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案例

2024-09-20

幼儿心理学案例(精选8篇)

幼儿心理学案例 第1篇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幼儿入睡不久,突然哭喊出声,坐起两眼直视,表情恐惧,叫他不理睬,醒后完全遗忘。请回答,1,该小儿发生了哪一种睡眠障碍?2,分析其发生的原因?3/应怎样预防?

1.夜惊

夜惊是指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声喊叫、骚动不安,发作历时1~2分,发作后又复入睡,晨醒后对发作不能回忆。

夜惊又称睡惊。患者睡眠中突然坐起,一声尖叫,伴有植物神经征象,如心跳、呼吸加快、大汗淋漓。有强烈的恐惧、焦虑感和窒息感,偶然有幻觉,如见鬼一般。每次发作约1-2分钟,早上醒后一般无所记忆。这一点和梦魇不同。儿童多见,大多数在长大后自愈。成人患病者常有焦虑症,或可能存在未查明的内脏疾病。治疗可用心理辅导与药物安定

2.病因:

一、不正确的睡眠姿势。如蒙头睡觉、俯卧睡觉、趴着睡觉,或者两手压着前胸,这几种睡姿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容易引起夜惊。

二、白天或临睡前过度兴奋。如白天休息少,在户外奔跑玩耍或受到惊吓、责骂或睡前看过分紧张、刺激的影视而引起大脑过度兴奋,晚上睡觉时就容易发生夜惊。

三、癫痫。极少数的癫痫患儿发作在睡眠时,除全身肌肉抽搐外,还有胡言乱语、哭叫吵闹等表现。

3.虽然夜惊的诱因很大程度上是生理发育的因素,但父母们还是能够科学地帮助孩子尽量避免出现夜惊症的:

* 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身体和大脑的发育。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睡眠卫生(包括睡觉时不要开着灯,室内空气流通,睡姿正确,睡前不要吃过多的东西,等等),能够促进大脑正常发育并得到充分的休息。

* 帮孩子放宽心。排除了生理和身体上的因素,父母们就要尽量避免那些可能引发夜惊症的事情发生,从客观上解除孩子心里的压力。同时,以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解除焦虑、放松身心,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在上床后,家人亲切地陪孩子说说话,或共同听一段轻松的音乐,也往往能让孩子心情愉快地入睡,这是避免夜惊的好方法。

* 白天适度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而且孩子白天的活动多了、累了,晚上也容易睡得深,提高睡眠质量。

少年儿童在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联觉

音乐欣赏, 少年儿童, 情感

情感,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

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联觉是最常见的视听联觉,即在声音刺激下产生的视觉形象,通过审美的听觉活动,对审美对象产生或是愉悦、或是痛苦、哀伤、恐惧等心理反应。如《美丽的太阳花》、《快乐的节日》、《我们的田野》等少儿歌曲,那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明亮的音调会使少年儿童槽不自禁地进入歌曲的情境之中,引发愉悦心理。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是一首用不同乐器的演奏来描绘和刻画人物、动物的性格、动态和故事情节的乐曲。其中主人公彼得是用弦乐演奏来表现的,那明快活泼和富于进行曲的曲调,给人以异常清新的感觉,描绘出了彼得的聪明可爱和勇敢。当三支圆号以浓重的和声奏出阴森可怕的狼嚎时,使学生会顿时感到毛骨惊然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可见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的变化,会使一首乐曲的情绪、形象等发生变化,它带给欣赏者的情感联觉不尽相同,所受到的教育也就不同。就是在同一首作品欣赏之后,学生表现出的联觉反应也是有差异的。这些足以说明,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喜、怨、哀、乐是随着乐曲所提供的情绪特征而产生着不同的情感联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发学生的知觉形式直接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知觉表象,产生整体认识上的感受,使情感意识得到升华,以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其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陶冶。

幼儿心理学案例 第2篇

1、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曾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

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强盗„ ”。试分析

(1)上述两位心理学家各自代表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派别是什么?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遗传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案例说明。

2、常听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到2岁以后就不像1岁以前那么听话了。特别是2~3岁儿童,嘴里经常说“我自己来”;行动上有了自己的主意,不听从成人的吩咐,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做。例如,在外面玩久了。成人对他说“该回家了!”他却说“我不回家,我还玩呢!”家长对此感到很头痛,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好。请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案例中孩子的表现说明了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说明主要特征? 2).这一主要特征的出现,在儿童心理发展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3).对于这种现象,成人应该怎样正确教育?

