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类文章范文

2024-08-09

励志类文章范文(精选6篇)

励志类文章 第1篇

你可以为了一个人改变,你可以因为一个动作转变,不是眼前的利润让你改变,而是你心中有些不属于自己思念的知识,人生不要多看,不要多知,该学会的没人阻止你,该你学不会的,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是白费力气,有所谓心理,心灵,理论上你可以找到你的发泄点,但是在客观上,你要懂得如何驾驭身边的路途,不是每句话都让自己开心,那么你就礼让一杯咖啡”

心乱因人,话乱因人,事乱因人,人人有责,那么简单对人来说,你是在太阳身边简单,还是感觉在太阳的远方简单呢,天热了你会心烦,天冷了你会心寒,这颗心还是那个陪你走过多少年春夏秋冬的,这身上的服依然还是在你身边,每件衣服都有他的色彩,每个人都有他的简单,当你安全的时候,就是生命的简单,当你有思念的时候,就是你快乐的简单”

你得到了让别人学习,你是否想过,你在奋斗的时候,你父母的心情是明亮的,看着你的奋斗,他的心灵是非常的高兴,更高兴的是在岁月的里面,他们想到的是,让你成功,就算是你失败了,而他们依然曾经为你付出了微笑,你感觉你的生命剪短了,曾经你年少,你父母为你付出了多少的生命,而你用奋斗给予了他们心神的高兴,那么你感觉内心的奋斗,外表的失败,让父母为此用心跟随开心,奋斗,你失败了吗”

你有昨天,今天也有陪伴,命运的希望寄托在眼神的回眸里,心境照出的只是你分析的界面,你有多少知识,并不代表你就能分析多少,若是一个人会推理,会调整分析,那么他的理解,他的判断,会出现一个层次,时间的刻画,命运的安排,塑造了很多的事迹,来累积思念的心灵,当铸造的渴望变成了现实,当希望的悲伤出现了裂痕,那么心灵的付出,就会淋漓一片问答,有人用心说,有人用念诉”

口才,心材,心中有材,口中的辩解会出现思维的画面,每次的表达都能猛的出现一个界面,你要知道,每棵大树,每个人的思维,每片土地的成长,学会演练,更要学会驾驭,在不同的驾驭力,要知道,读书,学习,练字,先问别人,自己的缺点,再问别人,自己付出是不是太少,一个人你对着大树能在多少时间里说话,你在大地面前空白,还能说多少话”

若是你想着有一副好口才,对着大地不敢讲,对着大树不敢说,平时不读书,闲时不学习,那么什么都没有付出,你只能想,想事不如问事,你问过别人吗?是是否经常跟别人谈论,有所谓,时常的演练,会塑造一个演讲家,时间的刻画,会塑造一个神奇的画家,你若是只在大海里,身边无船,脚下无石,你呼叫大船,你呼叫石板,你只呼叫,却不去前进,等着有人救你,感觉可能吗?只能自己先付出,才能让别人帮助你”

你的能力已经拥有,你的心力已经聚集,曾经你不想着练习口才交际,曾经你不想着抽出时间来考虑人生后方的面对,现在把仅有的知识都想着放弃,你感觉你花去时间,累积口才,到时候估计还有人笑话你,因为人常说,好口不如好手,也许你在选择,时间也在看,你要明白,技艺可以丢失,也可以找回,口才不是一朝练,手艺也非一朝学”

手是心灵的绘画技巧,口才却需要很多的思维分析,了解判断,才能得到一语成章,你是否曾想,当你失去工作,当你去维持另一种工作,你必须付出很多时间,但是未必到时候你能练就一副好口才,手艺源于心意,口意需要记忆,更需要瞬间发挥折合岁月的周旋画面,你是否能做出付出脑力,放弃心力,用十倍的心力未必练出一份脑力,去周旋一副能口若悬河的面对”

人还是人,命还是命,运非一人,命有所行,才能看见运,一个口才好,能力强的人,让他在二十岁就去搬砖,那么延续五十年,你感觉,若是他不坚持学习,他的命运还能转变吗?学会韬光养晦,学会内外兼修,学会看人猜心,编织心灵的脆弱,才能建造刚强的心神,一个人可以心神在家,却可以念走万里,思考分析,不是别人说了算,位置可以别人说了算,但是行动只有自己把握”。

人啊,还是得靠自己,自强不息,用勤劳的双手为父母亲人的生活去奋斗!让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不至于回首过去尽是悲催的回忆!加油吧骚年

励志类文章 第2篇

职场励志类文章:什么原因让你在职场上坚持到现在

人的一生是漫长而变化多端的,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而能够走到现在,必然有我们自己坚持的理由和信念。现在的你,是否还有信念在支撑着你前行,在这纷纷扰扰的社会,学会坚持对自己非常重要。

曾经的我们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选择一个好专业,毕业后找到一个自己喜欢感兴趣的的工作。经历了职场的种种磨难,磕磕撞撞后,我们已经懂得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在职场中生存,需要我们不断的坚持。

有人说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我认为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靠的是自己的毅力和坚持。外在的一切都是客观的因素,只有从主观方面着手,给自己下定决心,并坚持执行,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目标离自己更近一步。

曾经的我很喜欢跑步,喜欢一个人在操场上享受汗流浃背的感觉,喜欢那轻快如飞、自由自在的感觉。那时的我几乎每天都有时间跑步,能够不断地坚持,不仅锻炼了自己的体魄,而且坚持也带给我很多快乐,让我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现在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没有能够继续坚持下去,是一种遗憾。

不仅在生活中,在工作上我们也要学会坚持。对于一些初进职场的新人来说,很容易遇到很多的挫折和打击。在社会中生存,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由于公司环境,个人兴趣爱好,性格等原因,在工作上我们会到处碰壁,这时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对工作不满,从而不能够坚持下去,而那些能够意志坚定的人能够在职场上生存了下来。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在职场上更好地坚持,生存和发展呢?

