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线路传输信息简报

2024-06-23

通信线路传输信息简报(精选10篇)

通信线路传输信息简报 第1篇

1.0.1 《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简称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长途通信干线陆地光缆传输系统的线路工程设计。改建、扩建及其他类似光缆线路工程可参照执行。

1.0.2 工程设计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建设用地,重视文物和环境保护。

1.0.3 工程设计必须保证通信网整体通信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设计中应当进行多方案比较,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工程造价。

1.0.4 工程设计应合理利用已有网络设施和装备器材。

1.0.5 工程设计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技术标准要求的材料和设备,未取得入网许可证的产品不应在工程中使用。

1.0.6 工程设计应与通信发展规划相结合。建设方案、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应以网络发展规划为依据,充分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性。

1.0.7 当本规范与国家相关网络技术体制、进网要求、技术标准有矛盾时,应以后者为准;与本规范引用的标准及规范有矛盾时,应以本规范为准。

1.0.8 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的条款确有困难时,应充分阐述理由,提出解决方案,并呈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1.0.9 本规范未尽事宜,可参照现行相关设计规范或暂行规定执行。

5.6 架空光缆敷设安装要求

5.6.1 长途架空光缆线路,应根据不同的负荷区,采取不同的建筑强度等级。线路负荷区的划分,应根据气象条件按表 5.6.1 确定。

表 5.6.1 划分线路负荷区的气象条件

轻负

负荷区别

荷区

气象条件 冰凌等效厚度(mm)

结冰时温度

结冰时最大风速(m/s)无冰时最大风速(m/s)

中负 荷区

≤10-5℃ 10 /

重负 荷区

≤15-5℃ 10 /

超重负 荷

≤20-5℃ 10 /

≤5-5℃ 10 25

注1:冰凌的密度为0.9g/3立方厘米,如果是冰霜混合体,可按其厚度的二分之一折算为冰厚。

注2:最大风速应以气象台自动记录10分钟的平均最大风速为计算依据。

5.6.2 长途架空线路的负荷区,应根据建设地段的气象资料,按照平均每十年为一周期出现的最大冰凌厚度和最大风速选定。

5.6.3 个别冰凌严重或风速超过 25m /s 的地段,应根据实际气象条件,单独提高该段线路的建筑标准,不应全线提高。

5.6.4 架空光缆可用于轻、中负荷区和地形起伏不很大的地区。超重负荷区、冬季气温低于-30 ℃、大跨距数量较多、沙暴和大风危害严重地区不宜采用。

5.6.5 架空光缆杆线强度应符合《长途通信明线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和本地网架空线路工程设计的相关标准。利用现有杆路架挂光缆,应对杆路强度进行核算,保证建筑安全。

5.6.6 光缆在原有长途明线杆路上架挂位置的确定,应考虑对原有明线有色金属回路传输质量的影响。

5.6.7 架空光缆宜采用附加吊线架挂方式,每条吊线一般只宜架挂一条光缆。根据工程要求也可采用自承式。光缆在吊线上可采用电缆挂钩安装,也可采用螺旋线绑扎。5.6.8 吊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吊线程式的选择

(1)吊线程式可按架设地区的负荷区别、光缆荷重、标准杆距等因素经计算确定,一般宜选用 7/2.2 和 7/3.0 规格的镀锌钢绞线。

(2)不同钢绞线在各种负荷区适宜的杆距见表 5.6.8。当杆距超过下表的范围时,应采用正副吊线跨越装置,其中正吊线宜采用 7/2.2 规格,副吊线宜采用 7/3.0 规格。

表 5.6.8 吊线规格选用表

吊线规格 7/2.2 7/2.2 7/2.2 7/2.2 7/3.0 7/3.0 7/3.0

负荷区别 轻负荷区 中负荷区 重负荷区 超重负荷区 中负荷区 重负荷区 超重负荷区

杆距(m)≤150 ≤100 ≤65 ≤45 101-150 66-100 45-80

备注、吊线的安装和加固

(1)吊线用穿钉(木杆)或吊线抱箍(水泥杆)和三眼单槽夹板安装,也可用吊线担和压板安装。

(2)吊线在杆上的安装位置,应兼顾杆上其他缆线的要求,并保证架挂光缆后,在最高温度和最大负载时光缆与其他设施的净距符合相关隔距要求。

(3)吊线的终结、假终结、泄力结、仰俯角装置以及外角杆吊线保护装置等按长途明线和本地网架空线路的相关规范处理。

5.6.9 拉线的安装 1、拉线程式的选择

(1)终端杆拉线应选择比吊线大一级的程式。

(2)角杆拉线:角深不大于 13m,拉线同吊线程式。角深大于 13m 时,应选择比吊线大一级的程式。

(3)中间杆当两侧线路负荷不同时,应设置顶头拉线。拉线程式应与拉力较大一侧的吊线程式相同。

(4)抗风杆和防凌杆的侧面拉线可选用与吊线程式相同的镀锌钢绞线,防凌杆的顺线拉线应与吊线程式相同。

(5)假终结、泄力结、长杆档和角深大于 3m 的高拉桩杆,拉线程式同吊线程式。、抗风杆和防凌杆拉线的隔装数应符合表 5.6.9-1 要求。

表 5.6.9-1 抗风杆和防凌杆拉线的隔装数 轻、中负荷区(杆距50m)

架空光缆及

重、超重负荷区(杆距25m)

吊线条数

抗风杆

≤2 >2

重、超重负荷区(杆距50m)

