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杂文随笔范文

2024-06-24

偶遇杂文随笔范文(精选6篇)

偶遇杂文随笔 第1篇

她撑船游过

一阵阴影碾过波光

载着镀金十诫石板

和我的封封去信

咬着一根芦苇杆

我蹲在水底

透过羊皮纸色的水纹

我把她的指尖看成了雨滴

她的桨割过

一切水彩搅成了2B①素描

她的眼探过

一切水草被裹上了门目纲

她夺过我的芦苇杆

末端粘上了一叶水珠

她看进细杆的通道,用它去观察

一只龙虾的大脑杏仁核②

她撑船游去

一阵阴影碾过我的视线

满载着龙虾脑袋

和我的捧捧吐息

嚼着最后一口气

我躺在水底

她给我留下了水草的影子,芦苇的影子,风、云、阳光的影子

和几只龙虾的爪印

注:

①科学绘图用笔。

②大脑中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的脑部组织。

偶遇杂文随笔 第2篇

平常情况下的周一,哪次不是琐事缠身,累得不行?要么跑到腿疼,要么聊到嘴疼,腿与嘴的受累,正是保安行业的特性,不足为奇。而这个周一,由于是端午佳节,是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日,公立幼儿园也是要放假一天的,故而,我也借了个光,享受一日之闲。对于保安来说,虽然没有正式的假期,但我之前就已经说过了,看少有人进出的岗,又与假期何异呢。

我这个人很怪,凡遇节日,无论大小,都不上心,即便是在中国倍受关注,倍受瞩目,影响力非比寻常的的农历春节,我也不上心。记得以前我小的时候,还知道吃喝玩乐这几样嘞,可现在长大了,居然连这几样都不以为然了,以至于常有人讲我成长了一岁,也便成熟了一岁。

我却笑而不答,怕对方嘲笑我“虚无主义”、“颓废主义”、“过度现实主义”的极致。“虚无主义”和“颓废主义”倒是很好理解,那么“过度现实主义”又是何意呢?简单地说,现实过头,便是虚无,就跟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乃一个道理。一个人,越往上走,越往深学,才越知自己的渺小,宇宙的博大。

另外,我讨厌“长一岁”这个说法,我更喜欢“老一岁”这个说法,只是春节期间这么说总归不太好,谁让老与死是近亲呢。但我常常慨叹自己已老,以至于对春节就更加不上心了。

言归正传,还讲端午。由于是周一,按照规定,我自动调到最喜欢的午班上去了。一早起来,上厕所、洗脸,然后回到寝室,拿起手机,打开微信,好一顿问候。我跟其他人还不一样,问候极其简短,因为是单发的,而非群发的,单发若还要我逐个长篇大论,我怕自己手会骨折。

我丝毫不认为自己的这种做法是没有诚意的表现,相反,我觉得自己非常有诚意,能够花费时间给一些网友送去问候,这本身就是一份诚意,谁要说这不算诚意的`话,那么我也无话可说了。

鉴于我的诚意,我也得到了这些网友的回馈。这类有关节日的问候与寒暄,其实就是在借节日之气氛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进而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在网络世界里认识的所谓好友,通常要聊,倘若长时间不聊,情分就会减退。此与现实生活中结识的朋友又完全不同,即便有日子不聊了,情分仍在。

网络世界的本质,真假难辨,我也曾迷蒙过,可后来也就澄明了。看头像,诉真情,怕是连自己都不尽然相信,无非是一种憧憬,一份幻想,一点消遣。

诚然有趣的是,每逢佳节,一些诗词文章群里的才子佳人们便会借题发挥,乘兴而书,或文章,或诗歌,或古诗,或古词,可谓是接踵而至,层出不穷。我也不晓得他们都是在什么时候写下的,反正当正日子来临,便会发在各种群组里,就好像足球比赛里的观众席上那数以万计穿着统一着装,喊着统一口号的观众排起的人浪,一排坐下,又一排站起,还不忘高举两张坚硬的,色彩鲜明的,似乎永远不会褪色的,永远不会锈住的牌子,其中一个牌子上写着“庆端午”,另外一个牌子上则写着“忆屈原”。

我没有写,也没有为他们之所作所为鼓掌叫好,哪怕是最简单的赞美都没有。我不想违心做事,既然不曾细心阅读他们的作品,且读之有慨,也就没有做任何评价,我既不想欺骗他们,也不想欺骗我自己。

那类东西给我感觉未免千篇 一律,无非是对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直到恨恨而死的屈原的悲壮的痛诉与呼声。说句不当说的话,屈原的精神的确是顶了不起的,然而后世之人为纪念他所作的文章,除了敬仰他的精神,亦不乏另外一个含义,那就是借屈原映射自己,怆然喟叹,自己又何尝不是个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人呢?