3、实验研究告诉我们:在良好的教育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 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5~ 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如果教师组织得法、5~ 6岁幼儿可集中注意20分钟.但从总的来说、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强、特别是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水平较低、容易受外界无关刺激的干扰。请根据学前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上述研究结论、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要提高幼儿教育和活动效果、教师应努力做到哪几点?(共12分)

4、试作所学有关注意的知识分析下面的现象,并指出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老师指着图问小朋友:“看!花丛中有两只蜜蜂,从远处又飞来两只蜜蜂(教师又拿出两只蜜蜂),小朋友看,花丛中现在有几只蜜蜂了?”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还捉过蜜蜂呢。”另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爸说蜜蜂还蜇人呢!”于是小朋友都说起蜜蜂来了。

5、一位训练有素、有经验的老师给幼儿上课时,总是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当讲到重要的地方时,她往往提高嗓门,加重语气;在黑板上写字或画画时,对那些需要特别引起孩子注意的地方,她就用彩色粉笔画的粗一些、突出一些;根据教学的需要,她还使用活动教具或活动玩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孩子们都喜欢听她的课。请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分析说明下列问题:(1)这位教师在幼儿教学中成功地运用了哪条感知规律?请对这一感知规律作简要说明。(2)举例说明教师应如何运用这一规律来提高教学效果。

6、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幼儿教师发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歌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一下就能熟记于心中,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象,请你分析一下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

7、彬彬喜欢花,有一天,他在幼儿园跟明明说“我家的花开得可大了,像桌子一样大”。中班的阳阳喜欢听古典音乐,也很崇拜音乐家,他跟妈妈说“今天,莫扎特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他在说谎。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小班的雯雯扮演小鸡,老师扮演老鹰,当老鹰逮着小鸡装作要吃她的时候,雯雯当即大哭起来说“你是老师,怎么可以吃人呢?随即拼命挣扎。

(1)阳阳、雯雯、彬彬的表现反映了幼儿想象具有什么特点?

(2)结合案例分析造成这些想象特点的原因有哪些?

8、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和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

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9、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时,总是用手做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河里去”,又用手做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议的笑容。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2)根据该特点,教师该如何有针对性的教学?

10、佳佳今年3岁半,是个非常听话的小女孩。有一天妈妈把她送到幼儿园后就上班去了。妈妈走后,佳佳一直哭着找妈妈,起初老师还耐心地劝她,可后来老师有些不耐烦了,就说:“你再哭,老师就不带你去找妈妈!”佳佳一听,哭得更凶了。

请根据这一案例分析幼儿理解的特点。老师应该怎样说?

11、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12、3岁的小明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用高8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 “再哭,我打你”,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了滚。请你分析一下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

13、一个3岁的小男孩冬冬,不愿上幼儿园。每次妈妈把他送到幼儿园快要离开时,冬冬总是又哭又闹。但是当妈妈的身影消失后,冬冬很快就和小朋友们高兴地玩起来。但是冬冬妈妈常担心自己走了以后冬冬辉哭坏身体,又返回来看看。当冬冬再次看到妈妈时,又立刻抓住妈妈的手不放。根据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冬冬的行为说明幼儿情绪的一个什么特点?简要说明这一特点 2)冬冬妈妈的担心是否必要?她应当怎样做才是对的?为什么?

14、红红3岁,她最喜欢小鸭子玩具了,但有一次不小心将一只玩具小鸭子打碎了,红红伤心地哭起来,这时,妈妈给她一块巧克力糖,她就立刻又笑了起来;有一天,她看见一个新来的小朋友哭了,她也就跟着哭了起来。请根据学前儿童情绪发展趋势的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15、强强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无论参加什么活动,他都十分积极主动,精力旺盛。强强平时做事很急,想干什么就立即行动,想要的东西也必须马上得到,否则会坐立不安。强强做事有闯劲,但时常马马虎虎。强强待人大方,热情直率,爱打抱不平。他喜欢别人听从他的支配,否则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事后虽也后悔。但到时难以克制。

(1)根据强强的上述行为表现,你认为他基本上属于什么气质类型?为什么?(2)谈谈应如何根据幼儿4种不同的气质类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16、小强在幼儿园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对小朋友有拳打脚踢等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其他小朋友都躲着他。请你分析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17、威威今年6岁,是家中唯一的“宝宝”,聪明可爱。由于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娇宠,快上小学了,还样样事情依赖别人的照料;他想要某样东西,大人非给不可,否则就大哭大闹,不达目的不肯罢休;有好吃好玩的,只想自己一人独 占,从不考虑别人;和别的小朋友相处时,也喜欢自己说了算,经常和小朋友们发生冲突„„

(1)类似威威这样的独生子女为数不少,请结合威威的上述行为表现和相关研究,说明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中的突出问题。

(2)联系实际,分析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18、儿童在2、3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1)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指征。

2)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

19、小明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明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明与伙伴们进行交往。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小明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请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小明父母的做法。

答:1)小明父母没有认识到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孩子自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是影响儿童交往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交往。

2)小明父母禁止小明与伙伴们进行交往,导致小明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说明小明自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因为缺少交往实践而没有得到培养提高,孩子的同伴交往也已经受到了不良影响。小明可能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儿童(被排斥或受忽视)并进一步影响到小明的心理健康发展。

20、琪琪和表姐小薇差半岁,同时上了幼儿园小班。由于小薇爸爸妈妈工作忙,不久她被送到了小镇上奶奶家。小镇幼儿园的老师非常强调知识学习,一年后,小薇已经能认许多字了,而琪琪却整天沉浸在游戏中,几乎不用学习,一个字也不认得。爸爸妈妈开始为此担心,怕幼儿园这样的教学会影响琪琪今后的学习。你觉得琪琪父母的担心有必要吗?为什么?

