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考博英语

2024-08-28

浙江工业大学考博英语(精选12篇)

浙江工业大学考博英语 第1篇

大学考博的英语经验

我是去年考人大的博士,英语只看了一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考博英语实战指导,买了人大前年的英语试题看看。成绩是77分,是当年我这个专业的英语最高分了,虽然还是没考上。哈哈,原因我不说了,谁叫咱是跨学校,跨专业考博呢,(虽然我硕士出身也是名校)谁叫咱要考人大最牛气的传媒经济学呢,谁叫咱非喻国明不读呢?

看了网上说北大,清华黑幕的,只好冷笑而已。我自己的故事同样精彩,只是我不想说了,已经过去三年了。我不是说考博,而是我当年考研的时候。那一年的辛酸让我彻底对中国所谓的名校寒了心。所以我不再考了,我觉得博士就得出去念。人大去年的博士复试也是一样,不公开的,我不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只知道没通过。

说远了。回来说英语。谁不是时间有限?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与其买一大堆哪本也没看明白,不如抓住一本看透了,我用的这本书的好处是按考试题型分项做分析,指出难点,在配以相当数量的练习。我觉得在准备考博时,这种书有一本就够了,谁如果还需要“系统语法讲解”,建议他先回去恶补大学英语。鄙人平庸至极,唯有从小学开始就在考试中极威风,非第一即第二,而且我的参考书极少,诀窍无它,吃透教科书。我从小学到高三,所有的教科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都会背而且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透彻理解地背。因为透彻理解,所以背起来容易。

所以劝大家,不要花血汗钱,买大堆书回来占据有限空间,帮出版商发财。找准好的,一本就OK了。

最后祝大家好运吧,我也曾是你们中的一员。

浙江工业大学考博英语 第2篇

第一部分还是听力,分为三节。唯一不同的是第三节,不是整篇文章中留出空格听写单词,而是在所念文章中选出十几个句子,留出空格让考生填。今年的听力效果不是很好,朗读人读的似乎有些含糊而且语速非常快,加之北大听力是直接用喇叭播放,所以部分考生反应不爽。而且,难点还在于每段对话后只留出几秒,让答出2到3个问题,这是十分考验考生的能力的。

第二部分是语法词汇。今年似乎比历年看起来都要简单,因为基本上没有纯的选词题,没有生僻词,都是侧重考语法结构的。所以考前记忆大量偏词没什么必要。本人就记忆了一部分较难词汇,但没有派什么用场。还是要把一些常用的词弄准、弄熟、把语法抠准。这部分的题目为20分,如果做到以上说的,是一个大大的拿分点。

第三部分是阅读。还是首先是三篇短文。总体看来,今年的短文阅读题没有大量的生词,基本上意思都能够读懂,细心一点应该没有问题。接着就是英语解释,也就是英翻英了,划出的五个句子生词较少,意思基本能懂,关键是如何用其他的句式和词汇来表达了。本人这部分做得不是很爽,因为平时也没有多下工夫练习。

第四部分是完型填空,说的是微软公司的事情,要耐心的看上下文,才能发现应该填写的词是什么。这个题型是北大的特色,没有选项,自己琢磨。

第五部分是改错,说的是大学筹募的事情。有几处错误比较明显,但有几处较难,本人就有好几处是蒙着写的.。

最后是作文,250字到300字,说的是对中药目前的尴尬局面的评论。对于大家而言,对这个话题都有能说的,先打个腹稿,再利用一些套路模版,基本就可以应付了。

本人一向重答题速度而不重答题质量。提前将近一个小时答完卷子,检查了一遍,改了几处,大部分是不知道对错不敢轻易改的。关于改错题那几处难的的地方,本人到最后一分种还在挣扎着想,最终还是无果。另外,北大考试不给草稿纸,自己是在桌子上写的作文提纲。