我记得辛弃疾曾写过两篇《北固楼》,其中一篇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句如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阕词表面上是借登临北固楼抒发对孙权的钦佩与赞美,敢于直面对抗曹操的英勇无畏之决心,恪守父兄基业,坐断东南,独霸一方,与曹刘形成三分天下之势。可实际上呢,也是在气恼自己未能得到重用,愤恨当权者的平庸与怯弱。

若非这类诗词读多了,也断不敢直抒胸臆,振臂高呼——纯粹的文人,终归是羸弱的!

偶翻微信上的朋友圈,见一位网友姐姐发了一篇自己写的诗作,题为“一曲《离骚》,借问九天”,内容如下:

昏君无道害忠良,

报国无门恨楚王。

天问离骚沧浪水,

至今吟唱汨罗江。

我看罢,当即点了个赞,非由心,仅礼貌尔,并留下了几个字的评论,“今天写屈原的文章,比包的粽子还多。”并附上两三个表情。

她很快就回复了我,就一句话,“闲着没事,写着玩。”

我没有再说什么,因为我很清楚,很多人的精神和抱负是被压抑着的,被谁压抑着?被自己的身份压抑着。但凡写文章的,都是有思想,有精神,有抱负的。所谓的玩心,只因他还没有登高一呼的资格,策动舆论的能力,索性故作谦逊,以玩心自遣,以玩心自嘲,以免被人讥诮冷啐,“你算什么,装什么权威!”。

《夏衍杂文随笔集》后记 第3篇

一九二○年到日本,先是为了考官费,后来是功课忙,有一段时间没有动笔,后来读了郁达夫、陶晶孙的短篇,忽动写小说之念,一口气写了五篇,陆续寄给上海创造社办的刊物,结果是有的批上“不用”两个字,有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一篇篇地全退回来了。这件事打消了我写小说的念头。此后十二、三年中一直从事翻译,一以练笔,二以糊口。一九三○年加入了“左联”,“左联”机关刊物要我写文章,也只写了一些《欧洲文艺动态》、《高尔基新作简介》之类的东西,在“一二·八”抗战时期写过一、两篇类似报告文学的速写。一九三二年到明星影片公司,五十年代出的《中国电影发展史》里说我写过几个电影剧本。其实,这些所谓“剧本”,都是电影公司老板和导演提出一个故事,在编辑会议上讨论,然后写成梗概,再由这部影片的导演和我商量,替他出点点子,增改一些情节,然后由我给他们写出一个类似电影文学剧本的草稿。因此,那些影片里面虽然有我的想法、设计,乃至台词等等在内,但实质上说,这些都不能算是我的“创作”。我专心地写杂文、随笔,是在一九三三年,搞影评运动的时候开始的,但写的数量也不多。

一九三五年,一连串的党组织遭到破坏的事件,迫使我在一家小公寓里隐蔽了半年多。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是名符其实地足,不出户,也不能和外面通消息,于是,只能看些旧书、笔记……作为消遣。日子久了,忽然又发生了利用这个机会写点东西的念头。我在这个时期内写了两个多幕剧和初步整理了《包身工》的材料。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三六年,是一个时局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当我重新和文艺界接触的时候,主要的工作已经不是文艺运动,而是救亡运动了。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就用各种化名在许多报刊上写鼓吹团结抗战的文章。这些都只能说是政论,或者时评,数目虽然相当多,但没有一篇是自己觉得满意的。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开始了,我奉命办《救亡日报》,从此当了十二年的新闻记者。这段时期也写过几个剧本,但多半是在办报和统战工作的业余时间搞的“自留地”。在这十二年内,按写的东西的种类来排,最多的是社论、每周时事述评,这一类文章占了我毕生写作的最大部分;其次是偶有所感而写的杂文、散文、随笔;再其次才是话剧(这一段时间没有写过电影剧本)。在桂林办《救亡日报》时期,我每天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社论(除因病有几次由廖沫沙同志代笔外),有时还得写一些新闻报道和补白。最近粗粗估计了一下,在这十二年中,我大概写过四、五百万字。就形式说,除诗之外,什么东西都写,但说实话,什么也没有写好。文章写多了,常常自己也觉得腻,但回头看一看,自己觉得可安慰的一是在吃大锅饭和不拿稿费的情况下,一直没有偷懒;二是写下来的东西里也有一些在当时或事后还可以使敌人受到一点伤害。我平生最怕被人叫作什么什么家,只想做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写这些文字根本就没有保留的意思,印在报上或杂志上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很快地忘掉了。在抗日战争中和抗战胜利后,几位好心的朋友曾给我编印了五本杂文、随笔集子,这就是:《此时此地集》、《长途》、《边鼓集》、《劫余随笔》、《蜗楼随笔》。解放以后,我担任了行政工作,写作的时间就少了。但每天写一点东西的习惯一旦养成了之后,要戒掉也是很困难的。因此,《新民晚报》在上海复刊的时候,我还应赵超构同志之约,化名给他每天写几百字的短文,大约持续了半年以上。此后,就是写应景文章和在文艺界集会上讲话的文稿。尽管这样,我在这一时期写的杂文也引起过两次不小的波澜。一次是一九五六年写的《废名论存疑》,另一次是一九六二年写的《从点戏谈起》,这些事现在想来都很滑稽,但是,就拿《从点戏谈起》这篇不满一千字的文章来说吧,当时就有人说,这是讽刺某某人,批评某某人,或者是某某人授意写的。从这件事看,我以为某些神经衰弱的人拿起镜子来照一照自己,可能都会有一点阿Q的影子吧。