防凌杆 16 ≤658

抗风杆

4防凌杆 8 4

83、拉线程式与拉线盘、地锚铁柄的配套应符合表 5.6.9-2 要求。

表 5.6.9-2 拉线程式与拉线盘、地锚铁柄的配套

拉线程式 7/2.2 7/2.6 7/3.0

拉线盘程式(mm)500×300×150 500×300×150 600×400×150

地锚铁柄程式(mm)

Φ16×2100 Φ20×2100 Φ20×2100

5.6.10 光缆距地面和其他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表 5.6.10 的规定。表 5.6.10 架空光缆线路与其他建筑物间距表

最小净距序 号

间距说明

(m)

光缆距地面:

一般地区 特殊地点(在不妨碍交通和线路安全的前提下)

交越角度

3.0 2.5 7 8 市区(人行道上)高杆农林作物地段 光缆距路面:

跨越公路及市区街道

跨越通车的野外大路及市区巷弄 光缆距铁路: 跨越铁路(距轨面)

跨越电气化铁路平行间距

光缆距树枝: 在市区:平行间距

垂直间距

在郊区:平行及垂直间距 光缆距房屋:

跨越平顶房顶 跨越人字屋脊

光缆距建筑物的平行间距 与其他架空通信缆线交越时 与架空电力线交越时 跨越河流:

不通航的河流,光缆距最高洪水位的垂直间距 通航的河流,光缆距最高通航水位时的船桅最高点消火栓

4.5 4.5

5.5 5.0

7.5

一般不允许30.0

1.25

1.0 2.0

1.5 0.6 2.0 0.6 1.0

2.0 1.0 1.0

45°

30° 30°

≥≥11

光缆沿街道架设时,电杆距人行道边石 0.5 不宜小于 与其他架空线路平行时

4/3标高

注:上述间距应为光缆在正常运行其间应保持的最小间距。沿铁路架设时间距必须大于4/3杆高

5.6.11 光缆接头盒可以安装在吊线或者电杆上,但应固定牢靠。

5.6.12 光缆吊线应每隔 300-500m 利用电杆避雷线或拉线接地,每隔 1km 左右加装绝缘子进行电气断开。

5.6.13 光缆应尽量绕避可能遭到撞击的地段,确实无法绕避时应在可能撞击点采用纵剖硬质塑料管保护。引上光缆应采用钢管保护。光缆与架空电力线路交越时,应将交越处作绝缘处理。

5.6.14 光缆在不可避免跨越或临近有火险隐患的建筑设施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5.6.15 架空光缆在市区内敷设时,其建筑安装应符合市话架空电缆线路的有关规定。

5.6.16 采用 OPGW 和 ADSS 等电力专用光缆时,应符合相关的电力专业设计规范。

通信线路传输信息简报 第2篇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普及了网络信息技术,但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因而其区域内的传输技术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导致了信息通信水平的不同。

只有不断的提升传输技术的手段和技术水平,才能更好的为信息通信工程提供更加优质与安全的服务。

通信传输线路的设计及施工 第3篇

1 通信传输路线的设计

1.1 设计思路与要求

在工程实施中, 电力线路同杆架设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 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两种线路的距离, 防止在大风或大雨的天气发生触碰从而引发因市电击穿电缆而烧毁放大器等事故。在建设通信设施专属的杆路时, 要充分考察当地的地形特点, 尤其是山区地段。山区的地形复杂要求对杆路的走向进行全方位的探察。同时还要避免一些污染严重、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带等地理位置。而且杆路的架设要达到平、直、近的原则并且应尽量沿着公路、铁路等交通措施方便的地方, 为施工中所需要的器材的运输和日后的维修工作带来便捷的条件。

在设计和工程建设中, 采用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未经检验和批准合格的产品不得出现在施工现场。并且, 在设计和建设中与时俱进, 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 以满足对工程建设的发展需求。

1.2 测量方法

测量人员主要可以分为四组:

(1) 大旗组, 主要负责光缆的铺设位置, 把大旗插定后在地形图上标注出来, 并且对周围新修的重要建筑设施补充绘入。

(2) 测距组, 对现场的测距工作全面负责并协助大旗组定线定位, 确定S弯预留量。

(3) 测绘组, 负责现场的图纸测绘;将整理后的图纸做为施工图纸;

(4) 测防组:配合每个部门的工作并且提供专业的防雷、防蚀等意见。

2 通信传输技术的施工与标准

2.1 架杆施工技术

通常我们使用的电杆基本杆高为8m, 梢经150mm.埋深在1.3m。而在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下, 如横跨铁路、公路等, 常根据地形采用9m、10m等杆高, 埋深则在1.5m~1.6m。电杆标号的标准则统一按照, 白底黑字、字体为阿拉伯数字、杆号字面向公路等要求。

在施工中应该先检查洞深是否符合标准, 才能立杆。电杆应垂直竖立并且它的中心应与路由中心线的偏差小于5cm;角杆的杆根需往里移动10~15cm, 杆梢的偏移度不应大于梢径的1/2, 转角杆在拉紧线后应向外角倾斜并不大于1个梢径。终端杆在拉紧线后应向拉线侧倾斜。在立杆之后, 应分层回土夯实, 市区回土应与路面持平, 郊外则需高出地面10~15cm。最后还需注意的是, 线路在与10kv电力线交叉时, 两边的电线杆都应装有避雷针, 以防雷雨天发生危险。

2.2 架空杆路拉线技术

光缆线路的终端杆、跨越杆、角杆上在自然界如风、霜、雨、雪等外界物质和自身质量的双重作用下都会产生不同的张力拉扯, 从而使电杆保持不了平衡。为了保证线路的安全, 这就需要装设拉线。拉线器材的选用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拉线与杆梢的距离小于1300mm, 需采用D164拉线抱箍;2、拉线与杆梢的距离大于1300mm, 需采用D184拉线抱箍。拉线衬环的使用也应按照标准来实行。在风力较大的地区还应做好防风措施, 例如在一些设计分段交界处和需横跨公路、铁路等地段时, 采取双向顶头拉的方式并配合四方拉加固。通常拉线与杆路的夹角应在30°~45°之间。

