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2024-06-19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棉花姑娘》教学设计(精选9篇)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第1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19课《棉花姑娘》,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展开来说。

一、教材分析

先看教材分析

1、《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童话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非写实性的儿童文学,纵观人教版全套教材,童话在其中占了比较大的篇幅。单小学一年级上下册一共就编入了21篇童话故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是:“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这一课程目标确立了童话作为这一学段首选文体的地位。

2、本篇课文从内容上看,课文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从写法上看活泼有趣,各段句式相似,通篇课文采用对话形式,拟人手法。

《新课标》提出第一学段识字与阅读的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其中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现行的教材跟原教材比,识字量大幅度增加,在写字数量上相对减少。在识字教学中需要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方法,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激发识字自主性,强化随文识字。

二、学情分析

说完教材,再看学情

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来看。(识字、写字)孩子们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及书写规律,但自主识字的能力有待提高。开始学写合体字,初步了解合体字的构字特点,但间架结构和田字格占位掌握度不高。(朗读与交际上)同时,孩子们喜爱读童话,说童话,演童话,这为本课朗读与交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看,学生的学习渠道很多,在生活中他们对益虫、益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搜集资料很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课标》对第一学段要求和单元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学段要求: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6、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单元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形声字、会意字的规律。

2、在朗读感悟中了解科学常识,引发他们主动地留心身边的科学,对推普生浓厚的兴坡,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课时目标:

1、认识“姑、娘”等6个生字,会写“请、帮”。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运用“请你帮--”“对不起--”进行口语交际。

4、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

四、教学模式

在《浙江省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的引领下,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实验小学低段语文课的教学模式:互动游戏,激趣导读;整体感知,激法导学;聚焦阅读,激情导思;情景交际,激情导练;规范写字,激兴导书。并力求在落实模式的过程中以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与阅读为思路,以彰显低段阅读教学,识字写字、朗读、口语交际为重点,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平台,落实“摒弃繁复,追求本真”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方法

俗话说:“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从本课的三维目标和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多媒体课件激趣法

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课件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游戏学习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学生的最爱。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新鲜的做法。在教学生字词时,通过开火车读等小游戏达到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

3换位表演法

表演是体验课文内容的方式之一,孩子兴奋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各种情态表现出来。以读演代讲,感悟课文内容。突破朗读的教学难点。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得好不如学得好。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因此在师生互动的学习中,主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帮互助、学会倾听、评价、合作,在读中感悟、演中体验,在演读感悟中学习本文。

2、学会感情朗读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我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由读、个人朗读、表演读、换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书,以演读促理解,感悟课文情境。

3、学会积累词句的方法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进行拓展练习:如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

六、教学设计

下面我将具体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互动游戏,激趣导读

本环节我通过以下三步来实现。出示:1、看故事,玩“变脸”,2、小竞猜,读“姑娘”,3、展图片,学课题。第一步,我饶有兴趣地对孩子们说:老师带来一些故事,如果你看过的话就做笑脸,没看过就做哭脸。在游戏中,孩子们得到放松,为课堂高效增添了动力和活力。

之后进入第二步:小竞猜,读“姑娘”。猜一猜,这是哪个童话故事。在

叫一叫灰姑娘中,孩子们初步认识“姑娘”这两个生字,并读好了轻声。第三步:展图片,学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去认识雪白雪白的姑娘”,它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棉花姑娘”引入课题,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故事为媒,以游戏激趣,为学生进入故事角色创设良好的开端。同时以直观形象的图片导入,短短几分钟让孩子体验了识字,朗读,使学生有“课伊时,趣已生”之感,提高教学效率,引发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激法导学

根据我校“先学后教”的理念和第一学段孩子的特点,我利用导学单,让孩子们大声地去读课文,把自己预习时画上笑脸的难认的字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再次整体感知课文。接着,让孩子们做一个小游戏:请故事主角一一上台,并将名片贴在黑板上。孩子们在读读认认中,轻轻松松地梳理了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的方式梳理课文内容,提高孩子的学习愿望,在认一认,读一读,说一说中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聚焦阅读,激情导思

