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设备和工装管理程序

2024-09-05

12设备和工装管理程序(精选9篇)

12设备和工装管理程序 第1篇

设备和工装管理程序

1.目的

对设备和工装进行管理,并建立有效的、有计划的全面预防性维护系统,以保持持续的过程能力,稳定地生产合格的产品。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设备和工装的管理,预防、维护、目标的建立,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开展、预防性维修计划的制订与实施。3.职责

3.1工程部负责设备和工装的管理,组织实施设备和工装的预防性维护工作。3.2生产车间负责实施设备和工装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3.3技术部负责工装的设计,参与设备和工装预防性维护方法的建立。3.4工程部负责工装的委外加工。

3.5模具室负责模具的维护以及简单模具的加工。4.工作程序

4.1生产设备的购置、选型、验收、移交和存档的控制

4.1.1.生产管理部根据产品符合要求特性要求的实际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的生产能力,技术性能、精密度及可靠性、可维修性等要求,确定新购设备的型号、规格和数量及标准,填写《购置物品(设备)申请单》,经主管副总、财务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采购。

4.1.2.设备到货后,生产车间和相关部门配合设备供应商安装、调试,设备验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件应齐全,一般包括:图纸、使用手册、操作规程等; 2)设备应完好、有必要的备件; 3)试运行正常,加工产品满足要求。

4.1.3.验收后生产车间填写《设备验收记录》。验收合格,生产车间将其登记在《设备一览表》中(《设备一览表》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验收合格日期、随设备的附件、设备使用部门、维护保养周期,并对关键设备进行标识等)。如验收不合格,生产管理部负责联系供应商解决处理有关事宜。

4.1.4.生产车间对购置设备上的温度(包括一次传感器)、压力、时间仪表等需鉴定的

仪器、仪表应列出明细表,在设备移交前通知实验室,实验室编制周期检定计划并及时送检。

4.1.5生产车间对关键过程/特殊特性过程以及大型单一设备标识为“关键设备”。4.2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

4.2.1生产车间根据设备制造厂的使用说明书、设备的磨损、正常运行时间的优化考虑、过程能力的要求等做出设备保养周期规定,并做《设备保养计划》,在实施保养后,填写《设备保养完工单》。

4.2.2设备保养分为定期保养和日常保养

a)定期保养:对关键设备和特殊特性设备每年至少保养二次(一班制),视设备能力,可适当的增加保养频次;对一般设备由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设备的状况和设备制造厂的使用说明书自行确定保养周期。定期保养内容按设备制造厂的说明书,适用时包括:

1)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清洗。2)修复或更换易损件。3)检修电器箱,修复电路。

4)检查、调整、修复精度、校正水平。5)对设备的各个配合间隙进行适当的调整。

6)清扫电器箱、电动机,做到电器装置固定整齐,安全防护装置牢靠。b)对所有在用设备,由各车间主管组织本车间人员进行日常保养,填写《设备日常保养项目检查表》,日常保养内容包括:

1)设备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工件工具放置整齐。

2)保持设备清洁,各滑动面、丝杠、齿条等无油垢(即每班结束后清洁设备)。3)操作者在使用设备前应检查设备各部件,进行润滑、慢速空转正常后方可工作。

4.2.3对设备维护保养情况每年进行一次完好检查,设备维护保养要求指标为:关键和特殊过程设备的设备完好率和其他生产设备完好率。生产车间填写《设备完好检查表》,综合汇总设备完好情况,评估并改进维护的目标(如适当时增加设备保养频次)。

4.2.4对关键设备和/或特殊特性设备,生产车间编制设备操作规程,设备操作工人必须经过培训,才可以上岗操作设备。不准擅自开动他人使用的设备,在设备运行时

不得擅自离岗。4.3设备预知性维护保养

设备预知性维护保养包括:根据统计数据分析确定设备零件、工具更换时间;根据统计过程控制分析识别设备维护需求等。4.4设备维修

4.4.1操作人员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机,并报告负责人,设备维修人员分析原因、及时排除;发生事故要保护好现场,立即报告车间主任或生产管理部,操作者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拆机。设备事故处理后,需填写《设备事故维修报告单》。

4.4.2生产车间根据过程能力情况及设备的使用寿命,确定是否需要实施大修理,并在《设备保养计划》中标识,按期组织实施大修理。4.5设备报废

当设备严重损坏,确定无法通过修理恢复其性能时,由使用部门填写设备《报废申请单》申请报废,经主管副总核实后签署意见,报总经理审批,批准报废的设备应在《设备一览表》上标明。4.6设备备件管理

设备管理人员必须识别所有关键、单一设备备件需求,设备备件的储备定额,应以满足修理需要和不积压过多为原则,由生产车间制定设备备件的最小储备定额,并根据储备定额和实际储备情况制定《设备备件计划》,组织自制或采购达到备件最小储备量,保证需要时能及时提供备件,尤其是关键、单一设备的备件供应。4.7设备包装与防护

4.7.1在设备搬运时应在表面做好防震保护,贮存时在设备上覆盖油布或其他防水材料。4.7.2设备长时间停用,应做好“封存”标识,并注意封存期间设备的防护工作,如做防锈工作。4.8工装管理 4.8.1工装准备

1)技术部负责根据产品符合要求特性及工艺要求设计工装图纸,由模具室制造或委托外协制造。委托外协制造时应填写《购置物品(设备)申请单》,经主管副总、财务副总审核,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采购。

2)重要工装制造完毕后(包括外协制造和本公司自制),由生产管理部组织生产车间和相关部门进行验证。验证内容包括:

a)文件:验收工装设计图纸是否齐全,包括使用说明。

b)工装本身:包括工装尺寸、使用材料和硬度、外观质量。以及应配备的备件数量。

c)产品符合要求:应按照规定数量试制产品,生产车间组织人员和设备进行试制,检验员负责依据产品图纸对样品实施检验。

d)服务:生产管理部应依据外协加工协议,对外协加工方的服务质量实施确认; 3)工装验证后,生产车间填写《工装验收记录》。验收合格由生产车间在《工装模具一览表》上做好登记,发放至工装使用部门。不合格的在《工装验收记录》上加以记录,并记录处置意见。

4)一般工装由质量保证部检验试制样品加以验证(如首件检验)。4.9工装的贮存、修复和保养

4.9.1各使用部门设置专/兼职的工装管理人员具体负责领用工装的贮存,日常维护保养和使用管理工作。每次工装使用时,应填写《工装领用登记表》,工装使用完成后,应记录生产数量,以便于对工装使用寿命进行管理。