浙江工业大学考博英语 第3篇

一、口语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在“描述”、“讨论”和“即席回答问题”三个项目测试的过程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类:语言基础方面的问题与语用方面的问题。前者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法错误较多、连接词单一,大部分是and, but, also, so;词汇不丰富,绝大多数是中学的简单词汇;少数语音语调不准,影响理解。后者表现为:讨论时思路窄,老是那么几句话;逻辑思维不强,连贯性差。但主要问题还是语言基础不扎实,突出表现为语法错误较多。这些语法错误可归纳如下:

1)主谓语不一致,主要表现在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其谓语动词一般现在时形式与主语不一致;

2) there be句型错用,以及there be与have混淆不清;

3)人称代词格混乱、几个代词连用时顺序错误、单复数矛盾等;

4)名词可数与不可数混淆不清(如information, furniture)

;5) maybe与may be、people与person、either与too混淆不清;

6)错用连词though—but, because—so, such as+that clause, like+that clause;

7)词性混乱;

8)句子结构错误。

二、原因分析

1. 母语的影响。

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时的许多语言错误可以归结为母语的影响,即母语迁移(language transfer)造成的错误(母语迁移: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和应用的过程)(Ellis, 2000:140),如“though...but...”、“because...so”、第三人称谓语动形式、谓语动词的时态变化、名词单复数及可数与不可数形式、句子结构错误等。中文交流时我们经常用“尽管……但是……”、“因为……所以……”这样的关联词,讲英语时自然就会将其用进来,于是就出现了though...but...,because...so的现象。中文动词词尾没有时态的变化,只是通过副词“已经……了、正在、将”等体现某一动作是否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难怪学生学英语时会犯动词时态方面的错误。中文的名词没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也没有集合名词的概念,学起英语来难免会混淆不清。母语迁移原则有利于学习母语和目的语类似的部分,但对于两种语言不同部分的学习却有很大的干扰性。在教学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弄清两种语言的异同,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既可避免走弯路,又可防止因滥用母语迁移原则而造成的难以纠正的错误。

2. 缺乏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

个体思维的发展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小学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中学阶段以逻辑思维为主,大学阶段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但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一定与学历成正比”,“因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是自发的,它需要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文秋芳,1999:179—180)。考试过程中考生表现出来的现象:讨论时思路窄,老是那么几句话;个人陈述观点时逻辑思维不强,连贯性差,这些现象反映出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与母语思维能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求考生用英语进行逻辑强、连贯性好的口头表达,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尤其必要。

3. 缺少扎实的口头训练,尤其是语篇层次的口头训练。

参加口语考试的学生笔试成绩均在良好以上,其语言基础知识应该掌握得比较好,词汇量也不应该小。口试中出现的问题说明他们在英语语言方面的认知、辨别能力较高,但由于缺少足够的输出练习,特别是语篇环境下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口头练习,因此在实际口头交际中就会采用目的语规则泛化(over generalization),即将目的语的某一语法规则套用到错误的场合(胡壮麟等,2000:334)。例如:将名词复数“s”规则用于所有名词。

4. 口试中临场紧张,缺乏应变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在传授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方面功不可没,但是在语言应用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平时的口头练习大都停留于句层次上,而语篇层次的语言能力有待于开发、培养。正因为如此,学生在口试时一紧张就不知如何表达,往往是顾了语言的准确性,顾不了表达的连贯性、逻辑性;或者顾了内容,忘了表达形式的正确性,有的甚至很长时间讲不出几句话来,即使讲出来,也不一定切题。自然就出现了词汇简单、思路窄、逻辑思维不强和连贯性差等问题。

三、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前两类问题尤其是语法错误主要是母语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或目的语规则泛化所致。这些问题如果未得到及时纠正,就会朝语言石化或僵化(fossilization)发展(语言石化: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尚未达到目的语的水平就停止提高这一现象)(Ellis, 2000:29)。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我们应该认识到以下几点。