此环节,抓住“盼”这一字眼,把阅读与识字写字相结合。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角色体验,识“盼”。学生初读课文后,用图片和话外音结合的方式,让他们体会到蚜虫的可恶,然后进入棉花姑娘的角色,此时,学生的体验是丰富的,多样的,有些孩子说棉花姑娘感觉很痛,有些说觉得浑身发痒,总知是无比痛苦,棉花姑娘盼望医生治病急切的心理。在这样的心理体验下,“盼”字的学习就水到渠成,学生的朗读自然声声有“盼”。

此环节,运用加一加的方法学习“蚜”,讲故事认识“治”,看图和角色体验学习“盼”,体现了低年级识字的方法的多样性、趣味性和有效性。学生在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中轻松地识字,投入地朗读,顺利地进入角色。

第二步:角色对话,解“盼”。聚焦第二自然段,通过自由读,指生读,接龙读的方式读通句子。继而关注对话,读好请求的语气和帮不上别人时抱歉的语气,进一步走进棉花姑娘的内心世界,孩子们在同桌互读,加动作读中中理解“盼”。第三步:角色朗读,演“盼”。在学好第二自然段后,让孩子们在划一划中发现第2、3、4自然段句式相似的特点。聚焦三组对话,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读,分角色朗读,特别是我和美丽小组推选出的孩子们一起带上头饰,完全进入童话世界,用语言,用表情,用动作绘声绘色的进行表演,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掀起一个课堂的高潮。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还要说“书读百遍,其文自通,其思自敏”通过最传统,最质朴的“读”复现生字,发现了不同,读出了语气,演出了情味,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四)情景交际,激情导练

此环节,通过师生合作的表演自然而然的发现了请求和帮不上别人忙时的句式:请你帮--对不起--。拓展出示喜鹊的图片的同时老师戴上帽子,大家好,我是喜鹊,你知道我的捉虫本领吗?你是棉花姑娘会怎么请我帮忙呢?师生一问一答,为同桌进行口语交际作好示范,学生的展示自然精彩。

【“课标中提出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本环节通过拓展课外资源,落实了句式训练,灵活无痕地创设了师生交际情境,在情境中交际,在交际中达到文本内容与学生思维的增量。】

(五)规范写字,激兴导书

此环节,重点教学“请、帮”二个字。接下来我重点讲一讲“帮”字的教学。第一步,指导,指导学生观察“帮”字的间架结构特点,上大下小,上面要盖住下面。左上竖撇要往左拉得长一点,右上的耳朵横撇弯钩碰到横中线就要钩。下面的巾最后一笔从中心点起笔,压线写。第二步示范,教师的示范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让他们看清每一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以及运笔时的提、按、快、慢。关键处老师进行强调,第三步练写,低年级学生练习书写之前,练写前强调坐姿和握笔的姿势;第四步反馈讲评,教师认真批改学生的写字作业。对写得好的字用红笔圈出,特别好的画双圈,以此鼓励学生认真写字。学生写错了字或者不认真写,教师用笔标出,让其订正或重写。再利用“美丽”小组合作的形式两两互评,在写的有进步的字上打上五角星。

【教师板演展示笔顺和写字关键处,利用学生反馈对比讲评,攻克写字难点,为提高书写质量保驾护航。】

七、板书设计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黑板上也留下了一些内容,本课的板书设计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配上了鲜艳的图片,体现童话故事的童趣,更能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同时为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展现课文内容,突出重点,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上是我所有的说课内容,有不足之处,还恳请各位专家老师予以批评指教,谢谢!

[《棉花姑娘》说课稿(部编本一年级下册)]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第2篇

本年级现有学生106人,其中女生43人,男生63人。通过半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平时能自觉地完成各项作业,并对趣味性强的图书或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感兴趣。听故事非常感兴趣,但讲故事就显得困难多了。我觉得亲子阅读做得很不够。还有就是学生的读书习惯和方法还需要教师多加指导。平时,学生能认真参与到晨诵中来,积累了不少的诗歌,晨诵本上可谓图文并茂,完成得相当出色。

可以说大多数的孩子,还能认真地写话,语文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从语文的课堂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不断训练,想象能力也有待提高。有几个孩子由于智力因素,接受力相当差。还有一些来自特殊家庭或是外地打工的子女,由于缺少家庭教育,不能与学校形成合力,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行为习惯和听课习惯也较差,还需要我们多倾注爱心和精力,对其加强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这些学生的学习面貌才会改变,学习成绩才会提高。

