修科目,并把计算机科学视为如同数学、英语同等重要的学科,在美国国内广泛推行。

奉化中学作为省一级重点学校,2014级学生选择技术(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作为其中一门高考科目的人数为85名,占到总人数的17%,第一次高考时间选择了2016年四月份。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笔者接到了市教研员的命题任务,为市信息技术统考命题,在这次具体实践过程中,对教师命题有了点粗浅的想法和个人体会。

1 参照样本把握命题方向

命题过程中第一步做的事情就是分析2015年十月份的第一次信息技术高考卷,无疑这是最好的对照样本,对里面的试题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提炼,并对每道题目的难度进行下评估。对于命题经验并不丰富的自己,依葫芦画瓢也不妨是一种速成的好方法。先以12道选择题为分析对象,同时也确定自己模拟的两套选择题选择哪些考点,并制作出如下对照表:

有了命题依据,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具体的题目了。在命题过程中,结合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练习情况,无疑是最可靠的,来自第一线的反馈也是最可贵的。平时对各个知识点学生最容易出错、最容易混淆的地方做好记载,同时作为之后考查的重点。之前的会考题目和如今的高考题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不仅新题型很多,且处处设陷阱,让人防不慎防,没有扎实的基础,很难取得高分。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掌握的知识也是急速增多,学生除了课本知识,接触互联网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也是必需的。

2 思维导图拓展命题视野

在一次省高中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有幸获得了陈英才老师制作的信息技术各个模块的思维导图,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对我这次的命题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有了众观全局的视野,思考的问题也就更加全面细致,如VB的思维导图:

Thinking Map有点类似我们中国人说的提纲,但是它形式更多样,用途更广泛。更加确切地说,思维导图是用来进行建构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可视化工具。不但是老师,而且学生如能在生活中学习中持续锻炼使用思维导图帮助他们梳理思路,甚至是解决问题,我们相信一直坚持制作下来,将会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提高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以后想问题的时候不仅思路清晰了不少,还能够从不同角度出发全面考虑问题所在。

3 设置梯度储备命题题库

在这次命题过程中,反复修改是毋庸置疑的,例如对选择题难度的把握,一个题目修改了好多次,有些是提高难度,有些是降低难度,这样一来突然有了想法,就是把原来的题目和修改的几稿题目都可以保存下来,放入自己的试题题库中,为以后不同的考试命题做准备,毫不浪费。如对八进制加法的反复修改得出三个梯度的选择题,它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题干,但有三套难度不同的选择支。

题目一:已知某进制数的等式“36+44=10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进制加法B.八进制加法C.十六进制加法

D.无法确定

分析:本题属容易题,学生只要发现“逢八进一”的规则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题目二:已知某进制数的等式“36+44=10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等式不成立

B.该等式为八进制数加法,结果转换为十进制数为66

C.该等式为八进制数加法,结果转换为十进制数为82

D.该等式为十六进制数加法,结果转换为十进制数为258

分析:本题属稍难题,学生不但要明确几进制加法,还需要转换为十进制才能得出结果。但是选择支里已经出现提示,三种进制,不难得出是八进制,也就是缩小了选择范围,只要在B和C二者取一即可,相对于第一种选择支难度增加了一点。

题目三:已知某进制数的等式“36+44=102”,转换为十进制数的结果是()

A.66B.88C.102 D.112

分析:本题属较难题,直接让学生选择答案,没有给予其他提示,选择的范围A、B、C、D都有可能,较上两题难度增加不少。

4 收集反馈提高命题质量

学生考试结果的数据反馈,是检验试题优劣、难度深浅、区分度高低的最好途径,每次总结反思,会使你的命题质量不断提高。就这次命题而言,在考试前教研员的审题反馈就是结合实际不够,命题有点太直接,让学生没有体会到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作用,所以说同样的一个知识点考核,不同的题干描述会有很大差异,所以自己继续努力,不断磨炼吧!