答:琪琪父母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对幼儿来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而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具体而言:(1)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2)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单亲幼儿冷漠心理矫治案例研究 第3篇

一原因分析

第一,家庭教育因素。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适应能力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丁丁的父母因为感情不和,经常吵吵闹闹以致离异,离异后孩子得不到应有的抚爱,受到继母的冷遇和歧视,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父亲对孩子也放任自流,只要不哭不闹,不生病,孩子想怎么样就让他自己怎么样。丁丁幼儿园得红花,他们没什么反应,丁丁不合群、寡言少语,他们还是没什么反应,幼儿园的很多有意义的活动他们也是推来推去,对孩子可谓是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大人的语言、行为直接影响了丁丁对什么都不再感兴趣,什么都不在乎了。使原本就性格内向、寡言少语的他变得更加冷漠无语,总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

第二,适应能力存在问题。在家由于父亲对他放任自流,导致丁丁不能适应幼儿园有规律的生活,不习惯遵守幼儿园的规则,继母的冷遇和歧视,也使他保持戒备和警惕心理,害怕受到同伴的冷遇、嘲笑、歧视,担心找不到自己在幼儿园中应有的位置,从而造成心理压抑。

二矫治策略

第一,关爱行为,促进合群。老师多抱抱、多夸夸孩子,重新点燃孩子内心积极情感地火花。尽量多与丁丁接触,让他感受到老师很喜欢我。比如,每天早晨迎接孩子入园时,先把他揽在怀里呆一会儿,握握他的小手,吻吻他的脸蛋儿,摸摸他的头,让孩子一进幼儿园先有安全感。无论是课堂上还是游戏中有意找他回答问题、交谈或一起做游戏,从谈话和游戏中逐步提高他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丁丁与老师、小伙伴们交流的自信心。如有意安排开朗活泼的幼儿陪他做游戏、玩玩具等,让他们和丁丁做朋友等。

第二,丰富活动,增强能力。如组织小朋友到敬老院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时带上他;帮他一起参加“我为小弟弟、小妹妹做件有意义的事情”等,增加丁丁的社交能力,并创造与同龄伙伴共处的机会。还和他一起参加爬山、逛公园、玩沙、采摘、娱乐运动等亲子活动,让孩子走出家庭小天地,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愉悦身心,拓展人际的交往面。利用小伙伴之间的友谊感化他,循序渐进的让他和小伙伴们无拘无束的玩成一片。

第三,温暖家庭,满足需要。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尽力为丁丁创造一个温暖的生活环境,鼓励家长尽量多和孩子接触,通过感情交流,消除孩子心理上的情感饥饿,如用手轻轻抚摸孩子的背部、手背、手腕、肩膀,睡觉前吻吻孩子的额头,尽可能满足孩子对皮肤饥饿的要求,满足心理需要。要求家长每天与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的近期需要。多陪孩子阅读,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满足孩子爱的需求。

三效果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丁丁慢慢的活泼起来,在口语表达以及动手操作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还参加了全园的讲故事比赛。和过去相比简直判若两人,难怪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丁丁的妈妈看到孩子的表现激动的流下了泪。从上述单亲幼儿冷漠心理矫治案例给家庭和幼儿园带来了单亲幼儿疏导教育的启示。

(一)从家庭角度提出对单亲幼儿心理问题的疏导策略,要求单亲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调整好心理情绪,告诉孩子离异的事实,有意识地当着孩子面夸夸对方的优点,增强孩子的自豪感

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应暂时把过去的愤怒、怨恨放到一边,一起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真相。因为爸爸妈妈有一些不适合,所以以后不能在一起了。但我们都会永远爱你、继续帮助你的。让孩子知道父母虽然分开了,但谁也不会离开他的世界。不要因为自己是单亲家庭而感到自卑,现在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相信随着他的成长会慢慢明白的。