1. 语言知识要转变成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就要加强语篇环境下综合运用英语的口头练习;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学习英语就是要掌握读、写、听、说四种技能,而这四种技能相互依赖,读和听是写和说的前提,写和说是读和听能力的体现,没有前者就很难有后者,要将前者转换成后者则需要相应的训练。

3. 课堂教学将潜在的语言技能转化为实际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可能的,这种转换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心理、逻辑思维、交际策略等。教学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如语法、词汇、遣词造句等,合理运用语言学习策略,如分析母语与目的语的异同,恰当运用母语迁移原则,提高学习效率。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避免滥用母语迁移原则或过度概括原则,及时分析、纠正因此而产生的语言错误,防止语言石化现象。同时还要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摘要:大学英语口语考试既是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 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促进。本文根据一些教学实践, 分析大学英语口语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探索解决其中部分问题的办法, 以期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出现问题,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Ellis, 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2000.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3]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大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4]胡壮轔, 刘润清等.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011年山东大学考博英语大纲 第4篇

时间:2010-02-26 15:0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33466次

一、考试目的

全面考查考生是否达到了从事高级研究所需要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

二、考试性质与范围

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考试范围包括听、读、写、译四个方面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

为了有效地考核考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既兼顾考试的科学性、客观性,又考虑到考试的可行性。采用多种试题形式,以保证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四、考试内容

共有六个部分:听力理解、语法与词汇、阅读理解、语言运用、英译汉、写作。

Ⅰ.听力理解(Listening Comprehension)(15 points)1.测试要求

(a)能听懂真实交际场合中的各种英语会话和讲话。(b)能听懂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的英文报道。(c)能听懂有关文化、教育、科普方面的演讲。2.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

Ⅱ.语法与词汇(Part Ⅱ: Grammar and Vocabulary)(15 points)1.测试要求

(a)掌握并能正确运用从事高级研究所需要的语法知识。

(b)认知15,000词,并且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其中的8,000个单词及其最基本的搭配。2.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掌握词汇、短语及基本语法概念的熟练程度。

Ⅲ.阅读理解(Part Ⅲ: Reading Comprehension)(30 points)1.测试要求:(a)能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分辨出其中的事实和细节。(b)能理解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c)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判断和推理。

(d)能分析所读材料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2.测试目的

阅读理解部分测试考生通过阅读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考核考生掌握相关阅读策略和技巧的程度。既要求准确性,也要求一定的速度。

Ⅳ.语言运用(Part Ⅳ: Use of Language)(10 points)1.测试要求

本部分提供一篇英语文章,其中有5个句子被删除。这5个句子和另外2个与文章内容不相关的句子一起作为选项附在文章末,要求考生将这5个被删除的句子挑选出来,并填写到适当的位置。2.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Ⅴ.英译汉(Part Ⅴ: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10 points)1.测试要求 能运用英译汉的理论和技巧,翻译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文必须忠实原意,语言通顺、流畅。

2.测试目的

测试考生的翻译能力。

Ⅵ.写作(Part Ⅵ: Writing)(20 points)1.测试要求

浙江工业大学考博英语 第5篇

2.阅读 5篇每篇4小题,40分

3.英汉,汉英翻译 共25分

4.作文,20分

语法、词汇 15个*1分 阅读理解五篇

4个/篇*2分(前2篇较容易,后三篇出自专业8级试题)40分 中译英:

出自专业8级,15分 英译中: 较简单,10分 作文:

浙江工业大学考博英语 第6篇

2011的英语,对我来说,整体上算是难的吧,阅读的内容比较偏,印象较深的一篇是关于欧洲文化,好像是文艺复兴什么的,什么都云里雾里就对了。

翻译有个是关于金融风暴的,有一个“借口”的单词我考试的时候死都没想出来,一考完才想起来是excuse。。我死的心都有。

浙江工业大学考博英语 第7篇

一、评价标准

英国语言学家哈默 (Harmer1983) 曾经说过, 研究教材的一种方法是看它是否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这是评判教材的依据和前提。Grant (1987:119-121) 将教材评价分为初步评价、细致评价和使用中评价。在初步评价中, 他认为应评价教材的交际性、教学目标、教学的可操作性、是否有辅助材料等。在细致评价中, Grant建议我们进行问卷调查。