1.坚定自己的目标,给自己设定短、长期目标,并一步步的实现它,让自己拥有成就感;

2.在工作上遇到问题时,要能够及时的和自己的领导同事交流,尤其是职场新人。老员工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在遇到问题时比我们沉稳,能够快速的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因此要学会不耻下问,同时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样才能得到成长。

3.在业余的时候要学会及时的给自己充电,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光靠书本和别人的经验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每天要给自己一些学习的时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4.提高自己的情商,在社会上我们难免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情商,这样才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让自己快速融入社会中;

5.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界的环境所感染,在社会上有很多的诱惑在考验我们,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保持高贵的品格。

6.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着手,这样才会更容易学会坚持。

……

是什么原因,让你能够在职场上坚持到现在,我想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坚持的信念和理由。学会坚持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以后的路还很长,学会了坚持,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生存和发展。

职场励志类文章:职场里这三种人,离升职遥遥无期

作者:陈果

我们公司每年都有一次公开竞聘,流程是自己报名或领导指定,当事人小范围做一次述职演讲,时间为半小时。

今年的初级管理考评,我当了一整天评委。评委有20人,10个是各部门的管理人员,5个是邀请的行业内大佬和合作单位老总,还有5个是外聘的职业管理专业人士。

本次述职的大部分人我都认识,对他们平时的工作也有些了解,有几个人印象特别深刻。

有一个男孩子,之前在技术岗位,我对他的基本印象是寡言、耐心、实干、肯吃苦。他的报告做得很一般,在现场讲了很多技术性的问题,没有涉及管理的部分。我了解他的能力,希望他能竞聘成功,于是在提问环节,我就问他:“你要竞聘的这个岗位和你之前的工作有很大区别,对此你有什么想补充的?”他想了想说:“我现在讲什么都是空谈,还不如等做了再说。”这个答案我自然是不满意的,如果你对新的岗位没有任何想法,何必要来参与竞聘?很多时候从技术岗位升到管理岗位是有门槛的,必须是你有这个意愿和能力,别人相信你能胜任才会给你机会。之后其他评委也问了一些问题,他的回答也没有什么太出彩的地方。后来我看别的评委给他打的分数都特别低。

还有一个女孩子,她的性格怎么说呢,举个例子,有一次,她来问我几个专业问题,我很耐心地解答了,之后她笑着说:“专业还不错!”她的职位比我低,但语气听起来像是在对我进行考核。还有一次,她所在的部门空降一个领导,是她的直属上司,那人来第一天,她把人家叫到会议室,把人家过往的经历都问一遍。新来的领导搞不清状况,就一五一十回答了,出来之后才知道她是自己的下属,就怒了。后来发现,她太喜欢充老大,领导就把她扔到了新成立的部门。5个月时间,她换了3个部门。然而她的竞聘报告做得非常好,之后的问答环节也很棒。如果我不认识她,我肯定就像外聘的评委一样给她高分。

另外一个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外派几个月,临时被拉回来的同事,他因为赶得匆忙,就直接做了现场演讲。可能因为比较疲倦,他演讲的逻辑性非常差,听起来就像是对公司的不满和控诉。他的演讲还没结束,他的直属领导直接问了句:“你不想做了是吗?”他赶紧说不是,他的领导就借题发挥,把他骂了十多分钟。我虽然很同情他,但还是在想,这要是我的下属,这种场合给我丢人,我也得骂他。

像我们这样的公司,人多,部门也多,很多时候下属的工作,除了自己的直属领导以外,其他部门的人或者大领导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时候,领导的一句话就变得很重要。很多公司都会有像第一个男孩那样的员工,工作踏实,做事认真,领导有心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在职位上有所提升,但无奈的是,这样的人不会表现自己,永远是拨一下走一步,机会来了也未必能抓住。也会有很多人像第二个女孩那样,能力不一定强,未必能讨伙伴喜欢,但总有办法抓住每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也有些人像第三个男孩一样,平时兢兢业业,心态却很差,甚至还有点像个小愤青,他比所有人都爱这个公司,才会期待公司的改变,哪里知道满腔热血洒错了地方。

在大公司会有很多升职的机会,但能升职的,也不过区区几个。很多时候,你没有升,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你没有做好准备。你努力没努力,很多人都看在眼里;别人有没有问题,大家都心知肚明。怎样做,不过是个度的问题,要知道,说和不说是两码事,说得好和做得好也是两码事。

都是学问,世事洞明罢了!

职场励志类文章:你为何一忍再忍不提加薪

作者:Cae

我有一个朋友柯兄,最近刚换了工作,工作内容和强度并无多大差别,只不过薪资从五千变成了八千。当他非常意外的跟我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一点都不奇怪。

柯兄已经毕业五年了,此前做过两份工作,第一份做了一年,由于实际工作内容跟他预想的差距有点大,换了。然后第二份工作整整做了四年,这四年,让他由一个刚刚能胜任岗位的小职员,慢慢变成能独当一面的老员工。他自己感觉进步很大,学到了不少,领导也对他信任有加,除了本职工作,常常还放心的交给他更多的杂事。

那么柯兄为何要辞职呢?当然是有隐情的,那就是几年下来工资几乎没怎么涨过。一年涨一次,涨幅低于5%,基数不到五千年那几乎就等于没涨过是吧?以前我们早就不止一次问他干嘛不提加薪,或者跳槽,他的回答是:我做的老板都看在眼里的,感觉对我一直很肯定,到了一定时候应该会考虑的吧。先别急着笑话他太天真,因为这话听着确实也算在理,“人在做天在看”的道理大家都知道的是吧?所以,就是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柯兄勤奋工作了一年又一年,身边的同事常换常新,唯有他他始终按兵不动。

柯兄后来终于按耐不住,开始觉悟,想提加薪,但总是开不了口。作为优秀员工的他可以自动批量想出一连串不提加薪的理由,诸如:

公司招新人都要参考一下我的意见的,你看,我怎么好意思提出加薪或者辞职呢?

领导貌似知道我有那样的想法,有次会议上说,我们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多留一些后备资金,如果利润刚刚有增长就大家瓜分了,我们都高兴,但是还能发展壮大吗?