2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处理好同伴关系

单亲家庭幼儿的性格往往比较孤僻、冲动、好斗、不和群,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社会是一个集体,都不可能单独存在,他要懂得去和别人交往、合作才能生存下来。单亲家庭的家长从小就应该教育他宽容对待他人,并且要热情有礼貌,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时要冷静处理。鼓励他在班上找朋友,积级参加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平时主动找朋友一起玩游戏。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就能和其他小朋友玩得开心,会与家长谈谈内心的想法,那么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此外,单亲家长还应多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朋友家玩玩,让孩子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各种各样的人,让孩子懂得友好与人相处的道理,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3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不要过分地溺爱孩子,要给孩子适当的爱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时候我就会提醒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要及时疏导。一下子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进行更多的观察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措施。许多单亲家庭家长总害怕自己和孩子会被人看不起或被人欺负,就要在其他方面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无论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要比其他孩子优越,要什么买什么,要去哪里玩就去哪里玩,孩子哭一声就马上跑去哄他。溺爱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伤害,如果哪一天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会觉得父母不顺从他的意思了,他们是不是已经不爱我了?一旦孩子养成追求享受,不思上进,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4让孩子接触其他长辈,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家长应该知道不管哪一方带孩子,都要让孩子与另一方有接触与交流的时间,感受完整的父母之爱。双方都要理智,切忌在孩子面前为了“争庞”而贬低对方,如果有可能,就让孩子与父母经常同时团聚。不是夫妻,也可以是朋友嘛,何况还有共同的下一代。父母的大度、善良之举直接影响着孩子以后的人生观。

同时,还要让孩子与其他亲友长辈多接触,扩大孩子的交往面,体验不同的亲情,潜移默化培养孩子敬老爱老的情感;父母的同事朋友也是交往对象之一,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和好处。

5对单亲家庭中的孩子要多给他们当家作主的机会

家长要让孩子多了解家庭现状,多为家长分忧解难,这样才会有利于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如果父母总是以为离异而觉得亏欠孩子太多,在生活中惟恐苦了孩子,就以赎罪心理包办代替来弥补孩子,这是很多家长的通病,这样的消极做法反而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二)对单亲幼儿心理问题的疏导策略

1教师要给予单亲幼儿更多理解、尊重和关爱

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单亲儿童的心理、行为表现,对于孩子情感的宣泄、行为上的改变,教师要给予理解,采取宽容的态度。教师的关心和爱能淡化孩子的消极情感,还可以教给孩子转化消极情绪的办法,引导孩子想一些高兴的事情或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使原有的消极情绪逐渐被转化。教师要为他提供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如: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满足他们成就感的需要。对于孩子单亲的事实不宜在班上张扬,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要一视同仁,以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情绪感染他们,让孩子在园能健康快乐成长。

2记录单亲幼儿的特别行为,给予教育

单亲幼儿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的家庭环境与教育会与其他幼儿有些不同,有时会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例如:打斗、不和群、孤僻沉默等等。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把当时的情况记录下来,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教育。这种教育并不是急于讲道理,而是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他分析这样做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并与孩子一起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与单亲家长一同探讨教育策略

加强家园协作,共同为孩子创设一个关爱的环境。家园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离异家庭导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复杂化,这需要教师讲究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策略。对单亲家长育儿方式的偏差,教师要主动、诚恳、婉转地指出,要求父母本着对孩子终身幸福负责的态度,做到“神离形不离”,即离异双方尽可能多与孩子一起生活和活动,使幼儿感觉到父母仍关心爱护他 (她) ,把对孩子的伤害降低到最低点。另外,可建议家长多让孩子接触一些自己的异性朋友或熟悉的叔叔、阿姨,满足孩子父爱 (母爱) 的补偿心理需求。教师还应该多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情况,与幼儿住在一起的父(母)亲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一同探讨怎样教育好幼儿,只有双方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单亲幼儿的教育不仅要靠家长、教师,还要靠社会大环境的帮助,社会要给单亲家庭和单亲幼儿很大的宽容度,不可把教育幼儿的所有责任推给教师,或怪罪于家长,因为生活很无奈,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关键是我们要端正态度、讲究方法、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正确对待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帮助关心单亲家庭问题,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教育环境,多管齐下,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使他们在正面的引导教育中逐渐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培养他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学会用心理换位法去理解他人的心情,并给予她们最大的宽容、充分的接纳和支持,为他们的进步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相信他们完全会和健全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甚至更优秀!

参考文献

[1]郑静.幼儿问题行为及其矫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武警学员心理学教学中案例的应用 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47-02

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学员中心理学课程中是属于边缘地带,是心理学与武警学员结合应用的学科。根据培养方案,通过学习该课程,学员不仅要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用于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去,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能够通过学习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能够树立学员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能够自我完善达到目标,所以心理学在武警学员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心理学理论与学员的实践还是有脱节的。问题一,心理学在武警教学中的运用较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需要完善,在学科课程的编排中,具有学科的系统,理论性基础,在理论联系实践中也有相关的应用結合。实际在运用中会发现,具体的案例,特别是武警军事院校的特点的生活训练实例少。问题二,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课堂传授的方式,教师课堂上讲,学员被动听,这就会出现一些学员在理论的掌握中,仅限于课本和课题,对于理论的转换过程中缺失实践经验。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案例教学在武警学员心理学课程中的运用,通过增加与学员紧密联系的一些案例,促进学员的理论实践的结合能力。