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 (以下简称《要求》) 规定:“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 我们结合《要求》, 对《新视野大学英语》和《大学英语》这两套教材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1) 教材的编写思路与教学大纲;2) 教学内容应具有科学、系统的编排, 新颖、多样的选材, 以及合理、有效的练习;3) 教材应具备配套的辅助性教学材料包括内容全面的教师用书。

二、对比研究

1. 与新教学大纲的一致程度

《新视野大学英语》始终把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的目标与《要求》中提到的教学目标存在着不完全一致的情况。而《大学英语》旨在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 从单词、句子、语篇等角度出发, 进行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语言操练, 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尤其是读、写、译的能力。它严格贯彻了新大纲的规定目标。

2. 教学内容体系

(1) 科学、系统的编排

科学、系统的编排主要体现在它是否符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是否有利于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从目录的编排上看, 《大学英语》更加的清晰合理。而从内容难度的编排上, 两套教材基本上都是遵循循序渐进的顺序原则编排的;在技能的安排上也基本按照听、说、读、写正常获取顺序来设置。

(2) 新颖、多样的选材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在选材上注重趣味性, 信息性, 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每一单元侧重于讨论一个话题, 而三篇课文的体裁又不尽相同。不足之处是课文的经典性不强, 有些文章与学生的生活离得较远, 学生对这些话题兴趣不足。《大学英语》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实用与应用。其精选的文章大多贴近生活且短小精悍, 易于学习者进行学习。但是, 与《新视野大学英语》里选材体裁的多样性相比还需要改进。

(3) 合理、有效的练习

课后练习对于复习巩固所学内容非常重要, 《新视野大学英语》这套教材中练习的最大特点是以主观题为主,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大学英语》的练习质量较高, 编排全面, 练习涉及的面比较广, 能较好地帮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学好此书对语法、词汇、句子结构等都有很大帮助。

3. 全面的辅助性教学材料和教师用书

两套教材的辅助材料都是相对比较齐全而完善的, 都是同步提供了课本、光盘和网络课程。教师用书基本能够覆盖文章的主要语言点, 重点突出, 提供了简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对教师有一定的帮助。但《大学英语》的教师用书关于知识点的解释还有待完善。

三、问卷调查

1. 调查对象:笔者于2009年5月对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的教师进行了调查。

2. 数据统计:本次调查共发出的问卷200份问卷, 收回183份, 有效问卷178份。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调查显示, 两套教材各有优势与不足, 但总体来说还是很优秀的大学英语教材。2) 两套教材中练习的最大特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并且难度逐步上升, 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应用能力。在本次调查中, 有60.3%的同学认为课后练习的难度适中, 另有30.0%的同学认为较难, 大部分同学完成课后练习需1-2小时。但不少学生 (约25.0%) 对练习形式不满, 认为练习形式和四级题型严重脱节。70%以上的同学认为各项练习对帮助提高各项技能方面“有帮助”。

3.在调查中当问及对本套教材的总体评价时, 90%的同学认为“一般”或“较满意”。

四、小结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两套教材所体现出的思想性、人文性、科学性以及实用性值得所有英语教学者所学习和借鉴。但是,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 我们还应当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不断的教学中对某些方面的内容加以改进。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此, 众多英语教材也应运而生。本文就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两套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与《大学英语》进行对比评价, 希望能够查漏补缺, 进一步提高我们教材的质量, 从而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材,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1]Harmer, J. (1983) ,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gman

[2]Grant, N. (1987) .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New York: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4]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5]康毅.《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评析[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4 (02)

浙江工业大学考博英语 第8篇

关键词:考博英语写作

题目:

近些年学术界出现了,学者们盲目追求发表文章的数量,而忽视文章质量的现象,请以“quantity and quality of works”为题目阐明个人观点,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300字。考博.中国

