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心情随笔范文

2024-09-21

黄昏心情随笔范文(精选15篇)

黄昏心情随笔 第1篇

黄昏这种过渡有时是无聊的。比如我看了许多许多次的湖边落日。比如那通常是吃完晚饭后继续读书的时光。虽然也常气象万千,却不免单调,直到身体和心灵一起僵硬。

但有的黄昏有不同的思绪。比如回家的时候,因为司机太年轻,错用了导航,我们在同一个地方兜圈子,有好几次,跟着前面的车开到了桥底下、废弃工地上。如果不是因为乡音早已盈耳,这时大概会有些恐慌吧。可是我们的目的地是一样的,他也是要回到家乡,他也是要回到家,说等下回去要煮个火锅吃。所以同舟共济的我们最后终于不再挣扎,只沿大路走,终于绕了一大圈后上了回家的高速。这一天的晚上是月亮最圆的晚上,高速上的月亮更是亮,群山隐没。黑暗中,同伴昏昏欲睡,我对司机说:“开了这么多个小时,你不累吧”,他说:“还好。”因为是同龄人,因为是家乡人,他送我们到了家门口。本来约好了回来的时候继续坐他的车,最后因为时间问题错过了。其实我倒是觉得他车上的歌很好听。我想,他是一个我们那里长大的孩子。这就够亲切的了。

回程的车就像那位司机师傅一样平淡而靠谱,按时到达,严格跟着导航,不多说一句话,只偶尔他手机亮起的时候,看到一个娃娃的照片,这大概是一个新晋奶爸,在城市谋生活。

高速上的落日更灿烂。当黄昏显示了它遥远的边界,那样的时间和光线在一瞬间引起许多电光火石般闪过的片段。那或许是我刚毕业的那年,小年二十四坐上最后一班车回家,很挤,可既然大家都是回家的,就相互有了种亲密的感情。一路上经过的地方渐渐亮起了灯了,在颠簸之中,思绪不停地晃动,大多是刚刚工作中的人事,也会闪过一点未来,也许有天可以有人一起回家;那或许是我们一起出去旅行的某个晚上,因为有可靠的人开车,大家就在后面说啊笑啊,有一次,前后车还拿着对讲机讲话,经过的陌生城市统一是一片黑暗中霓虹装饰的高楼,因为旅行的兴奋,那时逐渐到来的夜晚是热闹的;还有和一群陌生年轻人一起的旅行,在十公里的徒步共患难以后,那天晚上大家就在昏黄的古镇上一起唱起歌来;那或许是晚饭后,所里的灯都点亮,对面单位的两个大哥过来,进门叫“小婉”,一起出去江堤上散步;或许是在灯火通明的熟悉街道一起吃了东西然后一起闲逛的我们,有时去往河边,回来时有时帮着关上单位刷着银漆的铁门。也想到自己实在是有太多次的离开家了,也有很多在回家和离开的路上。基本上,因为工作的地方是有我自己的房间的,所以很少惜别情绪。在那上班的我大概也是让父母放心的,偶尔在车上和爸爸谈起一点工作的事,他仿佛觉得我有成熟的感觉了,也为我能在那里熟悉而安稳地工作着感到开心。那时,他很愿意接我和送我,我的心情也是轻松的,平淡的。仿佛从重新入学开始吧,大概我仿佛又进入某种不稳定的状态,自己适应环境需要一个过程,那时,离开的动作就很困难了。我一直觉得我已经是个工作了两三年的大人了,我该在任何一个地方能马上生根发芽,我该比别人更成熟,我该像从前一样潇洒的离开。可是我总是无缘无故地就伤心了。大概因为还没有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一个恒久的安稳的地方。现在,在一年多以后,新的物质发生了。有时候我忘记了我已经工作过的事情,仿佛接续着从前在大学时候单调一板一眼的生活,每天三点一线。可是我还是有不一样的吧,我没有值得夸耀的经验,但是也算不是一张白纸了,我的头脑里多了许多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生活,总算是真正的切实的生活啊。

说来,没有什么是恒久的了。在那样的黄昏,我过去生命里的人他们都在做什么。当然各自有新的生活,我们几乎不再陪伴,但同时我突然发现,我的过去的岁月并不是那么孤独的,反而是十分热闹。

在结束一段略为辛苦的日子以后,这一段时间仿佛是一个奖赏。陪同事一起走在夜晚的校园,像从前一样开玩笑,说话,那校园就不显得单调而是生动起来了。和差不多大半年没见的小蔡老师卧床闲话,听她那暗夜里一句一句的真心和倔强。去新婚的大学室友的家里,吃一顿她做的饭,仿佛是感染了她新婚的喜悦般,在下午的阳光下,我们因为自拍而开朗的大笑着。然后是冲动地回一次家,纯粹是想念家里的蓝天,果然没有错啊,那一下车所感受到的凉的空气,纯净的夜空中一轮清澈的月亮,都是学校所不见的啊。还有白天高而蓝的天空,总算我见过了故乡的秋天。

我知道我将开始另一段专注的日子,我希望我们都是如此,这样我们就可以心无挂碍地享受友谊和快要到来的冬季。

作者:小婉

公众号:暮晚晴

黄昏心情随笔 第2篇

内心深处始终有个巨大的黑洞。这个黑洞,其引力达到可以吞噬任何的明媚时光。无论在哪里,无论和谁在一起,无论在做什么。

一旦陷入某种魔怔一般的恋情,这个黑洞就会扩大到十、百、千倍的直径。深刻的记忆,痛苦的需要,黑暗最极端处的黑暗。巨大的磁力。不由得变得软弱。从明媚到忧伤的速度,只需要短短的一秒。

爱情是酒精。既想放纵,又惧怕宿醉之后的.伤痛。十字路口徘徊的我们,怎么能够心平气和接受这沉默,这张力十足的沉默。

不敢说爱你,不敢沉沦,怕沉醉不知归路。

但是,这单行道的人生,荒漠一样的两岸景色,迤逦的梦想,灼灼的花树,惨淡底色上面,我们怎么忍心错过这烟花般的繁华。短暂的未必没有意义。

我深切的思念你,就像二十年前的自己。每段感情,都这样苦涩、沉沦、寂寞。

你要知道,两个人在人群人互相倾慕的自然机率有多低,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

禁不住也在问自己,这个习惯在黑暗中,酒精中寻求安全感的男人,为什么这样让人着迷?