一、运用案例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案例教学,是指用真实的事件为基础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学员能够通过真实的案例结合理论知识,达到自己的见解。案例教学最早在187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得尔提出,1920年,哈佛商学院倡导,直到1980年,才得到广泛重视。案例教学法是通过理论案例结合的过程,从理论出发结合实际,有理论有落点又回到理论的过程,其主要的特点是理论案例互动教学,能够用学员在生活学习中的真正实例,用理论指导于实践,案例教学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学习是人的潜能和天赋,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的行为,是潜在能力释放阐释的过程,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知觉驱动感性理性的发挥。

武警学员在学习心理学课程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使学员过于注重其心理学的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其在科学性、抽象性较强,但在日常的生活中实践性较差,这就会逐渐形成学员对于这门课程产生很多的神秘感、距离感,逐渐失去对心理学学习的兴趣。

运用案例教学,要从生活工作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设计案例,并展开进行分析讨论。这些案例要取自于学员学习、训练、生活中的真实案例,通过对案例的情景、行为的描述,是具有广泛代表的案例,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心理学教学价值,通过对于真是案例的生动、具体、形象的描述,之后让学员通过对于案例的理解,结合理论进行分析讨论。这样就能够更容易更亲切的产生真实感,共鸣感,从而激发学员学习心理学的积极主动性。

案例教学的充分运用,使武警学员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学员关心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理论回归实践,让真实代替抽象,让被动变成主动,真正的用实例说话,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

学习理解是通过对于理论的掌握加以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的一种行为。案例教学在运用之处,其研究者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案例的运用更好的传授抽象的理论知识,这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在原有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往更高层次更高发展的趋势要求。

在武警学员心理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根据大纲教学要求,通过真实的案例素材,将教学课堂模拟特定的案例环境,让学员感受其中,通过学员的感受理解,进行案例理论讨论,这个过程通过老师的引导,学员的主动积极参与,形成互动性、参与性、平等性,活跃的教学氛围,通过案例解析,逐渐的把案例中隐藏的心理学理论揭露出来,之后再用理论分析个人的实践。这种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形象生动的展示心理学理论知识,又能结合实际,把心理学理论运用到生活学习中去。学员通过案例教学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也能够很好的运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把具体化抽象,从抽象到理论,从理论再到实践的—个过程,能够让学员准确、生动、深刻的理解心理学理论。

(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员的自我完善能力

心理学课堂需要解决学员的心理问题。学员学习心理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心理学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笔者在开心理学课程前,都会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做一个调查,学习心理学最想获得哪些知识,通过广泛的调查,找到学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的讲授和案例的准备工作。在学员的问题中普遍存在的主要有完善自我、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心理问题,这些都是与学员的日常生活训练息息相关的,也是通过心理学课程可以得到答案的,让学员通过心理学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训练情绪,有—个完善健康的人格。

案例教学法,在案例的选择中,要选自学员生活、学习、训练中的真实案例,案例具有普遍性,具有心理学教学意义的案例。案例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案例的理解、思考、分析,之后引导出心理学的理论,通过理论找出问题的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案例教学,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出心理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重要的是在分析案例的过程,过程的分析,使学员找到问题的所在,能够把这个分析运用到自我的生活学习中去,有利于学员的自我心理发展,把这个方法转换为技能。同时,这个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能够让学员深受启发,遇到问题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加以解决。

二、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基本环节

案例,是其方法的核心,也是基础。案例如何选择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是教学的前提,案例的讨论,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案例的总结,是整个课程的点睛之笔。案例教学方法不能脱离这三个基本环节。

(一)案例选择一结合实际精选细编

案例的选择是前提。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案例可以来自报纸网络,也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事情,可以是学员身边的真是案例,通过心理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加工,充分的把案例与理论进行融合,做成生动易懂的教学案例。在设计教学案例中要根据学员的实际,不能求全,要遵循关注度高、理论问题突出、深入浅出的案例。在选择案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选择的案例要有针对性。武警学员的心理学教学目的是服务,所以选择的案例要贴近学员的实际,与教学目标大纲相一致。案例中会用到课程中的那些理论,学员在讨论中会用到那些心理学概念理论或者工具,在分析讨论中,有哪些启发,能够学到哪些理论知识,能够掌握哪些技能,这些在选择案例中都要考虑到。除了教学的理论选择案例之外,还有结合学员的实际,学员急需解决的问题,学员的特点能力,学员的问题解决能力,针对学员结合大纲进行案例的选择。对于案例的类型可以是说明性的,也可以是实证性的,通过深入浅出的案例让学员掌握理论知识,通过知识转化为技能。