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由2个单元的“识字”和6个单元的“课文”组成,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了一个综合练习。本册教材继续坚持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重要地位,识字教学的安排兼收了分散识字、集中识字、字族文识字等各家之长,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多识一些字,从而缓解识字与读写之间的矛盾。

所选课文26篇,题材广泛,富有现代意识,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分为六个单元,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有的描绘了无限美好的祖国春光;有的意在使学生懂得:刻苦努力,从小打好基础,是做人、成材的根本;有的赞美了真挚感人的各种亲情;有的给学生以的“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育;有的意在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有的意在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语言文字规范生动,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让学生从从多种角度,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

每单元后面的综合练习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写字、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语句。

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读熟习惯。

2、培养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良好习惯。

3、继续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

5、能正确抄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6、准确认读483个生字。

7、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76个常用偏旁。

8、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98个,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9、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10、能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

11、能按照要求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12、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13、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14、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15、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16、能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上好课,做好教学的六认真工作。

2、加强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根据当前教改形势,结合班级实际,努力进行课堂教学的推陈出新,屏弃以往不利于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做法,把轻松愉快的气氛带入课堂,让学生乐学、会学、会用。

4、加强读写训练,平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5、注重学生书写的指导和训练,养成良好的坐,写姿势,并且培养学生能专注做事的好习惯,同时也使他们受到书法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要求

1、通过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和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专心听讲、勇于发言的意义和基本要求,创造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专心倾听、勇于发言,初步培养学生倾听和发言的良好习惯。

2、通过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和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通过仔细观察握笔方法,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

3、学会本单元39个生字,认识20种笔画名称。

4、按顺序仔细观察图画,通过朗读、背诵,能把图画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大概了解韵文的意义。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第3篇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 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 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 可它们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 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 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之中, 非常符合儿童的特点。

刘老师教学的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一是认识7个生字, 会写“雪”这个生字;二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节课下来, 学生学得扎扎实实, 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我认为本课可以用“细、实、活”这三个字概括。

一、细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刘老师板书美观, 对学生的写字指导“细致”。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 各方面特别需要老师耐心细致地指导, 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范读”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最实用的办法, “范写”是低年级学生写好字的关键。在写字教学中, 刘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先让学生发现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 并说说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当学生发现“雨”和“雨字头”的区别后, 刘老师用红笔标出, 在范写“雪”字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书写, 注重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使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中懂得如何把字写得规范、美观, 在练习中真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二、实

本节课主要分为“识字”、“写字”、“精读第一自然段”这三个环节, 每个环节刘老师都扎实有效地进行。

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和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刘老师教学生采用“加一加”、“换一换”、“猜一猜”等方法把复杂的生字简单化, 从而牢牢地留在记忆里。比如说“姑、娘、蚜”用加一加的办法;学习“斑”, 教师结合练习, 让学生清楚分辨“班”和“斑”;学习“盼”, 让学生用“盼望”说一句话, 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理解“盼望”是在遥看, 苦等, 所以用目字旁;理解“啄”结合图片, 让学生观察啄木鸟的图片, 更形象地识记“啄”字, “啄木鸟”的嘴最有特点——又尖又长, 所以用口字旁, “啄”右边部分像树干, “点”就像虫子, 啄木鸟正在用又尖又长的嘴巴捉树干上的虫子。学生借助图画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形象地识记“啄”这个字。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培养语感最直接的途径是让学生有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 与他们进行跨时空的心灵碰撞、情感交流, 在角色换位中,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注重让学生阅读文本, 深入文本。

在教学重点语句“棉花姑娘生病了, 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时, 刘老师抓住“可恶”和“盼望”这两个重点词采用角色体验的方法朗读。先通过请学生看图, 体会蚜虫的可恶。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蚜虫很恶心;有的学生说:我讨厌蚜虫;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蚜虫很可怕……学生观察图片后对蚜虫的厌恶之情油然而生, 再读课文中的句子时就能把蚜虫的“可恶”读得到位。接着, 刘老师提问:“棉花姑娘, 这么多可恶的蚜虫在你身上爬来爬去, 你想说些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棉花姑娘盼望能有医生治病的急切心情。通过谈感受读, 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活