我不能只看钱,我自己的成长进步也是回报呀。

……

直到他跟一个离职的同事聊天,才偶然得知,自己带过一段时间的新手同事,资历和工作能力都低于自己的同事,工资居然比他还高一些,加上刚刚结婚,各种现实的压力逼得他重新审视经济基础,终于下定决心辞了职。对于这么难得的物美价廉的好员工,领导肯定是百般挽留的,好在柯兄终于大彻大悟。

柯兄现在入职的公司,面试的时候就跟他谈了很清楚的晋升通道和薪资增长规则,可以明确未来的希望,而且所有人的回报都有清晰的参考标准,不会因人而异,不会一再试探员工的忍耐底线。

最近见柯兄,感觉他变化很大,其中有因为薪资提高带来的硬气,还有以前没有的坦然和大气。令人意外的是,他换了工作之后的感言,简直是从学生一下子变成了导师,他说:工作关系并不是主子和下人的关系,我的工作不是老板施恩赏赐的,是由于各取所需结成的,我给他创造价值,得到我应得的回报,薪酬合理会让我们彼此都坦坦荡荡,我早该想明白了。

确实,明智的老板应该懂得,最好的资源就是优秀的员工,与其把资金大把大把花在广告上,花在并无多少实效的应酬疏通上,还不如拿出一小部分给员工加薪和奖励,那将是产出比最高的回报,因为任何价值都是人创造的。

一个能有所成就的老板,必定是有远见有诚意的,怎么会忍心让优秀的员工拿着与自己付出不成比例的工资,而一再打空头支票?可笑的是,有太多小老板,人前装穷人后挥霍,他们天天喊着控制成本,而唯一的方法就是缩减员工工资,这样的公司永远不会有多么美好的未来。

在鸡汤文化盛行,普遍鼓励我们多吃亏积累福报的时代背景下,一忍再忍不提加薪也许是对的。首先你磨练出了自己的忍耐度呀,同时,既然你觉得有了加薪的资本只是不提而已,说明你确实获得了成长啊,这大概是很多人开不了口的关键吧。

那么请问,你获得成长一方面是得益于工作平台和老板的提拔赏识等,但更重要的不是也需要自己付出努力吗?同样的工作平台,别人没有成长,你成长了,所以你的工资少一点也可以获得心理平衡,但作为老板也可以用这样的思维来区别对待员工吗?况且,你成长了难道不是会把工作做得更好让老板更省心吗?如果得到加薪晋级,你更努力的工作以不辜负自己所得,最终受益的除了你自己,不是还有老板吗?

如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 第3篇

关键词:自然科学类文章,特点,阅读

自然科学类文章, 是指研究自然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文章, 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 以及天文学、地质学、医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文章。中学语文课文《宇宙的未来》、《神奇的激光》、《数学与文化》等都属于这类文章。

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选材, 一般是反映某一自然科学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 较多来自《中国科学报》《参考消息》《新华文摘·科技点滴》等报刊。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对考生来说是比较新的或是比较陌生的, 包含了自然科学方面的某些新发明、新发现、新成果, 反映的领域广泛, 涉及生物工程、考古学、天体物理、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这些领域在当今乃至以后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学科, 反映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 也就反映了当今人类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

自然科学类文章选文的篇幅都比较短小, 文字比较简洁, 一般在五六百字, 但信息密集度高。

近些年很多高考试卷都对这一类文章的阅读进行了考查。这类文章看起来文字语句并不难, 但由于内容覆盖面广, 思维容量大, 能力要求高, 有较强的综合性, 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文章中信息高度聚集的内容抓不住要点, 理不清关系, 感到阅读难度较大。针对自然科学类文章的考查特点, 我认为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与平时课本所学的科技说明文不同, 它不是考查科技知识, 而是“用科技知识考学生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即主要考查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考查有如下特点。

1.题型较多是单项选择题。

2.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 (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

那么, 怎样围绕这些特点, 做好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呢?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对阅读理解自然科学类文章的能力提出的第一项要求。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实际上也是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所谓“重要词语”, 指的是一些指代性的词和一些概念性的术语。这些词语在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文中”, 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二是指具体的词语的上下文, 即通常所指的“语境”。在理解任何一个词语时, 这两种含义在阅读分析过程中都必须同时起作用。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多义词的含义。一个词语它有多个意思 (本义、比喻义、引申义……) , 包括正确辨别多义词在文中具体使用哪个义项, 理解多义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辨析与文中多义词相近的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2) 词的语境义。指的是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的特殊含义。这种特殊含义是不固定的, 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 其意义就不存在了。

(3) 指代义。文章中的代词和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 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 它可以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 又能指代复杂的概念。要了解代词的用法, 分清近指、远指、不定指等类型, 把握非代词的指代义。

如《转基因作物》一文中出现这样的题目:“根据文意, 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这道题要求能正确理解“转基因作物”这个概念的内容, 亦即它的本质属性。这是理解原文的基础, 也是读懂文章的关键。正确解答这一类的考题, 首先要理解词语的基本意义, 因为词语的其它意义都是从词语的基本意义中衍生出来的。其次要紧密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 只有从整体上把握语境, 才能真正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要求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重要的句子主要是指一些作者判断总结, 表明观点态度的句子, 一般有结构复杂的长句, 信息容量大且词汇较专业的句子, 以及对理解文章内容起关键作用的句子。具体说来, 有如下几种。

1. 文眼句

它是文章意脉的焦点, 不仅可以使文章在外部结构形式上交织在一起, 而且可以使文章内部的含义贯通, 它既提示中心, 又提挈全文, 在文中起着关键作用。

2. 主旨句

主旨句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 点明题旨, 提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是全文的核心、文章的灵魂, 具有极强的概括力。文学性文章的主旨句在文末居多, 议论性文章在开头居多。

3. 过渡句

有的语段 (文章) 有几层意思, 过渡句既能起到结构上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又能归纳和提示上下文内容。

4. 深化句

这类句子在语段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位置多在语段末, 表达方式多为议论性语句。这类文章能引发读者深思, 悟出一些道理。

5. 总结句

语段中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 或留下余地让人思考, 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这类句子往往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收束。

正确理解这样的句子, 首先要借助语法知识理清句子的结构, 尤其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要理清句子的主干, 弄清修饰成分或限制成分的作用, 进而明确句子的整体意思。其次要紧密联系上下文, 结合具体语境, 明确句子在文中表达的实际意思, 只要仔细地分析, 正确的选项是不难被选出的。

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这里所说的“信息”, 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筛选”是指对信息进行辨别、判断和提取, “整合”则是对筛选的信息进行整理、概括。总起来看,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 不仅准确地提取文中反映的信息, 而且对知识、概念进行整理概括并进而表达。这类题型的考查重点是考查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从文章中筛选重要的信息, 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的重要内容上。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1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2.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释;3.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 等等。例如高考试题《深海的发现》从“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本题列出对原文的四种理解, 要求考生从中选出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考生可通过筛选、排除、整合得出正确的答案。

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大多在自然科学类文章中出现。与其他文章相比, 特别是与文学作品相比, 自然科学类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语意的单一性。一个用语, 一个句子, 说什么就是什么, 不能模棱两可, 更不能“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二是表达的直白性。要说什么就说什么, 不讲含蓄, 不用曲折, 不要惟恐读者看不明白。三是相对的纯理性。一般文章, 特别是文学作品, 都讲究情感, 相对而言, 自然科学类的情感成分就很少了。如果从内容的角度看, 每一篇自然科学类文章都向人们提供新的知识、新的信息, 否则, 它就没有价值了。

对上述四个方面能力的考查一般定位在“懂”上, 题点的设置侧重在对基本概念、基本内容的理解, 对内容要点的把握与推断上。也就是说, 主要考查学生迅速准确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以及分析推断的能力, 因此考查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能力说到底是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国教育网, 2010-1-19.