二是选择的案例要有典型性。典型的案例,具有鲜明的心理学特征,这样的案例是在特殊条件下的心理现象的一种表现,通常不容易觉察到。典型案例的选择,能够比较清晰的阐释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这些案例的分析,是学员学习理论基础的关键。案例的选择中,典型l生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些案例中包括需要学员深入思考的问题内容,有现实意义,又能通过案例把抽象的理论进行简明阐述。典型的案例也要具有其基本的特征之一必须是真实客观的,这样学员就能感受至深,能够产生共鸣,学到心理学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案例分析一讨论学习关键环节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分析环节,是学员学习的关键。讨论的过程激烈与否,顺利与否,逻辑是否合理,这些都是学习的重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案件如何呈现,怎样的问题。案例的分析,简单的案例,可以直接讨论讲述,如果案例复杂需要提前与学员沟通形成参考资料提前发给学员。有些关键点还需要学员提前温习,查找相关的资料,以便于课堂上的讨论。案例如何呈现,这些包括,发给学员的资料,案例的现场讲解,师生的互动表演等等一些形式。

案例的提出环节是分析的前提,之后要带领学员进入案例的情景中去,详细了解案例的真实过程,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学员要积极思考,要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形成自己的见解。分析环节,可以大家举手讨论,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的过程中,也是对于自我见解进行否定肯定的过程,也是完善的过程。要充分引导学员进行独立思考分析。讨论要形成激烈的高潮,有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来寻找案例中的关系,弄清原因,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三)案例总结——课堂的点睛之笔

案例教学中的总结,是整个教学方法的点睛之笔。案例的在探讨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意见,会有不同的结果,要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老师充分发挥主持人和指导的作用,适时进行恰当的点评,系统的总结。讨论过程中,要有小的引导点评过程,这需要老师根据过程的进行程度,因势利导,引导学员进行讨论,强化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在整个讨论过程中的运用,并且引导学员挖掘案例的深层次的理论知识,让学员在讨论过程中得到启发。讨论后,老师要做一个全面系统的点评总结,点评是对学员讨论过程的评价,总结是对整个案例引出的问题的阐述,找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对学员进一步引导,加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三、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师生角色转换,提高综合素质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师讲授,生听课。《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这个就是说的师生之间的关系。但在案例教学中,老师是引导指导者,学员是参与的主角,是行动执行者。老师在此起到因势利导、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的推助者,案例是整个课程的关键,老师和学员是共同进行案例的挖掘,然后与学员一起来讨论、点评、总结,那么老师与学员是共同参与的学习伙伴。

案例教学中,除了师生的角色转变的问题,还有就是要提高老师的综合教学素质。要区别开传统教学,传统的教学,老师要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备课设计教学重点,之后通过课堂主动的传授给学员。老师是整个过程的驾驭者,学员主动吸收的过程。在案例教学中,打破传统观点,老师是整个课程的策划参与者,要形成课堂的互动效果,有学员被动接受变成学员主动挖掘,这些转变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要具有案例教学的相关知识,要不断的学习,要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需要。

(二)教学实施因地制宜,提高教学效率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在课程的讨论过程中,学生的不同意见,老师要及时的给予解答引导,这就要求老师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丰富的生活阅历。教学实施的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效果,如果老师不能有很好的经验能力,就很难驾驭整个课堂就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的实施,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老师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地点时间材料的不同的灵活变通外,還有就是要积极引导学员通过自主的独立思考,去发现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的改变,考评也要进行改革

考评是调控的手段,也是对教学方法的一种肯定。考评与教学方法都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的目的是要学员达到学习的目的,提高学员运用知识的能力。那么考评也就要结合实际,能够以考评学员实际运用能力方面为重点,变通考评方法。案例教学的实施,也需要考评的变革。考核对于学员学习期间的表现,学习行为,案例应用,知识运用等多方面进行。

案例——幼儿的绘画心理 第5篇

高碑店市第二幼儿园 大三班 赵静

绘画活动后幼儿的自由交谈中,芦笛拿着自己的画高兴地走到何飞扬面前问:“你猜我画的是什么?”“是怪兽!”“不对!”“是变形飞机!”“不对,再猜!”芦笛有些不耐烦了。飞扬又说道:“是太空飞船吧!”刚才还高兴的芦笛听后立刻就不高兴了,说了一声“又不对”,拿着画走了。