叶圣陶先生指出:“老师之为教, 不在于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 勤苦练习, 领悟之源广开, 纯熟之功课弥深, 乃为善教者也。”本课刘老师采用情境法、朗读法等打造了师生间和谐、平等、活泼的语文课堂。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 运用得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不但可以激发兴趣, 而且可以活跃思维。课堂开始, 刘老师借助课件导入新课, 课件中棉花姑娘的可爱形象一下子吸引学生。结合课件, 在老师有声有色的朗读中, 孩子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当课件最后出现又白又胖的棉花姑娘的图片时, 我看到孩子们脸上都露出会心的微笑, 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进入这篇课文的情境, 导入新课自然水到渠成。

2.走进文本, 自主阅读。

“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造条件, 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度, 拥有自主活动的机会, 通过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 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本篇课文篇幅较长, 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让学生读好课文呢? 课文二、三、四这三个自然段, 段落相仿, 而且都是对话, 是训练角色朗读的好范例。刘老师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小节, 用心读读, 读懂了什么, 告诉同桌。学生读后, 有的说:“我学懂了燕子是吃空中飞的害虫, 他不是不愿意, 是不能帮棉花姑娘治病。”有的说:“我学懂了青蛙只会田里的害虫, 棉花姑娘身上的虫他也捉不了。”有的说:“我知道啄木鸟是怎么吃树干里的害虫的。”……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小节学习, 既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充分朗读, 充分感悟, 又可以节省时间, 避免机械重复地低效率地学习。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展示汉字演变等方法,识记“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9个生字,认识新偏旁“三点水”和“草字头”。

2。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正确书写“可、东、西”3个生字,学写新笔画“竖钩”和“竖弯”。

3.借助生动的画面,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同桌合作读、表演读等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之情,体会江南的景色之美。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江南美景图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江”“南”:重点认识新偏旁“氵”,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姓名认读“江”;指导“南”的读音。

二、走进诗歌,识字读文

1.自由读古诗,要求:边看插图边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同桌互读古诗,学习圈出来的不认识的字,教师巡视。

3.教师呈现古诗,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预设“采”字的教学:

(1)卡片出示“采”字,指名学生当小老师,教教大家。(2)播放“采”字的微视频。

4.同桌互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学习诗句,感受美景

(一)學习前两行诗句

1.课件出示江南采莲的美景,提问:你最喜欢江南的什么风景?(莲叶、莲……)

2.交流反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莲”,学习新偏旁“斗卜”:“莲”就是荷花,“采莲”就是采莲子;“莲”可以和哪些字交朋友?(莲叶、莲花、莲蓬……)

(2)指导学生感受荷叶“田田”的美景。

仔细观察莲叶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赞美莲叶一碧绿的、一张接一张的、层层叠叠的……莲叶这么多、这么密,就是古诗中的一个词——田田。

指导朗读:江南采蓬时节,大大的、绿绿的莲叶一张挨一张、一层叠一层,多美啊!谁来美美地读给大家听?让我们配乐朗读,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二)学习后五行诗句

1.师:看着莲叶的美景,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湖中的小鱼也乐了。瞧,它们也来了。

图片出示红色的“鱼”字,学习“鱼”字。

2.读后五行诗句,小鱼儿在莲叶间干什么?

学习生字“东、西、北”。看图猜字:

3.创设情境,体会“戏”的快乐。

师:谁来当小鱼?这条小鱼,你想游到哪儿去?(反复巩固认读“东、西、南、北”)小鱼小鱼,你的心情怎么样?(自由自在、快乐)

小鱼这样自由快乐地在莲叶间游戏玩耍,诗句中用了哪一个字来表达小鱼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鱼“戏”莲叶间的自由快乐之情。

(三)游戏表演,熟读成诵

1.播放歌曲《江南》,加动作表演读。

2。用师生对读、同桌表演读、拍手歌等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3.看课文插图,背诵古诗。

四、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摘莲叶,读生字。

师:小鱼快乐地玩耍着,我们也来做一个游戏吧。(PPT出示)莲叶间藏着许多生字,谁认识它们?(北、江、可、鱼、采、莲、东、西、南)

2.出示“可、东”,认识新笔画“竖钩”。

观察比较,这两个字有哪些相同的笔画?认识“竖钩”,红线勾出竖钩在田字格中的不同位置。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东”字书写,边范写边说口诀:一横平平稳又稳,撇折折在横中线,左右两点齐对称。