[2]谢志生.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浅谈.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 (12) .

记叙类文章阅读 第4篇

1.概括文本内容;2.理解文本主旨;3.理清写作思路;4.辨析表达方式;5.分析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的方法;6.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7.理解、赏析重要语句;8.结合文本谈感悟。

【新题演练】

《叶嘉莹:一个人的阁楼》阅读

叶嘉莹先生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了很多年的中国古典文学。现在,叶先生已经是耄耋老人了。叶先生退休之后,只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亚洲图书馆里保留了一个很小的工作室。亚洲图书馆是圆顶的木质建筑,远远看上去,像是一个木质的小剧院,典雅秀美,里面的空间并不大,摆满了中文、日文、韩文等亚洲各国文字的书籍。图书馆的二层开辟出一小块地方。隔成教师的工作室,叶先生工作的地方就在这小小的阁楼上。身处其间的叶先生,就像是在小阁楼上专注而单纯地做着自己喜爱的游戏的孩子。

叶先生的工作室空间是令人惊叹的小,整个小屋不足十平方米。屋里没有太多的陈设,只有一张小书桌、一把椅子、一个书架。坐在桌前,伸手便可以触到两边的墙壁。四周的墙壁上都粘贴着她的备忘录、读书笔记,还有新近列出的无数条参考文献。她的文章全部是手写的,用竖排的方格本子。她还是习惯从右向左,写繁体的中文,字迹工整而娟秀。阅读她的手稿,很难看到涂改的地方。她说她下笔很谨慎,总是深思熟虑后,才会写下来。她会从早晨开始,在这里一直工作到傍晚。等工作人员都走了,她甚至还会留在这里继续阅读。很难想象,那样精雕细琢的文字,那样荡气回肠的古典诗文的赏析,很多都是在这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完成的;也很难想象,一位年近九十高龄的老人,会在这里,每天孤独地工作七八个小时,没有任何娱乐,也不借助任何电子设备,一个人,把文字静静地写在竖排的方格纸上。

她依旧在温哥华的华人社区里面讲诗词,每个暑假都会讲一个假期,不收报酬,自己开车去。讲台上,她一袭淡青色的纱衣,精神矍铄。她依然习惯一边讲课,一边写字,不过是用签字笔写在老式的幻灯片上,然后打到大屏幕上给大家看。她非常愿意吟诵诗词,用拖着长长的唱音的腔调。她在得意处会微微地摇头微笑:“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我想这应是她极爱的句子,因为每逢读到这里,她的声音总会略带着几分激扬。相视一笑,莫逆于心,这样的情怀与情景,人生能有几回?

记得有一次聊天,她说道:“现在中国的年轻人,越来越没有对中国文化的感受,那样美好微妙的感情,那样曲折难言的情绪,大家都没有感觉了。这么关的东西,你看,这么美的东西,怎么能就这样白白地消失了呢?我现在是能做多少做多少。”

八十多岁的老人,每次上课站着讲两个小时,写满满的板书。我没有见她坐下过,她的讲台上有椅子,但是讲课时她从来不坐。满腹文章、锦绣才华,通过学诗来感触生命内在流淌的节奏,通过学诗来充实精神世界,她所追求的唯有这晶莹剔透的华美精神世界。对她来说,这个世界对物质和利益的追逐终究是有限度的。人们追逐金钱名利,总有一天会回归到精神的高地,呼吸纯净的空气。无论她自己多么渺小,都不会放弃心中所追求的美好之地。

在亚洲图书馆,我常常不由自主地走向她那间小小的工作室,常常看见那里亮着灯。我有很多次想去敲门,但都止住了。我宁可在门外,猜测那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做什么,想象她满头白发伏案工作的情景。金岳霖曾经说,自己研究哲学,就像是一个人在小阁楼上做游戏。看见叶嘉莹的小工作室中亮着的那盏灯,我想自己终于懂得了。在那个小阁楼中做需要耐得住多年寂寞、冷清生活的游戏,其实对他们而言,是生活中最为严肃的事情。或者,像叶嘉莹说的,研究文学并不是一种职业,而是生命的渴求,是出自她心灵的一种本能。

(王英/文,选自《21世纪年度散文选·2013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有删改)

【注】叶嘉莹: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1.“她在得意处会微微地摇头微笑:‘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我想这应是她极爱的句子,因为每逢读到这里,她的声音总会略带着几分激扬。”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这段话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先生为什么坚持在华人社区义务讲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叶先生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题目有多重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舟一叶梦中来》阅读

昨夜有梦。一汪海水横在前头,归家无路。正发愁时,我的启蒙老师色·道尔基出现了,他像变魔术似的,弄出一叶轻舟来,我们师徒二人,就开始冲浪划行。一只海鸥,突然落在舟头,老师对海鸥说:“累了吧?翅膀也不是铁打的,要学会休整。不能一味地飞,大海大得很呢,孩子啊!”那海鸥竟然听得懂老师的话,“嘎嘎”叫着还点头。我喊一声“老师,它在点头!”,把自己喊醒了。

推窗遥望,突然想到老师说过的一句话:“长大了,会不会还记着老师啊?”我还记得他吗?答案是模糊的。昨夜之梦,或许是老师在托梦于我。

解放前夕,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连像样的识字之人都找不出几个。我的老师色·道尔基,原是阿拉坦山寺里的一个小喇嘛,后来还俗,以耕种为生。父亲召集乡亲们商量,请小喇嘛教孩子们识字。于是,我们三十几个孩子算是有学上了。课堂就设在老师家里,是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堂屋。村里木匠做了一块小黑板,上涂锅底灰,再涂一层食用油,晒干,就可写字了。那时没有粉笔,老师用的是当地产的白石条。把石片用刀子削成条形,写出的字迹虽浅一些,但还看得清。老师写上经丈并朗读,我们跟着大声念。朗读时,我们摇晃着身子,因为要读得有节奏感。父母们见了,直偷着乐。做作业没有本子,在一张经文夹板上,抹一层大麻子油,而后用白木灰一滤,就可以用削尖的木笔写字了。老师判完作业之后,擦掉字再抹油、滤灰。endprint