参考文献

[1]欧阳芬.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试卷编制、分析、讲评技能指导[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

新高考教师成长 第4篇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 高中地理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66-01

目前,高考制度仍然被认为是新课程改革不能取得完全成功的罪魁祸首。然而由于历史、国情等原因,高考被认为是现阶段最公平的选拔人才手段。面对高考制度改革,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朝着哪个方向更新,值得我们的热切关注。

一、新高考制度改革的内涵解析

笔者根据改革意见,归纳出以下几点:一是按照“两依据一参考”原则录取。即依据高考统考成绩和学业水平测试和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综合录取。二是文理不分科。即学生可以依据兴趣和高校的专业限定要求从六门中选择其中三门计入高考总成绩。三是学业水平测试分为合格考和等级考。学生选择的三门科目以等级赋分制计入高考成绩。四是取消本科录取批次。其他的变化还包括增加西部省份、人口大省等的录取比例、增加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录取比例、等在内的十多项新政策。

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概述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谊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根据时代的要求,社会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与时俱进。

2.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的因素包括学者意识、内生需求等。例如教师的反思能力、职业认同感、成就动机等外部因素包括专业培训和外部环境。例如,培训、高考制度、新课程改革、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等都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3.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分为自身和外界的策略。具体来说,从教师自身方面来看,一是应该加强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二是树立榜样,发挥教师激励作用。从外部因素来看,一是学校应该完善教师的培训,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档案。二是学校应该尊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高中地理教师制度建设等。

三、新高考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高考制度作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外界因素,通过影响内部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面对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现总结如下:

1.“不分文理科”对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不分文理科”要求打破原有的班级组织形式,按照学生“六选三”的选择重新组班。对于学生数量教师数量相对较少的学校,必然面临“走班制”的要求。走班后,学生的出勤、纪律、作业等难以管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增加对班级管理方面的学习。

2.“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原则对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新高考改革后,地理以等级赋分的方法计入高考成绩。这种方式会使教师及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下降,加之对学业水平测试的有效性抱有怀疑态度,使得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认同度、专业热情等下降,这样就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等有关教育部门应该完善学业水平测试,提高教师的专业认同感,专业素养。再者,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即高校可以从学生综合素质等级、特长表现情况、选修课程情况、等方面对考生提出要求。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提高开设选修课程、组织有关地理或者综合科目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例如浙江镇海中学的吴麟老师开设的“世界各国地理”的知识拓展课等。教师必须加强自我锤炼,拓展专业能力。

3.其他高考改革方案对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改革方案中,增加高等职业院校的录取比例,这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应更新升学观念,鼓励学生发展特长,注重应用型课程的开发。再者,不分本科批次的录取原则,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地理教师可以有时间、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师本资源的开发以及学生特长的培养。而地理以等级赋分造成的提分困难的形势,造成部分学生地理学习热情下降,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感染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最后,由于学考的时间和次数的规定,造成地理教师不同时段的工作量失衡。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提高抗压力能力,学校要做好教师闲散时段的教学活动规划等。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新高考教师成长 第5篇

如果说,“选择”是新高考赋予学生的关键词,那么在“选择”的背后,新高考又给目前学校和教育的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高中教育资源面临空前挑战

新高考给予了考生“7选3”的选考自主权的同时,也给学校出了好几道难题。

同一门科目,一部分同学选为学业水平考试,另一部分同学选为高考科目。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门科目关注度、要求会不一样。高中学校必然得全面推行学生选课和走班教学,而这面临的第一大挑战,就是现有师资难以满足实际课程开发需求。

自主选课、走班教学,必须走向小班化,所需教师必然多于现有的教师;其次,每门学科的学生选择数量不同,各学科的老师需求量呈现不均衡状况,当学生的选择过于集中于某一学科时,这门学科的老师会明显不够,而另外学科的老师则可能出现过剩现象。

此外,学生在选课时,除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外,很可能会同时注重名师效应,集中选择某位老师,这样势必造成部分老师工作量过大的现象。