两个感性的人,受到过非常的伤害,也非常伤害过别人。

我们分别绝对不是好女人,亦非好男人。浪子。

不走寻常路的我们,寂寞非常。

你要珍惜,我也要。

现在凌晨28分,你睡了吗?还是醉倒在昆都某个女人的怀里?

黄昏心情随笔 第3篇

在一个孤独的黄昏里, 我伫立于静谧的古街上。马车踏着如白色花朵般的叹息, 自远而来, 又自近而渐渐远离。暮色慵懒, 宫墙带着荒凉的幽怨, 我的目光连着梦一样的对话。狂奔的不羁, 忐忑的自由, 青春的不安, 黄昏的阳光逐渐老去, 而我却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于是, 想起了年少的爱情, 想起了寂寞的光阴, 想到了那个亲切的伴步者, 想到了往日的梦想, 想到了温柔的甜蜜和未曾经历的快乐。依然是我沉默的街, 依然令人惆怅又怨抑的黄昏。

细细从每一个字读来, 《黄昏》如诗的低语, 在这个孤寂的时间和空间中, 仿佛让我们从第三维看到的只有作者的化身———“我”在一幅画里。而刻意朦胧神秘的对话里, 又仿佛有一个虚无缥缈的影子———“你”的存在。对话的虚无性和感受的真实性, 将“我”和“你”有机的统一在一起, 于是, 情感上的共鸣将这个黄昏晕染成属于每一人私有的别样画梦幽影, 让人莫名的迷惘和伤感。而读者也想从语言的脉络中, 找到和何其芳依稀达成的某种形而上的共识, 换言之, 这个“黄昏”包含着双重人称的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形容词的广义“列锦”修辞:在黄昏中独特情境体验的构成要素

如果说通读《黄昏》一文时, 所进入的情境是朦胧神秘的。那么, 如果我们解构这篇文章, 则会发现, 这样的情境是由一系列带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为主力构建的。538字的全文, 表情的形容词如下:孤独、忧悒、沉默、荒凉、慵倦、傲然、凄异、伤感、纯洁、寂寞、忧郁、亲切、幽静、惆怅、怨抑、甜蜜。其中, 普遍意义上人们感知认同是带来美好感受的形容词是“纯洁”“亲切”“幽静”“甜蜜”。这些词所修饰的, 恰恰并不是文中的“我”在这个黄昏主观感觉, 而是修饰让我在这个黄昏觉得惆怅忧郁的原因———我已经失去的或者未曾得到的美好。而余下的词则全部是形容“我”所体验到的僻静的、孤独的自我心灵的颤动。因此, 构成情境的形容词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正反对比。在谭永祥的《修辞新格》定义:“把具有关键性的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词组, 组合成一种多列项特殊的非主谓句, 用来写景抒情, 叙事抒怀, 这种修辞手法叫`列锦'。简而言之, 列锦就是所欲表达的语意中的关键词的连缀。” (1) 列锦修辞在古代诗词中运用的比较突出, 代表示例为“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在《天净沙》中, 马致远将富有画面感的名词列在一起, 形成了独特立体的情境体验, 这首曲词也因此一直以来被人广为赞誉。可以说列锦既从一个角度提出了一种文学创作的修辞手法又提供了一种鉴赏文学作品的思考维度。如果我们大胆打破“列锦”这个修辞格所局限的名词范畴, 将它广义开来, 推衍到动词、副词、形容词范畴, 运用于文学鉴赏, 作为一个新的角度的尝试, 未尝不可。

在《黄昏》中, 何其芳以大量带有伤感情怀体验的形容词来描摹环境和“我”的心态, 结合与之通感的寂静街道的马蹄声、整饬凋残的宫墙等一系列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 加上用来加强感受的比喻修辞中带有相似意味的喻体, 如洒落在街上的白色的小花朵、银灰的归翅、无声坠地的朝露等等, 使得“黄昏”这个概念成为了各种感受、理解、情感等心理反应的综合性呈现。而从接受心理来讲, 由于汉民族使用具有视觉联想意味的方块字的缘故, 这样大规模的伤感情怀体验的形容词的频频出现, 使得文章语言所构成的气场更加充沛, 有种盈怀的张力, 充分调动了读者的阅读情绪, 牢牢地抓住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二、表现说中的意识流模式:黄昏的情感基调和精神思维的内在逻辑

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 提出了著名的文学四要素理论, 即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 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 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由这个学说衍生开来, 形成了历史上五个主要的文学观念: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体验说、再现说。这几个理论, 成为了之后文学评论的基础理论依据。