4.9.2工装的贮存条件:应设在防潮之处(必要时设置工装架),做好工装标识和防护措施(如涂油防锈)。

4.9.3工装修复:当工装不能满足产品符合性的要求时,生产车间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修复,修复后,使用部门和质量保证部验收,填写《工装修复记录》,如本公司无能力修复则委托外协厂家进行修复。

4.9.4工装的保养:工装应清洁、防锈、防磕碰,生产管理部每季度检查工装的保养情况,包括工装是否锈蚀、工装是否放置于工装架上,工装的标识是否齐全,用该工装生产的产品是否合格等内容。并填写《工装定期检查记录单》。

4.9.5工装的封存、报废:工装长期不用(2个月以上)可封存,使用部门做好封存标识(如在工装标识卡上注明“封存”),工装无法修复需报废时,使用部门填写工装《报废申请单》,主管副总确认,总经理批准后作报废处置,并在《工装一览表》上注销。4.10工装储备

4.10.1技术部应在工装设计时负责识别易损工装/部件。

4.10.2生产车间根据工装使用寿命、使用频次、生产量等因素,确定工装(包括易损工装)的储备量,编制《工装更换计划》,需补充时,提前申请制做,以保持连续生产。4.10.3《工装更换计划》的编制原则应以预防性维护更换为主,在巡检过程发现产品接近公差上下限,首先确定是否由工装造成,如是则应维护、修整或更换。

5.相关文件和记录

7)LZ-JL-12-01 《购置物品(设备)申请单》 8)LZ-JL-12-02 《设备验收记录》 9)LZ-JL-12-03 《设备一览表》 10)LZ-JL-12-04 《设备保养计划》 11)LZ-JL-12-05 《设备保养完工单》 12)LZ-JL-12-06 《设备日常保养项目检查表》 13)LZ-JL-12-07 《设备完好检查表》 14)LZ-JL-12-08 《设备事故维修报告单》 15)LZ-JL-12-09 《报废申请单》 16)LZ-JL-12-10 《设备备件计划》 17)LZ-JL-12-11 《工装验收记录》 18)LZ-JL-12-12 《工装模具一览表》 19)LZ-JL-12-13 《工装领用登记表》 20)LZ-JL-12-14 《工装修复记录》 21)LZ-JL-12-15 《工装定期检查记录单》 22)LZ-JL-12-16 《工装更换计划》

12设备和工装管理程序 第2篇

规范设备、工装的管理,确保设备、工装满足产品生产过程要求。2.0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的工装、设备的管理。3.0 定义或名词解释

3.1 工装:产品制造过程中用于加工或检测用的辅助装置,即工艺装备,其中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检具,辅具、磨具等。

4.0 职责

4.1 工艺部负责工装的设计、制作以及工装、设备的维修、校验等归属管理,与产品直接接触设备、工装夹具的RoHS符合性检测; 4.2 使用部门负责工装、设备的使用和保养; 4.3 品管部IPQC负责监督设备工装管理规定的执行。5.0 程序内容

5.1 工作流程

无 5.2 工作程序

5.2.1 设备、工装的购置、验收执行《基础设施与工作环境管理程序》(YHT-QP007)规定要求。

5.2.2 设备、工装的编号执行附件一《设备、工装、监视测量装置编号规则》。5.2.3 设备、工装的使用、维护、保养

5.2.3.1 工艺部设备工程师每年12月底制定下一年度《工装、设备维护保养计划》,保养计划应当明确保养的内容、周期以及保养责任人等,经部门经理审核,总工程师批准后发布实施;

5.2.3.2 使用部门按照《工装、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要求进行相应维护、保养,填写《工装、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必要时设备工程师参与或协助大型、重点设备的定期保养;RoHS环境有害物质对产品造成污染,并在检测完毕后加贴RoHS标签予以

5.2.3.3 与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工装应当进行定期的RoHS检测分析,以避免非识别,检测信息作为定期保养的内容记录在《工装、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中予以追溯;

5.2.3.4 关键设备的管理: a、关键工序使用的生产设备为关键设备,本公司的关键设备为回流焊炉; b、关键设备的操作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并取得资格方可上岗;

c、关键设备的配件、易损件应保证一定的品种和数量,以保证设备发生故障时备件随时可以得到;

5.2.3.5 工装分类和管理: a、工装分为自制工装、外购工装、定制工装三种; b、工艺部负责工装的设计以及自制工装的制作;

c、工艺部负责对产品的性能参数指标造成影响的工装,例如检测、老化用的工装,进行定期校验,具体执行《工装、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5.2.4 工装、设备的维修和报废

5.2.4.1 工装、设备的维修管理

a、工装、设备如发现损坏或出现故障,使用部门填写《资产报修单》,向工艺部保修;

b、工艺部相关工程师修理完毕,检验正常后,在《资产报修单》上签字确认,交给使用部门确认使用;

5.2.4.2 工装、设备的报废管理

a、普通工装由使用部门提出工装报废申请,填写《资产报废申请单》,由工艺部评估确认后,工艺部经理批准生效;

b、特殊工装(包含大型工装)以及设备报废由工艺部提出报废申请,填写《资产报废申请单》,工艺部经理审核确认后,报总经理批准生效;

c、报废工装、设备提报行政人事部门处理。

6.0 支持文件或引用标准

7.0 记录

7.1《工装、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7.2《工装、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 8.0 附件

12设备和工装管理程序 第3篇

飞机工装设备主要包含飞机生产过程中所要使用的模具、地面设备、夹具、试验设备及专用工具等, 这些设备是确保飞机计划产量指标及设计要求实现的重要保障。飞机工装设备的质量不仅影响飞机的制造质量, 同时也在飞机制造质量控制、制造技术、生产进度及经济效益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系统不只是维修部门的工作, 其通常需要工装设计、工装制造、装配厂、生产部门及财务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协调进行。笔者分别从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系统的开发现状、建立及实现过程展开详细地分析与探讨。

1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系统开发的研究现状

1. 1国外对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系统开发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飞机制造企业不仅关注工装设备的设计及加工过程, 同时也注意对工装设备的保养及维护管理, 其追求的是工装设备的质量, 同时也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部门信息系统的研究过程。因此, 国外的飞机工装设备管理与研究水平也处于较高的程度。

1. 2国内对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系统开发的研究现状

我国的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系统只是在局部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 而没有针对飞机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工装设备管理系统进行相关研究。因此, 我国针对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系统开发所开展的相关研究几乎为零, 而各家主机生产企业的工装设备管理系统应用水平较低, 装备的台账均交由各个部门进行管理, 使得信息呈现出一定的孤岛化, 不仅增加查阅过程的难度, 同时也会加大管理过程的难度。工装设备不完善、管理水平较低、检修水平不统一、检修周期不统一是我国飞机工装设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 实现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系统的集成化是我国飞机制造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2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系统的建立