参考范文:

The past years witnessed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is country.One typical sign is the mounting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in SCI and SSCI periodicals.However, the quality of many such papers and works is doubtable.One proof is that the average citation frequency of these papers has remained unchanged for years.This phenomenon has given rise to heated debate.Personally, I believe that this phenomenon should be viewed from more than one perspective.On the one hand,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 there has appeared an undesirable trend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 in the past years, that is, too much emphasis has been put on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rather than the quality of these papers, or substantial efforts and contribu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Taking a look around, one can find examples too many to enumerate.The number of papers, especially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in SCI or SSCI periodicals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or the single criteria in uating a scientific researcher.It is even directly related to his salary and opportunity for promotion.This trend has led Chinese academy to an unhealthy road of development.As we can see, many scholars have become more of writers than researchers.Some even plagiarize in order to publish more papers.On the other hand, however, we should not hastily say no to the quantitative 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ers.In fact, the number of papers is a critical index in measuring the achievement of a scholar or an academic institution.As we can see, nations with developed sciences rank among the top in SCI and SSCI publications.Quantitative uation is especially necessary in some disciplines in China where there are not sufficient experts to give an objective assessment.To sum up, we should not go to extremes in this matter.While we should continue to adopt the quantity of works as an index in uating scientific researchers, we should not lay as much emphasis on it as we did.Instead, more freedom and a looser environment should be provided for researchers so that they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talent.Only in this way can we expect a boom of science in this country.考博英语怎么复习?http://kaobo.b2cedu.com/yingyu_fuxi.html 考博英语真题汇总专题http://kaobo.b2cedu.com/kaobo_zhenti.html 2012考博英语词汇http://kaobo.b2cedu.com/kaobo_yingyu_cihui.html 2012考博英语作文模板http://kaobo.b2cedu.com/kaobo_yingyu_zuowen.html

浙江工业大学考博英语 第9篇

1、考博英语题型 由于考博英语试题由各招生单位自己独立命题,所以不同院校的考博英语试题题型风格不尽相同。就题型而言,一般都含有词汇结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汉英互译、作文题。很多院校初试不再考听力,而在复试通过口语形式考查。但有些院校仍在初试考查听力,甚至很重视听力分数。有些学校还有改错题,应用文,甚至其他题型。少数院校不考作文,但翻译比较长。很多院校主观题的分数所占比重都较高,占1/3甚至1/2比重。

2、难度 考博英语重视考查翻译、写作等与攻读博士学位相关的应用能力,所以其难度不能简单与其他考试比较。但一般来说,考博英语试题的难度约相当于大学英语六级,但少数院校比六级难,有些院校甚至只相当于四级水平,甚至同一院校不同年份的难易程度也迥异。这是由于考博英语试题的命制没有其他英语水平考试、选拔考试规范,往往因出题人不同而有区别。所以,报考相应院校的考生一定要看一看该院校近年的考博英语真题。

3、词汇 保守估计,考博英语需要掌握7000~8000单词,900常用动词短语。当然,一般掌握了六级及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词汇,通过考博英语也没有多大问题,只是词汇题可能失去少数分数。长期关注和研究考博英语试题,反对有些所谓考博英语词汇书所讲的考博需要掌握1万甚至1万以上词汇的观点。事实上,背诵那么多词汇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考博英语考查的重点不是考生掌握了多少词汇,而如上文所述,是阅读、翻译、写作能力。所以,词汇够用即可,建议复习自己当年很熟悉的考研词汇、六级词汇,然后略加拓展,如可看看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五级词汇、新托福词汇、部分GRE词汇。有些院校公布了词汇表或参考词汇表,但实际出题人并不怎么按大纲出题。英语说到底还是个水平问题。