1937年5月, 何其芳的《画梦录》获得了《大公报》文艺奖金, 由朱自清、叶圣陶、巴金、沈从文等组成的评判委员会这样评价:“在过去, 混杂于幽默小品中间, 散文一想给我们的印象多是顺手拾来的即景文章而已。在市场上虽曾走过红运, 在文学部门中, 却常为人轻视。《画梦录》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制作, 有它超达深渊的情趣。” (2) 这个评价充分肯定了这一时期何其芳对于文学体裁革新和形成的贡献, 在他的创作中, 散文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展现出非凡的魅力, 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他的散文文词华美, 意蕴悠长, 情感丰富, 语言流畅, 一方面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 另一方面, 也吸收了外国文学特别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派和法国象征派的特长。这两个派别最初是从诗歌创作中产生的,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柯勒律治认为“写诗是出于内在的本质, 不是由任何外界的东西所引起的”, 雪莱指出“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后来, 这种观念推广开来, 产生了新的文学观念, 以艾布拉姆斯的理论为参照, 就是“表现说”。表现说指出, 文学四要素中应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 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其基本倾向是, 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 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 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 但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 而存在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 但要使事物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黄昏》中, 对于表现说的特点体现得十分明显。何其芳将自己内心对于前途的迷茫和当时所感受到的困惑一方面外化成为具体可感的意象, 构建了一个带着读者的灵魂缥缈穿越情感波动起伏的这个特定的黄昏。一方面却又不是简单的意象叠加, 而是有逻辑的将他们串连起来, 有一定的情节基础。这个情节是平凡可感的, 就仿佛是平平常常的许多次在傍晚的街道上走过的一次;而它又是独立断章的, 模糊了周围的一切背景, 突出了文中的“我” (即作者的化身) 的行为和思想流动。作为物质客体, “我”的行动机械单纯, 走在街道上, 听见马车踏着达达的马蹄声经过, “我”继续走着, 路过了古旧整饬的宫墙, 再往前走, 猛然抬头看见了山巅的亭子。到这里, 如果按照叙事来讲, 人物活动已经完全结束了, 这样的写作显得毫无意义。但是, 作为精神主体, “我”在这个仅仅一段距离的走路中, 却进行了一次心灵叩问的旅程, 而这个旅程明显带有意识流的色彩。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了“意识流”概念, 强调了思维的不间断性和其超时间性、超空间性, 因为意识是一种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纯主观的东西, 它能使感觉中的现在与过去不可分割。这一概念及其内涵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文学家, 并被他们借用、借鉴, 从而进入文学领域, 作用于作家的创作, 形成了“意识流”文学。《黄昏》的创作视点从传统的外视点转到内视点, 面向自我, 着重在表现“我”的下意识、潜意识的内心世界。极度淡化的情节退隐在小说语言的帷幕后面, 而主体情感前台化, 对话的抽象寓意和自我询问的忧悒疑虑体现了人内在的真实。文章将思维流转独白化, 既有“我能忘掉忧郁如忘掉欢乐一样容易吗”的直接内心独白, 又有“———黄昏的猎人, 你寻找着什么?———狂奔的猛兽寻找着壮士的刀, 美丽的飞鸟寻找着牢笼, 青春不羁之心寻找着堵塞的眼睛, 我呢?”的戏剧性心理独白, 有一种咏叹调似的动人心弦, 形成了丰富的伤感意识流。

何其芳在画梦录代序中说对于人生我动心的不过是它的表现。”《黄昏》中作者以让人动心的笔法描绘了青春岁月中一次自我动心的表现, 对于前途未卜的颠沛流离的命运, 那个时代的青年不知所措的陷入了寂寞、苦闷、追求和向往交错的漩涡之中。尽管作者在“摇醒成都奔延安” (语化何其芳, 《成都, 让我把你摇醒》) 之后, 找到了光明和憧憬, 更加饱含激情地面对生活和创作。然而, 在以《黄昏》等名篇为代表的《画梦录》中, 饱含的诗情画意, 处理的极为妥帖的抽象和形象的关系, 蕴含的美好的理想和幻想, 娴熟的艺术手法, 反复锤炼和推敲的文字, 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画梦幽影的独特魅力值得我们细细体味

参考文献

[1]《何其芳研究专集》, 易明善等编,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6年3月

[2]《何其芳评传》, 尹在勤, 四川人民出版社

[3]《啼血画梦傲骨诗魂———何其芳创作研究》, 周忠厚,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2年5月

[4]《文学作为语言艺术》, 金健人,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4年6月

潇洒走向黄昏 第4篇

“这些天来你父亲在家做些什么?”

“他整天待在家里,精神恍惚,垂头丧气的,我们见了心里都不是滋味,可又不知该如何帮他。他熟悉你,也欣赏你的才华,故请你出马,请勿推辞。”

“老同学了,理当帮忙。巧了,明天我要出差,咱们快刀斩乱麻,现在就走如何?”

“太好了,我母亲一直念叨你,希望我父亲在你的治疗下药到病除。”

“那我们走吧。”

一路上,借着话题,我向老同学作了分析:从你父亲退休前后的表现,可以看作是回归心理所致。心理学研究发现,有些人刚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由于不适应生活、工作规律的突然转变,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或挫折,喜欢拿过去的经历来对比。有的拿年轻时代风华正茂的光辉业绩来比,感到“人老珠黄不值钱”而忧郁沉闷、悲观失望。也有人对过去坎坷遭遇和心灵创伤耿耿于怀,沉湎于往事的悲哀和对前途的渺茫之中。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产生回归心理呢?这是因为进入老年期后机体逐渐衰老。近期记忆力减退。思维与辨别能力逐渐迟钝;但脑中贮存的“往事”却留下很深的痕迹,即远期记忆力保持相对的稳定,故遇到不如意或不愉快的事,易“触景生情”。回归心理以老年男性多见,尤以文化程度低、自控能力差者更易发生。

临床心理学研究认为回归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机制,常受其困扰者不但情绪受影响,当这种负性情绪得不到有效控制时,还会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进一步衰退,尤其使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消化功能加速减退。久之,可能引起老年性精神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消化性溃疡、冠心病、动脉硬化和恶性肿瘤等心身疾病的发生。据统计。我国因回归心理而致的老年性疾病者占三分之一以上……

到了老同学家,他父亲见我前来微微一怔,似乎明白我的来意,对他儿子投去责备的眼光;但对我仍十分客气,起身让坐,招呼沏茶。我打量了一下张老,见他头发零乱,两眼深陷无神,脸色苍白。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谈话环境。我建议和张老下一盘围棋,他欣然允诺;我则示意老同学和他的家人离开。

随着手数的增加,我发现张老的棋路狭窄、恶手迭出。诊脉时发现他的右手寸关脉象滑数,肺脾不和,系忧思过度所致。于是边下棋边思考着如何帮助张老摆脱负性情感的怪圈,潇洒地走向黄昏。