2. 1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系统实现的目标

计算机技术及工装设备维修管理理念的有效结合形成飞机工装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其中不仅包含全员产品维护管理理念及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理念, 还包含预测性及预防性维修对成本进行强化核算的管理理念。该系统以飞机工装设备台账为基本, 以飞机维修故障单的审批、提交及执行过程为主线, 采用计划检修、故障处理、预测性维修及预防性维修等模式, 并以减少总体成本、提高维修效率为最终目标, 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集成到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中。设计完成的系统应具备缩短检修时间、提升维修效率、控制维修及维护成本、减少备件成本及库存、提升采购率、优化生产设备、生产人员的配置等优点。

2. 2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的建立

2. 2. 1故障的模式及产生的影响

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的建立过程首先要从对单元故障模型进行分析开始, 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所产生的影响作更深一步的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含设备技术的设计参数、维修的历史性数据、维修过程积累的经验及其他相关数据等。

2. 2. 2故障树分析模式

故障树分析模式是指在对故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分析人员根据故障状态由上至下分层次地展开分析, 并用树状结构表格来对其所具备的内部关系进行明确, 从而确定各个元部件所产生的故障对系统本身造成的影响。

2. 2. 3飞机工装设备维修大纲及策略

飞机工装设备维修大纲是根据问题本身及其分析结果编制完成的, 其主要被用于对维修任务进行指导的过程中。

2. 2. 4支持决策的工具

目前, 支持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决策过程的工具主要包含逻辑树分析、数据积累及数据仓库、装机系统等。而对工装设备智能化维修过程的实现是飞机工装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建立的关键影响因素。智能化实现的过程便是数据向知识转化的过程, 该过程主要包含数据的获得、数据的分析及数据的交流等过程, 该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将所获得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维修过程中。

2. 2. 5可靠的中心维修方法

维修大纲的建立主要用于预测性维修的实现过程中, 而大纲的建立过程主要根据飞机工装设备部件及系统的可靠性特点, 通过合理使用逻辑决断方式, 减少应用于定期维修的资金量, 增大事后维修及视状况维修方式的力度, 并通过合理使用飞机工装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确保其可靠性得以实现。而对飞机工装设备进行维修的施工过程如图1 所示。

飞机工装设备故障及维修实施方法不仅可以在故障发生之前对产品的变化状况进行有效监控及分析, 检测出设备所隐藏的故障, 并对检修及更换时间进行合理预测及确定。飞机的工装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进行随意性的搬移, 因此, 在对其隐藏的故障进行分析时, 可以通过对设备故障点进行检查的方式开展, 选择好维修的方式, 以确保维修过程的简单化, 并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同时降低维修费用, 最终大大减少维修时间及维修过程的工作量。

2. 3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系统功能的实现

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过程中所包含的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飞机维修故障单、飞机工装设备周转、飞机工装设备管理、设备供应商、零件采购、量具管理、作业管理、故障分类、工具管理、预防维护、库存管理、状态监控等。

2. 3. 1 确定工装检修周期

飞机工装设备的检修周期不会因故障的发生频率及维修的工作频率而发生变化, 其主要会受到故障形成期的影响。

2. 3. 2 确定设备基础档案

飞机工装设备的基础档案信息主要包括备件制造、采购、使用、变更及维修过程所存在的基本状况。

2. 3. 3 制定设备维修计划

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系统中所制定的设备维修计划主要针对生产时间的安排展开。

2. 3. 4管理工装设备备件

对飞机工装设备备件进行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库存备件对资金的占用, 并确保在维修过程中能够快速提供备件。

2. 3. 5预测设备维修流程

对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系统进行预测维修会生成一份故障维修单, 而该过程所涉及的操作人员、操作步骤、使用物料及工具均根据作业标准进行。

3 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系统的最终实现

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系统的合理使用不仅可以提高航空公司的工装设备资产管理过程的工作效率, 增加信息交流的速度及准确性, 并能够为企业信息化维修过程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本系统实施运行之后, 维修过程的工艺及标准均会有所提升。此外, 该系统中还会根据设备建立相应的档案, 以实现对设备维修、使用、检修、保养及改造过程相关数据的记录, 从而有效避免人工信息记录过程中信息重复与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4 结语

目前, 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主要向着数字化方向进行, 这不仅减少了资金的投入量, 减少飞机维护的成本, 同时也对航空企业的维修资源进行了合理性优化。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系统包含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检修过程以状态检修和计划检修为主, 并对成本核算过程进行整体性强化。将该系统运用到飞机制造过程中, 不仅可以实现对台账的良好管理以及检修工作的管理等, 同时也能为飞机制造企业的整个工装设备维修过程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制造行业取得了日益完善的进步, 而飞机制造行业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世人瞩目的。飞机制造完成的工装设备种类繁多, 其质量水平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飞机的制造成本、生产质量、生产周期及经济效益。在飞机工装设备及维修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 主要包含故障单的提交、审批及执行几个主要步骤。其中还包含处理故障、检修计划、维修预防、维修预测等多种模式, 最终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总目标。

关键词:飞机工装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数字化制造

参考文献

[1]徐根红, 李长杰, 倪炎榕, 等.基于成熟度的飞机工装协同设计管理研究与应用[J].机械制造, 2013, 51 (9) :73-76.

12设备和工装管理程序 第4篇

关键词:仪器设备;管理;全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TH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0-0132-02

检测机构是通过检测数据和结果报告的形式来服务社会的。检测数据和结果的真实、公正、准确是检测机构运行的必要条件。众所周知,影响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有“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仪器设备作为最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其对检测数据结果的影响作用至关重要。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各项记录作为检测工作原始记录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现检测数据结果可追溯性的关键环节。因此检测机构应特别注重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各环节,从而确保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可靠。

1 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

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对检测机构中检测工作用到的所有仪器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需要对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检定、使用、维护保养、修理、停用、报废等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且需要制定严格的控制程序并保证其得以有效实施。同时通过对设备的有效管理可以实现对仪器设备工作状态进行追溯,以便在必要时能够对检测数据和结果进行追溯。

2 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和方法

2.1 使用前的设备管理

①仪器设备采购环节,要根据检测机构的实际情况和业务规划,依据“先进、适用”原则,技术人员制定采购计划(列明设备机械性能及技术参数),进行市场调研(设备价格、供应商信誉、服务质量等),编制《供应商调查评价表》、《仪器设备购置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购入。