2.3 光缆吊装与敷设技术

光缆挂钩一般是传输线路光缆敷设时采用的办法。通常将其悬挂在用镀锌钢绞线作为的光缆吊线上。而为了在施工中不损伤光缆的保护层, 一般采用滑轮牵引的方式。施工中光缆与地面的距离确保在6m以上, 当需要横跨公路、铁路或其他的障碍物时, 光缆与地面的距离不小于7.5m。转角杆在施工中采用背向固定的方式可以增强吊线的抗拉性。在于其他的电力、通信设施交叉或同杆时, 两种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m, 还要注意没有固定住而产生飞线的情况。

2.4 接地设置技术

通信与电力传输线路一样, 都需要设置接地保护, 以免在雷雨天气发生事故。防雷接地线设置主要分为:1、终端杆、引入杆以及局前5根电杆装设直埋式;2、终结、跨越杆、分歧杆和12m以上的电杆装设拉线式;3、穿越高压线两端的电杆, 拉线和吊线必须接地;4、与电力线平行的线路每200m做一次接地设置;5、光缆在进入机房后, 加强芯必须接在ODF架防雷地线排并且室内的地线必须采用16mm的电源线接至室外, 以保证安全。

3 结束语

通信线路设计和施工工作想要做好, 一方面需要工程设计人员结合实际考虑设计需要体现的适用性、功能性以及工程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则需要考虑一项工程实施所需要费用的高低。要实现两者的统一, 需要设计人员进行权衡和比对。此外, 由于每个地区的地形、气候条件、城乡规划等因素的影响都不一样, 要求我们的设计人员把施工工序制图存档, 以便后续的维修与参照。

摘要:光缆和电缆是通讯传输线路中主要的两种形式。为了提高通信信号的抗干扰性、稳定性和保密性, 工程中往往把光纤作为信息媒介。主要干线上的光缆通常有明线和地埋两种铺设方式, 最常用的是明线架空敷设, 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才会采用地埋的方式。而线路的传输设计, 是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本文则是对通信传输路线的设计以及施工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通信传输线路,设计,施工

参考文献

[1]杨晓鸣.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探讨[J].中国新通信, 2012, 24:84.

[2]魏明.通信传输线路的设计及施工研究[J].通讯世界, 2013, 09:33-34.

[3]王伟峰.通信传输线路的设计及施工[J].中国新通信, 2012, 15:70.

通信传输线路的勘察与设计探讨 第4篇

【关键词】通信 传输线路 系统设计

一、光传输技术

1.1概念

光传输技术是目前我国在通信宽带产业发展领域主流方向,是一种光纤通信网络技术,它是利用半导体激光器或者是利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来作为光源基础,之后再将“光”信号合并到光纤中进行传导。比如在某居民住宅小区建设一项宽带工程,首先必须对通信传输线路进行勘察与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一些关键技术及其器件。包括有,光纤、光缆(宽带量大、损耗低)、光源和光检测器件(寿命周期长、系统性能稳定)、光纤熔接技术、光测量技术等。

1.2基本原理

前文中提到过了,随着光进铜退宽带网络运营理念的提出,特别是在2008年之后,在通信工程和网络线路规划建设领域,光纤得到了广泛的普及,逐步取代了铜缆。关于光纤,将其运用到通信传输线路网络系统当中,主要是看重了它的导光,它之所以可以导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特性,即光在介质中的传输特性。

包括在办公大楼、商业楼、居民住宅小区,我们所使用到的光纤,一般外径为125-140μm,它主要就是录音了光的全反射原理,从而有效的实现了对光的传导,以及对通信数据信号的传输。

1.3创新发展

光进铜退是固网运营商对接入层网络部署的一种先进理念,在传统的宽带网络线路规划和设计中,通信传输线路主要以设计实现“窄带+铜缆”为主,随着新宽带服务理念的提出、先进技术的研发,现阶段的通信传输线路向以“宽带+光纤”网络为主。实际上这一理念在十多年前就被提出来了,2004年由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在电缆改造会议上首次提出,在2008年予以正式定义,同时也标志着铜缆开始退出通信网络传输线路。

二、勘察与设计

以绍兴市区某居民小区通信传输线路项目建设为例,重点探讨通信传输线路网络在规划中的勘察、设计等环节。在前期的阶段划分环节,一般情况下需要根据有线通信传输线路的勘察设计,将整个项目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传统设计阶段,第二阶段是手机APP阶段,第三是物联网阶段。关于传统设计阶段,这是目前一直在沿用的一种方式;而手机APP阶段则是充分发挥出3G/4G网络的优势,使其与大数据平台结合,进而可有效实现通信传输线路整个勘察与设计过程信息化、一体化、可视化;最后是物联网阶段,即一种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设计流程。虽然传统设计模式还在被应用,由于整个设计阶段人工充当着主要角色,并不是今后业内发展的主流方向;此外,物联网阶段虽然今后发展的主流方向,但是目前应用还不是特别普及,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推广。因此,本文在这里重点介绍手机APP在通信传输线路勘察与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步,实地勘察。以我公司为例,在实地勘察时,以往都需要设计人员携带一些勘测工具,而现在借助于手机APP这一网络应用软件,技术人员将不必再携带那些过于繁重的勘察工具,在勘测时只需要携带安装APP应用的手机设备即可,它具有定位功能和地图搜索功能。通过手机APP应用,结合着GPS、电子地图,可以将勘察到的现场实际情况更为便捷、更加直观地在第一时间反馈给技术人员(工程师)。换言之,通过手机APP应用,以往需要大量人工劳力的工作过程,现在只需要在弹指之间完成,将所有的记录数据一览无余,大幅度提升了我公司技术人员勘察现场的速度、效率。