每天清晨,我们陆陆续续到老师家里背课文。我家近,我一般都第一个到。进门轻喊一声:“巴格谢,谣斯拉吉拜纳!”(老师,敬礼!)老师还在被窝里,轻咳一声,算是允准进屋。我便双目紧闭,背诵课文。有时卡壳,老师轻声慢语地指点,我便继续背。假若三次卡壳,手就要换板子,一般打三下,很疼,但发青不瘀血。现在想来,老师打手的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提醒你,贪玩不用功是要受罚的。

师母名叫灯鲁(即灯笼,从汉语借来的词),大个儿,黑黑的两条大辫子,皮肤白皙,骨骼匀称,漂亮。可惜,是个盲人。老师和师母感情极好,在老师眼里,师母是个大美人。她的长发,天天都是由老师来梳理的。她聪慧能干,正常人能干的家务她都能干。手也巧,能缝衣可纳鞋,样样干得出色。

他们有一宝贝女儿,名字叫乌吉嫫(葡萄),人长得巧,一双眼睛又大又黑,黑珍珠似的,骨碌碌乱转,美极了。有时老师忙,她替老师给我们上课。她嗓音清脆,像银铃在风中响。有时,我去背课文时,她还睡在老师和师母中间,两臂搂着父母脖子。我们背课文,她照睡不误,有时还流着哈喇子。

1947年,内蒙古东部解放。我们全村人一起吃“解放饭”,分田地分牛羊,算是当家做了主人。第二年春天,师母的老父亲从外地赶来,看望女儿一家。老人家是勤快人,不甘于闲着,就去河边开了一片地,种起瓜蔬来。住的是临时架起来的茅屋。平时不回家,河里有鱼,地里有菜,过起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夏日,乌吉嫫经常去姥爷的茅屋里住。游泳,采野花,活蹦乱跳像个小野人,我们都羡慕她。

有一天夜里,为了防狼,老人家照旧在离茅屋几十米远的地方,燃了一堆篝火,爷孙俩睡熟了。那夜山风大作,将火星吹入茅屋,着火了。乌吉嫫被粗木棍压住身子,不能动弹。老人带着一身的火苗,爬向河边。可能突然意识到外孙女没出来,又往回爬,终于没力气再动了。之后,师母一病不起,成了半死之人。不到一年,老师头发全白,瘦成一根红柳条。一个幸福甜蜜的家庭,就这样被一场火灾给毁了。老师和师母也远走他乡了。

这便是我对启蒙恩师的往事琐记,遥远且清晰。每当想起这些往事,心里便空若一片荒野,不长一株清明之草。记得老师和师母走的那天,父母叫我带一瓶杏仁油、一斗小米,送给他们。我给老师和师母磕了三个头,流着泪说了一声:“老师,长大了我会去看你!”老师也哭了,摸了摸我的头。送老师一家的那一辆老牛车,渐渐消失于远方草地,不见了。

(查干/文,选自《中国艺术报》2014年9月10日,有删改)

1.作者在文章开篇讲述了一个梦境,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加以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色·道尔基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作者说“这便是我对启蒙恩师的往事琐记,遥远且清晰”,加点部分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开篇写道:“想到老师说过的一句话:‘长大了,会不会还记着老师啊?”结尾写道:“我……流着泪说了一声:‘老师,长大了我会去看你!…你如何理解作者这样的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花三章》阅读

①小时候,总觉得过国庆节一定要看礼花。礼花就像大年三十的饺子一样,是节日的象征。大约等到晚上八点以后,就听见大炮轰轰一响,第一拨礼花腾空而起,像无数的孔雀开屏,把夜空一下子点染得五彩斑斓。然后礼花像倒垂的莲花,天空中下起一阵彩色的雨。那时候,感觉礼花就绽放在我们的头顶。我常常和小伙伴们踩得房顶上的鱼鳞瓦咯吱吱响,大呼小叫,惹得大人们指着我们骂。

②我高一那一年的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晚上,我们在天安门广场上跳集体舞。换上来一位女同学,我们相互一看,都禁不住叫了起来,原来是小学同学。分别将近四年,竟然在这里见面,忍不住边跳边聊。礼花在我们的头顶绽放,映照着她那青春的脸庞。那一支舞曲显得格外短。那一晚的集体舞,总盼着她能够再换上来。

③1968年的夏天,我去北大荒。国庆节歇工,那天清早,天空开始飘起细碎的雪花。那时候,我刚离开家两个多月,想家。国庆节的晚上,在家该是上房顶看礼花绽放的。而在这里,天远地远,仿佛到了天之外,哪里有一点过节热闹的影子?更别说会有礼花开满夜空了。

④我们搭了生产队老董的“铁牛”(一种轮式拖拉机),去富锦买礼花。雪花沾衣即化,铺在路上,却已经霜一样白皑皑一片了。这样雪白的国庆节,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再也没有遇到过。富锦是离我们最近的县城,有近一百里地的样子,“铁牛”跑了小半天才跑到。谁知好多家商店都关门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开门的,老董进去给大家买东西。我和伙伴们着急买礼花,到处转悠,终于看到卖烟花爆竹的地方,不管三七二十一,买了一大堆,跟着老董轰隆隆地跑回队里。

⑤那一晚,队上杀了一头猪,大家饱餐了一顿杀猪菜。酒酣耳热过后,重要的节目就是放“花”了。全队的人都围到了场院上,等着我们放“花”。那一大堆礼花,大概是因为一路下雪受潮,怎么也点不着,急得我们一头汗。老董大声喊着“小心”,跑过来替我们点燃。当那礼花终于腾空而起绽放开来,大家都欢叫了起来。那些礼花都很简单,只是在天上翻了一个跟头就下来了,远赶不上北京天安门的礼花绚丽,但在细碎的雪花映衬下,也有别样的美丽。它们像是沾上了雪花一样,湿润而晶莹。endprint

⑥去年的国庆节,我是在美国过的。在这里买礼花很方便,而且比在中国买便宜,尽管全是来自中国的产品。国庆节晚上,自家人饮一杯酒庆祝之后,抱着一抱礼花,带着孩子走出房门,准备放“花”。四周静悄悄的,路灯幽暗,街邻屋里的灯光朦胧,让夜色也显幽深。星光不多,上弦月一弯,墨染一样的夜空,倒成了礼花登场的最好舞台。尽管买的礼花远没有天安门广场上的礼花那样大气磅礴,瞬间占据整个夜空,却也让夜空多了几分别样的风姿,礼花绽放显得特别的明亮灿烂。