分析

5~6岁幼儿想像的有意性相当明显,他们力求使想像的形象符合客观逻辑,所以,就会非常关注作品的“像”与“不像”。芦笛三次让飞扬猜自己画的是什么,当所听到的答案和自己实际的想法不一致时,就用“不高兴”、“拿着画走了”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欣赏,还是对大师作品的欣赏活动,教师都要鼓励幼儿想像和表达。同时,要增加情节画的比例和内容的开放性,给予幼儿自由想像的空间,比如“假如我是小鸟”、“我听到的《野蜂飞舞》”、“蓝色的配合”等主题绘画。作为评价主体之一的教师要改变评价标准,消除评判性的语言,如“你们猜这个小朋友画的什么”、“你猜对了”、“你猜的不对”。要多给予幼儿讲述作品情节的机会,转移幼儿对具体形象“像”与“不像”的关注。

总之,把握幼儿的绘画心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观察、解读幼儿行为的水平。教师要运用实践性、客观性、科学性、教育性与群众性原则实地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并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将观察到的幼儿真实的、情境性的行为进行细腻的叙述。教师把幼儿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和主体,通过语言、行为、作品三种观察途径,了解幼儿情绪情感表现,还特别注重过程性的描述,小到幼儿美术活动中的一瞥一笑、一个眼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同样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

关注幼儿心理案例分析 第6篇

睡午觉时孩子们都要把鞋脱掉放在床底下摆好,然后才躺下睡觉。李坤在每次睡觉时,总是把鞋放得乱七八糟,有时把鞋脱得东一个西一个,有时把袜子脱了乱塞,看我们稍不注意时还把手伸到床下面去玩鞋子。这样,即不整齐也不卫生,还总是最后一个入睡,等起床时还经常帮他找鞋袜。因为他习惯了我每天的批评、训斥,所以也总是不见效。

今天我又看见李坤小朋友趴在那里玩鞋子,于是我很生气地走过去,习惯性地想朝他发火,可忽然间我改变了主意,很轻声地问李坤:“小朋友,躺在床上后要做什么?” 李坤爽快的回答:“睡觉”。我接着说:“对了,鞋子和你一起玩累了,也要睡觉,那么你知道它们睡在哪里吗?”让他回答后,我接着说:“两只鞋子是好朋友,他们喜欢一起睡在床底下,你能把自己的鞋子放到指定的地方,像小朋友那样舒舒服服地睡觉吗?”我一边说一边把另一位小朋友脱下的两只鞋放在一起,摆整齐。这时,他很快的动手把鞋子放在床下面摆好了。我连忙夸他说:“李坤真能干,我一说就会了!”我又鼓励鼓励他说:“你看鞋子马上就要睡着了,你跟它来个比赛,如果你先睡着,等起床后我就奖励你一颗糖,好不好?”他听了以后点点头,就把眼睛闭上了。

观察分析:

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关健时期,正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而在孩子有不良习惯倾向的时候,我们没有跟孩子好好地交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只是一味的去批评和训斥,而这种教育方式孩子不能从心里很好地接受,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所以也没有收到什么教育效果。

教育措施:

1、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把批评训斥改成鼓励教育。不夸大孩子的缺点,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当他表现好的时候,要及时表扬,让孩子首先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喜爱,然后才能从心理上接受教育。

2、和家长沟通,把孩子的情况进行交流,让家长意识到这一时期培养孩子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双方合力共同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育效果: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第7篇

【案例一】一个14个月大的孩子被成人抱着是,着急地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a(音)。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有摇头又摆手,说:”xi、xi“。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是这个吗?“他用力喊:”xi、xi“。成人拿一块糖放在他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分析案例中的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什么特点?(2)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答案】案例中的儿童言语发展处于单词句阶段,特点是表达不够清晰明确,语音不够清晰。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教师和家长不能笑话儿童,应教孩子正确的发音和完整的语句。

【案例二】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总是用手做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3)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地教学?

【答案】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教师应大量使用直观教具和丰富的体态语言组织教学活动,以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案例三】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为,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点是什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答案】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其主要的心理特点是(1)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2)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做法。

【幼儿心理学资料】

学前儿童心里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这里涉及几个重要概念,即关键期、转折期、危机期、最近发展区等。

1.关键期(敏感期、最佳期)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者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这个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例如,有人认为0~2岁时亲子依恋关键期;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8个月是分别大小、多少的关键期;1~3岁是口语学习关键期;三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0~4岁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3~8岁是学习外国语言的关键期;10岁以前是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错过某个时期,儿童在某一方面发展的效果就会查些。2.转折期与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往往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也可能出现儿童和成人关系的突然恶化。

在发展的某些特定年龄,儿童的心理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由于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者出现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所以,也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你,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危机”。转折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但“危机”却不是必然出现的。“危机”往往是由于儿童心理发展迅速而导致的心理发展上的不适应。3.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有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维果斯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完成任务,但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儿童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前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前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学前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一般低于他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水平。

【案例三】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原则。

【答案】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性格。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

【案例四】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叫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请分析此现象出现的原因。

【答案】(1)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记忆的因素有: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主体的关系;幼儿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