第二步,分析和设计。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通信传输线路系统的设计、安装,在技术层面上的进步,因为电信类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新时期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运营商的建设力度以及遭遇到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对于有线宽带这种通信传输网络线路的勘察设计,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关于本文提到的手机APP应用,纯粹从我们技术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改变是巨大的,解放了劳动力只是表面现象,本质的改变就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包括勘察工具的改变、勘察方式的改变,以及勘察工具变得更加简洁化。

下面采用手机APP软件Rmaps Ext来举例:

1、首先选择需要采用的底图,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

2、可将原通信资源(如基站、机房、杆路、管道等)根据经纬度导人APP软件,可统一添加,无需一一输入。

3、导入POI点信息后,即可在软件上查找附近的通信资源,就算是对资源不熟悉的勘察设计人员,也能立即寻找到附近用使用的通信资源,大大缩短了勘察的时间,提高了勘察的效率,为后期的设计提供了方便。

三、结论

通信线路传输信息简报 第5篇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的传输技术在信息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可更具个性化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Tm1为Sync精确发送时间,Ts1为Svnc精确接收时间,Ts2为Delay_Req精确发送时间,Tm2为Delay_Req精确接收时间,Dms、Dsm分别为主站到从站及从站到主站的传输延时。

t1、t2分别为平均传输延迟和主站与从站之间的时钟偏差,那么有。

三、基于周期通信数据延时的加密策略

t1、t2均需在同步过程中计算出,且其计算参数和具体应用有关,涉及多方面因素,本质上具有一定不可预测性,可以作为加密密钥的来源。

目前采用IEEE1588作为同步算法的主流实时工业以太网均支持基于TDMA周期通信方式,以EPA-FRT协议为例:在具体应用中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划分出不同的通信宏周期,并由同步完成后的主站根据一定的机制把不同的通宏周期分配给不同节点,在此通信宏周期内只有获得报文发送权的节点可以进行报文发送,其它实时工业以太网的周期通信原理基本一致。

平均传输延迟t1和主站与从站之间的时钟偏差t2在同步过程中产生,假设在主站第1次发送svnc同步报文,从站x第1次接收到主站发送的Sync报文,并记录下接收时间Ts1,此时主站并不知道该时间,从站需要把Ts1随第1个Delay_Req报文发送给主站,主站接收到从站x发送的第1次报文Delay_Req后提取Ts1,并作为第2次向从站x发送报文的加密密钥,从站在收到该报文后利用先前保留的Ts1进行报文解密提取相关信息。

此时从站已经获得了可以计算时钟偏差及线路延时的全部参数。

利用公式(3)、公式(4)计算出t1、t2,并与主站时钟同步,开始正常的同期通信。

从站x把计算得到t1、t2,随从站第2需要发送的主报文一同发送回主站,该报文利用Ts1作为密钥进行加密。

主站在接收到从站x第2次发送的报文后,记录下接收时间戳,并利用Ts1作为密钥提取t1、t2,而此时的t1、t2则作为下次主站发送给从站x报文的加密密钥或主站组播报文中给从站x报文信息的加密密钥,后续的加密流程依次类推,其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在周期通信中,每个通信周期需要更新一次线路延时及时钟偏差,并不需要单独的密钥产生工具。

只需在节点协议栈中各增加一个报文加密和解密模块,由于每次密钥的有效时间最多只有2个通信宏周期(主站发送加密报文,从站发送加密报文),每个通信宏周期可以更新一次各从站与主站通信的加密密钥,且第一次加密成功后,以后所有报文处于加密状态,形成了准闭环的自加密体系,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攻击性。

通信线路传输信息简报 第6篇

基于卫星短消息通信的大地测量信息传输技术

无线通信是大地测量内外业一体化生产中的瓶颈问题.首先介绍了大地测量信息传输系统的基本功能,给出了通信管理功能的基本结构,然后重点讨论了通信管理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用户终端与计算机控制程序之间的`信息组织、利用CRC校验和多重确认进行误码控制、建立传输队列来防止信号失锁造成的信息拥塞.最后通过试验分析,验证了利用卫星短消息通信进行大地测量信息传输的可行性.

作 者:赵冬青 陈日高 张西光 ZHAO Dong-qing CHEN Ri-gao ZHANG Xi-guang  作者单位:赵冬青,张西光,ZHAO Dong-qing,ZHANG Xi-guang(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陈日高,CHEN Ri-gao(92493部队,辽宁,葫芦岛,121500)

刊 名: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GEO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25(2) 分类号:P223 关键词:卫星短消息通信   大地测量   一体化生产   信息传输  

通信传输线路的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第7篇

一、通信传输线路的质量控制现状

为了更好地透析我国现阶段通信传输线路的质量控制现状, 首先应明确通信传输线路是保证用户的有用信息能够实现有效传输、稳定传递的线路, 根据信息传输的频率和频段特性, 信息传输的方式主要为有线和无线两种通信线路, 现阶段我国的通信传输线路呈现以下特点:

1.1质量控制与市场需求不平衡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 信息的高速、稳定传输对于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逐渐影响各个行业, 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信息传输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 但是我国的通信线路事业的发展长期存在“重技术, 轻管理”的局面, 忙于在技术层次实现通信传输线路的发展, 在通信传输线路的质量控制方面重视力度不足, 投入资金相对较小, 导致通信传输线路在实际应用中质量问题频繁出现,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通信线路铺设得更加广泛, 无形中增加了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工作难度, 我国对于通信事业侧重于技术, 也加剧了质量控制与市场需求不平衡[1]。

1.2质量控制发展层次低

相较于发达国家, 我国的通信事业起步较晚, 技术的创新和完善受限于经济、政策原因, 导致在技术层面发展缓慢, 我国通信事业呈现出“先天不足”的尴尬局面;我国在通信事业缺乏人才, 人才的匮乏与市场需求不对称, 导致通信事业发展和缓慢;我国通信事业发展层次较低, 在总体上决定了通信传输线路质量控制发展层次较低。

二、通信传输线路质量控制上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实际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过程中, 常常出现光缆线路被小动物咬坏、施工损坏、外力损坏、光缆盗割等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 通过对突出问题共性的分析, 可以将其概括为:

2.1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某些通信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和责任意识严重不足, 对于通信传输线路的日常维护十分懈怠, 导致屡屡发生光缆盗割的尴尬局面, 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大多数企业缺乏明确的责任规范制度, 权责不明, 导致生产积极性不足;企业对于工作人员没有定期进行技术培训, 导致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我国通信传输线路的质量控制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较低, 大部分工作还依赖人工, 重复、机械工作也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生产积极性[2]。

2.2质量控制流程过于形式化

因为我国企事业单位以及机关部门的工作流程大多一致, 通信线路质量控制的工作流程过于形式化, 工作人员对于通信传输线路的检修和日常维护大多是在规定的工作时间, 不能及时解决某些突发问题, 工作表面化不能深入, 应付了事导致质量控制流程过于形式化。

三、我国通信传输线路在质量控制方面的策略分析

3.1构建并完善通信传输线路质量控制体系

为了促进通信传输线路质量控制水平, 需要从质量控制的形式和内容出发, 不断丰富其内涵, 减少工作流程的形式化, 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 深入工作, 构建并完善通信传输线路质量控制体系, 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 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解决突发问题。

3.2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通信企业应加强对责任意识的宣传教育, 定期开展技术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以适应技术更新的需要;企业应将参与技术培训的参与度加入员工的绩效考核, 绩效工资也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3]。

3.3加强国内外通信同行的交流与学习

我国通信事业起步较晚, 受限于技术条件, 需要加强同国内外通信同行的交流与学习, 吸取发达国家在通信传输线路在质量控制方面的经验, 改善自身的不足, 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 努力创新利质量控制的理念和方式, 借助国家政策的支持, 促进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

结语:通信传输线路的质量控制对于网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坚持从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出发, 结合实际的工作现实, 做出科学的调整, 全面推进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卜睿智.通信传输线路的质量控制策略分析[J].硅谷, 2014, (8) :145-145, 150.

[2]张波.通信传输线路的质量控制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17) :296-296, 298.

通信线路传输信息简报 第8篇

关键词:长途通信;传输网络;光缆线路建设

引 言

长途通信传输网是承载电信网和信息网的基础网络,目前在我国,光缆传输网是长途通信传输网中的主体网络,是我国主要建设和发展的通信网络,所以长途光缆传输网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通信质量和信息傳输质量,从而也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1 光纤光缆的现状

1.1 规模及技术

由于光纤通信具有容量大、传送信息质量高、传输距离远、性能稳定、防电磁干扰、抗腐蚀能力强等优点,伴随“光进铜退”推进,以建设完成的“八纵八横”光缆传输网连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光纤光缆通信网络成为我国主要的传输网络。另一方面,随着光同步数字传输网(SDH)、分组传送技术(PTN)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的传输容量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

1.2 故障原因

光纤是由很脆弱的玻璃制成,通常其外径为125um单模光纤的纤芯只有7~8μm,多模光纤的纤芯也仅为50μm,虽然光缆本身利用FBT加强芯、油膏和塑料外护套等保护光纤,使光缆具有了一定的抗外力强度。但由于大建设时期伴随的野蛮施工、强烈的外力的冲击、加之光缆自身的原因如接头盒的开裂、进水、腐蚀和光缆自然老化等因素,还会常常导致光缆传输系统的故障。光缆线路和铺设是通过地下直埋、架空和管道等方式,具有点多、线长、面广、高度分散的特点,受外力影响大,由于光缆自身的外界原因造成的阻断障碍,涉及光缆的扩容、迁、改、移时对光缆线路进行施工维护等,维护量多且难度大。如何快速检测光缆和故障定位成为通信工程师或技术人员必备技能。

2 长途光缆中继段长度的核准和计算

长途光缆传输中继段的长度在长途光缆传输网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它是否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将影响到光端机能否无失真的接收到经光缆传输来的光信号。在建设单位选定光传输设备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核定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光缆敷设长度是否在规范、标准要求范围内。在进行光传输中继段距离计算时,必需考虑衰减受限距离及色散受限距离,为保证在中继段内光缆能够无失真的传输光信号,选择两者之中较小值作为可用传输距离。

2.1 衰减限制

衰减限制中继段长度预算:

L=(Ps-Pr-Ac-Pp-Mc)/(Af+As)

式中:Ps——平均发射功率;

Pr——最小灵敏度;

Pp——光通道代价,也就是设备富余度。由于设备时间效应(设备的老化)和温度因素,设备性能影响所需的余量,也包括注入光功率、光接受灵敏度和连接器等性能一般取1dB或2dB;