学生书写,反馈评价,学生再写一个。

3.播放“西”的书写微视频,认识新笔画“竖折”。

教师范写一学生书写一反馈评价一学生再练。

【设计意图】

汉乐府《江南》是一首优美的采莲曲,富有江南水乡特色,语言生动活泼,格调清新明朗。整首诗短短七行,前两行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了鱼儿在莲叶间游水嬉戏的情景,还配有淡淡的水墨画,孩子们很喜欢。学生在这之前只学了两篇课文,识字量少,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都有一定的困难。基于学情和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努力达成“识好字、读好文、写好字”这三个要求。

一、“多种方式”识好字

在教学中,我试图引领学生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观察汉字演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好字。在集中识字环节,制作“采”字微视频,通过展示“采”字的演变,变抽象线条为生动图形;继而联系生活经验,点明“采”有“摘、取”之意,表示人用手去拿、取,又把“采”字放入果农摘果子的生活情境中(“爪字头”代表伸手去取,“木字底”代表一棵结满果实的树),这样学生识字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在巩固环节,我以歌曲、游戏的方式作为课间操复现,集课中放松游戏、识字、诗歌梳理于一身,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消除了疲劳,又自然而然地背诵了课文,更为接下来的写字教学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朋辈互助”读好文

“朋辈互助”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一条路径。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借助“朋辈互助”的学习方式,同桌共读一首古诗。在朗读环节,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小组合作、师生对读、问答读、小组合作演读、情景表演等方式,运用角色转换入情入境,演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体会江南景色之美。

三、“观察比较”写好字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第5篇

1.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展示台”,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2.通过“字词句运用”,知道怎样把句子说具体,怎样通过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不同的意思。

3.会读会背关于天气的谚语,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热爱观察生活的兴趣。

【学习重点】

1.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展示台”,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2.通过字词句运用,知道怎样把句子说具体,怎样通过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不同的意思。

【学前准备】

制作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

一、导语引入

1.夏天到了,天气炎热,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最喜欢做什么呢?

2.指名说。

3.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关于夏天的词语。

二、初识生词

1.课件出示园地识字加油站,指名带拼音读。

2.翻开课本P77页,学生自读识字加油站,边读边画出生字。

3.认读生字“棍、瓜、汤、蚊、蒲、扇、椅、萤、牵、织、斗”。

4.小组读、带读、齐读。

5.检查生字认读情况。重点认读生字“棍、汤、扇、椅、萤、牵、织、斗”。

三、认读生词

1.指名读,开火车读。

2.拓展识词,全班交流。

3.全班齐读,并说说这样的字词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展示台】

过渡:除了前面识字加油站外,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识字途径,比如:商店名称,商品广告,食品品称等等。请看:

一、展示台识字

1.课件展示食品图片。

2.自由读图片上的字,不认识的同组帮忙。

3.指名读,全班交流。

4.思考:这些词你在哪些地方见过?

5.指名说。

师总结:商店里,超市里,小卖部,家里都可以见到这些字,看来,我们想认识字宝宝,有很多途径呀!

二、拓展识字

1.你在哪些地方认识了哪些字?能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2.小组交流自己识字的途径,并拿出卡片汇报自己认识了哪些字。读音有误的互相更正读音。

3.全班交流汇报。共同评价。

4.再次齐读展示台上的生字词。

【字词句运用】

一、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

1.课件出示句子:小白兔割草。

2.指名读,说说这个句子是怎么组成的。

3.生汇报交流,指名回答:谁在干什么?

4.指名说几个类似的句子。

5.课件出示句子: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

6.指名读,这个句子又是怎么构成的呢?你能举个相同的例子吗?

7.分别齐读两个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8.师总结: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第二句多了个“在山坡上”,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比第一个句子说得完整一些,具体一些。师举例。

9.课件出示句子: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10.指名读句子,思考:三个句子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11.生回答,师总结:第三句说得更清楚更具体,今后我们在说话时,也应该像这一句一样。要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明白,就要学会把句子说具体。

12.分组读三个句子,比比哪个组读得好。

二、完成相关练习

1.课件出示P78页句子:

小鸭子游泳。

小鸭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鸭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能把这两个句子仿照例句写具体呢?