这次应三联书店之约,重新编印了一部我的杂文随笔选。这本书是我所写的杂文随笔之类的文章的选集,包括前面说过的五本小册子和解放后出版的《杂文与政论》的大部分作品。从时间上说,这里收集的是抗战前后直到现在的文章。时过境迁,有些文章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还有不少是过年过节应报刊编者要求而写的应景文章,这些东西都删去了。大凡我自己还有一点印象的文章,都收进去了。这样编集,内容必然很杂,除了战争时期的随笔、杂感之外,数量较多的是我自己写的剧本的序文、后记和有关戏剧运动的文章。由于整个集子大体上是按照几本小册子的出版顺序和文章发表的年代编排的,所以体例上显得不很统一,特别显眼的是《长途》、《走险记》、《广州在轰炸中》这些介于新闻报道和速写之间的文章,很难排在适当的地位。其中也有一些“遵命文学”,《论<十五贯>的改编》就是周恩来同志看了《十五贯》之后指定要我在两天之内赶写出来供座谈会讨论的。在这种情况下写的文章,当然在行家看来是浅陋的。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文章,除明显的误植和为了欺蒙审查官而有意用的曲笔之外,我都没有改动。时间差不多过了半个世纪,世界起了很大的变化,自己在颠沛中也获得了一些长进,但墨写的字是刀也砍不掉的。我以为还是一仍其旧为好。这样做也另有一层意思,就是留下这些记录,让现在的读者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这些人在蒋管区的遭遇。

从抗战开始,我一天不写东西的日子几乎是没有的,但这里有个很大的例外,那就是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八年五月之间的十五年,我完全搁了笔,理由就不必在这里细说了。

由于我年来视力衰退,此书的收集、编排、校勘等工作,得到了范用、魏绍昌、常君实、黄会林等同志的帮助,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老战友廖沫沙同志,带病给我写了那篇认真的但也使我感到惭愧的序言。

路上的偶遇随笔 第4篇

夜很深很深……我徘徊在马路上,走来走去,我迷茫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东张西望,渴望有人为我照亮前行的路。

时间在静悄悄的流逝,我依然在人生的路上不知所措地徘徊着,整个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颓唐。眼睛朝前方望去,黑漆漆的一片,茫然啊······

远处似乎飘来了阵阵歌声,歌声中字字句句都透着强烈的节奏感,那是青春的活力,沸腾的.血液,激动人心,而我仍然无精打采,只能留在这里唉声叹气,白费时日。

歌声越来响亮,那个唱着歌儿的男孩也渐渐在眼前呈现,他好比东方的旭日,冉冉升起,那蓬勃朝气抚摸我的脸庞感染着我,染了我一身金色。

我渐渐看到了他的脸庞,身影,黄棕色的皮肤不乏血色,炯炯有神的眼睛流露出对未来的向往,矫健的身姿迈着稳重的步伐朝我走来。忽然—

“老天为何如此眷顾我”这句话是那么的耳熟,这不是我曾经以为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一次又一次的高分常常感叹的一句话吗?真羡慕他那股朝气,那种不断拼搏的精神。

他离我越来越近,我回想到了以前:是那么的有血有肉,充满了拼搏的力量,对未来也是那种充满了信心,在试卷那个战场上,好似那个所向披靡的将军,无所畏惧,又如同一只好斗儿的猫儿。

而现在,那股傲气,那股自信,早已被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摧残得如雷雨后残花败叶,再也挺不起来似的。

他走近我,来到我的身旁,我感受到了那股朝气,我仰起头,看清了他的容貌,棕黄色的皮肤,矫健的身姿,闪烁的眼睛,他—

“不就是我吗?”