还有校长分析,学校对老师的需求还将呈现时段性落差。按新高考方案,学生大多数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最晚将于高三上半学期10月份结束,一旦结束,这些学考科目的任课老师就过于富余。而这之前的高

一、高二,部分学科老师却可能出现不足现象。尤其是新旧高考过渡期,这一矛盾将更为明显。

“除了师资外,学校硬件设施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比如教室和设备。”江山滨江高级中学校长杨之明表示。

对于这些挑战,不少校长建议,是否能尽快实现教师从学校人到系统人的转变,在县域或市域中,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对各校部分学科老师按需求进行跨校调配。此外,也有校长表示,首先要打通本校内不同年级学科老师的流通。

学校生存或将遭遇“洗牌”

采访中,不少校长和专家都认为,新高考改革方案对目前的学校来说,会有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挑战和机遇,甚至有可能对当前的学校生存状况来一轮“重新洗牌”。

衢州市教研室主任徐衍昌表示,新高考方案实施后,传统意义上的主副课不复存在,无论什么学科,学生喜欢、能学好、符合个性发展方向,是确立学科地位、教师地位的最关键因素。

“现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学科,接下来慢慢成熟以后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老师,未来还可能根据自己擅长的科目以及学校的强势科目来选学校,这就为学校的发展提出很多的要求。”有校长表示,从理论上来说,学生在学校上选择的余地将更多,而对于学校来说,目前三种不同层次的学校也将面临不同的发展状况。

一些校长认为,好的学校,学生偏科的现象要少一些,各学科发展也要均衡些,将来也会发展得更加好;处于中等的学校,可以根据发展强势学科来培养学生,找准定位,特色化发展,也有机会成为“后起之秀”;对于定位不准,特色不明显的学校,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强势学科,在这一轮的新高考改革中,比较难找到突破点,除非学生都往职业教育的方向走,否则这批学校将面临淘汰。

职业教育将迎来新的春天

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统一高考招生、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和三位一体等四种考试招生模式。多种考试招生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升学通道,特别是有效地扩大了中职学生的升学通道。从改革方案中看,不仅对中职学生的升学通道有所扩大,未来,职业教育也将迎来春天。

有专家表示,按照新高考方案,今后,分类招生将成为主渠道,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将分类招生,高职院校中也会有一些本科类的招生计划,这对中职生来说,是个广阔的升学通道,对不少普通高中里学习能力不是特别突出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更加靠谱的渠道。

在四种招生模式中,高职提前招生和单独考试招生都属于职业教育范畴,而单独考试招生只限中职生。

高职提前招生,实行考生自主报考。普通高中学生以高中学考成绩为基本依据,中职学生以全省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高校择优录取。另外,还实行“一档多投”,实现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

“‘一档多投’意味着考生的选择余地更大了。”专家表示,选择多了,考生的压力就相对减轻,而且考生可报考多所高校,如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可由考生自己选择要被哪一所学校录取。

这些举措在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升学通道的同时,也加大了中职学校的吸引力,对于普通学校和中职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都带来了动力。

新高考之选考弊端 第6篇

1.学业负担由原来的高三一年到高中两年甚至三年

表面上看,浙江新高考制度通过选考科目制度设计,将原来统一、集中的“高考”分散至高二与高三阶段。但实际上,“多次分散”考试具体到教学实践后,其复杂性远远超乎当初的预想。有的高中学校为应对2015年10月底的第一次高考选考而加强了必修模块的教学,同时又加开了生物、技术等课程,这样便导致了高二上学期特别是学考、选考之前一段时间内修习科目多、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针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9.4%的高二学 生表示自己该学期所学课程超过8门,而其中又有 65.5%的学生共修习了11门课程。原本可能是高三紧张一年,现在是三年都很紧张;原来是高三忙碌一年,现在三年都忙碌。