3.生完成以上句子。

4.作品展示,全班交流。

三、布置作业

1.把自己课外认识的生字写进自己的“词语篓”里。

2.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形式写一句话,读给同桌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交流

1.小组交流自己的“词语篓”里有多了哪些词语宝宝。

2.指名交流,并读给大家听。

3.全班交流。

二、导语引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我们在说话或者和别人交流时,如果要表达不同的意思或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就要用上不同的标点符号。那么,我们见过的标点有哪些呢?

2.指名说,师生共同评价。

3.课件出示标点“,”“。”“?”“!”

4.师简单介绍四种标点的基本用法,并举例,例句用课件展示。

5.指名读例句,并说说每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包含的思想感情。

6.师读以下例句,让学生认真倾听每句话的朗读语气。

(1)公园里的花开得真美呀!

(2)你吃饭了吗?

(3)我们在玩丢沙包的游戏。

(4)放学了,我背着书包高兴地回家去。

7.再次指名朗读,体会每句话的朗读语气。

8.全班齐读。

三、完成加标点练习

(1)小鸟飞得真低呀(    )

(2)你写作业了吗(    )

(3)天安门前的人非常多(    )

(4)爸爸看到我来了(    )高兴地笑了(    )

1.生完成以上句子。

2.展示交流,并读一读。

【日积月累】

一、课件出示P79页谚语

1.师范读,生边听边圈出生字读音。

2.生自由读,同桌互读互评。

3.指名读,全班交流评价。

4.再指名读,讨论交流每句的意思。

二、背诵,拓展含义

1.组内尝试背诵。不会背的其他同学帮忙。

2.师指导背诵,指名背。

3.全班进行背诵比赛,获胜者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4.全班齐背,师总结四句谚语所包含的意思,教育学生要多观察,激发学生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布置作业

1.把P79页的谚语背给家长听。

2.和大人一起读《夏夜多美》。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第6篇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量,不过对偏旁部首的认识还不熟。汉语拼音巩固率一般,音序清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法打下了基础。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本学期将进行每天中午半小时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再加大阅量。

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文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三、教学总目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安排): 1.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难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教学:

1.字理识字。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来看,文字学上有“六书”之说。其中的象形、会意与形声较容易为学生理解,教材对此作了相应的安排。一年级上册的《日月水火》《日月明》展示象形、会意的造字方法,增加趣味,又加深记忆。2.开拓多种识字渠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以趣味性知识(主要是事物归类)和丰富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春夏秋冬》《猜字谜》。

(二)阅读教学: 1.重视朗读的指导。

2.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

3.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4.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

(三)口语交际教学:

1.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景地进行口语交际。2.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时 间 3.5-3.9 2 3.12-3.16 3 3.19-3.23 4 3.26—3.30 5 4.2—4.6 6 4.9—4.13 7 4.16—4.20 8 4.23—4.27 9 4.30—5.4 10 5.7—5.11 11 5.14—5.18 12 5.21—5.25 13 5.28—6.1 14 6.4—6.8 15 6.11—6.15 16 6.18—6.22 17 6.25—6.29 18

7.2—7.6

识字3 园地一 课文3 园地二 课文6 园地三 课文10 园地四 识字7 园地五 课文13 园地六 课文17 园地七 课文20 园地八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认识与天气有关的常见词语。能主动在生活中识字。

教学建议:

1.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比如电视台招聘气象播报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 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词语读正确。注意“阴、阵”前鼻音的发音,和“冰、冻”后鼻音的发音。让学生在词中圈一

圈生字,记一记字形。“冰、冻”都是两点水旁,联系前面已学的“净”,归类识记。

3. 出示天气符号,让学生将天气预报中的天气符号和文字连连线,以此复习巩固识字。

4. 安排拓展延伸,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和天气有关的词语。

《字词句运用》

教学目标:

1. 认识字母表,能有顺序地正确认读,能将大小写字母相对应,熟记字母表。

2. 能正确认读“ 见、万” 等8 个生字,能将它们按照韵母“ɑn、ɑng” 准确分类并书写。

3. 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诗歌,大致读懂诗歌的内容,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建议:

1. 认读、熟记字母表是为学习音序查字法作铺垫。因此,可以明确告诉学生学习字母表的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借助字典这一工具书,让学生动手找一找字典中的字母表,更加直观地感受字母表在字典中的用处。建议采用多种形式认读,让学生在多次认读中,熟记字母表。大小写字母的识记,只要求会按顺序认读、背诵,不要求默写。