4、语法 大部分院校考博英语试题都不直接考查语法,但语法有必要全面复习一下。这也不怎么花费时间。

5、阅读 可以做一做对应院校的考题,也可做一做考研阅读真题、大学英语六级真题,有些院校考博英语试题选自考研真题原题、六级真题原题。

6、翻译 英译汉相对来说比较好做,但不好得分。相反,汉译英虽然看起来难,但往往容易得分。所以应该多准备。

浙江工业大学考博英语 第10篇

第一大题是撰写专业英语,包括2小题,给出了中文摘要,让翻译成英文。

第1题与几何测量、材料成型、板材成型、仿真模拟、测试有关。Key words是 :几何测量、板材成型、测定标准(20分)

第2题与电学、电焊接相关。加热电阻丝、电阻导致温度、温度场等。其中关键名词已经给出翻译(20分)。Key words是电阻丝、温度场、机械加工、测试 第二大题是英译汉。给出3段英文,让翻译成中文

第1题是:机械工程师、机械设计所涉及的领域而被人众所周知、涉及工程师的发明——功率消耗装置、功率产生装置:包括发动机、船舶、汽车、机械制造、自动机器人、人造器官、发电机等、芯片手机或者说是超薄手机。最后说明机械无处不在(15分)

第2题是:这题比较简单,我很快做完了:全球化的普及,该段提到产品可以在美国设计、在日本制造,在中国台湾组装,在中国大陆出售,也可以是虚拟计划在香港设计、在欧洲实行的,随着信息的爆炸,顾客对全球化产品也有了足够的了解,或者说进一步了解,占有市场、让概念深入人心才是公司赢得全球化的关键(15分)

第3题是:人类想象现在机械发展有多快、举了在美国一个科幻电影在20年后变成现实的例子。还包括开发外星球不知名的无机物给太阳系的人们使用,指出人类的想法是奇特甚至是荒缪的,但却又是现实合理的。该题还包括:有关于创新的内容、概念,不是真正的专业英语。如给出的中文有:在21世纪,进入22世纪等,随着…发展(15分)第三大题汉译英:

可持续发展、过度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对人类的威胁。发展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相关。统筹考虑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等等。给出汉语,翻译成英文(15分)第四大题为选作题:硕士期间的工作用英文表达,不计分。其它:

浙江工业大学考博英语 第11篇

1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历史及其改革历程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始于1987年, 当时设置该考试的初衷是对考生进行英语水平测试, 并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使大学人才培养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1990年:针对有些学生只靠选择题拿分, 不做作文问题的现象, 为了保证作文考试的时间, 试卷分成客观题和作文题两张。到达规定时间, 收掉其中一张试卷, 考生必须把最后30分钟时间用于写作文。实行这一方案后, 全国高校普遍重视了作文教学, 作文分均值从4分左右提高到8分多 (满分为15分) 。

1999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始实施口语考试, 标志着这项考试进入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新阶段, 可以对考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全面考查。但是, 只有笔试成绩达到优秀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口试 (人民网2008年12月23日) 。

2006年开始大学四、六级考试成绩将采用满分为710分的计分体制, 不设及格线;成绩报导方式由考试合格证书改为成绩报告单。此外, 考试题型也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听力由原来的20%调整为35%, 题型在原来短对话和短文理解的基础上增加了长对话和复合式听写;阅读题型增加了快速阅读、选词填空等形式, 阅读分值由原来的40%降为35%;取消词汇单选题型, 改为句子翻译+完形填空/简答题, 分值为15%;写作未变 (中国网综合新闻2005年2月25日) 。

2006年到2013年之间, 四六级考试也没有停止过变化, 由最初的A, B卷改为单一试卷, 后又采用一个考场多套考卷等等。

2013年8月, 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 标志着四六级考试新一轮的改革。最大的变化是:取消完形填空题, 原来的句子翻译改为短文翻译, 分值15%, 听力和阅读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或简或难。

总之,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从开始到现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改革, 但社会各界对它的争议也从来没停止过。最大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尤其是负面的影响。