(我不知道大家当年高中三年是怎么过的,我记得我们高中高

一、高二的时候还是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到了高三才真正感受到高考的紧张气氛,下课出去玩的人也少了很多,但是现在,由于将高三的高考分散到了高二高三共同完成,特别是第一次选考安排在高二上学期,导致老师和学生从高一开始就很紧张,暑假时间缩短,占用假期时间补课,学生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往往需要同时学习大约十来门课程,无论对于他们的身体还是精神来说都需要承受一种很大的负担,而且学习效果又难以保证。学业负担从高三一年挪到了高中两年甚至三年。)2.高考选考科目确定草率、功利化

由于浙江新高考选考最早一次安排在高中二年级上学期,确切说来为当年10月底。因此,高考选考科目确定时间的下限,即是高一下学期结束之前,那高一学生知道该如何确定科目吗?这终究像是在一个“似乎什么还都不知道”的年龄,却要决定“人生大事”,存在“一选定终身”之弊。但如果选得太晚,学校的教学计划会受影响,学生学业负担也很重。

据了解,在某些高中校学生无法依据自身的兴趣选择高考选考科目,因为他们不得不迁就学校的现有师资力量,在某些高中,学校甚至劝导学生或者选择“全文”或者选择“全理”。(有老师透露全浙江真的完全由学生选择选考科目,校方不进行干涉的只有3所)兴趣因为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因为考试分数最大化需求而被压抑,高考的教育功能被异化。

如果某学校的考生报考的选考科目只有十几个人同时报名,那么考生只能选择走班或者更该科目,在大学其实也是一样,选课只能是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

(除了高校目标专业的必选科目要求外,影响学生确定高考选考科目的主要因素可以简化为学生兴趣与考试分数最大化。但是根据我的调查,学生和老师现在一般是哪门课能拿高分就选哪门,不会去考虑将来选学校、选专业的问题,也不去考虑学科之间的联系。当然不能否认很多时候能拿高分和感兴趣是画等号的,但是如果两种出现矛盾,学生往往也会选择容易能拿高分的科目。这就使得将来填报志愿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某学校的考生报考的选考科目报名的人很少,那么考生只能选择走班或者更该科目,选课只能是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其实在大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3.竞争方式不合理 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所采用的是等级赋分制。采行等级赋分制,很容易出现“田忌赛马”的错位竞争问题。中等水平、能力的考生如果与高水平、高能力考生同场次竞争,排名势必靠后,一般所获等级分较低;但其若与低水平、低能力的考生同场次竞争,则可排名靠前,从而获得高的等级赋分。因此很多比较好的学校都会选择和差的学校一起参加选考。同时,好学生即使考出了好成绩,也会参加第二次的考试,仅仅是为了防止比自己成绩差的学生拿到高等级。

(据了解,浙江新高考选考科目所采用的是等级赋分制。大家小时候都学过田忌赛马,采取等级赋分制,就很容易出现“田忌赛马”的错位竞争问题。我解释一下这句话什么意思。有些地区的老师反映,中等水平、能力的考生如果与高水平、高能力考生同场次竞争,排名势必靠后,一般所获等级分较低;但其若与低水平、低能力的考生同场次竞争,排名就靠前,从而获得高的等级赋分。这就出现有些好的学校会选择和差的学校一起参加选考。同时,好学生即使考出了好成绩,也会参加第二次的考试,仅仅是为了防止比自己成绩差的学生拿到高等级。)

4.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成绩对高中后续学习的影响

如果某一选考科目第一次考试即获得高分,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则是完全利好的;但若没有发挥好,则会形成一系列的负面连锁反应,影响到整个学习计划。

假设某一考生在高二上学期依靠能力或运气获得高分,而之后则集中学习其他科目而暂停或者忽略该选考科目,那么可能出现一个问题是其进入大学之后该科目无法适应大学课程。

假设某一考生在第一次选考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那么他心理负担就可能出现过重的情况,没有勇气重头再来。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社会,高考对于中国考生和家长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我是说如果,学生在在第一次选考时没有取得理想成绩,这对于一个人的打击将是非常大的,我不知道他还有没有信心和勇气重头再来,继续完成接下来的学习和考试。)

5.学生高中基础知识不能适应大学专业需求

新高考教师成长 第7篇

中考结束了,但挑战没有终止。尤其是2014年这届新高一,将会成为参加2017年新高考的首届新高一。虽然高考新方案尚未最后确定,但新高一学生还是有很多准备可以做,该从哪方面着手?初高中衔接,又有哪些点要注意的?