所参加的数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2)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形象等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案例五】5岁的小强在幼儿园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对小朋友拳打脚踢等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其他人都躲着他,很不受小朋友欢迎。请你分析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答案】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大致有:(1)父母的惩罚;(2)榜样,攻击性的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3)强化,在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就等于强化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另外,同学之间也会学会攻击性行为;(4)挫折,研究认为,一个受挫折的孩子很可能产生攻击性行为。对于小强的攻击性行为,应认真查找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案例六】儿童在2~3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许人家的东西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次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1)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特征。

案例教学法在幼儿心理学中的应用 第8篇

关键词:幼儿心理学,案例教学法,针对性教学

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课, 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学好幼儿心理学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的重视, 激发学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的兴趣, 增强幼儿心理学课的实用性, 提高教学质量, 可在幼儿心理学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学中, 为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案例,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 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在国外各领域教学实践中经过多年的运用, 在理论及实际操作方面已经比较成熟, 被公认为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最密切的一种教学方式, 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失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一)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 提高教学实效,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运用案例教学, 向学生提供生动、逼真、有趣味性的案例, 有利于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案例教学把幼儿园实践的真实、典型的问题引进了学校小课堂, 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这样就把学习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 真正实现了小课堂与幼儿园实际的有机结合, 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 加深感性认识,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 案例学习过程中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 能使学生独立思考, 大胆交流, 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积极探索。

(二) 案例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难于理解。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后,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他们积极讨论, 争论不休, 学生活跃了, 课堂活跃了。如讲到婴儿的言语特点时, 举了这样一个案例:妈妈把做好的红烧排骨放在餐桌上, 一岁3个月的儿子看不到餐桌上的食物, 但是闻到了食物香味, 于是踮起脚看着餐桌, 说:“肉?肉肉?”开始吃饭时, 妈妈把他放在餐椅上, 他指着红烧排骨急促地说:“妈妈肉、妈妈肉、肉……”。拿到一根排骨后并吃了一口后, 他面带笑容对旁边的奶奶说:“奶奶肉!”通过该案例的分析, 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婴儿言语发展的特点。可见, 这既增加了幼儿心理学的实用性, 又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 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巩固已学的知识, 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案例分析中, 学生要运用所学的理论, 这无疑是一种极好的复习。在讲幼儿思维的特点时, 结合案例女儿说想有个弟弟, 已经说过好多次了, 她问的多了, 笔者就认真地告诉她, 国家只让生一个孩子, 不允许有两个。女儿特别疑惑的问我, 国家能看见吗?引导学生分析了这时的幼儿思维的特点是具体的。对于国家等抽象概念是很难理解的。从而加深了对幼儿思维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未来的教学实践, 而不是知识的堆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大大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 不仅强化了知识的学习, 而且学生懂得了知识在实践中如何应用。如在讲幼儿注意的特点时举的案例, 教师指着图问小朋友:看, 花丛中有两只蜜蜂, 从远处又飞来两只蜜蜂, (教师又拿出两只蜜蜂) 小朋友看, 花丛中现在有几只蜜蜂。一位小朋友说:“老师, 我还捉过两只蜜蜂”, 另一个小朋友说:“老师, 我还被蜜蜂蜇过。”于是小朋友们都说起了蜜蜂来了。试用所学有关注意的知识分析下面的现象, 并指出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既考察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又启发学生思考, 锻炼学生能力。

(四)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一个人不在于学多少知识, 而在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恰恰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学生针对案例去思考, 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养成了思考的习惯, 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在讨论中, 学生各抒己见, 这有利于求异思维的训练, 使学生更富于创造性。

(五) 案例教学法可以为幼儿心理学教学服务, 增强该学科的说服力、吸引力。作为一名幼儿心理学课的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所教理论, 让学生感到幼儿心理学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通过案例分析把理论与学生未来的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 又把理论与学生的课堂实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到幼儿心理学的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巧妙运用, 以增强该学科的说服力、吸引力。

(六) 案例教学法可以促进课堂中师生的互动, 便于了解教学情况, 为教学提供反馈。在案例的分析中, 从学生的发言中, 可以得出反馈的信息, 这既摸清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也使教师认识到在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克服。师生良性互动,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 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 因此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案例要有针对性。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问题, 与幼儿园教学实际联系紧密问题进行案例教学, 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解决实际在幼儿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为将来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 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讨论, 以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注意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们敢于发言, 说对说错都没有关系, 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在教学中形成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其他同学补充的模式, 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讨论的目的, 提高教学质量。

(三) 及时进行归纳, 总结。学生讨论结束后,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讨论做必要的归纳、总结, 使问题更加明确有条理, 要肯定正确的观点, 并提出充分的证据,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是正确的, 同时否定错误的观点, 并指出错在哪里, 同时还要向全班同学提出在回答案例分析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也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技能技巧。

上一篇:作风建设回头看实施方案下一篇:基业长青读后感优秀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