我先作了一番心理疏导,见张老的情绪有所舒展,接着提出了忠告:

一是对生老病死要有一个达观的认识。生老病死乃任何生物的自然规律,衰老可以延缓却无法避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乃至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终了都只能长眠地下,与残阳衰草为伍。故莫作时序年龄的奴隶,只要健康尚可,不妨任其自然。

二是保持朝气和童心,善用生活的调色板,追求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娱乐,为自己创造良好的晚年生活环境和条件,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参加适当的娱乐、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调剂情绪,使生活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三是树立“老有所用”的积极思想,对八面来风的外界信息有足够的敏感。重新发现自我价值,重新确定生活的坐标,以自己拥有的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与知识,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

四是要明白淡泊修身天地宽,怀旧过度使人愁的道理。过分地陶醉于昔日的鲜花和荣誉,一味地沉湎于回首往事,时时计较眼前得失,都只能徒生伤感,可悲又无奈!因此,不妨豁达地去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五是坚持社交往来,经常阅读报刊和新书,关心国家大事和时事政治,用新颖丰富的知识来取代大脑中遗留的往事。

……

恋黄昏随笔 第5篇

“她对得起你们所有人,就是对不起我。”外公说这句话的时候,目光像是看着我们,却又像是透过我们看到了其他地方,已经被熏黄的指尖夹着一根烟,红色的火焰一点点闪现,烧完的烟灰一点点飘落。

在此之前他已经戒烟三年了,而现在却没有任何人说,你别抽了,好不容易戒掉的。

我看到了他眼底的绝望。

“你说就为了那点白菜怎么就.....这个老太婆非不听我的,白菜能值几个钱啊.....”

外婆说今年的白菜长的可真好,就自己骑车拖着几斤大白菜要送到自己的弟弟家。在回来的路上车子翻到路旁的沟里,就再也没有爬起来,就那么离开了我们。

“一辈子劳碌命啊,受罪命啊。”外公吐了口烟面无表情,可我看着这烟的形状都是难过的形状。

妈妈和舅舅在一旁红了眼眶。

外公像个没事人一样招呼着来宾,晚上我循着咳嗽声找到了坐在角落里的外公,他红着眼眶抬头对我说,“这烟真难抽,咳咳......呛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边说边又吸了一口。

一地的烟头烟灰,还有什么在滴落。

2.

我妈让我常去陪陪外公,外婆不在了之后,他有时连大门都不出了。

我周末跑到外公那里,“外公,我来啦。”

外公坐在院子里,抬头对着我笑了一下,“来啦。”便不再说话。

我看着陷入自己世界里的外公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妈妈舅舅看着日渐消瘦的外公,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想着给外公找个老伴。

“什么?我不要,你们对得起你们的妈妈吗?”外公怒骂。

“我们只是想找个人照顾你,可以跟你说说话。我妈肯定也希望能有个人照顾你,而不是像你现在这样饥一顿饱一顿的,至少两个人的话还会按时做饭。”我妈妈反驳。

“我怎么了,我这样挺好的,我怎么了?”外公不依不饶。

“行行行,当我没提,可你以后能按时吃饭吗?怪让人担心的。”

“有啥担心的,饿不死,”外公突然顿了一下,“死了倒也挺好的,可以去陪你妈,也不知道你妈在那边孤不孤单。”

一时大家都陷入了沉默。

往后我妈去外公家的次数明显变多了。

3.

突然有一天外公召集了我们所有人,坐在饭桌的一家之主的位置,扫视一圈坐在两边的我们,清了清嗓子,“你们之前不是说要给我找个老伴吗?我现在看好一个,你们要是没意见的话,找一天带来给你们看看。”

我们大家一瞬间都停止了动作,我妈伸出去的筷子顿了好一会才慢慢地收回去,“爸,我们当然没意见没意见。”

“是谁介绍认识的吗?”舅舅问道。

“嗯,也不算是吧。就是......”外公脸上居然有了一丝赧色,“前两天,你们的陆大娘带了个姑娘到我这里来......”

“什么?姑娘?”舅舅叫出了声。

“不不...是,不是,比我小五岁的老婆子,嘿嘿,说错了说错了……”害羞起来的外公简直就像情窦初开的少年,耳朵都红了起来。

“谁年轻的`时候还不是个姑娘小伙子呀。”我笑嘻嘻地打圆场。

“那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晚上吧。”我妈一锤定音。

我坐在大门口撑着脑袋望着门口唯一的一条路,等着传说中的小外婆。

在太阳还斜在西边的时候,来了两个阿婆,一个高高胖胖的,一个矮一些瘦一些。我蹭得站了起来一时却不知道喊啥,只得朝屋子里叫唤,“老妈老妈,来了来了。”

大伙呼啦呼啦都出来了,胖阿婆对着外公开口道,“老刘啊,我听我姐姐说了你们事,我今天也顺便来看一看,大家都认识认识。”

外公笑呵呵,“来来来,快屋里坐屋里坐。”

4.

这个胖阿婆性格很泼辣,从开口一直吧啦吧啦地讲都没停过。反之瘦阿婆倒是没怎么开口,一直笑眯眯的。

从胖阿婆口中知道了,原来瘦阿婆听力不太好,这时我才明白瘦阿婆的耳后戴的原来是助听器。

我从胖阿婆絮絮叨叨中大致听明白了,瘦阿婆丧偶好多年了,这些年都是跟着儿子儿媳在南京生活,还有个闺女远嫁澳洲,几年才回来一趟。今年开始儿子儿媳都回来了,她也就回来了。

胖阿姨走的时候叮嘱我们,“跟我姐讲话的时候声音大点,不然听不见的。说实话,我姐性格脾气都是很好的,以后就要麻烦你们了。”

外公让妈妈舅舅们喊她姨,我就顺着喊姨婆。

姨婆眼睛很大,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仍然炯炯有神。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年轻的时候肯定是个大美女。说起话来也是柔声细语的,妈妈说,“其他的不管,对你外公好才是真的。”

5.