Ac——〖ZK(〗连接器衰减和,包含S和R点间除设备连接器C以外的其他连接器(如ODF等)衰减,如ODF等FC型平均0.8dB/个,PC型平均0.5dB/个,一般取2×0.5dB;〖ZK)〗

Af——光纤衰减系数(在1310nm中取0.36dB/km,在1550nm中取0.22dB/km);

MC——线路富余度,可取0.05~0.1dB/km,在一个中继段内,光缆富裕度不宜超过5dB。一般计算距离小于30km时取0.1dB/km,大于30km时取3dB;

注:当MC取0.1dB/km时预算公式改为L=(Ps-Pr-Ac-Pp)/(Af+As+Mc)。

As——光纤接头平均衰减(活接头取0.5dB/个,死接头取0.08dB/个)。

注:上面计算中继段距离的取值,仅作为参考。

为了满足衰减限制可通过下面方法求得:最长限制传输距离:Ps取最小平均发射功率,Pr取光口最小接收灵敏度,得出长限制距离L;最短限制传输距离:Ps取最大平均发射功率,Pr取光口接收过载功率,Mc取0,得出短限制距离L。

2.2 色散限制

色散限制的中继段长度:Ld=Dmax/D

式中:Dmax——光传输收发两点间的允许的最大色散值;

D——光纤色散系数,在G.652光纤中1310nm取3.5Ps/nm·km,在1550nm取18Ps/nm·km。中继段长度范围:1min(L,Ld)。

3 光缆线路故障处理

由于光缆线路的复杂性,在光缆线路障碍中,对于不同性质的障碍采取不同的定位方法。虽然都是使用OTDR对光缆故障点进行定位,但是测试定位时的参数设置、计算方式均有所区别。

3.1 部分系统阻断障碍

如果障碍是某一系统障碍,在排除设备故障的前提下,精确调整OTDR仪表的折射率、脉宽和波长,使之与被测纤芯的参数相同,尽可能减少测试误差。再将测出的距离信息与维护资料核对看障碍点是否在接头处。

(1)若通过OTDR曲线观察障碍点有明显的菲涅尔反射峰(菲涅尔反射是瑞利散射的特例,它是在光纤的折射率突变时出现的特殊现象),与资料核对和某一接头距离相近,可初步判断为盒内光纤障碍(光纤盒内断裂多为镜面性断裂,有较大的菲涅尔反射峰)。修复人员到现场后,可先与机房人员配合进一步进行判断,然后进行处理。

(2)若障碍点与接头距离相差较大,则为缆内障碍。这类障碍隐蔽性较强,如果定位不准,盲目查找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如直埋光缆大量土方开挖,架空光缆摘挂大量的挂钩等,延长障碍历时。

3.2 光缆全阻障碍

对于光缆线路全阻障碍,查找较为容易,一般为外力影响所致。利用OTDR测出障碍点与局(站)间的距离,结合维护资料,确定障碍点的地理位置,指挥巡线人员沿光缆路由查看是否有建设施工,架空光缆是否有明显的拉伤、火灾等,一般可找到障碍点。若无法找到就需要用上面介绍的方法进行精确计算,确定障碍点。

3.3 由光纤衰耗过大引起的障碍

用OTDR测试系统障碍纤芯,如果发现障碍是衰耗空变引起的,可基本判定障碍点位于某接头出处,多是由于弯曲损耗造成的。盒内余留光纤盘留不当或热缩管脱落等形成小圈,使余纤的曲率半径过小。另外,接头盒进水也造成接头处障碍的主要原因。打开接头盒后,可进一步进行判断,将正常纤芯绕在手指上,使其曲率半径过小,此时用OTDR测试(1550nm)该处会有一大衰耗点,若该衰耗点与障碍光纤衰耗位置一致,则障碍点即为该点。再仔细查看障碍光纤有无损伤或盘小圈,若有小圈将其放大即可,否则进行重接处理。

3.4 机房线路终端障碍

如果障碍发生在终端机房内,在障碍端测试时,由于OTDR仪表净化不出规整曲线,在对端测试可以发现障碍纤芯测试曲线正常。为精确定位,需要加一段能避开仪表盲区的尾纤,一般长度不少于500m,先精确测出尾纤长度,再接入障碍光纤测试。

4 结束语

建成后的网络应能充分适应业务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的选择更是如此,它关系到今后10~15年传输系统的发展,是一项十分谨慎的工作。因此,在网络规划和设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到光纤新技术和传输系统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关注新技术的发展,确保我国长途骨干网建设和网络扩容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段玉梅.光纤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甘肃电力技术,2004.6.

[2]李玲,黄永清.光纤通信基础.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9.

[3]靳世波,付凯涛,关威.我国现代光纤通讯技术的特点及分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浅谈通信传输线路的勘察与设计 第9篇

随着人们对通信网络需求的日益剧增, 传输线路的承载量在2~3年内就需要增加建设来满足通信设备运行, 考虑到投资成本, 之前架空敷设、管道敷设、直埋敷设3种设计方式中的直埋方式已经被渐渐很少使用。随着国家工信部让各大运营商之间签署共建共享协议, 通信线路勘察过程中, 不仅要考虑自建自用还要充分认识到其他运营商线路资源, 做好现场勘察, 以便提出共享, 减少投资。

2 勘察的主要注意事项

勘察路由根据建设方式分为新建和利旧, 结合3种敷设方式, 本文从新建架空、利旧架空、新建管道、利旧管道、新建直埋、同沟直埋, 由于直埋敷设方式使用逐渐减少, 就不再分开阐述。