⑦我们的几个礼花刚刚放完,邻居家的房门开了。夜色中,一个高大的身影穿过草坪,匆匆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圆筒状的东西,笑吟吟地递给我们,原来是一枚硕大的礼花。他说是过美国国庆节时没有放完的礼花,看见我们正在放“花”,就赶紧找了出来,让我们一起放。他是个英国人,太太是美国人,结婚之后来到了这里。他知道那天是我们中国的国庆节。我们谢过他,他站在我们的旁边,看我们点燃他拿来的那枚硕大的礼花。那枚礼花像蹿天猴儿一样飞上天空,先是一声礼炮一样的巨响,然后伞一样地打开,垂下金丝菊一样的花瓣,如雨而下。大家都叫了起来。他的这枚礼花,给这个异乡的国庆节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⑧今年的国庆节又要到了,我仍然在美国的这座小城。我们买了好多礼花,准备在国庆节的晚上燃放。不知道那位好心而热心的英国人,能不能再为我们增添一枚别样的礼花。不是我贪心,是我喜欢那种感觉。

(肖复兴/文,选自《天津日报》2014年9月30日,有改动)

1.下面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那时候,感觉礼花就绽放在我们的头顶。我常常和小伙伴们踩得房顶上的鱼鳞瓦咯吱吱响,大呼小叫,惹得大人们指着我们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结尾处提到“我喜欢那种感觉”,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那种感觉”是什么样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别概括文章三个部分的内容,说说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的三个部分时间、地点跨度都很大,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家门前的杨桃树》阅读

远远望见杨桃树,心里便踏实、温暖。老屋在树的后面,见了树,仿佛进了家。

杨桃树高大、茂盛,庇护着低矮的老屋。这是村里唯一的杨桃树。

杨桃树好像一年总在开花,总在结果,总在给我们喜悦。细小的花儿,或聚成花伞,或组成圆锥状,或开在树叶下,或开在树干上。花香淡淡的,微风一吹,香满一方。一树的花,惹来无数的蜜蜂,嗡嗡地响,响声此起彼伏。老人“埋怨”:吵死啦,满世界嗡嗡嗡。小孩则乐了,端着碗来到树下的门坪,边扒拉着饭,边往树上张望。花像雨一样落下来,落在衣服上,落在头上,心痒痒的。一不留神,碗里便盛着花。还真有调皮的,和着稀饭,吱溜地把花一块儿喝下去。花瓣粥。那年月穷,人们都喝稀得照见人影的粥。

树上的花在结果。果子一天一个样,让人老想爬树,探个究竟。杨桃树很好爬,高不到两米时便开杈,越往上枝丫越多。

爬杨桃树,感觉真爽。在树上,享受清风,眺望风景,品尝杨桃……,而且每爬高一点,看到的景象都不同,难怪谁都喜欢“高高在上”。

长长的一年里,就盼望着在结果的日子里爬杨桃树。成熟得最早的杨桃总是挂在最高的枝头,因为抢先得风、得雨、得阳光。那金黄饱满的硕果挂在枝头,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十分诱人。大人不敢爬上枝头,怕树枝承受不住体重,只好蹲在树主干上,很不情愿地让路,眼巴巴地望着那些胆大的小孩,一步一步地向着挂着硕果的枝头逼近。而树下,常常围着胆小的小孩,他们屏气凝神,手心和脚心冒着汗,仰望树上的小孩惊险地采摘果子。当金黄的硕果被摘下来时,仰望的孩子长长地舒了口气,接着便羡慕得直流口水。小孩爬树摘果,往往都是背着父母偷干的。

那年月,都穷,爬树摘果,都光着膀子,只穿裤衩,因为担心衣服被树蹭破,或挂住树枝被撕烂。待从树上摘果下来,手臂、胸口常常让树干擦出几道红彤彤的痕迹。这还在其次,蚂蚁更烦人。杨桃成熟的时候,树上的蚂蚁特别多,它们争着分享果子,一不留神,人就让蚂蚁叮咬一口,又痒又痛,龇牙咧嘴。

果子差不多采摘完时,杨桃树已是残枝败叶,颓废不堪。杨桃树,贱生,不用施肥、浇水、除虫,个把月后,又是生机勃勃、精神抖擞,准备着下一轮开花、结果。它没有索求,只有奉献。

村子里没有其他果树,只有这棵杨桃树,即便果子是酸的,也让人陶醉、迷恋、钟爱。小孩爱把杨桃果切成一片一片,极像一个个五角星,然后慢慢嚼。不熟的青果,味道既酸又涩,硬着头皮吃,酸得挤眉弄眼,太阳穴冒汗。后来,切成薄片,撒些盐巴,搅和一阵,再吃,感觉好多了。

后来,我家和村里其他人家,一户一户地往城镇搬迁。人们忙碌、浮躁,就冷落、忽视了杨桃树。杨桃树好像懂人心似的,一天天地枯萎下去,听说闹虫害闹得很厉害。而今,村子荒了,杨桃树也没了。

常常想,常常很想回家看看老家门前的杨桃树,它曾给我们乐,给我们笑,给我们吃,给我们闹。可杨桃树不在了,老屋也被废弃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杨桃树就是老家,老家便是杨桃树。如今树不在了,希望老家还好。

(翰儒/文,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9月9日,有改动)

1.作者写“老家门前的杨桃树”,从花写起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了孩子们哪些和杨桃树相关的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老家的这棵杨桃树枯萎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

励志类文章青春篇 第5篇

还有观点认为,80后的精神状态过早衰老。这个观点很有迷惑性,但是别忘了,同样是这群人,也被批作是最焦虑的一代人。既然焦虑,就是对世界对社会对自己仍然很有欲求。这种欲求在与社会的初期对话中更多的表现成一种挫折。由于挫折教育的缺失,80后还没有找到跟社会更有效的相处方式,于是形成了一种沮丧的保护色。

但是,这种保护色并不是80后的青春底色。每一代人的青春里都需要找寻,也都会挫败,只是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不同而已。与前面几代人相比,80后的成本无疑是最高的。他们要更早地面对过高的生活成本,还要面对社会稀缺的资源和机会。曾经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所有人都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突然增开了几个窗口,排在队伍最后的是80后,有的眼疾手快马上抢到新窗口,有的因为小小犹豫就失了大好的机会。所以,80后不可能还像其他人一样面对机会、面对理想、面对未来,他们在雾霾一样的生存压力之下,早早就领悟到:社会不欣赏你的天真浪漫。