后来再去外公家的时候姨婆就很早就做好了饭菜等我们,吃饭的时候一直让我多吃点多吃点,外公就坐在那里笑呵呵的。我有时跟姨婆说话她没听见,外公就会侧过头看着姨婆提高了音量帮我转述一遍,说完又会笑眯眯地小声跟我们抱怨姨婆两句,还不忘加一句反正她听不见。

就像恶作剧得逞的小孩子一样。

姨婆每天三顿按时做饭,变着花样烧菜。渐渐地外公胖了回来,甚至比外婆没走之前还要胖。

大家对现在的状态还是比较满意的。

有次我刚到外公家,姨婆就把我拉到他们的卧室让我看。我一进门,哦呼,装饰的像个新婚房间。墙壁上贴上了壁纸,天花板上都吊上了拉花,桌子上还有一束鲜花,插在一个装了水的玻璃瓶里。东西都井然有序地摆放着,再也找不到之前杂乱的痕迹。

看来姨婆也是个浪漫的人。

她还拿出一本相册让我一定要看,我打开,有她年轻时候的照片,果然很漂亮。还有她和外公出去玩拍的照片。照片里的外公跟以前不一样了,颓然不见了,感觉连眉眼里都有了活力。

真好。

6.

隔了一段时间,我跟我妈说要去外公家。我妈嗤笑,“可别,他俩现在可潇洒了,到处玩,经常不在家,你去了也找不到人,就算找到了,你别打扰人家的二人世界。”说完就打开手机给我看了他们最近的照片。

哦呼,手牵着手站在西湖边上,再一瞧,我抖着嗓子问,“妈,妈!外公和姨婆这是情侣装吗?”我妈凑过来瞄了一眼,“唔,算是吧,毕竟你姨婆比较讲究这些,你外公的衣服都是她买的。”

我不服!

我妈也会让他们过来吃晚饭,有时天已经黑了,我妈会提议,送他们回去,他们总是拒绝,“我们自己骑车回去。”

“天黑了,骑车不安全。”

“那我们推回去,就当散步了。”

好好好,你们的二人世界。

很久以后,我才想起在认识姨婆没多久的一天下午,我跟外公都坐在院子里。外公拿出一根烟,吸了一口,被呛到,“这烟真难抽,咳咳......”随即摁灭在烟灰缸里。

从那以后外公再也没有抽过烟。

再也没有。

西藏黄昏随笔 第6篇

这是高原特有的黄昏。东方的天边不知何时出现了一条整齐的线,比当顶的天空略深些,似是一道纱做的幕,正在缓缓升起、升起。当来到中天的时候东方又升起了第二道幕。这道幕更漂亮,也比刚才更深了些,像是在蓝中晕染了一层淡墨。巨大的纱幕上散满了大颗小颗的星。幕带星起,星随幕升,刹那间铺满天空,闪闪烁烁,蔚为壮观。使人仿佛置身在富丽堂皇的歌剧院。黑夜,穿着缀满钻粒的晚礼服,踩着舒缓的小夜曲轻轻走来了。再向东望,一轮圆月已悄然无声地爬上了山头。不同的是,没有了惯常的朦胧与娇羞。展现出高原人一样的明朗、敦厚。刚上来时又大又红,如红日喷薄。随着慢慢地升高不断变换颜色,先是血红,继而橘红,再是橙黄,转而银黄,然后是银白。待来到斜上方时,豪放地把清辉洒满大地。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近可读书写字,远可悉数大山的皱褶。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千里荒山不再面目狰狞,茫茫戈壁也充满诗意。高原的初夜美丽而沉静,是一幅令人着迷的风景画。

恋黄昏随笔 第7篇

余光中映出你俊朗的面庞

空气中弥漫着一缕缕烟霞,一阵阵鱼香[由整理]

我想起了那个美食家

你是否嗅到了鱼香的味道,陶醉在黄昏的香域里

多少次停留在你路过的黄昏里等你

你凄楚的余伤已早袭我心

两个人火热的灵魂,在油锅里煎熬

天空淡出暗黑色

突然,飞溅的油花溅在我的手上

鱼没熟,手要熟了

炙热的泪,滚落在握笔的右手上

碎成了点点星片,使劲握住了抖动的手

滚出一个个字来,闪着光点亮你的心

燃亮了心中的余温

我多想忘记这个多情的你,这个多情的黄昏

怎么也无法摁住思念疯长的雨季

和这美好的黄昏

蓦然醒神,天空中飘起了雨

如你的泪,滚落在我心

你迷恋的曾经也是诗行

你意犹未尽的感伤也伤在我心

今晚的疼,伤在我身

性“撞”黄昏 第8篇

自丈夫早上出门上班,整个白天白萍都被那久违的激情冲撞着。那种感觉在她记忆中只有在新婚中出现过。如今孩子都大了,自己也已退了休,竟没来由地渴望与丈夫过性生活。直捱到幕色西沉,丈夫终于推门而入。白萍在此之前作好了一切准备,化上淡妆,穿着一袭透明的曳地长睡衣;她甚至不住地想象丈夫那炽烈和贪婪的目光会如何地扫向自己,如何将自己揽入怀中……

然而没有,丈夫一进门就嚷着要吃饭,丝毫没有理会白萍身上发生的微妙变化,饭没吃完,就说马上还有事情要做。白萍的好情绪顿时没了,久已不发的脾气倾刻升腾上来,一场家庭争吵似乎难以避免了。平静下来后,白萍为自己的这种异常心理感到纳闷和不安起来,但又不好意思对丈夫说,便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妇产科大夫方方倾吐心曲:“真不知道怎么了,这么个年纪,竟然对夫妻间的性事越来越想了。”

方方听了竟笑起来。白萍生气地说:“怎么?你取笑我?”方方说:“岂敢!我笑的是你这个知识女性竟然这么缺乏科学常识,要不要我给你上一课?”白萍说:“当然好!”于是,方方耐心地给白萍讲了起来。