(1) 新建架空。新建架空线路可以满足多条光缆敷设, 为以后增加光缆扩容提供便利, 所以在没有其他运营商资源的情况下, 除城区以外广大地区建设方式会予以优先考虑。在勘察的时候, 需要考虑路由是否穿越铁路、公路、河流、村庄, 是否需要拼接杆或者针对矿山采用石护笼技术等。新建架空线路勘察考虑因素按照现场予以绘制, 技术复杂的提交技术负责人确定方案。

(2) 利旧架空。很多运营商前期受制于材料, 提供的光纤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业务需求, 这就需要在原有架空杆路再敷设一条大芯数光纤。很多运维部门的运营商员工或者代维部门员工都对此类资源比较熟悉, 所以勘察之前做好沟通, 这样可以事半功倍。勘察相对复杂的是共享其他运营商架空杆路资源, 这就需要根据路由, 详细标注, 对于不具备共享条件的杆路资源予以重点说明。

(3) 新建管道。新建管道一般在城镇中应用更为广泛。因为要进行开挖, 所以需要特别了解其管道路由经过的地下管线情况。是否有燃气管道、石油管道、自来水管道、动力电缆等相关情形。在新建管道经过市政道路、跨越河流时需考虑采用微型顶管技术和桥挂钢管等方式。对于管道路面为混凝土、市政方砖等也要重点标注。

(4) 利旧管道。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加快, 随建的管道也沿道路修建很多, 这样的管道可以利用, 各大运营商避免重复建设。利旧管道勘察时需要注意管道是共建资源还是自有资源, 管道管孔占用情况等情况。

(5) 直埋敷设方式因为在近阶段建设时很少考虑, 所以本文不再阐述。

3 设计的依据和内容

3.1 设计要求

在设计中, 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通信技术相关政策,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重视环境的保护, 保证通信传输质量。做到经济合理, 技术先进, 安全适用。设计方案需满足后续施工、运营及维护的要求。设计中需要多方案进行比较, 兼顾未来通信发展需求, 合理利用已有网络设备, 保证项目的社会效益。设计中尽量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及维护费用。设计中采用的产品需符合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未经试验通过和鉴定的产品不允许在工程中使用[5]。设计工作过程中需执行科技进步的方针, 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内外先进技术。充分考虑系统容量、业务量、投资、经济评估等因素, 同时要考虑到其他配套设施的施工、安装、维护等相关因素, 满足建设要求。

3.2 设计依据

(1) 设计委托说明书; (2) 勘察设计人员现场勘察、收集整理的资料;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5102—2010《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5121—2010《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5148—2007《架空光 (电) 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 (6)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编制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信息工程部分) (2011版) 。

3.3 设计内容

设计内容包括图纸、说明和预算。图纸一般采用A3大小, 每个设计院都有自己的图签。预算采用软件编制, 市场上有很多, 根据需要采用一种。本文根据3种敷设方式来叙述不同侧重点需注意的设计内容。

3.3.1 架空敷设方式

架空线路的设计图纸需要标注杆路的现场情况, 在总图中体现总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式, 对于质量安全在图纸说明中给予列举。总的工程量和主要材料表有所体现, 让图纸能够指导施工。每一页图纸的工程量进行统计, 在图纸总表给予汇总, 这对后面预算起到决定作用。

预算中按照通信概预算标准进行编制。按照工程量表、材料表、建安费用表、工程其他建设费用表和总表的顺序进行编制。对于每一项工程量对应定额中的列项, 材料表分为甲供材料和乙供材料以及机械台班。这些费用都属于直接费用, 将汇总在建筑安装费用表中, 同时加上间接费用、企业管理费、利润和税金构成整个建筑安装费用。采用软件, 设置好比例系数和取费标准, 将会自动生成其他费用和总费用表。

说明是对图纸和预算的汇总和补充。包括工程概况、主要工程量、主要材料、设计依据、有关安全和质量的说明和预算。

3.3.2 管道敷设方式

管道线路设计包括路由及位置的选择、管道容量的选定、管材的选择、管道的防护要求、管道的建设要求等。在管道路由的选择上, 一般要对用户预测做到充分了解, 还有考虑市政建设和绿化要求、管网安全;管孔数量的计算, 原则上应按一条电缆占用一个管孔进行计算, 一般管道建筑, 都是按终局容量一次建成, 因而管孔数量的计算, 也必须按终局容量来考虑。对于光缆, 可参考同等线径的电缆进行配置;市话管道中, 一般路段选用Φ110mm PVC塑料管 (壁厚3.5 mm) , 当在桥上架设或穿越河沟、涵洞以及过街道时PVC管外加的保护管为Φ125 mm热镀锌钢管 (壁厚3.5mm) 或者钢管。长途管道一般选用Ф33/40 mm的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硅芯管道防护设计采用标石设置。管道段长原则上直线段允许<150 m, 拐弯地段或坡度变化地段, 段长适当调整 (水泥管道段长最在不得超过150 m, 塑料管道最长不得超过200 m, 高等公路上的管道最长不得超过250 m) 。平坦地段一般采用人字坡, 也可按地面的自然坡度采用一字坡, 但不论采用何种坡, 均应有不小于2.5‰的坡度, 全段管道不能有波浪弯曲或蛇形弯曲。管道沟深度保证管顶覆土厚度≥0.8 m, 穿越公路及与其他管线交约或因地下障碍物的原因, 无法达到埋深时, 可适当缩小, 视情况采用钢管或水泥包封保护。

人 (手) 孔建筑要求人 (手) 孔建筑标准应符合国家关于人 (手) 孔荷载与强度相关标准及规定。挖掘人 (手) 孔基坑的要求:人 (手) 孔基坑根据设计中规定的人 (手) 孔的大小和形状挖掘。人 (手) 孔内需装积水罐, 积水罐必须在浇制混凝土基础和砌筑砖体时预埋, 位置符合图纸要求。

4 结语

随着5G时代的到来, 通信线路将会是下一阶段我国通信建设的基础, 文章通过两种类型 (新建和利旧) 及3种敷设方式 (架空、管道、直埋) 简单阐述通信线路勘察和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主要包括内容和设计依据, 希望能够对通信线路的勘察和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侯辉.谈通信传输线路勘察内容和步骤[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3 (17) :38.