2 英语四六级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设置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在最初的几年也确实起到了让各高校重视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许多高校为了显示对英语教学的重视, 把四六级证书和学生的学位挂钩, 把四六级通过率跟教师的考核挂钩。因此, 为了提高四级通过率, 高校英语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各行各业在招聘学生的时候也总是把四六级证书作为其中的一项硬性指标。人们对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热度不断升温。社会上出现了四六级考试的产业链, 从出版到培训, 一条龙服务。甚至还出现了屡禁不止的利用高科技手段帮助考生作弊的各种工具。四六级已经与它最初的初衷渐行渐远。

几年下来, 我们发现许多大学生即使通过四六级, 在实际的交流中, 仍然是不会用, 听不懂, 说不出。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以来, 我们的教学设备, 教学资源都是今非昔比, 但是我们的英语教学水平并没有明显的提高。于是, 社会纷纷指责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最耗时、最低效”, 导致了严重的“哑巴英语”现象, 而这一现象的源头人们认为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从此, 人们对于四六级的诟病就没有停息过。

刘润清和戴曼纯在其编著的《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2003年) 一书中关于四六级考试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误导作用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主要包括:

2.1 对语言技能定位有误, 不能准确测量学生的语言水平

我们知道, 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五部分。社会对大学生听说的要求非常明确, 而四六级考试的设计者错误地理解和执行本身有问题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99修订版) , 将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定位在“较强的阅读能力, 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因此, 2006年以前的四六级考试考查的重点也是阅读, 占总分的40% (听力、写作、词汇、翻译或完型分别占20%, 15%, 15%, 10%) 。

2.2 鼓励了应试教学, 干扰了正常的大学英语教学

戴曼纯 (1993) 、李炯英 (2002b) 等学者认为, 四级考试效度不高, 不能全面、有效地评估真正反应语言能力的技能部分, 不少题型违背测试目的, 加剧了应试教学, 违背了外语学习的语言输入规律, 造成师生严重的考试焦虑和不纯的英语学习动机。

四级考试干扰了正常的英语教学, 为了提高通过率, 有些高校第四学期完全抛开教材, 课堂上只讲历届四级真题, 陷入题海战术。其结果是:学生得不到语言习得所需要的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

2.3 阻碍了学生口语和写作能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语言学习包含两方面:即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阅读和听力属于前者, 写作和口语表达属于后者。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语言输出, 而不仅仅是听和读懂。

但是考试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内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1999年才有了口语考试, 而且不是每个考生都有资格参加。所以各高校长期以来英语教学都轻视口语教学, 从各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就可以看出, 基本没有口语的位置, 每两周有一次听说课, 大部分时间只能是听力练习, 最终必然导致具有中国特色的“哑巴英语”现象。

此外, 四六级考试对于写作的要求也极低, 在最初的几年四级作文的要求甚至低于高考英语作文的要求。复旦大学教授蔡基刚 (2002b) 认为, 四六级考试的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对教师的写作教学和学生的写作训练都“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他认为中国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远远落后于其语法、词汇和阅读能力, 究其原因跟四六级对写作字数的要求有一定关系。同时, 一成不变的考试形式也导致了学生背范文, 押题等应试现象。

总之, 四六级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指挥棒, 风向标, 导致了高校英语教学大面积的应试现象, 从而阻碍了大学生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3 英语四、六级新题型的亮点及其不足

针对社会各界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诟病, 教育部一直在进行四六级考试的改革, 力度最大的应数2005年。除了计分形式、考试题型和成绩单的报告形式发生变化之外, 还明确表示各高校自行决定四六级考试成绩与学位的挂钩与否, 目的是要逐渐淡化社会对四六级考试的关注度 (中国网综合消息2005年2月25日) 。随后, 好多高校取消了学位与四六级成绩挂钩的规定。

但是, 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一种外语崇拜情结, 特别是英语水平的高低成了学生就业的重要筹码, 英语的工具性正被其功利性所取代 (中国经济网2013/8/19) 。因此, 要求取消四六级考试的呼声此起彼伏, 不绝于耳。