在80后找寻与社会更好的相处方式的时候,我们别再说什么暮气沉沉,只做一个路边鼓掌的人就好了。

这里人民日报评的青年观的文章《莫让青春染暮气》全文:

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先是怀旧。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再是叹老。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是什么,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

不可否认,那些看似“矫情”的吐槽,背后有着一言难尽的青春滋味。和父辈们相比,青年一代有着无可比拟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但时代也制造了新形式的磨练。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他们的童年拥有动画片和汽水,也有做不完的作业;他们比父辈拥有更加宽广的人生选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他们栖身上一代人从未经历过的网络时代和工业文明,也品尝着城市化带给个体的无助和压力;他们踏入了一个有着空前流动性的社会,也遭遇着精神上的迷茫和认同感的缺失……

对身处这样一个变革时代的年轻人而言,生活就像一部不断加速的跑步机。它一方面代表了某种值得追求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不提速就要被甩下来。更令人担心的是,你跑了半天,却不知道目的地在何方,不断地奔跑,换来的只是显示屏上一连串的数字。在这样的处境中,不管是怀旧还是叹老,表达的都是一种面对压力时,对记忆中美好过去的乡愁。

如果说“叹老”只是情绪的释放和吐槽,那么精神上的“早衰”就值得警惕了。“早衰”的年轻人,有时会显得和“成熟”很像,举手投足都无比正确,接人待物都恰如其分,说话谈吐都深思熟虑。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点什么呢?想来想去,原来是少了年轻人的朝气和锐气。年轻人不应该是敢想敢干吗,不应该是直抒胸臆吗,不应该是敢为风气先吗,为什么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像是从少年直接迈入了中年?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回忆一战前太平时代的欧洲时,曾经描写过一个颇堪玩味的现象: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医生都已蓄起大胡须戴上金丝边眼镜,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给患者留下“有经验”的印象。年轻,成为发展的障碍,年老却成了有利条件。

对年轻人的不信任遍及了当时所有的社会阶层,人们完全忘记了莫扎特和舒伯特都是在30多岁时就完成了奠定自己一生荣誉的作品。一股沉沉的暮气,笼罩在当时的社会之上。年轻人的扮老和早衰,无非是这一社会活力渐趋迟暮的表现。

年轻人有朝气,社会就有朝气;年轻人有光明的前途可奔,社会的未来就一片大好。扫除笼罩在社会上、徘徊在青年人心头的暮气,需要社会对他们敞开更多的机会之门,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广阔的上升空间。正如同志所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年轻成为资本而不是不足,让锐意进取、活力四射的青年精神成为社会风尚。

励志类的文章精选 第6篇

从前有个印度僧人,很努力地学禅坐,但是日复一日的精进,却一直毫无进步。

最让他感到困扰的,就是当他试着努力去放松时,反而让自己变得很紧张,当他愈集中精神,去压制散乱的念头时,念头就愈多。

最后,他只好去请教佛陀,要如何才能拥有平静的心?

佛陀问他:“你还记得,你未出家前,是怎么调西他弦的吗?”(西他是一种印度乐器,类似吉他)。

佛陀非常清楚,眼前这位僧人,未出家前是个乐匠。

“什么时候的弦音,是最美妙的呢?是弦紧绷呢?或是弦松弛的时候呢?”佛陀平静地问着。

“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中道与平衡,永远是最美的。”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

“修习禅定正是如此啊!”

佛陀笑著说:“同样的,你必须调整心的松和紧,慢慢地达到中道和平衡的境界。你要知道,你不可能拥有静心或禅定功夫,你只能不停地让自己,处在一个中道与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禅啊!”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你根本无法拥有人生,你只能不停地体验它,犹如苏菲教派的格言:

人生是一座桥,你只能经历它,不能在它上面盖城堡。

尤其,当你认清自己的真面目,看清自己存在的实相,没有前世,没有来生,只有独一无二的今生,人生只有这一次,你就会更珍惜,当下体验到的一切,无论是你认知的好坏善恶,或是你情绪上感受到的苦乐喜悲,这一切,都是无价的人生体验。

我有位女性朋友,年过四十,就毅然决然从此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不想再谈恋爱,不想再和他人有什么关系,更不想去管其他人的死活,或什么地球臭氧层破洞,以及空气污染等环保问题。

问她为什么这样设定自己的人生?

她说,她体悟到“人生是糖罐”,每个人的罐子里,有多少糖是固定的,当里面的糖都拿完了,人生就只剩空瓶,再也没有必要去奢求或妄求里面有什么糖可吃。

至少,她曾经拥有过那些糖,她谈过好几场恋爱,她已经尝过快乐和甜蜜,现在,她整个人衰老体弱,再也没有对爱的憧憬,也没有谈恋爱的本钱了,整个人只是一个空瓶,再也无法拥有什么。

我知道她想说的,在无常世界中的那种无依无靠,无法掌控什么东西的一种虚无感。

她本来以为,当她付出一切,就可以找到一个和她厮守一生,让她有依靠的,可以身心安顿的另一半。

然而,她一而再,再而三的付出,下场却是孤单一人,像空瓶一样地,只能载满寂寥空气地走完人生。

我对她说,她本来就无法掌控或拥有什么,不只是她,任何人都是一样。

人生不是糖罐,人生是有“因缘额度”的旅程,你只能不停地使用,你那不可思议,且有限的“因缘额度”。

你不能指望,你经历了什么因缘,或体验了什么事件后,你的不安或无依,从此消失,即使你现在仍拥有一个真心爱你的伴侣,你也只是在体验和使用,和他相处的每一寸额度。

当你和他的“因缘额度”用完了,他就会离开,或者是你不想再看到他。

你从来没拥有过什么,当你又回到单身状态,你只能继续不停地体验人生,如果你的肉身还可以使用三十年,那么,你也就还有三十年的“因缘额度”,每分每秒,每个当下,都是因缘聚散的现象。