[2]王伟峰.通信传输线路的设计与施工[J].中国新通信, 2012 (15) :70.

[3]吴凯东.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J].电子世界, 2014 (8) :81.

[4]付建辉.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与施工质量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16) :80.

[5]曾惠斌.对通信传输线路设计与施工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 2014 (1) :116.

浅谈信息技术通信传输资源管理 第10篇

一、通信传输资源概述

通信传输(Communication)就是信息的传递,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信息的传输与交换,其目的是传输消息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传递消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通信传输资源具备空间信息的外线光、电缆、人井等信息和不具有空间信息的机房设备卡位信息。这些说明了通信传输资源具有空间地理特征。通信传输网中的数据信息是一个复杂的逻辑连接关系决定的,因此它的专业极强,其业务的难度也是极高的。其体系中的数据体现出明显的空间特性,大量的数据性,来源广泛的数据,缺乏规范性和标准性的信息的定义、表达,复杂的传输资源拓扑关系。

虽然室内的机房设备和卡位没有明显的空间地理特征,但室内空间中有效空间是一个具有相对唯一性特点的空间位置信息,所以说传输线路资源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而一个装机量为万门的电话机房的配线卡位可以达到20000个,这样具有大数据特性的信息量可以充分说明同时传输资源对象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数量的庞大。与此同时,信息来自于光端机房、配线机房、外线业务部门等,但是又由于各部门的信息管理是单独的。这么广泛的数据来源的记录方式非常多样,甚至可能是在有关人员的脑海中。信息传输资源的数据多以数字、文字、符号、设计图纸等媒介表现出来的,在各部门进行的管理中由于没有统一的表述方式,其管理和保存也存在着不规范的地方。因此在具有多种特性的信息传输资源中进行有效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困难重重的。

二、信息技术通信传输资源管理方案

在对通信传输资源数据的基本特征有了认识之后,依据其属性特征和连接规律,将其传统的信息地图进行扩展,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适量机房进行平面绘图。基于GIS技术对所见进行描绘,形成对设备信息的可视化管理。与此同时,利用GPS定位系统,依靠城市电子地图,定位得到外线人井、光电缆路由。在对系统数据和系统业务有了逻辑流程架构之后,应用GIS技术和MIS技术的配合基于局域网络的设计理念实现通信传输资源管理的数字化系统管理系统的研制。该系统的研制目标就是在现有的工作模式下,实现数字化管理同日常管理的完美结合。

1、系统开发

通信传输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由于系统中的数据含量巨大,研发将会涉及诸如通信、数据库、GIS、网络等具有大数据性质的专业性质极强的技术领域。在开发的过程中,由于使用用户同系统开发人员对于技术和实际的工作业务历程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偏差,在进行开发设计的最初环节就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在实践的过程中还会出现,用户在开发的过程中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将逻辑关系进行新的梳理。针对这种多变的实际情况,在对系统的开发时采用原型法进行研制,这一方法的优势就在于用户可以参与到整个过程,可以根据客户最真实的需求进行开发,并逐步进行系统完善,最终得到设计人员和客户共同满意的系统。

2、应用技术

根据系统开发的实际情况,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开发系统时常应用的Borland Delphi 7.0语言,应用Map Objects插件,数据库采用微软SQL Server 2000,用ADO连接系统数据库进行插入式的开发。选择GIS軟件平台时,应用Map Objects插件的重要原因是该产品成本较小,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于此同时还实现了与前沿的程序开发语言的无缝衔接,用户可以实现创建客户端和桌面应用的需求。她甚至可以在程序中添加制图和GIS功能,从而实现与Windows系统风格相吻合的应用程序。又由于通信站现存的资料大部分都是纸质示意图,更甚者由于人员流动,大量的信息资料惨遭丢失,这样将很难将资料提供系统进行应用。基于上述现实情况,应用GPS手持定位的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3、系统实现

由于从最初的系统设计目标设定就是以商业化软件为基准,用户界面是根据Windows风格设计而成的,所以这一系统从操作上而言更为简易,维护起来更为方便。系统可以实现传输资源空间与属性信息的双重查询,选择查询符合条件的记录,用列表形式显示其详细信息。这样既可以直观准确反映出传输资源属性信息,还能够迅速定位其地理位置,提高了通信值勤质量和处理突发故障的效率。系统中的地图浏览是多文档方式,这样的方式更方便人员对浏览过程进行跟踪查看;地图数据管理成功应用了版本管理和差异化传输,节省了数据网络上传时间,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

三、结语

随着通信系统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被人们广泛认知之后,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基于计算机、GIS等技术的研制,该系统渐渐的满足了用户对于管理系统操作简易性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通信传输资源管理的应用将更加先进,对于通信产业而言也将更为重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通信线路传输信息简报】相关文章:

通信线路06-21

通信线路设施08-08

通信线路论文提纲08-13

通信线路论文范文05-12

通信电子线路论文05-14

通信电子线路答案08-02

通信线路运行报告08-02

通信电子线路总结08-02

通信电子线路论文提纲08-24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06-28

上一篇:定向越野论文下一篇:庆元旦文艺汇演节目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