2013年8月四六级新题型的公布, 是教育部考试委员会进行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通过阅读许多网站 (新华网, 新浪教育等) 对此次四六级改革的专题报道, 不难发现新题型的一些亮点, 主要表现在:

1) 重视语言基础能力的考查。比如, 听力复合式听写改为全部词汇和短语的听写, 在降低难度的同时, 也能使学生平时学习中更关注词汇的拼写等一些基础语言能力。

2) 阅读题吸取雅思, BEC等考试的形式。例如, 原快速阅读理解调整为长篇阅读理解, 每句所含的信息出自篇章的某一段落, 要求考生找出与每句所含信息相匹配的段落;而段落信息匹配题是雅思考试中的经典题型, 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3) 主观题比重增加, 重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 减少学生投机的几率。由于本次改革取消了完形填空题, 而在原来句子翻译的基础上, 改为短文汉译英。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连蒙带猜投机得分的几率, 同时也可以说增加了考试的难度。我们知道, 翻译能力是衡量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从四六级考试的样题看, 翻译题材主要涉及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习俗和传统等, 也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

尽管瑕不掩瑜, 但本次四六级题型改革最大的不足是:仍然没有把英语口语纳入必考范围。

我们知道,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 社会对于人才的英语口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比如, 许多公司即使在招聘实习生的时候都要首先通过电话考查应聘者的英语口语水平, 没有一定的英语交流和表达能力, 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没有了口语成绩的四六级证书的含金量大打折扣, 同时, 作为对大学英语教学有指导作用的四六级考试也会使得许多高校继续忽视英语教学中的口语教学, 哑巴英语的现象将会继续, 社会对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四六级考试的质疑也不会停止。

4 结论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从一开始就与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这样说, 四六级考试就像大学英语教学的指挥棒, 风向标, 其不断改革措施必然会带动大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改进。但是, 笔者认为新的四六级题型的最大不足点仍然是忽视对考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考查, 而这一点显然是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因此, 我们希望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 可以真正起到引导大学英语教学回归其本质的作用, 即不断提高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能力。

摘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从一开始就与大学英语教学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 英语四六级考试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革, 但是社会对其批评和职责也没停止过。批评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上。2013年8月, 教育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颁布新一轮的四六级考试改革样题, 从中人们发现了许多亮点, 但是不足之处仍然很明显, 即对于英语口语测试的忽视。因此,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新题型,改革,影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国网综合新闻.英语四六级考试重大改革[EB/OL].[2005-2-25].http://edu.people.com.cn/GB/112634/8561451.html.

[2]刘润清, 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129-138.

[3]戴曼纯.外语测试中的几个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1) .

[4]李炯英.中国现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问题与思考—兼评国内相关研究[J].外语教育, 2002b (5) .

[5]蔡基刚.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要求和评分标准对中国学生写作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b (5) .

[6]中国经济网—四六级小改革难终结英语崇拜情结[EB/OL].[2013-8-1]http://www.ah.xinhuanet.com/2013-08/19/c_116993504.htm.

浙江工业大学考博英语 第12篇

完形填空:主要内容是讲了一个人害怕在公众面前讲话及交流,后来经过母亲的鼓励参见了一次演讲最终战胜了自己心理上的矛盾,以后逐渐成为很厉害的角色,总体感觉很简单,英语四级的水平就能应付了。

阅读理解:题量很大,好像是4片阅读理解,前两篇每篇有8个选择题,后两篇每篇有7个选择题。

判断对错:好像是5个题;

翻译:汉译英三选一;英汉译三选一。

作文:是图片和图表想结合的形式。图片卡通描述的是近几年到国外旅游的人多了,画面上有一个人喝完了饮料将瓶子乱丢到草丛中。有一个人随口吐痰。表格为一矩形图,描述的是三个不同的年份到国外旅游的人急剧增加。

上一篇:好友生日祝福下一篇:国土资源部最新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