“我不是你”他的声音刚劲有力,像一条长鞭,抽打着我的心灵,不过那些只是蒙蔽了我心灵的“尘土”。

“我才不像你那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就两三次的失败竟变得不人不鬼,那凋零的花儿都比你厉害,我—瞧不起你!”

这句话虽然音调不大,但我却觉得五雷轰顶一般,至今在班级到班外,在学校到校外还没人敢瞧不起我。

我感到心里的那把火烧了起来,给予我热火一般的活力,“不,你才不如我,我要拼搏!”

……

生活随笔记录:儿子偶遇 第5篇

下楼后,他拿着自己玩具车,要去小广场玩。本来我想让他骑自行车,可是他不乐意,也不愿意骑滑板车。他拿的一辆玩具装土车和一辆搅拌车,个头都是比火柴盒大一点。由于天热啦,我的衣服兜少了,我背了一个小背包,装钱包和手机,还有他的水杯。他像脱缰的小马,欢快地在前边跑,我后边跟着。看见了车来,大声呼喊他躲在路边。他很是听话,有了危险意识,听到呼喊,赶紧停下看看,躲在墙边。

到了小区门口的小广场,儿子说咱们在这里玩会吧。我说行啊。他蹲在树下,玩起了土。我给他捡了一个小塑料铲子,正好来挖土。玩得开心地时候,来了一个比儿子小的孩子。骑着别的孩子的车,妈妈和小姨在劝他,还给小车的主人。他甚是厉害,差点撞到儿子。他看到儿子的玩具车,精致小巧,估计很是想玩。但他还不会说话,穿着开裆裤。再好说歹说,还了车后。他又来儿子这里,拿来了他的玩具消防车系列。他用他的车,吸引儿子。但儿子不为所动,我鼓励儿子和他玩。但不知为啥,儿子就是不和他玩。最后他丢下玩具,又去骑车。这时儿子才摸着他的玩具玩。那些玩具我们家都有,已不是神秘,很快他就不玩了。我收拾好他的玩具,放到小朋友的推车前,和他的妈妈打了个招呼。遵从儿子,进发新的玩乐天地。

儿子说:这小公园,玩过了,我们可以去大公园了。他的所谓大公园,就是小区附近的颐和公园。出了小区门,我们手牵着手,聊着天前行。每次我都会讲,这条路上不能乱跑,要牵着奶奶的手。因为路上车多,有时人也多。要是乱跑,不是车撞住了,就是妈妈爸爸奶奶看不见,会被别人抱走的。

到了公园,我们先是到洗手间,解决生理问题。出来后,儿子就看到了那土山。不过两米高,在他眼里却是高山。非要从草地上走过去,在他眼里,直奔目标才行。若是走路过去,看不到土山,以为就不是去那里。我不想改变他,随他深一脚,浅一脚的走。

虽然小土山不高,但是坡还是很陡的。我上起来,还是很费劲,要很小心,才不至于滑倒。儿子对于爬它,就是感兴趣。上不去,拉着我的手。玩了不一会儿,来了一个小姑娘。她妈妈有事,喊着告诉她,不让她乱跑,就在这里玩。没有其他的玩伴,她一会儿和儿子玩熟了。儿子也很是乐意和她玩,先是玩蚂蚁,一会儿去花丛里玩。后来她妈妈来了,她们去公园里玩。儿子是前后撵着她们,小姑娘也是一会儿抱抱他。我想儿子难得这样,就撵着跑。看着他们玩,要是儿子能每次出来,都能和陌生的小朋友很快打成一片多好啊。儿子有些胆小,需要多多出来锻炼。鼓励他与陌生小朋友交往,不断地增强他的胆量。

到了公园的锻炼乐园,又多了一个小朋友加入。看着他们一起快乐地玩耍,没有感觉到儿子不入群,他们不时的交流。相信通过努力,儿子会越来越胆大,沟通能力越来越强。

偶遇杂文随笔 第6篇

来不及好好说声再见,一场大雪就迎来了寒假。所以,人生中有着太多的不可意料。

尽管,提前放寒假了,但是我们班已经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别是语文和数学,我们还提前学习了下册的一些内容。