认清改革思路,学会选择

“今年这届新高一,很可能参加高考改革试点。”杭州长河高级中学校长毛伟民告诉记者。早在今年年初,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就曾透露:“2014年浙江将推出全面高考招生改革方案。”

新方案实施的具体时间现在不好说,全国执行高考新方案是在2017年,而浙江正在争取成为国家高考招生改革的试点省份,也就是说,有可能在今年新高一学生中,实施新方案。

面对尚未确定的高考新方案,新高一学生还是有很多准备可以做。

比如,要学会选择——新高考招生改革方案的主要思路,是给学生更多的考试科目选择权,给高校更多的考试科目设置和选择学生的权利。所以,到时会减少必考科目,增加选考科目,并实行多次考试,实现高考招生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更多结合。

杭师大附中校长任学宝说:“选择的另一面是责任,对自己负责。”别把自己当“种子选手”

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将和初中有很大不同。新校舍需要熟悉,新同学需要结识,新课程需要适应,就连心理压力也是你从未遇到过的。

杭十四中凤起校区高一颜同学讲了一件他在新生军训时遇到的一件事。那天傍晚,同学们站在为数不多的洗浴蓬头前,犹豫着谁先谁后,小颜主动站了出来组织抽签,就这样与大伙儿熟络了起来。“高中的活动比初中更为丰富,积极地参与其中,会让你更好地融入集体。”小颜说。

进入高中前调适心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别把自己当“种子选手”。“你需要面对一些事情,比如身边强手如林,你不再是‘种子选手’,不再是老师的宠儿。这时候你会茫然,甚至会感到失落。”高一学生郭新悦来自江南实 验学校,初中成绩不错的他,进入高中发现身边的同学与自己实力相当,甚至更胜一筹。所以即使初中的时候你是“种子选手”,也不算什么了,一切得从头开始。

找到方向:为谁读书

科目数量,恐怕是高中和初中的最大变化。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新的学习节奏和方法。

“首先,你要找到目标,找到自己学习的动力,将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会更容易克服。比如,我想要成为一名律师。”郭新悦建议学弟学妹们在中考后看一本书《你在为谁读书》。

目标的确立不只是为了克服困难。记者采访时,多位高一学生均表示,初中老师通常会盯梢式地督促自己学习,而高中更多自主性学习。“课前主动预习,课上主动带着问题听课,课后主动复习弱科。”郭新悦告诉记者,她在感到困难时会对自己说:“有目标就不会迷茫,而奇迹就是努力的代名词!”

高中科目多,自主性学习的时间都是要挤出来的,给自己定一张时间表很重要。像小颜,每天会比学校的早读时间提前20分钟到校,开始背诵初中时不太注重的政史地常识。至于课间休息时间,他并不用来做题,而是充分休息,便于更好地投入下一节课的学习当中。12:30至13:20的午休,小颜将它掰成了两 半,前半段休息,后半段做功课。20:30完成作业后,他会复习薄弱科目,每天两门。

做好规划:竞赛、自主招生、高考,你想准备哪个?