2.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读8 个生字,然后给生字分别组词。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读音归类。如“找朋友的游戏”:教师举起拼音卡片,问“ɑn、ɑn,ɑn 的朋友在哪里?”学生拿出相应的字卡“见”,“jiàn--见,ɑn 的朋友在这里!”游戏活动要人人参与,借此强化巩固学生的读音。在分类抄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强调把字写正确,写端正。最后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字韵母是“ɑn”,哪些字韵母是“ɑng”。

3.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祖国多么广大》,读通读顺。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让学生说一说对“大兴安岭、长江两岸、海南岛”的认识。可以借助中国地图,让学生到地图中找一找这些地方,直观感受祖国的“广大”。

《书写提示》

教学目标:

1. 了解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

2. 写好几个全包围结构的字。

3. 养成写字前先观察的良好写字习惯。

教学建议:

1. 观察这些字,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全包围结构或具有全包围结构的特点。

2. 带领学生读一读课文学习小伙伴的提示语言,说说读明白了什么。强调要点:书写时要遵循“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

3. 学生练习书写。要求先看后写再对照。

《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 正确认读8 个四字词语,并熟读成诵。

2. 能通过画面想象,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教学建议:

1. 借助拼音、教师范读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朗读。重点指导:后鼻音“莺、冰、叮、咚、鸣”。在朗读时,要注意读好词语之间的停顿。

2. 8 个四字词语描绘了一幅幅春天的美景。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读词语,想画面,说感受,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理解词语。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可借用图片,请学生选用词语来形容画面,达到理解运用的目的。

《和大人一起读》

教学目标:

通过和大人一起读,读慬诗歌的内容,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建议:

建议和大人一起朗读儿歌,一个问,一个答,感受亲子阅读的快乐。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大人”。在读文之后,能大致了解儿歌中分别讲到了“谁和谁好”,它们为什么要好。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和大人一起找找身边还有“谁和谁好”,然后仿照儿歌的形式说一说。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第8篇

一、“提前识字”的编写新内涵

遵从母语学习的要求,“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相对简单、儿童熟识度高的识字内容,凸显语文学习向儿童生活延伸的理念;编排了高频常用字,为学生提早阅读做铺垫;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加强幼小衔接,开启语文学习大门

在拼音学习前安排了一个识字单元,打破了以往学生刚入学就学汉语拼音的传统。一方面,体现了对儿童学习规律的尊重。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汉字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要用。诸如,学生的姓名、玩具的名称、动画片中人物的称呼等。学生喜欢汉字,觉得认识更多的字就可以自己看书、读故事,对学习汉字有着莫大的期待,可见,第一单元安排识字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汉字对拼音学习的帮助作用。学生可以借助常用词语,根据汉字的读音,尝试逆向拼读,有效突破拼读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则,经过一个单元的识字,学生逐渐适应了小学课堂学习的方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地促进接下来相对枯燥的拼音学习。

(二)优先编排高频字,做好提前阅读铺垫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共要求认识300个字,书写100个字。其中要认的300个生字,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生活、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语文教材中,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在字形方面,先安排独体字,再安排合体字,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认识的40个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常用独体字。在字义方面,选择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最易理解的汉字,如“口、耳、目、手、足”等字,结构简单,在童书中使用频率高,而且易与其他汉字组合,构字能力强;再如“你、我、他、坐、站”等合体字,都是儿童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与学生交往、学习、生活密切联系,也是儿童阅读的故事中出现的高频字。通过对此类字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带有这些偏旁的汉字,例如“喝、吃、叫、唱”等,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做好铺垫。

(三)增加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增加蒙学内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又一个特点。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的识字课:三字文识字《天地人》,引导学生认识世界;韵语识字《金木水火土》,引领学生亲近万物;看图识字《口耳目》,带领学生了解自己;象形识字《日月水火》,借象形图文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发展历史;对对子识字《对韵歌》,借对比诵读感受中华文化的韵味。五篇课文,文化气息浓厚,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此外,还借助中国传统元素,凸显汉字文化的意蕴。如开篇第一课六个大字“天、地、人、你、我、他”,充满了浓郁的中华书法元素。又如课文插图采用窗花、水墨画、国画、京剧脸谱等形式,较好地将中华古典文化的意境和韵味融入文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提前识字”的教学新策略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针对文本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重视在语境中识字,在运用中识字,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一)凸显听读学习,在跟读中纠正“乡音”