②仪器设备的验收要根据设备特征分类分部门进行,除数量、外观、完整性方面,还要根据设备清单逐一验收随机资料(如光盘、配件、合格证、保修卡、使用说明书等)。验收工作由质量管理部会同检测部和技术部共同完成,填写《设备验收单》和随机资料一并存档。验收各方必须严格执行验收程序,认真负责,不可草率签名确认。

③对一些大型仪器设备,在安装调试过程中,检测机构应派人跟进学习操作要领,新购进设备使用前,应由技术部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等资料编制《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制定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方法,并根据仪器设备特性制定检定(校验)方法等技术文件,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对于气相色谱仪之类的进口仪器设备,要根据外文说明书至少将操作说明、维护保养方法及检定校准要求翻译为中文。

④新购进设备在使用前需根据《量值溯源程序》申请法定计量检定单位过行检定/校准,待取得检定/校准证书后进行服务确认,填写《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结果确认表》。

⑤设备验收完成后,应根据《设备验收单》及随机资料及时建立设备档案,给仪器设备编上唯一性的设备编号。检定/校准完成后对仪器设备状态进行标识:合格(绿色)、准用(黄色)、停用(红色)。并将检定/校准证书附带的标签贴在显眼的位置上,以便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时能方便地核对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状态。

⑥新仪器设备使用前,技术部要对检测部人员进行操作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后根据工作安排,对相应操作人员进行授权。操作者必须熟悉仪器设备的结构、性能、操作规程及维护方法。在培人员应在持证人员的监督指导下,操作仪器设备。技术部根据工作安排及工作职责分工,依次指定仪器设备管理人、使用人,由专人负责日常的维护保养。

2.2 使用中的设备管理

使用前针对不同仪器设备按相应的操作规程检查仪器设备状态(如功能、检定/校准状态等),如:压力机、万能机液压油量的检查、是否有漏油漏电现象、在试运行过程中是否可以稳压等;电子天平、分析天平等精密仪器要检查操作台是否清洁、是否有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环境因素;仪器设备正常启动后,数显仪表的显示情况是否正常等,检查完毕后及时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①使用前发现仪器设备状态异常,要根据仪器设备管理程序进行上报,由技术人员分析异常原因,排除故障。严禁在仪器设备异常情形下继续进行检测工作。如万能机、压力机有液压油不符要求或漏油现象,又如水泥抗压抗折夹具有在使用前上压板转动和倾斜滑动困难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容易被检测人员忽略,但这种工作状态的异常对检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影响是很大的。

②操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操作时,《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必须放置在检测室明显易取的位置,方便操作人员随时查看。操作人员必须严格依照《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绝不允许违规操作或超负荷运行。对贴有准用证(黄色)的仪器设备,技术部门应在仪器设备明显位置标明准许使用的功能、量程或准确度等级。操作人员要根据准用情形进行试验操作或数据处理,不得随意忽视准用情形。否则不仅会造成检测数据结果的错误或失真,还可能会造成仪器设备的进一步损坏。

③使用中发现仪器设备状态异常,先采取及时有效的紧急措施(如切断电源、水源),预防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停止仪器设备使用,进行隔离或加停用标识,并在《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中做好使用记录,根据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向上级报告,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维修。对于已查明原因排除故障的仪器设备需填写《仪器设备维修申请表》,记录故障分析、维修方式、维修情况确认等信息。维修完成后须经使用部门和技术部共同验收,必要时重新检定/校准后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检测室应填写《仪器设备停(启)用申请表》报技术部批准,交设备管理员存档。

④对未能及时排除的故障,要清洁工作台面及仪器设备周围环境卫生、对仪器加盖防尘罩等保护措施。待仪器设备维修完成后,及时填制《仪器设备维修申请表》、《仪器设备停(启)用申请表》,交设备管理员存档,检测部会同技术人员共同对设备功能和状态进行检查、报修。之后,如果维修操作对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状态有影响或不能确定仪器设备状态是否符合检测要求时,应按《量值溯源管理程序》重新进行检定/校准。

⑤当外出检测时,操作人员需填写《仪器设备领(借)用登记表》,设备保管人员和操作人员应共同对设备功能和状态标识进行检查,检查一切完好时方可签字借出。在归还时,设备保管人员和操作人员应对其使用功能和标识状态进行验收后签字收回。

⑥在使用外借设备时(限于某些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或特定的检测设备),应由质量管理部与借出方签订租借合同,并确保外借设备满足本检测公司的检测工作要求。

⑦严禁发现问题不汇报或不及时处理现象发生,严禁仪器设备在维修工作完成后,不进行设备功能和状态确认就随意开始检测工作。

2.3 使用后的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员每年应根据企业《仪器设备总表》及《仪器设备档案卡》制作《仪器设备周期检定/校准计划表》,根据检定机构制作《计量校准检定单位一览表》,及时进行检定/校准及服务确认工作,并再次对仪器设备状态进行标识,确保仪器设备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使用,对于检定/校准后仍不能继续使用的仪器设备,要根据实际情况进入停用、报废程序。在服务确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仪器设备校准证书上的修正因子,技术部门应在仪器设备明显位置标明,方便检测人员在使用时及时将修正因子全部加上,对于计算机控制的仪器设备要与供应商客服沟通协调,及时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更新。

对于某些非强检或可以自行校验的仪器设备,设备管理员要根据检测机构的实际情况制作《仪器设备自校验周期表》、《年度仪器设备自校验计划表》,由技术部门根据计划组织实施自校验。

使用后发现仪器设备状态异常时,要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依据管理程序向上级申报,请求专业技术人员分析原因,并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同时还需要对先前的检测数据进行追溯,核查仪器设备状态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按《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对可能受到影响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处理。

虽然仪器设备在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均未发现异常,并不能完全保证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对于使用频率高或受工作环境条件影响大的仪器设备(如压力机、万能机、电子天平等),需要定期按《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对于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要根据《量值溯源程序》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如果本检测机构无能力或无核查工具完成期间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应在必要时申请专业检定机构协作完成。如万能机、压力机,期间核查时所用的压力环并不是每家检测机构都具备,因此需要得到法定检定机构的支持服务。如电子天平等设备,自购的标准砝码虽然可以进行期间核查,但要注意标准砝码的保存和定期送检,确保核查数据的可追溯性。不可因为经济原因或人为疏忽而忽视期间核查工作,从而导致检测数据的偏差或失真,影响检测服务质量。

进行期间核查时,要根据仪器设备性能不同,选用合理的方法,制定期间核查方案,由检测部和技术部对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工作的实施。