在找到方向的同时,还要做好学习目标的规划。高中毕竟是高考的预备役,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未来,重点高校选拔人才的方式肯定会更加多样化。作为首届参与新高考的高一学生,在学习上做好目标的规划非常重要。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小颜就对自主招生和数学竞赛非常感兴趣:“我认识几个学长都通过自主招生拿到了重点大学的加分,我的数学是特长,也想参加竞赛试试。”对此,小颜的父亲也表示认同。“如今高考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也为了孩子也从初三起就关注了数学竞赛和自主招生,”小颜父亲说。

对此,北京睿达资优教育自主招生教育专家刘老师也表示,近年来,自主招生已经成为著名高校甄选人才的重要途径。新高考的改革大潮下,高中生进入著名高校的途径在不断拓宽,选择也在不断增加。

“做好合理的规划,高一开始准备竞赛,高二开始准备自主招生,对于成绩中上的学生来说,只要认真准备,拿到自主加分的机会是很大的。”刘老师如是说。

这个暑假,锻炼比上辅导班重要

虽然做好高中的学习准备很重要,但是睿达资优教育刘老师想提醒准高一新生和家长,接下来的两个月假期,有比参加初高中衔接班更重要的事。

刘老师给了中考生几个建议:首先,假期里舒展一下自己的身心:“对于处在长身体阶段的青少年而言,没什么比身心舒展更重要的了。爱好一项运动,喜欢一种乐器,可以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刘老师的这个建议也是他身为父亲的心得体会:“我的孩子中考后,我就让他天天去游泳,一个暑假过去,长高了不少,人也魁梧了。”

第二,中考后别一头扎进网络和电视里,不要变成电脑的附件、电视的随从。

新高考教师成长 第8篇

本次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受英语高考改革的影响,英语教学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主要包括教学目的的回归、教学内容的回归、教学途径(模式)的回归、教师角色的回归。

本文着重分析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回归,即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英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中学英语教师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仍然是传道者、授业者和解惑者。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回归是为了让其在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这种回归是让教师改变权威者、领导者的角色,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引导和协调,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反思,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学英语教师角色回归的必要性

(一)社会大变革呼唤中学英语教师角色回归

在互联网和知识经济时代,行业的竞争和国家的崛起都需要创新。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创新才能改变中国,只有创新才能改变世界;创新需要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根基;而培养人才需要教育,只有教育创新才能造就具有创新精神、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而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推进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的素质,教育创新必将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更新、更全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角色回归。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只有将传道、授业、解惑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才能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二)英语教育改革呼唤中学英语教师角色回归

实践证明,我国目前的英语高考模式与中学英语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中学英语教师不按语言教学规律教学,只教书不育人,过于强调学生的接受性学习,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全球范围的教育创新的兴起,教育创新活动日益活跃,中学英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高中英语改革下一步的核心任务将围绕“立德树人”和“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教育部2014)。我国在中学开设英语课程是为了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为他们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奠定基础,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育部2012)。

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有好的中学英语教师,才会有好的中学英语教育。中学英语教师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原则,遵循英语教育规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将学生从“一条道路”“一次考试”“一种教学”“唯分数论”中解放出来,给予学生选择的自由。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五个回归:从升学本位走向发展本位、从面向少数走向面向人人、从知识教育走向全面教育、从同质发展走向个性发展、从规制发展走向自由发展,让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贯穿于整个中学英语教育,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在英语方面得到最大发展(干劲2016)。

(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点呼唤中学英语教师角色回归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决定了其必然存在的教学特点:既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又缺少精通英语的师资,学时分散,缺乏使用平台,难以摆脱母语的影响。在我国,大部分英语教师是中国人,缺乏一定的英语素养,难以摆脱汉语及其文化的影响,不能凸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只有英语教师角色回归,才能实现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李庭乡(1983)在《英语教学法》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材料,具有用英语初步交际的能力,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思想,开发学生的才智。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2014)指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技能,让他们将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回归

(一)中学英语教师是传道者

随着中学英语课改的实施,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担任“传道者”的角色。中学英语教师的“传道”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向学生传授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的构成规律及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二是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渗透。中学英语教师担负着向学生传递国家法律的使命,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制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以预防和减少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成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公民;中学英语教师还担负着向学生传递国家和社会传统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使命。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教育部2012)。同时,英语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英语语言学习,获得外国文化知识,理解外国文化内涵,比较中外文化异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