音、形、义是汉字的三要素。读准字音,能说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对于学龄儿童尤为重要。但学生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乡音各不相同。面对第一单元的40个生字,学生中普遍存在发音混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读不准,发音读不到位的问题。由于这个单元识字在拼音学习之前,因此,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要靠多种形式的范读、听读和纠读。

新知学习伊始,教师范读非常重要,重点要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发音口型,听完整的发音,再进行跟读。范读和跟读的关键是要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倾听与模仿,学生倾听的清晰度与完整度,直接影响认读的质量。在学生集体跟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倾听每个学生的发音,及时纠正。纠正读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追求一天学会,但要持续跟踪,落实个别化听读。

在学习过程中,可多开展同桌之间的相互听读,纠正各自读音。相互听读时,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别人发音的优势,纠正自己不正确的发音,相互帮助,相互纠偏。还可以借助微课、录音进行听读,学习吐字清晰、铿锵有力地朗读生字,从读准字音到读得掷地有声。

(二)注重整体识记,在语境中学习巩固

儿童认识事物具有整体性,识字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各种语境,帮助学生借助生活场景、生活经验进行反复认读,使识字向学生生活延伸。

提供直观图片,复现生活图景,在唤醒体验中整体识记。如第一课“天”字学习时,让学生看图片中的天气变化,读读词语“晴天、阴天、雨天”;教学合体字“地”时,出示图片,认认“草地”,找找“沙地”,看看“田地”,辨辨“山地”,通过各种语境,引导学生看图认读“地”,从而实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的目标。

借助生活情景,开展口语游戏,在反复运用中整体识记。如在学习“你、我、他”时,将认识新朋友与识记“你、我、他”相结合。第一步,师生谈话交流,再现交友场景,激发学习兴趣:“你叫什么名字?(出示字牌:你)他是你的同桌(出示字牌:他),他叫什么名字?我是你们的老师,我叫××。”第二步,三人一组情景演绎,选用字牌交友说话:“我是××,特别喜欢踢足球,你呢?”“我叫××,我也喜欢踢足球。他是我的好朋友,是踢球高手!”使学生在交友情景中运用生字,在运用中巩固识字。第三步,听唱儿歌《你我他》,屏幕中出现歌词,学生尝试跟唱,在歌曲语境中巩固识记“你、我、他”。

(三)重视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理解感受

《天地人》一课虽然只有6个汉字,却包括组成世界最基本的三要素“天、地、人”。它源于《周易》,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人为贵,天地人之和谐,表达了中国古代最基本的人文思想。《金木水火土》中出现了包含万物的“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理解难度非常大。因此,在教学时要通过多形式的诵读,以读代讲,在读中加深理解,感悟内涵,培养语感。

跟读。学生跟着录音读。如《天地人》《日月水火》,可以让学生跟着录音,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课文。学生通过跟读,学习词语连读,模仿课文朗读,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就行。

对读。师生根据韵文的含义进行配对读。如《金木水火土》《对韵歌》,可以教师读上半句,学生读下半句。教师读上面一个词,学生对下面一个词,促进熟读背诵。通过朗读背诵,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与句子、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表演读。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诵读。如《口耳目》两句诗,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上动作,有表情地进行诵读。表演中包含着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同时使诗句生活化。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第9篇

2012年,教育部开始组织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旨在发挥主流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历经四年半时间,经过十多次评审,2016年秋季全国许多省市中小学正式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先认字再学拼音,新选课文,增加古诗文教学,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部編本”语文教材有了许多新变化,体现了很多新理念。从2014年起,杭州市下城区、江干区、桐庐县等部分学校已经先行试用“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在两年的试用中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我们特地选编了一组文章,供大家学习借鉴。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分识字、汉语拼音、课文三个板块编排,其中识字两个单元,汉语拼音两个单元,课文四个单元,写字和口语交际贯穿在这三个板块之中。“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中有哪些特点?如何针对课文的编写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課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备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

。蓝蓝的天空像

”,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

,真的像说的,那么

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上一篇:麻疹防控工作措施下一篇: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小学生作文