性欲是男女两性满足机体需要的一种本能冲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性欲与雄激素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妇女切除卵巢子宫后仍能保持正常的性欲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医生还发现一些妇女排卵期出现性欲的峰值,而此时睾酮和雄烯二酮(两种雄激素)的水平是最高的。

对于绝经后妇女,月经的终止不仅意味着卵巢功能的衰退,雌激素的减少,也意味着不再有怀孕的风险,不必再采用避孕措施了,子女结婚单立门户、退休后相对比较空闲的条件也有利于妇女有更多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家庭生活包括性生活。

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雄激素与雌激比例的变化。更年期,尤其是绝经女性雌激素显著降低,而雄激素的降低则相对不太明显。当卵巢不再排卵,雌激素不再分泌时,卵巢间质细胞还能产生少量的雄激素。妇女受偏高的雄激素作用会使自己感到精力充沛,性欲旺盛。

白萍说:“你这样一说,我倒坦然了,我是正常的呀。”

方方接着又说:“目前,雄激素对中老年妇女性欲方面的作用已引起广泛注意。除了过去较多使用的甲睾、丙睾等雄激素外,一些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的高纯度雄激素制剂(如它雄)也已问世,也许它们对提高中老年妇女的家庭生活质量会助一臂之力。但切记,应用雄激素前,一定要征求医生的意见。”

秋日黄昏随笔 第9篇

白云,悠然地绽放在山巅之上,绘出蓝蓝的底色,映照在湖面,将一切烦恼和忧愁暂放湖中濯洗。

溪水,只身远足,去追寻那西下的红日,将赤红的羞涩一并打包,寄往那逝去已久的青春。

凝望山谷,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几只水鸭不时会把饥饿的头颅,突然一个猛子扎下,不一会儿就叼着一条垂死挣扎的小鱼露出水面,而后吞下。

黄昏随笔 第10篇

夕阳西下。太阳把最后一抹金黄洒在了大地上,蝉儿也停止了歌唱与天空上被印的通红的云一起屏息凝视着,连空中的风儿也不愿吹走这灿烂的`金黄,静静地倚在山峰上俯视这如梦般的大地。一阵悠扬的短笛声从遥远而寂静的后山坡上传来,还夹杂着几声哞哞的牛叫,仿佛在为这美景发出赞叹。呵~听,一只小羊羔的声音从寂静的后山传来,可能是刻意在抗议着冷落了它了吧?它满山遍野的跑着,大概是它贪玩走丢了在寻找妈妈吧。

田里的麦子也向那抹金黄谦逊地低下了头,尽情的沐浴在其中。夕阳的金黄,稻麦的肤色让人眼花缭乱。麦子一大片一大片的斜铺着,偶尔之间还会看见几捆屯在一起的麦堆,仔细看:你就会发现在麦堆上背靠背的坐着两个小孩,粉嘟嘟的脸蛋让人有一种想上去捏一把的冲动,那双清澈无邪的大眼睛中映着一片麦浪。

黄昏落日随笔 第11篇

每到傍晚的时分,落日总会斜斜的挂在西方,让它暖暖的余晖散布在四周,把我的脸颊也染成了一片红色。

突然间想到,有人似乎认为落日是凄凉的,是悲哀的,落日的到来似乎就代表着一天的结束,让人感慨不已。甚至很多诗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就如同这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诗中充满了凄凉的气息,好像落日带着一种终结的味道一样,我不想这样去看待落日,因为那样的想法总会让人心情低落。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另一面来看待它呢?假如不把它看成是一天的结束,而是新的一天的到来呢?那又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其实,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和这个落日一样,有着两种不同的意味,到底是什么样的,就要看你是用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它的了。就比如说好人和坏人吧,有些好人对外人、对朋友都非常好,可是对妻子儿女确是又打又骂,没有丝毫的情义可言,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是一个好人吗?相反,那些所谓的坏人因为不得已而走上歧途,因此遭到所有人的排挤和冷眼,但他的心却一点也不坏,你能说他是一个坏人吗?

偶像的黄昏 第12篇

八月七日下午5点45分,在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耳边,央视体育解说员杨健像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崇拜者看到偶像跌落,哽咽难言。沉寂良久,他终于可以在抽泣中挣扎出一句:“刘翔用一种我们可能能够预想到的最残酷的方式结束了伦敦的比赛”。

“悲情英雄”的基调从网络媒体延续到了次日出版的中国每一份奥运特刊上,吻别栏架的瞬间被放大在各个封面上,“再见,刘翔”、“谢谢侬”、“刘翔伤离别”、“战士刘翔”、“刘翔别哭”、“悲情亦英雄”、“你的痛我们懂”、“就这样伤别,您还是英雄”的大标题催人泪下,东方卫报在黑白图片烘托下为他诵读“风萧萧兮易水赛,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但如果仅是这样,人们又怎么常常叹息时光残忍?4年,不仅飞人已经没法跨过奥运会的第一个栏架,也有太多中国同胞已经没法谢谢他,没法心疼他,没法原谅他。誉满天下的另一面,其实就是谤满天下。

刘翔多少是在为“父亲”偿还代价。作为“国家的儿子”,他付出了青春和形象,收获了荣誉与金钱。可是,在两度折翼后,他就被异议者握住了阿喀琉斯之踵,与“举国体制”钉在一起,作为傀儡示众。陪绑的是“品牌帝国主义”,伊利、耐克,或者可口可乐。体育评论员董路认定,刘翔早已变成一个这双重利益操纵下的工具、木偶,不论是2012还是2008,从体育总局、国家田径队、地方体育局、孙海平教练到耐克、宝马、可口可乐,都早就知道飞人无法如愿获胜,是他们迫使或引诱刘翔来到奥运跑道上,以这种“把利益损失降到最低”的悲情方式实现软着陆。政治力量要的是民族主义的旗帜,商业利益要的是广告价值的兑现。

只是,那些刘翔崇拜者难免要奇怪,为什么他只是难得失败,甚至在不到两个月前还创出年度最好成绩,现在却有那么多声音从四面八方冒出来,说他“演戏”?