2.4 仪器设备的停用、报废

仪器设备曾经过载或处置不当,给出可疑结果、已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的仪器设备,均应停止使用。这些设备应予以隔离以防误用,或加贴标签、标记应清晰表明该设备已停用。直至经过维修并通过校准或核查表明能正常工作为止。

仪器设备的报废由检测部提出,经鉴定确认后,填写《仪器设备报废(停用)单》,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执行。《仪器设备报废(停用)单》应及时交由设备管理员存档。

3 结 语

仪器设备管理是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有效实施,对检测数据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公正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仪器设备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紧扣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扎实、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认真填写相关记录。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地保证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数据和结果具有应当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仪器设备控制和管理程序 第5篇

适用于我中心用于检测、数据处理、环境监测、安全监控和仪器、设备、量具、器具的采购、验收、使用与维护保养、维修、降级与报废以及仪器设备的表示和档案管理。3 职责

3.1 最高管理者代表的职责

负责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修理、报废申请的批准。

3.2 技术负责人的职责

负责批准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检查的作业指导书,批准操作规程,负责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发现仪器设备存在缺陷时负责组织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追溯。

3.3 质量负责人的职责

负责审核仪器的购置申请;组织仪器设备的验收;提出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组织对仪器设备实施维护;审核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提出降级报废的处理意见。

3.4 设备管理员的职责

负责组织对拟购仪器设备的论证、申购、验收、建档、报废核在用仪器设备的监督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台帐以及组织便携仪器设备操作报规程,负责粘贴仪器设备管理状态标识。

3.5 公司物设部采购员职责

负责仪器设备采购、运输、安装、调试、维修、质量验收、发放。

3.6 计量检定员的职责

协助设备管理员填写仪器设备的采购身申请,负责建立仪器设备台帐,组织仪器设备送检和校准,负责粘贴仪器设备计量标识。

3、7 检验员的职责

按照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要求操作,做好《测量试验设备使用运行情况记录》 4 程序

4.1 仪器设备的配置

4.1.1 质量负责人应会同技术负责人审核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要求,配置应当满足承检项目标准和承检能力的技术条件。

4.1.2 仪器设备的配置应考虑以下因素:

4.1.2.1 测量仪器设备的测量参数范围要求;

4.1.2.2 测量仪器设备的测量参数准确度要求;

4.1.2.3 仪器设备的准确度应与被测参数的允差相适应;

4.1.2.4 测量仪器设备的测量稳定性要求;

4.1.2.5 测量仪器设备的分辨力要求;

4.1.2.6 仪器设备的测量范围与灵敏阈应满足所执行能够的标准要求;

4.1.2.7 测量仪器设备的自动化要求;

4.1.2.8 测量仪器的量值溯源性要求;

4.1.2.9 测量仪器设备的价格和维护要求;

4.1.2.10 对供货厂商的售后服务与培训要求;

4.1.2.11 法律和法规对产品的要求。

4.2 仪器设备的采购

4.2.1仪器设备管理员到公司物设部领取购置仪器设备《申请表》,按检测技术标准的要求填写名称、型号、不准确度及购置理由,经使用部门工程技术人员签字同意后交质量负责

人。

4.2.2 质量负责人负责对拟购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性能进行论证,提出具体参考意见,会同技术负责人审核;属于高精度设备或重大型设备,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本中心专业学术会讨论决定,报首席执行者代表批准。

4.2.3 公司物设部采购员负责与供货商联系,并索取合同书,确定技术指标、运输、安装、调试要求、质量验收标准、验收程序及付款方式等,最后签订合同,4.3 仪器设备的验收

4.3.1 仪器设备到货后,由公司物设部采购员组织验收,验收时应会同试验检测中心质量负责人按照设备管理的有关规定验收,合格后确定可否发放和投入使用。

4.3.2 根据合同规定,由设备物设部采购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安装、调试、校准,确定符合所规定的技术条件后,填写《仪器设备验收记录表》,通知试验检测中心仪器设备管理员办理保管使用手续。

4.3.3经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在仪器设备上张贴使用状况标识,建立仪器设备胆敢,使用说明书一份归档,一份复印由使用人员参照使用保管,4.4 仪器设备的使用

4.4.1 如验收达到要求后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计时制定检定/校准计划对仪器设备安排检定/校准,检定/校准执行《量值溯源程序》。

4.4.2 如经验收或检定/校准达不到使用要求的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通知设备物设部采购员,由设备物设部采购员与商家办理包修、包换、包退业务。

4.4.3 经检定/校准合格后的仪器设备,应由各仪器设备管理员组织编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制定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和运行文件应由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操作规程和运行文件应包括:仪器设备安全、有效使用的操作规程,使用限制条件,仪器设备的期间检测方法和记录格式,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和记录,仪器设备的档案,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等内容。

4.4.4 对初次添置的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应按《人员培训程序》经过培训,详细了解使用说明书的内容,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性能、保养方法和操作规程后,方可开机操作,操作大型、贵重、精密合操作难度较大的仪器设备须取得仪器设备操作证。

4.4.5 对容易引起误操作或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操作过程,则由仪器设备管理员起草详细的操作规程,报质量负责人审定后由技术负责人批准实施。

4.4.6 使用前须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并记录其状态。

4.4.7 检测过程汇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避免误操作和使用超周期的仪器设备,发现异常现象时,立即停止操作并标识,再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原因分析。

4.4.8 使用结束后,使用人员应及时填写《测量试验设备使用运行情况记录》

4.5 仪器设备的管理

4.5.1 仪器设备管理员应对本中心配置的所有仪器设备建立仪器设备的使用档案,仪器设备的档案应包括以下全部内容:

4.5.1.1 仪器设备名称;

4.5.1.2 制造商名称、型号、序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4.5.1.3 对设备是否符合规范的核查;

4.5.1.4 接收日期和启用日期;

4.1.5.5 目前放置位置;

4.1.5.6 接收时的状态;

4.1.5.7 制造商使用说明书,或借用存放地点;

4.1.5.8 所有检定/校准/验证的日期和结果以及下次检定/校准/验证的预定日期;

4.1.5.9 设备的使用运行、维护记录;

4.1.5.10 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

4.5.2 对无法建立档案的量具、器具或易耗仪器,仪器设备管理员应负责建立“量具帐目”。量具帐目应包括:

4.5.2.1 量具的名称;

4.5.2.2 编号;