因没有好好说再见,老师还是有必要跟所有的同学聊聊寒假怎么过。

首先,还是是安全问题吧。安全问题,就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防火防电防雪天雨天路滑,防野猫防野狗防陌生人,防水防鞭炮防流感还要注意交通安全。在这里我不再赘述。

其次,好好完成假期作业。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完成三本寒假作业上的每道题,这既是大家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是认真复习的过程。若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微信问我们各科老师,大家将难题拍个照发过来就行啦,老师随时欢迎大家请教问题。另外,复习方面老师不提要求,大家针对完成作业的情况查漏补缺就行了。

其三,大家每天都临帖练字。我们都有一本《黄庭经》,大家每天照着书本临帖一页,每页上有十个字,每个字临帖一行。大家临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运笔的方法,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临帖,那一点效果都没有,还不如不临帖。

最后,给大家提几点建议吧:

第一,今年的雪下得特别大,由父母带着好好地去雪地里玩一玩,耍一耍吧。这样大的雪已经不多见了,堆堆雪人,打打雪仗,滚滚雪球,大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还可以多动脑筋,多玩点花样出来。另外,还要细细观察下,雪地里植物、动物有什么变化,雪花冰凌儿是什么样儿的,睁大你智慧的双眼,开动你的小脑瓜,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新的发现的。老师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一定要在父母的陪同下玩耍,要注意防止滑倒,防止冻伤,防止受凉感冒。玩痛快之后,写一篇500字以上的小文,写你在雪天的发现或者你在雪天的戏耍情况。

其次,学做一道你们家的特色菜或者一样小吃。孩子们,现在也许你最爱吃餐馆里饭店里的美食,但是等你长大离家求学或者工作的时候,家里的美食将是你最真实的牵挂。因此,每学期或者每学年都学做一道菜,等你将来离家之后,你会自己动手,用美食来缓解你的思家思乡之情。孩子们,好好学吧,这样既能培养你的动手能力,也能让你从中体会到父母的劳累。好好学,好好做,最后好好记录下来吧,同样500字以上。

其三,好好过春节,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吧。开学之后,我们有个综合性学习,感受家乡的传统的节日。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视,过得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但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甚至每个家庭过春节的方式都是不尽相同的。亲爱的孩子们,过春节并不仅仅是吃吃喝喝,聊聊天打打牌,还蕴含着很多很多的文化元素,请你睁开你好奇的双眼多发现,发现问题后要多问,多查资料,解决问题。好吧,这个任务比较艰巨,但是,老师相信你们,能圆满完成的!最后一句话,我想不必要交代了吧,那就是春节结束之后,好好写一篇关于春节习俗的文章,同样也是500以上。

其四,读一本或几本有意义的书吧。我发现我们班的不少同学还是爱读一些漫画书,一些男孩子还特别爱读关于探险关于“好斗”的小说。孩子们,读书就要读经典。有些书,特别是有些漫画书,就是“快餐文化”,读了还不如不读。读名家大家的文章,读他们最经典的作品。选择一本你印象最深的书或者一篇文章,写下读后感吧。

其五,让父母陪同找一处地方走一走吧。要么,到田野去看看庄稼,看看麦苗、油菜、豌豆生长的情况吧;要么,到附近的风景区去玩玩吧,洈水水库、黄林桥古镇、荆州古城,这都是不错的去处;要么,就去附近的哪座城市去逛逛,如宜昌,常德等,去逛逛大商场游乐场;要么,就去哪个乡镇去玩玩吧,刘家场镇,南海镇,老城镇等等,去感受下乡土人情,风俗习惯……生活其实可以过得丰富多彩,只要我们去好好打理。孩子们,在父母的带领下,走出家门,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风景区的迷人,城市的繁华,小镇的古朴吧。只是记得,请写一篇游记,写出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因此,在游玩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心观察,用心感受。

好吧,亲爱的孩子们,这几点只是我的建议,不做硬性规定,因为毕竟你们的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忙碌,有自己的计划。

好了,亲爱的孩子们,最后祝你们假期愉快,天天进步。同时请你们向父母转达老师最诚挚的祝福,祝福每位家长一切顺利,一切如意。

作者|静听花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偶遇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闲谈杂文随笔06-07

机缘杂文随笔06-16

咸鱼杂文随笔06-26

麻花杂文随笔07-13

鲸鱼杂文随笔07-14

惊雷杂文随笔07-22

气味杂文随笔08-03

反省杂文随笔08-20

晨曲杂文随笔08-24

儿时杂文随笔08-24

上一篇:婚前房屋财产协议书下一篇:小白的选择读后感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