或许也怪不得敌人不肯原谅。2008年退赛以来,对刘翔的不满情绪日益滋长,虽然还称不上主流,但确是一种无法忽视的情绪。而当他4年后摔倒在“同一条河流”里,这种“蹊跷”就连一些曾经为他欢呼的观众也难免开始狐疑。尽管忠心“粉丝”仍然在为偶像遭遇的“诋毁”眼眶通红,但这确实远远称不上一个体面的谢幕。

既然是“国家的儿子”,那么就确实没人能比他更有资格享受最高规格媒体这样的安抚了,伤退后单腿蹦跳完全程的表现甚至增加了砝码:除了把《刘翔赛场表现彰显奥林匹克精神,刘延东致电亲切慰问鼓励》放在特刊头条,《人民日报》还为他在头版发表评论《拼搏展示着中国价值追求》,声称在网络评论中“理解和宽慰成为最浓重的色调”,宣布“已经尽力了”的刘翔“能感受到祖国的期待与包容”。

只是,《人民日报》的评论员也要承认,“这无疑是一届‘话题奥运’。不光是赛场风云、榜单起落或是明星八卦,更有人的价值、规则伦理、赛制反思……肇始于奥运赛场的讨论,已远远越过竞技的边界,扩展到整个转型期的中国。”

一届中国代表团已可争夺霸主地位的奥运会,一届由欧美国家接力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一届微博自媒体兴盛后的奥运会——一系列因素使得伦敦话题高热不退。只不过,与4年或者8年前相比,对赛事成绩的关注在消退,代之以对场外事件的争论分歧。政治,是那支兴奋剂。举国体制,就是那块被争夺的关键高地。

首先当然是开幕式。周六凌晨4点起床收看直播的中国人看到了与4年前张艺谋作品迥然不同的手法,赞美其“平民化”“展现自由”的声音陡然响起,2008年鸟巢里的那场盛大演出被贬为“团体操”。但即使是在“右派”知识分子主导风向的互联网上,也有一些人受不了对北京一面倒的贬损,认为“妄自尊大固然不对,妄自菲薄也要不得”。

然后是云南《都市时报》一夜成名,因为就“周俊失利是耻辱一败”标题致歉。在那些举重选手因为失败落泪“愧对祖国”后,哪家媒体如果不安慰一声“败亦英雄”,恐怕都不好意思出版。

厌恶“金牌至上”的人们批评中国的集训机制不仅泯灭人性,而且劳民伤财,却又无助于全民健身,其间激进者因此早早就宣布罢看奥运。但当他们试图将这种理念传授给那些仍然会为金牌激动的国民时,激发了反弹,因为那股“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高和虚伪”。

新华社试图平息“五毛”和“公知”之间的对峙。在《别以为欧美国家不在乎金牌》中,记者强调:“网上也有另一种极端的言论,认为奥运金牌一钱不值;只有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才在乎金牌,而欧美发达国家根本不把奥运金牌当回事儿。如果我们从‘金牌至上论’的‘极左’滑向‘金牌无用论’的极右,那就是从一种谬误走向了另一种谬误。还奥运金牌应有的位置吧!没必要把它供在神坛上,也请不要把它踩在脚下。”

但只过了两天,深圳的《晶报》倒可以不用担心重蹈同行覆辙,大胆指斥“中国羽球最耻辱一败”——这一回是女双头号选手自己先“置体育道德于不顾”。新华社记者杨明“输球又输人,丢人丢到家了”的斥责在第一时间就被网络编辑推荐出来。

但是,在听闻故意输球是为了避开强手,并就此了解本届奥运会实施的新赛制后,一些人决定要为中国羽毛球队鸣冤,这其中包括白岩松。双方势均力敌,一时间,国家至上论、赛制作恶论、合理利用规则论、观众契约论、伪装底线论、假球普遍论、教练责任论、运动员无辜论、道德大棒论……成了一堂超复杂的伦理课。

天才少女叶诗文则是青春作伴好还乡。为这个游泳金牌双料冠军喝彩的人们,愤起反击西方媒体上的兴奋剂猜疑。与之相配合的,是中国媒体从开幕第二周起对各项“乌龙”和“不公”的集中揭发。对“偏见”的抨击出现在新闻联播里,这档央视新闻节目在6号晚间向亿万城乡观众讲述“伦敦奥运会多项赛事判罚引争议”,记者何润峰发表短评:“这些争议性判罚的背后往往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偏见。”

但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认为这其实是受害者心态。继《瓦解举国体制,从打破举国关注开始》后,他在7日发表文章宣布,羽毛球女双因让球被罚、“国旗居然屈居韩国之下”以及自行车金牌被取消后申诉反被罚,都“不必想像背后有一个黑手专门针对中国人”:“一个开放的世界,和平时期的奥运赛场,没有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联合起来‘迫害’另一个国家,没人迫害中国,也迫害不了中国。”

骂不还口不是一个好作风。环球时报的胡锡进总编8日即以社评《受到不公平时,太豁达了就是装》反击:“中国现在比较敢骂也会骂的,受西方价值观思潮影响的人士居多。但他们更热衷批评国内体制,对批评西方没有兴趣。他们当中最激进的人士视西方为绝对榜样,反对对西方的任何批评。”

最终,还是请一个党报主持大局。在已经可以预估“金牌40枚将成中美角力分水岭”的收官时刻,《人民日报》8日发表《举国体制与奥运辉煌》,以最高党报之尊,开始为这个两周来被明嘲暗讽了无数遍的名词辩护。

比起之前《北京日报》的《适合中国的体制就是好体制》,这份正在因为下属微博和网站表现而受到民间普遍好评的党的中央机关报,显然吸取了经验教训:“我们必须了解,举国体制与全民健身并非对立的两面;我们更要看到,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必须经过特殊的专业训练。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举国体制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作用更大而弊端越来越少。”