4.5.2.3 目前使用和存放位置;

d.详细的技术指标;

e.检定/校准/验证的日期和结果以及下次检定/校准/验证的日期。

4.5.3 仪器设备管理员对所有检测配置的仪器、设备、量具实施“绿、黄、红”三色标志管理,将“三色标识”张贴在仪器设备的醒目处。“三色标识”意为:

a.合格证(绿色)表明该仪器设备经计量检定(包括自校)合格,或经检查其功能正常,或经实验室间比对符合规定要求,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b.准用证(黄色)表明该仪器设备有部分缺陷,但经检查其检测工作所需的某些功能或所使用量程合格,准予使用或不影响测量结果的降级使用;

c.停用证(红色)表明该仪器设备已损坏或已超过检定周期或经检定不合格等,不准使用。

4.5.4 仪器设备管理员每半年至少安排一次对各检测室的仪器设备的存放、保管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5.5 使用人员应经常地对其操作的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通电、去尘、去湿、加油及功能性检查,发现问题计时解决,并按检查结果更换状态标识。

4.5.6 仪器设备借用时,由接用人写《仪器设备借用登记表》,保管人进行资格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确定其能正确操作后方可签字借出,并在借出和返回时进行状态验收,必要时按《期间核查程序》进行核查。

4.6仪器设备的携带与运输

4.6.1 携带仪器设备到现场检测时,先将仪器设备置于稳固的包装箱内,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碰撞。

仪器设备到达现场后应将仪器安放在安全可靠的位置,并检查环境条件符合仪器设备使用条件后再开机,开机后应先检查仪器的技术状态,并作好记录。

4.7 仪器设备的维护

4.7.1 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维护应提出详细计划,以保持在用仪器设备的性能。仪器设备的维护计划应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

4.7.1.1 仪器设备安全使用条件;

4.7.1.2 仪器设备正常操作的文件;

4.7.1.3 周期校准/检定的结果;

4.7.1.4 仪器设备的“期间检查”结果;

4.7.1.5 自动测量用的程序文件;

4.7.1.6 必要的清扫和除尘。

4.7.2 当仪器设备经检定/校准/验证后或在维护中确认达不到使用要求时,检测室负责人应向质量负责人提出书面申明.质量负责人确认后可作本程序第4.8.5款的降级限用处置。

4.8 仪器设备的修理和报废

4.8.1 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检验人员应停止仪器设备运行,及时向质量负责人报告,分析、检查故障原因。若故障为不影响检测精度的简单故障,排除后可继续使用,检验人员应在使用记录重作好记录;若故障无法排除,检验人员应通知仪器设备管理对故障设备粘贴红

色“停用证”标识防止误用。

4.8.2 仪器设备发现故障采取紧急措施后仍需送检时,由使用部门填写《仪器设备维修申请表》,提出修理意见报技术负责人批准,由公司物设部组织实施。

4.8.3 仪器设备由公司物设部组织负责承建或送修,修理时应请专门技术人员来实施,修复后必须经过检定/校准和功能检查,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后再交投入使用.修理晚场后维修人员应填写《仪器设备故障维修记录表》,并将所有材料存档。

4.8.4 对发现故障前一定时期内所检测结果有怀疑的,由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追溯核查。当核查发现由于设备问题已经给检测结果造成了影响时,本中心应以书面形式尽量通知到所有保存检测报告和使用检测结果的客户,追溯应按《检测结果报告程序》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4.8.5 对于降级限用处置的仪器设备,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分别张贴黄色“准用”标识和编制限制使用“警示”。

4.8.6 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后无法修复、使用年限过长等不能满足检验要求时,使用部门可申请报废,但计量检定人员经确认后说明报废理由,填写仪器设备《报废通知单》,报质量负责人审批。

4.8.7 大型仪器设备的报废须经最高管理者代表批准。相关文件

5.1 《检测结果报告程序》

5.2 《期间核查程序》

5.3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4 《人员及资格确认培训程序》

5.5 《量值溯源程序》质量记录

6.1 《申请表》

6.2 《仪器设备验收记录表》

6.3 《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6.4 《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6.5 《报废通知单》

6.6 《仪器设备借用登记表》

12设备和工装管理程序 第6篇

为了规范监视和测量设备(包括安全生产过程监控设备设施、安全防护监测设备、验证设备等)的管理,提高安全监控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制度。2 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计量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3 管理职责

3.1 设备处是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的主管处室,其职责如下: 3.1.1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安装、检验和定期维修;

3.1.2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并保存校准和维护活动的记录;

3.1.3组织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3.2 安全环保处

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综合安全监督,督促各管理处室和使用单位进行规范化安全管理和维护。3.3 各使用单位职责如下:

3.3.1负责压力表的安装和日常维护;

3.3.2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日常维护和管理;

3.3.3建立本单位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组织进行定期和日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设备处、安全环保处汇报。4 安全管理要求

4.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

4.1.1根据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由设备处和使用处室确定配备适宜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提出采购需求。

4.1.2根据采购需求,采购处室按要求采购监视和测量设备。采购处室必须从具备安全生产经营资质的单位购买,所采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质量合格证和安全技术资料等必须齐全。

4.2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验收及入库

采购回公司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由设备处进行验收,检定合格后,方准入库。4.3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安装

4.3.1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选型要合理,确保监视和测量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满足使用要求。4.3.2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安装位置要合理,能够起到有效的监视和测量作用。4.3.3对需进行外部检定(校准)的新监视和测量设备,在使用前,由设备处负责联系国家法定检定部门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合格品应在合适的位置贴上表明其状态的唯一性标识。4.4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鉴定和校准

4.4.1设备处在年初,按国家有关检定周期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检定计划通知单”,发到各单位,按期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

4.4.2对需进行内部校准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设备处按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校准。校准合格的测量设备,由检定人员根据要求出具检定合格证或合格封印;校准不合格的测量设备,根据情况作降级、停用或报废等处理,并作相应标识。

4.4.3对需进行外部检定(校准)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设备处应负责联系国家法定检定部门进行检定(校准),由检定单位出具检定(校准)报告。4.4.4所有测量设备均应有表明其校准状态的鉴定标识,校准记录由设备处保存,保存期限为3年。

4.4.5使用单位在生产中发现监视和测量设备不符合要求,应对设备进行评价,做出记录,并立即向设备处汇报,同时对该设备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校准、修理或更新等)。

4.4.6校准监视测量设备的标准设备,应由设备处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维护,标准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取证。4.5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

4.5.1使用单位保证监视和测量设备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用。4.5.2监视和测量设备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保持其准确度。

4.5.3监视和测量设备应在鉴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严禁超期使用,使用中如发现损坏或处于可疑的校准状态时,应对其重新进行校准。

4.5.4监视和测量设备操作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培训,熟练掌握操作使用步骤和方法以及维护和保养知识。

4.5.5操作人员要随时观察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状态,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和处理。