或许接下来的因缘,不再是感情上的,可能是你从来没经历过的另一个领域,让你发现,原来你不是一个空瓶,因为瓶子里还有更多你看不见的快乐和甜蜜,你摸不到的糖。

某天晚上,不经意打开电视,看见一部电影,说的是一位单身汉,在人来人往的车站,捡到一个婴儿,旁边放一把小提琴。

没有爱人,没有结过婚,没有生过小孩的单身汉,付出一切地,把这弃婴抚养长大,并栽培他成为小提琴高手。

虽然这孩子不是他亲生的,但两人相依为命,感情深得分不开,只要分开几天,两人就会互相思念。

从他抱起弃婴那一刻起,他体验到他的人生空瓶里,许许多多看不见的快乐和甜蜜,那些他摸不到的糖,让他百感交集,让他不虚此生。

因此,人生到底有多少种糖?有多少种快乐和甜蜜?不是你用头脑能够想像的。

当你只吃过爱情的糖,就以此为人生的全部,这才是最大的妄想。

人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因缘旅程,你不能拥有什么,你只能顺应因缘,不停地去体验和爱人、家人、朋友或同事的“因缘额度”,就像你坐电梯,从一楼到一百楼,你 可以每楼都停,都开门看看那一楼的风景,但你不可能永远停留在那一楼,即使那一楼是你最喜欢的“爱情游戏区”,你只能继续往上走,继续经历人生,直到最顶 楼,“因缘额度”用尽,从人生道场毕业为止。

有一位历经婚变,又遭女友劈腿的朋友,突然找我,说他最近又认识了一个女孩子,两人互有好感,他问我是否要再撩下去,和她热恋一场,还是保守一点,忍忍就过了,否则,万一又被劈腿或惹来一堆纠纷,他又要痛得死去活来的……

我说,你现在手上有一万元的“限时额度”,你逛街时又看到自己很想要的衣服或精品,这笔钱花了,有可能最后你才会发现,表面看起来很有质感的精品,原来不合你用,但也有可能,你从中经历了以前没有的快乐和体验,因此,你必须自己做决定,毕竟人生是你的,但别忘了,你的一万元是“限时额度”,即使不用,等你毕业了,钱还是要缴回天国的。

后来,听说他闭着眼咬著牙,还是往下跳了,两人在一起后,果然每天吵吵闹闹的,但这只是外人看到的,他们心中是否有看不见的快乐和甜蜜,或摸不到的糖,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全然地体验人生,就像心无挂碍地在禅定中,得到平静一样,需要的都是中道和平衡,就像弦要不紧不松,弦音才好听,四气调和,春秋才有怡人的清风明月。当你很久没吃糖了,就偶尔吃一下,让人生平衡吧!

当你曾经尝到爱情的甜蜜,甜度是最高的,后来又尝到爱情的苦果,苦到你骨子里时,不妨让自己回到中道,回到平静的最初,没有甜也没有苦的时刻,再去回忆又苦又甜的滋味,你的人生就不会走极端,你才能,全然地体验到人生的百感交集,让你感觉不虚此生。

励志类的文章精选:弯弯人生道

一辈子不停行走,却总是走着弯路。总也未走入一条笔直的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捷径。一辈子都想使自己变得更聪明,却总犯同样愚味的错误。总是轻信,总是健忘。轻信虚假的笑容、伪善的谎言,忘记曾经经历过的欢乐与痛楚以及被欺骗、被凌辱后的苦涩,总是在虚假的笑容、伪善的谎言面前栽跟头,总是一遍一遍地体味曾经体味过的甜酸苦辣。

海涅说“宽恕自己的仇敌是容易的”,我说宽恕自己的愚昧是自然的。路,必然有弯曲,天下之大,能找到一条从头到尾全都笔直的路吗?人,必然是愚昧、轻信而健忘的。人之必须学习,证明人是愚昧的,人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证明人是轻信而健忘的。人世之大,找不到一个不愚昧、不轻信健忘的人。人必然愚昧、轻信而健忘,必然要不断重复犯下曾经犯过的过错。

路之有弯曲才成其为路,人之有过错才成其为人。

重复着过错的人走在弯曲不断的路上,总不停步。这便是我们的弯弯人生。

我们的人生之路,便是由生与俱来的愚昧、轻信和健忘所派生出的许多过错失误所铺筑而成,是我们的弯弯的人生之路。

我们的人生,便因了这弯弯的路而丰富了色彩。虽然这是缤纷色彩中的青色和灰色,但若没有这青灰之色,我们的这段弯弯人生便不会辉煌。

励志类的文章精选:真正的内心强大需要去经历,需要去积累

旅行家梁子关于“怎样变成一个内心强大的人?”的精彩回答:真正的内心强大需要去经历需要去积累

能够接受最坏的也能享受最好的,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能坦然应对,这种坦然并不是出于无奈的接受,而是心平气和不起波澜的面对。

不需要借助外在物质的东西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不是开着玛莎拉蒂住着山顶别墅才有从容和气魄,换一身泥衣草房就自卑到尘埃里。

不刻意表达你没有的品质,能真实面对自己,不虚荣不浮夸,不打肿脸充胖子。是穷就是穷矮就是矮,有缺陷就是有缺陷,并且并不因为这些而感到自卑。

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不管是一座破庙还是皇宫。对于事情和看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追求,并不因为一些物质的原因轻易改变自己的价值观。

有自嘲精神,就算生活总是跟你开不怀好意的玩笑,你也有顺水推舟把它变成黑色幽默的蛋定。

能够认识自己是普通的大多数,可能一辈子都是普通的大多数,做不出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壮举,也无法改变世界拯救宇宙,你心态平和的做自己的超人。尽人事听天命的去处理很多问题。

不把自己在生活中受的磨难和苦楚推到梦想身上,这样是很懦夫和逃避的表现。

能分清楚欲望和梦想的区别,对于物质爱情名利等的欲望个需求在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不可太过。

任何事无太多执念,顺势而为。

理解身边不同人不同角色的不同众像,以包容之心对待。将心比心便是佛心。

不说硬话 ,不做软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做到这些,可以称得上内心强大了。

如何做到强大,这从来就不是一个有固定公式和有捷径可走的,内心强大的表现形式可能学到,是术层次的,但是真正内心的强大则是道层次的,需要去悟需要去经历需要去积累。 招式好学内功难练,同样的一招降龙十八掌,不同内力使出来自然是威力差距很大。

骚年,你还有巨龙要杀,森林要穿,江河要跨,你会遇到黑眼睛的老虎和白鼻子的豺狼,温柔善良但是内心邪恶的巫师,相貌丑陋但是会帮助你的小矮人,你可能会受伤流血跌倒失望叹气,但是这一路过后经过黑夜白天草原雪地,屠杀妖魔鬼怪,走到王者之峰你就有力气拔出属于你的那把王者之剑了,因为你已经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强大起来了,你的身体和灵魂。

去经历吧,去上路吧,这条路不会很长也不会很短,你不用想着怎么去突然拥有强大的力量,也不用太过心切

上一篇:用红色文化塑造校园精神下一篇:易经中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