黄昏落日随笔 第13篇

伫立在黄昏的窗前,脑海里不经意掠过江南水乡的小桥,不经意浮出流水的潺潺,迎着萧萧的风,衣袂飘行在日落的古道中,脑海里难以抹去小巷深处的人家,小巷深处的你,尽管那匹瘦马带我浪迹天涯。

落日黄昏,是一首优美的诗。

伫立在黄昏的窗前,雕花的窗棂半掩着那轮淡淡的斜阳,它曾在春风里洒脱过,在夏风里浪漫过,在秋风里翔舞过,在寒冬里飘荡过。我伸出双手采撷一束黄昏的声音,让落日温馨着一份沉静,让黄昏涌动着一份真情。

落日黄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伫立在黄昏的窗前,颤颤巍巍的落日残留着淡然的清朗,丝丝浮云紧紧贴近那抹霞光,一缕红霞穿越了薄薄厚厚的云层,天际里投来那苍白的光亮。倦归的鸟儿摇曳着黄昏的恬静,袅袅炊烟把崇山峻岭飘荡着层峦叠嶂。

落日黄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

黄昏生活随笔 第14篇

牐牷苹栌谔毂叨鸦的云在夜的静谧里悄然散去,令阳台的门边浮上一片白色的月光,落下些许凌乱的树影。

牐犜谡飧鼍嗬朐略仓皇A教斓囊雇恚我坐在依然有点潮湿的地板上,安静的.听着一首名为“Love so Rare”的歌。

牐犜诎惨荻和谐得有些慵懒的歌声里,玻璃缸里早已睡着的子琪和子曦也睁开了眼睛,就像是能听懂这旋律,彼此安静的依偎在一起,完全不似平日里争斗的情景。

牐犛惺焙颍我会想,会否每个人都只是需要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在一首平淡的歌声里,于是真实的亲密就会像无云的夜空一样清晰,漂浮在月光之海上,穿过树叶的缝隙,洒满衣襟,温馨了呼吸的空气。

牐犛惺焙颍让我们不能看清这个世界的,或许只是于纷繁中迷离的眼睛,和那一刻执着于清晰的心情。

牐牼拖裾飧鲆雇恚只是偶然的听起这首“Love so Rare”,只是偶然的看见子琪和子曦亲密的情景,一切就于不经意间变得很是清晰。也或许,从一开始,在我的心里,如果不是确信他们会和谐的一起,他们也就不会在一起。

牐牷蛐戆也是如此,从一开始我们就有答案,只是在那之后漫长的途中,于这纷繁的世上,我们无可避免因为视线里的错综而片刻的迷离,于不安与迷惘中去质疑。

周末黄昏寂静安然的随笔 第15篇

周末,下班了,办公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将门轻轻锁上,准备一个人享受这片刻的轻松。让喧闹远离周围,也远离内心。换了一个舒服的姿势,靠在紫色海豚靠垫上,眼睛盯着电脑,目光无聚。鱼缸里的小鱼缠绕着水草不停地游来游去,那也是一个安静自我的世界。

将头仰起靠在椅子上,看着外面的天,一点点地变暗,一点点地变沉,没有了云彩的影子。

不知道过了多久,办公楼前的灯光亮了起来,仿佛听见有音乐声,有人们的嘈杂声,那是一些来广场散步的人,一瞬间清醒,才觉得好象这样发呆了很久。

可我依然不想动,不想打电话,从抽屉里翻出来一块巧克力,慢慢地咀嚼着,有一点点苦,到后来有一点点甜,润滑着我的舌头和味蕾,很珍惜这种慢慢品味的感觉,就象一些慢慢远去的时光,最后消失于无形。

天越来越暗,灯光越来越亮,抬抬手,揉揉眼,该走了。

电梯一层层上来,很漫长的等待,心却那么平静。

终于走到外面,发现春天的黄昏风依然有点清凉,紧了一下衣领,阻挡风的吹入。身边的公交车一辆又一辆从身旁驶过,我已走过了车站很长一段路,不想回头再等。路灯一直延伸,街窗霓虹闪烁,能听见高跟鞋踩在柏油路上的清脆声,在扣想着心灵,仿佛告诉我正走在晚归的路上。

很多年前的自己,就喜欢一个人安静地走着,思想漂浮,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脸上浮现若有若无的.笑容,记忆里出现隐隐约约的画面,那些最开始的相逢,那些最真纯的守望,在这个春日的黄昏里,都变得遥远而不真实。

穿过几个路口,看着红绿灯闪闪灭灭,知道人生需要短暂的休息和缓冲,我以为可以忘记的伤痛不再是伤痛,我以为可以记取的永远不再是永远。

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些时候我可以任性地挥洒天真,是因为我不惧怕失去,不恐慌离开;为什么有些时候我无法任意自然,是因为我知道有些东西不曾拥有,也不会随我取舍;或许知道那不恐惧失去的会永远在我身边,如影相随;而那不能坦然面对的就是我不能解开的心结,却一直藏匿最深的破碎。

我躲避的不是现实,现实不那么可怕;我小心呵护的不是苦痛,苦痛不那么执着。

我只是在现实中活成梦里的样子,让我不能割舍的一种生存方式。而自苦的代价是不断地受伤,不断地复原;周而复始,循环不停,我一直依然固我,却是我的幸与不幸。

就这样在一个人的路上,想着,笑着,梦着,自由着。

天已渐渐地黑了,家的距离渐渐地近了,心也渐渐地沉静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黄昏心情随笔】相关文章:

品味黄昏感悟自然心情散文07-01

荒原上的黄昏随笔07-28

偶像的黄昏06-23

黄昏的失误05-28

黄昏界范文05-17

黄昏任务范文05-18

日本制造的黄昏09-08

黄昏的等待作文06-12

雨后黄昏作文08-03

描写黄昏的古诗08-27

上一篇: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政治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我的父亲优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