4.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4.6.1使用单位应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日常性维护和保养,建立本单位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保证监视和测量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做好维护保养记录。4.6.2设备处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台帐,包括:名称、设备类型、购进日期、使用期限、现存位置、检定期限、目前状况等内容。4.7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失效处理 4.7.1使用或维护人员发现监视和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或者使用过程中发生损坏、过载或误操作,致使监视测量值不正常或功能出现可疑,应暂停或监护使用并立即通知设备处;设备处对该设备进行修理、调整、检定或校准合格后,才能投入正常使用。

4.7.2设备处应组织对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的故障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同时应记录并保存对以往检测结果有效性的评价。

4.7.3对无法修复或无修理价值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经使用单位负责人确认,报设备处负责人批准,按报废处理程序进行报废。

12设备和工装管理程序 第7篇

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程序

1目的规范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确保东厂特种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和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东厂所有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

3职责

3.1 机电科负责特种设备的各项管理工作及联系外部法定特种设备检验单位并落实检验;

各部门车间负责建立特种设备的资料和台账,特种作业人员名单;检查、指导特种作业人员的日常工作。

3.2 安全科负责查验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及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工作,组织人员培训。

3.3 各部门车间负责本部门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复审的需求申报。

4工作程序

4.1特种设备管理

4.1.1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东厂现有压力容器(含气瓶)、锅炉、吊装设备以及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与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

4.1.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a)特种设备必须有相应的资质的制造厂家生产(压力容器根据类别其制造、设计单位应有相对应的Ⅰ、Ⅱ类或Ⅲ类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资质证书)。使用前,由机电科负责验收,办理相关使用证件后,方可投入使用。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b)安全科建立特种设备记录,在用的特种作业设备必须进行定期检验,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5日,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后保存检验记录。

c)使用部门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每月至少进行一

次,并做出记录。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使用部门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d)特种设备的检修必须由持有相应资质的检修单位进行,检修完毕须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e)部门车间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并报机电科汇总。安全技术档案内容如下:①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②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③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④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f)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g)机电科建立全厂特种设备清单,联系外部法定特种设备检验单位并督促各部门、车间落实检验。每月抽查各部门、车间特种设备的检验和维护保养情况。

h)凡外协使用吊车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吊车进行吊装前必须经分厂厂长、安全科、机电科,签字办理相关安全作业手续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进行吊装作业前,安全科、机电科及使用吊车单位相关负责人,应对吊装作业现场进行实地查看,确保具备安全吊装条件后方可进行施工

i)吊装作业现场指挥及所有作业人员不得违章指挥,不得违规作业,吊装作业统一由使用单位相关负责人专人指挥。

j)超过20t的大型吊装或风险较大的吊装作业,必须有可行的吊装方案,吊装方案由使用单位负责编制,由安全科、机电科负责审核,并报分厂厂长审批签字。根据吊装作业现场的实际情况需要修改方案时,必须经方案编制人、安全科、机电科三方会同确认。

k)起重作业必须划定警戒区安排专人警戒,与吊装作业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作业区。

4.2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4.2.1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

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焊接工、锅炉工、铲车司机、特种设备吊装作业人员等。

4.2.2特种作业人员要求

a)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b)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他疾病和生理缺陷;

c)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d)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

e)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4.2.3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以下简称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4.2.4安全科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台帐,对需安排培训、取证、复审情况向公司申报,联系法定部门培训。

5相关记录

5.1 特种设备台帐

5.2特种设备使用证、定期检验报告

5.3 特种作业人员台帐

热处理设备内部支撑工装简介 第8篇

摘 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设备筒体内部支撑管组的应用范围、材料选择、制作原理、节约成本以及应用前景等内容。工装的广泛推广,特别是针对大型厚壁设备的热处理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无缝钢管;S30408;整体性;比例;推广

1 应用背景

随着石油化工工艺的不断成熟,其装置向大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压力容器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在朝着直径和高度超限化的方向发展。这给设计、制造及其相关的各个方面带来技术和工艺等方面的挑战。大直径厚壁设备的热处理是个典型的例子。

大多数设备需要做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一般在炉内进行此过程。热处理分为卧式和立式,对热处理炉的尺寸有一定的要求,卧式热处理时长度长,立式热处理时高度高。一般采用卧式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

热处理时,设备筒体外部有鞍座支撑,内部应该有工装支撑,防止设备因热处理发生变形。

现厂内多用普通20#、16Mn碳钢钢管支撑,每进行一次热处理,所用材料较多,不够经济,现做以下可拆式热处理支撑工装,阐述如下。

2 材料选择

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时,对于碳钢和低合金钢的焊接件,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温度为600℃~650℃,且不应高于材料最终回火温度;对于奥氏体钢焊接件焊后不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当有特殊要求时热处理温度应不低于850℃。

在高温下,碳钢和低合金钢的材料强度和刚度已经很小或者近乎为0,普通的材料已不能满足要求,应选择高合金钢钢管和弧型板作为内支撑件,如:S30408、S32168、S31608、S31708、S31008、S30409等材料可以作为选择项。在700℃时,其许用应力在10MPa以上,能够满足支撑的要求。考虑经济性、成熟的焊接工艺、抗压性等,一般选择S30408钢管和钢板作为碳钢和低合金钢设备的热处理支撑件用料。

3 原理介绍

在与筒体贴合的面上,点焊与筒体相同材质的垫板。每根支撑管的端部开槽缺口,与弧板焊接,其中弧板与筒体贴合的面应完全贴合。垫板、弧板、支撑管依次连接,支撑于筒体内部。各个支撑管之间用钢板条焊接牢固,使得支撑浑然一体。

每根钢管可以根据筒体的相应尺寸,将最小内径的筒体均分两节作为基本支撑件,其余短节根据筒体内径制作。每根支撑短节端部焊接板式平焊法兰,在支撑时用普通碳钢螺栓连接,组成整根支撑件。

弧板支撑长度须达到一定比例,以避免局部支撑力过大,在热处理过程中,在支撑部位出现鼓包,影响筒体圆度。局部鼓包会成为压力容器的薄弱区,对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有严重影响。

支撑管的布置,中间竖直一根,防止顶部金属在热处理时坍塌,设置在前方。其余两根立管设置在筒体内接正方形处,斜管在内接正方形对角线处,设置于立管后方。如此布管,筒体支撑均匀,受力均匀。在热处理过程中及完成后,支撑管组可以保证筒体的圆度,为后续的内件安装保证了先决条件。内部支撑的横截面图见示意图1。

对于端部无封头的筒节,在敞口处各设置一组支撑管,往筒节内部按每3500mm均匀设置支撑管组,避开筒体焊缝。如筒节长度约为23000mm,端部的支撑管组距离敞口500mm设置,避免敞口处支撑应力将口径撑大。示意如图2。