(二)中学英语教师是授业者

“授业者”是指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中学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教育部2009)。中学英语教师要按英语课程目标级别进行教学,在我国,从小学到高中,英语课程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目标分为九级,初中阶段七至九年级要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高中阶段必须达到七级目标,提倡高中学生达到八级和九级目标。

1. 中学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语言知识

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才能发展英语语言技能。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要“博”,即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英语语言知识,培养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英语语言知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就中外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社会交往、兴趣爱好、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话题用得体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语音、语调自然流畅,用词准确且无语法错误。

2. 中学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语言技能

英语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教育部2009)。语言技能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传递意义并进行人际交流。

(1)通过听和读建构学生理解的技能

课堂是学习英语的主渠道,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让学生从听懂课堂用语开始,逐步增加听力素材的难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英语听力训练和建构学生的语言理解的技能;英语教师要创新英语阅读教学训练形式,应用数字化在线教学平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素材,如:童话故事、欧美风俗、社会现象、重大事件及新闻人物等,布置在线课文同步朗读、精读与泛读作业,建构学生的语言理解技能。

(2)通过说和写建构学生表达的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中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置语言情境,选择适当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开口并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口语训练,如:开设校园英语角,创建英语之家QQ群,组织英文歌曲比赛、课本剧表演、朗诵会、小演讲等建构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学生进行听后写,将听到的主要内容写在本子上;学生进行说后写,把对话改写成一段短文;学生进行读后写,写重点句子、写感兴趣的段落、复述课文、写读后感等,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

3. 中学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使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其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 中学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善于发现、欣赏学生的独特性,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帮助其树立自信心,锻炼其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健康向上的品格;使学生增强爱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5. 中学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自我需要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教育部2009)。中学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自我需要的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并有效地使用适合自己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中学英语教师是解惑者

“惑”是指困顿、迷惑,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教师要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为学生解开困顿、迷惑。

教师肩负帮助学生找到最有效学习方法的重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指导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应通过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式的英语课程的学习,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生命,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切教学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的主体和受体都是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中学英语教师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激励学生的人生信念,通过英语教学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人生追求,通过课堂管理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叶澜2001)。中学英语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陶冶学生的情操。一方面要以教师职业美升华其性情,另一方面要以教师职业美塑造学生的人格(叶澜2001),将学生的个人兴趣与未来自我的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志气、有作为的朝气蓬勃的人。

中学英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主要指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能辨析外国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通过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结束语

中学英语教师为文化的传播与知识的创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互联网知识经济时代,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教育创新和教育竞争如火如荼。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将围绕“立德树人”和“学科核心素养”展开。随着英语高考改革的实施,英语教与学的过程必须重新建构,这就使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新的教师角色应运而生。然而,教师离不开教书育人这一根本角色,这是时代发展赋予教师的本质角色中的应有之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并在具体的教学中不断反思,牢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教师是传道者、授业者和解惑者。更确切地说,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回归,回归的是师爱与责任,回归的是真善美。中学英语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促使其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根据高考改革方案的教学目标要求,指出英语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分析中学英语教师角色回归是社会大变革、英语教育改革、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特点的必然举措。从中学英语教师应当担任传道者、授业者和解惑者等三方面,分析中学英语教师如何通过角色回归,帮助学生建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我需要的学习策略,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高考,英语教师角色,回归

参考文献

干劲.2016.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N/OL].http://www.sceea.cn/Html/201604/Newsdetail.

龚亚夫.2014.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N/OL].http://edu.qq.com/a/20141204/000428.htm.教育部.2009.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2014.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N/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

李庭乡.1983.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8.

万玉凤.2016.19省市高考新方案落地,都有哪些门道?[N/OL].http://www.cssn.cn/jyx/jyx_zdtj/201604/t20160426_2983749_4.shtml.

上一篇:环保与中国梦下一篇:农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