对于一端有封头的筒节,封头对筒体有加固作用。封头端可以减少一组支撑管组,见示意图3。

支撑管的规格,可以参照利用碳钢管做支撑时的规格进行选择,如φ114.3×6,φ114.3×8,φ114.3×10,φ168.3×6φ273×12等。

4 应用前景

厂内一直在倡导降低成本,此工装可以大量降低手段无缝钢管、垫板和弧板的用量。反复使用于不同直径的设备,对于单台设备的成本降低也大有益处。若推广使用,每年可以为厂内节省大量手段用料费用。

5 综述

12设备和工装管理程序 第9篇

 物料成本控制措施

一、为促进车间成本管理,培养和规范各岗位节约成本程序和自觉行为,减少浪费,准确核算成本。

二、生产领、耗、存物料管理

1、生产用料采取按单领料核算。材料发放按定额限额发料

2、生产部文员(成本管理员)根据次日计划生产订单按定额材料清单计算材料、物料需要量,并将《物料计划》交物料员。每天的《物料计划》应注明相对应订单,通用物料可按周计划领用,月末除外。

3、物料员每天上午按次日所需物料计划打印《生产领料单后》交仓管员备料,仓管员按单发料,并在领料单填写实发数和签名,领料员核实后签名确认。仓管员每天将领料单相关联交财务部、生产部成本管理员。

4、如超计划领取物料,需打印《超额领料单》,经生产主管和副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发料。

5、加强材料消耗的统计分析工作。成本管理员应每天根据领料单》的实际领料数与生产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核对,对因各种原因已领料未生产的产品按型号进行登记,每月按实际生产的合格品、在制品、废品数量总和计算材料定额,并与实际耗用材料数量对比和分析,形成《材料定额、耗用情况汇总表》,如有差异(超额用料),应查明原因,并在次月5日前交财务部核对。 实际耗用XX材料数量=上月车间XX材料盘点数+本月实际领用XX材料数—本月车间XX材料盘点数

 XX材料差异=实际耗用XX材料数量—XX材料定额数量

 XX材料定额数量=(本月实际生产数量)X(材料清单核定单位产品XX材料耗用数量)

 本月实际生产产品数量=本月入库数+本月末盘点数+不合格品数量—上月末盘点数

6、加强车间材料管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推广各种节约材料的先进经验、处处精打细算,定期对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定额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兑现。

7、生产过程发现材料不良或错领材料,应办理退回手续。

8、每月末应认真做好车间物料盘点工作。

三、产品数量入库、统计、管理程序

1、为了更准确地核算材料耗用是否合理,必须做好产品生产数量统计工作。

2、生产车间每天应如实统计生产数量(包括不良品)。经检测合格的产品应及时移交给包装组。

3、包装组按订单进行包装后,应按客户分别堆放,同时在《成品包装入库登记本》上登记每张订单的包装情况(包括客户、总数量),包装完成后,及时通知生产文员打印入库单。

4、生产文员打印入库单交包装组长签名后办理入库手续,仓管员对入库单和实物认真核对无误后签名确认,留存“仓库联”,其他联次交生产文员。生产文员应每天与包装组核对,对已办入库的,在《成品包装入库登记本》上签名,未办理入库的,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

5、生产文员每天统计入库数量后,将入库单“财务联”交财务部。将“存根联”交成本核算员登记。

6、已办理入库的产品,仓管员应将产品放置成品仓。未办理入库的产品,由包装组负责保管。包装组不能将未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交给除仓管员外的任何人。

 设备管理

一、目的。为加强设备的管理,安全、合理、有效地发挥设备效能,做到正确使用设备,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效率,降低废品率和维修费用。

二、相关职责。

1.技术部负责对生产设备(仪器)进行台帐登记、维修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

2.生产部负责生产车间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品质部负责对本部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4.技术部负责对新设备的改造和验收。

三、生产设备的使用规定

1、生产设备验收合格后,由使用部门办理生产设备领用手续。

2、使用部门应按《生产设备操作规程》操作,同时要求相关操作人员应接受适当培训,操作人员通过现场考核,确认合格后方可让其操作。使用部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设备的日常使用工作。对不遵守规定,造成设备丢失、损坏者,应进行处罚。

3、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有故障或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应立即停止操作,报告技术部,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四、设备维护保养规定

1、现场使用的生产设备应有统一的编号,并设《设备管理卡》,以便于维护保养。

2、使用部门根据设备的性能、使用频率等要求制订《生产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并按计划严格执行。

3、技术部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日常生产中出现机器故障或产品不良时,应及时修理,自行无法修理的,应及时报告付总经理。修理结束后应填写《生产设备检修记录单》,检修好的设备使用者应在《检修单》上签字确认。并将检修情况记录在相应《设备管理卡》上。

4、对无法检修或无修理价值的设备,使用部门应提出报废申请,经过技术鉴定填写《设施报废单》,经付总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报废,并在《设备管理卡》上及《生产设备台账》上登记。

5、每月5日前,技术部将上月设备维护费(包括配件费)报财务部。财务部负责审核和统计。

 工装模具、备件的管理

一、为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保证产品质量,防止浪费并加强工装模具、备件的管理。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的生产设备和计量仪器、检测装置的工装模具、备件。

三、工装模具、备件的购买、领用和管理:

1、由使用部门依据生产需求提出工装模具、备件申请计划,并填写《请购单》,请购单应注明“新增”或“更换”字样并说明原因,经技术部、副总经理审核后交采购部购买。

2、采购部应查对库存数量,3、备件采购回来,验收,合格后入库,由备件仓管理;

4、工装、模具领用按《仓库管理规定》执行,请购时属“更换”的,须以旧换新。领用后,登记工装卡片。

5、工装模具、备件报废时由使用部门填写《报废申请单》,连同工装卡片交技术部鉴定,副总经理以上同意方可报废处理。如属非正常原因(如人为损坏、未到正常使用寿命等)的,应查明原因后方可报废,旧件应贴上《报废证》,由备件仓区分管理。

5、生产部、技术部和品质部应对本部门使用的工装、模具的领用时间、使用状况及维修记录等情况设卡登记,采购部每月按部门统计填写《工装模具、备件购进、报废、结存情况表》交相关部门签名确认,并会同相关部门定期检查。

6、公司对工装、备件的合理配备、调配、合理库存等进行核定。每由技术部进行备件总结工作。

7、采购部填写费用报销单时应按领用部门分别填写,财务部根据《工装模具、备件购进、报废、结存情况表》进行审核。

上一篇:河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下一篇:《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